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PP項目 單位工程驗收實施細則第一章總則1、為了加強工程項目單位工程驗收管理工作,明確單位工程驗收職責和流程,規范單位工程驗收行為,提高單位工程驗收質量和效率,使單位工程驗收工作規范化、程序化。依據工程施工質量評定規程、建設工程驗收規程、工程單元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程規范及文件精神編制本細則。2、單位工程驗收,原則上一次驗收一個單位工程,當合同項目只包含一個單位工程時,可將單位工程驗收與合同工程完工驗收一并進行,但應同時滿足單位工程驗收與合同完工驗收所具備的驗收條件。同時要求驗收按單位工程驗收、合同工程完工驗收相應要求分別準備,驗收證書分別頒發。3、驗收主持單位組織單位工程
2、驗收時,應提前通知質量和安全監督機構。主要建筑物單位工程驗收應通知法人驗收監督管理機關。法人驗收監督管理機關可視情況決定是否列席驗收會議,質量和安全監督機構應派員列席驗收會議。第二章單位工程驗收依據1、國家現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程規范及技術標準。2、有關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和要求。3、經批準的工程立項文件及初步設計批復文件。4、經批準的工程設計文件及相應的工程變更文件。5、施工圖紙及主要設備技術說明書。6、施工合同文件。7、經質量監督機構確認的工程項目劃分文件。8、工程項目公司質量管理辦法。第三章單位工程驗收應具備的條件1、單位工程驗收應具備的條件1.1 單位工程的所包含的分部工程已建設完成并驗
3、收合格。分部工程驗收時遺留問題,已按要求進行了處理,并通過相關驗收。未及時處理的遺留問題已有明確的處理方案,不影響單位工程質量評定。1.2 單位工程所屬全部分部分項工程驗收質量結論已經質量監督機構核備。1.3 單位工程所有的分部工程施工質量評定資料、質量保證資料(原材料、中間產品、填筑質量檢驗、金屬結構及啟閉機、機電設備的出廠質量證明、進場復檢、現場檢測資料等)、設計變更資料齊全,單位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資料核查表已統計完成,并通過監理單位復查,簽署了復查意見。1.4 單位工程所設計的施工圖紙及竣工圖紙已按相關規定要求準備完成。1.5 單位工程外觀質量已完成檢查評定,并報質量監督機構核定。1
4、.6 施工現場已清理。2、單位工程投入使用驗收須具備的條件2.1 單位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影響其他工程正常施工,且其他工程施工不影響該單位工程安全運行。2.2 已經初步具備運行管理條件,需移交運行管理單位的,建設管理單位與運行管理單位已簽訂提前使用協議書。3、單位工程驗收資料整理單位工程驗收的備查資料已按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定、工程建設項目檔案驗收管理辦法、公司有關檔案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了收集整理,并整編成冊,并通過了監理單位復查認可,公司檔案管理人員初查合格。4、合同約定的其他條件第四章單位工程驗收申請1、施工單位在申請單位工程驗收前應完成以下準備工作1.1 組織相關人員對已驗分部工程資
5、料進行匯總整理,按照檔案管理要求匯編成冊。1.2 清理施工圖,繪制單位工程竣工圖,編寫說明并加蓋竣工圖章。1.3 編制單位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資料核查表,并經監理單位復核簽字、蓋章。1.4 填報單位工程施工質量評定表,報監理單位復核,建設管理單位認定并簽字、蓋章。1.5 整理單位工程中的施工質量缺陷備案記錄。1.6 工程質量管理文件。1.7 工程安全管理有關文件。1.8 編制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報告,如果該單位工程由兩家或兩家以上施工單位承建完成,可采?。河沙薪üぷ髁康囊患沂┕挝唤y稿,其它施工單位將自己承建部分的施工管理工作報告內容移交給統稿單位。由該單位工程承建的施工單位各自編寫施工管理工作
6、報告。具體采取哪種方式由建設管理單位決定。1.9 協助外觀質量評定小組完成單位工程外觀質量評定工作。1.10 填報單位工程驗收申請報告。2、監理單位應完成以下準備工作2.1 監理單位應對施工單位申報的單位工程驗收資料進行檢查復核,如發現驗收資料不完整或不符合檔案管理規定的,應要求施工單位重新整編,直至內容完整及符合檔案管理要求。2.2 對施工單位統計的單位工程施工質量缺陷處理及備案情況進行復查。2.3 整理監理資料。2.4 編制工程建設監理工作報告。2.5 與建設管理單位對接,協商相關單位工程驗收事宜。3、設計單位在單位工程驗收前應完成的工作3.1 完成工程變更統計。3.2 收集整理施工圖設計
7、文件。3.3 工程質量管理文件。3.4 工程安全管理有關文件。3.5 編制單位工程設計工作報告。4、建設管理單位在單位工程驗收前應完成的主要工作4.1 前期工作文件及批復文件,包括立項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文件及相關批復等。4.2 主管部門批文,包括開工報告批復、質量監督申請批復、重大變更批復等。4.3 招投標文件及合同文件。4.4 經質量監督機構核準的工程項目劃分資料。4.5 質量評定資料:包括分部工程、單位工程及工程外觀質量評定資料。4.6 工程質量管理有關文件。4.7 工程安全管理有關文件。4.8 征地移民有關文件。4.9 重要會議記錄。4.10 安全、質量事故資料。4.11工程
