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面改造設計、施工方案一、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處理措施在對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瀝青混凝土罩面前,必須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修復,具體措施如下:(一)接縫處理1、清縫用小扁鑿鑿除或清縫機具清除舊填縫料和其它雜物,再用吹塵器將縫內灰土吹干凈。2、填縫將填縫料(橡膠瀝青)加熱至灌入溫度,濾去雜物,倒入填縫機內填縫。在填縫的同時,須用鐵鉤來回鉤動,以增加與縫壁的粘接和填縫的飽和。填縫料的技術要求應符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二)破損水泥混凝土面板的修補1、完全破碎的面板對破碎面板應進行整板更換,即將破損的水泥混凝土面板進行整板破除,挖除混凝土面板及受水浸害的老路基層,重新鋪設與老路相同的水泥混凝
2、土路面至老跨現有標高,開放交通或銑刨前須養護7天以上,使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2、貫穿面板全厚的裂縫對于出現貫穿面板全厚的裂縫的面板(尚未完全破碎),采用條帶罩面法進行處理。(1)輕、中程度裂縫施工方法順裂縫兩側不小于15cm,平行縮縫方向鋸切兩條7cm深的鋸縫;鑿除兩鋸縫內7cm深的水泥混凝土;沿裂縫兩側10cm,每隔50cm鉆直徑為1cm、深為5cm的鈀釘孔;用高壓氣槍吹刷干凈后用環氧水泥砂漿填滿;把去污除銹后的鈀釘插入孔內安裝;切槽內澆筑快硬細石混凝土,及時震搗密實并抹平;噴灑養護劑,加深縮縫及灌注填縫料。(2)中、重程度裂縫施工方法垂直裂縫每側不小于30cm,切縫寬23cm、長40
3、cm、深5cm的切槽;鑿除兩鋸縫內5cm厚的水泥混凝土;沿裂縫兩側15cm,每隔30cm鉆直徑為4cm、深為10cm的鈀釘孔;同輕、中程度裂縫施工方法。(3)細石混凝土技術要求細石混凝土不得使用火山灰質水泥,可采用硅酸鹽水泥;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大于15mm;砂采用料徑0.30.5mm的中粗砂,粗骨料含泥量不應大于1%;細骨料含泥量不應大于2%;水采用自來水或可飲用的天然水;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20,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水灰比不應大于0.55;含砂率宜為35%40%;水灰比宜為1:21:2.5。3、板底脫空的處理根據路面彎沉檢測和雷達掃描反應的路面面層和基層存在的缺陷狀況,對舊
4、水泥路面可按以下情況處理:(1)路面總彎沉不大于20(0.01mm)且縮縫兩側彎沉差小于6的,說明老路基層基本穩定,水泥混凝土面板傳荷能力良好,對原有接縫進行處理,路表清掃干凈、曬干后可直接進行加鋪。(2)路面總彎沉大于20(0.01mm)、不大于45(0.01mm)的,說明老路基層有一定程度的脫空、松散、空隙,加鋪前需對基底進行壓漿處理,具體做法如下:在水泥混凝土面板板角距邊緣5cm處及面板中收位置,用鉆機鉆直徑5cm的灌漿孔,鉆孔深度以鉆穿混凝土板塊為準;灌注機械可用壓力灌漿機或壓漿泵,灌漿壓力為300500KPa;灌注作業應先從沉陷量大的地方的灌漿孔開始,逐步由大到小,由近到遠,直到路面
5、板塊達到預定的高度為止;灌漿完畢用木楔堵孔,養生3天;養生完畢,檢測縮縫兩側的彎沉,總彎沉均應小于20(0.01mm),彎沉差應小于6(0.01mm),否則應重新進行壓漿。(2)路面總彎沉大于45(0.01mm)的路段,可判斷基地脫空現象嚴重或基地不密實或存在軟弱下臥層,則應對現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基層進行挖除,重新鋪筑與現有路面結構相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基層,具體做法如下:挖除現有的水泥混凝土面板及基層,挖除時應盡量減輕對相鄰板塊的擾動,清除基底表面松散顆粒,檢測基底承載力應達到130KPa以上,否則基底應進行夯實或換填;鋪17cm厚4%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灑水泥漿+ 17cm厚5%水泥穩定
