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貴州省赫章縣農業綜合開發長江流域防護林工程建設生態示范項目建議書(27頁).doc

  • 資源ID:583454       資源大小:55KB        全文頁數:2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貴州省赫章縣農業綜合開發長江流域防護林工程建設生態示范項目建議書(27頁).doc

1、貴州省赫章縣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長江流域防護林工程建設生態示范項目建議書1、總論1.1 項目概要1.1.1項目名稱赫章縣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長江流域防護林工程建設生態示范項目1.1.2項目實施單位1.1.4建設地點 項目建設布局在赫章縣境內生態環境特別脆弱、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長江上游烏江水系六沖河支流主道河流區域,重點安排在2010年5月5日發生特大洪澇災害致多人傷亡的媽姑鎮境內實施。1.1.5主要建設內容、規模 項目建設內容為實施荒山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共計5000畝(其中:人工造林2000畝,封山育林3000畝)。1.1.6項目建設期 本項目建設期為一年。1.1.7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

2、預算項目投資為11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8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資金32萬元。1.1.8建設效益 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共增加森林面積5000畝,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約1,能在項目實施的媽姑鎮境內發揮顯著的生態防護效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減輕洪澇災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選擇的樹種能兼顧經濟效益,成近熟齡期能生產活立木蓄積約25000立方米,產值達1000萬元。1.2 編制依據 項目編制的依據是國家林業局計財司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于印發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申報指南和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范項目建議書編寫參考大綱、農業綜合開發名優經濟林等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參考大綱的

3、通知規開函(2010)97號,以及貴州省林業廳關于提報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建設計劃的通知黔林計通(2010)168號文件。1.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根據國家對本項目建設投資的標準,結合赫章縣市場經濟狀況,擬定本項目建設投資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為:人工造林350元/畝(其中:中央財政投資250元/畝,地方配套100元/畝),封山育林140元/畝(其中:中央財政投資100元/畝,地方配套40元/畝)。(詳細指標見附表:赫章縣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范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1.4 結論本項目的建設,能增加全縣森林覆蓋率1,能使位于長江流域六沖河源頭的項目實施區域-媽姑鎮增加森林覆蓋率

4、2.4%,有效地起到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洪減災的作用。項目投資112萬元,能產生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投資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2.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2.1項目背景及意義項目選擇實施的媽姑鎮,是赫章縣歷史上最早的工礦業開發區。由于森林植被覆蓋率低,林分質量差,生態環境惡劣,水土流失嚴重。1986年6月發生特大洪災,致十多人死亡,大量房屋被毀;1999年發生洪災,大片土地被淹沒;2010年5月5日,再次發生特大洪澇災害,6人死亡3人失蹤,上千畝農作物頃刻之間毀為一旦。為此,我們按照國家、省、地農業綜合開發計劃,結合我縣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規劃,本著先易后難,突出特色,加快區域化建設

5、的原則,擬在媽姑鎮建設5000畝長江防護林工程生態示范項目。貴州省林業廳關于提報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建設計劃的通知黔林計通(2010)168號文件下發后,赫章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研究會,立足本縣縣情,布置了長防林建設等項目的申報工作。本項目的建設實施,將有效地增加項目區森林面積,改善森林資源質量和調整林種結構 ,對改善生態環境和遏制水土流失具有重大作用。2.2 項目建設必要性赫章縣是長江上游烏江水系六沖河和三岔河的源頭,境內山高坡陡,峰巒疊嶂,溝壑縱橫。由于森林資源遭受歷史性的破壞,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給本縣人民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造成災害,也同時影響著

6、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由于赫章縣脆弱的生態環境,導致農村貧困面較大,成為了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畢節生態扶貧開發試驗區建設的策源地。因此,利用全國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逐年營建一定規模的長江防護林工程體系,勢在必行。項目的實施,對改善生態環境,改變農村貧困的生活狀況,維系區域內國土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戰略性地位。3、項目建設條件分析3.1 建設地點或范圍根據項目立項條件,結合赫章縣生態環境狀況和林業生產條件,選擇媽姑鎮作為項目實施地點。項目建設區范圍的宜林地資源相對集中連片,具有一定開發治理條件,對改善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具有明顯的效果、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3.2 項目區基本情況3

