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右岸電站廠房工程(合同編號:TGP/CI-3-2A)灌漿工程質量管理細則目 錄1總則11.1本細則編制目的11.2本細則編制依據11.3本細則適用范圍12施工程序12.1鉆孔灌漿12.2埋管灌漿13 質量控制23.1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23.2施工人員上崗前培訓23.3施工技術交底23.4開工申請23.5下發作業指導書23.6灌漿工程質量控制流程圖23.7現場施工過程控制與檢查43.8建立灌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圖43.9灌漿原材料的質量控制43.10鉆孔施工質量控制43.11物探測試的質量控制53.12抬動變形觀測質量控制63.13預埋灌漿管質量控制63.14裂隙沖洗、壓水試驗、灌
2、漿質量控制63.15封孔質量控制83.16檢查孔的布置93.17不合格部位的處理94竣工資料的控制與整理94.1施工原始記錄的控制94.2單元工程的驗收評定95附則10灌漿工程質量管理細則1總則1.1本細則編制目的灌漿工程屬于隱蔽工程,只有加強施工過程控制,使施工、質量控制管理程序化、標準化、規范化,并嚴格按所定程序實施,才能確保灌漿工程的施工質量,為確保本標段灌漿工程質量全部滿足設計要求,并實現創優質工程和質量事故“0” 目標,特編制本細則。1.2本細則編制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程、規范;合同文件;三峽質量標準;GB/T19000:2000系列標準;宜昌三峽工程建設三七八聯營總公司的相關
3、文件。1.3本細則適用范圍本細則適用于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右岸電站廠房工程(合同編號:TGP/CI-3-2A),其他類似工程可參照本細則。2施工程序2.1鉆孔灌漿2.1.1帷幕、固結、回填等鉆孔灌漿施工程序:蓋板砼澆筑鉆孔抬動變形裝置安裝灌前物探檢測灌漿封孔檢查孔,2.1.2施工順序:抬動變形孔物探孔先導孔序孔序孔序孔質量檢查孔,雙排帷幕灌漿先下游排后上游排。2.2埋管灌漿2.2.1接縫、接觸等埋管灌漿施工程序:管路埋設砼澆筑灌前管路暢通性檢查灌漿灌漿質量檢查。2.2.2灌漿順序:自基礎層開始,逐層依序自下而上灌注。3 質量控制3.1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使用TQC全面質量管理方法,遵循PDCA四個循
4、環,不斷的提高灌漿工程的施工水平、施工質量。3.2施工人員上崗前培訓提高全員質量意識,貫徹“千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在開工前對參與灌漿施工及管理的人員進行質量意識教育及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灌漿施工工作。3.3施工技術交底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貫徹“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的質量管理程序。每單項工程開工前,由聯總技術部組織召開施工技術交底會議,會議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及施工設備、儀器儀表的率定、檢測、施工過程控制、施工原始資料記錄要求、施工環保、安全保護、成品保護等。3.4開工申請每個單元工程開工前提交所有鉆孔和灌漿前檢查資料,編寫開工前驗收簽證書和開工申請單,經監理
5、工程師驗收合格并下發開工證后,該單元工程方可開工。3.5下發作業指導書每單位工程施工前由施工技術員編制作業指導書,經項目技術主管審核后下發各施工班組,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標準化、規范化。3.6灌漿工程質量控制流程圖 3.7現場施工過程控制與檢查嚴格執行施工質量“三檢” 制度,即作業班組施工員初檢、工段質檢員復檢、質管部質檢員終檢,每道工序經“三檢”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合格的工序必須進行返工處理。3.8建立灌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圖每班終檢人員將該班所施工的孔段、質量事故孔段、經處理過的特殊孔段以及吸漿量大的孔段使用不同顏色繪制在施工質量控制圖上。并詳細記錄該班施工情況、事故和特
