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工程 可行性研究報告目 錄一、 總論二、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 市場供求分析及預測四、 項目承擔單位的基本情況五、 項目地點選擇分析六、 生產工藝技術方案分析七、 項目建設目標八、 項目建設內容九、 投資估算十、 建設期限和實施的進度安排十一、 環境保護十二、 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十三、 效益分析與風險評價一、 總論1、 公主嶺市秸稈氣化工程是建設綠色能源縣、提高農民生活用能質量的民心工程。 公主嶺市是全國重點產糧省份之一,玉米是主產品種。近幾年來,全市玉米作物播種面積都在29.2萬公頃左右,玉米作物秸稈資源量在420.5萬噸左右。同時,公主嶺市農業人口較多,全市二十
2、個鄉鎮農村75.2萬人,有農戶19.1萬戶。秸稈氣化工程的實施,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用當地大量廢棄的秸稈資源解決農民的生活炊事用能,提高農民生活用能質量,完成綠色能源縣建設中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指標,提高農村清潔能源消費比例。因此,該項目是一項建設綠色能源縣的民心工程。2、 項目建設規模、內容及建設期限公主嶺市秸稈氣化工程項目擬在葦子溝、環嶺等22個鄉鎮建設秸稈氣化站及秸稈顆粒燃料加工廠,用高品位秸稈氣化和秸稈顆粒燃料能源來解決2.2萬戶農民的日常炊事和冬季取暖用能需求。具體內容是每個鄉鎮選2個村,每個村建供氣500戶的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站1處,站內配秸稈顆粒燃料加工設備1套。項目投資為2
3、9808.8萬元。其中氣化站設備投資22541.2萬元(含供氣管網、戶內設施、土建工程),顆粒設備投資3828.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為500戶農民提供生活、生產用清潔燃氣,同時,顆粒設備生產出的顆粒燃料不僅為農戶提供冬季取暖用顆粒同時為氣化站提供運行經費。項目建設期限為三年。2011年建設4個氣化站;2012年建設18個氣化站;2013年建設22個氣化站。3、 項目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為29808.8萬元。其中:氣化站設備投資14797.2萬元(含設備、儲氣柜、土建工程等)。調壓站、管網及戶內設施投資11572.0萬元,項目其它投資3439.6萬元。4、 項目的市場運營模式項目建設將采用秸稈換
4、燃氣方法,解決農民用戶的日常炊事的燃氣用能。同時,將每個氣站多余的1500噸秸稈資源(每戶3噸),采取聯營方式進行秸稈顆粒燃料生產,每個氣站聯營生產秸稈顆粒燃料的利潤可達5-7萬余元,可滿足站內的生產運營及日常維護費用,使項目建設完成后能保持長期穩定的運營。5、 項目建設對公主嶺市綠色能源縣的貢獻 1)對公主嶺市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貢獻值為折標煤2.41萬噸。2)對公主嶺市農村使用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貢獻值為11.52%。即本項目實施每投入868萬元,可使公主嶺市農村使用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增加1%。 3)對公主嶺市新能源農村用戶使用總戶數的貢獻值為2.2萬戶。4)本項目實施綠色能源縣的費用效果比為:每
5、戶平均投資11986元,即可達到項目實施鄉鎮“90%以上農戶的生活用能為生物質顆粒燃料清潔能源;傳統用能方式低于10%”的全國綠色能源縣規定標準。6、 項目建設模式創新項目建設模式創新是綠色能源縣能否達標的重要考核內容。本項目實施中,將采用“氣化供氣,聯營顆粒生產”的市場化運營的新模式進行項目建設和運營,以保障項目建設完成后,能有充足資金進行站內的生產運營,同時保障項目的日常維護費用。 本項目建設的市場化運營新模式將為秸稈氣化項目的建設開創新思路,并提供有益的借鑒。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主嶺市是全國重點產糧省份之一,玉米是主產品種。全市有耕地面積29.2萬公頃,其中玉米面積23.8萬公
