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總體規劃規劃文本規劃圖紙規劃文本規劃圖紙(2021-2035 年)二二二年六月二二二年六月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I目目錄錄第一章規劃總則.1第一條 規劃目的.1第二條 規劃范圍與面積.1第三條 風景名勝區性質與資源特色.1第四條 規劃期限.2第二章保護規劃.3第五條 資源分級保護.3(一)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嚴格禁止建設范圍).3(二)二級保護區(嚴格限制建設范圍).3(三)三級保護區(控制建設范圍).3第六條 資源分類保護.4(一)獨特花卉植物保護.4(二)森林植被、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2、與古樹名木保護.4(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4(四)峽谷溶洞地貌保護.5(五)傳統村落保護.5(六)自然水體保護.5第七條 建設控制管理.5第八條 生態環境保護.8第三章游賞規劃.9第九條 游客容量.9第十條 特色景觀與展示.9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II(一)特色景觀.9(二)解說、展示方式.10第十一條 景區規劃.10(一)野花谷自然風景區.10(二)楚韻民俗自然風景區.10(三)官山自然風景區.10(四)珍稀植物園.10(五)溫泉旅游度假區.10(六)五道峽自然風景區.10(七)沙坪自然風景區.11第四章設施規劃.12第十二條 道路交通規劃.1
3、2(一)外部道路交通規劃.12(二)內部道路交通規劃.12(三)交通設施規劃.12(四)道路及交通設施控制要求.12第十三條 游覽設施規劃.13(一)設施等級布局.13(二)旅宿床位數預測.13(三)設施用地控制.13第十四條 基礎工程規劃.13(一)給排水工程規劃.13(二)供電、電信工程規劃.13(三)智慧景區規劃.14(四)環衛設施規劃.14(五)綜合防災規劃.14第五章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16第十五條 居民點調控類型.16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III第十六條 居民點調控措施.16(一)合理調控居民點建設和人口規模.16(二)逐步疏解居民,保
4、護耕地.16(三)優化改造和合理利用村莊.16(四)鼓勵發展生態和觀光農業.16(五)優化村落環境.16(六)加強綠化建設.17第六章相關規劃協調.18第十七條 符合國土空間相關規劃.18(一)符合主體功能區劃.18(二)符合城市總體規劃.18(三)符合土地利用規劃.18(四)符合基本農田保護.19(五)符合生態保護紅線保護.19第十八條 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20(一)生態環境保護.20(二)水資源保護.21(三)林地和特定區域保護.21(四)礦產資源保護.22(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2(六)宗教活動場所管理.23(七)旅游管理.23第七章近期規劃實施.24第十九條 近期實施重點.
5、24(一)完成勘界立標工作.24(二)編制詳細規劃.24(三)完善和提升配套設施.24(四)編制專項規劃.24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IV(五)完善監管系統,推進數字化建設.24(六)與土地利用規劃銜接.24附表.25附表 1 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類型統計表.25附表 2 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游客容量表.30圖紙圖 0-1:區位關系圖圖 0-2:綜合現狀圖圖 0-3:規劃總圖圖 1-1:風景名勝區和核心景區界線坐標圖(包括圖 1-1、圖 1-2 兩幅分圖)圖 2-1:分級保護規劃圖圖 3-1:游賞規劃圖圖 4-1:道路交通規劃圖圖 4
6、-2:游覽設施規劃圖圖 5-1: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圖圖 6-1:土地利用規劃圖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第一章第一章規劃總則規劃總則第一條 規劃目的為了嚴格保護和永續利用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風景名勝資源,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及湖北省有關規定,特編制本規劃。第二條 規劃范圍與面積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本次規劃范圍覆蓋 4 個行政鄉鎮、22 個行政村、3 個國有林場以及國營橫沖藥材場部分區域,東至城關鎮王灣村、南至歇馬鎮十字村、西至后坪鎮分水嶺村、北至過渡灣鎮刺灘溝林場。景區共有 117
7、個景點,其中包括自然景 47 個,含天景 3 個、地景 20 個、水景11 個和生景 13 個;人文景觀 70 個,含園景 8 個、建筑 55 個、勝跡 1 個、風物6 個。本次規劃將整個景區劃分為野花谷自然風景區、楚韻民俗自然風景區、官山自然風景區、珍稀植物園、溫泉旅游度假區、砂坪自然風景區和五道峽自然風景區 7 個景區,批復面積為 180.07km2,東經 111413.5431111820.515,北緯 314113.93132232.617。第三條 風景名勝區性質與資源特色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屬于大型風景區,以低山、丘陵及獨特的珍稀花木、森林和峽谷溶洞為景觀特色,可供觀光游覽、民俗體驗
8、、生態休閑和康體度假,是集風景游賞、文化探源、生態涵養、休閑娛樂及科研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資源特色:險峻秀美的峽谷溪瀑、古樸神秘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蠟梅景觀和夢幻瑰麗的巖溶地洞,共 117 個景源,其中自然景源47 個,人文景源 70 個。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2第四條 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 2021-2035 年,近期為 20212025 年,遠期為 20262035 年。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3第二章第二章保護規劃保護規劃第五條 資源分級保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
9、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三個層次,實施分級保護控制,并對一級、二級保護區實施重點保護。(一)(一)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嚴格禁止建設范圍)嚴格禁止建設范圍)一級保護區主要為一級景觀單元周邊范圍,規劃總面積為 57.80km。嚴格保一級景觀單元,不得安排重大建設項目。除資源保護、生態修復、景觀休憩、游覽步道、生態廁所、游客安全等設施外,嚴禁建設與風景保護和游覽無關的建筑物,已經建設的應逐步疏解。嚴格控制外來機動車進入一級保護區;嚴格控制并逐步縮小區內居民點。(二)(二)二級保護區(嚴格限制建設范圍)二級保護區(嚴格限制建設范圍)二級保護區規劃總面積為 102.55km2。嚴
