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二化生產調度研發中心建筑方案設計說明第一章 建筑設計 一、項目背景及區位現狀概況本項目為化工企業生產調度研發中心,業主希望大樓展現企業形象,提高辦公品質,更好地服務于生產。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福州市連江路和塔頭路交匯處西南側,地塊西側為規劃路,東鄰正在建設的泰禾廣場,未來為福州東區核心地帶,區域位置優越,周邊環境優美。 擬建設用地西高東低、南高北低,由絕對標高分別為16.0、20.0、25.0三個臺段組成,最低處與連江路、塔頭路存在5米的高差,目前只能通過寬7米、坡度6%的公共道路進入。用地西端規劃道路的標高和建設期均不明,不確定性較大。二、設計宗旨形象上旨在傳達特定企業信息,并具有獨特視
2、認性、認知感、傳播力,呈現出與時代相應的現代酷感、力量感。功能上順應智能化、人性化辦公趨勢,滿足大樓使用、管理要求。三、設計理念個體建筑布局與它所處城市區域環境存在一種互動關系,并與城市的空間環境適應,實現與城市空間肌理的鏈接,突出時代與科技的概念。作為石油化工企業的辦公大樓,不禁讓人聯想到 “油頁巖”,一層層的疊加的巖石肌理和山體等高線相融合。四、總體布局建筑用地對外交通組織主要依托場地北側公共道路(寬7米、坡度6%)與東側連江北路,利用場地內車行道路、場地高差構建了車行雙環路,解決不同性質的車行與人行。主樓北置,在主樓東側和北側結合地形分別設置入口廣場,形成正對連江路和塔頭路的形象主入口。
3、西側場地根據周邊狀況,推測規劃道路標高20米左右,設置接駁口部。五、建筑設計油頁巖為了傳達企業獨特的視覺認知,我們從石油化工的源頭之一油頁巖出發,提取油頁巖頁片狀肌理和巖石切削感這兩個明顯特征,運用到建筑造型的設計中來。在建筑立面造型設計上采用簡潔明晰的體塊組合,以水平線條為主,隱喻石油化工中的油頁巖。建筑立于山體之上,水平的肌理與山體的等高線融為一體,使得大樓更接地氣。針對主樓體量和高度限制,采用巖石切分的手法,形成高低的體型、變化的切面,增強了建筑的挺拔感和力量感,隱喻企業節節高升、欣欣向榮的美好愿景,獨特的寓意、特征也使得建筑簡潔而不簡單。標準層設計由于建筑容量、高度的限制,在幾乎200
4、0的標準層中,通過中置核心筒,達到以下幾點設計優勢。(1)南北朝向,全明設計高層主體呈南北向布置,獲得良好朝向,辦公、電梯廳、走廊全明設計,通風良好,打造“舒適、節能”的辦公環境。(2)高使用率,低公攤主體標準層面積約2000,以期盡量利用容積率,同時控制標準層為一個防火分區,優化交通空間、輔助空間設計,使得面積使用系數達到約70%,降低公攤。(3)環形通廊,零對視在標準層中,核心筒周圍設置環形通廊,避免走廊兩側辦公空間對視,實現“潔凈辦公”理念。(4)人性化公共休息區為了實現每位員工都能享受城市景觀和直接日照,板式中筒被作為首選,沒有任一辦公區域與外墻的距離超過12m,最大化爭取陽光、空氣、
5、視野、景觀。在標準層中,引入“空中花園”概念,設置人性化公共休息區,具備茶歇、洽談等功能,提高辦公品質。(5)電梯高低區運營,分區管理針對不同的使用要求,電梯分雙電梯廳,高低區設置,結合門禁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6)結構合理,柱網規整結構采用框筒結構,柱網規整合理,地下空間停車效率高。藏形似山,融于自然以山體、地景為導向的設計概念,提出藏“形”似山,選擇以“隱”的設計手法來促使建筑裙房接地氣。做到“大隱無形”,融于山地。以“油頁巖”的肌理為形態母題,體現建筑與地景和企業特質的融合,形成建筑與自然的互動。前置高置主樓,形象突出針對場地特性及建筑體量高度限制,采取主樓前置、結合體形切削的手法,前置
6、主樓形象突出,干凈利落,高大挺拔。利用高差,雙首層配備場地自身高差較復雜,由此我們利用高差,巧妙定義半地下室概念(不計容),設置雙首層大堂。于15.5標高設置半地下層,形成集團辦公入口大堂,避免了同連江北路(標高約11.0)高差過大而導致的交通流線迂繞,交通便捷,并且適當抬高入口使得入口形象更加大氣突出。于20.2標高(場地主要標高面)設置首層,形成公眾辦公入口和貴賓入口,分別設置入口大廳。通過多層次的流線組織,實現分區管理。流線合理,清晰明快車行流線:本案利用現有坡道和現連江路開設的車行入口,考慮到規劃道路未見的實際情況,建立兩套車行環路:于11.0至14.5之間的車行小環,主要解決集團辦公
7、人員車行到達和辦公地下停車出入。于11.0至20.0之間的車行大環,主要解決普通辦公、貴賓人員車行到達,并解決建筑消防環路問題。人行流線:集團辦公人員由連江路沿景觀大階梯步入。 普通辦公人員可由現狀坡道旁的臺階步入1F門廳。 VIP貴賓則乘車直接到1F貴賓入口。不同功能的車流、人流獨立分開,做到人車分流,交通井然有序。車庫分層管理我們采用了地下車庫分層使用管理,地下一層車庫作為公共臨時停車區,地下二層車庫供普通辦公區使用,地下三層車庫供集團辦公區使用,互不干擾。六、功能布置詳各層平面圖七、剖面設計: 詳剖面圖八、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詳總平面圖第二章 結構設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由1棟地上19層辦公主
