1、建筑節能工程監理實施細則一、 工程概況1、 擬建工程為青海省尖扎縣社會福利中心,層數為五層,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結構總高度為18.600米,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設防類別乙類(重點設防類)抗震等級二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丙級,砌體質量控制等級B級。2、 自然條件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設計地震分組第二組,建筑場地類別類,結構環境類別為地下2b類;地上一類,場地標準凍深0.820m,地下水位較深,設計未考慮。二、 建筑節能工程監理控制依據1, 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41120072,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BJ0424220063,
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44,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20025,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20016,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7, 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48, 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15820049, 膠粉聚苯顆粒外墻外保溫系統JGJ114200410, 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14200411, 民運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9269512, 建筑節能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13, 經審批通過的監理規劃14, 經審查的建筑節能工程專項施工方案三、 建筑節能
3、各分項工程劃分及質量控制要點: 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設計,施工,安裝盒使用過程中,按照有關建筑節能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對建筑物圍護結構采取隔熱保溫措施,選用節能型用能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及其維護保養等活動。 其分項工程劃分及要點控制如下: 建筑節能分項工程劃分序號分項工程主要驗收內容1墻體節能工程主體結構基層;保溫材料;飾面層等2門窗節能工程門;窗;玻璃;遮陽設施等3屋面節能工程基層;保溫隔熱層;保護層;面層等4地面節能工程基層;保溫層;保護層;面層等5采暖節能工程系統制式;散熱器;閥門與儀表;熱力入口裝置;保溫材料;調試等6配電與照明節能工程低壓配電電源;照明光源,燈具;附屬裝置
4、;控制功能;調試等7監測與控制節能工程冷,熱原系統的監測控制系統;空調水系統的監測控制系統;通風與空調系統的監測控制系統;監測與計量裝置;供配電的監測控制系統;照明自動控制系統;綜合控制系統等一 墻體節能工程質量控制要點(一) 建筑墻體節能工程專業術語:1 維護結構:建筑物及房間各面的圍擋物,如墻體,屋面,門窗,樓板和地面等。按其是否同室外空氣直接接觸,又可分為外圍護結構和內圍護結構。2 外墻外保溫系統:置于建筑物外墻外側的非承重保溫構造的總稱,是由保溫層,護面層,飾面層等組成的具有保溫隔熱,防水和裝飾功能的圍護系統。3 基層:節能工程中,直接承受保溫系統的結構層。4 界面劑:用以改善基層或保
5、溫層表面粘接性能的含聚合物漿料。5 保溫層:由絕熱材料組成起保溫隔熱作用的構造層。6 抹面砂(膠)漿(抗裂砂漿):用于護面層抹灰的聚合物砂(膠)漿。7 增強網:破設在抹面砂(膠)漿內用以提高護面層強度以及抗裂和抗沖擊性能的玻纖網格布或金屬網。8 護面層:在保溫層上,保護保溫層并起增強防裂和防水作用的構造層。9 飾面層:附著與保溫系統表面起裝飾作用的構造層。10(二) 建筑節能外墻外保溫工程基本規定:1 外墻外保溫工程應能適應基層的正常變形而不產生裂縫或空鼓。2 外墻外保溫工程應能長期承受自重而不產生有害的變形。3 外墻外保溫工程應能承受風荷載的作用而不產生破壞。4 外墻外保溫工程應能耐受室外氣
6、候的長期反復作用而不產生破壞。5 外墻外保溫工程在罕遇地震發生時不應從基層上脫落。6 外墻外保溫工程應具有防水滲透性能。7 外保溫風和墻體的保溫、隔熱和防潮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CB50176、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的有關規定。8 外墻外保溫工程各組成部分應具有物理化學穩定性。所有組成材料應彼此相容并應防腐性。9 在正確使用和正常維護的條件家,外墻外保溫工程使用年限不應少于25年。(三) 監理工作的目標值與檢查要點:1. 保溫系統應滿足下列要求:(1) 保溫
7、層應與基層連接可靠、安全并具有抵抗基層變形的能力,主體結構的正常變形不致造成系統產生裂縫、空鼓和脫落。(2) 保溫系統應能長期承受自重而不產生有害變形。(3) 保溫系統應能經受風壓和風振的作用。(4) 保溫系統應能抵抗由溫度、濕度變化而產生的應力。(5) 保溫系統在遭遇相應設防烈度地震作用時,不應從基層上脫落。(6) 保溫系統的防火性能應符合有關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7) 保溫系統應具有防雨水滲漏性能,護面層應具備機械強度和抗裂性。2. 基層的處理應符合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中一般抹灰工程質量要求。3. 保溫系統各組成部分應具有物理化學穩定性。所有組成材料應對人體和環境
8、無害,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4. 保溫系統的外飾面施工質量應視選材不同,按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中有關規定執行。5. 保溫系統的檢驗批和檢查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以沒5001000平方米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500平方米也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每個檢驗批沒100平方米應至少抽查1處,每處不應小于10平方米。6. 保溫系統材料性能、規格應符合設計及產品要求,保溫層厚度應控制在標準偏差范圍內,材料進場后,施工單位應取樣復檢并做進場驗收。驗收項目應按下表的規定進行。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產品檢驗報告(形式檢驗和出廠檢驗)和進場復檢報告。材料名稱現場抽樣數量外觀質量檢驗物理性