6、頃,是國家首批確定的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玉米出口基地,玉米生產得天獨厚,糧食產量長期穩定在250萬噸左右。主要盛產玉米、水稻、小麥、高糧和其它雜糧、雜豆,年秸稈理論總量可達420.5萬噸,秸稈產量足夠用于秸稈氣化集中供氣使用和秸稈造粒使用。近幾年來,全市玉米作物播種面積都在29.2萬公頃左右,玉米作物秸稈資源量在420.5萬噸左右。我市秸稈資源豐富,但目前利用率較低,大量玉米秸稈的堆積,造成了生活環境的污染,提供了農作物病、蟲、鼠冬季藏匿的場所,也是農村防火的不安全因素。所選的建設村是我市的玉米主產地,根據秸稈氣化項目的特點和當地發展的需要,推選出44個村開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和秸稈顆粒
7、燃料工程建設。開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項目建設,可以將玉米秸稈轉化為高效、優質、清潔的氣體燃料,提高農民生活的用能檔次,有效地解決農村因堆放玉米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火災事故,減輕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對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奔小康建設,實現經濟、能源、環境和社會四個效益的完整統一。(一)、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秸稈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 我市每年約有總量60%左右的玉米秸稈,通過灶炕這種低效率的終端燃燒設備被燃燒掉;有20%的玉米秸稈用做畜牧業的粗飼料;有7%左右的玉米秸稈用于秸稈發電;有2%左右的玉米秸稈用做還田;其余的腐爛變質扔掉或在田里燒掉。據成功經驗,開展秸稈氣化
8、集中供氣工程項目建設,農作物秸稈通過氧化還原法氣化技術處理,每公斤秸稈可產生熱值為1,1001,500大卡的生物木質燃氣1.6立方米。一個四口之家的農戶,夏季炊事用每天只需要氧化法制取的燃氣5立方米左右,折合秸稈3公斤,折標準煤1.46公斤。一個供氣500戶的氣化站每年可處理秸稈570噸,生產燃氣91.25萬立方米,折合煤炭近266.4噸。使秸稈這一農業生產的副產品,通過秸稈氣化利用,轉變成為能夠使農民增收節支的能源替代產品。(二)、能夠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用生物木質燃氣,改變了原來煙熏火燎的炊事方式,實現了“二人燒火,全村做飯”的目標,提高了農民群眾生活、生產的用能
9、檔次。農戶原來每天3小時左右的炊事時間,可縮短至1.5個小時,大大減輕了農村婦女的炊事勞動強度,節省了勞動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農村婦女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參加更多的有益的社會活動。由于使用了清潔、高效的新能源,優化了農村生活環境,改善了農民生活質量,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三)、能夠改變農業生產環境,促進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建設秸稈直接燃燒會產生大量的CO2和SO2, 1萬噸秸稈制成燃氣與直接燃燒秸稈相比,可少排放1.4萬噸CO2和1400噸的SO2以及100多噸的煙塵。通過秸稈氣化項目建設,可避免由于直接燃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在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綠
