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中心城排水管網改造三期工程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案 (48頁).doc

  • 資源ID:592205       資源大小:874.08KB        全文頁數:4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中心城排水管網改造三期工程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案 (48頁).doc

1、中心城排水管網改造三期工程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案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改造三期工程(第二標段)項目經理部目 錄第1章 編制依據11.1編制依據11.2編制原則2第2章 工程概況32.1工程概述32.2主要工程量3第三章 有限空間定義和適用范圍133.1 有限空間定義133.2 有限空間作業定義133.3 有限空間作業特點133.4 適用范圍13第四章 有限空間作業要求144.1有限空間作業方案144.2封閉作業區域及安全警示144.3設備安全檢查144.4開啟出入口144.5氣體檢測154.6作業環境級別判定184.7通風194.8二次氣體檢測204.9二次判定204.10個體防護20

2、4.11電氣設備和照明安全204.12防護設備設施配置214.13作業25第五章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275.1 一般要求275.2 照明和通信要求285.3 管道及井室清掏作業要求285.4 安全防護305.5 應急救援裝備31第六章 有限空間作業組織機構326.1 組織機構326.2 職責32第七章 應急預案367.1 應急原則367.2 應急響應367.3 報警和啟動預案程序377.4 事故、隱患現場應急救援控制措施397.5 應急結束407.6 信息發布407.7 后期處置407.8 應急處理措施407.9 應急保障措施43第1章 編制依據1.1編制依據1.1.1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

3、網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標段)施工招標文件。1.1.2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網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標段)施工招標補充文件。1.1.3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網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標段)施工圖。1.1.4本工程使用的現行市政工程施工的各類法規、規程、規范及驗評標準。序號類別規范、規程名稱編號1國標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20112國標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3地標建設工程監理規程DBJ01-41-20024地標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程DBJ01-56-20015地標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程DBJ01-62-20026地標北京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

4、規程DBJ01-84-20047地標北京市給水與排水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DBJ01-88-20058行標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9行標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0地標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第1部分:通則DB11/ 852.1-201211地標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第2部分:氣體檢測與通風DB11/ 852.2-201312地標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第3部分:防護設施設備配置DB11/ 852.3-201413行標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4地標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場容衛生及消防保衛標準DB11/945-2012

5、1.1.5 本工程使用的國家和北京市有關建筑工程管理、市政工程管理、環境保護等法規及規定。序號法律、法規名稱編號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11年國家主席令第46號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國家主席令第22號3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2003年國務院令第393號4關于頒發北京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標準的通知京建施20033號5北京市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規范(試行)京安監發20098號6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12版1.2編制原則1.2.1嚴格按照施工圖紙的要求,編制先進、合理、經濟、可行的施工方案,確保本工程工期、質量、安全、環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標的實現;1.2.2嚴格執行設計文

6、件和設計標準;嚴格執行與本工程有關的國家、行業及業主制定頒布的規范、規程、技術標準和法規文件等;1.2.2施工方案編制盡量做到總體施工部署和施工組織相結合;1.2.4合理組織平行、交叉、流水作業,采用先進、配套的施工設備和技術,合理安排勞、材、機資源,確保工程質量和工期;1.2.5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要求,堅持文明施工,規范化管理,積極維護當地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占用場地和對環境的破壞,防止環境污染,切實作好保護環境工作。1.2.6合理組織施工階段的交通運輸,減少施工與行車干擾問題,確保周邊道路暢通。第2章 工程概況2.1工程概述城市排水管網是現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對

7、城市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產業,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澇、防洪的骨干,是衡量現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標志。同時,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的完善和穩定運行時實現首都污水處理目標和COD減排目標的前提,是實現首都水環境安全和城市運行安全的關鍵。但目前城市排水管線現狀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極不相稱,與首都功能和市民要求還有差距。現狀排水管線系統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污水管線斷裂滲漏導致路面塌陷的現象時有發生,汛期大量雨水無法及時排除造成路面積水影響交通的現象也給城市穩定運行帶來壓力。因此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盡快推動北京市排水管網及設施的改造,逐步完善老舊管線的更新改造工作。北京市中心

8、城排水管網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標段)施工是對海淀區中心城清河工業區二十一支線污水改造工程、清華西路污水改造工程、萬泉河北小區污水改造工程等20條道路污水管線進行修復、置換。其施工工藝包括:穿插法(短管內襯)、碎(裂)管法、拉入式原位固化法(UV內襯)、翻轉內襯、管道置換;除此之外對檢查井進行修復、翻建等施工。修復管線全長22674.9米,新建檢查井13座,改造沉泥井5座,檢查井補強修復561座。2.2主要工程量1)清河工業區二十一支線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嚴重腐蝕,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嚴重腐蝕,因道路車流量大,開槽施工交通影響嚴重,因此管

9、道采用穿插法進行修復。管徑為De560mm,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853.6m,現狀檢查井約18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清河工業區二十一支線污水改造工程De560PE管米853.6穿插法2檢查井座18水泥砂漿補強2)清華西路(頤和園路)污水改造工程 (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超嚴重腐蝕,嚴重淤積,檢查井結構已經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超嚴重腐蝕,管道設計采用開挖置換。管徑為D400mm,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382.6m,檢查井約13座,檢查井翻建。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清華西路(頤和園路)污水改造工程D400III

10、級鋼筋砼管米382.6開挖置換2檢查井座13翻建3)萬泉河北小區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500mm,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393.7m,檢查井約11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清華西路(頤和園路)污水改造工程D500玻璃纖維管米393.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4mm)2檢查井座11水泥砂漿補強4)北蜂窩路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輕度腐蝕,淤積情況30%,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

11、腐蝕,管徑為D800D1500mm,管徑為D800mm時,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1500mm時,管道設計采用翻轉內襯法。流向自北向南,而后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356.6m,檢查井約15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北蜂窩路污水改造工程D800玻璃纖維管米332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D1500復合纖維軟管米24.6翻轉內襯法(12mm)3檢查井座15水泥砂漿補強5)北京物資儲備局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50

12、0D600mm,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長約476.8m,檢查井約13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北京物資儲備局污水改造工程D500玻璃纖維管米97.4拉入式原位固化法(4mm)2D600玻璃纖維管米379.4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3檢查井座13水泥砂漿補強6)北三環太平莊-馬甸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300D800mm.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761.1m,其中W2W3段局部已進行過搶險,建議根據現場實際調查情況。根據地貌條

