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示范建設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31頁).doc

  • 資源ID:593317       資源大小:73.04KB        全文頁數:3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示范建設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31頁).doc

1、目 錄第一章 項目背景第二章 項目建設、有利條件和阻礙因素第三章 產品市場需求預測與銷售第四章 項目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及實施進度第五章 勞動組織,管理與運行管護第六章 環境保護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第八章 效益分析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第十章 附錄第一章 項目背景1.1 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農業是基礎,種植業,養殖業是國家始終大力扶持的產業,天然綠色食品將是今后種植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從國家的角度來看,首先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需求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改革的意義。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農村經濟改革為核心的第一個階段,農業生產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農主品的供給由相對緊缺到相對平衡

2、與富裕,傳統農業結構調整與生產要素配置優化的需求日漸顯著。在此背景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成為中國縣城農業發展第三次變革的起點,”其改變了傳統農業低產低效粗放經營的特征,而是以農業資源利用的高效化,農業產出率和農業生產效益的高值化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最終目標。其次,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農業發展從主要面向國內市場轉向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張寶文,2002),在面臨國際農副產品的沖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 設成為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竟爭力的一個非常有力的抓手。其三,十六大報告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以一個階段性的政策綱領,在其中提出了“建設現代

3、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大任務”,加塊農村小康建設,必須以建設現代農業為突破口。隨著土地、勞動力等天然稟賦資源作用的相對下降,和市場、信息、品牌、人才、創新環境等后天獲得性資源作用的與日俱增,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則以其示范性、高效性的特征成為新一輪農村經濟啟動的切入點。在國家科學技術部2001年印發的農業科技園區指南中,其指導思想以市場為導向,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加強農業技術的組裝集成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傳統農業的改造與升級;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完善運行機制,促進體制創新。其發展重點是引導園區優質農

4、產品生產實現產品標準化和經營產業化;引導園區農產品加工實現高效化和市場化;引導園區設施農業實現生產規模化和專業化;引導園區農業科技企業實現集團化和國際化。XX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要對園區功能的拓展與農業經濟的嫁接方面作相應的考慮,較好地實現與觀光農業,休閑農業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訓、流通服務等新型農業產業的嫁接。園區在建設過程中,除考慮保持農業的自然屬性外,還應通過新型農業設施,高新技術的展示,園林化的整體設計以及常年進行的名特優蔬菜、瓜果、花卉、園林苗木、特種珍禽、水生植物和觀賞魚養殖等的生產與示范等項目的設置,形成融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為一體,天人合一的現代農業風貌,為觀光農業提供良好的觀光

5、點。同時,園區還可通過農事參與、農業休閑、垂釣娛樂等項目內容的設計,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回歸自然,返樸歸真”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此外,園區的建設還可為中小學生學農和青少年培訓,提供了一個了解現代農業知識的學習基地。園區的發展應通過各種方式與都市農業和新經濟進行有效的嫁接,形成獨具特色的園區經濟新模式。1.2 項目由來和簡述當前在全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如何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糧食和能源等的危機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焦點。從發達地區到發展中地區,從政府組織到非政府組織(NGO),人們都在反思上個世紀以來石油農業發展下的種種弊端,并已經有多種多樣的替代農業在一些國家中進行著實踐。它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稱謂,

6、例如有機農業、生物農業、生物動力農業、生態農業、再生農業、自然農業以及持久農業等等,其目的是共同的,即以現代科技的手段,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自然資源,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現代農業生產的示范載體,是各國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必然選擇。其理論基礎大致包含:其一,發展極理論,即區域非均衡發展理論,研究學者有法國、美國經濟學者佩魯,保德威勒、漢森等人,指在地域內建立或嵌入高起點推進型產業之后,以產生“乘數效應”而帶動整個地域經濟發展的動態機理;其技術關鍵是在園區中形成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或產品系列的成長點。其二,系統產業

7、理論,以系統產業構成打破傳統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促使產業鏈的延長與完整,從而形成由農業衍生的二、三產業,形成以基于區域資源稟賦的區域比較優勢為立足點的相對完整系統的產業結構,上下產業鏈之間能夠更好的協調溝通,減少交易成本。其三,技術誘導變革理論,由美國學者費農拉坦、日本學者速水雄次郎提出,其理論認為農業技術結構的形成及其變革完全具有誘導性和非自發性,資源供給結構,市場對農產品需求結構的變化,決定了農業投入要素的相對價格水平及其波動,因此技術誘導與資源供給地域化的結合成為農業科技園區成功的關鍵。其四,循環經濟的理論。國外農業科技園區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農業觀光、休閑為主體的假日農物(

8、H01iday Farm),是都市農業的一部分,如日本七十年代開發的愛知縣“空中菜園”,美國、新加坡的“觀光農物”等;另一種是以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為主體的示范農場(Demonstrate Farm)這一類型以以色列為代表。中國從九十年代開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探索,盡管在此之前也有各種類型的農業科技示范活動涌現,但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力量所占的主導地位,從運行機制到組織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憾。1992年中國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因此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各地萌生,例如90年代初珠海農科所的梅溪科研基地、1993年創立的云南生態園區、1994年