6、碎石基層+改性乳化瀝青封層+ cm厚(與原混凝土板等厚)水泥混凝土板。新水泥混凝土面板與舊面板之間應設置拉桿及傳力桿,拉桿及傳力桿采用鉆孔的方式植入,并用環氧砂漿填充,待砂漿硬化后澆筑快凝混凝土。二、舊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處理措施舊瀝青路面一般龜裂嚴重,道路基層受水的浸害嚴重,路基沉陷嚴重,設計中采用挖除現有路面后重新鋪筑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方式處理。具體做法如下:1、挖除現有破損嚴重的瀝青路面及基層,清除基底表面松散顆粒,檢測基地承載力應達到130KPa以上,否則基底應進行夯實或換填;2、鋪17cm厚4%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灑水泥漿+ 217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改性乳化瀝青封層+4cm厚中粒
7、式瀝青混凝土AC-20+改性乳化瀝青封層+3cm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三、舊復合路面(原水泥砼路面+瀝青罩面)的處理措施舊復合路面的瀝青罩面層一般較薄為46cm,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損壞,設計中將復合路面視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對待,其上層原有的瀝青罩面層視為應力吸收層及調平層。復合路面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進行區別處理:1、路面總彎沉不大于20(0.01mm)且無反射裂縫的路段:路面表面清洗干凈并曬干后可直接進行瀝青混凝土罩面。2、路面總彎沉不大于20(0.01mm)且橫向裂縫(反射裂縫)兩側彎沉差小于6(0.01mm)的路段: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縫進行處理后直接加鋪瀝青混凝土罩面。具體做法如下
8、:沿橫向裂縫(反射裂縫)兩側25cm處鋸縫,鋸縫的深度為原瀝青面層的厚度。清除兩鋸縫之間寬度50cm范圍內的瀝青混凝土,露出水泥混凝土板橫向接縫。清縫:用小扁鑿鑿除或清縫機具清除舊填縫料和其它雜物,再用吹塵器將縫內灰土吹干凈。填縫:將填縫料(橡膠瀝青)加熱至灌入溫度,濾去渣物,倒入填縫機內填縫。在填縫的同時,須用鐵鉤來回鉤動,以增加與縫壁的粘接和填縫的飽和。普通瀝青砂填充切除部分的空缺,填至原路面高程。加鋪瀝青罩面前,應先在路面全寬范圍內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瀝青用量為0.3L0.5L/平方米),改性乳化瀝青破乳后,沿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縫騎縫鋪設1m寬的玻纖維土工格柵,然后在玻纖維土工格柵上方補
9、灑改性乳化瀝青粘層(補灑范圍應覆蓋玻纖維土工格柵)。改性乳化瀝青破乳后加鋪瀝青混凝土罩面層。3、路面總彎沉大于20(0.01mm)、不大于45(0.01mm)的路段:應對水泥混凝土板底進行壓漿處理。具體做法如下:沿橫向裂縫(反射裂縫)兩側25cm處鋸縫,鋸縫的深度為原瀝青面層的厚度。清除兩鋸縫之間寬度50cm范圍內的瀝青混凝土,露出水泥混凝土板橫向接縫。鉆孔、壓漿。具體要求與水泥混凝土面板板底壓漿相同。清縫、灌縫。具體要求與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縫處理相同。普通瀝青砂填充切除部分的空缺,填至原路面高程。加鋪瀝青罩面前,應先在路面全寬范圍內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瀝青用量為0.3L0.5L/平方米),改