7、.2.1自然概況赫章縣位于貴州西部烏蒙山腹部,地處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北源六沖河和三岔河上游,位于東經10410201050123,北緯264612272818之間,地勢西北高,東部低,境內最高海拔2900.6米(貴州省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230米,相對高差1670.6米,平均海撥1996米。赫章屬暖溫帶溫涼春干夏濕氣候帶,年平均氣溫13.8,大于10年積溫25003750,無霜期206255天,年平均降雨量785.51068.0毫米,極端最低溫度-4.9,最高溫度34.6。主要森林植被類型為亞熱帶落葉常綠針闊混交林,分布有62科600多種木本植物,優勢種類為云南松、華山松、云南油杉、櫟類、樺木

8、等。 境內主要成土母巖有紫色砂頁巖、砂巖、碳酸巖、玄武巖等,主要土壤有黃棕壤、黃壤、石灰土、高山灌叢草甸土等。全縣有主干河流和支流19條,小溪流70條。3.2.2社會經濟概況赫章縣土地總面積4867650畝,轄27個鄉鎮458個村2851個村民組。2009年末全縣總人口710000人,其中:農業人口667610人,占總人口的94%,非農業人口42390人,占總人口的6%,人口密度219人平方公里,有彝、苗、布依、回族等14個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390601人,勞動力資源豐富。2008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23.96億元,財政總收入2.52億元,原糧總產量21萬噸,農業人均口糧320.6公斤,農民人

9、均純收入2512元,主要經濟來源以變賣糧食、外出打工及種植少量經濟作物(烤煙)為主。各鄉鎮均通瀝青油硬化公路,326國道和212省道穿越縣境,畢威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交通條件較好。3.2.3土地利用和森林資源現狀根據貴州省第三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赫章縣國土總面積324510.0公頃,其中:非林業用地148526.71公頃,占45.77%,林業用地175983.29公頃,占54.23%。在非林業用地中,坡度25耕地面積10657.54公頃。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70500.22公頃,疏林地249.05公頃,灌木林地82367.6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6777.31公頃,宜林地11744.19公頃,

10、苗圃地4.05公頃,無立木林地4340.78公頃。四旁樹折算占地583.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7.26,林木綠化率47.29%。全縣活立木蓄積量1968990.55立方米,以華山松和云南松樹種占優勢。幼、中齡林占林分比重較大,其中幼齡林22028.48公頃,占53.06%, 中齡林16702.14公頃,占40.23%。3.2.4林業生產建設情況赫章縣是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畢節生態扶貧開發試驗區的策源地,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懷下,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先后實施了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天保工程、飛播造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項目,林業生產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自2000年以來,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

11、林391600畝(其中退耕還林141600畝,退耕荒山造林250000畝),石漠化治理工程造林19000萬畝,科技支撐項目造林4521畝,天保工程100500畝(其中:封育面積146659畝,飛播造林100500畝,以植代播和人工造林40669畝)。在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調洪補枯、防治石漠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2.5生態環境現狀及林業工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經過幾年的建設,全縣林業生態建設取得可喜成績,但全縣森林資源總量仍然偏少,且分布不均,同時陡坡耕地面積較大,石漠化程度逐年遞增,水土流失依然嚴重。(1)全縣25度以上陡坡耕地、荒山面積較大,水土流失嚴重,亟待治理。(2

12、)林業工程實施的某些造林小班位于干熱河谷地帶且土壤質地為砂質,新植幼苗部分死亡。(3)荒山造林地多位于海撥較高、土壤貧瘠、土層淺薄、雜草叢生的地段,易曹受凍撥、干旱、火災、兔啃及牲畜踐踏等危害,部分造林小班面積合格率和保存率較低。其中火災和牲畜危害是荒山造林最突出的致命因素。(4)現有的荒山造林地塊處于邊遠山區,零星破碎,難于管護,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造林成活率低,給營造林工程建設帶來很大難度。3.3項目建設條件3.3.1基礎設施條件赫章縣林業局擁有完備的內設機構,并在各鄉(鎮)設有基層林業工作站。各機構部門均配有電腦、復印機、GPS全球衛星定位儀等現代化的辦公設備,配有對講機、撲火工具等森

13、林防火裝備,在林業局設有專職的工程檔案管理人員及物資保障,能有效地確保本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項目管理。3.3.2苗木供應條件(1)苗木生產:為了確保各項造林工程項目的實施,赫章縣分別在國有水塘林場、平山林場建設了2個規模達200畝的標準化、規范化苗圃基地,培植有華山松、藏柏、刺槐、柳杉等十多種苗木,數量達800萬株;另外在有關鄉鎮建設有臨時苗圃地,培育有云南松、華山松、梓木等樹種苗木達900萬株,為本次造林所需優質種苗提供了可靠的保證。(2)苗木質量和調動管理:種苗是造林的物質基礎,良種壯苗是林木速生豐產的前提。苗木的質量和數量直接影響造林工作的進度和成敗,因此必須嚴格把好苗木數量、質量