9、成立的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國內第一個現代農業開發區)、1995年開始籌建的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1996年開始籌建1997正式列入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楊凌農科城等。它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其特點是應用現代技術設施裝備農業,改善動植物生長環境,采用先進技術成果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實現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的經營。學者許越先將中國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9942001年為初級階段;20012005年為規范發展階段;2005年以后為成熟階段。從地域的角度來看,江西是中國的農業大省之一,土地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0%,在中國名列第二。江西豐富的生態資源和良好

10、的生態環境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現代農業的開放成為江西全面提升經濟水平、提高經濟外向度的重要契機。新一屆的領導人對于江西省的農業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重點抓好綠色農產品的開發生產和深度加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的發展,積極扶持和壯大龍頭企業,推動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和現代化,并通過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儲運、保鮮產業,創出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孟建柱,2001)。在這樣的背景下,XX作為江西西部重要的農業經濟地區進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規劃就具有十分深遠的時代意義。 從XX縣自身的發展來看,作為一個農業縣,XX縣社會經濟的發展首先需要農業經濟的

11、發展有新的突破。通過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使得生產力要素重新組合,生產組織形式上亦有所突破,從而推動XX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農產品綠色品牌的確立,全面提升園區輻射區土地的經濟產出,以應對風云變幻的全球市場的競爭。在園區籌備的過程中,已經可以切實的感受到皂頭鎮乃至整個XX地區人民對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期盼與希望,因為園區建設,其在資金、技術、信息與市場應變等方面的優勢可以真正促進農業整體效益的提高、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并最終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1.3 項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據 XX縣新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發展的宏觀思想是: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旺縣

12、;發展戰略是中部崛起、南北跟進的生產力布局;發展的主線與方向是以企業和農民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大力發展食品、化工、建材能源型三大支柱產業,加快生態農業、畜牧業、特種水產業的發展。對于縣域農業的發展,還提出蔬菜、茶葉、毛竹、畜禽、水產、果業六大主導產業,目標是2005年培育出1-2個有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在生產力布局上以320國道、浙贛鐵路、橫南鐵路及梨溫高速公路為發展的軸線,以圍繞XX市的城郊型城鎮為發展的重點。即皂頭、茶亭、楓嶺頭、羅橋、石獅、董團、大地等鄉鎮;同時推進皂頭、茶亭、楓嶺頭等的集鎮建設,發展商貿流通業、房地產業及服務業,率先實現城鎮化。 基于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

13、的構想,可以看到農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勢在必行,同時皂頭鎮以XX市城郊型城鎮的優越區位,是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較為合理的選址。 依據是: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00-2002)。XX市域國土規劃。皂頭鎮總體規劃(2001-2015)。XX縣志、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XX市及XX縣國民統計年鑒(1999-2001年)。XX縣旅游發展規劃、XX縣土地資源等。 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和阻礙因素2.1 項目區概況及項目建設所需自然資源、經濟和社會環境分析、建設地點選擇2.1.1 項目概況和建設地點選擇 XX縣位于贛東北部,東經1174140118

14、1420,北緯27585-285036,東接玉山、XX市、廣豐,南鄰福建崇安縣,西毗鉛山縣、橫峰縣,北連德興市。其地處信江上游,占據通閩入浙要沖,東距杭州394公里,上海595公里,南距福州585公里,西距南昌250公里,因此不僅僅具有與蘇、浙、滬、閩等沿海開放地區的地綠相近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作為江西省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在21世紀國家實施東部大開放、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中,也扮演著“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沿海休閑觀光的后花園和西部大開發的中轉站”的重要角色。XX縣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浙贛鐵路復線穿境而過,橫南鐵路XX始發;320國道、311高速公路橫貫東西。 現代農業園核心區所在地皂頭鎮

15、是XX縣南部重鎮,是XX市城區和XX縣城與會XX縣南部14個鄉鎮聯系的重要內陸橋梁河通道。該鎮距XX市中心5公里,上禹公路自北向南穿越鎮區,沿上禹公路XX市城區公交車已開通至皂頭鎮專線,交通便捷,通訊和電力供應條件好,水利設施完善。現已建有包括三鼎農莊、華翔公司、大信養殖場、桐圩山莊、天河畜藥、象山家禽養殖、天康農莊、三聯果業基地在內的種苗繁育中心、蔬菜生產基地和養殖業、加工業基地。而且該鎮地勢平坦,擁有萬畝連片的耕地大坂,可方便地向周邊輻射。經過前幾年中低產農田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實現農田渠系配套,具備了機械耕作條件,有著較好的生產基地。 按照XX市總體規劃(2000-2020)社會經

