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x市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 土建工程 xxxx站周邊環境調查報告 目 錄第一章 編制說明1一、調查目的和依據1二、調查測繪基準1三、調查范圍和對象1四、調查方法和手段2第二章 工程概況2一、工程簡介2二、工程地質3三、水文地質4第三章 場地及周邊環境調查6一、周邊建構筑物調查6二、周邊建筑物安全質量情況8三、建(構)筑物調查詳表25四、周邊地下管線調查31xxxx站周邊環境調查報告第一章 編制說明一、調查目的和依據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為:搜集xxxx站周邊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管線資料,為工程勘察、設計、施工提供基礎資料,確定軌道交通實施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調查主要依據如下:1、城市軌道
2、交通工程周邊環境調查指南(建質201256號)2、地鐵設計規范(GB50157-2003)3、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4、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二、調查測繪基準1、平面基準為xxxx獨立坐標系。2、高程基準為1956黃海高程。三、調查范圍和對象調查范圍:xxxx市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土建xxxx站周邊建(構)筑物及管線。調查對象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地上建(構)筑物:重點調查建筑層數、高度、結構形式、基礎形式、基礎埋深(標高)、地基變形允許值及沉降觀測值等內容。2、地下構筑物:重點調查其結構形式、外輪廓尺寸、頂(底)板埋深(標高)、圍(
3、支)護結構形式等內容。3、橋梁:重點調查其結構形式、橋寬、橋長、基礎形式及橋梁承載力、樁基資料、地基變形允許值及沉降觀測資料等內容。4、隧道:重點調查隧道的主體結構形式、外廓尺寸、底板及頂面標高、支護方式、附屬結構(通道、洞門、井、小室)、襯砌厚度、施工工藝、載體特征、使用現狀、變形縫設置及維修滲漏情況。5、人防工程:人防工程主要調查其基礎埋置深度、出入口的準確位置、內部尺寸大小、充水情況、使用現狀等。6、管線:重點調查管線的種類、直徑、材質、走向、埋深等相關情況,了解管線與車站的相對位置關系。四、調查方法和手段本次調查以實地調查、收取第一手資料為主,并輔以資料查詢、測量、物探等多種方法:1、
4、實地巡視、拍照;2、問詢、走訪調查;3、檔案館等相關單位收集資料;4、實地補測新增建(構)筑物;5、物探方式調查隱蔽工程。第二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簡介xxxx站是xxxx市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第12個車站,沿麓山南路中南北鋪設, 本站為單柱雙跨(設備區雙柱三跨)兩層站。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YDK29+245.000,車站起點里程為YDK29+127.060 ,終點里程為YDK29+342.100,全長215m。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處軌面高程(絕對值)為27.142m,標準段線間距15m,標準段基坑寬度20.7m,地面標高39.700-43.710m,車站主體結構頂板覆土厚度為2.8-4.7
