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概述1.1工程概況 平安縣響水峽水庫位于平安縣南部三合鄉境內的湟水河二級支流天重河上,地理坐標:東經1015015.08,北緯36196.58。壩址距平安縣城31km,有鄉間硬化路通向壩址約0.4公里處,交通較便利。大壩擬采用壤土心墻砂殼壩,初步設計最大壩高50m,壩頂高程2774.4m,正常蓄水位2771.59m。水庫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壩、導流放水洞、溢洪道。1.2本階段勘察工作任務2013年6月受平安縣水務局的委托,青海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承擔平安縣響水峽水庫項目建議書階段的勘測設計任務,工程勘察分院承擔相應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根據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及合同要求,本次勘察內容
2、主要有:(1)調查區域地質構造和地震活動情況,對工程區區域構造穩定性作出評價。(2)進行庫區地質調查,論證水庫的建庫條件,并對影響方案選擇的庫區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和環境地質問題作出初步評價。(3)初步查明壩址區和其他建筑物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對有關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作出初步評價。(4)進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1.3勘察工作過程、方法及勘察工作量2013年6月上旬,設計院工程勘察分院根據合同要求及設計大綱,編制勘察大綱并組織勘察人員進駐工地,依據相關規范要求,采用了地質測繪、鉆孔、坑探、室內外試驗等手段開展野外地質勘察工作,截至7月底完成野外勘探任務,完成勘察工作量見表1-1,提交成果資料見表1-2。
3、完成的工作項目及工作量統計表表1-1項目單位庫壩區天然合計建材地質測繪平面1:1000km1:500剖面1:500km勘探坑探m/個物探剖面km/條野外試驗雙環試驗組6密度試驗組6取樣及室內試驗防滲土料全分析組4室內顆分組66水質簡分析組2提交勘察成果資料表表1-2序號資料名稱比例圖號數量1平安響水峽水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項目建議書階段)1份2響水峽水庫庫壩區地質圖1:1000XSX-DZ-011張3響水峽水庫壩址工程地質剖面圖1:500XSX -DZ-021張4響水峽水庫溢洪道工程地質剖面圖1:500XSX DZ-031張5響水峽水庫導流洞工程地質剖面圖1:500XSX -DZ-041張6鉆
4、孔柱狀圖XSX ZK1-22張1.4勘察依據的技術規范及資料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據的規程、規范有:(1) 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 55-2005);(2)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487-2008);(3)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規程(SL 299-2004);(4)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程(SL 251-2000);(5)水利水電工程鉆探規程(DL 291-2003);(6)水利水電工程坑探規程(SL 166-96);(7)水利水電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程(SL 31-2003);(8)土工試驗規程GB/T50123-1999;(9)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整編規程(S
5、L567-2012)等。勘察工作主要參考地質資料:(1) 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西寧幅);(2)青海省平安縣文祖口水庫初設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青海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3)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手冊,1985年4月出版等。2區域構造穩定性與地震動參數2.1地形地貌工程區為青藏高原東部,行政區劃隸屬于平安縣上唐隆臺村。地形地貌屬于侵蝕構造低中山區,本區一般海拔在21003500m之間,整體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為本區南部拉脊山,高程為4328m,最低點為北部的湟水谷地,高程為2100m,工程區位于南部拉脊山山腳下。本區相對高差較大,河谷兩岸次一級沖溝(支流)較少發育,部分溝谷中有地表水徑流
6、。長度一般為0.53km,溝谷形態呈敞開的“U”型谷,大多走向與河流走向垂直,切割深度20150m不等。響水河自南-北流經本區,至下游1.6Km處匯入祁家川河,祁家川河屬湟水河(本區北部)一級支流,天重河屬湟水河二級支流。2.2地層巖性區域出露的地層巖性有寒武系、震旦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寒武系上統六道溝群中基性中酸性的火山熔巖,出露在工程區以南大坂山脊一帶,條帶狀產出。震旦系下統湟源群青石坡組,千枚巖及砂巖,夾有結晶灰巖。該套地層主要出露在工程區以南的拉脊山地段。下第三系紫紅色礫巖、砂礫巖,主要出露在平安盆地的邊緣。上第三系西寧組砂礫巖,中厚層狀,其內夾有石膏。分布在盆地中部至湟水河沿岸。
7、除此之外,區域內分布有大量第四系沖洪積、坡積及洪積等松散地層2.3地質構造在大地構造上,本區位于祁連加里東褶皺系拉脊山優地槽帶(見圖21),以北西西向緊閉線狀褶皺為其特征。拉脊山褶皺帶為地槽褶皺帶,是構造活動區。其南北兩側的深大斷裂控制著本區的構造格架。圖2-1工程區區域構造單元分區圖受拉脊山北側深大斷裂制約,本區主構造線方向為北西西向。主要斷裂有: 拉脊山北緣大斷裂,斷層面不規則,總體走向北西西傾向南傾角45左右,延伸近100余km,為、級構造單位的分界線,也是山區與盆地的分界線;田家寨斷層,距工程區10km左右,斷層性質不明,出露線方向在湟水至田家寨區段為北東南西向,自田家寨向南轉為南南東
8、,延伸20余km;拉脊山陰牛心山斷層,延伸50余km,走向北西傾向北東傾角5575,構成了震旦系下統與寒武系上統地層的分界線;黑峽西灘斷層,延伸30余km,走向仍為北西傾向北東傾角4550,構成了震旦系下統與奧陶系上統地層的分界線;西灘牛心山平移斷層,該斷層錯斷了奧陶系上統,寒武系上統及震旦系下統等地層,并且錯斷了拉脊山牛心山斷層與黑峽西灘兩條大斷裂。2.4 物理地質現象本區位于響水河中上游的中高山峽谷區,河流深切,兩岸山體邊坡高陡,相對高差較大,主要物理地質現象有:巖體風化、崩塌、泥石流。(1)巖體風化:受地質構造、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表部巖體的風化作用較強烈。千枚巖及新近系巖層,抗風化能力弱