10、格保護自然山水、云霧等自然風光及森林植被,逐步恢復原生植被。加強該區水體的水質保護,不得開展游覽的區域保持自然狀態,開展游覽的區域應減少工程設施。加強保護區內垃圾清理等環境治理。嚴格控制保護區內設施的規模與風貌,除必要的服務設施外,嚴禁其他類型的開發和建設。控制保護區內的居民點建設,加強道路交通管制,限制外來機動交通工具的進入。(三)(三)三級保護區(控制建設范圍)三級保護區(控制建設范圍)三級保護區規劃總面積為 19.72km2。保護基本農田,嚴禁開山采石,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嚴禁破壞自然山體、水體的行為,保護區內的自然風光。游覽設施和居民點建設必須嚴格履行風景名勝區和城鄉規劃建設等法定的審批
11、程序,嚴格控制建設范圍、規模體量、色彩風格等,并與周邊自然和人文景觀風貌相協調。控制區內的常住人口規模,重點建設地段編制詳細規劃。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4第六條 資源分類保護(一)(一)獨特花卉植物保護獨特花卉植物保護加強對景區內野生蠟梅、牡丹和紫薇的保護,除資源保護、生態修復、游覽步道、游客安全等必需的設施外,嚴禁在其周圍建設與風景保護和游覽無關的建筑物。加強野生蠟梅、牡丹、紫薇分布地周邊的小環境治理,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和養護管理禁止游客和村民隨意摘采野生蠟梅、牡丹和紫薇,加強對野生蠟梅、牡丹和紫薇保護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全
12、社會的保護意識和積極性。(二)(二)森林植被、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與古樹名木保護森林植被、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與古樹名木保護禁止砍伐林木和天然林,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培育與恢復具有本地植物地帶性特點的植被。科學規劃,適地適樹,對景區內的宜林荒山坡地開展科學造林,恢復擴大森林面積。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確保森林植被的安全。改善能源結構,減少柴木作為燃料的比例。對景區內的天然林和公益林進行管護,將林地保護等級劃分為二級保護林地,實施局部封禁管護,鼓勵和引導撫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質量和森林健康狀況,禁止商業性采伐。除必需的工程建設占地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變林地用途,禁止建設工程破
13、壞森林植被;嚴格控制建設工程占用其他地類。全面深入的調查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資源,建立完善的珍稀植物和古樹名木檔案,明確位置、樹齡、立地條件,并配備照片。定期檢查,更新檔案資料,實行動態管理。對所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實施掛牌保護,游路兩側及游覽景點內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應設防護欄,嚴禁攀爬、劃刻、砍伐。加強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周邊的小環境治理。(三)(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修繕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各類遺址遺跡,恢復具有特殊價值的建筑或場地,保留村落格局和傳統建筑風格。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傳承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
14、、保存和申報,尊重和扶持非遺傳承人,鼓勵傳播和教授傳統技藝。開設特色課程或課外實踐,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民族文化。在尊重民族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5文化和生活的基礎上,通過節慶、表演、比賽等活動和村寨游等旅游項目。(四)(四)峽谷溶洞地貌保護峽谷溶洞地貌保護嚴禁開山采石,并對裸露山體進行生態恢復。對現有嚴重影響地貌景觀的生產用地和建設用地應停止或遷出,對已破壞的應進行生態修復。嚴格控制游人規模和居民人口及設施和住宅的建設規模,減少對地貌景觀的破壞。嚴格保護峽谷兩岸的地質結構、地貌景觀。核心景區禁止破壞地質地貌活動,其他保護區內修建重大工程設施需要改變
15、自然地形地貌的,必須通過專家論證,提出專業論證報告。封山育林,逐步恢復峽谷兩岸及溶洞所在山體的原生植被景觀,預防石漠化。(五)(五)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保護加強對傳統村落核心保護范圍內建筑的修繕,對原址新建的建筑,體量不得超過原有建筑,建筑風格與材質應與現有建筑相協調,與傳統建筑風貌保持一致。保持村落總體布局,保持村落特色空間、公共建筑物與構筑物。對風貌不協調的建筑進行拆除或立面改造,恢復村落傳統風貌。在傳統村落的鄰近區域規劃新建區,滿足村民自然增長的建房需求。(六)(六)自然水體保護自然水體保護加強水源涵養,保育生態環境。完善環衛設施,加強環境整治,系統收集和處理生活垃圾,系統收集處理生活污
16、水,科學使用化肥農藥。加強水質監管,嚴控污水排放,減少水體污染。規范游覽路線和游覽秩序,濱水游道、棧道以及碼頭的建設需在保護水體岸線的基礎上進行選點選線,杜絕造成水體和濱水生態系統破壞的行為。飲用水水源嚴格按照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進行保護。保持自然風貌,提升水系景觀。第七條 建設控制管理按照分級保護的要求,對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 10 大類 47 小類設施建設提出了具體的控制管理要求(見表 2-1),對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 4 大類 33 小類活動提出了相應的控制和管理要求(見表 2-2)。表表 2-1 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設施控制與管理一覽表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設施控制與管理一覽表設
17、施類型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一)道路交通(1)索道等(2)機動車道、停車場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6設施類型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3)游船碼頭(4)棧道(5)土路(6)石砌步道(7)其它鋪裝(8)游覽車停靠站(二)餐飲(9)飲食點(10)野餐點(11)小型餐廳(12)中型餐廳(13)大型餐廳(三)住宿(14)野營點(15)家庭客棧(16)小型賓館(17)中型賓館(18)大型賓館(四)宣講咨詢(19)展覽館(20)解說設施(21)咨詢中心(五)購物(22)銀行(23)商攤、小賣部(24)商店、超市(六)衛生保健(25)衛生救護站(2
