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預警管理制度1.編制目的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針,加強現場安全管理,規范應急管理工作,提高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增強綜合處置現場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預防和控制次生災害的發生,保障公司員工和勞務隊務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和社會影響,維護公司聲譽和社會形象,促進單位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發展,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特制定預警管理制度。1.1編制依據公司施工現場安全檢查管理辦法1.2術語 預警(Early Warning),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ISDR)定義為:由專門機構提供及時和有效的信息,使得處在危險中的個人或組
2、織迅速采取行動以減免或減少他們的風險,并準備有效的應對。1.3有效的預警預報體系基本功能1.3.1 要確保系統所獲得的預警信息來源是可靠和及時的;1.3.2 要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候,送達到所有處在危險中的人;1.3.3 預警不要驚動無關的人,以免擾亂正常的秩序;1.3.4 預警信息容易被使用者認知,并能指導他們的行動;1.3.5 預警信息的傳遞需要有可靠的渠道,避免謠言的傳播和干擾。1.4預警系統關鍵要素1.4.1 預警系統包括四個關鍵要素:風險知識、監測和預警、發布和溝通、應急能力。1.4.2 通過對項目定期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并對隱患可能導致的后果進行定性分級,并結合安全
3、投入、隱患治理、教育培訓、建章立制等因素,應用預測預警技術,建立預測模型,用數值定量化表示項目安全生產現狀和趨勢,同時形成直觀的、動態的表征項目當前安全生產狀況及未來安全生產發展趨勢的安全生產預警指數圖。1.4.3 安全預警指數的作用在于客觀地、定量地對可能發生的危險進行事先預報,提請項目負責人及項目全體員工注意,使項目及時、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及后果的嚴重程度。2.預警預報體系管理機構、職責項目成立預警預報體系管理小組組 長:*副組長:* * *成 員:* * * * * 預警預報體系管理小組辦公室設在安監部,*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預警預報體系相關事宜的協
4、調、管理。2.1預警預報體系管理小組職責2.1.1 負責預警預報體系的建設并保持有效運行。2.1.2 負責項目安全預警信息的評審、發布和解除。2.1.3 負責應急處置方案的審定,協調應急救援工作。2.1.4 必要時,向地方政府、分公司、公司通報安全預警信息的基本情況。2.2 各部門職責2.2.1 安監部是預警預報體系建設、運行并持續改進的主管部門,負責預警預報信息來源確認、預警信息接收、組織評估、發出預報、預警事件監控、預報解除的綜合管理。2.2.2 工程部負責生產運行相關預警事件的管理、改進措施的制定與實施、監控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以及預報解除確認。2.2.3技術部負責工藝技術管理相關預警事件
5、的管理、改進措施的制定與實施、監控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以及預報解除確認;負責工程建設施工管理相關預警事件的管理、改進措施的制定與實施、監控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以及預報解除確認。2.2.4 機電部負責機電相關預警事件的管理、改進措施的制定與實施、監控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以及預報解除確認。2.2.5 綜合辦負責崗位員工配備及培訓教育相關預警事件的管理、改進措施的制定與實施、監控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以及預報解除確認。3.預警預報信息來源(1)安監部定期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對出現頻率高或后果嚴重的事件納入預警預報系統管理;(2)可能影響安全生產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的預警信息;(3)生產裝置
6、現場出現的緊急狀況、突發事件、重大變更以及重大風險等;(4)C/D級安全事故;(5)正常生產時,崗位缺員達到30%(暫定);4. 預警預報程序4.1 預警信息接收當安監部發現或接到反映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害作業環境、管理缺陷等危險信息后,及時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確認和評估。4.2 預警信息評估4.2.1 安監部組織預警預報體系管理小組相關成員利用LEC法和預警閾值表進行分析。4.2.2 正常生產時,崗位缺員達到30%(暫定)可直接發出預警預報信息。4.3 預警信息預報風險分值當危險級別為2級時應當發布藍色預警,危險級別達到3級時應全項目范圍內發布黃色預警,當危險級別達到4級時,應向
7、分公司通報情況并發布橙色預警,當危險級別達到5級時,應停止作業,向上級領導部門通報情況并發布紅色預警,必要時向當地政府進行通報。4.4 預警事件監控:4.4.1發出預警預報信息后,為保證預警事件應急處置、糾正和預防,相關部門分析預警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制定實施預警事件應急處置、糾正和預防的管理方案。4.4.2 管理方案要明確預警事件主管部門,制定應急處置方案、糾正和預防的管理措施。4.4.3 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預警點的監測監控管理,明確操作規程和應急處置措施,配備必要的監測監控設施,及時發現事故預兆,并采取有效防范和處置措施。4.4.4 預警預報體系管理小組領導必要時:指令各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準
