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河市東溪是河市溪的主干流,地處福建省中部沿海的泉州市洛江區境內,與惠安縣接壤,并與臺灣隔海相望,發源于洛江區馬甲鎮爐田村,流經新告、山邊、白洋、官洋、爐田、河市、莊田、浮橋、霞溪等行政村,以及河市鎮中心區,兩岸有溪灘荒地區1374畝,受洪澇災害的有耕地2600余畝,和河市中心街區、工業區等。流域面積66.5km2,全長15.7km,平均比降1/250,流域形狀系數0.15,呈樹枝狀,多年平均徑流深663.3mm。受洛江區河市鎮政府的委托,我單位承擔了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河市東溪河道清水工程實施方案編制任務,于2008底組織有關設計人員進行實地查勘,收集有關設計基礎資料,于2009年2月完成
2、實施方案設計。本次清水工程整治設計范圍始于官洋壩止于鐘洋閘,長度3 公里,樁號為0+9923+992。主要是對河道淤積進行疏浚,對個別河段進行裁彎取直,拆除一部分河障,對部分河岸進行護砌,工程總投資409萬元。本次擬實施范圍為:樁號1+9923+992。1 流域概況11自然地理河市東溪流域地處福建省中部沿海的泉州市洛江區境內,與惠安縣接壤,并與臺灣隔海相望,流經新告、山邊、白洋、官洋、爐田、河市、莊田、浮橋、霞溪等行政村,以及河市鎮中心區,兩岸有溪灘荒地區1374畝,受洪澇災害的有耕地2600余畝,和河市中心街區、工業區等。河市東溪發源于洛江區馬甲鎮爐田村,流域面積66.5km2,全長15.7
3、km,平均比降1/250,流域形狀系數0.15,呈樹枝狀。現有河道寬4080米之間,一般堤高3.04.5米左右,沿途建有小(一)型后深溪水庫以及新群、內坑、后厝、腰仔等幾座山圍塘、官洋頭壩、牛肚壩引水工程等水利設施。在流域面積內有小(一)型后深溪水庫以及新群、內坑、后厝、腰仔等幾座山圍塘、官洋頭壩、牛肚壩等水利工程。流域內主要水庫特性表水庫名稱集雨面積(km2)總庫容(萬m3)后深溪水庫12.6102新群水庫1232內坑水庫0321后厝水庫1718腰仔水庫151812水文氣象河市東溪位于洛江區河市鎮境內,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征為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陽光充足,雨量
4、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天數75天,降水年內分配不平均,最大年降雨量2073mm,最大日降雨量296mm,降雨集中于4月9月,降水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0%左右,特別是6、7、8三個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50%。風向6-8月以西南風為主,9月至翌年5月以東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8米/秒,最大風速24米/秒,沿海大于6級,每年7-9月為臺風季節,常有臺風正面襲擊或側面影響,最大風力10級,并帶來強度較大的降雨,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多年平均氣溫20.7,平均最高氣溫36.5,平均最低氣溫3.75,多年平均無霜期350天。多年平均陸地蒸發量7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150mm,多
5、年平均蒸發量1850mm,大于降水量1400毫米。13社會經濟河市鎮位于洛江區中北部,東經1182945,北緯25830,東與惠安縣毗鄰,西同南安市交界,北連馬甲鎮,南接雙陽鎮。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5公里,轄區面積105平方公里,轄有21個行政村,總人口3.41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5850萬人。全鎮現有耕地0.9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 5.9%,人均耕地0.28畝,現有林業用地9.0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7.6%。這幾年河市鎮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區的指導精神,大力發展經濟,河市鎮的經濟突飛猛進,全鎮已達到寬裕型小康水平。河市鎮2007年工業總產值達20.2億元,農業總產值1.77