16、濟發展戰略中提出:“依靠毗鄰發達省份經濟優勢,加強橫向合作,搞好跟進接替,使XX經濟逐漸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參與國際競爭。”“明確了圍繞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壯大支柱產業,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市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增強綜合實力,努力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浙贛鐵路是XX市城內的大動脈,也是XX市城內最重要的城鎮發展軸。在XX市總體規劃中位于這一軸線上的上廣玉城鎮群是XX市城鎮體系發展的重點區域,XX縣即在其中;同時在規劃中XX市區和廣豐、玉山的半小時經濟圈

17、中,除XX縣城(旭日鎮)、楓嶺頭鎮等鄉鎮劃入XX市建成區范圍之外,XX縣其它的大部分農村地區是作為三個城鎮經濟點之間的一種發展腹地與介質而存在,因而對于XX縣的發展而言,其農業經濟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選址在距XX市僅5公里的皂頭鎮區附近,在XX市現狀城鎮體系中,皂頭鎮目前僅為農村型的城鎮,城鎮等級規模也僅僅是人口規模在1萬人之下的最后一個等級。但是在XX市城鎮體系的遠期規劃中皂頭鎮則成為僅次于縣(市)域中心城鎮的中心鎮等級,是XX縣的中心鎮(除已劃入XX市區范圍內的楓嶺頭)。 因此基于以上XX市總體規劃中對于XX縣以及皂頭鎮的發展定位,可以看到,XX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以集約

18、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龍頭帶動方式的手段發展農業,并融合位于皂頭盆地端的豐溪河畔的七峰巖等自然景觀資源,以及皂頭鎮小城鎮的建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1.2 項目建設所需自然資源 地形地質:XX縣地勢由南北兩端向中部傾斜,南有武夷山東伸,主峰五府崗,海撥1891米;北有懷玉山支脈盤踞,其大靈山主峰海撥1490多米;中為主江斷線盆地,明顯地構成南北高、中部低的馬鞍狀地形,屬贛東北低山丘陵區,山地占54%,丘陵占45%(高丘占12%,低丘崗地33%),平原占1%。 盆地地表平坦,傾向河床,屬侵蝕堆積河谷平原區,多低丘崗地,位于信江及其支流兩側的一、二級階地上,包括沙溪、靈溪、皂頭、旭日、董團

19、、大地、茶亭等地,海撥70-100米。地面構成物質以白堊系的紅砂巖為主,局部有灰巖,有巖溶地貌發育,地下水貯量較豐富。區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生產水、肥條件較好,是XX縣集中的糧、油、棉產地。本規劃核心區即位于這個區域。 氣候狀況:XX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縣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8,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939.5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10.64千卡/cm2,多年平均蒸發量1084.9mm,多年平均降水量1775.1mm,無霜期300天左右,既適宜于喜溫作物(如水稻、棉花)的栽培,也有利于油菜、小麥等作物的安全越冬,同時也適宜養殖業的發展,

20、是農業氣候條件比較優越的地方。但災害性天氣也較多,上半年久雨低溫,會有臺風、暴雨和寒潮頻繁,局部地區有洪澇和冰雹,下半年高溫干旱,時有寒露風。 水文狀況:XX縣地處信江河上游,信江河穿越縣境長達44.2km,主要主流有饒北河、豐溪河、瀘溪河、花廳河、羅橋河、馬眼河等,全縣內河流縱橫,水系發育旺盛,有大小河流15條,總長454.1公里,流域面積2496.95Km2,由于雨量充沛,地表水資源極為豐富,多年年均徑流量28.62億m3,加上可供開發的4.76億立方米地下水,人均占有水量4740立方米。 規劃核心區用水主要來自位于XX縣西南部的上潭水庫,水利條件一般。且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加之流域內植被較

21、差,水利工程很難最大限度發揮作用,旱澇災害時有發生。 土壤狀況:XX縣土地總面積2240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6.4萬畝,其中水田32.5萬畝,旱地3.9萬余畝;山地240.45萬畝,水域9.28萬畝。境內土壤較復雜,土壤或土母質類型較多,大概有九種。低丘和河谷地區主要有:酸性結晶巖類風化物、泥質巖類風化物、紅砂巖類風化物、紫色砂巖類風化物、河積物等。主要土壤類別為紅壤、水稻土、黃壤、紅黃壤、石灰土、紫色土等六類土壤、16個亞類,42個屬,82個種。土壤分布在南北山區的垂直分布規律,丘陵上的主要土壤是紅壤,并以它作為山地垂直帶譜中的基帶土壤。由于成土母質不同,丘陵區也常見發育年幼的紫色土、石灰土

22、及炭質土。在所有的丘陵各地和緩坡地上,幾乎都是水稻土,這是丘陵地區的土壤分布規律。在平原區,由于地形平坦,加之長期墾植種稻,幾乎都是水稻土,而且以潴育型水稻土亞類為主,成為糧食生產的集中產區,例如豐溪河、信江河、饒北河、瀘溪河等主要河流沿岸形成了10萬畝沖積砂質壤土耕地,土質疏松肥沃,排灌條件好,適宜水稻、蔬菜等農作物栽培。 植被狀況:XX縣主要植被類型有5種,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常綠與落葉混交闊葉林、灌木林。山區植被以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但破壞較為嚴重,是用材林和油茶林的主要基地。丘陵區多屬疏林草被,以稀疏馬尾松茶葉為主。由于植被稀疏,局部水土流失嚴重。河谷平原區的植被

