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白龍河尾填海吹填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61頁).doc

  • 資源ID:592972       資源大小:703.50KB        全文頁數:6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白龍河尾填海吹填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61頁).doc

1、白龍河尾填海吹填工程施工方案60 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11.1 編制依據11.2 工程概況21.3 自然條件51.4 施工工況141.5 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141.6 臨時設施的布置14第二章 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162.1 工程重難點及對策162.2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投入計劃和施工能力測算182.3 施工總體安排212.4 施工總體布置212.5 施工方法252.6 施工測量34第三章 施工進度計劃和保證措施373.1 施工進度計劃373.2 施工進度保證措施37第四章 施工組織管理414.1 工程管理414.2 工程管理組織體系414.3 勞動力投入計劃和保證措施43第五章 工程質量管理及

2、保證措施455.1 施工質量控制依據455.2 質量目標455.3 質量保證體系455.4 質量控制點455.5 施工質量控制方法465.6 質量控制措施46第六章 安全、環保及文明施工措施536.1 安全施工措施536.2 環保措施596.3 文明施工措施59第一章 工程概況1.1 編制依據1、施工合同2、設計文件3、疏浚工程技術規范(JTJ319-99);4、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TS257-2008);5、水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JTJ/T239-2005);6、疏浚巖土分類標準(1997)(JTJ/T320-96);7、疏浚工程土石方計量標準(JTJ/T321-96);8、

3、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J203-2001);9、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10、現場踏勘資料;11、施工平面圖:12、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技術法規和經業主及質檢部門確認的施工企業標準、規范和規定;1.2 工程概況1.2.1 工程名稱 -白龍河尾填海工程1.2.2 工程地理位置 該工程位于-金灣區東咀,隸屬-1.3.3 工程規模本工程擬吹填形成3.51km陸域。設計吹填高程+3.570m,吹填料取自珠海航空城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海域砂料場。由于砂料場到施工現場地沒有直接的航道,需要疏浚航道4500米左右的航道才能到達工地,工地范圍內疏浚臨時航道4200米,寬度100

4、米,深度4米,疏浚工程量約為350萬立方米,陸域形成需要吹填砂1980萬立方米。1.2.4 施工范圍和工程量1.2.4.1 疏浚工程范圍和工程量本工程疏浚范圍大浪山水道延伸線,詳細范圍見圖1-2。設計航道底高程為-4.0m,底寬60m,0m高程面寬140m,邊坡1:10,兩側超寬3.0m,超深0.3m。疏浚工程量350萬m3。1.2.4.2 吹填工程范圍和工程量本工程吹填范圍白龍河尾回填區,回填總面積385.40萬m2,(詳細范圍見圖1-2)。 吹填高程+3.57m,吹填容積總量為1980萬m3,1.2.4.3 隔堤工程范圍和工程量本工程隔堤項目:隔堤結構均為袋裝砂棱體。隔堤1:全長為1867

5、m,堤頂設計標高為+3.57m,堤頂寬度為3.0m,總填筑方量約為70000m3。隔堤2:全長為1599m,堤頂設計標高為+3.57m,堤頂寬度為3.0m,總填筑方量約為59600m。隔堤斷面見圖1-1。吹填區與隔堤平面位置見圖1-2。1.2.5 取砂區位置吹填取砂區位于珠海機場南海域砂料場,距離南堤角6000 m8000m。隔堤取砂區和吹填區砂料場為同一地方,距離南堤角6000m8000m。各取砂區平面位置見圖1-2A、圖1-1 隔堤斷面圖1.2.6 施工工期本工程要求2016年6月1日竣工,根據施工總進度計劃安排,現調整為2015年5月底竣工,節點工期要求:1、2013年8月1日前完成航道

6、疏浚。2、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1599m隔堤1。3、2014年5月30日前完成回填區1、4、2014年2月完成北護岸,及1867米隔堤25、2014年7月完成回填區36、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吹填區27、2015年6月完成竣工驗收。1.2.7 工程質量本工程施工質量:符合交通部水運工程質量檢驗(JTS257-2008)合格標準。1.3 自然條件1.3.1 珠海市氣候珠海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冬夏季風交替明顯,終年氣溫較高,偶有陣寒,但冬無嚴寒,夏不酷熱;年日溫差較小,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 四季特征珠海市的天文季節時間與自然氣候季節時間差異甚大。一年之中,各季節的時間長短不一,即

7、使歷年同一季節,開始的時間也不盡同。季節的提早與推遲相差達兩個多月。春季,是全年天氣多變的季節。季內以偏東風為主,風向多變,氣溫變幅大,最高氣溫325(1987年4月23日),最低氣溫2912(1986年3月1日)。多數年份春季氣候逐漸回升,至4月中旬,已接近年平均溫度。個別年份的3月至4月上旬,仍有較強冷空氣影響,甚至出現日平均氣溫小于12,持續數天的“倒春寒”天氣。夏季,5月至6月是雨季的前汛期。珠海市高空處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的西北側,常受高空低壓槽影響,多雷暴、驟雨等強對流天氣,雨量增多。1962-1990年,最大的一次暴雨發生在1966年6月12日,日降雨量為3937毫米。盛夏,從

8、7月至10中旬,為臺風盛行期。受熱帶天氣系統影響,每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旋(熱帶低壓、臺風的總稱),有時會襲擊和影響珠海市,并常因臺風暴雨而成災。7月至9月,是一年中相對酷熱期,高空常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多晴朗天氣,溫度高、日照多、蒸發大。歷年中,?月的月平均溫度286t,最高溫度38,5(1980年7月10日) 秋季,干燥的冬季風逐漸代替了暖濕的夏季風(東南風),天氣秋高氣爽。初秋,還會受南海和西太平洋熱帶低壓及臺風的影響,而帶來大雨。10月下旬后,臺風影響已近尾聲,后汛期雨季結束。11月上旬后,冷空氣活動開始增強,氣溫逐漸下降,旱季開始。 冬季,歷期約一個多月,盛行東北季風。冷空

9、氣平均每隔7天南下一次,兩股冷空氣之間,天氣先出現奇暖,繼而一股強冷空氣來臨,又變得寒冷。同時,海面常伴有6級以上的大風,歷年1月是最冷月份,月平均氣溫145t,極端最低氣溫25(1976年12月29日)。冬季,晴天居多,尤其是前冬,雨量稀少,個別年份的12月和1月竟然滴雨不下。冬春過渡期(2月),冷暖氣流交換頻繁,常會導致氣溫連續偏低、陰雨連綿的低溫天氣。二溫度(一)氣溫 1962年一1990年,珠海市年平均氣溫為224,島嶼年千均氣溫又略高于大陸地區,大萬山島年平均氣溫為225。氣溫的年際變化一般在216一232之間。年平均氣溫最高是1966年,為233;最低是1984年,為216,有44

10、的年份最低氣溫在73一5O,為2年一遇;最低氣溫在30以下的年份只有7,為14年一遇,有59的年份,最高氣溫在350一36O,為2年一遇,有33的年份最高氣溫大于360,為3年一遇;有7的年份最高氣溫小于35O,為13年一遇。1962-1990年珠海市(縣)各月平均最高、最低氣溫表表1-3 單位:月 份項 目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氣溫14.514.918.021.925.727.528.628.327.424.720.516.422.4平均最高氣溫17.917.920.624.728.630.431.831.730.527.823.819.925.5平均最低氣溫12.112.9

11、16.120.223.825.426.125.724.822.418.013.720.1極端最高氣溫38.5(1980年7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2.5(1976年12月29日)根據珠海市氣候常規和各類作物的生長特征,一般認為:日平均氣溫穩定10的初終間日期為農作物的生長期;12的初終間日期為早稻的安全播種期;15為喜溫作物的活躍生長期,而珠海市10的年積溫在8000以上,15的年積溫為7091。1962-1981年珠海市(縣)各界限溫度初、終期及其積溫表表1-4要素界限溫度累年平均80%保證率初日終日日數(天)積溫初日終日日數(天)積溫日月日月日月日月102411013398043.31312

12、713798405.71282113277753.42211613608116.915639122837090.524224123047311.4(二)地溫 地溫包括地表溫度和地下溫度。珠海地區只作了地表溫度的記錄。從1976至1990年,歷年平均為25.0。地表極端最高溫度為64.7(1988年6月2日),最低溫度為1.3(1977年2月4日)。1977-1990年珠海市(縣)各月地表溫度表表1-5 單位:月份項目123456789101112年平均溫度16.417.020.024.328.631.132.732.030.427.822.217.925.0極端最高46.149.052.457

