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1、省金土工程建設總體方案目 錄一、目標與任務1二、建設原則2三、總體框架3(一)金土工程的總體構成3(二)金土工程中各級數據庫和應用系統建設的思路5(三)金土工程建設與其他信息化工程之間的關系7(四)總體技術路線13四、建設內容14(一)數據庫建設與整合14(二)各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20(三)業務系統建設22(四)國土資源網絡系統建設26(五)安全系統建設30(六)標準與制度建設34五、工程實施34(一)組織領導34(二)建設分工35(三)試點示范35(四)人員培訓35(五)項目管理36(六)資金保障36金土工程是面向保護資源、維護權益、支持發展、服務社會的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工程。國務院關于
2、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中提出:“組織實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強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建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耕地保護、土地市場的動態監測網絡”。國土資源部黨組已把“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明顯加快,金土工程基本完成,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管理運行體系”作為“十一五”期間國土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目前,國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設項目已獲批準立項,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同時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抓緊開展本級金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組織實施。為指導省金土工程的立項與實施,保證全省金土工程建設一致性、整體性和各級各類系統之間的相互銜接,在全國金土工程建設總體方案的框架
3、下,結合實際,制定本總體方案。一、目標與任務全面、準確、直接地掌握支撐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類信息,建立覆蓋我省國土資源管理主要業務、貫穿上下的政務信息系統,形成科學、規范、高效的“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國土資源管理運行體系,全面提高國土資源管理與服務水平,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有效降低重大地質災害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參與宏觀調控的能力,切實推行依法行政與執政為民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信息保障。到2008年年底:(1)基本建立耕地保護監管系統。基本實現省級和重點城市土地利用規劃計劃、基本農田保護、建設用地審批、土地開發整理、土地登記發證、土地
4、執法監察等主要地政管理業務的網絡化運行;利用部及我省統一開發的應用系統,準確掌握我省各類用地動態變化信息,科學評估耕地糧食生產能力和建設用地可供性。(2)基本建立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系統。實現全省各級礦產資源規劃、礦業權、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礦產資源執法監察等礦政管理業務的網絡化運行;依托部礦產資源可供性分析系統和礦產品市場信息分析系統,實現對我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的有效監管和調控。(3)建立我省國土資源門戶網站體系,全面實現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為全社會提供國土資源管理和信息服務。(4)建立、整合和完善土地、礦產的各類基礎數據庫,初步建成省、市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與國家級國
5、土資源數據中心一起,基本形成全國國土資源信息交換體系,實現政務信息和基礎數據的遠程交換與共享。 (5)完善省、市兩級國土資源部門局域網,并利用有關網絡資源建立連接省級、市級和部分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的政務外網,初步實現各類國土資源數據的網上傳輸與交換。到2010年年底:(1)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耕地保護監管系統和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系統,基本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國土資源主要政務管理業務的網上審批,形成對土地、礦產等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管系統,大幅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2)在對地質災害多發區、易發區實施監測的基礎上,建立我省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形成集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網絡化信息傳輸
