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XX項目工程經驗總結報告 目 錄1.項目管理經驗11.1積極獲取政策支持11.2強化組織機構保障11.3落實人員負責制度11.4日會通報跟蹤機制11.5內部外部資源調配21.6完善相關管理辦法31.7科學整合優勢資源31.8優化內部運作流程32.規劃設計經驗42.1基本規劃原則42.2合理規劃流程52.3方案場景標準化72.4查勘流程標準化72.5站點信息標準化83.設備施工經驗83.1精細研究,構建網絡最佳場景83.2落實方案會審制度93.3物料需求下單和把控93.4集中入庫,物供配合93.5物流配送分囤管理模式103.6打造樣板示范站點103.7施工流程規范化10
2、3.8天面與機房專業分離建設113.9合理分批進場施工113.10故障及時定位,分類解決123.11大力開展第三方質量監督123.12常態交維,嚴控設備健康入網124.網絡優化經驗134.1覆蓋優化134.2干擾優化144.3切換優化154.4業務性能優化155.集團相關建設要求165.1基本建設原則165.2網絡覆蓋原則175.3設備選型原則175.4設備配置原則175.5天線使用原則195.6室分建設原則205.7查勘指導原則211. 項目管理經驗 1.1 積極獲取政策支持各地市建設部門積極主動爭取將TD-LTE項目列入地市重點建設項目,通過市政府下文要求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及市電業局等有關
3、單位開辟綠色快速通道,簡化相關審批流程,為大規模、短期突擊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1.2 強化組織機構保障針對TD-LTE快速建設、投產的要求,在地市范圍內開展LTE網絡建設大會戰活動,成立由分公司領導牽頭負責的競賽領導小組,將各區縣公司的完成情況將與年度KPI績效考核相掛鉤,同時設立一定金額的競賽會戰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先進單位與先進個人。 1.3 落實人員負責制度地市公司總經理每周辦公會例行專題通報,區縣公司一把手責任制;從KPI指標、執行力、重點工程等多維度制定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考核辦法,科學量化考評細則,并借助項目經理績效管理系統實施考評。1.4 日會通報跟蹤機制采用“雙日會+日通報”的跟蹤機
4、制,每周二、四、六由分公司領導召開專項協調會,聽取專項工作組各項匯報,并協調布置相關工作。每日工程完畢后統計匯報當日工程進度,分析庫存使用情況及未完成或受阻站點原因,每天輸出工程信息溝通日報,確保地市縣區兩級信息的及時性與一致性。 內部外部資源調配在組織架構上尋求創新,統籌管理全區談點資源與激勵政策的制定,并具體對接集客部門。內部資源調配:在區縣公司層面設置專職談點人員,負責本區內第三方談點資源的管理與具體政策制度的執行,切實達到提升談點規范與實施效率的目的。從站點類型、受阻周期、重要程度等多個維度開展聯合評估確定激勵機制,通過發動公司全員力量切實提升疑難點成功率。目前福州公司通過激勵政策解決
