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可行報告(43頁).doc

  • 資源ID:584824       資源大小:328.73KB        全文頁數:4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可行報告(43頁).doc

1、鄭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可 行 性 研 究 報 告一、組建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目的和意義1、本技術領域在行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此次申報組建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的是為了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間環節,縮短成果轉化的周期,面向市場需要,提高現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發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行業中的輻射與擴散作用,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帶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和科技進步,加快我市裝備制造業發展進程,是索凌電氣調整經濟結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具體行動,也是構筑我市高水平的現代化電氣技術研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組建不但可以更好的促進鄭州市智能化配電科

2、技成果中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系統化、工程化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拓展,培養和造就大批復合型智能化配電產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研究人員,而且對于提高我省智能化配電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相關行業科技資源配置,運用高新技術發展規模經濟,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使我市配電裝置行業盡快全面實現現代化生產,促進鄭州市經濟新的增長都具有深遠意義。配電開關設備是電力工業、工農業生產各領域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業產品,在35KV以下的中低壓電網中,配電柜是開關設備的主要工作形態之一,在供配電系統中起著控制和保護等重要作用。隨著電力系統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要求配電柜等開關電器與電站配電自動化的發展相適應、相配套,同時隨

3、著計算機技術及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智能化與自動化已經成為所有電氣設備發展的主流方向。智能化配電裝置的研究開發,就是將電氣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控制理論、傳感器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有效融合,實現集成創新與應用創新,進一步提高配電設備的性能與可靠性,更好的滿足市場需要。電氣設備的水平高低是國家工業基礎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智能化配電裝置的工程技術研究有助于實現產品或體積減小、重量減輕,降低資源消耗;能夠增強智能化和可靠性,使產品具備更加良好的性能價格比;能夠降低成本,讓更多的人有能力享用新產品;能夠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電能利用效率;這些創新與變化,能夠讓產品具有更

4、強的市場競爭能力。新型智能化配電裝置的進步,又會促進電氣領域相關行業技術與產品的升級換代,使工業生產與人民生活產生質的變化,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技術裝備的需要。2、組建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必要性;改革開放20多年來,鄭州市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已完成的大批科研項目不僅獲得了國家、部級獎勵,而且有相當一批科研成果也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有力的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與全國先進城市相比,我市經濟的發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總體科技實力不足,科研力量分散,技術開發水平相對偏低的問題仍相當突出,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偏低。現有的科研開發水平與我們作為中部龍頭城市的地

5、位極其不相稱。目前我市從事智能化配電技術研究開發及其生產經營的單位有幾十家,從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數千人,智能化配電的科研、生產規模已初具規模,部分項目的研究開發水平已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但與國內同行相比,我市的智能化配電的研究與開發從整體水平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現有智能化配電技術研究開發單位之間,缺乏有組織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協同攻關意識較差,造成低水平重復,形不成整體合力。其次,智能化配電領域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體系建設,造成縱向研究和橫向應用的背離。個別生產企業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省外和國外技術上,自身缺乏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引進的技術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無法形成新的優勢產業。再者,缺

6、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不能有效地調動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海內外本專業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吸引力。其四,科研手段老化落后,跟不上時代形勢的需要。其五,知識產權制度不夠完善,先進標準的制定工作跟不上先進技術的進步。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我市對于智能化配電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沒有形成和建立強有力的支撐平臺,沒有能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良性循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原有的產業經營模式已無法抗衡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沖擊,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組建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適應國民經濟和科技創新體系發展的需要,中心的組建,也加強了技術的組裝配套,使產學研

7、結合更加緊密,縮短了產業化周期,為鄭州市經濟的騰飛插上了強健的翅膀。因此,建立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緊緊抓住國內智能化配電市場良好的發展機遇,瞄準當前國際國內智能化配電的發展趨勢,高舉自主創新的旗幟,借助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輻射、擴散作用,聯合將具有重要及長遠市場價值的重大智能化配電領域研究成果進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開發、消化,基本完成產業化開發過程,為產業化規模生產提供成熟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全面提高我市智能化配電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培植我市強大的智能化配電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我市科技進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3、組建本工程

8、技術研究中心的可行性(1).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是我市電氣行業的支柱企業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是鄭州市電氣設備行業的支柱企業,河南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鄭州市重點支持發展的百強非公有制企業之一。索凌電氣主要從事智能化配電設備、智能化高/低壓配電柜等大型成套電氣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索凌”牌高/低壓配電柜在省內市場的占有率連續多年居行業前三名,保持在15%以上,“索凌”牌高/低壓配電柜也被認定為河南省名牌產品。索凌電氣多次為國家、省重點建設項目配套電氣設備,如金川鎳金屬公司、上海石化總廠、首都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黃河防汛指揮部、淮北礦區、洛陽石化集團、蓮花味精集團、青海格爾木煉油

9、廠、青海山川機械廠、青海長寧變電站、青海石油管理局等,擁有非常好的市場業績,索凌電氣06年實現銷售收入2.83億元,利稅總額4900多萬元,企業技術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5.2%,財務狀況良好,擁有較強的技術資產和經濟實力,有籌措資金的能力和信譽。十一五期間的宏觀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對索凌電氣非常有利,索凌有望實現跨越式大發展,06年3月份國務院提出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發展,明確裝備制造業是國家工業化、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河南省政府也在06年4月份召開了全省裝備制造業會議,明確提出省里將重點支持四大優勢產業(電力裝備制造業、專用裝備制造業、農業機械制造業、通用裝備制造業)。從市

10、場需求看,受十一五期間電網投資規模超過2.2萬億元的拉動,輸配電保護、控制設備等電氣產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這些都為包括索凌在內的我市電氣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2)、索凌電氣的領導班子與科研隊伍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主體是索凌電氣,索凌電氣擁有員工260人,其中電氣技術人員96人,在電氣技術領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設計基礎,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在省內同行業中有較大影響力。索凌電氣一貫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由博士、碩士、本科、大專組成的多層次的人才結構合理,工程師、經濟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門類齊全。以董事長焦大宏為首的領導班子領導班子創新意識強,公司組織管理機構

11、高效精干。公司高管層平均年齡41歲,平均學歷在大學本科以上,改革意識強、敢于創新、注重科研開發、高效精干,實行科學化管理。索凌電氣具有3名研發能力強、技術水平較高和工程化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帶頭人,擁有15名工程技術研究和工程設計人員;有能夠承擔工程試驗任務的熟練技術工人隊伍。索凌電氣具有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2005年初就成立了電氣研發中心,研發中心是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濟濟的組織機構,擁有一批平均年齡35歲的設計研發、工藝、試驗工程技術人才隊伍,由公司董事長親自擔任研發中心主任。(3)、現有技術能力索凌電氣自2001年開始進行智能化配電裝置產品的研制開發工作,通過與省內著名院校和科研機構

12、的合作,通過自主創新與合作創新,培養了一批專業的工程技術隊伍,儲備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化配電裝置研究開發項目。索凌電氣注重集成創新與應用創新,注重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把創新與引進有機結合起來,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自主創新體系。近兩年,索凌電氣圍繞智能化配電裝置、配電自動化、無功補償與濾波、現場總線電氣等領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開發。(4)、現有生產及實驗設施索凌電氣占地面積60多畝,建筑面積1萬多平米,擁有6000多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在生產工藝、設備方面,工裝設備齊全,測試手段完善。索凌電氣研發中心有較為完備的工程技術試驗條件和基礎設

13、施,中試基地面積在400平方米以上;有必要的檢測、分析手段和工藝設備,總值達到300多萬元,培訓場地面積150平方米以上,中心內測試間、工藝室、研究室、學術報告廳等齊備。能夠滿足科研、開發、工程試驗需要。(5)、合作單位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由索凌電氣和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合作共建的,鄭州輕工業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科研開發能力強,在同行業中影響大,是我省著名工科高校。輕院科研隊伍年齡結構、學歷層次合理,研究人員相對固定,都長期工作在科研活動第一線,科研能力強,科研成果豐碩。重視科研的開發,在實現產業化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現承擔1項國家項目,數十項省級科研項目,河

14、南省信息化電器實驗室是省級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電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先進的設備和雄厚的科研實力,具有工程技術研究的設計基礎。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無論從技術和人才以及科研開發成果儲備方面,依托索凌電氣組建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不僅必要,而且具有較強的優勢和可行性。4、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行業進步的帶動作用;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行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目標是成為行業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產業化的基地,成為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集散地、擴散源和轉化的平臺,積極對行業提供服務,發揮對行業的技術輻射、轉移和擴散作用,發揮骨干帶動和示范效應,形成行