9、,巖體風化強烈。(2)崩塌:兩岸岸坡中坡度較陡且卸荷裂隙發育的巖體易發生崩塌,但崩塌規模一般較小;(3)泥石流,河谷兩岸山體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了規模不等、大小不一的沖溝。在強降水時坡體表面的松散物被洪水搬運至坡腳或河谷中,在坡腳處或沖溝溝口處易形成中小型泥石流;河谷兩岸坡體中上部為侵蝕區,而下部或底部為堆積區。2.5 水文地質條件響水河自南向北橫穿本區,最終流入湟水河。響水河河谷兩岸基巖山體高大,發育次一級沖溝。河谷兩岸山體上部大多無地下水分布,在坡體下部則分布基巖裂隙水,河谷及沖溝底松散地層中分布有孔隙潛水。地下水流向在響水河兩岸為近南北向,在沖溝兩岸為近東西向。左右岸山體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
10、降水的補給,多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溝谷底部,溝谷水量較小。響水河河床、河漫灘中及部分沖溝溝谷中分布有第四系孔隙潛水,地下水賦存于全新統沖-洪積與洪積礫、卵石層及碎石土中,呈帶狀或條帶狀分布,地下水埋藏淺,一般為0.53.0m,隨河水位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含水層厚度在響水河谷地一般810m。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或基巖裂隙水的補給,流向則受河流(或溝谷)走向的限制,與河水流向(溝谷走向)基本一致。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兩岸山體中下部及溝谷地帶,受地形、巖性、風化層分布及構造分布的控制,多呈片狀或條帶狀分布,埋藏較深,含水量一般不豐富,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排泄于溝谷第四系孔隙潛水中。2.6區域構造穩定性及地震動
11、參數本區的地震強度較弱,工程區最近的活動斷裂為垃脊山北緣斷裂,該斷裂近期活動較弱。據歷史記載,拉脊山內曾發生過度地震,而兩側的西寧、樂都、化隆有史記載的地震都在度以下,對工程區影響較弱。根據西北地區工程地質圖說明書(1985年),在西寧周邊50km范圍內Ms5.0級地震發生的次數為2次,即1895年6月1日發生在西寧市南部的5.5級地震和1890年2月17日發生在西寧市東南部的5.0級地震。根據國家地震局2001年版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0-2001),該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圖2-2),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圖2-3),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度。根據水電水利工
12、程區域穩定性勘察技術規程(DL/T 5335-2006)并參考水力發電工程地質手冊區域構造穩定性分級標準(四分體系),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a為0.10g,地震基本烈度度、5km內無活斷層,有4.75M6的地震活動,區域性重磁異常不明顯,屬區域構造穩定性較好區(見表2-1)。區域構造穩定性分級表表2-1參量穩定性好穩定性較好穩定性較差穩定性差地震動峰值加速度a(g)a0.090.09a0.190.19a0.38a0.38g地震基本烈度活斷層近場區25km無活斷層5km內無活斷層5km以內有長度小于10km活斷層,震級5級的發震構造5km以內有長度大于10km活斷層,震級5級的發震構造地震及震級
13、M無M4.75級地震活動有4.75M6的地震活動有6M6.75級地震活動或不多于1次M7級強度有多次M6.75級地震活動區域性重磁異常無不明顯較明顯明顯3水庫區工程地質3.1 地質概況3.1.1 地形地貌響河峽水庫位于響水河中上游的中高山峽谷區, 庫區所在地形地貌為構造剝蝕中山地區,河谷呈敞開的“U”型谷,兩岸山體相距約400m,山頂海拔31003300m,山體自然坡度3540,地形完整。左、右兩岸基巖基本裸露,局部表層覆蓋有少量坡積層。河谷呈“U”型,谷底寬度為一般為6080m。河床高程為30103055m,縱坡降13%。3.1.2地層巖性庫區主要地層為震旦系下統(板巖、千枚巖)、第四系上更
14、新統沖積物(卵石)、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物(卵石)以及第四系全新統坡積、坡洪積物(碎石土)等。震旦系下統(Z1q),該層構成庫盆的基底及兩岸的山體,屬山麓內陸湖泊邊緣相堆積,巖性為千枚巖,灰黑色。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砂礫石層(Q4alp),主要分布于河谷河床、青灰色,一般粒徑120cm,最大可見0.6m,分選較差,礫、卵石磨圓一般,結構松散,一般厚度510m。 全新統坡積碎石土,分布于庫區左、右岸岸坡坡腳處。分選較差,碎石含量不均,結構松散。3.1.3地質構造根據地質調查,庫區內未發現有大的地質構造發育。拉脊山北緣大斷裂在庫區下游一帶發育,對庫區影響不大。庫區出露千枚巖,巖層產狀NW285SW75
15、,薄層狀,千枚狀構造,層理發育。3.1.4水文地質條件庫區地下水按其賦存形式分為基巖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潛水。河谷兩岸山體上部大多無地下水分布,在坡體下部則分布基巖裂隙水,河谷及沖溝底松散地層中分布有孔隙潛水。(1)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河床及部分沖溝溝谷中分布有第四系孔隙潛水,地下水賦存于全新統沖-洪積與洪積礫、卵石層及碎石土中,呈帶狀或條帶狀分布,地下水埋藏淺,一般為0.53.0m,隨河水位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含水層厚度在響水河谷地一般810m。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或基巖裂隙水的補給,流向則受河流(或溝谷)走向的限制,與河水流向(溝谷走向)基本一致。 (2)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兩岸山體中下部
16、及溝谷地帶,受地形、巖性、風化層分布及構造分布的控制,多呈片狀或條帶狀分布,埋藏較深,含水量一般不豐富,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排泄于溝谷第四系孔隙潛水中。3.2水庫滲漏水庫為一封閉性溝谷盆地,水庫正常蓄水位3047.0m時,回水長度280m左右。水庫兩岸山脊高程在32503400m之間,兩岸坡體均高于水庫正常蓄水位。庫區兩岸山體完整,基巖基本裸露,根據水文地質調查,庫區兩岸山體地下水分水嶺高程遠高于正常蓄水位。庫區無低鄰谷,水庫不存在永久滲漏的邊界條件,無永久滲漏問題。3.3水庫浸沒庫區地形坡降大,兩岸及河床分布沖積層及坡積碎石土層,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浸沒評
17、價,庫區內為地層巖性為坡積碎石土層及沖積漂卵石層,透水性較強,排泄條件較好。另庫區內無農作物耕種,毛細上升小,浸沒影響小。3.4庫岸穩定庫區兩岸為基巖山坡,自然邊坡穩定,左岸坡根部堆積有部分坡積碎石土層,自然邊坡25左右,該部分在水庫蓄水后均處于庫水位以下部分,所以水庫蓄水后兩岸坡不存在庫岸再造的地質條件,岸坡穩定。3.5泥石流壩址以上流域面積較小,兩岸植被較發育,庫區兩岸地形完整,沖溝不發育,主溝道坡降較大,在洪水期,溝道內有一定的推移質進入庫區,水庫存在的淤積問題。3.6水庫誘發地震根據前人研究資料,可能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判別依據有:庫區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巖體透水性強;庫區有新構造斷層通過