8、樓(含四層裙房)及三層地下室組成。二、設計規范、規程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4.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GB50002-2010 5.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6.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 7.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 三、建筑安全等級及抗震設防標準1. 根據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的規定,本工程設計基準期為50年,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2. 根據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50223-20
9、08)的規定,本工程抗震設防類別:標準設防類(丙類)。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分組為第二組。四、結構體系主樓:地上19層,地下3層,主體結構體系采用現澆鋼筋砼框架-核心筒結構,裙房部分采用現澆鋼筋砼框架結構,樓(屋)蓋采用現澆鋼筋砼梁板結構。五、基礎方案根據化工部福州地質工程勘察院提供的二化集團生產調度研發中心巖土工程初步勘察報告,本工程基礎型式為片筏基礎,基礎持力層為(4)強風化花崗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400kPa。六、結構計算本結構設計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高層建筑設計開發部開發的PKPM系列軟件(多層及高層建筑結構三維分析與設計軟件)進行計算。第三章 給排水設計一、給水水源為市政
10、自來水,由市政給水干管上引入一根DN150的給水管,供大樓的生活、消防用水。引入管上根據使用功能分設水表,消防干管于基地內布置成環狀管網。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約為330.06m3d。市政壓力可供達樓層由市政供水管直接供水,其余樓層采用水池、變頻加壓設備加壓供水。生活用水貯存及調節設施均設于地下室-3層的水泵房內。二、排水1. 采用雨、污水分流制。2. 3d。3. 廚房油污廢水經過隔油池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4. 雨水經明溝暗管收集后排入岳峰高架橋下的市政雨水管。地下室廢水經潛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排水管網。第四章 電氣設計一、供電電源與負荷等級本工程為一類高層辦公建筑,其
11、消防負荷為一級負荷。在一層設一座10KV環網室,環網室面積20平米。地下一層設一座10/0.4KV變配電所,變配電所面積240平方米,凈高3.9米,內裝設兩臺1000KVA變壓器、兩臺1250KVA變壓器;為保證消防等重要負荷的用電可靠性,在地下一層設置應急柴油發電機組一臺。二、配電方式低壓電力設備與照明裝置的電源均由變電所低壓側以三相五線制380/220V配電,電力設備使用電壓為380V,照明使用電壓為220V。地面各層電力照明負荷由密集式母線槽供電,應急照明各樓層電力照明負荷由雙電源供電,采用放射式或樹干式供電。所有消防用電設備及生產用房用電均由雙電源自動切換箱供電,消防負荷可實現消控室自
12、動控制及現場手動控制。三、照明設計本工程照明種類包括正常照明、事故照明、緊急疏散照明、人防專用照明、 夜景照明及航空障礙燈。事故照明、疏散照明、人防照明均采自帶蓄電池。大會議室、餐廳、展廳、變配電所、水泵房、消控室、地下車庫等處設置事故照明。車庫通道、各出入口、前室、樓梯間、走廊等處設置疏散照明。人防出入口設置三防信號燈。大廈夜景照明采用LED燈建筑物輪廓照明和投光燈照明的混合照明方式。四、防雷接地本工程按二類防雷建筑物做防雷設計,內容包括:防直擊雷、防雷電波侵入、防雷擊電磁脈沖。主要措施為接地、等電位連接及采用電涌保護器SPD。根據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相關規定,本工程建筑物內部電子
13、信息系統的級雷電防護等級為D級。接地系統利用建筑底板、地梁及樁基等自然接地體做綜合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工作接地及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均使用該接地裝置。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形式采用TNCS或TNS系統。所有電氣設備及構件外露可導電部分均應可靠接地。凡穿過各防雷區界面的導電物、電力線、通信線均應在界面處做等電位連接。總等電位及局部等電位設連接端子板。第五章 暖通設計一、 設計依據(1)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2)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3)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4)
