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出線路工程項目申請報告目 錄第一章 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概況11.1基本情況11.2申報單位11.3建設規模21.4建設地點21.5項目建設期21.6項目投資與籌措21.7支持性文件3第二章 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分析42.1內蒙古電網發展規劃42.1.1電網現狀42.1.2內蒙古電網負荷預測62.2產業政策及行業準入分析7第三章 送出線路工程83.1項目建設背景83.2建設條件83.3建設內容103.4工程技術方案183.4.1鐵塔183.4.2基礎選型193.4.3導線選擇193.4.4地線選擇203.4.5絕緣配置213.4.6金具223.5項目管理233.6實施進度233.7投資
2、估算及資金籌措243.7.1編制依據243.7.2 投資估算243.7.3資金籌措26第四章 項目用地分析274.1項目選址方案274.2項目用地方案274.3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27第五章 節能方案分析295.1節能依據295.2節能原則295.3能源消耗種類和數量305.4節能措施30第六章 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326.1編制依據326.2環境現狀326.3環境影響分析336.3.1大氣336.3.2污水336.3.3噪聲336.3.4固體廢物336.3.5電磁輻射及無線電干擾336.4生態影響分析336.4.1 土壤侵蝕影響分析336.4.2 土地利用布局改變影響分析346.4.3 對植物的
3、影響分析346.5水土保持措施34第七章 經濟影響分析367.1區域經濟環境狀況367.1.1*經濟環境367.1.2*經濟環境377.2項目投資387.3資金籌措397.4經濟影響分析39第八章 社會影響分析408.1社會效益分析408.2社會適應性分析408.3社會風險及對策分析40第一章 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概況1.1基本情況項目單位:項目名稱:送出線路工程單位地址:法定代表人:項目聯系人:聯系電話:1.2申報單位1.3建設規模送出線路工程由*升壓站出單回線路至*220kV變電站。項目占地面積*m2,建設鐵塔43基,線路長度為*km,導線型號為JL/G1A-400。1.4建設地點本項目為送
4、出線路,項目起于*升壓站。線路總長度為*km。1.5項目建設期本項目建設期為1年,從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1.6項目投資與籌措本線路工程總投資*萬元,企業自籌*萬元,占總投資的30%,其余*萬元采用銀行貸款,貸款利率為4.9%,貸款期限為10年。1.7支持性文件第二章 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分析2.1內蒙古電網發展規劃2.1.1電網現狀1、內蒙古電網現狀內蒙古自治區電網(簡稱內蒙古電網)位于華北電網的北部,是華北電網的組成部分和主要送電端。內蒙古電網供電區域為自治區西部的六市二盟,包括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錫林郭勒盟。目前,內蒙古電網
5、已形成“兩橫四縱”的500kV主干網架結構。各盟市供電區域均形成220kV主供電的網架結構,其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地區已形成220kV城市環網。截止到2015年底,內蒙古電網發電裝機(6MW及以上)容量59346.8MW,包括:火電廠107座,裝機容量38276.1MW;水電站5座,裝機容量1859.06MW;風力發電場137座,投產容量14975.79MW;生物質電廠5座,裝機容量111MW;光伏發電廠114座,投產容量4124.85MW。內蒙古電網覆蓋范圍內共有500kV變電站23座,主變52臺,總變電容量41700MVA;220kV公用變電站132座,主變287臺,總變電容量4656
6、9MVA。500kV線路62回,總長4926.441km;220kV線路626回,線路總長度19207.69km。2015年內蒙古電網最高供電負荷為22600MW(不含外送電力)。內蒙古電網向華北電網協議送電容量3900MW。2015年內蒙古電網全社會用電量為1840.32108kWh(不包括外送電量),比上年增長0.48%。蘭察布市電網最高供電負荷達3760MW(不包括錫盟西部供電區)。2.1.2內蒙古電網負荷預測內蒙古電網電力需求多年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15年內蒙古電網全社會用電量為1840.32108kWh(不包括外送電量),最高供電負荷約22600MW。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新的發展戰略
7、的不斷推廣實施,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將不斷出現新的增長點,內蒙古電網電力負荷將實現平穩增長。根據內蒙古經濟發展趨勢,對內蒙古電網進行電力負荷預測,見表2-1。表2-1內蒙古電網電力負荷預測 序 號地 區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十三五”增長率1呼和浩特2160233025302760302033008.8%2包頭56006100670074508350940010.9%3鄂爾多斯6050640069507530815088007.8%4薛家灣地區13601460162018202040230011.1%5烏海市21502300252027