5、的疑難點近1000個左右。外部資源調配:建立由第三方談點公司、市集客部、營業部組成的多元化綜合公關團隊,在擴大全區第三方談點公司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市集客部、各市區縣營業部等多渠道自有談點的能力,采用指標考核與獎勵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形成內、外部資源協同并進的形勢。資源調配成果:目前福州公司通過領導小組解決了23個疑難站點,第三方談點公司解決了256個疑難站點,網絡部協調解決449個疑難站點,省市集客部解決23個疑難站點,營業部解決108個疑難站點。1.5 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完善TD-LTE工程項目參建單位管理與考核辦法,增強縣公司考核力度,增加維護單位評分維度,量化6個處罰等級,同步開發參建單位考
6、評系統,提升考核的全面性與客觀性。1.6 科學整合優勢資源外部資源整合:參建單位人員全國調劑,統籌協調多方參建單位資源,根據建設規模合理分配。 內部資源調配:上下協同:省市縣三級全面貫徹一線工作法;項目經理全區資源調配,優化建設資源;資源補充:充分利用網絡口應屆畢業生全面參與大會戰建設,深入基層實踐學習,增加實際工作經驗。1.7 優化內部運作流程為縮短項目電子合同會簽流程對建設工期的影響,在和綜合部、財務部初步溝通后,統一建立項目合同會簽綠色通道,原則上同意租金合同(或補充協議)可以先簽定紙質合同,然后再補上電子合同進行審批流程,將基站可進場施工時間提前至少20天。2. 規劃設計經驗 2.1
7、基本規劃原則以盡量不影響現網2/3G網絡為最核心的基本規劃原則 。優先保障重要道路(市區主干道)、重點區域(商圈、特色城市景區)的覆蓋。先易后難,積極探索各類新型站點建設方案。在宏站規劃方面,以共址站點為主要備選站點,摸清TD網絡的各項基礎數據,例如:F頻段使用率,干擾情況及站址分布合理性等。對于具體站點,要重點把握好天面建設方案。優先選擇FAD三頻天線。LTE采用獨立天線,方便后續的F與D頻點變更。具體站點仍需要分析多種天面建設方案,如合并2/3G、混頻3/4G、4G小型化、2/3/4G統一協調等綜合設計。 在室內分布系統規劃方面。首先要建立優先等級。優先建設重要營業廳、交通樞紐、大型會展與
8、商業綜合體、高校。其他場景包括高檔酒店、高檔寫字樓、黨政機關及高檔住宅等,結合市場部門推廣需求、建設時機及2G/TD現網數據流量信息,綜合確定建設優先級。其次,對于具體的樓宇還要注意功能區的劃分。人流集中區域建設雙通道,保證用戶感知,地下室、停車場、電梯建設單通道,保證覆蓋連續性。對于重要客戶聚集區設計獨立小區,保證容量,確保感知。同時,要大膽嘗試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案。例如:采用雙極化天線解決美觀和空間不足,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線解決大型空曠樓體多小區干擾,以及采用單通道實現MIMO技術讓雙通道建設更輕松。2.2 合理規劃流程步驟1:確定規劃區域及站點規模網絡和業務部門聯合起來,成立聯合項目規劃
9、組,綜合考慮目前網絡熱點區域及未來市場業務需求,同時結合地區未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趨勢,確定基本規劃區域 。結合現網2/3G數據熱點情況及區縣反饋,對規劃區域進行細調整。結合規劃前期基礎數據,確定基本組網策略及頻段分配,按照各頻段的覆蓋能力,估算出基本的站點規模。步驟2:初篩備選站點,開展初步仿真 宏站方面,以規劃區域現網共址2/3G站點為基礎,剔除站高、站間距及天面條件不合適的站點,給出初選站點集,進行初步仿真分析。根據仿真結果,結合ATU和MR數據,篩選弱覆蓋與過覆蓋區域,刪減不合理站點,并規劃模糊新建站點,以滿足基本覆蓋指標。分析站點的規劃屬性:道路覆蓋、深度覆蓋、容量承載,確定建設
