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概 述1.1 項目背景XX市S310A至B段路面改善工程位于XX市XX縣與B區境內,路線整體呈東北-西南走向,路線向北可至XX、壽縣、淮南等地,向南可至B、金寨。隨著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B改革試驗區的發展完善,沿線車輛迅速增加;由于原有瀝青碎石路面空隙率較大,抗滲性較差,受到地表水侵蝕嚴重,造成該路段路面出現大范圍麻面、網裂、基層外露等病害,已經嚴重影響了來往車輛的通行。為提高路網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和抗災能力,提高行車通行條件XX市公路管理局決定對本項目進行路面改善。1.2 編制依據(1) 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2010.4);(2) 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聯合頒發的建設
2、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2006年第三版);(3) 交通部頒發的現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范;(4) 交通部頒發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標;(5) XX市公路管理局關于S209陡太路、S310眾葉路路面改善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的委托函。1.3 研究過程及內容接到業主委托書后,我公司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調查,調查期間我們聽取了XX市公路管理局對本項目的詳細介紹,對路線走向、主要控制點、沿線建筑材料等情況做出詳細調查,收集了XX市近年主要經濟數據和相關道路的交通量,對比1:50000地形圖對沿線周圍地形地貌、水文水系進行了現場核對。在XX市公
3、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順利結束了外業調查轉入內業設計。內業設計主要進行路線設計,計算工程量,編制投資估算。從而對本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1.4 主要結論1、項目位于XX市XX縣與B區境內,是兩地南北走向的重要通道,項目的建設將完善區域內公路路網體系,提高區域內道路通行能力,增強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能。2、該項目的建成將完善XX市公路路網結構,有效改善B至三元、孫崗、A等地的通行狀況,對沿線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項目所處路段是當地鄉鎮主要集散通道之一,項目的建設將為當地居民出行帶來便利。3、由于項目位于安徽西大門,此項目的建設將為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改善區域投資環境,
4、改變產業布局,促進結構升級作出貢獻。綜上所述,項目的建設提高了路網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和抗災能力,改善了道路通行條件及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S310的服務水平。因此修建本項目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必須的。2 經濟社會和交通運輸發展狀況和規劃2.1 研究區域概況S310線A至B段位于安徽省XX市XX縣與B區境內,項目的建設將提高路網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和抗災能力,改善道路通行條件及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S310的服務水平。本項目直接影響區域為B區,間接影響區域為XX縣、XX市等。2.2 項目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現狀及發展2.2.1 經濟社會現狀l 社會發展概況區域人口 XX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
5、,俗稱“皖西”,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現轄金安、裕安兩區和壽縣、XX、金寨、霍山、舒城五縣,以及省級XX經濟技術開發區和B改革發展試驗區。全市159個鄉鎮、8個街道、85個城市社區、2846個村民委員會。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總人口704.8萬人。 圖2-1 XX市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XX資源豐富而獨特。這里水源充沛,水質優良。全市地表水資源總量99.9億立方米,境內有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條主要河流。新中國建立后,先后建成了佛子嶺、梅山、磨子潭、響洪甸、龍河口五大水庫。以五大水庫為依托興建的淠史杭綜合利用工程,是我國最大的人工灌區,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區之一。灌區控制面積覆蓋皖豫兩省1.3
6、萬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00萬畝。境內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種,各類水陸棲生脊椎動物500多種。盛產110多種名特優稀農副產品和1400余種中藥材,糧、油、棉、麻、茶、繭、板栗、肉禽、羽絨、水產等產量多數居全省第一,XX瓜片、皖西白鵝及其羽絨、霍山石斛等稱甲全國。境內已探明礦藏30多種,鐵、金、鉛、鋅、石英石、花崗石、水泥灰巖等儲量甚豐。區位交通 XX依山襟淮,承東接西,區位優越。東與省會合肥市相連,南與安慶市接壤,西與信陽市毗鄰,北接淮南市、阜陽市。貫淮淠而望江海,連鄂豫而銜中原,是大別山沿淮經濟區的中心城市。312、206、105國道、寧西高速公路、合九鐵路、寧西鐵路、淠淮航道縱橫全
7、境,XX至合肥駱崗機場僅需1小時,交通十分便捷。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合肥、蕪湖、南京“金三角”腹地,長江流經XX市182公里,合九鐵路及合寧、合巢蕪、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可依托合、蕪、寧三個航空港和萬噸級蕪湖外貿碼頭直達世界各地。地理氣候 XX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區域。全市界于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之間,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時,各縣區年總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氣溫16.7-17.9,梅雨季節一般
