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醫藥現代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2頁).doc

  • 資源ID:584402       資源大小:1.58MB        全文頁數:3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醫藥現代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2頁).doc

1、 XXXX醫藥現代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勘察階段:詳細勘察)目 錄1前言11.1工程概況11.2勘察任務、目的和技術要求21.2.1勘察任務、目的31.2.2勘察技術要求31.3勘察工作依據及技術標準4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41.4.1勘察工作方法41.4.2完成工作量5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62.1場地交通位置及地形、地貌62.1.1場地位置62.1.2地形地貌72.2氣象及水文82.2.1氣象82.2.2水文82.3 區域地質構造及地震92.3.1區域地質構造92.3.2工程區地質構造102.3.3地震102.4場地地層巖性112.5水文地質條件132.5.1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2、132.5.2場地水、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142.6場地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163巖土工程分析評價193.1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193.2特殊性巖土及不良地質作用的分析與評價193.3地基土工程性質評價203.4地基土的均勻性評價223.5場地地震效應評價223.5.1建筑抗震地段劃分223.5.2建筑場地類別223.5.3抗震設防烈度及分組233.5.4地震液化土層和軟土震陷判別234基礎持力層及基礎形式分析244.1基礎持力層分析244.2基礎形式分析245結論與建議285.1結論285.2建議291前言1.1工程概況受XXXX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由我XX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承擔

3、其呈貢工業園區七甸片區內現代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場地詳細勘察任務,該項目位于昆明市呈貢工業園區七甸片區小哨箐,本工程占地面積約為50.427畝,建筑面積約為33670.37m2,各擬建建筑類型特點如下:表1.1-1: 擬建(構)筑物結構特征一覽表 表1.1-1筑名稱及 編 號建筑物占地 面 積(m2)重要性等 級結構形式層 數基礎型式整平標高基礎埋深基礎載荷建筑敏感程度一般最大1#交易結算及產品展示中心776.48二框架結構3筏板2018待定/待定一般2#倉庫8963.36二鋼結構2筏板2021待定/待定一般3#倉庫2730.08三鋼結構2筏板2021待定/待定一般4#值班室及消防控制室36.19

4、三框架結構1筏板2018待定/待定一般5#辦公樓582.82二框架結構7筏板2020待定/待定一般6#倒班房640.78二框架結構6條基2020待定/待定一般7#值班室10.24三框架結構1待定2020待定/待定一般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的規定,本工程中辦公樓和倒班房等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其余建筑物及構筑物的重要性等級為三級,場地等級為二級(中等復雜場地),地基等級二級(中等復雜地基),故綜合判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1.2勘察任務、目的和技術要求根據擬建工程的特點,按設計提供的勘察任務書及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規范的有

5、關規定,確定本次勘察的任務、目的和要求如下。1.2.1勘察任務、目的根據相關規程、規范詳細查明場地內的地基土、巖層結構、構造、巖性及空間分布特征,通過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分析測試,評價場地建筑適宜性、地震效應、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分析比較各種基礎型式的適宜性及比選方案,對地基基礎方案進行詳細驗證,為施工設計提供詳細資料,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內容提出建議。1.2.2勘察技術要求根據擬建建(構)筑物特點,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的有關規定確定本次勘察的主要技術要求如下:(1)查明擬建物場地內有無影響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并對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進行評價;(

6、2)查明擬建場地的地層結構、成因、分布特征及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并提供地基土承載力建議值;(3)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類型,埋藏條件、滲透性以及對建筑材料有無腐蝕性;(5)查明場區內有無液化土層,并對液化可能性做出評價,判明場地土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提供抗震設防有關參數;(6)對擬建工程地基基礎方案作出分析論證,并提出經濟合理的基礎方案和施工方法;(7)評估樁基沉降可能性,論證樁基施工條件及對環境的影響,提供樁基設計參數。1.3勘察工作依據及技術標準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

7、B500072011);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5)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6)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7)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標準(JGJ/T872012); 8)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 50112-2013)9)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99);10)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11)建設方提供的總平面圖(1:500)。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1.4.1勘察工作方法(1)勘探點布置及勘探深度:根據建筑場地地形及地質復雜程度等情況、并結

8、合建筑物結構特點、現場勘察及收集的相關資料,本次勘察勘探點間距按721m進行布置,共布置66個勘探點;勘探點深度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巖體完整程度的不同,具體深度由現場控制,一般性勘探點深度12.7021.40m,控制性勘探點深度21.4031.20m。(2)勘探點測放:由甲方現場指定控制點,采用南方RTK儀器測放勘探點位,鉆孔孔口標高為絕對高程,各控制點坐標見下表,鉆孔坐標見附表1.4-1??刂泣c坐標一覽表 表1.4-1 控制點X坐標Y坐標H高程備注12562747.927907847.3512018.43打釘22562755.087907699.9052015.19打釘 (3)鉆探及原位測

9、試:本次勘察主要以鉆探為主,輔以標準貫入試驗等原位測試手段勘察,選用XY150型鉆機,硬質合金鉆頭,回轉鉆進,全斷面取芯。采用泥漿護壁,確保鉆探、取樣、原位測試工作的質量。鉆探過程中,要求上部每回次進尺不超過1.5m,重要部位及主要持力層中,每回次進尺不超過0.50m,下部不超過2.0m,粘性土的巖芯采取率不少于85,無巖芯鉆進不超過0.50m;同時進行分層取樣(原狀土樣為、級)和土質描述。(4)現場取樣:樣品分為原狀樣及巖樣兩類。現場鉆探施工時,在技術孔中每變層均采取原狀土試樣,做到主持力層每層有足夠樣品且不少于6個,采取的樣品具有代表性,及時密封和送回試驗室進行測試。取土試樣的目的是進行室