13、.661.364.762.762.059.955.849.743.364.7極端最低2.01.31.611.113.519.522.821.718.49.65.91.71.3三 降雨珠海市雨量充沛,1962-1990年年平均降雨量為1985.8毫米,降雨最多的1973年為2873.9毫米。最少的1963年為1200.9毫米。逐年雨量對歷年平均值的距平百分率在+50%-45%之間變動。全年有兩個明顯的雨季:46月為前汛期雨季,降雨主要是受鋒面低槽、低空急流、低渦或高空切變線等天氣系統影響所致,平均總降雨量84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2%;7-10月為后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帶熱氣旋等熱帶天氣系統影響

14、所致,平均總降雨量946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7%。由于后汛期的臺風雨強度大、降雨量多,一次降雨過程可達200-300毫米,極易造成局部洪澇。1962-1990年珠海市(縣)各月平均降雨量和所占年雨量的百分數情況表表1-6 單位:毫米月份要素123456789101112全年雨量(mm)29.453.773.6178.0328.0329.0263.7322.7208.4126.736.126.71976占年雨量百分比%1.32.53.88.916.417.013.716.810.66.21.71.3年降雨量的地域差異較明顯:香洲、下柵以北地區,雨量最多,一般為2000-2200毫米;小林、三灶、

15、南屏以及澳門半島,雨量一般為1800-2000毫米;大橫琴、大萬山等島嶼,雨量最少,一般為1700-1800毫米。1962-1990年,年平均降雨數為139.3天,最多的1975年為174天,最少的1997年為106天。年內降雨日數主要分布在兩個雨季,占年降雨日數的74%,歷年雨日最多月是6月(平均為19.4天);雨日最少月是12月(平均3.9天)。19621900年的29年中,12月滴雨未下的有2年(1980、1987)。歷年最長連續降雨日數為21天,總降雨量162.6毫米,發生于1985年2月4日24日降雨強度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雨和特大暴雨等量級。珠海地區不但降雨量多,且強

16、度大、分布不均。年平均暴雨(日降雨量50毫米為暴雨)10-11次,均集中在前、后汛期雨季,其中5、6、8月暴雨最多。歷年中,一日間最大降雨量為393.7毫米(1966年6月12日)1962-1981年珠海市(縣)不同地區各月平均降雨量情況表表1-7 單位:毫米月 份項 目123456789101112全年資料年限下柵36.444.760.7150.8333.0536.5319.9280.8280.8139.532.035.22246.51962-1981香洲27.950.576.9182.4335.5344.3265.2219.7219.7126.934.125.12010.51962-198

17、7小林34.538.758.2172.5343.9438.8251.7280.8280.8142.229.927.12111.11962-1981三灶22.427.145.4148.1317.0423.6227.8253.8253.8110.936.319.81912.31962-1981南屏22.016.439.0135.6262.6370.4232.4261.6261.688.165.321.61728.41962-1981大橫琴23.123.442.2151.0225.1349.0291.2255.2255.2137.821.429.61787.81962-1981大萬山20.029.4

18、54.4125.0197.3268.6274.6313.7313.7112.134.224.81746.61962-1981四 風 由于受不同天氣系統和地形的影響,珠海市風向具有隨季風變化的基本特征。春季,多東南風和東南偏東風;夏季,南風和西南風居多;秋季,以東北風和東北偏東風為主;冬季,北風和東北風最多。常年盛行東南風和東北風。 1962-1990年,香洲地區歷年平均風速為3.1米秒,定時最大風速大于40米秒(1983年9月9日的臺風)。各島嶼的平均風速一般較大陸地區大,大萬山島年平均風速為6.5米秒,尤其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各月平均風速均大于7.4米秒。在南海各島嶼中,萬山島一帶

19、的風速僅次于南澳島。全市大風日數(風速17.2米秒)的地域差異明顯:年平均,島嶼78天、斗門17.1天、香洲9.2天。島嶼是全市開發利用風能的最好地方。珠海市(縣)香洲及萬山地區月平均大風日數情況表表1-8 單位:天月 份項 目123456789101112全年資料年限香 洲0.00.10.20.50.30.82.21.61.71.00.30.28.91962-1990年萬 山8.510.010.54.51.03.51.03.52.014.06.013.578.01962-1981年珠海市瀕臨南海,由于海陸墊面受熱不同,形成水平氣壓梯度,所以一年四季均能產生海陸風。海風從東吹向陸地,出現時段集

20、中在每天10-20時,大約14時前后達最大值;陸風從西吹向海洋,出現時段集中在每天22時至次日08時,清晨前后達全盛階段。 五 濕度、霧和能見度 (一)濕度 1962-1990年,珠海平均相對溫度為80,島嶼較大陸地區偏大。一年中相對濕度受季風環流變化的影響。秋、冬季受來自北方的干燥大陸性氣流影響,相對濕度較小;春、夏季受暖濕的海洋性氣流影響,相對濕度較大。歷年平均,相對濕度最大月是4月(平均為86),最小是12月(平均為69),日最小相對濕度為13(1977年3月4日)。 (二)霧和能見度 1962-1990年,香洲地區歷年平均出現濃霧(能見度小于1000米)92天。輕霧(能見度在100-1

21、000米)只作天氣現象記錄而無日數統計,其多數出現在濃霧出現的月份里。島嶼的霧日較大陸沿岸多,濃度大,時間長。而影響珠海的主要是海霧,它的范圍廣,來去突然,如果暖濕空氣源源不絕地從洋面上得到補充,霧還可以持久不散,對飛行、航海和部分陸上交通影響較大。1962-1990年珠海市(縣)各月平均霧日數表表1-9 單位:天月 份要素123456789101112全年霧日1.02.33.32.20.10.00.10.19.1六 日照、蒸發 (一)日照 珠海市地處低緯,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年總量為46516兆焦平方米。1962-1990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473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44,是省內太陽能資

22、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日照時數最多是1963年,為25449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58;最少是1975年,為16052小時,占年可照時數的36。19621990年平均各月日照時數,以7月最多,日照百分率為58;2、3月最少,日照百分率為24。19621990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為1966年9月,日照時數達303O小時,占全月可照時數的83;最少的月份為1978年3月,日照時數只159小時,僅占全月可照時數的4。 (二)蒸發 對蒸發量的觀測記錄始于1976年。1976-1990年珠海的年平均蒸發量為17061毫米,年平均降雨量與年平均蒸發量之差為2739毫米,說明降雨多于蒸發。季節間,夏季降雨量大

23、于蒸發量;秋、冬季蒸發量大于降雨量;春季蒸發量與降雨量差異不大。蒸發量的年際變動在15211-21287毫米之間,年內的分布以7月最大,達2094毫米;2月最小,僅734毫米。 七 災害性天氣 對珠海市影響較大的災害性天氣有:臺風、暴雨、冷空氣、強風和寒露風等。干旱、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造成的災害偶或有之。 (一)臺風 臺風是危害最大的災害性天氣。珠海市瀕臨南海,除1-4月外,其他月份均可能受西太平洋和南海臺風的影響。影響全市的臺風,不僅次數多,季節長,且強度較大。臺風襲擊時,所經之處,往往出現狂風暴雨、巨浪和暴潮。 19611900年的29年中,影響或登陸珠海的臺風共107次(其中5次直接登陸

24、),平均每年36次。影響頻次最多的年份是1964年,達8次,最少是1987年只一次。一年中,受臺風影響最多的是7、8、9月。歷年中,初次臺風最早是1964年5月27-29日的02號臺風;終末臺風最遲是1974年12月12日的27號臺風。有80的初次臺風出現在6月中旬至7月底;終末臺風多在10月上半月。 1962-1990年嚴重影響珠海市的臺風,平均風力達10級,陣風12級以上(風速40米私、)的有3次,分別在1964年9月5-6日、1979年8月23日、1983年9月8-9日。 1983年9月的09號強臺風,于9日8-9時在珠海市登陸,臺風中心經過拱北、九洲港,當時人們可見到青天和陽光,香洲灣

25、仔沙的風力只有2-3級。從8時50分開始回南,風向從東北轉向西南,風力不斷增大。9-10時平均最大風力為30米秒(相當于11級的風力)最大陣風大于40米秒(即12級以上),8級大風影響時間長達22小時,12級大風也持續了5小時,降雨1796毫米。 (二)暴雨 暴雨(日降雨量500-999毫米的稱暴雨)或連續性暴雨,引致部分地區山洪暴發,山塘、水庫崩缺,沖毀良田和土壤流失等洪澇災害。 1962-1990年,年平均發生暴雨10-11次,其中大暴雨(日降雨量100毫米)3-4次。暴雨最多是1975年,有15次;最少是1963年僅4次。一年中,暴雨或大暴雨主要集中在4-10月,以5、6、8月為最多。歷