8、在6-7月間。在特定地域和氣候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境內物產富集,礦產眾多,可謂“大別山藏珍蘊寶,淠史杭瀉玉流金”。經濟水平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半年增長1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9.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85.8億元,增長24.2%,第三產業增加值231.1億元,增長7.4%。2010年,XX市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033.5萬畝,比上年增長2.0%,總產達到459.1萬噸,增長1.9%;工業經濟支撐作用增強,全市規模工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46.7億元,同比增長29.3%,增幅高于全省5
9、.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0.5億元,增長38.1%,增幅快于全省4.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1%;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全市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45364萬美元,增長37.3%;利用外資形勢良好,全市利用境外資金16309萬美元,實現年度目標的107.3%,同比增長23.1%,增幅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市實現財政收入68.6億元,同比增長31.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4個百分點,實現全年預期目標(61.75億元)的111.1%;金融信貸規
10、模持續擴大,截止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843.5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2.3億元,增長17.0%;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市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4508元,增長11.6%,其中農民全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600元,比上年增長1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3.2,比上年同期上漲3.2%。2.2.2 經濟社會發展趨勢XX依山襟淮,承東接西,區位優越。東與合肥市相連,南與安慶市接壤,西與河南省信陽市毗鄰,北接淮南市、阜陽市。貫淮淠而望江海,連鄂豫而銜中原,是大別山沿淮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地處中國經濟最具發展活力的“長三角”腹地,形成
11、了四通八達的立體網絡,境內有3條國道、4條高速、3條鐵路,至建設中的新橋國際機場僅半小時,已成為全國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城市,具有東融長三角、西連大京九的獨特之利;距南京不足2小時車程,距離上海也僅4小時左右,是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十二五”是XX市承上啟下、爭先進位、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既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戰略轉型的諸多挑戰;既有許多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又面臨著趕超進位的重要任務。以下是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堅持轉型發展,推進優化升級。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規模化、集群化、集約化發展轉變;經濟發展結構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經濟增長向依靠投資、消費、出口協
12、調拉動轉變;城鎮化進程向城鄉統籌發展轉變;社會建設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向轉變。堅持創新發展,增強競爭能力。大力推進制度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保障能力;大力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管理創新,不斷提高政府、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堅持趕超發展,全力爭先進位。以堅定的信念、實干的精神、頑強的毅力、百倍的干勁,著力營造趕超發展的氛圍;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現代農業,打造千億元產業,培育百億元企業,著力構筑趕超發展的增長極;提高居民收入,大力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著力形成趕超發展的合力。堅持綠色發展,建設兩型社會。以完善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
13、態環境的體制機制為重點,積極發展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綠色旅游等綠色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開放發展,激活跨越活力。牢牢把握發展機遇,不斷夯實發展載體,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參與區域分工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不斷提高經濟外向度。2.3 項目影響區域交通運輸現狀及發展XX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的江淮平原,地跨江淮分水嶺,東臨省會合肥和淮南、巢湖兩市,南接安慶市和湖北省黃岡市,西與河南省信陽市毗鄰,北與阜陽市隔岸相望。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沿海、中原