14、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05)(5)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97)(6)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7)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2009)二、室外設計氣象參數2.1地理位置:福州 北緯 2605 東經119172.2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冬季空調 4 夏季通風 33 冬季通風 102.3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濕球溫度 282.4冬季空調室外計算相對濕度 74%三、室內設計參數房間類型夏季冬季最小新風量m3/h人噪聲(dBA)溫度()相對濕度(%)濕度()相對濕度(%)門廳26651045辦公25603
15、040會議室25652540餐廳25552050四、空調冷熱負荷估算總的冷負荷為7462kW(2122RT)。五、冷熱源選擇本工程擬采用冷凍水型中央空調,機組位于地下室,冷卻塔位于屋面層。六、空調系統形式全樓采用冷凍水型集中空調系統,制冷機房位于地下室,考慮兩臺800RT離心,一臺400RT螺桿冷水機組,冷卻塔位于主樓屋面。末端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的形式,各層另設新風系統。信息部機房單獨設置恒溫恒濕機組,消控中心、安全監控中心設置局部商用分體空調;職工食堂空調系統采用變頻多聯小型中央空調系統。七、通風及防排煙系統(1)地下車庫設置機械排風兼排煙系統及機械送風兼補風系統。(2)地下室設備用房按防火
16、分區設置機械排風兼排煙系統及機械送風兼補風系統。(3)公共房間采用自然通風系統。(4)通風風管采用0.51.2mm厚鍍鋅鐵皮制作。(5)防煙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6)超過20米的內走道采用可開啟的外窗自然排煙的方式,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采用機械排煙設施。(7)大于100平米的房間及中庭采用可開啟的外窗自然排煙的方式,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采用機械排煙方式。(8)設有氣體滅火的房間設有火災后的事故排風系統八、人防系統1.本工程為平戰分別設計六級人防,戰時清潔式通風量為大于5m3/h.人,濾毒式通風量為大于2m3/h.人.隔絕防護時間3小時。2.每單元戰時設清潔式, 濾毒式及隔
17、絕式通風.3.平戰轉換:平時使用的通風設備全部按要求一次安裝到位,臨戰前拆除妨礙戰時通風設備的有關設施,封堵對外的洞口,安裝好戰時通風設備,轉入戰時狀態。第六章 消防專篇一、建筑消防 本工程建筑防火間距均符合規范要求。基地設有三個車行出入口,可供消防車出入,建筑四周設有不小于4m的消防環道,轉彎處內側半徑為12m,高層建筑消防登高面一側消防車道滿足“5+8m”要求,且有直達疏散樓梯和消防電梯的入口。高層建筑北面為消防撲救登高面,主樓部分滿足至少一個長邊長度直接落地的要求,且在此內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間及消防電梯出入口。消控室設于半地下層一層東北角。大樓地上建筑面積:41456,地下建筑面積:17
18、356,主樓地上十九層,裙房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總建筑高度:80.0m,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主樓耐火等級一級,地下室及消控中心耐火等級一級。建筑防火分區:地下室防火分區詳地下室平面圖;裙房建筑地上部分每層為一防火分區,高層建筑五十九層,每層為一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內均設二個疏散口和兩部消防電梯,主樓設二部防煙樓梯間;裙房設兩部防煙樓梯間,其疏散寬度和距離均滿足規范要求。二、給排水消防本工程消防設計按一類綜合樓(50米)考慮,每層均設置消火栓滅火系統,地下室和地上每層除衛生間及不宜用水撲救的房間等處均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柴油發電機房設置水噴霧滅火系統;變配電房、開閉所和環網室設置氣體滅火系統;
