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沂河綜合整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177頁).doc

  • 資源ID:584379       資源大小:2.44MB        全文頁數:17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沂河綜合整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177頁).doc

1、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初 步 設 計 報 告 目 錄1綜合說明11.1工程概況11.2水文21.3 工程地質41.4 工程任務及規模4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6機電及金屬結構設計51.7工程管理61.8施工組織設計61.9水土保持71.10建設征地及移民安置71.11環境影響評價71.12投資概算71.13經濟評價82水文92.1流域概況92.2氣象92.3設計洪水102.4施工期洪水152.5泥沙173 工程地質193.1 區域地質概況193.2 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及評價203.3 天然建筑材料313.4 結論與建議344 工程任務和規模354.1 社會經濟概況354.2工程現狀及

2、存在的問題354.3工程建設的必要性384.4工程任務424.5工程規模435工程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465.1設計依據465.2工程總體布置475.3河道疏浚工程495.4堤防復堤工程505.5 砂堤截滲工程615.6 險工護坡工程665.7 防汛道路設計695.8攔河建筑物設計706機電、金屬結構及消防設計766.1 水泵選型及管路設計766.2電氣設計806.2 金屬結構816.3 消防設計817施工組織設計827.1施工條件827.2施工導流837.3 料場設計857.4主體工程施工867.5施工交通運輸887.6 施工工廠設施897.7 施工總布置907.8 施工總進度917.9主要技

3、術供應928 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958.1 工程影響范圍958.2實物指標調查988.3 專業項目復建規劃998.4 臨時用地復耕規劃1008.5投資概算1009 環境保護設計1069.1設計依據1069.2 環境保護目標及采用標準1069.3 施工區環境狀況1079.4 環境影響復核1089.5 環境保護設計1119.6 施工期環境管理、監理及監測1149.7 環境保護投資11810水土保持方案12010.1編制依據12010.2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情況12110.3水土流失預測12110.4主體工程水土保持評價12710.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2810.6水土保持監測13810.7投資概

4、算14010.8防治效果及效益分析14510.9 方案實施保證措施14610.10綜合結論14811 節能設計15011.1 設計依據15011.2 建設項目能源消耗種類及數量15111.3 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狀況分析15111.4 能耗指標15111.5 節能措施15111.6 節能效果分析15312工程管理設計15412.1管理體制、機構設置與人員編制15412.2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15412.3 工程管理運用15512.4 工程觀測15512.5 管理設施15612.6工程年運行費16213工程概算16313.1工程概況16313.2編制依據16313.3工程單價編制16513.4主體工

5、程概算編制16513.5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環境監測及保護、水土保持工程費16613.12投資概算16614 經濟評價16914.1 概述16914.2 國民經濟評價16914.3 財務分析1701綜合說明1.1工程概況1.1.1流域概況沂河發源于沂蒙山區,經山東省的沂源、沂水、沂南、臨沂、郯城,自北向南在邳州市齊村西進入*省境內,在新沂市苗圩附近入駱馬湖,全長333 km,控制流域面積11820 km2,其中*境內長度45.5km。沂河在山東劉家道口辟有分沂入沭水道,分沂河洪水經新沭河直接入海;在江風口辟有邳蒼分洪道,分沂河洪水入中運河。沂河上游為山洪河道,水流湍急,洪水暴漲暴落,水土流失較

6、為嚴重。下游水流平緩,泥沙淤積河床。下游在華沂以下分為兩支,西支為老沂河,現作為內部排澇河道,不再分泄洪水。東支為蘇北導沂時開辟的新河道,河槽相對比較平順,比降較平,穿隴海鐵路南下,于苗圩附近入駱馬湖。沿線主要支流有白馬河、浪青河、新戴河等。 1.1.2治理概況1949年以前沂河臨沂站以下只能防御40004500m3/s的洪水,堤防殘缺。解放初期,山東省的“導沭整沂”和*省的“導沂整沭”工程開工,*省于1949年冬至1950年春完成“導沂整沭”工程,隨后對沂河又先后進行了四次治理。第一次在1953年,新沂縣華沂以上按行洪3500m3/s,堤頂超高1.2m,華沂以下按行洪6000m3/s,堤頂超

7、高1.5m整治了河道,加固了堤防,并從華沂苗圩開辟了一條長17km的新河道,沂河即從新沂河入湖,老沂河段成為排內澇的低水河道;第二次在1955年,對華沂以上段按行洪4200 m3/s,堤頂超高1.5m,頂寬6m進行了復堤;第三次在1957年大水后,按沂河行洪6000 m3/s,堤頂超高1.5m,頂寬6m,邊坡1:3全面加高加固了堤防;第四次在1974年大水后,華沂以上按1974年實際最大行洪流量6380 m3/s,堤頂超高3.0m,頂寬8m,邊坡1:3,華沂以下按堤頂超高2.5m,堤防斷面標準與華沂以上相同進行了堤防加固。在東調南下一期工程中,針對沂河的防洪問題,淮委、省重點工程指揮部,先后以

8、蘇水重工(95)21號文,蘇水沂指(96)3號文及蘇水建工(98)76號文,批準實施了沂河提辦工程,94年度工程、96年度工程及20年一遇剩余工程。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沂河的防洪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中泓過水斷面不足,砂堤砂基和部分險工未作處理,一些堤段堤身單薄、高度不足,邳州市北部高亢地區灌溉水源匱乏等突出問題,為使本地區防洪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尚需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對沂河進行綜合治理。1.1.3編制依據1.1.3.1依據文件(1)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9月編制的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續建工程實施規劃(修訂)(以下簡稱實施規劃);(2)2003年4月關于加快沂沭泗河洪

9、水東調南下續建工程及南水北調東線一期駱馬湖南四湖段工程省部聯席會議紀要;1.1.3.2依據法規及規程規范(1)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DL/T5020-2007);(2)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3)防洪標準(GB50201-94);(4)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5)堤防工程管理設計規范(SL171-96);(6)水閘設計規范(SL265-2001);(7)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L191-2008);(8)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9)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SL203-97);(10)中國地震動參

10、數區劃圖(GB18306-2001);本工程高程系統為85國家高程系統。本初設報告中右堤(W)代表西堤,左堤(E)代表東堤。1.2水文1.2.1氣象本地區屬半濕潤暖溫帶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干冷、夏濕熱,常年平均氣溫14.0。7月份溫度最高,平均氣溫26.0,無霜期約210天。沂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800mm左右,北部小于南部。華沂站年平均雨量904.5mm,最大年降雨量1371.0mm,最小年降雨量574.9mm,降雨年際變化較大,而且年內分布極不均勻,降水大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本流域為季風區,冬季盛行東北風與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與西南風,多年平均風速2.53.0

11、m/s,極端最大風速為23.4 m/s。1.2.2水文1.2.2.1 流域設計洪水根據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續建工程實施規劃(修訂)要求,沂河綜合治理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標準,沂河設計流量為:祊河口至劉家道口16000m3/s,劉家道口至江風口12000m3/s,江風口以下沂河8000m3/s。沂河入湖口苗圩水位25.20m。1.2.2.2 建筑物設計洪水建筑物設計洪水采用港上站(1972年2004年)的實測降水資料,取最大24小時降水系列進行頻率和統計參數計算設計降水及凈雨,點面折算系數根據邳蒼郯新地區水文復核報告規劃面積在50km2以下,設計暴雨量以點代面。按照邳蒼郯新地區水文復核報告24小

12、時排模公式M=0.033R1.0F-0.25進行計算。1.2.2.3 施工期設計洪水沂河華沂壩上導流流量包括港上站以上來水及區間來水,港上站以上來水用實測流量資料分析計算,區間來水用間接法即利用實測雨量資料進行分析計算。1、區間流量計算采用港上站(1963年2004年)枯水期的實測降水資料,進行頻率和統計參數計算得其設計降水及凈雨,點面折算系數采用邳蒼郯新地區水文復核報告點面雨量換算系數。按照邳蒼郯新地區水文復核報告6小時流量計算公式Q=0.041R1.0F0.75進行計算,沂河華沂壩上設計10年一遇10月次年5月區間流量為44.5m3/s。2、港上站流量計算根據港上站(1972年2005年)

13、實測流量系列的頻率曲線,港上站設計10年一遇105月的流量為300m3/s。3、華沂壩上導流流量沂河華沂壩上導流流量為區間排水流量與港上站流量之和,設計十年一遇10月次年5月的流量為344.5m3/s。1.3 工程地質地層巖性:本區位于華北地層區魯西地層分區,同時處在郯廬斷裂強烈上升區。該區經過多次構造變動,除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缺失外,從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發育。第四系地層厚度4080m,局部斷陷帶中心厚達100m,古河道、洪沖積扇較發育,沉積物以沖積相為主。地質構造:工程區地處中朝準地臺徐淮拗褶帶與魯西斷塊的分界地帶,郯廬斷裂為二大構造單元的分界。郯廬斷裂是縱貫中國大陸東部的巨型活動斷裂帶,新

14、沂境內斷裂帶寬約25km。沂沭斷裂是郯廬斷裂出露最好,“兩塹夾一壘”構造形跡最清楚的地段,沂河就分別發育在東西地塹之上。地震地質:工程區處于郯城營口地震帶,發震規律受華北地震群控制。地震主要受構造活動控制,特別是北北東向新華夏系斷裂與北西西向派生斷裂相交匯處易發震,地震活動具有強度大而頻度低的特點。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沂河*段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部分位于0.2g范圍內,戴溝以下為0.3g,相應場地基本地震烈度度,場地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設計可按照建筑物等級,依規范要求設防。1.4 工程任務及規模1.4.1工程任務在東調南下一期工程中,沂河江風口駱馬湖段堤防已按20年一遇防