14、和西部地區梯度發展的過渡帶和東西部經濟交流的轉接點,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聯系沿海、發展中原的功能和特征。被國家交通部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規劃。公路:高速公路有國家規劃的“7918”中的G35濟南-廣州高速公路,G40上海-西安高速公路,G42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淮南-阜陽高速公路和合肥安慶高速公路均經過我市。另外境內有312、206、105三條國道國道,全市現有公路16557公里(國道314公里,省道743公里,縣道3493公里,鄉道5207公里,村道6800公里),公路密度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客運開通跨省班線149條,跨市班線504條,跨縣班線316條。鐵路:
15、已建成的有上海-武漢-成都高速鐵路,西安-南京、合肥-九江鐵路,建設中和即將建設的鐵路有XX-阜陽、西安-南京鐵路復線等。規劃中還有XX-安慶-景德鎮的鐵路、XX-廬江-銅陵鐵路等。2005年,又一條貫穿我國東西的鐵路主干線寧西鐵路的通車將XX與長三角地區、西北地區緊密相連,開辟了一條從長三角地區通往西北地區的捷徑。2009年,貫穿XX全境的合武高速鐵路通車,更加縮短了XX與合肥、南京、上海、武漢這些大城市的時空距離,目前動車組列車從XX到合肥需36分鐘,到南京、武漢僅需1個半小時,到上海也僅需3個小時。合武鐵路客運專線與合寧鐵路客運專線相聯結,構成了長三角地區通往中南區域的最短路徑。航空:正
16、在建設中的具有目前國內最高飛行區等級的4E級樞紐干線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于合肥市肥西縣高劉鎮和XX市壽縣劉崗鎮交界處,距XX市區僅40公里)預計于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將使XX的交通將更為便捷,為XX加強與國內外大城市的聯系,加快融入安徽省會經濟圈,加速建成合六巢城市群提供了更強勁的動力。目前市區距合肥駱崗機場70余公里水運:境內有7條較大河流,水運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噸級輪駁船。XX市將在十二五期間建設以鐵路、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航空為主骨架,以高密度農村公路網為基礎,以航運為補充,以運輸樞紐港站為節點,進一步完善立體交通網絡。推進阜陽XX鐵路、西安合肥鐵路復線電
17、氣化改造加快建設,加快XX安慶景德鎮、XX廬江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啟動合肥XX輕軌前期工作,擴建改造XX火車站。完成周集XX高速公路建設,爭取濟南祁門高速公路盡快開工,推動沿淮高速公路、銅陵XX南金寨河南商城高速和金寨斑竹園天堂寨霍山道士沖霍山縣城舒城無為高速前期工作。大力實施“路網升級工程”、“路網改造工程”和“路網延伸工程”,加快XX對接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和周邊各市,以及轄區內各縣區之間和主要旅游景點公路網主骨架建設。加快對國省道和重要的縣、鄉道升級改造,進一步鞏固“村村通”。加強對淮河岸線資源的綜合利用,重點實施淮河干流、淠淮航道以及淠河等內河航道整治和疏浚工程,到2015年,V級及以
18、上航道達到220公里,XX港年通過能力達到755萬噸。進一步加快客運站場升級改造,提高城鄉交通運輸通達能力。3 交通量分析及預測3.1 遠景交通量的組成本項目的建設旨在提高路網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和抗災能力,改善道路通行條件及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能,提高S310的服務水平。影響本項目遠景交通量主要為現有老路自然增長的趨勢交通量。3.2 交通量預測思路本項目趨勢交通量預測采用簡單的直接個別推算法:首先調查區域社會經濟資料及交通運輸資料,分析社會經濟與交通運輸兩者間的相互關系,在預測區域未來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交通工具發展的影響,研究區域內各種交通方式的增長彈性,并在此基礎上,預測未來年的趨勢交
19、通量。3.3 交通量預測過程3.3.1調查資料分析l 路段公路歷年平均交通量統計為了掌握本項目公路現有流量狀況,根據當地交通部門提供的交通量資料,經月不均勻系數修正后,老路年均斷面流量見表3-1。 表3-1 2010年各路段老路斷面流量 單位:輛/日,小客車拖拉機小型貨車中型貨車大型貨車特大貨車拖掛貨車集裝箱車小型客車大型客車摩托車非機動車K202+888K237+567段318 170 246 146 35 55 11 609 89 523 81 l 數據分析2000年以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公路交通量得到了較快發展。客車交通量的增長均低于超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經計算,本項目影響區域
20、2000年至2010年客車交通年均增長率為7.3%,彈性系數為0.59;貨車交通年均增長7.6%,彈性系數為0.61。3.3.2 未來公路交通發展趨勢分析及彈性系數預測l 彈性系數預測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公路交通將會以持續、穩定的狀態和適度的速度發展。結合交通發展的普遍規律,對機動車彈性系數進行預測,見表3-2。表3-2 機動車增長彈性系數預測表2011-2015年2015-2020年2020-2025年客車0.580.530.48貨車0.590.550.5l 增長率計算根據經濟及彈性系數預測結果,對機動車交通量由下式計算:Rk=ETk式中:Rk未來影響區域K車型交通量增長率(%);Tk未
21、來影響區域K車型交通量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彈性系數;E未來影響區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經計算,分車型機動車增長率預測值見表3-3。表3-3 分車型機動車增長率預測值(%)2011-2015年2015-2020年2020-2025年GDP12.310.89.5客車7.135.724.56貨車7.265.944.753.4 交通量預測最終結果根據擬建項目基年交通量,結合機動車各車型交通量增長率對本項目遠景交通量進行預測,交通量預測最終結果見表3-4。 表3-4 交通量預測最終結果 單位:輛/日,小客車2015年2020年2025年K202+888K237+567段3234429753974 項目
22、現狀及建設的必要性S310線A至B段位于安徽省XX市XX縣與B區境內,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提高路網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和抗災能力,改善道路通行條件及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S310的整體服務水平。本項目直接影響區域為B區,間接影響區域為XX縣、XX市等。經過多年的運營,原有瀝青碎石路面已出現明顯的病害,全線出現大面積麻面、網裂等病害;混凝土路面出現露骨、裂縫、混凝土板破碎、脫空等病害使老路路面受到嚴重破壞,喪失了整體承載能力,難以恢復其使用功能,不能達到結構強度要求,需要重新進行結構補強。因此修建本項目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必須的。項 目 終 點項 目 起 點 5 建設條件、技術標準及建設方案5.1