13、件來確定工法,具備開挖條件的搶險段采取開挖置換法施工,不具備開挖條件的采用縮徑插管法施工,并將上游井設置為沉泥井,實施前需得到運營單位確認。現狀檢查井約18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北三環太平莊-馬甸污水改造工程D300玻璃纖維管米78.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400玻璃纖維管米200.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400III級鋼筋砼管米34.7開挖置換4D600玻璃纖維管米228.2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5D800玻璃纖維管米219.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6檢查井座18水泥砂漿補強7沉泥井混凝土座1參考圖集06MS201-3-1247

14、)北洼路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400,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400D1050mm時,管道設計采用翻轉內襯法。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長約2271.2m,其中W3W4段局部已進行過搶險,建議根據現場實際調查情況。根據地貌條件來確定工法,具備開挖條件的搶險段采取開挖置換法施工,不具備開挖條件的采用縮徑插管法施工,并將上游井設置為沉泥井,實施前需得到運營單位確認。現狀檢查井約48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北洼路污水改造工程D400玻璃纖維管米153.9

1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880復合纖維軟管米857.5翻轉內襯法(7mm)3D880III級鋼筋砼管米35.8開挖置換4D1050復合纖維軟管米1224翻轉內襯法(8mm)5檢查井座48水泥砂漿補強6沉泥井混凝土座1參考圖集06MS201-3-1248)北洼西路(車道溝南路)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淤積情況為存泥30cm,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400D600mm,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678m,其中W8W9段局部已進行過搶險,建議根據現場實際調查情況。根據地貌條件來確定工法,

16、具備開挖條件的搶險段采取開挖置換法施工,不具備開挖條件的采用縮徑插管法施工,并將上游井設置為沉泥井,實施前需得到運營單位確認。現狀檢查井約23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北洼西路(車道溝南路)污水改造工程D400玻璃纖維管米346.4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600玻璃纖維管米300.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3D600III級鋼筋砼管米31開挖置換4檢查井座23水泥砂漿補強5沉泥井混凝土座1參考圖集06MS201-3-1249)廠洼街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超嚴重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超嚴重

17、腐蝕,管道設計采用碎(裂)管法。管徑為D500D600mm,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657.3m,檢查井約25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現狀W6或W7檢查井中有現狀自沖洗設備,在對管道和檢查井進行修復時,應對自沖洗設施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廠洼街污水改造工程D500PE管米295.7碎(裂)管法2D600PE管米361.6碎(裂)管法3檢查井座25水泥砂漿補強10)車公莊西路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800mm,流向自北向南,

18、而后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787.2m,檢查井約18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車公莊西路污水改造工程D800玻璃纖維管米787.2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檢查井座18水泥砂漿補強11)東翠路北段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嚴重腐蝕,檢查井結構已經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超嚴重腐蝕,管徑為De400和D1000mm。因道路車流量大,開槽施工交通影響嚴重,因此東翠路不具備開挖置換現狀管道的條件,因此管徑為De400mm時,管道設計采用穿插法進行修復。管徑為D1000mm時,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南向北或自北向南

19、,管道全程長約754.3m,檢查井約21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東翠路北段污水改造工程De450PE管米650.4穿插法2D1000玻璃纖維管米103.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3檢查井座21水泥砂漿補強12)南旱河污水截留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800mmD1300mm,管徑為D800mm時,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1300mm時,管道設計采用翻轉內襯法。管道流向自北向南或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2973.8m,檢查井約53座,檢查井采用水

20、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南旱河污水截留改造工程D800玻璃纖維管米143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D1300復合纖維軟管米2830.8翻轉內襯法(10mm)3檢查井座53水泥砂漿補強13)文教區東干線19#東支線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淤積情況20%,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500mm,流向自東向西,管道全程長約405.6m,檢查井約13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文教區東干線19#東支線改造工程D500玻璃纖維管米405.6拉入式原位固

21、化法(4mm)2檢查井座13水泥砂漿補強14)物資局外部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800mmD1250mm,管徑為D800mm時,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1250mm時,管道設計采用翻轉內襯法。管道流向自北向南,而后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1180.4m,檢查井約23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物資局外部污水改造工程D800玻璃纖維管米933.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D1250復合纖維軟管米247.3翻轉內襯法(10mm)3檢查井座23水泥

22、砂漿補強15)西四環中路(金溝河段)東側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道設計采用翻轉內襯法。管徑為D1500mm,,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長約2843.9m,檢查井約66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西四環中路(金溝河段)東側污水改造工程D1500復合纖維軟管米2843.9翻轉內襯法(12mm)2檢查井座66水泥砂漿補強16)羊坊店東路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淤積情況20%,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

23、D200D600mm,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長約515.1m,檢查井約22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羊坊店東路污水改造工程D200玻璃纖維管米15.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300玻璃纖維管米238.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400玻璃纖維管米138.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4D500玻璃纖維管米29.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4mm)5D600玻璃纖維管米93.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6檢查井座23水泥砂漿補強17)紫竹院污水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

24、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400D1000mm,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2758.9m,其中W30W31段局部已進行過搶險,建議根據現場實際調查情況。根據地貌條件來確定工法,具備開挖條件的搶險段采取開挖置換法施工,不具備開挖條件的采用縮徑插管法施工,并將上游井設置為沉泥井,實施前需得到運營單位確認。現狀檢查井約69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紫竹院污水改造工程D400玻璃纖維管米11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600玻璃纖維管米864.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3D800玻璃纖維管米1126.6拉入式原

25、位固化法(6mm)4D800III級鋼筋砼管米69.9開挖置換5D1000玻璃纖維管米582.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6檢查井座69水泥砂漿補強7沉泥井混凝土座1參考圖集06MS201-3-12418)太平路東段合流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300D1000mm,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1553.2m,檢查井約49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太平路東段合流改造工程D300玻璃纖維管米79.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4

26、00玻璃纖維管米97.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600玻璃纖維管米62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4D800玻璃纖維管米658.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5D1000玻璃纖維管米96.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6檢查井座49水泥砂漿補強19)太平路西段合流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淤積情況10%,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徑為D300D1000mm,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1612.2m,其中W15W16段局部已進行過搶險,建議根據現場實際調查情況。根據地貌條件來確定工法,具備開挖條件的搶

