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1、萍鄉市上栗縣農村飲水安全赤山鎮集中供水工程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二O一五年元月目錄第一章 總 論511項目來源及任務512取水規模及范圍513編制依據6第二章 建設項目概況721取水點地理位置722氣象水文723地形地貌724生活用水量標準劃分825綜合供水類型826合理取用水量標準確定9第三章 區域水資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1031區域水資源基本情況1032水源泉出露狀況及成因特征1233水源補給、逕流、排泄條件133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13第四章 建設項目地下取水水資源論證1541地下泉水資源量分析1542水資源論證等級及分析范圍1743地下水可開采量分析1744取用水可靠性與可行性分析19第五
2、章 地下水質評價及水資源保護2151地下水水質類別劃分2152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價2253地下水資源保護措施2254退水量與退水處理23第六章 水資源論證結論與建議2561結論2562建議26附件:宜春市袁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報告復印件第一章 總 論1、建設項目概況1.1基本情況赤山鎮為上栗縣轄鎮,位于萍鄉市東北部,上栗縣南部,距市城9公里,距縣城39公里,與東源、彭高、白源、泉江、銀河和宜春的竹亭、天臺相鄰。鎮政府駐寶塔嶺,距縣政府26千米。319國道過境。萍水河流往西部,建有黃土中型水庫。鄉鎮企業有農機、鞭炮、木器、水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油茶。擬建項目區實施范圍為赤水鎮9個行政村及11
3、所中小學,據上栗縣赤山鎮2011年度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實施方案,赤山鎮供水工程覆蓋人口14786人,涉及到赤山鎮觀泉村、樓泉村、新店村、黃花村、高南村、泉陂村、樓下村、楓橋村、彎里村共9個行政村及11所中小學。赤山是一個歷史悠久、集貿繁榮、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之重鎮。素有“山上銀行、山下糧倉、地下寶藏”之美稱。*鎮地處*縣北部,東與*市*區牛頭山鎮為鄰,東南瀕升金湖,西南與勝利鎮毗連,西北臨長江,北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市隔江相望,東西跨幅24km,南北跨幅約9km,是是*省小城鎮綜合改革及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試點鎮。2008年末,全鎮 轄1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460個村民組。全鎮總戶數2101
4、2戶,總人口68750人,面積108.5km2,耕地6.23萬畝,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2.5km2,城鎮人口1.3萬人。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重心向中、西部地區傾斜,*鎮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鎮區的范圍和人口迅速增加,也增加了對用水的需求。根據*縣*鎮總體規劃,到2010年,*鎮鎮區建設用地將達1015.9hm2,人口10.2萬人。這樣致使原*鎮自來水廠供水人口大大的增加,城鎮用水的需求量已大于供水能力,特別是近幾年*開發區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這種矛盾就顯得更加突出。為保證城鎮居民生活需要,保證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急需提高城鎮供水能力。為此,*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擬
5、興建*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供水工程,設計近期取水規模4.0萬m3/d,遠期取水規模12.0萬m3/d,按遠景規模控制用地,分期設計建造。本項目為新建供水工程,根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水利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第15號令),本工程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受*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委托,*江河水文水利工程設計院承擔了*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供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編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江河水文水利工程設計院立即成立項目組,對建設項目廠址區、取水口位置及其上下游河段進行了實地查勘,按照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試行)(SL/Z322-2005)的要求,編制了本報告書。我院應宜春市