15、洪標準7000m3/s進行加固,為使本地區防洪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本次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的任務是依據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續建工程實施規劃(修訂)要求,將沂河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以提高沂河邳州段地區的防洪標準,并解決邳州市北部高亢地區灌溉水源匱乏問題,為保證該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發揮沂河工程總體效益創造條件。1.4.2工程規模本次治理范圍為沂河華沂壩以上邳州段,河道設計行洪能力為8000m3/s,根據防洪標準和堤防工程設計規范,該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堤防級別為2級。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中泓疏浚工程,堤防復堤工程,堤防截滲工程、險工險段處

16、理工程,攔河橡膠壩建設工程,堤頂防汛道路建設和必要的管護設施興建工程等。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河道疏浚工程疏浚沂河蘇魯省界華沂壩段中泓,疏浚長度23.9km,河底寬300m,河底高程25.7922.79m,邊坡1:3。1.5.2堤防工程1.5.2.1堤防復堤沂河邳州段復堤標準:堤頂高程按50年一遇洪水位加安全超高2.5m,堤頂寬度10m,邊坡1:3。本期工程復堤長度37.9km,其中東堤14.7km,西堤23.2km。1.5.2.2險工護坡沂河系天然河道,坡陡流急,致使河岸堤防坍塌陡立。本期工程對河道險工段堤防原來無護坡的新做漿砌塊石護坡,原來有護坡的進行接高處理,護坡高度至設計

17、洪水位以上1m,漿砌石厚度0.3m,下墊0.1m碎石墊層。1.5.2.3砂堤防滲加固沂河部分堤段座落于砂基之上或堤身為砂土填筑而成,行洪時堤基、堤身滲水嚴重,為確保安全行洪,設計對沂河砂堤、砂基采用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截滲墻方案進行防滲處理,處理長度17.26km。1.5.3跨河建筑物工程新建沂河油坊橡膠壩、授賢橡膠壩、丁莊橡膠壩3座橡膠壩工程。1.5.4防汛道路沂河堤頂大多為土路,現狀堤頂無防汛道路,且路段損壞嚴重,上堤道路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汛期全天候通車的要求,為了完善防汛搶險道路系統,設計修建堤頂防汛道路37.9km,結構型式為瀝青砼防汛路面。1.6機電及金屬結構設計橡膠壩工程中電氣主要

18、為橡膠壩充排水水泵用電,管理所動力及照明用電。1.7工程管理沂河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后,仍由現有駱馬湖水利管理局及其下屬的邳州河道管理局管理,建筑物由地方政府管理,原管理職能和管理范圍不變。1.8施工組織設計1.8.1施工交通本工程施工對外交通條件比較方便。隴海鐵路、徐連高速公路、徐海一級公路橫貫沂河中部,可達沿線各施工地點。施工用建筑材料、施工機械、生活物資等均可由上述道路直接運達工地。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相連,水上施工機械可通過京杭大運河運至沂河駱馬湖入湖口進行水下方施工。1.8.2施工導截流施工導流工程主要為中泓疏浚和橡膠壩建設工程,具體導流方案為:河道疏浚采用挖超深壟溝,底寬10米,

19、邊坡1:3;橡膠壩施工在灘面開挖導流河,底寬10米,邊坡1:3。1.8.3主體工程施工中泓開挖施工擬采用2.75m3拖式鏟運機或1m3挖掘機開挖配10t自卸汽車運輸,分層開挖,挖河土方除用于加復兩側堤防外,其余土方作為棄土棄于兩側堤腳外。 堤防復堤采用2.75m3鏟運機挖運,每段堤防填筑前用74kw推土機進行清基和取土區覆蓋層清除。填筑分層鋪料,并選用74kw履帶拖拉機壓實。堤防截滲采用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截滲墻方案。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截滲墻施工工序包括樁機就位對中鉆孔攪拌和噴漿復攪-移位機具 -路面恢復。建筑物工程施工時,土方開挖采用挖掘機開挖,開挖土方就近堆放,以便回填;混凝土拌和系統采

20、用0.8m3移動式混凝土拌和機8臺拌和,配翻斗車施工,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砌石體要求采用鋪漿法或灌漿法砌筑,砌筑石料應選沖洗干凈,并保持濕潤,砌石砂漿采用機械拌和,漿砌塊石要求座漿飽滿,砌體穩固,砂漿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1.8.4施工工期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計劃2011年11月開始施工,2013年5月全面建設,2013年12月前完工,總工期24個月。1.9水土保持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主體工程除對部分堤防險工段采取砌石護砌外,大多數加固后的堤防邊坡和堤頂裸露。為防止堤防坡面遭受雨水沖刷,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防護措施。工程措施:在堤防背水側做素砼泄水槽;植物措施:在堤防復堤

21、區和挖泓棄土區分別鋪植狗牙根草皮和撒播狗牙根草籽,對裸露堤頂和邊坡進行防護。通過水保方案的實施,將保證堤防安全、穩定,有利于河道正常行洪,并有效地恢復和提高該區域的土地生產力;實施植樹造林、種草等措施,提高了林草植被覆蓋率,美化了當地自然景觀,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存環境。1.10建設征地及移民安置挖壓拆遷范圍主要為中泓開挖及棄土占地、施工臨時占地。 工程無永久征地,臨時征地2512.54畝,拆遷房屋22091.52m2 ,規劃遷移人口750人,完成工程投資4909.52萬元。1.11環境影響評價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使防洪保護區的防洪標準由現在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有利于防洪

22、保護區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不利影響主要是取土、棄土占地、破壞植被和移民安置。棄土占地使土地資源的損失是不可逆的,移民安置增加了安置區的土地環境容量壓力;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噪聲以及水土流失對當地環境的影響較小,且都是暫時的,通過采取一定的環保措施可以減緩。本工程建設不存在制約性的環境因素,工程對環境的有利影響遠大于不利影響,從環境角度分析,本工程是可行的。1.12投資概算1.12.1本工程所需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土方開挖979.57萬m3,土方填筑200.98萬m3,砌石及墊層25.76萬m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4.3萬m3,拆除漿砌石1.03萬m3,拆除

23、砼0.3萬m3。1.12.2本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用量水泥145066t,鋼筋6943t,柴油8899t,黃砂26.89萬m3,碎石47.63萬m3,塊石28.85萬m3,總工日218.7萬工日。1.12.3工程投資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靜態投資為77587.14萬元 1.13經濟評價沂河(邳州段)綜合整治工程是社會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工程保護范圍包括沂、沭河和邳蒼分洪道兩岸保護區、新沂河以北地區及駱馬湖周邊地區,其間有隴海鐵路、歐亞公路等重要的交通設施和一大批重要工礦企業。工程實施后,可使保護區防洪標準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使上述重要交通設施和工礦企業的防洪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24、。經初步概算,工程多年平均效益為1.82億元。工程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2水文2.1流域概況沂河發源于沂蒙山區,經山東省的沂源、沂水、沂南、臨沂、郯城,自北向南在邳州市齊村西進入*省境內,在新沂市苗圩附近入駱馬湖,全長333 km,控制流域面積11820 km2,其中*境內長度45.5km,流域面積1048 km2。沂河在山東劉家道口辟有分沂入沭水道,分沂河洪水經新沭河直接入海;在江風口辟有邳蒼分洪道,分沂河洪水入中運河;下游在華沂以下分為兩支,西支為老沂河,現作為內部排澇河道,不再分泄洪水。東支為蘇北導沂時開辟的新河道,河槽相對比較平順,比降較平,穿隴海鐵路南下,于苗圩附近入駱馬湖。沿線主

25、要支流有白馬河、浪青河、新戴河等。沂河上游坡陡流急,河床彎曲,洪水漲落很快。臨沂以上為山洪河道,水流湍急,洪水暴漲暴落,水土流失較為嚴重。臨沂以下地面坡度變緩,逐漸進入平原地帶,泥沙淤積河床。 2.2氣象沂河流域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多風、氣候干燥,夏季濕熱、雨量充沛,秋季涼爽、降水減少。由于受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交替作用的影響,易形成春旱、夏澇、秋旱、冬干的氣候特點。工程區域內主要氣象站有新沂站和邳州站,多年平均氣溫14.0。月平均最高氣溫在7月份為30.7,極端最高氣溫39.8。月平均最低氣溫在1月份為-5.5,極端最低氣溫-16.5。

26、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8%,最大為82%,最小為6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02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10天,結冰一般出現在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最大平均凍土深度為30cm,歷年最大凍土深度0.4m。沂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00mm左右,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降水量為1098mm(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為562mm(1966年)。降水量年內分配亦不均勻,多年平均年內分配35月為131mm,占全年的15.8%,69月為592mm,占全年的71.3%,1012月為77mm,占全年的9.3%,12月為僅占全年的3.6%。蒸發量南部小,北部大,自南向北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016.11443mm。年

27、最大水面蒸發量1563.6mm(1978年),年最小水面蒸發量693.6mm(1990年)。沂河流域為季風區,冬季盛行東北風與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與西南風,多年平均風速2.53.0m/s,極端最大風速為23.4 m/s。2.3設計洪水沂沭泗流域設計洪水是該流域防洪規劃、確定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的重要依據。五十年代以來,做過四次分析計算,第一、二次老淮委與水利電力部淮河規劃組先后于1955年、1965年做了分析計算工作。第三次淮委規劃處于19771980年,對前兩次成果進行了全面檢查和補充分析,將洪水系列延長至1974年,1979年8月提出了沂沭泗地區設計洪水報告征求意見稿,1979年10月

