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師224團以工代賑3500畝紅棗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目 錄第一章 總 論11.1 項目概要11.1.1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1.1.2項目建設條件21.1.3項目建設方案31.1.4投資結構及資金來源41.2綜合評價:5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52.1項目建設背景6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7第三章 建設條件93.1項目區概況93.11自然條件93.12 社會經濟情況123.13 基礎設施123.14本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現狀143.2項目建設條件優劣勢分析153.21政策、資源、市場、科技、環境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等15第四章 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154.1市場分析1641.1項目產品
2、市場供求現狀164.12市場前景分析174.1.2.1產品市場供需預測1741.2.2產品目標市場分析184.1.2.3 價格現狀與分析184.1.3競爭力分析194.2 營銷策略研究21第五章 建設方案235.1 建設目標、工程布局與建設規模235.1.1 建設目標235.1.2 工程布局與建設規模235.2 建設地點245.3工程灌溉方案245.3.1工程總體方案245.4 項目區水土平衡計算2454.1 墾區總體水土平衡245.4.2 項目區水土平衡方案2555主要建設內容255.5.1 條田防護林工程255.52 棗園建設255.53 密植豐產栽培示范265.6 科技服務體系建設275
3、.7實施進度安排28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286.1環境影響286.2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28第七章 項目組織管理287.1 組織機構與勞動定員287.1.1 組織機構287.1.2 勞動定員297.2 項目管理307.2.1 建設管理實施辦法307.2.2 資金管理307.3 工程實施措施31第八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318.1 投資估算依據3182 投資估算328.2.1 總投資328.3 資金籌措348.4 資金使用和管理34第九章 財務評價349.1 財務評價349.1.1 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349.1.2 銷售收入估算349.1.3 成本費用估算35第十章 社會效益分析3710.
4、1 社會評價基本結論3710.2 農業產業化經營3710.2.1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分析3710.2.2可以為單位和種植戶帶來巨大的收益3810.2.3 可以帶動邊疆地區的果業發展3810.2.4 可以解決社會剩余勞動力就業38第一章 總 論1.1 項目概要1.1.1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1.1.1概況項目單位名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四師二二四團所有制形式:國有農場發展歷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師224團自開發建設以來,得到了國家、自治區和兵團的關心和支持,是一個具有經濟、社會、政治意義的項目。對于盡快發揮烏魯瓦提水庫灌溉、發電效益,改變和田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劣現狀,增強兵團在和田地區的
5、經濟實力,維護新疆、和田穩定,促進和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央非常重視新疆的工作,新疆工作在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田工作在新疆工作大局中又具有重要特殊的戰略地位。為了支持西部特別是新疆的發展,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中央做出關于加快新疆和兵團以及民族地區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2004年下發的11號文件指出,進一步發展壯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其中一條重要的措施就是“進一步加大對兵團的投入,特別是對南疆兵團新建團場的建設投入”,“充分發揮兵團守邊固邊的職能作用”,為加快224團開發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發展動力。十四師224團開發建設以來,在國家、自治區
6、、兵團黨委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弘揚“堅韌不拔、敬業奉獻、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十四師精神,克服了條件艱苦、風沙嚴重、資金短缺等各種困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初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壓式滴灌系統,在人跡罕至的亙古荒原上營造了13萬畝的人工綠洲。如今,墾區道路暢通,車水馬龍,綠樹掩映,瓜果飄香,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一座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兵團新型農場展現在世人面前。1.1.1.3法人代表基本情況法人代表:黃然,44歲,大學本科,農藝師。 1.1.2項目建設條件市場條件:項目生產的果品具有質量和價格優勢,而且與普通果品相比更具有營養價值,市場競爭能力較強,推