8、803100350010.2%6阿拉善盟1150120013301450160017508.8%7*8巴彥淖爾9錫林郭勒10合 計11最高供電負荷注:以上負荷為內蒙古電網全口徑供電負荷,包含自備電廠所供負荷。由表可以看出,預計2016年內蒙古電網最高供電負荷將達到24500MW;“十三五”期間內蒙古電網電力負荷仍保持平穩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35900MW,“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9.7%。*負荷到2016年預計將達到4000MW,2020年*最高供電負荷可達6000MW,“十三五”期間地區負荷年均增長率9.8%。2.2產業政策及行業準入分析電力產業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和關系國計民生的
9、公用事業。電網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承擔著電力送出、保證電力供應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內蒙古地區受用電負荷特點的影響,電網負荷低谷時段出現在夜間,而風電場卻常在夜間達到出力峰值,在冬季供暖期優先保證熱電聯產機組運行情況下,全網的大部分風電場在冬季供暖期都需參與調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棄風現象,且隨著內蒙古電網內風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棄風量有所增加,對風電場運行小時數產生明顯不利影響。利用風電電力替代燃煤鍋爐為城市供熱,可以增加地區低谷用電負荷,將風電與供熱結合,提高風電本地消納能力。風電電力用于城鎮供熱,從需求側入手,降低了電網對風電調峰和消納的難度,對風電持續發展具有重
10、要意義。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供暖實施方案的通知(內發改能源字*)指出“利用風電實施清潔供暖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工程,既促進了風電的發展,也解決了民生供暖的需求,值得大力實施”。本項目已列*項目表。該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內蒙古自治區電網發展規劃。第三章 送出線路工程3.1項目建設背景目前內蒙古地區受用電負荷特點的影響,電網負荷低谷時段出現在夜間,而風電場卻常在夜間達到出力峰值,在冬季供暖期優先保證熱電聯產機組運行情況下,全網的大部分風電場在冬季供暖期都需參與調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棄風現象,且隨著內蒙古電網內風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棄風量有所增加,對風電場運行小時數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11、本項目利用風電電力替代燃煤鍋爐為城市供熱,可以增加地區低谷用電負荷,將風電與供熱結合,提高風電本地消納能力。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供暖實施方案的通知(內發改能源字*)指出“利用風電實施清潔供暖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工程,既促進了風電的發展,也解決了民生供暖的需求,值得大力實施”本項目已列*項目表。本項目利用風電電力替代燃煤鍋爐為城市供熱,可以增加地區低谷用電負荷,將風電與供熱結合,提高風電本地消納能力。風電電力用于城鎮供熱,從需求側入手,降低了電網對風電調峰和消納的難度,對風電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充分利用當地風能資源,改善地區能源結構,符合國家能源政策,項目的建設對節約能源、保護當地
12、生態環境及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均有積極作用,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因此及時開展是有必要的。3.2建設條件(1)*概況*地處祖國北部邊疆,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最東端,位于東經11333041144813,北緯413647421741之間。北與錫林郭勒盟鑲黃旗接壤,西、西南與商都縣相連,東、東南和河北省康保縣交界,東北與正鑲白旗毗鄰。東西長108.5公里,南北寬72公里,總面積2527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277公里,南離首都北京380公里。(2)氣象條件*地處中溫帶,屬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年均無霜
13、期102天。春秋季節多風,年均大風日數67天。冬季寒冷漫長,夏季干熱短促。年均日照3078.7小時,太陽輻射強。干旱、大風、霜凍為主要災害性天氣。(3)水文條件*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境內有10余條季節性河流,水流域面積約2214平方公里。雨季河水潺潺,天旱河床干涸。境內有汛期季節性淖泊約100多個。積水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民樂淖、勿蘭淖、二計淖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朝陽盆地、七號、德善寬谷洼地,其余地區地下水資源貧乏。*可開采利用的地下水資源為2276.5萬立方米。(4)地形地貌*整個地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山地、丘陵、川地相間,呈現“遠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最高點是西