27、險段采取開挖置換法施工,不具備開挖條件的采用縮徑插管法施工,并將上游井設置為沉泥井,實施前需得到運營單位確認。現狀檢查井約44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太平路西段合流改造工程D300玻璃纖維管米40.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400玻璃纖維管米310.3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600玻璃纖維管米940.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4D800玻璃纖維管米241.3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5D800III級鋼筋砼管米40開挖置換6D1000玻璃纖維管米39.8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7檢查井座44水泥砂漿補強8沉泥井混凝土座1參考圖集06MS20

28、1-3-12420)通部支線合流改造工程(1)現狀情況經過調查,現況管屬于中度腐蝕,無淤積,檢查井結構未破壞。(2)改造方案由于現狀管道屬于中度腐蝕,管道設計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徑為D600D800mm,管道流向自西向東,管道全程長約459.4m,現狀檢查井約11座,檢查井采用水泥砂漿補強。序號名稱項目保護材料單位數量備注1通部支線合流改造工程D600玻璃纖維管米119.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2D800玻璃纖維管米339.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3檢查井座11水泥砂漿補強 第三章 有限空間定義和適用范圍3.1 有限空間定義有限空間是指在密閉或半密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未被設計為固定

29、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3.2 有限空間作業定義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內實施的施工作業活動。3.3 有限空間作業特點1、 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主要有:污水井室作業及污水管道內部作業。2、 管道內部作業時照明、通信不暢,給正常作業和應急救援帶來困難。3、污水管道內部空間狹窄,管道內部污水淤泥雜物量大,沿線范圍內支線較多,導致許多危害具有隱蔽性并難以探測。4、管道內部可能存在多種危害共存,如管道中存在硫化氫中毒危害的同時,還存在一氧化碳爆炸危害。5、管道內部危害具有突發性。如開始進

30、入管道內監測時各項氣體指標合格,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對污水、淤泥等進行擾動,其中的隱含有毒有害氣體會隨之揮發,突然涌出大量的有害氣體,造成急性中毒。6、作業使用電器漏電,作業使用的機械,都會給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帶來潛在的危險。3.4 適用范圍本項目施工區域內從事有限空間作業和具有有限空間作業行為的生產經營單位、班組適用于本辦法。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主要有:污水井內(井室)作業及污水管道(污水方溝)內作業。第四章 有限空間作業要求4.1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有限空間是指在密閉或半密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如:深基坑的肥

31、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施工作業活動。本項目施工區域內從事有限空間作業和具有有限空間作業行為的生產經營單位、班組適用于本辦法。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主要有:污水井內(井室)作業及污水管道內作業。4.2封閉作業區域及安全警示1)作業前,應先封閉作業區域,并在出入口周邊顯著位置設置安全標志和警示標識。安全標志和警示標識應符合GB 2893、GB 2894、GBZ 158中的有關規定。 2)夜間實施作業,應在作業區域周邊顯著位置設置警示燈,地面作業人員應穿戴高可視警示服,高可視警示服至少滿足GB 20653規定的1級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應符合 G

32、B 20653規定的3 級要求。 3)占用道路進行地下有限空間作業,應符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門關于道路作業的相關規定(占道作業交通安全設施設置技術要求,DB11/854-2012)。4.3設備安全檢查 作業前,應對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裝備、應急救援設備、作業設備和工具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更換。4.4開啟出入口1)開啟地下有限空間出入口前,應使用氣體檢測設備檢測地下有限空間內是否存在可燃性氣體、蒸氣,存在爆炸危險的,開啟時應采取相應的防爆措施。 2)作業者應站在地下有限空間外上風側開啟出入口,進行自然通風。 3)應采取關閉閥門、加裝盲板、封堵、導流等隔離措施,阻斷有毒有害氣體、蒸氣、水、塵

33、埃或泥沙等威脅作業安全的物質涌入地下有限空間的通路。4.5氣體檢測1)檢測要求(1)地下有限空間作業應嚴格履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在地下有限空間外按照氧氣、可燃性氣體、有毒有害氣體的順序,對地下有限空間內氣體進行檢測。其中,有毒有害氣體應至少檢測硫化氫、一氧化碳。 (2)地下有限空間內存在積水、污物的,應采取措施,待氣體充分釋放后再進行檢測。 (3)應對地下有限空間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業者通過、停留的位置進行檢測。 (4)氣體檢測設備應定期進行檢定,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氣體檢測結果應如實記錄,內容包括檢測時間、檢測位置、檢測結果和檢測人員。 (6)氣體檢測報警儀的使用應嚴格按照使

34、用說明書和DB11/852.2-2013的要求操作。 (7)地下有限空間設置固定式氣體檢測報警系統的,作業過程中應全程運行。 (8)氣體檢測報警儀每年至少標定1次。應標定零值、預報值、報警值,使用的被測氣體的標準混合氣體(或代用氣體)應符合要求,其濃度的誤差(不確定度)應小于被標儀器的檢測誤差。標定應做好記錄,內容包括標定時間、標準氣規格和標定點等。 (9)地下有限空間的管理單位,宜設置遠程監測設施進行氣體監測,并建立地下有限空間環境條件檔案。(10)地下有限空間氣體環境復雜時,作業單位宜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11)作業中氣體檢測報警儀達到預警值時,未佩戴正壓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的作業

35、人員應立即撤離地下有限空間。任何情況下氣體檢測報警儀達到預警值時,所有人員應立即撤離有限空間。2)檢測內容(1)在進行氣體檢測前,應對地下有限空間及周邊環境進行調查,分析地下有限空間內氣體種類。(2)應至少檢測氧氣、可燃氣、硫化氫、一氧化碳。3)預報值和報警值的設定(1)氧氣檢測應設定缺氧報警和富氧報警兩級檢測報警值,缺氧報警值應設定為19.5%,富氧報警值應設定為23.5%。(2)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應設定預報值和報警值兩級檢測報警值。常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的濃度和爆炸范圍氣體名稱相對密度(取空氣相對密度為1)最高容許濃度(mg/m3)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36、mg/m3)爆炸范圍(容積百分比%)說明硫化氫1.19104.345.5一氧化碳0.97203012.574.2非高原20海拔2000m3000m15海拔高于3000m氰化氫0.9415.612.8溶劑汽油3.004.003001.47.6一氧化碳1.0315不燃甲烷0.555.015.0苯2.716101.458.0注:1)最高容許濃度指工作地點、在一個工作日內、任何時間有毒化學物質均不應超過濃度。2)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指時間為全數規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許接觸濃度。3)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指在遵守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前提下容許短時間(15 min)接觸的濃度。4)若其中有一項