15、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平臺,帶動本行業和領域技術水平提升。采用信息化、自動化技術,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傳統的電力配電設備及系統進行技術提升,提高設備的運行、維護及管理水平。是當前我市配電行業技術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技術難題,也是關鍵問題。圍繞這些難題,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研發高效配電技術、終端負荷智能調節技術,開發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系統安全、優化控制生產流程、降低成本的自動化系統及產品,開發具有較高通用性、實用性、開放性和可靠性的新型多功能智能設備,如:采用現場總線技術、具有綜合狀態檢測功能的智能化開關柜;具有控制、保護和監測功能的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網絡化的終端設備;電力設備在線數字化狀

16、態檢測與監控裝置;電能質量檢測、控制與綜合治理設備。將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為擁有國內一流水平的對行業技術進步具有重要帶動作用,具有自我良性循環發展機制的工程中心。根據我市配電裝置設計、生產、制造行業經濟建設和市場需要,本中心對上述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進行攻關,在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基礎上,持續不斷地將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科研成果進行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開發,為行業內企業規模化生產提供成熟、配套的技術、工藝、裝備和新產品。同時,運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優勢,接受行業有關企業委托的工程技術研究、設計和試驗任務,積極開展國內外技術裝備的引進與創新,成為我市行業內企業吸收先進技術和提高產品質量的技術依托。

17、為我市配電裝置行業企業培養、聚集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行業內企業提供工程技術培訓,積極參與本行業技術標準規程制訂工作。與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傳所、西高所等國內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相關企業緊密聯系,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方面全方位開展多種形式的國內外技術合作與交流,為我市配電裝置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信息咨詢服務。本中心在為行業提供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的同時,按照市場經濟等價有償的客觀規律,中心自身也能夠實現良性發展,科研成果經過中心工程化研究開發,并向相關企業輻射、轉產,順利實現轉化后,本中心預計每年能夠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實現利潤200萬元,在間接經濟效益方面,中心所提供的技

18、術服務能夠使應用企業每年增加銷售收入2億元,每年增加利稅約4000萬元。二、國內外發展趨勢及國內、省內需求狀況1、國內外技術發展水平與差距國外智能型配電裝置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中低壓成套裝置的發展步入控制電子化、保護綜合化時代,出現了電子式的各種運行電量控制器、電動機綜合保護器、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等產品,其結構多為繼電器型的小型裝置。如電動機綜合保護器,其功能有過電流、斷相、過載等保護,起動時間可調整,過載時間可整定。而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可根據無功電流、功率因數等不同參量自動進行電容補償的均衡控制。進入90年代初期,此類裝置發展已步入智能型時代,在中低壓

19、配電領域,采用了PLC技術,利用I/O方式通過可編程控制器實現配電裝置的控制與操作,后期出現了微機集中檢測與控制,可對饋電保護斷路器進行遠距離操作,對各回路電壓、電流、有功電量和無功電量、功率因數、頻率、變壓器溫度等進行監測,但它停留在遙測、遙控水平上,缺少通訊和遙調功能,更缺少智能化配電裝置應具有的思維、分析、判斷與選擇的功能。從90年代末開始至今,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抗干擾技術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自動化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在這個時期,各類全數字交、直流控制產品和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發展迅速,每3-4年就換代一次,功能越來越強大,可靠性

20、也越來越高,微處理器從8位發展到16位機,又發展到應用32位機和多機運行,比如西門子公司的直流全數字產品,由6RA22系列發展到6RA23、6RA24系列,又發展到SIMADYN-D系列,時間還不足十年。聯網方面功能也越來越強,由兩機之間的通訊到一機與多機通訊發展到網絡通訊,在通訊協議方面有個公司的內部協議發展到開放的標準的協議,如西門子公司的產品由原先的USS協議發展到現在開放的profibus協議和工業以太網協議。隨著全數字控制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各大公司也把這些技術應用于配電系統和配電裝置中,也就是所謂八強電控制與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相結合,形成了第三代產品,出現了智能型

21、斷路器和智能型配電柜。如ABB公司的F系列斷路器和MSG系列智能配電柜;西門子公司的3WN系列斷路器和SIVACON系列配電柜;GEC-ALSTHOM公司的GEM-START3智能馬達中心;西屋公司的adrantage系列配電柜等。這些智能元器件都是以微處理器為核心v,具有測量、變換、保護、控制等功能,實際上就是一個現場控制計算機,同時都具有通訊接口可連接通訊網絡于上位計算機通訊形成智能型配電柜。在發展智能型元器件及配電柜的同時,功能越來越強大的監控系統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如西屋公司的IMPACC系列;GEC-ALSTHOM公司的ICIS系統,ABB公司的INSUM系統以及西門子公司的SIMOC

22、ODE系統,KLOCKNER MOELLER公司的配電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與低壓配電裝置等現場設備的配合,使成套供、配、用電系統能夠在本機、上位機環境、負載等對象中交換各種信息,通過網絡實現狀態檢測、信息回饋、綜合判斷、發出指令及操作等,提高了整個配電系統的可靠性。可以說,國外著名電力系統設備的制造廠家都涉足了智能化配電領域,如德國西門子公司、法國施耐德公司、美國Cooper公司、摩托羅拉公司、英國ABB公司、日本東芝公司等,也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能化配電裝置產品,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在國際智能化配電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與這些國際跨國巨頭相比,我市在智能化配電裝置的研發與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方面,差距

23、是比較大的,落后十年以上。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電力系統35kV變電所才逐步實現了四遙功能,但規模覆蓋變電所自動化、饋線的故障定位與隔離和自動恢復供電、負荷控制、遠程自動讀表、最低網損、電壓、無功優化、配電投資系統、變電配電和用電管理信息系統的配電網綜合管理系統,則是近年來才起步的。上海市供電局在浦東金橋金藤開發區實施了配電自動化工程,第一期工程采用法國施耐德集團生產的PR環網開關柜9臺,基本達到了遙控、遙信和遙測的目的,但規模較小,且設備依賴進口,造價高,不便于推廣普及。另外,北京供電局、沈陽電業局等采用進口設備進行了一定規模的嘗試。銀川城區配電自動化系統全部采用自行研制的國產設備實現

24、了配電網中30余條進線、幾十條饋線和7個開閉所及小區變的全面監控,取得了大量經驗,該系統于1998年8月20日通過國家電力公司組織的技術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這是我國第一套通過技術鑒定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前幾年由于全國大面積的“電荒”,不僅促使了國內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地電力投資的大幅增加,更是直接刺激了電力設備、智能化配電裝置的市場需求。在未來2-3年內,中國電力投資將處于持續高速增長階段,大量的電力項目啟動將會直接促使電力設備行業的蓬勃發展。南瑞集團、許繼集團、ABB、施耐德、泰科電子、LG、TCL、長城電器集團等也在智能化配電技術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們也逐漸意識到智能化配電對我國經

25、濟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批電氣企業在我國已經建立,以智能化配電技術為依托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正在興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支數十萬名從事智能化配電研究和開發的科技隊伍;各類電氣公司數千家,現代化的智能化配電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已在各地建立;數千家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業已具備了進行智能化配電技術研究、開發以及商品化、產業化的基本條件。但是由于我國現有的眾多科研機構規模小、綜合實力比較薄弱、研究方向雷同、資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先進技術成果熟化的中試放大階段研究開發投入很少,目前我國在科研、中試轉化、產業化推廣三方面資金投入比例為1:0.4:100,而發達國家一般的比例為1:10

26、:100,所以一些關鍵技術與工藝裝備還沒有形成行業內成熟的、通用的產品,致使智能化配電行業整體技術進步受到影響。目前,這些先進的技術成果主要分布在沿海及一些電氣工業發展較快的省份,成果分布極不均衡,同時由于智能化配電工程技術研究涉及行業范圍比較廣泛,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需要更多科研機構、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參與其研究開發。2、國內需求狀況電力工業既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又是公用事業。電氣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國家和各有關方面對電力工業的投資逐年穩步增長。雖然我國的電力工業近二十年發展速度較快,電力彈性系數始終保持高于的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擁有發電裝機容

27、量和電力消費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還很低,“十五”末期我國人均擁有發電裝機只有0.25千瓦,人均發電量只有1078千瓦時,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為發達國家的1/6至1/10,電能消費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為11%左右,遠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根據預測,2020年我國裝機容量將達7.5億至8億千瓦,比“十五”末期增長將超過50。但與電力發展極不相適應的是我國輸電網設備老化情況嚴重,如運行在30年以上的陳舊設備約占10%30%。電力需求持續增長,電力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電網系統的安全運行問題,促使國家和電力部門進一步加大電源和電網投資建設力度,并由此對輸變電設備進行了大量的設備改造。“十一五”期