18、,其力學性質為張性或扭性;庫區中新生代斷陷盆地或其邊緣,差異性構造活動跡象明顯的地帶等,根據上述判別依據,庫區內不存在上述幾個條件,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較小。綜上所述,庫區浸沒輕微,庫岸穩定,封閉條件良好,庫區滑坡不發育、有一定的淤積問題;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較小。總體認為,具備成庫的基本條件。4 壩址工程地質響河峽自最上游段始坡降達12%,選擇壩址時,自上唐隆臺村以下溝道內,村民集居,河谷開闊,無適合建壩條件。壩址上唐隆臺村以上部分河段比選,上唐隆臺村以上2km到山體坡根部位置,該部分地形地貌上屬山前沖洪積堆積區,河谷沿勢而下 ,地形開闊平坦,溝谷寬度500700m,且沖洪積層厚度大,兩
19、岸岸坡平緩,基本無選址位置。初選壩址區在東峽匯入響河峽以上峽谷內,壩址區距現引水口360m左右。該部分地形為構造剝蝕中高山地區,河谷河谷呈敞開的“U”型谷,兩岸山體相距約400m,山頂海拔31003300m,山體自然坡度3540,地形完整。左岸發育有基座階地,階地高出現代河床14m左右,前緣呈陡坡。河谷寬70m左右,河谷比降12%。右岸基巖大面積出露,局部表層覆蓋有少量坡積層。河床覆蓋沖積漂卵礫石層厚約9m左右,存在建壩的地質條件。從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質條件來分析,該部分溝道內,初選壩址位置處左岸基巖裸露,右岸堆積坡積層相對較少,比基它地段地質條件較優,做為壩址條件相對較優(見圖4-1壩址區地形
20、地貌谷歌截圖)。圖4-1 壩址區地形地貌谷歌截圖(從下游方向)4.1壩址工程地質條件4.1.1基本工程地質條件(1)地形地貌壩址區所在地形地貌為構造剝蝕中山地區,河谷呈敞開的“U”型谷,兩岸山體相距約400m,山頂海拔31003300m,山體自然坡度3540,地形完整。左岸發育有基座階地,階地高出現代河床14m左右,前緣呈陡坡。河谷寬70m左右,河谷比降達12%。右岸基巖大面積出露,局部表層覆蓋有少量坡積層。 (2)地層巖性(密度2.71g/cm3,比重2.82.飽和抗壓強度20-25Mpa.軟化系數0.55,9類巖石)壩址區主要地層為震旦系下統(板巖、千枚巖)、第四系上更新統沖積物(卵石)、
21、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物(卵石)以及第四系全新統坡積、坡洪積物等。震旦系下統(Z1q),屬山麓內陸湖泊邊緣相堆積,巖性為千枚巖,灰黑色。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砂礫石層(Q4alp),分布于河谷河床、青灰色,粒徑120cm,最大可見0.6m,分選較差,結構松散,厚度510m。 全新統坡積碎石土,分布于庫區左、右岸岸坡坡腳處。分選較差,碎石含量不均,結構松散。(3)地質構造壩址區未發現有大的地質構造發育。壩址出露千枚巖,巖層產狀NW285SW75,薄層狀,千枚狀構造,層理發育。受拉脊山北緣大斷裂影響,巖體層間裂隙及軟弱帶發育。(4)水文地質條件壩址區地下水按其賦存形式分為基巖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潛水。河床分
22、布有第四系孔隙潛水,地下水賦存于沖-洪積與洪積礫、卵石層及碎石土中,呈帶狀或條帶狀分布,地下水埋藏0.53.0m,隨河水位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含水層厚度810m。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或基巖裂隙水的補給。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兩岸山體中下部,埋藏較深,含水量一般不豐富,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排泄于溝谷第四系孔隙潛水中。根據對河水和地下水的水質分析(表4.1-1),水中游離CO2、侵蝕性CO2為0,HCO3-含量為2.74.2mol/L,CO32-含量為212.9mg/L,SO42-含量為45.365.4mg/L,CL-含量為5.68.3mg/L,Ca2+含量為29.437.8mg/L,Mg2+含量為1415.
23、3mg/L,K+含量7.810.1mg/L,Na+含量39.152.9mg/L,總硬度136152mg/L,總堿度145220mg/L,礦化度260306mg/L,pH值8.28.9,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硫酸鈉鈣水。水化學分析成果一覽表表4.1-1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環境水腐蝕性評價標準,經判定,環境水無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詳見表4.1-2、4.1-3、4.1-4。環境水腐蝕判定標準與水質分析對比表表4.1-2腐蝕性類型腐蝕性判定依據腐蝕程度界限指標水樣分析結 果簡評重碳酸型HCO-3含量(mmol/L)無腐蝕弱腐蝕中等腐
24、蝕強腐蝕HCO31.071.07HCO30.70HCO30.70河水2.7地下水4.2無腐蝕一般酸性型pH值無腐蝕弱腐蝕中等腐蝕強腐蝕pH6.56.5pH6.06.0pH5.5pH5.5河水8.2地下水8.9無腐蝕碳酸型侵蝕性CO2 含量(mg/L)無腐蝕弱腐蝕中等腐蝕強腐蝕CO21515CO23030CO260CO260河水0地不水0無腐蝕鎂離子型Mg2+含量(mg/L)無腐蝕弱腐蝕中等腐蝕強腐蝕Mg2+10001000Mg2+15001500Mg2+20002000Mg2+3000河水15.3地下水14無腐蝕硫酸鹽型SO42-含量(mg/L)無腐蝕弱腐蝕中等腐蝕強腐蝕SO42250250S
25、O42-400400SO42-500500SO42-5000河水8.3地下水5.6無腐蝕性環境水對鋼結構腐蝕性判別標準表4.1-4腐蝕性判定依據腐蝕程度界限指標分析結果評價pH值、(CL+SO42-)含量(mg/l)弱腐蝕中等腐蝕強腐蝕pH值311、(CL-+SO42-)500pH值311、(CL-+SO42-)500pH值3、(CL-+SO42-)任何濃度8.28.950.973.7弱腐蝕(5)物理地質現象壩址區主要物理地質現象有巖體風化作用。由于溫度變化及巖石裂隙中水的凍融,使巖石發生破壞。4.1.2覆蓋層物理力學性質及建議參數(1)河床沖積漂卵礫石層物理力學性質河谷漂卵石是壩址區主要的第
26、四系松散堆積物,沖積成因,厚度810m,青灰色,卵石以砂巖、花崗閃長巖等為主,含漂石,最大粒徑達3m,是壩基覆蓋層組成部分。根據室內顆粒分析試驗統計(見表4.1-5):粒徑60mm的含量平均值36.6%;260mm的含量平均42.4%; 20.075mm的含量平均18.9%;6060220.0750.075mmmmmmmm%TKB1卵石混合土39.0 43.0 16.3 1.7 53.3 26.3 7.8 0.7 80.0 1.7 1.7 TKB248.8 34.4 15.2 1.6 77.9 55.7 11.7 0.6 122.0 2.7 1.6 TKB340.6 41.1 15.6 2.7
27、 60.8 36.5 8.5 0.5 133.4 2.6 2.7 TKB417.8 51.2 28.3 2.7 20.1 10.7 1.8 0.2 122.7 0.9 2.7 平均值36.6 42.4 18.9 2.1 53.0 32.3 7.4 0.5 114.5 2.0 2.2 最大值48.8 51.2 28.3 2.7 77.9 55.7 11.7 0.7 133.4 2.7 2.7 最小值17.8 34.4 15.2 1.6 20.1 10.7 1.8 0.2 80.0 0.9 1.6 根據壩址區現場簡易試驗,卵石層現場天然密度2.082.26 g/cm3,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注水試驗規程
