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山市八道江區龍山湖景區項目建議書目 錄第一章項目概況 3第二章 項目背景.3第三章 可研編制的原則和范圍.6第四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有利條件.7第五章 項目建設主要內容.13第六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16第七章 效益分析.16第八章 管理措施及人員編制.19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20第十章 結論.21第一章 項目概況 1.1項目名稱 白山市八道江區龍山湖景區開發項目1.2項目建設單位: 三道溝鎮人民政府1.3項目地址: 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區三道溝鎮1.4企業性質: 有限責任公司第二章 項目背景2.1項目地自然情況三道溝鎮地處白山市八道江區東南部,中朝邊境云峰庫區中游北岸,距市區58.9公
2、里,東與朝鮮慈城郡隔江向望,是白山市八道江區唯一邊境重鎮,邊境線45公里。全鎮轄區面積426.6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36畝,林地面積5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鎮轄6個行政村,21個社,總人口8236人2.2資源概況三道溝鎮是白山市林下資源開發重點鎮,全鎮林地面積57.5萬畝森林覆蓋率90%以上,屬白山市主要林業大鎮之一。三道溝鎮在白山市范圍內同比而言地大物博。野生動植物主要有紫貂、猞猁、香獐、熊、哈什螞、山參、五加參、對開蕨、天女木蘭、紅松、云杉等達300余種;礦產主要是鈷、銅、水晶石、麥飯等儲量較大,其中鈷礦儲量居全國第二,現正開發當中;主要農副土特產品
3、有玉米、大豆、園參、黑木耳、山野菜、核桃、瓜果等,山珍綠色食品開發前景看好。三道溝鎮位于鴨綠江畔,鎮域內河流縱橫,水資源豐富,有1湖、6河、22條較大的溝系,為鎮水產業、封溝養蛙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攔江養魚、網箱養魚、封溝養蛙已形成規模,池沼公魚出口日本及東南亞。三道溝鎮域內中朝邊境線長達45公里,僅一江之隔的朝鮮慈城郡,森林茂密、礦產及動植物資源豐富,發展邊貿得天獨厚。三道溝鎮旅游開發資源豐富。域內自然生態環境保持完好,天藍、水碧、山險、樹綠,景色宜人,與朝鮮隔江相望,可一覽異國風情,龍山湖風景旅游區是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有1島、3洞、16峰,108景,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幾
4、年來,旅游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客流量逐年增加,知名度迅速提升,龍山湖品牌已聞名省內外。2.3社會經濟現狀。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 7363萬元,同比增長29;完成農業增加值3207萬元,同比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1.9億元,同比增長216.7;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4069元,同比增長12.9。 2.4交通、通訊、電力、水三道溝鎮距白山市區公路里程59公里,為二級公路。沿鴨綠江北與臨江市有36公里邊境公路相通,南與集安市有50公里邊境公路相連。公路均實現水泥硬化,交通極為便利。鎮內程控電話已經覆蓋四個村,受益人口達6000余人,無線通訊網建設有六處基站,信號覆蓋全鎮范圍。互聯網接通率達90%。國
5、家電網在鎮內設有農電所一處,但缺少變電站。三道溝河流眾多、水系發達,用水不存在任何障礙。2.5項目提出背景吉林省白山市三道溝鎮地處中朝邊境鴨綠江云峰電站庫區,距白山市區直線距離26公里,是白山市除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外的最大的生態旅游區。市政府在2007年政府報告中提出:要依托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突出和發揮各地域特點,整合各類旅游資源,形成綜合開發態勢,不斷提升旅游的品位和接待能力,建設旅游大市。2008年省政府確定開發鴨綠江黃金旅游帶,經省旅游局規劃將三道溝鎮做為整體旅游帶的一個重要節點,并賦予三道溝為沿鴨綠江商務第一鎮的定位,這些都為三道溝鎮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三道溝鎮背靠市區,對面為朝鮮
6、慈江道慈城郡,距市區最近(直線距離26公里);有除長白山外全市面積最廣、生態環境最好、水域最大的旅游資源;是長白山景區望天鵝景區龍山湖景區集安景區旅游線路的重要一環;域內有森林、平湖、異國風情,可發展生態游、跨國游、度假游、農家游等多種旅游形式,通過努力建設與發展,三道溝鎮一定會成為中國的“達沃斯”小鎮。第三章 建議書編制的原則及范圍3.1編制原則3.1.1堅持以龍山湖生態保護為前提,以云峰庫區失地農民脫貧致富為目的,發展旅游事業,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1.2選擇優秀的旅游建設、管理團隊謀劃龍山湖綜合旅游開發,以提高景區的接待能力和景區質量為前提,進行建設;3.1.3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
7、條件,節省建設投資,縮短工期,提高經濟效益;3.1.4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規、規范,搞好環保、節能、衛生、安全及消防等設計。3.2編制的范圍根據投資建設項目的范圍及深度規定,本項目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技術論證。3.2.1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3.2.2旅游資源總體評價及市場調查分析;3.2.3龍山湖綜合開發總體規劃及建設方案;3.2.4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3.2.5效益分析;3.2.6對本項目投資建設的意見。第四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有利條件4.1自然旅游資源豐富三道溝鎮龍山湖是國家3A級風景旅游區,是省3A級風景名勝區。域內自然生態環境保持完好,天藍、水碧、山險、樹綠,