9、能指標膠粉聚苯顆粒保溫漿料每10t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抽樣包裝完好無損,標明產品名稱、生產日期。生產廠名。產品有效期表觀密度、導熱系數、抗拉強度、線性收縮率耐堿玻纖網格布每7000m為一批,不足7000m按一批抽樣,從中抽取5卷作外觀質量檢查,隨機抽取1卷做物理性能檢驗無斷緯、無脫緯。無稀路、無密路、無破洞、無雜物、無污漬、無邊不良、無拖紗斷裂強度、斷裂應變、耐堿斷裂強力、耐堿斷裂強力保留率抹面砂(膠)漿、抗裂砂漿、增強抗裂膩子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品種、同一批的產品至少抽樣一次包裝完好無損,標明產品名稱,生產日期,生產廠名,產品有效期原強度和寖水拉伸粘接強度、壓折比界面劑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品
10、種、同一批的產品至少抽樣一次包裝完好無損,標明產品名稱,生產日期,生產廠名,產品有效期原強度和寖水壓剪粘接強度、壓折比7.膠粉聚苯顆粒保溫漿料外墻外保溫系統 (1)所用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應符合設計和有關標準的要求。 檢查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書,性能檢測報告,進場驗收記錄和材料復驗報告。 (2)保溫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應有負偏差。 檢查方法: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 檢查數量:每10平方米均布抽檢3點,最小厚度值應達到設計厚度要求。(3)保溫漿料干密度不應大于250千克/立方米,并且不應小于180千克/立方米。(4)各構造層之間應粘結牢固,無脫層,空鼓及裂縫,面層無粉化,起皮,爆灰。 檢查
11、方法:觀察;用小錘輕擊檢查。(5)保溫系統應表面潔凈,接搓平整。 檢查方法:觀察。(6)玻纖網格布,金屬網應鋪壓嚴實,不應有空鼓,起皺,翹曲,外露等現象,搭接長度應符合規定要求。金屬網應有專用的錨固件固定在基層墻體上,錨固位置和數量應附著設計要求。 檢查方案:觀察。(8) 外保溫墻面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膠粉聚苯顆粒保溫漿料系統面層允許偏差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表面平整度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2立面垂直度4用2m垂直檢查尺檢查3陰,陽角方正4用直角檢驗尺檢查4分隔縫(裝飾線)直線度3啦5m線,不足5m拉通線,用鋼直尺檢查(二)屋面保溫工程質量控制要點1.材料及要求:
12、(1)材料的密度、導熱系數等技術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應有試驗資料。(2)板狀保溫材料:產品應有出廠合格證,根據設計要求選用厚度、規格應一致,外形應整齊;密度、導熱系數、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2.主要機具:(1)機動機具:攪拌機,平板振搗器。(2)工具:平秋,木刮杠,水平尺,手推車,木拍子,木抹子等。3.作業條件(1)鋪設保溫材料的基層(結構層)施工完以后,將預制構件的吊鉤等進行處理,處理點應抹入水泥砂漿,經檢查驗收合格,方可鋪設保溫材料。(2)鋪設隔氣層的屋面應先將表面清掃干凈,且要求干燥,平整,不得有松散,開裂,空鼓等缺陷:隔氣層的構造做法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及驗收
13、規范的規定。(3)穿過結構的管根部位,應用細石混凝土堵塞密室,以使管子固定。(4)板狀保溫材料運輸,存放應注意保護,防止損壞和受潮。4.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1) 基層清理彈線找坡管根固定隔氣層施工保溫層鋪設抹找平層(2) 基層清理:預制或現澆混凝土結構層表面,應將雜物,灰塵清理干凈。(3) 彈線找坡:按設計坡度及流水方向,找出屋面坡度走向,確定保溫層的厚度范圍。(4) 管根固定:穿結構的管根在保溫層施工前,應用細石混凝土堵塞堵密實。(5) 隔氣層施工:24到工序完成后,設計有隔氣層要求的屋面,應按設計做隔氣層,涂刷均勻地漏刷。(6) 保溫層鋪設:(a.) 板塊狀保溫層鋪設:(a.1)干鋪板塊狀
14、保溫層:直接鋪設在結構層或隔氣層上,分層鋪設時上下兩層板塊縫應錯開,表面兩塊相鄰的板邊厚度應一致。一般在塊狀保溫層上用松散料濕作找坡。(a.2)粘接鋪設板塊狀保溫層:板塊狀保溫材料用粘結材料平粘在屋面基層上,一般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漿;聚苯板材料應用瀝青膠結料粘接。5. 質量標準(1)保證項目:(a)保溫材料的強度,密度,導熱系數和含水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材料技術指標應有實驗資料。(b)按設計要求及規范的規定采用配合比及粘結料。(c)板塊保溫材料:應緊貼基層鋪設,鋪平墊穩,找坡正確,保溫材料上下層應錯縫并嵌填密實。(d)允許偏差項目,見表3.表3保溫(隔熱)層的允許偏差和
15、檢驗方法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1) 整體保溫層2) 表面平整度地找平層5用2m靠尺和楔形尺檢查有找平層72保溫層厚度松散材料+10厚/100-5厚/100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整體板狀材料+5厚/100且不大于43隔熱板相鄰高低差3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6成品保護(1)隔氣層施工前應將基層表面的砂,土,硬塊雜物等清掃干凈,防止降低隔氣效果。(2)在已鋪設好的松散、板狀或整體保溫層上不得施工,應采取必要措施,保證保溫層不受損壞。(3)保溫層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鋪抹水泥砂漿找平層,以保證保溫效果。7.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 保溫層功能不良:保溫材料導熱系數、粒徑級配,含水量,鋪實密度等原因;施工選
16、用的材料應達到技術標準,控制密度,保證保溫的功能效果。(2) 鋪設厚度不均勻:鋪設時不認證操作。應拉線找坡,鋪順平整,操作中應避免材料在屋面上堆積二次倒運。保證均質鋪設。(3) 保溫層邊角處質量問題:邊線不直,邊搓不齊整,影響找坡,找平和排水。(4) 板塊保溫材料鋪貼不實:影響保溫,防水效果,造成找平層裂縫。應嚴格達到規范和驗評標準的質量標準,嚴格驗收管理。8. 質量記錄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1) 材料應試驗密度,導熱系數。(2) 材料應有出廠合格證。(3) 質量驗評資料。三門窗節能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一般規定1. 建筑門窗進場后,應對其外觀,品種,規格及附件等進行檢查驗收,對質量證明