23、特點是林木少,農業生產用地較多,是本縣的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產區。盛產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甘蔗等糧食和經濟作物。在村莊附近可見人工栽種的樟、烏柏、楓、楊、河柳以及板粟、柿、棗等果樹,沒有成片森林。 2.1.3 社會經濟和環境分析 XX縣古以“山郁珍奇、上等富饒”而得名。XX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國土面積2240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5個鄉。改革開放以來,XX縣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尤其在國家開發中西部地區這一歷史性的發展背景與契機下,XX縣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995年-2000年期間,XX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比199

24、5年下調數,下同)10.3%;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6.3%,其中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4.6%;財政收入年均增長9.2%,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9.94%。 人口:解放以來,XX縣人口規模不斷擴大。1953年7月9零時,第一次全面人口普查,全縣僅有84442戶,人口為329965人,至2000年末,全縣年末戶籍人口已達717469萬人,是第一次人口普查時的2.17倍。2000年,全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20人,其中城鎮人口50628人。2001年全縣總人口72萬,其中農業人口為65.2萬人,占總人口的91%,與2000年相比,總人口增加了0.68個百分點,非農業人口增加了3.6個百分點。勞力資源

25、十分富足,非常適合規模發展種、養殖業。 核心區所位于的皂頭鎮鎮域人口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萬人,占總人口的91%,與2000年相比,總人口增加0.9萬,增加了39%,其中非農業人口增加了14.6%。 農業經濟:2001年,XX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1.7億元,財政收入1.15億元。XX縣作為一個農業縣,農業經濟一直穩步發展。2001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7.55億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6萬畝,糧食總產17.5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081元。 目前XX縣主導產業是:蔬菜、茶葉、毛竹、油茶、畜禽、水產、果業。2000年的開發現狀是:油茶62.9萬畝,油茶總產量為3279噸

26、;茶葉57000畝,總產量為339噸,其中名特優產品為28噸;水產:4.2156萬畝,年產量1.0264萬噸;畜禽年出欄生豬14.84萬頭,禽類年出籠11143.8萬只,年產肉類總產量為13.1127噸;果業97000畝,總產量為2312噸,其中柑桔1445噸,XX早梨114噸,桃181噸,柿子298噸;蔬菜89084畝,總產量為137181噸;毛竹28.2萬畝,年產出120萬根。2001年農作物油料科產量2335噸;茶葉產量336噸;水產品產量0.92萬噸;肉類總產1.15萬噸;蔬菜產量15.4萬噸。 依托豐富的糧油資源發展起來的農副產品加工業成長勢頭良好,目前主要有五類產量:全良液酒、XX

27、白眉茶葉、XX早梨、田生泥鰍、紅薯食品,其中已經申請到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有:“三清牌”金絲果脯紅薯干,涼茶泉礦泉水,遠泉茶葉,花廳早梨以及恩泉茶油。由于我國頒發的“綠標”產品在亞洲地區已可互補,進出口可以免檢,在歐盟及美國的互認談判正在進行之中。因此,獲得“綠標”,為產品的發展創造了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發展潛力。2001年以來,XX縣委、縣政府逐步明確了“壯大龍頭抓農業”的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目前已建成農業項目37個,主要涉及農業綜合開發、種養殖業、花卉苗木基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生物制品等方面。 在種養大戶的發展上,全縣已擁有各類大戶(專業戶)124戶,其中種植業(含

28、加工)大戶66戶,養殖業大戶58戶,上報市級農業產業化的大戶14家。成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個,分布是花廳早熟梨基地、盛水種養開發有限公司家魚養殖基地、田生珍稀動物養殖場泥鰍養殖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為推進XX縣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工業經濟:XX縣近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良好。2001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3.61億元,同比增長14.6%。目前全縣共有工業企業200余家,現已初步形成了建材、煤炭、有色金屬、食品、化工、電力、醫藥、工藝制品等地方工業體系,主要工業產品有七大類80余種,其中名特優產品40余種,部優和省、市優產品17個,全良液酒、精鉍、混凝土外加劑、瑩石精粉、檀香等產品

29、脫穎而出,在市場中享有盛名。隨著以旭日工業園、工業走廊為招商栽體對外開放格局的逐漸形成,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工業化規模大、經濟實業雄厚的企業、公司落戶,為XX縣工業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2 有利條件 一是借鑒各大中城市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成功經驗;二是有XX扶貧辦、XX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三是根據上海同濟大學現代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多次實地考察和縣委、縣政府相關部門的商洽,一致認為建設“XX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對加快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能把現代農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機制應用到園區農業生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并順應現代農業市場的發展變化,推進農業專業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

