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扎蘭屯市大豆高產創建項目實 施 方 案 扎蘭屯市大豆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整合資源、部門協作”的總體思路,圍繞“依靠科技,挖掘單產潛力,促進增效”的目標,調動各級政府、部門、農民等各方面積極性,聚集科技、人力、資金等多種資源,以萬畝示范片建設為核心,以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為載體,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逐步把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成為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的骨干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先行區、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示范區。不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全面提升我區農業綜合生產水平。扎蘭屯市2片大豆被列為國家級高產創建示范區,這是國家進一步促進糧
2、食持續穩定發展,保障糧食有效供給,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又一重大舉措。是集高產優質良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及優質高效投入于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活動,是糧油生產先進科技集成、配套與推廣的重要載體,并通過一系列的轉化最終形成高產、穩產綜合技術標準、規范的有效途徑。扎蘭屯市位于大興安嶺東麓丘陵淺山區及過渡平原區,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處東經1202912317,北緯47064836之間。在東北經濟區內是東北大豆主產區之一。全市轄9個鄉鎮,耕地面積319萬畝,農村水源井總數達6500眼,水澆地總面積56.3萬畝,大豆常年種植面積9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量一般穩定在5億公斤以上,是糧食
3、生產大市。扎蘭屯市自然地理條件優越,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無霜期100125天,年10的有效積溫19002300,年日照時數27003000小時,年降雨量在450550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雨熱同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可以滿足大豆生長發育的需要。土壤以黑土、草甸土、暗棕壤為主,土層深厚,一般在50cm以上,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在4.5%以上,最高超過10%,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土壤酸、堿度為微酸到中性,是大豆生長發育較為理想的土壤條件。扎蘭屯市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臥牛河、雅魯河、音河、綽爾河、濟沁河等大小河流五十余條,而且河流分布合理,遍及全市。并且交通便利,濱洲鐵路、111國
4、道、301國道貫穿全市,還有四通八達的鄉間公路,中國網通、中國移動通訊、中國聯通通訊網覆蓋全市各鄉鎮,為全市大豆科研、生產、銷售提供快捷的信息。接到通知后,我們本著及早安排、及早動手、及早實施的原則及早進行部署。一、項目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整合資源、部門協作”的總體思路,圍繞“依靠科技,挖掘單產潛力,促進增效”的目標,調動各級政府、部門、農民等各方面積極性,聚集科技、人力、資金等多種資源,以萬畝示范片建設為核心,以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為載體,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以創新機制與優化資源配置為突破口,形成各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協調一致的目
5、標支撐體系,構建政策、投入的長效機制,逐步把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成為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的骨干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先行區、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示范區。不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全面提升我區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二、項目實施原則糧油作物高產創建活動要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普遍開展,突出優勢區域、優勢作物和產糧大縣的原則,把握重點區域; 2、堅持農田基礎好、農民熱情高、輻射帶動強的原則,落實創建地塊; 3、堅持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共建,以旗縣(農場)為主的原則,共同組織實施; 4、堅持項目整合、部門聯合、合力推進的原則,集中力量建設;5、堅持良種良法相配套,試驗、示范、推廣相結合的原則,提高技術覆蓋率和到位
6、率;6、堅持因地制宜、正確引導、規范工作、職責明確的原則,嚴格加強管理;7、堅持領導與組織到位、技術人員到位、技術要領與措施到位、測產驗收與總結到位的原則,提高服務水平;8、堅持明確地塊、明確責任、明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明確技術人員的原則,保證項目落實。三、項目的落實1、確定示范區根據要求,我市的兩個萬畝項目區分別落實在蘑菇氣鎮宮家街村和三合村。這兩個村地處扎蘭屯市西南,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積溫22002350,年降水450500mm,年日照25003000h,有機質含量高,灌溉、生產條件良好,耕地肥沃、集中連片,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又有農業開發和現代農業項目建設的水利配套設施,十