18、6)醫院(27)療養院(七)管理設施(28)行政管理設施(29)景點保護設施(30)游客監控設施(31)環境監控設施(八)游覽設施(32)風雨亭(33)休息椅凳(34)景觀小品(九)基礎設施(35)郵電所(36)多媒體信息亭(37)夜景照明設施(38)應急供電設施(39)給水設施(40)排水管網(41)垃圾站(42)公廁(43)防火通道(44)消防站(十)其它(45)科教、紀念類設施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7設施類型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46)節慶、鄉土類設施(47)宗教設施注:表示應該設置;表示可以設置;表示可保留不宜設置;表示禁止設置;
19、表示不適用表表 2-2 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活動控制與管理一覽表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活動控制與管理一覽表活動類型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一)旅游活動(1)休閑散步(2)登山(3)騎自行車游覽(4)古跡探訪(5)文化交流(6)攝影、攝像(7)登高眺望(8)采摘(9)垂釣(10)動植物觀賞(11)游泳(12)野營露營(13)民俗節慶(14)修養療養(15)文博展覽(16)游船游覽(二)經濟社會活動(17)伐木(18)采藥、挖根(19)開山采石、采礦挖沙(20)放牧(21)商業活動(22)人工養殖、種植(23)抽取地下水(三)科研活動(24)采集標本(25)鉆探(26)觀測(27)科教攝影攝
20、橡(四)管理活動(28)標樁立界(29)植樹造林(30)災害防治(31)引進外來樹種(32)監測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8活動類型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33)解說活動注:表示應該執行;表示允許開展;表示有條件允許開展;表示禁止開展;表示不適用第八條 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分級保護要求對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提出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見表2-3)。表表 2-3 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表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表分級保護區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森林覆蓋率一級保護區一類區類0 類標準超過 85%二級保護區一類區類0 類標準
21、(交通干線 4a 類)超過 80%三級保護區一類區類1 類標準(交通干線 4a 類)超過 70%注:大氣環境質量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地表水環境質量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聲環境質量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9第三章第三章游賞規劃游賞規劃第九條 游客容量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日游客容量約為 15468 人次,年游客容量約 866 萬人次。日極限游客容量為 30935 人次。各景區游客容量見附表 2-1。第十條 特色景觀與展示(一)(一)特色景觀特色景觀野花谷
22、省級風景名勝區特色景觀包括珍稀花卉、河流溪澗、峽谷溶洞及傳統藝術、村落等。本次規劃的特色景觀類型包括:野生蠟梅、紫薇和牡丹等珍稀花卉景觀、歷史文化景觀、奇特的地質景觀、田園村落景觀。結合游覽設施場所設置,配備特色風景資源解說、展示設施。編制解說系統專項規劃,系統構建完善的解說設施,展示特色景觀,提出核心解說主題,支撐游賞展示、環境教育、科普宣傳、文化傳承。各個游客服務設施場所具體配置如下:游客服務中心:規劃共設置 8 處游客服務中心,分別為刺灘溝游客服務中心、過渡灣游客服務中心、官山游客服務中心、珍稀植物園游客服務中心、溫泉游客服務中心、洪家院子游客服務中心、砂坪游客服務中心和五道峽游客服務中
23、心,為游客提供購物、宣傳、管理、餐飲、野營及衛生醫療設施等綜合服務。文化設施:規劃在刺灘溝游客服務中心和、官山游客服務中心、砂坪游客服務中心和珍稀植物園游客服務中心配置系統解說野生蠟梅、牡丹、峽谷、溶洞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等知識的相關材料和設備;在過渡灣游客服務中心、溫泉游客服務中心、洪家院子游客服務中心和五道峽游客服務中心配置宣傳皮影、苗嶺侗寨以及楚源文化等民俗文化的設備。入口和游步道:規劃在景區入口、重要景點和游步道兩側設置解說牌、指示牌和警示牌。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0(二)(二)解說、展示方式解說、展示方式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解說
24、和展示方式包括:導游解說、語音導覽、設施展示、網絡平臺 4 種主要方式。第十一條 景區規劃(一)(一)野花谷自然風景區野花谷自然風景區規劃面積 0.39km2,景點 14 個。合理組織步行游線,充分展示刺灘溝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以保康珍稀花卉蠟梅、牡丹、紫薇為主要特色,突出“我花開后百花開,碧梧游龍洞天來”的意境。保護刺灘溝林場和游步道沿線及視線范圍內的山體植被,維護整體生態環境。(二二)楚韻民俗自然風景區楚韻民俗自然風景區規劃面積 4.79km2,景點 17 個。以“湖光云影田園色,千古流傳舊曲聲”為主題,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體驗返璞歸真的樂趣、享受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無限風光。(三)(三)官山自
25、然風景區官山自然風景區規劃面積 0.95km2,景點 12 個。規劃結合資源分布特點,以“田園生活體驗,登高探秘觀云”為主題,開展花果采摘、登山騎行、風景攝影等活動,增強游客融入田園生活和登高觀云的體驗感。(四四)珍稀植物園珍稀植物園規劃面積 22.95km2,景點 30 個。以“萬花齊聚保康西,高山峽谷看云低”為主題,依據該景區內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景源分布,突出野生蠟梅、牡丹、紫薇的景觀特色,拓展資源優勢。(五五)溫泉旅游度假區溫泉旅游度假區規劃面積 10.16km2,景點 9 個。以“楚街尋仙泉,湯池拜祖師”為主題,開展街市游玩、溫泉項目、體驗民族風情、游山玩水、朝拜道觀等活動。(六六)五道
26、峽自然風景區五道峽自然風景區規劃面積 17.77km2,景點 24 個。以“奇山群峽尋楚玉”為主題,開展開展游山玩水、爬山觀星等戶外活動。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1(七七)砂砂坪坪自然風景區自然風景區規劃面積 5.09km2,景點 10 個。以“林秀深山里,鳥鳴深澗中”為主題,開展開展古樹奇緣、知識科普等活動。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2第四章第四章設施規劃設施規劃第十二條 道路交通規劃(一)(一)外部道路交通規劃外部道路交通規劃規劃建設一條縣道,分別在朱家廠處和焦家平處與省道 S223 和省道 S468