17、文件進行核查。2. 建筑外門窗工程施工中,應對門窗框與墻體接縫處的保溫填充做法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應有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3. 建筑外門窗工程的檢驗批應按下列規定劃分:(1) 同一廠家的同一品種,類型,規格的門窗及門窗玻璃沒100樘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樘也為一個檢驗批。(2) 同一廠家的同一品種,類型和規格的特種門每50樘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50樘也為一個檢驗批。(3) 對于異性或有特殊要求的門窗,檢驗批的劃分應根據其特點和數量,由監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協商確定。(4) 建筑外門窗工程的檢查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a) 建筑門窗每個檢驗批應抽查5%,并不少于3樘,不足
18、3樘時應全數檢查;高層建筑的外窗,每個檢驗批應抽查10%,并不少于6樘,不足6樘時應全數檢查。(b) 特種門每個檢驗批應抽查50%,并不少于10樘,不足10樘時應全數檢查。主控項目1. 建筑外門窗的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規定。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喝茶質量證明文件。檢查數量:按規范第條執行;質量證明文件應按照其出廠檢驗批進行核查。2. 建筑外觀的氣密性,保溫性能,中空玻璃露點,玻璃遮陽系數和可見光透射比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喝茶質量證明文件和復驗報告。檢查數量;全數核查。3建筑外窗進入施工現場時,應按地區類別對其下列性能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a)嚴寒,寒冷地區;
19、氣密性,傳熱系數和中空玻璃露點:(b)夏熱冬冷地區:氣密性,傳熱系數,玻璃遮陽系數,可見光投射比,中空玻璃露點:(c)夏熱冬暖地區:氣密性,玻璃遮陽系數,可見光投射比,中空玻璃露點。 檢驗方法:隨機抽樣送檢;核查復驗報告。 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類型的產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件)。4. 建筑門窗采用的玻璃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中空玻璃應采用雙道密封。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核查質量證明文件。檢查數量:按規范條執行。5. 金屬外門窗隔熱橋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標準的規定,金屬副框的隔斷熱橋措施應與門窗框的隔斷熱橋措施相當。檢驗方法:隨機抽樣,對照產品設計圖紙,刨開或拆開檢查。檢查數量:同一廠家
20、同一品種,類型的產品各抽查不少于1樘。金屬副框的隔斷熱橋措施按檢驗批抽查30%。6. 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地區的建筑外窗,應對其氣密性作現場實體檢驗,檢測結果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方法:隨機抽樣現場檢驗。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品種,類型的產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7. 外門窗框或副框與洞口之間的間隙應采用彈性孔材料填充飽滿,并使用密封膠密封;外門窗框與副框之間的縫隙應使用密封膠密封。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核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8. 嚴寒、寒冷地區的外門安裝,應按照設計要求采取保溫,密封等節能措施。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9. 外窗遮陽設施的性能,尺寸應符合設計和產品標
21、準要求;遮陽設施的安裝應位置正確,牢固,滿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觀察,尺量,手板檢查。檢查數量:按規范第條執行;安裝牢固程度全數檢查。10. 特種門的性能應符合設計和產品標準要求;特種門安裝中的節能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喝茶質量證明文件;觀察,尺量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11. 天窗安裝的位置,坡度應正確,封閉嚴密,嵌縫處不得滲漏。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淋水檢查。檢查數量:按規范第條執行。一般項目1. 門窗扇密封條和玻璃鑲嵌的密封條,其物理性能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密封條安裝位置應正確,鑲嵌牢固,不得牢固,不得脫槽,接頭處不得開裂。關閉門窗時密封條
22、應解除嚴密。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2. 門窗鍍(貼)膜玻璃安裝方向應正確,中空玻璃的均壓管應密封處理。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3. 外門窗遮陽設施調節靈活,能調節到位。檢驗方法:現場調解試驗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四 地面節能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一般規定1. 本規定適用于建筑地面節能工程的質量驗收。包括地面接觸室外空氣,土壤或毗鄰不采暖空間的地面節能工程。2. 地面節能工程的施工,應在主題或基層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質量檢查,隱蔽工程驗收和檢驗批驗收,施工完成后應進行地面節能分項工程驗收。3. 地面節能工程應對下列部位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應有