10、內常規物理性質試驗以便了解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5)室內試驗:對場地內各土層取樣進行室內土工試驗,以測定地基土物理力學指標;場地內在勘察深度范圍內沒有揭露到地下水,故未取到水樣做腐蝕性試驗。1.4.2完成工作量 接受任務后,我院于2013年11月5日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踏勘,針對勘察目的、任務編制了XXXX醫藥現代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巖土工程勘察方案;并下達勘察施工任務書。投入鉆機(XY-150型)3臺套,完成工作量見表1.4-2。 完成實際工作量統計表 表1.4-2序號項目單位完成工作量備注1鉆探進尺及野外編錄m/孔1634.60/662標準貫入試驗次663巖石樣試驗組164土樣試驗件1865土腐

11、蝕性試驗件46勘探點測量孔667鉆孔水位測量孔668波速測試孔29地微振觀測點1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1場地交通位置及地形、地貌2.1.1場地位置擬建工程區位于昆明市呈貢七甸鄉廣南村小哨箐,位于七甸鄉北邊,周邊在交通較發達,距離村委會3.55公里,距離鄉鎮2公里。西鄰吳家營片區的環滇鐵路,順南昆鐵路東西蜿蜒,國道324線位于場地南側30m處,園區內公路為寬8m水泥路面雙車道,從場地北側經過。詳見圖2-1(交通位置圖)。2.1.2區域地形地貌擬建場地區域處于昆明斷陷盆地東部邊緣,地貌類型屬洪積緩坡臺地地貌。擬建場地位于一原自然山丘上,場地內多數地段原為樹林及少量耕地,現已完全平整。場地地勢南高北

12、低,最高點位于場地南部,高程約2018m,最低點位于北部,高程約2022m,相對高差5m,整個場地為階梯狀,地形坡度約35,總體場地整體地形較平緩。 2.2氣象及水文2.2.1氣象評估區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其特點是年溫差不大,四季不明顯,干、濕季分明,降水形式以降雨為主,霜雪量很小,受東南及西南兩股暖濕氣流的影響,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形成夏秋濕熱雨多、冬春干旱少雨的特點。據呈貢氣象站的資料,區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82.0mm,年最大值為8月份161.0mm,最小值為1月份11.0mm。區內氣溫具有日溫差大,年溫差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4.6,最大值為每年

13、6-7月,平均氣溫19.6,最小值為每年12月,平均氣溫7.9;極端最低氣溫-9(1975年12月15日),極端最高氣溫30.4(1983年5月24日)。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086mm,年最大為4月份276mm,最小為11月份111mm。2.2.2水文擬建場地區域屬金沙江水系,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游的滇池流域。區內發育有瑤沖河,該河流發育于小龍潭山,高程1946m,流經三丘田、小哨箐、三家村等地后于石夾子山南側山腳處的落水洞轉入地下暗河,高程1886.5m,相對高差59.5m。該河流在地表出露段全長約12.3km,河道寬約4.05.0m平均縱坡降約4.8,最后于大新冊村東側以泉的形成出露于地表。

14、該河流徑流面積約31.48km2,年均經流量661.05104m3。經調查得知,擬建場地及周邊未發現穩定地表水系,僅有季節性小型沖溝和排水系統。2.3 區域地質構造及地震2.3.1工程區域地質構造擬建場區地處大新冊一朵云斷裂(F4)西北側:由一朵XX延至大新冊一帶,交于白邑橫沖斷裂,全長20km以上,斷層走向北東45,傾向東南,傾角約60。斷層東南盤上古生界地層逆覆于北西盤寶象河水庫向斜玄武巖之上,斷層線與地層走向大體一致,東南盤地層常見層間擠壓現象,層間節理發育,灰巖呈薄層狀,斷層角礫巖帶寬約30m,徑1.05.0cm,與碎裂巖呈漸變關系。大新冊一帶斷層向西南分成數枝,走向逐漸轉為南南西,斷

15、層性質由壓型轉為張性,破壞了巖層的連續性,加強了個含水層間的水力聯系。該斷層距評估區直平距約2.5km,屬于區域性主干斷裂,擬建場地主要受該斷裂控制,對擬建場地內的地形地貌及地層巖性及穩定性影響較大。詳見圖2-2(構造綱要圖)。2.3.2地震擬建場區區域上位于川滇經向構造帶南段和XX“山”字型構造脊柱復合部位,處小江地震帶內,屬構造強烈活動帶,小江斷裂在更新世至現代左行走滑,北強南弱,常有地震發生,具有長期連續活動特征,屬強烈全新活動斷裂。區內地震震中多位于小江斷裂帶上,而斷裂帶與其它構造體系的交接復合部位或斷裂本身性質發生樞紐轉折的地帶,則是有利的孕震地區。受區域活動性斷裂影響,區域內地震活