27、 相連,構成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的對外交通骨架。(二)(二)內部道路交通規劃內部道路交通規劃(1)車行游覽道)車行游覽道構建各景區與周邊主要交通道路的聯系,打通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南北兩個區域的車行交通聯系,形成車行游覽大環線。規劃形成“兩線四岔”的車行交通格局。“兩線”即省道 S223 和省道 S336 以及鄉道 032 聯絡線;“四岔”即鄉道 001、鄉道 076、保康縣城-孫家溝、S223-車峰坪。(2)步行游覽道)步行游覽道通過步行游覽道路的修建與車行游覽道路構成小循環,形成連接各個景區的小循環游線。規劃建設陳家河村至劉家坪村、步登天梯、云溪花卉基地、攬勝閣、蠟梅亭、蠟梅山莊、牡丹園、
28、花叢中漫步等景點的游步道。(三)(三)交通設施規劃交通設施規劃規劃在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新建 8 個停車場,即刺灘溝停車場、楚韻停車場、砂坪停車場、城關停車場、植物園停車場、陳家河停車場、九池停車場、五道峽停車場;在官山自然風景區、溫泉旅游度假區、野花谷自然風景區、楚韻民俗自然風景區、珍稀植物園、砂坪自然風景區和五道峽自然風景區南北片區各設置 1 個出入口。(四)(四)道路及交通設施控制要求道路及交通設施控制要求道路選線應依山就勢,與自然景觀相互協調,不宜有過長的路段暴露于主要景觀面,道路寬度不宜超過 7.5m,步行路路面材料推薦使用環保節能材料。停車場宜建設生態型,并合理設置交通標識設施、
29、警示設施、防護設施及指示標牌,與周圍環境協調。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3第十三條 游覽設施規劃(一)(一)設施等級布局設施等級布局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旅游服務設施分旅游服務鎮、旅游服務村、旅游服務點 3 級配置,規劃旅游服務鎮 3 個、旅游服務村 7 個、旅游服務中心 8 個、旅游服務點 24 個。(二)(二)旅宿床位數預測旅宿床位數預測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床位數為 4400 張,設置在過渡灣村、二堂村、王灣村村、三道峽村、陳家河村、后坪村和過渡灣村的游客服務中心、服務點內融于整體環境中。(三)(三)設施用地控制設施用地控制規模控制:包括旅游服
30、務鎮、旅游服務村和旅游服務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3.4km2以內。建設控制:各級游覽設施建設,必須經過風景名勝區的主管部門審批通過,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后才允許建設。第十四條 基礎工程規劃(一)(一)給排水工程規劃給排水工程規劃給水: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最高日用水量合計為 1832.32m3,規劃由保康縣供水管網供應,同時完善各風景區就近地區的供水設施,并新建或完善配水管路,保證旅游服務點的基本供水。排水: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日污水排放量為 1032.14m3/d 規劃各景區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明溝、山溪,污水必須收集處理。設有住宿接待設施的單位,必須配套污水處理設施,采用埋地
31、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景區居民,可以采用沼氣池或三級式化糞池處理生活污水。污水處理率須達到 100%。(二)(二)供電、電信工程規劃供電、電信工程規劃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預計年用電負荷為 4274.34kW,年用電量合計1103.79 萬 kWh,規劃供電線路結合道路建設,設置為埋地敷設,沿道路行人行道布設,新建道路時預留中低壓電力線路走廊,避免高空架設影響景觀。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4規劃擴建各景區周邊鄉鎮電話交換站容量,中繼線按電話容量的 25%,移動電話 110 部/百人,移動通信信號覆蓋率達到 100%,數字電視入戶率達到 100%,建設
32、智慧和無線景區。規劃共需安裝電話約 8190 門,中繼線約 2048 對,移動電話服務規模約 9152 部。(三)(三)智慧景區規劃智慧景區規劃利用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規劃建設景區完善的光纖網絡,合理布局各類傳感設備和數據中心,通過互聯網將各類傳感設備連接到數據中心,構建包括地理信息系統、電子門禁系統、高峰游客分流系統、旅游電子商務平臺、景區門戶網絡和辦公自動化系統以及其他配套體系的信息平臺,并在信息管理平臺和眾多業務平臺的基礎上形成綜合決策平臺,實現景區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在景區景點、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等客流集中區域實現 WFI 覆蓋,啟動手機 WAP網站建設項目,假設通信線路和無線
33、網絡設備必須隱蔽,與周圍景物融合。(四)(四)環衛設施規劃環衛設施規劃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配套完善的垃圾收集設施,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100%。各旅游服務村按服務半徑不超過 200m 設置垃圾站,旅游服務點設立集中式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約為 500m,景區內農村居民點的生活垃圾收集點按半徑不超過 100m 設置。垃圾清運實現機械化、密閉化運輸,全部清運到縣城或就近鎮的垃圾處理場。結合各級游覽設施設置公廁,規劃公廁總數約 19 個,結合旅游服務村建設的公廁面積控制在 80m2左右,結合旅游服務點建設的公廁面積控制在 30m2左右。(五)(五)綜合防災規劃綜合防災規劃(1)防火規劃。在楚
34、韻民俗自然風景區二堂村、珍稀植物園云溪溝、溫泉旅游度假村車峰坪村設置小型防火瞭望哨,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森林防火隔離帶。取水困難地段結合景區建設設置相應的消防蓄水池。建立各級森林防火指揮調度系統,組建專業、半專業撲火隊伍和群眾義務撲火隊。(2)消防規劃。政府規劃增設消防服務站,成立專職消防隊或志愿消防隊伍;30 戶以上的木質建筑聚集區根據地形及水源情況設置消防水池;加強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的設計防火審核驗收工作;加強居民戶內電器線路敷設知道,積極推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5動戶內線路整改,引導居民在配置干粉式滅火器或設置“太平缸”、水池。景區與
35、周邊城鎮設置火警專線,參照相應的國家標準增設區內消防站及消防栓等設施,配備監視和通訊報警設備。(3)生物防治規劃。采用生物防治為主,化學、物理防治方法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加強外來種苗的檢疫工作,禁止有害林木入山。同時建立野外動物疫情監測、疾病預防體系。(4)地質災害防護規劃。加強地質災害和山洪防御工作,加強監控,應建立地質災害數據庫。加強防災避災知識宣傳,落實預測預警措施。在重點地段修筑人工護坡、截洪溝等,并加強植被覆蓋,控制水土流失。(5)防洪規劃。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防洪標準為 50 年一遇,規劃對河流、溝渠進行疏浚,清楚障礙物。結合景觀整治,拓寬水面,設置必要的護岸設施。在景區內的設施建