8、備狀態,隨時掌握并向上級報告事態進展情況。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無關人員,并妥善安置。針對突發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建立風險趨勢分析機制,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分析,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4.4.5 主管部門、安監部對應急處置方案、糾正和預防措施效果進行評審。4.4.6每發布一次黃色預警對直接責任單位進行1000元的處罰,每發布一次橙色預警對直接責任單位進行3000元的處罰,每發布一次紅色預警對直接責任單位進行5000元的處罰。預警實行升級管理,同一個月兩次藍色預警升級為一次黃色預警,兩次黃色預警升級為一次橙色
9、預警,兩次橙色預警升級為紅色預警。4.5 預警預報信息解除4.5.1 預警事件風險消除后,安全預警信息管理小組應當及時解除預警預報信息,恢復正常的安全生產管理。4.5.2 預警預報信息解除條件如下:事件風險得到控制,事件隱患已經消除;已經采取了必要預防措施,事件不會再重復發生。5. 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表的填寫與管理5.1 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表原件由安監部負責管理、存檔。5.2 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表復印件作為預警預報信息發出文件,發相關部門,并在公示欄張貼。5.3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5.4 附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表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表 發布時間: 年 月 日 事件名稱位置事件描述:事件風險評估:事件危
10、險級別(D):預警預報體系管理小組意見:簽字:主管部門/安監部門負責人簽字應急處置方案、糾正和預防措施評審意見: 簽字:主管部門/安監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應急處置方案、糾正和預防措施效果進行評審:簽字:主管部門/安監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安全總監意見: 簽字:預警預報解除時間: 年 月 日項目部安全隱患和管理缺陷預警閾值表序號類別缺陷或問題描述預警級別黃色橙色紅色1人員配備項目部未按要求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人證合一)1人2人及以上分包單位未配備安全員(人證合一)1人2人及以上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人證合一)1 人2人2人以上2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 底入場工人未進行安全教育1 人3 人3人以上
11、作業前未組織班前活動5人次以下5-10人次10人次以上未對工人進行作業前安全技術交底1 人3 人3人及以上3專項方案未編制專項方案,已施工1 項未審批或審批程序不合規,已施工1 項未按方案實施1 項需要專家論證的,未論證已施工1 項方案有變更未重新進行審批或與現場實際不符1 項4臨時用電未配備專職巡場電工或無證1人1 人以上PE 線與 N 線混接1 處2處2處以上無漏電保護器或漏電保護器試跳不動作1 處2 處2處以上金屬帶帶電體裸露無絕緣防護1 處2 處2處以上交流電焊機無二次側漏電保護器或失效1 處2 處電動機具未連接 PE 線1 處2 處5高處作業高處作業無可靠立足點1 處2 處2處以上高
12、處作業未采取可靠的防墜措施,并且無安全帶可靠掛點的1處2處2處以上6消防安全建二通2016185 號附件 101條2條2 條以上無動火審批制度動火1處1 處以上動火作業點 5 米范圍內有可燃物1 處2 處動火點、庫房、可燃材料存放處、辦公區、宿舍區未設置滅火器、滅火器失效或數量不足1 處2 處易燃易爆品未單獨存放,或與動火作業點間距不足 10 米,未有效隔離1 處2 處施工現場使用燈具、電爐等取暖、做飯1 處2 處7小型機具小型機具安全防護裝置缺失或失效2 處5 處使用前未驗收2 處5 處機具(包括氣瓶)存放、使用、吊運不符合規定2 處5 處8安全防護進入作業層無可靠通道或上下兩作業層無可靠通
13、道1 處高處作業無可靠立足點,無操作平臺、吊籃,或未按方案搭設或制作1 處作業區臨邊洞口沒有防護措施和警示標志1 處上人爬梯未設防墜器或防墜護圈1 處鋼結構或屋面施工,作業面通道安全繩未連續設置直到作業點1 處未佩戴安全帽管理人員1人管理人員 1 人以上工人 1 人工人 3 人以上未正確佩戴安全帽管理人員 1 人管理人員 3 人工人 3 人工人 5 人高處作業未佩戴安全帶1 人3 人高處作業未正確使用安全帶3 人5 人9封閉管理施工總承包項目現場和生活區未有效封閉管理1 處10基坑支護 土方開挖未編制施工方案或方案未按程序審批1 項未對基坑進行支護或放坡,即在坑底邊坡附近作業1 項未對基坑進行沉降、變形監測1 項11腳手架未編制施工方案或方案未按程序審批,已施工1 項搭設后未組織驗收合格即投入使用1 項桿件缺失或隨意拆除桿件的1 處3 處腳手架拆除順序錯誤、拆除過程中未隔離和旁站1 處12模板支架 鋼結構支撐體系未編制施工方案或方案未按程序審批,已施工1 項搭設后未進行驗收合格即投入使用1 處沒有拆除指令拆除1 處拆除順序錯誤、拆除過程中未隔離和旁站1 處13特種設備未編制施工方案或方案未按程序審批,即開始安拆1 項安裝后,未經驗收合格即投入使用1 處限位、自鎖等安全裝置缺失或失效1 處超員、超載使用1 處大型機械設備檢查表(不含上述項)2 項4 項4 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