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0.9Mt/a)資源整合項目工程設計質量檢查報告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xx2016年3月25日一、設計單位及資質項目設計單位:xx設計(以下簡稱“中煤西安設計公司”)。設計單位資質:本公司持有國家頒發煤炭行業(礦井、露天礦、選煤廠)、建筑工程、測繪、環境評價、水土保持、市政(燃氣、熱力、環境衛生)甲級證書;工程總承包、工程監理、工程咨詢甲級證書及智能建筑、環污工程專項甲級設計證書;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地質災害勘察設計及評估甲級證書。還持有火電、公路、建材、市政(給水、排水)、城市規劃、環境工程(固體廢棄物、水污染、物理污染)專項乙級、壓力管道設計
2、資質證書。二、項目設計概況1、項目概況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主”)煤礦位于陜西省神木縣城西北部約15km處,行政區劃隸屬陜西省神木縣麻家塔鄉管轄。根據陜政函2007167號文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榆林市煤炭資源整合實施方案的批復,xx礦業有限公司由原吃開溝煤礦單井整合而成。整合區東西寬約2.58km,南北長約0.95km,面積2.3457km2。根據陜西省國土資源規劃與評審中心陜西省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整合區)勘探報告評審意見書(陜國土資評儲發2009045號),本整合區內共獲煤炭資源量40.13Mt。其中保有資源量39.46Mt;采動量0.67Mt。共有可采煤層5層,自上而
3、下分別為3-1、4-2、4-3、4-4、5-2煤層。4-2和5-2煤層是該整合區內的主要可采煤層。該煤礦始建于1995年,次年正式建成投產。開采對象為3-1號煤層,設計生產規模6萬噸/年;實際生產能力已達20萬噸/年。井口位于整合區東北部邊界,平硐開拓,采煤方法以房柱式炮采為主。運輸主要以防爆拖拉機為主,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方法。煤炭回采率低,資源損失嚴重;礦井雖然采用機械通風,但井下通風條件及人員工作環境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安全隱患;工業場地狹小,地面設施簡陋,僅有簡單的分級裝置,未有防塵設施,無法滿足環境保護要求。2、設計文件編制及批文2009年2月業主委托中煤西安設計公司對本礦資源
4、整合區進行設計。設計項目包括開采設計、安全設施設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施工圖設計?,F將完成情況簡述如下:2009年9月我公司編制了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資源整合實施方案開采設計(以下簡稱開采設計),陜西省煤炭工業局組織專家對該設計進行了評審,并以陜煤局發201042號文對該設計作了批復。在批準的開采設計基礎上,我公司先后編制了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整合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安全設施設計,并獲得相關部門批復。煤礦在整合建設期間,因整合區內地面110kV輸電線路移位、吃開溝村莊搬遷、礦井供電電源及井下3-1、4-3煤層賦存條件變化等,我公
5、司受業主委托,2013年編制了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資源整合實施方案開采設計(變更)(以下簡稱開采設計變更),陜西省煤炭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管局組織專家對開采設計變更進行了評審,并以陜煤局復201364號文對該設計變更文件作了批復。同時編制了神木縣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安全設施設計(變更),并獲陜西煤炭安全監察局批復。3、施工圖設計及變更2011年8月2014年12月我公司根據上述設計文件內容及相關文件批復,嚴格按照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煤礦安全規程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結合工程進度計劃,開展施工圖設計,及時滿足項目改造工程的施工需要。我公司先后完成(除35kV
6、變電站、辦公樓、職工公寓樓及餐廳外)礦井單位工程施工圖設計。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及時派設計人員深入現場了解施工情況,并對施工圖進行交底、答疑、修改或變更,以滿足工程建設需要,使設計意圖在煤礦資源整合中得到實現。三、設計主要特征(一)建設規模礦井保有地質資源量39.46Mt,設計可采儲量18.98Mt。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0.90Mt/a;變更后礦井服務年限為16.2年。設計礦井年工作日為330d,工作制度為地面每天3班作業,井下4班作業,日凈提升時間16h。(二)井田開拓部署及開采1、礦井工業場地根據資源整合需要,礦井工業場地為新選的常家溝溝老,場地標高+1180.00+1193.0