36、設中加強防洪影響評價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避開行洪區、洪泛區以及地質災害易發區,避免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對景區設施破壞。(6)防震規劃。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抗震設防基本烈度為 6 度,風景名勝區內建筑物、構筑物按抗震烈度 7 度防設,在重點游覽區域設置避震場所和疏散通道。制定防止地震次生災害的預案等措施,確保生命線工程安全,避免災害蔓延。(7)應急避險規劃。編制應急預案,建立應急熱線,成立急救隊伍,結合中小學校、村落及停車場等場所設置風景名勝區專用避難場所。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6第五章第五章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第十五條
37、 居民點調控類型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縮小型居民點 7 個,控制型居民點 19 個,聚居型居民點 6 個,規劃居民總人口 6417 人,規劃建設用地 2.51km2,人均建設用地縮小型居民控制在 100m2內,控制型和聚居型居民點控制在 120m2內,每戶宅基地不超過 120m2。第十六條 居民點調控措施(一)(一)合理調控居民點建設和人口規模合理調控居民點建設和人口規模依法維護風景名勝區內居民和單位的合法權益,合理調控居民點建設和人口規模。做好美麗鄉村規劃,控制縮小性居民點、控制型居民點和聚居型居民點應在規劃指導下進行建設。(二)(二)逐步疏解居民,保護耕地逐步疏解居民,保護耕地核心景區內
38、的居民點應當在尊重居民意愿前提下逐步疏解,逐步向景區周邊鎮區、城區轉移,也可根據其意愿,由縣政府統一安置。注意嚴格保護耕地,做到保護和建設綜合協調、近期和遠期有機銜接。(三)(三)優化改造和合理利用村莊優化改造和合理利用村莊對交通條件較好,景觀較協調的村莊進行優化改造與合理利用,建設成為旅游服務基地;對位于核心景區且景觀風貌較差,設施落后的村莊逐步縮小。(四)(四)鼓勵發展生態和觀光農業鼓勵發展生態和觀光農業鼓勵和引導風景名勝區內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通過發展庭院經濟、特色經濟、傳統手工業、家庭服務業脫貧致富。(五)(五)優化村落環境優化村落環境村莊建設以 12 層為宜,建筑應結合地形高
39、低錯落、組合有致的布設,并保留出自然景觀視廊。建筑外飾面應選用與當地石材質地色彩相近的面材,或保持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7其傳統的建筑材料。村落周邊應進行大量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附屬的院墻、欄桿、石階應樸素,并盡量應用攀緣植物進行綠化。村莊整體面貌應達到綠樹掩映的景觀效果。村莊應注重村旁、院旁、宅旁、路旁等“四旁”綠化,形成村落林蔭覆蓋,宅院瓜果垂掛,路側花木成帶的田園景觀。村莊應保留不少于 30%的綠化用地。(六)(六)加強綠化建設加強綠化建設景區綠化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加強山體、江岸、田園綠化向城鎮中心區的滲透與銜接,保留透景線,提高城鎮綠
40、化覆蓋率和綠視率,加強城鎮車行游覽道路兩側的綠化建設。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8第六章第六章相關規劃協調相關規劃協調本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以及林業、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文物、旅游等相關規劃充分協調,并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達成一致意見,實現多規劃協調,并經湖北省林業局組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成果專家、部門審查會議原則通過。第十七條 符合國土空間相關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和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將主體功能區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
41、鑒于相關層級的國土規劃成果尚未報批完成,本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符合性分析將從主體功能、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三個方面展開。(一)(一)符合主體功能區劃符合主體功能區劃依據湖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風景名勝區的管制原則為:科學利用風景名勝資源,科學開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加強規劃實施與監督工作,預防和杜絕各類違法建設活動。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是集風景游賞、文化探源、生態涵養、休閑娛樂及科研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屬于省級層面的禁止開發區域,本規劃工作的開展符合上述規劃相關要求。(二)(二)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符合城市總體規劃根據保康縣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 年),在縣域范圍內構筑“一核兩廊
42、三極四區”的布局結構,形成貫穿全縣、輻射鄂西的大旅游網絡。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涉及到城關鎮和過渡灣鎮,屬于上述規劃“一核兩廊三極四區”布局結構“四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三)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符合土地利用規劃(1)符合)符合湖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湖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年)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根據湖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明確劃定風景名勝區保護范圍,預留適量的建設用地指標,嚴格用途管制;區內的土地利用活動符合風景名勝區管理的有關規定,鼓勵風景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19名勝區核心區人口逐步外遷安置