26、年最大一次是1966年6月10日一13日的連續大暴雨,總降雨量623,0毫米,平均日降雨200毫米以上。 珠海市的暴雨災害多與臺風相伴。部分靠海地區,如金鼎、三灶等地,當遇著海潮上漲時,雨水被海潮頂托,無法排出,極易內澇成災。1965年9月27-29日,受21號臺風影響,帶來連續3天的大暴雨,總降雨5535毫米,造成罕見的山洪暴發。 (三)冷空氣 冷空氣影響分為三級: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寒潮在珠海市很少見,1962-1990年平均寒潮只05次;強冷空氣22次。強冷空氣影響的時間是10月至年次4月,寒潮則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強冷空氣影響持續的時間,平均約3天,最早出現在9月下旬,最遲

27、結束于4月中旬。寒潮降溫出現的極端最低氣溫是1975年12月9日25。 (四)寒露風 寒露風主要影響晚稻抽穗揚花,造成空粒或不實粒而使晚造減產。有“禾怕寒露風”之農諺。 寒露風天氣出現的時間是9月20日至10月20日。1962-1990年平均3-4年才有1次寒露風天氣,且持續時間都在3-5天之間,屬輕度。因珠海市地處低緯,又受海洋性氣候調節,所以寒露風的影響較內陸地區小。 (五)干旱 受季風氣候影響,珠海市降水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干濕季節差異大局部的干旱時有發生。旱季有經常性干旱,雨季有間歇性干旱。其中以春早和秋旱對農業危害較大。 春、秋季降雨量約占全年雨量的15,且往往是蒸發量大于降雨量。此時

28、適逢農業耕作需水時期,若春季雨水遲臨,就會出現春旱;夏季雨水提早結束,就會出現秋早。1962-1990年中,珠海大多數年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其中,嚴重春旱占21,約5年一遇;一般春旱占36,約3年一遇。19621990年平均春早的出現機率是57。冬春連旱,且春旱嚴重的有1963、1976和1977年。尤其1977年,是歷史上少見的干早年。因當地9月份尚屬雨季,10月份也受熱帶氣旋影響,故此,秋旱的早期較短。1962-1990年中,僅1969年出現較嚴重的秋旱,而其他年份則不明顯。 (六)龍卷風 發生在珠海地區的龍卷風多見于海面上。一年中,龍卷風常出現于5-6月。在一天中,龍卷風最多出現在下午3

29、6時。1986年5月11日下午1時10分發生的一次龍卷風,地點在前山的蓮塘、翠微公路及香洲的胡灣里至珠海市政府一帶。其范圍很小。1.3.2自然條件分析根據施工區自然條件及現場踏勘資料,強臺風主要出現在6月11月,平均每個臺約達5天,最多為8月,對疏浚吹填施工影響不大,每年除受臺風影響外,施工條件是一年最適宜疏浚吹填施工的。1.4 施工工況根據施工區氣象和水文條件,確定本工程絞吸挖泥船施工工況為為級。1.5 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見圖1-3。1.6 臨時設施的布置1.6.1 交通陸上交通可利用金灣區附近已建道路及在建圍堤堤頂道路。水上運輸由于沒有直接到達工地的航道,可在工地附近修

30、筑臨時碼頭作為水陸運輸中轉站。1.6.2 通訊本工程與外界可通過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互聯網進行聯系,與作業船舶以及作業船舶之間的通訊聯系采用移動電話和VHF高頻電話實現話務通訊。第二章 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2.1 工程重難點及對策2.1.1 工程施工安全問題本工程地屬亞熱帶氣候,受海洋性東南亞季風影響很大,尤其夏季臺風。臺風影響每年2-5次,主要出現在6月11月。受此影響,每年挖泥船停工避風約20天。海面強風主要盛行于每年10月翌年4月(清明),每月約10天風力大于67級,浪高大于2.0m;在強風過后,涌浪仍會持續影響23天,對于取沙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為解決好安全生產問題,擬采取以下針對性措施

31、:(1)絞吸船避風措施每艘絞吸船配備大馬力拖輪和錨艇,使用快速接頭與浮管相接;在收到臺風預警后,確保絞吸船可以快速斷掉浮管,進港避風。(2)海上管線避風措施受涌浪影響,端點站的八字錨纜很容易斷裂。因此,加強海上鋼纜檢查,及時更換受損鋼纜。施工時,浮管錨纜使用30mm的鋼纜。臺風和海面強風預警時,浮管錨纜換用4節30mm的錨鏈(每節25m);浮管拉直后拋一個5t重的錨,留在原地避風。 (3) 抓斗船避風措施 沙資源在海上離施工現場還有五六海里,必須采用斗容8m3 以上的抓斗船,開底泥駁在航道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用大噸位的船只,以保證有足夠的抗風能力。 (4)管理措施安全工作由項目經理作為第一責任人,

32、由經驗豐富的專職、兼職安全員組建安全部,設專人負責對天氣、風浪預報的記錄和通報。鑒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強風浪影響天數超過20天,為保證安全生產,此期間暫停海上施工作業。2.1.2 同步施工的協調問題受本工程合理工期三年調整為二年以及前期工程開展受阻等因素影響,堤防工程與圍內回填要同步施工。措施一:加強聯合體內部溝通。1、在鋪設吹填管線、選擇水陸管架點、管線出口調整及場內在建道路使用等方面,聯合體之間將加強協調和配合。2、根據吹填需要,調節泄水口水門箱閘板的高度,在保證吹填高程與平整度的同時,避免水位過高對堤防工程造成影響。3、加大臨時航道的通航能力,保證進去船只不會受阻。措施二:加強現場快速

33、決策機制。根據堤防工程的進度情況和氣候條件,及時對施工方案和施工計劃進行調整,以決定最佳吹填的路徑、管口位置和絞吸挖泥船的數量。增加抓斗船數量,以保證每天的吹填量滿足二年工期要求。2.1.3 平整度和流失量控制問題砂料場的勘察報告表明,吹填土含泥量達到15%。主要成分中會有粘土淤泥,會造成以下不利影響:1、粘土顆粒極易造成排泥管堵塞,在出砂口附近形成鵝蛋形狀粘土堆,不利于控制吹填高程。2、淤泥不容易沉淀,在吹填中后期流徑有限時流失量極大。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一旦發現粘土顆粒要通知資源方及時調整取沙位置,保證含泥量控制在設計范圍以內。 2、在吹填區泥面高程接近設計要求時,加強與船組溝通,統

34、一調度,做好及時延伸管線。3、合理調整管線出口,延長吹填水流徑,減少流失量。4、在泄水口安裝鋼制水門箱,利用閘板控制回填區水位,減少流失量。水門結構見圖2-1。2.2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投入計劃和施工能力測算2.2.1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投入計劃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工期要求,各分項工程主要施工設備投入計劃如下:1、航道疏浚擬投入4艘大型絞吸挖泥船施工;在盡可能的知短期內完成航道的疏浚,為保證工期打下良好的基礎。2、向圍內吹填擬投入10艘500m/h絞吸挖泥船施工;3、隔堤施工擬投入4艘吸砂船、12艘運砂船與3艘平板船施工;4、回填區擬投入泵船數量視具體情況而定。5、從沙源地運沙回來的船只,擬投入四組

35、挖沙和過沙船,共12艘船只,保證每天完成5萬立方米。另外,配備3艘錨艇,配合絞吸挖泥船移船、移錨和浮管接拆;配備3艘大馬力拖輪,臺風與強風浪時,負責挖泥船的避風撤離。施工設備配備見表2-1。主要施工設備配置一覽表 表2-1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1500m3/h絞吸挖泥船艘7回填區1絞吸船數量待定2500m3/h絞吸挖泥船艘103錨艇艘34交通船艘1載客10人5大馬力拖輪艘368m3抓斗船艘47運沙泥駁800m3緊艘88600mm沉管m40009600mm岸管m400010600mm浮管m160011600mm排水管m10012水門處2413GPS定位儀套4挖泥船定位船載14測量儀器設備見測

36、量方法15吸砂船艘416運砂船艘1217平板船艘418泥泵套82.2.2 施工工效和能力測算1、疏浚吹填根據本工程疏浚吹填土質、絞吸船挖深、吹填排距及以往的施工經驗,1500m3/h絞吸挖泥船和小型絞吸挖泥船挖泥效率分別取500m3/h和700m3/h。考慮到臺風影響,每月受自然影響取6天,避風期間安排檢修,有效施工天為24天。考慮到有效施工作業天中補給、移船移錨、檢機加油以及接、拆管線等因素,每天挖泥運轉時間取18小時。絞吸挖泥船工效和施工能力測算結果見表2-2。 絞吸挖泥船工效和施工能力 表2-2序號規 格每月施工天數每天施工時間時間利用 率施 工效 率每 天 生產 能 力每 月 生產 能