10、性乳化瀝青破乳后,沿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縫騎縫鋪設1m寬的玻纖維土工格柵,然后在玻纖維土工格柵上方補灑改性乳化瀝青粘層(補灑范圍應覆蓋玻纖維土工格柵)。改性乳化瀝青破乳后加鋪瀝青混凝土罩面層。4、路面總彎沉大于45(0.01mm)的路段:挖除現有復合路面及基層,新鋪水泥混凝土面板,并用瀝青砂找平。具體做法如下:挖除現有復合路面及基層,挖除時應盡量減輕對相鄰板塊的擾動,清除基底表面松散顆粒,檢測基底承載力應達到130KPa以上,否則基底應進行夯實或換填;鋪17cm厚4%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灑水泥漿+ 17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改性乳化瀝青封層+ cm厚(與原混凝土板等厚)水泥混凝土板。新水泥混
11、凝土面板與舊面板之間應設置拉桿及傳力桿,拉桿及傳力桿采用鉆孔的方式植入,并用環氧砂漿填充,待砂漿硬化后澆筑快凝混凝土?;炷翉姸冗_到70%以上后用瀝青砂漿找平至原有路面高程。加鋪瀝青罩面前,應先在路面全寬范圍內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瀝青用量為0.3L0.5L/平方米),改性乳化瀝青破乳后,沿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縫騎縫鋪設1m寬的玻纖維土工格柵,然后在玻纖維土工格柵上方補灑改性乳化瀝青粘層(補灑范圍應覆蓋玻纖維土工格柵)。改性乳化瀝青破乳后加鋪瀝青混凝土罩面層。四、施工注意事項(一)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處理過程1、舊水泥混凝土面板的修補過程中要特別小心,不要傷及相鄰的路面和基層;2、舊水泥混凝土面板的
12、破除面積不應大于1天能完成面板修補的面積;3、混凝土面板破除以后應清除所有混雜的或松散的材料;4、接縫傳荷能力的恢復: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破除過程,會不可避免地引起現有的路面拉桿、傳力桿的松動,澆筑新的C30混凝土面板前,需對面板接縫的傳荷能力進行恢復,即新混凝土面板與老混凝土面板之間增設連接鋼筋。5、新修補混凝土面板與舊面板之間的接縫處理:新修補混凝土面板澆筑前應先在舊混凝土面板1/2板厚處進行鉆孔,孔深10cm、直徑2430cm,水平間距約30cm,將孔內粉碎物清除并加以濕潤,填實環氧砂漿后插入一根直徑20mm、長20cm的螺紋鋼筋作為連接鋼筋,待砂漿硬化后澆筑快凝混凝土。6、為提高修補混凝土
13、面板的早期強度,混凝土中建議摻加3%的早強劑;7、混凝土澆搗以后的12h內將各縮縫鋸到1/3板厚處,在50h內需完成接縫封縫工作。新修補混凝土面板的接縫,應與其周邊的接縫對齊。8、罩面層路面標高:因實測的道路地面線標高不平,進行縱斷面設計時難以進行擬合,如設計提供的縱斷面對道路標高存在較大調整,對道路兩側的房屋、相接道路等影響較大,故施工時路面標高不建議按照縱斷面設計文件進行控制,而是直接在現有路面上加鋪固定厚度的罩面層,僅對凹凸不平處進行少量調整。為不增加橋梁恒載,橋面不加鋪瀝青罩面,道路兩端標高與橋梁兩頭現狀標高相接。(二)起終點路面的銑刨為保證道路起終點路面與現有路網的銜接順暢,建議對道
14、路起終點處的現狀路面進行銑刨,銑刨厚度不小于34cm,以保證起終點處新鋪瀝青罩面達到最小厚度。(三)粘層施工1、粘層瀝青材料宜采用改性乳化瀝青,使用之前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E20-2011)的方法進行試驗,且滿足規范要求。考慮到乳化瀝青灑布后、下個工序開工前,需要幾個小時的破乳時間,當因施工工期或施工條件限制,不得已時可用重交熱瀝青取代改性乳化瀝青。2、粘層采用瀝青灑布車進行噴灑,瀝青灑布車配備有適用于不同稠度瀝青用的噴嘴。噴灑時應符合以下要求:澆灑粘層瀝青前路面應清掃干凈,對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應適當防護,以防污染?;鶎颖砻鎽秋L干狀態或含水量不影響瀝青的均勻灑布的范圍
