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前 言11 綜述31.1編制依據31.2調查目的和原則51.3調查范圍61.4調查內容61.5工作程序71.6驗收標準81.7主要調查對象101.8環境保護目標112 工程概況132.1項目建設過程132.2總體工程概況132.3工程投資163 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回顧173.1環境影響報告書綜合結論173.2環境影響報告書建議203.3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要點214 環保措施落實情況234.1施工期環保措施及落實情況234.2施工期環境監理244.3營運期環保措施及落實情況244.4 “以新帶老”措施落實情況265 環境影響調查275.1監測期間工況275.2水環境影響調查285.3大
2、氣環境影響調查295.4聲環境影響調查305.5底泥環境影響調查325.6監測分析方法和依據336 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356.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調查356.2營運期生態環境影響調查367 建設項目變動情況及環境影響377.1建設項目變動情況377.2環境影響調查377.3小結398公眾意見調查408.1調查目的、對象及方法408.2調查統計結果與分析409環境管理檢查和環評批復落實情況檢查439.1環境管理檢查439.2環境批復落實情況439.3風險事故防范及應急措施調查4510 調查結論與建議4710.1工程實況4710.2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4710.3營運期環境保護措施4810.4環
3、境污染及環保措施效果調查4910.5生態環境影響調查5010.6公眾意見調查5110.7環境管理與批復落實情況5110.8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5110.9調查建議5110.10總結論52附 件53前 言京杭運河蘇北徐揚段(徐州至揚州)全長404km。施橋船閘位于京杭運河蘇北段入江口門處,是京杭運河徐揚段11個通航樞紐中自上而下的最后一個通航樞紐。 由于徐揚段大王廟以下8個通航樞紐僅剩邵伯船閘和施橋船閘為雙線船閘。隨著以煤炭、礦建材為主的貨運量持續快速增長,以及皂河到淮安航段三線船閘的相繼建成,對其以下兩個通航節點邵伯船閘、施橋船閘帶來較大的壓力。過閘船舶通過量的增長,使船舶待閘時間逐漸加長,船閘
4、營運已處于飽和狀態,影響水運主通道的整體功能和效益的發揮,也影響運河沿線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江蘇省交通廳決定建設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該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由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編制完成,并于2007年10月取得江蘇省環境保護廳批復(蘇環管2007236號)。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第一階段(除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下游航道護岸工程)已于2015年7月7日通過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第二階段(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及下游航道護岸工程)自2015年2月9日起試運行,現已試運行期滿,具備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
5、監測條件,本次對第二階段工程(船閘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下游航道護岸工程)進行環保驗收調查。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第13號令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和38號文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按照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的要求,需查清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對環評報告、工程設計文件及批復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和建議的落實情況,調查分析該工程在建設和試運營期間對環境造成的實際影響及可能存在的潛在影響,以便采取有效的環境保護補救和減緩措施,全面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為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提供依據。為此,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邵
6、伯三線船閘工程建設辦公室于2015年6月委托河海大學進行該項目的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工作。河海大學接受委托后,在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邵伯三線船閘工程建設辦公室的大力配合下,對項目周邊環境狀況進行了實地踏勘,對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中所提出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受工程影響的環境敏感點的環境現狀、工程建設的生態影響及其恢復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制定了相應的調查方案。于2015年9月和10月對項目評價范圍內的環境質量進行了現場監測,同時進行了公眾意見調查,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本項目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為本項目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1 綜述1.1編制依據1.1.1法律、法
7、規和政策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詳見表1-1。表1-1 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項目文件名稱文號文件來源時間環保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4.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7號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200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2號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000.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7號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2008.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7號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
8、議1996.10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20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4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201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8號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2004.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9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010.1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013.6環保法規政策相應規劃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284號國務院
9、2000.3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國務院1998.1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部令第16號國家環境保護部2010.12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環發2000第38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2江蘇省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暫行規定江蘇省政府令1993第38號江蘇省人民政府1992.1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國發1996第31號國務院1996.8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國發2000第38號國務院2000.1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國家環境保護部令第2號國家環境保護部2008.8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交通部令第5號國家