5、m,標準段基坑深約19.72m。車站主體采用明挖法施工,圍護結構采用800mm地下連續墻,采用C35,P8水下混凝土,有效樁長6 m。第一道支撐采用混凝土支撐,其余部位采用A609鋼支撐。xxxx站位于麓山路中,沿麓山路南北向敷設。車站現狀周邊主要為湖大教學用房,車站東側為xxxx教學樓和學生宿舍;西側為xxxx體育館?!皒xxx站”站點位置見下圖1所示。圖2.1 “xxxx站”站點位置示意圖二、工程地質場地內的地層主要為:雜填土、第四系中更新統沖洪積層及三疊系泥灰巖、砂巖、泥巖類,石炭系其各地層巖土工程性能評價如下:(一)、雜填土:廣泛分布,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筑的雜填土,松散、部分稍壓
6、實但密實度極為不圴,由粘性土或砂土混卵石、砼塊等建構筑物垃圾等,大多硬質物含量較高。屬級松土,均一性差,工程性能差,明挖施工時易塌壁,需進行支護處理。(二)、粉質粘土:連續分布,具中等偏高的強度、中等的壓縮性等工程特征,屬微弱透水層,可視為潛水含水層中的局部隔水層。屬級普通土,工程性能一般,明挖施工時易塌壁,需進行支護處理。(三)、基巖:勘察區段揭露主要為三疊系、石炭系基巖,按其風化程度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帶,工程性能分述如下:1、全風化、,呈不連續分布,厚度不均,呈堅硬土狀,具中等偏高強度及中等偏低壓縮性,但遇水浸泡易軟化甚至崩解,屬弱透水性地層,為相對的隔水層;屬級硬土,該層作為基
7、坑側壁地層時短時間內自穩性較好,但需進行防沖刷和防風化處理。2、強風化、,該層具稍高強度及較低壓縮性,但具遇水浸泡易軟化崩解的特點,巖石節理裂隙發育,總體屬弱透水性地層、相對隔水層,局部裂隙較發育地段,屬級軟石,該層作為基坑側壁地層時短時間內自穩性較好,但需進行防沖刷和防風化處理。3、中風化、具較高強度及硬度,且發育溶洞,溶洞全充填或無充填,可能造成基底沉陷和突水;屬級堅硬,工程性能好,基坑側壁自穩性好。構造角礫巖,原巖成分主要為砂巖、泥巖,硅化,無規則排列,膠結一般較差,裂隙較發育且連通性較好,該層富水性一般較好,屬弱中等透水層;屬級軟巖,工程性能一般,該層處于基坑底板以下,風化不均,巖體完
8、整性差,軟硬交替較頻繁,且泥質部分遇水后易軟化崩解,對基坑施工有較大影響。三、水文地質(一)地表水本站地表為城市道路,無地表水體。湘江位于場地東側,工點距湘江約400m,據湘江xxxx站觀測資料,最高洪水位39.18m(吳淞高程,1998年6月28日),最低水位24.63m(吳淞高程,2012年1月1日),年平均水位29.48m(吳淞高程),最大變幅度達14.55m,多年平均變幅10m。(二)地下水地下水類型、賦存與補給條件勘察場地地下水按賦存方式主要分為第四系上層滯水、基巖裂隙水、碳酸鹽類巖溶裂隙水。(1)第四系上層滯水第四系上層滯水主要分布于雜填土中,透水性一般,場區廣泛分布,水量貧乏,對
9、工程影響較小。(2)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三疊系強風化中風化帶的基巖裂隙中,根據勘察時水位觀測情況,均屬潛水類型?;鶐r裂隙以風化節理裂隙和原生張裂隙為主,裂隙多呈張開狀態,表現為鉆探時漏水嚴重,部分被泥質填充,因此地下水在基巖中的賦存量較大,逕流條件較好,透水性較強。本次勘察區在南側相鄰工點的M4Z3-HH-001水文地質試驗鉆孔中、進行了抽水試驗試抽工作,抽水泵量為150m3/d時,降深僅0.15m,說明基巖裂隙受構造影響水量極豐富。(3)碳酸鹽巖類巖溶裂隙水碳酸鹽類巖溶裂隙水主要賦存在石炭系灰巖中,其水量大小主要與溶洞、溶隙大小,連通性等有關。根據勘察情況,溶洞充填物以弱透水性的粘
10、性土為主,富水性差,連通性差,一般具弱透水性。因此,場區內的巖溶水發育,水量較小,略具承壓性。場地巖溶水與上覆的潛水層有直接的水力聯系,故巖溶水的水位可按潛水位考慮,但因其各向異性,不排除較大涌水量的可能。(三)地下水位勘察期間,場地所有鉆孔均遇見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碳酸鹽類巖溶裂隙水和基巖裂隙中的基巖裂隙水。勘察時測得鉆孔中穩定水位埋深為1.8022.00m,水位標高為19.1739.54m??辈靺^內,地下水位變化主要受氣候的控制,每年49月份為雨季,大氣降水豐沛,是地下水的補給期,其水位會明顯上升,而10月次年3月為地下水的消耗期,地下水位隨之下降。(四)特殊地質及其評價(1)雜填土本次勘