16、動較頻繁、強度大、烈度高,強震較多。據地震史料,在擬建場區及周邊地區共發生5.05.9級地震12次,6.06.9級地震9次,大于7.0級地震4次,最大地震8.0級。東川至宜良段已發現10余處古地震遺跡, 1833年9月6日發生的8級大地震,波及云貴10余縣,地震損失重大。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劃分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規定,地震反應譜特征周期0.65s,對應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區,設計第三組,勘察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g。擬建場地屬區域地殼屬次不穩定區。2.4場地地層巖性經工程鉆探揭露,擬建場地在31.20m深度范圍內分布地層有:表層

17、為第四系填土層(Q4 ml),巖性主要為素填土;局部為第四系坡洪積層(Q4dl+pl)巖性主要為粘性土及礫石;其下為第四系殘坡積層(Q4el+dl),巖性主要為紅紅粘土;下伏基巖為二疊系下統棲霞茅口組(P1 q+m),主要由石灰巖組成,根據揭露地層的成因類型、巖土名稱、物理力學性質,將地基土大致分為四大層,現將各地層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填土層(Q4 ml)素填土(單元層代號):褐紅棕紅色,稍濕,較松散,主要為紅粘土回填,局部夾碎塊角礫及砂粒(含量約為3%10%),少量黑色腐殖質組成,土質松散,物質組成不均勻,切面粗糙,中等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差,物理力學性質差。該地層分布于本工

18、程中展示廳和水泵房地塊,揭示厚度1.10-7.30m。(2)第四系坡洪積層(Q4dl+pl)第四系坡洪積紅粘土層(單元層代號):褐紅褐黃色,稍濕,硬塑可塑狀,稍有光澤,主要為紅粘土,局部夾碎塊角礫(含量約為5%)、強全風化砂巖(含量約為5%12%)、中強風化灰巖(含量約為3%8%),少量圓礫組成,物質組成不均勻,切面粗糙,中等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粘性一般,無搖震反應。局部顏色雜亂,層頂埋深1.107.30m,層厚1.0010.20m,平均層厚5.30m,場地內基本有分布,僅局部地段未揭露該層。(3) 第四系殘坡積層(Q4el+dl) 第四系殘坡積紅粘土層(單元層代號):褐紅褐黃色,局

19、部褐灰色,稍濕,可塑狀,有光澤,主要為紅粘土,局部夾灰白色強中風化灰巖(含量約為3%8%)組成,切面光滑,高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粘性較高,無搖震反應。該層整個場地均有分布,層頂埋深1.1012.40m,層厚1.2013.80m,平均層厚6.75m。(4)二疊系下統棲霞茅口組(P1 q+m)二疊系下統棲霞茅口組石灰巖(單元層代號):灰白青灰色中厚層狀構造,砂屑結構,中風化,局部含方解石(約4%),石英巖脈,巖芯采取率約為80%90%,RQD值約30%65%。上部巖心節理、風化裂隙發育,多為閉合狀,巖心為碎塊狀,厚度為0.100.30m,巖心表面有溶隙、溶孔,充填物為紅粘土,下部巖心較完

20、整,節理、風化裂隙發育一般,呈碎塊狀短柱狀,屬較硬巖,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場地內均有分布,但因巖體的差異風化較明顯,該層頂板埋置較深,且埋深變化較大,起伏較大,本次鉆探未揭穿該層,巖層產狀約為16322。2.5水文地質條件2.5.1地表水特征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主要分布有排水溝及季節性小型沖溝;現場勘察后場區附近未發現地表河流發育,場區內未發現其它地表水體。2.5.2地下水的基本特征(1)含水層類型及特征擬建工程區分布地層為第四系坡洪積與殘坡積層,下伏基巖為二疊系下統棲霞茅口組(P1q+m)白云質灰巖,根據含水層(組)巖性、地下水賦存條件、水理性質、特征,將區域內地下水劃分為:第四系松散巖

21、類孔隙水含水層(組)、基巖巖溶水含水層(組)二大類,工程區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和(P1q+m)白云質灰巖巖溶水,孔隙水主要賦存于人工填土層中;巖溶水主要賦存于白云質灰巖中,區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生活污水的補給。松散土層孔隙水松散土層孔隙水主要賦存于谷地及低洼地帶的第四系土層內,由于工作區局部地勢低洼,大氣降水囤積于場地中,少量地表水下滲入土層的孔隙中,形成地下水,含水介質為粘性土層。 基巖裂隙水及巖溶水基巖裂隙水及巖溶水主要賦存于古生界二疊系下統棲霞矛口組(P1q+m)灰巖裂隙發育和巖溶發育帶,基巖裂隙水水量受大氣降水量、構造裂隙、發育狀況、運移通道的貫通程度等因素影響,水位變

22、化幅度較大,無統一地下水水位。(2)地下水勘察期間,擬建場地在勘察深度范圍內未揭露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埋置較深,對工程建設影響較小。經周圍調查及區域水文地質圖和區域工程地質資料得知:該場地水位埋置較深,水位變化幅度較大。根據擬建建筑場地揭露地層紅粘土、紅粘土層均為弱透水層,透水性較差,在雨季局部地段可能存在上層滯水。 (3)補、徑、排條件擬建場區場位于山體斜坡地段,地形切割程度中等,山頂渾圓,地處地下水補給區。地下水在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后,順坡向沿基巖裂隙面從地形高處向低處逕流排泄至溝谷、山腳等地形低洼地帶。場地已被開挖平整,無植被發育,總體地形坡度較緩,大氣降水部分垂直下滲補給地下水,其他形成