23、詳細的文字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1) 基層;(2) 被封閉的保溫材料厚度;(3) 保溫材料粘結(4) 隔斷熱橋部位4. 地面節能分項工程檢驗批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1) 檢驗批可按施工段或變形縫劃分;(2) 當面積超過200m2可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200m2也為一個檢驗批;(3) 不同構造做法的地面節能工程應單獨劃分檢驗批。主控項目1. 用于地面節能工程的保溫材料,其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規定。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或承重檢查;核查質量證明文件。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每批隨機抽取3個式樣進行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應按照其出廠檢驗批進行核查。2. 地面節能工程使用的保溫材料,其導熱
24、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喝茶質量證明文件和復驗報告。檢查數量:全數檢查。3. 地面節能工程采用的保溫材料,進場時應對其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見。檢驗方法:隨機抽樣送檢,核查復驗報告。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品種的產品各抽查不少于3組。4. 地面節能工程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處理,使其達到設計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檢驗方法:對照設計和施工方案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5. 地面保溫層,隔離層,保護層等各層的設置和構造做法以及保溫層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按施工方案施工。檢驗方法:對照設計和施工方案觀察檢
25、查;尺量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 地面節能工程的施工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 保溫板與基層之間,各構造層之間的粘接應牢固,縫隙應嚴密;(2) 保溫漿料應分層施工;(3) 穿越地面直接接觸室外空氣的各種金屬管道應按設計要求,采取隔斷熱橋的保溫措施。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核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檢查數量;每個檢驗批抽查2處,每處10m2;穿越地面的金屬管道處全數檢查。7.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其節能保溫做法不得影響地面排水坡度,保溫層不得滲漏。檢驗方法:用長度500mm水平尺檢查;觀察檢查。檢驗數量:全數檢查。8. 嚴寒,寒冷地區的建筑首層直接與土壤接觸的地面,采暖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毗
26、鄰不采暖空間的地面以及漆面直接接觸室外空氣的地面應按設計要求采取保溫措施。檢驗方法:對照設計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一般項目1. 采用地面輻射采暖的工程,其地面節能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符合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J142的規定。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五采暖節能工程質量控制要點主控項目1. 采暖系統節能工程采用的散熱設備,閥門,儀表,管材,保溫材料等產品進場時,應按設計要求對其類型,材質,規格及外觀等進行驗收,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單表)檢查認可,且形成相應的驗收記錄。各種產品和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檢驗方法:觀察
27、檢查,核查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檢查數量:全數檢查。2. 采暖系統節能工程采用的散熱器和保溫材料等進場時,應對其下列技術性能參數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1) 散熱器的單位單位散熱量,金屬熱強度;(2) 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密度,吸水率。 檢驗方法:現場隨機抽樣送檢;核查復檢報告。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規格的散熱器按其數量的1%進行見證取樣送檢,但不得少于2租;同一廠家同材質的保溫材料見證取樣送檢的次數不得少于2次。3. 采暖系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采暖系統的制式,應符合設計要求;(2) 散熱設備,閥門,過濾器,溫度計及儀表應按設計要求安裝齊全,不得隨意增減和更換:(3
28、) 室內溫度調控裝置,熱計量裝置,水力平衡裝置以及熱力入口裝置的安裝位置和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便于觀察,操作和調試;(4) 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安裝后,采暖系統應能實現設計要求的份室(區)溫度調控,分棟計量和分戶或分室熱量分攤的功能。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4. 散熱器及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每組散熱器的規格,數量級安裝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2) 散熱器外表面應刷非金屬性涂料。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檢查數量:按散熱器組數抽查5%,不得小于5組。5. 散熱器恒溫閥及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恒溫閥的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2)明裝散熱器恒溫閥不應安裝在狹小和封閉空
29、間,其恒溫閥閥頭應水平安裝,且不應被散熱器,窗簾或其他障礙物遮擋;(3)暗裝散熱器的恒溫閥應采用外置式溫度傳感器,并應安裝子空氣流通且能正確反映房間溫度的位置上。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驗數量:按總數軸查5%,不得少于5個。6.地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的安裝除了應符合規范第9.2。3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防潮層和絕熱層的做法及絕熱層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2)室內溫控裝置的傳感器應裝在避開陽光直射和有發熱設備且距地1.4m處的內墻面上。檢驗方法:防潮層和絕熱層隱蔽前觀察檢查;用鋼針刺入絕熱層,尺量;觀察檢查,尺量室內溫控裝置傳感器的安裝高度。檢查數量:防潮層和絕熱層按檢驗批抽查5處,