37、 力11500m3/h241860%900m3/1.62萬m338.88萬m32小型241860%700m3/1.26萬m330萬m3根據表2-2,結合吹填次序和吹填工程量,測算可知:(1) 航道疏浚約三百五十萬立方米,四條絞吸船在兩個月內完成。(2) 回填區內安排4艘吸沙船12艘運沙船,4艘平板船展袋,圍堰和隔堰6個月可以完成;(3)回填區安排14艘絞吸挖泥船22個月可以完成。2、圍堰與隔堤根據現場自然條件,每艘小型泵船充灌效率取150m3/h,按平均12小時計,每天每艘泵船至少可完成1800m3。計劃投入4艘泵船,施工強度最低可達7200m3/d。按照此施工強度完成圍堰和隔堤需要115天,

38、考慮其他因素影響,每月施工25天,4.6個月可以完成隔堤施工。2.2.3 施工船舶進場計劃施工船舶進場計劃表見表2-6。 施工船舶進場計劃表 表2-6序號內容規格設備進場時間備注1疏航絞吸船1500m3/h2013.6.1管線2013.5月份進場并組裝完2吹填絞吸船500m3/h2013.8.1管線2013.7月份進場并組裝完3抓斗船8m32013.7.254運沙泥駁船800方2013.7.255吸砂船-2013.6.16運砂船-2013.6.17泵船-2013.6.1配備發電機組、泥漿泵8回填區其它船待定管線在船舶進點施工前1個月就緒2.3 施工總體安排(1)2013年6月1日2013年7月

39、30日,安排新開挖航道寬度100米,深度為4米,大約6公里,總方量約為300立方米,工期為2個月。(2)2013年6月15日2013年12月31日,在疏浚航道推進15天后,安排護岸和隔堤施工機械和人員進場施工。護岸全長4502.2m,隔堤3466m,鑒于隔堤施工要與護岸工程同步,實際安排工期6個月。(3)2013年8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當圍堰施工兩個月已有兩層沙袋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絞吸船進場施工,每天保證有5萬方的任務完成,實際安排工期17個月。(4)2014年1月2014年8月,堤防拋石護岸可安排拋石船進場,時間安排8個月。具體措施和船只安排待定。絞吸船的管線由北往南或由東向西吹填,依

40、次為:回填區1回填區2。管線布置詳見第一章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根據以上安排,可以完成吹填量1980萬m,減去疏浚土約300萬m,疏浚的泥沙吹到吹填區內,合計吹填1650萬m,能夠滿足回填要求。(6)護岸拋石具體工程量、船舶數量及工期要求待定。施工總體流程見圖2-2。2.4 施工總體布置2.4.1施工船舶布置1、航道疏浚大型絞吸挖泥船沿護岸方向向南布置,從浚前水深1米左右疏到4米5以上,東護岸由南向北疏 ,北護岸由東向西疏。浚前測量和放樣航道疏浚沙源地取沙運沙圍堰與隔堤填筑白龍河尾區吹填竣工驗收圖2-2 施工總體流程圖2、圍堤內吹填四艘絞吸挖泥船完成航道疏浚后可回到圍堤內吹填,當抓斗船從砂源地取

41、砂,由開底駁運到指定砂池卸入砂池內,由絞吸船吹入回填區內。2.4.2吹填管線布置 1、航道疏浚考慮到目前的通航條件,絞吸船所挖的疏浚土要吹填到回填區內東南角方向,使得吹填土不致于造成浪費,350萬方吹填土平均分配到各個區內,對工程質量不會造成影響。所以說浮管就比較長,岸管就少,可考慮一些沉管。如圖所示2、圍堤內吹填為避免吹填管線對片區圍堤施工的干擾,吹填管線分兩次布置。吹填管線由浮管、沉管和岸管組成。吹填施工初期,由于圍堤和隔堤還沒有成型,絞吸挖泥船的管頭可離開圍堤200米開始吹填,前面按標高一路吹過,達到設計高程,而后再吹填原來預留的200米。回填區管線具體布置見圖2-2.4.3吹填泄水口布

42、置前期采用南側拋石堤龍口段排水,泄水口平面位置見圖2-3。2.4.4管線基地布置在回填區的最東南方向空地上臨時設置2000m2管線存放基地,用于存放備用的排泥管、橡膠管、彎管等管線配件。2.4.5隔堤施工布置在機場南航空城砂料場安排4艘挖砂船,12艘運砂船負責裝運砂源,4艘平板船負責定位袋體,8艘泵船負責充灌袋裝砂棱體。具體另有專業的施工方案。圖2-3 泄水口平面布置圖2.5 施工方法2.5.1施工工藝1、航道疏浚采用絞吸挖泥船挖、吹工藝,疏浚土吹填至圍內回填區。2、圍內吹填采用抓斗挖泥船挖、開底駁運砂,絞吸船吹工藝,把質量好的砂吹入回填區內。3、隔堤施工,采用吸運吹結合人工灌袋工藝,由砂料場

43、砂通過挖運到泵船旁邊,用人工通過泥漿泵吹入砂袋棱體,最后形成圍堤。2.5.2疏浚施工方法(1)錨位布設絞吸船采用船艉鋼樁,船艏絞刀橋架前端左右兩側各拋設一只橫移錨,錨纜長度拋出分條挖槽外50m左右。(2)施工技術絞吸挖泥船根據航道疏浚的平面尺度和挖深要求,采用分段、分條,分層施工。分段長度為浮管一次鋪設可移動的有效長度,一般為500m左右。分條方法,平行于河道軸線均分為三條開挖,寬度根據河道底寬和邊坡為60m70m。每條分層開挖,根據浚前開挖泥層厚度、設計底標高和挖泥船吃水,第一層挖深至-2.0m,利用高潮位開挖;第二層挖深至設計底標高-4.0m,利用低潮位時開挖。(3)施工方法施工時,絞吸挖

44、泥船采用鋼樁定位,鋼樁位于分條挖槽中心線上,作為橫移擺動中心,分別收放船艏絞刀架兩側橫移錨纜,左右擺動挖泥,通過收緊艉橫錨前移。疏浚土通過排泥管線輸送至片區內中部吹填。隨著絞吸挖泥船向前推進,及時移動浮管和水陸管架。(4)疏浚質量控制方法1)平面控制方法施工平面放樣控制,絞吸挖泥船利用船載DGPS控制挖泥船位,并與裝有疏浚輔助決策系統軟件的計算機聯合使用。根據計算機顯示器顯示的船位,確保位在所開挖的挖槽內。施工時嚴格按設計質量要求控制超寬,并做好施工平面定位記錄。2)深度控制方法在施工區域設置潮位站,配備自動潮位遙報儀和水尺,并配備專人看守。遙報儀每10min驗潮一次。挖泥船根據潮位變化,控制

45、吸口下放的挖泥深度,提高挖槽平整度。在最下層挖泥時,要考慮到挖泥船吃水深度的變化,同時預留適當的備淤深度,確保疏浚挖深達到設計水深要求。施工時挖泥船嚴格按設計質量要求控制超深,并做好施工測深記錄。3)邊坡開挖控制方法施工中邊坡開挖嚴格按設計邊坡放坡,施工時按“上欠下超、超欠平衡”的方法控制。2.5.3隔堤施工方法(1)施工準備測量人員現場測量放樣,標識出袋裝砂棱體邊線,加工好的充砂袋通過陸上施工通道及運輸船運至現場。(2)鋪設和充灌隔堤袋裝砂棱體充灌填筑安排一個施工作業面,從片區東側開始向西階梯式推進。測量放樣后,標高0m以下袋體采用平板船鋪設、標高0m以上袋體采用人工鋪設,袋裝砂錯縫堆疊。袋

46、裝砂棱體充灌施工,利用吸砂船在南堤前沿砂料場取砂,運砂船運抵施工現場供砂,泥泵充灌袋體,袖口部位朝上,泥漿泵管口與袖口進行連接。泥漿泵沖水槍處則需根據泥漿管出砂的濃度調節水量,保證泥漿管的流量以及避免堵管,充灌砂袋的成型取決于取砂區域的顆分級配,當淤泥含量超標而不能一次成型,則需在下一個潮水進行充灌時進行補充,保證達到預定的厚度,在袋裝砂棱體充灌結束后需綁扎袖口,防止漏砂。測量放樣袋體鋪設取砂灌袋下一袋體充灌隔堤先施工至標高0m,當形成一定長度后,在加高施工至+1.0m,逐漸全斷面向前推進。(3)袋裝砂施工工藝流程袋裝砂施工工藝流程見圖2-4(4)設備及人員配備設備及人員配備見表2-7、2-8