10、優先級與天面要求(是否需要獨立天饋)。步驟3:結合區縣反饋,調整初步規劃站點 以初步規劃站點為基礎,下發區縣核查。根據反饋結果,進行二次仿真,確定基本規劃清單。步驟4:開展精細仿真,提高規劃合理性以鼓樓區為例,在初步規劃完成后,在規劃區域內RSRP-100DBM區域占比90%,重要道路,重要區域及LTE體驗示范區RSR-100DBM區域占比95%。規劃區域內SINR0DB區域占比90% 。引入AIRCOM公司參與仿真分析,使用業界領先的射線跟蹤模型,進行三維仿真分析。根據仿真軟件分析優化結果,在規劃區內少建10個站點,對其中259個小區的的方位角重新設計,278個小區的俯仰角進行重新優化,重新
11、優化后核心區域的RSRP-100dbm的區域占比從91.83%下降到91.4%,但SINR0 DB的區域從86.67%提升到94%。步驟5:明確變更流程,嚴控站點變更制定明確的站點變更流程,由區縣提起變更申請,相應區域的網絡優化人員初審,廠家優化工程師配合審核,規劃把控人員下發評審結論,并記錄變更信息。對于有爭議的變更,組織相關專家聯合會審。對于建設困難站點,集結多方力量重點攻關談點,同時積極引入新型解決方案。做到每一個變更都可追根溯源,每一次變更都全員通知。2.3 方案場景標準化結合不同場景(2G/TD,新建/共址、室分/宏站),明確各類型站點的標準化設計原則,編制TD-LTE查勘指導手冊,
12、對所有設計方案均嚴格執行會審制度,實時糾偏,實時改正。對于相關方案的建設原則進行細化,例如:根據集團要求,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工程應杜絕高站。鐵塔站,這類站點可通過調整天線安裝平臺降低天線的掛高,屋面站高于50米的站點分絕對高站與相對高站。對于絕對高站可通過調整方位角、俯仰角、必要時關閉個別扇區等方法解決站高問題;對于相對高站則建議在周邊選點替換或在該建筑內降低天線安裝高度。因工程實施過程存在站點調整,導致個別站點偏離了原規劃覆蓋區,此類站點在下期規劃中建議作為搬遷站,搬至覆蓋區內,以保障覆蓋區的覆蓋指標。LTE與TDS系統共天線情況下,一套天饋系統無法同時滿足兩套系統的要求。為了保障良
13、好的網絡質量和性能,在進行TD-LTE宏基站建設中,無論是F頻段還是D頻段,原則上應盡可能采用獨立天饋系統。2.4 查勘流程標準化針對共址基站找點慢、進站難,影響查勘設計方案的問題,要求設計院提前制定查勘計劃和后備站點計劃,將計劃提前12天發送給區縣建設項目經理以及相關代維負責人員,由代維人員按照查勘難易程度先行準備共址站點鑰匙,合理規劃查勘站點路線,并負責第二天帶路進行查勘,提高查勘效率。站點信息標準化對于站點信息各部門有不同的關注點,前期以現網站點信息為基礎,通過各部門協調會確定關鍵信息。設計查勘后的查勘信息表格及相關查勘報告,由設計院匯總并按要求提供電子版(表格、照片等)給各部門用以更新
14、。對于后期施工設計變更、網絡調整優化、臨時拉網測試調整、專項網絡整治等影響現網各項指標參數的活動,應定期主動抄送相關信息給設計院,用以保持站點查勘信息大表與網絡現狀基本一致,減少工程建設站點信息不對稱和不一致。3. 設備施工經驗 3.1 精細研究,構建網絡最佳場景根據LTE不同天線的性能及對比測試的結果,制定宏站天面選擇方案及審批流程。根據LTE性能及不同天線對比測試結果,推薦天線優先順序為:FAD大天線、FAD小天線、微天線、TD/LTE混頻天線;微天線波瓣性能相對及較差,容易造成背瓣過覆蓋,不建議在較高站使用;考慮到合路器(0.5DB)及饋線損耗,使用TDS和TDL混頻天線會造成7%以內的