30、每處檢查部少于5點;溫控裝置按每個檢驗批抽查10個。7. 采暖系統熱力入口裝置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熱力入口裝置中各種部件的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2)熱計量裝置,過濾器,壓力表,溫度計的安裝位置,方向應正確,并便于觀察,圍護;(3)水力平衡裝置及各類閥門的安裝位置,方向應正確,并便與操作和調試。安裝完畢后,應根據系統水力平衡要求進行調試并做出標志。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核查進場驗收記錄和調試報告。檢查數量:全數檢查。8.采暖管道保溫層和防潮層的施工符合下列規定:(1)保溫層應采用不然材料,其材質,規格及厚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2)保溫管殼的粘貼應牢固,鋪設應平整;硬質或半硬質的保溫
31、管殼每節至少應用防腐金屬絲或難腐織帶或專用膠帶進行捆扎或粘貼2道,期間距為300350mm且捆扎,粘貼應緊密,無滑動,松弛及斷裂現象;(3)硬質或半硬質保溫管殼的拼接縫隙不應大于5mm,并用粘接材料勾縫填滿;縱縫應錯開,外層的水平接縫應設在側下方;(4)松散或軟質保溫材料應按規定的密度壓縮其體積,疏密應均勻;氈類材料在官道上包扎時,搭接處不應有空隙;(5)防潮層應緊密粘貼在保溫層上,封閉良好,不得有虛粘,氣泡,起皺,裂縫等缺陷;(6)防潮層的立管應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設,環向搭接縫應朝向低端;縱向搭接縫應位于管道的側面,并順水(7)卷材防潮層采用螺旋形纏繞的方式施工時,卷材的搭接寬度宜為305
32、0mm(8)閥門及法蘭部位的保溫層結構應嚴密,且能單獨拆卸并不得影響其操作功能。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用鋼針刺入保溫層,尺量。檢查數量;按數量抽查10%,且保溫層不得少于10段,防潮層不得少于10m,閥門等配件不得少于5個。9. 采暖系統安裝完畢后,應在采暖期內與熱源進行聯合試運轉和調試。聯合試運轉和調試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采暖房間溫度相對于設計計算溫度不得低于2度,且不高于1攝氏度。檢驗方法:檢查室內采暖系統試運轉和調試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一般項目1. 采暖系統過濾器等配件的保溫層應密實,無空隙,且不得影響其操作功能。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按類別數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2件。六
33、配電與照明節能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主控項目1. 照明光源,燈具及其附屬裝置的選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進場驗收時應對下列技術性能進行核查,并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檢查認可,形成相應的驗收,核查記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a) 熒光燈燈具和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燈具的效率不應低于表5的規定。表5熒光燈燈具和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燈具的效率允許值 燈具出光口形式開敞式保護罩(玻璃或塑料)格柵格柵或透光罩透明磨砂,棱鏡熒光燈燈具75%65%55%60%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燈具75%60%60%(2)管型熒光燈鎮流器能效限定值應不小于表6的規定。表6鎮流器能效限定值標稱功
34、率(W)18202230323640鎮流器能效因素(BEF)電流型3.1542.9522.7702.2322.1462.0301.992電子型4.7784.3703.9982.8702.6782.4022.270(3) 照明設備諧波含量限制應符合表7的規定。表7照明設備諧波含量的限值謝波次數基波頻率下輸入電流百分比數表示的最大允許諧波電流(%)22330注510779511n39(僅有奇次諧波)3是電路功率因數。檢驗方法:觀察檢測;技術資料和性能檢測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與事物核對。檢查數量:全數檢查2. 低壓配電系統選擇的電纜,電線截面不得低于設計值,進場時應對其截面和每個導體電阻值進行見證取樣
35、送檢。每芯導體電阻值應符合表8的規定。表8不同標稱截面的電纜,電線每芯導體最大電阻值標稱截面(mm2)20時導體最大電阻(/km)圓銅導體(不鍍金屬)0.536.00.7524.51.018.11.512.12.57.4144.6163.08101.83161.15250.727350.524500.387700.268950.1931200.1531500.1241850.09912400.0754檢驗方法:進場時抽樣送檢,驗收時核查檢驗報告。檢查數量:同廠家各種規格總數的10%,且不少于2個規格。3 工程安裝完成后應對低壓配電系統進行調試,調試合格后應對低壓配電電源質量進行檢測。其中:(1
36、)供電電壓允許偏差:三相供電電壓允許偏差為標稱系統電壓的+-7%:單相220V為+7%、-10%。(2)公共電網諧波電壓限值為:380V的電網標稱電壓,電壓總諧波畸形變率(THDU)為5%,其次(125次)諧波含有率為4%,偶次(224次)諧波含有率為2%(3)諧波電流不應超過表9中規定的允許值。標準電壓(KV)基準短路容量(MVA)諧波次數及諧波電流允許值(A)2345678910111213140.381078623962264419212813242411諧波次數及諧波電流允許值(A)15161718192021222324129.7188.6167.88.97.1146.5(4) 三項
37、電壓不平整度允許值為2%,短時不得超過4% 檢驗方法:在已安裝的變頻和照明等可產生諧波的用電設備均可投入的情況下,使用三項電能質量分析儀再變壓器的低壓測量。 檢查數量:全部檢測。4.再通電試運行中,應測試并記錄照明系統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1) 照度值不得小于十幾值的90%(2) 功率密度之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中的規定。檢驗方法:在無外界光源的情況下,檢測被檢區域內平照度和功率密度。價差數量:每種功能區檢查不少于2處。一般項目1.母線與母線或母線與電器接線端子,當采用螺栓大街連接時,應采用力矩扳手擰緊,制作應符合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標準只能夠的有關規定。檢