37、超出范圍,嚴禁下井作業,直至氣體合格,方可下井。(3)可燃氣預報值應為爆炸下限的5%,報警值應為爆炸下限的10%。有毒氣體預警值應為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30%,無最高容許濃度和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物質,應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的30%。有毒氣體報警值應為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無最高容許濃度和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物質,應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4)氣體檢測報警儀要求(1)氣體檢測報警儀應使用符合GB12358要求的直讀式儀器。(2)氣體檢測報警儀的檢測范圍、檢測和報警精度應滿足工作要求。(3)作業者經常活動的地下有限空間,宜設置固定式氣體檢測報警儀。5)檢測點的確定(1

38、)評估及準入檢測點確定應滿足下列要求:a)檢測點的數量不應少于3個;b)上、下檢測點,距離地下有限空間頂部和底部均不應超過1m,中間檢測點均勻分布,檢測點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8m。(2)監護檢測點應設置在作業者的呼吸帶高度,不應設置在通風機送風口處。6)檢測方法(1)地下有限空間積水、積泥時,應先在地下有限空間外利用工具進行充分攪動。(2)評估檢測、準入檢測、監護檢測時,檢測人員應在地下有限空間外的上風口進行。地下有限空間內有人作業時,監護檢測應連續進行。(3)不同檢測點的檢測,應從出入口開始,按由上至下、由近至遠的順序進行。(4)同一檢測點不同氣體的檢測,應按氧氣、可燃氣和有毒氣體的順序進行。

39、(5)每個檢測點的檢測時間,應大于儀器響應時間,有采樣管的應增加采樣管的通氣時間。(6)每個檢測點的每種氣體應連續檢測3次,以檢測數據的最高值為依據。(7)兩次檢測的間隔時間應大于儀器恢復時間。(8)檢測時,檢測值超出氣體檢測報警儀測量范圍,應立刻使氣體檢測報警儀脫離檢測環境,在空氣潔凈的環境中待氣體檢測報警儀指示回零后,可進行下一次檢測。氣體檢測儀發生故障報警,應立即停止檢測。7)檢測記錄(1)氣體檢測應做好記錄,至少包括以下內容:a)檢測日期;b)檢測地點;c)檢測位置;d)檢測方法和儀器;e)溫度、氣壓;f)檢測時間;g)檢測結果;h)監護者。(2)監護者應將評估檢測數據、準入檢測數據和

40、分級結果,告知作業者并履行簽字手續。(3)監護檢測應每15min至少記錄1個瞬時值。4.6作業環境級別判定 根據危險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將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分為3級。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環境為1級: (1)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 (2)可燃性氣體、蒸氣濃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 (3)有毒有害氣體、蒸氣濃度大于GBZ 2.1規定的限值。 2)氧含量為19.5%23.5%,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環境為 2級: (1)可燃性氣體、蒸氣濃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 (2)有毒有害氣體、蒸氣濃度大于GBZ 2.1規定限值的30%

41、且不大于 GBZ 2.1規定的限值; (3)作業過程中易發生缺氧,如熱力井、燃氣井等地下有限空間作業; (4)作業過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氣體、蒸氣濃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糞池等地下有限空間作業。 3)符合下列所有條件的環境為3級: (1)氧含量為19.5%23.5%; (2)可燃性氣體、蒸氣濃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 (3)有毒有害氣體、蒸氣濃度不大于 GBZ 2.1規定限值的 30%; (4)作業過程中各種氣體、蒸氣濃度值保持穩定。 4)作業負責人根據氣體檢測數據,依據DB11/ 852.12012 的作業環境級別判定的規定對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危險有害程度進行分級。其中,氧

42、含量檢測數據在23.5%以下的以最低值為依據,在 23.5%以上的以最高值為依據,其他種類氣體以每種氣體檢測數據的最高值為依據。 5)3級環境可實施作業,2級和1級環境應進行機械通風。4.7通風1)采取機械通風作業前,應先進行自然通風。2)地下有限空間通風條件復雜時,應進行通風設計并經作業單位審批后作業。3)自然通風(1)作業前,應開啟地下有限空間的門、窗、通風口、出入口、人孔、蓋板、作業區及上下游井蓋等進行自然通風,時間不應低于30min。(2)作業中,不應封閉地下有限空間的門、窗、通風口、出入口、人孔、蓋板、作業區及上、下游井蓋等,并做好安全警示及周邊攔護。4)機械通風機械通風應滿足下列要

43、求:(1)作業區橫斷面平均風速不小于0.8m/s或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0次/h;(2)地下有限空間只有一個出入口時,應將通風設備出風口置于作業區下部,進行送風作業;(3)地下有限空間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出入口、通風口時,臨近作業者處進行送風,遠離作業者處進行排風。必要時,可設置擋板或改變吹風方向以防止出現通風死角。(4)通風設備吸風口應置于潔凈空氣中,出風口應設置在作業區,不應直對作業者。(5)作業環境存在爆炸危險的,應使用防爆型通風設備。 (6)采用移動機械通風設備時,風管出風口應放置在作業面,保證有效通風。 (7)應向地下有限空間輸送清潔空氣,不應使用純氧進行通風。 (8)地下有限空間設置固定

44、機械通風系統的,應符合 GBZ 1的規定,并全程運行。 5)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連續機械通風:(1)評估檢測達到報警值;(2)準入檢測達到預報值;(3)監護檢測或個體檢測中,達到預報值;(4)地下有限空間內進行涂裝作業、防水作業、防腐作業、明火作業、內燃機作業及熱熔焊接作業等。4.8二次氣體檢測 存在以下情況之一的,應再次進行氣體檢測,檢測過程應符合DB11/852.1-2012中氣體檢測的規定: 1)機械通風后; 2)作業者更換作業面或重新進入同一作業面的; 3)氣體檢測時間與作業者進入作業時間間隔 10min 以上時的。 4.9二次判定 作業負責人根據二次氣體檢測數據,依據本標準第4

45、章的規定對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危險有害程度重新進行判定。降低為2級或3級環境,以及始終維持2級環境的,可實施作業。1級環境的,不應作業。 4.10個體防護 1)作業者進入3級環境,宜攜帶隔絕式逃生呼吸器。 2)作業者進入2級環境,應佩戴正壓式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并應符合 GB 6220、GB/T 16556等標準的規定。 3)作業者應佩戴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等防護用品,并符合 GB 6095、GB 24543、GB 2811等標準的規定。安全繩應固定在可靠的掛點上,連接牢固,連接器應符合GB/T 23469的規定。 4)宜選擇速差式自控器、緩沖器等防護用品配合安全帶、安全繩使用。速差式

