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供水廠取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51頁).pdf

  • 資源ID:585927       資源大小:1.08MB        全文頁數:51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2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供水廠取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51頁).pdf

1、 1*省省 *縣縣*城區供城區供水廠水廠取水工程取水工程 水資源論證水資源論證報告報告(報批報批稿)稿)i 目目 錄錄 1 總論.1 1.1 建設項目概況.1 1.2 項目來源.3 1.3 水資源論證的目的和任務.4 1.4 編制依據.4 1.5 取水規模、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6 1.6 工作等級.6 1.7 分析范圍與論證范圍.8 1.8 水平年.8 2 建設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分析.9 2.1 基本概況.9 2.2 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15 2.3 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15 3 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17 3.1 取水合理性分析.17 3.2 用水合理性分析

2、.18 3.3 節水潛力與節水措施分析.18 3.4 建設項目的合理取用水量.20 4 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21 4.1 水源論證方案.21 4.2 地表取水水源論證.21 ii 5 建設項目取水的影響分析.35 5.1 對區域水資源的影響.35 5.2 對其他用戶的影響.35 6 退水的影響分析.37 6.1 退水系統及其組成概況.37 6.2 退水對附近水域的影響.37 7 水資源保護措施.38 7.1 工程措施.38 7.2 非工程措施.38 8 建設項目取水和退水影響補償建議.42 8.1 補償原則.42 8.2 補償方案(措施)建議.42 9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結論與建議.43 9

3、.1 結論.43 9.2 建議.46 附圖附圖 附件附件 iii*城區供城區供水廠水資源論證綜合說明表水廠水資源論證綜合說明表 基 本 情 況 建設項目名稱*縣*城區供水廠 建設項目建設地點*縣*鎮*建設項目性質 新建 水資源論證委托單位*縣水務局 水資源論證承擔單位*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承擔單位資質證書編號 A12200 工作等級 三級 分析范圍(km2)16.56 水源論證范圍(km2)16.02 取水和退水影響論證范圍(km2)0.54 現狀水平年 2012 規劃水平年 2020 工 程 情 況 供水 保證率(%)97 最大引水流量(m3/s)0.24 年用水總量(108m3)0.073

4、 工程等別 等小(1)型 建 設 項 目 取 水 取水 地點 施工期 深溪溝、馬溪溝 運行期 深溪溝、馬溪溝 最大取水流量(m3/s)0.24 多年平均年取水量(104m3)730 取水用途(發電、供水、灌溉等)供水 取水方式 開敞式取水 水源水質要求 類水 多年平均流量(m3/s)0.567 各月多年平均流量(m3/s)1 月 0.207 4 月 0.371 7 月 1.461 10 月 0.840 2 月 0.177 5 月 0.550 8 月 1.184 11 月 0.450 3 月 0.209 6 月 0.827 9 月 1.158 12 月 0.287 建 設 項 目 退 水 退水地

5、點*河*鎮下游河段 退水方式 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入*河 退水地點水功能區名稱*退水地點水質管理目標 類 退水對水功能區水質影響程度 輕微 1 1 總論總論 1.1 建設項目概況建設項目概況 1.1.1 基本情況基本情況*鎮位于*省雅安市*縣城以南,為*縣門戶,是*地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鐘靈、大漁溝、磨刀溪、新場、河口、大溝 6 個村委會和老場街、新橋街 2 個居委會。境內現有企業主要以大理石板材加工、重質碳酸鈣為龍頭,其次兼有超微細碳酸鈣、大理石雕塑工藝等產品,這些企業已成為*鎮支柱產業。隨著*鎮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農業用水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4.20”蘆山地震后災后重建的需水量不斷

6、加大,原有水廠的供水規模和供水可靠性已不能滿足需求,經*縣水務局研究,決定將原有水廠廢棄,在原址新建*城區供水廠。項目名稱:*省*縣*城區供水廠。建設單位:*縣水務局。項目性質:新建項目。1.1.2 建設地點、占地面積和土地利用情況建設地點、占地面積和土地利用情況 城鎮供水系統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即引水構筑物、輸水管、水處理構筑物、送配水管網及設施。*縣*城區供水廠取水工程主要考慮取水和輸水兩部分。項目區位于*縣*鎮*一組附近,占地項目包括沉沙蓄水區占地、管理設施占地、輸水管路占地等。地理位置見附圖 1。2 項目區地處深溪溝、馬溪溝與*河匯口地帶,原為沖洪積區,地形平坦,地勢稍低,區內主要為農田

7、,土地利用率較高。1.1.3 建設規模及實施意見建設規模及實施意見 1、建設規模*城區供水廠可擬日取用水量為 2.0 萬 m3。依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確定本供水工程等別為等小(1)型,主要建筑物按 4 級建筑物設計,次要建筑物及臨時工程按 5級設計。相應取水建筑物設計洪水為 10 年一遇,校核洪水為 30 年一遇。2、實施意見 本工程分籌建期、準備期、主體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的規定,經過分析確定,本工程施工總工期為 8 個月,其中工程準備期 1 個月,主體工程施工期 6 個月,工程完建期 1 個月

8、。1.1.4 取用水方案取用水方案 1、取水方案*城區供水廠取水水源為深溪溝、馬溪溝地表水,擬將取水口來水,經管道引水至*一組附近的新建*城區供水廠,以備取用。本工程引水量 2.0 萬 m3/d,設計引水渠道連續引水流量為 0.24m3/s,年引水量為 730 萬 m3。本工程補充水源為*河地表水。2、用水方案*城區供水廠主要供水*鎮,供*鎮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及*3 工業園區、羅家壩工業園區工業用水。1.1.5 退水方案退水方案*鎮的給排水管網已基本形成。*鎮的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管網并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入*河,工業廢水經處理后排入*河。1.2 項目來源項目來源 1.2.1 論證委托單位論證委

9、托單位 根據國家水利部、國家發改委 2002 年 3 月聯合頒布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對于直接從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請取水許可證的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業主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需要編制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為此,受*縣水務局委托,由*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承擔*縣*城區供水廠水資源論證報告(下稱報告書)的編制工作。委托單位為*縣水務局。1.2.2 承擔單位承擔單位 承擔單位:*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自成立以來,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水利規劃等工作,具有水文分析與計算、地表水水資源調查評價、地下水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質評價等水資源論證的

10、豐富經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技術力量雄厚,擁有有眾多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具有省水利廳頒發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乙級證書(證書編號:水論證乙字第 12204001 號)。4 業務范圍:*地表水、淺層地下水、深層承壓水、礦泉水、地熱水*農業、林牧漁業、水利、造紙、紡織、皮革、建材、醫藥、食品、機械、建筑業、商飲業、服務業*本項目符合資質規定的行業和取水水資源論證要求,論證工作合法。1.3 水資源論證的目的和任務水資源論證的目的和任務 編制報告書的目的,旨在通過對*城區供水廠(下稱水廠)涉及區深溪溝、馬溪溝流域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開發利用現狀進行分析,對流域水利水電開發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

11、,論證本工程取水的合理性。通過對工程的取水地點、取水量、用水工藝及取水、退水方式進行研究,分析本工程的取水和退水對周邊環境和其他取用水戶的影響情況,并提出水資源保護措施,從而充分發揮和利用深溪溝、馬溪溝的水能資源,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促進深溪溝、馬溪溝流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其報告書是保證水廠的合理用水要求,作為審批*縣*城區供水廠取水許可(預)申請的技術性依據。1.4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 1.4.1 法律法規及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規定(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98 年頒布,2002 年修定);(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年頒布);(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2、(2008 年 2 月 28 日修定);5(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 年頒布);(5)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 460 號,2006 年);(6)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水利部、國家計委 2002年第 15 號令,2002 年 5 月 1 日起實施);(7)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1988 年頒布);(8)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水利部第 22 號令);(9)取水許可管理辦法(水利部令第 34 號);(10)水功能區管理辦法(水資源2003233 號)。1.4.2 規程規范規程規范(1)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5252011);(2)建設項目水資

13、源論證導則(試行)(SL/Z3222005);(3)水環境監測規范(SL21998);(4)水文調查規范(SL19697);(5)江河流域編制規范(SL20197);(6)江河流域環境影響評價規范(SL4592);(7)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1.4.3 采用標準采用標準(1)防洪標準(GB50201 94);(2)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 1996);(4)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 2002);6(5)*省用水定額(修定稿)(2010 年 2 月);1.4.4 其他文件其他文件(1)*縣工業園區總