8、建設中使用的技術標準及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4.12 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報告。4.13 擬驗工程清單、未完工程清單、未完工程的建設安排及完成時間。4.14 其他檔案資料。4.15 組織檔案管理人員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完成的檔案資料進行審查,各類歸檔資料是否達到了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定及公司有關檔案管理的要求。4.16 組織質量監督部門、監理檢查報驗單位工程施工現場清理工作。4.17對單位工程驗收參建單位的建設工作管理報告進行統稿,所有工作報告中工程關鍵特性指標、數據必須統一。5、主持驗收單位應完成的工作5.1 審查驗收資料。5.2 檢查驗收準備工作完成情況。5.3 落實驗收人員,確定驗收時間
9、。5.4 建設管理單位批復單位工程驗收申請。第五章單位工程驗收的組織與管理1、驗收工作組由項目法人單位、勘測、設計、監理、施工、主要設備制造(供應)商、運行管理等單位代表組成,必要時可邀請上述單位以外的的專家參加。2、單位工程驗收工作組成員應具有中級及其以上技術職稱或相應執業資格,每個單位代表人數不宜超過3 名(參建單位代表必須經原單位授權委托)。3、單位工程完工并具備驗收條件時,施工單位應向建設管理單位提出驗收申請報告,建設管理單位在收到驗收申請報告后進行審查復核,滿足驗收要求后,請示(或協商)主持驗收單位,主持驗收單位收到建設管理單位驗收請示(或協商信息)之日起10 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同意
10、批復驗收申請,確定驗收事宜。4、單位工程驗收資料制備由建設管理單位統一組織,有關單位應按要求及時完成并提交。建設管理單位應對提交的驗收資料進行完整性、規范性等檢查復核,并負責完成建設管理工作報告的編制工作。5、有關單位提交的單位工程驗收資料應保證其真實性并承擔相應責任。單位工程驗收應提供的資料見附表1-2。第六章單位工程驗收的主要內容1、檢查核對報驗單位工程是否已按批準的設計內容完成。1.1對照檢查單位工程的設計內容及合同內容完成情況。1.2 檢查報驗工程實體,復核完成情況及現場清理情況。1.3 對于投入使用的單位工程,在驗收時還應對工程是否具備安全運行條件進行檢查。2、檢查分部工程驗收遺留問
11、題處理情況及處理后的驗收記錄2.1 檢查分部工程驗收資料是夠準備齊全,驗收鑒定書是否經過質監部門核備或核定。2.2 檢查所含分部工程驗收遺留問題的處理情況及處理后的驗收記錄。3、評定單位工程施工質量等級。4、對驗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及要求。5、討論驗收鑒定書。第七章單位工程驗收程序1、建設管理單位負責與主持驗收單位協商編制單位工程驗收會議初步議程,并提前分送到參加驗收單位,安排起草驗收鑒定書初稿,并對整個驗收會議做全面記錄及會議紀要的整理工作。2、驗收工作會前會議,確認驗收工作組成員及驗收工作組組長,討論并確定驗收會議議程及驗收工作安排。3、聽取單位工程參建單位(不含運行管理單位)有關工
12、程建設情況的匯報。4、現場檢查該單位工程完成情況、工程質量及工程外觀質量情況。5、分組檢查分部工程驗收有關文件及相關檔案資料。6、驗收工作組成員發表個人意見及提出檢查中發現的問題。7、驗收工作組組長主持對驗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明確的處理意見。8、驗收工作組組長匯總發言,提出驗收結論及單位工程質量評定暫定等級。9、驗收工作組成員對驗收結論進行表決,驗收結論應經三分之二以上的驗收工作組成員同意;驗收工作組成員有爭議時,工作組組長對爭議有裁決權,驗收工作組成員對裁決意見有半數以上不同意時,該單位工程將重新驗收;少數驗收工作組成員對驗收結論有異議時,應將保留意見在驗收鑒定書上明確記載并簽字,
13、但必須在驗收工作組成員名單表上簽字。10、討論并通過單位工程驗收鑒定書。11、驗收工作組對驗收不予通過的,應明確不予通過的理由,并提出整改意見,由建設管理單位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仍按單位工程驗收申請程序提出驗收申請報告。第八章單位工程驗收質量結論核定1、建設管理單位在單位工程驗收通過之日起10 個工作日內將驗收質量結論和相關資料報質量監督機構核定(并隨時保持聯系和溝通)。2、當質量監督機構對驗收質量結論有異議時,驗收主持單位安排建設管理單位組織參加進一步研究,并將研究意見報質量監督機構,當雙方對質量結構仍然有分岐意見時,應報上一級質量監督機構協調解決。3、單位工程驗收鑒定書格式見附錄1-2。正本數量可按參加驗收單位、質量和安全監督機構、法人驗收監督管理機關各 1 份以及歸檔所需要的分數確定。自驗收鑒定書通過之日起30 個工作日內,由建設管理單位發送有關單位并報法人驗收監督管理機關備案。第九章附則1、未盡事宜按國家現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程規范、質量標準及文件精神執行。2、本細則由工程項目公司負責解釋。3、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