14、北部公臘胡洞鄉境內的大腦包山,海拔1791米;最低處是七號鎮境內的孔督營子,海拔1244米。(5)地質條件根據勘測結果,在5.00m深度范圍內揭露的地層自上而下主要為花崗巖,依據場地的地層風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學性的不同可分為2層,敘述如下:層花崗巖:強風化,灰色褐色,節理裂隙發育,充填粘性土,粗粒結構,巖石呈礫狀和碎塊狀,局部夾中等風化層,該層場址內分布連續,厚度一般在1.802.60m之間。層花崗巖:中風化,褐灰色,節理裂隙較發育,粗粒結構,塊狀構造,該層場址內分布連續,本次勘測未揭穿該層。(6)地震烈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GB18306-2001圖A1),場地50年超越概率10%
15、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其相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屬穩定地段,適宜建設。(7)經濟社會條件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51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4.5倍,年均增長3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長12.6%。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長13.4%。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010元和7500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8倍和2.5倍,年均分別增長12.4%和20.5%。3.3建設內容送出線路工程由*升壓站出單回線路至*220kV變
16、電站。項目總投資*萬元,占地面積*m2,建設鐵塔43基,線路長度為*km,導線型號為JL/G1A-400。表3-1鐵塔坐標3.4工程技術方案3.4.1鐵塔3.4.1.1設計依據1)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 50545-2010);2)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 5092-1999);3)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定(DL/T 5154-2012);4)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定(T 5219-2014);5) 巖土工程勘測報告;6) 水文勘測報告。3.4.1.2鐵塔選型根據本工程地形、地貌、氣象條件、導地線型號及線路的跨越等實際情況,參照國網公司
17、鐵塔典型設計模塊,依據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 50545-2010)進行了桿塔選型設計。本工程主要選用鐵塔為角鋼塔。3.4.1.3鐵塔材料及其它本工程鐵塔構件的材質均采用Q420、Q345和Q235,材質均為B級;螺栓強度:M16為4.8級,M20、M24為6.8級,全部構件和螺栓采用熱鍍鋅防腐。鐵塔所有螺栓(包括腳釘)需采用雙帽螺栓,外螺帽應具有防松及防卸功能。3.4.2基礎選型3.4.2.1地質條件概況該線路及周邊沒有活動斷裂通過。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01),場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采用0.05g,其相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
18、,屬穩定地段,適宜建場。該線路工程土類型為堅硬土,建筑場地類別為I類,為抗震有利地段。3.4.2.2基礎型式選擇根據本工程沿線的地質和水文條件,結合鐵塔型式和施工條件,遵循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適用的原則,本工程采用臺階剛性基礎。3.4.2.3基礎材料(1)基礎用鋼材地腳螺栓采用35號鋼;鋼筋采用HPB235和HRB335。(2)基礎用混凝土基礎主體采用C20混凝土;基礎墊層和地腳螺栓保護帽采用C10混凝土。3.4.2.4基礎防護在靠近道路、水渠、山前沖洪積扇、沖溝的鐵塔須采取防護措施,以確保線路鐵塔安全具體可采用漿砌毛石護壩、護墩等方法處理。3.4.3導線選擇導線是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線
19、路的本體造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根據擬建線路經過地區的氣象條件、地形特點,合理的選擇導線型號,對桿塔材料的選擇、絕緣子和金具的選型,確定合理的工程造價,保證線路建成后安全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導線的選擇要考慮四個方面,一是導線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以適應線路經過地區的氣象和地形特點,確保運行安全;二是具有良好的電氣特性;三是經過型式驗證,具有良好的運行記錄;四是經濟合理,工程中選用何種型號的導線,應針對工程特點,經過技術經濟分析比較后確認。(1)系統對導線的要求本工程導線采用JL/G1A-400型鋼芯鋁絞線。(2)導線最大使用應力和安全系數按照設計規程要求,導線最大使用應力在滿足安全系數2.