28、在蚌埠召開了成果審查會,1980年提出沂沭泗流域駱馬湖以上設計洪水報告(以下簡稱80年成果),為目前沂沭泗流域規劃所采用。鑒于實測水文資料增加了十多年,1993年2月至1994年12月淮委規劃設計院再次進行了沂沭泗設計洪水分析計算,將洪水系列延長至1986年,根據延長后系列進行了頻率分析。由于延長的19751986年系列多為中小水年,因此與1980年成果相比,本次分析各時段洪量均值都有所減小,但Cv值都有所加大,各時段洪量設計值相差不大,所以駱馬湖以上設計洪水仍采用80年成果。2005年水利部審查通過的淮河流域防洪規劃簡要報告中也采用此成果。本次工程為沂河(邳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水文計算采用此

29、批復水文成果。2.3.1洪水資料沂河臨沂站采用的洪水資料:歷史洪水有1730、1881、1912、1914、1939、1947年共6年,插補洪水有19161921、1923、1924、19311937年共15年,實測洪水有19501975年共26年。沭河大官莊站采用的洪水資料:歷史洪水有1730、1771、1881(僅有洪峰)、1912、1914、1926、1939年共7年,插補洪水有19181921、19231924、19311937、1947年共14年,實測洪水有19501975年共26年。2.3.2洪峰及洪量計算2.3.2.1沂河臨沂站洪峰及洪量沂河臨沂站有歷史洪水、插補洪水、實測洪水共

30、47年。臨沂站歷史洪水成果見表2.3.1。表2.3.1沂河臨沂站歷史洪水洪峰流量成果表年 份173018811912191419391947洪峰流量(m3/s)3000033000140001890017800132009500調查到的歷史洪水中以1730年(清壅正八年)為最大,洪峰流量為3000033000m3/s,重現期定為248(17301978年)500年一遇,1912、1914年洪峰流量重現期作為19121975年樣本序列的最大,次大值處理。沂河臨沂站設計洪峰流量及不同時段洪量計算成果見表2.3.2。表2.3.2沂河臨沂站設計洪峰洪量成果表重現期(年)洪峰流量(m3/s)3天洪量(億

31、m3)7天洪量(億m3)15天洪量(億m3)30天洪量(億m3)201680014.824.833.846.3502240019.232.243.359.31002670022.737.950.669.21957年實測1540013.226.544.652.71974年1390013.018.325.036.2均值58005.59.213.017.8Cv0.950.850.850.800.80Cs/Cv2.52.52.52.52.52.3.2.2沭河大官莊洪峰及洪量沭河大官莊站有歷史洪水、插補洪水、實測洪水共47年。大官莊站歷史洪水成果見表2.3.3。表2.3.3 沭河大官莊站歷史洪水洪峰流量

32、成果表年 份1730188119261939洪峰流量(m3/s)14000179006850800035603800調查到的歷史洪水中以1730年(清壅正八年)為最大,洪峰流量為1400017900m3/s,重現期定為248(17301978年)500年一遇,1974、1881年洪峰流量作為18811975年樣本序列的最大、次大處理。沭河大官莊站設計洪峰流量及不同時段洪量成果見表2.3.4。表2.3.4沭河大官莊站設計洪峰洪量成果表重現期(年)洪峰流量(m3/s)3天洪量(億m3)7天洪量(億m3)15天洪量(億m3)30天洪量(億m3)2072907.310.814.318.25094509

33、.4514.018.323.31001110011.116.521.427.21957年實測49106.3212.2518.520.91974年1110010.111.614.419.0均值27002.74.05.57.0Cv0.850.850.850.800.80Cs/Cv2.52.52.52.52.52.3.2.3沂沭河(總)洪量計算沂沭河(總)即沂河(臨沂)與沭河(大官莊)之和。三天、七天、十五天、三十天洪量中,除三天洪量采用19501975年實測資料外,其余時段的洪量還采用了19181921、1923、1924、19311937年插補資料。沂沭河(總)不同時段設計洪量成果見表2.3.5

34、。表2.3.5沂沭河(總)設計洪量成果表重現期(年)3天洪量(億m3)7天洪量(億m3)15天洪量(億m3)30天洪量(億m3)2021.133.544.261.95027.043.056.678.310031.550.166.192.51957年實測17.336.063.173.6均值8.112.917.023.8Cv0.800.800.800.80Cs/Cv2.52.52.52.52.3.3沂沭河設計洪水過程線(1)設計洪水地區組成根據洪水特點及防洪要求,采用同頻率地區組成法,考慮以下兩種不同組合:沂河發生與沂沭河同頻率洪水,沭河為相應洪水,簡稱“沂河為主洪水”;沭河發生與沂沭河同頻率洪水

35、,沂河為相應洪水,簡稱“沭河為主洪水”。沂沭河設計成果見表2.3.6和表2.3.7。表2.3.6 沂沭河設計洪水地區組成成果表(沂河與沂沭河同頻率)項目沂河沭河(相應)1957年型1%2%5%1957年型1%2%5%Qm(m3/s)15400267002240016800W3天(億m3)13.222.719.214.83.358.87.86.3W7天(億m3)25.3537.932.224.89.3012.210.88.7W15天(億m3)44.650.643.333.818.415.513.310.4表2.3.7 沂沭河設計洪水地區組成成果表(沭河與沂沭河同頻率)項 目沭河沂河(相應)197

36、4年型1%2%5%1974年型1%2%5%Qm(m3/s)11100111009450729013900W3天(億m3)10.111.19.457.313.020.417.613.8W7天(億m3)11.616.514.010.818.333.629.022.7(2)設計洪水過程線選用1957年7月11日25日的洪水過程作為沂河發生與沂沭河同頻率、沭河相應的典型洪水過程線;選用1974年8月11日17日的洪水過程作為沭河發生與沂沭河同頻率,沂河相應的典型洪水過程線。采用分時段同頻率控制放大法,推求各分區不同頻率的設計洪水過程線。2.3.4設計水位本工程設計水位采用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續建工程沂

37、河(*段)治理工程水位成果。2.3.4.1 沂河干河設計水位計算(1)設計流量沂河續建工程設計行洪流量為8000m3/s。(2)河道設計斷面本次設計中泓開挖斷面:河底高程25.7922.79m,河底寬度300m,邊坡1:3。其它按現狀斷面。(3)糙率取值隴海鐵路橋省界段灘面為0.033,主槽為0.029。(4)沿線橋梁落差計算沂河沿線自下游至上游現有戴溝橋、霍連高速公路橋、徐海公路橋、隴海鐵路橋、華沂漫水橋及港上橋計6座橋梁及新建橡膠壩。具體設計參數見表2.3.8。表2.3.8 沂河沿線橋梁設計參數表樁號橋名所在地點橋梁長度橋墩直徑(米)梁底高程(米)洪水流量(秒立米)河道縣市總長(米)橋孔數

38、(孔)單孔凈寬(米)37+500戴溝橋沂河新沂180189.6124.0(中間25.5)800032+500霍連高速公路橋120040301.438.6800028+500徐海公路橋847.128301.431.4800028+000隴海鐵路橋697.12132230.66 800023+900華沂橋18013131800020+800丁莊橡膠壩3006501800011+800授賢橡膠壩邳州300650180006+500油坊橡膠壩300650180003+000港上橋8193721.5139.58000其中:戴溝橋、華沂橋是漫水橋。根據公路橋位勘測設計規范(JTJ062-91)中有關規范規

39、定進行橋梁壅水計算。壅水計算采用公式: 式中:Z橋前最大壅水高度(m);V0天然狀態下橋下平均流速,m/s;VM建橋后斷面平均流速,m/s。系數,取值見表2.3.9。表2.3.9 值表河灘路堤等阻擋流量 與設計流量的比值(100)500.050.070.100.15各跨河建筑物水位落差計算結果見表2.3.10。表2.3.10 沂河沿線橋梁過橋水位落差計算成果表樁號橋名壅高(米)37+500戴溝橋0.1532+500霍連高速公路橋0.0528+500徐海公路橋0.0628+000隴海鐵路橋0.123+900華沂漫水橋0.133+000港上橋0.16(5)設計水位計算根據以上參數復核沂河苗圩以上河

40、道設計水面線,復核成果如表2.3.11。表2.3.11沂河(蘇魯省界苗圩)設計流量、水位成果表斷面位置樁號水位(m)省界0+00037.52港上橋3+00036.41/36.24油坊橡膠壩6+50035.30/35.1010+00034.62授賢橡膠壩11+80034.25/34.0515+00033.2820+00032.28丁莊橡膠壩20+80032.20/32.0華沂漫水閘23+90031.27 /31.14隴海鐵路橋28+00029.52/29.42霍連高速公路橋32+50028.07/28.0136+50027.06 戴溝橋37+50026.89/26.74堰頭38+50026.53

41、苗圩42+50025.20 2.4施工期洪水橡膠壩施工采用斷流施工,臨時導流建筑物為4級,相應的施工導流洪水標準為10年重現期洪水。(1)導流流量計算導流流量包括港上站以上干流來水,港上站以上來水用實測流量資料分析計算。表2.4.1 港上站(1972年2005年)枯水期的實測流量系列表年份10月次年5月最大11月次年4月最大年份10月次年5月最大11月次年4月最大1972197317110.8199019911.020.0991973197420214.71991199254.554.51974197562.321.0199219935.155.151975197624524519931994

42、6.182.861976197775.564.419941995135135197719784.372.071995199622372.019781979266207199619971111011979198039.039.0199719981061061980198133.222.3199819993342311981198211546.0199920002361131982198310.610.62000200130.127.31983198448.615.6200120022042041984198530.414.92002200329001985198614641.9200320041

43、3601986198791.091.0200420056673321987198834.031.720052901121988198928140.51989199012.512.5均值12869圖2-1 沂河港上站施工期(105月)流量頻率曲線圖2-2 沂河港上站施工期(114月)流量頻率曲線根據實測流量系列的頻率曲線,港上以上設計10年一遇105月的流量為319m3/s ,114月的流量為199m3/s。 2.5泥沙沂沭泗河上游沂蒙山區植被覆蓋差,水土流失嚴重。據統計,沂河臨沂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15kg/m3,多年平均輸沙率127kg/s,多年平均輸沙量400萬t。沂河部分控制站泥沙特征見