23、地表徑流沿地勢低洼的溝谷排泄。地下水受大氣降水影響明顯,水位變化較大。區內地下水總體流向為西南東北方向?;鶐r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的滲入補給,地下水位埋藏一般較深,水位、水量隨季節變化明顯。地下水以裂隙面或構造面為補給、逕流通道,排泄于臨近溝谷或地形深切割處。附近山區地形切割較大,降水量大,部分地段植被較發育,地下水補給條件一般。2.5.2場地水、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 (1)場地水的腐蝕性評價場地在勘察深度范圍內沒有揭露到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埋置較深,場地內未發現有地表水體,未取得水樣作水質分析,故未做水的腐蝕性試驗。 (2)場地土的腐蝕性評價本次勘察分別在鉆孔ZK01、ZK06、ZK20、

24、ZK41處取四組土樣進行土的易溶鹽測試,詳見地基土對對鋼結構的腐蝕性評價見表2.5-1。評價類型腐蝕介質測試值環境類型評價標準腐蝕等級評價結果按環境類型SO42-(mg/kg)1.562.16200微對砼結構具微蝕性Mg2+(mg/kg)2.566.461.0微Ca2+ (mg/kg)5.9615.26按地層滲透性PH值6.97.7A6.5微對砼結構中鋼筋腐蝕性Cl-(mg/kg) =Cl-+SO42-0.250.921.83w20%的土層250微對砼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腐蝕性PH值6.97.75.5微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 場地土的腐蝕性評價表 表2.5-1 依據上表結果及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25、(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條判定,場地土對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及鋼結構均具微腐蝕性。2.6場地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本次勘察采用標準貫入、室內土工試驗等測試手段獲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并對上述成果進行數理統計與回歸修正。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選取原則:(1)天然密度、孔隙比、天然含水量、液性指數、壓縮系數與壓縮模量、標準貫入試驗依據數理統計的算術平均、回歸修正值選取。 (2)抗剪強度依據數理統計的算術平均值進行回歸修正后選取。(3)地基土層的承載力特征值,依據常規土工試驗成果、原位測試成果及地區性經驗綜合確定。巖、土室內試驗本次勘察取土樣186件進

26、行了常規物理力學實驗,巖樣16組進行了常規物理實驗和抗壓試驗。為滿足工程設計需要,根據現場測試及室內試驗成果,結合相關規范、規程和當地經驗,本工程主要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見表2.6-1及附表3 各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建議值表 表2.6-1層號地層名稱天然重度r(kN/m3)壓縮模量Es(MPa)內聚力c(kPa)內摩擦角(度)飽和抗壓強度(Mpa)承載力特征值fak(kPa)備注素填土16.54.9332.910.68/60紅粘土17.54.7831.0910.54/180紅粘土17.84.5528.728.99/210石灰巖26.4/40.74000 標準貫入試驗本次勘察在整個場區分

27、別對層紅粘土及層紅粘土共進行了66次標準貫入試驗,通過鉆孔取芯可見。層紅粘土層中局部含有一定數量的角礫和卵石,故在某些孔中,試驗錘擊數偏高,具體見標準貫入試驗統計表附表4。3.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3.1場地穩定性分析與評價擬建場地區域處于昆明斷陷盆地東部邊緣,地貌類型屬洪積緩坡臺地地貌。擬建場地位于一原自然山丘上,場地內多數地段原為樹林及少量耕地,現已完全平整完畢。場地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位于場地南部,高程約2018m,最低點位于北部,高程約2022m,相對高差5m,整個場地為階梯狀,地形坡度約35,場地整體地形較平緩。另外、工程區西北側2km處有一條斷層通過,該斷層對場區地層完整性有一定的

28、影響,但影響和破壞的程度較輕。經走訪調查并結合勘察成果顯示:本場地內無古河道、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但場地內可能存在地下隱伏巖溶,有可能對工程建設造成影響。場地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地貌單元單一,場地無斷裂、滑移等影響工程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故場地總體屬于基本穩定區,場地基本適宜建筑。3.2特殊性巖土及不良地質作用的分析與評價3.2.1特殊性巖土場地內主要存在的特殊性巖土主要為填土和紅粘土。(1)素填土:場區素填土主要分布于場地南部和北部地段。褐紅色,稍濕,松散狀態,成分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碎石、風化碎塊,含量約3%10%,物質組成不均勻,物理力學性質差。(2)紅粘土:擬

29、建場地除零星基巖出露的范圍外廣泛覆蓋著相對較厚的第四系紅粘土,紅粘土的顏色主要為棕紅色和褐黃色,在豎向上總體呈現上硬下軟的現象,并含有一定量(約為5%23%)的風化碎石和角礫,空間分布基巖面起伏變化較大。鉆探和工程地質測繪表明:該區紅粘土的厚度受原始地形和下伏基巖面的高低起伏因素影響很大,而且水平分布也不連續,紅粘土地基不均勻性的問題較突出。根據鉆探和工程地質測繪資料,擬建場地的紅粘土主要可能引發如下的工程問題: 紅粘土具有大孔隙比、高含水量的特征,紅粘土的這種物理性質導致其易失水干裂,形成網狀裂隙;反之,受水結構強度急劇下降,工程性能急劇降低的特征,水穩定性差。紅粘土作為挖方邊坡土層時,一旦