28、間,我國輸配電行業增長趨勢明顯的結論早已在業內達成共識。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十一五”電網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報告,“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6萬千米、變電容量3億千伏安;到2010年,跨區輸電能力將達到4000多萬千瓦、輸送電量1800多億千瓦時,投資額9600億元左右。南方電網公司規劃建成投產500千伏交流線路15651千米,變電容量6175萬千伏安;建成投產500千伏直流線路1225千米,輸電規模300萬千瓦;建成投產800千伏直流線路1438千米,輸電規模500萬千瓦,預計投資額在3000億元。根據兩網規劃,“十一五”期間總投資額將在12600億元左右,

29、年均投資額將達到2500億元。“十一五”期間電網投資復合增長率達15%以上。據國家電網公司最新統計數據,2006年上半年電網投資和開工規模均創歷史新高,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6億元,同比增長40.80%。電網投資的一般規律是約有40%的投資額用于輸變電設備的購置。配電柜是電網配電的重要設備,主要包括運行在主干電網的輸電配電柜和運行在終端的配電柜兩部分。根據全球范圍內的一般輸配電設備配置來看,配電設備一般占輸配電設備市場容量20%左右,2005年國內配電行業的銷售規模約為700億元,其中特變電工、長征電器、長城電工、平高電氣、旭光股份、寶光股份、置信電氣、中天科技、天威保變、精達股份、上電股份

30、、東北電、天宇電氣等13家以一次設備為主的公司共銷售85億元,華立科技、國電南自、國電南瑞、泰豪科技、許繼電器、河南思達、東方電子、銀河科技、阿繼電器等9家以二次設備行為主的公司共銷售52億元。就國內輸變電產業的發展方向而言,輸電是往高壓、超高壓方向發展,城市配電領域則向智能化、自動化、節能化方向發展。配電領域內,以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電子等信息技術在配電領域的應用為基礎,采用計算機控制技術和傳統高低壓電器技術相結合的新型配電裝置,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3、省內需求狀況我省從事中低壓配電裝置研發制造的企業有很多,圍繞配電裝置的科研、生產與經營領域已初具規模,從事配電裝置的單位上百家,專業技術

31、人員數千名,涉及配電的各個領域,門類較為齊全,部分項目的研究開發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根據河南省電工行業協會的統計,我省每年配電裝置市場容量為25-30億元,且隨著我省經濟的發展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每年對配電設備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但我省從事配電裝置設計、生產的企業都存在技術水平不強、低水平競爭嚴重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我省配電行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實現我省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而且,我省智能化配電技術領域的整體水平與國內其他各先進省份相比有明顯的差距。大多數從事配電設備設計、制造的行業內企業,仿制過濫,創新不足,技術落后,知識產權不明確;企業規模過小、人員素質低;在產業化方面缺乏協調,經濟效

32、益低。我省從事配電設備研發的科研機構同樣也存在著規模小、實驗條件落后、技術項目與生產脫節、資金投入貧乏等問題,特別是在智能化配電裝置新工藝、新設備的工程化、配套化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各企業自力更生進行研究,科研創新力量薄弱,專業工程技術研究機構基本處于空白,嚴重制約著我省智能化配電裝置的質量與產業化發展規模,影響著我省智能化配電產業整體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組建,將有力地促進新技術、新設備在配電行業中推廣應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我省配電行業科研機構的資源調整和強化,使我市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提高我市智能化配電產業工程化技術研究開發實力,促

33、進河南配電裝置行業的現代化發展。4、本技術領域的成果及分布狀況鄭州輕工業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和河南省信息化電器實驗室,擁有電器信息化技術、電器模糊控制技術等成果,其模糊控制技術與信息化技術,能夠實現對配電裝置自身狀態和工作特性的模糊控制,實現對配電裝置所構成的供用電系統及控制設備(通過開關電器進行)的模糊控制。索凌電氣研發的“采用現場總線技術GCKZ智能化開關柜”,是由索凌電氣自主研發,采用數字化、信息化技開發的智能化開關柜。索凌電氣正在進行的10千伏無功補償與濾波裝置的研究開發,關鍵技術已經解決,正在進行采用磁控電抗器(MCR)+固定電容器(FC)的無功補償控制器的試制與中試,下一步擬采用世

34、界上最先進的諧波電流分流+諧波磁通補償技術的并聯混合型電力濾波方案,開發新型高壓電力濾波裝置,索凌電氣與天津電氣傳動研究所退休教授級高工張世義以及其他幾位老專家一起,依據雙饋四象限電氣控制理論,研發新型礦山提升機電氣控制系統,采用先進的電流和轉速組成的雙閉環回路作為系統的主回路,以便快速控制電機輸出的轉矩和轉速,實現四象限運行(包括轉速可逆、轉矩可逆),轉子采用串級調速技術,克服轉子回路串金屬電阻方案的調速有級、耗能大的缺點,達到了無切換死區,調速平滑的狀態,保證系統具有良好的動態性能的同時,在調速過程中將轉差能量通過逆變器反饋給電網,可以有效減少電能的浪費和消耗,并提高了提升機的運行效率。能

35、夠從根本上解決了提升機存在的技術落后問題,克服了傳統電控系統的缺陷,節能效果可達到30%。5、國內從事本技術領域研究、開發和設計等的優勢單位及水平比較智能化配電裝置是新一代機電一體化產品,它集多項當前迅速發展的新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國內的電器設計、制造和應用單位都對其給予極大關注。國內低壓成套裝置自1985自耦減壓起動柜JJ1全國聯合設計起,首先采用了半導體集成電路式時間一電流轉換器代替原來的充氣式時間繼電器和電流繼電器。在成套裝置方面,智能型配電系統也已經起步,廈門電氣控制設備廠已開了能進行數據采集的馬達控制中心,天津夏利汽車工程的所有國產低壓配電柜、動力柜全部實現了

36、上位計算控制,做到了運行、故障集中監視,集中判斷、處理,大大提高了設備運行安全性、可靠性。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組織百余家企業成立全國智能型箱式變電站聯合設計組,共同開發了新型智能型箱式變電站,即高、低壓側實現智能化,能實現遙控、遙測、遙訊、遙調及快速切除故障、恢復送電等配電自動化功能。結構設計既有金屬型又有高強度耐腐蝕能與環境協調配套的非金屬型,立足于緊湊型、小型化、造型美觀、免維護等特點。國內主要研究機構有陜西省智能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電力工業部南京自動化研究所等。陜西省智能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開關電器智能化與CAD的理論與技術;電力設備在

37、線監測與診斷技術;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新型智能傳感器及其系統集成;智能化電器專用集成電路;現場總線技術及其在電器智能化系統中的應用等內容。該中心成立于1999年11月,曾承擔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超高壓變電站關鍵設備在線檢測與診斷”)、國家計委重大產業化示范項目(“智能化電器技術及設備”)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6項,并在智能化電器領域進行了開創性工作,研究開發了基于SOC的可重構智能化電器硬件平臺,開發了大量基于此平臺的監測、診斷、控制、保護模塊,并開發了一系列用于電氣開關柜、母線槽等產品的設計軟件,在國內配電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

38、科發展項目。該實驗室已經成為國家面向電力能源建設的科學技術研究、學術交流、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氣設備及其智能化電力設備絕緣系統優化設計理論與技術不同介質中電弧調控技術與應用,新型大功率開關裝備,電力設備智能化理論與技術,電力系統控制技術與裝備;電力設備及其絕緣系統的壽命管理電力設備劣化及破壞規律,電力設備性能評價技術及表征,大型電力設備絕緣監測與診斷新技術,大型電力設備壽命評估理論及壽命管理技術;電工電能新技術及應用高功率脈沖中的關鍵電工技術,電力電子設備及電能質量控制技術,電工技術在生物、環保、國防等領域中的應用等內容。南京自動化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39、:電網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和能量管理系統,電力系統分析與計算,水、火電站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梯級水電站和水電站群集中控制和經濟運行,水利樞紐綜合自動化,電力系統遠動,通信,超高壓輸電線路和大型發電變電設備繼電保護,電力系統安全自動化,工業生產過程自動控制,大壩觀測技術及資料分析、數據處理,數字仿真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研究等內容。三、依托單位已具備的基本條件1、依托單位基本概況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電氣設備行業的支柱企業,是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是鄭州市重點支持發展的百強非公有制企業之一。索凌電氣主要從事智能化配電設備、智能化高/低壓配電柜等大型成套電氣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索凌牌