10、交通部2003.4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江蘇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1997.7規范驗收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HJ/T394-2007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7.121.1.2工程資料及其批復(1)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2007年7月);(2)關于對京杭運河船閘擴容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江蘇省環境保護廳,蘇環管2007236號,2007年10月31日);(3)建設項目試生產(運行)環境保護核準通知(No.85,江蘇省環保廳,2013年7月8日);(4)建設項目試生產(運行)環境保護核準通知(No.
11、12,江蘇省環保廳,2015年2月9日);(5)關于對京杭運河船閘擴容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第一階段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江蘇省環境保護廳,蘇環驗2015106號,2015年7月7日)。(6)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關資料。1.2調查目的和原則1.2.1調查目的(1)調查工程在施工、運行和管理等方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工程設計所提出的環保措施的情況,以及對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批復要求的落實情況。(2)調查工程是否貫徹了“三同時”制度,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是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試運行。(3)調查工程已采取的生態保護、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并通過對項目所在區域環境
12、現狀監測與調查結果的評價,分析各項措施的有效性,針對該工程已產生的實際環境問題及可能存在的潛在環境影響,提出切實可行的補救措施和應急措施,對已實施的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進意見。(4)通過公眾意見調查,了解公眾對該工程建設期及試運營期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對當地經濟的作用、對工程影響范圍的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情況,針對公眾的合理要求提出解決建議。(5)根據調查的結果,客觀、公正地從技術上論證工程是否符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的條件。1.2.2調查原則(1)認真貫徹國家及江蘇省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2)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的原則。(3)堅持客觀、公正、科學、實用的評價原則。(4)堅
13、持充分利用已有資料與實地踏勘、現場調研、現場監測相結合的原則。(5)堅持對工程施工期、運營期環境影響進行全過程分析的原則。1.2.3調查方法(1)本次調查的技術方法,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及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HJ/T394-2007)的要求執行;(2)環境影響分析采用資料調研、現場調查和現狀監測相結合的方法;(3)環境保護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改進已有措施與采取補救措施相結合的方法。1.3調查范圍本次調查范圍見表1-2。其中,下游遠調站原擬布置在下閘首約2.6km處的航道西岸,由于拆遷進度嚴重滯后,調整布置在對環境影響更小的船閘下閘首約2.6km處航道東岸的
14、下游待泊錨地紅線范圍內空地處(下游待泊錨地最北端)。表1-2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環境要素水環境生態環境環境空氣聲環境評價范圍下游引航道末端上游1000m、下游遠調站及下游錨地末端以下1000m,及外側200m工程施工區及周邊地區200m范圍內1.4調查內容(1)建設項目立項情況、建設情況及其變更情況。(2)環評文件、環評批復文件的主要內容,及其在設計、施工運營等階段的落實情況調查。(3)生態影響調查,防護措施、恢復措施和效果調查。(4)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調查,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運行和效果調查;環境質量現狀調查。(5)環境保護目標數量、類型分布調查,影響調查和環保措施及其效果調查。(6)環境管理
15、狀況調查。1.5工作程序本工程竣工環保驗收工作包括驗收申請和準備階段、驗收調查階段和現場驗收檢查階段。具體工作程序見圖1-1。建設方申請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委托調查單位調查單位接受委托開展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研讀資料: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文件、設計資料及其批復文件、工程竣工資料、其他基礎資料確定驗收調查范圍、因子、重點及方法,制定初步踏勘工作方案進行現場踏勘編寫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實施方案環境調查影響分析編寫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并進行審查環保行政部門組織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現場調查環境概況調查污染源和敏感點調查環保措施和設施落實情況調查工程調查確定執行驗收標準確定驗收調查內容環境
16、保護措施和設施檢查環境保護措施和設施檢查圖1-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程序1.6驗收標準(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本項目運河水質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詳見表1-3。表1-3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名稱標準值(mg/L)標準來源類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石油類0.5COD30高錳酸鹽指數10氨氮1.5BOD56SS/(2)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本項目所監測環境空氣中各因子濃度執行GB3095-2012空氣環境質量標準中二級標準,詳見表1-4。表1-4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名稱濃度限值(g/m3)標準來源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 10 m) 1
17、50(24小時平均)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二氧化氮NO280(24小時平均)二氧化硫SO2150(24小時平均)(3)聲環境質量標準航道、船閘兩側50m范圍內區域噪聲質量標準采用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區標準,其中居民區等噪聲敏感點噪聲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詳見表1-5。表1-5 聲環境排放標準 Leq dB(A)位置標準值依據標準晝間夜間航道噪聲7055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4a類標準敏感點噪聲6050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4)底泥環境質量標準底泥評價標準執行農用污
18、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詳見表1-6。表1-6 底泥評價標準單位:mg/kg序號項目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pH6.5pH6.51鋅及其化合物(以Zn計)50010002銅及其化合物(以Cu計)2505003鎘及其化合物(以Cd計)5204汞及其化合物(以Hg計)5155鉻及其化合物(以Cr計)60010006砷及其化合物(以As計)75757鎳及其化合物(以Ni計)1002008鉛及其化合物(以Pb計)30010001.7主要調查對象(1)生態環境根據對運營生態環境的現場調查,確定主要生態環境調查對象為邊坡、下游引航道、下游遠調站及下游錨地的周圍綠化情
19、況等。(2)水環境水環境重點調查下游引航道、下游遠調站及下游錨地所在地水環境質量,附屬服務設施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情況及排放去向等;突發性水污染風險事故防范措施等。(3)大氣環境重點調查工程施工對周邊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對照環評報告書中現狀及預測結果進行評價。(4)聲環境聲環境將重點調查聲環境敏感目標受工程的影響程度,分析對比建設前后的噪聲變化,調查環評報告書中提出的噪聲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對超標的敏感目標提出防治噪聲影響的補救措施。(5)底泥根據環評中提出的標準及所測項目,在工程完成后監測其變化情況。1.8環境保護目標1.8.1水環境保護目標根據江蘇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與本工程相關河流河