47、圖2-4 袋裝砂工藝流程 袋裝砂施工設備配備表 表2-7序 號設備名稱規 格單 位數 量1泥漿泵60kW臺套82發電機組160kW臺33平板船艘4 人員配備表 表2-8序 號工 種人 數1施工員22技術員23測量員54普工245電工32.5.4圍內吹填施工方法1、吹填管線鋪設方法(1)浮管鋪設方法浮管先組裝成段,每段長約200m,然后拖運至現場拼接。為防止漲落潮和風浪對浮管的影響,浮管上每隔100m拋錨加以固定,漲、落水錨間隔布設。浮管布置呈近似流線型彎曲,不形成死彎。浮管在重載之下仍要露出水面之上,以便維修。排泥管主線接頭應緊固嚴密,整個管線和接頭不得漏泥、漏水,發現泄漏,應及時修補或更換。

48、(2)沉管鋪設方法沉管在鋪設前應對預定位置進行測量,摸清水下地形。組裝成段的沉管在高平潮或低平潮時用錨艇拖運至鋪設位置。沉放時沿鋪設線路間隔200m拋設管線錨,防止沉放過程隨水流漂移,精確沉放至預定位置。考慮到沉管長度大,潮流會對其產生巨大的沖擊力,難以定位和施工,采用分段下沉鋪設。第一段下沉時兩端用錨纜固定在預定的下沉位置,然后開始往排泥管內注水下沉,使這一段排泥管大部分下沉到預定位置,兩端露出水面,以后每一段沉管前端與前一段沉管連接,等到前后段連接完畢之后,在錨艇吊機的配合下連接后,注水下沉。以后依此循環鋪設沉管。沉管兩端點用錨纜固定。沉管每隔200m左右布設漲、落水錨纜各一只加以固定。浮

49、管和沉管沿線設立安全警示標志,日夜顯示信號,防止其他船舶誤撞和誤挖。(3)岸管鋪設方法岸管鋪設按制定好的管線走向預先鋪設,根據吹填區的面積和吹填泥漿自然流淌坡降,進行吹填區內分支管線的拼接延伸。整個管線和接頭不得漏泥、漏水,發現泄漏,應及時修補或更換。(4)水陸管架頭布設方法水陸管架頭設在圍堤外側堤腳。水陸管架頭布設時,為防止漲落潮和風浪對跨越圍堤管線的影響,在管架處埋設八字地壟錨或在管架頭處拋設八字錨兩只加以固定,在管線登陸點管架頭處用石塊、沙袋等覆蓋進行加強處理,避免浮管及錨纜漂移影響圍堤的安全。(5)管線跨圍堤處理管線跨圍堤時,避免對圍堤施工的干擾,采取措施保護圍堤坡面,用兩層袋裝碎石鋪

50、設成一條2m寬的保護層,再用一層反濾布覆蓋在袋裝碎石上,然后進行管線跨越護岸的鋪設。管線穿越堤頂道路時,做好放坡段路面,保證車輛的通行。2、吹填排水方法吹填泄水口布置遵循距離排泥口最遠、排水暢通、水流能兼顧整個吹填區、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小的原則。本工程根據1500m3/h和500m3/h絞吸船的泥泵排量和投入的數量,布置排水門的數量,能夠滿足多艘絞吸挖泥船同時施工要求。泄水口穿堤平面斷面見圖2-5。圖2-5 泄水口穿堤平面及斷面圖3、取砂施工方法本工程主要是從砂源地取砂,運回到回填區用絞吸船吹入回填區內,所以說取砂方法比較簡單,主要是用8方以上的抓斗船進行挖砂,裝入開底駁,運到回填區內。4、吹填

51、施工方法(1)吹填施工順序吹填施工順序基本由東往西,從北向南,先一區,再三區,最后二區 順序吹填。(2)吹填施工方法從東岸和北岸開始吹填,逐漸向西和南方向推進。在吹填區內四周插標高桿,在標高桿上標注設計吹填標高和預留超高標高。一旦吹填標高達到預留超高位置,及時延伸吹填管線。施工時根據實際吹填土的成陸情況布設分支管線,分支管線間隔距離根據吹填土的自然流淌坡降確定,根據吹填土質定為200m300m。(3)圍堤保護為確保圍區圍堤安全,吹填時嚴禁吹泥口正對圍堤吹填,距離保持在30m以上,盡量避免在圍堤后方集中吹填堆高,控制吹填速率。粘土優先吹填至圍堤內坡處,減少淤泥和砂從圍堤中流失,并起到對圍堤的保護

52、作用。(4)吹填水位控制圍堤合攏后吹填區內水位由泄水口水門箱閘板控制,隨吹填泥面的增高而逐漸加高,一般高出吹填泥面0.2m,同時要注意吹填尾水的排水情況和對已吹填成陸區域的沖刷,必要時開挖排水溝引導吹填排水,直至吹填至設計要求標高。2.6 施工測量2.6.1 測量控制(1)測量系統高程基準:采用珠江基準面。平面坐標系統:采用北京54坐標系。(2)平面控制疏浚水深測量及吹填測量全部采用RTK-DGPS方式進行。由于GPS使用的是WGS-84坐標系統,而施工測量用的是北京54坐標。因此,首先要建立起WGS-84坐標與北京54坐標之間的關系,即求取WGS-84到北京54坐標系統的坐標轉換參數,實現W

53、GS-84坐標到北京54坐標系的轉換;然后在施工區附近的合適區域建立GPS差分基準站,最后在GPS移動站上進行相關的測量參數設置,實施基于RTK技術的施工測量控制。(3)高程控制高程控制測量主要是施工區附近高程控制點的高程引測。使用Leica公司生產的高精度數字水準儀DNA10按相應等級的水準測量的方式進行,測量及平差過程嚴格按測量規范的要求進行。(4)水位遞報在施工區附近設置驗潮站,設立水尺和自動潮位遙報系統。水位站的高程從已知控制點上按規范要求進行引測。水位站的驗潮間隔每10min驗潮遞報一次。(5)測量儀器的檢定施工前均按規范要求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自檢,在工程開工后,向監理工程師及時提交

54、在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測量儀器檢定報告。為了防止錯誤和檢測儀器精度,所有GPS接收機應在監理現場監督下在已知點上進行比對測試,經校核無誤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2.6.2 疏浚水深測量(1)測線布設測深線布設按規范要求進行。必要時,遵照監理工程師要求進行適當的加密。施工檢測及竣工測量測線沿用浚前測量的測線。(2)水深測量按單波束要求實施測量,利用單頻SDE-28D測深佼配合GPS按RTK定位技術進行水深平面定位;測量時,圖比、圖上測線間距、點距、測量范圍,及其它有關檢測技術要求將由疏浚工程師根據施工進度、質量要求提出,并報監理工程師認可。2.6.3 吹填區標高控制吹填區的標高控制,主要是通過吹填區內

55、所設標高桿的高程來控制。2.6.4 主要的測量儀器配備主要測量儀器設備配備一覽表 表3-7序號設 備 名 稱數量標稱精度備注1SDE-28D型單頻測深佼1套5mm+0.5ppmD (距離)10mm+0.5ppmD(距離)水平垂直2北斗星定位系統1套5mm+0.5ppmD(距離)10mm+0.5ppmD(距離)水平垂直3Leica DNA10電子水準儀2套1mm/km4Leica TC 702全站儀2套1級,1mm+2ppm*D5MK-III雙頻測深儀1套1cm0.1%d(水深)10cm0.1%d(水深)高頻低頻6YBYB-1遙報儀4套1cm7海上自動驗潮儀1套滿量程的0.058HS-50涌浪補

56、償儀1套涌浪數字化精度:10mm涌浪模擬化精度:5mm補償范圍10m第三章 施工進度計劃和保證措施3.1 施工進度計劃施工進度計劃表見表3-1。3.2 施工進度保證措施1、配備專職質量管理人員,嚴格按照公司的三標一體質量、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質量控制,使整個施工過程處于受控狀態,對施工質量按有關標準要求進行管理和自檢,并定期將自檢結果向監理部和公司報告,接受監理工程師和公司對質量工作的檢查、指導和監督。2、施工前,組織施工船舶技術交底會議,由項目技術主管工程師對各施工船組進行詳細的施工技術交底,明確各自的施工任務、質量標準,施工船舶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結合現場風浪、地質和潮流等情況,根

57、據具體的施工條件制定具體的施工方法。3、施工過程中,由質量員、施工員現場指導、督促,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抓好質量管理工作,及時檢查分析現場工程質量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杜絕質量事故的發生。4、施工過程中自覺接受公司、業主、監理及質監部門對質量工作的檢查、指導和監督,若有不合格項目,按質量標準堅決整改,直至符合標準,經確認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5、施工前均采取報驗制度,及時報驗至監理工程師;有關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及時向公司、業主和監理工程師發送,便于公司、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及時了解工程情況。6、施工期間,施工船舶均按照公司、業主和監理所規定的表式及填報要求,對有關工程數據進行填寫上報,真實完整地反