20、65的條件下,導線塑性伸長對弧垂的影響采用降溫法進行補償。(3)導線換位由于線路較短,根據規程要求不進行導線換位,為使兩變電站相序相應,本工程在終端塔上調相換位。(4)導線防振導線年平均運行應力為67.32kN/mm2,為試驗保證拉斷力的25%,按設計規程需采取防振措施,采用加裝防振振錘防振。3.4.4地線選擇根據系統通信要求,本工程需沿新建線路敷設兩根根24芯的OPGW地線復合光纜。光纖類型為G.652標準單模雙窗口光纖。按設計規程對地線安全系數、防雷、熱穩定、弧垂以及與沿線通訊線路的干擾等方面的要求,結合本工程地形條件、氣象條件、通訊線的分布情況和遠期短路電流值,經配合計算和分析,并考慮線
21、路的短路電流較大。雙回路段地線采用2根OPGW光纜,光纜采用OPGW-170光纜,性能參數如下:表3-2 OPGW性能參數名稱OPGW-170芯數(24芯)截面積(mm2)170計算外徑(mm)17單位重量(kg/km)860綜合拉斷力(N)11187020時直流電阻(/km)0.280.32短路電流容量(40200)223本項目地線需采用1根OPGW光纜和1根普通地線進行配合,經過計算分析,本工程普通地線推薦全線采用JLB35-150,具體特性參數見下表。表3-3 JLB35-150地線特性參數項目單位型號JLB35-150結構鋁包鋼絲股數/直徑mm19/3.15截面積鋁mm277.00鋼m
22、m271.07綜 合mm2148.07外徑mm15.7520直流電阻/km0.3373計算拉斷力kN107.94綜合彈性系數MPa115300綜合線膨脹系數1/14.510-6計算重量kg/km773.23.4.5絕緣配置根據沿線情況,主要污染源為鄉鎮企業的“三廢”排放、公路地面揚土等,考慮到本工程沿線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遵循“絕緣到位,留有裕度,污穢地段,適當加強”的絕緣配置設計原則,本工程按e級污區進行設計,絕緣配置情況見表3-4。表3-4 絕緣配置情況一覽表污穢區等級絕緣配置E級污區懸 垂 串型式FXBW4-500/240泄漏比距(cm/kV)3.2耐 張 串型式230XWP-400
23、泄漏比距(cm/kV)3.2跳 線 串片數及型式FXBW4-500/100泄漏比距(cm/kV)3.23.4.6金具3.4.6.1金具選擇原則為保證線路安全可靠,金具選擇遵循以下原則:(1)參照110750kV 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中有關規定,金具的安全系數取值不應小于下表數值:表3-5金具機械強度安全系數情況安全系數最大使用荷載情況2.5斷線情況1.5斷聯情況1.5(2)設計中原則上選用電力工業部1997年修訂的電力金具手冊中的產品,與導線聯結的金具均考慮了相應的均壓和防電暈措施。3.4.6.2金具選型懸垂串型號為FXBW4-500/240;耐張串型號為230XWP-40;跳線串型號為FXB
24、W4-500/100;地線懸垂串型號為BXJLB40120;地線耐張串型號為BNJLB40120;防振錘型號為FDZ5F。3.5項目管理成立工程建設項目指揮部,具體負責送出線路工程施工事宜及協調,監督工程進度質量等。項目建設由項目部經理為直接責任人,各有關人員部門要從自己的職能出發,承擔相關的責任,并做到各盡其職,各負其責,搞好協調配合。整個項目建設要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質量監督監理制和工程合同制。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嚴格把住各環節的質量關。項目建設從立項、籌建和施工要層層把關,基建和質量監督部門做到記錄準確、資料齊全、搞好建檔,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3.6實施進度3.7投
25、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3.7.1編制依據(1)內蒙古自治區建筑工程消耗定額及基礎價格(2004)(2)內蒙古自治區安裝工程消耗量定額及基礎價格(2004)(3) 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費用計算規則(內建工字2006166(4)內蒙古自治區建筑安裝費用定額(內建工字2009208號 (5)關于調整定額人工工資單價的通知 (內建工字【2007】236號)(6)建設工程投資估算手冊(7)火電、送變電工程建設預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8)電力工業基本建設預算管理制度及規定(2002年版)(9)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第四冊送電線路工程(2001年修訂版)(10)國家和主管部門發布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程等(1
26、1)本工程的設計文本資料和設計圖紙3.7.2 投資估算本項目總投資為*萬元。建設投資中包括設備購置費用、安裝工程費用、其他費用,其中建筑工程費萬元,設備購置費用及安裝工程費用萬元,其他費用為萬元。該項目總投資為*萬元,具體估算費用如表3-6。表3-6 總投資估算表3.7.3資金籌措本項目總投資*萬元,企業自籌*萬元,占總投資的30%,其余*萬元采用銀行貸款,貸款利率為4.9%,貸款期限為10年。第四章 項目用地分析4.1項目選址方案送出線路起于*升壓站,經過*德包圖鄉多羅慶行政村二段井村,*長順鎮錄義行政村、三勝行政村后接入*220kV變電站。線路總長度為*km,項目占地面積為*m2,建設鐵塔
27、43基。該項目占地主要為天然牧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不涉及基本農田。4.2項目用地方案4.3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送出線路工程永久用地主要為43座塔基占地,占地面積為*m2,該項目占地主要為天然牧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不涉及基本農田。已與土地所有者簽訂征收土地協議書,并按時足額支付了土地補償費用。通過本項目集約化用地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國家保護耕地的政策和節約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第五章 節能方案分析5.1節能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主席令77號)(2)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指南的通知(發改環資200721號)(3)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