15、覆蓋收縮;GSM和TD混頻天線對GSM影響較大,同時增加2/3G優化工作量,不建議使用。3.2 落實方案會審制度由公司組織全區工程、優化、維護等專業人員進行集中式會審,精細設計圖紙的質量管理,提高設計圖紙的準確性、指導性;強化圖紙會審機制,把關最后的圖紙質量環節。3.3 物料需求下單和把控精確下單:項目經理提前安排查勘工作,定期組織工程圖紙多方會審,精確把控單站物料需求。根據工程進度進行物料下單,并結合現有庫存及廠家到貨周期制定到貨計劃并實時跟蹤。綜合把控:項目主管(班組長)牽頭審核匯總相同專業不同項目經理的物料需求,綜合把控避免重復采購。3.4 集中入庫,物供配合考慮到TD/LTE建設大會戰
16、工程量大、時間緊、物料需求量大,確保物料儲備至關重要,故對倉庫存儲空間需求較大。如福州公司借用長樂省級倉庫作為大會戰的主要倉庫,確保了全部配套設備的短期內集中入庫,為大會戰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對于相關配套設備、材料,通過提前組織工作量預估,按相關規定分別報送省、市物供部門采購,優化流程,采取分階段供貨模式。提前儲備相關配套資源,加快TD/LTE工程建網速度。3.5 物流配送分囤管理模式LTE的物流方式由傳統的物流單位配送到站,改為物流配送與施工隊自領分囤管理相結合模式。對于小型設備由施工隊根據申請情況領取后分囤,再由施工隊直接帶貨上站。該種模式不僅確保了貨物與站點的點對點精確率,而且加快了貨物
17、到站的速度,確保貨物與施工人員同步到站。今后建議LTE設備廠家按照設備小簽合同清單發貨,對于每個站點的主要設備進行整體打包,提高施工隊伍領取設備材料的效率。另外由廠家按照一定比例集中提供主設備備品備件,避免施工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誤工、停工和返工。3.6 打造樣板示范站點建設示范站組織施工單位觀摩學習,現場明確各專業間施工界面與銜接流程,要求各施工單位進行內部“傳-幫-帶”,分工明確、各司其責,確保質量。3.7 施工流程規范化落實“兩表十圖”制度與“0時差”原則。要求所有參建單位安排專人登記分囤倉庫進銷存表與現場工作量簽證表,要求監理單位在第一時間對“兩表”真實情況進行核實并簽字確認,同時對施工
18、現場設置10個關鍵控制點均要求現場拍照留檔,以保證施工現場情況的真實性、完整性、實時性。3.8 天面與機房專業分離建設針對天面受阻情況不確定性較大的問題,要求各施工單位分離配置天面施工小分隊與機房施工小分隊,每天由天面小分隊逐站確認天面天饋的可施工情況,設備小分隊按照既定計劃實施機房內的設備安裝施工,大大降低了因天面受阻而導致機房小分隊也被迫退場的概率,合理進行隊伍搭配,提升了設備施工安裝效率。對于部分天面資源較為緊張或LTE新增天饋位置不佳的站點,由規劃、設計和建設部門提出2G/3G/4G天線抱桿優化方案,由網優部門在保證網絡質量的前提下綜合確定天饋施工方案。如:合理調整2G天線位置,為LT
19、E預留最佳天線安裝位置等。3.9 合理分批進場施工由于主設備存在無法整站到貨,即一套設備需要分批次到貨的情況,嚴重影響站點的施工進度。為了確保工程進度推進,采取二次進場的施工方式,在主設備未整站到貨的時候,先行進行已到貨設備施工以及其他配套條件施工,待主設備整站到貨后再次進場完成所有設備安裝,確保在最短時間、最少進場條件下完成站點的安裝開通。3.10 故障及時定位,分類解決LTE已開通站點各類故障率較高,2030站/天滾動循環出現故障告警,主要問題歸類有:eNodeB設備告警、光模塊質量、電源板損壞等問題;軟件顯示及工具問題;尤其是諾西設備問題尤為嚴重。具體解決措施包括:設備廠家提供軟件升級包
