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滬寧城際鐵路II標北京鐵成線下工程沉降變形監理實施細則(64頁).doc

  • 資源ID:582471       資源大小:3.69MB        全文頁數:6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滬寧城際鐵路II標北京鐵成線下工程沉降變形監理實施細則(64頁).doc

1、目 錄一 總則3二 技術依據3三 組織管理4四 職責4五 監理程序51.準備階段52.測量階段63.成果報告6六 沉降變形測量71.基本原則72 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83 變形監測網技術要求84 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95 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16 測量工作具體要求12七 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141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142橋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223 過渡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29八 數據傳輸流程與數據管理301數據傳輸流程311.1 準備階段311.2 測量階段312 文件管理要求332.1觀測數據文件(分批次提交)332.2.成果文檔(分批次提交)342.3 數據提交

2、周期342.4數據文件編號規則352.5成果文檔編號規則352.6成果文檔提交壓縮包編號規則353 數據錄入與輸出管理363.1觀測點編號363.2橋梁承臺和墩臺的測點均采用相應墩臺的中心里程363.3觀測過程中的點號輸入363.4轉點輸入363.5觀測點屬性信息表錄入要求363.6數據錄入通用要求:371 觀測期次372 觀測日期373 兩次觀測間隔384 累計天數385 本次高程386 本次沉降387 累計沉降388 沉降速率389 施工階段3810 備注3911 填土高度3912 接管前、后高程3913 本次水平位移3914 本次總水平位移4015 位移速率4016 其他情況406高差閉

3、合差統計文件44滬寧城際鐵路監理II標北京鐵成監理站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理實施細則一 總則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的沉降變形觀測、評估過程是確定鋪設無砟軌道的關鍵時間節點和關鍵工序的主要依據,是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觀測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是評估工作的基礎。因此,觀測工作尤其重要,必須加強“零周期”(即初始值)的過程控制。為適應滬寧城際鐵路對路基(含過渡段)、橋梁、涵洞、等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的統一,為線下工程提供完整詳實、準確可靠的評估依據,特制訂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理實施細則。二 技術依據1.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2006158號);2.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測量

4、技術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4.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5.鐵路客運專線竣工驗收暫行辦法(鐵建設2007183號);6.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施工技術指南(TZ2162007);7.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8.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程(TB1005497);9.上海至南京城際軌道交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方案(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二00八年十二月);10.滬寧城際鐵路工程設計文件;11.鐵道部有關規定;三 組織管理滬寧城際鐵路監理二標北京鐵城監理站測量組負責線下工程沉降變

5、形觀測測量監理工作。沉降變形觀測配備專職人員23名組長沉降變形觀測組,具體工作由吳立軍同志負責。各監理組配備專職測量監理工程師和專職測量監理員。四 職責1.北京鐵城監理站測量組組長職責:負責本標段測量監理工作的統籌和協調;代表監理北京鐵城監理站參與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參與和配合建設單位或評估單位組織的沉降變形觀測評估工作。2.北京鐵城監理站測量組職責:負責編撰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理實施細則;審核施工單位的測量變更申請;巡檢施工單位的各項測量工作;檢查測量監理的平行觀測工作及施工單位各項測量工作,統籌測量的全面監管工作;匯總沉降變形監測資料,按要求及時上報至滬寧公司及評審單位

6、。3.沉降變形觀測負責人職責:負責本標段沉降變形觀測的平行測量工作;協調與施工單位沉降變形測量工作的銜接;負責審核施工單位測量人員的測繪資格:必須具有測繪中專及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或取得工程測量培訓合格證的專業人員;負責審查施工單位的測量儀器和器具:必須經過鑒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方可投入施工,否則禁止使用;負責對所轄施工單位沉降變形測量資料的及時審核;對平行檢驗觀測數據的真實性、連續性、完整性、時效性負責;負責編寫線下工程沉降變形平行觀測報告;及時提交和上報各項成果資料。五 監理程序1.準備階段1.1 編撰切實可行的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理實施細則,保證測量監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

7、可依。1.2 建立測量監理隊伍,滿足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測量監理工作的需要。1.3 由監理站測量組根據具體情況選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平行測量的觀測地段。1.4 核查施工單位觀測人員、設備是否能夠滿足觀測要求。1.5 核查施工單位對觀測斷面與觀測點的設置是否滿足滬寧城際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觀測及評估管理規定的要求。1.6 核查施工單位對沉降觀測標志的埋設是否滿足上海至南京城際軌道交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方案的要求。1.7 核查施工單位的觀測組織是否能滿足工程進度和質量要求。1.8 核查施工單位沉降變形觀測網的布置是否滿足上海至南京城際軌道交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方案的要求。2.測量階段

8、2.1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的監理平行測量地段由監理站測量組根據本標段工程特點確定,由沉降變形監測組具體組織實施。2.2由沉降變形監測組組織對確定的平行測量地段采用與施工單位觀測人員的觀測方法同步進行。獲取測段完整的沉降觀測資料與施工單位同測段的觀測資料進行比較,以校核施工單位的觀測成果。2.3平行觀測數量要求:一般地段為施工單位總測數的10%,地質復雜、沉降變化大以及過渡段為施工單位總測數的20%。2.4測量監理應對原始觀測資料和各項記錄表格要隨觀測進度及時整理。2.5如發現測量數據與施工單位存在較大誤差,應及時查找原因。2.6測量監理在檢查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因各種因素引起的不能按時觀測或觀測時