14、體規劃(2012 年 1 月)(*攀枝花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縣*鎮總體規劃(2008-2020);1.5 取水規模、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取水規模、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 1.5.1 取水規模取水規模 根據論證,本工程取水規模為日引水量 2.0 萬 m3/d,引水管道連續引水流量為 0.24m3/s,年總取水量為 730 萬 m3。1.5.2 取水水源取水水源 根據*鎮附近可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情況,經過比較分析論證,確定以深溪溝和馬溪溝地表水作為新建取水工程取水水源,以*河地表水為補充取水水源。1.5.3 取水地點取水地點 本工程利用*鎮附近的深溪溝和馬溪溝引水,依照現有原水廠管

15、道線路,將水引至*附近的新建*城區供水廠。取水口有兩個,深溪溝取水口位于龍達溝與深溪溝交匯口處,距深溪溝入*河匯口0.8km;馬溪溝取水口位于馬溪溝內垃圾場上游約 50m 處。本工程無需建取水泵房,可降低取水工程費用。1.6 工作等級工作等級 根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Z 322-2005),*城區供水廠工程工作等級指標如表 1-1,根據其相關規定,*城區供水廠工 7 程由地表取水、取水和退水影響分類指標的最高級別確定本次水資源論證工作等級為三級。水資源論證分類分級指標水資源論證分類分級指標 表 1-1 分類 分類指標 等級 本工程 分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地 表 取 水 水資源狀況

16、緊缺 一般 豐沛 開發利用程度*(%)30 530 5 農業用水水量(m3/s)20 320 3 三級 工業取水量(萬m3/d)2.5 12.5 1 三級 生活取水量(萬m3/d)15 515 5 三級 灌區(萬畝)大型(50)中型(350)小型(3)三級 取 水 和 退 水 影 響 水資源利用 對流域或區域水資源利用產生影響。對第三者取用水影響顯著。對第三者取用水影響輕微。三級 生態 現狀生態問題敏感;取水對水文情勢和生態水量產生明顯影響;退水有水溫或水體富營養化影響問題。現狀生態問題較為敏感;取水可能對水文情勢和生態水量產生一般影響;退水有潛在水體富營養化影響。現狀無敏感生態問題;取水和退

17、水對生態影響輕微。三級 水域管理要求 涉及保護區、保留區、省際緩沖區及飲用水水源區等區域;涉及兩個以上水功能二級區。涉及過渡區、省級以下多個行政區的水功能區等區域;涉及兩個水功能二級區。涉及單個水功能二級區。三級 8 1.7 分析范圍與論證范圍分析范圍與論證范圍 為充分論證水廠取水對深溪溝流域、馬溪溝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水廠取水可靠性、水廠取水和退水對下游河段及其它用水戶的影響情況,根據深溪溝、馬溪溝水資源狀況和開發利用現狀以及取用水和退水主要影響對象,確定水廠水資源論證分析范圍和論證范圍為深溪溝、馬溪溝流域。具體分述如下:(1)分析范圍和取水水源論證范圍為深溪溝取水口以上深溪溝流域(F=

18、14.94km,L=6.9km)、馬溪溝取水口以上馬溪溝流域(F=1.08km,L=2.04km)。(2)取水影響論證范圍為深溪溝取水口以下至*河匯口區間河段(L=0.8km)、馬溪溝取水口以下至入*河匯口區間河段(L=0.64km)。(3)退水影響論證范圍為*鎮污水處理廠及其下游*河。1.8 水平年水平年 根據流域水文特征變化的實際情況及*縣*鎮的發展,考慮水平年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相一致,因此,確定本項目水資源論證的現狀水平年確定為 2012 年,規劃水平年定為 2020 年。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中 5.1.4 的相關規定:用地表水作為城市供水水源時,其

19、設計枯水流量的年保證率應根據城市規模和工業大用戶的重要性選定,宜采用 90%97%。注:鎮的設計枯水流量保證率,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降低。本報告*縣*城區供水廠的設計枯水年保證率取 97%。9 2建設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分析建設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分析 2.1 基本概況基本概況 2.1.1 自然地理概況自然地理概況*城區供水廠工程位于*縣境內的*河干流左岸的支流深溪溝和馬溪溝上。*河系青衣江的主源,發源于夾金山南麓的螞蟥溝,在接納了波日溝、新寨子溝和瓦斯溝后,南流至磽磧鄉附近先后與頭道橋溝、咔日溝、泥巴溝和柳洛溝匯合后稱東河,再繼續南流經鹽井、民治,在兩河口與西河匯合

20、后稱*河,至三江口納入玉溪河,至飛仙關與天全河、滎經河匯合后稱青衣江。*河流域地處*盆地西部邊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流域北部、西部以夾金山與大渡河分界,分水嶺海拔高程在 30005000m;東面與岷江相隔,分水嶺高程在 20004000m;南面與天全河、青衣江干流相連。深溪溝系*河左岸一級支流,發源于*縣城東南方向的水老上,自東北向西南流,經紅石子灣、開荒坪、大和林、小和林,在核桃坪附近有龍達溝從北向南納入,于小關子匯入*河,深溪溝長7.7km,全流域控制集水面積 15.25km2。馬溪溝位于*河*縣*鎮河段左岸,系*河的一級小支流,發源于*縣城東南方向的頭道坪與八掛頂之間的山嶺,自東北向西

21、南流,于小關子匯入*河。馬溪溝在*三組居民點上游稱天才溝,居民點下游至*河匯口稱為馬溪溝。馬溪溝全長 2.68km,全流域控 10 制集水面積 1.31km2。*縣*城區供水廠取水口有兩個,深溪溝取水口位于龍達溝與深溪溝交匯口處,距深溪溝入*河匯口 0.8km,控制流域面積分別為 14.91km2;馬溪溝取水口位于馬溪溝內垃圾場上游約 50m 處,控制流域面積分別為 1.08km2。*河深溪溝流域、馬溪溝流域水系圖見附圖 1。2.1.2 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 區內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根據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可分為基巖裂隙水和松散堆積層中的孔隙水。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山區基巖裂隙中,受大氣降水補給,以

22、散浸形式向低洼處排泄。場區地下水為松散堆積層孔隙型潛水,主要賦存于卵石混合土及混合土卵石中,其透水性及富水性強,受大氣降水及河水滲透補給,順層逕流排泄,并與深溪溝、馬溪溝呈互補排關系。深溪溝、馬溪溝流域的徑流主要由降雨補給,徑流的年際年內變化與降雨特性基本一致,徑流的年際變化較小。深溪溝、馬溪溝流域的洪水主要來自暴雨。本流域地處青衣江暴雨區邊緣,暴雨強度相對較大。由于該地區多雷陣雨,雨量大,加之山高坡陡,水系發育,集流迅速,形成的洪水過程具有單峰多、復峰少、陡漲陡落、峰型尖瘦的特點。2.1.3 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河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受西風帶氣流影響,寒冷 11 少雨,夏季受東南暖濕氣

23、流控制,溫濕而多雨,春季氣溫回升遲緩,多低溫天氣和春旱,秋季低溫天氣明顯,具有冬冷、春干、夏涼、秋潤的特點。流域內由于地勢高差懸殊,立體氣候顯著,海拔 1700m 以下屬亞熱帶氣候,17003500m 呈現山地溫帶氣候,3500m 以上為山地寒帶氣候。*河流域位于青衣江鹿頭山暴雨區的邊緣,受季風和地形的影響,從地區降水看,差異比較大,總的趨勢是東、西河河谷地區降水較少,干流*地區(海拔 760m)和支流降水量較多,本流域降水量具有南面大,北面小,山腰大,河谷小的特點。降水量的年內分配不均勻,多集中在 510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8590%,尤其集中在7、8 兩個月,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455

24、0%。本流域夜間降雨較多,具有夜雨晝晴的特點。流域內*縣氣象站具有 1961 年至今的觀測資料,可以供水廠設計參考使用。據*氣象站氣象特征值統計,多年平均氣溫 14.1,極端最高氣溫 35.3,極端最低氣溫-5.7;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多年平均蒸發量 1286.3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951.5mm、降水日數 174.3d,最大一日降水量 123.5mm;多年平均風速 3.8m/s,歷年最大風速 14m/s,相應風向 SSE、NNW。多年平均水溫為 10.6。*縣氣象站氣象特征值統計詳見表 2-1。12*氣象站各氣象要素統計表氣象站各氣象要素統計表 表 2-1 項 目 1 月 2 月