38、驗方法:使用力矩扒手對呀接螺栓進行力矩檢測。檢查數量:母線按檢驗批抽查10%。2 交流單芯電纜或分相電纜宜品字形(三葉型)敷設,且不得形成閉合鐵磁回路。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3 三相照明配電干線的各相負荷宜分配平衡,其最大相負荷不易超過三相負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負荷不宜小于三相負荷平均值的85%。檢驗方法:再建筑物照明通電試運行時開啟全部照明負荷,使用三相功率計檢測各相負載電流,電壓和功率。檢查數量:全部檢查七 檢測與控制節能工程質量控制要點一般規定1 檢測與控制系統施工質量的驗收應執行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339相關章節的規定和節能規范的規定。2檢測與控制系
39、統驗收的主要對象應為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和配電與照明所采用的檢測與控制系統,能耗計量系統以及建筑能源管理系統。建筑節能工程所涉及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冷熱電聯供系統、能源回收利用以及其他與節能有關的建筑設備監控部分的驗收,應參照相關規定執行。3監測與控制系統的施工單位應依據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對施工圖設計進行復核。當復核結果不能滿足節能要求時,應向設計單位提出修改建議,由設計單位進行設計變更,并經原節能要求,應向設計單位提出修改意見,由設計單位進行設計變更并經遠節能設計審查機構批準。4施工單位應依據設計文件制定系統控制流程圖和節能工程施工驗收大綱。5監測與控制系統的驗收分為工程實施和系統監測兩
40、個階段。6工程實施由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隨工程實施過程進行,分別對施工質量管理文件,設計符合性,產品質量,安裝質量進行檢查,及時對隱蔽工程和相關接口進行檢查,同時,應由詳細的文字和圖像資料,并對監測與控制系統進行不少于168h的不間斷時運行。7系統監測內容應包括對工程實施文件的復核,對監測與控制系統的安裝質量,系統節能監控功能,能源計量及建筑能源管理等進行進行檢查和檢測。系統檢測內容分為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系統監測結果是監測與控制系統的驗收依據。8對不具備試運行條件的項目,應在審核調試記錄的基礎上進行模擬監測,以檢測監測與控制系統的節能監控功能。主控項目1監測與控制系統采用的設備,材料及附屬產品
41、進場時,應按照設計要求對其品種,規格,型號,外觀和性能等進行檢查驗收,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檢查人可,且應形成相應的質量記錄。各種設備,材料和產品附帶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檢驗方法:進行外觀檢查;對照設計要求核查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檢查數量:全數檢查2監測與控制系統安裝質量應符合以下規定:(1) 傳感器的安裝質量應符合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3的有關規定;(2) 閥門型號和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安裝位置,閥前后直管段長度,流體方向等應符合產品安裝要求(3) 壓力和壓差儀表的取壓點,儀表配套的閥門安裝應符合產品要求;
42、 (4) 流量儀表的型號和參數,儀表前后的直管段長度等應符合產品要求;(5) 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插入深度應符合產品要求;(6) 變頻器安裝位置、電源回路敷設,控制回路敷設應符合設計要求;(7) 智能化變風量末端裝置的溫度設定器安裝位置應符合產品要求;(8) 設計節能控制的關鍵傳感器應預留監測孔或檢測位置,管道保溫時應做明顯標注。檢驗方法:對照圖紙或產品說明書目測和尺量檢查。檢查數量:每種儀表按20%抽檢,不足10臺全部檢查。3. 對經過時運行的項目,其系統的投入情況,監控功能,故障報警連鎖控制及數據采集等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調節節能監控系統的歷史數據,控制流程圖和試運行記錄,對
43、數據進行分析。檢查數量:檢查全部進行過試運的系統。4 空調與采暖的冷熱源,空調水系統的監測控制系統應成功運行,控制及故障報警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再中央工作站使用監測系統軟件,或采用在直接數字控制器或冷熱源系統自帶控制器上改變參數設定值和輸入參數值,檢測控制系統的投入情況及控制功能:再工作站或現場模擬故障,監測故障監視,記錄和報警功能。檢查數量:全部檢測。5 通風與空調監測控制系統的控制功能及故障報警功能及故障報警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再中央工作站使用監測系統軟件,或采用再直接數字控制器或通風與空調系統自帶控制器上改變參數設定值和輸入參數值,監測控制系統的投入情況及控制功能;再
44、工作站或現場模擬故障,檢測故障監視,記錄和報警功能。檢查數量:按20%抽樣檢測,不足10臺全部監測。7.供配電的監測與數據采集系統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試運行時,監測供陪電系統的運行工況,再中央工作站檢查運行數據和報警功能。檢查數量:全部檢測。8照明自動控制系統的功能應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實現下列控制功能;(1) 大型公共建筑的公用照明區應采用集中控制并應按照建筑使用條件和天然采光狀況采取分區,分組控制措施,并按需要采用調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2) 旅館的每間(套)客房應設施節能控制型開關。(3) 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樓梯間,走到的一般照明,應采用節能自熄開關;(4) 房間或場所
45、設有兩列或多列燈具時,應按下列方式控制;(a) 所控燈列于側窗平行;(b) 電教室i,會議室,多功能廳,報告廳等場所,按靠近或遠離講臺分組。 檢驗方法:(1) 現場操作檢查控制方式;(2) 依據施工圖,按回路分組,在中央工作站上進行被檢回路的開關控制,觀察相應回路的動作情況;(3) 在中央工作站改變時間表控制程序的設定,觀察相應回路的動作情況;(4) 在中央工作站改變光照設定值,室內人員分布等方式,觀察相應回路的控制情況;(5) 在中央工作站改變場景控制方式,觀察相應的控制情況。檢查水量:現場操作檢查為全數檢查,在中央工作站上檢查按照明控制箱總數的5%監測,不足5臺全部檢測。9 綜合控制系統應
