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杭州至黃山鐵路站后“四電”集成及相關工程工程實施方案編制: 審核: 批準: 目 錄1. 編制目的12. 編制依據13. 總體目標33.1建設目標33.2 質量目標34. 工程概況45. 示范工點55.1 首件定標55.2 示范工點66. 工程組織機構76.1 工程領導小組76.2 工程推進小組76.3 工程實施小組86.4 相關職責97. 工程實施計劃97.1 總體計劃部署階段107.2 工程實施階段107.3 工程驗收階段117.4 工程總結階段118. 優化創新工藝118.1 電力工程118.2 牽引變電工程148.3 接觸網工程168.4 四電生產房屋及附屬工程188.5 防災工程1
2、99. 工程保障措施209.1 資源配置保障209.2 物資質量保障219.3 施工技術保障229.4 技術創新保障249.5 信息技術保障269.6 系統協調保障289.7 過程控制保障309.8 教育培訓保障329.9 安全質量保障339.10 激勵考核保障371. 編制目的按照鐵路總公司、杭黃公司及集團公司對杭黃鐵路“高起點、高標準、高定位”的要求,按照“先進、可靠、成熟、經濟、必須”的工程實施原則,在杭黃電力、牽引供電及配套房屋已實施形成的亮點基礎上,發揮集團公司的整體優勢,充分借鑒寶蘭、京沈、深茂成功經驗,以鐵總新頒布的工程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為依據,進一步完善、規范、優化具有杭黃
3、特色的各專業關鍵工序質量控制流程、工藝標準,深入挖掘可實施、改進、完善、美化的分部、分項及工序亮點。通過提高意識,全員參與,以“精心組織、精細管理、精確施工、精美工藝、精致品質”的高鐵施工理念,力求質量精益求精,苛求工藝盡善盡美,最終達到全面創優和內實外美的優良內在品質和美觀精致的觀感質量,實現具有杭黃特色的“工程、生態工程、示范工程”的品質杭黃目標。2. 編制依據(1) 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實施高速鐵路“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工程的指導意見(鐵總運【2017】61號);(2) 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加強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實施意見(鐵總建設【2017】328號);(3) 中國鐵路總公司辦公廳關于印
4、發2018年鐵路建設質量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鐵總辦質監【2018】43號);(4) 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做好高速鐵路開通達標評定工作的通知(鐵路建設【2018】57號);(5) 中國鐵路總公司企業標準高速鐵路電力工程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Q/CR 9522-2018);(6)中國鐵路總公司企業標準高速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Q/CR 9523-2018);(7)高速鐵路電力工程施工技術規程(Q/CR 9608-2015);(8)高速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技術規程(Q/CR 9609-2015);(9)高速鐵路電力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757-2010 960
5、8-2015);(10)高速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758-2010 9608-2015);(12)鐵路電力牽引供電設計規范(TB 10009-2016);(13)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印發高速鐵路接觸網運行維修規則的通知(鐵總運【2015】362號);(14)本工程施工合同;(15)本工程設計文件及施工圖;(16)本工程各專業作業指導書;(17)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以往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3. 總體目標3.1建設目標通過提前謀劃、強化管理、規范工法、完善工藝等措施,對施工進行周密組織和嚴格控制,對關鍵工序進行精確作業,將杭黃鐵路四電工程建設成為:(1)工程:管理科學、技術先進
6、、工藝精湛、內實外美。(2)示范工程:工藝標準示范線、施工工法示范線。3.2 質量目標1、主體工程質量實現“零缺陷”,滿足高標準、高可靠、高穩定性、高速度,達到高品質目的。2、施工工藝質量達到“精美、精致、精良”的精工品質,內實外美,觀感質量100%優良。3、進場材料、設備100%檢驗,實現材料、設備無隱患。4、顧客滿意度100%,實現質量無投訴。5、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維護條件下,施工質量滿足設計使用壽命期內正常運營要求,實現無質量事故。4. 工程概況杭州至黃山鐵路(簡稱“杭黃鐵路”)位于皖南及浙西地區,線路東起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杭州東站,向西經杭州市蕭山區、富陽市、桐廬縣、建德市、淳安縣,越皖
7、浙交界的天目山山脈進入安徽省,經宣城市所轄績溪縣和黃山市所轄歙縣、徽州區至黃山北站。線路全長287.53km,其中浙江省境內184.713km,安徽省境內80.056km。設計時速250km/h,合同總額14.6億元。全線設杭州東、杭州南、富陽、桐廬、建德東、淳安、三陽、績溪北、歙縣北、黃山北等10個車站,其中杭州東、杭州南為既有車站,績溪北、歙縣北及黃山北站為與合福鐵路共用車站。淳安站及三陽站為高架車站。全線供配電網絡主要由國家電網接引的高壓電源線路、鐵路站、段35kV、10kV變配電所、沿線兩回10kV電力貫通線路、站場(房)高壓電力線路、10/0.4kV變配電設施以及低壓電力線路等構成。