28、SL3452007采用雙環法注水試驗,壩基卵礫石層滲透系數K=4.610-2cm/s。查閱并參考相關工程實例,壩基卵礫石層允許承載力360400kPa,變形模量為3035MPa,抗剪內摩擦角36,凝聚力0。(2)左岸碎石土物理力學性質左岸碎石土層坡洪積成因,條帶狀分布基座階地上部,覆蓋在卵礫石層上,碎石土層,由塊石、碎石組成,結構不均勻。碎石土層,具有承載力低、強度差、中等透水的特點,是不良地基土,需清除。結合工程類比,給出壩址河床卵礫石層物理力學參數取值建議值見表4.1-6。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表4.1-6成因巖性天然密度(g/cm3)天然干密度(g/cm3)滲透系數K(cm/s)內摩擦角
29、()凝聚力(KPa)承載力(KPa)河床沖積卵礫石層2.182.064.610-2360360(3)巖體物理力學性質及壩基巖體分類壩基巖體巖性為千枚巖,為軟巖,具各向異性。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壩基巖體工程地質分類,壩址巖體分類為類。4.1.3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和工程處理措施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壩基滲漏及右岸松散堆積體的變形問題。壩址右岸坡積碎石土層結構松散,屬力學強度低、壓縮性高,為不良地基土,應全部清除;河床沖積漂卵礫石層,結構中密,滲透系數大于等于4.610-2cm/s,屬強透水,建議進行防滲處理。(1)壩基滲漏壩址河谷底部寬約180m,河谷覆蓋層厚度9
30、.4m,地層巖性為卵礫石層,屬強透水層,壩基在不作任何防滲時存在滲漏量: 根據公式: 式中:L為壩的底寬,取80m;T為透水巖層厚度,取9m;K為滲透系數,取39.7m/d(取試驗滲透系數大值);H為上下游水頭差,取50m;B為壩的長度,取180m。壩基不作防滲時,卵礫石層的滲漏量約36131m/d,滲漏嚴重,滲漏量超過來水量。(2)滲透變形從壩址區漂卵礫石顆分資料看,為無粘性土級配連續的土。砂卵礫石為不均勻系數大于5的土,壩基滲透變形為管涌。壩基卵礫石孔隙中細顆粒成分在滲流作用下易被沖蝕、攜走,盡管其粗粒骨架仍有一定強度,但管涌可使壩基土體變形,進而引起壩體變形等問題。參考同類工程類比,卵石
31、層允許水力坡降為0.120.13。4.2溢洪道工程地質條件溢洪道布置在左岸,剖面全長326m,于壩址剖面交于樁號0+20m,自然邊坡45左右。壩址處溢洪所在位置,除上部覆蓋有少量坡積碎石土層外,基巖埋深較淺,巖性為震旦系下統千枚巖,呈溥層狀,完整性差。碎石土層厚度12m不等,結構松散。樁號0+000+114.1m段為平緩段,該段溢洪道沿NW358方向布置,在樁號0+52.9m處轉向NE53與壩址近垂直布置。地形上由山前坡根處向山脊方向偏轉,地層巖性為坡積碎石土層。根據調查,碎石土厚1.55.0m左右,最厚處在最前端進口位置處,厚度達5.0m,下伏基巖巖性為震旦系下統千枚巖,薄層狀,完整性較差,
32、強風化厚度10m左右。根據設計高程,該部分溢洪道基礎開挖深度最深處達13m,溢洪道基礎除少部分置于微風化巖體上外,其余均置于強風化層上。樁號0+114.10+289.8m段為陡槽段,溢洪道過壩址后,轉向SE99沿山坡順坡而下,地形為山前基座階地,地層巖性為山前坡洪積碎石土層,根據上游左岸鉆孔揭露,碎石土層厚1115m.。根據設計高程,該部分基礎最大挖深610m左右,基礎置于坡積、坡洪積碎石土層上。樁號0+289.80+326.4m段為消能段,該段位于左岸河床部分,地層巖性為少量坡積碎石土層及河床沖積卵礫石層,卵礫石層厚9m左右,根據設計高程,該部分基礎挖深6m左右,地基土為卵礫石層。主要工程地
33、質問題是地基抗滑穩定問題和邊坡穩定問題及凍脹問題。根據中國季節性凍土標準凍深線圖,工程區屬高海拔、低緯度地區,標準凍深為1.6m左右。建議:碎石土開挖邊坡1:1,基巖巖體強風化開挖按1:0.75,弱風化1:0.5,新鮮巖體按1:0.3。混凝土與基巖強風化巖體抗剪系數f取0.36,抗剪斷系數取0.60、c取0.26Mpa,巖體變形模量取1.6GPa。碎石土層承載力取320kPa。千枚巖巖體及碎石土、卵礫石層抗沖刷能力差,建議防護處理。4.3導流放水洞工程地質條件導流洞布置在右岸,全長292.2m,洞室最大埋深43m,設計洞徑2m,為圓形洞。進口位于壩址上游126m處,洞身沿SE100向山體布置,
34、在樁號0+92.9m處沿NE42方向,近垂直于壩址向下游布置,在樁號0+194.8m處沿NE10拐向河道出洞。洞線所在地形地貌為構造剝蝕中低山地貌,山體下陡上緩,坡根一帶自然坡度40左右,坡高30m左右,上部坡面相對平緩,沿壩址方向自然坡度15左右,自然邊坡穩定。樁號0+000+092.9m段為進口段,沿洞進方向,山體自然坡度28,邊坡穩定。表層零星覆蓋有少量坡積碎石土層,基巖基本裸露,巖性為震旦系下統千枚巖,巖層產狀NW285SW75,巖體強風化厚度約11m。根據設計高程及巖層走向,洞室走向與巖層走向夾角5,結構面走向和洞軸線夾角不利于洞室穩定。建議在樁號0+031.8m一帶進洞,加強支護,
35、圍巖劃分類。自樁號0+092.9m0+194.8m段,洞室走向與巖層走向夾角63,對洞室穩定有利,該段洞室最小埋深19m,洞室圍巖為新鮮千枚巖,薄層狀,圍巖劃分以類為主。0+194.8m0+263.8m段,洞室走向與巖層走向近垂直,有利于洞室穩定,但該部分洞室埋深在1015m,其中0+194.8m0+234.4m段圍巖劃分類, 0+234.4 m0+263.8m段圍巖劃分為類。洞室圍巖巖性為千枚巖,巖體呈溥層狀,巖石新鮮,完整性差,為軟巖。洞室后期為放水洞,為有壓洞。類圍巖fk=24、K0=8MPa/cm,類圍巖fk=12、K03 MPa/cm。洞室進出口明挖部分,注意邊坡穩定問題,碎石土邊坡
36、開挖按1:1。5 天然建筑材料5.1概述響河峽水庫擬建壩型為堆石心墻壩和均質壩,堆石心墻壩所需天然建材料分別為砂礫石料52104m3,心墻填筑料是31104m3;均質土壩所需土料約83104m3。按照水利水電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程(SL251-2000)的規定和要求,對工程所需各類天然建筑材料進行了初查,初步勘察了防滲土料場1個,堆砂礫石料場1個,塊石料場1個,具體分布示意如圖5-1。料場基本情況如下表5-1。各料場基本情況一覽表表5-1料場種類土料砂礫石料塊石料位置唐隆臺村壩下游壩上游巖性坡積粉質壤土沖洪積卵礫石層千枚巖夾砂巖質量評價一般良一般開采面積(104m2)422按需開采無用層儲量(1
37、04m3)26.7有用層儲量(104m3)12130運距及交通條件6km,條件一般0.3至1.5km0.5km,一般圖5-1 響河峽水庫天然建筑材料分布示意圖5.2防滲土料壩址下游5km范圍內,出露地層多為下第三系泥巖夾砂巖,無合適防滲土料可供選擇,防滲土料初選在壩址下游6km的唐隆臺村一帶,料場為一小山包,為農耕地,料場前緣為農宅地,料場按地形地質條件,屬類料場,有用層厚度不均一,有剝離層,交通條件一般。初選料場地形地貌為山前坡積層,自然坡度20左右,平均寬度約80m,長度1700m左右,坡積成因,其表部分布0.30.5m的腐植土,有效層土質為粉質壤土,有效層厚度不均一,沿坡而上,有效層厚度
38、逐漸加厚,坡根一帶變薄直至出露基巖巖體。平均厚約3m左右,有效層儲量約為12104m3,剝離量約為2104m3。根據規范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儲量不得小于設計需要量的3倍要求,該部分料做為心墻料儲量上有一定的缺口,其儲量不滿足設計要求,需擴大開采面積,占用更多的耕地,占地面積要達到30104m2。做為均質土壩料,土料儲量不足,需向下游補選料場,從料場情況建議選用砂殼心墻壩。取樣進行室內顆分試驗(見表5-2),該料場其砂粒(0.075mm)含量為3.9%7.0%,平均5.8%;粉粒含量71.6%74.3%,平均72.5%;粘粒(0.005mm)含量21.1%22.7%,平均21.7%,塑性指數10.