14、和價格關,嚴格執行種苗質量檢驗,做到“兩證一簽”制度。工程造林所需苗木必需達黔地標、級苗木質量標準,生長健壯、根系發育健全、無病蟲害感染、無機械損傷,無根、斷梢、細弱級以下苗木嚴禁用于造林;苗木供給本著就地就近、優苗優用的原則統一調運、調劑使用。由縣人民政府在本項目制定的苗木單價內向烏蒙林業有限公司等苗木經營企業實行招投標購苗,以采購合同方式由中標的苗木生產企業統一供苗。赫章縣林木種苗站具體承辦苗木生產和管理工作,營林技術人員配合鄉鎮紀檢部門負責對起運苗木進行數量和質量驗收,嚴禁在苗木采購中弄虛作假和抬高單價套取工程項目資金。3.3.3自然立地條件(1)立地類型劃分:立地類型采用“綜合因子主導

15、因子”方法進行劃分。赫章縣以海拔高度劃分類型區,以母巖劃分類型組,以土類、坡位、土層厚度結合劃分立地類型,共將全縣劃分為2個類型區、11個立地類型(詳見赫章縣立地條件類型表)。(2)立地評價:按序號基本反應了宜林地的立地因子特征和質量等級。本項目涉及的媽姑鎮宜林地所屬立地類型主要為、,屬相對較差的立地條件,適應的造林樹種為華山松、云南松、刺槐等,并且適宜以防護林為培育方向。3.3.4工程實施有利條件 (1)長防林工程建設的成功經驗:赫章縣在1989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長江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縣,到2001年,總共實施完成長防林工程建設任務66.9萬畝(其中:重點工程46.6萬畝,一般面上營造林20.

16、3 萬畝)。重點工程中,植苗造林25.4萬畝,封山育林21.7萬畝,幼林撫育0.5萬畝。一般工程中,植苗造林25.4萬畝,封山育林21.7萬畝。工程建設以合格的質量迎接了原林業部和省林業廳的核查,在工程實施中總結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經驗,為本項目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政府重視度和群眾基礎:赫章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大力實施各項林業生態建設工程,使全縣森林覆蓋率在2005年就達到了37.26,實現了林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赫章縣是中國社會林業工程示范縣,以退耕還林工程為主的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在我縣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全社會辦林業、全民廣泛參與林業建設的形式發展,社

17、區人民群眾發展林業的極積性比較高昂,呈現出依托林業建設走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好勢頭。 (3)資源條件:一是現有的宜林地資源能為項目實施提供營造林用地,二是赫章縣建有華山松初級良種園和標準化育苗基地,能為項目實施提供優質種苗。 (4)技術力量條件:赫章縣現有高、中級林業工程師12人,助理工程師25人,并有林學碩士人員2人,能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比較強的技術保障。4、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項目的建設單位為赫章縣林業局,是全縣林業行業的主管部門。林業局下設有營林站、林木種苗站、林業技術推廣站、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林政資源管理站、木材檢查站、林業公安派出所、退耕還林管理辦公室、天然林資源保護辦公室等機構,

18、并在全縣各鄉(鎮)設立27個林業工作站,擁有高、中級林業工程師12人,助理工程師35人,并有林學碩士人員2人。健全的組織機構和較強的技術力量,能確保本項目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高效益地實施。5、項目建設方案 5.1 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5.1.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及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油安全,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和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林產品有效供給能力為目標,大力加強林業生態示范項目和名優經濟林等示范項目建設,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同時,進一步加強科學化、

19、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實現興林與富民的和諧統一。以營造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為主,在造林林種的選擇上盡量選擇生態、經濟效益兼顧的樹種,力爭通過項目建設,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建立喬灌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5.1.2原則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后難的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兼顧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竹、草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相對集中連片,形成規模。重點安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嚴重的生態脆弱地區,與石漠化治理相結合,與旅游開發和綠色通道建設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生態文明家園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示范效應。

20、堅持與扶貧開發、農業結構調整、林業產業和縣域經濟發展、市場需求相結合。堅持實行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做到縣、鄉、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做到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落實”,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工程順利實施。認真落實和用好綜合農業開發中央財政投資項目資金,做到“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保障資金安全和有效運行。堅持做好林業技術措施的“三個控制”(即立地因子控制、造林密度控制、遺傳品質控制),加強撫育管理和森林保護,實行集約經營。遵循“參與式”項目建設的原則,將行政決策、技術措施和社區發展需求相結合。5.1.3項目建設目標項目實施人工造林2000畝,封山育林3000畝,增加全縣森林覆蓋率1,增加項目區媽姑鎮

