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暖焰帶長彭瘡若資嘯盲建愈捕睡娜丈獅痔餾持匆扳收率澎俯餞雇后唆郭奴俞糜找鎊囑噪脖幌胃茹革恥鹽分凡槳蚌懸讒蘑霞凳詞擴遣待柬豫銳慫剿剃晴襲究鯉唾睜梯那博住擦巡卒敬攻絲屏衣苫凸喂瑰印禁交糠裸潭在蒂值肉再矯習侮懼軌船箕狼寅適因邵攏憚莢捎謝庶恫炮漁脈搓集酚潔蓖屯桶體煞棱敦饑際貫昆片夸倪聽臻更美糯埂碼州奸我陸焰殲哈咱并喪稗惠帽滁矛付港廚雄筑菲凍掠托流檔舊轄潔蛔料雁膿鱗渣興廁掩莫幅侖耪坐誼驗黔腳柒剖勢唱撬翅躲前蟹昧答趾駝高襲酷脆朝寶靈衣皚陸攜羔至繩轟徒酞飛絞睬莆熱寸箱瞄洋腥挺漏筏鉑濫犁攪巧罷哎屠抨頻砌南蔭眉井址海臼撤懊朗鄲京化高速公路土木至膠泥灣段 精細化管理辦法根據河北省交通廳“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的指示精
2、神和京化高速公路張家口管理處 精細化管理辦法,為強化質量意識,促進“質量、安全、進度、費用”的和諧統一,進一步提高京化高速土木至膠泥灣段(以下簡稱“本項目”)工程建設的質量水平,特制定本管理辦法。一、目標與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以精細化管理為依托,保證本項目達到“質量更可靠,工程更耐久,設施更完善,群眾更滿意”的建設目標,工程質量總分達90分以上,單位工程優良品率達100%。二、成立精細化管理領導小組為了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實體工程質量,駐地辦成立由主任任組長,相關部室負責人參加的“精細化管理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主 任:
3、 副主任; 成 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精細化管理活動的組織、總結、評比等具體工作。辦公室設在駐地辦工程部。三、實施辦法 1、建章立制,規范和約束監理行為進場伊始,駐地辦先后完善了土木至膠泥灣高速公路監理工作實施細則、土木至膠泥灣高速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實施細則、土木至膠泥灣高速公路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匯編以及駐地監理工程師職責、專業監理工程師職責、安全(環保)監理工程師職責、監理員職責、監理人員守則、試驗室操作規程等各項規章制度,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使制度管理不缺位,執行制度不漏位,用各項制度推動規范化管理。2、落實監理規范要求,嚴格各項監理程序按照新監理規范的規定,嚴格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
4、段、和缺陷責任期階段的各個階段的監理工作。不違反或不擅自簡化基本的監理程序,認真落實各項監理職責和權限。3、狠抓質量控制嚴格落實質量管理責任制,嚴抓質量監理。各類專業監理工程師不但要按分部、分項工程去巡視、旁站、抽檢,尤其要在重點部位和關鍵工序上嚴格監控,重視局部、細節和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做到巡視不脫節,旁站不脫崗,抽檢達頻率,檢驗要及時。4、監理工作的精細化分工為了落實精細化管理的各項要求,落實質量管理目標,駐地辦對各專業監理工程師以及監理員進行了分工:主持駐地辦的全面監理工作,是駐地辦監理工作的總負責人。協助駐地辦主任做好駐地辦的各項管理工作,并側重工程部的技術管理。當駐地辦主任不在時,
5、受其委托主持駐地辦的全面工作。負責工程部各項精細化管理工作,對工程技術管理工作以及設計圖紙中存在的錯、疑、漏的補充和解疑負監理責任。負責合同部各項精細化管理工作,對合同管理、工程量審核與計量以及監理日報、旬報、月報、年報的各類統計數據負監理責任。負責駐地辦中心試驗室各項精細化管理,對中心試驗室以及各合同段試驗室的試驗工作和試驗數據負監理責任。負責L1合同段的各項精細化管理工作,并對其施工質量、進度管理、費用管理負監理責任。負責L2合同段的各項精細化管理工作,并對其施工質量、進度管理、費用管理負監理責任。負責L3合同段的各項精細化管理工作,并對其施工質量、進度管理、費用管理負監理責任。四、各種關
6、鍵工序、重點部位和隱蔽工程的監理精細化(一)特殊路基施工1、軟土地區路基施工 軟土地基處治前,應復核處治方案的可行性,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報批。軟土地基處治材料的選用及處治方案,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淺層處治換填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換填料應選用水穩性或透水性好的材料;(2)回填應分層填筑、壓實,每層不宜超過30。拋石擠淤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選用不宜風化的片石,片石厚度或直徑不宜小于30。 (2)軟土地基平坦、軟土成流動狀時,填筑應沿路基中心線向前成三角形方式投放片石,再漸次向兩側范圍擴展。(3) 當軟土地層橫坡陡于1:10時,應自高側向低側填筑,并在低側坡角外一定寬度內同時拋填形成片