9、間無法滿足要求,觀測變形明顯大于設計值,水準點和工作基點發生較大變化等問題時,應做好記錄并及時報告。2.7測量監理必須依照施工單位提供的沉降變形觀測電子輸出的原始觀測數據的內容逐項核對,若與該測段數據不符時,應提出問題并解決;若為弄虛作假則有權停止其工作,以確保觀測資料的真實、準確。3.成果報告3.1編寫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理工作報告的內容: 沉降觀測組織機構,專業測量監理的配置情況; 審查施工單位監測網布設情況、測設精度、觀測斷面布設、觀測頻率等是否滿足要求; 審查施工單位使用儀器的精度標準、儀器年檢情況,沉降觀測人員持證上崗等是否滿足要求;說明觀測基樁和觀測點的保護情況,施工單位對丟失或

10、損壞的觀測樁的恢復情況,沉降觀測點標志設置以及對觀測數據出現的異常點的處理情況等; 說明對原始測量資料監理檢查、確認情況; 說明對平行觀測的監理工作情況;對施工單位沉降觀測工作及成果的總體評價。3.2 編寫線下工程沉降變形平行觀測報告的內容:說明平行觀測斷面設置情況,核查基準點、觀測儀器檢校以及觀測頻率情況;原始測量記錄;測點的沉降記錄表;說明平行觀測成果與施工單位觀測成果的對比分析情況,對于觀測值異常情況的分析處理情況; 對于施工單位觀測數據進行總體評價。六 沉降變形測量1.基本原則1.1本標段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以橋梁、路基建(構)筑物的垂直位移觀測為主,水平位移監測根據路基(含過渡段

11、)、橋涵工點按具體要求確定。1.2 滬寧城際鐵路工程測量的高程系統應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1.3結構物的變形監測應建立獨立的變形監測網,覆蓋范圍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準點選擇應優先考慮利用CPI、CPII和水準基點。1.4結構物的變形監測應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準基點作為水平和垂直位移監測的工作基點。2 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2.1本標段沉降變形測量按三等規定執行,對于技術特別復雜工點,可根據需要按二等的規定執行。見下表: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觀測沉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沉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沉降變形點點位中誤差(mm)三等1.00.56

12、.03 變形監測網技術要求3.1垂直位移監測網建網方式:本標段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測按沉降變形等級三等精度的要求,測量方法按二等水準施測。3.2垂直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下表執行:垂直位移監測網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儀器,按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測量技術暫行規定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3.3水平位移監測網建網方式:獨立建網。根據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進行施測,與施工平面控制網進行聯測,并引入施工測量坐標系統,實現水平位移監

13、測網坐標與施工平面控制網坐標的相互轉換。3.4水平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本標段水平位移監測按三等規定執行。對于軟土地基等設計有特別技術要求的復雜工點,可根據需要按二等的規定執行。見下表:水平位移監測網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的點位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作業要求三等6.03501.81/70000按國家三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2002.51/40000按國家四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4 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4.1沉降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沉降變形觀測點三類,其埋設按下列要求:45020030030025015045040012345注:1蓋;2磚;

14、3素土;4貧混凝土;5凍土線(單位:mm)基準點標石埋設圖 基準點。應選在沉降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地區。基準點使用使用設計院提供的CPI、CPII和二等水準點。增設時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和國家四等平面控制測量的相關要求執行。基準點標石埋設規格應符合4.1的規定并建立點之記。 工作基點。工作基點應埋設在穩定區域,在觀測期間穩定不變,測定沉降變形點時作為高程和坐標的傳遞點。工作基點除使用設計院提供的點外,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滿足工點垂直位移監測需要。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工作基點)間距要求在200m左右,保證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測需要。 沉降變形

15、點。直接埋設在要測定的沉降變形體上。點位應設立在能反映沉降變形體沉降變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設置牢固,便于觀測,還要求形式美觀,結構合理,且不破壞沉降變形體的外觀和使用。沉降變形點按路基、橋涵等各專業布點要求進行。墩身觀測標的底座部分不得露出墩身表面,標體應略為上翹,不得向地面傾斜。4.2測量點的檢測。監測網基準點和工作基點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人為破壞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個別點位會發生變化。為了驗證監測網基準點和工作基點的穩定性,應對其進行定期復測。本次技術方案設計垂直位移監測網的觀測分為首次觀測和施工過程中的定期復測,定期復測按每半年進行一次,盡可能結合控測網復測進行。在區域沉降范圍的應每季

16、度進行一次復測。4.3每個獨立的監測網應設置不少于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基準點應選設在沉降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4.4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在區域沉降范圍內的,應對工作基點的沉降量進行監測,如果在兩次復測期間,發現工作基點變形超出兩倍中誤差時,應及時通知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并提交觀測資料。經核實后應對工作基點和變形監測點的各期實測高程進行修正。5 測量工作基本要求5.1水準基點使用時應作穩定性檢驗,并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作為沉降變形的參考點,并應有一定數量穩固可靠的點以資校核。5.2 沉降觀測均采用電子水準儀,不得采用光學水準儀。5.3 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

17、備應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5.4 每次沉降變形觀測時應符合: 嚴格按水準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首次(即零周期)觀測應進行往返觀測,并取觀測結果的中數,經嚴密平差處理后的高程值,作為變形測量初始值。 參與觀測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并固定觀測人員。 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減到最小,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必須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實行“五固定”即“固定水準基點、工作基點、固定人、固定測量儀器、固定監測環境條件、固定測量路線和方法”,以提高觀測數據的準確性。 觀測時要避免

18、陽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 成像清晰、穩定時再讀數。 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次完成,中途不得中斷。5.5針對低矮橋墩、異型橋墩,空間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況,應在測量廠家定制短尺進行測量。5.6 測段觀測完成后,必須及時整理觀測數據。5.7當發現沉降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時必須首先自查,應重測并分析工作基點的穩定性,必要時聯測基準點進行檢測,并提交自查分析報告。5.8在觀測過程中,應做好一些重點信息的記錄,如對架梁、運梁車通過施工荷載的記錄,天氣情況,地下水影響情況的記錄,利于對結構變形特性的分析和異常數據的分析。6 測量工作具體要求6.1水準網的觀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施