40、高/低壓配電柜在省內市場的占有率連續多年居行業前三名,保持在15%以上,索凌牌高/低壓配電柜也被認定為河南省名牌產品。索凌電氣占地面積60多畝,建筑面積1萬多平米,擁有5000多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在生產工藝、設備方面,工裝設備齊全,測試手段完善。索凌電氣多次為國家、省重點建設項目配套電氣設備,如金川鎳金屬公司、上海石化總廠、首都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黃河防汛指揮部、淮北礦區、洛陽石化集團、蓮花味精集團、青海格爾木煉油廠、青海山川機械廠、青海長寧變電站、青海石油管理局等,擁有非常好的市場業績,索凌電氣06年銷售收入2.83億元,財務狀況良好,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十一五期間,索凌有望實

41、現跨越式大發展,從宏觀政策環境看,06年3月份國務院提出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發展,明確裝備制造業是國家工業化、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河南省政府也在06年4月份召開了全省裝備制造業會議,明確提出省里將重點支持四大優勢產業(電力裝備制造業、專用裝備制造業、農業機械制造業、通用裝備制造業);從市場需求看,受十一五期間電網投資規模超過2.2萬億元的拉動,輸配電保護、控制設備等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2、科研成果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序號獲獎項目名稱成果名稱及等級取得時間1現場總線技術GCKZ智能化開關柜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9412006y09732006年6月2GZDW微機控制高頻開關直流電源柜河南省科

42、學技術成果9412006y09722006年5月在研項目情況序號項目名稱項目級別研究起止時間1采用現場總線技術、具有綜合狀態檢測功能的智能化開關柜系統企業2007.01-2008.07210千伏無功補償與濾波器的研究開發企業2006.10-2008.063雙饋電氣控制系統企業2006.012007.123、科研隊伍情況索凌電氣擁有員工260人,其中電氣技術人員96人,在電氣技術領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設計基礎,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在省內同行業中有較大影響力。索凌電氣具有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2005年初就成立了電氣研發中心,研發中心是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濟濟的組織機構,擁有

43、一批平均年齡35歲的設計研發、工藝、試驗工程技術條件,由公司董事長親自擔任研發中心主任。公司一貫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由博士、碩士、本科、大專組成的多層次的人才結構非常合理,工程師、經濟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門類齊全。擁有改革意識強、敢于創新、注重科研開發、高效精干、科學化管理的領導班子,具有3名研發能力強、技術水平較高和工程化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帶頭人,擁有15名工程技術研究和工程設計人員;有能夠承擔工程試驗任務的熟練技術工人隊伍。直接從事研究開發的技術人員有40人,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高級職稱以上人員12人,曾成功開發多項項目,為工程中心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開發基礎。為了

44、廣納高科技人才,索凌電氣和省內以及全國十幾所重點院校簽訂了引進人才的協議,并在省內一些院校設立了聯合研發機構,以促進高技術基礎研究。為了把握發展的戰略方向和實現科研開發的高起點,索凌電氣聘請了多名省內著名電氣領域專家、學者為常年技術顧問,在研究方向、研發技術、研發組織等方面進行指導,有力地保證了促進了公司科研開發工作的先進行、高效性。4、科研條件平臺建設(科研基地面積、中試基地面積、儀器總值、中試生產線等)索凌電氣現有科研場地1500多名方米,具有良好的軟硬件開發環境。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工程開發環境,用于工程研發的各種研發、檢測、實驗設備近200臺(套)。檢測設備齊備,具備了較為完備的工程技術試

45、驗條件和基礎設施,中試基地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培訓場地面積150平方米以上,研發中心內測試間、工藝室、研究室、學術報告廳等非常齊備。序號設備名稱型號數量單價總價1雙蹤記憶示波器SR8S44000160002取樣示波器SQ41臺300030003數字存儲示波器TDS2024B1臺28500285004虛擬示波器DS029021套19800198005機組式加載系統22KW級1套68000680006實時信號分析儀SA24001臺400040007臺式萬用表A34401319800594008數字萬用表F15B20650130009電路板測試儀BJ31971臺860008600010三相數字功

46、率計JK34011臺4500450011電機型數字功率計JK10304臺30001200012低壓試驗臺SYT-011臺210002100013波峰焊機SD-2501臺12000012000014工控機STD80C3臺280008400015彩色打印機HP3臺2800560016液晶顯示屏82252臺280005600017電力系統試驗裝置DSZ-1A4套3700014800018高壓機械特性測試儀GKTJ-81臺165001650019提升機試驗臺75KW級1套960009600020交流調壓調速實驗系統2KW1套500005000021諧波分析儀31951臺880008800022常用電工

47、電子儀器20套9501900023DCS分布式過程控制系統實驗裝置THJ-21套850008500024高級過程控制系統1套13700013700025恒溫老化系統自制1套15000015000026波形記錄儀DL7161臺990009900027數據采集器DAS42021臺280002800028電阻電容電感測試儀PM63041臺360003600029函數發生器GFG-30151臺6800680030低頻信號發生器AS16311臺5700570031電機及電氣技術試驗系統裝置DDSZ-12套14000028000032自動控制試驗儀XMN13臺3800011400033頻譜分析儀GSP-8

48、271臺514005140034回路電阻測試儀WOJ-II3臺3000900035接地電阻測試儀MI20881臺260002600036鉗形接地電阻測試儀ETCR20001臺300003000037綜合特性測試儀EKC-VI1臺580005800038綜合參數測試儀SCRC1臺430004300039力矩轉速測試系統2套6200012400040交直交變頻實驗系統4KW級1套220002200041交交變頻實驗系統55KW3套4500013500042交交變頻實驗系統25KW3套200006000043直流測功機ZC-204臺72002880044自動元件分析儀TH28183臺36501095

49、045直流多值電阻器ZX25A10臺13201320046電力電子技術試驗裝置DTDK4套4570018280047電機控制系統試驗裝置DKSZ-11套690006900048通用電學實驗裝置ZH-121套450004500049穩壓電源DF17218臺900720050S7-300PLC過程控制系統實驗裝置TH-22套7800015600051仿真器THS-302A5套190095003040650元5、科研投入和經濟實力(總資產、負債率、銀行信用等級等)索凌電氣注冊資本2500萬元,06年末總資產1.7億元,負債率38%,實現銷售收入2.83億元,信用等級為AA級;索凌電氣重視科研投入,企

50、業技術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5.2%;總體而言,索凌電氣財務狀況良好,擁有較強的技術資產和經濟實力,具有籌措資金的能力和信譽。6、主要合作單位情況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由索凌電氣和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合作共建的,鄭州輕工業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科研開發能力強,在同行業中影響大,是我省著名工科高校。輕院科研隊伍年齡結構、學歷層次合理,研究人員相對固定,都長期工作在科研活動第一線,科研能力強,科研成果豐碩。重視科研的開發,在實現產業化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現承擔1項國家項目,數十項省級科研項目。河南省信息化電器實驗室是省級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電器數字化、信息化、網

51、絡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先進的設備和雄厚的科研實力,具有工程技術研究的設計基礎。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1、總體目標根據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產業工程的發展需要,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圍繞智能化配電技術的中存在的重大關鍵性、基礎性和共同性技術問題,發揮核心研究作用,融匯國內外各學科先進技術成果,進行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開發,縮小與世界智能化配電產業的發展差距,推動自身的技術進步,廣泛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積極開展國內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創新,成為企業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的技術依托平臺。同時以市場為導向,開發具有重大經濟效益和國際化前景的

52、新產品,加強行業急需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培養,提高鄭州市智能化電器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速河南電氣工業經濟的發展。2、近期目標科研開發目標電氣行業面臨的是國際性的競爭,因此工程中心的項目規劃本著高起點,有戰略性,又要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建立一流的研發平臺,引入一流的技術路線,根據智能化配電技術產業發展的特點,結合實際工程項目,將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與我省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大力開展智能化配電裝置的相關研究開發工作,同時加強國際國內、省內省外智能化配電技術領域的廣泛交流和協作,集中企業和高校的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建成一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研發