25、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氣溫()平均氣溫 4.7 5.8 10.1 14.7 18.3 20.4 22.5 22.3 18.7 14.9 10.4 6.2 14.1 極端最高 19.0 24.1 27.5 32.0 33.2 33.1 33.2 35.3 31.0 26.6 24.7 20.4 35.3 極端最低-5.7-3.5-2.2 0.6 7.4 10.8 14.4 14.4 10.1 4.4 0.4-5.5-5.7 降水量(mm)多年平均 2.7 6.8 21.6 52.8 93.8 135.3 232.4 219.8 12

26、3.5 46.0 14.6 2.2 951.5 一日最大 18.2 7.5 15.2 36.8 41.6 93.2 98.6 123.5 65.5 32.2 24.9 4.3 123.5 降水日數(d)4.9 7.4 11.3 16.0 20.0 20.9 22.6 21.3 21.5 16.3 8.2 3.8 174.3 相對濕度(%)平均相對 71 72 72 73 76 78 81 82 84 82 77 73 77 歷年最小 15 21 16 16 14 24 26 25 22 21 27 24 14 蒸發量(mm)72.2 67.9 101.3 133.1 165.7 139.0 1

27、48.1 140.9 94.6 83.8 73.3 66.3 1286.3 風速(m/s)平均風速 4.1 4.2 4.4 4.3 4.0 3.5 3.4 3.2 3.0 3.3 3.7 3.9 3.8 最大及相應 14.0 14.0 12.0 13.0 13.0 12.0 14.0 10.0 12.0 13.0 14.0 14.0 14.0 風向 SSE SSE 3G S SSE SE SSE 4G SSE S SSE NNW 2G 水溫()(*水文站)平均水溫 4.4 6.0 8.6 10.3 12.3 13.5 14.5 14.7 13.8 11.4 8.9 6.3 10.6 最高 8.

28、2 10.5 13.6 16.8 17.5 19.2 20.2 19.0 18.0 15.2 12.9 9.1 20.2 最低 2.0 3.3 4.4 6.8 9.5 10.6 12.4 12.8 10.8 8.1 5.0 3.2 2.0 2.1.4 河流水系河流水系 深溪溝系*河左岸一級支流,發源于*縣城東南方向的水老上附近,自東北向西南流,經紅石子灣、開荒坪、大和林、小和林,在核桃坪附近有龍達溝從北向南納入,于小關子匯入*河,全流域控制集水面積 15.25km2。河流地勢北高南低,山高谷深。最高點為水老上附近的山脈,最高點為 2551.00m,最低深溪溝與*河匯合處海拔高程為 824.00

29、m。相對高差 1727.00m,河道總長 7.7km,平均坡降224。馬溪溝位于*河*縣*鎮河段左岸,系*河的一級小支流,發源于*縣城東南方向的頭道坪與八掛頂之間的山嶺,自東北向西南流,于小關子匯入*河。馬溪溝在*三組居民點上游稱天才溝,居民點下游至*河匯口稱為馬溪溝。馬溪溝全長 2.68km,全流域控 13 制集水面積 1.31km2。河流地勢北高南低,山高谷深。最高點海拔高程為 1710.00m,最低馬溪溝與*河匯合處海拔高程為 824.00m。相對高差 874.00m,平均坡降 257。2.1.5 社會經濟概況社會經濟概況*縣屬*省雅安市管轄,位于*盆地西部邊緣、青衣江上游。*縣行政區劃

30、轄三鎮(穆坪鎮、*鎮、隴東鎮),六鄉(磽磧、蜂桶寨、五龍、永富、大溪、明禮),北與阿壩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小金接壤;西與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為鄰;東連蘆山縣,南界天泉縣。境內多高山峽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礦藏資源、水能資源、旅游資源、森林資源均十分豐富,*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縣的中型能源基地;是川西旅游線上集“熊貓故鄉”、“石材王國”、“歷史名城”為一體的重要景區。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022810302,北緯 30093056之間,幅員面積3114 平方公里,為雅安市總面積的 20.3。總人口 5.6 萬人,是全市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縣。全縣有耕地 73050 畝,占全縣

31、幅員面積的 1.6。其中:水田面積僅有 7450 畝,占耕地總面積的 10,主要分布在小關子以下至靈鳩峽一帶的低山峽谷平壩。水域面積13.04 平方公里,占全縣幅員面積的 0.42。可見*縣耕地是十分緊缺。*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這里的空氣質量達國家級標準,水質量達國家級標準;有無污染土種 43 個,變種 83 個;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草場 104.6 萬畝。林地 333.79 14 萬畝,覆蓋率為 48.6%,境內有維管植物 160 多科、560 多屬、1050余種,占全省維管植物 232 科的 68.9%,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樹 1 種,二級 5 種,三級 5 種。活立木

32、蓄積量 1715 萬立方米。境內藥用植物達 600 余種,素有“神藥之鄉”美稱,其中以川貝、天麻、杜仲、厚樸、雪蓮花、黃柏等為名貴藥材。本縣動物種類豐富,分布面廣,種類達367 種,其中鳥類 268 種,哺乳類 67 種,兩棲類 11 種,魚類 4 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5 種,二級 18 種,其中熊貓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2011 年 15 月*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7.65 億元,同比減少 8.64%。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 5.49 億元,同比減少 24.21%;更新改造完成投資 2.16 億元,同比增長 132.6%。縣域經濟穩步增長,財政收入明顯提高。2010 年*縣完成生產總

33、值 14.1 億元,增長 18%,人均 GDP 達到 24437 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 7111 萬元,增長 35.1%,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 89.54%;單位 GDP 綜合能耗降至 0.59 噸標煤/萬元,下降 6.3%。*鎮是中國西部特色石材碳酸鈣基地,*縣工業重鎮。*鎮城區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現總人口 1.67 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 0.25 萬人。*鎮位于*縣縣城以南,是*縣的南大門,位于*縣、天泉縣、蘆山縣交界處,鎮政府駐地鐘靈村北至縣城 18 公里,可通小金縣,南到雅安市 57 公里,距省城*市 204公里。*鎮交通方便,省道 210 公路貫通全鎮。*鎮

34、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色金屬有沙金、銅礦、鉛鋅礦、赤鐵礦等,非金屬有頁巖、15 石灰石、煤等。該鎮地處潮濕氣候區,植物種類繁多,非林產品資源豐富。近年來,實施長江中上游水土涵養造林工程,從海拔 760-1600m的宜林地帶,成片人工造林和零星造林 2000 多畝,樹種有柳杉、家杉,次為黃柏、杜仲、厚樸等三種藥材,還有少量水果品種。天然林和人工林無顯著標帶,植被覆蓋率達到 76.4%,森林覆蓋率為 66.4%,為*之首。*鎮水能資源豐富,現有苗溪電站和*電站。該鎮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金波崖”、丁家河壩溶洞等旅游景點的發現與開發將作為*縣夾金山線路中的一處重要景點隨著*縣“小縣大工業”戰略的實施,

35、通過大力發展石材、碳酸鈣加工工業建設,*將建設成為*縣工業重鎮和經濟強鎮。初步建成“城鎮差距縮小、農村面貌巨變、民主法制健全、生態環境友好”的和諧社會,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鎮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村鎮。2.2 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 深溪溝、馬溪溝流域內沒有工礦企業,沒有其他水利水電設施,僅在中游有少量居民散居。現建有一座水廠供*鎮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深溪溝、馬溪溝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2.3 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深溪溝流域、馬溪溝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深溪溝流域、馬溪溝流域因地質地貌條件以及歷

36、史、經濟等因素,造成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2、本流域徑流來源于降水,汛枯變化大,流域內無調節性能蓄 16 水工程,調節能力弱,枯期用水保證率低。在“420”地震后,原水廠有了一定的損毀。隨著災后重建工程的需要,原有水廠已不能滿足工農業用水需求,*城區供水廠的修建更為迫切。17 3 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 取水合理性分析取水合理性分析 1、建設項目取水符合產業政策 按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 525-2011)的要求,水利類建設項目應符合相關的水利產業政策,有著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為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水利建設項目。2、建設項目取水符合水資源配置原