15、。如遇大風或即將降雨時不得澆灑粘層瀝青。氣溫低于10或路面潮濕時不宜澆灑粘層瀝青。應按設計的瀝青用量一次澆灑均勻,當有遺漏時應用人工補灑。澆灑粘層瀝青后嚴禁車輛、行人通行。3、粘層的灑布量為0.30.6L/,要求灑布均勻,改性乳化瀝青含量須大于60%。(四)玻璃纖維土工格柵鋪設1、玻纖格柵要求采用自粘型,縱橫向抗拉強度大于50KN/m;2、土工布搭接長度縱向為1520cm,橫向長度為510cm;3、玻纖格柵的鋪設要求平整、密貼,出現鼓包、褶皺處需剪開重新鋪平。4、玻璃纖維土工格柵技術要求指標內容指標要求測試溫度()抗拉強度(KN/m)50202最大負荷延伸率(%)3202網孔尺寸(mmmm)1
16、2122020202網孔形狀矩形202玻璃纖維土工格柵的試驗方法按照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試驗規程(JTG E50-2006)執行。(五)瀝青混凝土罩面層施工1、混合料的拌制瀝青材料采用導熱油加熱,瀝青與礦料的加熱溫度控制如下:SBS改性瀝青加熱溫度在160165的范圍內,石料加熱溫度應比瀝青加熱溫度高190220。瀝青混合料的出廠溫度在170185范圍內,以滿足施工攤鋪的溫度要求;瀝青混合料拌和時間以混合料拌和均勻,所有礦料顆粒全部裹覆瀝青結合料為度,并經試拌確定。每鍋拌和時間宜為45s,其中干拌時間不得小于10s;拌好的混合料,儲料時間以符合攤鋪溫度要求為準,不超過24小時。貯存期間溫降不超
17、過10,且不得發生結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細集料顆粒離析。出廠的瀝青混合料需逐車用地磅稱重,并測量運料車中瀝青混合料的溫度,簽發一式三份的運料單,一份存拌和站,一份交攤鋪現場,一份交司機。施工時的瀝青混凝土配合比需拌和場試驗確定。2、混合料的運輸混合料采用較大的自卸汽車運輸,車箱應打掃干凈。為防止瀝青與車箱板粘結,運料車每次使用前在車箱側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層油水(柴油與水的比例為1:3)混合液,車箱底部不殘留余液;從拌和樓向運料車上放料時,通過前后移動運料車(大于3次)的位置,以消除粗細集料的離析現象;運料車用蓬布覆蓋,用以保溫、防雨、防污染;混合料運輸的運量較拌和能力或攤鋪速度有所富余,施工過程中
18、攤鋪機前方應有運料車等候卸料。開始攤鋪時在施工現場等候卸料的運料車不少于5輛;混合料運至攤鋪地點后憑運料單接收,并檢查拌和質量。不符合溫度要求,或已經結成團塊,或遭雨水淋濕的混合料不得鋪筑在道路上;運料車進入攤鋪現場前必須清掃干凈,輪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贓物,否則宜設水池洗凈輪胎后進入攤鋪現場;連續攤鋪過程中,運料車在攤鋪機前1030cm處,不得撞擊攤鋪機。卸料過程中運料車應掛空檔,靠攤鋪機推動前進。3、瀝青混凝土面層雨天施工瀝青混凝土面層在雨天不施工。在施工遇雨時應采取以下措施:運輸車備有蓬布,遇雨時及時蓋上,并立即通知拌和站停止拌和。現場立即停止攤鋪,把攤鋪機包括料斗部分全部覆
19、蓋,在攤鋪機前對攤鋪混合料部分進行防雨覆蓋。已攤鋪部分加緊碾壓、盡快完成,并注意路面及周圍排水。瀝青混合料溫度能滿足最低溫度要求時,可以把已到工地的混合料鋪完。是否繼續拌和、攤鋪根據氣候情況具體研究決定。如果地面潮濕、儲料斗內瀝青混合料溫度低于最低溫度標準,則廢棄。未經碾壓密實即遭雨淋的瀝青混合料全部清除。大風時攤鋪瀝青混凝土時提高混合料溫度和出廠溫度,加強覆蓋保溫。4、瀝青混凝土攤鋪前的準備工作運料車到工地多于5臺后開始攤鋪;攤鋪瀝青混凝土時,攤鋪機的攤鋪速度應根據拌和機產量、施工機械配套情況及攤鋪層厚度、寬度和規范要求規定,控制在13m/min;攤鋪機應配備熨平板自控裝置,傳感器可通過基準
20、線自動發出信號來操縱熨平板,使攤鋪機能鋪筑出理想的坡度和平整度;瀝青混凝土的施工溫度控制瀝青型號SBS改性瀝青攤鋪溫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60開始碾壓混合料內部碾壓溫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50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不低于鋼輪壓路機不低于90開放交通的表面溫度不低于505、混合料的攤鋪在攤鋪混合料之前,應檢查確認下基層的質量,當下基層質量不符合要求時,不準攤鋪;攤鋪前應對側石、緣石進行適當的遮擋,以免受到瀝青混合料污染;攤鋪燙平板要充分加熱。攤鋪時,混合料盡快地不間斷地排卸進攤鋪機并立刻進行攤鋪。攤鋪時,螺旋送料器的轉速應配合恰當,以使燙平板前混合料料堆的高度平齊于或略高于螺旋送料器的軸心線,即以稍為看見