28、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6號)(4)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5)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6)國務院關于發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通知(7)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國家發改委2005第65號)(8)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通知 (發改投資20062787號)(9)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 2589-2008(10)節能監測技術通則GB15136-20095.2節能原則節能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節能工作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
29、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強化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實行有效的激勵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節能長效機制和管理體制。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構件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堅持節能與發展相互促進,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努力營造有利于節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堅持源頭控制與存量挖潛
30、、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5.3能源消耗種類和數量表5-1 能耗指標計算表能源種類單位實物量當量值等價值折標系數折標量tce折標系數折標量tce電力104kWh46.891.22957.63 4.04189.44綜合能源消費量57.63189.445.4節能措施(1)本工程線路導線采用JL/G1A-400型鋼芯鋁絞線,導電性能比普通導線有所提高;耐腐蝕性能較好。與相同結構尺寸的LGJ型普通鋼芯鋁絞線相比,鋼芯稀土鋁絞線的導電率、延伸率、抗腐蝕性優于普通鋼芯鋁絞線,且鋼芯稀土鋁絞線的力學性能與普通鋼芯鋁絞線一致,而導線價格相同。從節能、技術、經濟等方面考慮,選鋼芯稀土鋁絞線
31、均優于普通鋼芯鋁絞線。(2)本工程線路路徑主要根據站址位置和線路走向來選擇,并注意盡量不占用農地及節約土地資源。(3)本工程選用JL/G1A-400導線,子導線分裂間距400mm,減少了導線表面電位梯度和次檔距振蕩,減少電暈放電并能夠提高導線的輸送能力,降低了導線電能損耗。(4)根據內蒙古電網電力系統污穢區分布圖(2013版)本工程線路所處地區屬于D級污穢區,因此本工程按D級污穢區配置絕緣,絕緣子爬電比距不小于3.2cm/kV。(5)配電線路采用的金具應符合DL/T-756759-2001國家標準中的金具產品,使用安全系數不應小于2.5。第六章 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6.1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
32、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014年4月24日修訂(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2月28日修正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2000年9月1日起施行(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7年3月1日起施行(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2005年4月1日期施行(6)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 國環字第002號(8)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3號,1998年11月(9)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2號2008年10月(1
33、0)內蒙古環境保護條例(11)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 國務院國發200539號2005年12月3日6.2環境現狀根據沿線情況,沿線主要污染源為鄉鎮企業的“三廢”排放、公路地面揚土等,環境質量一般。6.3環境影響分析6.3.1大氣施工期:土建施工中基礎開挖、土石方堆放、回填、清運及建筑材料運輸、裝卸、堆放過程,可能造成揚塵影響,污染物主要為TSP;另外,各種施工車輛排放的廢氣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6.3.2污水水污染源主要為施工廢水及生活污水。施工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如果不經處理外排,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6.3.3噪聲噪聲主要來自推土機、挖土機、攪拌機等施工機械運行噪聲及