39、211.2.防滲土料物理性質試驗匯總表表5-2野外編號取樣深度顆粒分析稠度指標比重可溶鹽PH有機質顆粒組成(%)液限塑限塑性指數砂粒粉粒粘粒值20.0750.0750.00560mm的含量平均35.8%;260mm的含量最大值57.3%,最小值34.4%,平均值44.4%; 20.075mm的含量最大值28.3%,最小值12.8%,平均值17.9%;6060220.0750.075mmmmmmmmm%TKB1河床料卵石混合土39.0 43.0 16.3 1.7 53.3 26.3 7.8 0.7 80.0 1.7 1.7 TKB248.8 34.4 15.2 1.6 77.9 55.7 11.
40、7 0.6 122.0 2.7 1.6 TKB340.6 41.1 15.6 2.7 60.8 36.5 8.5 0.5 133.4 2.6 2.7 TKB417.8 51.2 28.3 2.7 20.1 10.7 1.8 0.2 122.7 0.9 2.7 TK1堆石料34.8 46.7 16.8 1.7 49.9 31.7 7.2 0.6 80.5 1.7 1.7 TK239.8 46.6 12.8 0.8 59.6 44.7 15.3 1.0 61.3 4.0 0.8 TK327.6 57.3 14.5 0.6 32.8 20.7 8.4 0.8 43.0 2.8 0.6 TK442.6
41、 40.0 15.2 2.2 66.1 45.5 10.2 0.5 130.5 3.1 2.2 平均值35.8 44.4 17.9 1.9 52.0 33.7 8.3 0.6 100.1 2.3 1.9 最大值48.8 57.3 28.3 2.7 77.9 55.7 15.3 1.0 133.4 4.0 2.7 最小值17.8 34.4 12.8 0.6 20.1 10.7 1.8 0.2 43.0 0.9 0.6 結合工程實例,根據天然建筑材料關于土石壩壩殼填筑砂礫料質量評價表A.1.3的規定,料場各項指標滿足要求,卵石層現場天然密度2.082.23 g/cm3,根據工程類比,上壩控制干密度
42、宜2.102.20g/cm3,內摩擦角建議取37。根據調查情況,料場主要以河道沖洪積卵礫石層為主,料場長約1.5km,寬約150m,面積為22104,地下水位11.5m,平均剝離厚度0.3m,則剝離量為6.7104m,有效開采厚度按6m計,有效開采量為130104m,交通條件一般。5.4混凝土骨料工程所需混凝土骨料可在河道砂礫石料內篩取。根據室內試驗(表5-6)。砼粗骨料表觀密度平均值2.85g/cm3,堆積密度平均值1.62g/cm3,吸水率平均值0.9%,針片狀含量為5.2%,含泥量為0.3%,軟弱顆粒微量,泥塊含量為零,有機質含量淺于標準色,粒度模數平均值為7.36,根據規范對比分析,砼
43、粗混凝土骨料場試驗成果表表5-6野外編號礫石砂堆積密度(g/cm3)表觀密度吸水率含泥量針片狀含量軟弱顆粒含量泥塊含量硫酸鹽及硫化物含量有機質含量粒度模數堆積密度表觀密度細度模數平均粒徑含泥量云母含量硫酸鹽及硫化物含量有機質含量易溶鹽總量總體分級洗泥前洗泥后80404020205g/cm3%比色g/cm3g/cm3mm%比色g/KgTKG11.58 1.49 1.53 1.55 2.870.80.23.40.00.00.04淺于標準色7.141.472.862.59 2.85 0.39 9.4 0.00.03淺于標準色0.4TKG21.58 1.50 1.55 1.55 2.83 0.9 0.