6、殊孔段的處理方式及處理結果。3.9灌漿原材料的質量控制3.9.1灌漿使用的每批水泥、外加劑、摻合料以及預埋管材進場時必須檢查產品出廠合格證及出廠檢測報告,并由聯總試驗室按國家規范進行抽樣檢測,經檢測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方可使用。3.9.2灌漿所用水泥應架空堆放在干燥的專用水泥庫,復檢員每隔15天必須對水泥進行受潮、結塊情況的檢查,嚴禁使用受潮、結塊的水泥。3.10鉆孔施工質量控制3.10.1鉆孔施工前按“初檢、復檢、終檢”的三檢制度進行施工現場的施工條件、通水、通風、通電、施工設備和儀器準備以及孔位放樣、孔序標注等情況的檢查,經檢查合格后,填寫開工證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后開工。3.10.2每孔
7、開孔時,質檢員必須對施工平臺、鉆機固定的穩定性、開孔角度進行檢查,并檢查鉆灌施工分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3.10.3對鉆孔施工過程中發現的各種情況(進尺快慢、回水量、回水顏色變化、涌水、漏水、掉塊、卡鉆、斷層構造、巖層、巖性變化及砼厚度等)以及鉆孔參數記錄員要當場、準確、詳細、認真填寫鉆孔綜合記錄表,質檢員隨機進行抽查。3.10.4鉆孔段長按設計灌漿段長進行控制,每段鉆孔結束后,采用測量繩進行孔深測量,并在鉆探報表中準確記錄殘留巖芯長度,復檢、終檢員對孔深、孔斜進行復查。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3.10.5鉆孔取芯施工過程中時,根據巖石的特性、破碎情況選擇合適的鉆進參數和回次直尺深度
8、,確保芯樣采取率達到要求,質檢員及時檢查巖芯按順序裝箱、編號、巖芯箱編號以及巖芯牌填寫等是否符合要求,每孔施工結束后,巖芯應及時運到巖芯庫保存,主管基礎處理的技術員及時對巖芯進行索描并繪制柱狀圖,由聯總技術主管進行校核,總工進行審核。3.11物探測試的質量控制3.11.1審查擬選進行物探測試的承包單位資質、資格,并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批。3.11.2質檢員對物探測試進行全過程控制,嚴格控制物探測試按設計有關文件和圖紙進行。并在物探測試前3天通知監理工程師。3.11.3灌前物探測試完畢后,及時對物探孔的保護進行檢查;控制灌后物探測試的時間(灌后14天)、孔位(原孔),以及封孔質量。3.11.4測試單
9、位要及時提交物探檢測記錄、圖表以及檢測報告。3.12抬動變形觀測質量控制3.12.1 抬動鉆孔須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抬動變形裝置的安裝埋設,經三檢及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抬動觀測。3.12.2設有抬動變形觀測的部位,在觀測孔臨近的灌漿孔段在裂隙沖洗、壓水試驗、灌漿的過程中,派專人進行觀測記錄,當變形值接近允許值或變形值上升速度較快時,現場質檢員及時通知各工序操作員,采取降壓措施,并通報監理工程師。3.13預埋灌漿管質量控制所用管材必須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使用,嚴格控制灌漿管路的規格、類型及布置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并作好管路埋設記錄,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3.14裂隙沖洗、壓水試驗、灌漿質量控制3
10、.14.1灌前對所有灌漿過程中使用的儀器、儀表進行率定,質檢員檢查率定、檢測資料,經率定、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3.14.2灌前檢查砼的結構、砼齡期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檢查是否已進行灌前物探測試;檢查抬動變形裝置埋設安裝是否經驗收合格;檢查結構塊砼溫度、縫面張開度是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接觸、接縫灌漿);采用埋管灌漿時,灌前還要檢查管路的暢通性。3.14.3采用濕磨灌漿時,灌前要進行濕磨制漿工藝性試驗,檢測制漿工藝是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3.14.4灌前檢查施工設備、儀器、材料、人員、施工現場通水、通電、通風等是否滿足施工要求。3.14.5有涌水的孔段壓水、灌漿前要測試涌水量、涌水壓力,并填寫涌水