23、建設條件5.1.1自然條件地形地貌路線位于XX市南部。XX市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呈梯形分布,河流、盆地、湖泊相間其中。市區可分為大別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崗地和平原四大地貌單元。本項目位于丘陵區。氣象與水文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季風氣候顯著,冬寒夏熱,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較為豐富,適宜動植物生長。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時,各縣區年總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氣溫16.717.9,梅雨季節一般在67月間。地震根據安徽省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全線所經地段地震動峰加速度為0.05
24、g ,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圖5-1 安徽省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93062001)l 自然條件對建設項目的影響沿線水源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這些自然條件對工程建設是有利的,但該區域春、夏之交季風造成的梅雨和夏雨時間較長,暴雨洪澇。應針對每年的雨情、旱情及地形條件合理組織安排施工計劃。5.1.2 筑路材料和運輸條件l 砂、石料項目區域石料產量豐富,砂料主要分布在金寨、裕安區,資源豐富,且質地純凈,粒徑較佳,常年開采可供施工使用。l 工程用水沿途溝塘較多,地下水豐富、水源充足,凡人、畜能夠引用的水均可作為工程取水源。l 工程用土項目區域內均為丘陵區,沿線全為山林地,取土較困難,項目取土應與當地
25、相關部門協商。l 工程用電沿線電力線路密集,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后,可滿足工程用電要求。l 六大材料來源及供應水泥、鋼材、汽油、柴油、可以從XX市購進,木材就地取材。l 運輸條件沿線交通方便,能夠滿足本項目交通運輸需求。總之,沿線筑路材料、水、電及運輸條件對項目的建設十分有利。5.2 技術標準公路等級:三級公路;設計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路基、路面:路基、路面維持原有路面寬度,瀝青混凝土路面;橋梁涵洞:涵洞設計洪水頻率1/25;設計荷載:汽車荷載為公路-級;場地地震效應:根據安徽省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全線所經地段地震動峰加速度為0.05g ,地震基本烈度為度。5.3 建設方案5.3.1 改
26、善原則 本項目屬改善類工程,道路設計應考慮方案的可操作性,注意實施時對道路沿線交通出行的影響。 要充分結合道路現狀、當地經濟狀況選用合理的路面結構形式和厚度。 設計不僅要滿足功能的需要,還要體現出合理性和經濟性,即要便于近期建設,又要充分考慮到遠期的結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本項目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遠景交通的要求。 妥善處理好道路與周邊場地的關系,正確處理好路線平、縱、橫的組合,充分調查路段設計洪水位,在保證主干路上汽車行使安全、通暢、快速的前提下,減少線路填挖方和構筑物工程數量,節約工程投資。 貫徹生態設計理念,注重環境保護設計,使公路線形、橋涵、交叉、沿線設施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使項目建成
27、后成為所在地區的一道景觀優美的風景線。 路基、路面、橋梁、平交、防護設施和附屬設施等應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美觀。 充分預見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加強科學研究,積極采用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和新工藝,盡可能減少工程病害。5.3.2 建設方案起訖點論證路線的起終點決定著路線的總體走向。公路起訖點的合理選擇除有利于公路網構成、與相關公路良好銜接外,還必須考慮節點處的場地建設條件。5.4工程概況和建設規模5.4.1 路線l 平面線形平面設計基本擬合老路中心線,完全利用老路平面線形,避免新征用地,提高橋涵及支擋構造物利用率,降低對老路兩側原有綠化破壞,有效降低工程造價。路線起自XX縣A(K202+88
28、8),經三元、孫崗至B(K237+567),全長34.679公里。l 縱面設計縱面線形設計時,應考慮起、終點的自然銜接,以及利用橋梁的橋面高程、沿途計算的橋涵、路基洪水位的控制等原則。5.4.2 路基工程(1) 路基橫斷面設計橫斷面維持老路標準,具體為:K202+888K206+488段、K231+488K232+488段:路基寬12.0m,路面寬9.0m; K206+488K218+488段、K219+488K231+488段:路基寬8.5m,路面寬7.0m;K218+488K219+488集鎮段:路面寬12米;K232+488K234+738集鎮段:路面寬14.5米;K234+738K23
29、5+738集鎮段:路面寬18.0米;K235+738K237+567集鎮段:路面寬22.0米;行車道橫坡采用2%,土路肩橫坡采用4%。詳見附圖路基標準橫斷面圖。(2) 路基高度設計路基設計高程采用行車道中心線高程,在滿足路基及橋涵設計洪水位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填土高度,降低工程造價。(3) 路基邊坡填方邊坡坡率取1:1.5。全線無挖方邊坡。(4) 路基防護道路兩側均為保護的山林地和耕地,設計對填方路段兩側采用路肩墻收縮放坡,避免新征用地。 (5)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涉及沿線的生態平衡、水土保持、以及農田和水利建設因此排水設計需要與當地排灌溉系統協調,做到因地制宜,綜合規劃。路基排水主要通過兩側排
30、水溝匯集路面及邊坡水,引入溝、渠、河等排至路基以外,排水溝應貫通并自成獨立排水系統。本項目全線排水工程數量及防護工程數量合計約為6240立方米。5.4.3 路面工程l 面層經調查,本項目K202+888K206+488段、K231+488K232488段為9.0米瀝青碎石路面;K206+488K218+488段、K219+488K231+488段老路為7.0米瀝青碎石路面;K218+488K219+488段為12米瀝青碎石路面;K232+488K234+738段為14.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K234+738K235+738段為18.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K235+738K237+567段為22.0