58、映施工船舶的生產狀況。向業主單位和監理單位提供的有關工程量統計表、檢測圖紙等施工資料以及所有涉及工程進度、質量、安全、費用結算等方面的原始記錄、圖片以及其它一切資料,及時歸檔,以備查驗。7、參與本工程施工的挖泥船均配備DGPS定位儀,擬在施工區域內架設差分臺,提高挖泥船和測量船的平面定位精度。8、各挖泥船應根據DGPS定位儀,準確定位施工;施工時,要根據施工區土質及泥層厚度來確定前移量。在疏浚施工時,特別是最下層開挖要注意兩條之間不要漏挖,根據分層開挖厚度和疏浚邊坡,確定每層防坡挖寬。9、做好疏浚和吹填施工檢測工作,及時指導船舶和管線組施工。疏浚區和吹填區檢測周期每周檢測一次,工程后期根據工程

59、需要縮短測量周期,以提高挖泥船施工工效,保證疏浚區挖深、吹填區的標高和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10、根據每次測圖情況,分析前階段施工效果、疏浚區的回淤情況和吹填區的沉降流失情況,及時掌握實際施工進度,編寫施工作業指導書指導船舶施工,落實船舶安全、進度、質量、施工地段等工作;施工船舶根據施工作業指導書和檢測圖,分析和確定各班組下階段重點施工的要求等。11、管線布置要按設計走向進行,在吹填區內設立高程標桿,工程師及時安排測量組對吹填區進行經常性測量,根據實際吹填的進度與成陸情況,及時調整管線間距和管線走向。12、投入本工程的測量儀器設備應在有效期內,開工前和施工過程中應將測量儀器及時準確的進行校核,并

60、將儀器的精確度及配備情況提交公司、監理及業主,在得到認可后方投入使用,并定期檢驗測量儀器。13、對業主和監理工程師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應進行校核,所有測量資料確保完整無誤,并以書面形式報公司和監理部。14、接受工程質量監督站對本工程質量的監督和檢查。施工進度計劃表 表3-1第四章 施工組織管理4.1 工程管理為確保本工程施工按質、按期完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選擇最優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組織施工,同時進行工藝研究與科技攻關,力爭更多的新工藝、新方法應用到本工程施工中。4.2 工程管理組織體系為加強現場施工管理,確保工程施工順利完成,根據工況條件,確保各階段施工目標和最終目標的實現,現場實行項目

61、經理負責制。項目經理對工程的施工進度、質量和資金等全面負責。項目副經理分管各有關部門。項目總工程師負責日常生產和技術管理。專職安全員主管現場安全工作。項目部設立五個部:工程技術部、設備部、質檢部、安全部和綜合部。施工組織管理體系見圖4-1。4.2.1 項目經理接受公司、業主及監理的業務指令,并貫徹落實到有關人員,對本工程的質量、進度、安全、成本等工作全面負責,是本工程具體實施的第一負責人。4.2.2 項目副經理協助項目經理工作,分管日常施工、安全、設備、材物料等工作。4.2.3 項目總工程師負責本工程施工技術工作,審定施工方案及施工進度計劃,復查落實技術交底工作,解決施工技術、質量要求的操作可

62、行性,及時同業主、設計、監理聯系工程情況,核定工作量。組織有關人員在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理解設計意圖、施工順序、施工規范、質量指標要求等,負責審定施工項目形象進度,施工項目操作程序及規程圖表等。項 目 經 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工程技術部綜合部安全部質檢部設備部陸上施工組伍車船調度組吹填管線組測量質檢組海上施工組圖4-1 施工組織管理體系4.2.4 工程技術部工程技術部負責組織生產,對施工船舶下達施工進度計劃,上報進度款及月報表,解決工程施工中的技術問題,進行質量監督,管理技術資料,并負責工藝的改進及施工技術的提高、收集匯編施工及竣工資料。4.2.5 設備部設備保障部負責設備的調遣

63、、維修、配件的采購、材物料的供給等,確保各設備的正常工作。根據本工程的施工進度及項目經理的要求及時聯系落實施工機具、設備進場。并及時做好施工機具、設備的檢驗、養護和維修工作,使之保持良好狀態,確保施工的需要。4.2.6 質檢部質檢部負責工程質量,檢查施工過程中各道工序的施工質量,保證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4.2.7 安全部安全部負責施工船舶、機械及工程中有關安全制度的制定、實施、監督,負責安全管理、消防保衛、環境保護等工作,并負責監督檢查船舶、船員及特殊工種證書與持證上崗工作。4.2.8 綜合部綜合部負責工地的財務管理及項目部日常生活管理及后勤管理。4.3 勞動力投入計劃和保證措施4.3.

64、1 勞動力投入計劃勞動力投入計劃見表4-1。4.3.2 勞動力投入保證措施1、施工船舶根據海事局的配員要求,配備適任船員,持有的各類證書必須在有效期內。公休船員離開工地前必須根據公司SMS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要求,辦理完交接班手續才能離船。2、電焊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3、參與本工程施工的全體人員,在進場施工前,要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三級教育后才能上崗。4、建立和完善工地施工人員的考勤和請假管理制度,每天做好考勤記錄,參與施工人員因病、因事請假,必須得到項目部的批準,并安排好替補人員。勞動力計劃表 表4-1工種按工程施工階段投入勞動力情況2012年2013年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

65、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管理技術人員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施工船舶船員303030307070707070-210210210210210210輔助船舶船員77773030303030-454545454545測量技術人員55555555555555555555吹填管線工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汽車駕駛員11111111111111111111機修工22222222222222222222隔堤工人-2424242424-電工-33333合計9011

66、71171171801801531531535353535353308308308308308308第五章 工程質量管理及保證措施5.1 施工質量控制依據(1)疏浚工程技術規范(JTJ319-99);(2)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TS257-2008);(3)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134-2001);(4)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J203-2001);(5)疏浚巖土分類標準(JTJ/T312-98)。(6)施工圖質量技術要求 5.2 質量目標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并達到國家交通部頒發的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TS257-2008);質量目標:合格。5.3 質量保證體系為了加

67、強對本工程施工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根據公司三標一體質量體系文件的要求,建立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見圖5-1、質量管理流程見圖5-2。5.4 質量控制點 (1)施工船和測量船平面精度控制; (2)絞吸挖泥船吸口下放深度控制; (3)疏浚、取砂施工平面和深度控制;(4)疏浚深度及邊坡控制;(5)管線鋪設控制; (6)吹填高程控制; (7)測圖質量控制。5.5 施工質量控制方法各施工船舶和作業班組安全部質量監督保證施工過程保證吹填作業質檢部工程部設備保障調度室管線作業疏浚作業設備部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程師施工資料施工測量內業整理安全保障隔堤作業施工前做好技術交底,使全體施工人員了解和掌握本工程的

68、質量要求、質量目標、標準和規范。以規范、設計圖紙作為本工程施工和質量控制的主要依據,編制好質量控制方案及實施細則。施工中,嚴格執行各自崗位的工作標準和操作規程,及時了解、分析工程質量的監測結果,并不斷調整、改進質量控制參數和方法,以保證最終達到本標段的質量目標。施工質量控制方法見圖5-3。圖5-1 工程質量管理體系5.6 質量控制措施5.6.1 質量管理制度為了確保本工程施工質量達到設計標準,建立以下技術管理制度:(1)施工圖設計交底制度;(2)施工技術復核制度;(3)施工技術交底制度;(4)工序驗收制度;(5)質量自檢、互檢制度;(6)質量審核制度;(7)技術信息管理制度;項目管理部公司總部

69、業主、監理質檢部挖泥船、管線組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進度控制安全控制設備控制材料控制竣工驗收工程移交數據統計分析施工質量策劃質量保證體系質量保證計劃售后服務施工檢查質量保證措施質量持續改進進工程技術部部安全部合格供方評審設備部圖5-2 質量管理流程圖5.6.2 施工技術交底工程開工前,由工程技術部主管工程師向施工船舶船長和吹填施工班組負責人、施工員、質檢員進行施工技術、工藝交底,明確施工要點及工藝、質量標準、驗評標準要求。每道工序施工前,向各施工隊負責人員及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施工技術交底,明確各自的施工任務,并下發項目部編制的各工序操作規程,同時要求施工船舶和施工隊對所屬工班進行技術交底;主管工程師

70、對每道工序的質量要求作詳細的說明,并根據施工內容提出具體的施工計劃。圖紙會審施工規范技術交底一般技術方法技術復核質量控制方法數理統計方法管理技術方法圖表法質監單位控制項目經理部控制監理單位控制多單位控制法業主/設計單位控制圖5-3 施工質量控制方法圖5.6.3 分項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各分項工程施工過程中,由專職質量員、施工員現場指導、檢查,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抓好質量管理工作,及時檢查分析現場工程質量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各分項施工質量處于受控狀態。分項工程施工均采取報驗制度。施工期間,認真做好各分項工程施工質量的自檢、互檢,確保各道工序的銜接。在施工隊班組自檢的基礎上,定期組織專項檢查,獎優