6、8億元,人均年純收入6721元,鎮財政總收入6376.6萬元,農業以水稻、蔬菜為主,同時種植有柑桔、龍眼、柚柑、甘蔗、花卉等經濟作物。河市鎮交通十分方便,萬虹公路從鎮中心區通過,北達虹山羅溪、馬甲,南連雙陽、萬安、洛江城區,已建好的輞川公路穿過鎮中心區,直通惠安縣和南安市。河市距福廈高速公路西福入口僅12公里,距泉州火車站也只有13公里,到泉州后渚港、泉州晉江機場也只有二十多公里,公路四通八達,寬暢便捷,對河市鎮的經濟發展、土地的開發利用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2 河道現狀及清水工程建設必要性21河道現狀本次清水工程實施范圍為河市東溪官洋壩(樁號0+992)至鐘洋閘前(樁號3+992),總長3公里
7、。官洋壩至鐘洋閘河段現有河岸均為土堤,防洪標準偏低,右岸堤岸多數為路堤結合段,岸頂高程較高,可達到20年一遇標準。左岸堤岸高程偏低,外側大多數為農田,經計算僅為51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在本次整治河道上游已建有一座小(一)型水庫和幾座山圍塘:其中小(一)型后深溪水庫,總庫容為102萬m3,集雨面積12.6km2,主要用于農業灌溉;上游雖建有新群、內坑、后厝等幾座山圍塘,但總庫容也只有10萬m3左右,集雨面積7km2,主要用于農業灌溉。雖然這幾座水庫對河道的調洪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流域內洪澇災害大大減少,但由于水庫集雨面積較小,調洪能力有限,對該段河道的行洪安全僅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官洋壩至鐘洋
8、閘東溪河段水位落差大,河水流速較大、河道彎曲,河寬不一,河岸不規則,河灘高低不平,左岸部分河段土堤存在崩塌,加上近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河床淤積嚴重,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下降,以致于該河段內澇嚴重,水患不斷,土地荒廢。22淤積成因分析河市東溪流域是由一條天然主河道及匯入主河道上游的 幾條支流所組成的天然排洪水系。由于原河道彎彎曲曲,兩岸種植農作物、果樹,溝底淤積,河床底高低不平,排洪河道斷面偏小,影響水流暢通,降低了河道排洪能力,所以每次暴雨來臨時,排洪受阻,河水漫溢,使得區域內農田受淹,水深達0.60.8米,內澇時間34天,給當地的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帶來嚴重的危害。221自然地理因素洛江區屬沿海
9、地帶,植被較差,裸露地表較多,由于裸露的地表在徑流及雨水等水力因素的作用下,大量的泥沙等小顆粒、懸浮物被帶入河流,在水流流速較小的河段逐漸分段、分層沉積下來,現有河岸兩邊又多為土堤,水流的沖刷會使堤岸土壤松散,極易被降水帶入河中,造成淤積。河道淤積后又改變了水流流態,抬高河床高程和河面水位,反過來又加劇河岸的侵蝕和沖刷。222人類活動影響人類活動引起河道淤積主要是亂倒垃圾,造成河道中垃圾成堆。由于目前人民的人文意識、環境意識較差,在交通和鄉鎮建設等資源性開發活動時,往往將棄土、棄渣和生活垃圾等亂倒入河中,造成河道淤積,臟亂不堪。23工程建設的必要性河市東溪流域由于淤積嚴重,排洪河道規模小,排洪
10、能力差,達不到相應的防洪標準。每年洪水發生的季節,河道排洪受阻,常有河水漫溢,使得區域內農田受淹,影響該地區的工農業生產。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該區域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洪水災害給該地區帶來的損失將成倍增加,因此做好沿岸地區的防洪工作對于保障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該區域已列入洛江新城區規劃區,通過這次的整治,提高其防洪標準,逐步減少區域內的洪澇災害,改善沿岸人民群眾的生活居住環境,保障人民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可以美化生活環境,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對整個河市鎮甚至整個洛江區經濟的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河市東溪清水工程是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整治后效果將十分的明顯。3 清水工程目
11、標、范圍和標準31目標通過對河道淤積成因,流域的特性、河道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清水工程達到如下目標:(1)根據各河段的淤積情況進行清淤,降低河床底高程,以提高河道的防洪標準,減輕洪澇災害。(2)對部分堤段堤高不足進行加高培后,以達到防洪標準,保證轄區的安全。(3)對沿線存在影響河道行洪安全的障礙進行清除,保證河流行洪時順暢通過。(4)整治后通過加強河道管理,改善區域環境,提高水質。32范圍本次清淤整治的河道始于官洋壩(樁號0+992)止于鐘洋閘前(樁號3+992),全長3公里,33標準331防洪標準防洪標準的確定一般是根據城區的重要程度和自身的國民經濟能力等因素確定的,國家建設部、水