30、暴露于地表,很快失水收縮開裂,進而發生坍塌等邊坡穩定性問題。當作為填料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滲透系數小,難以達到壓實的目的;由于基巖面起伏不平,紅粘土厚度變化大,在相距不到5.00m的距離內,上覆紅粘土的厚度相差可達十余米,當作為構筑物地面地基時,上硬下軟,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和變形,給地基土處理帶來難度。對該層紅粘土的膨脹性試驗結果以及本次選取試樣做膨脹性試驗的結果看,該地區大部分紅粘土自由膨脹率大于40%,但經綜合判斷分析,該層土具有弱中膨脹潛勢。從工程地質調查結果表明:勘察區紅粘土的膨脹性對建(構)筑物的影響較大,在紅粘土分布范圍內未發現建(構)筑物被破壞的跡象,但紅粘土脹縮性以收縮為主

31、,風干后易開裂的特性對施工和邊坡穩定有一定影響。應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以消除其脹縮性帶來的不利影響。復浸水時,根據統計經驗方程Ir=1.4+0.0066 Wl=1.793,以此對紅粘土進行復浸水特征分類,液塑比Ir=wl/wp=2.009,即Ir Ir,屬類,收縮后復浸水膨脹,能恢復到原位。另外,紅粘土具膨脹性,共選取了113組紅粘土試樣進行自由膨脹率試驗,試驗結果匯附表2。試驗結果顯示,該部分土樣自由膨脹率范圍為3568%,其中有104件樣試驗結果為自由膨脹率大于40%,具膨脹土特性。呈貢地區的大氣影響深度4.30m,急劇深度2.70m。(2)膨脹土:該場地內地層中,膨脹土主要為第四系坡洪積層

32、(Q4dl+pl)紅粘土、第四系殘坡積層(Q4el+dl)紅粘土,整個場地均有分布,故膨脹土對場地地基強度有一定影響,但較小,注意其不均勻性的影響。根據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 50112-2013),膨脹土的膨脹潛勢為弱潛勢。其具體見數據表3.2-1。 膨脹土測試成果表 表3.2-1 測試指標統計項目50kPa壓力下膨脹率ep(%)膨脹力pe(kPa)自由膨脹率ep(%)收縮率s頻 數242410424范 圍 值0.020.1535.246.541640.420.52平 均 值0.07343.70850.6830.458標準差s0.0342.7025.6140.023變異系數0.4620

33、.06180.1110.051依據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 50112-2013),該場區地基土為膨脹土,膨脹等級為級,土的膨縮等級計算具體見附表5。3.2.2 不良地質作用該場地無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現象。場地內在勘察深度范圍內未揭露到巖溶發育,但局部地區可能存在地下隱伏巖溶,對其進行分析與評價如下:擬建場地內巖溶較發育微弱,主要表現形式:地表巖溶以溶孔、溶槽為主,地下巖溶可能為小型溶洞;巖溶發育規律、發育強度、發育規模受場區地質構造、地貌單元及巖性、地下水的控制、場地內未見地表巖溶;受構造運動影響,該場區底部巖體(灰巖)發育有垂直裂隙,裂隙寬度變化較小,地下巖溶

34、因大部分場地為干燥場地,地表水的下滲形成垂直裂隙發育,為此確定場區巖溶的發育以裂隙為主,局部有斜向垂直溶洞發育,故危險性小,危害小,對擬建筑物穩定性存在一定影響,但影響較小。3.3地基土工程性質評價鑒于擬建場地地基土的成因較復雜,自上而下為第四系填土層(Q4 ml);局部分布第四系坡洪積紅粘土層(Q4dl+pl);其下為第四系殘坡積紅粘土層(Q4el+dl);下伏基巖為二疊系下統棲霞茅口組(P1 q+m):巖性主要為石灰巖;由于場地位于緩坡地帶修建,層厚變化也大,在空間分布上存在不均勻性,屬不均勻地基。根據野外巖芯鑒別、室內土工試驗成果及現場原位測試成果等,對地基土各土層自上而下評述如下:(1

35、)第四系填土層(Q4 ml)素填土(單元層代號):主要為紅粘土回填,局部夾碎塊角礫及砂粒(含量約為3%10%),土質松散,物質組成不均勻,切面粗糙,中等壓縮性,干強度,韌性差, 物理力學性質差。該地層分布于本工程中展示廳和水泵房地塊,揭示厚度1.10-7.30m。因局部地段厚度較小,且厚度變化大,屬不均勻地基土,故該層不宜作為擬建物的地基基礎持力層。(2)第四系坡洪積層(Q4dl+pl)紅粘土(單元層代號):局部夾強全風化砂巖(含量約為5%12%)、中強風化灰巖(含量約為3%8%)碎塊及角礫,含少量圓礫,切面粗糙,高中等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粘性一般,無搖震反應。局部顏色雜亂,層頂埋深