44、表2.5.1。表2.5.1沂河部分控制站泥沙特征值統計表河名站名輸沙率(kg/s)多年平均輸沙量(萬t)含沙量(kg/m3)統計年數(年)多年平均年平均最大多年平均年平均最大沂河葛溝57.21331801.021.6814臨沂1273334001.152.1612港上26.186.282.60.771.11113 工程地質3.1 區域地質概況3.1.1. 地形地貌沂河流入*(邳州、新沂市)境內后,經南馬陵山以西、中運河以東入駱馬湖。省界至華沂河段,河道彎曲,泥沙淤積河床。華沂以下河道,較寬緩順直,中泓及東、西偏泓共存。省界至入湖口段河道堤距變化較大,為6801860m;堤外邊灘受河勢影響,邊灘

45、寬0450m不等。堤內沿線村莊較多,堤內近河堤處由于筑堤取土等原因,分布有坑塘、洼地。地形總體北高南低,堤內灘面高程32.0522.0m,堤頂高程40.5127.5m。沂河河道彎曲,河流沿岸為河谷地貌形態,微地貌類型主要為河漫灘、沖溝、洼地。河谷呈“U”型,岸坡多呈5080,局部近直立。河床寬2301200m,局部較窄,部分河段漫灘不對稱發育,傾向河床,漫灘多呈緩坡狀與河床相接,局部河段無漫灘或漫灘很窄,漫灘一般高于堤內地面0.52.5m或與堤內地面相平,多種有農作物。3.1.2 地層巖性本區位于華北地層區魯西地層分區,同時處在郯廬斷裂強烈上升區。該區經過多次構造變動,除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缺失

46、外,從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發育。基底為由中度變質到變質的各類結晶片巖、片麻巖組成,也有一些中性和基性侵入巖。在燕山運動影響下,堆積了厚層的白堊紀火山碎屑巖系和第三紀紅色砂巖系。第三紀后,新構造運動表現為緩慢地差異性升降,這些巖層遭受多次擠壓和引張作用,斷裂破碎嚴重,少數隆升形成小型地壘。大部分沉陷,斷陷帶基巖埋藏深,被第四系沉積層覆蓋,第四系地層厚度4080m,局部斷陷帶中心厚達100m,古河道、洪沖積扇較發育,沉積物以沖積相為主。3.1.3 地質構造工程區地處中朝準地臺徐淮拗褶帶與魯西斷塊的分界地帶,郯廬斷裂為二大構造單元的分界。郯廬斷裂總體走向515,區內長約56km,寬約2530km,西界

47、位于新沂合溝、紀集睢寧縣邱集一線,東界位于新沂市唐店馬陵山一線。斷裂帶由一系列近乎于平行的斷裂組成。此外,與斷裂帶伴生的北西向斷裂也十分發育,斷裂帶西部全為第四系覆蓋, 東部局部地段有出露,主要活動時期為燕山早期開始,直到新生代活動仍很明顯,故而它控制了白堊系青山組王氏組及第三、四系的沉積。由于受此活動斷裂帶的影響,區域穩定性差。3.1.4 地震地質工程區處于郯城營口地震帶,發震規律受華北地震群控制。郯廬斷裂為區內主要構造帶,地震的活動性直接受該構造活動性控制,從地震歷史資料分析來看,地震活動具有強度大而頻度低的特點。工程區位于郯廬斷裂帶內,堤防高度6.08.2m,屬人工低邊坡。堤防岸坡及建筑

48、物地基不同程度的含有砂性土,-1、-2層砂性土為地震可液化土層,故場地抗震穩定性差,工程位于抗震不利地段。*省地震局新沂地震小區劃報告(震發防(1990)305號)結論認為:“新沂場區未來50年超越概率0.1的烈度值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沂河邳州段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部分位于0.2g范圍內,相應場地基本地震烈度度,場地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工程設計可按照建筑物等級,依規范要求設防。3.1.5 水文地質場地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潛水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砂壤土、砂層和出露地表或淺層上更新統含砂礓粘土,由于粘土夾砂礓層砂礓含量較高,局部富集成層,水量較為

49、豐富。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砂巖、礫巖及泥巖等巖層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以及河流等地表水的入滲補給,地下水潛水位從上游至下游一般在31.721.5m,地下水埋深0.33.0m,受季節性降水影響,年變幅2.03.0m。排泄主要以自然蒸發、人工開采、向下伏含水層越流及側向徑流等途徑,總體地下水運移方向由北北東向南西方向運移。河水與地下水一般成互補關系。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Cl-Ca-Na型,總礦化度0.370.68g/L,PH值7.29.3。據調查河水、地下水對混凝土無侵蝕性。3.2 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及評價本工程沂河加固范圍為沂河邳州段,左堤擬從省界(樁號0+000)至邳州、新沂市界(樁號

50、14+700);右堤擬從省界(樁號0+000)至邳州、新沂市界(樁號23+200)。3.2.1 沂河堤身質量評價3.2.1.1 沂河堤身概況沂河邳州段河道長度約23km,兩岸堤防總長37.9km。省界樁號為0+000,向下游為正。現狀右堤堤頂高程40.033.2m,堤頂寬6.08.0m,堤身高:4.458.72m 。現狀左堤堤頂高程40.235.2m;堤頂寬6.08.0m,堤身高3.457.9mm。3.2.1.2 沂河堤身土特性沂河左右堤身填土,根據其組成可分為類粘性土和-1類砂性土二種類型,其中以類粘性土為主。根據勘察資料類土堤和-1類土堤分布范圍是:A類土堤段:沂河左堤為蘇魯邊界莊安(0+

51、00010+640),楊家毛墩涵洞(15+10030+050);右堤為蘇魯邊界授賢(0+00011+900),授賢鐵路橋(16+95017+400,20+30024+500)。-1類土堤段:左堤為莊安楊安(10+64015+100);右堤為授賢鐵路橋(9+90016+950,17+40020+300,24+50027+200)。本次勘探在各地質段取堤身填筑土料進行擊實試驗和干密度測試,通過對堤段和-1堤段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現將左右堤防堤身密實性綜合評價如下:類堤段:通過取堤身填筑土料擊實試驗,左堤最優含水率17.018.6%,平均17.8%,最大干密度1.681.74g/cm3,平均1.7

52、1g/cm3,右堤最優含水率13.722.4%,平均17.4%,最大干密度1.621.83g/cm3,平均1.70g/cm3,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二級堤防壓實度為0.92,堤身土的控制干密度應為1.56g/cm3。堤身土的顆粒組成為:砂粒15.935.0%,粉粒45.175.0%,粘粒10.226.8%,以壤土為主,局部混粉細砂。實測該段堤防類填土干密度指標:左堤檢測57點,干密度1.331.74g/cm3,平均1.55g/cm3,其中1.56g/cm3的有29點,占50.9%;在1.501.56g/cm3有15點,占26.3%,1.56g/cm3的有6點,占9.2%

53、;在1.501.56g/cm3有17點,占26.2%,1.58g/cm3的有6點,占40%;在1.501.58g/cm3有6點,占40%,1.58g/cm3的有12點,占27.3%;在1.501.56g/cm3有6點,占13.6%, 1.50g/cm3有26點,占59.1%。根據堤身堆土類型及其工程特征,沂河左右堤各劃分5個工程地質段,物理力學指標議值表見表3.2.1。表3.2.1 沂河大堤堤身各地質段土層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表 堤別地質段土類土性含水率濕密度干密度孔隙比塑性指數液性指數壓縮系數壓縮模量三軸剪切*總強度cu總強度cu有效強度cu粘聚力內摩擦角粘聚力內摩擦角粘聚力內摩擦角%g/cm

54、3MPa-1MPakPa度kPa度kPa度左堤一壤土18.21.851.560.7713.50.190.364.78522.0420.2526.2二壤土15.31.831.570.7211.90.080.345.132617.02614.02818.01砂性土14.51.801.580.710.256.891129.9728.01031.0三壤土19.81.931.600.7016.50.150.315.462715.22613.02915.0四壤土18.91.991.670.6314.60.190.344.882317.02114.82418.61砂性土16.51.861.600.710.2

55、86.271223.6818.31425.5五壤土19.81.921.590.7213.70.100.335.151619.0922.01223.6右堤一壤土16.51.721.510.8213.2-0.200.375.121526.0723.51027.8二壤土17.91.771.500.8412.3-0.070.355.572117.02016.02319.01砂性土18.31.821.400.780.266.68824.0719.7923.0三壤土17.31.781.500.8312.90.150.345.441325.0825.01426.0四壤土13.51.701.510.8014.

56、10.080.345.362417.12015.62518.21砂性土18.11.601.341.000.356.18326.0224.6428.5五壤土19.51.851.560.7512.90.040.355.171325.01124.71426.0備注: “*”為浸潤線以上土樣指標。通過各地質段現場注水試驗和室內滲透試驗顯示,堤身填土類微透水(10-6cm/s)弱透水(10-5cm/s),局部夾砂為中等透水(10-4cm/s);-1類中等透水(10-4cm/s),部分微透水(10-5cm/s)。滲透系數見“沂河左右堤各地質段堤身土滲透系數建議值表3.2.2,注水試驗見表3.2.3。表3.