8、全線牽引供電正線采用自耦變壓器(AT)供電方式,動車走行線、存車場等采用直接供電方式。牽引變電所接引2路獨立、可靠的220千伏電源供電,按三相V/X接線型式設計;牽引變壓器采用油浸、自冷,預留風冷條件。全線正線接觸網懸掛方式采用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跨距40m、道岔及關節等安裝困難的個別腕臂處經設計檢算接觸網彈性滿足要求時可取消彈性吊索。隧道外結構高度一般為1600毫米,隧道內不小于1100毫米。正線接觸線采用150平方毫米銅合金線,承力索采用120平方毫米銅合金絞線;其他線路采用120平方毫米銅合金接觸線,95平方毫米銅合金承力索。全線接觸網726條公里;新建10kV配電所5座,10/0.4變
9、電所14座;新建牽引變電所3座,分區所6座,AT所10座;生產及辦公房屋163處,面積總計14580.82平方米;全線防災工程包括風雨雪監測設備安裝調試等。5. 示范工點5.1 首件定標積極推進首件評估工作,堅持施工工藝首件定標、樣板引路原則,通過關鍵工序定標和首件評估,不斷完善工藝流程、接口管理,確定關鍵工藝控制點、制定管控措施、優化流程及管理要求,提升施工標準,統一全線安裝工藝。首件定標、對標、達標的工點及已開展或即將開展的首件評估計劃如下:(1)接觸網專業:歙黃區間II-15、II-16錨段。已于2017年7月26日完成首件定標。(2)變電專業:建德東變電所。已于2018年3月10日完成
10、首件定標。(3)電力專業:三陽10kV配電所。已于2018年7月2日完成首件定標。(4)房建專業:桐廬10kV配電所、建德東變電所、中繼13、基站17。已于2017年11月16日完成首件定標。5.2 示范工點針對8月份鐵路總公司計劃在杭黃桐廬召開全路質量工作會議要求,項目部選取了四電工程示范觀摩工點,在首件定標、對標、達標的基礎上,吸取首件工程施工經驗與教訓,從細節入手,深入挖掘、梳理可實施、改進、完善的分部、分項及工序亮點,對施工質量標準及工藝標準進行補充、優化及提高。根據各工點的施工進展情況,選取四電工程示范點及工期節點如下:(1)電力專業:桐廬10kV配電所(DK98+569),計劃于2
11、018年6月25日竣工;三陽10kV配電所(備選);(2)接觸網專業:桐廬站(DK98+570-DK107+798),計劃于2018年8月10日竣工;歙黃區間II-15、II-16錨段(備選),已竣工驗收。(3)變電專業:富陽牽引變電所(DK83+576),計劃于2018年7月15日竣工;建德東變電所(備選),已竣工驗收。(4)房建專業:桐廬10kV配電所、桐廬信號樓、建德東變電所(備選)、基站17。6. 工程組織機構6.1 工程領導小組成立工程領導小組,由集團公司領導及參建公司領導及相關業務部門領導組成。組 長:李愛敏副組長:張永康、陳建明、周績組 員:蘇保衛、劉重陽、許建國、王孟祥、肖永武
12、、張立志、郝全勝、李巖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職能由生產技術管理部行使,負責具體聯絡工作。6.2 工程推進小組在成立工程領導小組的基礎上,由集團公司片區領導、局指項目部領導組成項目推進小組,同時成立各專業實施小組。組長:劉重陽、蘇保衛、許建國常務副組長:胡志華副組長:張亮、段廷華、王海廷、王文功、趙慶國、李志良、張俊組員:奚金柱、周東、于小軍、李清亞、王勝利、劉志明、董海偉、李會占、李中合、李義、吳亮、王俊斌、金政隆6.3 工程實施小組按照專業分工,設置電力變電、接觸網、房建、防災四個實施小組,由專業經理擔任各專業小組組長,組員由相關技術、安質、作業隊隊長及工班長組成。(1)電力實施小組組 長:張
13、斌 副組長:張勇組 員:王龍浩、劉建偉、杜文東、賈建立、李躍輝、張永春、何凱(2)變電實施小組組 長:劉會勇 副組長:吳亮組 員:韋豪豪、杜文東、杜建偉、黃曉科、張洪濤(3) 接觸網實施小組組 長:李義 副組長:王勝利組 員:鄧德欣、李曉慶、賈立峰、劉占峰、崔宗崗、李超奇、段貴所、董長河(4)房建實施小組組 長:劉志明 組 員:王俊斌、崔志偉、騰詠麒(5) 防災實施小組組 長:李志良 組 員:金政隆、馮云棟、張會金6.4 相關職責(1) 工程領導小組職責統籌策劃實施方案,組織工藝標準審定,技術支持和資源保障,對實施過程進行監督、指導,協調推進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保證推進工作順利實施。(2) 工程
14、推進小組職責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根據實施方案和工程進度制定本管段(本專業)階段性目標,組織和落實推進計劃的實施,組織制定工藝標準,優化改進工藝方案,協調各方面和各專業的聯系,落實資源配置,定期檢查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3) 工程實施小組職責在推進小組的領導組織下,全面落實推進計劃和實施方案,對作業人員進行意識教育,對實施應用的新工藝和新工法進行技術交底和現場指導,協調處理各專業的借口關系,分析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種質量、工藝問題,不斷提高質量、工藝管理水平。7. 工程實施計劃杭黃鐵路四電工程從2017年10月策劃至2018年4月實施以來,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針對
15、4月13日鐵路總公司提出的要在杭黃鐵路樹立“三個標桿”(四電工程、軌道精調工程、生態綠化工程)和8月底組織召開全路質量工作會的要求,項目部對四電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進行了細化安排,分為4個階段實施,具體實施計劃如下:7.1 總體計劃部署階段計劃日期:2018年4月1日-4月7日(1) 成立以集團公司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及推進小組,并明確職責;(2) 與杭黃公司對接,進一步明確業主需求和工程示范工點;(3)統籌規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7.2 工程實施階段計劃日期:2018年4月7日-8月15日(1) 以設計文件和驗收標準為基礎,依托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文件,不斷完善各專業專項方案。(2) 充分借鑒