11、記錄表。3.14.6裂隙沖洗、壓水試驗、灌漿應連續進行,裂隙沖洗24小時未進行壓水、灌漿必須重新進行裂隙沖洗。3.14.7裂隙沖洗、壓水、灌漿過程中派專人進行抬動變形或縫面增開度的觀測和控制調壓閘,確保抬動變形值(或縫面增開度)、壓力和壓力波動值控制在設計及規范要求的范圍內。3.14.8所有壓水、灌漿均應采用自動記錄儀,人工記錄時要求當場準確、真實的填寫壓水、灌漿原始記錄表。3.14.9制漿質量控制:3.14.9.1控制攪拌時間:普通純水泥漿使用普通攪拌機,攪拌時間不小于3min,濕磨細水泥漿使用高速攪拌機(轉速大于1200r/min),攪拌時間不小于30s。3.14.9.2控制制漿材料的稱量
12、誤差,稱量誤差應小于5;檢測配制漿液的比重,濕磨細水泥漿還應檢測細度,不合格的漿液不得用于灌漿,漿液使用前必須過篩。3.14.10控制漿液的使用時間:普通純水泥漿液不超過4 h,濕磨細水泥漿液的使用時間有關要求控制,超過時間后應舍棄。3.14.11在灌漿過程中每隔1530min測試一次回漿的密度、溫度,漿液變換及灌漿結束時應測試漿液的密度,將測試值記錄在灌漿原始記錄表中,漿液的溫度應控制在540,回漿失水變濃(一個比級)時應換相同水灰比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不明顯,延時灌注30min總灌注時間不少于120min可結束灌漿。3.14.12灌漿過程中變漿必須滿足變漿條件,變漿標準:滿足注入量大于3
13、00L且壓力不變或灌注時間大于1h且壓力不變時應變濃一級水灰比灌注;當注入量大于30L/min時,可視情況越級變濃;變漿后,若灌注量發生減少過半時,應變回原一級水灰比。3.14.13當壓水、灌漿注入率大、累計灌入量達單耗100kg/m時,應檢查鄰近洞室、結構縫面、人工堆積、上下游邊坡露頭、積水等部位外漏情況。3.14.14嚴格控制灌漿結束標準必須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未達到結束標準時不得善自結束灌漿。3.14.15有待凝要求、返漿、涌水等孔段必須待凝,待凝時間應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3.14.16在灌漿過程中發生特殊情況(如注入量突變、回漿變濃、冒漿、串漿、涌水、因故中斷未能及時恢復等)時,應通知
14、現場質檢員和技術員,采取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并符合規范要求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在灌漿原始記錄表中詳細記錄。3.15封孔質量控制封孔要嚴格按監理工程師審批的封孔方法以及技術要求進行,封孔漿液水灰比為0.5:1,不充許采用稀漿封孔,每次封孔后必須對孔口進行保護,直至封孔結束。3.16檢查孔的布置每個單元工程施工完工后,要及時將該部位的資料進行綜合、匯總,在灌后3天內將該部位的灌漿綜合成果表報送監理工程師,抄報設計單位,由監理工程師確定檢查孔的孔數、孔位,待灌漿齡期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檢查孔的施工。3.17不合格部位的處理經檢查不合格的部位,必須首先與監理、設計共同對地質情況、施工過程、原始記錄進行綜合分析
15、,并找出原因,然后按監理工程師的要求進行處理,直到檢查合格。4竣工資料的控制與整理4.1施工原始記錄的控制4.1.1所有的記錄表必須按竣工資料的要求進行填寫,字跡應工整,填寫、簽字要全,初檢、復檢應仔細檢查,終檢員拒絕接收合格的各種原始記錄。4.1.2所有的記錄表均要求在24小時內,由工段復檢員送交終檢員,資料送交時要登記和交接人員簽字,原始記錄未及時送交者按聯部有關條例處罰。4.1.3質量部在計算機上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當天的資料當天輸入數據庫中,并及時按竣工資料的要求進行整理、匯總、保存,每個單元工程驗收評定后,將各種原始資料移交竣工辦。4.2單元工程的驗收評定每個單元工程施工、檢查合格后由聯總質量部填寫單元工程質量驗收評定表,并組織由業主、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參加的單元工程質量驗收評定會,同時提交各種已按竣工要求整理好的原始記錄和綜合匯總圖表。5附則本細則自發文之日起執行;本細則解釋權屬于聯總質量部;本細則中質量控制參數與設計技術要求不符時,按設計技術要求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