57、2.2 沂河左右堤各地質段堤身土滲透系數建議值 堤別地質段層號滲透系數堤別地質段層號滲透系數左堤一8.8210-5右堤一5.9810-5二4.8610-5二7.5310-516.6210-417.5610-4三7.3910-5三6.7110-5四4.6010-5四6.7910-517.0910-418.7610-4五5.4810-5五7.8610-5表3.2.3 沂河堤防注水試驗表左堤樁號土層深 度滲透系數右堤樁號土層深 度滲透系數-mcm/s-mcm/s7+5002.07.3110-66+2002.05.5610-54.03.8910-54.06.4110-512+500-12.01.561

58、0-311+900-12.05.5010-34.01.3910-44.03.6710-325+6502.02.2910-514+400-13.08.3310-44.06.7810-525+500-12.06.1710-34.02.1910-33.2.1.3 沂河堤身土評價根據勘探結果,沂河大堤堤身無明顯裂縫、動物洞穴、通道等。堤身填土類型可分類堤段和-1類堤段。從填土的密實性、滲透性試驗數據整理分析來看,雖然堤防自填筑以來已經歷較長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已完成自重固結過程,但因其填料的不均勻、土質的不同以及施工質量缺陷而導致堤身密實性不均勻和透水性的較大差異。堤段堤防總體透水性弱,擋水性能較好,滲

59、漏量小、滲透穩定及堤防邊坡穩定性較好,但同時也應考慮到堤身局部填料的不均勻而帶來的滲水性不均勻的問題,如左堤17600#孔為-1類土。-1堤段分布范圍是:右堤,授賢鐵路橋(樁號:9+90016+950,17+40020+300,24+50027+200)m;左堤,莊安楊安(樁號:10+64015+100)。以上-1砂性填土堤段滲透性屬中等透水,其堤防抗滲、抗沖能力較差,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沖刷穩定,滲漏、滲透變形、滲透穩定等問題。在汛期高水位運行期,在滲水動水壓力作用下,沿堤身浸潤線及其以下透水層在背水坡出逸、滲漏乃至發生管涌滲透變形危及堤防安全。故本期擬對此堤段采取護坡、堤身灌漿以及多頭小直徑攪

60、拌樁堤身截滲墻截滲處理等滲控措施。按照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28799)附錄M進行土的滲透變形判別,堤身土滲透變形判別及允許坡降建議值見表3.2.4、表3.2.5。表3.2.4 沂河堤身土的滲透變形判別表 堤別地質段土類土性滲透變形類型臨界水力比降允許水力比降堤別地質段土類土性滲透變形類型臨界水力比降允許水力比降左堤一壤土流土1.0210.51右堤一壤土流土1.0630.53二壤土流土1.0550.56二壤土流土1.0510.521砂性土管涌0.390.201砂性土管涌0.370.18三壤土流土0.9780.50三壤土流土0.9520.48四壤土流土0.9970.49四壤土流土1

61、.0110.501砂性土管涌0.320.151砂性土管涌0.350.17五壤土流土1.0110.52五壤土流土1.0220.51注:級堤防允許水力比降安全系數取2.0.表3.2.5 沂河堤身土的滲透變形建議值表填土類型土質滲透變形類型臨界水力比降允許水力比降壤土流土0.952-1.0550.52-1粉細砂、砂壤土管涌0.32-0.390.18注:級堤防允許水力比降安全系數取2.0.3.2.2堤基工程地質條件3.2.2.1 工程概況工程區位于沂蒙山前與沂沭丘陵之間的山前沖洪積平原以及沂沭河沖積平原,松散層厚4080m。其中全新統地層以壤土為主,局部為中粉細砂、砂壤土,總厚度1.05.0m,構成沿

62、線堤基的主要地層。堤基下臥層除局部為中細砂層,大部為上更新統含砂礓壤土地層。堤內外地面高程自上游到下游一般在30.5822.9m。背水坡腳外除有坑塘,其余相對較平坦,沿線堤內村莊較多。3.2.2.2 堤基工程地質條件場地鉆探深度范圍內所揭示的自然沉積土層,按其成因類型、地質年代及土的性狀自上而下可分為5層,現分述如下:層 壤土(Q4 al-pl):黃、褐黃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澤,局部夾砂壤土及粉砂簿層,標貫擊數為49擊。該層厚度變化比較大,層厚1.05.0m,層底高程17.631.2m。-1層 粉細砂(Q4 al-pl):黃色,局部夾中細和中粗砂,松散,標貫擊數410擊,為近代沂河沉積物,分布

63、不穩定,右堤主要分布在樁號14+15017+700,18+95019+800段,左堤分布在樁號15+10015+650段;層厚0.353.7m,層底高程左堤20.927.35m。-2層 砂壤土(Q4 al-pl):黃色,混粉砂,松散,搖震反應迅速,標貫擊數410擊,分布在右堤21+15024+200(老沂河口),32+00033+000,34+85036+100,36+75037+400段及左堤11+72013+050,34+85036+600段,為老沂河河床內沉積的粉性土和細粒砂性土,防滲防沖能力較差。層厚0.64.0m,層底高程20.028.3m。層 中細砂(Q4al-pl):黃色,局部夾

64、中粗砂,稍密中密,標貫擊數1426擊,為老沂河河床沉積物,分布不穩定,主要分布在左堤0+1501+200段及右堤7+2168+558段的老沂河河槽內,層厚0.53.7m,層底高程16.628.5m。層 含砂礓壤土(Q3al-pl):黃、黃夾灰白色壤土,重壤土,可塑硬塑,標貫擊數731擊,韌性高,含砂粒、砂礓及小豆狀FeMn結核,局部夾砂薄層或透鏡體,向南埋深逐漸增大,并且砂礓分布極不均勻,部分地段砂礓呈層狀富集,砂礓含量一般為1030%,局部4050%,直徑18cm大小不等。該層未揭穿,控制厚度6.4m。堤基各地質段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建議值見表3.2.6、3.2.7。表3.2.6 沂河左堤各地

65、質段堤基土層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堤別地質段土層土 類含水率濕密度干密度孔隙比塑性指數液性指數壓縮系數壓縮模量固快快剪標貫擊數承載力標準值粘聚力內摩擦角%g/cm3%MPa-1MPakPa度擊kPa左堤一壤土28.61.961.570.7314.90.280.335.352515.08130中細砂22.72.021.660.6016.2029.018190含砂姜壤土24.92.011.630.7015.30.120.207.794415.016300二壤土27.51.961.600.7615.50.260.325.252414.081302砂壤土25.31.931.540.7862112100含砂

66、姜壤土29.01.961.520.8015.50.150.335.763916.013260三壤土29.31.991.550.7615.60.330.325.722514.091301粉細砂27.71.961.520.79023.0100含砂姜壤土22.62.021.670.6315.70.080.199.484614.516300四壤土28.51.981.540.7815.90.300.355.152615.09130含砂姜壤土30.32.011.550.7615.70.200.227.754715.09280五壤土26.02.001.590.7515.40.300.335.252715.0

67、8135含砂姜壤土23.92.031.670.6715.90.050.217.854617.015290表3.2.7 沂河右堤各地質段堤基土層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堤別地質段土層土 類含水率濕密度干密度孔隙比塑性指數液性指數壓縮系數壓縮模量固快快剪標貫擊數承載力標準值粘聚力內摩擦角%g/cm3%MPa-1MPakPa度擊kPa右堤一壤土29.01.931.520.8215.60.290.345.432714.89130中細砂25.51.981.560.71028.617190含砂姜壤土25.22.011.630.6915.90.060.227.654117.016280二1粉細砂27.91.961

68、.530.79025.0131002砂壤土28.31.931.500.815.50.300.306.201513.0790壤土29.21.951.510.8115.00.330.355.522514.08125中細砂25.61.991.560.73030.029220含砂姜壤土24.82.021.650.6815.60.100.218.104416.016290三壤土29.51.971.510.8215.50.360.305.952614.09130含砂姜壤土24.52.011.640.6715.40.090.227.884615.716300四2砂壤土26.31.951.520.785.20

69、.200.296.03917.08100壤土27.51.971.570.7114.90.380.305.582313.08120中細砂26.01.981.560.72028.016190含砂姜壤土23.52.041.660.6415.30.090.198.304215.514280五壤土28.71.941.510.8115.00.350.325.722614.08130含砂姜壤土24.12.021.660.6515.80.030.227.594517152903.2.2.3 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場地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和孔隙弱承壓水,潛水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砂壤土、粉細砂層和淺層上更新

70、統含砂礓較密集壤土層,地下水潛水位從上游至下游一般在31.721.5m,地下水埋深0.33.0m,受季節性降水影響,年變幅2.03.0m;孔隙弱承壓水主要賦存于上更新統夾層或透鏡體砂中。層壤土和層含砂礓壤土,滲透系數6.6410-66.8610-5 cm/s,微透水,但由于層局部砂礓富集成層,水量較為豐富,屬中等透水。-1層粉細砂、-2層砂壤土富水性好,滲透系數6.6310-46.7310-3 cm/s,屬中等透水。層中細砂滲透系數7.2610-31.1210-2 cm/s,屬中強透水。堤基各地質段土層滲透系數建議值見表3.2.8。表3.2.8 沂河堤基各地質段土層滲透系數建議值表 位置地質段

71、層號土質滲透系數cm/s位置地質段層號土質滲透系數cm/s左堤一壤土1.9610-5右堤一壤土6.8610-5中細砂9.5510-3中細砂7.2610-3含砂礓壤土3.6510-6含砂礓壤土4.6510-6二壤土1.6810-5二-1粉細砂6.7310-3-2砂壤土3.7310-3-2砂壤土6.6310-4含砂礓壤土4.9510-6壤土7.2310-5三壤土1.8710-5中細砂1.1210-2-1粉細砂1.3110-3含砂礓壤土6.6410-6含砂礓壤土3.4710-6三壤土2.8910-5四壤土2.1010-5含砂礓壤土5.2510-6含砂礓壤土2.9010-6四-2砂壤土6.9810-4

