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虹橋國際機場航站樓改造工程施工測量方案(14頁).docx

  • 資源ID:590606       資源大小:136.21KB        全文頁數:14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虹橋國際機場航站樓改造工程施工測量方案(14頁).docx

1、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改造工程測量方案目錄1、編制說明11.1編制范圍11.2編制依據12、工程目標12.1工期目標12.2事故質量目標12.3 安全責任目標12.4文明施工目標12.5環境控制目標23、工程概況23.1工程性質23.2對測量影響的條件23.3工程建筑結構設計概況23.4基準點概況33.5施工測量特點及難點44、測量施工部署44.1 設計圖紙審核44.2測量控制點校驗44.3檢定測量器具的選用55、平面控制測量55.1 測量控制網建立55.2 建筑物控制測量66、高程控制測量66.1 高程控制網建立66.2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77、沉降觀測77.1觀測點布設77.2觀測其他要

2、求88、測量放線精度要求89、測量管理制度99.1 測量管理體系99.2 測量施工人員管理109.3 儀器管理109.4 資料管理1010、復核驗線1110.1 要求1110.2 驗線范圍1110.3 質量保證措施121、 編制說明1.1編制范圍本方案針對上海虹橋T1航站樓改造工程從開工至竣工的施工測量和制定相應技術與管理措施。1.2編制依據(1)工程相關設計文件(2)施工合同(3)現行的國家、行業及地方的有效規范、規程、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

3、J01-21-95)(4)上海市測繪院第三分院關于上海虹橋T1航站樓改造工程的平面、高層控制測量報告(201430385)(5)政府、集團、公司等部門有關工程測量的指導性及強制性要求、意見、通知、規定等(6)其他有效資料或依據2、 工程目標2.1工期目標嚴格按照合同工期要求完成工程建設。2.2事故質量目標工程質量目標:在符合國家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的前提下,保證本工程一次性驗收合格,爭創白玉蘭獎。2.3 安全責任目標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杜絕影響空防安全和機場運營的各種行為,確保工程施工全過程安全生產無重大傷亡事故。2.4文明施工目標對本工程實施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在整個工程施工期間直至竣工驗收完

4、畢均要達到國家及上海市文明工地的管理要求。2.5環境控制目標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現場的各種揚塵、廢氣、廢水、固定廢棄物以及噪聲等,使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規定范圍內。3、 工程概況3.1工程性質工程名稱: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改造工程建設單位:公司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理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單位:公司土建單位:團有限公司樁基及鋼結構工程專業單位:限公司機電安裝單位:公司3.2對測量影響的條件本項目位于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內,涉及范圍北至空側E機坪北側邊界、南至迎賓五路、東至空港八路、西至B樓空側10、11號機位西側邊界。航站樓南側和東側有較多建筑物。附圖1工程地理位置平

5、面示意圖。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改造工程主要內容為T1航站樓A樓和B樓的改造工程。周邊場地平整,設計標高為0.000,絕對標高為4.000。3.3工程建筑結構設計概況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經過多次改造和擴建,目前由A樓和B樓組成,為主體兩層局部三層建筑。本次改造主要內容為T1航站樓A樓、B樓的改造(包含登機橋固定端)。本工程為局部地下一層,地上4層,建筑高度23.78m,總建筑面積:128945m2,其中改造面積75128m2、新建建筑面積53817m2;地上建筑面積122986m2,地下建筑面積5959m2。登機橋面積1645m2,樓前車道邊雨篷2900m2。A樓改造階段主體新建結構

6、A樓B段和C段為混凝土結構(原該區域建筑物拆除),其中B段地上兩層為框架混凝土結構,三層以上為鋼結構,C段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為混凝土結構,屋面為鋼結構。A段主要結構工程為安裝鋼結構屋面。A段和C段樓前高架側及B段和D段空側均安裝鋼結構雨篷。A樓A段及A樓D段主要為樓內建筑裝飾改造及局部結構加固、樓板開洞封堵等施工。B樓改造主要對B樓原有結構的加固和B2段的新建鋼結構屋面,同時拆除B6段的原有連廊并新建鋼結構連廊。其余B樓為樓內建筑裝飾改造及局部結構加固、樓板開洞封堵等施工。結構新建改造區域結構鋼結構屋面和玻璃幕墻+13.295+15.406+22.415+11.120+19.555+24.000