8、景色宜人,與朝鮮隔江相望,可一覽異國風情,有1島、3洞、16峰,108景,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發展旅游產業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4.2生態旅游前景廣闊隨著經濟的增長、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方面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卻面臨下降的威脅,廣大旅游者對回歸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風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卻面臨著許多旅游區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壞的被動局面,有些旅游區的環境和生態污染十分嚴重,影響了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如何使旅游業的增長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怎樣既發展旅游業,又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既開發旅游資源,又保
9、證持續利用,諸如此類的問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法和應對措施。因此,生態旅游這一內涵豐富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各區域組織發布的2006旅游市場調查報告紛紛指出,生態旅游目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熱點,生態旅游的實踐區域也在不斷的擴大,較早發展生態旅游的地區和國家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生態旅游作為21世紀旅游業發展的主題,在我國可謂方興未艾,回歸大自然正成為一種新時尚。走出城市,去林區到農田園,置身于自然、真實、完美的情景中,頤養身心,凈化心靈,在鍛煉意志和體魄的同時,增長自然和環保知識,已成為眾多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4.3休閑度假促旅游地產今年,全國各地的旅游地產項目將
10、在開發主題上百花齊放。在國家土地政策日趨收緊,獲得土地難度與成本提高的形勢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把目光轉向旅游度假主題,來獲取土地及開發立項,形成產品賣點。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門也希望借助開發商資本的力量來帶動某些有環境資源潛力和旅游度假前景區域的開發建設。特別是作為城市近郊大型產業區域的開發項目,需要有鮮明的主題,對資源價值的發掘和調整以及總體規劃的控制,才能實現一級土地開發的正當性、合理性以及潛在升值空間所帶來的投資吸引力。4.3.1核心競爭力更受重視近幾年,旅游地產開發的熱潮當中,相當多的旅游地產項目遭遇戰略策劃層面的失誤而使得項目擱淺,這是旅游地產開發中的一種跛足現象。從失誤案例中吸取
11、教訓,開發商們已漸漸地認識到旅游地產的核心在于旅游項目的前期導入,及旅游價值的挖掘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并符合政府規劃的整體發展方向。只有通過對旅游項目的精心經營,才能拉動人氣、提升價值,以此促進地產項目的銷售。開發上只有真正認識到旅游地產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才能使旅游和地產互惠互生,才能保證各種利益的最大化。4.3.2專業化水平逐步提高旅游地產在某些方面更像商業地產,它更依賴于環境條件和投資的實力。因此旅游地產的客戶群更加關注產品特點、著眼投資效益。旅游地產的營銷方式是租賃與出售相結合,要求經營者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這就決定了只有經營專業化、開發專業化、管理專業化的團隊,才能在旅游地產的市
12、場中勝出。目前,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意識到旅游地產開發專業化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長久的回報,開始整合各專業化設計和運作團隊進行合作。4.3.3綜合配套發展成為主流旅游地產綜合配套的發展成為主流。旅游地產中的住宅產品多為第二居所,需要足夠的休閑服務配套設施支撐。新興的旅游項目多為大型項目,所謂的“大”不僅是大盤的概念,更意味著城市型的綜合服務配套。2006年旅游資源和房地產之間融合并自然過渡,將真正體現出旅游地產所追求的和承載的文化精神。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市場對于此類項目的需求旺盛;二是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三是其他房地產利潤的彈性空間較小;四是相關產業政策調整,旅游已經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主導
13、性產業。在這一宏觀背景下,結合自然環境、文化、經濟、交通等諸多資源發展的旅游房地產業,將有更多的大盤出現,并呈現多姿多彩。4.4面臨的機遇世界旅游業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各國旅游者的首選之地.2007年我國國內居民出游總計達16.1億人次,來華旅游入境人數達1.32億人。據預測,到201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國,三大市場游客總量達30億人次左右。旅游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七大強調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可持續發展,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打造。旅游業的開發可以統籌兼顧經濟、社會、生活、環境、文化發展,有效的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區域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的