12、利部聯合發布的國家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94)已做出明確規定(見下表)。防護對象的等別城鎮重要性特別重要城市重要城市中等城市一般城市非農業人口(萬人)15015050502020防洪標準重現期(年)200200100100505020鄉村防護區人口(萬人)15015050502020保護區耕地(萬畝)3003001001003030防洪標準重現期(年)10050503030202010根據洛江區統計年鑒2007,流域內2007年年末總人口3.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5850萬人;總耕地面積0.93萬畝。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防洪標準(SL502-
13、2000)、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中有關規定,保護耕地面積小于30萬畝,東溪流域保護范圍人口小于20萬人,確定河市東溪河道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洪水重現期設計。332堤防標準根據選定的防洪標準按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確定河市東溪堤防工程的級別,具體見下表。防洪標準重現期(年)100100且5050且3030且2020且10堤防工程的級別12345由表中查得河市東溪的堤防工程級別為4級。333安全加高值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第2.2.1條及表2.2.1的規定:河市東溪堤防工程級別為4級則相應的不允許越浪的安全加高值取0.6m。4、水文分析計
14、算4.1水文氣象洛江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終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為20.7,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36.5,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為3.75,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347.7mm,全年無霜期為350日,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150mm,多年平均陸地蒸發量為700mm,多年平均徑流深為663.3mm。本地區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頻率為20%,年平均風速8米/秒,最大風速24米/秒,沿海大于6級風日為32天,臺風多發生在七月至九月,年平均2-3次。年平均霧日為10-6天,多發生在一月至五月。4.2水文計算由于工程鄰近沒水文測站,屬無資料地區,采用二十年一遇設計,設計洪水采
15、用推理公式計算求得,并以地區綜合法加以分析而后確定其設計值。4.2.1設計暴雨從可能最大降雨等值線圖集查得設計暴雨參數如下表。H24Cv24H6/H24Cv6H1/H6Cv11350.550.680.50.570.37對應于值的值如下:Kp2.11.991.71H24= KpH242.1135283.5mmH6=H24H6/H24Kp6/Kp24283.50.681.99/2.1=182.7mmH1= H6H1/H6Kp1/Kp6182.70.571.71/1.99=89.5mm4.2.2設計洪水:計算P=5%的洪峰流量:官洋壩河市大橋段:F=52 Km2 L=15.2 Km J=6河市大橋段
16、鐘洋閘:F=61 Km2 L=15.7 Km J=2(1)推理公式按下式計算:Qm=0.278 h/F=0.278L/(mJ1/3Qm1/4)(2)地區綜合法Cv=10-0.046F-0.060Qm=100.78F-0.77Cs/ Cv=3.5Qm= Qm Kp計算結果及其建議采用值列表如下:序號F(Km2)L(Km)J()推理公式計算的流量(m3/s)地區綜合計算的流量(m3/s)建議設計采用值(m3/s)15215.26317.44268.87317.4426115.72372.92344.98372.924.3水面線推算4.3.1基本資料根據河道現有情況,在3公里上共布設9個斷面,在河道