37、則 協調好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動態關系,是水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目標。在進行水資源優化管理配置時,需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基礎,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綜合效益最大,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統籌發展的原則,統籌處理好水資源配置過程中流域與區域、城鎮與農村、工業與農業、經濟與環境的用水關系。從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出發,應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要求。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二十一條規定: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顧農業、工業、生態

38、環境用水以及航運等需要。*城區供水廠按照用戶的重要性供水次序,優先滿足生活用水,其次滿足最小生態用水,剩余水量在工業和農業之間按供水的最低供水量的比例分配。對于連續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應急用水方案,應重點保證生活用水,兼顧重點行業 18 用水。目前,*縣*鎮供水能力已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和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的要求,原有水廠供水的可靠性已不能達到要求,影響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建設*城區供水廠,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要求,發展工業完全符合水資源配置原則。在“420”地震后,原水廠有了一定的損毀。隨著災后重建工程的需要,原有水廠已不能滿足工農業用水需求,*城區供水廠的修建更為迫切。

39、綜上所述,本期工程屬于國家和地方鼓勵發展的建設項目,符合相關產業政策,在取水水源選擇上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因此,本期工程取水合理。3.2 用水合理性分析用水合理性分析*城區供水廠主要供應的是*鎮,*鎮是*縣的重鎮,*鎮是否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縣發展建設的進程。隨著*縣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4.20”蘆山地震后重建家園用水量的不斷增加,原有水廠已不能保證*鎮的用水需求,供水的可靠性受到影響,修建*城區供水廠是*鎮用水的迫切需求。3.3 節水潛力節水潛力與節水措施分析與節水措施分析 節約用水是我國一項具有戰略性、現實性和緊迫性的基本政策。為最大限度地節約用水,降

40、低供水區用水量,結合當地水資源條件,采用以下節水措施:19(1)為了節約水資源,配水管網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以達到合理配水、用水:以新建配水管網為重點,并兼顧原有配水管網改造。配水干管盡可能布置在大的用水片區,以減少配水支管的數量。配水管網根據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于全供水區,并盡可能地縮短配水管線的總長度。配水管網的布置應使干管盡可能以最短距離到達主要用水區。(2)減少取水、輸水環節耗水量。我國水廠原水取水平均損耗約為 2左右,配水管網損耗約在 20%左右。如能減少這一部分損失,則對節約水資源有重要的意義。考慮加強對供水區供水管網的維修管理和漏水監測,積極采用新技術,完善管網;控制管網服務壓力,降

41、低管網爆管事故率。(3)加強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加強對用水量較大的工業企業的計劃用水管理,制訂科學的用水定額并及時修訂;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回用生產廢水;對生活用水進行計量,減少浪費;水廠投產后,依據物價上漲速度,逐年小幅上調水價;加強對超定額用水的加價收費,實行階梯式水價收費制度,運用經濟杠桿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4)增強節水意識的宣傳和培養,普及節水型器具,開發和推廣節水技術,推動節水技術進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20 3.4 建設項目的合理取用水量建設項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經本報告 4.2.3 的預測,至 2020 年規劃水平年*鎮的用水需求為 1.91 萬 m3/d。本報告核定本項

42、目供水規模為 2.0 萬 m3/d(0.24m3/s)。21 4 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 4.1 水源論證方案水源論證方案 根據我國當前的水資源政策,新建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考慮順序依次為當地中水、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本項目為城鎮集中供水工程,核定后的本期工程取水規模為 2.0 萬 m3/d,可供選擇的水源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縣*鎮地表及地下水資源均較為豐富,根據*鎮的實際情況綜合比較,選取深溪溝、馬溪溝地表水作為本工程取水水源。4.2 地表取水水源論證地表取水水源論證 4.2.1 依據的資料與方法依據的資料與方法 深溪溝、馬溪溝流域無水文測站,屬于無資料地區,但在東、西河

43、匯合口以下約 2km 的*河上有*水文站,距深溪溝、馬溪溝流域中心位置 9km,東河上曾設有磽磧水文站、與東河相鄰的玉溪河上有玉溪水文站、天全河上有天全水文站、滎經河上有滎經水文站以及青衣江干流上的多營坪水文站等。此外,*河流域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建設已于 2010 年竣工,測報系統包括 10 個水文站和 29 個雨量站。*河及鄰近流域水文站基本資料情況見表 4-1。22*河及鄰近流域水文站基本資料統計表河及鄰近流域水文站基本資料統計表 表 4-1 河名 站名 流域面積(km2)觀測項目及起迄時間 水位 流量 泥沙*河*2794 19585今 19585今 1959今 東河 磽磧 731 1988

44、.81990.8 1988.81990.8 青衣江 多營坪 8777 19555今 19555今 19571988 玉溪河 玉溪 1054 19591978 19591970 天全河 天全 1724 195512今 19555今 滎經河 滎經 1694 195112今 195112今 *河流域設有磽磧、*兩個水文站,分別位于東河和*河干流。從資料條件和測站分布情況分析,將*站作為本水廠水文分析計算的依據站。*水文站的觀測資料歷經多次復核審查,并用于小關子、銅頭、民治、磽磧等多個電站的工程水文計算。本次設計收集該站資料至2010 年,由此組成*水文站 19582010 年流量資料可供*城區供水廠

45、來水量分析計算使用。本次論證采用*站實測徑流系列資料進行頻率分析計算,分析不同保證率下深溪溝、馬溪溝取水河段的來水情況和可供水量。4.2.2 來水量分析來水量分析 1、*城區供水廠徑流計算成果*城區供水廠取水口徑流成果采用水文比擬法,移用*水文站的徑流計算成果。*城區供水廠取水河段與*水文站集雨面積相差較大,按規范要求需進行降雨量修正。分析*河流域歷年雨量資料,域內降水高 23 值區有兩個,一個位于高程較高的東、西河支流(西河的燈籠溝、東河的泥巴溝、咔日溝等);另一個位于干流下游的*地區,多年降水量均在 1200mm 以上。東、西河河谷谷地的出居、隴東、磽磧、鹽井為本流域降水量的低值區,多年平

46、均降水量為 7501000m(出居992.1mm、隴東 835.1mm、磽磧 771.4mm、鹽井 888.3mm),流域中下游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10001500m(*1045mm、*1286mm)。統計*水文站以上流域內的磽磧、鄧池溝、出居、隴東、*等雨量站的年降水量,用算術平均法推求*水文站流域的面平均降雨量為 892.5mm。深溪溝、馬溪溝位于*站與*雨量站之間,僅采用*雨量站完全代表區間雨量有偏大的可能,經分析,以*、*兩站平均雨量代表區間雨量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區間雨量為 1166mm。本次設計考慮面積雨量修正,由*站推算,即用下式壩址徑流:取水口(F取水口F*)(H取水口H*)

47、Q*式中:取水口、Q*為水廠、*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m3/s)F取水口、F*為水廠取水口面積、*站控制集雨面積(km2)H取水口、H*為水廠、*站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mm)*城區供水廠取水口設計年徑流成果見下表 4-2:24*城區供水廠城區供水廠取水口取水口設計年徑流成果設計年徑流成果 表表 4-2 單位:m3/s 取水口位置 時段 均值 各頻率設計值 P=5%P=50%P=97%深溪溝取水口 年(54 月)0.600 0.720 0.596 0.488 5-10 月 0.922 1.104 0.915 0.747 124 月 0.246 0.311 0.242 0.186 馬溪溝取水口 年(

48、54 月)0.043 0.052 0.043 0.035 5-10 月 0.067 0.080 0.066 0.054 124 月 0.018 0.022 0.018 0.013 合計 年(54 月)0.643 0.772 0.639 0.524 5-10 月 0.989 1.184 0.981 0.802 124 月 0.264 0.333 0.260 0.199 2、不同來水保證率枯期(124 月)平均流量分析 由于取水工程比較關注的是枯水時段的來水保證率情況,本次論證對深溪溝、馬溪溝流域枯水期(124 月)來水頻率進行了分析計算。采用 P-III 型曲線對*水文站 19582010 年歷