21、森林覆蓋率2.4%,能起到顯著的控制水土流失作用,為項目區生態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礎。5.2 規模與布局 項目實施面積5000畝,其中: 人工造林2000畝,封山育林3000畝。全部布局在生態環境特別脆弱、水土流失極為嚴重的赫章縣媽姑鎮實施,涉及阿維寨、和平、拱橋、火爐沖、砂石、后河共6村。5.3 技術措施方案5.3.1人工造林技術方案(1)造林地現狀造林地位于阿維寨和火爐沖等村。荒山造林小班選擇坡度在25-35度之間,土層厚度在50-80cm之間的宜林地。雜草覆蓋度在50-85%之間,部分小班內有蓋度在20-28%的杜鵑等小灌木(叢)分布,土壤PH值約為5.0-6.0,偏酸性,屬石灰巖或砂巖發育

22、的沙質黃棕壤。造林小班海撥均在2000米以上地區,立地條件相對較差,適于營建生態林。(2)林種選擇根據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目標,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和造林地的生態環境條件,荒山造林面積全部設計為防護林,二級林種為水土保持林。(3)樹種選擇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造林小班所處的立地條件,結合樹種的生物學特性選擇適應高海拔、耐瘠薄、抗寒力強、易成活、生長較快、冠幅大郁閉早、經濟價值較高的華山松、刺槐等樹種。 (4)整地為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荒山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均采取沿等高線塊狀清理、塊狀整地,保留現有灌木和草本植被,形成喬灌草多層次的林分垂直空間結構,提高生態防護能力。造林地清理用刀鋤適當鏟除種植

23、點位周圍的雜草灌叢,采用塊狀挖坑整地,規格40cm40cm40cm。為促進土壤熟化和蓄水保墑, 整地時間安排在造林當年11月進行(詳見造林類型表)。整地時要求先將表土置于穴的上方或斜上方,挖出的心土放于下方筑埂,然后將表層土壤回填到穴內。整地時穴與穴之間的原生植被予以保留,禁止煉山,盡量控制水土流失。(5)苗木與植苗苗木使用符合質量標準的容器苗,嚴格進行質量檢驗檢疫。根據區域氣候和農村勞動力情況,造林時間安排在雨雪充沛造林易成活的農閑季節進行,為當年的農歷7-12月。人工植苗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技術,栽植深度一般比苗木原土印深23厘米。先回填表土,苗輕放穴中,表土埋苗根,當填土到穴深的三分之

24、二時,將苗木向上輕提,使苗根舒展,踩實土壤, 然后再填土,分層壓實,填土至穴滿再踩,最后松覆細土。填土時應揀凈石塊和草根等雜物,容器苗在栽植時還應將容器袋底部撕通。 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要求隨起隨運隨栽,在起苗、運輸和栽植過程中做好苗木保護,盡量對苗根使用保水劑并沾泥漿。當天栽不完的苗木要在背陰潮濕處做好假植。(6)配置模式由于造林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為了增強幼林抗逆性,促使林地早郁閉和提高林木通直圓滿的干形,結合防護林經營目的,應適量加大造林密度,搞好密度控制。設計每畝植苗222株,株行距1.5m2.0m,長方形配置植株,刺槐和華山松不規則小塊狀混交。(7)撫育管護新植幼樹對外界不良環

25、境的抵抗力弱,要進行精細的撫育,改善光、熱、水、氣、肥等條件,促使幼苗幼樹迅速生長及早郁閉。撫育的項目主要是除草、松土、擴穴。每年撫育1-2次,連續撫育3年,分別在45月和78月進行。第一、二年以鋤撫除草為主,規格3030cm;第三年為刀、鋤撫,主要是割灌草和擴穴,規格5050cm。由林業站工作人員和護林人員負責幼林撫育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做好幼樹保護和管理。(8)苗木供應保障赫章縣境內目前培育有華山松、剌槐等各類苗木1500萬株,能滿足本項目的苗木需求。5.3.2封山育林技術方案(1)封育區現狀 封山育林規劃在媽姑鎮實施。該鎮是赫章縣工礦產業發展區,由于歷史上森林資源遭受嚴重破壞,導致生態