20、以解決部分誤告警;采用改造室外綜合柜以解決高溫告警;人工排查天饋、光纜及RRU接口故障告警;采用更新設備系統數據以解決部分設備兼容性告警。3.11 大力開展第三方質量監督借助第三方資源同步開展工程進度及施工質量檢查,對各區縣公司工程管理水平及施工單位施工質量進行通報,形成區縣公司互相學習提升項目管理能力,各施工單位之間產生“比趕超”的良好局面,從而全方位提升工程質量。3.12 常態交維,嚴控設備健康入網根據站點交維經驗,總結出基站建設交維六步法(自查、驗收發起、現場驗收、介入維護、資產及資源管理移交、正式交維),并推廣運用到LTE基站的交維中,推動LTE站點維護管理;通過開發運行基礎網管理系統
21、,實現站點開通、驗收交維信息化管理。4. 網絡優化經驗4.1 覆蓋優化覆蓋優化主要基于對規劃區域的路測,通過測試設備(例如測試軟件、LTE終端或者Scanner)在行進過程中采集的RSRP等數據來發現覆蓋問題。在測試完成后,使用后臺處理軟件對相應的測試數據(包括經緯度、RSRP、SINR以及PCI覆蓋等指標)進行分析:首先檢查無覆蓋和弱覆蓋區域。對比實測數據與網絡規劃設計數據,確定弱覆蓋區域規劃設計中的主控小區。找出設計小區在該區域覆蓋差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需要進行到現場進行勘測,根據分析結論和勘測結果提出解決方案,通常對天線方向角、下傾角、高度等進行調整。如果天線調整沒有效果,可根據周圍環境或
22、者運營商現有站點資源提出整改、搬遷或加站建議。通過后臺處理軟件導出相應的PCI覆蓋圖,通過查看該指標圖來找出主控小區不明顯的區域,從而進一步通過調整天饋(硬調整)以及調整功率、切換門限等相應參數(軟調整)的手段在問題區域確定相應的主控小區。越區覆蓋小區的優化,在后臺處理軟件中對指定基站或者指定小區的覆蓋進行分析(服務小區與鄰小區相結合),如果某一小區的信號在周圍相鄰小區的覆蓋范圍之內均有較強信號存在,說明小區存在越區覆蓋的現象,越區覆蓋可能是由天線掛高或者天饋傾角不合適所導致的。越區覆蓋的小區會對鄰近小區造成干擾,從而導致干擾增加容量下降。對于存在越區覆蓋問題的小區,可以通過調整天線方向角、下
23、傾角、天線掛高、降低功率等措施來控制其覆蓋范圍,確保其覆蓋范圍與設計中大致相同。在解決越區覆蓋問題時需要全面考慮注意是否會產生覆蓋空洞和弱覆蓋的負面影響。 4.2 干擾優化干擾問題分析包括網內干擾分析和網外干擾分析,存在干擾會影響業務的性能和測試的指標,嚴重時會導致切換失敗、掉線和接入失敗。網內干擾問題分析通過DT測試中接收的RS-SINR指標數據進行問題定位,通過后臺處理軟件導出相應的RS-SINR的覆蓋圖,從覆蓋圖當中將RS-SINR惡化區域標識出來,同時,結合檢查惡化區域的下行覆蓋RSRP指標情況進行分析,如果下行RSRP覆蓋指標數值也差則認定為覆蓋問題,在覆蓋問題分析中加以解決。對于R
24、SRP好而RS-SINR差的情況,確認為網內小區間干擾問題,分析干擾原因并加以解決。網外干擾問題分析網外干擾問題主要通過掃頻測試和檢查各個小區的底噪來進行判斷。在確定測試簇區域內無網內信號的情況下,對LTE頻段進行掃頻測試,如果某一區域的底噪過高,則確認該區域存在外部干擾問題,進一步定位干擾源并排除干擾。4.3 切換優化鄰區配置優化:重點關組規劃過程中漏配鄰區的問題鄰區配置的優化分析是基于路測數據,輔以掃頻數據從而對每個小區提出鄰區增加、刪除和保留建議的過程。根據測試結果,重點關注鄰區漏配的問題、對于確定的鄰區漏配,提出相應的增加鄰區關系的建議。同時,鄰區關系的優先級也會對切換性能造成影響,需