10、色能源示范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四)、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秸稈通過熱解加工等工藝轉換為高品位氣體能源,在農村生產、生活中起著替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作用。通過整合目前秸稈多種單一的用途和生產方式,實現多層次的開發利用,帶動秸稈顆粒燃料、氣化發電、氣化供熱、氣化副產品深加工、制造有機復合肥料和顆粒飼料等相關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將農業初產品通過連續的轉化增值。以秸稈氣化為龍頭,進一步推動種植業優質生產、養殖業精細高效、加工業深化增值,走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路子,使農民增收、國家增稅、企業增效。(五)、能夠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促進小城鎮建設據測算,每建成1處氧化還原法秸稈氣化站可提供
11、2-3個固定的就業崗位,在此基礎上,開展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氣化副產品深加工及其它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則可解決更多的農村剩余人口就業。建立氣化站后,燃氣管網直接鋪設入戶,點火即可炊事;在農戶密集地、城鎮所在地和農民接受的其它地區,農戶家中可加設水套爐、土暖氣等設備,在炊事的基礎上提供供暖,使農民逐步生活在比城市居民還優越的清潔環保用能環境之中。同時,結合管網的架設,可進一步規劃小城鎮的建設布局,使村屯建設更加整齊劃一,城鎮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強化,進而帶動建筑業、建材業、運輸業和其它服務業的發展,使農村的小城鎮建設水平得到提高。我省的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作已開展多年,對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1998
12、年,在劉淑瑩副省長的關心和支持下,由省計委、省農業廳、省能源研究所和吉林農業大學農業技術工程學院共同組成考察組到天津、河北、山東等地進行秸稈氣化建設和設備使用情況的考察。同時,引進山東天力公司的秸稈氣化機組,在梨樹縣十家堡鎮建成了我省第一處秸稈氣化站。2000年,省九臺勞教所在省計委和省農委的扶持幫助下,開始建設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當年一期工程結束,建成每小時生產秸稈可燃氣300立方米的氣化裝置和600立方米的儲氣柜,完成了管區伙食灶和30戶管教人員的家用炊事供氣。2001年底,勞教所著手建設二期工程,籌資100萬元新建了1000立方米的干式儲氣柜和引進合肥天焱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的每小時產
13、700立方米的氣化裝置,生產的秸稈可燃氣可供150人的干警食堂,300人的犯人大食堂和30戶干警家用炊事用氣。在此基礎上,他們還準備開展秸稈氣化發電,以滿足管區內的用電要求,使秸稈氣化綜合開發利用再提高一個水平。(六)、項目建設對公主嶺市綠色能源縣的貢獻 1)對公主嶺市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貢獻值為折標煤2.41萬噸。2)對公主嶺市農村使用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貢獻值為11.52%。即本項目實施每投入868萬元,可使公主嶺市農村使用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增加1%。 3)對公主嶺市新能源農村用戶使用總戶數的貢獻值為2.2萬戶。4)本項目實施綠色能源縣的費用效果比為:每戶平均投資11986元,即可達到項目實施鄉鎮