43、,減少區內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嚴格控制區內建設活動,在不影響生態功能和環境協調的情況下,允許適度進行以自然生態為主的旅游和公益性服務設施等低強度建設活動。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在游賞、旅游設施、居民點調控等方面的規劃均符合上述規劃的要求和規定。(2)符合襄陽市土地利用)符合襄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總體規劃(20062020 年)年)根據襄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濕地、文物等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和自然環境承載能力較差以及自然功能不宜改變、不適宜大規模集聚產業和人口的地區,按生態功能實行強制性保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所在區域屬于該規劃的西南部生物多樣
44、性保護區域,不適宜大規模集聚產業和人口,本規劃通過對資源實施分級、分類保護規劃,實現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游的雙贏,因此符合上述規劃的相關要求。(3)符合保康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符合保康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年)根據保康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保康縣土地利用規劃要求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優先安排生態屏障用地,改善土地生態環境。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作為保康縣生態保護區,規劃區域內森林覆蓋率超過 80%,并對區域內生物資源提出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構建生態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因地制宜調整各類用地布局,形成結構合理、功
45、能互補的土地利用空間格局,符合上述規劃的相關要求。(四)(四)符合基本農田保護符合基本農田保護符合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98 年 12 月 27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7 號發布,根據 2011 年 1 月 8 日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符合省自然資源廳 省林業局關于印發湖北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前期工作有關政策問題處理意見及湖北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市級預案評審工作方案的通知(鄂自然資發2020 28 號)文件。(五)(五)符合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符合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符合 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工作的函(鄂自然資函2019518 號)文件。野花谷
46、省級風景名勝區內涉及保康縣生態保護紅線的范圍主要為核心景區和生態公益林。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20第十八條 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一)(一)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1)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62020 年)年)根據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62020 年),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屬于鄂西北秦巴山區生態屏障,其功能定位為國家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瀕危珍稀動植物保護示范區、中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本規劃針對資源提出了分級分類保護的措
47、施,因此是對上述規劃的很好響應。(2)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8 年 11 月公布的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指出大力發展旅游和文化產業。加強風景名勝區的申報與保護,充分發揮歷史古跡、文化遺產、鄉村古鎮等資源優勢,打造文化旅游景區,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游。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漢江生態經濟帶,其集風景游賞、文化探源、生態涵養、休閑娛樂及科研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可進一步推動區域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對上述規劃的進一步踐行。(3)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 年年)根據秦巴生物多樣
48、性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 年),其嚴格保護區依托規劃區內已有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自然生態保護形式。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作為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的嚴格保護區,本規劃提出了保護資源的各種措施,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植被恢復的功能,是上述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4)襄陽生態市規劃建設綱要(襄陽生態市規劃建設綱要(20162030 年)年)根據襄陽生態市規劃建設綱要(20162030 年),市域內的自然保護區、文化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蓄滯洪區屬于禁止開發區域,采取強制性保護措施,增強其生態服務功能。野