25、要根據實際測試結果對鄰區關系的優先順序進行調整。切換參數優化:主要解決測試區域中存在的切換失敗和切換異常問題。4.4 業務性能優化LTE 性能嚴重依賴于SINR,因此業務性能優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等效為SINR優化。 不同MIMO模式下的性能與信道質量有很大關系,MIMO模式切換參數優化對LTE性能有極大影響。5. 集團相關建設要求5.1 基本建設原則通過規模效應推動產業快速健康發展,4G網絡一期工程共建設20萬基站。面向市場競爭,快速形成網絡能力,確保TD-LTE網絡先發優勢,4G網絡一期工程以覆蓋為主,集中資源將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發達地市等重點城市建成TD-LTE優質商用網絡,
26、在其他城市的數據業務熱點區域建設TD-LTE示范網絡。貫徹核心網集中化原則,采用2G/3G/4G核心網融合建設方式,支持現有用戶不換號使用4G業務。提供高速數據業務和語音業務,網絡支持CSFB語音解決方案。4G一期工程和3G六期二階段工程要做好統籌規劃、同期建設。4G網絡一期工程要在充分考慮3G網絡發展未來一到兩年頻率需求的基礎上,分城市、分區域提出F頻段實際可用于4G網絡的有效帶寬。3G網絡六期二階段工程要充分考慮F頻段頻率資源清退后的網絡品質保障措施,要充分利用新建基站、小區分裂、載波間隔壓縮、室內外頻率復用、R4/HSDPA混合載波等多種方式確保3G網絡的數據承載能力。5.2 網絡覆蓋原
27、則一、二類重點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主城區連續覆蓋,一般城區覆蓋數據業務熱點區域;三、四類城市(莆田、三明、南平、寧德、龍巖):主城區覆蓋數據業務熱點區域;縣城:百強縣覆蓋數據業務熱點區域,其他縣城建設示范站點;特殊場景:一、二類重點城市的機場高速公路;選擇滬寧、滬杭、廣深高速鐵路重點路段進行試點覆蓋;具備建設條件的地鐵線路;其他區域:具有重要價值的集團客戶。5.3 設備選型原則根據本次建設需求及廠家設備研發情況,本期工程基站設備可選類型如下,其中本項目F/D頻段8通道、F/D頻段2通道及E頻段2通道設備為必選,其他類型設備均為可選。為保證4G網絡性能,宏基站以8通道設備為主,同時少
28、量使用2通道設備用于密集城區的補盲建設,其他類型站點可根據廠家支持情況及實際需求試點應用。5.4 設備配置原則站型配置:宏基站采用定向站配置,站型主要配置為S111,單載波帶寬配置為20MHz。室內覆蓋站原則上,單小區配置為O1,單載波帶寬為20MHz。對于單小區無法滿足覆蓋及容量需求的場景,可以配置多個小區。子幀配置:(1)宏基站F頻段宏基站業務子幀配置為1:3,特殊子幀配置為3:9:2;D頻段宏基站業務子幀配置為2:2,特殊子幀配置為10:2:2。(2)室內覆蓋系統原則上業務子幀配置為1:3,特殊子幀配置為10:2:2。OMC-R配置OMC-R以省為單位集中設置,各廠家單獨設置。傳輸設備配
29、置對于PTN傳輸網絡的各個層面,需綜合考慮業務量的統計分布特性、滿足業務質量和傳輸效益等因素,PTN系統各層面的帶寬規劃按照下表取定。站型接入層匯聚層核心層宏基站S111(F或D頻段)806040S11(F或D頻段)544127S222(D頻段)16012080室內分布01(雙路)80604001(單路)604530對于有LTE基站的PTN接入環,在以上預留帶寬的基礎上,每個接入環再額外預留240Mb/s帶寬,對于只有室分站的接入環,可以再額外預留90Mb/s帶寬,以確保每個接入環的LTE基站達到平均帶寬的基礎上,至少能夠保證一個LTE基站達到峰值帶寬。由于LTE主要承載的為數據業務,建議在P