14、“90%以上農戶的生活用能為生物質顆粒燃料清潔能源;傳統用能方式低于10%”的全國綠色能源縣規定標準。目前,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已被廣大干部群眾所接受,同時具有成熟的建設經驗和較高的管理水平,這為吉林省全面開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典定了基礎。總體看來,公主嶺市開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三、市場供求分析及預測我市秸稈資源豐富,燒柴比較充足,但廣大農民對清潔、高品質的燃料需求更加迫切,已遠遠不能滿足于“抱著秸稈進新房,陰天下雨人更忙”的落后的用能結構和用能方式。隨著廣大農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清潔、高效燃料進入千家萬戶已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發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是適應
15、農村這個大市場,滿足農民用能需求的最佳舉措,是開發可再生能源,節省常規能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更是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發展建設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形勢所需。通過秸稈氣化工程建設,可以使農作物秸稈得到充分利用,整體上提高了玉米作物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發揮了“玉米經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秸稈氣化工程成了幫助農民增收節支的致富工程,使生物質轉化具有了新的內涵,使農作物秸稈這一農業生產的廢棄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體現出了新的重要意義。四、項目承擔單位的基本情況吉林天煜新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農村能源的工程建設與安裝。公司主要承擔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系統、沼氣等農村能源工程的建設。長期以來公司在吉林省
16、農村部分地區進行生物質氣化工程的施工與安裝及維護,經過多年對安裝技術不斷的改進,已形成一整套安裝工藝,是一支技術過更、經驗非常豐富的安裝隊伍。并對已建成的氣站進行跟蹤維護,以保證每一個氣站的正常運行。多年來我公司一直關注著秸稈氣化的發展建設,對此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經驗,能夠承擔項目的組織管理和建設。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村可再生能源的建設,能夠勝任這項工作。五、項目地點選擇分析本項目建設地點為具有相對優勢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村或鄉鎮所在地,普遍具有秸稈資源豐富,交通方便,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各級領導重視,社員群眾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的特點,在發展秸稈綜合開發利用上有一定的積極性。六、生產工藝技術方案分析
17、(一)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工藝 本項目采用下吸式氧化還原反應氣化爐。秸稈氣化過程就是秸稈在少量氧狀態下加熱反應的能量轉換過程。秸稈是由碳、氫、氧等元素和灰分組成。秸稈在氣化爐內,只供應少量空氣,并控制其反應速度,使秸稈中碳、氫元素變成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氣體。秸稈燃氣的發生原理是秸稈進入氣化反應器后,首先被干燥,然后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揮發物質析出并在高溫下裂解(熱解)。熱解后的氣體和炭在氧化區與供入的空氣發生燃燒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燃燒生成的熱量用于維持干燥、熱解和下部還原區的吸熱反應。燃燒后的氣體,經過還原區與炭層反應,生成O、2、2、mn等成分的可燃氣體,由下部抽出,去除焦油