11、察本站內雜填土堆填年限一般超過5年,有一定的固結,但因填料雜亂,固結時間不一,固結程度仍存在較大差異,均一性差。(2)構造角礫巖二里半斷裂(F35):出露于岳麓山東坡邊緣,呈N20E延伸,傾向南東,斷裂兩端被第四系掩蓋,全長約4km。截切最新地層為三迭-下侏羅統巖層,北西盤之岳麓山向斜東翼已被該斷層破壞,于左家垅附近斷面傾向南東,傾角約40,并見與斷裂平行之石英斑巖脈,于其伴生的還有愛晚亭扭斷裂。根據區域資料,該斷裂切割的最新地層為上三疊-下石炭系,表明該組斷裂活動在中更新世之前。根據巖土工程基本術語規程(GB/T50279-98)第5.8節有關條款規定,故該斷層為非全新世斷裂。本次勘察M4Z
12、3-HNSD-028(ZCK28+666.00處)鉆孔揭露構造角礫巖,角礫成分為砂巖、泥巖。(3)風化巖場區地層巖性較復雜,巖層軟硬交替頻繁,巖土工程性狀差別大。強風化泥巖(0.705 Mpa)巖芯呈半巖半土狀,強度非常低,而相鄰巖層為中風化灰巖(26.58 Mpa)、泥灰巖(6.86 Mpa),強度較高,對施工工藝的選擇、施工安全有較大的影響。該巖層均具有不均勻風化現象,局部發育有風化硬夾層或風化軟弱夾層。第三章 場地及周邊環境調查一、周邊建構筑物調查車站現狀周邊建筑多為學校辦公、教學 、文娛用房,車站西側為xxxx體育館、xxxx試驗樓、xxxx配電房,東側為xxxx學生第六宿舍、xxxx
13、培訓中心(留學生公寓)、xxxx環境工程系。表3.1 周邊建構筑物調查表序號建(構)筑物名稱與車站的位置關系或最近距離(m)主體結構層數基礎形式用途重要性等級臨近程度1xxxx體育館距離車站主體輪廓線約3.8m??蚣芙Y構/灌注樁教學重要設施非常接近2xxxx學生第六宿舍距離車站主體輪廓線約9.8m。磚混結構/條形基礎住宅一般設施非常接近3xxxx培訓中心(留學生公寓)距離車站4號出入口輪廓線約11.9m框架結構/條形基礎住宅一般設施接近4xxxx環境工程系距離車站4號出入口輪廓線約10.2m/教學一般設施接近5xxxx配電房距離車站1號出入口輪廓線約5m磚混結構3/公用一般設施非常接近6xxx
14、x實驗樓距離車站主體輪廓線約7m磚混結構2/教學一般設施接近表3.2 周邊環境風險工程(建構物)現狀照片xxxx體育館xxxx學生第六宿舍xxxx培訓中心(留學生公寓)xxxx環境工程系xxxx配電房xxxx實驗樓二、周邊建筑物安全質量情況1、xxxx體育館xxxx體育館位于麓山南路東北角,1995年修建,灌注樁基礎埋深約14m,4層框架結構,質量安全情況較好。距離車站主體輪廓線約3.8m,風險評估等級為級。防治措施:施工期間應嚴格控制基坑變形,確保其在允許變形范圍內。對建筑物進行沉降、差異沉降和位移最大速率的監測。加強支護剛度,并根據檢測結果采取相應注漿。2、xxxx學生第六宿舍xxxx學生
15、第六宿舍位于麓山路東側,1978年建的6層磚混結構,條形基礎,基礎埋深約2-4m,使用正常,質量安全情況良好。距離車站主體輪廓線約9.8m,風險評估等級為級。防治措施:施工期間應嚴格控制基坑變形,確保其在允許變形范圍內。對建筑物進行沉降、差異沉降、位移最大速率、傾斜的監測。分層開挖、及時支撐、嚴禁超挖、鋼支撐應有防脫措施?;邮┕て陬A埋注漿管并根據實際監測結果采取相應措施。3、xxxx培訓中心(留學生公寓)xxxx培訓中心(留學生公寓)位于麓山路東側,1983年建3層磚混結構,條形基礎,基礎埋深約1.5-2m,使用正常,質量安全情況一般。距離車站4號出入口輪廓線約11.9m。風險評估等級為級。
16、防治措施:施工期間應嚴格控制基坑變形,確保其在允許變形范圍內。對建筑物進行沉降、差異沉降、位移最大速率、傾斜的監測。分層開挖、及時支撐、嚴禁超挖、鋼支撐應有防脫措施。基坑施工期預埋注漿管并根據實際監測結果采取相應措施。4、xxxx環境工程系xxxx環境工程系位于麓山路東側, 5層框架結構,建造年份不詳,使用正常,質量安全情況一般。距離車站4號出入口輪廓線約10.2m,風險評估等級為級。防治措施:施工期間應嚴格控制基坑變形,確保其在允許變形范圍內。加強對建筑進行沉降、差異沉降、位移最大速率、傾斜的監測。分層開挖、及時支撐、嚴禁超挖、鋼支撐應有防脫措施?;邮┕て陬A埋注漿管并根據實際監測結果采取相
17、應措施。5、xxxx配電房xxxx配電房位于麓山路西側,3層磚混結構,使用正常,質量安全情況一般。距離車站1號出入口輪廓線約5m,風險評估等級為級。防治措施:施工期間應嚴格控制基坑變形,確保其在允許變形范圍內。對建筑物進行沉降、差異沉降、位移最大速率、傾斜的監測。(1)、車站施工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減震措施,保證供電設備的正常運轉。(2)、基坑施工期,應加強對配電房的監測。6、xxxx實驗樓xxxx實驗樓位于麓山路西側,2層磚混結構,使用正常,質量安全情況良好。距離車站主體輪廓線約7m,風險評估等級為級。防治措施:施工期間應嚴格控制基坑變形,確保其在允許變形范圍內。對建筑物進行沉降、差異沉降、位移