71、罰劣,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總結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反饋至現場施工隊加以改進,進一步提高施工質量。在每道工序完工時,由質檢員對該工序施工進行質量檢查,在達到要求后,提交監理工程師檢驗審定,經監理工程師簽認后再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過程中自覺接受公司、監理及業主代表的抽查和監督,出現質量問題及時通報監理并立即整改,對不合格項目,堅決予以返工,直至符合質評標準。各工序質量控制措施如下。1、測量(1)開工前對監理提供的施工控制點及基準點進行復核,建立本工程施工測量網,并報監理審核,并定期校核。(2)建立嚴格的監督檢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對測量設備檢定和率定并進行復查及審核,形成文字記錄,確

72、保測量設備的有效與可靠。(3)建立質量責任制度,將每一項測量工作的質量落實到每一個人,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4)在每項測量工作開展之前,必須由技術人員進行工前交底,填寫測量任務書。對于各項質量關鍵點,質量管理人員隨時對其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關鍵點無質量隱患。(5)每項測量工作,做到橫向有專人負責,縱向有人層層把關;測量結果及時反饋到項目部。2、疏浚及吹填施工(1)施工過程中嚴格實施報驗制度,報驗經批準后再施工;對有關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信息,及時向公司、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報送,以便于公司、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及時了解工程情況;(2)在施工船舶及其他施工設備進場后開工前,將所有相關船舶資料及設備資料提交監

73、理及業主審核,經允許后再投入使用;(3)工程開工前對監理提供的施工控制點及基準點進行復核,并定期校核;建立本標段的施工控制網,并報監理審核;(4)及時編寫施工作業指導書指導船舶施工,落實船舶安全、進度、質量、施工地段等工作,施工船舶根據施工作業指導書和檢測圖,分析和確定各班組下階段重點施工的要求等;(5)要求各施工船舶認真熟悉本工程的設計文件和施工組織設計,并按照其要求,結合施工現場風浪、地質、潮流、水文及氣象等條件,制定具體的、適合本船性能的施工質量控制方法;(6)施工中,由項目技術負責人、質量員、施工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指導、督促,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抓好質量管理工作,及時檢查分析現場工程質量

74、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杜絕質量事故的發生。(7)采取有效的定深、定位措施:挖泥船深度指示儀等計量系統和DGPS定位系統其精度均應符合有關規定,否則不得參與施工。嚴格控制超深和超寬,減少超挖廢方,提高施工效率;(8)絞吸挖泥船應根據DGPS定位儀,準確定位施工;通過吸口下放深度指示儀表,結合當時的潮位,控制好吸口下放深度,嚴格控制超深。在分條施工時,要注意兩條之間不要漏挖。(9)絞吸挖泥船在施工時,要根據施工區土質及泥層厚度不同控制橫移速度和前移量。施工中邊坡開挖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分層放坡開挖,疏浚后的邊坡不得陡于設計邊坡。(10)在吹填區內設立高程標桿,做好吹填區的檢測工作,以便管線組及時布設管線

75、走向,確保吹填區的平均標高、平整度和超填高度符合設計要求。(11)根據每次測圖情況,及時分析吹填土的沉降、流失情況,正確預留沉降和固結壓縮超高,確保吹填標高符合設計要求。(12)管線組根據吹填標高、陸域形成和水門排水含泥量情況,及時延伸或合理鋪設管線。(13)施工期間,按照工程立卷歸檔的要求,收集、整理和保存與工程質量相關的各種統計報表、檢測圖紙等施工資料以及所有涉及工程進度、安全、費用結算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原始記錄、照片和錄像以及其它一切有效資料,做好施工技術信息、資料檔案的立卷歸檔工作。3、隔堤施工(1)在參建人員熟悉施工圖紙以及有關設計文件的基礎上,由項目總工負責組織對現場施工的負責人員

76、及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并形成書面的會議紀要。(2)凡是構成本工程結構主體的所有材料,都必須按照材料檢測要求進行“三檢”(廠家自檢、使用方復檢、監理抽檢),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材料使用流程見圖5-4。(3)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平板船DGPS定位系統其精度均應符合有關規定,否則不得參與施工。(4)土工織物必須具有質量保證書、廠方自檢報告、承包商抽檢報告及監理的平行檢測報告,且經檢測合格后方能使用。對存放期(指庫存)超過6個月或出現老化、破損現象的土工織物一律不得使用。土工織物及相關產品包裝采用黑色塑料袋包裝,包裝應保持布面質量不損傷,并適于儲運。(5)在施工過程中,選派有施工經驗、責任心強的

77、施工技術人員進行管理,選擇有施工經驗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圖5-4 材料使用規程第六章 安全、環保及文明施工措施6.1 安全施工措施6.1.1 工程特點及施工區現狀根據對現場自然條件、施工條件分析,施工區受風浪影響大,因此施工期間做好安全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確保工程安全如期實施進行,制訂了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目標,進行了詳盡的安全策劃,建立了全方位的施工安全組織機構,并對水上、陸上施工及交通、船舶防臺防汛等制訂了詳細的安全措施。6.1.2 安全目標 確保施工期間人員安全、水陸環境安全、船機設備安全; 工傷事故為零,杜絕重、大責任性事故及環境污染事故。6.1.3 安全策劃 1、實施條件 本工程夏季容易

78、受臺風影響,冬季容易受到強風浪影響,針對上述不安全因素,施工期間應認真規范生活、生產、交通、搶險、避風等各環節各方面的規定。 2、措施制訂依據 安全措施依據公司ISM安全管理體系、SMS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并參照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8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等有關規范條例制訂。 3、明確安全責任 工程施工明確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安全主抓安全生產、消防保衛工作,施工現場設有專職安全員負責監督安全制度的實施和執行。各分項負責人為分項安全責任人,做到每道工序有人抓,每個作業點有人管的安全管理網絡。 4、管理系統 結合施工操作要求和施工環境特點,制定行之

79、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制度。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管理系統。 5、定期召開安全例會 檢查安全生產和安全制度落實情況,建立安全管理臺帳。針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問題進行分析,落實整改措施,防止事故發生。6.1.4 安全組織管理 為確保本工程施工安全,成立項目安全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項目副經理擔任專職副組長,負責日常施工生產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主要由安全員、船長及各分項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主要管理職責如下: 1、擬定落實本工程施工期間的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措施。結合施工操作要求和施工環境特點,在施工前對參施人員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 2、定期召開由項目經理主持,領導小組成員、各級有關施

80、工安全負責人參加的安全施工會議,檢查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分析安全生產形勢,下發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布置安全工作。 3、落實安排專人加強與公司和業主進行安全生產工作的聯系,接受公司、業主及有關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與指導。 4、對安全生產的具體實施人員作出獎罰決定。 安全領導小組是具體負責施工現場安全工作監督管理的主要職能部門,配有專職安全監督員。并在主要生產部門、各分項工程和工程船舶設兼職安全監督員。施工期間設立應急搶險隊、醫療救護組,并配備相應的交通、通訊設施。專職安全監督員和應急隊都佩帶標志明顯的袖章,規定聯絡方式,保證聯絡暢通。全方位地對施工安全事項進行預防、檢查、監督、處理。施工安全組織

81、機構圖見圖6-l。大 副施 工 員輪 機 長工 班 長挖泥船船長管線負責人測量組長項目經理專職安全員項目副經理輔助船舶船長操 作 員水 手輪 機 員機 匠 長兼職安全員參 施 人 員測量船船員測 量 人 員駕 駛 員輪 機 員水 手圖6-l 施工安全組織機構圖6.1.5 安全管理措施1、施工前辦理航行通告及水上、水下作業許可證等有關施工手續。嚴格遵守當地海事部門的有關安全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加強與海事部門及有關管理部門的聯系,施工期間接受海事部門及有關管理部門的安全檢查、工作指導及監督。 2、施工船舶須按沿海船舶避碰規則及當地港航部門的有關規則,日夜顯示工作信號。3、施工中認真執行船舶安全

82、檢查規則的有關規定,做好各項安全檢查工作;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值班制度,正確使用各種安全防護用品。4、施工船舶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配置足夠數量的海上救生、消防、煙火信號等,按規定要求進行應急演練。并配備VHF高頻及手提電話,保持24小時不間斷的通訊聯系。 5、加強交接班管理制度,建立施工人員進出施工現場報驗制度,施工人員進出施工現場要進行登記、注冊,以備查驗。在吹填區范圍設立安全警示牌,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6、加強水上施工人員交通船安全管理制度,交通船配備足夠數量的海上救生設備,并配置VHF高頻加強聯系,嚴禁超載情況發生。 7、浮管和沉管作業時,穿戴救生衣并配備相應的救生設備。在圍