19、配置適量滅火器。其消防用水量為: 室內消火栓: 不小于40Ls火災延續時間3小時。 室外消火栓: 不小于30Ls火災延續時間3小時。自動噴淋:不小于35Ls 火災延續時間1小時。水噴霧: 不小于20Lminm2火災延續時間0.5小時(保護面積按60m2計)。室內外消防用水量918m3,貯存于地下室的消防水池內(分兩格)。初期用水貯存于屋頂消防水箱內。另室內外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系統室外均設若干組(2組以上)的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室內外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系統均采用獨立的加壓泵供給。設于地下室-3層的消防泵房內。三、暖通消防1.地下室車庫部分設機械排煙系統(帶機械補風),與平時通風系統合用.換
20、氣次數為6次/h。機械補風量不少于機械排煙量的50%2.面積超100平米不具備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采用機械排煙。3.防煙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方式。4.地下室設備區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采用機械排煙的方式。5.超過12米高度的中庭采用排煙風機機械排煙。6.地上部分超過20米的內走道及房間均采用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自然排煙達不到要求的采用機械排煙。7.設有氣體滅火的房間設有火災后排風系統。四、電氣消防本工程消防用電負荷等級為一級,為確保建筑消防用電及其它重要負荷的用電可靠性,在地下室設置柴油發電機組作備用電源,在外電源均停電時自發電機組能在15
21、s內啟動運行。與消防有關的電纜采用耐火型電纜。所有消防設施用電均采用雙電源末端自動切換。消防設備亦能在現場控制和消防控制室集中控制。疏散樓梯、走道、電梯前室、地下車庫等處均設置疏散照明。變電所、水泵房、地下車庫、走廊等場所設值班照明。本工程設置火災自動報警和聯動系統,消控中心設于地下一層。計算機房、調度通訊機房等設置氣體滅火的場所設置感溫探測器及光電感煙探測器;地下車庫、柴油機房、廚房等場所設置感溫探測器;高度大于12米的大廳設置紅外線對射探測器;電梯井道設置空氣管采樣感煙探測器;其他場所除面積小于5平米的衛生間及管道井外均設置光電感煙探測器。系統采用國際知名的二總線制產品,接入火災報警系統的
22、信號有各探測器、還有噴淋系統之水流指標器、信號閥、消火栓按鈕、手動報警按鈕信號、壓力開關信號,通過控制模塊控制的排煙閥、加壓送風閥、常開防火門關閉、緊急廣播強拆、應急照明等。消控中心聯動控制柜可聯動控制:消火栓泵、噴淋泵、水幕泵、排煙風機、加壓風機、防火卷簾,可切除的非消防電源等內容,并監視它們的工作、故障狀態。大廳、車庫、前室、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等公共場所按規范要求設置手動報按鈕(附電話插孔)及警鈴。下列場所設消防電話分機消防水泵房、備用發電機房、配變電室、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排煙機房、消防電梯機房及其他與消防聯動控制有關的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第七章 人防專篇一、建筑人防 本工程應配套地
23、下人防面積建筑占地面積=3186 本工程的人防工程設于綜合樓地下三層,防護等級為甲類核六級。地下室的人防建筑面積為3186,設2個防護單元分為8個抗爆單元,戰時為二等人員掩蔽所,平時為汽車庫,人防口部分別采用密閉通道和防毒通道,防護系統配備干廁、蓄水箱、污水坑等。 人防工程的防護密閉門及內部裝修等設計,嚴格按六級人防的規范要求進行設計,同時采用混凝土自防水和外圍防水卷材相結合,解決防水、防潮的問題。二、給排水人防1.給水:(1) 二等人員掩蔽所用水量標準: 飲用水: 5 Ld人 按貯存時間15天計生活雜用水:4 Ld人 按貯存時間7天計計。(2)每個人員掩蔽所和物資庫內設飲用水箱和雜用水箱,儲
24、存戰時生活飲用水及雜用水。水箱容量根據掩蔽人數確定。(3)人防水箱均為臨戰時拼裝,儲存戰時生活雜用水及飲用水。人防雜用水采用變頻設備加壓供水,當停電時,則采用手搖泵供給;飲用水利用水箱高度直接供給。2.排水:(1) 防護單元內設生活廢水池,接納隔絕防護時間內全部生活廢水。在非防護隔絕期用潛污泵提升至室外排水系統。(2) 擴散室、防毒通道、密閉通道、濾毒室內均設防爆波地漏,接入集水坑,在非防護隔絕期內由潛污泵(或手搖泵)提升至室外排水系統。三、暖通人防1.本工程為平戰分別設計六級人防,戰時清潔式通風量為大于5m3/h.人,濾毒式通風量為大于2m3/h.人.隔絕防護時間3小時。2.每單元戰時設清潔