17、上建筑物的位置及斷面變化處均設有斷面,以滿足水面線推求的需要。4.3.2河道糙率本流域河道進行歷史洪水痕跡調查時,由于洪痕點未保留,調查不到歷史洪水的確切高程,已難以還原水面線,因此河道糙率的選擇結合現有河道情況進行選擇,河道較順直,河底為砂、中小卵石組成,參考水工設計手冊中“天然河道糙率表”,選擇現有河道糙率范圍在0.0320.0.35之間。經過清水后河道順直,斷面比較規整,無雜草孤石,河道整治后糙率可達到0.0250.028之間。4.3.3起始斷面與起算水位本次清水工程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水面線計算的起始斷面選在整治河段下游樁號(3+992)斷面。因斷面3+992所處河段相對較為勻直,用
18、曼寧公式推算確定起始水位。4.3.4計算方法以河道上的主要建造物(壩、橋)等作為控制斷面,采用河道恒定非均勻流公式由下游往上游推算。河道設計水面線宜分別以設計頻率的洪水與多年均值相遇的外包線選取。(1) 河道水面線計算采用河道恒定非均勻流水面曲線方程式,其公式為:Z1=Z2+LJ+(V2- V12)/2g式中:Z1、Z2上、下游斷面的水位(m);L上、下游斷面之間的河段長度(m);V1、V2上、下游斷面的水流平均流速(m/s);J河段的平均水力坡降;河道擴散、收縮的水頭損失系數;河道變化情況河道變化情況河段逐漸縮窄00.1河段突然擴寬0.51.0河段突然縮窄0.5河段急彎段0.05河段逐漸擴寬
19、0.10.33g重力加速度,9.8m/s2;n為河槽的糙率。(2) 橋的壅高計算:當橋面較高時,洪水不會漫橋,應用寬頂堰淹沒流公式: Z=V2/22-V02/2g=Q2/2 g(1/1/W2/2-/W02)式中:為斷面流速不均勻系數;W橋下凈過水面積;W0天然斷面面積;Q 過水流量;Z橋上下游水位落差。(3)過低壩水位差計算采用寬頂堰流量公式:自由流時:Q=m B(2g)1/2H03/2淹沒流時:Q=sm B(2g)1/2H03/2按HS /H0判別流態,HS /H00.75為淹沒流,反之為自由流。式中:為側收縮系數;s淹沒系數;B壩凈寬;HS壩頂以上的下游水深;H0 壩上(包括計入流速水頭的
20、水深)總水頭。流量系數m=0.32+0.01(3-P/H)/(0.46+0.75P/H)式中:P壩前高;H壩上水深。4.3.5計算成果根據以上公式以及水工布置,計算得清水工程實施前后的水面線成果見下表。東溪清水工程整治前后洪水水面線斷面名稱樁號河底高程20年一遇設計洪水備注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前整治后官洋頭壩下游0+99223.7022.3825.323.98牛肚壩上游1+63019.7018.3821.319.98牛肚壩下游1+64519.2017.8820.819.48俞公橋上游2+23116.6014.618.716.7俞公橋下游2+24716.3014.518.416.6河市大橋上游3+5
21、25.8112.3010.6815.0013.28河市大橋下游3+533.4012.1710.5814.7713.18泰源橋上游3+935.8911.409.7814.0012.38泰源橋下游3+938.811.209.6813.9012.284.4清水工程建設效果分析河市東溪官洋壩至鐘洋閘河段原河道較彎曲,河底淤積嚴重,河床高低不平,河道局部斷面偏小,影響河道行洪。本次通過采取河段清淤、清障、裁彎取直及部分河段護岸等措施,可大大降低河床高程、河道糙率,使河岸線更加平順,河床面更加平整,水流更加順暢,從而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防洪標準將由原來的510年一遇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標準,同時改善了河市
22、鎮的水環境。4.5河勢分析河市東溪河道淤積,嚴重影響河道行洪和水流暢通。經本次清淤整治,河道糙率降低,行洪寬度加大,水流順暢。整治后河道流速2.8794.067 m/s,河勢較穩定。5 工程地質河市東溪流域所處位置四面環山,中部平坦,山體為山丘,地勢西高東低。該河道和河市西溪匯合于浮橋下莊、流經溪頭、下堡至雙陽陽江,后進入洛陽江。工程地質情況,自上而下各土層:素填土,層厚0.41.5m,狀態為松,由粘性土、砂礫石組成,表層多為耕作土,局部含泥中細砂。含砂粉質粘土,層厚0.74.5m,狀態為可塑,本層普遍混含中細砂。淤泥夾砂,層厚2.26.1m,狀態為流塑,間夾中細砂,局部中細砂。含圓角礫粗砂,
23、層厚1.86.4m,狀態稍密一中密,中、下部混含角砂,局部為碎卵石。殘積砂質粘性土,層厚1.94.0m,狀態稍密一密,由花崗巖風化殘積所致,圓角砂礫含1520%。強風化花崗巖,層厚1.34.5m,狀態堅硬,巖石新鮮、堅硬。中風化花崗巖,層厚2.6m,巖石致密、堅硬。工程場地地質適宜性評價:除細中砂會產生砂土液化外,未發現影響場地穩定的其他不良地質作用,亦無地下洞穴、管線、管道等對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場地穩定,溪岸砌體高度不大,(最高2.5m),對于地基承載力要求不大,可以滿足工程要求。6、清水工程實施方案設計6.1河道岸線的確定6.1.1岸線確定原則針對整治河段的特點,結合河市鎮土地利用總體