36、1.107.30m,層厚1.0010.20m,平均層厚5.30m,場地內僅局部地段未揭露該層。該層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標準貫入擊數平均擊數4.9擊,可作為擬建物地基基礎持力層,但須對其進行驗算,看是否能滿足上部荷載的要求。(3)第四系殘坡積層(Q4el+dl)紅粘土(單元層代號):局部夾灰白色中強風化灰巖碎塊(含量約為3%8%),中密狀,切面光滑,中等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粘性較高,無搖震反應。該層整個場地均有分布,層頂埋深1.1012.40m,層厚1.2013.80m,平均層厚6.75m??傮w上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標準貫入平均擊數8.2擊,該層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礎持力層。(4)二疊系下統

37、棲霞茅口組(P1 q+m)石灰巖(單元層代號):中風化,局部含方解石(約4%),石英巖脈,上部巖心強風化,節理、風化裂隙發育,多為閉合狀,巖心為碎塊狀,厚度為0.100.30m,巖心表面有溶隙、溶孔,充填物為粘性土,下部巖心中風化,較完整,節理、風化裂隙發育一般,呈短柱狀柱狀,屬較硬巖,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場地內均有分布,但因巖體的差異風化較明顯,該層頂板埋置較深,且埋深變化較大,起伏較大,本次鉆探未揭穿該層,最大厚度為15.40m。該層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礎持力層,亦是良好的樁端持力層。3.4地基土的均勻性評價擬建場地區域處于昆明斷陷盆地東部邊緣,地貌類型屬洪積緩坡臺地地貌。場地地基土在平面

38、上成因、巖性、空間展布情況均變化較大,根據鉆孔揭露情況,場地地基土厚度、埋深空間變化較大,均屬中壓縮性土;地基土層面坡度部分大于10%,下伏基巖面起伏極大,根據鉆探揭露情況,持力層風化不均勻,場地內均分布有填土及紅粘土,其結構狀態及力學強度不一,場地分布不均勻,厚度不均勻,取樣試驗結果各土層壓縮模量Es1-2的變異系數為0.160.20,表明場地土層性狀的變異性中等,因此場地地基土的均勻性中等,對擬建建筑物而言,應視為均勻地基土,但應適當考慮地基不均勻沉降或差異沉降的不利影響。綜合分析擬建場地地基屬均勻地基。3.5場地地震效應評價3.5.1建筑抗震地段劃分工程區北東側2km處有一條斷層通過。建

39、設場地及周邊500m范圍內無已查明的斷裂構造分布,可不考慮活動斷裂影響。同時,擬建場地處于抗震設防烈度8度區域,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1.7條規定,擬建場地可忽略地震斷裂錯動對地面建筑的影響。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表4.1.1的有關條,本場地處于對建(構)筑物抗震一般地段。3.5.2建筑場地類別(1)場地土的類型判定場地巖土層主要由填土、紅粘土、石灰巖組成:層素填土屬中軟土;層紅粘土及層紅粘土均屬于中軟土;層石灰巖屬于較硬巖。(2)場地類別判定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1.36條規定,并結合本次勘察成果與地區勘察

40、經驗,本場地內的各類土層的相關參數按4.1.3估計剪切波速,進行場地等效剪切波速計算確定場地類別,其判定成果詳見下表3.5-1,3.5-2: 地層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及場地類別判定成果表 表3.5-1土層層號測試深度()土層名稱天然重度(kN/m3)縱波速度Vp(m/s)剪切波速度Vs(m/s)動泊松比d動彈性模量Ed(MPa)動剪切模量Gd(MPa)傳播時間ti(s)累計時間t(s)2.4紅粘土19.0 5792140.42247870.0112150.03753.6紅粘土18.5 5652070.42226790.0057975.6紅粘土18.5 5782130.42239840.009390

41、7.6紅粘土18.5 5782020.43216750.00990110.4白云巖24.0 17169350.29540820980.002460中風化12.4白云巖24.0 274615240.281424155740.00131214.4白云巖24.0 312818060.251957078280.00110716.4白云巖24.0 336319460.252269190890.001028 土層等效剪切波速 Vse=216.1m/s場地土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500112010劃分本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士,根據鉆探資料與波速測試資料分析覆蓋層厚度大于3m小于50m,故建筑場地

42、為類。土層層號測試深度()土層名稱天然重度(kN/m3)縱波速度Vp(m/s)剪切波速度Vs(m/s)動泊松比d動彈性模量Ed(MPa)動剪切模量Gd(MPa)傳播時間ti(s)累計時間t(s)1.8紅粘土19.0 5972260.42275970.0079650.06183.8紅粘土19.0 6152310.422881010.0086585.8紅粘土19.0 6032220.42266940.0090097.2紅粘土18.5 5882130.42239840.0065739.2紅粘土18.5 5722070.42226790.00966211.2紅粘土18.5 5812150.422438

43、60.00930213.2紅粘土18.5 5602060.42223790.00970916.5白云巖24.0 18259780.30596222960.001943中風化19.5白云巖24.0 302717420.251824272830.00114821.5白云巖24.0 320018750.242090184380.001067土層等效剪切波速 Vse=220.0m/s場地土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500112010劃分本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士,根據鉆探資料與波速測試資料分析覆蓋層厚度大于3m小于50m,故建筑場地為類。根據上表估算成果,本場地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為218.0m/

44、s,場地土類別為中軟土。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附錄G表G.0.1,場地類別為類建筑場地,處于建(構)筑物抗震一般地段。 3.5.3抗震設防烈度及分組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A查證:擬建場地位于XX省昆明市呈貢區七甸鄉,其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本建筑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3.5.4地震液化土層和軟土震陷判別場地所測鉆孔中所有土層剪切波速值皆大于8度設防的臨界值140m/s。構成場地土的主要結構為坡洪積,殘坡積層紅粘