34、車輛運輸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隨著距離的增加,噪聲強度逐漸減弱,根據同類工程調查情況,距噪聲源約300m左右,噪聲強度可降到55dB(A)以下,可以滿足建筑施工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6.3.4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施工回填余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回填余土、建筑垃圾如不及時妥善處置將產生揚塵、水土流失。6.3.5電磁輻射及無線電干擾變電站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主要產生于配電裝置的母線下及電氣設備附近。變電站內各種帶電電氣設備包括電力變壓器、高壓電抗器、斷路器、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等以及設備連接導線的周圍空間形成了一個比較復雜的高電場,繼而產生
35、一定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無線電干擾,由此產生對環境的影響。6.4生態影響分析6.4.1 土壤侵蝕影響分析線路沿線土壤侵蝕強度以中度風力侵蝕為主,其次為中度水力侵蝕。項目所在區域為*,屬于自治區人民政府通告的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在各項工程施工結束后,除被塔基占壓的區域外,其它區域在不采取措施的情況下,自然恢復或表土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仍需要一定時期,在自然恢復期內的水土流失較大,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6.4.2 土地利用布局改變影響分析項目沿線占用的土地利用形式天然牧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為主,鐵塔基座占地后植物第一性生產力基本完全喪失,植食性動物因缺少食物而死亡或遷移,土地利用布局改變
36、會對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本項目占地僅僅*m2,且分布分散,因此,從整體來看,土地利用性質的改變對該地區的生態系統影響較小。6.4.3 對植物的影響分析荒漠草原植被為本區的地帶性植被,分布于該區內的丘陵坡地上。群落結構簡單,景觀單調,叢生禾草層片占主要優勢。群落內植物多形成伏地狀小群聚,以適應人畜的嚴重踐踏和嚴重的水土侵蝕。本送出線路工程占地面積小,對植被的影響程度有限,影響較小。6.5水土保持措施(1)盡量減少工程占地,減小工程影響范圍。(2)基礎施工過程中對開挖土方合理調配利用,開挖土方采取攔擋、苫蓋等臨時防護措施;對各材料堆放點采取攔擋、苫蓋等措施進行防護,防止產生新的水土流失。(3
37、)臨時占地施工結束后恢復原地貌,并進行植被恢復。(4)車輛運輸等必須沿規定的道路行駛,不得隨意行駛,以便更好地保護土地和草地。(5)在場地平整、基礎開挖時,需防止雨水對開挖面的沖刷。(6)輸電線路在設計中要盡量優化線路路徑,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SL204-1998及相關規定;線路施工中為防止沙化和水土流失,應在原有表土面覆蓋一層腐殖土后種植根系較發達的草本和灌木類植物。施工完成后,須做好臨時施工占地的生態恢復工作,防止水土流。第七章 經濟影響分析7.1區域經濟環境狀況7.1.1*經濟環境201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1億元,是“十一五”末的
38、1.6倍,年均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658.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長 19.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1億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長 2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7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長13%。“十二五”期間,*農牧業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堅持走特色路、打綠色牌,形成了薯、菜、乳、肉等優勢特色產業,綠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成效顯著。以“高效設施化”引領農牧業現代化。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55萬畝,設施蔬菜17.3萬畝,均比“十一五”末增長90%。建成250公里馬鈴薯產業帶,優質種薯生產體系不斷完善。農牧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8%,農牧業