53、基地。中心圍繞配電自動化的研究、開發、應用;電氣智能化的研究、開發、應用;基于現場總線技術的電氣控制系統研究、開發、應用;配電網無功補償與濾波的研究、開發、應用;提升機雙饋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應用;電氣故障診斷領域的研究、開發、應用六個領域進行科研開發。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與高等院校合作,積極創造條件,制訂靈活的用人政策和激勵機制,吸引一流技術人才,以優越的研究環境、充足的科研經費、豐富的學術資源、充足的后勤保障,并通過多學科、跨部門技術互補,組織高水平的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學術交流,使研究中心成為現代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培訓基地。培養一批智能化配電裝置行業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才、工程

54、管理人才和知名學科帶頭人。交流與合作目標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實行開放、流動的運行機制,面向全市電氣行業、企業承接工程化研究開發任務,實行有償服務,逐步實現科研開發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接受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企業、高校和科研委托的工程技術研究、試驗項目和科技服務項目,并為其成果推廣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利用我們工程中心技術依托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建立智能化電氣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的對外服務平臺,為電氣企業與高等研發機構的合作和交流提供聯絡渠道,對企業承擔的課題及研究項目進行合作和指導,解決電氣企業在產品研發中遇到的具體難題,增強我市電氣企業的科技實力與研發水平。科

55、研條件平臺建設目標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科研條件平臺建設上,將以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兩條智能化配電裝置中試生產線,對科研成果進行生產放大,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建成2000平方米的中試基地,根據中心工程技術研究需要,建設1000平方米的科研綜合樓,建成各類標準化實驗室、大型學術報告廳、信息情報室,配備大型工程化實驗設備及現代化檢測分析實驗儀器,同時完善相關的生活輔助設施建設,充分滿足“工程中心”基本需要,保障“工程中心”順利開展工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標經濟效益目標: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按現代化公司制運行,立足于先進適用的以及影響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的關

56、鍵技術等科研成果的轉化,面向全國各省相關行業積極推進研究成果的生產力轉化,通過承接工程化研究開發任務,進行技術交流、成果轉讓,實現有償服務,逐步實現科研開發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其業務模式是智能配電產品的研發和工程化,智能配電產品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大,形成產品后在市場處于優勢地位,該項目的實施將會對我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型工業化道路有著積極的影響,會對行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預計五年內中心可實現產值1億元,利稅25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社會效益目標: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產品屬于電力電子產品,技術含量高,成本低,對環境沒有污染,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能源如水、電、氣等較少,與傳統

57、工業相比幾乎不浪費資源,不會產生環境污染。同時該中心就是針對智能化配電產品研發而組建成立的,能夠提高我市配電行業的整體水平,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與技術支撐,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3、遠期目標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遠期目標是通過對配電網安全技術、用電監控技術,終端負荷智能調節技術、電力設備在線數字化狀態檢測與監控技術、電能質量檢測、控制與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通過對配電站及電力網優化控制技術、新型輸配電在線安全監控及決策系統、電力設備管理及狀態檢修等軟件技術的研究,把工程中心研發的產品進行產業化,成立以中心為依托的高新技術企業,帶動行業經濟的增長和配套產業的進步與發展,促進產

58、業鏈形成,帶動產業鏈發展,為我市電氣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契機,推動行業經濟向高新技術型經濟發展。4、主要任務計劃要開展的研發項目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開發方向是以下幾個方面:智能化配電柜的研究、開發、應用;配電自動化的研究、開發、應用;現場總線技術及在電器智能化系統中的應用研究、開發;配電網無功補償與濾波的研究、開發、應用;提升機雙饋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應用;電氣故障診斷領域的研究、開發、應用。(1)智能化配電柜的研究、開發和應用:隨著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對組成電力系統基礎設備的配電柜的智能化程度也相應提高,對配電柜控制系統的組成方式及其不同控制單元之間的數據通

59、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高低壓配電裝置已經不能滿足電力系統要求,采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開發符合國際標準和具備開放性、具有較高通用性和實用性、高精度和快速可靠的新型系統檢測和監控設備、多功能智能設備的研制與開發成為電力設備發展的主要方向。智能化配電柜系統的研制與開發,將大大提高大中型高低壓配電柜系統的智能化程度,對加速我國開關電器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了國產開關電器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非常巨大的意義。智能化配電柜是一個不斷發展與變化的概念,它與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控制理論、傳感器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的發展密切相關。配電柜的“智能化”是用上述技術實現配電柜本身、配電柜

60、控制對象和配電柜組成的電力網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就發展趨勢而言,智能型開關柜將向著以下幾個方面發展:1)功能更強、可靠性更高、系統更完善;2)應用更靈活、控制更簡便、編程更容易;3)通訊協議的開放性更強。近幾年來國內的智能型開關柜也有較快的發展,但大多都停留在使用陳舊的手段和控制技術,比如使用基于PLC的集中式控制系統,使用基于普通串行通信協議或非主流通信協議的通信技術等等。本中心擬研發的智能化配電柜,采取技術集成,使之具有監控、信號采集、設備狀態檢測和故障自診斷功能,是一種新型全集成智能化開關柜系統,具有功能集成化、數字化,控制、保護智能化,可靠性強,通訊網絡化,系統簡單成本低、擴充性好、

61、維護方便等創新點。能夠大大提高大中型開關柜系統的自動化程度,為電網管理自動化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更有利于電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用電設備的保護。并能夠在以下方面實現創新:監控系統:實現自身工作狀態包括各項保護參數、工作參數和故障參數的監測與控制,如對繼電保護狀態、電量計量儀表狀態、開關運行情況和回路故障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控,對用配電系統圖、站內布置圖及站內系統各配電柜主接線圖實時狀態的顯示、打印。智能管理系統:實現對電量變送器中的電流、電壓、功率和電度值得實時監測并進行集中分析實現計量管理、綜合保護、負荷管理等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統:實現實時進行遠程調度,實時進行事故判斷處理等信息處理功能,實現遠程自

62、動保護、分斷斷路器中智能型脫扣器,提高安全可靠性并實現自動電能分配和調度。報警系統:實現對電源異常、電量、電壓超限、斷路器、接觸器等元器件跳閘遠程報警,顯示報警的時間、異常狀態、故障位置等各類信息,并能自動記錄,儲存供隨時查詢。歷史查詢:能夠對各開關、儀表運行狀況和在故障情況可進行歷史數據查詢并打印。(2)配電自動化的研究、開發和應用配電自動化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是指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與電力設備相結合,將配電網在正常及事故情況下的監測、保護、控制、計量和供電部門的工作管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對多項管理過程提供信息支持,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切實提高電能質量,確保向用戶不間

63、斷優質供電,與用戶建立更密切更負責的關系,以合理的價格滿足用戶要求的多樣性,力求供電經濟性最好,企業管理更為有效。配電自動化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綜合性很高的系統性工程,包含電力企業中與配電系統有關的全部功能數據流和控制。從保證對用戶的供電質量,提高服務水平,減少運行費用的觀點來看,配電自動化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配電自動化的研究、開發包括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1)、饋線自動化的研究開發。饋線自動化完成饋電線路的監測、控制、故障診斷、故障隔離和網絡重構。其主要研究開發內容:運行狀態監測、遠方控制和就地自主控制、故障區隔離、負荷轉移及恢復供電、無功補償和調壓等。2)、變電站自動化的研究開發。變電站自動化應

64、用自動控制技術和信息處理與傳輸技術,通過計算機硬軟件系統或自動裝置代替人工對變電站進行監控、測量和運行操作的一種自動化系統。主要研究開發內容:數據采集、數據計算和處理、越限和狀態監視、開關操作控制和閉鎖、與繼電保護交換信息、自動控制的協調和配合、與變電站其他自動化裝置交換信息和與調度控制中心或集控中心通信等項功能。3)、配電管理系統的研究開發。配電管理系統(DMS)是用現代計算機、信息處理及通信等技術和相關設備對配電網的運行進行監視、管理和控制。是配電自動化系統的神經中樞,也是整個配電自動化系統的監視、控制和管理中心。主要研究開發內容:數據采集和監控(SCADA)、配電網運行管理、用戶管理和控

65、制、自動繪圖/設備管理/地理信息系統(AM/FM/GIS)等。4)、需求側管理的研究開發。研究開發內容是通過一系列技術措施,實現由供需雙方共同參與的供用電管理,包含負荷管理、用電管理及需方發電管理等。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深入,需求側管理必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配電自動化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有助于實現配電網經濟運行,提高勞動生產率及服務質量,減少運行維護費用和各種損耗。配電自動化的系統實施是整個配電網絡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全方位、全過程的提高,在我國目前經濟和供電條件下,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的優化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到實現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的作用。(3)現場總線技術及在電器智能化系統中的應用研究、開