24、規劃,根據行洪斷面要求,通過對河勢與流態的分析,在兼顧左右岸利益的前提下,適當的對河道進行裁彎取直,設計合理坡降,使河道排洪暢通。6.1.2擬定岸線本工程清淤整治河道長3 Km(樁號0+9923+992),具體詳見工程平面布置圖。6.2設計依據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河市東溪流域保護范圍人口小于20萬人,保護區耕地面積小于30萬畝,確定河市東溪的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堤防級別為4級。本設計依據:設計任務委托書、設計合同書、防洪標準(GB50201-94)、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測量隊提供的測量資料和其他有關規范規定進行
25、設計。6.3擬定清水工程實施總體方案本工程范圍為官洋頭壩至鐘洋閘長約3 Km河道的清淤整治工程。6.3.1河道清淤工程 河市東溪由于河道淤積嚴重,影響行洪。因此,此次工程實施的重點是對河道進行清淤整治,使水流順暢。其次,對堤頂高程不能滿足要求的河段,進行河岸護坡。具體整治措施為:官洋壩俞公橋河道長1255m,河床比降按6設計,設計開挖底高程為22.3814.50m, 河道清淤寬度按最小河道底寬 50m控制;俞公橋河市大橋河道長1286.4m,河床比降按3設計,設計開挖底高程為14.5010.56m, 河道清淤寬度按最小河道底寬50m控制;河市大橋鐘洋閘河道長458.6m,河床比降按2設計,設計
26、開挖底高程為10.569.67m,河道清淤寬度按最小河道底寬50m控制。河道清淤的開挖邊坡定為1:2.0。河道清淤工程共清淤整治河道長約3 Km,清淤土方150819 m3。河道清淤工程范圍及布置詳見附圖。6.3.2河道護岸工程(1)護砌段河道的斷面形式在河市大橋至鐘洋閘河段進行護砌,具體詳見平面示意圖。考慮占地省,費用少,經濟美觀等因素,且河市大橋至鐘洋閘為鎮區中心,該河段采用直墻式護坡,設置親水平臺。具體詳見平面示意圖。(2)護坡形式的材料選擇直墻采用M7.5漿砌條石基礎,M7.5漿砌條石面層,內腹為M7.5漿砌塊石,渠頂設置壓頂石和石欄桿。6.3.3河道堤頂高程的確定由于河道進行清淤整治
27、,整治后的河道天然洪水水面線有所變化。因此,需根據調整后的河道20年一遇天然洪水水面線復核該段河道兩岸防洪堤的堤頂高程,并對局部不能滿足要求的地方進行加高處理,使得防洪堤能夠滿足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1)水面線計算成果根據水文計算,官洋壩至鐘洋閘河道整治前和整治后的水面線成果見下表。東溪清水工程整治前后洪水水面線斷面名稱樁號河底高程20年一遇設計洪水備注整治前整治后整治前整治后官洋頭壩下游0+99223.7022.3825.323.98牛肚壩上游1+63019.7018.3821.319.98牛肚壩下游1+64519.2017.8820.819.48俞公橋上游2+23116.6014.6
28、18.716.7俞公橋下游2+24716.3014.518.416.6河市大橋上游3+525.8112.3010.6815.0013.28河市大橋下游3+533.4012.1710.5814.7713.18泰源橋上游3+935.8911.409.7814.0012.38泰源橋下游3+938.811.209.6813.9012.28(2)堤頂高程確定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的規定,堤頂設計高程按設計洪水位加堤頂超高確定。河市東溪屬小河流,河灣發育吹程較小,經計算風浪爬高與風壅水面高之和為0.26m。河道設計堤頂高程根據洪峰流量推算出的設計洪水位加上安全超高(0.6+0.26=
29、0.86m)計取確定。(3)堤頂高程復核結論河市東溪官洋壩至河市大橋斷面名稱樁號整治后河床底高程左堤右堤實測堤頂高程計算堤頂高程實測堤頂高程計算堤頂高程官洋頭壩下游0+99222.3824.9224.8425.024.84牛肚壩上游1+63018.3821.020.8421.320.84牛肚壩下游1+64517.8822.3620.3422.3620.34俞公橋上游2+23114.619.8917.5618.6317.56俞公橋下游2+24714.518.3217.4620.4817.46河市大橋上游3+525.8110.6816.714.1417.214.14河市大橋下游3+533.4010
30、.5616.7314.0216.5014.02從上表可以看出,該段河道內左右防洪堤堤頂高程基本能滿足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設計標準。只對部分損毀嚴重的堤防進行修復。6.4棄渣設計工程中的回填土利用開挖土料。根據現場踏勘,其余棄土碴料運至霞溪工業區填土區域使用,運距約1km。6.5非工程措施除了采取工程措施對河道進行疏浚整治外,還必須考慮采取一定的非工程措施。根據河市東溪現狀存在的問題,考慮采取以下非工程措施:(1)加強河道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河道管理細則,根據設計河寬,擬定河道岸線和保護范圍,嚴禁侵占河道違章建筑,嚴禁向河道內亂倒棄土、棄渣和生活垃圾,加強涉河建筑物的審批管理,強化執法