18、等雜質后輸入儲氣柜。灰分及少量的焦油則由氣化器下部排出。工藝流程采用常壓固定反火生物氣化爐,以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廢棄物作原料,以過熱空氣和蒸作氣化劑,采取措施控制其反應過程,發生不完全燃燒,使C、H元素生成CO、H2、CH4等能量轉移到可燃氣體中去,生成一氧化碳、氫氣、甲烷、氮氣等混合氣體,在微負壓電機的作用下向下流動被吸出,再經過凈化裝置的除塵、降溫、脫焦、過濾,無需水沖洗凈化,產出高品位的可燃氣體,由集中供氣系統(貯氣柜、燃氣輸配管網、戶內用氣設施)把優質燃氣送入用戶,既可作為炊事用氣,實現農村的炊事燃氣化,也可作為洗浴、取暖、烘干、發電等工農業熱源用氣。因此,秸稈燃氣與城市煤氣有著相同的
19、特點:燃燒穩定、氣體純凈、熱效率高,且不受氣候影響。生物質氣化系統采用與城市管道煤氣相同的輸送方式,以居民小區、集鎮或自然村為單位,建設一座集中氣化供氣站,配用一臺氣化設備,或多臺氣化設備聯合使用,經降溫、除塵、除焦油等多種凈化措施后潔凈的秸稈燃氣,由風機或真空泵輸送至貯氣柜,再經管網送入用戶的專用灶具處,方便地進行炊事或其他用途,實現“二人燒火,全村做飯”。秸稈燃氣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氣、甲烷等混合氣體。工藝特點:(1)本工藝在爐內設有特別裝置,使爐內形成空氣動力場,增加了氣體的擾動,保證了空氣與物料的良好混合,增強了氣化區的燃燒強度;(焦油一般在250300度高溫下時裂解,轉化為永久性
20、可燃氣體。)本裝置讓氣體在這空間有足夠的滯留時間,使混合氣體中的焦油進一步得到裂解,減少了燃氣中的焦油含量,讓燃氣中的焦油(焦油轉化為氣體發熱量可達到15MJ/m3)轉化為氣體,提高了燃氣的熱值。經質量檢測部門多次檢測結果,本技術制出的燃氣熱值高達5.876MJ/m3(14001500大卡),比其它的各種“熱解氣化爐”所生產的生物質燃氣的熱值高壓20%左右。(2)本技術凈化系統采用干法,進行旋脫、急冷、碰撞、緩流、過濾等先進工藝,無動力排除灰分,無須用水沖洗來凈化燃氣,無污水排放,使秸稈制出的燃氣通過過濾,將氣體中的灰塵和焦油分離和捕集下來,進一步達到凈化燃氣的目的,完全符合國家的環保規定。解
21、決了目前其它生物質制氣設備用水沖洗后帶來的污水中夾帶有大量焦油,包括酚、萘、苯、苯乙烯等污水排放,造成二次新的環境污染問題。(3)原料范圍廣。除其它設備能使用的原料外,本設備還適用于麥秸、稻草和油菜秸稈等原料,真正解決了農林廢棄物資源再利用問題。工藝流程圖原料上料機氣化爐降溫除塵凈化系統燃氣輸送裝置儲氣柜輸氣管網用戶氣體成分組成:H230CH42.6CO15O22.0N250-60焦油和灰塵含量10/Nm3主要特點:原料適應性廣;氣化效率高;啟動快、操作簡便;可持續工作;安全可靠;焦油含量低;結構緊湊;無二次污染主要技術指標(1)建筑主要技術指標氣化站區占地面積: 2000M2;建筑面積:機房
22、面積160M2,秸稈造粒車間250 M2,貯料棚200米2;防滲防水結構冷卻水池9.52m31座;1000M3儲氣柜基礎1座。(2)生產技術指標設計生產規模:產氣量500M3/h,每小時消耗秸稈量為0.312t/h,按農村的習俗,在農歷的節假日期間,以滿足用氣需要為前提,提前和延后供氣時間。(3)主要設備選型選用500M3/h氣化機組,1000M3干式卷簾式儲氣柜。(二)秸稈顆粒燃料成型工藝秸稈顆粒燃料應用技術系統:本項目選擇的秸稈顆粒燃料應用技術系統是中國首個包括生物質資源收集、生物質燃料生產、生物質燃料產品應用、產業推廣模式等子系統在內的生物質能應用的一個系統技術,是由我國著名生物質能應用
23、專家車戰斌研發的具有13項國際國內專利技術的現代生物質應用技術系統。秸稈顆粒燃料成型原理從2000年以來,車戰斌先生應用13項自有國際國內專利技術,并通過與清華大學的合作,對秸稈顆粒燃料成型技術進行了具體驗證和實驗設備生產,在國際上最先突破了國際上熱壓成型工藝的限制,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的“纖維素鑲嵌包裹”成型機理,以比較簡單的“粉碎成型包裝”工藝將農作物秸桿、林業廢棄物常溫下加工成顆粒燃料,使生物質原材料的含水率在6%30%范圍內不經過加溫處理即可壓縮成型。與國外的熱成型技術相比,“生物質冷成型及高效燃燒技術系統”不僅大大降低了成型能耗,而且由此技術設計的成型設備系統體積小、重量輕、成本小,可以