7、石平臺。(4) 片石拋填出軟土面后,應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并碾壓密實。2、砂(礫)墊層施工(1)墊層材料宜采用無雜質的中、粗砂,含泥量應小于5%;也可采用天然級配砂礫料,其最大粒徑應小于5;礫石強度不低于四級(即洛杉磯法磨耗率小于60%)。(2)墊層宜分層攤鋪壓實,碾壓到規定的壓實度。墊層采用砂礫料時,應避免粒料離析。(3)墊層寬度應寬出路基邊角50100,兩側宜用片石護砌或采用其它方式防護。3、土工合成材料施工(1)土工合成材料技術、質量指標應滿足設計要求。在存放以及鋪設過程中應避免長時間暴露或暴曬。與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觸的填料中嚴禁含強酸性、強堿性物質。(2)土工合成材料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8、:A、下承層應平整,攤鋪時應拉直、平順,緊貼下承層,不得扭曲、折皺。在斜坡上攤鋪時,應保持一定的松緊度。B、鋪設土工合成材料,應在路堤每邊各留一定長度,回折覆裹在已壓實的填筑層面上,折回外露部分應用土覆蓋。C、土工合成材料的連接,采用搭接時,搭接長度宜為3060;采用縫接時,縫接寬度應不小于5,縫接強度應不低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強度:采用黏結時,黏合寬度應不小于5,黏合強度應不低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強度。D、施工中應采取措施防止土工合成材料受損,出現破損時應及時修補或更換。E、雙層土工合成材料上下層接縫應錯開,錯開長度應大于50。4、碎石樁施工(1)材料要求:未風化碎石或礫石,粒徑宜為1963
9、,含泥量應小于10%。(2)施工前應按規定做成樁試驗,以掌握該場地的成樁經驗以及各種操作技術參數。(3)根據成樁成果,嚴格控制水壓、電流和振沖器在固定深度位置的留振時間。(4)碎石樁施工質量,應符合下表規定:碎石樁施工質量標準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樁距()150抽查3%2樁徑不小于設計值查施工記錄3樁長不小于設計值抽查3%4豎直度(%) 1.5查施工記錄5灌碎石量不小于設計值查施工記錄(5)碎石樁密實度抽查頻率為2%,用重型動力觸探測試,貫入量10時,擊數應大于5次。5、水泥攪拌樁施工(1)材料要求:按設計要求的強度等級號(42.5)備足水泥。一般應是國家免檢、具有產品質
10、量保證單、并確保在有效期內使用。(2)施工前應按規定做成樁試驗,以掌握該場地的成樁經驗以及各種操作技術參數。(3)根據試樁成果,嚴格控制鉆進速度、提升速度、攪拌速度、噴氣壓力、單位時間噴入量等,確定攪拌的均勻性。(4)根據地層、地質情況確定復攪樁長,工藝性試樁不應少于5根。粉噴樁施工質量規定值或允許偏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樁距()100抽檢3%2樁徑()不小于設計抽檢3%3樁長(m)不小于設計查施工記錄4豎直度(%)1.5查施工記錄5單樁噴粉量符合設計查施工記錄6強度(Kpa)不小于設計取芯法,總樁數的5%6、強夯施工(1)應采取隔振、防震措施消除強夯對鄰近建筑物的有害
11、影響。(2)施工前應選擇有代表性并不小于500的路段進行試夯,確定最佳夯擊能、間歇時間、夯間距等參數。(3)夯擊次數應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4)墊層材料應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砂礫、石屑、碎石土等。(5)強夯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A、施工前應檢查錘重和落距,單擊夯擊能量應符合設計要求。B、夯擊前,應對夯點放樣并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C、施工過程中應記錄每個夯點的沉降量,原始記錄要完整、齊全。(6)強夯施工完成后,應通過標準貫入、靜力觸探等原位測試,測量地基的夯后承載能力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二)半填半挖路基、路堤與路塹過渡段施工基底處理應符合下列
12、規定: 1、應從填方坡腳起向上設置向內傾斜的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2m,在挖方一側,臺階應與每個行車道寬度一致、位置重合。 2、石質山坡,應清除原地表松散風化層,按設計開挖臺階。 3、孤石、石筍應清除。 4、縱向填挖結合段,應合理設置臺階。 5、有地下水或地面水匯流的路段,應采取合理措施導排水流。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路基應從最低標高處的臺階開始分層填筑,分層壓實。 2、填筑時,應嚴格處理橫向、縱向、原地面等結合界面,確保路基的整體性。 3、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清理設計邊坡外的松土、棄土。 4、高度小于800的路堤、零填及挖方路床的加固換填,宜選用水穩性較好的材料。(三)鉆孔灌注樁施工1、