31、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面結構方案的選擇主要是根據公路等級和交通量大小的要求,結合沿線氣候、水文、當地筑路材料、以及不良地質的分布情況予以擬定。瀝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這兩種路面結構類型均可選用為本項目路面。1根據國內及我省修建路面的經驗,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強度高、使用年限長、具有經久耐用、養護工作量較小等優點,但其施工周期較長,且行車振動大,乘座不舒服,還容易引起駕駛疲勞,輪胎與路面之間產生的噪音大,輪胎磨損也較大,路面損壞后不便修復等等,而瀝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抗變形能力強、行車振動輕、噪聲小、旅客乘坐舒適、輪胎磨損小、路面損壞易于修復等優點,但有路面使用年限較水泥混凝土路面短、養護工作量較大
32、等缺點。針對本項目所處區域特點,建議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2本項目部分路段老路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在白改黑路面的采用方面已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技術也較為成熟。另外,從與相關道路的銜接、美觀和路面材料的發展趨勢等方面來看,本報告推薦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3從面層結構組合和面層材料選擇上對各自的使用功能、技術特點、工藝、造價等因素進行綜合比較分析,最終推薦全線面層統一采用瀝青混凝土。l 基層、底基層基層起主要承重作用,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設計采用施工工藝成熟、材料來源豐富,強度高、工程造價低的水泥穩定碎石,在進行混合料級配調整的條件下可以部分改善收縮裂縫的發展。圖5-2 路面結構圖4cm
33、AC-13瀝青混凝土面層6cm AC-20瀝青混凝土面層18cm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8cm水泥穩定碎石低基層兼找平原老路路面5.4.4 橋涵工程(1) 沿線橋涵布設情況全線原有橋梁4座,其中中橋1座,小橋3座,目前橋梁狀況較好,部分橋梁經維修后可以完全利用;項目需拆除重建涵洞40道。圖5-3 原有上跨滬陜高速橋梁現狀5.4.5 沿線設施按照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 D82-2009的標準對全線的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重新進行設計,設計中根據交通流向分析、結合路容、路貌考慮,確保行車安全與沿線路、景、物交織協調,營造一個安全、流暢、舒適、優美、經濟的公路交通環境。5.5 工程環境影響5.5.
34、1 環境影響因素項目的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道路運營存安全隱患已不適應沿線經濟發展的形勢,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為沿線社會經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使項目沿線投資環境得以改善,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路側經濟帶的逐漸形成,有利于沿線鄉鎮的開發,從而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進而提高項目沿線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這是最主要的影響。其次,本項目的建設對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空氣、聲音均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公路布線將對原始自然地貌造成一定程度的改變和破壞。公路建設時期, 挖填土石方,勢必破壞土體的自然結構,干擾天然水系,影響動植物的生存環境。由于局部工程防護穩定、植被恢復尚需時間,因而先期會發生
35、少量水土流失。公路運營時期,汽車噪聲及汽車尾氣排放的多種污染物如C0、TSP、Pb、N0x、石油類物質等,可能污染大氣、農用土壤和作物,洗車污水帶來的土壤鉛污染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動植物棲息、生長的環境。道路狀況改善以后,汽車耗能大大減小,噪音和尾氣排放量也相應減小;揚塵基本不會產生,空氣質量大有改善;隨著道路狀況的改善,為汽車替代拖拉機創造了條件,高噪音、高能耗、高污染的拖拉機將逐漸從公路上消失,“路域生態環境”將會持續改善。5.5.2 對策和措施項目在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各階段,必須嚴格按照環境保護的要求作好各項工作。以下僅就一般情況作簡要敘述。(1) 項目規劃、設計階段的環保對策從
36、環保角度考慮,該段公路的方案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以確保將來工程建設對沿線自然和社會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路線方案應盡量做到保持原有的水網體系和灌排體系,公路的建設應以不破壞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的生活、長期形成的排灌體系格局為原則,橋涵設置應不壓縮原有過水斷面。(2) 公路工程設計中的環保設計公路環境保護設計是公路項目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給予高度重視。公路環境保護設計的主要內容有:第一,對噪音的防護措施;第二,對水土資源的保護措施;第三,對自然生態的保護措施;第四,防止空氣污染設計;第五,綠化美化路容設計等。在具體工程設計中應注意:a.在人口稠密區應重視隔音防噪工程設計;b.重視路
37、基、路面排水及防護工程設計;排水設施能減少對邊坡的沖刷,防止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c.合理進行縱坡設計,控制坡度與坡長、降低汽車爬坡的廢氣排放量和噪音;d.應將公路綠化工程設計作為一項綜合設計項目,必須完善綠化工程具體設計內容,重視和加強景觀設計。(3) 公路施工期間的環境影響及措施a.保證橋涵下部結構的建設盡量在汛期之前完成,以免影響汛期排洪;b.施工中,砼拌和場、堆料廠,應遠離人口稠密地區和環保區域,以減輕對環境的影響。施工機械和施工過程產生的噪音會擾亂沿線居民的安靜生活,應對施工機械經常檢查和維修以減少噪聲。在人口稠密區,在夜間不施工的情況下盡量縮短施工期,減少對居民安寧的影響;c.