6、于一體的防災、減災體系,及時、科學地預警、預報地質災害,提高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能力。(3)建立覆蓋全省的土地、礦產、地質環境和基礎地質的各類基礎數據庫,基礎信息積累和基礎數據庫建設與更新基本滿足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并向社會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4)基本建立滿足國家要求的覆蓋全省的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信息網絡系統,完善省、市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形成全省國土資源信息交換體系,實現各級業務管理系統運行與數據庫更新的聯動。(5)按照國家標準建立由信息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組成的安全保障體系。二、建設原則金土工程建設遵循“統籌規劃,相互銜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試點引路,分
7、步實施;保證安全,開放服務”的建設原則展開。(1)統籌規劃,相互銜接。為保證金土工程的全國“一盤棋”和各級之間的充分銜接,我省在全國金土工程的總體框架下,編制省金土工程建設總體方案,各市、縣要在全省金土工程的總體框架下,結合本地區發展情況和國土資源工作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金土工程建設方案,確保與全國金土工程建設目標保持一致。(2)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整合現有的網絡資源和數據資源,注重系統之間的銜接,切實保障系統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逐步消除“信息孤島”,最大程度發揮現有各類資源的效益,保護已有的投資。(3)試點引路,分步實施。我省金土工程建設要在先行安排試點取得示范效果的基礎上
8、,全面推進。按照總體目標,科學、合理制定分期目標,采用分步實施的方式,逐步實現最終目標。要注意以需求為導向,邊建設邊應用,通過系統應用拉動需求,進一步推動系統的建設和應用。(4)保證安全,開放服務。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元化服務方式,大力加強國土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同時,對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按照部制訂的相關信息安全與保密制度和規定,引進系統安全與數據保密技術,保證系統和信息的安全。三、總體框架省金土工程建設總體框架是,以國土資源各類數據庫為基礎,以國土資源信息網絡為紐帶,以標準、制度和安全體系為保障,以國土資源各項管理業務流程優化為主線,以支撐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為
9、核心,形成互聯互通、貫穿上下的政務管理、決策支持和社會服務信息化體系。(一)金土工程的總體構成省金土工程的總體構成如圖1所示。 1、網絡層。建立省級及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局域網,支撐省級及以下國土資源業務系統內部運行;依托有關網絡資源,建立省國土資源政務外網,支撐國土資源縱向業務的網上運行;依托國際互聯網,提供對社會公眾的信息服務。安全保障系統信息化標準門戶層應 用 門 戶服務門戶業務門戶 應 用 系 統安徽省耕地保護監管系統安徽省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系統安徽省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國土資源信息服務系統息 國土資源信息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業務層 安徽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平臺搭建環境運行環境
10、應用支撐層數據中心數據交換系統數據管理系統數據層管理數據庫成果數據庫基礎數據庫網絡系統國土資源政務外網局域網網絡層圖1 安徽省金土工程的總體構成2、數據層。以國土資源各類數據為核心,依托成熟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和GIS平臺,按照統一的標準,建立集數據管理、數據處理、數據交換等功能于一體的省、市、縣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提供業務系統運行所需的基礎數據、管理數據支撐。3、應用支撐層。建設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平臺,作為我省金土工程各業務系統建設的應用支撐平臺。利用電子政務搭建環境定制各項業務應用;通過電子政務運行環境對業務應用系統進行管理、運行和維護。4、業務層。圍繞耕地保護監管、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地質災害
11、預警預報與應急指揮等業務,建立并集成業務應用系統,開發省國土資源信息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國土資源信息服務系統。5、門戶層。利用門戶實現省、市、縣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網上受理,同時發布審批結果等政務信息和其他國土資源信息,為社會各界、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服務。(二)金土工程中各級數據庫和應用系統建設的思路省各級數據庫和應用系統的建設如圖2所示。1、各級基礎數據庫通過各自相對獨立的數據管理系統進行日常管理、維護和更新。各級基礎數據庫之間通過國土資源業務網實現基礎數據的同步更新和備份。不具備建立數據中心條件的縣級單位,基礎數據庫在市級數據中心統一管理,并通過報盤或網絡等方式向市級數據中心報送日常更新