16、寶蘭、京沈客專的工程經驗,吸取首件工程經驗與教訓,對施工工藝標準進行補充、優化及提高,制定各專業工藝標準,進一步完善工藝圖冊,并全線統一實施。(3) 在施工過程中落實各項施工工藝標準與方案、固化工法,落實質量控制措施等,注重細節,充分體現“工匠精神”。(4) 將我們專業化施工優勢與維管單位的維護經驗優勢互補,開展達標評定工作,確保實施成果為運營服務。7.3 工程驗收階段計劃日期:2018年6月12日-2018年8月20日(1) 建立自評機制,根據高速鐵路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要求,集團公司與項目部聯合組成自評小組,以實體質量和管理行為對工程實施結果進行對標自評,嚴格自評結果做好持續改進工作。(
17、2) 全面消除驗收中發現的問題,達到功能完善,視覺美觀,質量全面達標。(3) 內業資料與施工同步完成,竣工文件做到真實可靠,規范齊全,一次交接合格。7.4 工程總結階段全面梳理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的亮點,系統總結施工技術、工藝工法、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經驗,完善工藝圖冊、視頻等資料匯編工藝工法、作業指導書,固化為時速250km的四電工藝標準,為工程增添內涵。8. 優化創新工藝8.1 電力工程(1)配電所室外隔離開關箱對稱布置:施工前與接管單位進行對接,提前優化隔離開關箱位置。隔離開關箱原方案為電源進線兩路、貫通電纜饋出、站房饋出等按功能一次排開,優化后,將電源一、一級貫通側回路與電源二、綜合貫通
18、側回路左右對稱布置,避免了不同電源電纜相互交叉,檢修區域劃分更加明顯,便于維護。(2)調壓器室: 將原安全護欄優化為格柵網L型圍欄,便于巡視人員檢修。(3)將調壓器進出電纜改為上進式,增加電纜夾層到調壓器室的電纜孔洞和電纜支架,優化調整調壓器進出電纜路徑。(4)優化電纜布局:應用BIM技術對電纜敷設路徑進行優化,有效避免電纜交叉,為運營維護檢修提供便利條件。高壓電纜敷設:優化電纜進戶位置,合理預留,對稱布置,杜絕了一級、綜合交叉問題。 控制電纜敷設:二次電纜溝內采用鋁合金走線架固定電纜,優化電纜敷設質量情況。采用鋁合金走線架,規定電纜敷設順序,層層固定分布,解決了溝內電纜雜亂無章、零散等問題,
19、提高了電纜隔離防護要求,布線整潔美觀。(5)高壓柜:設備柜一級貫通和綜合貫通,采用不同顏色的眉頭、主接線圖、編號等標識標牌顏色加以區分,一級側采用紅色,綜合側采用藍色,讓檢修人員直觀區分減少運行人員的誤操作,避免誤操作事件發生。(6)控制柜增設接地小銅排。通過物資設備管口前移,出廠前在控制柜內增設了接地銅排,滿足了電纜鎧裝分別接地的需求,保證了二次系統運行的穩定性。(7)箱變基礎平臺檐口四周邊框采用刷漆處理,提升整體美觀效果。(8)箱變內10kV電纜頭工藝優化:箱變內10kV電纜頭制作工藝優化,將電纜銅屏敝與鎧裝層接地線分開,分別采用藍色和黑色,便于區分,方便后期檢修遙測。(9)基站內電纜敷設
20、由穿管敷設優化為砌筑電纜溝后沿電纜溝敷設,電纜溝砌筑1%由內向外放坡,確保溝內雨水向墻外排出。(10)長大隧道內比較潮濕,采用接線盒易造成短路、接觸不良等現象。將5公里以上隧道照明燈電纜由普通電纜接線盒優化為帶預分支電纜頭電纜,大大提高照明燈具的安全性和電纜T接的可靠性。(11)斜井內電纜由穿管敷設優化為安裝電纜槽后沿電纜槽敷設,方便電纜檢修。 (12)區間橋上電纜爬架由涂塑鋼槽優化為熱鍍鋅爬梯式一體化電纜爬架。兩路電纜分別由爬架兩側排列,可利用爬梯直接檢修電纜,方便安全,便于安裝與維護,整體效果美觀。(13)爬架底部防護墩由原包封方式改為3m*2m*3m(長*寬*高)三面圍墻加防盜門形式,上
21、加滾刺,外刷與房屋圍墻統一格調涂料,并中部刷黃黑間隔漆。可直接進入防護墩內檢修電纜,大大提高檢修時間,也不需拆除防護墩。(14)二維碼導航:通過網絡軟件制作二維碼路線導航,配套制作電力供電示意圖,掃描二維碼,可以準確定位每一個設備點的具體位置,以便檢修維護中快速找到設備運營點,節省路途時間,為檢修提供便利。(15)制作可追溯實名制二維碼,加強過程管控,并增加相關設備信息,便于檢修維護。8.2 牽引變電工程(1)牽引變電所內增加圍欄,可以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帶電區,加強了作業人員的安全感,提高整體美觀。(2)設備雙接地引下線方向及位置統一,扁鋼刷黃綠相間漆,使用水準儀,確保平視范圍內顏色標高一致。(
22、3)主變蓄油池增加玻璃鋼防護網柵,便于檢修。(4)變電所電纜支架端部加裝小紅帽,防止對作業人員和電纜的刮傷,便于設備交接后運營維護。(5)電纜敷設斷面圖: 新增不銹鋼材質斷面圖,對溝內電纜進行多重標記,便于電纜查找。(6)所內機構箱引下電纜采用熱鍍鋅線槽防護,并設置了可靈活打開的翻蓋,便于檢修維護。同時線槽采用法蘭與機構箱連接。(7)室外端子箱優化,優化前的端子箱內不同功能的電纜同側排布,優化后電纜分側布置,一側為控制電纜端子排,另一側為電源電纜端子排,保證檢修人員安全的同時提高了安全運行質量。(8)壓互流互保護管優化,原外露電纜長度過長,電纜易老化,優化后改為延長PVC管與金屬軟管連接,避免
23、了電纜外露,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提高了運行質量。(9)軟母線固定金具“升級”。將原普通的T型線夾優化為特制金具的雙分列T型線夾,解決了主母線受電及受力不均、引下線弛度不一的問題,提高了變電所在強風之下的運行安全。(10)回流電纜優化,原絕緣子支托電纜,采用加裝銅排支托電纜,避免了變壓器套管長期震動受力,提高了變壓器的使用壽命。 (11)電桿防腐處理。所內所有支柱、構架進行防腐處理,水泥支柱進行了桿縫整體打磨,缺陷修補處理后再涂飾防腐漆,延長了電桿、構架的使用壽命,增強了觀感質量和全所色調和諧統一。目前建德東、富陽牽引所桿縫打磨,缺陷部分修補,涂漆已全部完成。 (12)細節優化:設備保護接地,