66、發現場總線是過程控制技術、儀表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的出現給工業自動控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現場總線技術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信號的數字化和設備的高度智能化。把現場總線應用于開關柜,使其具有綜合狀態檢測功能,實現智能化、信息化,是未來電氣開關柜的發展方向。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特點:1)、系統的開放性。開放系統是指通信協議公開,各不同廠家的設備之間可進行互連并實現信息交換,現場總線開發者就是要致力于建立統一的工廠底層網絡的開放系統。這里的開放是指對相關標準的一致、公開性,強調對標準的共識與遵從。一個開放系統,它可以與任何遵守相同標準的其它設備或系統相連。一個具有總線功能的現場總

67、線網絡系統必須是開放的,開放系統把系統集成的權利交給了用戶。用戶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對象把來自不同供應商的產品組成大小隨意的系統。 2)、互可操作性與互用性,這里的互可操作性,是指實現互連設備間、系統間的信息傳送與溝通,可實行點對點,一點對多點的數字通信。而互用性則意味著不同生產廠家的性能類似的設備可進行互換而實現互用。 3)、現場設備的智能化與功能自治性。它將傳感測量、補償計算、工程量處理與控制等功能分散到現場設備中完成,僅靠現場設備即可完成自動控制的基本功能,并可隨時診斷設備的運行狀態。 4)、系統結構的高度分散性。由于現場設備本身已可完成自動控制的基本功能,使得現場總線已構成一種新的全分布式

68、控制系統的體系結構。從根本上改變了現有DCS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集散控制系統體系,簡化了系統結構,提高了可靠性。5)、對現場環境的適應性。工作在現場設備前端,作為工廠網絡底層的現場總線,是專為在現場環境工作而設計的,它可支持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射頻、紅外線、電力線等,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采用兩線制實現送電與通信,并可滿足本質安全防爆要求等。本中心基于現場總線技術的研發是:研究開發的主要內容包:PROFIBUS現場總線的控制系統通信技術研究、智能儀表的PROFIBUS總線接口的研究與開發、現場總線安全和可靠性研究、現場總線技術(PROFIBUS、S-interface等)的開發與應用系統研

69、究、OPEN PLC IEC61131-3高端功能的開發和應用等。(4)配電網無功補償與濾波裝置的研究、開發、應用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力的需求日益增長,對供電的可靠性和供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電壓質量是衡量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電壓質量的好壞是由電網的功率因數與諧波含量來決定的,通過對電氣設備(感性設備)進行無功補償與濾波可以顯著改善電網的電壓質量。無功補償在電網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提高供用電系統及負載的功率因數, 減小功率損耗。2)穩定受電端及電網的電壓,提高供電質量。3)在三相負載不平衡的場合,通過適當的無功補償可以平衡三相的有功及無功負載

70、。隨著電力電子裝置廣泛應用,電網中諧波污染狀況日益嚴重,并影響到供電質量,目前電網中諧波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電氣化鐵道、大型冶煉企業(鋁、鋼廠)、高壓直流輸電、變頻器、中頻加熱爐及分布廣泛的家用電器諧波源。諧波對電能質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1)影響電力系統動態穩定;2)使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誤動作,使電氣測量儀表計量不準確;3)造成通信系統信息丟失,影響通信質量。為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制定了限制諧波的國家標準,我國也先后于1984年和1993年分別制定了限制諧波的規定及國家標準,以減小諧波對電能質量的影響。目前常用的無功補償裝置有:電力開關(斷路器或真空接觸器)投切固定電容器,晶閘管投切固定電容

71、器,自耦調壓器+固定電容器,晶閘管控制電抗器+固定電容器(TCR+FC),靜態無功發生器(SVG、ASVG)等;這些無功補償裝置各有其特點,前三種裝置因其價位便宜應用得較多(但不能平滑調節),第四種裝置價位適中(可平滑調節), 但需配備濾波裝置,第五中裝置不需配備濾波器,但價位很高且很難市場化。目前,在諧波處理上通常采用兩種方法:即采取措施減少電力電子設備自身產生的諧波,增設濾波裝置濾除電網中諧波。減少電力電子設備自身產生的諧波的方法有:通過增加觸發脈沖個數來減小諧波,采用移相多重化整流技術來減小諧波,采用單位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來減小諧波,采用星形/三角形連接變壓器阻止三次及其整數倍次諧波流入共

72、用電網,這些方法雖然能夠消除低次諧波、減小諧波畸變,但增加了設備投資。電力部門為了減小電網諧波,通常采用增設無源濾波器(調諧濾波器與高通濾波器配合)來濾波,采用無源濾波措施可以保證電網諧波在國家標準限定范圍內,但調諧濾波器自身存在著偏諧,且高通濾波器由于發熱損耗較大在很多變電站并未裝設,因此僅靠無源濾波器不能完全濾除電網諧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大功率全控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一種新型濾波技術有源電力濾波器因其具有較高的跟蹤速度、不受系統阻抗特性影響、不會與系統發生諧振的優點而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成為目前電網濾波技術的研究焦點,但目前的有源電力濾波器產品還僅限于低壓領域,在高壓領

73、域由于所需的有源濾波器的容量較大、成本很高,目前還未得到廣泛應用。鑒于目前國內外無功補償與濾波裝置的基本狀況,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根據市場需求,提出了開發采用磁控電抗器(MCR)+固定電容器(FC)的無功補償方案,該產品可以平滑地調節裝置的無功功率,且價位始終(稍低于TCR+FC補償方法),該產品有著比較大的市場空間;同時根據目前的配電網(6KV、10KV、35KV)的電力濾波產品必定為混合型電力濾波器的趨勢,提出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諧波電流分流+諧波磁通補償技術的并聯混合型電力濾波方案,開發該新型高壓電力濾波裝置,通過小試、中試,最終實現產業化。(5)提升機雙饋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和應用

74、提升機是礦山的重要設備之一,是往返于不同水平高度的運輸工具。擔負著對有用物資、設備、材料和人員的升降任務。它的電力傳動特性復雜,電動機頻繁正反向,經常處于過負荷運轉和電動、制動不斷轉換的狀態中。提升機的安全運行、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提升機的生產工藝要求比較高,所以它的電氣傳動及控制裝置一直是各國電氣傳動界的一個重要研究領。提升機雙饋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內容,是針對傳統的轉子串電阻提升機控制方式,研發一種更先進、更節能、更安全的控制方式。擬采用先進的電流和速度組成的雙閉環回路作為控制系統的主回路,以便快速控制電機輸出的轉矩和速度,從而實現四象限運行(包括速度可逆、轉矩可逆),主回路在結構上

75、采用反串聯結構,由兩個可控晶閘管和一個平波電抗器組成,形成一條回路,然后串入到主回路,將轉子整流器由不可控改為可控,因而轉達差功率的傳遞方式成為可逆。提升機雙饋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能夠克服傳統轉子回路串金屬電阻控制系統的調速有級、耗能大的缺點,實現在調速過程中將轉差能量通過逆變器反饋給電網的研究目標,能夠大大減少電能的浪費和消耗,提高提升機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該控制系統的應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提升機控制系統存在的技術落后問題,克服傳統電控系統的缺陷,節能效果明顯,具有節能、安全性好、減少對電網污染等優點。(6)電氣故障診斷的研究、開發和應用電氣故障是客觀存在的、隨機發生的,并且也是復雜的。

76、故障之所以復雜,除了故障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新技術不斷地應用以及人們對其缺乏足夠的認識等原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故障診斷的方法與之不相適應或其診斷方法不夠完善所致。電氣故障檢測有一定的困難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設備的機電一體化、自動化、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個微小的電氣故障導致整臺設備甚至整條生產線停產的例子不勝枚舉。而且往往許多故障,又很難捕捉、查找。使我們在面對目前在用的大量國內外各種先進電氣設備和過程控制裝置的故障時,往往只能憑經驗處理,并經常束手無策。這是電氣故障檢測的困難性之所在。絕大多數的故障必須在帶電運行狀態下檢測,同時電氣故障受環境因素干擾也太大。因此,無論是從滿足現代設備維修

77、的內在需求上看,還是從電氣設備診斷技術本身的完整性上講,都有必要大力推進開發、應用各種電氣設備故障診斷檢測技術。電氣故障診斷研究、開發的內容,是指對診斷對象的故障模式進行分類和識別,或者根據現有的知識和一定推理機制推斷出其故障的所在部位和嚴重程度。故障診斷的研究開發包括診和斷兩個方面,診的任務就是查找故障征兆,斷的任務是根據診的結果做出相應的決策,并最終給出故障成因。科研成果轉化及轉讓取得的效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開發推廣需要科研和生產共同參與完成,而目前我國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致使有技術無市場,有市場無成熟技術的現象很普遍,制約了產品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和提高。為了使