45、土,中風化石灰巖,不存在地震液化問題;場地內無軟土分布,可不考慮軟土震陷問題。3.5.5場地卓越周期在場地選擇了1個點進行場地地微振觀測,依據各次地微振觀測成果(參見附圖)統計見下表3.5-2。測點位置測試方向Ts(S)常見變化范圍全場地Ts(S)變化范圍場地平均Ts(S)測點1(場地中)水平SN0.2440.2560.2380.256 0.247水平EW0.2380.256垂 向0.2380.256 地微振觀測成果統計表 表3.5-2 設計時請避開場地卓越特征周期,以避免地震時產生共振而加大對建筑物的損壞。4基礎持力層及基礎形式分析4.1基礎持力層分析(1)素填土(單元層代號):揭示厚度1.

46、10-7.30m,埋深淺,厚度較小,強度一般,中等壓縮性,屬不均勻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60KPa,不宜作為地基基礎持力層。(2)紅粘土(單元層代號):稍密中密,局部夾強全風化砂巖(含量約為5%12%)、中強風化灰巖(含量約為3%8%)碎塊及角礫,含少量圓礫,切面粗糙,高中等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粘性一般,無搖震反應,物質組成不均勻,揭示層厚1.0010.20m,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可作為地基基礎持力層,但該層力學性質受大氣降水滲入影響大,強度隨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宜作為樁端持力層。(3)紅粘土(單元層代號):局部夾灰白色中強風化灰巖碎塊(含量約為3%8%),土質密

47、實度中密,切面光滑,中等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粘性較高,無搖震反應。該層整個場地均有分布,揭示層厚1.2013.80m,承載力特征值fak=210KPa,總體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是良好的地基礎持力層。(4)中風化石灰巖(單元層代號):薄中層狀構造,砂屑結構,中風化,局部含方解石(約4%),石英巖脈,上部巖心節理、風化裂隙發育,多為閉合狀,巖心為碎塊狀,厚度為0.100.30m,巖心表面有溶隙、溶孔,充填物為紅粘土,下部巖心較完整,節理、風化裂隙發育一般,呈短柱狀柱狀,屬較硬巖,巖石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場地內均有分布,但因巖體的差異風化較明顯,該層頂板埋置較深,且埋深變化較大,起伏較大,本次

48、鉆探未揭穿該層,最大厚度為15.40m。巖體相對完整,場地內均有分布,部分區域基巖出露,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承載力特征值fak=4000KPa,是良好的基礎持力層,若采用樁基礎,是良好的樁端持力層。土的物理力學性質主要數據見附表2、3;地基巖土層設計參數見表2.6-1。4.2基礎形式分析根據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情況,結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擬建工程情況,現對擬建工程作如下建議:(1) 天然地基清除上部覆土層,開挖至一定深度,采用層紅粘土、層紅粘土作為擬建物的天然地基基礎持力層;開挖后局部第層埋置較淺的地段,可直接采用紅粘土層作為天然地基基礎持力層,但應注意兩層

49、土之間的變形差異,基礎開挖后應及時封底,避免太陽長時間暴曬或雨水長時間浸泡影響其自身強度,基礎形式建議采用交叉條形基礎或獨立柱基礎,消防水池等采用板式基礎即可。但須對地基土強度和變形進行驗算,看是否能滿足上部荷重和變形要求,同時注意紅粘土的膨脹性對建筑的影響;該方案為推薦方案。(2)樁基礎若天然地基強度和變形不能滿足上部荷載的要求,建議采用鉆(沖)孔灌注樁,選用層中風化石灰巖作為擬建筑物樁端持力層,因場地內基巖埋置深度不一,會存在樁長有較大差異,應以實際施工樁長為準。設計時建議樁端進入中風化灰巖層不小于0.5m,同時注意樁的嵌入深度以及樁端底部基巖的破碎程度以及巖溶的發育問題。 基礎持力層的選

50、擇從工程地質剖面得知:層中風化灰巖的物理力學性質好,層位較穩定,總體上,該層是樁端良好的持力層,但因埋置深度變化較大,亦存在樁長不易控制的問題?,F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第5條中表5.3.5-1、表5.3.5-2提供有關樁基礎參數(詳見表表4.2-2) 樁 基 礎 參 數 表 表4.2-2單元層號巖土名稱鉆(沖)孔灌注樁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KPa)素填土60/ 紅粘土180/ 紅粘土210/ 石灰巖7003300 樁基沉降可能性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本工程若采用鉆(沖)孔灌注樁,選擇層中風化灰巖作為樁端持力層時,局部地段樁身需穿過厚度較大的

51、紅粘土、紅粘土層,該層土風化差異較大,局部中風化灰巖基巖出露,裂隙、節理發育,鉆孔過程中可能局部地段不易成孔,同時因中風化灰巖層頂板高差變化較大,故樁長不易控制,建議樁基成樁過程中要做好泥漿護壁,防止孔壁坍塌,同時需做好泥漿的清運工作。鉆孔灌注樁樁身質量對承載力影響巨大,而影響成樁質量的因素較多,故建議施工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中加強管理,確保施工質量。本工程遠離市中心,擬建場地較空曠,樁基施工時,振動的噪聲對環境影響不大,但須注意施工污水的排放處理,以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及影響。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估算根據剖面,采用鉆孔灌注樁,因基巖埋置深度變化大,故在建筑物下面不同位置樁長不一致