25、式, 濾毒式及隔絕式通風.3.平戰轉換:平時使用的通風設備全部按要求一次安裝到位,臨戰前拆除妨礙戰時通風設備的有關設施,封堵對外的洞口,安裝好戰時通風設備,轉入戰時狀態四、電氣人防1. 本工程地下室人防電源由室外經各抗爆波井引來,人防通訊源由室外經各抗爆波井引來.2. 電纜采用聚氯乙烯電力電纜,電線采用銅蕊塑料絕緣線,均穿鍍鋅鋼管敷設,穿越圍護結構,防護密閉墻的電氣管線均做防護密閉處理。3. 人防風機房、出入口密閉門內側上方及人防區適宜位置均設置三防信號燈,戰時人員主要出入口密閉門外側設置抗力不小于的呼喚音響按鈕。4. 從防空地下室內部引至防護密閉門外的照明電路,在防護密閉門內單獨設短路保護裝
26、置引出。5. 燈具采用線槽式吊桿熒光燈,在車道出入口、車庫、走道等處設有應急照明,其中疏散照明(帶鎘鎳電池)照度不低于5LX,備用照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度的10%,應急照明電源取自雙電源切換箱。第八章 節能專篇一、建筑設計1.建筑的各主要房間布置為南北朝向,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風采光,且節約能耗。2.建筑用地南側及西側有良好的環境景觀,改善了建筑周邊的小氣候。3.屋頂采用復合酚醛板保溫層,外墻采用200加氣混凝土砌塊,層頂和外墻熱工性能滿足節能規范要求。玻璃幕墻及外窗采用LOW-E雙層中空玻璃。二、給排水節能設計1市政壓力可供給的樓層采用市政壓力直接供水,充分利用市政水壓。2.選用水泵時讓水泵的工作
27、參數在其高效段內,選用工作效率高的水泵;生活給水泵設變頻裝置。3.分功能設水表計量,計量有利于控制用水。4采用節水型的衛生潔具和配件。大小便器采用節水型產品,坐便器水箱容積不大于6L。給水水嘴采用陶瓷芯等封閉性能好,能限制出流并經國家有關質量檢測部門檢測合格的節水型水嘴。公共衛生間內的洗臉盆,蹲便器和小便器采用感應潔具。5.消防水池(箱)設水箱消毒機,延長換水周期,減少補水量。三、暖通節能1空調風管保溫材料選用性能好的產品。2空調冷水機組、新風機、風機盤管、冷媒機、風機等設備采用性能良好、高效率的產品。四、電氣節能1為了減少電力負荷的無功功率損耗,在變壓器的低壓側采用低壓側靜電電容集中無功補償
28、,補償后功率因數達到以上。2根據“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樓宇分相計量設計安裝技術導則”的要求,采用電力監控系統對配電系統進行監控與管理,對配電系統各個回路的用電量和能耗進行分析。 3照明節能方面,在滿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條件下,選用高光效燈具;光源在滿足顯色性、啟動時間等要求條件下,優先選用效率、性價比高壽命長的光源及整流器,并根據“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的要求,嚴格控制各房間或場所對應的LPD值;對公共照明的管理,采用集中與就地控制相結合,在合適使用自熄開關的場所采用節能延時自熄開關,最大限度地節約電能的消耗。第九章 環保專篇一、建筑設計1. 建筑在總圖中的位置自身具有良好的通風采光環境
29、,且不影響周圍建筑的采光、通風及日照質量。2. 對建筑內部噪聲較大的設備用房,除對設備自身進行防震減振外,在建筑構造上,也采取相應的隔聲措施,如采用防噪音的吸音板,隔音門窗等。3. 對建筑產生的垃圾,采用袋裝收集,當天集中運送的處理方式。二、給排水設計1. 雨水和污水分流,日污水量約m3d。廚房油污廢水經過隔油池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2. 地下室泵房內生活水泵采用低噪聲水泵,基礎為隔振基礎,水泵進出水管上安裝可曲撓橡膠接頭、彈性支管架,止回閥采用消聲止回閥,泵房內噪聲控制在60分貝以內。三、暖通設計1空調設備、冷媒機、風機等設備采用性能良好、噪聲低的產品。2吊掛式
30、風機設彈簧吊架。3所有送風管與設備連接處皆設襯膠帆布軟管,長度200mm。四、電氣設計電氣設備盡量選用高效節能、低噪音、無污染的設備:1照明選用高效、節能的光源及高效電子整流器,控制眩光的產生,營造舒適節能的照明環境。2選用優質環保的空氣開關或真空開關,從而避免有害氣體的排放。3選用高效率、低噪音的變壓器及發電設備,把噪音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4優化配電方案,減少配電系統的電磁波產生;對變電所合理選址,并采取適當的電磁屏蔽措施,從而減少配電系統的電磁波對人們的生活及電子設備的影響。5. 主要電氣設備如發電機、變壓器等選用高效低噪設備,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五、衛生防疫1. 給水由市政自來水管引入,
31、進入消防水池。水池溢流水間接排出,水池附設防蟲通氣管和溢流管等。2. 為避免回流污染,各給水配水點均滿足空氣隔斷要求。排水系統設水封裝置,排水采用伸頂通氣方式。第十章 智能化專篇一、 設計內容本工程智能化設計范圍包括:1.1.1 計算機網絡系統及辦公自動化(OA)。1.1.2 電話通信及寬帶網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PDS)。1.1.3 閉路電視監控(CCTV)及安全防范系統(SA)。1.1.4 電纜電視系統(CATV)。1.1.5 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FAS)。1.1.6 樓宇自動管理系統(BAS)。1.1.7 智能化系統集成二、計算機網絡系統及辦公自動化(OA)2.1 本工程擬建設1個