31、隊伍,加強執法力量,定期對河道進行測量, 判斷河道變化趨勢。(2)加強宣傳工作,采取多種方式抓好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條例的宣傳,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識和水資源保護意識。6.6建設項目及主要工程量河市東溪河道清水工程主要工程量見下表。主要工程量匯總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1機械土方開挖m31508192溪堤砌石護岸m358253堤防土方回填夯實m312573 7 施工組織設計71施工條件711地理位置和對外交通后深溪流域穿過洛江區萬虹公路,經過河市鎮中心鎮區,交通方便,場地內有現成的公路直達施工場地,施工材料運輸十分便利,可滿足工程施工要求。712天然建材工程施工所需的砂、石料,當地儲量豐富,且質量
32、佳,各項技術指標能符合要求,水泥等物可在當地市場購買,工程所需土料直接利用開挖后滿足要求的土料。713水電供應施工中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就近取用沿河道兩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其中施工用水也可取用合格河水。施工中用電可就近架接沿途電力線路或配少量柴油發電機供電。714臨時設施施工臨時住房和倉庫可租用鄰近村民閑置房,也可另行搭蓋臨時簡易房。715施工管理工程建設應嚴格按照基建程序,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驗收制,并按照有關規定報工程質量監督,嚴把工程質量關,實行專帳管理,加強財務監管,確保專款專用。72 主體工程施工本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河道清淤、堤身加高填方等。對土堤加固前應
33、先進行場地清理,土料夯填應分層回填夯實,每層控制在30cm以下,要求達到設計壓實干容重和含水率。主要工程量匯總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1機械土方開挖M31508192堤頂土方回填M3125733溪堤砌石護岸M3582573 施工進度計劃根據施工條件,工程量及資金籌措及工程建設情況,計劃工程于2009年7月開始施工至2009年11月竣工,總進度計劃安排見下表。表7-1 施工總進度計劃表序號項目名稱單數量位7月8月9月10月11月1準備工作項12土方開挖m31508193土方回填m3125734M7.5漿砌條石基礎m316975M7.5漿砌塊石擋土墻m341286機砌條石欄桿m917.28掃尾工作項
34、1說明:本工程計劃2009年7月上旬進場,2009年7月開工,2009年11月中旬完成全部工程。8 工程實施和建后管理81 實施組織機構該項目由洛江區河市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由洛江區農水局負責技術指導及質量監督,對本工程應進行財務獨立建帳。82 管理機構該工程建成后由洛江區河市鎮政府負責該工程的管理工作。投入使用后,應當按有關規定進行定期安全鑒定,管理部門應制定汛期的安全運行措施和應急預案,每年汛期前對工程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安全運行。83 河道管理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要依據河道管理的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在施工驗收使用時,要接受河道主管機關或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門的監
35、督和檢查。9 環境保護設計91 施工期環境影響施工期間,由于大量的土石方挖運及建材運輸、堆放占地等,對交通道路產生一定的影響,施工現場周圍會出現雨天泥漿較多,晴天塵土較多的環境影響。同時,施工機械噪音也對環境有所影響。因此,工程施工期間應做好環境保護措施:對材料有專人管理,避免產生粉塵、殘料對周邊造成污染;對施工場地范圍外,嚴格管理防止施工機械隨意碾軋植被或樹木;對施工中污泥及時清理;對施工人員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嚴格控制施工時間,以免造成施工噪音影響居民生活,真正做到文明施工、科學施工,使施工期的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程度。92 對景觀的影響通過這次清淤整治,使整個河道更加筆直,水流更加順暢,對