14、發展為旅游產業奠定了基礎.東北亞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吉林省旅游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省政府高度重視.根據省政府部署,利用三年左右時間,保證交通、景區設施、綜合配套設施、環境建設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鴨綠江黃金旅游線的建設是全省重點建設的項目之一。企業積極參與.從省政府到各區(縣、市)政府均為大力發展旅游出臺各項優惠政策,實實在在的推進旅游產業的大發展,不少具有遠見的企業家已經紛紛投入到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來。4.5效益并重的原則發展生態旅游必須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基礎,統籌兼顧,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始終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即要金山銀
15、山,更要綠水青山。4.6項目建設的必要性4.6.1有利于推進生態旅游景區建設建設生態旅游景區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是促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白山市八道江區三道溝鎮提出建設旅游綜合開發項目,不僅能夠滿足市區人們旅游休閑的需要,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而且為吉林省及國內外游客提供了最佳的生態旅游環境,加快建設龍山湖景區成為促進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通過項目建設為龍山湖旅游業持續發展拓展新的市場空間。因此,本項目對于推進生態旅游建設和積蓄名勝區旅游業的發展后勁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4.6.2有利于提高產業的整體素質,帶動旅游產業化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現代旅游產業化經營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
16、向,發展生態旅游是實現傳統旅游業向現代旅游業轉變的重要載體。旅游產業化的本質作用就是用工業化思維謀劃旅游來發展,按照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把千家萬戶的小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聯接起來,提高當地的市場化組織程度,以適應旅游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要求。建設旅游綜合開發項目是整體提升龍山湖品牌、提高旅游市場開發能力的關鍵,是提高旅游產業競爭能力的核心。在完成項目建設后,可使龍山湖風景各勝區形成規模化產業基地,把資源優勢變成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對省內及周邊地區具有較強的帶動力和輻射作用。發揮基公司+市場的帶動效應,完善產業鏈條的整體功能,使之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與國內外市場緊密
17、銜接的產業體系。使龍山湖風景名勝區真正成為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生態旅游區,成為提高當地群眾收入的主要行業,促進區域經濟的振興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4.6.3有利于推進龍山湖風景名勝區景區建設快速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的集中體現。三道溝鎮旅游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為從根本上解決當地“三農”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由于1964年云峰水庫建成蓄水,將大片良田全部淹沒。現有土地面積5130畝,人均不足2畝,單純依靠農業收入已不能解決失地農民的溫飽問題,農民增收十分困難,“三農問題”十分突出,并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和建設社
18、會主義新農村的最大障礙。項目建設可使云峰庫區失地農戶找到致富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構建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效機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同時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突出發展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商務,通過重點發展“大水面開發、民俗村建設、農家樂、休閑漁業”四大支柱產業,為推進龍山湖風景名勝區建設提供產業支撐,帶動全市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第五章 項目建設主要內容5.1產業定位圍繞城市,發展城市近郊旅游、生態旅游,有效整合“衣、食、住、行、游、娛、購”七大要素,將生態莊園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行業。以生態旅游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富民強區。5.2主題定位確立以自然風光、生態休閑為主要特色