32、高速的內部局域網(LAN),該網做為貫穿大廈的主要信息通信骨干網及辦公自動化(OA)的技術平臺,為信息共享和輔助領導決策服務,同時還將成為整個信息管理系統與外界進行網絡通信的主要通道。2.2 系統集成:大廈各智能系統的若干資源子網可以與本高速主干網的節點相連,實現相互之間的通信,及與外部計算機網絡相連。2.3 設置一個計算機網絡管理中心,由該中心全面負責計算機網絡的規劃、開發、建設、維護及運行。2.4 網絡建設本著實用、先進、開放、標準、安全、可升級的原則。2.5 系統結構設計:本系統是以信息傳輸通道為物理集成平臺的多功能服務、管理與監控的綜合系統,并與互聯網(INTERNET)聯網使用。網絡
33、采用二級交換模型的星形拓撲結構。一級交換模式:網管中心為一級節點。一級主干交換設備選用多協議、模塊化的光纖交換機可根據需求配置各種高速端口(包括ATM、FDDI、快速以太網接口等),用于連接二級交換機及網絡的文件服務器/數據服務器。二級交換模式:在各層的設備間設置二級節點,二級交換設備選用帶光纖模塊的主交換機及可堆疊交換機(可堆疊交換機依照用戶需求分期投入)。該交換機以光纖(較近的采用大對數五類非屏蔽雙絞線UTP)與主干交換機連接;以超五類非屏蔽雙絞線(UTP)與用戶工作站連接。系統配置訪問路由器通過DDN專線或光纖寬帶網接入INTERNET,該路由器具有防火墻過濾機制,實現訪問控制功能,以保
34、證內部數據的安全。2.6 系統軟件:本系統配置完備的計算機及網絡操作軟件、網管軟件、網絡防病毒軟件及各種應用軟件。系統軟件應具有以下特點:可靠安全;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符合國際、國內及行業標準,易升級,支持新硬件;具有可擴展性。辦公自動化(OA)主要應用系統:辦公和服務管理系統:公布本系統的管理制度及公告、通知等。電子帳物、人事管理、公文處理、教育培訓、檔案管理、工程建設管理等。物業管理系統:建立房屋及設備管理檔案;中介房屋的出租/轉讓;物業收費;房屋及設備的維修管理;保潔管理;水電氣收費;有線電視收費 建立面向社會公眾的INTERNET網站:圍繞企業的新聞、廣告、電力法規宣傳、活動信息、人才
35、培養、BBS等。三、電話通信及寬帶網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PDS)2.1本工程電話程式為用戶程控交換機(PABX)。進戶電纜為光纖電纜和銅芯電話電纜混合型。2.2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內部電話通信及數據信號均由綜合布線系統傳輸。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其中包括:計算機網絡數據通訊、圖像傳遞、和大樓內語音通信。大樓的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采用滿足國際商業建筑標準的先進布線系統,整個系統具有實用、靈活、可擴展、模塊化、可靠等特性。四、閉路電視監控(CCTV)及安全防范系統(SA)4.1監控電視系統:A. 監控系統是在大廈主要通道、重要房間及周界設置前端攝像機,將圖像傳送到大廈監控中心。中心對整個大廈進行監控和記
36、錄,使中心管理人員充分了解大廈的動態。B. 監控系統的功能是對出入口、走廊、周界圍墻、停車場出入口以及其他重要區域進行監視,監控中心對圖像進行監控及記錄,能與報警系統、燈光控制系統等實現聯動,即發生報警會自動將該路圖像調自監視屏幕顯示并自動顯示同時觸發燈光為攝像機在夜間提供輔助光源。C. 本方案中采用低照度彩色攝像機,用電腦硬盤錄像機進行錄像,控制中心將采用一工作平臺將監控、報警集成。4.2 防盜報警系統:報警是指大廈的安全防范,通過安防報警措施,探測任何試圖非法進入大廈的行為,確定入侵區域位置,通知大廈管理人員進行處理,同時現場警告入侵者,并觸發電視系統錄像。本方案采用主動三鑒、雙鑒探測器及
37、緊急按鈕組成的報警系統。4.3 停車場管理系統:通過對大廈停車場出入口的控制,完成對大廈工作人員車輛進出的有效管理,該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A.車輛進出及存入時間的記錄、查詢; B.車輛存放管理。4.4 門禁、考勤系統:A.門禁管理是限制外來閑雜人員進入的重要方式,考勤系統是對大廈內工作人員的工作、上下班進行考勤。 B.采用非接觸IC卡識別方式的門禁、考勤系統對大廈的主要出入口、重要房間、停車場出入口等場所,對進出人員進行分級別、分時段、分區域進行管理。C.門禁管理系統用電動門鎖和智能卡取代傳統的門鎖和鑰匙,每一個用戶持有一張唯一編碼的加密智能卡。用戶進入自己辦公室及公共區域時,只需將自己的智能