30、,提高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2.3 主要阻礙因素及解決方案 一是高起點科學化大農業生產問題;二是科學種植問題;三是資金問題。根據以上幾個問題,我們逐一擬出以下解決方案: 關于高起點科學化大農業生產問題,我們已具備了一些企業生產基地,另外還可以借鑒外地成功的生產模式,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我們請了上海同濟大學專家論證設計,使種植、養殖基地分布科學化,大致分為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區、花卉生產示范區、水產養殖示范區、優質果品生產示范區、中藥材種植示范區、畜禽飼養示范區和農業休閑娛樂觀光區。 關于科學種植,目前我縣已派多名技術人員到外地實地學習,把成功的經驗帶回來發

31、展自己的產業或招商引進大戶。 關于資金問題,我縣在財力相當緊張的情況下,擠出了5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整個園區的規劃設計。另外可以招商引資,幫助其銀行專項貸款,制定優惠的投資政策。 第三章 產品市場需求預測與銷售3.1 市場預測和現有生產能力估計、供求關系分析 產業選擇其唯一的檢驗即為其所產生的市場經濟效益,農產品市場是由農產品供求雙方在價格均衡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有必要對于主導產品市場進行供求分析與預測。 農產品需求分析:一種農產品的需求量受到該產品價格、可替代產品的價格、消費者可支配收入、消費者的數量等因素的影響。對這些因素的影響過程我們不作討論,在此我們要給出的是對XX主導農產品供求狀況有指

32、導作用的一些結論。 首先,農產品需求價格彈性從總人數來說是比較小的。這是由農產品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即它們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在一定時期是相對平穩的,也就是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并不十分明顯。但是如果是非生活必需的農產品,如特種農畜產品、特種水產,其價格彈性相對大一些。 其次,就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對農產品需求的影響即收入彈性看,差異較大。對我國目前階段來講,糧食、大眾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彈性很小,甚至是負彈性,比如城鎮居民的口糧消費已出現負的收入彈性;而肉、蛋、奶類農產品的收入彈性相對較大,特種農牧漁產品的收入彈性很大。隨著經濟的增長,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較小時,農

33、產品中食品的收入彈性將趨于減小,甚至出現負值。 其三,食物需求結構的變化決定著今后我國農產品結構的調整。由于我國人民的食物需求結構尚處于發展中的不成熟的需求結構,與合理的標準結構有差距。根據國務院九十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主要差距體現在肉禽蛋奶和水產品等的消費方面,因此這些產品的生產潛力較大。 其四,某些農產品其市場需求取決于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需求的總水平。例如糧油產品近幾年在我國是純進口的產品,糧油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使成為國內市場價格的參照。農產品的外向度是我們分析其供求狀況的依據。 農產品供給分析:一種農產品的供給受到該種產品的市場價格、相關農產品市場價格、生產該種產品的成本和成

34、本結構、生產周期、作物或畜禽類型、以有相關農業政策等要素的影響。在此,我們也給出了一些對我們分析有用的結論。 首先,不同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對農產品供給的影響即供給價格彈性是有差異的,一般說來作物或畜禽的生產周期較短,所用固定成本越少,他們的短期供給價格彈性就越大,價格的變化在本次生產周期結束后,生產者就會作出反應,對下次生產周期的供給量會產生影響。因此預測農產品供求變化趨勢從供給上講要正確掌握供給變化的周期性及規律性;對生產者來講,錯開生產高峰期才是明智的舉動。 其次,由于農產品成本變化而引起供給量的變化即供給成本彈性來講,在不同產品之間是有差異的。生產資料價格、飼料價格優惠,基礎設施的國家投資

35、、流通服務的建設等旨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措施往往對相應農產品供給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是我們在分析農產品供給時必須注意的重要方面。 其三,農產品供給的交叉價格彈性在具有替代或互補關系的農產品中是比較大的。如同季節的兩種蔬菜的種植具有相互替代關系,如果其中一種蔬菜價格上漲了,就會增加該種蔬菜的種植和供給量,減少甚至放棄另一種蔬菜的種植,從而減少了另一種蔬菜的供給量。在具有互補關系的農產品中,供給的價格交叉彈性為正,如雞蛋價格的上漲會增加蛋雞的飼養量,一段時間后淘汰的蛋雞雞肉供應的也會增加。因此,一種農產品的價格變化,可能會引起別種農產品供應量的變化。 綜上所述,農產品供給和成本的變化對該種貨幣中

36、農產品的供給會產生影響,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在農產品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下,這種彈性是比較大的。同時這種影響一般是滯后的,即要在下一階段的生產周期才能反映出來,這一點與需求彈性有明顯的區別。已有的研究表明,供給的價格彈性最大的為蔬菜、鮮蛋等生產周期較短的農產品,其次為生產周期中等水平的糧食、畜產品,而水果等農產品屬多年生植物,他們在生產周期內是缺乏供給彈性的。 蔬菜市場分析:(1)蔬菜種植業的市場分析 目前蔬菜經濟高速增長。據統計,1980年蔬菜播種面積為310多萬hm2,總產量8062.6 萬噸,人均占有量不足80公斤;2000年擴大到1515.98 hm2,總產量為41971.2萬噸,人均占