6、袁州區蘆村鎮政府的請求,對蘆村鎮農村飲用水水源集中供水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進行綜合性評價,提供宜春市袁州區農村飲用水安全項目為蘆村鎮集中供水水源取水量、取水水質、供水水源、取水合理性、可靠性等進行建設項目科學研究論證為設計部門提供設計依據。我院于2013年4月16日派出高級工程師對蘆村鎮可取水水源點及周邊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實地調查,并參考引用1/20萬宜春幅綜合水文地質調查資料,對取水水源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就蘆村鎮集中采用地下水供水的取水水量、取水水質、取水水源等提出可行性論證意見,特編寫本報告,為蘆村鎮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提供服務。12取水規模及范圍蘆村鎮集中供水取水
7、點位于蘆村鎮街區以南2千米左右,取水水源為天然自流上升泉泉群,泉水出露規模大,自流量大,屬于大型集束式上升泉群,并且出露點有二處,相距10m左右。總水量調查實測為4666 m3/d。本次對取水點的地質及水文地質區域分析范圍北起寨下石湖地表分水嶺一線,南至渥江洋江以北,面積為900km2。取水點論證范圍以泉水點為中心范圍約100km2。本次水資源論證,供水水源應滿足全鎮2.2萬人城鎮及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本報告對地下水水質的評價依據“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2月13日對供水源的檢測報告,取水水源的水量評價依據實地調查資料進行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13編制依據本次勘察工作
8、的參考文獻及執行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如下:1、1/20萬宜春幅綜合水文地質圖(G-50-1)2、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5750)3、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4、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027-2001)5、供水水文地質手冊第二冊6、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Z322-2005)第二章 建設項目概況21取水點地理位置勘察區位于宜春城區NW25直線距離17Km,供水水源地位于蘆村鎮政府以南約2Km處山坳中,屬大型上升泉群。地理坐標為:北緯142658,東徑275335,交通便利,公路直達。22氣象水文勘察區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區,濕熱多雨,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
9、1718C,34月為春季,平均氣溫1112C;58月為夏季,氣候火熱,平均氣溫28.5C,最高氣溫39.6C;911月秋高氣爽,氣候宜人,平均氣溫26.1C;12月至翌年2月為冬季,氣候干濕寒冷,平均氣溫5.5C。區內雨量充沛,據宜春市氣象局19902006年降水量資料統計,年平均降水量為1634.3mm,最小降水量為1218.8mm(2003年),最大降水量為2079.1mm(1994年)。46月為豐水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8mm,23月、711月為平水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98.0mm,12月至翌年1月為枯水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僅為128.2mm。區內地表水不發育,僅見有零星小型山塘水源分
10、布及3級河溪支流。23地形地貌區內及周邊為低山丘陵地形,水源以北34公里為筆架山,山頂標高354m,山勢陡峻,周邊約30平方公里均為丘陵地形,地形標高一般150.0265.0m。丘頂渾圓,丘陵崗地地表植被茂盛。24生活用水量標準劃分蘆村鎮集中供水建設項目按國家規定住宅生活用水量標準(給排水設計手冊第三冊),結合蘆村鎮農村用水實際情況,劃分三種用水量類型,其生活用水量列表2-1。 住宅生活用水量標準 表2-1分類第一類型第二類型第三類型室內無給水排水設備,從集中給水龍頭取水者室內有給水龍頭,但無衛生設備者室內有給水排水水衛生設備,但無洗浴設備者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Kg/人日Kg/
11、人日Kg/人日標準4060254060904070951306510050700355070105508511015080115備注1、本用水量標準引用給排水設計手冊2、標準欄、橫線上數字為用水量標準,橫線下為設計參考數字表中,生活用水量標準適合本供水區氣候條件,最高用水量標準數,第一類型取最高平均用水量為60 Kg/人日,第二類型取95 Kg/人日,第三類型取130 Kg/人日。25綜合供水類型綜合供水類型應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防火用水、管網漏損水等。(1)居民生活用水量按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1310-2004)計算:用水人數居民用水定額用水量(2)公共建筑用水量按居民生活用
12、水量的15%計算(3)防火用水量按火災資料,完成一次消防用水為108m3/d計。(4)管網漏損水量及未預見用水量按13項用水量之合的15%計。(5)尚未設計或暫未考慮的用水量如企業用水,建筑道路用水,家禽飼養用水,消防用水等。26合理取用水量標準確定結合上述用水標準,綜合用水類型,以農村城鄉社會發展角度,分別按三類標準綜合計算全鎮集中供水需水量列表2-2。 蘆村鎮集中供水需水量設計用水量表 表2-2類型需水量第一類型第二類型第三類型設計需水量110 Kg/人日居民生活用水量m3/d1320209028602420公共建筑用水量m3/d198314429363防火用水量m3/d216216216