38、卡接觸讀卡機,門禁管理系統會自動判斷該卡是否有權進入該地區;如果有權進入,則自動開門,否則無法打開大門。4.5 巡更系統: 巡更點主要設在個主要出入口及主要通道、各緊急出入口、主要部門等處。4.6 安全管理系統集成A 本系統為集成式綜合管理系統,通過統一的通信平臺和管理軟件將監控中心設備與各子系統設備聯網,實現由監控中心對各子系統的自動化管理與監控。B 對各子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和控制,并對系統運行狀況和報警信息數據進行記錄和顯示。C 本系統納入建筑設備自動管理系統集成設計。五、電纜電視系統5.1 電纜電視系統節目源接自城市電纜電視網。在大廳、展示廳、會議室、多功能廳、餐廳、休閑健身房、休息
39、/咖啡室、小咖啡廳、局長/總經理室、錄像廳等設電纜電視出線口。5.2 系統按45550MHZ頻段設計,主要設計指標:載噪比大于44dB,交擾調制比不小于47dB,載波互調比不小于58dB,各頻道電平差不大于6dB,用戶電平為684dB。5.3為保證本系統達到設計指標,由城市網引入干線后設二級放大,第一級放大器輸出電平不大于99dB,第二級放大輸出不大于102dB,系統采用分配-分支器形式配線。5.4 本系統前端設備分別設在消防控制室內,現場的系統器件(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等)在電訊豎井及走廊吊頂內安裝,傳輸干線在豎井內沿線槽敷設,傳輸支線在吊頂內沿線槽敷設或穿管沿墻、樓板暗敷。六、火災報警及
40、消防聯動控制系統(FAS)詳消防專篇七、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BAS)6.1 系統功能:采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對大廈內的機電設備和其它裝置進行監視、控制和管理,使這些設備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并在滿足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同時,實現能源消耗的降低,節省大廈的維護、運營成本。該系統具有技術先進、開放性及用戶界面友好等特性。同時具有與大型骨干網連接的能力。6.2 BAS監控站置于消防控制室內,系統由網絡工作站,DDC控制器,就地傳感器,變送器就地執行(驅動)機構所組成。系統主要實現如下幾個功能:6.2.1 提供能量的消耗及需求報告。6.2.2 根據設備運行情況重新定義節能界限(報警界限)或加載/卸載。6.
41、2.3 根據運行記錄、設備狀態去校準采樣點的輸入值。6.2.4 根據設備用電狀態報告,調整或重新定義巡檢速度。6.2.5 按手動/自動方式測試系統。6.2.6 按工作日程、節假日及重大活動模式操作運行。6.3 子系統功能說明:6.3.1 供電系統:包括變配電系統和柴油發電機系統,主要完成對供電系統各項參數和狀態的監測,BAS對供電系統子系統不使用控制方式操作,當系統發生故障時監控中心將馬上發出聲光報警,記錄備案并自動顯示故障的情況和區域,提示工作人員進行解決。BAS系統與變配電柜的主控單元實現通訊聯網,監測輸入/出電壓、電流、頻率、功率因數及開關狀態,故障時提供可視可聽報警,并提供相應處理方案
42、。對電力消耗進行日、月、年總消耗統計。對變壓器的輸出過壓、欠壓、過流、失壓報警。自動檢測柴油發電機組配電柜的電壓、電源、開關狀態、日用油箱液位檢測及超高低液位報警等。6.3.2 空調與通風系統:集中空調系統采用中央冷水機組供冷,BAS將主要對冷卻水/冷凍水的水壓、水溫流量等參數進行采樣;由DDC控制器將運算結果送出去,控制冷水機組的啟停及各設備之間的連鎖和啟停,并控制閥體或變頻器等實現自動調節;對于新風機組、空調柜機、除濕機等按預設程序進行啟/停控制,對調節閥進行模擬量控制等。(詳見空調專業擴初說明)6.3.3 給排水系統:給排水系統包括:生活水池、生活水箱、中間水箱、地下室集水坑的水位顯示;
43、生活泵、排集水泵等的控制,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市政給水干管流量,壓力檢測;各水箱、集水坑的高低水位檢測,超高低水位報警;監控生活泵、提升泵、排集水泵的狀態、故障報警及啟停控制,生活泵提升泵設置夜間啟泵補水控制功能。6.3.4 照明控制系統:BAS系統按預設程序對門廳、大堂、走廊、休息廳、地下停車場、自行車庫、車道等場所的照明進行控制;并可對室外公共照明、泛光照明進行控制,其控制方式和條件為:室外照度高低,預設開關時間和實時控制等。6.3.5 電梯系統:BA系統與電梯系統聯網通信,對電梯狀況進行監測,當出現故障時發出聲光報警,BAS的電梯系統不與消防報警系統聯動,消防報警系統有優先權。八、智能化系
44、統集成8.1 系統集成總體任務和功能:8.1.1. 本系統通過采用具有開放性、可擴充性、支持并遵循標準的通訊協議,使數據庫服務器、中央操作站和各分控制室的操作站具有數據同步更新的能力,并采用同一套軟件進行系統管理,以方便地實現對各個子系統綜合監控和管理。8.1.2. 系統集成應用軟件通過定義不同操作人員的權限,界定其對不同專業系統的操作權限,通過識別任一工作站上登陸人員的權限來識別。各子系統應用軟件還具有多種操作權限級別和用戶口令,只有經過授權的操作人員才能完成系統有關程序和運行參數的增/刪和修改,以保證各子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安全運行。8.1.3. 采用圖形化編程工具或高級編程語言來編制符合實際