24、由軟線采用黃綠硬銅線;安裝螺栓封帽,便于運營巡檢接地。(13)所內端子箱、機構箱、控制屏等箱門接地線由普通的編織軟銅線統一優化為可伸縮式的黃綠硬地線,提高了地線的使用壽命,也確保接地牢靠。(14)所有接地處均標有清晰明顯、符號大小、顏色統一接地標識。(15)室外的標識標牌,采用304不銹鋼紅色噴字,防銹,耐老化。 (16)臨時接地檢修點,原螺栓焊接優化為L型直角扁鋼,增大了接地端子的接觸面積,并配備接地螺栓,提高了接地線的接地可靠性,方便運營管理單位檢修掛接地線。(17)增設接地小銅排。通過物資設備管口前移,出廠前在控制柜內增設了接地銅排,滿足了電纜鎧裝分別接地的需求,保證了二次系統運行的穩定
25、性。(18)采用信息化手段施工,如二維碼技術交底,實名制,電子工程日志等。(19)巡檢機器人上陣。可對變電所帶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有效、高效監測,智能化的貼心服務,為鐵路變電所安全運行保駕護航。8.3 接觸網工程(1)將定位環處螺母改為雙槽防松螺母,提高了定位裝置的可靠性;(2)將接觸網專業所有零件涉及到銷的更換為開口銷,全面提升了接觸網系統的穩定性;(3)對車站兩端咽喉區硬橫梁上方附加線門型架安裝位置進行優化,減小附加線偏轉角度,使附加線走向更趨合理。(4)為提高施工效率,減少硬橫梁承載力及防鳥搭窩機率,改為吊柱抱硬橫梁安裝。(5)在設計聯絡階段,對接觸線棘輪補償框架進行了結構優化,兩側增
26、設透風鋼板,避免了驗收后再增加驅鳥措施的二次施工,降低了鳥類在棘輪補償裝置上的搭窩機率。(6)腕臂端部優化為內嵌膨脹式管帽,防止因接觸網震動引起的管帽脫落。(7)隔離開關引線采用三聯壓板固定,固定方式更加牢固,運營更加穩定安全。(8)優化了隧道內27.5kV上網電纜在隧道壁上的懸掛固定方式,采用了強度高、重量輕、施工簡捷的鋁合金電纜掛架。該掛架表面光滑摩擦系數小,卡扣內自帶防震膠墊,不損傷電纜;耐水性好,可長期在潮濕環境中使用;防腐蝕性能優,使用壽命長,免維護等優點。(9)建立了數據庫,研發了“建維一體”的接觸網設備查詢系統,竣工后可即時移交。該數據庫生成了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讀取腕臂預
27、配、拉出值以及支柱桿型等數據,便于現場檢查和后期維護使用。8.4 四電生產房屋及附屬工程(1)區間通信、信號房屋:簡潔、明快的色彩,配以周邊綠化,保持四季常綠,構建生態工程。(2)房屋外墻裝飾:自下而上分別為:窗下墻裙1.2米高灰色面磚,中間白色涂料,檐口灰色涂料,青灰色屋面瓦。(3)圍墻:圍墻采用2.7米高實體圍墻,上部0.5米高刺絲滾籠。圍墻裝飾自下而上分別為:場坪0以上0.5米高灰色涂料,中間白色涂料加以分隔條裝飾,上部0.3米高灰色涂料。(4)圍墻大門:采用304不銹鋼密閉防盜大門,帶小門(平時人員從小門進出,車輛進出開啟大門),采用掛鎖、暗鎖雙設置。兩側門柱底部加裝防撞條。(5)院內
28、道路:院內主道路及人行檢修小路采用C30混凝土道路,兩側刷黃色道路劃線漆。(6)院內場坪:設備區鋪填粒徑均勻的青灰色碎石。(7)室外電纜溝:室外電纜溝高出場坪100mm,電纜溝溝頂訂4cm寬、5mm厚的膠條防止蓋板在踩踏時響動,蓋板采用復合蓋板。(8)室外電纜井蓋板:采用304不銹鋼蓋板,整體罩于電纜井上,防止雨水滴入。(9)防火門窗:設備房屋采用防火門,并向疏散方向開啟,靠墻外側安裝、外包邊,防火門銘牌標明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內容,并具有3C認證;防火窗采用固定式防火窗,居墻中安裝。(10)對裝修材料進行多次比選,選用美觀、大方、性價比最高材料。(11)室內地面玻化磚對縫,并在鋪貼時用十字卡
29、控制瓷磚縫隙,頂棚采用石膏板吊頂,格柵燈,燈具安裝錯開設備正上方。(12)衛生間潔具安裝整潔美觀,墻面磚與地磚對縫,用深色美縫劑勾縫。8.5 防災工程(1)防災所用電纜出廠時每隔一米處噴“防災電纜”字樣,便于與其它專業所用電纜區分開。(2)室外監測設備處電纜預留“S”彎30米。(3)防災專業水泥包封處涂黑黃顏色,便于與其它專業區分。(4)室內電纜成端至監控單元處電纜用波紋管防護。(5)防災信號電纜與跨越電力溝交叉時用水泥包封防護。(6)防災監測設備安裝完畢后螺絲涂緊固劑,防止螺絲松動。9. 工程保障措施9.1 資源配置保障(1)運用電化局十年的高鐵施工經驗和系統集成優勢,結合杭黃客專四電具體特
30、點,系統籌劃,組建科學嚴謹的管理體系,以局指揮部管理模式,調集了參建過京滬、杭甬、哈大、滬昆等國內主要長大高鐵建設的項目管理人員組成的高效項目團隊。(2)發揮集團公司人才優勢和經驗優勢,集團公司成立以副總工程師等后方技術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為杭黃客專工程實施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3)搭建高標準技術平臺,做到全線“四個統一”(統一接觸網計算軟件、統一工廠化預配工藝、統一作業指導書和工藝標準、統一技術規格書)(4)項目部及各分部全面落實鐵總及杭黃公司工程建設的要求,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各專業小組人員配置到位,施工機具配置到位,關鍵工序施工機具、測量儀器的配置要高端、精密、智能,
31、科技含量高,高標準建設預配中心,能在車間標準預配的絕不現場制作,確保產品質量要求,同時做好施工機具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攻關,滿足工程實施要求。9.2 物資質量保障保障工程材料設備質量是實現工程的前提,為保證供應商提供合格、優質的產品,項目部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制定了設備、材料監造管理實施細則、物資進場驗收管理辦法、物資進場檢驗試驗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嚴格施工圖審核,組織集團業務和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編寫了高標準的物資采購設備技術規格書,通過專家的嚴格會審、提交業主和設計審批,主要供電系統設備、電纜、線材和關鍵受力零部件等按照具有高鐵業績條件為要求公開招標采購。(2)召集設計、廠家進行集中設計聯絡