72、五壤土2.6210-5壤土4.1210-5-2砂壤土3.2010-3中細砂9.5810-3含砂礓壤土3.8110-6含砂礓壤土2.0210-6五壤土5.4910-5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河水和其它地表水的入滲補給。以自然蒸發、淺井開采和側向徑流以及向下伏含水層越流為主要排泄方式,水平徑流較遲緩,以垂向水量交替為主,總體地下水運移方向由北北東向南西方向運移。河水與地下水一般成互補關系。本次地下水水樣取自沂河下游駱馬湖東堤外,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ClCaNa型,總礦化度0.370.68g/L,PH值7.29.3。河水樣取自沂河入湖口處,經水質分析河水水質與地下水質基本相近。經水質資料分析,勘

73、探期間河水、地下水對混凝土無侵蝕性。3.2.3 堤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及評價3.2.3.1堤基滲透穩定性評價沂河堤防高度3.458.72m,在高水位作用下砂性土堤基會產生滲透變形問題。涉及到的砂性土堤基主要為-1層粉細砂、-2層砂壤土滲透變形均為管涌破壞,其分布范圍見表3-12。層中細砂為堤基下臥層,上覆層壤土其厚度小于該段1/2堤身高度,分布于左堤樁號0+70010+640, 右堤樁號0+1502+000,在設計高水位時,層中細砂有發生管涌滲透破壞可能性,設計需復核。堤基層、層壤土破壞形式為流土型。針對上述有發生滲透破壞可能性的堤基建議采取工程措施。經綜合分析后提出建議值和判別見表3.2.9、

74、3.2.10。土的滲透變形判別是按照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28799)附錄M進行的。表3.2.9 沂河堤基土的滲透變形建議值表層號土質滲透變形類型臨界水力比降允許水力比降壤土流土1.002-1.0850.50-1粉細砂管涌0.311-0.3770.15-2砂壤土管涌0.288-0.3910.16中細砂管涌0.316-0.3790.15壤土流土1.012-1.0600.50注:級堤防允許水力比降安全系數取2.0.表3.2.10 沂河堤基土的滲透變形判別表 堤別地質段樁號層號臨界水力比降滲透變形類型堤別地質段樁號層號臨界水力比降滲透變形類型左堤一0+00010+3801.023流土一

75、0+00011+2001.065流土0.316管涌0.332管涌1.045流土1.022流土二10+38015+3001.027流土右堤二11+20027+1001.049流土-10.357管涌-10.377管涌-20.288管涌1.042流土-20.312管涌三15+30030+3001.004流土0.349管涌1.030流土三27+10032+2501.070流土-10.311管涌1.060流土四30+30032+2001.002流土1.027流土四32+25037+4001.085流土1.012流土五32+20046+4001.021流土-20.391管涌0.379管涌1.042流土-2

76、0.309管涌五37+40042+4001.015流土1.029流土3.2.3.2 岸坡穩定性評價河流岸坡地層以第層壤土、層含砂礓壤土為主,狀態可塑堅硬,微透水,抗滲條件好,岸坡耐沖、穩定。局部河段為-1層粉細砂、-2層砂壤土,土質松散稍密,中等透水,抗滲、抗沖能力差,存在沖刷穩定和滲透變形問題。層中細砂為堤基下臥層,分布于左堤樁號0+70010+640, 右堤樁號0+1502+000,上覆層壤土厚度小于1/2堤身高度,在設計高水位時,該層有發生管涌滲透破壞可能性,設計需復核。由于岸坡受河勢和水流的影響,在迎流頂沖、順流淘刷等作用下,主要表現出的工程地質問題是河流對岸坡造成灘面后退,塌岸現象嚴

77、重,危及堤防安全,建議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根據設計要求,本次左堤選擇5個復核斷面,右堤選擇7個復核斷面分別取土樣進行三軸和固結快剪試驗,各斷面的穩定復核驗算指標3.2.3.3 砂性土液化評價根據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和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28799)附錄N按N.0.3條,采用標準貫入法對堤基全新統砂性土-1粉細砂、-2層砂壤土,層中細砂進行地震液化判別:沂河水位37.79m25.20m,-1、-2松散稍密狀態,層稍密中密,飽和,經判別-1、-2、層土在度地震情況下為可液化土層。3.2.4 堤基工程地質條件分類及評價根據勘察成果和有關規程規范要求,以堤基地質結構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

78、質問題為基本分類依據,并結合堤身土性質、堤內外滲流邊界條件等進行堤基工程地質分類,將堤防工程地質條件劃分為A、B、C、D四類:A類好、B類較好、C類較差、D類差。沂河左、右堤工程地質分類與評價見表3.2.11、表3.2.12。 表3.2.11 沂河左堤工程地質分類與評價表序號樁號長度m地質特征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堤基分類處理建議10+0003+2003200寬外灘,粘性土基,部分為薄粘性土基,下臥層為中細砂層。滲透變形C防滲23+2004+9001700窄外灘,薄粘性土基(1/2堤高)下臥層為中細砂。A35+1007+4002300窄外灘,厚粘性土基,局部下臥層為中細砂。沖刷C護岸47+4007+

79、600200已封堵蘆口壩口門,粘性土堤基。滲漏D護岸、防滲57+6009+2001600寬外灘,粘性土堤基。A69+2009+900700較寬外灘,粘性土堤基。沖刷B79+90010+800900較寬外灘,砂堤,粘性土基。滲漏、滲透變形D截滲810+80011+200400無外灘,砂堤,粘性土堤基。沖刷D護岸截滲911+20011+350150無外灘,砂堤,粘性土堤基。已封堵萬豐涵洞。滲漏、滲透變形、沖刷、液化D護岸、截滲1011+35011+500150窄外灘,砂堤,粘性土堤基。滲漏、滲透變形、沖刷、液化D護岸、截滲1111+50016+2004700寬外灘、砂堤,大部粉細砂堤基,厚0.74

80、.0m。滲漏、滲透變形、沖刷D護岸、截滲1216+20017+000800較寬外灘,砂堤,粉細砂堤基,厚2.54.0m。滲漏、滲透變形D護岸、截滲1317+00017+400400寬外灘、粉細砂堤基,厚01.6m。滲漏、滲透變形D護岸、截滲1417+40018+6951295寬外灘、砂堤,粘性土堤基。滲漏、滲透變形、沖刷、液化D護岸、截滲1518+69519+600905無外灘、砂堤,粉細砂堤基,厚03.0m。滲漏、滲透變形、沖刷、液化D護岸、截滲1619+60020+150550窄外灘,砂堤,粘性土堤基。滲漏、滲透變形、沖刷、液化D護岸、截滲1720+15020+400250無外灘,局部砂堤

81、,厚粘性土基,下臥層為中細砂。岸坡穩定、沖刷D護岸1820+40021+150750寬外灘,厚粘性土基,下臥層為中細砂。A1921+15024+2003050寬外灘,砂壤土、壤土、中細砂多層堤基。滲漏,滲透變形、沖刷、液化D護岸、截滲分類結果表明堤基主要不良地質條件是窄外灘或無外灘、砂堤和砂基等所帶來的滲漏、滲透變形和沖刷穩定等地質問題。鑒于此,為確保安全行洪,建議對沂河砂堤、砂基采用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截滲墻方案進行垂直防滲處理。據堤身、堤基土地質結構所采取的截滲方案可分為四種截滲類型:第一類,類堤身土,堤防高度4.975.90m,填筑質量總體較好,堤基土為-1、-2層砂性土,下臥層為層壤土

82、,需對堤基做防滲加固處理。第二類,-1類堤身土,堤防高度4.767.15m,堤基為-1、-2層砂性土,堤身、堤基均做防滲加固處理。第三類,-1類堤身土,堤防高度5.208.35m,堤身需做防滲加固處理。堤基為層壤土,厚度大于1/2堤高,地質條件較好。第四類,類堤身土,堤防高度4.457.00m,填筑質量總體較好,堤基層壤土,厚度小于1/2堤高,下臥層為層中細砂,堤基需做防滲處理。3.3 天然建筑材料3.3.1 土料3.3.1.1料場概況本工程堤防加固所需土料料場調查范圍:為了減少征地,設計擬定沂河首選在距迎水坡腳不小于150m,砂基段或砂層上部覆蓋層較薄的堤段一般不小于200m外灘面取土,取土

83、深度1.5m,其次是華沂鐵路橋段中泓開挖棄土,若這二方面土料不足,再考慮距背水坡坡腳不小于100m外取土(對于寬度小于150m的堤內灘地不予開采土料)。據此,本次對復堤土料場進行了詳勘,勘探方式是以現場查勘和鉆探相結合,勘探孔間距5001000m一孔,孔深2.03.0m。并在各取土層上中下段分別取6組土樣進了常規試驗、擊實試驗。3.3.1.2 料場土質沂河迎、背水坡灘面取土區現場調查和鉆孔揭露料場土層一般可分3層: 層 壤土:褐黃色,可塑,局部夾粉砂、砂壤土簿層,層厚1.84.0m。-1層 粉細砂:黃色,松散,層厚0.32.3m。-2層 砂壤土:黃色,混粉砂,松散,層厚1.84.0m。土料物理

84、力學指標見表3.3.1。表3.3.1 沂河堤防加固土料質量評價表河道層號天然含水率天然干密度塑性指數砂粒含量粉粒含量粘粒含量最大干密度最優含水量控制干密度抗剪強度滲透系數按堤防工程設計規范筑堤材料質量技術要求粘聚力內摩擦角%g/cm3%g/cm3kPa度cm/s沂河左堤-225.91.50616.876.86.41.7116.51.5718355.60E-04可作為填筑土料28.01.4816.033.849.516.71.7020.91.5629298.59E-06含水量稍高*27.61.4916.233.045.321.71.7020.51.5629298.11E-06含水率稍高右堤-22