21、螺旋葉或剛蓋住螺旋葉為準;攤鋪前熨平板須加熱1520分鐘,保證熨平板溫度在100以上;運輸車輛對攤鋪機有足夠的持續供料量,如果發生暫時性斷料,則攤鋪機應繼續保持運轉;施工時盡量避免施工接縫;在雨天、表面存在積水及氣溫低于10時不得攤鋪混合料。6、路面的碾壓在混合料完成攤鋪和刮平后應立即對路面進行檢查,對不規則之處及時有人工進行迅速找補后進行充分、均勻的壓實;為達到最佳壓實效果,采用鋼筒式靜態壓路機與膠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結合的方式,并備有小型振動壓路機或手扶振動夯具,以用于窄狹地點壓實或修補工程;壓實分成初壓、復壓和終壓。壓路機應以均勻速度行駛,壓路機速度應符合下表規定:壓路機碾壓速度 碾壓階
22、段鋼筒式壓路機膠輪式壓路機振動式壓路機名 稱初壓(Km/h)適宜2323(靜壓)23最大44(靜壓)3復壓(Km/h)適宜3535(靜壓)34.5最大66(靜壓)5終壓(Km/h)適宜3646(靜壓)36最大68(靜壓)6碾壓作業應在混合料處于能獲得最大密度的溫度下進行,一般初壓不得低于150,終壓完成時溫度不得低于90。各階段碾壓操作要求初壓要求應在混合料攤鋪后較高溫度下進行,并不得產生推移、發裂,壓實溫度應根據瀝青稠度、壓路機類型、氣溫、鋪筑層厚度、混合料類型經試壓確定;壓路機從外側向中心碾壓。相鄰碾壓帶應重疊1/31/2輪寬,最后碾壓路中心部分,壓完全幅為一遍。碾壓應從緊靠路緣石的邊緣開
23、始;復壓要求碾壓遍數不宜少于4遍,復壓后路面密實度不小于96%,無明顯輪跡;采用重型的鋼輪壓路機總質量不小于25t;振動時振動頻率宜為3550Hz,振幅為0.30.8mm,相鄰碾壓帶重疊寬度為1020cm;終壓要求終壓時應緊接復壓后進行。并可選用雙輪鋼筒式壓路機,不少于2遍,并無輪跡。其它特殊地段的壓實碾壓過程中有混合料沾輪時,可向碾壓輪灑少量水或加洗衣粉水,嚴禁灑柴油。同時應采取產效措施防止油料、潤滑脂、汽油或其它有機雜質在壓路機操作或停放期間掉落在路面上;碾壓應縱向進行;壓路面不得在未碾壓成型并冷卻的路段上轉向、調頭或停車等候。當壓路機來回交替碾壓時,前后兩次停留地點應相距10m以上,并駛
24、出壓實起線3m以外。振動壓路機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駛時應關閉振動;對壓路機無法壓實的拐死角、加寬部分及某些邊緣等局部地區,應采用振動夯板壓實。對雨水井與各種檢查井的邊緣用人工夯錘、熱烙鐵補充壓實;在壓實時,如接縫處(包括縱縫、橫縫或因其它原因形成的施工縫)的混合料溫度已不能滿足壓實溫度時,加熱提高混合料的溫度達到壓實的溫度后再壓實到無縫跡為止。否則,切割混合料并重新鋪筑。7、接縫處理鋪筑工作安排盡量使接縫保持在最小數量;采用平接縫在當天施工結束后用切割機切割、清掃、成縫。施工前將縫邊緣清掃干凈,并涂灑少量粘層油。施工時重疊在已鋪層上1015cm,再鏟走鋪在前半幅上的混合料。碾壓時先在已壓實路面上行走,碾壓新鋪層1015cm,然后壓實新鋪部分,再伸過已壓實路面1015cm,充分將接縫壓實緊密。8、開放交通瀝青混凝土路面碾壓成型、路面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六)瀝青砂施工1、用砂應為干燥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瀝青材料采用重交石油瀝青。瀝青砂配合比按重量比為8%10%的瀝青和9092%的中、粗砂(每立方米干砂加入130公斤瀝青)。2、瀝青砂的拌制:采用熱法拌制,將砂和瀝青分別加熱,然后按配合比均勻拌和,溫度控制如下:材 料拌和前拌和后碾壓前碾壓后砂100150150170150不低于60瀝青18020015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