12、數據。2、各級基礎數據庫支撐本級業務系統的運行,上下級具有關聯的業務系統之間通過數據交換系統實現業務聯動。不具備建立業務系統條件的縣級單位,作為市級業務系統的應用終端,通過市級業務系統辦理業務。3、采用門戶網站技術集成各類信息服務系統,鏈接各級信息發布網站。暫時不具備建成對外網站的縣,信息上傳到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網站發布和提供服務。4、各級基礎數據庫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建設,同時建立相關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對數據庫進行維護。各級應用系統根據本級的業務管理需求自行建設,通過數據交換系統和建立應用系統接口,實現相關業務應用系統之間的上下聯動和數據傳遞。國家級基礎數據庫國家級業務應用系統省級業務應用系
13、統市級業務應用系統縣級業務應用終端國家級數據管理系統省級數據管理系統市級數據管理系統縣級數據管理系統市級基礎數據庫省級基礎數據庫市級信息服務系統國家級信息服務系統省級信息服務系統數據 同步數據 同步數據 傳遞數據 傳遞各級數據管理系統相對獨立的數據管理更新機制對外信息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和建設的各級業務應用系統圖2 各級系統之間的關系縣級基礎數據庫縣級信息服務系統數據 同步縣級業務應用系統數據 傳遞縣級服務維護終端(三)金土工程建設與其他信息化工程之間的關系1、金土工程建設與國土資源信息化的關系省國土資源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一五”規劃,國土資源信息化
14、是在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等各項工作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土地、地礦、測繪等領域國土資源工作科學化與現代化的進程。其基本任務是實現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三個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省金土工程是省國土資源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下,在國土資源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信息化領域內,選擇耕地保護、礦產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等涉及關鍵性、迫切性問題的重要業務管理工作,在業務流程梳理、整合的基礎上,建設業務應用系統和相應的信息服務系統,形成邊界清晰的政務信息化體系。同時,圍繞業務系統運行中所需的基礎數據,在現有數
15、據資源基礎上,按照統一的標準,開展數據整合處理,將標準不一、格式多樣、分散管理的現有的國土資源數據,統一集中管理,形成標準統一、上下一致的數據資源保障體系。通過信息交換系統,實現省金土工程實施的系統與基礎地理數據庫、調查評價數據庫等外部信息的共享和交換。可以說,省金土工程是國土資源信息化整體框架中的“旗艦”。縣級網絡國家級網絡省級網絡市級網絡圖3:安徽省金土工程與安徽省國土資源信息化的關系安徽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外部數據交換共享信息服務系統其他服務內容部分服務內容網絡系統對外門戶政務門戶基礎地理數據庫其他數據庫調查評價數據庫“數字安徽”基礎地理框架管理信息系統國土資源調查評價信息化安徽省各級國土資
16、源數據中心 信息 交換系統標準和保障機制金土工程相關標準和保障機制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國土資源政務管理系統耕地保護監管系統地質災害預警及應急指揮系統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系統其他業務應用系統國土資源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其他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 2、金土工程與其它國土資源信息化工程的關系目前,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我省正在實施“數字國土”工程。其主要任務是開展土地與地礦領域的重點信息化建設,并通過統一規劃、標準建設和試點示范等措施,推進我省各級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數字國土”工程的前期建設為金土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四個方面的基礎,一是一定程度的數字信息積累;二是系統建設試點示范;三是信息化基礎
17、設施;四是人才機構保障。同時,“數字國土”工程今后的建設內容可為金土工程的實施提供持續的支持。在基礎數據積累方面,通過“數字國土”的實施,我省已經組織開展了部分基礎數據庫建設,這些數據庫在“數字國土”工程的統一部署下,由各級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機構建設。在具有統一的標準情況下,各數據庫建設部門分別采用不同的軟件建庫。在暫無標準的情況下,按照有關要求開展數據庫建設。因此,金土工程的實施過程中,為了能夠使這些數據庫支持業務系統,需要做幾個方面的數據整合處理:第一,對于標準不統一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第二,對于各種數據庫管理平臺下的數據,進行格式轉換;第三,對于數據內容不能完全滿足金土工程需要的,進
18、一步完善和補充數據內容;第四,對于分散的數據,需要集中統一管理;第五,對于尚未建設的數據庫,要采取措施,盡快建設。通過數據整合與建庫,形成覆蓋全面、結構與標準統一、內容完整的基礎數據庫群,達到三大業務系統運行的要求。表1“數字國土”工程建設的基礎數據庫名稱主要內容需完善的工作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權屬區、權屬單位、地類圖斑、地物數據格式統一轉換、縣界接邊處理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土地利用規劃基期信息、規劃分區、規劃項目、規劃控制指標、計劃指標空間數據的坐標系統一轉換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數據庫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分區、開發整理重點項目、開發整理潛力空間數據的坐標系統一轉換農用地等級地價數據庫級別區域、級別圖斑、