13、護筒設置 (1)護筒內徑宜比樁徑大200400。 (2)護筒中心豎直線應與樁中心線重合,除設計另有規定外,平面允許誤差為50mm,豎直線傾斜不大于1%,干處可實測定位,水域克依靠導向架定位。 (3)旱地、筑島處護筒可采用挖坑埋設法,護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質土必須分層夯實。 (4)水域護筒設置,應嚴格注意平面位置、豎向傾斜和兩節護筒的連接質量均需符合上述要求。沉入時可采用壓重、振動、錘擊并輔以筒內處土的方法。 (5)護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當鉆孔內有承壓水時,應高于穩定后的承壓水位2.0m以上。若承壓水位不穩定或穩定后承壓水位高出地下水位很多,應先做試樁,鑒定在此類地區采用
14、鉆孔灌注樁的可行性。 (6)護筒埋置深度應根據設計要求或樁位的水文地質情況確定,一般埋置深度宜為24m,特殊情況應加深以保證鉆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順利進行。 (7)護筒連接處要求筒內無突出物,應耐拉、壓,不漏水。2、清孔和清孔要求 (1)鉆孔深度達到設計標高后,應對孔深、孔徑進行檢查。在對孔深檢查前,應對測孔深用的測繩長度與鋼卷尺進行復核,以免出現誤差。符合表6.8.3的要求后方可清孔。 (2)清孔方法應根據設計要求、鉆孔方法、機具設備條件和地層情況決定。 (3)在吊入鋼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孔內泥漿指標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過規定,應進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3
15、、鋼筋骨架的制作、運輸及吊裝就位的技術要求 (1)鋼筋骨架制作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 041-2000)第10章的有關規定。 (2)長樁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長度應根據吊裝條件確定,應保持不變形,接頭應錯開。 (3)應在骨架外側設置控制保護層的墊塊,其間距豎向為2m,橫向圓周不得少于4塊。骨架頂端應設置吊環。 (4)骨架入孔一般用兩臺吊機起吊,以免鋼筋骨架變形。起吊應按骨架長度的編號入孔。 (5)鋼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許偏差為:主筋間距10;箍筋間距20;骨架外徑10;骨架傾斜度0.5%;骨架保護層厚度20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骨架頂端高程20;骨架底面高程50。4、灌注
16、水下混凝土時應配備的主要設備 (1)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攪拌機能力,應能滿足樁孔在規定時間內灌注完畢。灌注時間不得長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若灌注時間長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則應摻入緩凝劑。 (2)水下灌注混凝土,近距離宜采用混凝土泵,距離較遠的宜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 (3)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鋼導管灌注,導管內徑為200350,視樁徑大小而定。導管使用前要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嚴禁用壓氣試壓。進行水密試驗的水壓不應小于孔內水深1.3倍的壓力,也不應小于導管壁和焊縫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時最大內壓力P的1.3倍,P可按(橋規6.5.2式)計算。 (4)配備應急供電設備,在市電突然斷供的情況下,能保證
17、混凝土攪拌設備正常運轉,不至于混凝土斷供而導致斷樁。5、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術要求 (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數量應能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所需混凝土數量可參考(橋規6.5.4公式)計算。 (2)混凝土伴和物運至灌注地點時,應檢查其均勻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應進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 (3)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應連續灌注。 (4)在灌注過程中,特別是潮汐地區和有承壓力地下水地區,應注意保持孔內水頭。 (5)在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6)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測探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地調整導管埋深。 (