18、最大速率、傾斜的監測。三、建(構)筑物調查詳表調查控制性基礎資料統計表區間/站場控制性基礎資料調查完成情況xxxx站1、xxxx體育館;2、湖大培訓中心;3、湖大學生第六宿舍1、已收集到房屋基礎相關資料,具體內容見建筑物調查表F-155.2、未能找到相關紙質及電子資料,具體內容見建筑物調查表F-156.3、已收集到房屋基礎相關資料,具體內容見建筑物調查表F-157.F-155 建筑物調查表工程名稱xxxx站建筑物名稱xxxx體育館編號F-155地理位置麓山南路修建年代或竣工日期1995年修建竣工圖紙情況有產權人或管理單位及電話xxxx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等單位建設單位:xxxx施工單位:湖南
19、省第三工程公司設計單位:xxxx設計研究院使用用途教學使用現狀使用正常地上層數4地下層數地下室2層,高約8米地面高度約16米基礎埋深(標高)樁長約14米結構形式框架基礎型式人工挖孔灌注樁地基變形允許值沉降觀測值備注資料來源于xxxx檔案館,有電子資料(照片)與軌道交通工程空間關系示意圖調查人員:湯慧強 校核人員:徐景 調查日期:2014.9.24F-156 建筑物調查表工程名稱xxxx站建筑物名稱xxxx培訓中心編號F-156地理位置麓山南路修建年代或竣工日期1983年修建竣工圖紙情況產權人或管理單位及電話xxxx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等單位建設單位:xxxx施工單位:xxxx市建六工區設計單
20、位:xxxx土建設計室使用用途辦公使用現狀正常使用地上層數5地下層數0地面高度約16米基礎埋深(標高)結構形式框架基礎型式地基變形允許值沉降觀測值備注資料來源于xxxx檔案館,有電子資料(照片)與軌道交通工程空間關系示意圖調查人員:湯慧強 校核人員:徐景 調查日期:2014.9.23F-157 建筑物調查表工程名稱xxxx站建筑物名稱湖大學生第六宿舍編號F-157地理位置麓山南路修建年代或竣工日期1978年修建竣工圖紙情況無產權人或管理單位及電話xxxx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等單位建設單位:xxxx施工單位:xxxx縣建筑裝飾工程公司設計單位:xxxx土木系工民建教研室使用用途住宅使用現狀使用
21、正常地上層數4地下層數0地面高度約13米基礎埋深(標高)2-4米結構形式磚混基礎型式人工挖孔樁地基變形允許值沉降觀測值備注資料來源于xxxx檔案館,有電子資料(照片)與軌道交通工程空間關系示意圖調查人員:湯慧強 校核人員:徐景 調查日期:2014.9.24圖3.1 xxxx站周邊建(構)筑物平面圖圖3.2 xxxx站地質斷面圖四、周邊地下管線調查xxxx站工程范圍內需遷改的管線都是以地埋的方式敷設,主要分布在麓山路車行道和人行道下,主要有排水、給水、燃氣、電力、軍纜、路燈、城通等。排水、給水、燃氣、電力、弱電軍纜遷改至麓山路東側車站主體外人行道上,10kv電力及3個環網柜遷至麓山路西側綠化帶內
22、。目前已經跟所有管線產權單位現場對接和溝通,待產權單位出具詳細的遷改方案及圖紙后,進行管線遷改施工。表4.1周邊地下管線序號管線編號管線類型管 徑 (MM) 與基坑的位置關系埋深(m)1ZH-6-1城通2*2平行于基坑長邊0.32ZH-6-2電力2*1+3*2平行于基坑長邊0.93ZH-6-3供水管DN600平行于基坑長邊1.64ZH-6-4下水管DN2400平行于基坑長邊5.85ZH-6-5下水管DN800平行于基坑長邊3.36ZH-6-6軍攬4*2平行于基長邊0.67ZH-6-7燃氣DN200平行于基坑長邊1.3提交的地下管線探測成果資料包括:(1)xxxx站管線報告,見附件1。(2)xxxx站管線探測成果表,見附件2。(3)xxxx站綜合管線平面分布圖,見附件3。圖4.1xxxx站管線現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