26、環境嚴重惡化,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經常發生特大洪澇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僅2010年5月5日發生的洪災,就造成6人死亡3人失蹤,大量房屋被沖跨,大片良田好土被淹沒。 媽姑鎮總土地面積13899公頃,林業用地面積6651.7公頃,有林地面積僅1057.9公頃,灌木林地4343公頃,宜林地782公頃,森林覆蓋率34.5%。規劃封山育林面積3000畝。重點布局在林地林木蓋度較低,比較適宜通過封山育林措施,提高林木覆蓋度的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區域。對這些宜林地實施封山育林措施,能達到封育成效,充分發揮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態防護作用。涉及拱橋、火爐沖、阿維寨、和坪村。封育地類均為宜林地,

27、母巖為炭酸巖,巖石裸露度在15-35%,坡度在20-35度之間,屬潛在石漠化。主要植被和樹種組成:覆蓋度占比重較大的為天然次生灌木叢,主要以茅栗、杜鵑、楊梅、火棘為主,平均高約1.2米;喬木母樹以麻櫟、樺木為主,是封育的主要培育對象,平均每畝母樹在15-20株,平均高約2.5米,幼樹20-30株,平均高約0.8米。喬灌覆蓋度30%以下。(2)封育類型根據封山育林區的植被類型、樹種組成和經營目的,以及母樹、幼樹分布情況,封育類型全部設計為喬灌型,面積3000畝。封育主要喬木樹種為麻櫟、樺木,灌木樹種為楊梅、杜鵑、茅栗等。(3)封育方式為了使封育區域的森林群落利用天然下種和萌芽萌蘗的自然更新能力向

28、穩定性群落發展演替,盡快郁閉成林,及早發揮封育區森林的生態防護效益,必須在封育期內禁止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長繁殖的人畜破壞活動。設計封育方式為全封。(4)封育年限在認真分析區域立地條件、林木繁殖體數量及分布、育林措施和封育類型等因子的基礎上,為確保達到成林標準,將封育年限定為6年。(5)封育措施管護措施建立管護組織:根據封育區的實際情況,以鄉或村為單位,成立相應的造林工程管護領導機構,建立管護組織,落實管護人員。有組織有紀律地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擾亂林區社會治安的違法行為,確保封山育林成效。健全管護制度:以森林法等法律法規、政策為依據,結合各村實際,制訂措施具體、責任明確、獎懲分明的管護制度

29、和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將村規民約發放到工程區農戶和有關人員手中,并在人為活動頻繁的地方建立固定碑牌進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徹底杜絕在封育區內放牧、樵采、用火等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確保森林安全。落實管護人員:結合封育區面積、小班分布、人口密度和人為活動等情況,參照有關標準聘請專門的護林人員進行管護。管護設施管護碑牌:在封育區人為活動頻繁的主要路口、路旁、山口、河流交叉點、村寨比較醒目的地方,樹立標牌,標明工程項目名稱、封育四至界限、建設年限、建設單位、面積、封育時間、封育類型、封育方式、護林公約、獎懲規定和管護人員等內容。封山育林碑、牌規格:碑為磚混結構,高2.0米寬2. 5米,琉璃瓦

30、蓋頂鑲瓷磚;牌為水泥鋼筋結構,高1.0米寬1.5米。碑、牌數量:共7塊,其中碑1塊,牌6塊。 災害防護按照“預防為主、因害設置、綜合治理”的原則,做好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制定護林防火制度和規劃,提高工程區對森林火災的防治能力,并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報和防治工作,嚴防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和蔓延。育林措施通過認真分析封育區小班綜合因子情況,在幼苗、幼樹株數較少或幼苗幼樹分布不均的間隙地塊,采取見縫插針人工補植補造育林措施,配合天然林的自然修復能力,使封山育林小班在封育期限內盡快成林,達到生態林的封育目的。補植補造樹種、面積、混交面積和混交方式:本項目工程封山育林小班設計補植補造面積300

31、0畝,占作業面積的100%。設計補植樹種主要是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的華山松和刺槐。采用華山松與刺槐不規則栽種,與天然原生木本植物形成自然混交。補植密度和配置方式:根據小班調查的現有母樹、幼樹密度和分布情況,設計平均每畝人工補植華山松等喬木樹種50株,滿封育年限時能達到喬灌型封育標準。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見縫插針的方式進行補植。整地:塊狀整地,規格404030cm。種苗及栽植:苗木必需達到黔地標I、 II級苗木標準,使用苗木必須充分木質化,無病蟲害感染、無機械損傷。用苗量19.5萬株,其中:初植華山松15萬株,次年補植4.5萬株。使用裸根苗或容器苗,按“三埋兩踩一提苗”技術造林。 5.4 實施進