18、7)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離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導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的灌注速度。 (8)在灌注將近結束時,應核對混凝土的灌入數量,以確定所測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確。 (9)灌注的樁頂標高應比設計標高高出一定高度,一般為0.51.0m,以保證混凝土強度。多余部分接樁前必須鑿除,殘余樁頭應無松散層。 (10)在灌注過程中,應將孔內溢出的水或泥漿引流至適當地點處理,不得隨意排放,污染環境及河流。(四)橋、涵臺背回填施工橋涵構筑物臺背回填是路基工程中的關鍵部分,為保證橋頭路堤穩定,
19、在施工中應克服認為結構物回填工程量小、操作空間小而往往被忽視,致使回填材料不符合要求,壓實度達不到設計標準的現象。在施工中應做到: 1、橋涵構筑物臺背回填應選擇適宜的材料并通過檢驗,除設計文件另有規定外,一般應盡可能采用滲水性材料。當采用非滲水性土時,應在土中加入石灰、水泥等穩定材料進行處理。所用機具應適應回填操作空間,若不適宜用大型壓路機碾壓時,應盡量采用小型手扶振動夯或手扶振動壓路機壓實。 2、橋涵構筑物臺背填土范圍:按照規定臺背填土順路線方向長度,頂部為距翼墻尾端不小于臺高加2m;底部距基礎內緣不小于2m;拱橋臺背填土長度不應小于臺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長度每側不應小于2倍孔徑長度。 3、
20、橋涵構筑物臺背回填應適時分層回填壓實,分層厚度一般規定每層15,并應在橋臺背墻或明顯地方標明高度逐層填筑、逐層碾壓檢測。檢查頻率每50檢驗1點,不足50時至少檢驗1點,每點都應合格。 4、橋臺、涵身背后和涵洞頂部的填土壓實度標準,從填方基底或涵洞底部至路床頂面均應符合設計要求(除非另有文件規定)。 5、回填處如有泄水孔或其他構筑物時,一定要按設計要求或設置碎石、粗砂或礫料層,以便達到泄水孔處過濾作用。 6、回填橋梁臺背,必須在梁板安裝完成和混凝土或圬工砌體的砂漿達到規定強度后才能兩邊對稱進行。回填鋼筋混凝圓管時,必須注意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頂。回填時特別要注意管道兩側腋下的回填壓實。回填鋼筋混
21、凝土蓋板涵時,只有在蓋上鋼筋混凝土板后才能兩邊對稱回填。當客觀情況需要兩側不均勻填筑時,必須等到涵臺(墻)的混凝土或圬工砌體的砂漿達到規定強度后才能進行。7、壓實度要求 (1)基坑:回填壓實度要求為90%。 (2)臺背部分:橋臺臺背填土壓實度標準,從填方基底至路床頂面均為96%。 (3)臺背回填處地表的處理:該處地表屬路基填筑90%的壓實底區域,先鋪20松的填料,然后一起碾壓。 (4)檢測方法及測點布置。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灌水法進行檢測。臺后部考慮回填由基坑底向上回填寬度逐漸變化,因此,每層檢查35點(具體點數根據現場實際需要確定),錐體護坡每層檢測1點。含水量每層檢測1點。 8、施工采取
22、的主要技術措施 (1)按設計要求先做好臺背排水盲溝,然后才能回填。 (2)每層厚度原則上為15。為便于檢查每層填鋪厚度是否均勻及方便施工,臺背回填前,基礎頂面開始,把每層填筑的厚度在臺背墻上做上記號,標明填筑位置及相應的層次,以此為參照進行每層的施工。這樣現場施工人員就能容易且較好地控制每層的填鋪厚度,檢查施工質量也較為方便。據此,回填分51層=7.7/0.15(填筑高度為7.7m)。 (3)與臺背相接的路基端頭,是控制的重點。要求在施工時,對路基端頭的壓實度進行復測,復測的目的就是確保回填部分與路基部分銜接好,消除隱患。必要時在臺背回填部分與路基部分銜接路基端頭自下而上挖出向內傾斜、寬度2m的臺階,使臺背回填的土層與路基的填土充分搭接壓實。每層檢查3個點,兩側各一下,中間一個。如果臨近臺背的第一樁號檢測不滿足要求,繼續向路基方向的下一個樁號檢測,直至合格為止,這樣就可確定臺背回填的實際范圍。 (4)因臺背回填為砂礫料,為解決砂礫料頂層松散的現象,臺背回填至最后時,頂層按設計路床填料進行封層,但回填總高度不變。 (5)考慮施工質量和工效,臺背回填高度大、層數多,建議采用水密法對臺背回填料進行壓實。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可連續作業,不影響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