37、有量為325.4公斤,較1980年分別增長3.79倍、3.08倍,大大高于世界蔬菜人均占有量;1980-2000年,蔬菜播種面積平均年增長18.95%。蔬菜種植面積約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10%,畝產值卻占種植業總產值的30%以上。同年,蔬菜的出口創匯額為20.3億美元,進出口順差19.6億多美元,兩項指標均居出口農產品之首。可見,蔬菜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迎接入世挑戰和機遇,擴大農產品出口,以及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 設施蔬菜迅猛發展。有關統計資料顯示,1981-1982年度,蔬菜設施栽培面積720 hm2,總產量20多萬噸,人均占

38、有量0.2公斤;1999-2000年度,蔬菜設施栽培面積約為160萬hm2,總產量為8100多萬噸,人均占有量為60多公斤,比1981-1982年度分別增長220多倍、400余倍和310倍。此外,還有1億多m2的塑料遮陽網和300多萬m2防蟲網應用于蔬菜生產,覆蓋栽培面積近7萬h m2。東莞臺商信息網,大量的管理資料下載 全面提升蔬菜業的時機已經成熟。依靠科技進步,按照市場需求變化,調整優化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提高品質和單產,增加品種類型,培育和發展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積極推行采后商品化處理增值,穩定提高蔬菜產業效益,適應內銷和出口對蔬菜品種不斷增加、質量日益提高的需求變化,實現由數量擴張型質

39、量效益型的全面提升蔬菜產業的時機已經成熟。有機蔬菜的生長強調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化學防腐劑和添加劑,也不使用基因過程生物及產物,是一種富營養、高品質、環保型的健康食品。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在全球上市的主要農產品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農產品是用有機耕作方式生產出來的。有機食品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食品,有機農業也將成為21世紀的農業發展方向。有機蔬菜是有機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機蔬菜的生產與消費代表了當今國際蔬菜生產、消費的新趨勢。 花卉市場分析:近幾年,隨著國際花卉市場日益活躍和我國不斷掀起的全面性城市綠化、美化熱潮,花卉產業在全國已形成遍地開花之勢,全國已有20個以上的省份把

40、花卉作為“重點產業”或“支柱產業”。目前花卉生產結構中,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占大多數。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達540多億元,其中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創造的銷售額占八成以上,鮮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對于許多具有優勢的自然花卉諸如食用、藥用花卉資料尚未投入大量的資金、時間和人力去開發,無論質量還是效率,與一些花卉業發達的國家相比都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建設1萬畝綠化苗木基地五年可培育5575.02萬株綠化苗木、花卉,銷售收入49723萬元,可創稅2982萬元,稅前利潤14928萬元,效益十分可觀,具體概算如下表: 綠化苗木經濟效益測算表序號樹種數量成活率銷售單價(元/株)銷售收入(萬元)創稅

41、(萬元)利潤(萬元)備注合計5575.02萬株497232982149281香樟100萬株85%2502125012756375200萬株95%20380022819002桂花25萬株97%150363821810913杜英50萬株85%8034002041020100萬株95%151425854274玉蘭、紫薇、棕櫚竹類、雪松等50萬株90%5022501356755含笑類500萬株90%52250135675小苗6羅漢松、銀杏、紅豆杉等珍稀樹種50萬株95%2095057285中小苗7羅漢松、銀杏2000萬株95%59500701900大苗8紅花繼木、杜鵑、小葉黃楊金葉女貞2000萬株95

42、%595005701900小苗9重點林業工程造林苗木2500萬株0.2500302003.2 產品競爭能力和進入國內外市場的前景 隨著各地農業園區的興起,XX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將面臨來自其它省市農業產品在上海及國內其它市場的競爭,也面臨著周邊縣城相同產業產品在XX市市場上的競爭。但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與國際市場交流的深入,中國農產品普遍面臨的國際行業標準的變化,農產品進口國的保護性措施及國際市場其它影響因素。 如蔬菜產業項目的實施是XX縣東西部產業轉移的農業主導產業,也是實現“經濟發達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前沿產業。國內市場:蔬菜是人們生活必需品,據統計,全國2001年人均蔬菜消費量為26

43、2.8公斤,隨著蔬菜加工業的發展,蔬菜消費量在急劇上升,近年來全國平均蔬菜批發價呈上升趨勢,展現了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本次提出的無公害產品、高山反季節蔬菜、蔬菜汁等深加工產品更有著巨大的商機;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就對我縣的蔬菜產品表現出熱切的購銷意向。國際市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專家們普遍認為蔬菜是我國農業產業中受益最大的產業,市場調查證明,相同品種、質量的蔬菜產品,其價格日本是我國的8倍,歐美國家是我國的12倍,特別對一些野生或半野生蔬菜、高山蔬菜更是倍受歡迎。所以隨著蔬菜產業的實施和科技含量的增加,XX縣蔬菜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已為時不遠。本地市場:XX縣緊鄰XX市,近25萬人口是一個較大的