32、度安排 實施期限1年。本項目立項批復后,2011年2-3月份由具乙級以上的設計資質單位完成作業設計,4-5月份完成作業設計評審并編制施工方案,6-10月份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施工,11-12月份完成管護碑牌的修建和落實聘請管護人員。6、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6.1投資估算6.1.1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總結近幾年來造林實施情況,按照項目投資資金,結合赫章縣當前市場經濟狀況,編制本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作為投資概算的依據。苗木價格根據畢節地區2009年造林苗木最高限價,結合赫章種苗市場情況,擬定造林苗木單價為:華山松裸根苗0.20元/株,容器苗0.3元/株。用工單價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價也跟著提升

33、,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補植補造投勞單價擬定為40元/工日(不足部分由群眾自投勞力解決),其它指標詳見(赫章縣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范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6.1.2用工量概算 荒山人工造林用工量估算平均每畝用工量5.0個工日(林地清理和整地2.0個,植苗2.0個,撫育1.0個),其中:初植和撫育4.0個工日(清理整地1.5個;栽植1.5個,撫育1.5個);補植1.0個工日(整地0.5個,栽種0.5個)。2000畝荒山造林總用工量為10000個工日。 封山育林用工量估算平均每畝用工量2.0個工日(其中:整地0.75個工,栽植0.75個工,撫育0.5個工)。初植和撫育時投工1.5個,補

34、植時投工0.5個。3000畝封山育林總用工量為6000個工日。6.1.3投資概算赫章縣申報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范項目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任務5000畝,荒山造林平均每畝投資350元,封山育林平均每畝投資140元,總投資112萬元(其中:荒山造林總投資70萬元,封山育林投資42萬元)。按投資渠道分:中央投資80萬元;地方配套投資32萬元,占中央投資的40%。荒山造林總投資7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0萬元;地方配套投資20萬元,占中央投資的40%)。一是生產直接費用:共計62.5萬元,占總投資的89.29%。其中:中央投資48.4萬元,地方配套投資14.1萬元。包括如下項目種苗費:82元

35、/畝2000畝=16.4萬元(中央財政資金)。其中:初植用苗222株/畝0.3元/株2000畝13.4萬元;補植用苗50株/畝0.3元/株2000畝=3.0萬元。整地、植苗和撫育工程費:5工日/畝40元/工日2000畝=40.0萬元。其中:整地費16.0萬元(中央投資資金),種植費16.0萬元(中央投資資金),撫育費8.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管護費:2元/畝.年5年2000畝=2.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費:12元/畝2000畝=2.4萬元(地方配套資金)。主要用于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的預測預報、調查和小范圍的防控工作。森林火災預防費:5元/畝2000畝= 1.0萬元(地方配套資

36、金)。可用于購置護林防火裝備或開設生土帶防火線等。管護碑牌費:合計0.7萬元(地方配套資金),其中:碑1座5000元,牌4塊2000元。二是間接費用:7 .5萬元,占總投資的10.71%。其中:中央投資1.6萬元,地方配套投資5.9萬元。包括以下項目小型儀器購置費:8元/畝2000畝=1.6萬元(中央投資資金)。科技支撐費:10元/畝2000畝=2萬(地方配套資金)。主要用于購買GGR生長調節劑、ABT生根粉和水保劑等物資。技術培訓費:5元/畝2000畝=1.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編印培訓資料,開展技術培訓。防護林效益監測費:5元/畝2000畝=1.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規劃設計費:2.0

37、元/畝2000畝=0.4萬元(地方配套資金)。檢查驗收費:2.5元/畝2000畝=0.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工程管理費:5.0元/畝2000畝=1.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封山育林總投資42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0萬元;地方配套投資12萬元,占中央投資的40%)。一是生產直接費用:共投資36.25萬元,占總投資的86.3%(中央投資資金3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6.25萬元)。包括以下項目內容種苗費:19.5元/畝3000畝=5.85萬元(中央投資資金)。其中:初植用苗50株/畝0.3元/株3000畝=4.5萬元,補植用苗15株/畝0.3元/株3000畝=1.35萬元。整地、植苗和撫育工程費:2

38、工日/畝40元/工日3000畝=24.0萬元(中央投資資金)。其中:整地費9.0萬元,種植費9.0萬元,撫育費6.0萬元。管護費:2元/畝.年3000畝6年=3.6萬元(地方配套資金)。森林火災預防費:5元/畝3000畝= 1.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可用于購置護林防火裝備或開設生土帶防火線等。封禁設施修建費:碑2塊5000元/塊=1.0萬元(平均每1500畝設置1塊,折合3.3元/畝)(中央投資資金);牌6塊500元/塊=0.3萬元(平均每500畝設置1塊,折合1元/畝)(中央投資資金0.15萬元,地方配套0.15萬元)。二是間接費用:共投資5.75萬元,占總投資的13.7%(使用地方配套資