44、2 5.60.00.00.057.50 1.482.822.82 3.030.426.90.00.020.5TKG31.69 1.511.591.57 2.861.0 0.2 1.70.00.00.037.641.52 2.84 2.69 3.08 0.37 12.70.00.030.3TKG41.64 1.461.51 1.35 2.820.8 0.4 9.90.00.00.047.161.40 2.81 1.982.850.3430.3 0.00.020.4平均值1.62 1.49 1.55 1.51 2.85 0.9 0.3 5.2 0.0 0.0 0.04 7.36 1.47 2.83
45、 2.52 2.95 0.38 14.8 0.0 0.03 0.4 最大值1.69 1.51 1.59 1.57 2.87 1.0 0.4 9.9 0.0 0.0 0.05 7.64 1.52 2.86 2.82 3.08 0.42 30.3 0.0 0.03 0.5 最小值1.58 1.46 1.51 1.35 2.82 0.8 0.2 1.7 0.0 0.0 0.03 7.14 1.40 2.81 1.98 2.85 0.34 6.9 0.0 0.02 0.3 骨料質量各項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砼細骨料5mm)砼細骨料含泥量范圍值為6.9%30.3%,平均值為14.8/%,遠大于規范規定小
46、于3%的要求;表觀密度平均值2.83g/cm3,堆積密度平均值1.47g/cm3,不滿足規范規定大于1.5 g/cm3的要求,云母含量為零,硫酸鹽含量為零。細度模數洗泥前、后平均值分別為2.52、2.95,砼細骨料平均曲線圖見圖5.3-1。圖5 -2 砼細骨料平均曲線圖根據規范對比分析,砼細骨料各項指標中,除含泥量嚴重超標不滿足規范要求外,其余各項均滿足規范要求,作為砼細骨料時,要進行洗泥,才可使用。5.5塊石料場塊石料場初選壩址上游500m處河谷左岸一山脊,山體自然坡度50左右。基巖基本出露,巖性為千枚巖及變余凝灰質砂巖,局部表層有少量坡積碎石土層。變余凝灰質砂巖屬中等堅硬巖,參考相同巖性巖
47、石抗壓試驗,微風化巖石飽和抗壓強度56MPa,軟化系數0.75。結合規范塊石料質量指標的規定,塊石料質量滿足規范要求。料場儲量豐富,根據需要,可沿山脊開采。塊石料成材率低,成材率小于50%。6 結論與建議6.1結論(1)工程區位于祁連加里東褶皺系拉脊山優地槽帶,以北西西向緊閉線狀褶皺為其特征。拉脊山褶皺帶為地槽褶皺帶,是構造活動區。其南北兩側的深大斷裂控制著本區的構造格架。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該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相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s,區域構造穩定性屬于較好區。 (2) 庫區浸沒輕微,庫岸穩定,封閉條件良好,庫
48、區滑坡不發育、有一定的淤積問題;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較小。總體認為,具備成庫的基本條件。(3) 壩址河谷呈敞開的“U”型谷,地形完整,右岸基巖裸露,左岸被厚層坡積層所覆蓋。壩基巖性為千枚巖及沖積漂卵石層。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壩基滲漏,壩基需進行防滲處理。(4) 溢洪道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地基抗滑穩定問題和邊坡穩定問題及凍脹問題。千枚巖巖體及碎石土、卵礫石層抗沖刷能力差,建議防護處理。導流放水洞室圍巖巖性為千枚巖,洞室圍巖劃分以類為主,局部為類。(5) 天然建筑材料,根據初查結果壩址下游6km有防滲土料,但儲量不足,防滲土料存在開挖厚度小,占地面積大的缺點。河谷有砂礫石料可供開采,儲量豐富,各料
49、質量指標滿足規范要求。6.2建議(1)建議下階段對防滲土料進行優選。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 目 申 報 材 料(2013年度)遷安市國土資源局2012年8月目 錄一 、項目申請書二、河北省省級預算項目建議書三 、項目可行性報告項 目 申 請 書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位于遷安市西南部,全村共有住戶70多戶,人口200余人。耕地面積人均不足0.5畝,主要位于山坡及溝谷河道兩邊的臺地上,農作物以玉米、高粱、谷物、大豆為主,林果收入為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樓子峪地理位置較偏僻,六十年代以來,因全球氣候的變化,加之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影響,導致本區不同程度的生態環境惡
50、化和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嚴重的制約著當地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活品質帶來了嚴重損失。據調查樓子峪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泥石流,毀壞房屋4間、損毀各種樹木2000余棵,農田損毀30余畝,損毀鄉級公路3000m,所幸災害發生在白天,村民躲避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目前,主溝兩側山坡植被覆蓋率較低,溝內主要為村民耕地、河卵石和風化侵蝕松散物,如遇較大降水,存在著發生較嚴重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隱患。由于樓子峪泥石流地質災害影響范圍大、治理、勘查工程費用大,而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極其緊張,不能滿足地質災害治理、勘查的工程費用。為加強地質災害的勘查力度,為地質災害治理提供充實依據,使國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51、的戰略目標,建設和諧社會需求,根據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的有關通知要求,遷安市國土資源局委托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編制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該可行性研究報告,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共需費用102.64萬元。該項目的實施必將對當地經濟、環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樓子峪及曹官營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得到保證,人們生活水平也將得到穩步提高,這符合國家建設環境友好性社會的指導思想,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基于以上因素,我單位申請開展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申請財政資金102.64萬元。請予審批。遷安市財政局 遷安市國土資源局2012年8月 2
52、012年8月河北省省級預算項目建議書項目名稱: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項目編碼:項目單位:遷安市國土資源局領導簽字(章)預算單位: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預算處領導簽字(章)主管部門: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簽字(章)河北省財政廳制二一二年八月八日填填 報 說 明1、本建議書由項目單位或預算單位負責填寫,送隸屬的財務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財政廳(對于基本建設專項資金、產業技術研發、應用技術研發、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項目,分別由省有關部門按照項目隸屬關系先報送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科技廳和省信息產業廳,三個部門經審核立項后通知各有關部門,之后部門按確定的項目內容再上報財政部門)。2、需
53、附相應的部門審核材料、項目可行性報告、立項批準材料。3、項目情況填報說明1)項目性質:(1)維持性資金項目。(2)發展性資金項目。2)項目類型及編號:01、建筑物及基礎設施購建;02、專項購置; 03、大型修繕;04、專項業務;05、科技研究與開發;06、信息網絡購建;07、信息網絡維護;08、大型活動;09、企事業單位補貼;10、個人家庭補助;11、償債支出;12、產權參股;99、其他專項。3)項目級次:本級、對下補助(按級次分別單列項目)。4)項目地點:項目實施地點。5)單位代碼: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填寫預算單位編碼;非省級預算單位的承擔單位是行政、事業、社會團體的填寫組織機構代碼,企業填寫工
54、商注冊為統一標識。6)單位性質:行政、事業、其他。7)單位規格:廳級、副廳級、處級、科級、其他。8)主管部門:項目單位的財務主管部門。9)主管處室:財政廳各部門預算主管處。10)支出功能:類、款按最近規定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填寫。項 目 情 況一、項目單位基本情況單位名稱遷安市國土資源局單位組織機構代碼73871481-9單位地址遷安市遷安鎮郵編064400法人代表李彥軍電話0315-5966815項目負責人諶永軍信用等級AAA單位性質行政機關資產負債率0單位規格科級資產總值388萬元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遷安支行職工總數200帳戶0403014409264035958二、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遷安