20、段保護目標,三線船閘第二階段的水環境敏感目標主要是下游引航道、下游遠調站和下游錨地所在運河河段的水質。詳見表1-7。表1-7工程主要水環境保護目標敏感目標及位置敏感目標特征相關關系京杭運河(施橋船閘六圩入江口)工業用水,規劃目標2010年類、2020年類下游引航道、下游待閘錨地均位于運河水域;下游遠調站位于運河東岸。1.8.2大氣、聲環境保護目標大氣和聲環境保護目標主要工程沿線附近的居民點。大氣環境、聲環境保護目標詳見表1-8和圖1-2。表1-8工程主要大氣、聲環境保護目標序號環境目標名稱規模與航道的方位具體位置備注1濱江花園約210人西下游遠調站對岸,航道左側以西100m2永安村保業組約90
21、人東船閘下游待閘錨地靠船段東約180m3馬橋村約200人西航道西側,岸邊4永順村約80人東京杭運河大橋上游210m,航道右側以東120m2 工程概況2.1項目建設過程項目建設過程具體情況詳見表2-1。表2-1項目建設過程序號項目執行情況1立項2008年10月獲得江蘇省發改委批復(蘇發改交通發20081243號)2環評2007年7月由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環評批復2007年10月獲江蘇省環境保護廳批復(蘇環管2007236號)。4項目建設規模船閘工程建設內容主要有:船閘1座,含導航墻、靠船墩、遠調碼頭、閘區工作橋等;入江口段3.733KM航道整治工程:施橋運河大
22、橋工程及閘閥們、啟閉機、電氣、房建、綠化、標志標牌工程。5本驗收項目破土動工及建成時間工程于2009 年4月全面開工建設,2011年 12月主體工程建成通航。6本次驗收項目第二階段工程,包括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及下游航道護岸工程。7試生產時間2015年2月9日8項目實際建設情況項目第一階段工程于2015年7月7日通過江蘇省環保廳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蘇環驗2015106號),已投入正式運行;第二階段工程(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及下游航道護岸工程)已建成,投入試運行。2.2總體工程概況2.2.1建設項目位置京杭運河(徐揚段)地處江蘇省蘇北地區,施橋船閘位于京杭運河蘇北段入江口門處,是京杭運河徐揚段11
23、個通航樞紐中自上而下的最后一個通航樞紐,該船閘所處河段中心線是揚州經濟開發區施橋鎮和邗江區沙頭鎮的分界線。該項目地理位置圖見圖2-1。圖2-1 項目地理位置圖2.2.2建設項目內容京杭運河施橋三線船閘工程建設內容主要有:船閘1座,含導航墻、靠船墩、遠調碼頭、閘區工作橋等;入江口段3.733km航道整治工程:施橋運河大橋工程及閘閥們、啟閉機、電氣、房建、綠化、標志標牌工程。本次針對船閘第二階段工程進行竣工環保驗收調查,本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和下游航道護岸工程。其中下游遠調站實際建設位置位于船閘下閘首約2.6km處航道東岸的下游待泊錨地紅線范圍內空地處(下游待泊錨地最北端),平
24、面布置詳見圖2-2。圖2-3圖2-5為現場照片。其中下游主導航墻長70m(沿船閘中心線投影長度),下游靠船段長400m(靠船墩各20個),下游遠調站碼頭長度為110m,下游待泊錨地靠泊長度980m。彎曲半徑R=700m。圖2-3 下游錨地圖2-4下游遠調站圖2-5下游引航道2.3工程投資項目實際總投資5.8716億元,實際環保投資433萬元。詳細情況見表2-2。表2-2 環保投資情況表污染源環保設施名稱環保投資(萬元)實際投資(萬元)廢水施工期構件預制廠生產污水處理55施工期生活污水收集裝置55運營期閘區生活污水處理裝置3035廢氣施工期拌和場除塵裝置2020施工期灑水車(1輛)2030固廢施
25、工期生活垃圾和建材廢料收集裝置和委托處理費1010垃圾清掃及運送車2022噪聲綠化降噪林帶2036綠化沿線設施主體工程用地綠化(共計103 hm2)100110其他有肥力土層保護(共計608 hm2)2020敏感點標示牌1.01.0危險品運待泊區標志1.01.0環境監測6868人員培訓5.05.0宣傳教育5.05.0環境保護管理30.030.0環保竣工驗收調查及后評價費用30.030.0合計390.0433.03 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回顧本次調查主要的依據是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及關于對京杭運河船閘擴容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蘇環管2007236號)
26、。3.1環境影響報告書綜合結論施橋三級船閘是為減少入江門口處船舶待閘時間和堵擋現象、做為未來水運主要通道功能,提高航運經濟效益,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項目。擬建工程采用較高標準的船閘設計,將提升京杭運河的航道運輸的整體效益,促進船舶大型化發展,有利于船舶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有利于整合現有航運資源。符合國家2001-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行業政策。(鼓勵交通科學技術從傳統技術向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方向發展、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的整體技術水平,促進產業升級;實施由善后提高到以防范為主、保障運輸安全,對資源的利用向節約型方向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環境保護由治理向預防方向發展,減少環境污染。)。符
27、合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鼓勵出海深水航道及內河干線航道建設、通航建筑物建設內河航運及船型標準化)擬建工程符合江蘇省干線航道網規劃及揚州市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符合揚州市岸線建設規劃和開發區建設規劃。本項目符合國家的清潔生產政策。項目得到沿線公眾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在落實設計階段、施工期和運營期各項污染控制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落實主體工程的“三同時”制度,可以做到污染物達標排放,生態影響很小,航道建成后沿線的環境狀況符合環境質量和環境功能要求。妥善安置拆遷居民,可最大限度地減緩本項目建設造成的社會環境影響。因此,擬建工程建設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可得到有效控制,對環境的影響可降至最低
28、程度。從環保角度出發,擬建工程建設可行。3.1.1環境現狀評價結論(1)大氣環境根據現場監測結果表明,施橋船閘周圍大氣中NO2和TSP的日均值均達到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2)水環境根據對施橋船閘地段的運河水質監測歷史資料和本次評價實測結果表明,COD指標未達到環境功能類水體要求,其它指標均達到類水質指標要求。(3)聲環境監測結果表明,施橋船閘宿舍區及兩側鎮區,晝間和夜間噪聲都符合國家4類標準;航道兩側鄉村區域晝間噪聲基本符合國家1類標準,夜間超標最大3.5dB。(4)生態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新建船閘地區土壤環境質量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9-1995)二級標準要求。根據揚州市環境監測
29、站提供的施橋船閘底泥的監測數據,按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底泥的環境質量達標。航道沿線無珍稀及瀕危動植物。3.1.2施工期環境影響評價結論(1)噪聲影響:陸上施工晝間影響距離約40m,夜間施工的噪聲影響距離為150m。因此,應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盡量避免夜間施工。另外,對運輸道路沿線兩側各50米范圍內的聲環境敏感點產生比較顯著的影響。(2)大氣揚塵影響:開挖施工現場、運輸車輛揚塵和灰土場的揚塵,將使下風向容易產生揚塵污染影響。(3)水環境影響:施橋三線船閘工程水下施工段(水下開挖)將產生部分底泥擴散,使施工區域的懸浮物濃度增高,根據經驗分析,施橋船閘處正常過水流量情況下,SS
30、的污染影響范圍不超過300m,大部分在短距離的沉降后入河道,少部分隨水流水平遷移。(4)挖泥船的施工范圍較小,同時施工船舶的數量較少,因此挖泥船漏油導致水面受到污染的影響極小。(5)生態影響:施橋三線船閘建設工程征地范圍內共毀壞樹木8千余顆,主要是沿河兩岸的沖刷防護林,屬于沿河的村莊,無經濟林。永久性占地占用部分農田,但征地數量少,對當地的土地利用現狀影響甚微。臨時用地施工期結束后可以恢復為耕地,同時棄土填平大量的廢塘和灘地,約占臨時占地的40,可以緩解臨時占地所帶來的影響,但是臨時堆土的水土流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船閘施工期水下土方的開挖對京杭運河的水生生態稍有影響。(6)社會環境影響:因
31、征地、拆遷、施工期的平地開挖,將給沿線居民的出行、耕作帶來不便;施工機械噪聲、施工揚塵等將使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短期內受到影響。3.1.3運行期環境影響評價結論(1)水環境影響評價:船閘擴建工程實施后,由于船舶待閘時間大幅減少,另外,隨著船舶的大型化和標準化,船舶的石油類、COD和船舶垃圾等有機污染物排放量的減小,油污水交由邵伯油廢水回收站處理,生活污水接入揚州榮旭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對運河污染有積極改善作用,對運河水質無不利影響。(2)聲環境影響評價:根據噪聲預測結果,施橋船閘的由于修建在運河的西岸,距離各環境噪聲敏感點距離較近,但是因為新建大堤的遮擋作用,同時各聲環境敏感點大部分與航道垂直分
32、布,前排房屋的遮擋也大大降低的了聲環境的影響,因而船舶噪聲對環境敏感點的噪聲影響較小。其中環境噪聲超標晝間為0.21.5dB,夜間為0.52.2dB。此外,船舶鳴笛將會產生的突發性噪聲影響,影響范圍和程度會加大。(3)固體廢物影響評價:船舶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若管理不善而直排河流,將污染水環境。此外,當垃圾漂浮在河上或堆積在岸邊,不僅嚴重影響景觀,惡化水質,若固體廢物沉入河中,還會造成底泥污染。三線船閘建成后船舶垃圾由船閘上、下游遠調站處的垃圾處理站處理,杜絕亂排亂棄現象。(4)社會環境影響分析:施橋三線船閘建成后,可適應上、下游貨運量增長的需求,降低水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經