49、年實測枯期平均流量進行分析、適線,根據點線配合情況確定取 Cv 值為 0.2,Cs/Cv值為 2.00,多年平均枯水期平均流量為 35.2m3/s。*水文站歷年枯期平均流量保證率計算成果見表 4-3。*水文站歷年枯期平均流量水文站歷年枯期平均流量保證率計算成果表保證率計算成果表 表 4-3 單位 m3/s 保證率(%)50 80 90 95 97 流量 34.7 28.9 26.6 24.3 23.1 同上采用水文比擬法計算得出*城區供水廠枯期平均流量保證率,見表 4-4。25*城區供水廠城區供水廠枯期平均流量保證率計算成果表枯期平均流量保證率計算成果表 表 4-4 單位 m3/s 保證率(%

50、)50 80 90 95 97 流量 0.260 0.216 0.199 0.182 0.173 3、設計代表年及年內分配 根據水資源計算要求,按年和時段平均流量控制的原則,在*站資料系列中,選擇資料精度高、年和年內計算時段流量接近設計值的年份。由于需要對枯期來水保證率進行分析,側重選擇*站資料中 較 不 利 的 年 份 作 為 典 型 年。根 據 室 外 給 水 設 計 規 范(GB50013-2006)中供水設計要求提出枯水期用水保證率為 97%要求,選出以下 3 個典型年綜合反映徑流的年際年內變化。選取的豐、中、枯三個典型年如下:豐水年(P=5%):1976 年 5 月1977 年 4

51、月;中水年(P=50%):1959 年 5 月1960 年 4 月;枯水年(P=97%):1986 年 5 月1987 年 4 月。各代表年逐日流量表見表 4-5、6、7。26 枯水年(枯水年(P=97%)*站逐日流量表站逐日流量表 表 4-5 m3/s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1 37 51.2 78.1 82.1 93.5 118 57.2 33.2 28.8 23.5 21.5 24.2 2 37 92.5 71.2 79.3 94.5 111 56.6 33.2 28.8 23.3 21.3 23.8 3 3

52、8.5 85.2 155 74.5 151 112 53.4 32.7 28.3 23 21.3 24.8 4 47.5 73.3 274 69.1 237 129 51.9 32.1 27.9 22.8 21.3 25.2 5 79.8 68.9 187 65 156 125 50.8 31.7 27.8 22.5 21.3 24.8 6 81.5 67.2 140 62.7 126 118 49.3 31.6 27.8 22.5 21.3 24.3 7 66.9 71.8 115 59.8 125 110 47.5 31.1 27.4 22.2 21.3 24.7 8 63.2 72 11

53、0 60.7 122 109 47.3 31 27.3 22.1 21.5 25.2 9 60.5 74.1 103 56.9 143 109 46.1 30.6 27.3 22.1 21.7 28.8 10 56.6 82.2 147 53.9 212 119 45.9 30.5 26.9 22.1 21.6 25.2 11 54.9 80.6 137 52.1 211 117 44.7 30 26.4 22.1 22.6 28.7 12 57.6 72.6 122 49.3 171 116 43.6 29.9 26.4 22.1 23 28.6 13 124 71.8 151 48.7 1

54、55 111 43.2 29.4 26.4 22.3 24.7 30 14 94.5 73.8 170 47.2 185 105 42 28.8 26.4 22.1 26.9 36.6 15 77 77.5 153 49.8 180 98.7 41.2 27.9 25.9 22.3 27.8 34.8 16 66.6 102 246 61.8 260 94.8 40.3 28.3 25.9 22.9 28.3 32.8 17 61.6 88.4 186 81.2 246 91.1 39.7 27.8 25.4 22.6 29.9 31.4 18 60.6 96.9 144 115 259 87

55、.6 39.6 27.4 25.4 23.2 27.5 29.8 19 57.5 99.2 124 114 225 85.8 39.6 27.1 25.1 23 25.6 21.4 20 75.9 136 117 88.1 188 83.8 39.7 28.3 25 23 23.7 32.1 21 84.7 136 104 74.6 161 82 38.3 26.9 25 22.5 23.4 33.3 22 77 114 96.3 91.9 142 81.4 37.7 26.9 24.6 22.2 22.9 33.8 23 68.4 101 94.8 164 138 80.4 37.6 26.

56、9 24.5 22.1 22.9 34.4 24 62.8 90.3 87.4 144 128 76.2 39.1 26.9 24.5 22.1 22.6 36.2 25 62.1 90.5 86.4 174 124 74.1 37 26.9 24.1 22.1 22.5 37.2 26 61 82.9 83.8 150 118 71.5 36.2 26.4 24 22.1 22.5 39 27 57.1 110 76.4 133 109 68.3 35.7 26.4 24 22.1 23.4 39.6 28 54.1 114 75.5 111 104 66.3 34.5 25.9 23.6

57、21.9 23.4 37.3 29 52.2 99.5 72 98.9 111 64.3 33.9 25.4 23.5 24.4 34.9 30 50.6 86.4 73.5 95 136 60.7 33.3 25.4 23.5 24 35.1 31 51.3 89.4 94.5 58.8 25.2 23.5 23.6 月平均 63.9 88.7 125 87 161 94.7 42.7 28.8 25.9 22.5 23.5 30.9 27 中中水年(水年(P=10%)*站逐日流量表站逐日流量表 表 4-6 m3/s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58、月 2 月 3 月 4 月 1 55.6 113 167 276 109 111 84.2 52.7 33.6 27.9 24.1 38.4 2 55.6 146 155 224 112 100.5 92.8 51.1 33.6 27.2 24.1 36.5 3 73.2 146 138 199 151 103 89.3 49.5 33.6 27.2 24.9 39.6 4 68.5 121 122 247 134 96.2 92.8 46.3 33.6 27.2 24.1 40.8 5 84.7 105 116 235 140 96.2 89.3 46.2 33.6 27.2 24.9 40

59、.8 6 84.7 95.2 111 227 160 92.8 89.3 46.3 33.6 27.2 24.9 40.8 7 79.5 86.5 128 204 138 89.3 85.9 46.3 31.6 27.2 24.9 41.9 8 71.6 91.7 118 176 126 85.9 80.7 47.9 31.6 27.2 24.9 43.1 9 66.9 95.2 118 201 111 87.6 79 46.3 30.6 27.2 24.1 44.3 10 65.4 105 144 241 116 84.2 72.4 46.3 30.6 27.2 24.1 45.5 11 6

60、8.5 98.9 140 241 112 96.2 70.7 43.1 29.7 27.2 24.9 43.1 12 66.9 109 132 366 109 130 67.4 44.7 29.7 27.2 24.9 49 13 62.4 132 118 300 102 136 74 43.1 29.7 27.2 24.7 45.5 14 58.4 138 114 227 102 122 67.4 43.1 29.7 26.4 24.1 41.9 15 61.1 123 134 196 99.8 111 69 43.1 29.7 26.4 24.1 43.1 16 58.4 116 174 1

61、74 102 147 69 43.1 28.7 25.7 24.1 47.8 17 52.9 121 140 169 99.8 136 62.4 41.6 28.7 25.7 25.7 47.8 18 57 125 122 153 102 118 65.7 41.6 29.7 25.7 24.9 49 19 54.3 130 130 201 98 105 65.7 40 28.7 25.7 29.7 59.7 20 61.1 197 160 209 99.8 102 64.1 40 28.7 25.7 36.5 63.8 21 84.7 211 136 201 130 98 64.1 40 2

62、8.7 25.7 36.5 57 22 86.5 175 155 174 155 94.5 60.8 40 28.7 25.7 36.5 66.9 23 77.9 150 176 160 138 98 60.8 38.4 28.7 24.9 36.5 62.4 24 68.5 134 184 144 126 99.8 60.8 36.8 28.7 24.9 38.4 52.9 25 65.4 126 201 142 118 96.2 59.2 36.8 28.7 24.9 40.8 51.6 26 95.2 118 189 151 112 96.2 54.4 35.2 27.9 24.9 43

63、.1 50.2 27 109 149 191 124 107 92.8 52.7 35.2 27.9 24.9 44.3 50.2 28 95.2 147 201 118 130 85.9 54.4 35.2 27.9 24.9 44.3 51.6 29 84.7 142 199 116 134 80.7 52.7 35.2 27.9 44.3 50.2 30 91.7 184 209 124 120 85.9 52.7 35.2 27.9 44.3 55.6 31 95.2 315 120 85.9 33.7 27.9 40.8 月平均 72.9 131 156 195 120 102 70

64、.1 42.1 29.9 26.3 30.6 48.4 28 豐水年(豐水年(P=5%)*站逐日流量表站逐日流量表 表 4-7 m3/s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1 69.4 139 107 111 279 153 10.6 55.9 31.2 23.8 20 23.3 2 94.3 122 115 141 247 153 99.2 55.2 30.6 23.3 20 22.9 3 98.6 120 141 131 212 160 98 55.2 30.1 23.3 20 23.8 4 95.4 114 176 11

65、5 190 150 99.2 54.4 29.5 23.3 20 23.8 5 83.2 104 256 118 198 144 94.8 53 29.5 23.3 21.5 25.2 6 73 104 287 116 222 160 90.7 52.3 29 22.9 20.5 33 7 67.6 114 278 151 194 160 87.6 51.5 29 22.9 20 36.2 8 65 234 216 322 178 148 84.6 50.1 29 22.9 21.1 34.2 9 78.4 172 169 289 169 138 82.6 49.4 28.4 22.9 21.