52、,本場地以進入中風化基巖0.7m及以上為準,下面針對勘察成果中的部分鉆孔情況對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進行估算,具體見下表:表4.2-3 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估算表 表4.2-3建筑編號建議樁長(m)樁端持力層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鉆(沖)孔灌注樁(樁徑600mm)鉆(沖)孔灌注樁(樁徑800mm)1#(交易結算及展示廳)132800-31004700-50002#(倉庫)6-132600-32004600-51003#(倉庫)6-132600-32004600-51005#(辦公樓)7-132800-32004700-5200 6# (倒班房)7-132800-3200470

53、0-52004.3基礎施工評價(1)當采用鉆(沖)孔灌注樁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本場地基巖為碳酸鹽巖(可溶巖),巖面起伏,施工應保證設備嵌巖能力,以滿足設計要求的樁長。當在硬層或巖層中鉆進時,鉆進速度應以鉆機不發生跳動為準。鉆孔達到設計孔深后,應采用清孔鉆頭進行清孔,控制孔底沉渣的厚度,并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如在鉆進過程中發生斜孔、塌孔和護筒周圍冒漿、失穩等現象時,應停鉆,待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進行鉆進。(3)當采取天然地基基礎時,因基礎持力層具有遇水軟化,失水收縮開裂特點,故基槽開挖后應及時驗收和澆筑基礎,防止地基土擾動而承載性能下降。5結論與建議5.1結論(1)擬建場地開闊、地形地貌起伏較小,

54、勘察區及附近周邊無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不良地質作用主要表現為不良地基土紅粘土等,但對工程影響較小,場地較穩定,場地基本適宜建筑。(2)場區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屬設計地震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場地等效剪切波速為218.00m/s,場地土類別為中軟土,場地類別為類建筑場地,處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該場地設計特征周期為0.65s,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3)本場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組)、基巖巖溶裂隙含水層(組)二大類,本次勘察鉆孔未揭露地下水位。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均具微腐蝕性。(4)場地內地基土的成因、物質成分、空間展布

55、及物理力學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屬不均勻地基。場地勘探深度范圍內不存在可以液化土層及軟土,設計時不必考慮砂土液化及軟土震陷的影響。(5)各巖土層物理力學計算指標及樁基參數建議按表2.6-5采用。場地內各巖土層的空間展布詳見工程地質剖面圖(圖號B-01B-11),各土層土工試驗成果分層統計表詳見附表23。5.2建議(1) 若荷載要求小,建議采用天然地基方案,采用層或層作為天然地基基礎持力層;若荷載要求大,建議采用鉆(沖)孔灌注樁,采用層作為樁端持力層,但應注意地下可能存在隱伏巖溶問題。 (2)若采用樁基礎方案,建議做專項巖土工程設計,并先進行試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極限值應以試樁為準。(3)該場地土層

56、是膨脹土,膨脹等級為級,地基開挖完成后應即時采取封閉措施,避免水泡或長時間日曬,盡量減少對地基土的擾動。同時,在基礎開挖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排水措施,以防止水對地基土的浸泡,影響其自身強度。 (4)根據地微震觀測成果統計表3.5-2得,該場地卓越特征周期平均值為0.247s,設計時請避開場地卓越特征周期,以避免地震時產生共振而加大對建筑物的損壞。(5)根據地形條件,存在挖填方問題,注意不得以新近回填的填土層作為擬建(構)筑物的基礎持力層。若以填土作為淺基礎的基礎持力層,應對其回填材料等進行必要的選擇,同時采取分層碾壓夯實,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采用,建議對土石方回填進行專項土石方回填方案的設計,按設計

57、方案及施工操作工藝流程進行。(6)擬建場地處于緩坡地帶,場地內地形起伏變化明顯,工程建設整平場地時應注意整平標高的設計,盡量少挖少填,若因開挖、填平時形成陡坎或邊坡,建議采取相應的治理及防護措施,避免因工程建設而產生次生地質災害或出現不良工程問題。(7)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對于基坑外圍建筑,應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并回填后再行基礎施工,以避免基坑工程與地下室外圍建筑基礎工程相互干擾,增加施工難度及工程造價。(8)基坑開挖和施工過程中做好坑壁及周邊地面沉降變形、位移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置。(9)勘察期間內未見地下巖溶發育,若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巖溶問題,建議進行一樁一孔的專項勘察。(10)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加強地基驗槽工作,對出現的異?,F象及時通知勘察設計方,以便于及時進行處理。


注意事項

本文(醫藥現代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2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贺州市| 天长市| 新沂市| 张家口市| 桦南县| 西青区| 慈溪市| 南丹县| 碌曲县| 涞源县| 平邑县| 安顺市| 建瓯市| 双流县| 札达县| 岳普湖县| 射阳县| 东阿县| 洛宁县| 宁海县| 海兴县| 红桥区| 潞西市| 于田县| 淳化县| 新平| 罗城| 永靖县| 九寨沟县| 富蕴县| 瑞丽市| 开平市| 石首市| 永安市| 逊克县| 子长县| 高青县| 盘山县| 图木舒克市|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