33、濟的發展。3.2環境影響報告書建議根據揚州市地方法規,工程棄土必須“統一管理、資源利用”減少因棄土堆放產生的土地恢復工程量,降低臨時壓地面積和損失,因此需要盡可能進行區域土方調配,適當的時候委托交通環保部門對土方的綜合利用進行專項研究。如確實無法進行區域土方調配,建議棄土進行后期的綜合利用,復耕或者用作其他工程的取土,以減少其他建設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航運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船舶過閘、待泊時的管理,強化對石油化學危險品運輸的監控,盡可能降低事故的發生機率;同時還應當針對石油化學危險品運輸制訂專門的水體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認證執行報告書中提出的施工及運營期環境監測方案,發現
34、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減少污染事件對當地環境及群眾造成的危害。3.3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要點根據江蘇省環保廳和揚州市環保局對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意見和預審意見(詳見附件),本工程項目建設須著重做好以下工作:(1)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手冊。(2)選用低噪聲施工機械和工藝,嚴格控制施工噪聲和粉塵污染,在敏感目標附近施工應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含車輛運輸)作業時間,減緩粉塵、噪聲對沿線居民區等敏感目標的影響。嚴格控制施工期土方和物料裝卸、運輸、堆放及混凝土拌和等過程中的揚塵和廢氣污染。混凝土拌和站應遠離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的區域,并設在敏感目標下風向20
35、0m以外。施工船舶含油廢水及生活污水應按海事部門要求交有資質單位處置。采用圍堰法干基施工,在水工建筑、護岸等工程完畢并完成土方回填后再進行水下方作業。水下施工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施工,降低施工產生的懸浮物濃度。(3)優化棄土方案,結合當地市政建設和公路交通建設,進行棄土綜合利用,減少棄土占地,保護土地資源。施工時應盡量少破壞綠地、少砍伐樹木、少占用農田及水面。施工后期,落實棄土去等臨時占地的生態修復措施。(4)營運期閘區及過閘船舶生活污水經新建污水處理裝置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一級標準后排放。禁止生活污水及垃圾倒入船閘及引航道。配備含油污水收集、貯存及運輸設備,船舶含油污水
36、送邵伯船閘油廢水回收站收集、處置,達標排放。(5)航道沿線、船閘周邊種植足夠寬度的隔聲綠化林帶,對沿線居民點等噪聲敏感目標采取安裝隔聲窗、聲屏障等措施,確保噪聲達標。同時,在集中居民區、學校附近航段設置低速行駛標志,降低船舶噪聲。報告書提出的航道及船閘設置的噪聲防護距離應及時向當地政府及規劃部門通報。(6)閘區及船舶垃圾由新建船舶垃圾收集站處理處置,實現固廢零排放。(7)加強對運輸船舶管理,嚴禁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進入航道和船閘,制定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船閘應配備事故溢油清污設備等應急設備,防止過閘船舶碰撞發生油品等物料泄漏事故而造成環境污染事件,確保沿線航道水環境的安全。(8)落實報告
37、書提出的各項征地、拆遷居民的安置和經濟補償工作,切實減輕負面影響。4 環保措施落實情況4.1施工期環保措施及落實情況4.1.1施工期廢水的控制本項目施工過程中攪拌站會產生污水,施工單位在攪拌站設置沉淀池,污水經沉淀池預處理后送至后方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施工期產生的船舶含油污水在船舶進行維修年檢時交由維修單位進行處理。4.1.2施工期大氣污染的控制本項目施工產生的廢氣主要為揚塵。施工單位配備了灑水防塵專用車輛。對施工道路、堆場、運送物料車輛等起塵環節采取灑水降塵措施。4.1.3施工期噪聲的控制施工期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強噪聲作業持續影響周圍居民。對噪聲高于98dB(A)的推土機或距施工現場150m
38、范圍內有居民的區域,夜間22:00至次日6:00應停止施工作業。同時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維修保養,避免由于設備性能差而使機械噪聲增大的現象發生。4.1.4固體廢物的控制施工期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回填區,并有鏟車推土機跟隨施工及時平整回填區。施工船只都安放有垃圾桶,將垃圾分類存放,定期將垃圾運到岸上處理,杜絕垃圾無組織排放。4.2施工期環境監理本工程委托江蘇科興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承擔施工期環境監理工作。接受委托后,監理單位對工程所在區域進行了現場踏勘,深入研究了本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組織環境監理人員編制了工程環境監理方案、實施細則,全面展開環境監理工作,自進場至工程竣工,環境監理人員多次巡視現
39、場,召開參加各類會議,并編制了相應環境監理工作總結。4.3營運期環保措施及落實情況4.3.1水環境保護措施及落實情況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第二階段(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及下游航道護岸工程)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廢水主要有:下游遠調站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本工程在下游遠調站新建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及配套管線,收集處理遠調站生活污水,尾水排入收集池回用做綠化用水,不對外排放。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由海事部門指定回收處理站收集處置,不排入河道。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見圖4-1,工程廢水走向見圖4-2。生活污水格柵井泵空氣調節池一級接觸氧化池二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空氣氣提裝置出水圖4-1
40、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過程S4下游遠調站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集水池船舶污水海事部門回收綠化指定回收站-廢水測點圖4-2 工程廢水走向圖下游遠調站污水處理裝置及收集池現場照片見圖4-3,船舶廢水回收處理站現場照片見圖4-4。污水收集池 圖4-3 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及收集池 圖4-4船舶油廢水回收站4.3.2大氣環境保護措施及落實情況本工程不設置鍋爐,船閘工作人員生活、工作利用電、太陽能及液化氣等清潔能源,因此不會產生大氣環境污染。4.3.3聲環境保護措施及落實情況結合當地的規劃在航道沿線種植隔聲綠化林帶;同時對部分敏感點進行營運期跟蹤監測。加強船舶過閘管理,合理調度和分配船舶在三個船閘間的通行量,提高船舶通
41、過效率和船舶過閘的速度,減少船舶的待機狀況,緩解對周圍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在下游引航道和下游待閘錨地等地種植一定寬度和密度的綠化林帶(圖4-5,4-6),既綠化環境,又可作為隔聲防護林帶。加強船舶過閘管理,提高船舶通過效率和船舶過閘的速度,減少船舶的待機狀況。 圖4-5下游引航道綠化帶 圖4-6下游錨地綠化帶4.3.4固體廢棄物保護措施及落實情況本工程產生的固廢主要是下游遠調站人員活動產生的生活垃圾。在下游遠調站新建垃圾收集站(圖4-7),收集下游遠調站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圖4-7垃圾收集站4.4 “以新帶老”措施落實情況對于船閘閘區生活用水和船舶污水超標排放對運河水體的
42、污染,近期在閘區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遠期建議接入污水處理管網,改善運河水質。落實情況:在下游遠調站新建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收集處理遠調站生活污水,尾水排入收集池回用做綠化用水,不對外排放。5 環境影響調查5.1監測期間工況2015年9月28日30日地表水、噪聲、底泥驗收監測期間,船閘及各項環保治理設施正常運行:2015年9月28日上行放行55閘次;船隊16個(駁船105條);貨輪154條;總載重噸:323837噸。下行放行55閘次;船隊6個(駁船56條);貨輪150條;總載重噸:212114噸。2015年9月29日上行放行45閘次;船隊4個(駁船33條);貨輪154條;總載重噸:215020噸。
43、下行放行45閘次;船隊10個(駁船76條);貨輪214條;總載重噸:3485191噸。2015年9月30日上行放行48閘次;船隊4個(駁船31條);貨輪156條;總載重噸:215808噸。下行放行48閘次;船隊13個(駁船102條);貨輪137條;總載重噸:164142噸。2015年10月12日14日大氣驗收監測期間,船閘及各項環保治理設施正常運行:2015年10月12日上行放行53閘次;船隊10個(駁船85條);貨輪205條;總載重噸:306224噸。下行放行53閘次;船隊14個(駁船102條);貨輪180條;總載重噸:324659噸。2015年10月13日上行放行60閘次;船隊14個(駁船
44、93條);貨輪180條;總載重噸:228501噸。下行放行60閘次;船隊14個(駁船120條);貨輪207條;總載重噸:346454噸。2015年10月14日上行放行54閘次;船隊9個(駁船71條);貨輪188條;總載重噸:300989噸。下行放行54閘次;船隊11個(駁船91條);貨輪166條;總載重噸:310656噸。5.2水環境影響調查5.2.1地表水監測斷面及監測因子(1)監測因子水溫、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學需氧量(COD)、懸浮物(SS)、氨氮(NH3-N)、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IMn)等共7項。(2)斷面布設下游遠調站(S1)、下游待閘錨地(S2)、下游引航道(S3)布