19、的產業發展方向,打生態牌,利用生態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重點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5.3主要建設內容5.3.1基礎設施建設部分5.3.1.1景區污水處理,建設地點位于三道溝村、滴臺村、仙人洞村,建設內容包括四處污水處理廠及地下管網(16公里主管路);5.3.1.2垃圾處理場及配套設施,建設地點位于三道溝村,大路村,滴臺村及仙人洞村,總面積為1萬平方米;5.3.1.3服務港口及碼頭四處,建設地點分別位于三道溝村二處,滴臺村一外,仙人洞村一處,總面積為10000平方米;5.3.1.4景區游步道,建設地點位于三道溝村小橫路,大路村五社,二道溝村,建設內容為生態游人行路;5.3.1.5景區供水設施
20、,建設地點位于三道溝村大路村仙人洞村滴臺村,主景區主管路總里程為6.5公里;5.3.1.6停車場四處,分別建設在三道溝鎮沿江四個村,總面積為6400平方米;5.3.1.7攔河壩一處.該工程位于鎮政府以南1.5km的鴨綠江右側支流三道溝河末端、云峰水庫消落區內,控制流域面積195.6 km2 ,河流長25.1 km,總庫容610104m3,校核洪水位321.05m,設計洪水位320.30m,正常蓄水位 318.75m。工程由攔河壩、開敞式岸邊溢洪道組成。攔河壩為復合土工膜防滲、砂礫石堆石壩,壩頂高程320.50m,防浪墻頂高程321.50m ,壩頂寬4m,壩頂長度310m,最大壩高29m;5.3
21、.1.8景區變電設施及線路,建設地點覆蓋整個景區,建設內容包括主變容量為1萬千伏安的變電站一所,660千伏線路25公里;5.3.1.9防洪堤壩,建設地點位于三道溝鎮沿江四個村,總長度為16000米;5.3.1.10道路兩側山體加固,建設地點為沿江四個村,建設內容為整固山體裸露部分;5.3.1.11景區非干線公路.建設地點位于龍山湖風景名勝區內,建設內容為水泥硬覆蓋道路;5.3.2景區配套服務設施5.3.2.1旅游廁所24個,分布在景區各處;5.3.2.2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地點位于三道溝村,建設內容為建筑面積為7500平方米的服務樓一座;5.3.2.3景區管理用房,建設地點位于三道溝鎮沿江四
22、個村,建設內容是四棟管理用房屋,總面積為3200平方米;5.3.2.4景區消防站,建設地點為三道溝村,建設內容是,建設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200平方米的消防站一處;5.3.3環境整治項目5.3.3.1景區綠化項目.建設地點為景區全部,建設內容為綠化面積88萬平方米;5.3.3.2景區亮化.建設地點為四個主景區及沿江全線,總長度為65.5公里;5.3.3.3景區內巷路,建設地點位于景區內四個主要景點,總長度為12公里,全部實現硬覆蓋;5.3.4景區移民拆遷及占地補償,建設地點為三道溝村主景區及沿江四個村.建設內容為征用土地1650畝,拆遷房屋35444平方米;5.3.5旅游開發項
23、目5.3.5.1星級賓館二棟,建設地點:三道溝鎮三道溝村,三道溝鎮滴臺村,總建筑面積為28000平方米;5.3.5.2沿河商貿街 ,建設地點:三道溝鎮政府對面,建設面積為32000平方米 ; 5.3.5.3綜合商業區 ,建設地點:三道溝鎮三道溝村,建設面積為20000平方米;5.3.5.4別墅30棟,建設地點:三道溝鎮三道溝村仙人洞村二道溝村,建筑面積為6000平方米 ; 5.3.5.5滴臺水岸休閑區,建設地點:三道溝鎮滴臺村,建設規模為70平方米100棟及江邊浴場一處;5.3.5.6小長川朝鮮族風情村,建設地點:三道溝鎮仙人洞村小長川,建設規模為70平方米100棟。第六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24、6.1投資估算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6561.5萬元。其中景區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環境整治移民安置)預計投資83361.5萬元,旅游開發項目預計投資23200萬元.6.2資金籌措項目資金來源,景區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環境整治移民安置)擬申請政策性資金支持,旅游開發項資金擬進行招商引資。第七章 效益分析7.1經濟效益7.1.1漁業養殖收入鴨綠江、三道溝河無污染且水質優良,非常適合漁業養殖。三道河庫區形成后,發展水產養殖潛力巨大。養殖的主要形式是網箱養魚和冷水魚養殖,品種有德國框鏡鯉魚(出口韓國)和細鱗、鰲花(長白山區特有品種,200元/公斤)。根據保持水質及科學養殖的原則,庫區內可利用水面進行
25、養魚,每年可完成鯉魚產量50萬公斤,冷水魚產量5萬公斤,實現收入1300萬元。7.1.2改造收入鎮區改造(一期)所需費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拆遷費用,根據實測,(一期)拆遷總面積為14654平方米(沿河兩岸10379平方米),其中包括樓房1782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廠房4750平方米(1500元/平方米)、商業用房1220平方米(1500元/平方米)、住宅6902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預計拆遷費用1942萬元。二是建設綜合服務區,建筑面積為32000平方米,費用3200萬元。服務區建成后,按照3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出售,將回收9600萬元的資金,減去拆遷費、建筑投入費用,當期
26、可實現凈收入4458萬元。7.1.3旅游收入在當今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外出旅游熱情高漲,特別是國家實行旅游“黃金周”政策利好的促進下,生態旅游更深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局面。預計節假日龍山湖旅游度假休閑的人次為25萬人/年。民俗村景區,通過開展民俗歌舞、江邊垂釣、品味民族飲食等項目,每年旅游人次可達10萬人,年收入可達5000萬元,純收入可達1500萬元;農家游,通過江中拉網捕魚、觀光農業、品農家飯形式,每年可吸引游客10萬人次,年收入預計實現5000萬元,純收入可達2500萬元;攔河壩庫區,旅游項目有水上娛樂、垂釣、冰上活動等,預計年吸引游客15萬人次,年收入將實現3000萬元,純收入可達12