19、測,對線下工程變形點的觀測必須采用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嚴禁采用支水準路線或中絲法。6.2 水準儀使用DS05、DS1級數字儀器,儀器及配套水準尺均應在有效合格檢定期內。水準儀與水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經常規檢校合格,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15。儀器各種設置正確,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項目按規范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6.3 外業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準有關要求執行。觀測時,視線長度50m;前后視距

20、差1.5 m;前后視距累積差6.0 m;視線高度0.5m;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4mm,兩次所測高差之差0.6 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 mm。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使用數字水準儀讀記至0.01mm。6.4 觀測時,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對于有變換奇偶站功能的電子水準儀,按以下順序進行:(1)往測:奇數站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前后后前(2)返測:奇數站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為后前前后6.5 每一觀測線路應為偶數測站,監測點間可以設奇數站。晴天觀測時給儀器打傘,避免陽光直射;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6.6 觀測前30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

21、氣溫趨于一致;對于電子水準儀,進行不少于20次單次測量,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觀測時用測傘遮蔽陽光,對于電子水準儀,施測時均裝遮光罩。6.7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6.8 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定性,選用2.5kg以上的尺墊,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

22、地方,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再激發測量鍵。水準尺均借助尺撐整平扶直,確保水準尺垂直。6.9 當相鄰觀測周期的沉降量超過限差或出現反彈時,應重測并分析工作基點的穩定性,必要時聯測基準點進行檢測。6.10 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要選用經鑒定合格的軟件對水準路線進行嚴密平差。6.11 成果數據按統一格式錄入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和評估數據庫。6.12 元件保護要求 應對各工區進行元器件的埋設和保護工作的檢查,并要求各工區的保護工作責任到人。 元件埋設時應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編號,有導線的元件應將導線引出至路基坡腳觀測箱內。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圍內土方應

23、采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不得采用大型機械推土及碾壓,并配備專人負責指導,以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各工區應制定穩妥的保護措施并認真執行,確保元器件不因人為、自然等因素而破壞。元器件埋設后,制作相應的標識旗或保護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監督觀測斷面的填筑。七 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1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1.1 觀測斷面及觀測點的設置原則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以路基面沉降觀測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應根據不同的結構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條件、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來設置沉降變形觀測斷面。同時應根據施工過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質變化情況調整或增設觀測斷面。觀測斷面一般按以下原則設置,同時應滿

24、足設計文件要求; 沿線路方向的間距一般不大于50m;對地勢平坦、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條件均勻良好的路堤可放寬到100m。 對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段應加密斷面,一般間距不大于25m,在變化點附近應設觀測斷面,以確保能夠反映真實差異沉降。 一個沉降觀測單元(連續路基沉降觀測區段為一單元)應不少于2個觀測斷面。 對地形橫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層橫向厚度變化的地段應布設不少于1個橫向觀測斷面。 觀測點一般按以下原則設置,同時應滿足設計文件要求;為有利于測點看護,集中觀測,統一觀測頻率,各觀測項目數據的綜合分析,各部位觀測點須設在同一橫斷面上。一般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和沉降板,沉降觀測樁每

25、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左右線中心兩側各2m處;沉降板每斷面設置1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軟土、松軟土路堤地段觀測斷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觀測樁、沉降板和位移觀測樁。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兩側各2m處,沉降板位于雙線路基中心,位移觀測邊樁分別位于兩側坡角外2m、10m處,并與沉降觀測樁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斷面上,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路基面沉降監測點設置:路堤地段每50m設一個監測斷面,每斷面設3點,分別于路基中心、兩側路肩,路基形成后設置。 圖 松軟土地段觀測斷面布置圖 沉降板設置應嚴格按設計文件要求執行,一般按以下原則設置:對路堤填高小于3m且壓縮層厚度小于

26、5m地段,設置斷面間距為200m;對壓縮層厚度大于20m地段,設置斷面間距為50m;其余情況根據具體情況,設置斷面間距為50100m;地面橫坡或壓縮層底橫坡大于1:5時,橫斷面布置兩處沉降板,一處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處根據具體地形地質情況布置。預壓地段,預壓期因基床表層尚未施工,路基頂面沉降觀測應在預壓土方底部(基床底層頂面)布置沉降元件進行,即在基床底層頂面臨時布置沉降板,位移觀測以及基底沉降觀測布置與無預壓段完全一致,預壓土方卸除時臨時沉降板隨之拆除,基床表層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設置正式沉降觀測樁。路堤基底設置剖面沉降管進行全斷面沉降觀測時,嚴格按設計文件要求執行。路基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

27、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1.1.4所示:圖 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1.2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 沉降觀測樁:選擇20mm鋼筋,頂部磨圓,底部焊接彎鉤,待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過測量放樣埋置在設計的斷面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樁周0.15m用C15混凝土澆筑固定,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圖 路基沉降觀測樁埋設布置圖 沉降板: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埋設,一般情況如下:由底板、金屬測桿(20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49 PVC管)組成。鋼筋混凝土底板尺寸為50cm50cm,厚3cm或鋼底板尺寸為30*30cm,厚0.8

28、cm。圖 路基沉降板埋設布置圖沉降板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層找平,埋設時確保底板的水平與垂直度,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墊層,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讀數作為初始讀數,隨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0.5m為宜,接長前后應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內接頭連接,保護套管用PVC管外接頭連接。接長套管時應確保垂直,避免機械施工等因素導致套管傾斜。 位移邊樁:采用C15鋼筋混凝土預制,斷面采用15cm15c