46、自控器、緩沖器應符合GB 24544、GB/T 24538等標準的規定。 5)作業現場應至少配備1套自給開路式壓縮空氣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帶及安全繩作為應急救援設備。 4.11電氣設備和照明安全 1)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存在爆炸危險的,電氣設備、照明用具等應滿足防爆要求,符合 GB 3836.1的規定。 2)地下有限空間臨時用電應符合GB/T 13869 的規定。 3)地下有限空間內使用的照明設備電壓應不大于 36V。 4.12防護設備設施配置1)防護設備設施應符合相應產品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對于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規定的設備設施,應通過相關法定檢驗機構型式檢驗合格。 2)地下有限空間

47、內為易燃易爆環境的,應配備符合 GB 3836.1規定的防爆型電氣設備。 3)地下有限空間管理單位和作業單位應對防護設備設施進行如下管理: (1)應建立防護設備設施登記、清查、使用、保管等安全管理制度; (2)應設專人負責防護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計量、檢定和更換等工作,發現設備設施影響安全使用時,應及時修復或更換; (3)防護設備設施技術資料、說明書、維修記錄和計量檢定報告應存檔保存,并易于查閱。 4)安全警示設施 (1)應在有限空間地面出入口周邊使用牢固可靠的圍擋設施封閉作業區域,封閉區域應滿足安全作業要求。 (2)應在地下有限空間出入口周邊顯著位置設置安全標志、警示標識。安全標志和警示標

48、識顏色應符合GB 2893的規定,樣式應符合GB 2894、GBZ 158中的規定。 (3)安全告知牌可替代安全標志和警示標識,安全告知牌應符合下圖要求。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告知牌樣式(4)圍擋設施、安全標志、警示標識或安全告知牌等安全警示設施配置應符合防護設備設施配置表的要求。 5)作業防護設備 (1)氣體檢測報警儀、通風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三腳架等作業防護設備配置種類及數量應符合防護設備設施配置表要求。 (2)氣體檢測報警儀技術指標應符合GB 12358的要求,應至少能檢測氧氣、可燃氣、硫化氫、一氧化碳。 (3)送風設備應配有可將新鮮空氣送入地下有限空間的風管,風管長度應能確保送入地

49、下有限空間底部。 (4)手持照明設備電壓應不大于24V,在積水、結露的地下有限空間作業,手持照明電壓應不大于 12V。 6)個體防護用品 (1)呼吸防護用品、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等個體防護用品配置種類和數量應符合防護設備設施配置表的要求。 (2)作業現場應有與安全繩、速差式自控器、絞盤繩索等連接的安全、牢固的掛點。 (3)應按照GB/T 11651的要求,為作業者配置防護鞋、防護服、防護眼鏡、護聽器等個體防護用品,并滿足以下要求: a)易燃易爆環境,應配置防靜電服、防靜電鞋,全身式安全帶金屬件應經過防爆處理; b)涉水作業環境,應配置防水服、防水膠鞋; c)當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噪聲大

50、于 85 dB(A)時,應配置耳塞或耳罩。 7)應急救援設備設施 (1)作業點400m范圍內應配置應急救援設備設施。 (2)應急救援設備設施配置種類及數量應符合防護設備設施配置表的要求。 防護設備設施配置表 規定了地下有限空間作業防護設備設施配置要求。 表所示的黑體字部分為強制性條款。 4.13作業 1)作業安全 (1)作業負責人應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裝備及應急救援設備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業者進入地下有限空間作業。 (2)作業者應遵守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備與個體防護裝備,并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 (3)進入3級環境中作業,應對作業面

51、氣體濃度進行實時監測。 (4)進入2級環境中作業,作業者應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設備連續監測作業面氣體濃度。同時,監護者應對地下有限空間內氣體進行連續監測。 (5)據初始檢測結果判定為3級環境的,作業過程中應至少保持自然通風。 (6)降低為2級或3級環境,以及始終維持為 2 級環境的,作業過程中應使用機械通風設備持續通風。 (7)作業期間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作業者應立即撤離地下有限空間: a)作業者出現身體不適; b)安全防護設備或個體防護裝備失效; c)氣體檢測報警儀報警; d)監護者或作業負責人下達撤離命令。 2)監護 (1)監護者應在地下有限空間外全程持續監護。 (2)監護者應能跟蹤作業

52、者作業過程,實時掌握監測數據,適時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 (3)作業者進入 2級環境中作業,監護者應按照本標準第 7.1.4 條的規定進行實時監測。 (4)發現異常時,監護者應立即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報,并協助作業者逃生。 (5)監護者應防止未經許可的人員進入作業區域。 3)作業后清理 (1)作業完成后,作業者應將全部作業設備和工具帶離地下有限空間。 (2)監護者應清點人員及設備數量,確保地下有限空間內無人員和設備遺留后,關閉出入口。 (3)清理現場后解除作業區域封閉措施,撤離現場。第五章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5.1 一般要求1、井下清淤作業宜采用機械作業方法,并嚴格控制人員進入管道內

53、作業。2、下井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具備下井作業資格,并應掌握人工急救技能和防護用具、照明、通信設備的使用方法。作業單位應為下井作業人員建立個人培訓檔案。3、維護作業單位應不少于每年一次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4、維護作業單位必須制定井下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在作業中落實。5、井下作業時,必須配備氣體檢測儀器和井下作業專用工具,并培訓作業人員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6、井下作業必須履行審批手續,執行當地的下井許可制度。7、井下作業的下井作業申請表及下井許可的下井安全作業表宜符合本規程附錄A的規定。8、井下作業前,維護作業單位必須檢測管道內有害氣體。9、下井

54、作業前,維護作業單位應做好下列工作:1)應查清管徑、水深、潮汐、積泥厚度等;2)應查清附近工廠污水排放情況,并做好截流工作;3)應制定井下作業方案,并盡量避免潛水作業;4)應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告知作業內容和安全防護措施及自救互救的方法;5)應做好管道的降水、通風以及照明、通信等工作;6)應檢查下井專用設備是否配備齊全、安全有效。10、井下作業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井內水泵運行時嚴禁人員下井。2)作業人員應佩戴供壓縮空氣的隔離式防護裝具、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等防護用品。3)作業人員上、下井應使用安全可靠的專用爬梯。4)監護人員應密切觀察作業人員情況,隨時檢查空壓機、供氣管、通信設施、安全