85、3.71.516.334.760.54.81.7318.41.5923355.30E-04可作為填筑土料27.51.4915.537.745.117.21.7020.21.5635238.77E-06含水量稍高*27.01.5015.934.646.518.91.7020.11.5629298.32E-06含水率稍高中泓開挖29.11.5215.735.747.017.31.7021.01.5632253.36E-06含水量稍高備注:1.剪切試驗為直接快剪,控制干密度后直接快剪、滲透及固結試驗試樣沂河采用0.92壓實度制備,新戴河采用0.90壓實度制備;2.各試驗指標為算術平均值。3.沂河攔內

86、“*”指堤內料場層壤土,其余各層為堤外料場土。3.3.1.3 土料質量評價沂河左右堤沿線料場層壤土為主要土層,其次是-2層砂壤土和局部-1層粉細砂。層粘粒含量、塑限指數均滿足規范筑堤土料要求,但含水率偏高;-2層砂壤土粘粒含量、塑限指數均不滿足要求,但可作堤后土料。-1層粉細砂宜作堤后蓋重土料。料場勘探期間測得地下水埋深0.32.5m,水位31.721.5m,年變幅2.03.0m。3.3.1.4土質類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額附錄2,料場開挖土類別劃分:層壤土類,-2層砂壤土類。3.3.2砂料本期工程建筑材料的細骨料:砂料,可從工程區內的沂河梅道口華沂采砂場以及相鄰的沭河新

87、沂口頭、黃墩湖周邊、中運河下游窯灣等采砂場購進。砂料巖性以石英、長石為主,粒徑多為中、粗砂粒,砂料含泥量一般在0.01.5%,粒度模數在2.23.2之間,質量和數量能夠滿足工程要求。華沂閘以下鐵路橋多為細砂,含泥量均在6%以上,不滿足工程要求,砂料分析試驗成果見表3.3.2。砂料運輸可選水路和陸路運輸。表3.3.2 沂河治理工程砂料指標表 層號土層名稱顆粒分析含泥量%輕物質含量%202.02.00.50. 50.250.250.0750. 0750.00520cm棵20040.08 (二)基礎設施補償費萬元10%131.76 13.18 (三)設備損失費萬元20%54.710.94 (四)搬遷

88、運輸費m2252923.127.31 (五)停產損失費人150010716.05 五、農村基礎設施補償費人150057886.70 六、搬遷運輸費人20057811.56 七、過渡期補助費人20057811.56 八、附著物及其他補償費1556631700.57 1、果樹棵46910.59 (1)幼齡期棵1001741.74 (2)盛果期棵3002958.85 2、堤坡樹木棵5095120475.60 3、堤坡外樹木棵50063511.08 ()苗木棵2020004.00 ()胸徑5-10cm棵251009225.23 ()胸徑10-20cm棵10027757277.57 ()胸徑20cm棵2

89、0010214204.28 3、特種果樹(銀杏)棵10011289.70 ()胸徑5-10cm棵100603760.37 ()胸徑10-20cm棵300240172.03 ()胸徑20cm棵10001573157.30 4、墳座20002068413.60 第四部分:專業項目復建補償費052.24 (一)交通設施恢復改建費01、水泥路km3000000.7221.60 2、泥結碎石路km800000.725.76 3、機耕路km400002.18.40 (二)輸變電設施恢復建設費00.00 1、380v/220v線路km300001.394.17 5、10kv線路km1000000.11.00

90、 (三)廣播電視設施恢復建設費00.00 1、傳輸線km3000013.00 (四)水利水電設施恢復改建費00.00 1、防汛塊石搬運費m3501662.58.31 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計4151.82 第六部分:其它費用311.39 1、勘測設計科研費3.00%4151.82 124.55 2、實施管理費3.00%4151.82 124.55 3、技術培訓費0.50%4151.82 20.76 4、監理監測評估費1.00%4151.82 41.52 第一至第六部分合計4463.20 第七部分:預備費446.32 1、基本預備費10%4463.20 446.32 第十部分: 靜態總投資4909.5

91、2 第十三部分: 總投資(不含稅費)4909.52 9 環境保護設計9.1設計依據環保設計主要依據以下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1998年第253號令;(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6)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1987年3月20日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7)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DL5021-9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

92、工業部、水利部,1993年6月2日;(8)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續建工程沂河、沭河、邳蒼分洪道治理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淮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2006年12月。9.2 環境保護目標及采用標準各環境要素的保護目標與保護標準見表9.2.1。表9.2.1 環境保護目標及采用標準環境要素保護目標采用環境保護標準水環境沂河(蘇魯省界苗圩)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大氣環境主要為施工區及受影響的附近居民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聲環境主要為施工區及受影響的附近居民區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1類標準固體廢棄物防止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

93、圾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環境加強環保知識宣傳,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等人群健康加強移民安置過程和工程施工期間的醫療衛生管理,控制傳染病媒介生物,加強移民及施工人員的防疫、檢疫,防止各類傳染病的爆發流行,保護施工人員和移民安置區居民身體健康移民安置保障工程移民的生產、生活質量達到或超過原有水平各類施工場界噪聲限制見表9.2.2。表9.2.2 各類施工場界噪聲限值施工階段主要噪聲源噪聲限值晝間夜間土方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7555打樁各種打樁機85禁止施工結構混凝土攪拌機、振搗器70559.3 施工區環境狀況9.3.1 地貌沂河坡陡流急,河床彎曲,洪水漲落很快。臨沂以上為山洪河道,水流湍急,洪水暴漲暴落,水土

94、流失較為嚴重。臨沂以下地面坡度變緩,逐漸進入平原地帶,泥沙淤積河床。9.3.2 土壤流域內土壤以潮土、棕壤土、砂礓黑土、褐土、鹽土類為主,另有少量水稻土、風砂土、土壤肥力總體屬中低水平。9.3.3 生物該區陸生植物種類屬華北植物區系。地帶性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及落葉闊葉林一針葉林混交植被、灌叢和草本植被,農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大豆、谷子、花生及蔬菜等。陸生動物同樣也屬華北區系,多為適應性強的廣布種。9.3.4 污染源及水質(1)污染源2003年進入沂河(邳州段)的污水總量為1082.74萬噸/年,主要污染物COD為1207.65噸/年,氨氮(NH3-N)為83.11噸/年。2003年入沂河

95、(邳州段)排污口及排污量詳見表9.3.1。表9.3.1 2003年入沂河(*段)排污口及排污量表排污口名稱污水量(萬噸/年)化學需氧量(COD)(噸/年)氨氮(NH3-N)(噸/年)備注郯城縣白馬河左岸安子橋閘下排污口1082.741207.6583.11先入白馬河,*境內入沂河。(2)水質沂河水質受污染較嚴重,各主要斷面的水質狀況詳見表9.3.2。表9.3.2 沂河水質現狀表序號河流斷面名稱水質類別是否達標備注1沂河江風口閘上超標山東境內2沂河隴海鐵路橋超標*境內9.4 環境影響復核9.4.1 施工期1、水環境施工期對水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產廢水、排泥場尾水、施工人員的生活

96、污水可能對附近水體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生產廢水的影響源主要為砂石料沖洗廢水、混凝土拌和和混凝土養護的堿性廢水、施工車輛沖洗含油廢水等。(1)砂石料沖洗、混凝土拌和養護廢水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量為14.3萬m3,按每立方米混凝土產生生產廢水1.5 m3概算,砂石料沖洗、混凝土拌和養護廢水總量為17.90萬m3。砂石料沖洗、混凝土拌和養護廢水一般和基坑排水一起經附近河溝或直接排入沂河。(2)含油廢水機械設備檢修、沖洗、油料庫場地沖洗產生的廢水和挖泥船廢水石油類含量較高,根據小浪底工程實測,汽車污水中石油類濃度一般約為5080mg/L,含油廢水排放易對水體造成污染。廢水排放方式為間歇性、固定點源排放,含

97、油廢水經機械維修場集水溝收集后排入附近溝渠,部分進入沂河。本工程施工機械數為128臺套,含油廢水排放量為12.8m3/d。(3)施工人員生活廢水對水環境的影響生活污廢水包括施工人員洗浴、洗滌、糞便污水以及食堂污水等。本工程施工高峰期上工人數共約910人。根據類似工程的經驗,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按100L/人d計,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其中COD按40g/人d計,BOD5按30g/人d計,高峰期每日污水排放量91 t/d,高峰期每日污染物排放量COD為36 kg/d,BOD5為27 kg/d。生活污水由施工區內臨時排水溝收集后排入附近溝渠,部分經堤外排水溝排入沂河。生活污水的污染物質主

98、要是有機污染物,且主要集中于約占其總量3%左右的糞便污物中,因各施工區分散,施工區附近為農田,因此除對糞便污水集中處理外,其余生活污水如施工人員洗滌污廢水可直接排放,對附近水體水質影響甚微。(4)工程施工導流對水環境的影響本工程利用原河道進行施工導流,不會造成水污染的擴散轉移。2、大氣工程處于開闊的農村田野里,空氣流動條件好,且施工機械廢氣排放量較小,因此,施工機械廢氣排放量對當地大氣環境無影響,但施工區局部粉塵會對現場施工人員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3、噪聲工程施工噪聲源主要有三種:砂石料加工系統、施工機械、混凝土拌和系統等固定噪聲源及運輸車輛流動噪聲源等。本工程施工的主要施工機械有挖掘機