44、市場依托。據調查,XX市蔬菜年消費量為6.5萬噸,其中80%為外地調入,這就說明本地市場的潛力巨大,6.5萬噸的蔬菜約需7萬畝蔬菜基地的支持,如何獨享這份市場份額只是時間問題。3.3 產品銷售方案、營銷策略 對一些食用產品: 第一,研究開發多種以上烹調食用方法,隨銷售一起介紹; 第二,制作有關食品烹調食用方法及有關其它天然綠色保健食療的VCD 光盤,做電視廣告(包括INTER網、報紙、宣傳欄、定點宣傳點等); 第三,對特殊農產品開始只供應大賓館食用,針對中老年人,較高層人群,大力倡導食品保健作用,有利于消化、降血壓、肝硬化、心臟病、防癌抗癌等作用。3.4 銷售隊伍、網絡等 我們要求所有的銷售人

45、員對某些農產品如食用產品都要掌握好幾種烹調的技術,并建立市場營銷網絡。 目前我們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生產的品種和成品對本鄉、本縣農民種植、養殖和食用,基本上供不應求。隨著種植、養殖經驗和水平提高,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銷售渠道、銷售網點終將逐步建立和完善。報紙、電視、INTER網及銷售人員將全面出擊,占領更大的市場。第四章 項目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及實施進度 4.1 建設標準 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現代科學大農業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包括深加工)。4.2 建設規模 一核心(皂頭鎮)多基地(三鼎農莊、田生泥鰍、金標果業、鳳凰園林、盛水養殖、遠泉公司、花廳早梨)。 核心區面積:7平方公里(約1萬畝) 示范區面積

46、:33平方公里(約5萬畝) 輻射區面積:220平方公里(約30萬畝)4.3 建設任務和建設內容 (1)近期目標:2002年2080年,完成現代農業示范園核心區1萬畝建設規模,初步形成以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種子種苗為重點,集生產、加工、科研、培訓、示范、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有競爭力的省內一流的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2)中、長期目標:到2012年逐步建成帶動5萬畝、輻射30萬畝的國家級示范園區,引導和帶動全市把農業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走科技興農與可持續發展之路。4.5 項目實施進度 第一階段: 1、建議工作機構。縣政府成立“XX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領

47、導小組”,下設“XX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籌建辦公室”,從農辦、農業局、科委、扶貧辦和皂頭鎮等單位抽調若干工作人員開展規劃準備和園區籌建工作。 2、啟動總體規劃。籌建辦公室工作人員到位后,立即著手進行規劃前的基礎資料準備工作,積極主動配合上海同濟大學專家開展一系列的規劃工作,力爭用較短的時間完成整個園區的規劃任務,盡快拿出規劃成果。 3、對外宣傳招商。(1)組織開展針對農業示范園區市場經營,運作管理方面的考察,完成市場調查課題;(2)開展對外招商宣傳,依據縣政府已出臺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制訂農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并對外宣傳發布信息,組織編印圖文并茂的招商宣傳冊。第二階段:規劃大綱 完成遙感解釋初步

48、成果; 向上級領導匯報規劃工作初步進展; 其它各專項形成初步成果; 總體規劃第一次論證會(確定規劃大綱);第三階段: 總體規劃第二次論證會(確定規劃方案);總體規劃第三次論證會(成果評審鑒定);第四階段: 總體規劃最后調整與最后成果制作; 組織申報省級、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 第五章 勞動組織、管理與運行管護5.1 勞動定員、人員素質、人員培訓 園區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形式出現,下設董事會、監事會、董事會內有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分設招商部、發展部、財務部、行政部、科研部、銷售部。5.2 組織管理機構XX現代農業示范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監事會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副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部發展

49、部行政部科研部銷售部招商部 第六章 環境保護6.1 環境現狀分析 園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暖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態環境純凈天然,發展無公害蔬菜或農產品條件優越。 通過項目的實施,排灌渠系配套襯砌后,有效利用水資源,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減少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也使原有土地產出率提高了,增加了農民收入。6.2 對策和措施 項目實施和運行管理中,逐步樹立起示范帶動作用,使農民看有實例,學有榜樣,使農戶大膽和客商租賃大片有規模地經營,發展集約化、規模化道路,使農民跳出傳統經營模式。 第七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7.1 投資估算 預計總投資5400萬元。7.2 資金來源及籌措

50、 園區內分產業區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而后以招商引資籌措資金,享受園區投資優惠政策,其具體如下: (一)新辦企業自納稅之日起,從受益地財政地方實際所得中拿出部分資金扶持5年。 1、每年地方所得超過5萬元的生產型企業和非生產型企業,前兩年每年拿出50%,后三年每年拿出30%用于該企業技術創新及企業發展。 2、應用高新技術成果(注:應為省級評審以上)創辦的企業,前兩年每年拿出60%,后三年每年拿出40%用于該企業技術創新及新產品開發。 3、高新技術企業,前兩年每年拿出70%,后三年每年拿出50%用于該企業技術創新及新產品開發。 4、科技人員(企業法人代表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學位以上)創辦企業(公司)