7、+9.825+14.075+9.485+15.195+12.775+24.000+9.825航站樓改建平面示意圖3.4基準點概況根據業主提供的上海市測繪院關于本工程平面、水準高程控制測量成果報告資料,本次工程坐標基準點A樓南側布設G1、G2,業主樓頂上HQ8共三個坐標控制點,空港八路沿94年D段南側布設兩個標高控制點TP1、TP2。具體位置見附圖2測量控制點、水準點平面位置示意圖。3.5施工測量特點及難點 施工測量特點:施工測量與施工密不可分,其進度與精度直接影響著施工的進度和施工質量。本工程多為舊樓內部改造工程與舊樓拆除新建兩大部分,需對原保留建筑測量定位、標高軸線進行復測,并與新建建筑相應

8、數據進行復核調整,減少實際原建筑測量數據與設計圖紙標注之間的矛盾。3.5.2施工測量難點:本工程為舊樓改建,牽涉到舊樓改建及部分原建筑拆除后新建,保留建筑與新建建筑想通,對標高及定位要求高;原航站樓建設年代較早,且為經過多次建改建擴建施工,測量定位資料缺失,需對保留建筑的坐標定位、建筑物尺寸、內部柱網間距及各層標高進行大量詳細復核工作,并提交設計院審核,對實際測量數據與原設計差距較大區域需同設計溝通調整,以確保設計軸網定位與實際相符合,減少鋼結構構件深化加工因實際柱網尺寸與設計圖紙偏差引起的返工;新老建筑物交界處軸網定位準確,建筑完成面標高符合設計圖紙要求。4、 測量施工部署4.1 設計圖紙審

9、核通過校核設計圖紙,計算測量控制數據,復核新建建筑與周邊建(構)筑物及市政道路的位置關系,確保新建建筑工程測量控制數據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及與周邊保留建筑定位及標高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對保留建筑的坐標定位、建筑物尺寸、內部柱網間距及各層標高進行詳細復核,計算測量控制必須要檢查建筑物輪廓控制點數據和軸線尺寸。檢查新建建筑軸線、標高是否有矛盾,保留改建建筑實際測量數據與設計圖紙資料差距較大需及時將問題向設計反映,以便設計作出相應變更。4.2測量控制點校驗1、業主提供測量控制點、水準高程點及相關原始資料交接。對移交后的控制點進行妥善保護,防止點位受到擾動破壞。 2、根據業主提供的總平面圖及測量成果表對控制

10、點的原始數據進行校核。 3、校驗控制點的坐標和水準高程位置、數據與現場相符性。4、如果超出規范要求,及時向業主和施測單位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結果,必要時,請業主重新提供數據。4.3檢定測量器具的選用測量儀器、量具應按國家計量部門或工程建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檢定,經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為了保證測量精度,確保建筑物的定位及軸線間距,樓層標高的準確可靠,選用以下儀器及量具:序號測量內容主要儀器及量具型號精度數量1測量定位全站儀尼康DTM-352C2”12標高引測水準儀DSZ22”13軸線傳遞(水平)全站儀尼康DTM-352C2”14軸線傳遞(垂直)全站儀/垂準儀尼康DTM-352C2”1/15沉降