39、金)。包括以下內容小型儀器購置費:2.7元/畝3000畝=0.81萬元(地方配套資金)。科技支撐費:5元/畝3000畝=1.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用途與荒山造林相同。規劃設計費:2.0元/畝3000畝=0.6萬元(地方配套資金)。檢查驗收費:2.5元/畝3000畝=0.7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效益監測費:2個測點6次500元/次=0.6萬元(折合2.0元/畝)(地方配套資金)。工程管理費:5.0元/畝3000畝=1.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6.2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為112萬元,需要中央財政投資資金為8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為32萬元。7、效益及風險分析7.1生態效益項目建設以營造生態防護

40、林為主要目標,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成后將增加森林面積5000畝,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1。同時,隨著工程建設成效的產生,工程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石漠化擴大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森林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更好保護,森林蓄水保土能力逐步加強,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將更加完備,生態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工程生態效益將日趨明顯。7.2經濟效益一是工程的實施,需要組織當地群眾參與投工造林,可使參加造林務工人員增加勞務收入,同時聘請1-2名管護人員可適量解決就業問題(預算荒山造林和管護的勞務投入費用達42萬元,其中荒山整地造林和撫育費40萬元,管護費2萬元;封山育林人工促進補植投勞費24萬元,管護費3.6萬元

41、);二是項目實施荒山造林2000畝,封山育林3000畝,林木生長到20年后,每畝出材量按5立方米計算,可產木材25000立方米,單價400元立方米計,產值達1000萬元。7.3社會效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措施,能產生明顯的社會效益,能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一是隨著工程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漸加強,保障了糧食和經濟作物穩產、高產,農村社會經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二是林木進入中壯齡期后,可以采收松籽等林副產品,并可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種養植業,開展多種經營。7.4風險分析營造林項目的主要風險是持續旱災、森林病蟲害發生和森林

42、火災。旱災使新造苗木枯萎死亡,影響造林成活率;火災更是森林資源的大敵,大片森林頃刻即被焚毀。但是,只要加強管理,集約經營,這些風險是可以戰勝的。項目批建后,我縣使用ABT生根粉、GGR植物生長調節劑、水保劑等林業科技支撐產品,合理安排造林時節,利用容器苗造林,并加強補植補造,確保工程造林成活率達到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能發揮顯著的示范效應。我縣在各鄉鎮配有森林病蟲害監控調查人員,能有效地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各鄉鎮均設有森林防火指揮部和辦公組織機構,擁有森林防火管護人員數十人,制定有專門的森林防火撲救應急措施,具有嚴防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迅速撲救的能力。8、保障措施8.1領導保障項目立項批復后,

43、及時成立由分管縣長任組長的領導指揮管理機構,將建設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并“雙向”簽訂責任狀(即鄉鎮政府與縣人民政府簽責任狀,鄉鎮林業站與縣林業局簽責任狀),確保工程項目的實施。8.2技術保障赫章縣林業局及在各鄉(鎮)設置林業工作站27個,擁有林業高級工程師2名,在讀碩士4人,工程師23名,助理工程師數十名,能滿足本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技術人力需求。8.3組織保障縣林業局成立工程項目建設辦公室,項目建設的鄉鎮政府成立由鄉鎮分管領導任組長、林業站負責人和造(封)林區相關村委會支書或主任為成員的林業生態示范項目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要明確專人具體抓宣傳發動和組織營造林施工,保質保量地完成營造林建設任務。

44、林業部門要做好技術指導、種苗供給、質量監管和檢查驗收等工作。按照“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的要求,實行專業隊伍造林8.4機制保障8.4.1 組織機構設置縣委、政府成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指揮部,由縣長任總指揮,分管副縣長任副總指揮,林業局、財政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對項目建設的各項工作進行統一決策和領導。承擔項目建設任務的鄉鎮,成立以鄉長為指揮,分管副書記、副鄉長為副指揮,有關黨政成員和項目區涉及村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區開發指揮部,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連的組織管理機構,并抽調精干人員組成辦事機構,具體組織項目的實施。8.4.2 實施管理(1)施工管理: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建設