45、要求的應用程序。管理層局域網所使用的系統集成軟件為網絡版。各子系統的應用軟件支持具有操作權限的使用者通過瀏覽器對系統進行瀏覽和操作的功能。8.1.4. 系統中每臺設備的報警,均具有告警和極限報警兩種形式,并分類向不同的管理工作站報警。并具備尋呼報警功能。8.2 系統集成的結構:系統集成包括網絡集成、功能集成、軟件集成和操作界面集成等四個主要方面,分述如下:(1)網絡集成將系統服務器、工作站等管理層設備以100Mbps交換式以太組網,以標準TCP/IP協議互相通信。(2)功能集成集成系統不是對各子系統功能與操作界面的簡單拷貝,而是將整個本工程監控及管理所需要的重要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生成本工程運行
46、管理所需要的綜合數據庫,從而對所有全局事件進行集中管理。因此,實現在管理計算機上,可以得到各子系統有關的數據,并將關系到本工程正常運行、重要的報警信息匯集上來,得到統一的管理,定期輸出設備運行及管理的各類報表,為本工程設備的正常、經濟運行提供可靠、完整的依據,同時將所有子系統之間需要共享的數據收集上來,存儲到統一的開放式數據庫當中,實現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集中的設備監控、報警管理和聯動控制功能。(3)軟件集成:采用DDE、OPC-OLE、COM/DCOM、ActiveX等標準的數據交換/通信技術,方便地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實時監控。(4)操作界面集成:系統內所有的服務器及操作站均要
47、求采用簡體中文視窗Windows操作系統,集成系統采用統一的分層次、菜單式彩色圖形界面。8.3 系統集成內容:(1)與“建筑設備自控系統”集成(2)與“安防系統”集成(3)與“消防系統”集成第十一章 無障礙專篇1.建筑首層主入口設有無障礙坡道;2.建筑首層及公共部分大廳均設有專用無障礙廁位; 3.主要電梯均按無障礙電梯設計;4.頂層大型會議室設有兩個輪椅席位。第十二章 總投資估算表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技術經濟指標造價(萬元)備注工程量 單位單位造價123456一、建安工程費58812.00 平米4625.39 27202.87 (一)土建及安裝工程58812.00 平米4625.39 2720
48、2.87 1地上41456.00 平米4670.00 19359.95 土建工程41456.00 平米1990.00 8249.74 裝飾工程41456.00 平米1350.00 5596.56 安裝工程41456.00 平米1330.00 5513.65 給排水及消防41456.00 平米240.00 994.94 通風及空調41456.00 平米450.00 1865.52 電氣及消防41456.00 平米360.00 1492.42 弱電、綜合步線41456.00 平米280.00 1160.77 2地下室17356.00 平米3700.00 6421.72 土建工程17356.00 平
49、米2800.00 4859.68 裝飾工程17356.00 平米420.00 728.95 給排水及消防17356.00 平米200.00 347.12 電力及消防工程17356.00 平米280.00 485.97 3設備工程58812.00 平米200.72 1180.50 電梯183.00 層站35000.00 640.50 變配電工程4500.00 KVA1200.00 540.00 4總圖外線工程10702.00 平米224.91 240.70 綠地3232.00 平米60.00 19.39 硬地及道路4284.00 平米130.00 55.69 綜合管線10702.00 平米80.00 85.62 室外配套設施1.00 項800000.00 80.00 工程總造價27202.87 編制說明:1. 依據:本工程設計方案、現行的全國及福建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 福建省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定額(2003版)及調整文件、關于調整建設工程人工預算單價的通知(閩建筑201043號)、福州市福州市2012年7月份材料信息價格、2012年第二季度福建省施工機械臺班單價、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2003)、福建省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定額(2003版)的調整文件-閩建筑(2007)4號等。2.投資估算指標等相關資料。3. 本估算不含建設工程其他費。4.其他未盡事宜參見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