27、00萬元;沿河商務、商貿區,項目有商務洽談、觀光、餐飲、娛樂等,年吸引游客將達10萬人次,年可實現收入6000萬元,純收入可達2000萬元;其他項目,包括庫區觀光、游艇觀光、旅游商業等,年可實現收入4000萬元以上。以上項目累計年可實現收入24300萬元,純收入達到9460萬元以上。7.2社會效益本項目的開發是一項見效快、效益久的綜合性產業,三道溝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不僅能帶動交通、建筑、通信、商業、服務業的發展,還將帶動地方特產,加工業和其它事業的發展,開發的前景將是一業興起,百業興旺,搞活一塊經濟,致富一方百姓,同時也為國家和地方增加了稅收。7.3生態效益通過規劃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28、,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進一步增強。景區生態系統結構合理,功能穩定建全,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水環境、大氣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生態系統保持平衡,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一個山清水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的生態莊園即將呈現在人們面前。第八章 管理措施及人員編制8.1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8.1.1原則要求:本著機構精簡,效率第一的原則,加強旅游區人員,壓縮生產人員,定編、定崗、定員,多用合同工、季節工,減少生產開支,堅持崗前培訓,不斷提高職工的政治、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水平。8.1.2組織結構:三道溝旅游開發管理處下設:項目部、旅游部、服務部等,制定完善各
29、項規章制度,實現崗位責任制。8.1.3人員編制:三道溝旅游開發管理處人員由兩部分組織,一是從事旅游生產人員,二是經營生產人員,人員編制初步考慮為:旅游生產人員15名,經營生產人員15名,在旺季人員不足時,適當招聘部分合同工、季節工。8.2莊園環境保護措施8.2.1三道溝旅游區的任何生活廢水不得排入園區水體,必須經過處理后由管道排出或外運。8.2.2旅游區內道路及休息活動區設置垃圾箱,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8.2.3嚴禁砍伐毀壞莊園內樹木、花卉、草坪,科學保護園區野生動植物資源。8.2.4旅游區內禁止打鳥、捕捉青蛙、蛇等野生動物,維護園區生態平衡。8.2.5旅游區內建筑物必須配備消防
30、設施,禁止在植物園、林中吸煙,嚴防森林火災。8.3實施計劃項目工程建設于2008年開始實施。第一期工程將于2010年末全部完成建設任務。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9.1建設地點環境狀況項目區建設地點生態環境良好,除有大片農田外,大部分與周圍村莊相距較遠,其地勢較高,場地寬闊,周圍樹木較多,植被良好,無任何污染區。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9.2環境影響項目建成投產后主要污染物有以下幾種: 9.2.1污水:主要是游客居住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年排放量約10萬立方米。 9.2.2廢碴:主要是采暖期燃煤爐灰年排放量約30噸。9.2.3廢氣:主要是鍋爐產生的煙塵。9.3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9.3.1項目執行的環
31、保文件及標準:(1)污水排放執行CB8978-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2)煙塵排放執行CB13292-91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9.3.2污染防治措施及預期效果9.3.2.1污水治理本項目排放污水主要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不定期排放的生活污水,其污水特征是水中含有氮、磷及生化性較強的有機物。經管道進入生化池處理后排入龍山湖。水質指標COD25mg/L、BOD10mg/L,屬于國家規定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類水體,項目建設內容中建設有四處污水處理場,凈化后不會對龍山湖水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9.3.2.2廢碴治理采暖期所產生的煤灰送到場外臨時灰場貯存,送至磚廠綜合利用。9.3.2.3廢氣治理對鍋爐產生的
32、煙塵,采用先進除塵設備,降低煙塵排放濃度,使煙塵排放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9.3.2.4綠化根據本地氣候特點,在各區道路兩旁和建筑物周圍進行綠化。栽植生長快、樹冠大的快楊和柳樹,在樹木之間種植草坪和花卉等。在項目區堤坡面種植根系發達的牧草,防止水土流失。利用場區空閑地帶擴大綠化面積,既美化場區,又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場區綠化要與周圍農業環境區相互協調,使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完美結合,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第十章 結論綜合以上分析,白山市龍山湖旅游實業開發項目的開發建設是可行的,是低投入、高回報,而且回收時間短,見效快的項目。項目投入運營后,可通過邊回報、邊投入的方式,逐步將景區建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國家4A級旅游區。 附:項目投資估算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