7、0m。風井場地緊鄰舊工業場地東側處,場地標高+1196.00m。2、井田開拓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方式。主、副斜井均平行布置在新選的工業場地內,其中:主井為斜井,井口標高+1185.30m,井底標高+1058m,井筒傾角15,斜長521m;該井筒現裝備一條帶寬1200mm鋼繩芯強力帶式輸送機,輸送機一側設行人臺階,承擔全礦井煤炭提升任務,兼作進風及安全出口;副斜井為緩坡斜井,井口標高+1184.4m,井底標高+1058m,井筒傾角5.5,長度1724m(含緩和段),該井筒采用防爆低污染柴油機無軌膠輪車運輸,承擔全礦井輔助運輸任務,兼作進風及安全出口。在風井場地布置一條回風斜井,井口標高+1196.2
8、m,井底標高+1085m,井筒傾角20,斜長404m,井筒一側設行人臺階和扶手,該井筒擔負全礦井回風任務,兼作安全出口。三條井筒均落底于5-2煤層,井底水倉及主排水泵房位于主井井底,并形成通風系統。目前原礦井井筒全部關閉。井下巷道除井筒和井下主變電所外,井下主要巷道及硐室均布置在煤層中,巷道斷面選用矩形斷面,支護形式采用錨網噴支護。3、盤區布置及工作面裝備首采區為4-2煤層盤區。礦井移交生產時在4-2煤層布置一個綜采面保證全礦井產量,同時配備了一個綜掘面(兼炮掘)保證綜采工作面的正常接續。4、井下運輸主運輸系統選用帶式輸送機連續運輸,輔助系統選用防爆低污染柴油機無軌膠輪車直達運輸方式。(三)礦
9、井通風與安全1、礦井通風本礦井為瓦斯礦井,礦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風方式,抽出式通風方法,主、副斜井進風,回風斜井出風。礦井總風量75m/s,通風容易時期負壓為316Pa;通風困難時期負壓為991Pa。在回風斜井井口安裝2臺FBCDZ-10-24型防爆對旋軸流式通風機,1臺使用,1臺備用,單臺電機功率1102 kW。2、礦井安全設計本著“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除從設備上、技術上、管理上對井下電氣、運輸、采掘機械等采取常規安全措施外,針對井下煤層發火、煤塵爆炸、瓦斯爆炸、井下涌水等重大災害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礦井采用長壁垮落法采煤工藝,防滅火采用以灌漿為主,噴灑阻化劑、均壓通風為輔的綜合防滅
10、火措施。同時配備了完善的井下避險“六大系統”。(四)礦井主要設備1、主斜井提升設備設計:帶式輸送機運量500t/h,選用鋼絲繩芯阻燃帶,帶寬1000mm,帶速3.15m/s,傾角15,礦井初期(4-2煤層):機長301m,帶強ST630,電機功率220kW;礦井后期(5-2煤層):機長991m(含水平大巷),帶強ST800,電機功率2220kW?,F場:帶式輸送機運量700t/h,安裝帶寬1200mm的鋼絲繩芯阻燃帶,帶速3.15m/s,傾角15,機長552m,帶強ST1250,電機功率2315kW。為確保主運輸系統安全運行,防止帶式輸送機過載,設計要求帶式輸送機配電控制按照設計運量(500t/
11、h)進行過負荷保護。2、通風設備:選用2臺FBCDZ24/1102(B)型防爆對旋軸流式通風機,1臺使用,1臺備用,單臺電機功率1102 kW。3、排水設備:選用3臺MD280-432型礦用耐磨多級離心泵,1臺工作、1臺備用、1臺檢修,單臺電機功率250kW 。4、壓縮空氣設備:選用2臺TKL132F/8型螺桿式空氣壓縮機,1臺工作,1臺備用,單臺電機功率132kW。(五)地面生產系統地面生產系統主要由驅動機房、原煤倉、篩分樓、產品倉、帶式輸送機棧橋等組成。其中:原煤倉1個,直徑15m,總容量3500噸;篩分樓設在產品倉頂部,產品倉3個,直徑均為12m,總容量32000噸;產品煤分為-30mm
12、、3080mm和+80mm三級。(六)礦井供電本礦井工業場地內新建一座35kV變電站,35kv雙回路電源引自榆林供電公司管轄的神木北郊110/35/10kV變電站兩回不同的母線。該站距本礦工業場地約11km。神木北郊110/35/10kV變電站安裝63000kVA變壓器2臺,其二回110kV電源分別引自水麼河110kV變電站和店塔電廠、神恒源電廠。(七)地面運輸礦井地面運輸方式為公路運輸,煤炭依托社會車輛外運。(八)給排水礦井生產生活及消防用水總量1791.8m3/d。其中:地面生產、生活用水量為357.3m3/d,井下消防灑水用水量為1195.5m3/d,黃泥灌漿用水量為215.0m3/d,
13、綠地澆灑用水量為24.0m3/d。礦井給水系統采用分質供水系統。地面生產、生活用水采用打井取水;井下消防灑水、黃泥灌漿用水復用處理后的井下排水,不足部分由取水供給;綠化用水取自處理后的生活污水。(九)采暖全礦井工業場地總熱負荷為7174KW(折合蒸汽11.9t/h),在工業場地集中供熱的鍋爐房內選用2臺SZL6-1.25-AII型蒸汽鍋爐,采暖期兩臺蒸汽鍋爐同時運行,非采暖期停止運行;在鍋爐房內選一臺CLSS1.05AII型常壓熱水鍋爐,以保證非采暖期洗浴用熱。(十)工業場地布置及占地礦井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按功能劃分為生產區、輔助生產、行政辦公及生活福利區。生產區布置在工業場地南部,輔助生產布
14、置在工業場地中部,行政辦公及生活福利區布置布置在工業場地北部。風井場地布置在整合區北部。礦井工業場地總占地面積13.20 hm2。(十一)礦井建設工期礦井移交生產時,設計井巷工程總量為15513m,其中:煤巷為12553m,占80.92%;巖巷2960m,占19.08%。礦井設計萬噸掘進率為172.37m。礦井建設總工期28.3個月。(十二)概算投資xx礦業有限公司煤礦資源整合項目設計概算總資金62123.52萬元,其中:井巷工程12485.10萬元、土建工程5093.07萬元、設備購置12016.94萬元、安裝工程4154.65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22224.55萬元、基本預備費3918.