38、施工中的工程車輛、材料運輸車輛,在運輸中會造成揚塵、材料外漏,居民區道路和縣鄉公路的破壞等影響。要求施工和運材車輛在裝載、行車速度、行車路線等都要有環境保護意識,對施工和運輸道路要經常修復,增加安全,減少事故;d.嚴格控制施工場區范圍,盡可能減少對周圍居民的干擾,及對環境的破壞。(4) 公路營運期間的環境問題及對策公路營運期間,汽車廢氣排放會對沿線環境造成局部污染,汽車噪音也將干擾沿線群眾的生活。應視為交通量、人口密度、污染程度以及環境條件分別采取:a.在公路兩側,種植隔聲綠化帶,栽種適宜當地氣候、地質的樹木,既美化環境,又能將公路與周圍自然景觀有機融合,這是公路營運期消除噪聲及減少廢氣污染最
39、有實效的補充措施;b.在營運期間還應適當地進行環境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采取必要的環境措施;c.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增強環保意識;d.對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運輸,應按國家規定保證安全,以防止危險品的意外泄漏造成對環境的影響和對公路的破壞。6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6.1 投資估算6.1.1 編制依據(1) 交通部頒發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標和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2)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有關部門的有關文件。(3)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廳、省公路局及市縣等有關
40、部門的有關文件。6.1.2 編制范圍XX市S310A至B段。6.1.3 電算程序投資估算采用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額站編制的軟件XJTW。6.1.4 投資估算編制說明(1) 人工工資: 根據安徽省交通廳皖交基199978號文“關于印發安徽省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補充規定的通知”人工工資按16.80元/工日計。(2) 材料單價:本項目建設所用筑路材料,其產地價格都由近期實地調查和各地市定額站、物資站以及交通公路部門提供。(3) 主要材料、其它材料費、設備攤銷費、機械使用費的指標:按交通部頒布的定額指標執行,經認真測算,凡是與實際出入較大的均參考安徽省其它公路的初步設計概算或施工圖預算進行了
41、適當調整。(4) 其他工程費:按交通部批準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標中附錄一規定的百分率進行計算。(5) 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及間接費綜合費率:按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的規定進行計算和取定。(6) 施工技術裝備費、計劃利潤、稅金:均按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及安徽省交通廳皖交基199978號文的規定進行計算和取定,費率分別為0、3、341。(7) 辦公及生活用家具購置費:按照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的規定,每公路公里計列2200元。(8) 土地青苗等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參照安徽省交通廳、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聯發文件皖交基【2007】17號關于調整高速公路建設用地及房屋拆遷補償
42、標準的通知。本項目土地青苗等補償費費用指標采用如下:臨時占用其他土地補償費:12000元畝。 (9) 建設項目管理費:按照交通部文件交公路發2005230號文執行,以建筑安裝工程費總額為基數,按國內招標工程考慮。建設單位(業主)管理費:以累進辦法計算;工程質量監督費:按0.15計算;工程監理費:按國內招標工程考慮,費率為2.5;工程定額測定費:按O.12計算;設計文件審查費:按O.1計算規定。(10) 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費:根據交通部文件交公路發2005230號文,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費(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中的勘察設計費)系指委托勘察設計、咨詢單位對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設計
43、,依據國家法律須進行評價評估、咨詢,及設計、監理、施工招標文件、施工招標標底文件編制時,按規定應支付的費用。本項目估列的費用按照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建設部發布(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的通知(計價格2002-10號文)的規定計算,參考已建或在建的安徽省公路批準的概預算,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計算。(11) 供電貼費:按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文件“計價格2000744號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關于調查供電貼費標準等問題的通知的精神”,供電貼費不計。 (12) 預留費用:按公路基本建設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的規定進行計算。工程造價增漲預留費參照國家發展計劃
44、委員會文件計投資19991340號文的規定取消不列;預備費費率取用11。6.1.5 本項目投資估算XX市S310A至B段路面改善工程全線實施里程34.679公里,投資估算總金額為人民幣12749.45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為367.64萬元。投資估算詳見附表及附件。6.2 資金籌措XX市S310線A至B段路面改善工程全線里程34.679公里,全部建設資金需人民幣12749.45萬元。項目所需資金全部由上級撥款。7 環境影響評價7.1 沿線環境條件XX地處大別山北麓,跨淮河、長江兩大流域,巍巍大別山,滔滔淠史杭,山高水長,山青水秀,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城鎮大氣環境質量穩定保持在二級標準,農村大氣