66、5 29.5 10 88.2 138 185 210 162 159 85.6 49.4 28.4 23.3 22.4 28.4 11 86.2 116 174 210 157 192 81.7 48.7 27.9 22.9 23.8 29 12 78.4 109 164 216 151 198 78.9 48 27.3 22.9 22 33 13 79.4 120 208 196 145 198 77.1 48 26.8 22.4 22 31.2 14 76.6 129 198 164 142 182 75.4 47.3 26.8 22.9 21.5 30.6 15 81.3 127 174

67、 147 151 166 73.6 46.6 26.2 22.9 24.3 38.2 16 91.2 134 150 138 174 157 71.8 45.9 26.2 22.9 25.2 53.5 17 88.2 134 160 129 194 159 68.4 145.2 26.2 22.9 29.5 52 18 94.3 127 162 129 229 156 67.6 44.6 26.2 22.4 28.4 59 19 92.2 120 172 123 227 144 67.6 43.9 25.7 22 24.7 58.2 20 160 109 150 119 222 137 65.

68、9 43.2 25.7 22 22.9 58.2 21 154 103 138 421 222 132 65.1 43.2 25.7 21.5 22.9 60.7 22 145 124 128 341 237 126 63.5 43.2 25.2 21.5 22.4 73.9 23 127 127 118 379 229 186 62 42.5 24.7 21.5 22.4 83.2 24 115 124 109 382 260 174 61.2 42.5 24.7 21.5 21.5 68.5 25 103 111 102 296 256 157 60.4 41.2 24.7 21.1 26

69、.2 75.7 26 105 103 101 240 222 148 59.7 40.6 24.3 21.1 24.3 70.3 27 98.6 108 113 214 188 138 58.9 39.9 24.3 21.1 23.8 68.5 28 91.2 118 109 196 172 130 57.4 38.6 24.3 20.5 25.7 62.4 29 87.2 139 162 441 186 123 56.7 37.8 23.8 20 26.8 63.2 30 88.7 120 142 317 166 117 56.7 37.8 23.8 25.2 63.2 31 116 128

70、 247 111 37.8 23.8 24.7 月平均 95.9 125.4 161.0 217.7 199.4 153.4 72.1 49.4 26.7 22.3 23.1 47.1 然后采用*水文站典型年的分配模型,按時段設計值縮放至水廠取水口處,各設計代表年各月分配見表 4-8。29*城區供水廠城區供水廠設計年徑流年內分配表設計年徑流年內分配表 表 4-8 單位:m3/s 代表年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一 二 三 四 年 P=5%0.744 0.973 1.250 1.690 1.548 1.191 0.560 0.383 0.207 0.173 0.179 0.366 0

71、.772 P=50%0.546 0.981 1.169 1.461 0.899 0.764 0.525 0.315 0.224 0.197 0.229 0.363 0.639 P=97%0.506 0.702 0.989 0.688 1.274 0.749 0.338 0.228 0.205 0.178 0.186 0.245 0.524 平均 0.599 0.886 1.136 1.280 1.240 0.901 0.474 0.309 0.212 0.183 0.198 0.324 0.645 為了著重分析枯水年枯水期的流量是否滿足需要,將 97%保證率下的流量進行枯期徑流分配。以 198

72、6 年 12 月1987 年 4 月為代表年,進行徑流分配成果見表 4-9。30*城區供水廠城區供水廠枯水年枯水年枯期流量成果分配表枯期流量成果分配表 表 4-9 單位 m3/s 12 月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1 0.249 0.216 0.176 0.161 0.181 2 0.249 0.216 0.175 0.160 0.178 3 0.245 0.212 0.172 0.160 0.186 4 0.240 0.209 0.171 0.160 0.189 5 0.237 0.208 0.169 0.160 0.186 6 0.237 0.208 0.169 0.160 0.1

73、82 7 0.233 0.205 0.166 0.160 0.185 8 0.232 0.204 0.166 0.161 0.189 9 0.229 0.204 0.166 0.163 0.216 10 0.228 0.202 0.166 0.162 0.189 11 0.225 0.198 0.166 0.169 0.215 12 0.224 0.198 0.166 0.172 0.214 13 0.220 0.198 0.167 0.185 0.225 14 0.216 0.198 0.166 0.202 0.274 15 0.209 0.194 0.167 0.208 0.261 16

74、0.212 0.194 0.172 0.212 0.246 17 0.208 0.190 0.169 0.224 0.235 18 0.205 0.190 0.174 0.206 0.223 19 0.203 0.188 0.172 0.192 0.160 20 0.212 0.187 0.172 0.178 0.240 21 0.202 0.187 0.169 0.175 0.249 22 0.202 0.184 0.166 0.172 0.253 23 0.202 0.184 0.166 0.172 0.258 24 0.202 0.184 0.166 0.169 0.271 25 0.2

75、02 0.181 0.166 0.169 0.279 26 0.198 0.180 0.166 0.169 0.292 27 0.198 0.180 0.166 0.175 0.297 28 0.194 0.177 0.164 0.175 0.279 29 0.190 0.176 0.183 0.261 30 0.190 0.176 0.180 0.263 31 0.189 0.176 0.177 月平均 0.216 0.194 0.169 0.176 0.231 由上表可發現,在枯期時不能滿足 97%的供水保證率,需要從*河中取水,作為補充。補充水源擬從*電站庫區取水,補充水源取水保證率可達

76、 100%。31 4.2.3 用水量分析用水量分析*城區供水廠主要供應*鎮生活及*工業園區、羅家壩工業園區工業用水,用水范圍主要為居民生活用水用水和工業用水。本報告水量預測采用*縣*城區供水廠工程技術方案設計報告(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中的預測數據。水量預測采用綜合生活用水指標法,本次預測主要含:綜合生活用水和工業企業用水。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 50013-2006),*鎮屬二區,綜合生活用水定額按照小城市標準(0.150.24 m3/人 d)進行選擇,本次設計取:0.2m3/人 d,工業企業用水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工業組團和羅家壩工業組團屬于二類工業用地,用水量指標為

77、2.03.5 萬 m3/km2 d,本次設計取 2.0 萬 m3/km2 d,并考慮 60%回用。則:(1)綜合生活用水量 城市規劃人口 2.5 萬人,則綜合生活用水量:Q綜合生活=25000 x 0.2m3/d=5000 m3/d(2)工業企業用水量 該用水量按用地進行預測,根據*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可知,*工業組團工業用地為 165ha,屬二類工業用地,羅家壩工業組團工業用地為 12.16ha,屬二類工業用地,則 Q工業=(1-0.6)177.16200m3/d=14172.8m3/d(60%為回用水)(3)最高日總用水量 Q總=Q生活生活+Q工業=5000+14172.8=19172.8

78、m3/d 32 4.2.4 可供可供水量計算水量計算 因深溪溝、馬溪溝內沒有工礦企業、居民較少,沒有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在本論證報告中可以認為*城區供水廠取水口可供水量即取水口河段的天然來水量。4.2.5 水資源質量評價水資源質量評價 據調查,取水口以上流域內基本無工礦企業,水質不受工業污染影響。河流污染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過程中施用的化肥、農藥,以及排放的生活污水。據調查居民點污水排放量較少,對河流水質影響不大。根據水質檢驗報告,深溪溝、馬溪溝水質良好,無色、無味,pH值在 8 左右,一般呈中堿性或微堿性,各項參數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標準。4.2.6 取水口位置