45、設3個地表水斷面,斷面位置見圖5-1、圖5-2。(3)監測時間與頻次連續監測3天,每天1次。5.2.2監測結果與評價地表水水質監測結果見表5-1。表5-1地表水水質監測結果統計監測點位監測日期樣品性狀描述監測項目(mg/L)水溫BOD5IMnCODSSNH3-N石油類下游遠調站S19月28日無色無氣味26.3ND4.117280.050.089月29日無色無氣味25.8ND4.112280.040.069月30日無色無氣味26.2ND4.014290.040.08評價標準61030601.50.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達標達標下游待閘錨地S29月28日無色無氣味26.43.83.918290
46、.050.059月29日無色無氣味26.2ND4.311300.050.069月30日無色無氣味26.3ND4.314220.040.05評價標準61030601.50.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達標達標下游引航道S39月28日無色無氣味26.34.44.617280.050.049月29日無色無氣味26.02.0 4.514320.050.049月30日無色無氣味26.4ND4.315250.040.06評價標準61030601.50.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達標達標備注:“ND“表示”未檢出,五日生化需氧量檢出限2.0mg/L。懸浮物參照水利部SL63-94(試行)。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
47、測期間,下游遠調站斷面(S1)、下游待閘錨地斷面(S2)、下游引航道斷面(S3)水質BOD5、IMn、COD、NH3-N、石油類濃度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5.3大氣環境影響調查5.3.1大氣監測點位及監測因子(1)監測因子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顆粒物(PM10)。(2)監測點位下游待閘錨地(永安村保業組)布置1個大氣監測點Q1,如圖5-1。(3)監測時段及頻次連續測3天,其中PM10每天至少12小時,NO2、SO2每小時至少45min或每天至少18小時;5.3.2監測結果與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見表5-2,監測期間氣象參數情況見表5
48、-3。表5-2環境空氣監測結果統計監測點位采樣日期監測項目(mg/m3)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下游待閘錨地Q110月12日0.021ND0.07610月13日0.0340.0040.08110月14日0.0270.010.1評價標準0.080.150.15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備注:“ND“表示”未檢出,二氧化硫檢出限0.004mg/m3表5-3監測期間氣象參數統計表監測時間氣溫()氣壓(kPa)相對濕度()風向風速(m/s)天氣10月12日20102.131東南1.5晴10月13日22101.833東南1.0晴10月14日23101.932東南1.2晴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當地空氣
49、環境質量較好,NO2、SO2和PM10日均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二級標準。5.4聲環境影響調查5.4.1聲環境監測(1)監測項目監測因子:連續等效A聲級。(2)監測點位共布設5個監測點位,如表5-4,分別在下游遠調站對岸濱江花園215幢一樓(Z1)、下游待閘錨地右側永安村保業組(Z2)、下游待閘錨地對岸馬橋村(Z3,航道右側,京杭路與航道之間)、永順村(Z4,京杭運河大橋上游210m)、濱江花園215幢三樓(Z5)各設置1個測點。監測點位見圖5-1。表5-4聲環境監測點位測點編號名稱與項目位置關系Z1濱江花園215幢一樓下游遠調站對岸,航道左側以西100mZ2永安
50、村保業組船閘下游待閘錨地靠船段東約180mZ3馬橋村航道西側Z4永順村京杭運河大橋上游210m,航道右側以東120mZ5濱江花園215幢三樓下游遠調站對岸,航道左側以西100m(3)監測時段及頻次連續監測2天,晝、夜各1次。5.4.2監測結果與評價聲環境監測結果見表5-5。表5-5噪聲監測結果統計表測點位置測點位置點位說明監測時間9月29日9月30日晝間夜間晝間夜間Z1濱江花園215幢一樓下游遠調站對岸,航道左側以西100m48.34548.644.4評價標準60506050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Z2永安村保業組船閘下游待閘錨地靠船段東約180m4542.444.442評價標準6050605
51、0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Z3馬橋村航道西側49.845.850.145評價標準60506050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Z4永順村京杭運河大橋上游210m,航道右側以東120m46.743.646.243評價標準60506050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Z5濱江花園215幢三樓下游遠調站對岸,航道左側以西100m47.944.648.344評價標準60506050達標情況達標達標達標達標備注:驗收監測期間天氣多云,風速1.1m/s2.5m/s。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下游遠調站對岸濱江花園215幢一樓(Z1)、下游待閘錨地右側永安村保業組(Z2)、下游待閘錨地對岸馬橋村(Z3,航道右側,京杭
52、路與航道之間)、永順村(Z4,京杭運河大橋上游,航道右側120m)、濱江花園215幢三樓(Z5)等居民區噪聲測點的晝間、夜間噪聲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5.5底泥環境影響調查5.5.1底泥現狀監測(1)監測項目監測因子:pH、總鉛(Pb)、總鋅(Zn)、總銅(Cu)、總鎘(Cd)、總汞(Hg)、總砷(As)、總鉻(Cr)、總鎳(Ni)。(2)監測點位下游引航道布設1個監測點位D1,見圖5-2。(3)監測時間與頻次監測1次。5.5.2監測結果與評價底泥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詳見表5-6。表5-6底泥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采樣點位采樣日期監測因子監測結果評價標準酸性土壤(pH
53、6.5)中性和堿性土壤(pH6.5)達標情況下游引航道9月28日pH7.08/總砷8.927575達標總汞0.112515達標總鉻69.86001000達標鎳32.2100200達標銅31.1250500達標鋅1275001000達標鎘0.232520達標鉛30.93001000達標監測結果表明,下游引航道底泥D1的砷、汞、鉻、鎳、銅、鋅、鎘、鉛濃度均達到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中各標準限值。5.6監測分析方法和依據本項目的監測分析方法見表5-7。表5-7監測分析方法序號監測項目監測分析方法廢水地表水氨氮水質氨氮的測定連續流動-水楊酸分光光度法HJ 665-2013水溫水
54、質水溫的測定溫度計或顛倒溫度計測定法 GB/T 13195-1991石油類水質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類的測定紅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高錳酸鹽指數水質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GB/T 11892-1989五日生化需氧量水質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稀釋與接種法HJ 505-2009懸浮物水質懸浮物的測定重量法GB/T 11901-1989pH值水質pH值的測定便攜式pH法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化學需氧量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電位滴定儀法YZJC-31058-2013環境空氣二氧化氮環境空氣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測定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二氧化硫環境
55、空氣二氧化硫的測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可吸入顆粒物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 HJ 618-2011噪聲廠界噪聲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環境噪聲聲環境質量標準 GB3096-2008底泥土壤鉛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pH值土壤 pH值的測定 NY/T 1377-2007砷土壤質量總汞、總砷、總鉛的測定原子熒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總砷的測定 GB/T22105.2-2008總汞熱分解汞齊化原子吸收光度法測定固體和液體中的汞 YZJC-31045-2012總鉻、鎳、銅、鋅、
56、鎘、鉛鉛、鎘、釩、磷等34種元素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6 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6.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調查施工期陸域植被影響及恢復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第二階段工程征地范圍內毀壞樹木主要是沿河兩岸的沖刷防護林,屬于沿河的村莊,無經濟林。施工期結束后,工程恢復植被,閘區綠地面積擴至下游遠調站和下游停泊區,沿河的綠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6.1.2土地資源利用本階段工程建設永久占地類型主要為當地民居等建筑用地和空地,另有少量農用地。對農業的影響主要是水田和旱地占用所造成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損失,由于本階段工程建設占農用地面積相對較小,對當地農業生產基本不產生影響。本階段工程需開挖土方,需占用臨時用地。臨