19、標準樣地、等別區域,農用地地價等數據集中管理與格式轉換土地利用遙感監測數據庫監測區域信息、變化信息、光譜特征信息數據的一體化組織礦產資源儲量數據庫礦區儲量基本信息、變化統計信息、登記信息按照統一的指標體系整合數據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分區信息、調查評價重點區域信息、開發規劃信息等空間數據的坐標系統一轉換地質災害防治區劃數據庫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工程地質巖組分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分區信息完善數據內容地質災害點信息數據庫滑坡點、崩塌點、塌陷點、泥石流等信息數據集中管理地質災害易發分區數據庫等級、位置、面積、地質環境、災害特征、危害特點等信息數據集中管理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依托“數字
20、國土”工程,市、縣級局域網取得一定進展,在此基礎上,可借助相關網絡資源,開展國土資源信息網建設,為金土工程實施提供基礎建設環境。同時,在先期的“數字國土”工程實施中,形成了比較規范的國土資源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制定了有關標準,為金土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在機構人才方面,通過幾年“數字國土”工程的實施,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先后建立起一批相應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機構,并培養了一批信息化建設人才,為金土工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保障。金土工程將在國土資源信息化的總體框架下實施,充分利用“數字國土”工程已有的工作基礎,以實施國家監管、規范管理過程和提高管理效率為目標,進行數據的集成、整合和業務應用
21、系統建設。 金土工程與“數字國土”將相輔相成,圍繞不同目標并行開展,“數字國土”工程開展的基礎數據建庫及更新工作,為三大業務運行系統提供可持續更新的數據保障,“數字國土”工程開展的系統建設試點,為金土工程的業務系統建設提供技術保障。與測繪信息化的關系:測繪信息化是國土資源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現國土資源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基礎,為國土資源信息化提供一個統一的空間定位與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我省金土工程中開展的所有空間基礎數據庫都要建立在省基礎地理數據庫之上,今后這些基礎數據的更新仍將依靠測繪信息化工作,保障國土資源基礎數據庫中基礎地理要素的現勢性。同時,對于金土工程中按照地理空間整合數據資源和
22、實現信息共享是必不可少的。3、金土工程與其他相關信息化工程之間的關系實施金土工程是省電子政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電子政務在國土資源管理領域的重大戰略部署。土地和礦產是最重要的基礎戰略資源,土地和礦產資源狀況與人口和經濟發展狀況是省決策最重要的依據,重大地質災害是影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對宏觀決策的支持能力恰恰是省實施金土工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實施金土工程將對省電子政務建設和利用電子政務建設成果提高決策水平產生深遠的影響,是省電子政務建設中最基礎的部分。政務外網平臺金關工程圖4:金土工程與其他工程及系統建設關系金農工程金稅工程金財工程金水工程礦產開發信息建設用地信息礦產品進出
23、口信息基本農田信息地下水監測信息耕地信息耕地保護監管系統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系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應急指揮系統金土工程實施的系統信息提取、處理、交換接口安徽省國土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提取、處理、交換接口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數據庫金宏工程綜合性國土資源信息(1)與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數據庫的關系:金土工程以業務活動的管理和資源分析監管為主要內容,涉及相關國土資源信息的獲取、處理與傳輸,針對不同層次的業務系統運行,需要整合并建立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相關數據庫。同時,在業務系統運行過程中也產生一定數量的數據(如建設用地審批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建設用地數據),因此,業務系統運行的過程也是數據庫更新和充實的過程。按照國
24、家“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建設目標和內容,其中要建立的國土資源數據庫主要包含了宏觀層面的綜合性國土資源信息,它的數據指標和數據項與金土工程的數據庫并不完全一致,它是金土工程的數據庫經過綜合和提取后的一個子集。同時,金土工程的數據庫在運行過程的實時更新,保障了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數據庫有一個現勢性的土地信息和地礦信息的數據源。(2)與其他電子政務工程的關系:省金土工程建設要充分考慮與其他電子政務工程的銜接,必須實現信息共享。建設用地數據庫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庫為金財工程的運行提供新增建設用地信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信息,通過對比核查,保障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礦產資源補償費收繳到位;與金水工