79、合理性分析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城區供水廠深溪溝取水口位于深溪溝與龍達溝匯口處、距*河匯口約 0.8km。取水口區域屬中山峽谷地貌,左岸山頂海拔高程1030m,右岸山頂海拔高程 1100m,河床高程 910m,深溪溝河水由東向西流進取水區域。現代河床寬 1220m,兩岸岸坡較平緩,漫灘發育。取水口區域地質構造簡單,無褶皺斷裂構造。物理地質現象主要表現為巖體表淺層風化,崩塌、滑坡不發育。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水和裂隙水二種類型。孔隙水賦存于松散層中,接受大氣降水補給。裂隙水賦存于基巖裂隙中,與孔隙水有一定的水力聯系,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并向下游河谷排泄。33*城區供水廠馬溪溝取水口位于馬溪溝垃圾場上游約

80、 50m,取水口高程高出垃圾場高程約 10m,垃圾場不會對取水口造成污染。現代河床寬 58m,區域地質構造簡單。綜上分析,*城區供水廠取水口地質條件好,位置布置合理。4.2.7 取水可靠性與可行性分析取水可靠性與可行性分析 1、取水可靠性(1)水量可靠性分析 經 4.2.2 深溪溝、馬溪溝來水量計算,*城區供水廠取水口設計年徑流成果見下表 4-10。*城區供水廠城區供水廠取水口設計年徑流成果取水口設計年徑流成果 表表 4-10 單位:m3/s 時段 均值 各頻率設計值 P=5%P=50%P=97%年(54 月)0.643 0.772 0.639 0.524 5-10 月 0.989 1.184

81、 0.981 0.802 124 月 0.264 0.333 0.260 0.199 *城區供水廠擬取用水量為 0.24m3/s,由上表可以看出*城區供水廠的年取水保證率可以滿足 97%的要求。根據*水文站 19582010 年實測枯水期平均流量資料,經頻率分析計算,*城區供水廠枯期平均流量 80%、90%、97%保證率下分別為 0.216m3/s、0.199m3/s、0.173m3/s,小于*城區供水廠擬取用水量為 0.24m3/s。由此可見深溪溝、馬溪溝枯水期天然來水量不足,不能滿足*城區供水廠 97%的保證率。*城區供水廠在枯水期可優先保證*鎮居民生活用水,*工 34 業園區和羅家壩工業

82、園區的缺水量可由補充水源工程解決。根據研究決定以*河地表水為*城區供水廠補充水源,補充水源擬從*電站庫區取水。(2)水質可靠性分析 根據水質檢驗報告,深溪溝、馬溪溝水質良好,無色、無味,pH值在 8 左右,一般呈中堿性或微堿性,各項參數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標準。深溪溝、馬溪溝原水需輸至水廠,進行進一步凈化處理,處理后的深溪溝、馬溪溝水完全可以滿足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2、取水可行性(1)本工程所在流域深溪溝和馬溪溝,來水量豐富,溝內居民較少,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取水是可行的。(2)本工程通過興建水廠解決*縣*鎮工業、生活用水問題。這對充分發揮引水工程效益、緩解區域

83、用水矛盾、保障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本期工程取用深溪溝和馬溪溝地表水方案是可行的。35 5 建設項目建設項目取水的影響分析取水的影響分析 5.1 對區域水資源的影響對區域水資源的影響 5.1.1 工程運行對河流水質的影響工程運行對河流水質的影響*城區供水廠取水之后,取水口至*河匯口之間的河段水量減少,河水稀釋自凈能力將有一定的減弱。但水廠取水量較小,占天然流量的比重不大,且該河段內無其它污染源,因此對水質的影響較小。因此,*城區供水廠取水后對河流水溫、水質基本沒有影響。5.1.2 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據調查,深溪溝、馬溪溝中未發現有珍稀魚類分布,水廠建成運

84、行后,取水口至*河匯口河段流量相應減小,但對該河段的魚類基本無影響。5.1.3 對水域納污能力的影響對水域納污能力的影響 由于水廠在河道中筑壩攔截水量并通過引水系統引至下游,造成取水口至*河口河段流量的減少,必將降低減水河段的水體自凈能力,改變減水河段的水體納污能力。但由于本工程涉及河段無集中生活污水排放口等污染源,水廠建設期、運行期的生產生活污水皆經過處理達標后用于農業灌溉及廠區綠化或雇人對附近林木進行育肥,不外排,達到零排放,對河流水質基本無影響,因此水體納污能力的改變不會造成減水河段水質的惡化。5.2 對其他用戶的影對其他用戶的影響響 深溪溝、馬溪溝居民較少,無農業灌溉及其他水利設施,*

85、城 36 區供水廠取水口至*河匯口無其他用水項目,所以*城區供水廠取水工程的建設對其他用戶基本沒有影響。37 6 退水的影響分析退水的影響分析 6.1 退水系統及其組成概況退水系統及其組成概況 水廠自身產生的退水主要是少量生產廢水,生產廢水主要是沉淀池排泥水及濾池反沖洗水排放的廢水,主要含有懸浮物及其它有機無機物,由于水廠規模不大,所以廢水產生量很少,廢水排入*鎮市政污水管網。自來水使用后產生的居民生活污水,按污水量約為用水量 80%計,規模 0.5 萬 m3/d 的自來水使用后約產生廢污水 0.4 萬 m3/d。污水直接排入*鎮市政污水管網。*工業園區和羅家壩工業園區產生的廢水經處理后排入*

86、河。6.2 退水對附近水域的影響退水對附近水域的影響 水廠自身產生的退水量很少,不會對附近水域產生較大影響。水廠凈水生產中排放少量的生產廢水,廢水中主要含源水中濃縮下來的懸浮物及投入的混凝劑,與原水相比并無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唯泥沙含量較高,但為了更好地保護水環境,應對其進行濃縮、脫水處理后再排放。水廠自來水使用后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城鎮下水管網,并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入*河;工業園區的工業廢水經處理后排入*河*鎮下游。38 7 水資源保護措施水資源保護措施 為實現區域水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保證區域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論證認為水資源保護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建立健全供水管理機構;節約用水,

87、減少污水排放;加強用、排水監測;加強區域水資源保護管理等。7.1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建立生產區范圍保護區:(1)在沉沙池、蓄水池的周圍建立綠化帶;(2)禁止在生產區 10m 范圍內設置生活居住區和修建禽畜飼養場、滲水廁所、滲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糞便、廢渣,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3)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盡量減少水源污染;(4)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包括城鎮集中污水處理廠、居民小區污水處理設施、排污管網改造等;清污分流、導污以及入河排污口調整和嚴格控制設置排污口等;7.2 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7.2.1 建立健全供水管理機構、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供水管理機構、完善用水管理制度 (1)

88、機構設置 設置專門的供水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并推行管理條例。并確定其相應的職責和權限,設專人負責工程的施工期、調試期和運行期的水務管理,確保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充分發揮供水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 39 會效益。(2)用水管理制度 工程投入運行后,要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加大新水法的宣傳力度,要求每一個公民都能從自我做起,關心愛護水資源。同時要求嚴格按照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高好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嚴格對本地區的水質狀況進行監測,發現有污染水資源現象發生的的,或者水功能區的水質未達到水域使用功能對水質要求的,及時向相關政府部門報告,政府依法對水資源進行強制性保護。此外,該

89、工程的開發,將實現有償供水、自負盈虧、達到以水養水的良性循環,使其發揮最大效益。(3)實行用水指標管理與監督合理確定用水定額,充分發揮水價的經濟杠桿作用。統籌規劃城鎮用水,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聯合利用,要充分利用地表水,盡量少開采地下水,嚴格控制自備井的使用。要建立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和監督體系,使用水總量和用水定額兩個指標真正得以落實。(4)退水管理 為實現水功能區水質目標,一方面,*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對深溪溝、馬溪溝沿岸污染物排放提出適當的總量控制的行政要求,對進入深溪溝、馬溪溝的污染物實行區域調整和削減;一方面,*縣*鎮應加快城市生活、工業污水管網及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收水率和污