32、,明確設計標準、技術規格,發揮四電集成優勢,優化設備接口,明確統一規格、材質、設備附件色差、二次配線等工藝細節標準要求。(3)規范進場材料報驗程序,物資到貨后組織參建各方進行驗收,在所有物資供應商開展質量排名,定期在供應商中通報,用鼓勵先進、鞭策落后的方法督促供應商提高工程實體質量。(4)制定第三方檢測措施,重要物資,如10KV貫通電纜、27.5高壓電纜、承力索、接觸線、附加線采用每盤取樣,接觸網零部件、絕緣子按比例送第三方檢測的方式控制線纜的質量,且質量評定和檢測結果定期公開通報。(5)對設備進行駐廠監造,保證設備的質量和工藝達到技術規格書及設備工藝聯絡會要求。(6)有計劃地提早進行訂貨,在
33、及時到貨的情況下,保證進場材料在安裝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檢驗,決不讓不合格品原材料進入現場,從源頭把住工程質量的第一道關口。9.3 施工技術保障(1)深化優化設計方案項目部依托中鐵電氣化局,組織局內技術專家,借鑒十多年的客專建設經驗,對杭黃鐵路四電工程進行了統籌規劃,對設計方案進行深化、優化,對施工質量標準進行補充、細化和提高。電力專業優化設計方案8項,細化施工方案7項,主要優化內容有:1、配電所整體布局;2、調壓器安裝形式;3、電纜夾層電纜支架布置;4、高壓室設備柜標識標牌;5、一、二次電纜敷設;6、控制柜內電纜接地形式;7、隧道照明電纜接線盒;8、區間橋上電纜爬架;變電專業優化設計方案7項,
34、細化施工方案17項,主要優化內容有:1、室外電纜溝的布局及制作方式2、軟母線固定金具形式;3、變壓器回流電纜固定方式;4、設備接地形式;5、控制柜內電纜接地形式;6、室外端子箱電纜排列;7、消防沙表面硬化;接觸網專業優化設計方案6項,細化施工方案12項,主要優化內容有:1、定位環螺母選用形式;2、車站咽喉區硬橫梁上門型架安裝位置;3、硬橫梁吊柱安裝形式;4、隧道內27.5kV電纜掛架;5、隧道27.5kv電纜終端頭固定形式;6、隧道外接觸線棘輪補償框架;房建專業優化設計方案5項,細化施工方案8項,主要優化內容有:1、電纜溝及蓋板;2、所內道路;3、室外圍墻;4、房屋外墻裝飾;5、高壓室地面。防
35、災專業優化設計方案3項,細化施工方案5項,主要優化內容有:1、電纜出廠標識及敷設方式;2、電纜下橋及過溝包封方式;3、室內電纜防護。經過細致的統籌規劃,杭黃鐵路四電工程能夠達到國內客專建設一流水平,且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能夠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作用。(2)完善工序作業指導書、編制工藝圖冊按照首件評估確定的指導書,在工程示范點,針對關鍵工序進行示范,結合現場實際進行進一步優化,優化的措施納入作業指導書,工藝定標后及時采集照片,納入工藝圖冊編制,每道工序的工藝標準得以直觀的展現。作業指導書和工藝圖冊納入技術交底,操作人員嚴格按照要求實施,確保各項工序質量達標、工藝美觀。9.4 技術創新保障在施工過程
36、中,既要充分利用以往較成熟的工藝工法,又要在生產中多思考多實踐,通過集思廣益,開拓新思路,進行工藝創新、工法創新、工具創新等,往往一些細節上的改進,就能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質量。(1)采用先進工器具,例如全站儀、激光測量儀、激光測距儀、腕臂偏移測量儀、數顯彈性吊索安裝儀等先進的測量儀器,減少人為誤差。創新采用安裝在作業車頂部的接觸網無接觸檢測設備和改進后的手推式的接觸網智能檢測小車,抗干擾性更強,測量精度更高,為接觸網精調提供精準的測量數據。使用精密力矩扳手、吊弦電動擰緊儀,將承力索和接觸線的線夾螺母力矩一次擰緊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進后的電連接壓接設備質量更輕,操作更加簡單;采用線材高
37、速切割機,對承力索、接觸線進行切割,斷面平整光滑,無散股,施工效率高。(2)專用預配平臺:針對杭黃接觸網腕臂結構特點,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腕臂預配平臺和定位預配平臺,對腕臂預配平臺的切割劃線平臺、零部件定位工裝進行了多項升級改進和技術攻關,配置了氣動腕臂切割機和腕臂管中心激光定位系統及腕臂零部件中心固定裝置,解決了在力矩緊固過程中零部件易偏移指定位置的問題。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吊弦數控預配平臺,創新研制了集數控、電氣、液壓、精密導軌、張力控制等系統的全自動整體吊弦預制精準度控制平臺,數據錄入系統后,自動流水工作,吊弦長度自動切割,線鼻子電動壓接,自動化程度高,精準度可控制在1mm誤差范圍,減小了人
38、工預配的誤差,提高了預配精確度。改進了吊弦壓接模具與方式,由過去的三點式改為圍壓式,加長了鉗壓管長度,壓接后鉗壓管兩端自然形成一圈弧度,避免了對吊弦線的傷害,壓接質量經破檢,無傷線現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品質量。(3)專用檢測器具:對工器具檢查校驗,增設扭矩扳手檢測儀,每天工前對扭矩扳手進行復核,對作業隊使用的力矩扳手5000次進行力矩檢測。增設吊弦和斜吊線拉力檢測儀,出庫前按2進行拉力測試。為防止現場接觸網零部件安裝,特別是緊固力矩出現偏差,對督導人員、安質人員配備數顯式力矩檢測扳手專門用于對力矩檢測,確保了現場緊固力矩的達標。(4)其它創新設施:在高壓試驗時,利用紅外對射報警技術設置安全圍
39、欄,增強防護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在試驗需要登高作業的地方,采用升降車,保證試驗人員以及被試設備的安全性。在軌行車輛上安裝工程線行車安全防護裝置。(5)QC技術攻關:弘揚曉林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術攻關,以杭黃“聯創共建巨曉林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積極倡導工匠精神,開展“五小”活動和QC技術攻關,發揮創新驅動群體效應。研制了腕臂零部件止動墊片預鎖裝置,鎖固位置與質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研制的腕臂零部件中心固定裝置,解決了在力矩緊固過程中零部件易偏移指定位置的問題;研制了環保節能,可流轉重復使用的腕臂成品整錨段打包裝置,避免了裝卸、運輸過程對鍍鋅層和零部件的傷害。研制了中錨和拉線煨彎器