29、m正方形,長度不小于1.5m。并在樁頂預埋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邊樁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樁頂露出地面不應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開挖埋設,樁周以C15混凝土澆筑固定,確保邊樁埋置穩定。完成埋設后應采用極坐標法進行位移測量。水平角應按左、右角觀測一測回,距離觀測兩測回(一測回是指照準目標一次、讀數四次的過程)。初始觀測,水平角按左、右角觀測兩測回,距離觀測四測回。邊樁標高可采用全站儀三角高程測得。 剖面沉降管:采用專用塑料硬管,其抗彎剛度應適應被測土體的豎向位移要求,導管內十字導槽應順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測量是將剖面沉降儀探頭預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導槽內,從一端

30、按一定間距依次讀數。圖 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設布置圖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畢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壓密實后開槽埋設,開槽寬度2030cm,開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層頂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內敷設沉降管(沉降管內穿入用于拉動測頭的鍍鋅鋼絲繩),其上夯填中粗砂至與碾壓面平齊。沉降管埋設位置擋土墻處應預留孔洞。沉降管敷設完成后,兩頭應砌筑觀測坑,并加設蓋板,以方便觀測及對孔口進行長期保護,并做好坑內及其周圍的排水。并于一側管口處設置觀測樁,觀測樁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斷面采用0.5m0.5m1.0m。待上部一層填料壓實穩定后,連續觀測數日,取穩定讀數作為初始讀數。采用橫剖儀和水

31、準儀進行橫剖面沉降觀測。每次觀測時,首先用水準儀測出橫剖面管一側的觀測樁頂高程,再把橫剖儀放置于觀測樁頂測量初值,然后用橫剖儀測量各測點。區間每2.0m測量一點,車站內測點間距可為3.0m。 深厚層地基分層沉降監測:采用一種埋入式電感調頻類智能型位移傳感器,由電磁位移傳感器、測桿、錨頭、錨板及金屬軟管和PVC管等組成(電磁式沉降儀)。采用鉆孔(孔徑108mm)引孔埋設PVC管(100mm)和沉降磁環。鉆孔應垂直,孔深應達到硬質穩定層(最好為基巖),并與沉降儀總長一致。孔口應平整密實。安裝前先在孔底灌漿,以便固定底端錨板,安裝時錨桿朝下,法蘭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繩保護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

32、適方法將底端錨板壓至設計深度。軟土及松軟土地基范圍內:距地表0.5m、2.0m、3.5m、5.0m、6.5m、8.0m、10.0m、12.0m、15.0m、20.0m、25.0m處各設一沉降磁環;一般黏性土質地基(含全風化以黏性土為主的路基)范圍內:距地表0.5m、2.5m、5.0m、7.5m、10.0m、15.0m、20.0m、25.0m處各設一沉降磁環。每個測試斷面埋設完成后,沉降儀引出導線用鋼絲波紋管進行保護,并挖槽集中從一側引出路基,引入坡腳觀測箱內。一般埋設完成后35天待縮孔完成后測試零點。1.3 觀測技術要求路堤地段從路基填土開始進行沉降觀測。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有不少于

33、6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觀測數據不足以評估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延長觀測時間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填筑施工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路基填筑質量。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觀測和整理沉降觀測點和位移觀測點資料。當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邊樁水平位移大于5mm/天、豎向位移大于10mm/天時,應及時通知項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穩定后再恢復填土,必要時采用卸載措施。觀測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觀測,水準測量的精度為1.0mm,讀數取位至0.01m

34、m;剖面沉降觀測的精度應不低于4mm/30m;位移觀測測距誤差3mm;方向觀測測角中誤差為2.5。1.3.5觀測頻次要求:路基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下表的規定。 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表觀 測 階 段觀 測 頻 次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過3層時1次/每填筑3層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堆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月1次/周1個月以后1次2周無砟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個月以后1次3月注:1、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時觀測要求:每1次/3天,連續3次;以后1次/1周,連續3次;以后 1次/2周。實際工作進行時:觀測時間的間隔還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當兩

35、次連續觀測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時應加密觀測頻次;當出現沉降突變、地下水變化及降雨等外部環境變化時應增加觀測頻次。觀測應持續到工程驗收交由運營管理部門繼續觀測。在路堤填筑期間應每天觀測一次;各種原因暫時停工期間,前2天每天觀測一次,以后每3天觀測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內每3天觀測一次,第1530天每周觀測一次,第3090每15天觀測一次,以后每個月觀測一次。2橋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2.1 觀測點的設置原則本標段每個橋墩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承臺設置兩個觀測標。觀測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

36、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 墩身觀測標每墩2處,位于墩身兩側;墩身觀測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當墩身較矮立尺困難時,墩身觀測標位置可降低或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方便、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確定相應的位置。墩身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下圖:圖 承臺與墩身觀測標設置2.1.4橋臺觀測標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測點數量不少于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 梁體觀測標:對原材料變化不大、預制工藝穩定、批量生產的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每30孔選擇1孔設置觀測標,當實測彈性上拱度大于設計值的梁,前后未觀測的梁應

37、補充觀測標,逐孔進行觀測;其余現澆梁逐孔設置觀測標。移動模架施工的梁,對前6孔進行重點觀測,以驗證支架預設拱度的精度。驗證達到設計要求后,可每10孔選擇1孔設置觀測標,當實測彈性上拱度大于設計值的梁,前后未觀測的梁應補充觀測標,逐孔進行觀測。觀測點布置簡支梁的一孔梁設置觀測標6個,分別位于兩側支點及跨中;連續梁上的觀測標,根據不同跨度,分別在支點、中跨跨中及邊跨1/4跨中附近設置,3跨以上連續梁中跨布置點相同,詳見附圖。鋼結構橋梁梁部不存在徐變,為了觀測變形,每孔設置6個觀測標,分別在支點及跨中設置。對大跨度橋梁等特殊結構應由設計單位單獨制定變形觀測方案,施工單位按照設計方案進行觀測。涵洞觀測