24、實現成型設備的可移動化生產,適應我國農業區域廣大,地域差別大,經濟發展不平衡,農作物品種多等特點,有利于大規模的推廣應用。項目使用的秸稈成型設備特點通過生物質顆粒成型新的成型機理及特有專利技術的使用,項目使用的秸稈成型設備的盈利能力強,穩定性、耐用性好。 新的成型機理的使用 減小磨損,提高設備及成型模具使用壽命; 提高設備穩定性;提高單機生產效率; 磨損修復專利技術的使用 進一步減少磨損,提高成型模具使用壽命,盈利能力強,耐用性好。工藝流程秸稈固化顆粒燃料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物質原材料收集山柴、雜草、玉米秸稈、稻秸 等所有生物質原料 生物質原材料收集點(粉碎) 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廠(顆粒燃料生產)
25、 顆粒燃料倉儲用戶使用 秸稈固化顆粒燃料特點使用生物質固化顆粒燃料在相同條件下比常規能源更經濟,更節省成本。生物質固化顆粒燃料也便于存放,可以較好地解決農村柴草堆放問題,利于環境建設。生物質固化顆粒燃料具有無煙、火旺、燃燒充分,不飛灰、干凈衛生等優點,煙塵排放遠遠低于傳統燃料的清潔能源,特別有利于農村的環境保護。根據燃煤排放系數,專家測算出,每使用10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可替代原煤75萬噸,相應地可減少對大氣造成污染的二氧化碳排量161萬噸,煙塵排量1.5萬噸,一氧化碳0.75萬噸。爐具介紹1)生物質顆粒燃料炊事爐 適用于集鎮和鄉村,可同時替代蜂窩煤爐、液化氣爐、電熱爐。用于三口之家燒水、做
26、飯、炒菜,與原用能方式相比可節省一半錢。特點是省時方便,與液化氣爐相比點火1-2分鐘后火更旺、4-5天清理一次爐灰。2)生物質顆粒燃料取暖爐針對農村既要做飯又要燒炕取暖的需求而設計。和傳統大灶相比,即可單爐做飯也可以兩爐同時做飯,煙氣可以燒炕,并且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使用。冬季用雙聯爐做飯的同時就可以把炕燒熱。與使用相同重量的薪柴燒炕相比,火炕保暖時間延長兩小時,火炕平均溫度提高5度。節約薪柴,節約支出。火旺,省時省心方便。(三)儲氣柜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由于氣化爐工作狀態的波動及進料量和特性的變化,單位時間生物質燃燒的產量也有變化,當生物質燃氣作為生活用能集中供氣時,由于燃氣的生產是間歇的,而
27、燃氣的使用也是間歇的,為了達到合理有效的平衡產氣與用氣,濕式氣柜可以在南方冬季正常使用,在東北不適合濕式氣柜,而在東北比較適合干式儲氣柜。干式儲氣柜主要由罐體、柔膜、活塞平臺和配重構成,用來調節高峰用氣不足和為管網提供穩定的壓力,保證燃氣的穩定輸送和燃燒。(五)燃氣管網根據在管網中的不同位置主要有主管、干管、支管、用戶引入管和室內管道等,選用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價格低,重量輕,管壁光滑和有防腐性,便于加工與安裝的MDPE管道。(六)用戶燃氣系統用戶燃氣系統由煤氣表、管材、閥門和灶具。(七)生產人員依照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站建設標準(NYJ/T09-2005)二類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站勞動定員指標(3
28、-5人),本項目建成后,站內固定員工定為5人。七、項目建設目標項目建成后,在達到國家行業標準的同時,氣化站滿足供氣500戶以上。三年建成后,氣化站共滿足22000戶農民使上清潔的秸稈燃氣。八、項目建設內容主要設備由1、秸稈氣化機組、儲氣柜、輸氣管網、戶內設施等組成,建筑物由機房、儲氣柜基礎、冷卻池、貯料棚、等組成。2、秸稈顆粒燃料生產車間、原料周轉棚等組成。秸稈氣化工程主要建筑物一覽表 表1建設項目內容數量建設要求秸稈氣化設備廠房44個160 m2,彩鋼結構,動力電100KVA儲氣柜基礎1000 M344個鋼筋混凝土結構冷卻池(9.52M3)44個防滲防水混凝土結構原料棚44個100 m2,磚
29、瓦結構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車間廠房50個250 m2,彩鋼結構,動力電100KVA原料周轉棚50個100 m2,彩鋼結構圍墻及大門44個磚混結構水電安裝44個按照設備配套要求施工道路建設44個硬化秸稈氣化工程主要設備明細一覽表序號單位工程名稱單位數量1機組GW型套442儲氣柜1000 M3座443加臭機臺444秸稈顆粒加工設備臺445調壓站座446能祺民用采暖爐臺22000九、投資估算該項目在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期間建秸稈氣化站44處,總投資29808.8萬元,其中:2011年建4處,投資2709.9萬元、2012年建18處,投資12194.5萬元、2013年建22處,投資14904.4萬元。每處