55、繩等下井設備的安全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5)下井人員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1h。6)傳遞作業工具和提升雜物時,應用繩索系牢,井底作業人員應躲避。8)當發現有中毒危險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組織作業人員迅速撤離現場。9 )作業現場應配備應急裝備、器具。10)對于大于DN800的管道,在作業井下游的井設置防護柵欄,防止人員被污水沖走。11、下列人員不得從事井下作業:1)年齡在18歲以下和55歲以上者;2)在經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3)有聾、啞、呆、傻等嚴重生理缺陷者;4)患有深度近視、癲痛、高血壓,過敏性氣管炎、哮喘、心臟病等嚴重慢性病者;5)有外傷、瘡口尚未愈合者。5.2 照明和通信要

56、求1、作業現場照明應使用便攜式防爆燈,照明設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14部分:危險場所分類GB3836.14的相關規定。2、井下作業面上的照度不宜小于50Lx。3、作業現場宜采用專用通信設備。4、井上和井下作業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系方式。5.3 管道及井室清掏作業要求1、當使用清疏設備進行清掏作業時,應符合以下規定:1)清疏設備應由專人操作,操作人員應接受專業培訓,持證上崗;2)清疏設備使用前,應對設備進行檢查,并確保設備狀態正常;3)帶有水箱的清疏設備,使用前應使用車上附帶的加水專用軟管為水箱注滿水;4)車載清疏設備路面作業時,車輛應順行車方向停泊,打開警示燈、雙跳

57、燈,并做好路面圍護警示工作;5)當清疏設備運行中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故障。當無法查明原因或無法排除故障時,應立即停止工作,嚴禁設備帶故障運行;6)車載清疏設備在移動前,工況必須復原,再至第二處地點進行使用;7 )清疏設備重載行駛時,速度應緩慢、防止急剎車;轉彎時應減速,防止慣性和離心力作用造成事故;8)清疏設備嚴禁超載;9)清疏設備不得作為運輸車輛使用。2、當采用真空吸泥車進行清掏作業時,除應符合本規程第4.5.1條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嚴禁吸入油料等危險品;2)卸泥操作時,必須選擇地面堅實且有足夠高度空間的傾卸點,操作人員應站在泥缸兩側;3)當需要翻缸進入缸底進行檢修

58、時,必須用支撐柱或擋扳墊實缸體;4)污泥膠管銷掛應牢固。3、當采用淤泥抓斗車清淘時,除應符合本規程4.5.1條的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泥斗上升時速度應緩慢,應防止泥斗勾住檢查井或集水池邊緣,不得因斗抓崩出傷人;2)抓泥斗吊臂回轉半徑內禁止任何人停留或穿行;3)指揮、聯絡信號(旗語、口笛或手勢)應明確。4、當采用人工清掏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清掏工具應按車輛順行方向擺放和操作;2)清淘作業前應打開井蓋進行通風;3)作業人員應站在上風口作業,嚴禁將頭探入井內。5.4 安全防護1、 在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入口處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2、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要安排專人現

59、場監護,并為其配備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和氧含量檢測報警儀器、通訊、救援設備,不得在無監護人的情況下作業。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識。3、 井下作業時,應使用隔離式防毒面具,不應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和半隔離式防毒面具以及氧氣呼吸設備。 4、 作業人員應定時輪換,作業單位可根據作業現場情況,確定作業輪換時間。5、 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潛水作業時應穿戴隔離式潛水防護服。6、 防護設備必須按相關規定定期進行維護檢查。檢測報警儀的檢定周期一般不超過1年。嚴禁使用質量不合格的防毒和防護設備。除通用部件外,在未得到產品

60、制造商認可的前提下,不可將不同品牌的呼吸防護裝備的部件拼裝或組合使用。7、 安全帶、安全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帶GB6095和安全帽GB2811的規定,應具備國家安全和質檢部門頒發的安鑒證和合格證,并應定期進行檢驗。8、 安全帶應采用全身式安全帶。使用頻繁的安全帶、安全繩應經常進行外觀檢查,發現異常立即更換。9、 夏季作業現場應配置防曬及防暑降溫藥品和物品。10、 維護作業時配備的皮叉、防護服、防護鞋、手套等防護用品應及時檢查、定期更換。11、 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只能用于從危險環境中離開,不能用于進入。主要防護用品一覽表序號機械名稱規格型號數量(臺/套)備注1有毒氣體探測儀IQ-100015

61、2長管呼吸機203便攜式氣體檢測儀154防爆燈205防滑鞋506軸流風機207防爆對講機308防爆手電209安全帶、安全繩405.5 應急救援裝備施工單位應配備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三腳架等。第六章 有限空間作業組織機構6.1 組織機構組長:段勁松副組長:楊金鐘、李金峰、袁忠起、趙富組員:安全主管、生產主管、技術主管、物資設備主管6.2 職責6.2.1組長職責(a)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單位、

62、監護者職責。(b)組織制定專項作業施工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6.2.2 副組長職責(a)副組長是項目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負責督促、檢查本項目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b)保證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c)提供應急救援保障,做好應急救援工作。(d)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6.2.3 技術部職責負責編制有限空間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負責提供有限空間施工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的檢測,負責對工程部現場責任工程師進行技術交底。6

63、.2.4 工程部職責(a)在安排有限空間施工作業前,認真閱讀施工方案、如對施工方案有疑問必須立即向技術部反映、不得有誤。(b)對凡是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檢修、清理作業的從業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的人員嚴禁其進入有限空間作用。(c)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凡未經項目經理、生產經理、技術負責人簽署審批,任何人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d)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標識,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作業現場。6.2.5 安全部職責施工前,確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其中作業負責人為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監護人

64、為項目及施工單位專職安全員。(a) 負責對有限空間作業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期間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權的人員進入。(b) 應了解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授權批準作業;并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命令終止作業。(c) 應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員、作業者和監護者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

65、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 (d)培訓有記錄,培訓結束后記載培訓的內容、日期等有關情況。6.2.6 物資部職責 應根據工程部或者技術部提交的有關有限空間作業所需的設備、物資、個人防護用品計劃及時購買和配備,要求供應單位提供符合GB18664檢測報告、材質證明、合格證及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并認真核對資料的真偽和有效期,保障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6.2.7 作業負責人職責 確認準入作業者、監護人員的職業衛生培訓及上崗資格。 在密閉空間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和防護設施及用品達到允許進入的條件后,允許進入密閉空間。 在