11、觀測水準儀DSZ22”16量距卷尺50m/30m2”1/15、 平面控制測量5.1 測量控制網建立根據施工測量程序將控制網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首級控制由業主提供控制點作為一級控制網,因施工需要進行加密的控制點為二級控制網,引測至新建建筑物或保留建筑物的軸線控制點為三級控制網。施工測量二級控制網的建立,控制點的設置應避免離基坑較近、受施工影響較大的位置,本工程根據現場情況實測后發現原有建筑與設計圖紙上坐標不符,在與設計溝通后現計劃以現有改建建筑軸線劃出控制網進行新建建筑的軸網控制,以P軸、D-7軸、D-25軸作和D-F軸的交點相對位移得出的1、2、3號控制點及它們的軸線為B段、D段、B4段施工

12、的控制軸網,以A14軸、A-19軸與A-G軸的交點相對位移得出的4、5號控制點及軸線為A段和C段施工的控制軸網。在完成布點及內測后提請測繪院對二級布置點進行復測并由測繪院出具成果報告作為最終的二級控制點成果資料。本工程二級控制網布置見附圖3A樓定位測量基線布置圖。5.2 建筑物控制測量5.2.1 新建建筑物控制測量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采用內控法。(1) 0.000 以下控制測量:以軸線控制點作為基礎前期施工和 0.000 以下結構施工的測量控制。工程基坑四側布置軸線控制點,待開挖至基坑底并澆筑墊層(防水保護層)后,基坑周邊軸線控制點向墊層(防水保護層)上測設建筑物軸線控制線,測設后校核

13、軸線間距、軸線夾角及對角線尺寸,然后依次測放出建筑物的軸線、墻、柱、樓梯線等控制線及結構邊線。 (2) 0.000 以上控制測量:軸線內控法。根據上部建筑進行測設,新建建筑各區域分別設內控點輔助控制軸線,組成自成體系的矩形控制方格。0.000地下室或基礎完成后用全站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一層結構面上,彈出主控制軸線交點,作為以后向上投測的基準點;主控制軸線向內側1m設置輔助控制線,通過在上部結構樓板上留設150150預留洞向上逐層傳遞輔助控制線,隨后放出該層主控制線及其他軸線、墻、柱樓梯等控制線。附圖4軸線控制點平面布置圖 保留改造建筑物測量復核 對保留建筑邊角柱中心點沿建筑物軸線方向兩側外放2米

14、,做輔助控制點,每個保留區域建筑物至少引出3個輔助控制點,對輔助控制點坐標及其之間距離進行測量,通過換算復核已確定保留建筑物實際外框尺寸和定位坐標,對保留建筑內部柱網之間距離進行測量復核,將上述3類數據形成資料報總包及監理進行復測,待復測后將資料提交設計院。對在復測中發現實際尺寸與設計圖紙有矛盾時,及時通知總包監理及將相關資料盡快提交設計院,以便設計院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變更。6、 高程控制測量6.1 高程控制網建立根據業主提供的水準點,向施工現場內引測控制水準點,做往返測量。在場區內的水準控制點的設置應避免離基坑較近、受施工影響較大的位置,本工程控制水準線考慮設置在空側機坪原高桿燈基礎墩上(

15、A樓機坪側2個,B樓機坪側3個)及A樓C段施工外門柱上(3個點),根據工程特點及現狀引測0.000即+4.000絕對標高線并用紅倒三角標記,水準控制點要定期復測。附圖5標高控制點平面布置圖6.2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1) 0.000 以下標高控制:將高程點引至基槽內,并加強高程點的保護措施。地下結構或基礎拆模后,把標高返到結構外墻上,內側面放出結構完成面0.5m或1m線。基槽內標高控制點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時修正。引測到結構內的標高要復核到場區內控制點進行檢查。(2) 0.000 以上標高控制:當首層施工完畢后,根據現場高程控制點,經復測校核后向首層測設0.5m線。標高控制點設在立柱或電梯井道能夠