78、科研與生產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工程中心”將通過共建聯合產業實驗基地把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組織成一體共同進行技術、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即科研單位在實驗基地對技術進行生產放大,企業在轉化過程開始階段就直接參與,有效地保證項目開發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和產業化成功率。利用工程中心的技術平臺優勢,與其他科研院所及企業進行廣泛的技術合作,工程中心自主開發或面向相關行業、企業承接智能化產品研究的開發任務,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以開放,靈活,高效,規范為基本原則組成不同合作模式的課題組,目的就是更好的加快研制成果的熟化,縮短成果轉化周期,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效益。工程

79、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按現代化公司制運行,立足于先進適用的以及影響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的關鍵技術等科研成果的熟化,面向全國各省相關行業積極推進研究成果的生產力轉化,通過承接工程化研究開發任務,進行技術交流、成果轉讓,實現有償服務,逐步實現科研-開發-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工程,培養一批智能化配電裝置行業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和知名學科帶頭人,形成重視人才的科學有效激勵機制。任務是聯合河南索凌電氣和鄭州輕工業學院共同培養高技術水平科學帶頭人3-5名,20-30名科研開發技術骨干,促進河南智能化配電產業健康穩步向前發展;工程中心自身科技人員要達到60多人,博士4人、碩士25

80、人、本科25人、大專5人,并引進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與工程中心研究人員一起成立專家委員會,建立適應中心未來發展的高素質技術精英隊伍;建立一整套人才聘任、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積極構筑我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的人才高地。交流與合作運用其工程化研究開發和設計優勢,積極開展國內、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創新,成為企業吸收國內、外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的技術依托。五、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總體設計和結構布局1、中心的運行機制工程中心實行管委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在學術委員會的技術指導下,開展項目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成果產業化等工作,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工程中心實行

81、產學研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根據我市電氣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技術問題,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擇重點領域優先發展,以需求為導向,面向生產、著眼應用,立足解決行業內重大實際問題,通過優化重組、系統集成,促進產、學、研多種形式結合,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機制,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技術研發重要基地。組織建設(工程技術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等)中心管理委員會:管委會由省科技主管部門、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相關負責人組成,負責計劃審議、方案評價、工程項目研究開發咨詢等工作。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

82、由相關學科知名工程技術專家組成,為工程中心的技術論證咨詢機構,負責對科研課題進行論證咨詢,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以保證科研課題的市場前景好、適用性強、技術先進、生產可行、研究高效。“中心”下設工程技術部、研究開發部、技術管理部、行政管理部、試制部等核心部門,下設各類專業化實驗室以及中試研究基地;通過密切的科技、經濟合作,同國內外科研院所、研究機構等技術優勢單位組成科研開發大網絡。研發機制工程中心的項目運作實施采取以下研發方式:中心自主研究開發;特邀首席項目專家主持開發;聯合研制;項目以入股形式進入中心開發;項目招標;承接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上各種組織及個人專利技術、科研成果的中試、產業

83、化;其它任何形式進入中心的項目聯合開發。工程中心將打破以行業劃分為界限的研究體系,以規范化的科研工作程序、標準化的操作規程、先進的實驗設施、科學的獎勵機制建立匯集各行專業技術人員與各學科先進技術的智能化電器工程技術研究體系。在工作方式上,根據項目的來源、性質、規模、科研水平及目標結果可以分為組建專項課題組、設立專家工作室、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建實驗基地、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在選題立項上,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原則,分別采取國家指導、自主開發與接受企業或個人委托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來開拓工程中心的業務范圍;在項目管理上,可以分別采用課題承包、課題招標、課題分解等方法來降低科研風險、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84、以加快科研成果工程化、系列化研究。財務運作機制(中心與依托單位實行獨立的財務核算體系)工程中心單獨開設帳戶,按照企業會計計制度實行獨立結算,但需接受公司的措導和監督,按月報送報表,中心成立后對中心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需擬訂財度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實現崗位、貢獻、效益為主導的多種工資獎金分配制度,充分調動各方面人員的積極性,具體分配制度待中心成立后擬訂并經批準后實施。將原公司用于研發的資產設備等使用權規范分離,用協議的方法將資產設備委托工程中心使用,做到清產核資、明晰產權。公司要建立起完善的監控機制,對工程中心的監督由公司研發中心牽頭,會同財務中心等部門,對工程中心的有關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協調

85、。管理制度(人才、獎勵、財務等)工程中心全面實行聘任制,享有用人自主權。在管理上實行主任負責制。設立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組成一個高效、精干、團結的領導班子,主持工程中心日常業務管理工作。在人員選聘上,將采用專職和兼職、固定崗位與流動崗位相結合的動態人事管理機制,結合“工程中心”的科研目標與任務,在項目的基礎及關鍵環節設立固定崗位,聘請長期專職人員;在輔助項目上按需設崗,人員流動;在人才選拔上全面實行崗位聘用制,以優越的實驗環境與科研條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與崗位聘用統一,明確責、權、利,確保項目質量與效率。工程中心在人才激勵機制上,將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的

86、科技獎勵政策,按照崗位定酬、業績定酬的精神,采用專項崗位津貼、技術成果分紅、技術入股、收益提成等獎勵政策,對做出重大貢獻、創造明顯效益者,給予重獎。總之,工程中心將在符合國家規定前提下,嘗試適合本單位特點、體現技術價值的科學合理的多種分配形式和方法,以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創新工程技術人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人員情況:序號姓名年齡學歷職稱/職務工作單位1焦大宏52本科主任委員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2崔光照49博士副主任委員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3薛 冰49本科委 員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4楊存祥40博士委 員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5尚慧萍37本科委 員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

87、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人員情況:序號姓名年齡學歷職稱/職務工作單位1崔光照49博士教 授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2張世義70本科教授級高工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3魏云冰37博士后副教授鄭州輕工業學院4薛 冰49本科總工程師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5楊存祥40博士副教授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2、機構設置(機構框圖)3、人員配備情況“工程中心”將充分應用科技獎勵政策,以一流的軟硬設施,多種用人機制匯聚全國優秀的專家和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優化人員結構,使中心管理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的比例為1:10,其中研究人員的學歷結構標準為:研究生及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博士后及碩士、本科生為1:2

88、:3,并根據需要合理配備充足的能夠完成各項工程實驗任務的技術人員與技術工人等。組建后的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管理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領導下,實行主任負責制。設主任一名,領導中心全面工作;副主任三名,分別負責項目規劃、組織開發和管理工作。中心由五部門組成:行政管理部、技術管理部、研究開發部、工程技術部、試制試驗部。其中日常管理及財務人員4人,技術管理人員6人,研發人員30人,工程技術人員25人,產品試制、試驗人員20人,共計85人。工程中心人員配置情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人員配置情況姓名年齡學歷職稱/職務工作單位崔光照49博士教授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魏云冰37博士后副教授鄭州輕

89、工業學院張世義70本科教授級高工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楊存祥40博士副教授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薛 冰49本科總 工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王永華42博士教授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賀振東28碩士講師鄭州輕工業學院周江永41本科工程師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李建偉35碩士工程師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羅書克31碩士工程師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張征27碩士工程師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范昆侖27本科助工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陶亞南27本科助工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情況:(23人)姓名崔光照職稱/職務教授學歷博士工作單位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年齡49中心職務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個人業績崔光照,195

90、7年出生,教授,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智能電器控制技術、系統工程和測試系統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與工程設計。是中國電工學會高級會員,河南省電子學會理事,中南九市電工理論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電工理論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省級重點建設學科電機與電器學科學術帶頭人,部級重點建設實驗室電器實驗室負責人,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主任。崔光照教授先后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研究開發,在工程化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主要有電器信息化技術應用研究、電器模糊控制技術應用、研究神經模糊控制洗衣機的研制等,主持和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主要有電子信息及能源技術、新產品研制開發、家用電器模糊控制器系列產品產業化研

91、究遺傳算法與模糊控制技術融合的研究化學發光免疫定量測定儀的研制等15項。目前在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網絡化信息電器產品研制、電磁兼容性理論及應用研究等。姓名張世義職稱/職務教授級高工學歷博士工作單位河南索凌電氣有限公司年齡70中心職務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個人業績張世義,教授級高工,1952年天津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畢業,半個世紀來一直從事礦山提升機自動控制研究與工程設計,先后在天津電氣傳動研究所、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工作。60-70年代從事礦山提升機直流電動機的磁場換向的晶閘管直流可擬調速系統的引進、研究與工程設計工作;80-90年代從事礦山提升機直流電動機的磁場換向的晶閘管直流可逆調速系統的PLC電控