49、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在加強景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同時,發展生態旅游,提出資源多級多類保護、居民調控等措施,是對上述規劃的進一步落實。(5)相關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相關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分別對水體排放、污水處理以及水體保護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并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用水由保康縣進行總體安排。污水經收集處理,處理率達到 100%,禁止偷排、亂排、瞎排。因此在水資源保護方面,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均符合上述規定。(二)(二)水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1)水資源保護
50、相關規劃)水資源保護相關規劃襄陽市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在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方面,根據國家水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嚴格采取保護和治理措施,構建健康良性的水環境體系,實現水環境功能提升與改造。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用水由保康縣供水管網供應,通過新建或完善配水管路,納入到保康縣水資源開發與利用中,進行總體安排。污水處理率達到 100%。因此,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符合上述規劃的要求。(2)相關水資源保護管理規定)相關水資源保護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規定: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揮水資源的
51、多種功能,協調好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結合保康縣水管網,對區域內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三)林地和特定區域保護林地和特定區域保護(1)林地保護相關規定)林地保護相關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規定,禁止毀壞林木和林地的行為。禁止向林地排放可能造成林地污染的東西等。禁止在幼林地砍柴、毀苗、放牧。禁止擅自移動或者損壞森林保護標志。禁止破壞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環境。湖北省天然林保護條例明確禁止破壞天然林的行為,對天然林的保護和開發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堅持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促進植被恢復
52、。禁止砍伐林木和天然林,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培育與恢復具有本地植物地帶性特點的植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22被。科學規劃,適地適樹,對景區內的宜林荒山坡地開展科學造林,恢復擴大森林面積。因此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符合上述規定。(2)自然保護地相關規定)自然保護地相關規定風景名勝區條例以及湖北省風景名勝區條例明確規定了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應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突出風景名勝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依據風景名勝區條例、湖北省風景名勝
53、區條例相關規定,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對風景資源進行了評價,提出了生態資源的分級分類保護及居民調控的措施,總體規劃工作的開展符合上述條例的規定,并充分與相關規劃銜接。(四)(四)礦產資源保護礦產資源保護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第二十條非經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區開采產資源:(五)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地熱資源作為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觀資源,已取得合法探礦權,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符合省自然資源廳 省林業局關于印發湖北省自然保護
54、地整合優化前期工作有關政策問題處理意見及湖北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市級預案評審工作方案的通知(鄂自然資發2020 28 號)。(五)(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規定: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尊重其形式和內涵。禁止以歪曲、貶損等方式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傳播。依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沮水巫音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修繕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各類遺址遺跡,傳承沮水巫音,恢復具有特殊價值的建筑或場地,保留村落格局和傳統建筑風格,為民族文化的傳承保
55、留物質載體。因此野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23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符合上述規定。(六)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對區域內宗教場所提出具體要求:一是做好宗教活動場所的確權工作,明確場所建筑、設施的所有權和土地的使用權;二是妥善處理好景區門票收入分成問題;三是嚴格執行好國家減免門票的相關規定。現有的或擬籌建的宗教活動場所應明確用地范圍,保證場所基本建筑格局完整;整體規劃設計應有資質的專業設計單位承接并報宗教主管部門審批。因此,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符合上述條例的要求。(
56、七)旅游管理旅游管理(1)相關旅游規劃)相關旅游規劃根據湖北省保康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22025 年),指出依托保康縣連接宜昌、襄陽、十堰、神農架等鄂西生態圈重點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優勢和未來的交通優勢,充分梳理、整合、優化自身旅游資源,以“綠色襄陽示范區”、襄陽“后花園”、鄂西旅游的重要戰略支點和服務中心以及國內知名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為建設目標,根據縣域資源賦存和旅游發展狀況,合理規劃,實現整體協調發展,提升旅游目的地品質,從而形成區域大交通、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旅游。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對旅游設施、道路、游覽方式等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可有效的促進鄂西旅游產業的發展,與上述規劃是