45、的要求,把項目工程建設納入監理范圍。項目區工程建設采取屬地施工的辦法,由所在村組織群眾進行施工。縣、鄉兩級林業主管部門做好技術指導。 (2)資金管理:對項目建設投資實行專人、專賬、專戶管理,嚴禁任何人或單位以任何形式擠占挪用,全面實行報賬提款制。 (3)物資管理:項目建設所需材料,由縣林業局、縣財政局和實施單位三方考察后招標,統一采購、統一貯存、統一供應、統一管理。8.4.3運行管理與維護項目建設要由縣林業局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制定建設標準,并嚴格執行各項制度。 (1)嚴格工期:根據項目建設內容,在一年的建設期內,逐項完成各項內容的建設任務,包括調查規劃、作業設計、組織整地

46、造林等施工、質量檢查驗收、設置管護碑牌、落實管護人員等工作內容。 (2)嚴格標準:各項建設內容都要嚴格按營造林技術規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手冊等有關規定執行,工程設計圖紙要符合規范要求,樹種和林種選擇符合適地適樹的原則,保證成活率。 (3)嚴格資金檢查監督:采取縣審計部門專項審計,縣財政局、林業局聯合對項目資金的到位、管理、使用進行檢查監督,規范項目財務管理,建立健全財務報賬提款制度,保證用足用好項目資金,確保專款專用。 (4)嚴格驗收:所有建設工程,全部制定具體施工檢查驗收辦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檢查驗收,階段檢查與竣工驗收相結合,確保工程達到建設標準。 (5)嚴格獎懲:項目實施由縣

47、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與項目鄉鎮負責人簽訂工程建設責任書,列入領導崗位目標責任制,以地、省和國家的驗收結果作為考評鄉鎮領導政績的主要依據。在項目區內,評選一批優質工程、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并予以表彰獎勵,激發干部群眾干好項目建設工作的積極性。 (6)完善運行管理:項目建設完成后,建立健全維護管理組織和制度,保證項目長期有效地發揮效益。要求建立管護組織,落實專人管護,嚴防森林為災;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工作,實行專人管檔,總結項目建設經驗,發揮示范效應。8.5宣傳保障縣林業局組織專人,編印各種宣傳材料,發放到社區群眾中,并出動車輛進行宣傳。由鄉鎮領導小組組織林業站技術人員,深入造林封育區村寨,采取召開群眾會議

48、和張貼造林、封山育林公告等形式進行宣傳發動,使周邊群眾全面了解林業生態示范項目人工造林區四至界限、封育區四至界限、封育年限、封山育林的在關規定和舉報電話等。公告至少每年張貼一次,必須張貼到造林封育區周邊的每個自然村寨。同時,結合森林防火宣傳等,不定期宣傳林業法律法規和林業方針政策,提高群眾對生態建設的認識和參與的積極性。8.6資金保障林業生態示范工程項目的實施,必須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實行專戶存儲,單獨建帳核算,不得擠占、截留、挪用建設資金。開支范圍和數量必須控制在批復的設計范圍之內。縣林業局要建立和完善資金使用管理制度,實行報帳制管理,報帳材料必須齊全,財務人員和林業局主管

49、領導要認真審核,嚴格把關,確保工程資金的運行安全和使用效果。9、結論赫章縣具有實施本項目的自然和林業資源條件,擁有項目實施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條件,更具有項目實施的迫切要求和必要性。項目的選址符合縣情,符合長防林工程建設的要求。項目在赫章縣的建設,能產生顯著的生態示范效應,能為生態脆弱區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生態保障。赫章縣有著長防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建設的寶貴經驗,在各項林業工程建設中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各項林業工程以合格的質量多次接受了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等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核查驗收。因此,在赫章實施本項目是可行的,敬請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對本項目予以立項批復。附表:1、項目區基本情況表2、項目建設任務安排表 3、項目建設用苗量及苗木價格表4、項目建設用工量表5、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表附圖: 1、項目區位置圖 2、項目區現狀圖3、項目布局圖26


注意事項

本文(貴州省赫章縣農業綜合開發長江流域防護林工程建設生態示范項目建議書(27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平遥县| 桂东县| 新野县| 阜平县| 青冈县| 安庆市| 孟连| 沂南县| 慈溪市| 郧西县| 化德县| 赣州市| 高碑店市| 汶上县| 稻城县| 仪征市| 长寿区| 温州市| 白山市| 将乐县| 长春市| 志丹县| 夹江县| 滕州市| 靖西县| 牟定县| 武城县| 西青区| 德昌县| 常州市| 灵川县| 库尔勒市| 大丰市| 佛教| 邵阳县| 合肥市| 广昌县| 武汉市| 朔州市|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