38、標:每座涵洞均要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標原則上應設在涵洞兩側的邊墻上,在涵洞進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別設置,每座涵洞測點數量為6個。涵洞填土后觀測點可從邊墻位置移動到帽石上,涵洞進出口的帽石上各設置兩個測點,位于帽石兩側位置。橋梁梁部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2.1.7所示,其中測點1,2,3,4構成第一個閉合環,測點3,4,5,6構成第二個閉合環。124356圖 橋梁梁部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 橋梁墩臺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于墩臺兩側,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2.1.8所示:圖 橋梁墩臺沉降觀

39、測水準路線示意圖2.2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 承臺觀測標可選擇20mm不銹鋼棒,頂部磨圓處理,高出埋設表面3mm。完成埋設后測量標頂高作為初始讀數。圖 承臺觀測標設置 墩身觀測標采用14mm不銹鋼螺栓。見下圖所示: 圖 墩身觀測標設置橋臺觀測標、梁體觀測標、涵洞觀測標設置可參考2.2.1設置。無砟軌道鋪設時梁體測點的轉移技術要求待補充規定下達后敘述。2.3 觀測技術要求從承臺施工完成后,就要開始進行沉降首次觀測,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隨施工的逐步進行依次進行墩身、橋臺、梁體的變形觀測。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橋

40、梁施工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橋梁施工質量。觀測精度要求:橋涵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沉降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01mm。觀測頻次要求: 墩臺基礎沉降觀測一般根據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表. 墩臺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表注:1、觀測墩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環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2、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時觀測要求:第一次通過和第二次通過前后均需要觀測,其后每1次/1天,連續2次;其后每1次/3天,連續3次,以后1次/1周。 梁體徐變觀測據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表.梁體徐變觀測頻次表梁體測量間隔表觀測階段

41、觀測周期預應力終張拉張拉前、后各1次預應力張拉完成無砟軌道鋪設前張拉完成后第1天張拉完成后第3天張拉完成后第5天張拉完成后13月,每7天為一測量周期橋梁附屬設施安裝1次/周,要求安裝前、后必須各有1次無砟軌道鋪設期間1次/周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第03個月,每1個月為一測量周期第424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涵洞沉降觀測據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涵洞頂填土沉降的觀測應與路基沉降觀測同步進行。表.涵洞沉降觀測頻次表注:1、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時觀測要求:每1次/1天,連續2次;其后每1次/3天,連續3次,以后1次/1周。.5 梁體徐變量計算:對于梁體的徐變變形觀測,每孔梁支點之間的梁體徐變變形應

42、以兩支點的連線為基準線進行觀測計算,由于下部結構沉降變形的影響,該基準線的位置會發生變化,梁體觀測點至該基準線的垂直距離利用幾何方法計算取得,垂直距離差值就是梁體徐變變形量。3 過渡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過渡段應考慮線路縱向平順性和不同結構物差異沉降3.1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設置原則的觀測和評估,橋涵兩端的過渡段須進行沉降觀測。路橋過渡段應在距橋頭510m、2030m、50m處設置觀測斷面,每個橫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一個觀測斷面。監測樁采用C15混凝土方樁或園樁(邊長或直徑0.1m),其中埋設16mm鋼筋,樁長0.6m,埋入基床表層一下0.55m。外露部分應打磨為圓頭并在中心沖眼。橫向結構物頂

43、面埋設一根剖面沉降管,具體要求詳見設計文件。圖7.3.1.3縱斷面示意圖圖7.3.1.3平面示意圖3.2 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沉降觀測點與剖面沉降管埋設參考路堤設置。3.3 觀測技術要求沉降觀測精度與頻次等技術要求同路基要求。八 數據傳輸流程與數據管理1數據傳輸流程1.1 準備階段施工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提交“各工區沉降觀測人員報審表(TA5)”內容包括人員的職稱證書、學歷證書及“各工區沉降觀測所用儀器報審表(TA4)”內容包括儀器檢定證書。監理站測量組負責審核、檢測施工單位沉降變形觀測的準備工作。1.2 測量階段組織要求: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按照時間要求提供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

44、具體文件格式要求詳見下節。觀測數據處理文件:要求提供電子文件,其中觀測手簿文件還需提供紙介質文件。 電子水準儀原始觀測數據: 控制點文件 觀測手簿文件 高差文件 平差文件 高差閉合差統計文件 平差計算文件 平差成果文件成果輸出文件:要求提供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 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沉降觀測樁) 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沉降板) 路基沉降板觀測記錄表(剖面管) 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分層沉降觀測記錄表 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分層沉降觀測記錄匯總表 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邊樁位移觀測記錄表 沉降觀測記錄表路基邊樁位移觀測記錄匯總表 橋梁承臺沉降觀測記錄表 橋梁墩(臺)沉降觀測記錄表 涵洞沉降觀測記錄表 橋梁梁部

45、徐變觀測數據錄入表 測點荷載時間沉降曲線與荷載時間沉降速率圖圖. 荷載時間沉降圖(示意)圖. 荷載時間沉降速率圖(示意)施工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提供斷鏈表的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工作基點應按需要進行復測,復測后應向監理單位提供復測報告。特殊問題報告:施工單位提交觀測過程中特殊問題報告。對觀測過程中發生的沉降值異常、測點破壞后恢復等情況應及時提交報告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監理單位發現平行觀測與施工單位觀測存在較大差異時應及時提交報告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施工單位完成線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后應提交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報告,監理單位編寫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理工作報告。2 文件管理