15、20萬元。建設期利息1360.0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871.00萬元。噸煤投資680.58元項目實際完成投資69189.69萬元,其中:礦建工程完成27657.97萬元,土建工程完成11993.15萬元,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完成8733.27萬元,其它費用20805.30萬元。四、礦井設計效果評價1、本礦井屬資源整合性項目,符合國家能源開發利用戰略發展趨勢,符合國家煤炭市場整頓治理、整合重組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遏制了小煤窯亂開亂采的無序現象,提高資源回收率,為國家能源發展作出了貢獻。2、本礦煤炭資源整合后,礦井設計規模0.90Mt/a,井下上各生產系統機械化、自動化裝備水平較高,體現了現
16、代化礦井的設計理念和意圖,為礦井原煤產量的提升奠定了可靠的硬件保障。3、本設計符合住建部頒發的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2005)及其他有關規程、規范和標準。4、礦井設計各系統安全設施、設備建設和投入,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國家煤炭安全監察局關于“三同時”相關要求,為礦井安全生產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和硬件保障。5、本礦井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井上下生產系統條件與環境等均展現了一座現代化礦井的特征。6、從2015年12月礦井聯合試運轉以來,礦井各系統運行良好,所有機械設備運轉正常,完全滿足礦井0.90Mt/a生產能力要求,達到了設計效果。五、單項工程質量核查按照開采設計變
17、更內容,本項目設計單位工程共計103個,實際完成100個,其中:礦建設計單位工程29個,完成29個;土建設計單位工程28個,完成25個,設計取消1個(坑木加工房),緩建2個(煤樣室,化驗室);機電設備及安裝設計單位工程46個,完成46個。上述已竣工的單位工程,除辦公樓、職工公寓、職工餐廳、35kV變電站外,均由中煤西安設計公司設計。2015年11月19日20日我公司組織采礦、土建、工藝、電氣、給排水、機械等專業設計人員對本項目單項工程進行現場核查,核查范圍及結果如下:1、實體外觀核查項目井下工程:部分井筒和巷道、井底主排水泵房及變電所、大巷及盤區機頭硐室、井下永久避險硐室、14201綜采工作面
18、等項目。地面工程:主井驅動機房、輸煤棧橋、原煤倉、產品倉及篩選樓、鍋爐房、空氣壓縮機房、副井井口棚及浴室燈房聯合建筑、通風機房、井下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黃泥灌漿站等項目。2、單項工程驗收資料核查結合實體工程現狀,設計分專業對礦井單項工程驗收資料進行核查,核查中對部分資料提出了修改意見,并對核查中發現與設計不符的內容出示了現場工程核查意見。3、核查結果通過上述井上下工程外觀和單項工程驗收資料內容核查,經與礦方技術人員座談交流,結合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現場核查情況,工程設計質量符合省局批復的主要技術要求,已完成的單項工程滿足使用功能。六、工程設計質量綜合評價及建議1、通過現場核查,本工程設計質量滿足設計文件要求,體現了設計意圖和使用功能。2、本工程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進行設計,根據批準的礦井地質勘探報告相關資料進行設計。3、本工程依照建設工程強制性標準和強制性條文進行工程設計,符合相關規定。4、施工過程中,我公司簽發的設計文件(包括設計變更通知單和技術核定單等)符合規范、強制性標準要求。5、本工程在竣工驗收中提出的設計問題已經得到整改,工程設計質量滿足相關要求,具備單項工程質量認證和竣工驗收的條件。xx 201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