46、對一下項目進行功能檢測,檢測結果應滿足設計要求;(1) 建筑能源系統的協調功能;(2) 采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的優化監控。檢驗方法:采用人為輸入數據的方法進行模擬測試,按不同的運行工況檢測協調控制和優化監控功能。檢查數量:全部檢測。10 建筑能源管理系統的能耗數據采集與分析功能,設備管理和運行管理功能,優化能源調度功能,數據集成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對管理軟件進行功能檢測。檢查數量:全部檢查。一般項目 1 檢測監測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實時性,可維護性等系統性能,包括下列內容; (1)控制設備的有效性,執行器動作應與控制系統的指令一直,控制系統性能穩定符合設計要求;(2)控制系統的采樣速度
47、、操作響應時間、報警反應速度應符合設計要求;(3)剩余設備的故障監測正確性及其切換時間和切換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4)應用軟件的在線編程(組態)、參數修改、下載功能、設備及網絡故障自檢測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5)控制器的數據存儲能力和所占存儲容量應符合設計要求;(6)故障檢測與診斷系統的報警和顯示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7)設備啟動和停止功能及狀態顯示應正確;(8)被控設備的順序控制和連鎖功能應可靠;(9)應具備自動控制/遠程控制/現場控制模式下的命令沖突監測功能;(10)人機界面及可視化檢查。檢驗方法:分別在中央工作站,現場控制器和現場利用參數設定、程序下載、故障設定、數據修改和事件設定等方法
48、,通過與設定的顯示要求對照,進行上述系統的性能監測。檢查數量:全部檢測。建筑節能工程質量控制點表序號分項工程名稱控制點控制要求1材料構配件和設備質量主要材料,構配件和設備規格、型號、性能與設計文件要求相符。合格證、中文說明書、型式檢驗報告、定型產品和成套技術應用型式檢驗報告、進場驗收記錄、見證取樣送檢復試報告核查情況。進場驗收監理工程師對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進場驗收簽認情況監督機構對建筑節能材料質量產生質疑時,監督機構應對建筑節能材料按一定比例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2墻體節能工程基層表面基層表面空鼓、開裂、松動風化及平整度及妨礙粘接的附著物的處理保溫層保溫層施工應結合不同工程做法
49、根據規范規定,重點對保溫,牢固、開裂滲漏、耐久性、防火等性能進行監督抽查。熱橋部位保溫措施雨水管卡具、女兒墻、分隔縫、變形縫、挑梁、連梁、壁柱、空調板、空調管洞,門窗洞口等易產生熱橋部位保溫措施。墻體缺陷施工產生的墻體缺陷(如穿墻套管、腳手眼、孔洞等)處理。防止開裂和破損的加強措施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容易碰撞的陽角及門窗洞口轉角處等特殊部位的保溫層防止開裂和破損的加強措施。隔汽層隔汽層構造處理、穿透隔汽層處密封措施、隔汽層冷凝水排水構造處理。3門窗節能工程間隙處理外門窗框或副框與洞口、外門窗框與副框之間的間隙處理隔斷熱橋措施金屬外門窗隔斷熱橋措施及金屬副框隔斷熱橋措施。外窗氣密性嚴寒、寒冷、夏
50、熱冬冷地區建筑外窗氣密性現場實體檢驗情況。門的節能措施嚴寒、寒冷地區的外門安裝及特種門安裝的節能措施。外門窗遮陽外門窗遮陽設施的安裝天窗天窗安裝位置、坡度、密封節能措施密封條門窗扇密封條的安裝、鑲嵌、接頭處理門窗玻璃門窗鍍(貼)膜玻璃的安裝方向及中空玻璃均壓管密封及中空玻璃露點復檢情況。4屋面節能工程保溫層、隔熱層屋面保溫、隔熱層鋪設質量、厚度、平整度、坡向、細部控制。熱橋處理屋面熱橋部位的保溫隔熱措施。隔氣層屋面隔氣層位置、鋪設方式及密封措施5地面節能工程基層屋面隔氣層處理的質量保溫層、隔離層防潮層、保護層地面保溫層、隔離層、防潮層、保護層等各層的設置和構造做法以及保溫層的厚度連接措施地面節
51、能工程的保溫板與基層之間、各構造層的粘接、縫隙處理。外露管道處理穿越地面直接接觸室外空氣各種金屬管道的隔斷熱橋保溫措施。與土壤、空氣接觸處措施嚴寒、寒冷地區的建筑首層直接與土壤接觸的地面、采暖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毗鄰不采暖空間的地面及底面直接接觸室外空氣的地面等隔斷熱橋保溫措施6采暖節能工程采暖系統安裝散熱設備、閥門與過濾器、溫度計及儀表安裝;系統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裝置安裝及調試的情況;分室(區)熱量計量設施安裝盒調試的情況;散熱器恒溫閥的安裝;采暖系統熱力入口裝置的安裝熱力入口裝置的選型;熱計量裝置的安裝盒調試的情況;水力平衡裝置的安裝及調試的情況;過濾器、壓力表、溫度計及各種閥門的安裝
52、采暖管道采暖管道的保溫層、防水層施工系統式運轉和調試采暖系統安裝系統冷熱源設備和輔助設備及其管網系統的安裝。7配電與照明節能工程系統的安裝空調與采暖系統冷熱源設備和輔助設備及其管網系統的安裝。空調冷熱源水系統管道及配件絕熱層和防潮層的施工情況。空調與采暖系統冷熱源和輔助設備及其管道和網管系統安裝完畢后的系統試運轉及調試情況。計量設備安裝鍋爐房動力用電、冷卻塔水泵用電和照明用電計量設備安裝。控制裝置安裝住宅公共部分和公共建筑的照明的高效燈具和節能控制裝置安裝。節能裝置水泵、風機等設備的節能裝置安裝。系統檢測低壓配電系統及照明系統檢測。8其他系統聯運行、檢測檢測與自動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和聯動情況
53、。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與空調、采暖、配電和照明等系統聯動運行、監測情況。測試、試驗施工過程中是否按相關規定經行了各項測試、試驗。測試、試驗的批次、數量是否符合要求。測試、試驗的結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非采暖公共間非采暖公共間(如普通住宅樓梯間、高層住宅疏散樓梯間、電梯前室、公共通道、公共大堂大廳、地下室等)按圖施工情況。五、監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1、施工準備階段的監理工作(1)對從事建筑節能工程監理的相關從業人員進行(2)在建筑節能工程施工現場,備有國家和本市有關建筑節能法規文件與本工程相關的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3)在建筑節能工程施工前,由總監理工程師組織監理人員熟悉設計文件,參加施工圖會審和設計
54、交底。(a)施工圖會審,應審查建筑節能設計圖紙是否經過施工圖計審查單位審查合格。未經審查或審查或審查不符合強制性建筑節能標準的施工圖不得使用。(b)建筑節能設計交底。項目監理人員應參加由建設單位組織的建筑節能設計技術交底會,總監理工程師對建筑節能設計交底會議紀要進行簽認。并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建設單位向設計單位提出書面意見和建議。(4)建筑節能工程施工前,總監理工程師應組織編制建筑節能監理實施細則。按照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和設計文件,編制符合建筑節能特點的、具有針對性的監理實施細則。(5)建筑節能工程開工前,總監理工程師組織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承包單位報送建筑節能專項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提出審查