57、時借地施工結束后還地復耕,對閘區所在地的農業生態環境將不產生明顯的影響。工程施工期間在棄土區四周完善了排水系統,布設攔渣坎、沉淀池,棄土時采取平行作業,邊棄土、邊平整,計劃棄土,及時復耕,及時整治。施工期水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挖泥,用泥駁船運至水下方棄土區河岸邊,泥沙將在該河段形成短期局部范圍內懸浮物增加和小范圍的近岸淤積。施橋三線船閘河段無珍稀水生保護動物,對水域生態環境影響很小。6.2營運期生態環境影響調查本次工程針對生態影響調查的內容有:下游遠調站、下游錨地和下游引航道周圍綠化情況,新河堤草皮護坡建設情況等。本項目營運期排放的廢水、固廢等污染物均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集中
58、處理和處置,采取綠化等隔聲降噪措施,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小,對陸域和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均很小。本項目永久占用的土地主要是將陸域轉變為水體,陸域生境的面積減少,水域生境的面積增加較明顯。工程完工后新河堤草皮護坡和綠化帶建設,陸域植被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恢復。該地區的動植物品種為廣布品種,沒有珍稀、特有、瀕危品種和其它需要保護的物種。因此總體上本項目占地只造成動植物個體數量的減少,不會造成物種銷亡,即不破壞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圖6-1河堤草皮護坡圖 6-2下游遠調站綠化帶7 建設項目變動情況及環境影響7.1建設項目變動情況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第二階段工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結合施橋船閘多年通航
59、情況及實際征地工作情況,工程實施過程中發生了一處變動:下游遠調站位置變動。原下游遠調站位于船閘下閘首約2.6km處的航道西岸,距原下游選調站岸邊20m是居民區馬橋村錢灣組,由于遠調站所在地居民拆遷征地進度嚴重滯后,原下游遠調站停止建設。建設單位對下游遠調站進行調整,布置在船閘下閘首約2.6km處航道東岸的下游待泊錨地紅線范圍內空地處(下游待泊錨地最北端),具體位置見圖7-1。調整變更后的下游遠調站周圍200m范圍內無居民區,也消除了原有下游遠調站對聲敏感點馬橋村錢灣組(濱江花園)的影響,對環境影響更小。同時,調整變更的前后下游遠調站的建設規模及使用功能(通航船舶的登記、收費)均不發生改變。變更
60、前后下游遠調站依然實現過閘船舶登記、售票調度、驗票等功能,建筑面積依然為200m2。本工程調整前后,上行待泊錨地即下游待泊錨地的規模不發生變化,人行橋、公路橋設計方案不變,與原環評一致。7.2環境影響調查7.2.1水環境影響本次環保竣工驗收調查結果表明,下游遠調站位置由原設計方案的航道西岸變動為航道東岸,水環境敏感目標不發生變化,均為京杭運河(施橋船閘六圩入江口);下游遠調站新建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及配套管線,收集處理遠調站生活污水,尾水排入收集池回用做綠化用水,不對外排放。由5.2節水環境監測結果可知:在驗收監測期間,下游遠調站水環境監測斷面S1(圖5-1)水質BOD5、IMn、COD、NH3-
61、N、石油類濃度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7.2.2大氣環境影響由5.3節大氣環境監測結果可知:驗收監測期間,當地空氣環境質量較好,NO2、SO2和PM10日均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二級標準。7.2.3聲環境影響變更后下游遠調站位置與原聲敏感點馬橋村錢灣組(濱江花園)距離為280m,同時其周圍200m范圍無居民點分布。本次方案調整變更后,減小了項目建設對聲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由5.4節聲環境監測結果可知:在驗收監測期間,下游遠調站對岸濱江花園215幢一樓(Z1)、三樓(Z5)(圖5-1)噪聲測點的晝間、夜間噪聲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
62、GB3096-2008)2類標準。7.2.4固體廢棄物影響本工程在下游遠調站新建垃圾收集站(圖4-7),收集后的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不對外排放,對周邊環境基本不產生不利影響。7.2.5生態環境影響本次環保竣工驗收調查結果表明,現下游遠調站位置位于下游錨地紅線范圍內空地處,無需另外拆遷征地,減少對土地資源利用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項目工程完工后,下游遠調站恢復綠化,沿河綠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周圍綠化情況見圖6-2。本項目營運期排放的廢水、固廢等污染物均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集中處理和處置,采取綠化等隔聲降噪措施,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小,對陸域和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均很小。該地區的動植物品種為廣布品
63、種,沒有珍稀、特有、瀕危品種和其它需要保護的物種。因此總體上本項目占地只造成動植物個體數量的減少,不會造成物種銷亡,即不破壞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7.3小結建設單位由于拆遷征地進度嚴重滯后的原因,對下游遠調站位置進行調整,原下游遠調站在船閘下閘首約2.6km處的航道西岸,調整布置為在船閘下閘首約2.6km處航道東岸的下游待泊錨地紅線范圍內空地處(下游待泊錨地最北端),其建設規模、使用功能、附屬設施等均未發生變化。調整變更后的下游遠調站周圍200m范圍內無居民區,也消除了原有下游遠調站對聲敏感點馬橋村錢灣組(濱江花園)的影響,對環境影響更小。此次變更是建設單位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及施橋
64、船閘運行現狀所作出的優化調整,下游遠調站的調整變更對項目所在地的聲環境更為有利,對大氣、水、固廢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基本不發生變化。8公眾意見調查8.1調查目的、對象及方法8.1.1調查目的公眾意見調查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調查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目的是了解項目在不同時期存在的各方面的環境問題,特別是可以了解項目施工期存在的社會、環境影響問題及目前的遺留問題,核查環評報告書環保措施的執行和落實情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該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8.1.2調查對象本次公眾調查主要在工程影響區域內進行,調查對象主要為工程所在地可能受到工程影響的人群。調查范圍涉及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程度,具有較廣泛
65、的代表性。8.2調查統計結果與分析本次調查內容主要是調查被調查者對本項目的態度以及對工程環境影響的評價,具體內容見8-1。調查共發放調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調查表100份。公眾意見調查情況見表8-2。從統計結果看,公眾反應工程在運營過程中沒有對周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98名公眾對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持滿意態度,2名公眾表示基本滿意,無不滿意。表8-1公眾意見調查表個人概況姓名性別職業年齡文化程度聯系方式住址工程概況 施橋船閘位于京杭運河蘇北段入江口門處,是京杭運河徐揚段11個通航樞紐中自上而下的最后一個通航樞紐。隨著以煤炭、礦建材為主的貨運量持續快速增長,對施橋船閘帶來較大的壓力。過閘船舶通過量的
66、增長,使船舶待閘時間逐漸加長,船閘營運已處于飽和狀態,影響水運主通道的整體功能和效益的發揮,也影響運河沿線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江蘇省交通廳決定建設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 該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由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編制完成,并于2007年10月取得江蘇省環境保護廳批復。工程于2009年4月全面開工建設,2011年12月通航。船閘第一階段工程(除下游錨地、下游遠調下游航道護岸工程)于2015年7月7日通過省環保廳竣工環境保護驗收。2015年2月9日經環保廳核準,船閘第二階段工程(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下游航道護岸工程)進行試運行。現第二階段工程及環保治
67、理設施已投入運行,具備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監測條件,本次對船閘第二階段工程(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下游航道護岸工程)進行驗收調查監測。意見調查請您在下列問題的備選答案前用“”標出您的選擇:1、 您認為本地區的環境現狀:A.很好 B.較好 C.一般 D.較差2、本工程在施工期間是否有擾民現象?A.沒有擾民 B.存在擾民現象,但影響較輕 C.存在擾民現象,影響較重3、本工程試生產期是否因環境污染與周邊居民發生過糾紛? A.從來沒有 B.發生過 C.不知道4、本工程的噪聲排放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 A.沒有影響 B.影響較輕 C.影響較重5、本工程的廢水排放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 A