39、現代化進程全面加速。以“生產標準化”保障農畜產品優質化。創建馬鈴薯、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10萬畝,畜禽標準化養殖場813個。良種覆蓋率達到97%。“三品一標”產品數量實現翻番,達到228個。“烏蘭察布馬鈴薯”成為全區唯一入選“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的區域品牌。以“種養規模化”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家庭農牧場和種養大戶發展到4681戶,國家級合作示范社19家、自治區級34家,種養業規模化經營比例分別達到24%、57%。藍威斯頓、雛鷹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落地,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由35%提高到53%。農牧民來自產業化經營的收入達到40%。工業經濟總量與質量同步提升。氟化工、PVA、石墨碳素等產業處于全區
40、領先水平。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全面建成,電力總裝機達到1255萬千瓦,占全區的12%。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實現延伸升級,石墨新材料、云計算等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伊東、蒙維、華為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落地投產,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236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園區達到3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5%,累計完成1724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服務業發展速度與比重同步提高。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強力推進,集寧現代物流園區被評為全國優秀物流園區,綜合物流產業園列為國家級煤炭物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我市成為全區現代物流業改革創新試點地區。維多利、紅
41、星美凱龍、康泰惠民園等一批商業綜合體建成運營。區域性草原文化旅游度假基地建設步伐加快。“一心兩翼三大景區”發展格局全面確立,旅游接待人數和總收入均比“十一五”時期增長3倍。7.1.2*經濟環境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51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4.5倍,年均增長3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長12.6%。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長13.4%。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010元和7500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8倍和2.5倍,年均分別
42、增長12.4%和20.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戶,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3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長12.1%。服裝產業,服裝創業園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創建了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了國家級毛絨質量檢測中心,加快產品的質量標準、環保、安全體系認證;促進銀企有效對接,開展“助保貸”、“羊(駝)絨通寶”等融資業務,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與內工大紡織學院等合作,支持企業產品研發創新,培育自治區著名商標1件,名牌產品2件,有效提升了服裝產業發展水平。2015年服裝創業園被評為自治區級示范性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十二五”期間,服裝年產量穩定在2500萬件以上,從業人員
43、穩定在25000人左右。合金產業,推進合金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擴規技改項目,開展節能降耗,淘汰12500千伏安及以下的礦熱爐9臺。引進五礦(湖鐵)公司采取租賃等形式,整合30000千伏安礦熱爐6臺,進一步打造全市硅錳合金系列產品重要生產加工基地。推動合金企業納入電力多邊交易,深入實施電價補貼、金融信貸等政策,保運行成效明顯,全縣投產運行礦熱爐30臺,合金產能達到100萬噸。累計投資6.18億元,實施“四大園區”建設。完成工業園區“四縱四橫”路網工程,建設完善了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工程。完成興廣220千伏變電站擴容改造工程,新開工建設220千伏變電站,全面保障園區用電需求。建成庫容80萬立方米
44、的塘壩和5萬噸蓄水池,實施園區供水管網配套工程,有效解決工業生產用水與居民爭水矛盾。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物流業,大力實施物流園建設,編制了*現代物流園區總體規劃,建設園區路3條7.3公里,引進2家物流企業。新能源開發,全縣風電裝機容量70萬千瓦,年可發電量19億千瓦時,實現產值9億元。匯德、三峽2家風電企業進項稅抵扣期屆滿,累計上繳稅金3418萬元。礦產品加工,加快推進華晨礦業采選加一體化和廢渣處理及尾礦綜合利用項目建設進程,年開采能力達10萬立方米,建成石材生產線1條,加工各類板材100萬平方米。7.2項目投資本項目總投資為*萬元。建設投資中包括設備購置