16、鉛直拉上去的地方用紅倒三角標示。首層以上的各層標高抄測,以首層0.5m標高控制點用鋼尺向上傳遞,每區域的樓內至少設置兩個控制點,經聯測校核,若不超過3mm,以平均值作為結果,若超過3mm,則重新傳遞。用鋼尺量距時,應進行溫度、尺長改正。以后各區域內的標高控制點要與前一施工段的標高點進行附合。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設范圍的中間。(3)保留改造建筑物標高復核:對保留建筑物在改造施工前,需對原建筑物標高進行復測,復測資料整理后報總包及監理復核,復核后提交設計院作為設計圖紙參考資料及設計變更依據。7、 沉降觀測7.1觀測點布設(1)沉降觀測點,應布設在建(構)筑物的下列部位:1) 建(構)筑物的

17、主要墻角及沿外墻每1015m處或每隔23 根柱基上。2) 沉降縫、伸縮縫、新舊建(構)筑物或高低建(構)筑物接壤處的兩側。3) 基礎底板的四角和中部。4) 當建(構)筑物出現裂縫時,布設在裂縫兩側。(2)沉降觀測標志應穩固埋設,高度以高于室內地坪(0 面) 05m 為宜。對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貼面裝飾的建(構)筑物,宜預埋螺栓式活動標志。(3)本工程新建建筑物在基礎墊層完成后開始進行沉降觀測,結構施工期間每增加1層觀測1次;建筑物結構封頂后,二結構及裝飾施工階段應每1個月觀測一次,竣工驗收后應每3個月觀測一次,觀測一年,竣工驗收后一年,每半年觀測一次。如果最后兩個半年觀測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等于2m

18、m,可以認為整體趨于穩定,否則,應繼續每6個月觀測一次,直至建筑物穩定為止。 本工程現設計圖紙內設計未明確新建及保留建筑沉降觀測點位布點數量及位置,保留建筑沉降觀測設計要求也未提及,待于設計院溝通明確后補充工程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7.2觀測其他要求(1)建筑施工階段的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1)建筑在基礎墊層完工后開始觀測;2)施工過程中若暫停工,在停工時及重新開工時應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2)在觀測過程中,若有基礎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減、基礎口周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等情況,均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當建筑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23d一次

19、的連續觀測;(3)沉降觀測工作做到“四定”:即使用固定的人員觀測和整理成果;使用固定的水準儀和塔尺;使用固定的水準點;按固定的方法和路線進行觀測。(4)每次測得沉降數據均應按要求制表匯總,送交監理工程師審閱,發現沉降有突變應立即通報有關各方。8、 測量放線精度要求項 目內 容允許偏差(mm)基礎樁位放樣單排樁或群樁中的邊樁10群 樁20各施工層上放線外廓主軸線長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軸線豎向投測每 層3總高H( m )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標高豎

20、向傳遞每 層3總高H( m )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注:以上為土建施工中精度要求,其他如鋼結構、幕墻等精度要求具體參見相關規范。9、 測量管理制度9.1 測量管理體系測量控制復測管理及制度(1)測量控制點復測管理在收到測繪院成果后,聯合監理及各施工單位對控制點進行聯測,并及時將復測結果報監理審核。總承包副總工汪宇峰專職測量負責人余鵬初上安項目工程師:朱 建七建項目工程師:王彥韜測量員:賈玉凡機施項目工程師:張金花 吳玲怡測量員:虹橋機場T1改建總承包部測量聯測網絡9.1.2.各單位間測量復核管理制度(1)土建與樁基、圍護配合施工期間測

21、量復核樁基圍護專業單位,軸線、樣樁的放樣,經自檢后交土建單位復測,復測后由樁基專業單位報總包、監理復測。(2)土建與安裝配合工期間測量復核 土建與安裝的配合分兩方面: a、結構施工中,設計圖紙安裝的排管、預留洞、預埋件等需配合土建施工; b、設備安裝施工中,土建單位應將每個區域的軸線控制線,標高控制線制成圖提供給安裝單位。(3)土建與鋼結構安裝單位的配合 土建單位應向鋼結構吊裝單位提供相應的軸線控制點(線)和高程控制點布置圖及測繪院測量成果,并要求鋼結構吊裝單位進行復測確認。復測后由鋼結構專業單位負責報總包、監理復測。(4)土建與幕墻單位、裝飾單位的配合 土建單位應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需要,向幕