36、溪堤進行砌石護砌,注重親水、親自然的整體效果,沿河設立了多處觀景平臺和休閑生活區,成為二級河道沿岸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使河市鎮變得更加整潔秀麗,和諧美好。93 評價結論綜上所述,該工程建成后,可改善河道排洪,解決內澇問題,避免河堤沖毀,增加了土地,美化了環境,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從而改善了區域內的投資環境,使保護區的經濟建設得到保障,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都是顯著的。對環境的影響利大于弊,不利影響主要是施工期間的暫時影響,只要解決好施工期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工作,就可把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從永久的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設是可行的、合理的。10 工程概算10.1工程概況本工程項目全長3km,
37、安排河道清淤及清障,部分堤頂高度不足堤段進行加高,其中河市大橋鐘洋閘河道長約0.5km進行護岸處理。10.2投資概算編制依據1、本工程投資概算依據閩水(2005)計財73號福建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方法進行編制。2、本工程預算定額主要采用福建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預算定額(1997),以上定額缺項套用其他行業相關定額。3、施工機械臺班費采用閩水電(1987)福建省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機械臺班預算定額,其第一類費用的小計乘以1.45調整系數。10.3基礎單價人工工資:28元/工日,本工程涉主要材料預算價格參照泉州工程造價管理2008年第12期的材料價格,并結合現有市場價格考慮。10.4選用費率
38、1、其它直接費:土建工程按基本直接費3%計。2、間接費:土方石工程按直接費10%計,砼工程按直接費10計,砌石工程按直接費8計。3、計劃利潤:5%。4、稅金:3.381%。5、概算單價套用預算定額并按擴大3%計。6、工程概算預備費按5%計提。10.5工程概算投資(見表10-1、表4-2):工程概算總投資4091111 元。 表10-1 項目工程投資概算表元編號項目名稱建安費設備費其他 費用合計 一第一部分分建安工程3421471 3421471 二第二部分機電設備及安裝工程0三第三部分金屬結構設備及安裝工程0 四第四部分臨時工程155506 155506 (一)臨時房屋建筑工程51322 51
39、322 費率取1.5%(二)其他臨時工程104184 104184 費率取3%五第五部分獨立費用319320 319320 建設單位管理費4900049000按1人0.5年計工程建設監理費107092 107092 費率取3.13%工程建設監督費6843 6843 生產準備費00科研勘測設計費146385 146385征地費10000 10000 六一至五部分合計35769770 319320 3896297 七預備費194815 1基本預備費(5%)194815 2漲價預備費0八靜態總投資4091111 表10-2 建安工程概算表編號項目名稱單位工程量單價合價備注合計元3421471 1機械
40、挖土方運1kmm3150819 12.48 1882764 2土方回填m312573 18.26 229607 3M7.5漿砌塊石擋土墻m32752 204.53 562859 4M7.5漿砌條石擋土墻m31376.00 252.26 347106 5M7.5漿砌條石基礎m31697.00 235.20 399135 6機砌條石欄桿m917.20 373.12 342223 7UPVC排水塑料管m1284.00 45.08 57887 11綜合效益分析本工程屬于社會公益性質水利建設項目,本工程同時具有防洪、排澇等綜合效益,對流域內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41、,因此本工程主要進行近期工程的國民經濟評價。1、編制依據工程項目國民經濟評價按照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進行分析,并以現行財稅制度及影子價格進行計算。2、固定資產投資根據規范的規定,對固定資產投資屬于國民經濟內部轉移的計劃利潤等均不計項目費用或效益。本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4091111 元,剔除工程設計概算中屬于國民經濟內部轉移支付的費用(計劃利潤及稅金)后固定資產形成率取91.619%,國民經濟評價固定資產總投資為3748235元。3、年運行費年運行費包括工資及福利費、材料燃料動力費、維護費、其他費用等。參照有關規定及類似工程運行經驗,年運行費按固定資產的2%估列,共計90