68、.沒有影響 B.影響較輕 C.影響較重6、本工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 A.沒有影響 B.影響較輕 C.影響較重7、本工程產生的廢氣排放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 A.沒有影響 B.影響較輕 C.影響較重8、您認為工程建設對您的生活是否有影響? A.沒有影響 B.有利 C.不利9、您對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的滿意程度 A.滿意 B.基本滿意 C.不滿意備注擾民與糾紛的具體情況說明:公眾對項目不滿意的具體意見:您對該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有何意見和建議?表8-2 公眾調查意見統計表序號調查內容類別統計結果(%)1工程所在地區環境現狀A.很好98B.較好2C.一般0D.較差02工程
69、在施工期間是否有擾民現象A.沒有擾民96B.存在擾民現象,但影響較輕4C. 存在擾民現象,影響較重03工程試生產期間是否因環境污染與周邊居民發生污染糾紛A.從來沒有97B.發生過0C.不知道34本工程的噪聲排放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A.沒有影響95B.影響較輕5C.影響較重05本工程的廢水排放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A.沒有影響98B.影響較輕2C.影響較重06本工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A.沒有影響98B.影響較輕2C.影響較重07本工程產生的廢氣排放對您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響A.沒有影響99B.影響較輕1C.影響較重0 8您認為工程建設對您的生活是否有影響A.沒有影響8B
70、.有利92C.不利09您對本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滿意程度A.滿意98B.基本滿意2C.不滿意09環境管理檢查和環評批復落實情況檢查9.1環境管理檢查本項目環境管理檢查見表9-1。表9-1 環境管理檢查序號檢查內容執行情況1“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該項目已按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法規的要求,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相應的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2公司環境管理體系、制度、機構建設情況該公司設置了環保聯絡員、專項環境管理人員和專職操作人員。3污染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及運行情況處理設施已建成并能正常投入使用,明確了崗位責任制及處理設施操作規程。4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情況本工程未建設廢
71、氣、廢水等排污口。下游遠調站生活污水經由管道收集后進入新建的污水處理池,處理后回用于綠化。5綠化情況項目占陸地面積1717畝,綠化面積1374畝,綠化率80%。9.2環境批復落實情況本工程環評批復落實情況見表9-2。表9-2環評批復落實情況序號批復要求落實情況1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手冊。施工單位制定了環境保護手冊,監理單位監督施工單位嚴格落實了報告書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2選用低噪聲施工機械和工藝,嚴格控制施工噪聲和粉塵污染,在敏感目標附近施工應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含車輛運輸)作業時間,減緩粉塵、噪聲對沿線居民區等敏感目標的影響。嚴格控制施工期
72、土方和物料裝卸、運輸、堆放及混凝土拌和等過程中的揚塵和廢氣污染。混凝土拌和站應遠離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的區域,并設在敏感目標下風向200m以外。施工船舶含油廢水及生活污水應按海事部門要求交有資質單位處置。采用圍堰法干基施工,在水工建筑、護岸等工程完畢并完成土方回填后再進行水下方作業。水下施工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施工,降低施工產生的懸浮物濃度。根據項目施工環保手冊和監理報告,(1)工程在下游引航道和下游錨地周邊種植了綠化林帶,減少噪聲污染。(2)施工期對混凝土拌和站區和砂石料場區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和要求進行砼硬化處理,并采取了布設蓬蓋、四周采取挖明溝、沉沙井、設圍欄等措施,防止被雨水沖刷進入河道;對
73、河流、水道、灌溉渠或排水系統產生淤積或堵塞及時進行清理疏通。(3)船舶含油廢水及生活污水單獨收集處理。采用抓斗式抓泥船施工。3優化棄土方案,結合當地市政建設和公路交通建設,進行棄土綜合利用,減少棄土占地,保護土地資源。施工時應盡量少破壞綠地、少砍伐樹木、少占用農田及水面。施工后期,落實棄土區等臨時占地的生態修復措施。根據項目施工環保手冊和環境監理報告,施工期間結合船閘及基坑后方回填,邊棄土、邊平整,綜合利用土方。4營運期閘區及過閘船舶生活污水經新建污水處理裝置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一級標準后排放。禁止生活污水及垃圾倒入船閘及引航道。配備含油污水收集、貯存及運輸設備,船舶
74、含油污水送邵伯船閘油廢水回收站收集、處置,達標排放。(1)營運期下游遠調站生活污水經由管道收集,接入新建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尾水排入污水收集池回用于綠化,不對外排放。(2)海事部門針對船舶垃圾和污水,單獨建立了船舶垃圾回收站和油污水回收站,收集船舶污水。5航道沿線、船閘周邊種植足夠寬度的隔聲綠化林帶,對沿線居民點等噪聲敏感目標采取安裝隔聲窗、聲屏障等措施,確保噪聲達標。同時,在集中居民區、學校附近航段設置低速行駛標志,降低船舶噪聲。報告書提出的航道及船閘設置的噪聲防護距離應及時向當地政府及規劃部門通報。下游引航道、下游錨地沿線均進行了綠化。監測結果表明下游航道附近居民區等敏感點噪聲達標。6閘區及
75、船舶垃圾由新建船舶垃圾收集站收集處置,實現固廢零排放。下游遠調站新建垃圾收集站,收集遠調站生活垃圾,由地方環衛部門定期上門清運處置。7加強運輸船舶管理,嚴格控制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進入航道和船閘,制定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船閘應配備事故溢油清污設備等應急設備,防止過閘船舶碰撞發生油品等物料泄漏事故而造成環境污染事件,確保沿線航道水環境安全。已建立應急預案和相關的管理制度,見附件。嚴格控制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進入航道和船閘,試運營期間未發生危險品運輸事故。8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征地、拆遷居民的安置和經濟補償工作,切實減輕負面影響。根據企業提供資料,工程共拆遷530戶,征地11.5萬平米。拆遷補
76、貼7500萬,征地補貼1200萬元。9.3風險事故防范及應急措施調查9.3.1風險源分析船舶過閘存在的事故風險主要發生是碰撞事故,事故后的環境影響主要由船舶溢油造成的。也有產生少量火災的可能,主要是產生短時間的空氣環境影響。船舶溢油對水體造成的污染是嚴重的和長期的,也是主要的環境影響,應加以重點防范。石油類化工液體運輸船隊運河航行和過閘時可能發生事故污染原因見表9-3。表9-3石油化工品液體運輸事故污染原因分析序號事故類型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果1船舶相撞駕駛技術差,缺乏航運法規意識,管理疏忽。船舶溢油造成運河水體污染。發生火災。2裝卸失誤碼頭設施簡陋,裝卸作業環節發生溢油。造成運河水體污染。3過
77、閘船舶碰撞避讓相鄰船隊過閘,與閘壁或相鄰船隊碰撞。船舶溢油污染上、下游水體4過閘待舶區事故在過閘待泊區發生船舶碰撞。發生船舶溢油和引起火災。9.3.2污染事故防范措施污染事故防范措施主要有:(1)加強水上危險品運輸和船舶裝載危險品的管理,運載危險品的船只單獨過閘,避免撞船、擱淺等事故的發生。(2)協助有關部門作好進出閘船舶的調度工作,做到有秩有序,避免船舶相撞。(3)溢油、泄漏事故一旦發生,最早發現者切斷事故源強,事故部門自救。(4)溢油事故若發生在船閘閘室內,應及時關閉船閘,將溢油事故污染控制在閘室包圍的水域范圍內,同時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溢油回收,消除水面殘液。(5)溢油事故若發生在船閘閘室
78、外,應在事故發生點周圍布設圍油欄,圍油欄布置的范圍可根據油膜擴展范圍確定,將溢油事故污染控制在圍油欄包圍的水域范圍內,同時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溢油回收,消除水面殘液。9.3.3 應急預案編制為建立健全船閘對危險化學品及油污泄漏事故應急救援體系,規范應急響應程序,強化預防、預警、預測機制,迅速有效地實施應急處置,施橋船閘管理所制定了施橋船閘應對危險化學品及油污泄漏事故應急處置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總則(包括編制目的、編制依據、編制原則、適用范圍和事故分級等);組織體系(包括領導機構和應急響應部門);預警預報;信息處理;應急響應;應急結束;后期處理;信息發布;應急保障;應急管理。9.3.4應急物資
79、(1)溢液攔截設備:充氣式圍油欄、浮筒、錨、錨繩等。(2)溢液回收設備:吸油氈、吸油機。(3)回收工作船:利用海事部門工作船,進行圍油欄敷設,消除、回收溢液作業。10 調查結論與建議通過在運營情況下對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環境影響報告書回顧、環境影響修編報告書回顧、施工期與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回顧、污染防治設施落實情況和處理效果監測分析以及對周邊居民的公眾調查,得出如下結論和建議。10.1工程實況京杭運河蘇北徐揚段(徐州至揚州)全長404km。施橋船閘位于京杭運河蘇北段入江口門處,是京杭運河徐揚段11個通航樞紐中自上而下的最后一個通航樞紐。該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由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于