99、、鏟運機、自卸汽車、推土機、震搗器、挖泥船、攪拌機、攪拌樁機等,施工噪聲源強一般為85105dB(A)。根據施工布置,土方工程、截滲工程及一些小型建筑物工程施工區附近200m范圍內有居民點,在施工期間將受到一定施工噪聲影響。此外,高噪聲級機械操作人員也將受到一定影響。受噪聲影響的居民人數約為1973人,噪場敏感點統計見表9.4.1。堤防加固工程和河道疏浚等土方工程施工噪聲影響時間一般不超過2個月,穿堤建筑物工程等影響時間為23個月。在推土機、挖掘機、自卸汽車、挖泥船等高噪聲機械施工點周圍50m內,噪聲值超過70 dB(A),施工人員長期在高噪聲環境中工作,影響身體健康,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噪聲敏

100、感點統計見表9.4.1。表9.4.1 噪聲敏感點統計表省工程名稱縣鄉、鎮受影響居民情況受影響時間村莊名稱居民人數(人)*沂河治理工程邳州市陳樓鎮、官湖鎮、鐵富鎮、港上鎮卞家、圈子、丁莊、竹園、胡塘、大王莊、石壩、溝上、油房、育才、于家、胡灘、石家、北荊邑127213個月4、固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包括施工中產生的棄土(渣)、建筑物拆除棄渣、移民區房屋拆遷棄渣、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本工程共產生建筑垃圾29261t,生活垃圾284t。工程棄土的堆置將占用部分土地,是本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因素。各類房屋、水工建筑物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較為分散,但若不妥善

101、處置,這些建筑、生活垃圾將會對堆放地周邊環境產生污染,如揚塵污染大氣環境、水淋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有害生物大量繁殖危害周邊人群環境、導致水土流失和破壞景觀環境等。5、生態環境本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表現為河道開挖對水域生態環境影響,工程占地和棄土棄渣對陸域生態環境影響。永久占地改變了局部農業生態和漁業水生生態。但工程建設并未破壞該區域的生態系統主體結構,對該區域生態完整性產生的影響很小,同時,施工期間破壞的植被會很快得到恢復,因此工程施工不會破壞該區域的生態穩定性。6、人群健康施工期間大量施工人員進駐施工場地,人員集中,場區衛生和生活條件差,加之施工人員流動性大,外來人

102、員可能帶來新疫情,若衛生防疫措施不力,易造成傳染性疾病特別是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等傳染病在施工人員中的爆發和流行。但根據近年來水利工程的實踐經驗,只要落實好各項衛生防疫措施,注意環境衛生、個人衛生和食品衛生,施工人員中各種疾病的爆發和流行就可得到有效控制。7、河道疏浚河道底泥中的各項質量指標均低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限值,因此,本工程疏浚底泥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8、交通本工程施工對隴海鐵路、徐連高速公路、徐海一級公路等道路的影響很小;沂河堤頂現狀大部分為簡易泥結碎石路,工程施工對其將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本工程施工期間將會對當地交通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9、文物工程影

103、響范圍內未發現需要進行保護遷移的文物古跡。9.4.2 運行期工程建成后可使防洪保護區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可減輕南四湖周邊地區的洪水壓力,跨河橡膠壩的建設,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灌溉條件,為流域內工農業生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工程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9.4.3 綜合評價結論沂河(邳州段)綜合整治工程的實施,使防洪保護區的防洪標準由現在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有利于防洪保護區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不利影響主要是取土、棄土、建筑物占地、堤防壓地、破壞植被。采取工程措施后,這些影響是可以減免或消除的;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噪聲以及水土流

104、失對當地環境的影響較小,且都是暫時的,通過采取對生產廢水沉淀處理、控制生活污水、撒水降塵、合理安排施工時間以及工程和生物的水保措施后,這些不利影響均可得到減緩或消除。本工程屬于非污染生態工程,工程運行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本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總體來說,工程對環境的有利影響遠大于不利影響,本工程建設不存在制約性的環境因素,從環境角度分析,本工程是可行的。9.5 環境保護設計9.5.1 水環境保護1、污染源本工程水環境污染源主要為混凝土拌和及養護廢水、機械設備檢修、沖洗和挖泥船的含油廢水、排泥場退水、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等。2、環保措施(1) 砼拌和系統沖洗廢水、混凝土澆注養護廢水

105、、基坑經常性排水等的處理根據砼拌和系統沖洗廢水間斷排放,水量很小的特點,將這部分沖洗廢水排入拌和系統循環上水池內,用于拌和上水,不外排。砼澆注、養護產生的廢水與基坑內滲水、雨水等含懸浮物較高的廢水混合,經過沉淀池處理后排放,通常為根據廢水量大小,在建筑物上、下游圍堰之間的施工區內,結合開挖防沖槽、圍堰填筑、基坑排水等,設置沉淀池,采用自然沉淀法處理廢水后設泵抽排。根據工程監測數據,上述沉淀池來水的懸浮物濃度為2000mg/L,廢水在沉淀池內靜置2h左右,其懸浮物濃度便可降至200 mg/L以下。據此類比,考慮排水在沉淀池內停滯不小于3小時和一定的淤積余量,確定各沉淀池的容量。該工程施工共需設置

106、200m3的沉淀池9個,分別設置于建筑物上下游圍堰內級預制件廠。(2) 含油廢水本工程的含油廢水排放主要為施工機械維修、沖洗廢水。施工機械的修理利用工程附近城鎮已有的修配廠進行,施工現場僅考慮機械零配件的更換,考慮到含油廢水主要產生在施工機械維修過程中,施工現場不考慮含油廢水處理設施。(3) 生活污水的處理本工程共布置10個較集中的施工人員生活區,為此需在本工程施工人員生活區修建10套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化糞池后的沉淀池)。廁所規模大小按主體工程要求確定;沉淀池按上述化糞池中較大一格的規格及要求修建,并與化糞池最末一格連通。沉淀池后排出污水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要求的可做為有機

107、肥施用于農田。廁所、化糞池的費用已在主體工程中計列,環保投資只考慮化糞池后污水處理設施及運行的費用。生活區的剩菜、剩飯等統一收集后運出,作為豬飼料處理。9.5.2空氣質量保護1、污染源工程施工對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及機動車輛燃油排放的廢氣和施工、公路運輸產生的揚塵。2、環保措施(1)土石方開挖、填筑、砂石料生產產生的粉塵防治采用濕法作業減少土石方開挖、填筑、砂石料生產產生的粉塵量。(2)交通揚塵的治理本工程主要為土方工程,車輛運量大,施工道路揚塵對施工區影響較為顯著。車輛揚塵主要源于路面塵土,只要有效地控制其來源,即可減輕車輛揚塵,可采取具體措施如下:加強道路管理和養護,保持路面平整,及

108、時清掃浮土,另配備2臺灑水車,適時對施工場地進行灑水。9.5.3 噪聲防護1、污染源噪聲污染源主要為施工期間機械設備產生的運行噪音。本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的主要機械設備有挖掘機、鏟運機、自卸汽車、推土機、起重機、振搗器等,其噪聲源強一般為85105dB(A)。2、環保措施(1)施工單位要選用低噪聲設備,并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和管理,盡量降低設備運行時的機械噪聲。(2)因工程部分施工場地離附近居民敏感點較近,施工期部分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噪聲影響。本工程施工要求施工單位在有影響地區選擇合適時段施工,如對居民區有影響的工段避免晚上10:00至第二天早上6:00之間施工外,擬采取一次性補償的辦法對受施工

109、區噪聲影響的居民進行補償,受影響居民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進一步的防噪措施。對施工人員噪聲防護措施有:加強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以減少運行噪聲;接觸高噪聲施工人員配戴防聲頭盔、耳罩、耳塞等個人防噪聲用具。這部分噪聲防護屬勞動保護范疇,其費用不計入本環境保護投資。(3)施工道路布置盡可能遠離村莊,一般要求不小于150m。9.5.4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1、污染源固體廢棄物包括施工中產生的棄土(渣)、建筑物拆除棄渣、移民區房屋拆遷棄渣、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員每天產生0.5kg垃圾計。2、環保措施本工程建筑垃圾產生數量較大,但產生地分散、且無毒無害,可就

110、近在堤防背水側護堤地或建筑物附近范圍內擇址集中填埋處理,部分建筑垃圾還可用于鋪設鄉村道路路面。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優先考慮運輸到附近城鎮垃圾場集中處理。對各生活區的糞便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并在各生活區設專職環衛人員,負責環境衛生,施工人員生活居住區的臨時廁所,施工結束后,應將廁所的化糞池、沉淀池徹底挖除,并用生石灰對跡地進行消毒處理。在工程施工中產生的棄土,其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已在水土保持中考慮。9.5.5 生態保護措施施工開始前,對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普及和講解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要求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避免亂砍濫伐,盡可能減小和消除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嚴格按照水土保持設計方案,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水土保持工作,減少水土流失量,主體完工后,及時清理現場,及早恢復植被,并對施工跡地進行綠化,最大可能地恢復已被破壞的植被。9.5.6 人群健康保護1、施工前場區處理工程范圍內廁所糞便應掏盡運出,池坑用生石灰消毒,用凈土覆蓋;工區范圍內原有的垃圾堆、房屋等地,用石炭酸機動噴霧消毒;施工人員進入工區后,在生活區定期殺蟲、滅鼠,選用滅害靈


注意事項

本文(沂河綜合整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177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永嘉县| 南岸区| 大理市| 自治县| 阿尔山市| 张掖市| 南宁市| 吉林省| 栾川县| 自贡市| 镇远县| 如皋市| 莲花县| 巢湖市| 泰安市| 忻城县| 沂水县| 永新县| 高淳县| 石家庄市| 昔阳县| 乌拉特后旗| 浠水县| 卓尼县| 台江县| 上栗县| 古浪县| 镇坪县| 阳新县| 裕民县| 和田县| 彭阳县| 札达县| 都匀市| 新余市| 乌兰浩特市| 都江堰市| 常宁市| 南京市|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