46、要求2.1觀測數據文件(分批次提交) 電子水準儀原始觀測數據。徠卡文件格式:*.gsi,天寶文件格式:*.dat。如果有除徠卡和天寶以外的其它測量儀器的原始數據,第一次提供時給出數據格式說明。后綴名根據儀器型號的不同由儀器自動生成,計算人員不得改變。 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文件格式:*.xls。 水準平差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in1) 水準平差成果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ou1)。 控制點高程信息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BM1)。2.2.成果文檔(分批次提交),文件格式均為*.xls。沉降觀測記錄手簿(封面)副封面橋梁沉降觀測點布置表路基沉降觀測斷面觀測儀標編號一覽表沉降觀

47、測路線示意圖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沉降觀測樁)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沉降板) 路基沉降板觀測記錄表(剖面管)路基分層沉降觀測記錄表 路基分層沉降觀測記錄匯總表 路基邊樁位移觀測記錄表 路基邊樁位移觀測記錄匯總表 橋梁承臺沉降觀測記錄表 橋梁墩(臺)沉降量記錄表 涵洞沉降量記錄表 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數據錄入表 沉降設計值表 斷鏈表 2.3 數據提交周期觀測數據和各種成果電子文檔每月二日前提交一次,要求每次數據均從觀測原點時間開始至提交時間。2.4數據文件編號規則所有文件編號及壓縮文件包編號應包含文件“滬寧城際、標段、工區、日期”信息,如第V標段第二工區2008年11月16日的文件或文件包名稱應該為:H

48、NCJ-V-2-081116.*(*為相應觀測數據文件的擴展名)。提交壓縮包采用WinRar軟件進行壓縮。2.5成果文檔編號規則按附件中各附表的表頭編號。成果文檔文件名稱按以下方式編號:“滬寧城際-標段-工區-表頭名稱-日期”。如第V標段第三工區第2008年11月23日路基沉降觀測(沉降觀測樁)成果文檔,則數據文件名稱應該為:HNCJ-V-3-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沉降觀測樁)-081123。同一個表中的多個測點,可以放入同一個文件名下的不同工作表中。2.6成果文檔提交壓縮包編號規則根據沉降觀測點所在斷面位置的線下工程類型分別按路基、橋梁、涵洞、過渡段提交壓縮包編號。壓縮文件包名稱按以下方式編號

49、:“HNCJ-標段-工區-XY成果-日期”(注:XY成果取值為LGCG表示路基成果、QLCG表示橋梁成果、HDCG表示涵洞成果、GDCG表示過渡段成果,日期按6位編碼)。如第V標段第二工區2008年12月25日提供的橋梁成果文檔,則壓縮文件包名稱應該為:HNCJ-V-2-QLCG-081225。2.7數據提交時以標段為單位統一提交。文件夾組織方式為:HNCJ-標段-工區-時間-期次。 2.8 說明測量時的天氣情況,溫度,另外對測量過程中發生的超限重測、測點破壞后恢復等特殊情況需要說明,并以文本格式提供。3 數據錄入與輸出管理3.1觀測點編號各種測點的測點類型編碼及測點位置編號見下表。測點類型英

50、文字母編碼及測點位置編號表測點類型測點類型編碼測點位置及其對應的測點位置編號沉降板M基底(1)、路基面(2)觀測樁L、R、Z左L、右R、中Z分層沉降觀測點F中(1)位移邊樁W左(1)、右(2)剖面管T基底(1)、基床底層頂面(2)承臺觀測標C觀測標1(1)、觀測標2(2)墩身觀測標D左(1)、右(2) 橋臺觀測標T觀測標1(1)、觀測標2(2) 、觀測標3(3) 、觀測標4(4)梁體徐變觀測標X左1(1)、右2(2)、左3(3)、右4(4)、左5(5)、右6(6)涵洞觀測標H左1(1)、左2(2)、中3(3)、中4(4)、右5(5)、右6(6)例如:DK147+100.25斷面的路基面左側觀測

51、樁的測點編號為:LG147100L;DK500+315.23的橋墩右側觀測標的測點編號為:Q500315D2。3.2橋梁承臺和墩臺的測點均采用相應墩臺的中心里程;涵洞采用中心里程;梁體采用跨中里程。3.3觀測過程中的點號輸入:在觀測過程中,電子水準儀所有的點號均需要全名輸入,不得有任何省略。3.4轉點輸入:所有轉點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類型的點號代替。3.5觀測點屬性信息表錄入要求工程類型:路基、橋梁、涵洞、過渡段。 測點的類型有:沉降觀測樁、沉降板、深層沉降儀、位移邊樁、剖面管、承臺觀測標、墩(臺)觀測標、梁體觀測標、涵洞觀測標。測點位置:按照下表輸入:表3.5.3 測點位置屬性

52、表測點類型可選的位置屬性說明沉降板基底、路基面觀測樁左、中、右位移邊樁左、右承臺觀測標觀測標1、觀測標2觀測標1指左側小里程角處的觀測標、觀測標2指右側大里程角處的觀測標墩(臺)觀測標觀測標1、觀測標2、對于墩身:觀測標1為左側觀測標,觀測標2為右側觀測標。對于橋臺設置四個觀測標,觀測標1設置在小里程左側,觀測標2設置在小里程右側梁體觀測標左1、右2、左3、右4、左5、右6左1指小里程端左側,右2指小里程端右側,左3指中間斷面左側,右4指中間斷面右側,左5指大里程端左側,右6指大里程端右側涵洞觀測標左1、左2、中3、中4、右5、右6左1指線路左側小里程的觀測標、左2指線路左側大里程的觀測標,中

53、1指線路中心小里程的觀測標,中2指線路中心大里程的觀測標,右1指線路右側小里程的觀測標,右2指線路右側大里程的觀測標;其他情況根據實際位置輸入如剖面管可輸入“基底”、“基床底層頂面”。 距線路中心:輸入測點位置到中線的距離,單位為m。左側為負值,右側為正值,中心為0。3.6數據錄入通用要求: 1 觀測期次 整型數據,根據觀測的期次依次填入“1、2、3”,觀測期次必須連續。 2 觀測日期 日期型數據,格式為“年-月-日”,其間用英文短劃線“-”連接,年為四位數,月和日是兩位數,例如:2008-08-01、2009-06-12。 3 兩次觀測間隔 整型數據,輸入與前一期觀測的時間間隔,單位為天。第