30、TN網絡中采用收斂方式提高承載效率,目前匯聚層按0.75倍收斂、核心層按照0.5倍收斂。5.5 天線使用原則為了保障良好的網絡質量和性能,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原則上4G網絡基站應盡可能采用獨立天饋系統。對于新增天饋確實困難的站址可優先采用具備獨立電調功能的天線。在天線選擇時應優選8通道天線,作為TD-LTE無線網絡的主用天線類型,2通道天線主要應用在補盲覆蓋、道路覆蓋等場景。試驗網測試發現由于已有天線互調指標未達標而產生了DCS1800三階互調及GSM900二次諧波的干擾,各省應對現有天線的性能及施工質量進行抽查,確保TD-LTE網絡質量。天線建設方案天線高度:不宜過高,控制在40米以下,或與
31、整網平均站高基本保持一致。站間距為300500m時,天線高度20m40m。方向角:盡可能設置規則,建議同站兩扇區夾角不小于100度,不大于150度。且要求天線主瓣方向無明顯阻擋,也不要與街道的走向平行。下傾角:不宜設置過小,需要結合站高、站間距、周邊地理環境綜合考慮。機械下傾角不超過10。系統間干擾解決方案:工程隔離:網絡建設時,需保證TD-LTE與DCS1800、GSM900和小靈通等系統的工程隔離需求。調整頻點:關閉DCS高端頻點。軟件升級:對于存在干擾影響的區域,優先對TD-LTE基站進行軟件升級支持AGC功能。設備增加或更換:對于無法通過軟件升級解決的區域,可考慮在DCS1800基站側
32、加裝濾波器,更換DCS1800互調指標和GSM900二次諧波不達標的天線以及阻塞指標較差的TD-S/TD-L基站。站點工程建設時做好射頻通道核查以避免某些干擾產生。5.6 室分建設原則新建大型樓宇的室內覆蓋可直接建設雙路室分系統,對于已建設室內分布系統的樓宇可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進行相應的改造,對于數據業務需求較大的重要樓宇可改造支持雙路室內分布系統,其他樓宇可按支持單路進行改造。雙通道TD-LTE室分應用中,存在單極化天線間距、雙極化天線性能、通道功率不平衡、單路傳雙路信號等關鍵問題和方案,建議如下:單極化天線間距設置:單極化吸頂天線間距的增益大小與場景相關,同樣間距下,不同場景下的增益不同;對
33、于寫字樓等辦公室場景下,天線間距建議設置為大于4倍波長,狹長走廊場景下建議設置為大于6倍波長。雙極化天線性能:基于目前階段的雙極化產品,單雙極化天線性能基本相當,雙極化吸頂天線基本可用,部分天線廠家在電氣性能指標、產品穩定性方面仍有一定的優化空間。通道功率不平衡:工程上兩通道功率不平衡差異在5dB以內時,對吞吐量影響較小,隨著功率不平衡差距加大,將影響中遠點的吞吐量。單路傳雙路信號方案:相比傳統雙路室分有9%左右的性能損失,適用于容量需求較大且無法新增室分饋線的場景。5.7 查勘指導原則由于不同設備干擾特性差異較大,其對應的干擾隔離及規避措施有較大差異,因此在勘察時應關注DCS1800設備、T
34、D-SCDMA設備及天線型號,并依據干擾隔離要求制定針對性措施。集團公司提出“原則上應盡可能采用獨立天饋系統”的天線建設原則,因此在勘察時應先判斷基站是否有條件新建獨立天饋系統,并統計全網可新建獨立天饋站點比例,對于無條件新建天饋系統的站點再考慮其他解決方案。由于今后其他運營商在1850-1880MHz建設FDD LTE系統可能會對F頻段產生干擾,因此在查勘時應該注意其他運營商共址站點及附近其他運營商基站設置情況,共址和共存的要求見干擾隔離要求。利用“TD-LTE預規劃分析平臺”可排查出部分站點需要換站點或采用異頻頻段進行插花建設,部分站點需要進行天饋線調整,在勘察時應結合分析結果確認是否具備實施條件。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