80、2007年7月編制完成,并于2007年10月取得江蘇省環境保護廳批復(蘇環管2007236號)。工程于2009年4月全面開工建設,第一階段(除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下游航道護岸工程)已于2015年7月7日通過竣工驗收報告。2015年2月9日經江蘇省環保廳核準項目第二階段(下游錨地、下游遠調站及下游航道護岸工程)試運行。10.2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1)水環境的保護措施本階段工程施工過程中攪拌站會產生污水,施工單位在攪拌站設置沉淀池,污水經沉淀池預處理后送至后方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施船舶含油污水在船舶維修年檢時交由維修單位進行處理。(2)大氣環境的保護措施本階段工程施工產生的廢氣主要為揚塵。施工單
81、位配備了灑水防塵專用車輛。對施工道路、堆場、運送物料車輛等起塵環節采取灑水降塵措施。(3)聲環境的保護措施施工期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避免強噪聲作業持續影響周圍居民。對噪聲高于98dB(A)的推土機或距施工現場150m范圍內有居民的區域,夜間22:00至次日6:00應停止施工作業;同時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維修保養,避免由于設備性能差而使機械噪聲增大的現象發生。(4)固體廢棄物的保護措施施工期生產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回填區,并有鏟車推土機跟隨施工及時平整回填區;施工船只都安放有垃圾桶,將垃圾分類存放,定期將垃圾運到岸上處理。10.3營運期環境保護措施(1)水環境的保護措施本項目第二階段工程營運期產生的廢
82、水主要有:下游遠調站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其中,下游遠調站的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進入新建的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尾水排入收集池,回用作綠化用水,不對外排放;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由海事部門指定回收處理站收集處置,不對外排放。(2)大氣環境的保護措施本階段工程不設置鍋爐,船閘工作人員生活、工作利用電、太陽能及液化氣等清潔能源,因此不會產生大氣環境污染。(3)聲環境的保護措施結合當地的規劃,在下游引航道和下游待閘錨地沿線種植一定密度和寬度的隔聲綠化林帶;合理調度和分配船舶在三個船閘間的通行量,提高船舶通過效率和船舶過閘的速度,減少船舶的待機狀況,緩解對周圍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4)固體廢
83、棄物保護措施本階段工程產生的固廢主要是下游遠調站人員活動產生的生活垃圾。在下游遠調站新建垃圾收集站,收集下游遠調站人員活動產生的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10.4環境污染及環保措施效果調查10.4.1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下游遠調站斷面(S1)、下游待閘錨地斷面(S2)和下游引航道(S3)的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NH3-N)、石油類濃度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10.4.2大氣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調查區域大氣環境質量良好,測點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PM10日均值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84、(GB3095-2012)的二級標準;10.4.3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監測結果表明:驗收監測期間,聲環境保護目標濱江花園、永安村保業組、馬橋村、永順村居民區噪聲測點的晝間、夜間噪聲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10.4.4土壤底泥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監測結果表明,底泥測點的砷、汞、鉻、鎳、銅、鋅、鎘、鉛濃度均達到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中各標準限值。10.5生態環境影響調查針對本工程施工期與運營期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建設單位已經采取了相應的環保措施。(1)施工期本工程征地范圍內毀壞的樹木主要是沿河兩岸的沖刷防護林,屬于沿河的村莊,無經濟林。船閘擴建
85、后,閘區的綠地面積進一步擴大至新建的下游遠調站和下游停泊區,沿河的綠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本階段工程建設永久占地類型主要為當地民居等建筑用地和空地,另有少量農用地,項目建設對當地農業生產基本不產生影響。本階段工程臨時借地施工結束后還地復耕,對閘區所在地的農業生態環境將不產生明顯的影響。本工程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挖泥,用泥駁船運至水下方棄土區河岸邊,泥沙將在該河段形成短期局部范圍內懸浮物增值和小范圍的近岸淤積。施橋三線船閘河段無珍稀水生保護動物,對水域生態環境影響很小。(2)運營期本項目營運期排放的廢水、固廢等污染物均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集中處理和處置,采取綠化等隔聲降噪措施,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小,對陸域
86、和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均很小。本項目永久占用的土地主要是將陸域轉變為水體,但主體工程完工后新河堤草皮護坡和綠化帶的建設,使得陸域植得到較大程度的恢復。該地區的動植物品種為廣布品種,沒有珍稀、特有、瀕危品種和其它需要保護的物種。因此總體上本項目占地只造成動植物個體數量的減少,不會造成物種銷亡,即不破壞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10.6公眾意見調查從公眾意見調查統計結果看,公眾反映工程在運營過程中沒有對周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98名公眾對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持滿意態度,2名公眾表示基本滿意,無不滿意。10.7環境管理與批復落實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企業法的精神,企事業單位在生產和經營中防止污染、保
87、護環境應是其重要職責之一。工程建設單位制定了相應的環境管理計劃,運營期配備有職責明確、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符合環境管理的要求。基本落實了環保主管部門提出的批復意見,有效的防止和減少了項目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影響10.8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邵伯三線船閘工程建設辦公室制定了污染事故防范措施,主要有溢油事故處理措施和可溶性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措施;制定了應急預案,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和應急指揮部門,設立事故應急中心,平時由港航監督部門進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并排除事故,一旦發生事故,立即起動應急程序,及時匯報。10.9調查建議通過對本工程的調查,建議建設單位做好以下工作
88、:(1)嚴格執行運營期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加強環境風險防范意識和應急預案的演練。(2)進一步加強日常環境管理。按報告書所提的環境監測方案進行本項目各類污染源及無組織廢氣的日常監測。(3)盡可能提高下游遠調站綠化率和新建運河航道沿線防護林帶的寬度,進一步減輕船舶噪聲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4)繼續規范作業操作,加強過閘船只運輸管理。10.10總結論綜合以上調查與分析結果,京杭運河船閘擴容工程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第二階段工程較好地落實了工程設計、環評及其批復文件提出的環保要求,并針對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了相應的處理措施,符合驗收條件。附 件1 竣工驗收環境監測申請2 關于對京杭運河船閘擴容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蘇環管2007236號)3 揚州市環保局對京杭運河船閘擴容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預審意見4 關于對京杭運河船閘擴容施橋三線船閘工程第一階段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蘇環驗2015106號)5 試生產核準通知6 蘇中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現場檢查筆錄7 船舶廢水收集處理相關文件說明8 事故應急預案9 施工期環保手冊10 施工期環保監理工作總結報告11 拆遷補償單12 編制單位委托現場監測單位相關資質和能力證明13 建設項目變動環境影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