42、808元/年。4、效益計算(1)防洪效益防洪排澇工程經濟效益是通過建造工程,提高保護對象的抗洪及排澇能力,使其在遭遇洪水和內澇時減免洪澇災害損失。因此,防洪排澇工程經濟效益是把因工程而減少的洪澇災損失作為效益,而不是直接創造財富。經調查及綜合測算,近期防洪排澇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排澇效益49.5萬元。(2)社會效益本工程屬于社會公益性質的水利建設項目,具有防洪、排澇、供水、灌溉等綜合效益。工程建成后,對保障區域內鎮區的防洪排澇安全、對區域內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5、社會折現率和計算期根據規范規定,社會折現率取8%;本工程建設期1年,運行期30年,計算期31年。6、經濟評價指
43、標計算(1)評價指標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指標主要計算經濟凈現值、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效益費用比等。經濟凈現值(ENPV)應以社會折現率(i)將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凈效益折算到計算初的現值之和表示。其表達式為:式中:ENPV經濟凈現值,萬元(B-C)t 第t年的凈效益,萬元is 社會折現率n 計算期,年t 計算期各年的序號,基準點的序號為0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應以項目計算期內各年凈效益現值累計等于零時的折現率表示。其表達式為:式中:EIRR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應以項目效益現值與費用現值之比表示。其表達式為:式中: EBCR 經濟效益費用比Bt 第t年的效益,萬元Ct 第t
44、年的費用,萬元(2)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計算成果根據規范,國民經濟評價社會折現率取8%,按以上所計算的效益和費用,進行經濟現金流量計算,求得各項國民經濟評價指標:經濟凈現值:ENPV=465011萬元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9.2%效益費用比:EBCR=1.1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見表11-1。7、經濟指標成果分析國民經濟評價社會折現率8%計取。根據上述所求的運行費用和供水效益,經計算得出各項經濟評價指標:效益比1.11, ENPV=465011元0,EIRR=0.0920.08,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合理的,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見表5-3。8、綜合評價本工程近期工程經濟評價各項指標均符合規范要求,本項
45、目在經濟上是合理的。作為社會公益性質的水利建設項目,本工程同時具有防洪、排澇等綜合效益。工程建成后,對流域內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綜上所述,本項目不僅經濟效益良好,而且社會效益顯著,項目可行。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表11-1序號項目年份合計建設期運行期1234524251效益流量B0495000495000495000495000495000370548001.1項目各項功能的效益0495000495000495000495000495000370548001.1.1防洪效益0495000495000495000495000495000370548001.2回收固定資產殘值01.3回收流動資金01.4項目間接收益02費用流量C3748235 90808 90808 90808 90808 90808 299031742.1固定資產投資3748235 002.2流動資金02.3年運行費90808 90808 90808 90808 90808 299031742.4項目間接費用3凈效益流量-3748235 404192 404192 404192 404192 404192 71516264累計凈效益流量-3748235 -3344043 -2939851 -2535659 -2131467 87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