55、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立項部門遷安市國土資源局項目級次省級主管部門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項目編碼歸口預算單位編碼324001項目地點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分類分口經濟建設類-國土資源口項目性質發展性項目財政部門預算主管處經建處支出功能 類 款項目類型( )建筑物及基礎設施購建( )專項購置( )大型修繕( )專項業務( )科技研究與開發( )信息網絡購建( )信息網絡維護( )大型活動( )企事業單位補貼( )個人家庭補助( )償債支出( )產權參股()其它專項項目執行時間2013年5月2013年9月一、立項依據:1項目批準單位: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國土資源廳2必要性:木廠口鎮樓子峪位
56、于遷安市西部,全村共有住戶70多戶,人口200余人。樓子峪地理位置較偏僻,六十年代以來,因全球氣候的變化,加之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影響,導致本區不同程度的生態環境惡化和泥石流地質災害的發生,嚴重的制約著當地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活品質帶來了嚴重損失,并嚴重影響著當地旅游資源開發的進程。據現場調查:樓子峪泥石流溝東南高西北低,溝谷長約3km,寬0.3-0.5km,匯水面積2.7km2,源頭高程323m,出口高程127m,高差196m,主溝床平均坡降65.3,有15條一級支溝組成,沖溝坡角多大于30,主溝最小過水斷面寬僅12m。樓子峪泥石流溝基巖為長城系串嶺溝組和大紅峪組灰白色、肉紅
57、色長石石英砂巖,溝谷底部為河卵石,溝谷兩岸為農民耕地和第四系松散坡洪積物,松散坡洪積物厚度13m,整條溝內的泥石流物源約有160萬m3,物源豐富。遷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9.3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平均值為515.8mm,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4.8%。在空間分布上北多南少。年平均蒸發量1789.3mm。據記載,樓子峪泥石流溝在歷史上曾發生小型泥石流地質災害,毀壞房屋4余間、損毀各種樹木1000余棵,農田損毀50余畝,所幸災害發生在白天,村民躲避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樓子峪泥石流溝有著特殊的地形條件,豐富的泥石流物源。一旦遭遇強降雨,存在著再次發生巨型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隱患,這將直接威脅位于溝
58、內樓子峪村70余戶200余名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上情況已經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對樓子峪進行泥石流地質災害勘查、治理已經迫在眉睫。二、項目概況(一)項目名稱: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二)項目類型:其他專項(三)項目性質:發展性項目(四)項目起止時間:2013年5月2013年9月(五)項目位置: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六)主要工作內容:本次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工作主要包括工程測量、巖土工程勘察、現場試驗和室內試驗等四項技術手段。三、項目效益情況1、社會效益:通過對孫家峪泥石流溝地質災害問題的統一規劃、治理,預期可以從源頭上改善樓子峪200多戶居民的安全狀況,使人民安居
59、樂業,有利于當地社會穩定,人民和諧,經濟騰飛發展,使當地百姓真正體會到國家政府對他們的關心體貼,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2、環境效益:通過對工作區的地質災害勘查、治理,逐漸恢復泥石流溝附近的地貌景觀,避免發生泥石流、水土流失、自然景觀破壞等現象,同時使樓子峪村民生活在一個青山、碧水、藍天的優美自然風景中。四、項目可行性報告(摘要)樓子峪泥石流溝東南高西北低,溝谷長約3km,寬0.3-0.5km,匯水面積2.7km2,源頭高程323m,出口高程127m,高差196m,主溝床平均坡降65.3,有15條一級支溝組成,沖溝坡角多大于30,主溝最小過水斷面寬僅12m。樓子峪泥石流溝基巖為長城系串嶺溝組
60、和大紅峪組灰白色、肉紅色長石石英砂巖,溝谷底部為河卵石,溝谷兩岸為農民耕地和第四系松散坡洪積物,松散坡洪積物厚度13m,整條溝內的泥石流物源約有160萬m3,物源豐富。遷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9.3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平均值為515.8mm,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4.8%,年平均蒸發量1789.3mm。據記載,樓子峪泥石流溝在歷史上曾發生小型泥石流地質災害,毀壞房屋4余間、損毀各種樹木1000余棵,農田損毀50余畝,所幸災害發生在白天,村民躲避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樓子峪泥石流溝有著特殊的地形條件,豐富的泥石流物源。一旦遭遇強降雨,存在著再次發生巨型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隱患,這將直接威脅位于溝
61、內樓子峪村70余戶200余名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鑒于此遷安市國土資源局委托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編制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該項目總投資概算102.64萬元,由于該地區生活比較貧窮,建議申請國家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專項資金實施治理工程。五、部門評審報告(摘要)部門審核意見 部門(公章) 年 月 日財政廳部門預算主管處審核意見 處(公章) 年 月 日省政府采購辦公室審核意見 處(公章) 年 月 日財政廳預算編審中心審核意見預算編審中心(公章) 年 月 日六、項目預算安排情況(一)項目投資及分年度預算項目名稱: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 單位:萬元項
62、目資金來源構成總投資以前年度合計本年度第二年第三年以后年度項目投資總預算102.64一、省本級預算安排102.641、財政一般預算撥款安排102.642、基金預算撥款3、核撥單位預算外資金安排4、部門其他收入安排二、非省本級財政安排1、中央財政2、市級財政3、縣、鄉財政三、社會渠道資金1、國際金融組織及外國政府貸款2、國內政府貸款3、商業銀行貸款4、項目單位自籌5、個人自籌6、捐贈資金7、其他渠道投資(二)項目總投資預算構成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勘查預算表序號工程項目單位工作量收費基價(元)復雜程度系數單價(元)合價(元)備注一工程測量112071.831.1地形圖測量(1:500)km2
63、0.871691.00復雜1.2086029.2068823.361.2斷面測量(1:200)(地質及地形剖面)km0.616581.12復雜0.6510777.736466.641.3斷面測量(1:1000)(地質及地形剖面)km2.18927.04復雜0.657079.1414866.201.4二級導線測量(含三角高程)km2.71589.00復雜1.101747.904719.331.5圖根點點43131.00復雜1.10144.106196.301.6定點測量(孔位測放及地質點測量)組日101000.00復雜1.101100.0011000.00二巖土工程勘察866457.582.1工
64、程地質測繪(1:500)km20.817213復雜1.2020655.6016524.482.2工程地質測繪(1:10000)km232940復雜0.772263.806791.402.3工程鉆探(D10)m40502.00 1.20 602.4024096.002.4工程鉆探(10D20)m240605.00 1.20 726.00174240.002.5井探(D2)m6594.00 1.10 653.403920.402.6井探(2D5)m35792.00 1.10 871.2030492.002.7井探(5D10)m4.5594.00 1.10 653.402940.302.8槽探(D2
65、)m3600092.00 1.10 101.20607200.002.9擾動取土組10 15 1.10 16.50165.00取水件2 40 1.10 44.0088.00三現場試驗3250.003.1現場顆粒分析試驗組10 70 1.30 91.00910.003.2現場漿體重度試驗組3 150 1.30 195.00585.00市場行情3.3現場大容重試驗組9 150 1.30 195.001755.00市場行情四室內試驗5600.004.1土樣顆粒分析組10 500 1 500.005000.004.2水質簡分析組2 300 1 300.00600.00五一至四費用小計987379.41
66、一+二+三+四六其它39000.00進、出場費次1130001300013000.00現場鉆機搬遷項680048004800.00資料、評審費項1212002120021200.00七合計1026379.41五+六項目可行性報告一、基本情況1、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項目單位基本情況單位名稱遷安市國土資源局單位組織機構代碼73871481-9單位地址遷安市遷安鎮郵編064400法人代表李彥軍電話0315-5966815項目負責人諶永軍信用等級AAA單位性質行政機關資產負債率0單位規格科級資產總值388萬元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遷安支行職工總數200帳戶0403014409264035958可行性