51、,自納稅之日起,從地方所得部分前兩年每年拿出60%,后三年每年拿出40%用于該企業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科技人員創辦企業(公司),注冊資本金不能一次到位的可在兩年內分期繳付,但前期資本金到位率(含技術成果作價部分)不得低于50%;科技人員個人所得稅財政所得部分,5年內全部返還用于支持其本人進行科技創新。 5、新開發面積100畝或投資100萬元以上的種植、養殖項目,在國家稅法規定免征3年農業特產稅到期后,繼續給予其第4年至第6年每年實繳農業特產稅受益地財政可得部門50%的獎勵。 (二)經園區有關部門認定的規模化農業科技示范項目,可代為向有關部門申請列入專項資金項目給予專項經費扶持。 (三)經財政

52、部門批準,企業用于高新科技開發的固定資產折舊可以比國家規定縮短3-5年計提。 (四)參照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江西省政府辦公廳贛辦發200212號文件關于轉發的通知精神,凡在農業園區落戶縣投資額在3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可以享受如下優惠政策: 1、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可計入管理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如果研究開發費用逐年增長,且增長比例在10%以上的盈利企業,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再按實際技術開發費發生額的5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按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40%的所得稅。 2、企業直接向農戶收購產品(含簡單加工的農產品)并進行加工銷售

53、的,憑稅務機關批準使用的收購憑證掃13%的扣除率抵扣進項稅額;自產自銷農產品免征增值稅。 3、企業投資開發農產品基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農林畜牧場用地和其中少量用于農產品加工項目的用地,簡化用地手續,實行同農民簽訂租賃合同的準用制度,不辦征用手續,各項規費地方留成部分實行先繳后返。 4、企業屬國外、境外企業或個人投資興辦的,允許其在本園區內投資企業所獲利潤以人民幣認繳注冊資本,按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一時達不到登記條件的可先核發預備期的營業執照,企業籌建完畢后再按規定核發正式營業執照。 5、企業在本園區內以生豬飼養為主,具有萬頭以上生產規模,符合設備和檢疫條件的,給予定點屠宰經營權,以糧食生產、加

54、工為主,符合技術和設備條件的給予其與農民簽訂糧食生產加工合同,跨地區收購、加工、批發、零糧食的經營權。 6、企業開辦農業信息網站,享受與政府網站同等待遇。 (五)對引進項目和資金的社會團體、經濟組織和個人,按照XX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依據實際貢獻給予獎勵。 (六)對投資額較大的企業,采取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的方式予以支持。7.3 資金使用和管理 專款專用,園區資金主要用于農田改造和配套設施建設,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主要用于征用土地(或租用土地),招商引資資金主要用于種植、養殖的發展。專業財會人員運籌資金,使資金利用率達到最高,接受各級監督檢查。第八章 效益分析8.1 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新增蔬菜3

55、75萬公斤,油料2.5萬公斤,新增種植業總產值500萬元,年銷售收入4200萬元,年利潤1200萬元,項目區農民人平均純收入可增加289萬元,達到2003元。8.2 社會效益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黨和政府的“民心”工程,通過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密切黨群、政群、干群關系,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發展后勁增強,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促進我縣蔬菜產業化經營和節約水資源,推動我縣和我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我縣項目區農業增收,農民增收和農業增長。真正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8.3 生態效益 通過農業開發,項目區農業生產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明顯抑制,土壤保肥能力增強,田間病蟲害減

56、少。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9.1 可行性研究結論 經組織專家進行規劃論證,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經研究分析,園區提出的依據充分,規劃合理,開發治理措施切合實際,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頗佳。通過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業發展后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蔬菜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增長,加快項目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9.2 問題與建議 園區內的工程量大、時間緊、任務重,要按時按質完成園區項目建設,須投入大量資金,確保地方配套資金及時到位,縣委、政府各相關部門要搞好服務,抓好項目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的全程管理。總之,市、縣、鄉、村要密切配合,加強組織領導嚴抓項目實施,把好工程質量關,同時要落實好工程管護制度,確保工程正常運轉,充分發揮效益。


注意事項

本文(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示范建設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31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盘锦市| 松原市| 伊通| 潮州市| 清涧县| 苏尼特左旗| 潞西市| 巴中市| 绵竹市| 确山县| 盐亭县| 甘洛县| 沿河| 金昌市| 淳化县| 建湖县| 彭泽县| 冀州市| 赞皇县| 夏河县| 平阳县| 涡阳县| 绥棱县| 安吉县| 北票市| 喀什市| 祥云县| 汉寿县| 姜堰市| 阳原县| 奇台县| 芦山县| 芜湖县| 五原县| 崇信县| 普宁市| 武清区| 江川县| 富阳市|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