54、一期觀測時輸入0。 4 累計天數 整型數據,各期次觀測間隔天數的累計,單位為天。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 5 本次高程 浮點型數據,本次觀測的高程值,單位為m,保留小數點后4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的高程值即為該觀測標的初始值。 6 本次沉降 浮點型數據,本次觀測的測點的沉降值,單位為mm,保留小數點后1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沉降值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 7 累計沉降 浮點型數據,各期次沉降值的累計,單位為mm,保留小數點后1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沉降值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 8 沉降速率 浮點型數據,由“本次沉降”除以“兩次觀測間隔”得到,單位為mm/d,保留小數點后2位,第一期觀測

55、時輸入0。沉降速率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 9 施工階段輸入各期次觀測時的施工階段(施工狀態或者工況),各種工程類型的施工階段可按下表填寫。施工階段和沉降評估密切相關,必須嚴格按照下表格式填寫。要求每次數據處理完成后必須立即填寫該項,以免時間久后發生錯誤。施工階段錄入要求表工程類型施工階段路基過渡段填筑期間、填筑完成、堆載預壓、堆載卸除、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等。橋梁橋墩臺:(1)預制梁橋:承臺施工、墩臺身施工、等待架梁、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2)現澆梁橋:承臺施工、墩臺身施工、等待制梁、制梁完成、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梁體:終張拉前、終張拉后60

56、天、等待架梁、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涵洞涵洞施工完成、涵頂填土期間、涵頂填土完成、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等。10 備注 根據需要輸入備注信息。 11 填土高度 浮點型數據,輸入本次觀測時的路堤填筑高度,單位為m。 12 接管前、后高程 浮點型數據,對于沉降板,當本次觀測與前次觀測之間,沉降板進行接管時,要求在接管前后立即進行高程測量(可采用假設高程法直接測量),單位為m,保留小數點后5位,接管長度即為兩次高程差值。 13 本次水平位移 浮點型數據,對于位移邊樁,輸入本次的水平位移,單位為mm,保留小數點后2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向遠離線路中心方向為正,反之為負。 1

57、4 本次總水平位移 浮點型數據,對于位移邊樁,輸入各次的水平位移的累計,單位為mm,保留小數點后2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向遠離線路中心方向為正,反之為負。 15 位移速率 浮點型數據,由“本次水平位移”除以“兩次觀測間隔”得到,單位為mm/d,保留小數點后5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向遠離線路中心方向為正,反之為負。 16 其他情況如剖面管的正向讀數和反向度數、分層沉降觀測點的磁環標高等,根據量測讀數輸入。滬寧城際鐵路工程 橋(路基)里程范圍: 沉降觀測手簿 NO. 前接手簿: 后接手簿: 測量時間: 測量單位: 儀器名稱: No. 制造廠名: 望遠鏡放大倍率: 視距常數: 水準器分劃值: 測

58、微器分劃值: 傾斜螺旋分劃值: 儀器檢驗校正情況: 標尺名稱: No. No. 制造廠名: 讀數差常數: 刻劃間隔: 標尺檢查校正情況: 觀測者: 記薄者: 觀測數據處理文件格式要求1 電子水準儀原始觀測數據:以電子水準儀直接導出,不需要人工干預。2 控制點文件:點號1,高程1點號2,高程2點號3,高程33 觀測手簿文件 :按附表24 高差文件:見表1高差文件格式示例。5 平差文件控制點1,高程1控制點2,高程2點號1,點號2,高差12,距離12點號2,點號3,高差23,距離23點號3,點號4,高差34,距離346高差閉合差統計文件- 高差閉合差計算結果 -附和路線號: 1線路點號: CPII

59、073 S019 S017 S015 S013 S011 S009 S007 S005 S003 S001 BM28高差閉合差: -0.61(MM)閉合環長度: 0.6250(KM)平原限差: 3.1623(MM)-閉合環號: 1線路點號: CPII073 S019 S020高差閉合差: 0.37(MM)閉合環長度: 0.2240(KM)平原限差: 1.8931(MM)-閉合環號: 2線路點號: BM28 S001 S002高差閉合差: -0.04(MM)閉合環長度: 0.3970(KM)平原限差: 2.5203(MM)-7平差計算文件- 已知高程 - 序號 點號 高程(m) 1 CPII07

60、3 74.4907 - 概略高程 -序號 點號 高程(m) 1 CPII073 74.4907 2 BM28 74.2328 - 測段實測高差數據統計 - 序號 起點 終點 高差(m) 距離(km) 權 1 CPII073 S019 0.80042 0.0850 11.765 2 S019 S017 -0.05385 0.0400 25.000- 高程平差值及其精度 - 序號 點號 高程(m) 中誤差(mm) 1 CPII073 74.49070 2 BM28 74.23280- 高差平差值及其精度 -序號 起點 終點 高差平差值(m) 改正數(mm) 中誤差(mm) 1 CPII073 S0

61、19 0.80038 -0.04 0.20 2 S019 S017 -0.05395 -0.10 0.11- 高程控制網總體信息 - 已知高程點:2 未知高程點:24 高差測段數:44 PVV:19.445 自由度:20 驗后單位權中誤差:0.986 -8 平差成果文件序號, 點號 , 高程, 高程中誤差, 觀測日期, 1 , S019 , 75.29108 , 0.20 , 2008年9月27日 2 , S017 , 75.23713 , 0.22 , 2008年9月27日 3 , S020 , 75.15783 , 0.21 , 2008年9月27日 滬寧城際橋梁沉降觀測點布置表工程名稱:

62、滬寧城際鐵路工程橋梁名稱:無錫西特大橋 橋梁起止里程 DK163+000至DK170+000 第 頁 共 頁墩(臺)號序號墩(臺)中心里程承臺觀測標墩(臺)身觀測標備注類型位置描述類型位置描述310DK166+448.8520不銹鋼Q166448C114不銹鋼Q166448D120不銹鋼Q166448C214不銹鋼Q166448D2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滬寧城際電子水準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路基)自 點測至 點 200 年 月 日時間始 時 分 末 時 分 成 像 溫 度 云量 風向風速 天 氣 土質 太陽方向 儀器型號 編號 第 頁 共 頁測站編號后距前距方尺及向號標尺讀數基+K 減輔

63、 (一減二)備注視距差 dd第一次觀測值第二次觀測值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沉降點高程計算支(附和)水準路線長度(m)前后視距累計差(m)往測高差(m)返測高差(m)往返測高差之差或附和水準路線閉合差(mm)沉降點高程(m)計算: 日期: 復核: 日期:滬寧城際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沉降觀測樁)單位工程:測量單位負責人簽字日期觀測點編號觀測點編號觀測里程觀測里程期次觀測日期填土高度(m)觀測沉降值(mm)備注期次觀測日期填土高度(m)觀測沉降值(mm)備注yy-mm-ddyy-mm-dd112233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 滬寧城際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沉降觀板)單

64、位工程:測量單位負責人簽字日期觀測點編號觀測點編號觀測里程觀測里程期次觀測日期填土高度(m)觀測沉降值(mm)備注期次觀測日期填土高度(m)觀測沉降值(mm)備注yy-mm-ddyy-mm-dd112233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剖面管) 單位工程:測量單位負責人簽字日期觀測點編號測次觀測點編號測次 觀測點里程時間觀測點里程時間 填土高度(m)管口相對高程 填土高度(m)管口相對高程測量觀測正向反向平均值測量觀測正向反向平均值備注位置時間讀數讀數位置時間讀數讀數myy-mm-ddmmmmmmmyy-mm-ddmmmmmm112233445566778

65、899101011111212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分層沉降觀測) 單位工程:測量單位負責人簽字日期斷面里程測點編號測點埋深原始磁環標高(m)上次磁環標高(m)測試讀數(m)平均值(m)本次磁環標高(m)本次沉降(mm)累計總沉降(mm)本次分層沉降(m)路堤填筑高度及其它情況水位深度水位標高(mm)管口標高(mm)注:1每次磁環測量和沉降管管口標高測量均應對準管口固定位置。 2每次磁環測量均需重復測量兩次,并以磁環下部響聲為準。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沉降觀測記錄表(分層沉降匯總)單位工程:測量單位里程段落負責人簽字觀測日

66、期累計天數(天)路堤填高(m)本次分層沉降(mm)地面總沉降(mm)備注1234567891011121314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邊樁位移)單位工程:測量單位里程段落負責人簽字斷面里程邊樁編號邊樁位置原始標高(m)上次標高(m)本次標高(m)本次沉降(mm)沉降速率(mmd)累計總沉降(mm)上次總水平位移(mm)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總水平位移(mm)位移速率(mmd)備注 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邊樁位移匯總)單位工程:測量單位里程段落負責人簽字觀測日期累計天數(天)兩次觀測時間間隔(天)路基左側

67、邊樁(編號: )路基右側邊樁(編號: )備注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總水平位移(mm)位移速率(mmd)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總沉降(mm)沉降速率(mmd)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總水平位移(mm)位移速率(mmd)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橋梁承臺沉降觀測記錄表單位工程: 墩臺號:測量單位測點編號負責人簽字觀測期次觀測日期兩次觀測間隔累計天數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沉降速率(mm/d)施工階段備注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橋梁墩(臺)沉降觀測記錄表 單位工程:

68、墩臺號:測量單位測點編號負責人簽字觀測期次觀測日期兩次觀測間隔累計天數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沉降速率(mm/d)施工階段備注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涵洞沉降觀測記錄表 單位工程: 中心里程:測量單位測點編號負責人簽字觀測期次觀測日期兩次觀測間隔累計天數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計沉降(mm)沉降速率(mm/d)施工階段備注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滬寧城際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數據錄入表單位工程:測量單位預制時間負責人簽字橋梁名稱所在孔跨橋梁跨度跨中里程測點備注信息觀測期號12觀測日期距左距離(m)天氣溫度(C)荷載情況標高(m)徐變上拱量(mm)累計徐變量(mm)天氣溫度(C)荷載情況標高(m)徐變上拱量(mm)累計徐變量(mm)南京端左1南京端右2差值(左3左1)差值(右4右2)平均值梁中左3梁中右4差值(左3左5)差值(右4右6)平均值上海端左5上海端右6平均徐變量填表: 日期 復核: 日期 監理: 日期 滬寧城際沉降設計值表序號冠 號里 程設計總沉降(mm)修正設計總沉降(mm)單位: 填表: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

本文(滬寧城際鐵路II標北京鐵成線下工程沉降變形監理實施細則(64頁).doc)為本站會員(奈何)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武乡县| 横山县| 涪陵区| 乌什县| 洛宁县| 沙湾县| 文昌市| 白玉县| 潞西市| 青州市| 宕昌县| 鲁山县| 杭州市| 嘉善县| 北安市| 盖州市| 隆尧县| 华宁县| 顺义区| 彭水| 丰台区| 卓尼县| 邵阳县| 金华市| 高平市| 乐至县| 化隆| 青海省| 武穴市| 庆元县| 崇礼县| 九龙县| 东光县| 清镇市| 高青县| 论坛| 乐昌市| 邵武市| 柯坪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