40、,確保回頭長度一致,安裝完成后美觀整齊,解決了線索粗,鋼性大,人工制作回頭與楔子不易密貼的質量通病。研制棘輪補償繞線刻度尺,保證繞線圈數滿足現場溫度情況下行程要求。研制正饋線歸位固定工具,確保了絕緣子的整齊美觀性,杜絕了絕緣子偏斜,防止在豎曲線區段整錨段附加線向下坡方向串移。研制墜砣串安裝卡具,整串吊裝時防止墜砣桿彎曲,更有利于補償繩雙耳線夾安裝。對承導架設研制馬蹄形專用落錨工具,防止落錨時損壞絕緣子。9.5 信息技術保障(1)BIM技術應用BIM是目前在建筑行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項新技術。本工程策劃在配電所引入BIM技術,將整個配電所全方位、多視角的呈現在屏幕上。有利于整體前期謀劃和各專業接口
41、配合,尤其在電力專業的電纜敷設、房建專業的結構施工和管線孔洞預留等方面可以提前策劃,保證準確性和一次合格率。配電所運用BIM技術主要可優化和提高有以下幾點:一是對配電所電纜敷設、管線預埋、孔洞預留、支架安裝等進行碰撞檢查,避免各專業在施工作業面上出現沖突。二是將現場施工技術標準、工藝標準可視化,使施工人員能直觀了解施工的過程和要達到的結果,提高了技術交底的針對性和一次安裝合格率,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三是對施工模式的顛覆,如由以往電纜敷設時電纜完全順從電纜支架的排布,到現在電纜支架服務于電纜敷設的轉變。(2)二維碼信息技術一是開發運用接觸網“一桿一檔”二維碼大數據信息系統,通過電腦和手機終端,對接
42、觸網腕臂類型、預配安裝數據、檢測人等信息存檔上傳云端,二維碼信息張貼在腕臂和支柱上,統一后臺管理,實現可追溯性,為交付運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術信息查詢。二是開發“物資管理信息共享系統”方便項目各方、專業技術人員及時掌握急需物資的供貨檢驗情況、確保供貨物資數量與質量,體現了工程質量控制的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三是在變配電所將每個建設單元用二維碼做表示(細化到每一個設備、每一根電纜以及每一個材料)。可取代傳統的電纜標識牌,在每個設備明顯處粘貼(或噴涂)二維碼標識,掃描后在智能終端上顯示電子電纜標識牌及相關信息,包含大量設備參數、出廠試驗數據、交接試驗數據等。 四是改進檢測試驗手段,利用信
43、息化系統搭建試驗檢測的管理平臺可將試驗檢測的過程、檢測數據及時錄入到信息化系統,以及發現的問題通過信息化系統及時反饋到項目部,便于項目合理安排整改。9.6 系統協調保障工程的順利實施涉及多個子系統的協調,需要加強各系統間的接口管理,梳理優化專業間接口,落實接口質量、進度能否滿足四電工程建設的需求。接口管理由項目部總工程師牽頭,專門設置了接口工程師主管,各專業總工配合,制定各系統的專項接口管理細則,規范了接口工程驗收交接的標準與措施,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與站前單位的接口接觸網專業與站前單位有預留基礎及螺栓、隧道預留槽道的接口;電力專業與站前單位有過軌管、鋸齒孔、引上引下電纜通道、電纜井、
44、電纜槽道等接口。項目部采取分區段、分站前標段進行接口檢查,結合圖紙核對、現場聯合對照和必要的定測,對問題庫及時整理更新,督促站前單位對問題庫問題進行整改銷號,為項目部后續施工展開提供條件。(2)聯合體內部(與通號公司)接口項目部與通號項目部密切溝通,在房建專業開始施工前,雙方一要共同優化預留孔洞、電纜敷設等各工序的施工方案。并對通信信號專業、防災專業在所亭室外電纜溝內的光電纜敷設也做了統一要求,與電力變電專業保持協調一致;二要共同確定室內設備顏色,保證同一設備房建內設備外觀顏色保持一致,提高美觀度。三要共同制定工期節點,在施工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提供作業面,相互配合,文明施工,共同推進四電工程
45、的順利實施。(3)項目部內部各專業之間接口房建工程是工程實施的基礎,是保障其他專業有良好的施工條件的先決條件,與電力專業、變電專業均有接口協調,項目部提前組織房建、電力、變電專業梳理專業間的接口,對每一個接口均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與改進標準,避免和減少返工與浪費,相互協調共同制定工期節點,相互提供良好的作業面和施工環境,同時房建專業要不斷進行工藝改進與完善,為四電工程的實施創造良好前提條件,成為工程的一大亮點。接觸網與變電專業的接口主要體現在供電線,項目部提前組織梳理供電線的出線形式和出線順序,基礎位置與防護措施,并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明確。各專業在接口管理過程中要明確接口的關鍵點、注意事項、解決方
46、案,建立接口問題庫,加強接口管理制度的落實與問題整改,從接口的檢查、辨識、處理、反饋等進行嚴格管控,實現站前站后無縫對接,系統內部有序協調;盡量避免工藝改進中因接口不明造成的質量缺陷與返工,確保接口預留有序、質量可控,達到預期效果。9.7 過程控制保障(1)對標學習、結合實際在工程建設推進中,項目部要懇請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邀請參建京沈工程的專家到杭黃指導方案的策劃,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促進杭黃工程上升到新的臺階。各專業在分項工程實施過程中,每道工序要參照高速鐵路四電專業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進行對標學習。結合指導書和工藝圖冊,組織技術人員、經驗豐富的作業人員,現場謀劃、集思廣益,