45、費用、安裝工程費用、其他費用,其中建筑工程費1158.90萬元,設備購置費用及安裝工程費用9.46萬元,其他費用為110.23萬元。7.3資金籌措本線路工程總投資*萬元,企業自籌*萬元,占總投資的30%,其余*萬元采用銀行貸款,貸款利率為4.9%,貸款期限為10年。7.4經濟影響分析送出線路工程年輸送電量*萬kWh/年,其中用于供熱鍋爐用電*萬kWh/年,全年供熱量為*GJ,電價含稅按0.4568元/kWh計算。本項目全部投資所得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1.68%,財務凈現值為324.34萬元。投資回收期為7.20年,在開工后的第8即可收回全部投資;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7.08;財務凈現值6
46、47.24萬元;資本金凈利潤率15.93。綜上所述,該項目財務指標和經濟指標較優,能滿足行業要求,在財務上和經濟上是合理可行的。第八章 社會影響分析8.1社會效益分析送出線路工程是將風電機組所發電力通過輸電線路送至*用于冬季供暖使用,每年可提供*萬kWh電力用于集中供熱。本項目利用風電電力替代燃煤鍋爐為城市供熱,可以增加地區低谷用電負荷,將風電與供熱結合,提高風電本地消納能力。風電電力用于城鎮供熱,從需求側入手,降低了電網對風電調峰和消納的難度,對風電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風電供熱不消耗燃煤,也不產生任何污染,減少了煤炭運輸時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避免了燃煤所產生的大氣、固體灰渣等污染,對于凈化區
47、域環境具有明顯的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8.2社會適應性分析送出線路工程由*升壓站出單回線路至*220kV變電站。項目占地面積*m2,主要占地類型為天然牧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其中天然牧草地1470m2,旱地210m2,灌木林地126m2。本項目在建設前期已與土地所有者簽訂征收土地協議書,并按時足額支付了土地補償費用。不存在因征地引起的社會矛盾,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因為施工方案和相關措施不到位引起沿線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沿線居民的不滿,但因施工量較小,施工周期短,影響程度有限。8.3社會風險及對策分析針對本項目社會穩定主要風險因素進行研究,提出如下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1、在項目前
48、期,首先應做好政策宣傳工作,使當地百姓充分了解項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項目的建設可以為地方經濟提供發展動力。使項目可以獲得當地絕大多數百姓的認可。除了做好宣傳工作外,也需要對當地百姓的具體困難和要求給予關注,盡可能做到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解決問題,同時,注意對當地百姓的心理疏導工作,排除由于項目帶來的心理變化,項目運行后可以組織員工與百姓互動,獲取當地農民的信任和好感。對于農民出現的其他問題和要求,企業不能解決,要及時上報政府,并通過政府及時處理和化解。2、宣傳部門加強正面宣傳,加大輿論正面引導。建立健全與媒體的聯系機制,充分利用網絡、報刊、廣播等多種傳播媒體,積極拓展宣傳渠道,協調調動新聞媒體力量
49、,同時結合現場公示,全面正面的宣傳項目建設的背景及意義。對群眾進行科普教育,合理引導群眾對項目的心理態度,同時加強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營造健康發展的輿論環境。3、建立輿情預警、監測、社會輿論研判機制。對于項目建設應事先認真研究可能引發的炒作影響,預先進行風險評估分析。制定應對媒體炒作的宣傳預案和對外宣傳口徑,增強輿論引導工作的預見性。信息員要加強網上巡查,及時、全面地收集媒體信息。圍繞各種傾向性、苗頭性、聚集性的輿情信息,跟蹤發展變化,預測走向趨勢,提出應對措施。同時完善突發事件預警機制,主動引導輿論。對突發事件需要媒體注重拓展輿情搜集渠道,全面把控輿情信息,完善輿情研判機制。4、工程在建設
50、期和運行期應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集中管理。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嚴格落實各項措施,明確責任,嚴格責任追究,杜絕事故,制定事故排查治理制度。5、社會穩定風險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公眾訴求也不盡相同,每項風險均可能涵蓋不同的責任主體和協助單位,需對風險進行細化分解,提出各自相關的責任主體和協助單位。各協助單位要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執行過程中多與利益相關群體進行溝通交流,確定維穩工作重點,嚴格執行。6、針對項目可能存在的社會穩定風險,項目單位在日常工作中,除與當地居民多溝通交流外,還應注重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溝通交流和互通情況,及時分析和預測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問題,采取防范化解措施,注重及時觀察和發現細微矛盾的出現,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預防矛盾的積累和集中爆發。同時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根據有關規定和要求,組建專門機構,并配備相應人員,處理相關事務,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相關風險。通過對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參考指標體系中風險因素及程度的判斷,送出線路工程社會穩定風險等級為低,表示該事項社會穩定風險在社會承受力范圍之內,風險程度低,風險可控。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