13、216管網漏損水量m3/d260393526434尚未考慮的用水量m3/d暫無暫無暫無暫無設計用水量m3/d1994301340313433備 注考慮農村城鎮化發展及居住現狀,設計需水量采用第三類型最高日用水量下限每日人均約110Kg計算。表中計算的設計用水量3433m3/d為蘆村鎮集中供水工程綜合用水量總量。第三章 區域水資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31區域水資源基本情況311 區域地層巖性蘆村鎮供水水源地及周邊區域出露地層主要有: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白堊系及第四系。巖層分布及巖性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二迭系下統茅口階(P1m)按巖性可分為下、中、上三段,巖性分別為灰黑色薄層狀炭質頁巖、
14、鈣質頁巖,灰白色厚層狀灰巖及灰色薄層硅質頁巖等。(2)二迭系上統龍潭階(P2l),長興階(P2c)龍潭階(P2l)巖性為碎屑巖,主要由淺灰灰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細砂巖、粉砂巖、碳質頁巖夾煤層。長興階(P2c)巖性為硅質頁巖,含結核白云質灰巖及灰白色含燧石灰巖等。(3)三迭系下統大冶組(T1d)巖性:下部為灰綠色頁巖、粉砂巖、偶夾泥質灰巖,中上部為薄層灰巖、泥灰巖、白云質灰巖夾頁巖等。(4)三迭系上統侏羅系下統安源群(T33-J1an)巖性:上部為灰色淺灰色厚層狀石英質、泥質細粗粒砂巖,中下部為含煤層及黑色相間石英礫巖及泥質石英質砂巖、砂質或炭質頁巖等。(5)白堊系南雄群(K2nn)巖性:棕紅色
15、、紫紅色厚層狀砂礫巖及鈣質含礫細砂巖,礫石以灰巖為主,次為石英砂巖。(6)第四系更新統殘坡積層(Q2el-pl)分布在低洼及溪谷兩側,零星分布,巖性上部為粘土或網狀紅土,下部砂礫石夾泥質,厚度不均。312 區域地質構造勘察區內可見有一條走向北東70的斷裂構造,傾向SW、傾角60,斷裂帶上盤巖性為白堊系(K2nn)砂巖及砂礫巖,下盤巖性為二迭系茅口(P1m2)階灰巖。該斷裂帶是泉群出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茅口階中段巖性為灰灰白色厚層狀灰巖,含有豐富的裂隙溶洞水,受斷裂帶的切割,上盤白堊系砂巖形成擋水墻,使大量灰巖溶洞水隨斷裂帶上升形成泉群式上升泉。313 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勘察區內主要分布三種類型
16、的地下水,其水文地質條件分述如下:(1)水量貪乏的松散巖孔隙水含水層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層組成。含水層主要為礫石粘土組成,無砂砂石含水層,因此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層貧乏。(2)水量中等的碎屑巖構造裂隙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砂巖、砂礫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夾煤層等。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地下水分布不均勻。(3)水量豐富的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含水巖組以二迭系茅口組(P1m)灰巖為主,巖性為厚層狀灰巖、碳質頁巖、硅質頁巖等。區域內一般泉流量為0.314.5L/S,逕流模數3.455.73L/SKm2,單位涌水量0.00928.49 L/Sm,水位埋深+0.4423.72m。水質類型HCO3Ca型淡水,PH值6.97.5
17、。本供水源就屬于該地下水類型,該水源點為一大型地下水上升泉群。32水源泉出露狀況及成因特征321 泉水出露條件經實地調查,蘆村鎮集中供水水源點為一大型上升泉群組成,該水源點可見一大一小泉群形成的兩個大小不等的泉群塘。大泉群出露面積約270m2,小泉群出露面積約為6m2(分別為大泉和小泉)。大泉與小泉呈SW95方向展布,兩泉相距約10m。泉塘中可見有大量間歇性氣泡上升,泉塘底部粉細砂隨氣泡和上升水流翻動,水溫20C,常年不受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給人以冬暖夏涼的感覺。兩泉出露地形均為山坡腳下,大泉出露高于小泉出露點約2m。據調查(2013年5月31日)泉水涌水量采用三角堰板實測,大泉涌水量為43.
18、67L/S(3773m3/d),小泉涌水量為10.34L/S(893 m3/d)。二泉合計總涌水量為4666 m3/d。322 成因特征根據泉水的出露特征,泉群出露表現為受構造斷裂控制的碳酸鹽巖溶水,并具有以下幾點成因特征。(1)構造控制:該斷裂構造帶走向NW70,傾向SW,延伸長,切割深,是泉群出露的主要導水構造,上盤巖性以砂巖為主,形成相對導水帶,下盤為灰巖形成裂隙溶洞水賦水空間。(2)有利的地質環境:碳酸鹽巖類巖石可溶性好,巖溶發育是賦存豐富地下水的主要空間,為形成自流量大的天然泉奠定了有利地質環境。(3)地下水循環條件:灰巖裂隙的發育是產生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的主要先決條件,地下水漫長的
19、對碳酸鹽巖的侵蝕溶解形成溶洞,使地下水形成良好的循環條件。33水源補給、逕流、排泄條件泉水的補逕排條件主要取決于地層巖性、巖石裂隙發育狀況、地質構造、地形地貌以及地表植被、地表水、大氣降水等多種因素。據前述本泉水出露特征,從地質構造條件分析,對泉水起主導控制作用的主要是走向SW70,傾向SW的富水性斷裂構造。上盤為白堊系南雄群(K2nn)的鈣質砂巖、礫巖,而下盤為二迭系的龍潭階(P2c)和長興階(P2e)碳質頁巖、硅質頁巖、礈石灰巖、白云巖化灰巖等含有碳酸鹽巖類夾碎屑巖裂隙溶洞水。當該含水層被斷裂構造所切割,大量的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沿構造斷裂帶溢出地表。該泉點長期不斷大量以泉群的形式排泄地表。
本文(赤山鎮集中供水工程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28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