92、系統,多次主持了國內大型礦井主井、副井的提升系統。張教授對雙饋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以及工程化試驗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姓名魏云冰職稱/職務教授學歷博士工作單位鄭州市輕工業學院年齡37中心職務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個人業績魏云冰,1970年出生,博士后,教授,IEE會員,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電機與電器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電機故障檢測、智能決策等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工程設計,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瞬時頻率理論在異步電動機故障診斷中的應用研究。參與了高精高穩無刷直流電動機、可拓學理論及其在電力負荷預測中的應用研究、光學并行細胞圖像分析系統算法體系與系統結構研究等多項省部級項目的研究,均達到了

93、國內領先水平。4、已有儀器設備清單及總值儀器、設備名稱型號數量主要用途添置方式總價雙蹤記憶示波器SR8S4開發、試驗國內購置16000取樣示波器SQ41臺3000數字存儲示波器TDS2024B1臺28500虛擬示波器DS029021套19800機組式加載系統22KW級1套68000實時信號分析儀SA24001臺4000臺式萬用表A34401359400數字萬用表F15B2013000電路板測試儀BJ31971臺86000三相數字功率計JK34011臺4500電機型數字功率計JK10304臺12000低壓試驗臺SYT-011臺21000波峰焊機SD-2501臺120000工控機STD80C3臺8

94、4000彩色打印機HP3臺5600液晶顯示屏82252臺56000電力系統試驗裝置DSZ-1A4套148000高壓機械特性測試儀GKTJ-81臺16500提升機試驗臺75KW級1套96000交流調壓調速實驗系統2KW1套50000諧波分析儀31951臺88000常用電工電子儀器20套19000DCS分布式過程控制系統實驗裝置THJ-21套85000高級過程控制系統1套137000恒溫老化系統自制1套150000波形記錄儀DL7161臺99000數據采集器DAS42021臺28000電阻電容電感測試儀PM63041臺36000函數發生器GFG-30151臺6800低頻信號發生器AS16311臺5

95、700電機及電氣技術試驗系統裝置DDSZ-12套280000自動控制試驗儀XMN13臺114000頻譜分析儀GSP-8271臺51400回路電阻測試儀WOJ-II3臺9000接地電阻測試儀MI20881臺26000鉗形接地電阻測試儀ETCR20001臺30000綜合特性測試儀EKC-VI1臺58000綜合參數測試儀SCRC1臺43000力矩轉速測試系統2套124000交直交變頻實驗系統4KW級1套22000交交變頻實驗系統55KW3套135000交交變頻實驗系統25KW3套60000直流測功機ZC-204臺28800自動元件分析儀TH28183臺10950直流多值電阻器ZX25A10臺1320

96、0電力電子技術試驗裝置DTDK4套182800電機控制系統試驗裝置DKSZ-11套69000通用電學實驗裝置ZH-121套45000穩壓電源DF17218臺7200S7-300PLC過程控制系統實驗裝置TH-22套156000仿真器THS-302A5套9500經費合計3040650添置方式為:國內引進、國內購置、自行研制六、組建項目的實施方案1、實施方案概述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行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組建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行政辦公機構,建立五個二級部門、一個中試基地,遵循“邊建設、邊運行、邊開放”的原則,采取邊組建、邊運行的工作方式,在兩年組建期內做到中心建

97、設與項目開展兩不誤。以公司制進行市場化操作,在中心的統一協調組織下,根據攻關項目課題不同,以開放型的課題研究組的形式,充分發揮各技術單位人才、技術、設備等科研資源優勢,組成科研集群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劣互補、提高項目的研究效率與效能、實現科研管理的集成化與資源集群化。2、規劃和計劃在中心成立初期,推進索凌電氣原有產品的產業化工作,完善產品體系。在壯大原有科研和產業的基礎上,圍繞六大研究開發方向,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需求為前提,不斷優化產業機構。中心采取滾動發展的戰略,形成“產業保研發,研發促發展”的良性循環,在兩年內使中心成為智能化配電裝置研發基地,5年內逐步完善并形成智能化配電裝置自主開發體系

98、,把中心建設成為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技術產業發展的發動機和成果轉化基地。并使中心面向全市的同行業開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承接國內技術開發項目。工程中心的項目運作實施采取以下研發方式:中心自主研究開發;特邀首席項目專家主持開發;聯合研制;項目以入股形式進入中心開發;項目招標;承接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上各種組織及個人專利技術、科研成果的中試、產業化;其它任何形式進入中心的項目聯合開發。工程中心實行管委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在學術委員會的技術指導下,開展項目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成果產業化等工作,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根據我

99、省電氣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技術問題,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擇重點領域優先發展,以需求為導向,面向生產、著眼應用,立足解決行業內重大實際問題,通過優化重組、系統集成,促進產、學、研多種形式結合,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機制,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技術研發重要基地。3、分年度工程進度(申請組建的單位填寫)年 度主 要 工 作 內 容2007年1、 完成工程中心的組建工作;2、 完成雙饋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完成配電網高壓無功補償與濾波的研究、開發;3、 完成儀器設備采購和安裝調試。2008年1、 完成基于現場總線技術的電氣控制系統的研究、

100、開發;完成智能化配電柜的研究;進行配電自動化的研究;進行電氣故障診斷的研究2、 擴大中試基地面積,增加中試生產線。4、工作班子及實施方案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姓名及職務(職稱)姓 名職 稱 / 職 務責 任 范 圍焦大宏籌委會主任委員籌建委員會負責人,負責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整體建設工作。崔光照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學術委員會主任,負責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中心的技術隊伍的組建及科研項目的立項工作。薛 冰籌委會委員負責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及研發設備的完善工作。尚慧萍籌委會委員財務負責人,負責中心整體財務運作和資金落實。5、新增儀器設備清單及經費概算儀器、

101、設備名稱型號數量主要用途添置方式經費概算1、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試驗裝置PS-5G數量3臺開發、測試國內購置45萬元2、基于SOC重構智能化電器硬件平臺數量1臺開發、測試國內購置30萬元3、現場總線網絡開發平臺數量1臺開發、測試國內購置24萬元4、提升機電控系統測試平臺數量1臺試制國內購置62萬元5、電能質量分析儀FLUKE434數量2臺開發、測試國內購置18萬元6、數字熒光示波器TDS3064B數量2臺開發、測試國內購置24萬元7、磁滯回路測試儀LDJ550H數量2臺開發、測試國內購置9萬元 經費合計212萬元添置方式為:國內引進、國內購置、自行研制七、組建項目的資金計劃 1、投資總額 (萬元

102、)來 源預 算 金 額(萬元)比 例(%)國家、省撥款10016.7銀行貸款自籌部 門地 方203.3依托單位48080.0其 它合 計600100.02、分年度撥款計劃(萬元):年度投資總額省撥款部門(匹配)地方(匹配)單位自籌備注200720083502505050202802003、分年度貸款計劃(申請組建的單位填寫) (萬元)年度貸款額來源(銀行類)八、依托單位意見(由中心和依托單位負責人填寫)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組建,對于加快我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構筑我市高水平的現代化電氣技術研究創新體系,培養和造就大批復合型智能化配電產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研究人員,提高我市智能化配電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相關行業科技資源配置,加快我市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都具有重要意義,申請市科技局予以立項。中心(籌)負責人:_ 依托單位負責人:_ 依托單位蓋章:_ 年 月 日九、推薦部門意見負責人簽字:_ 單位蓋章:_ 年 月 日十、市科技局審批意見1、歸口專業處意見負責人簽字:_ 單位蓋章:_ 年 月 日2、發展計劃處意見負責人簽字:_ 單位蓋章:_ 年 月 日52


注意事項

本文(鄭州市智能化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可行報告(43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南| 盐池县| 道真| 乾安县| 班玛县| 阳东县| 张家界市| 遂昌县| 友谊县| 日照市| 京山县| 阳东县| 鹤庆县| 石狮市| 云和县| 休宁县| 射阳县| 崇明县| 泗阳县| 文成县| 奎屯市| 东海县| 渭源县| 渭南市| 澄迈县| 开封市| 普陀区| 彭水| 商南县| 宁南县| 洛阳市| 澜沧| 河源市| 长兴县| 浪卡子县| 驻马店市| 阜阳市| 工布江达县| 义乌市| 祥云县|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