30、氣化站建設投資599.3萬元, 其中:氣化站投336.3萬元(含氣化機組、儲氣柜、秸稈顆粒加工設備及土建工程等);輸配系統投資263.0萬元(含調壓站、管網敷設、戶內設施、民用采暖爐及管溝開挖與回填)。投資明細見下表公主嶺市秸稈氣化工程投資明細表序號單位工程名稱單位數量單價(萬元)金額(萬元)1站內設施機組GW型套4452.02288.0站內設施88.0儲氣柜1000 M3座4493.04092.0加臭機臺443.0132.0秸稈顆粒加工設備臺4487.03828.0粉碎機(配四套)臺446.0264.0小計10692.02調壓站調壓站座4415.0660.03輸配系統安裝戶外管網安裝3300
31、.0戶內安裝(22000戶)戶220000.071540.0能祺民用采暖爐臺220000.24400.0小計9240.04土建工程機房(120M2)個4410.8475.2秸稈顆粒加工車間(200M2)個4418.0792.0儲氣柜基礎(1000 M2)個4414.0616.0原料棚(300 M2)個449.0396.0冷卻池(9.52M3)個441.566.0圍墻及大門座4435.01540.0管溝開挖及回填1672.0場地平整220.0小計5777.25其 它運輸費66.0地勘費132.0小計198.0合 計26567.26安裝費(2%)531.347設計費(0.2%)53.138監理費(
32、0.2%)53.139流動資金880.010前期費用1320.011招投標費404.0小計3241.6總 計29808.8資金籌措:由各級政府無償扶持外,其余資金自籌。項目建設經濟效益估算 表6 生產規模,45.05.萬噸/年秸稈氣化站經濟指標秸稈燃氣銷售價格0.3元/立方米 顆粒燃料銷售價格550元/噸 年生產總成本15494.75萬元 年銷售收入24607萬元 年銷售利潤9112.25萬元 國家顆粒燃料生產補貼6757萬元 年總利潤15869萬元 每個秸稈氣化站的年總利潤360萬元 年上繳利稅 1476.42萬元 稅后利潤 23130.58萬元 秸稈氣化站的投資利潤率(稅后)77.6%秸稈
33、氣化站的投資回收期 1.29年十、建設和實施的進度安排建設期限為3年。項目建設進度安排:(1)2010年12月完成項目可行性報告編寫、報批工作。(2)2011年4月完成第一批4個項目點施工圖設計。(3)2011年8月完成項目站點廠房及土建工程建設,同時進行管網敷設。(4)2011年10月完成項目站點機組安裝、儲氣柜制作及戶內設施安裝,同時進行燃氣生產調試及送氣調試。(5)2011年11月全部完成燃氣生產調試及送氣調試和項目驗收工作,投入正式運行。(6)2012年4月完成第二批18個項目點施工圖設計。(7)2012年8月完成項目站點廠房及土建工程建設,同時進行管網敷設。(8)2012年10月完成
34、項目站點機組安裝、儲氣柜制作及戶內設施安裝,同時進行燃氣生產調試及送氣調試。(9)2012年11月全部完成燃氣生產調試及送氣調試和項目驗收工作,投入正式運行。2013年建設工期安排同2012年,完成22個項目點的建設,到2013年11月末,全市完成44個秸稈氣化站建設任務。十一、環境保護評價本項目建成后生產運行中主要污染源有以下幾種: 污水、噪聲、灰渣、木焦油。污染治理方案1污水治理因本工程采用干法除焦油,水只用來降溫氣體使用,故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無污水排放。2噪聲處理本工程選用上海產真空泵,排風量為56m3/min,其噪聲小于85分貝,無需配置消音器,在GB12348 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