66、密閉空間及其附近發生不符合準入的情況時,制止人員進入。 作業完成后,應確定作業者及其所攜帶的設備和物品均已撤離。對應急救援服務、呼叫方法的效果進行檢查、驗證。對未經準入又試圖進入或已進入密閉空間的人員,進行勸阻或責令退出。6.2.8 監護人員職責具有能警覺并判斷準入者異常行為的能力,接受職業衛生培訓,持證上崗。準確掌握準入作業者的數量和身份。在準入者作業期間,履行監測和保護職責,保證在密閉空間外持續監護;適時與準入作業者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信息交流;在緊急情況時向準入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報。監護人員在履行監測和保護職責時,不能受到其他職責的干擾。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命令準入作業者立即

67、撤離密閉空間,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并在密閉空間外實施應急救援工作。a.發現禁止作業的條件;b.發現準入者出現異常行為;c.密閉空間外出現威脅準入作業者安全和健康的險情;d.監護人員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職責時,也應通知準入作業者撤離。對未經允許靠近或者試圖進入密閉空間人員予以警告并勸離。如果發現未經允許進入密閉空間者,應及時通知準入作業者和作業負責人。6.2.9 有限空間作業者職責接受職業衛生培訓,持證上崗。按照施工單位審核進入批準的密閉空間實施作業。遵守密閉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密閉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在

68、準入的密閉空間作業且發生下列事項時,應及時向監護人員報警或撤離密閉空間:a. 已經意識到身體出現危險癥狀和體征;b.監護人員和作業負責人下達了撤離命令;c.探測到必須撤離的情況或報警器發出撤離警報。6.2.10 綜合控制措施施工單位應采取綜合措施,消除或減少密閉空間的職業病危害以滿足安全作業條件。(1)制定和實施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控制措施和安全作業規程,并保證相關人員能隨時得到措施和規程。(2)按要求培訓準入作業者、監護人員和作業負責人,確定并明確密閉空間作業負責人、準入作業者和監護人員及其職責。(3)在密閉空間外設置警示標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經準入者進入,告知密閉空間的位置和所存

69、在的危害。(4)作業前,對密閉空間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和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以確定該密閉空間是否可以準入并作業。(5)如果有多個用人單位同時進入同一密閉空間作業,應制定和實施協調作業程序,保證一方用人單位準入作業者的作業不會對另一用人單位的準入作業者造成威脅。(6)提供符合要求的密閉空間作業安全防護設施和監測、通風、通訊、個人防護用品設備、照明、報警儀器、安全進出設施以及應急救援和其他必須設備,并保證所有設施的正常運行和作業人員能夠正確使用。(7)提供有關的職業安全衛生培訓和應急救援保障。(8)制定和實施應急救援、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權人員擅自進入密閉空間進行急救。第七章 應急預案 7.1

70、應急原則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救援,以人為本”的方針,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建立安全生產事故緊急救援保證體系。在安全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預案能及時啟動,并科學迅速地組織開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國家財產損失。在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相關人員應在危險辨識、風險評價的基礎上,結合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在作業之前針對本次作業制訂嚴密的、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計劃,明確緊急情況下作業人員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當造成事故擴大。在處置排水管網改造工程中的各類突發事故時,必須堅持“快速反應、先期處理、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原則。快速反應原則:

71、處置突發事故,要堅持一個“快”字,做到反應快,報告快,處置快。先期處理原則:一旦發生突發事故,事故發生應立即啟動先期處置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盡力控制事態發展,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統一指揮原則:按照不同級別的突發事故,分別由有關部門、單位按照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體系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以保證應急處置工作的統一高效。協同作戰原則:各相關部門應在統一領導指揮下,按照各自職責,密切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工作。 7.2 應急響應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根據事故災難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通知項目部有關部門必要時請求政府應急機構、救援隊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

72、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事發單位負責人應組織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項目安全組織機構人員臨時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7.2.1 響應分級級應急響應行動由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組織實施。按照項目部的綜合應急預案進行響應實施,各部門做好各自分工準備,按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指示響應各自救援行動,同時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支援。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73、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預案實施救援。級應急響應行動由項目部各部門組織實施。各部門負責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指揮營救工作。積極動員所屬分包單位、周邊社會力量進行支援救助。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7.2.2 項目部有關部門的響應根據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的類別,項目部相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和本部門相應的應急措施,組織應急救援,并及時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需要其他部門應急力量支援時,及時提出請求。7.2.3 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的響應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趕赴救援現場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及時向集團公司及當地政府報告安全生產事故基本情況、事態發展

74、和救援進展情況。根據需要通知有關專業人員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請求政府專業應急力量增援。7.3 報警和啟動預案程序項目部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隨意脫崗、漏崗,做好值班記錄,任何職工或安全檢查人員發現險情后,立即通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處理,快速傳達信息,應急預案全面啟動。項目部設立值班室,并保證24小時由管理人員值班;夜間及法定節假日加大值班力度。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程序:生產安全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施工單位值班室項目值班室集團分公司值班室集團分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指揮小組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按職責分工進行救援。生產安全事故應

75、急救援程序:生產安全事故保護事故現場控制事態發展組織搶救疏導人員調查了解事故簡況及傷亡人員情況向上級報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流程圖出現險情立即與產權單位聯系并及時封閉和處理 上報項目部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實施搶險方案統一指揮 維護現場秩序保護現場人員、設備作出處理方案配合搶修排除險情應急處理程序圖7.4 事故、隱患現場應急救援控制措施1、先引導現場作業人員脫離危險部位,疏散臨近群眾,撤離危險區域內所有人員,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立即撥打119和120,以盡快得到消防隊員和急救專業人員的幫助。2、再設立警戒線,封閉現場,及時搶救傷亡人員,盡力挽救生命,禁止閑雜人員進入。3、確保救援人員自身安全

76、。4、防止事故、隱患的擴大,將危害、損失控制在最小限度。5、確保對危險場所實施隔離、標識、警戒,保護現場。6、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應急狀態下施工人員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7.5 應急結束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項目部應急救援隊伍在專業救援隊伍撤離現場后經過仔細檢查確認安全后撤離。7.6 信息發布項目部安全部會同有關部門具體負責將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搶救過程、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等情況向向上級進行匯報。7.7 后期處置7.7.1善后處置項目部安全室、材料室、綜合