25、程實現地下水監測數據的共享,保證地下水的合理開采;與金農工程實現基本農田數據的共享,為農業結構調整、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持;同時通過金關工程中進出口統計系統產生的礦產品進出口數據信息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提供決策支持;為金宏工程提供綜合性的國土資源信息。表2 金土工程與其他主要工程信息共享關系金土工程可提供的共享信息其他工程提供的信息金關工程重要礦產品儲量信息歷年來國際礦產品交易信息、我國礦產品進出口信息金稅工程土地權屬(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抵押權和他項權利情況),基礎地價信息,采礦權、探礦權信息,土地審批信息,土地供應儲備信息,礦產品儲備信息,地質災害隱患和防治措施信息等省財政稅收情況,及
26、相關的財政和稅收政策等金財工程金農工程基本農田數量和空間信息,農用地數量、結構和空間信息,農地分等定級和生產潛力信息,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土地資源狀況信息和變化態勢,地下水資源狀況信息相關農產品供求信息、生產信息金水工程地下水資源信息,地下水資源地質環境條件信息,地表水資源空間信息,地表水資源地質環境信息,基礎地理空間框架,重要地質災害隱患信息和防治措施省水利發展規劃、計劃信息金宏工程土地資源數量、結構和變化態勢,重要地質災害情況及其危害信息,重要礦產品儲量信息,重要礦產品國際貿易信息及其發展態勢(在與金關工程數據共享和綜合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土地和礦產品供應信息省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及發展
27、戰略4、金土工程實施的系統與現有應用系統的關系近些年來,我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都一定程度建立了業務應用系統和基礎數據庫,在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但這些系統基本上都是獨立建設的,缺乏標準和規范的統一,應用比較單一,不能有效形成系統的互聯互通。省金土工程則立足于形成覆蓋全省、上下聯動的應用系統,有效整合已有應用系統、提高已有應用系統的普及和應用水平。金土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對現在各地已用系統采用以下策略:(1)充分利用原來已有的數據庫,重點進行數據的標準化和一致性整合,形成標準統一的支持業務系統的數據庫;(2)涉及監管的業務應用系統,利用統一的應用接口標準和數據交換機制完成業務聯動和數據傳輸,最終形
28、成上下一體化的業務運行系統;(3)各級業務應用系統利用基于電子政務基礎平臺的系統建設思想,按照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進行建設。(四)總體技術路線優先采用面向服務的技術構架及電子政務平臺思想,強調技術的實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進性,保障系統的可擴充性、易維護性、開放性和統一性。在數據資源建設方面,采用主流GIS平臺、大型數據庫等技術,按照統一標準建設與整合各類數據庫,通過集中與分布式管理相結合、多級備份、相對獨立的數據管理機制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與維護。在應用系統建設方面,統籌規劃,采用全省統一的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平臺搭建國土資源業務應用系統,通過統一數據交換系統實現業務應用系統縱向數據交換。系統部署
29、覆蓋省、市兩級,縣級作為應用終端。在工程建設方面上,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思路,一期工程作為金土工程建設的試點示范。在試點示范方式和范圍的選擇上,兼顧工程的實施進度、工程質量和實施效果,優先選用數據基礎較好、人員設備及網絡環境理想的市、縣局作為試點示范單位。在工程開展的步驟上,要突出重點,急用先行,注重實效。在標準研制和技術選擇上,采用國家或行業已有標準,在標準缺位情況下,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加快急需標準的研制和應用;優先采用成熟技術,強調技術的實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從標準和技術上保障系統的可擴充性、易維護性、開放性和統一性。四、建設內容金土工程總體建設內容包括數據庫
30、建設與整合、數據中心、應用系統、網絡系統、安全系統和標準化等六個方面。(一)數據庫建設與整合1、數據庫建設與整合的內容在土地數據庫建設方面,省級重點建設與整合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遙感監測、基本農田、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等方面的基礎數據庫,以及建設項目用地、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等管理數據庫;市、縣級重點開展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規劃、基本農田、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城鎮地籍、基準地價、土地市場、土地監察等方面的數據庫建設。我省土地數據庫建設的目標是:全面完成全省縣級1:1萬土地利用現狀、縣級1:1萬土地利用規劃、全省城鎮地籍、全省農用地定級估價、全省城鎮土地基準地價、全省耕地后備資源調查
