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手架工程事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日 期: 蓋 章: 腳手架工程事故應急預案一、適用范圍:適用于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所屬各項目施工排架、腳手架拆裝作業安全監控和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3、施工安全技術規則4、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5、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6、遼寧省遼政辦發【2004】8號文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遼寧省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7、遼陽市安監發【2003】55號文轉發關于加強重要危險源監督管理的意見通知8、
2、(集團)公司安質【2004】48號文關于下發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事故/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及重要危險源的通知9、(有限)公司安質【2003】67號文關于加強安全、質量、環保預控工作的通知三、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過程(見公司安質【2003】67號文關于加強安全、質量、環保預控工作的通知中附件一: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確定的施工排架、腳手架作業造成人員傷亡為重要危險源。1、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為高處墜落,發生的地點為公司所屬各項目施工排架、腳手架作業部位或過程。2、可能影響范圍為施工作業場所,可能影響的人數為現場施工作業人員。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數
3、人傷亡,構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四、預防監控措施(一)、施工排架、腳手架搭設作業基本要求1、單排腳手架的寬度不得大于1.6m,大于1.6m時必須搭設雙排架子;立桿間距不得大于1.5m;立桿挖坑的深度不淺于30cm,如遇松土或無法挖坑時,必須綁掃地桿。2、大橫桿間距不得超過1.2m;小橫桿間距不得大于75cm;靠墻一端插入墻內不得小于24cm。3、腳手架必須每隔7根立桿,設一道十字撐和一根拋撐;斜桿與地面夾角應為4565。4、腳手架必須滿鋪跳板,不得有空隙、探頭板,兩塊腳手架搭接不得小于20cm;凡是轉彎處,跳板應鋪成馬蓮垛形,嚴禁用磚或鐵件支墊。5、使用鋼跳板和鋼管小橫桿時,其端部與小橫桿應用
4、8#鐵線綁扎牢固。6、勾縫、油漆、粉飾等工程的腳手架最少需鋪三塊跳板。立桿間距不得大于2m,小橫桿間距不得大于1.5m。7、遇有門窗口寬度超過2m以上時,必須綁設吊桿,并要支設八字撐,將載荷傳至兩側立桿和小橫桿上。8、鋼管式腳手架必須用扣件聯結,嚴禁用8#鐵線綁扎。9、鋪設跳板所用的小橫管兩端必須與搭橫管固結,嚴禁浮搭浮擱。10、里腳手架(包括馬凳)的搭設寬度不能大于1.2m,高度要低于外墻20cm,底腳不準用磚石支墊。11、承重用的滿堂腳手架,立桿間距不得大于1.5m,大橫桿間距不得大于1.4m。(二)、施工排架、腳手架拆除作業基本要求1、架子拆除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圍欄或立警戒標志,地面
5、應有專人指揮,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2、拆除腳手架的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鞋。3、拆除的順序應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則。4、拆立桿時,應先抱住立桿再拆最后兩各扣,拆大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然后抱住中間,再解端頭扣。5、連墻點應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拆撐前,應設置臨時支撐,然后再拆拋掌。6、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7、在大片架子拆除前應先將預留的斜道,上料平臺,通道小飛跳等先行加固,以便拆除后能確保其完整和穩定。8、拆除時如附近有外電線路,要采取隔離措施,嚴禁架桿接觸電線。9、
6、拆除時不應碰壞門窗,玻璃、水落管、房檐瓦片、地下明溝等物品。10、拆下的材料,應用繩索栓住,利用滑輪徐徐下運,嚴禁拋擲。11、在拆架過程中,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方可離開。12、拆除煙囪、水塔外架時嚴禁架料碰斷纜風繩,拆至纜風處方可解除該處纜風,不準提前解除。(三)、施工排架、腳手架上施工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1、結構外施工排架、腳手架每支搭一層,支搭完畢后,經安全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腳手架部件。2、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載不得大于3Kn/m2,確保較大安全儲備。 3、結構施工時不允許多層同時作業,裝修施工時同時作
7、業層數不超過兩層,臨時性用的懸挑架的同時作業層數不超過1層。 4、當作業層高出其下連墻件3.6m以上、且其上尚無連墻件時,應采取適當的臨時撐拉措施。 5、各作業層之間設置可靠的防護柵欄,防止墜落物體傷人。6、定期檢查腳手架,發現問題和隱患,在施工作業前及時維修加固,以達到堅固穩定,確保施工安全。7、在大風、大雨、大雪天過后施工時,必須先對腳手架進行檢查、加固可靠后方可繼續施工作業。(四)、施工排架、腳手架拆除的安全防護措施 1、拆架前,全面檢查待拆腳手架,根據檢查結果,擬訂出作業計劃,進行技術交底后才準工作。 2、架體拆除前,必須察看施工現場環境,包括架空線路、外腳手架、地面的設施等各類障礙物
8、、地錨、纜風繩、連墻桿及被拆架體各吊點、附件、電氣裝置情況,凡能提前拆除的盡量拆除掉。 3、拆架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4、拆架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個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5、在拆架時,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后方可離開。6、每天拆架下班時,應加設臨時支撐,不準留下隱患部位。7、拆架時嚴禁碰撞腳手架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 8、所有桿件和扣件在拆除時應分離,不準在桿件上附著扣件或兩桿連著送到地面。9、所有腳手板,應自外向里豎立搬運,以防腳手板和垃圾物從高處墜落傷人。1