7、分利于開展大豆高產創建示范項目,當地民風上進,對科技知識渴求強烈,又為項目的實施打下堅實群眾基礎,所以把示范項目區落實在這里必能起到輻射帶動和核心示范的作用。2、確定責任區,明確責任人兩個項目區任務面積均為1萬畝。由扎蘭屯市農牧業局負責,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具體組織實施,因地制宜制定工作和技術方案,專人負責,做好試驗示范系統連續的設計、布置、記錄、觀察和總結工作。要明確具體的實施目標、內容和措施等,切實突出“三強”,即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創新性強。由市農牧業局牽頭組織農業科研、教學、推廣、種子、土肥、植保等部門的業務骨干參加組建技術專家指導組。專家聯絡辦公室設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專
8、家制定全市糧食高產創建技術方案,對技術骨干進行技術指導、培訓、檢查、督促等技術措施的落實,及技術人員的考核和高產典型測產驗收。同時,在各農作物生長關鍵時期深入各項目鄉鎮,巡回開展政策宣傳、技術指導和農民培訓。采取技術人員直接到村、技術培訓直接到戶、技術指導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四直接”形式,由科技人員直接駐村包戶,每個示范片安排6名以上技術指導員,重點進行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真正實現萬畝有技術專家、千畝有技術骨干、百畝有技術標兵的高產創建要求。3、細化目標,完善技術措施扎蘭屯市共安排國家級糧油高產創建萬畝示范區2個。示范區內實現“三個百分之百”,即實現100%良種覆蓋,100%推廣測
9、土配方施肥,100%病蟲專業化防治。創建目標:萬畝示范片畝產140公斤。示范片較上年增產5%以上。輻射帶動示范市均衡增產。示范區堅持良種良法配套的實施原則,切實加大配套技術的推廣力度,實現良種和技術的累加效應,提高適用技術的覆蓋率和到位率。重點推廣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技術和壟三栽培技術及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并積極開展大豆品種對比示范、大豆肥料對比試驗、大豆壟上三行栽培技術等多項示范。兩片示范區所用豆種均為蒙豆30原種,用“綠普安”按1:150比例統一包衣。施肥均在2010年測土配方施肥基礎上,對項目區內所有地塊進行了取土化驗,依據化驗結果,進行配方生產,實行平衡施肥,畝施“扎蘭”牌復混肥15公斤。
10、全面滿足項目區的用肥需求。為了補充大豆生產中極易缺失的硼鉬微肥,每畝地增施持力硼200克隨肥施入,并每百斤種子拌種施入鉬酸銨30克;項目區畝增施筑田菌劑1公斤。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以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示范點為重點,采取“規模種植、統一管理、分戶經營”的技術推廣模式,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對項目區進行全程技術和物資投入,統一滅茬、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播種、統一噴灌、統一除草防蟲、統一機械收獲,分戶管理。最終實現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4、與重點項目相結合在細化實施過程中,有機地結合了國家良種推廣補貼項目、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科技入戶工程項目、測土配方施肥工程項目、農業部行業科技項目等,充分發揮其他
11、已經實施的項目投入優勢,中心加大項目區的人力、物力投資力度,強化高產穩產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做到看有樣板、學有典型,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四、高產試驗示范工作在項目實施中,應用科學,根據我地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安排了多點次的試驗示范,在實踐中摸索出先進的技術與經驗,以便更好地指導以后的農業生產發展,具體如下:1、大豆壟上三行栽培技術2、大豆窄溝密植技術3、大豆品種對比示范4、大豆不同肥料對比試驗5、大豆不同種衣劑對比試驗6、大豆不同除草劑對比試驗。不同的試驗與示范有詳盡的方案,有專業人員在田間設計實施,有齊全的數據資料形成完整的試驗總結,為我市農業生產發展提供科學詳實的依據。五、加
12、強宣傳力度1、加強動員和宣傳工作,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高產創建項目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先進典型和實施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按照國家和自治區高產創建項目要求,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會、技術講座、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工作,達到萬畝片有技術專家、百畝片有技術骨干;要切實組織專家深入創建點,開展各作物情況調查,及時采取田間管理措施,分區域、分季節、分層次抓好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確保技術進村入戶到田,提高項目區農技人員和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2、加強核心示范片建設和技術培訓,輻射帶動示范區,將工作的中心放在核心示范區的建設上來,重點抓好百畝核心攻關田、千畝高
13、產示范田、萬畝輻射帶動田的落實工作。核心示范田必須充分體現項目、技術、資源的“三集成”,突出良種良法相配套和農藝農機相結合。百畝核心攻關田、千畝高產示范田的建設內容要結合各地實際,有科技含量、易推廣,帶動萬畝高產輻射區建設。每個示范片都要設立醒目的標牌等標志,示范區要分片落實技術責任人,具體負責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要對示范田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做好示范田檔案建立、關鍵時期的農事措施、技術培訓指導情況、上級部門檢查指導情況及投入產出分析等工作,并保留影像資料歸檔。3、組織召開現場會,在作物生長關鍵季節,組織鄉鎮干部、農技人員、示范農戶,選擇有代表性的高產創建核心區、展示區、示范田進行現場觀摩,開展技術交流,總結先進組織方式和生產技術模式。要在高產創建期間舉辦1-2次以上的高產創建現場觀摩會,通過科技示范戶現身說法和田間實際效果起到提高鄉鎮干部思想認識、促進農技人員經驗交流、引導農戶自覺采用農業科技成果的顯著作用。計劃舉辦電視講座 5講,報紙宣傳4期,出版簡報10期,辦培訓班 23期,發放資料 6800份,尤其是隨著近年來農村集市的繁榮,在相對影響力高的鄉鎮舉辦科技下鄉活動,進行咨詢宣傳,使項目深入民心,真正實現奉獻農業,服務農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