47、結合杭黃現場實際對局部細節深入研究,制定優化方案;項目部推進小組每半月組織工程推進專題會,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2)強化技術交底對工程建設方案進行全員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三級交底”制度,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對所有的員工進行技術培訓,讓參與施工的每個員工,特別是一線技術工人,認知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掌握工藝標準、質量要求和卡控重點,確保工程一次成優。(3)質量稽查和督導項目部成立專職督導隊,制定督導實施方案,加強過程質量督查,對檢查出的問題缺陷,下發整改通知單,上傳到相關專業領導、作業隊,定人定責定期完成整改。強化項目部對各分部創建工程的落實和進展情況
48、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組織相關小組成員研討、改進。(4)成品與環境保護嚴格執行成品半成品保護制度,實施過程中加強成品半成品的保護,如電纜敷設過程及敷設后的保護,設備安裝對基礎的防護,腕臂預配成品在運輸、倒運過程中的防護,隧道內腕臂絕緣子的防護等。在每道工序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對各系統工程的再次污染、破壞等,施工中同步加強文明施工,對工點周邊環境進行整治、綠化,建筑垃圾及時清理,加快完善配套附屬工程,確保與工程相互協調。(5)交流經驗,統一標準在工程建設中,要樹立“學習別人,提升自己”的理念,深入學習寶蘭、京沈、深茂客專等建設過程中工藝觀摩交流會的經驗,在學習經驗的同時吸取教訓,
49、結合杭黃客專的現場實際,找準創新突破口,對細部工藝進行吸收、消化、創新和深化、完善、再創新,積極邀請集團公司、華東地區有著豐富施工經驗的技術專家、技術管理人員,聚焦杭黃項目部,交流以往及目前建設中的經驗和心得,征集廣大專家的合理化建議,質量通病防控措施,為杭黃建設出謀劃策。同時結合首件實例,開展關鍵工序的樣板評估,組織各分部分專業進行技術交流、工藝觀摩,盡快實現工藝亮點的同步實施和技術標準、工藝標準的統一,推進杭黃工程快速、有序、穩步推進。9.8 教育培訓保障人員是工程建設的基本要素,工程的實施離不開高素質的一線技術人員和作業人員,為此項目部制定了以下措施提高參建員工的能力水平:(1)加大培訓
50、力度,項目部加強對作業層關鍵人員的作業隊長、技術、工班長、安質人員的培訓,強化認知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對高速鐵路四電專業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進行對標學習。以圖片、視頻形式重點對各工序質量卡控要點、關鍵工序施工技術進行了系統培訓學習,結合項目實際不斷探索推行多層面的“現場化培訓”新模式,將現場“微課堂”、職工夜校、一事一培訓、全員培訓等形式進一步推廣至各部門、工隊及班組。通過提高作業隊、班組的整體素質,培育高鐵意識,增強品質觀念,強化工匠精神,提高作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及質量安全意識,為工程實施提供源動力。(2)建設模擬現場的演練場,提供施工人員現場教學、實訓的場地,保證作業人員快速掌握操
51、作流程、工藝標準、安全注意事項等內容,達到提升技能,提高效率,工藝標準快速掌握,杜絕返工的目的。(3)制定工藝標準手冊、操作卡片、風險卡控表等資料,全線推廣,嚴格落實“三級交底”制度,運用二維碼形式進行技術交底,讓參與施工的每個員工,特別是一線工人能夠隨時翻看,清晰掌握工藝標準、質量要求和卡控重點,做到懂標準、知安全,確保工程一次成優。(4)以點帶面,全面創優,結合首件示范與觀摩交流,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對所有的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層層示范貫標,將樣板化演繹成標準化,達到了固化作業程序和工藝標準,做到了人人清楚、個個掌握的目的,用示范效應帶動全線技術標準統一,工藝水平的提高。9.9 安全質量保障安
52、全質量管理是工程項目的基本保障,更是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內容,針對杭黃客專后期工期緊、剩余工作量大、上線人員多,夏季高溫、雨季施工、隧道作業多、夜間作業多等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確保安全質量體系有效運轉和施工過程中安全、質量、環保、文明施工方面得到有序控制。(1) 強化制度落實和過程控制,項目部和各分部要嚴格執行項目部下發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各專業安全、質量控制措施和環境保護控制措施,落實安全質量監督檢查制度,干部盯崗帶班制度,督促安全質量措施落實,獎優罰劣,有力地促進了過程控制,確保施工有序正常進行。(2) 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項目部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規定,在大干期間前對
53、全員進行崗前安全質量培訓,并經過嚴格的考試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培訓覆蓋率要達到100%。針對聯絡線施工涉及營業線施工,組織現場作業隊長、安全員、防護人員參加路局的營業線施工安全培訓考核和取證工作,所有安全員、防護員持證上崗。施工過程中針對各專業特殊崗位、關鍵工序進行專項培訓,將全員教育培訓的內容融入到日常培訓教育中,結合工序轉換為特點鮮明的施工工藝、技術標準、質量通病預防、安全操作規程等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班前做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班后做工作總結。結合施工環境、作業工序的危險因素宣講針對性的安全卡控措施,結合典型事故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總結。(3)加強方案制定和源頭治理,項目后期項目部要組織