9、0、拆下的零配件要裝入容器內,用吊籃吊下;拆下的鋼管在綁扎牢固后用雙點起吊,嚴禁從高空拋擲。五、應急預案1、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項目經理副組長:項目副經理 項目總工組 員:技術部長 安全部長 物資設備部長財務部長 辦公室主任 派出所所長 計劃部長 黨工委主任 衛生所所長2、項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框圖應急總指揮:柏威應急救援副總指揮:顧浩磊應急救援副總指揮:王學武安 全 部技術質量部計劃合同部物資設備部辦 公 室財 務 部黨 工 委衛 生 所派 出 所應急救援一隊應急救援三隊應急救援二隊3、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及組織機構各部門職責項目經理:在項目應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負責,為應急救援總指揮
10、。項目總工: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提供總體技術支持,負責組織制訂應急救援方案并指導和監督實施運行。項目副經理:負責現場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為救援現場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總調度;組織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技術質量部長(技術質量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制訂應急救援技術方案和負責現場指導、監督方案的實施運行。安全部長(安全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參與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編制并現場指導實施;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安全技術指導及保障工作。財務部長(財務部):負責確保提供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的資金支持。物資設備部長(物資設備部):負責保證本部門對應急救援過程中所需物資、設備的供給、配備、維護和提供使用。辦
11、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做好內、外聯絡和溝通。派出所所長(派出所):負責維持應急救援工作的秩序,參與人員疏散和警戒,為應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衛生所長(衛生所):負責應急救援中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計劃合同部長(計劃合同部):負責在事故發生后保護現場,對在事故救援過程中確需變動的,應做好現場記錄(照片、錄像或繪制草圖等)。黨工委主任(黨工委):負責在事故應急過程中組織對受傷人員的疏散,對人員的思想動員和事故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須時,負責組織黨、團員突擊隊參與救援搶險。應急救援隊(一、二、三隊):由各施工隊長負責,負責直接參與或配合地方專業搶險隊伍參與搶險救援。六、應急
12、救援預案啟動條件 當公司所屬各項目在日常施工生產中遇到突發性腳手架作業緊急安全事故(狀態)時,由各項目經理下令啟動并運行本應急救援預案,由全力確保國家、社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七、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1、資金的配備項目財務部必須保證10萬元的應急救援備用金,以備緊急事件發生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應急救援工作。2、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設施的配備(見下表)序號名 稱數 量位 置負 責 人1急救車1輛項目部辦公室主任2云梯3架各施工隊各施工隊長3物資運輸車1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4醫藥箱、藥品1套項目部衛生所長5挖掘機4臺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6裝載機1臺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7起重機1臺項目
13、部物資設備部長8自卸汽車5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9配電箱380V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10大方鍬20把項目及各隊物資設備部長11鋼絲鉗6把項目及各隊物資設備部長12防水電筒20只項目及各隊物資設備部長13安全帽100頂項目及各隊物資設備部長14安全帶100條項目及各隊物資設備部長15防滑鞋100雙項目及各隊物資設備部長16安全網1000平項目及各隊物資設備部長17擴音喇叭2支項目派出所派出所所長18警車1部項目派出所派出所所長19應急聯絡電話數部見應急聯絡3、社會資源:在發生突發性腳手架作業緊急事故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根據實際需要將與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機構或部門請求支援,如請求火警119支援、請求
14、醫院急救120支援、請求110支援等。八、應急響應1、接警與通知接警:接警部門為項目辦公室。接警人接到報警后,應詳細詢問以下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詳細地點、事故性質、事故原因初步判斷、簡要經過介紹、人員傷亡及被困情況、現場事態控制及發展情況等,并做好記錄。接警電話:項目辦公室電話: ;辦公室主任手機: 。通知:接警人接到報警后,由辦公室主任向項目經理詳細報告,項目經理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及是否向有關應急機構、政府及上級部門發出應急救援申請。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應由項目辦公室通知應急組織機構中各部門負責人。2、應急通訊聯絡系統項目應急救援聯絡工作由項目部辦公室主任負責。應急救援聯絡途徑如
15、下:、設項目部應急聯絡電話:項目辦公室電話: 。、對外應急求救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10;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手機號碼:項目經理手機: ; 項目部工手機: ;項目副經理手機: ; 技術質量部部長手機: ;安全部長手機: ; 財務部長手機: ;物資設備部長手機: ; 辦公室主任手機: ;派出所所長手機: ; 衛生所所長手機: ;計劃合同部部長手機: ;黨工委主任手機: ;施工隊長手機:一隊: ;二隊: ;三隊: ;3、現場保護突發性施工排架、腳手架作業緊急事故/事件發生后,計劃合同部應立即派人趕赴事故/事件現場,負責事故/事件現場保護,立即
