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J80N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升級改造設 計 方 案一、 煤礦概述: 山西古縣飛龍騰達煤業有限公司(原古縣杏家莊煤礦)始建于1985年,截止2007年底,礦井保有地質儲量約為423萬噸,保有可采儲量為298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15萬噸/年。批準開采9#、11#煤層,該礦目前主要開采煤層為11#煤層。井下布置有一個回采面、兩個掘進工作面。 該礦為低瓦斯礦井,2007年11月份,該礦煤質經臨汾市煤炭中心化驗室化驗,瓦斯等級鑒定為低瓦斯礦井,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 該礦為斜井開拓方式,主斜井長340米,坡度為170,為機軌合一形式,主要擔負運輸、通風功能;副斜井長290米,坡度210,主要擔負上下人員
2、和回風功能。運輸系統:主井皮帶采用SPJ-800型皮帶運輸機運輸,運輸大巷采用SPJ-650型皮帶運輸機運輸。井下運料采用專用運料車,輔助用軌道運輸。掘進工作面采用刮板輸送機運輸爆破落煤,開拓巷道采用工字鋼支護,順槽采用木棚支護;回采工作面采用單體液壓柱配型梁支護,工作面長70米,切眼采用SGB-40型刮板輸送機,運輸順槽采用SGB-40型刮板輸送機配SPJ-650型皮帶運輸機運輸。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型號為FBCD-15B,功率255KW。主扇兩臺,一臺工作,一臺備用。礦井實際進風1238m 3/min,回風量1370m 3/min。具備完整合理的通風系統,通風系統合理可靠。二、設計
3、原則該礦自2007年安裝撫順煤礦安全儀器廠KJ80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至今運行正常,現有:分站4臺、甲烷傳感器12臺、負壓傳感器2臺、風速傳感器2臺、開停傳感器3臺,風門傳感器2臺。鑒于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重要性,為了保障礦井安全、高效生產,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提高調度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依照新制定的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現為該礦井升級為新標準KJ80N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針對該礦原有分站進行升級改造,原有甲烷傳感器由于不符合新制定的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所以必須更新;其它各類傳感器仍可以繼續使用。 KJ80N煤礦
4、安全生產監控系統是集國內外煤礦監控技術優勢并針對我國煤礦現狀和國家安全局對煤礦安全監控制定的新標準而開發的一套軟、硬件結合的全礦井安全生產綜合監控系統。具有功能齊全、軟件豐富、可靠性高、操作使用方便、配置靈活、經濟實用等特點,可全面監控井上下各類安全、生產及電力參數,可匯接多個安全與生產環節子系統,完全能夠滿足該礦的需求。三、系統設計方案 杏家莊煤礦,批準開采9#、11#煤層,該礦目前主要開采煤層為11#煤層。井下布置有一個202回采工作面、三采區進風開拓、三采區回風開拓兩個掘進工作面。 根據以上礦井實際情況并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現做如下初步設計:1
5、號分站安裝位置:井上風機房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3負壓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風機房內設置負壓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風機房負壓)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7開關量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在主要通風機處設置開停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主扇) 在備用通風機處設置開停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備用扇)2號分站安裝位置:總回風測風站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6.5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巷、總回風巷測風站應設置甲烷傳感器”規定:在總回風巷測風站處設置甲烷傳
6、感器一臺;(定義為:總回風甲烷)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2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巷、總回風巷測風站應設置風速傳感器”規定:在總回風巷測風站處設置風速傳感器一臺;(定義為:總回風風速)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1開采容易自然,自然煤層的礦井,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總回風巷應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規定:在總回風巷測風站處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一臺;(定義為:總回風CO)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7開關量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主要風門處設置風門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總回風風門
7、)3號分站安裝位置:中央變電所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6.6甲烷傳感器的設置”規定:在中央變電所室內設置甲烷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中央變電所甲烷)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6.12井下煤倉、地面選煤場煤倉上方應甲烷傳感器”規定: 在井下煤倉設置甲烷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井下煤倉甲烷)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1開采容易自然,自然煤層的礦井,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總回風巷應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規定:在總回風巷測風站處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一臺;(定義為:總回風C
8、O)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5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15m處應設置煙霧傳感器”規定: 在1部皮帶滾筒下風側10-15m處設置煙霧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1部皮帶煙霧)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1在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15m處宜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規定: 在1部皮帶滾筒下風側10-15m處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CO)4號分站安裝位置:中央變電所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6.5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巷、總回風巷測風站應設置甲烷