67、研究報告編制單位的基本情況:(2)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基本情況單位名稱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郵編063004單位地址唐山市北新西道99號電話13703377930法人代表張占生信用等級AAA項目負責人謝生祥資產總值9023.79萬元單位性質事業單位資產負債率45.1%單位規格處級職工總數562開戶銀行建行新華道支行賬戶13001625808050000075資質等級甲級2、項目負責人基本情況:姓名謝生祥性別男年齡48專業水文地質技術職稱高級工程師單位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聯系電話13703377930個 人 簡 歷1989年畢業于河北地質學院地質專業,高級工程師職稱,現任河北冀東建設工程
68、有限公司地環所所長。地環所現有職工28名,其中技術人員25人(教授級高工1人、高級工程師9人、工程師10人、助理工程師5人),司機3人,單位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五項甲級資質。3、項目基本情況: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由遷安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相關部門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項任務,遷安市國土資源局委托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完成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的立項工作。 4、項目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本次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工作主要包括工程測量、巖土工程勘察、現場試驗和室內試驗 工程測量由于當地政府所掌握的地表環境資料有限
69、,尤其是缺乏治理地帶的高精度的地形資料,還無法做出經濟合算、科學合理的治理工程施工圖,為此,針對治理工程所需布設一定的工程測量,主要包括地形圖測量(1:500)、地質及地形剖面測量(1:200和1:1000)、二級導線測量和鉆孔孔位測放及地質點測量。 巖土工程勘察結合泥石流治理工程類型在需要布置攔擋工程和排導工程的部位進行巖土工程勘查,主要為攔擋壩、排導槽提供覆蓋層厚度、基巖重度、承載力標準值、抗剪強度等物理力學指標參數。勘查方法采用鉆探和槽探工程。 現場試驗對壩高超過10m以上的實體攔擋工程宜進行抽水或注水試驗,獲取相關水文地質參數,在孔內或槽內采取巖樣、土樣和水樣,進行分析測試,獲取巖土體
70、的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水樣一般只做簡分析,擬建的防治工程應增加侵蝕性測定內容。主要包括現場顆粒分析試驗、現場漿體重度試驗和現場大容重試驗等。 室內試驗室內試驗主要對鉆孔和探槽內采取的巖土試樣進行土工試驗,測定其物理、力學性質指標。主要包括土樣顆粒分析和水樣簡分析。5、社會效益指標:社會效益:通過對樓子峪泥石流溝地質災害問題的統一規劃、勘查、治理,預期可以從源頭上改善樓子峪村2 00多戶居民的安全狀況,使人民安居樂業,有利于當地社會穩定,人民和諧,經濟騰飛發展,使當地百姓真正體會到國家政府對他們的關心體貼,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環境效益:通過對工作區的地質災害治理,逐漸恢復泥石流溝附近的地貌景
71、觀,避免發生泥石流、水土流失、自然景觀破壞等現象,同時使孫家峪村民生活在一個青山、碧水、藍天的優美自然風景中。6、項目總投入情況:項目計劃總投資102.64萬元,申請財政資金102.64萬元,全部用于對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二、必要性與可行性1、項目背景情況:樓子峪泥石流溝歷史上曾發生過小型泥石流地質災害,損毀各種樹木1000余棵,農田損毀50余畝,損毀鄉級公路3000m。所幸災害發生在白天,村民躲避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樓子峪泥石流溝有著特殊的地形條件,豐富的泥石流物源。一旦遭遇強降雨,存在著發生大型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隱患,這將直接威脅位于溝內樓子峪村70余戶200余名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2
72、、項目實施對促進事業發展或完成行政工作任務的意義與作用:通過實施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為樓子峪泥石流地質災害的治理提供有效依據,避免發生泥石流、水土流失、自然景觀破壞等現象,使人民在安靜祥和的環境中生產生活,共建和諧社會。3、項目實施的可行性: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由遷安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的一項任務,該項目可以得到省國土資源廳的專項資金支持,堅信在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該項目的實施是可行的。4、項目風險與不確定性: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是一門涉及地質、測量、工程勘查、環境、農林、水利、旅游、生態、建筑等諸多學科領
73、域的系統工程,任務復雜多變。因而,通過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調查和評價,有高素質的項目實施單位,該項目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是很小的,是一項有影響和成果的項目。三、實施條件1、人員條件:項目主要技術人員一覽表: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從事專業技術職稱謝生祥男43碩士水文、工程地質高級工程師費書民男42本科地質高級工程師楊春龍男40本科地震工程師王 君男44本科地質工程師劉建良男44本科地質工程師張淑芳女45大專礦山地質高級工程師岳慶祝男59大專水文、工程地質高級工程師王文華男46本科地基與基礎工程高級工程師張 歡女26本科園林工程助理工程師曾榮杰男58大專水利工程高級工程師劉婷婷女26
74、碩士地理信息工程工程師潘繼超男28本科環境工程助理工程師2、資金條件: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計劃申請財政資金總額為102.64萬元。3、基礎條件:我單位技術力量雄厚,設備精良,具有大批經驗豐富、專業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地質勘查、工程施工、實驗測試等設備齊全,具有地質災害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五個甲級資質,計算機軟件及其輔助手段齊全,我單位具有完成該項目的基礎條件。4、其他相關條件:該項目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有益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項目,遷安市國土資源局和樓子峪干部對此項工作積極性較高,雖然該地區村民生活水平較低,但村民們愿意出人、出力支持地質災害治理工作,
75、對該項目的實施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四、進度與計劃安排項目的階段性目標情況,項目分階段實施進度與計劃安排情況序號項目內容2012年2013年891011121234567891011備注1規劃立項2項目評審及待批3項目前期踏勘4項目設計5項目設計審批6項目施工7提交竣工報告8專家評估驗收五、主要結論 可行性論證階段勘查是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的關鍵階段,通過該階段工作,進一步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泥石流類型、規模、活動特征及危害程度,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的一般特征,初步確定泥石流流速、流量、重度及動力學特征參數,為泥石流防治方案比選提供依據。實施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為
76、將來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提供可靠依據,通過實施泥石流治理工程預期可以從源頭上改善樓子峪村200多戶居民的安全狀況,使人民安居樂業,當地經濟能夠和諧發展,當地百姓真正體會到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惠民政策,提高百姓對共產黨的凝聚力和幸福指數。通過對工作區的泥石流地質災害勘查、治理,逐漸恢復樓子峪附近的地貌景觀,避免發生泥石流、水土流失、自然景觀破壞等現象。開展該項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意義重大。項 目 評 審 報 告項目名稱: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項目編碼:項目單位:遷安市國土資源局預算單位: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預算處主管部門:河北省國土資源廳評審方式: ()專家評審( )中介機構評審
77、評審日期: 年 月 日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遷安市木廠口鎮樓子峪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項目項目編碼項目單位遷安市國土資源局項目執行時間2013年5月 2013年9月項目類型( )建筑物及基礎設施購建( )專項購置( )大型修繕( )專項業務( )科技研究與開發( )信息網絡購建( )信息網絡維護( )大型活動( )企事業單位補貼( )個人家庭補助( )償債支出( )產權參股()其它專項項目申報材料及法定手續完備性二、項目可行性評審立項依據的充分性目標設置的合理性組織實施能力與條件預期社會經濟效益三、項目預算評審資金籌措情況預算支出的合理性四、項目風險與不確定因素風險與不確定五、評審總體結論評審意見建議( )優先選擇( )可選擇( )慎重選擇評審機構評審機構名稱:機構負責人(簽字): (公章)評審專家組評審專家組名單編 號姓 名單 位職稱職務簽 名評審專家組組長(簽字):評審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