22、墻單位與裝飾單位提供每層的軸線控制線及標高控制點(線)的布置圖及測量成果。土建單位提供的測量成果應包括每條軸線特別是邊柱軸線。9.2 測量施工人員管理專職測量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沉降觀測工作做到“四定”。9.3 儀器管理1、所有儀器設備都應有檢定合格證,并按周期檢定。2、儀器檢定按照國家(市)各類設備檢定規程規定的周期、檢定方法、檢驗準則在國家授權的計量單位進行檢定。3、保存檢定記錄,建立儀器管理臺帳,內容主要包括:型號、數量、檢定時間、搬運、收發使用等。4、現場設儀器柜,測量人員負責儀器日常管理。5、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杜絕冒險、違章。9.4 資料管理根據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JGJT1

23、85)中的有關測量章節內容和要求, 測量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 、施工測量方案及審批。 2 、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3 、工程定位測量記錄4 、基槽驗線記錄5 、樓層平面放線記錄6 、樓層標高抄測記錄7 、建筑物垂直度、標高測量記錄8 、沉降觀測記錄10、 復核驗線10.1 要求1 、測量員測量放線完畢首先進行自檢。 2 、自檢合格后通知項目經理部,由項目工程師進行復檢。3 、復檢合格后,向監理公司申請驗線。 4 、經監理公司復檢通過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5 、驗線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復檢合格后,重新整理資料,申請驗線。 10.2 驗線范圍1 、監理驗線范圍:現場和作業面各級平面、高程控制

24、點,各種分部、分項工程的定位樁點,基槽位置、幾何尺寸和標高,各種關鍵部位的線。 2 、項目部測量員驗線范圍:除了以上監理驗線范圍內的必驗項目,隨時檢查各種細部線,驗線結果及時反饋各作業隊,以便改正。 3、施工測量驗線工作的基本準則 (1)驗線工作應主動及時,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驗線的依據必須原始、正確、有效。 (3)儀器與鋼尺必須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驗和校正。 (4)驗線的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要包括: 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并校正完好;必須按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

25、應采取措施進行改正。 (5)驗線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 定位依據樁位及定位條件;場區平面控制網、主軸線及其控制點(引樁);場區高程控制網及 0.000 高程線;原保留建筑物軸網定位、各軸線距離、層高高程等復核。 10.3 質量保證措施1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進行。 2 、測量儀器和量具除按規定周期檢定外,對經常使用的經緯儀、水準儀的主要軸系關系應在每項工程施工測量前進行檢驗校正,施工中還應每隔 1 3 個月進行定期檢驗校正。測量儀器和量具的使用應按有關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并應精心保管,加強維護保養,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 3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 4 、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報項目部由項目工程師參與核驗,隨后報總包復核,最后向監理報驗。 5 、自檢時,對作業成果進行全數檢查。 6 、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間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 7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 8 、 為防止測量誤差(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粗差),必須從人員、儀器、操作環境和管理四個方面解決。 9 、盡量選擇最佳觀測時間施測,在不利環境下施測的結果,應有嚴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注意事項

本文(虹橋國際機場航站樓改造工程施工測量方案(14頁).docx)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麻江县| 怀安县| 武冈市| 甘德县| 襄垣县| 洪洞县| 连南| 琼海市| 彭州市| 泗洪县| 天全县| 山丹县| 龙岩市| 贡山| 连平县| 卓资县| 临武县| 安图县| 那坡县| 五台县| 荥阳市| 兰坪| 湘乡市| 芒康县| 凌源市| 来凤县| 成安县| 如东县| 溆浦县| 旬阳县| 凌源市| 顺义区| 盐城市| 安国市| 哈巴河县| 封丘县| 富阳市| 巴林右旗| 枣强县| 汉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