55、意見。2、施工階段的監理工作(1)監理工程師應按下列要求審核承包單位報送的擬進場的建筑節能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審表(包括墻體材料、保溫材料、門窗部品、采暖空調系統、照明設備等)及其質量證明資料,具體如下: (a)質量證明資料(保溫系統和組成材料質保書、說明書、型式檢驗報告、復驗報告、如:現場攪拌的粘接膠漿、抹面膠漿等、應提供配合比通知單)是否合格、齊全,是否與設計和鏟平標準的要求相符。產品說明書和產品標識上注明的性能指標是否符合建筑節能標準。 (b)是否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構配件、設備。 (c)有無建筑材料備案證明及相應驗證要求資料。 (d)按照委托監理合同約定及建筑節能標準有關
56、規定的比例,經行平行檢驗或見證取樣、送樣檢測。 對未經監理人員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建筑節能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裝;對國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構配件、設備,監理人員不得簽認,并應簽發監理工程師通知單,書面通知承包單位限期將不合格的建筑建筑節能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撤出現場。(2)、當承包單位采用建筑節能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時,應要求承包單位報送相應的施工工藝措施個證明材料,組事故專題論證,經審定后予以簽認。(3)、督促檢查承包單位按照建筑節能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進行施工。 總監理工程師審查建設單位或施工承包單位提出的工程變更,發現有違反建筑節能標準的,提出書面意見加
57、以制止。(4)、對建筑節能施工過程進行巡視檢查。對建筑節能施工中墻體、屋面等隱蔽工程的隱蔽過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難以檢查的重點部位,進行旁站或現場檢查,符合要求予以簽認。 對未經監理人員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 工序,監理人員不得簽認,承包單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5)、對承包單位報送的建筑的節能隱蔽工程、檢驗批和分項工程質量驗評資料進行審核,符合要求后予以簽認。對承包單位報送的建筑啊節能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師質量驗評資料進行審核和現場檢查,審核和檢查建筑節能施工質量驗評資料是否齊全,符合要求后予以簽認。(6)、對建筑節能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及時下達監理工程師通知單,要求承包單位整改,并
58、檢查整改結果。3、竣工驗收階段的監理工作 建筑節能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在檢驗批、分項工程全部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外墻節能構造實體檢驗,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的外窗氣密性現場檢測,以及系統節能性能檢測和系統聯合試運轉與調試,確認建筑節能工程質量達到驗收條件后方可經行。1. 建筑節能工程驗收的程序和組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規定;(1) 節能工程的檢驗批驗收和隱蔽工程驗收由監理工程師主持,施工單位相關專業的質量檢查員與施工員參加;(2) 節能分項工程驗收由監理工程師主持,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和相關專業的質量檢查員、施工員參加、必要時可邀請設計單位相關
59、專業的人員參加;(3) 節能分部工程驗收應由總監理工程師(建設項目負責人)主持,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和相關專業的質量檢查員、施工員參加;施工單位的質量或技術負責人應參加;設計單位節能設計人員應參加。2、建筑節能工程的檢驗批質量驗收合格,符合下列規定:(1)檢驗批應按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驗收;(2)主控項目應全部合格;(3)一般項目應合格,當采用計數檢驗時,至少應有90%以上的檢查點合格,且其余檢查點不得有嚴重缺陷:(4)應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據和質量驗收記錄。3、建筑節能分項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符合下列規定:(1)分項工程所含的檢驗批均應合格; (2)分項工程所含檢驗批的質量驗收記錄應
60、完整4、建筑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符合下列規定:(1)分項工程應全部合格(2)質量控制資料應完整;(3)外墻節能構造現場實體檢驗結果應符合實際要求;(4)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的外窗氣密性現場實體檢測結果應合格;(5)建筑設備工程系統節能性能檢測結果應合格。5、建筑節能工程驗收時對下列資料核查,并納入竣工技術檔案: (1)設計文件、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和洽商; (2)主要材料、設備和構建的質量證明文件、進場檢驗記錄、進場核查記錄、進場復驗報告、見證試驗報告; (3)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相關圖像資料; (4)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必要時應檢查檢驗批驗收記錄; (5)建筑維護結構節能構造現場實體檢驗記錄 (6)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外窗氣密性現場檢測報告; (7)分管及系統嚴密性檢驗記錄; (8)現場組裝的組合式空調機組的漏風量測試記錄; (9)設備單機試運轉及調試記錄; (10)系統聯合試運轉及調試記錄; (11)系統節能性能檢驗報告: (12)其他對工程質量有影響的重要技術材料。6、建筑節能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的質量驗收意見附錄B。 (1)分部工程質量驗收意見附錄B中表B.0.1; (2)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意見附錄B中表B.0.2; (3)檢驗批質量驗收意見表附錄B中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