45、環境質量達到一級標準,南部山區大氣環境質量優于一級標準。五大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二類或優于二類水標準。全市建立了污染源數據庫并據此推行排污總量控制計劃,工業廢水處理排放率、排放達標率分別為87.7%和97.7%。市區和各縣城關聲環境質量達到城市功能區標準。現已建成天(堂寨)馬(鬃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萬佛山、佛子嶺、城東湖、城西湖、瓦埠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65114公頃。7.2 項目施工與運營對環境的影響道路工程建設施工以及建成通車均會影響周圍環境,改變原有道路兩側環境。項目在實施期間有一定噪音污染,但建成后對沿線道路兩側村鎮環境質量污染程度則相對較輕。部分路段由于通行條件改善將可以減少汽
46、車尾氣排放,減小機動車噪音污染。7.2.1 對生活環境可能的影響路線范圍內城鎮、村莊較多,施工期間的機械噪音和運營期間的噪聲對沿線村鎮晝間聲環境無明顯影響,但公路運營后期有關隨著交通量增大將對居民夜間休息存在一定影響。路面雨水中含有BOD5、CODcr、Pb等污染物,但雨水排放是間斷排污,污染物又集中在降雨初期的2小時內,污染排放相對較小,不會引起以上污染物濃度值超標,對地表水合地下水將無明顯影響。7.2.2 對農業可能的影響擬建公路沿線地區農業較發達,隨著公路交通量增大,汽車尾所中的鉛微粒將使公路兩側200米土壤中的Pb含量有所增加,但到公路使用期末年,沿線土壤中含鉛量相對增量較小,對農作物
47、生長無明顯影響,并且隨著無鉛汽油的推廣使用,將不會對農業環境造成污染。7.2.3 對土地利用可能的影響公路建設區域對農業生產有影響,所有占地包括臨時用地均按安徽省有關規定進行補償,費用計入工程造價。平原土地肥沃,大多為生產良田,原則上不進行征地,但局部地區涉及到少量征地難度較大。所以,路線布設時,盡量避開大片優良田和經濟林區。7.2.4 對防洪、排澇、排灌設施的影響擬建公路所在地區農田水利設施比較完善,人工渠道縱橫交錯,大小河流多兼有泄洪、排澇、灌溉等多種功能。本項目為改善工程與河道、人工渠道干擾較小,不會給擬建公路建設增加了難度,但會增加部分資。本項目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了橋涵工程,盡量減少對沿
48、線水系、水利設施的干擾。7.2.5 對地區現有道路的影響項目實施時,必要的改移道路,對地區現有鄉村道路有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施工中大量建筑設備和材料的運輸將增加鄉間道路的交通量,尤其大噸位車輛通行,可能對道路有所破壞,工程實施時,應做好鄉村道路的養護工作。7.2.6 對礦產資源的影響項目路線未穿過礦場,但沿線經過大量礦產資源,將更有利于地區礦產資源開放。7.2.7對文物古跡的影響據調查,本項目沿線沒有文物古跡。7.3 環境保護設施與投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環境意識的提高,生態環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保護環境成為世界性主題。本項目所經區域城鎮、村莊密集,部分地區農業較發達。因此布設路線時,對環
49、境保護自己充分考慮,采取多種對策加強對項目影響區生態的保護,保護生態環境及減少擬建項目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本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營過程中始終應遵守的原則。使本項目建成后,成為兼有生態路、環保路、旅游路的多功能高級公路。根據交通部(17)號令,執行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交通部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JTJ/T006-98等法規規定,本項目環境對策如下:7.3.1綠化恢復植被對策綠化是公路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據交通量、人口頒布等具體情況,在適當位置進行綠化,可以達到恢復植被、美化公路景觀,使公路融入自然景觀,達到工程與環境協調的目的。7.3.2 施工過程
50、噪音和粉塵控制施工過程中要盡量控制噪音和粉塵,材料運輸車經過路段經常灑水。施工車輛嚴格控制汽車廢氣排放量,使用無鉛汽油或其他能源以減少廢氣對人體的危害。7.3.3 其他對策在路線經過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域時,可結合生態環境,對路側綠化(喬灌木搭配密植)或設置聲屏障防噪,同時加強施工和運營期間環境監測,通過加強管理有效減少環境污染。7.4 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在開工前應廣泛深入的研究周圍環境,綜合分析,妥善處理與社會各方面的關系。本次計劃實施工程均為改建工程,改建道路在施工中的挖方和填方較小,不會大規模破壞原來的植被,不會造成對自然景觀的破壞。道路路堤、路塹、橋涵的修建將會改變及輕度破壞原有天然
51、河流和地面排水系統。道路施工中的機械噪聲,震動和粉塵,污水都會造成危害。但道路建成以后,雖然汽車營運所排放的氣體及噪聲造成對大氣的污染,危害人民的生活、生產和健康,但較道路不進行改建前產生粉塵大量減少,并使汽車燃燒更充分,較小了汽車通行噪音。綜上所述,本次計劃開工建設項目,在實施期間對環境會造成輕度影響,但建成后將極大改善項目所在地區環境質量,更有利于項目所在地區環境改善。但對施工中或完工后所產生的影響均應事先預測,引起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8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8.1建設工期8.1.1測設安排與要求1、測設時間兩階段施工圖設計:2011年7月2、測設要求按照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52、(JTGB012003),以及有關規程、規范執行。8.1.2施工方案和計劃工期1、施工方案本路段按先路基后路面及沿線交叉安全設施等順序展開施工,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力施工為輔。為確保施工質量,施工時除按照施工設計圖紙及說明要求進行外,還應遵守交通部頒發的有關規范、規定辦理,施工中應有計劃地安排施工工序,特別是各不同項目的施工工序的銜接,避免出現脫節、工序顛倒現象。2、計劃工期本項目施工工期為2012年3月開工至2012年12月底完工,歷時10個月。8.2項目實施進度安排本工程屬于路面改善項目,路面工程是本項目的關鍵工程,進度安排時應避免在氣溫較低時進行路面施工,并注意雨季對路基、防護工程和橋涵的