90、染物的去除率,尤其是 COD、氨氮的去除率;40 另一方面,*縣應盡快制定相關的中水回用規劃,加大節水力度,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和回用率,最大程度的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7.2.2 建立動態監測和管理系統建立動態監測和管理系統 水資源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寶貴財富,它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若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危及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制約經濟的發展,水源的保護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應對水源地及鄰近地區的水量、水質等進行長期監測,提供水源地水質變化趨勢,以便及時提出政策,科學、有效的保護水資源,保證供水水質。對于本工程來說,應加強水廠取水斷面的水質監測,對水功能區取、退水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以改善其水質狀

91、況,達到水資源保護規劃要求的水質標準。取水點周圍半徑 100m 水域內,嚴禁從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動,并由供水單位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和有關禁止事項的告示牌。同時可采取的措施有:(1)劃定*城區供水廠水源地周邊公共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建立起完善、合理的水質、水量監測評估體系,對飲水安全進行長期及時的信息管理,保障用水安全。7.2.3 節約用水節約用水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節水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建立完善的節水機構,并制定詳細的節水計劃有利于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1)采取多種形式的節水宣傳教育,提高用水戶的節水意識,41 改變低效率的用水習慣;(2)使用再生水,提高水的循環

92、利用率;(3)合理調整水費,促使消費者節約用水;(4)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節水型工業體系。7.2.4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工程的建設不可避免會造成大量土方開挖,人為加劇當地水土流失,因此,工程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實施水土保持方案,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中,盡量可能的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42 8 建設項目取水和退水影響補償建議建設項目取水和退水影響補償建議 8.1 補償原則補償原則(1)堅持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堅持水量、水質統一的原則;(3)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堅持公平、公開、協商和互利的原則;(4)堅持取水權有償轉讓原則,建立健全保護水資源、恢復

93、生態環境的經濟補償機制;(5)堅持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8.2 補償方案(措施)建議補償方案(措施)建議 水廠所處深溪溝、馬溪溝因歷史和經濟原因,僅有少量農田,沒有其他工農業生產設施,對占用耕地涉及的具體村民小組和農戶可通過采取有效的補償措施和在本組范圍內合理有償調劑。43 9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結論與建議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結論與建議 9.1 結論結論 9.1.1 取用水的合理性取用水的合理性*城區供水廠工程符合相關的水利產業政策,有著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為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水利建設項目。目前,*縣*鎮供水能力已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和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的要求,原有水廠供水的可靠性已不能達到要求,

94、影響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建設*城區供水廠,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要求,發展工業完全符合水資源配置原則。綜上所述,本期工程屬于國家和地方鼓勵發展的建設項目,符合相關產業政策,在取水水源選擇上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因此,本期工程取水合理。9.1.2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與可行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與可行性 1、取水可靠性(1)水量可靠性分析*城區供水廠擬取用水量為 0.24m3/s,而*城區供水廠取水口天然來水量 P=97%的流量為 0.524m3/s,*城區供水廠的年取水保證率可以達到 97%以上。但是,根據*水文站 19582010 年實測枯水期平均流量資料,經頻率分析計算,

95、*城區供水廠枯期平均流量 80%、90%、97%保證率下分別為 0.216m3/s、0.199m3/s、0.173m3/s,小于*城區供水廠 44 擬取用水量 0.24m3/s。由此可見深溪溝、馬溪溝枯水期天然來水量不足,不能滿足*城區供水廠 97%的保證率。*城區供水廠在枯水期可優先保證*鎮居民生活用水,*工業園區和羅家壩工業園區的缺水量可依靠補充水源工程解決。根據研究決定以*河地表水為*城區供水廠補充水源,補充水源擬從*電站庫區取水,取水保證率可達 100%。(2)水質可靠性分析 根據水質檢驗報告,深溪溝、馬溪溝水質良好,無色、無味,pH值在 8 左右,一般呈中堿性或微堿性,各項參數均符合

9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標準。2、取水可行性 本工程所在流域來水量豐富,溝內居民較少,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取水是可行的。本工程通過興建水廠解決*縣*鎮工業、生活用水問題。這對充分發揮引水工程效益、緩解區域用水矛盾、保障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本期工程取用深溪溝、馬溪溝地表水方案是可行的。9.1.3 取用水對水資源狀況和其他用水戶的影響取用水對水資源狀況和其他用水戶的影響*城區供水廠取水之后,取水口至*河匯口之間的河段水量減少,河水稀釋自凈能力將有一定的減弱。但水廠取水量較小,占天然流量的比重不大,且該河段內無其它污染源,因此對水質的影響較小。因此,*

97、城區供水廠取水后對河流水溫、水質基本沒有影響。45 據調查,深溪溝、馬溪溝中未發現有珍稀魚類分布,水廠建成運行后,取水口至*河匯口河段流量相應減小,但對該河段的魚類基本無影響。由于水廠在河道中筑壩攔截水量并通過引水系統引至下游,造成取水口至*河口河段流量的減少,必將降低減水河段的水體自凈能力,改變減水河段的水體納污能力。但由于本工程涉及河段無集中生活污水排放口等污染源,水廠建設期、運行期的生產生活污水皆經過處理達標后用于農業灌溉及廠區綠化或雇人對附近林木進行育肥,不外排,達到零排放,對河流水質基本無影響,因此水體納污能力的改變不會造成減水河段水質的惡化。深溪溝、馬溪溝居民較少,無農業灌溉及其他

98、水利設施,*城區供水廠取水口至*河匯口無其他用水項目,所以*城區供水廠取水工程的建設對其他用戶基本沒有影響。9.1.4 退水影響及水資源保護措施退水影響及水資源保護措施 水廠自身產生的退水量很少,不會對附近水域產生較大影響。水廠凈水生產中排放少量的生產廢水,廢水中主要含源水中濃縮下來的懸浮物及投入的混凝劑,與原水相比并無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唯泥沙含量較高,但為了更好地保護水環境,應對其進行濃縮、脫水處理后再排放。水廠自來水使用后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城鎮下水管網,并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入*河;工業園區的工業廢水經處理后排入*河*鎮下游。46 9.1.5 取水方案取水方案*城區供水廠取水水源為深溪溝、馬

99、溪溝地表水,擬取水河段來水,經管道引水至*一組附近的新建*城區供水廠,以備取用。本工程引水量 2.0 萬 m3/d,設計引水渠道連續引水流量為 0.24m3/s。本工程補充水源為*河地表水。9.1.6 退水方案退水方案 水廠自身產生的退水主要是少量生產廢水,生產廢水主要是沉淀池排泥水及濾池反沖洗水排放的廢水,主要含有懸浮物及其它有機無機物,由于水廠規模不大,所以廢水產生量很少,廢水排入*鎮市政污水管網。自來水使用后產生的居民生活污水,按污水量約為用水量 80%計,規模 0.5 萬 m3/d 的自來水使用后約產生廢污水 0.4 萬 m3/d。污水直接排入*鎮市政污水管網。*工業園區和羅家壩工業園區產生的廢水經處理后排入*河。9.2 建議建議(1)*縣*鎮應加快城鎮生活、工業污水管網建設,提高*鎮污水處理廠的收水率和污染物的去除率;應加大節水力度,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和回用率,最大程度的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同時調整工業結構,淘汰高耗水企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因災后重建需水量的不斷增加,需盡快進行*城區供水廠的建設。綜上所述,從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和可行 47 性、取用水對水資源狀況和其他用水戶的影響、退水影響及水資源保護措施等方面綜合分析后認為,*城區供水廠取水工程取用深溪溝、馬溪溝水是基本可行的。


注意事項

本文(供水廠取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51頁).pdf)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古浪县| 乐陵市| 塔城市| 日土县| 平邑县| 措勤县| 比如县| 潞城市| 基隆市| 峡江县| 延安市| 东乌| 孙吴县| 衢州市| 南城县| 永定县| 南丰县| 邯郸市| 孙吴县| 德令哈市| 江安县| 新乡市| 桐城市| 抚顺市| 疏附县| 定日县| 攀枝花市| 兴业县| 宣城市| 北流市| 河西区| 仪陇县| 广昌县| 特克斯县| 宁明县| 桓台县| 横山县| 德阳市| 靖江市|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