54、工程部、安質部等部門人員要針對剩余工程量,特別是電力、變電、接觸網與即有合福、杭長的引入、T接,送電、聯調聯試等要對現場進行了詳細、深入調查,結合現場實際,分析各專業、各工序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源和項目風險進行了辨識、研判,認真研究、仔細梳理,同時對辨識出項目安全、質量風險管理重點,制定管控措施,落實監控負責人,實施動態管控。對評價出的高風險項目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對施工中的重點、難點工程和工序與設計加強溝通,不斷優化,多方論證,使方案進一步趨于科學合理。同時組織參建員工對專項方案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按照“四確認”原則加強過程管控,將施工方案切實落實到位,從源頭上規避安全質量風險。同
55、時為加強安全隱患的預控工作,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和綜合應急預案,對重大危險源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其他易發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在安全月適時組織防洪、高空墜落及消防等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保證應急響應機制的有效運行。(4)加強隱患排查和閉環管理,針對站后“四電”工程作業面分散,外部環境差,工序繁多復雜,危險因素多,現場安全控制難點多,難度大的特點。為保證現場施工安全穩定有序,在加強專兼職安質人員現場巡檢的同時,定期開展針對性的專項檢查,立足班組,加強班組長安全質量責任制的落實,組織工班長培訓并簽訂安全質量責任書和安全質量承若責任書;發揮群眾安全監督崗和青年安全監督崗的現場作用。利用使用好安全質量
56、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對施工現場全方位監控,通過實時上傳、及時反饋、制定措施、限期整改、整改銷號、驗證閉合,有效利用基層安全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就地整改,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強化現場過程質量安全的有效管控。(5)加強安全投入和文明施工,項目部要依據施工安排編制安全生產費使用計劃,建立安全生產費使用臺帳,保證足額投入,實施過程中加強安全費用的投入,為現場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員工的作業環境和施工工點的周邊環境。重點在風險管理、隱患排查與治理方面、應急物品儲備、培訓教育方面、配備安全防護設施、用品、即有設備、成品保護、文明施工、警示標志、環境保護安全文化宣傳方面加大投入。對
57、交付的四電用房做到準時、接口預留正確,環境整潔;有力促進現場文明施工的進一步規范和施工安全的過程控制。(6)加強紅線管理和質量承諾,在學習貫徹鐵總“質量安全紅線管理規定”過程中,深刻把握文件內涵,以杜絕較大不良行為,控制一般不良行為關鍵點,對照鐵總質量安全紅線管理規定和杭黃公司的實施細則,對實體質量、施工安全和管理行為違禁內容進行了細化,制定了具有四電施工特點的紅線管理十嚴禁,項目部要將十條紅線當做必須堅守的底線,永遠不能突破、碰觸的高壓線,嚴格剛性規定,做到人人知曉并自覺遵守。在組織對各分部經理、專業副經理、作業隊長的質量承諾書簽訂的同時,充分利用隱患排查系統和督導檢查,開展對標自查自糾和現
58、場定期檢查和安全質量隱患的整改銷號,在宣貫實施過程中與質量控制、信用評價、創優建工程相結合,與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相融合,以問題為導向,認真組織開展自查自糾、建立紅線問題庫,緊盯整改落實,強化監督預防,以意識提高全員紅線意識,以質量安全紅線管理為抓手,以建工程為依托,進一步加大安全質量基礎工作的落實,始終繃緊紅線這根弦,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把質量安全紅線行為當做不可逾越的底線,牢牢守住。確保不發生安全質量事故,不因質量安全紅線問題影響工程的順利實施,為杭黃工程增光添彩,為順利開通保駕護航。9.10 激勵考核保障項目部針對工程建立起激勵考核機制,主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1)制定專門的工程實施
59、考核辦法,每月對各工區的施工進度、施工質量、施工工藝效果進行考核,嚴格執行相關的獎罰措施;(2)開展優質樣板工程創建活動,設立優質樣板工程獎,適時進行評選和獎勵,調動一線員工創工程積極性;(3)定期對各工部的創工程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強化項目部對落實和推進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并對檢查結果進行獎罰兌現。在杭黃四電工程的建設中,通過全員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全力推進,在取得了初步成果的基礎上,在后續的施工中,按照工程實施方案,步步穩步推進,同時要嚴格執行高速鐵路四電細部設計和工藝質量標準,對已實施的工序,進行改進完善,實現全線全面創優,進一步擴大成果,并運用落實到后續施工中,確保工程按照節點目標,順利實現,為時速250km高鐵四電標準樹立標桿,提供借鑒,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全力備戰,迎接8月份全路質量工作會議的召開。附件:杭黃工程工藝技術標準第 38 頁 共 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