53、基礎施工的影響,沿線有較豐富的筑路材料,且運輸條件較好。沿線富余的勞動力較多,對完成工程量、降低工程造價是有利的。全線應注意構造物的施工計劃,將專用設備經驗豐富的隊伍投入到本工程中。1.人員物資及機械設備進場,以滿足工程施工需要或監理工程師要求為原則,可按工程進度計劃分期分批進入施工現場,并隨工程進度情況變化及時調整。2.臨時設施建設臨時設施布置以少占耕地和投資少、方便施工為原則,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和民房,以減少臨時施工量。為盡快展開施工工作面,首批人員進場后,立即著手修建臨時工程,做到“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電通、場地平,臨時工程所需的材料就近采購,并保證滿足工程需要。3.技術準備第一批施
54、工人員進場后即開始進行技術準備工作。技術準備工作分為內業和外業兩種。內業技術準備主要包括:認真學習施工規范、審核施工圖紙、編寫施工組織設計、結合工程特點編寫技術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編寫開工報告等。外業技術準備工作包括;交樁及復測,測設路中線、路邊線、用地界,調查各種工程材料,進行試驗檢測,編寫實驗報告,并進行和各行分析等。4.物資準備工作先遣人員進入現場,10天內作出材料供應計劃,確定工程所需要的鋼材、木材、水泥、油料及就地取材的供貨地點、數量及運輸方式,建立完善的檢測手段,保證按期開工。5.清理現場施工人員進駐現場后,首先進行物探,確定地下設施的準確位置,然后開始施工現場的清理工作,嚴格按圖
55、紙所示或監理工程師指示,清理工地范圍內的障礙施工的各種結構物、障礙物以及叢林樹木、樹墩、樹根等。遷移管線或拆移設施,為臨時和主體工程施工創造條件。9 社會評價本項目的建設對改善農村道路情況和人居環境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對帶動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其次改善了區域路網布局。本項目主要是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發展的工程建設項目,所以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會對XX市以及內、外各種經濟發展起到基礎性作用。擬建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居民的普遍支持,對促進城鄉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共同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9.1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9.1.1項目對所在地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影響擬建項
56、目的實施將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經濟活力。出行的便利,將促進農村市場的擴大,加大農產品外運能力,直接提高居民收入5%-8%以上。道路交通的改善,農產品外運燃油成本直接減少10%以上;同時出行交通的便利將節約旅客時間40%;公路改建完成后線型將符合道路基本通行能力,將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間接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價值。項目實施后居民居住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均將進一步升級,減小城下差距,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9.1.2項目所在地區居民就業的影響擬建項目的建設、運營對當地居民就業結構和就業機會將產生積極影響,基礎設施的改善將提高社會服務容量和加快地區城市化進程,道路的改善將加速地區礦產資源的開發,
57、有利于農產品的外運。工業、農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將直接增加影響區居民就業機會和就業人數。9.1.3負面影響本項目實施的負面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對居民生活的干擾。項目途經陡沙河、分水嶺、太陽鄉等地,沿線居民將受到施工干擾。因此,在人口稠密區,應盡量縮短施工期,減少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同時,應對施工機械經常檢查和維修以減少噪聲。9.2評價結論1、項目位于XX市XX縣與B區境內,是兩地南北走向的重要通道,項目的建設將完善區域內公路路網體系,提高區域內道路通行能力,增強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能。2、該項目的建成將完善XX市公路路網結構,有效改善B至三元、孫崗、A等地的通行狀況,對沿線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58、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項目所處路段是當地鄉鎮主要集散通道之一,項目的建設將為當地居民出行帶來便利。3、由于項目位于安徽西大門,此項目的建設將為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改善區域投資環境,改變產業布局,促進結構升級作出貢獻。綜上所述,項目的建設提高了路網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和抗災能力,改善了道路通行條件及交通運輸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S310的服務水平。因此修建本項目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必須的。10 問題與建議(1) 路線應注意同已建工程的銜接,本著因地制宜、經濟適用、方案合理的原則開展下步工作。(2) 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對擬改建路段進行詳細的勘測,并對老路調查資料加以分析評定,以便糾正方案設計在精度方面的不足。(3) 下階段進一步做好地質勘探工作,特別是橋址的地質勘探工作。(4) 建議業主在項目立項后,進一步明確詳實的資金籌措方案,以使本項目得以順利實施。(5) 項目實施將給沿線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建議主辦單位盡早委托環保部門作出環保評價,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