57、充分協調的。(2)旅游管理相關規定)旅游管理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中規定:對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進行旅游利用,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資源、生態保護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維護當地傳統文化和習俗,維護資源的區域整體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景區接待旅游者不得超過景區主管部門核定的最大承載量。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對景區的游客人數進行了預測,并估算了游客容量。同時規范旅游經營活動,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提出了資源分類分級保護措施,對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因此本規劃符合上述規定。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
58、24第七章第七章近期規劃實施近期規劃實施第十九條 近期實施重點(一)(一)完成勘界立標工作完成勘界立標工作根據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加強風景資源保護力度,在總規批準之日起的一年內完成對風景名勝區和核心景區范圍界線的勘界立碑,加強對風景資源的保護力度。(二)(二)編制詳細規劃編制詳細規劃按照總體規劃,編制各個景區的詳細規劃;編制楚韻民俗自然風景區、珍稀植物園、溫泉旅游度假區和五道峽自然風景區等重點游覽區的詳細規劃。(三)(三)完善和提升配套設施完善和提升配套設施完善景區道路系統,完善游步道及觀景臺,改善各個景區之間的交通聯系,設置旅游交通專線,配套景區停車系統。按照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
59、體規劃,完善配套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四)(四)編制專項規劃編制專項規劃編制資源保護、居民點調控、綜合防災、智慧景區等專項規劃,實施景區生態保護工程。(五)(五)完善監管系統,推進數字化建設完善監管系統,推進數字化建設結合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風景名勝區的信息監管系統、森林防火監控系統等的建設,全面推進數字化、信息化景區的建設。(六)(六)與土地利用規劃銜接與土地利用規劃銜接近期規劃中涉及的風景游賞、交通工程、游覽設施、居民點等建設項目用地,應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統籌安排。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25附附表表附表 1 保康野花谷省
60、級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類型統計表級別類別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小計總計大類中類小類自然景源天景云霧景觀1.春山云霧1.撥云見日1.空濛煙雨350小計小計01113地景山景1.萬連山1.碧梧嶺、2.游龍嶺、3 云海探幽4峽谷1.得玉峽、2.一道峽、3.二道峽、4.三道峽、5.鎖玉峽、6.頭道峽、7.望玉峽、8.問玉峽、9.悟玉峽1.凈心谷、2.空靈谷、3.鳴花谷、4.仙人谷、5.幽谷佳境14其他地景1.步登天梯、2.茵韻坡2小計小計0191020水景江河湖泊1.陳家河、2.清溪河1.桂河、2.金堂河4井泉1.曡水泉、2.甘露井、3.甘甜井3瀑布跌水1.迎賓瀑1溪流1.漫水花溪、2.曲水流觴、3.溯溪、4
61、.云溪溝4小計小計0021012生景古樹名木1.古 樹 群落、2.銀杏1.楓楊古樹群、2.古木尋情、3.石楠6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26級別類別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小計總計大類中類小類古樹群、4.皂莢生景植物生態類群1.花叢漫步、2.花海、3.竹里3森林1.林巒蒼翠1.綠蔭圖繡、2.云徑深處、3.古樹祈愿4小計小計253313合計合計27152448人文景源園景植物園1.茶韻園、2.杜鵑園、3.紫薇縮影、4.牡丹園1.花果飄香、2.桃園晨暉、3.藥星圃、4.云溪花卉基地、5.杜鵑花坡870小計小計00448建筑風景建筑1.花卉長廊1.跳玉橋1.矮腳亭、
62、2.百草榭、3.翠幽碧亭、4.古杏莊園、5.樹木博物館、6.蠟梅臺、7.蠟梅亭、8.嵐微亭、9.攬勝閣、10.露峰臺、11.夢緣亭、12.名木閣、13.牡丹亭、14.曲水長廊、15.若影亭、16.四季觀景臺、17.四季亭、18.神機閣、19.神靈仙閣、20.望城樓、21.望榆亭、22.文峰亭、23.文杏閣、24.閑賦亭、25.璇機亭、26.一覽山曉、27.頤性坊、28.迎仙橋、29.遠眺亭、30.閱木石牌、31云海閣、32 智曉臺/33.游魚戲35文娛建筑1.家庭農場、2.森林浴場、3.幕峽親子園、4.休閑山莊1.科普小站、2.生態露營地6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63、 年)規劃文本27級別類別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小計總計大類中類小類商業服務建筑1.溫泉度假村1.楚風商業街、2.紫薇度假酒店1.百果坊、2.風情小鎮5人文景源宗教建筑1.祖師頂1.湯池觀1.濟安廟4其他建筑1.蠟梅山莊1.云林山莊、2.萬花館、3.尋花徑、4.紫薇坊、5.藥仙樓6.小計小計1384255勝跡雕塑1.百花仙子雕像1小計小計00011風物民間文藝1.沮 水 巫音、2.薅草鑼鼓1 皮影戲、2.蠟梅盆景藝術展4民族民俗1.民俗村、2.油畫梯田2小計小計22026合計合計35124969總計總計5132773117湖北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文本30附表
64、2 保康野花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游客容量表風景區名稱野花谷自然風景區楚韻民俗自然風景區官山自然風景區珍稀植物園溫泉旅游度假區五道峽自然風景區砂坪風景區合計道路長度(m)3458.689377.6914488.4626482.668133.1636136.272515.32100592.24游人間距(m)10101010101010-日周轉率(次)2121121-一次性游客容量(人次)34693814492648813361425210059日游客容量(人次)69293828982648813722725215468日極限容量(人次)138318765795529716271445550330935年游客量(萬人次)38.7452.52162.27148.3045.55404.7314.0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