9、傳感器”規定:在回風大巷測風站處設置甲烷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甲烷)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2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巷、總回風巷測風站應設置風速傳感器”規定: 在回風大巷測風站處設置風速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風速)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1在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15m處宜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規定: 在2部皮帶滾筒下風側10-15m處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2部皮帶CO)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5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
10、-15m處應設置煙霧傳感器”規定: 在2部皮帶滾筒下風側10-15m處設置煙霧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2部皮帶煙霧)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6.3機電硐室內應設置溫度傳感器”規定: 在中央變電所室內設置溫度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中央變電所溫度)5號分站安裝位置:三采區進風開拓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6.4掘進工作面甲烷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在三采區進風開拓工作面5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1臺; (定義為:三采區進風開拓甲烷T1) 在三采區進風開拓工作面回風口10-15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1臺; (定義
11、為:三采區進風開拓甲烷回風甲烷T2)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1在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15m處宜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規定: 在4部皮帶滾筒下風側10-15m處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4部皮帶CO)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5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15m處應設置煙霧傳感器”規定: 在4部皮帶滾筒下風側10-15m處設置煙霧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4部皮帶煙霧)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7開關量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三采區進風開拓工作面局部通風機
12、設置開停傳感器1臺; (定義為:三采區進風開拓局扇) 三采區進風開拓工作面局部通風機的風筒末端設置風筒傳感器1臺; (定義為:三采區進風開拓風筒) 三采區進風開拓工作面被控開關的負荷側設置饋電傳感器1臺; (定義為:三采區進風開拓饋電)6號分站安裝位置:三采區回風開拓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6.4掘進工作面甲烷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在三采區回風開拓工作面5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開拓甲烷T1) 在三采區回風開拓工作面回風口10-15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開拓回風流甲烷T2)依據AQ1029-20
13、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7開關量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在三采區回風開拓工作面局部通風機設置開停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開拓局扇) 在三采區回風開拓工作面局部通風機的風筒末端設置風筒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開拓風筒) 在三采區回風開拓工作面被控開關的負荷側設置饋電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三采區回風開拓饋電)7號分站安裝位置:202回采工作面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6.3采煤工作面甲烷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在202回采工作面10m設置甲烷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202回采工作面甲烷) 在202采區回風
14、巷口10-15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202回采回風巷甲烷)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2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巷、總回風巷測風站應設置風速傳感器”規定: 在202區回風巷測風站處設置風速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202采區回風巷風速)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6開采容易自然,自然煤層及地溫高的礦井,采煤工作面應設置溫度傳感器”規定: 在202回采工作面回風巷口10-15m處設置溫度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202回采工作面溫度)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7開
15、關量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202采區主要風門處設置風門傳感器兩臺;(兩個風門) (定義為:202采區風門1、202采區風門2)8號分站安裝位置:202回采測風站配接傳感器: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1開采容易自然,自然煤層的礦井,采區回風巷、一翼回風總回風巷應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規定:在202回采工作面回風巷測風站處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一臺;(定義為:202采區測風站CO)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7.7開關量傳感器的設置”規定: 在202回采工作面被控開關的負荷側設置饋電傳感器一臺。 (定義為:202回采工作面饋電) 以上傳感器的報警濃度、斷電濃度、復電濃度和斷電范圍及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的報警濃度依據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