31、評價、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分區和項目備選片、基本農田、征地統一補償標準以及全省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等一批數據庫建設任務。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指導全省的數據庫整合。加快基礎數據庫建設中有關軟件系統的開發。到2007年底,縣級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建設及更新完成70至75個縣(區),縣級1:1萬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完成10至15個縣(區),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完成50個縣左右,完成17個省轄市的城區地籍數據庫建設和基準地價數據庫建設,完成6個試點縣農用地定級估價數據庫和征地統一補償標準數據庫建設,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分區和項目備選片數據庫建設,啟動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和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數
32、據庫建設。研究制定縣級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整合辦法。2008年,全面完成縣級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建設和縣城以上及200個中心建制鎮的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縣級1:1萬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完成40至50個縣(區),同時完成10至15個縣的城鎮基準地價數據庫建設,完成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全省數據庫整合標準出臺,數據庫整合工作啟動。2010年,完成全省縣級土地規劃數據庫建設和城鎮基準地價數據庫建設,并完成全省農用地定級估價數據庫建設,同時完成全省 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的整合工作,已建好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全部由基層負責更新完畢。省、市兩級數據中心基本建成。我省土地數據庫建設的重點是
33、:(1)省縣級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建設根據國土資源部有關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建設標準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在原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土地變更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其成果及更新資料,采用計算機程序處理,建立最新時效的1:1萬土地利用空間數據庫和1:1萬土地利用屬性數據庫,運用GIS技術實現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關聯,并因需進行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及圖形庫的變更。(2)省縣級1:1萬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根據國土資源部制定的縣(市)級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標準(試行)和縣(市)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指南(試行),采用統一的建庫軟件,在縣級1:1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的基礎上,一數多用,建立起縣級
34、1:1萬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3)省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數據庫建設結合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建立起反映我省農用土地,特別是耕地質量的農用土地分等定級估價數據庫。形成縣級、市級和省級的從1:1萬到1:50萬系列比例尺數據庫,為耕地保護和農用土地規劃提供基礎信息和科學依據。(4)省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按照國土資源部制定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土地登記規程以及建庫標準和技術規定,選用統一的基于GIS平臺的建庫軟件,進行分布式分級建設和管理,通過國土資源信息網實現數據信息的交換、查詢和共享。(5)省城市基準地價數據庫建設建立全省城市基準地價數據庫,建立基準地價自動更新系統,提高進行城鎮基準地價更新與平衡的科學
35、性和實時性。在城鎮地籍管理數據庫建立的基礎上,形成城市基準地價更新、管理及服務體系,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發布基準地價信息。在礦產資源數據庫建設方面,省級重點建設礦產資源儲量、礦產資源規劃、探礦權、采礦權等方面的數據庫;市、縣級重點建設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關于地質數據庫建設方面,開展專題地學數據庫建設,包括:地質環境、災害地質和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等。在地質災害數據庫建設方面,省級建立覆蓋重點地質災害區的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地質災害監測、重點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區域環境地質等方面的數據庫。市、縣級結合當地地質災害防治的實際需要,建立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監測等方面的數據庫。金土工程建設和整合
本文(金土工程建設總體方案(39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