77、室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牽頭組織安全生產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施工秩序。7.7.2事故災難調查報告、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由項目部安全室牽頭組成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必要時,報請集團公司組成調查組組織調查。具體措施措施如下: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5、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6

78、、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7.8 應急處理措施7.8.1 中毒、窒息應急救援1、管道打堵、勾頭、截流中毒、窒息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控制錯施:管道打堵、勾頭、截流、掏挖人員與監護人員失去聯系超過3分鐘且呼叫無應答則視為出現中毒、窒息事故。2、監護人員應立即呼救、示警并召集其他作業人員,防止單人施救造成事故擴大。(1)井下人員系有安全繩時,施救人員應首先通過安全繩將傷者拉出,拉繩時不得主拉硬拽,避免對傷者的二次傷害;(2)安全繩不得將傷者救出時,應進行氣體檢測、機械進風,同時劃出隔離嚴禁煙火;在井下氣體檢測未達標前不得停止機械進風,下井施救人員必須佩帶安全繩、安全帽、防毒面具等個人

79、防護用品;井下氣體檢測缺氧時下井人員必須使用氧氣面罩或供氧裝置;井下氣體檢測甲烷、一氧化碳超標時,下井人員不得穿易產生靜電的衣物,不得攜帶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從井下吊送傷員時應保證傷員,防止與井壁磕碰;傷員脫離危險區域后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及外傷包扎,在醫務人員接手治療前不得停止。在搶救傷員同時,應打開相臨井蓋,疏散附近作業人員及社會人員,對存在爆炸可能的管道,疏散管道沿線人員,劃出隔離帶,嚴禁煙火。7.8.2 火災現場發生火災時以“人身安全第一、適當保護財產、快速救火穩定火勢”為原則。迅速撥打119火警電話。7.8.3 一般觸電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控制措施1、使用電動機械、設備、手持電

80、動工具和接觸配電設備、電纜。電線的操作人員,突然跌倒、渾身抽搐、身體與帶電物體緊密接觸且無法自主擺脫、呼叫無反應則視為發生觸電事故:2、發現觸電事故的人員不得與觸電人及其所觸及的物體接觸,按以下方法施救:確定觸電人所觸及的帶電體的電源受附近哪個配電箱、開關箱控制,迅速拉開電箱中事故分路電源,不能確定分路時拉開總電源開關:3、觸電人所觸及電源是經插頭送電的,可迅速拔下插頭,電源是壓接送電的應先取下相應熔斷器后拆除壓接線路;4、觸電人所觸及的電源拆除后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恢復照明供電以利傷員搶救:5、無法確定觸電人所觸及的帶電體的電源受附近哪個配電箱。開關箱控制時,可用干燥的絕緣木棒、干燥清潔

81、的衣服、布帶等將觸電人與帶電體分離,施救人員應穿戴絕緣手套、絕緣鞋;6、觸電人周圍潮濕時,應在觸電人身旁放置干燥木版、膠合板。絕緣墊等絕緣物,施救人員站在絕緣物上按上法施救;7、若觸電人在梯子上或高處觸電,要防止其脫離電源后造成摔傷,施救人員不得直接接觸金屬梯、金屬合架。8、觸電人脫離危險區域后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及外 傷包扎在醫務人員接手治療前不得停止。7.8.4 交通安全防護1、施工地點向迎車方向100米處設前方施工提示牌,起點位置用設交通錐筒、防撞筒、回轉燈、LED閃燈、交通指示牌等標志,并設一名交通協管員指揮交通。2、在施工機械在道路上作業時,設交通警示標志、并設專人指揮疏導。

82、夜間施工設照明燈照明。3、施工現場采用全封閉導行措施,因施工在非機動車道上,故對非機動車道進行才有錐桶進行封閉,留1條1.5米的自行車道。錐桶間距不差過5米。7.8.5發生人員傷亡處理辦法 由于塌方、觸電發生人員傷亡,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由在場人員進行簡單的醫務措施(進行相關培訓),盡一切努力保證生命安全。7.8.6管線破壞應對措施 管線破壞,及時聯系管線管理單位與維修單位迅速到場,根據管線種類采取如下預案:(1)上水破壞后關閉附近水閘。并與當地居民耐心解釋,為用水住戶提供用水。(2)燃氣管線破壞時封鎖現場,杜絕一切煙火,對方圓百米之內的人員及時疏散,現場工作人員佩帶防毒面具,待維修方到場

83、后密切配合,整個過程快速、安全、有序。(3)電纜破壞后保護現場,遠離放電區,通知專業維修人員維修。(4)管線破壞后應本著“快速、安全、有序維修第一、責任第二”的原則處理。7.8.7 停電事故處理 為保證施工現場在出現突發停電事故能正常作業,減少因停電造成的各種意外,保證施工現場正常供電,針對現場實際情況,采取以下處理措施: (1)設專人負責發電機的日常管理和維修保養。 (2)加強施工用電線路的檢查和維護,因工程施工工期較長,對老化線路必須及時更換,確保線路正常,安全輸電。 (3)施工現場的配電房、配電箱均加設防雨、防風遮蓋加固設施,防止意外造成斷電。7.9 應急保障措施7.9.1 通信與信息保

84、障建立健全項目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建立完善救援信息系統和資源信息聯系網,保證應急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 7.9.2 物資裝備保障由項目部材料部建立應急救援設施、設備的儲備、保養等制度,并按需求購置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當發生安全事故后由材料室組織車輛統一進行運送。7.9.3 培訓與演練1、培訓項目部組織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以及相關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留存記錄,有參加人員的簽字確認。平時加強應急方面的安全知識,在板報、標牌等中的宣傳,以加強對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教育,積極組織社會志愿者的培訓,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2、演練項目部根據自身特點,應急救援小組長組織本單位的應急機構成員在有限空間作業前組織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習。演習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經驗,為實戰中救援做好準備。


注意事項

本文(中心城排水管網改造三期工程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案 (48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邵阳县| 泾川县| 盘锦市| 新化县| 巴彦县| 石家庄市| 南阳市| 家居| 偏关县| 庄河市| 永兴县| 九寨沟县| 芒康县| 昭苏县| 望谟县| 西安市| 平凉市| 精河县| 措勤县| 绥江县| 年辖:市辖区| 沈丘县| 舞钢市| 西宁市| 富源县| 四川省| 广水市| 上栗县| 鄂托克前旗| 六盘水市| 江口县| 潢川县| 宜兴市| 清河县| 佛教| 岐山县| 龙泉市| 高清| 青铜峡市|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