16、開展收集證據工作。因搶救人員、防止突發性施工排架、腳手架作業緊急事故/事件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好標志、標記,并繪制現場簡圖,寫出書面材料,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4、警報和緊急公告當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地區,對周邊地區的公眾可能造成威脅時,應及時啟動警報系統,向周邊公眾發出警報,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發出緊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質、對健康的影響、自我保護措施、注意事項等,以保證公眾能夠做出及時自我防護響應。項目經理決定是否啟動警報。警報和緊急公告由派出所負責組織實施,相關部門配合。警報方式采用擴音喇叭向周邊區發出警報。5、事態監測發生突發性施工排架、腳手架作業緊急事故
17、/事件并啟動應急預案后,由安全部、技術質量部、派出所負責人各指定本部門1名人員組成事態監測小組,負責對事態的發展進行動態監測并做好過程記錄。監測的內容包括:事故影響邊界、氣象條件,對食物、飲用水、衛生及環境的污染,爆炸危險性、受損建筑物跨塌危險性等。6、警戒與治安為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邊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好現場治安秩序,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在安全事故救援過程中現場警戒與治安由派出所負責實施。現場警戒措施包括: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警車鳴警燈和警笛,用擴音喇
18、叭警告,警戒哨人員負責阻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救援現場。7、人群疏散與安置人群疏散是減少人員傷亡擴大的關鍵措施,也是最徹底的應急響應。應根據事故的性質、控制程度等決定是否對人員進行疏散,人員疏散由項目經理下達疏散命令,由黨工委主任組織、派出所參與實施。應對被疏散的人群、數量,疏散區域、距離、路線、運輸工具等進行事先考慮和準備,應考慮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疏散問題。對已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要做好臨時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等基本生活條件。8、醫療與衛生由衛生所所長負責對在突發性施工排架、腳手架作業事故中受傷的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情嚴重的人員立刻轉送至工程所在地附近醫院或急救中心進行搶
19、救,轉送過程中指派專人進行途中護理,急救車為轉送傷員專用車輛或120急救車。在緊急轉送傷員時,救護車鳴燈。9、公共關系突發性施工排架、腳手架作業事故發生后,應將有關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等及時向媒體和公眾進行統一發布,以消除公眾的恐慌心理,控制謠言,避免公眾的猜疑和不滿。發布事故相關信息由項目經理批準,由項目辦公室發布,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及時消除傳言。10、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應急救援過程中,應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指揮人員)的安全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監視。必要時,應有專業搶險人員參與指揮或作業。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由項目安全部指派專人負責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進行過程監視,及時發現
20、受傷人員并組織撤換搶救。九、應急終止與現場恢復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得以消除時,由項目經理下達終止應急令。終止應急令由安全部專人用擴音喇叭傳達至應急救援現場,終止應急救援。當終止應急救援后,事故現場仍然存在可能的不明隱患時(如可能存在不明火種、建筑物及救援臨時設施有可能傾覆等),現場警戒不予解除,直至經技術部門技術鑒定確認無不明隱患后,告知派出所所長,由派出所所長下令解除現場警戒。警戒解除后,由應急救援隊伍負責恢復現場。主要清理臨時設施、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恢復現場辦公生活基本功能等。由職工工會負責組織被疏散人員的回撤和安置。十、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應急預案的培訓由安全部組織實施。培訓時間
21、為項目開工后第3個月,每兩次培訓時間間隔不應超過12個月。培訓對象應包括參與應急救援的指揮人員、救援隊伍人員、輔助等相關人員。培訓方式采用集中培訓。培訓地點為項目會議室。對培訓結果應組織考核,并應保存培訓考核的記錄。應急預案的演練主要采用桌面演練,即由項目經理、組織機構各部門負責人、應急救援隊伍負責人、應急救援輔助及相關人員參加的,按照應急預案要求討論緊急情況時應采取的行動的口頭演練活動。主要是鍛煉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應急組織相互協作和職責劃分的問題。本部分演練由項目安全部組織,時間為項目開工后第3個月,每兩次間隔時間不應超過12個月,地點為項目部會議室。另外,在組織桌面演練的同時,針
22、對應急聯絡系統的功能進行功能演練(在允許條件下,可對外部求援資源如110、119、120的通訊系統功能一并進行演練),確認通訊系統的準確性、暢通性、及時性是否滿足應急的要求,即通訊系統的響應能力的檢測。本部分功能演練由項目辦公室主任在項目辦公室實施。對組織的所有演練均要形成并保持記錄。十一、預案的評審與改進根據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過程記錄,應對應急預案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審,對在培訓或演練過程中反映功能不足或效果不佳的局部或階段,應進行分析總結,確定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及時間的充分性。根據分析總結的結果對預案功能予以改進。預案的評審與改進由應急領導小組授權辦公室組織,由應急組織機構各部門負責人、應急救援隊伍和其他輔助等相關部門或人員參加。評審與改進的時間為預案培訓與演練結束后進行,地點在項目部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