35、中的三類區域標準之內。3木焦油及廢渣處理秸稈缺氧燃燒剩余物-草木灰、焦油,每天不足15公斤,收集集中堆放,可作工業原料出售。滿足工業“三廢”(廢渣)排放標準GBJ473。環境保護投資估算及影響評價結論本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在總體工程設計及設備選型中均有考慮,不追加額外投資。本項目對“三廢”的排放在工藝中已采取了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滿足國家標準要求,從環保角度審查,項目是可行的。十二、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為了保障項目建設速度和質量,在項目組織管理上成立由局領導參加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協調、落實各級部門的職責和配套資金的籌措,負責對施工建設單位的資質認定、項目建設的監督和建成后的項目管理、安全
36、教育和規范生產等工作,辦公室設在市能源局,對項目建設負總責。 在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項目的運營機制上,采取集體管理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模式,從國家投資建站逐步過渡到市場化、商業化運作,使建成的氣化站步入企業化發展的軌道,保障氣化站運行有質量、安全有保障、服務上規范、經濟有效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健康發展。十三、效益分析與風險評價通過秸稈氣化項目的實施,所取得的經濟效益、能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比較顯著的。1經濟效益。秸稈氣化項目經濟效益非常明顯。據調查,公主嶺市每戶每年用于炊事和取暖的秸稈在6噸左右,按農戶四季飲事12個月,每天用氣5 m3,全年用氣量約1825m3 ,折秸稈1.1
37、噸。按農戶冬季取暖5個月,每天用秸稈顆粒燃料20公斤,冬季用秸稈顆粒燃料量是2-3噸,全年用秸稈總量是3-4噸左右。如果每戶用3噸秸稈換秸稈燃氣,每m3氣按0.10元計,按2010年底與煤氣、液化氣價格比,每年可給農戶節約開支300多元左右。氣化站利用多余的秸稈可投資生產秸稈顆粒飼料或秸稈顆粒燃料,一可解決站內生產的運行費用,二可創造農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利用秸稈氣化技術,使農作物秸稈得到充分利用,既開發了可再生能源和生產資料,又有利于保護環境,提高玉米作物的整體效益。2能源效益。通過秸稈氧化工藝氣化技術處理,每公斤秸稈可產生熱值為11001500大卡的生物木質氣1.6立方米,一個四口之
38、家的農戶,夏季炊事用每天只需要5立方米,折合秸稈3公斤。這種優質的氣體燃料用于農村生活或生產上,一可提高農民用能檔次,改善農民生活衛生條件和炊事用能環境;二可避免由于直接燃燒秸稈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間接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三可通過發展秸稈氣化,節省下大量的秸稈用于發展秸稈固化項目和用于秸稈還田,同時培育一個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環境效益。由于秸稈直接燃料會產生大量的CO2和SO2,而秸稈燃氣排放出來的CO2量與植物生長時所需的CO2量等值。1萬噸秸稈制成的燃氣與直接燃燒秸稈相比,可少排放1.4萬噸CO2和1400噸的SO2以及100多噸的煙塵。根據東京協議(CDM),世界各國對CO2
39、排放都有限額規定。如得到世界環保組織認可,發展中國家每減少向大氣排放1噸CO2,超標排放的發達國家將向其支付4.3美元。4社會效益。農民用上高品位的能源,改變了傳統煙熏火燎的炊事方式,實現了“一人燒火,全村做飯”,每戶每天由原來3小時左右的炊事時間縮短至1.5小時;秸稈通過熱解加工等工藝轉換為高品位能源,在農村生產、生活中可替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秸稈氣化形成的產業,將是使農民直接受益的朝陽產業。風險評價:作為農業部推廣的農作物秸稈氣化技術項目在我國已實施多年,通過實踐表明,該項技術已趨與成熟,但也有不完善之處,到目前為止,各廠家的設備在脫焦油指標上不穩定,這在大力推廣這項技術中留下一定的隱患,這個問題不解決,關系到秸稈氣化技術的生命力。如果在綠色能源示范縣推廣秸稈氣化技術時,一定要注意二次污染問題,對設備的焦油處理應有一定的要求。才能使秸稈氣化技術得以應用并繼續推廣下去。否則正如前面所說,它將關系到秸稈氣化技術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