83、堤附近的浮管及管架頭要有固定措施,以防大汛高潮位時漂浮損壞施工現場的其它建筑物。 8、生產調度要每天收聽氣象預報,根據氣象情況合理調度船舶,安排生產。配備值班拖輪,遇有惡劣天氣及時調遣避風。 9、遇有風浪影響時,施工船舶必須保持與附近防砂堤的安全距離,避免船舶走錨造成對堤身和船舶的損壞。 10、加強消防工作,建立動用明火申請批準制度,工地用的電焊、乙炔、氧氣瓶等易燃易爆器材工具要按規定地點擺放,易燃易爆場所禁火標志明顯,并備有滅火器材。明火作業必須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現場有專人負責看護。 11、船舶避風措施施工期間,現場安排大馬力的拖輪安全值班。施工中當風力6級、8級時,一般就地避風;當風力8

84、級或附近洋面形成臺風時,為確保安全,施工船舶拖進汕頭港避風。遇有風浪影響,必須統一協調,避風時,應加強現場值班,項目部負責人和各船船長必須在場,并有應急措施。12、加強對員工的安全生產的宣傳和教育,使每一位員工了解建設本工程的重大意義和做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13、建立安全活動日制度,定期開展安全活動。配備專用交通船和車輛,并確保處于良好狀態,確保突發情況時隨叫隨到,隨時可用。 14、執行船舶調度值班制度,保持24小時連續守聽高頻電話,保證現場施工船舶設備和人員狀態隨時能反映到項目部和公司。施工船舶必須配備足夠且狀態良好的通訊設備,規定的頻道必須保持處于常開狀態,并堅持守聽,保持通訊聯絡暢通。

85、 15、配備1艘能夠適應一般風浪條件中航行的交通船投入本工程,并制訂上下交通船安全措施,交通船配備專人負責人員上下的安全工作。 16、建立和健全并認真落實各類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制訂船舶的維修保養計劃,加強設備的檢修和保養,做好設備日常維護、合理利用生產間隙時間進行設備保養、損壞搶修,保證船機設備的正常運行。 17、加強工作責任心,當班船員嚴格執行值班崗位職責,在施工、航行期間加強值班巡檢,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前兆,降低設備故障損壞的頻次,消除事故隱患。組建應急搶修隊伍,一旦設備發生故障立即投入搶修,必要時用交通船運送備件和人員赴施工現場搶修。 18、教育員工遵章守紀,杜絕“違章操作、違章指揮和違

86、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加強員工技能和應知應會知識培訓,提高船員的操作技能。對特殊工種的人員,按有關規定和要求進行崗前培訓考核,在取得相關操作證書后才允許上崗,堅決做到持證上崗。 19、在船員中加強“三不傷害”的勞動保護教育,增強船員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意識。為現場人員配備足夠的勞動防護用品。 20、施工船舶定期組織船員進行消防、救生和救助演習,提高船員綜合素質,增強抵御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21、配備專門用于收聽氣象信息的設備,及時掌握臺風等災害信息,做好預防災害天氣的準備工作,制訂詳細而可行的“防臺防汛應急預案”。 22、加強交接班管理制度,建立施工人員進出施工現場報驗制度,施工人員進出施

87、工現場要進行登記、注冊,以備查驗。吹填區設立警示牌,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吹填施工現場。6.1.6 防臺防汛應急預案 由于本工程施工期長達2年,施工中可能受到臺風、暴雨和寒潮大風的影響,對船舶和施工安全的影響特別大。為保證人員、施工船舶和工程的安全,制定以下防臺防汛應急預案: 1、針對施工區域和施工季節的特殊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避風防范預案,項目經理為項目第一責任人,親自抓好安全管理工作,防止臺風、暴雨和強風引發的意外安全事故發生。2、根據工程船舶不同的性能,針對施工區域的情況,定期做好安全演習工作。3、注意收聽氣象預報,當收到臺風、暴雨和強風浪等災害性氣象信息后,及時采取應急措施:(1)當收到臺

88、風警報后,所有施工船舶進汕頭港避風,水陸管架用纜繩加固,施工船舶和管線人員加強值班,發現異常及時與項目部領導聯系。(2)當收到暴雨預警信號后,預先降低排水口底標高,及時排除吹填區內的積水,并準備好土工布、塊石、袋裝砂、木樁和水泵等搶險物資和設備。 4、施工現場配備大馬力的拖輪,配合挖泥船的抗風浪。 5、工地應急安全機構運作圖詳見圖6-2。6.2 環保措施 (1)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件、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章程,不違章或超標排污。(2)嚴格禁止施工船舶向海域傾倒廢油和垃圾,不在施工水域清洗油艙和有污染物質的容器。 (3)施工船舶裝備油污水分離器和糞便處

89、理裝置,并保證處于適用狀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經分離的油污水和其它生活垃圾,請港監指定的部門及時清理。 (4)工程期間配備適量的化學消油劑、吸油劑等物資,以防不測,防止施工船舶的海損溢油事故發生,一旦發生事故,立即采取措施收集溢油,縮小溢油污染范圍。 (5)施工期間,加強對吹填區圍堤及泄水口的巡回檢查,防止泥土從圍堤及泄水口泄漏。一旦發現有漏泥現象,應立即停止吹泥,在漏泥現象排除后繼續吹泥施工。(6)根據吹填標高的逐漸增高,隨時提高水門閘板,減少吹填排放尾水中的泥沙含量,盡量延長吹填排水路徑,增加沉降時間,確保尾水排放標準要符合環保要求。(7)嚴格控制噪音,施工期間(特別是夜間)要求不得使用施

90、工船舶鳴笛和高音喇叭,盡量使用對講機等無線通訊設備聯絡。6.3 文明施工措施6.3.1 文明工地建設領導體系根據建設工程文明工地標準,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嚴格遵守汕頭市有關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定,在施工現場和生活區保持清潔衛生,加強精神文明教育,成立文明工地領導機構。文明工地領導機構運作體系見圖6-3。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安全部應急隊兼職安全監督員專職安全監督員各項目施工隊圖6-2 工地應急安全機構運作圖6.3.2 文明施工措施1、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精神文明教育和文明工地建設,成立文明工地組織領導機構,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實管理責任制,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實施細則,爭創文明工地。2、駐地門口

91、設置統一規格的施工銘牌。3、辦公室、會議室、宿舍、食堂等掛牌明示、干凈、整潔;船員艙室做到天天打掃,保持室內窗明幾凈,物品擺放整齊,防火、消防、通訊、排水、堵漏、衛生、照明符合要求。4、船舶及其他機械設備保持狀態良好、外觀整潔、停置整齊;材料堆放有序,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分類存放標識明顯,管線堆放規范整齊。設備管理安全管理綜合管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定期養護制度持證上崗制度計量檢測制度安全交底制度現場檢查制度安全宣傳制度各施工班、組文明施工制度動火防火制度衛生宣傳制度人口登記制度圖6-3 文明工地領導機構運作體系5、施工現場設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置消防設施和滅火器器材,合理布置

92、安全通道和安全設施,保證現場安全,建立消防安全責任制度。6、現場設置密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分類存放。施工垃圾采用相應的容器或管道運輸及時從現場清除并運走。7、為了公眾安全和方便的需要,提供并保持必要的防護和警告信號。施工現場各危險處設置明顯的、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標志、標牌等安全設施。8、施工臺帳、安全臺帳記錄詳實,簽字規范,資料分類規范存放。9、施工作業人員按要求配置勞動防護用品,各項操作層次清楚,合理有序,杜絕違章操作、違章指揮和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施工現象存在。10、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施工廢棄物不亂扔、亂拋,集中回收,減少揚塵、廢氣、噪聲及水污染。不焚燒有毒、有害物質;不亂拋垃圾。11、加強工程勞動力管理,實行外來農民工人口登記冊。施工人員進場前進行文明施工和法制教育,施工現場禁止賭博,酗酒、宣傳淫穢物品和打架斗毆,杜絕違法事件和盜竊事件發生。優先選用與合法的職業介紹機構簽訂有效勞動合同的外來民工參與施工。12、工程完工后,及時清理現場,運走全部施工機械、剩余材料和垃圾,保持施工場地和項目工程的清潔整齊。


注意事項

本文(白龍河尾填海吹填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61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太谷县| 韩城市| 会理县| 渑池县| 沾益县| 赤峰市| 阳朔县| 喀什市| 磴口县| 南昌县| 海盐县| 罗甸县| 察哈| 普格县| 阳西县| 延川县| 阿尔山市| 青岛市| 西峡县| 信宜市| 饶平县| 巫山县| 四会市| 佛山市| 同江市| 泰兴市| 宝山区| 海林市| 洪洞县| 灯塔市| 山阴县| 且末县| 乃东县| 英德市| 盘锦市| 龙州县| 灵川县| 井陉县| 共和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