7、廣前景看好。 資源條件:項目區光熱資源豐富,有效輻射量高,氣溫日較差大,有利于果品的生產,且周圍環境未受污染,生產的果品質量優;項目灌溉用水由烏魯瓦提水利樞紐供給,并已建成年供水量1.3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1.15億立方米,可保證項目用水。 技術條件:項目區人員綜合素質較高,組織嚴密,管理嚴格,有植樹造林的好習慣和傳統,在治理沙漠化和鹽堿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完善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較強的科技力量,并且有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撐,可為項目區豐產栽培示范提供科技保證。1.1.3項目建設方案項目名稱:十四師224團2009年度以工代賑紅棗基地建設項目產品方案:以紅棗為主要的栽培作物,根
8、據224團目前栽培的紅棗品種來看,選擇駿棗為栽培品種。建設規模:項目建設總面積3500畝,其中紅棗種植區面積2932畝,防護林面積413畝;管線和道路占地面積為154.6畝;進度安排:本項目建設期為1年,即2009年10月-2010年5月。1.1.4投資結構及資金來源本項目計劃投資350萬元,其中330萬元為中央專項以工代賑資金,其余20萬元為自籌。1.2綜合評價:項目建設符合兵團園藝產業化發展投資方向,產品市場有保證,社會、生態效益好。有利于增強農場自我發展的能力,對社會安定和職工生活水平提高有現實意義,投資建設是可行的。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項目建設背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師224團自
9、開發建設以來,得到了國家、自治區和兵團的關心和支持,是一個具有經濟、社會、政治意義的項目。對于盡快發揮烏魯瓦提水庫灌溉、發電效益,改變和田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劣現狀,增強兵團在和田地區的經濟實力,維護新疆、和田穩定,促進和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預測,種植紅棗,到盛果期,畝利潤均在1500元以上。但是目前建成的棗園,有相當部分管理水平相對滯后,資源優勢和比較效益高的優勢尚未充分體現,與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嚴重制約了224團紅棗產業發展。根據兵團加快推進園藝產業化的總體思路,要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堅持標準化建園、規?;洜I、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
10、方針,要迅速擴大示范基地建設,選用良種壯苗,推廣密植豐產栽培、配方施肥、花果管理等適用技術。項目區以優質紅棗密植豐產栽培示范來帶動224團紅棗產業化進程,可使產值效益得到明顯提高。這是一個發展壯大224團的經濟實力,對促進224團的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的示范項目;也是一個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發展節水灌溉的示范項目;同時也是一個把荒漠戈壁建成一個環境優美的綠洲家園的生態項目。224團優質紅棗密植豐產栽培示范基地的建設,不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時也有著極大的示范帶動作用。為此,兵團十四師224團特提出此項目,以期完成后帶動整個墾區棗業生產管理水平上新臺階。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4
11、團紅棗優質豐產栽培基地建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客觀需要。和田處在大沙漠包圍之中,風沙危害非常嚴重,沙塵暴浮塵盛行,在西風和東北風的影響下,全地區風沙線長達2200公里,每年狂風沙暴天氣達40多天,浮塵天氣達220天,年降塵量每平方公里達600噸左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整體生態系統對各種自然災害抵抗能力減弱,人民生存和發展的安全性較低。224團以生態農業綜合開發為主,其內部為農田林網化建設,項目實施兩年來,已經對削弱風沙危害,降沙、降塵,改善區域小氣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224團的位置來看,它處于和田河流域綠洲西部的沙漠邊緣,南北長20多公里,東西寬10多公里,恰似一道巨大的防風屏障。已經建成的和這
12、新建的優質棗園,對項目區防風治沙,遏止沙進人退,改善生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優質紅棗密植豐產栽培示范基地建設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224團總體規劃符合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政策和中長期規劃,產品方案適應市場需求。項目的實施可有效增加林果種植面積,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快地方經濟結構調整,項目采用先進節水灌溉方式進行經濟林建設是國家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方向之一。尤其是項目建設中的駿棗果品為名優特產品,能滿足市場需求變化趨勢,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優質棗園的豐產栽培示范,對已建成的10萬畝棗園的經營管理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是“富民”工程的起始,必將對該地區的棗業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改變目前棗園管
13、理不到位的情況,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和稅收,提高農副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從而在總體上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繁榮地方經濟,造福當地人民群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項目建設對壯大224團經濟起到重大帶動作用,進而對發展壯大十四師,維護地區社會政治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田是條件艱苦、邊遠貧困、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維吾爾族高度聚居,幾乎全民信教,“三股勢力”活動頻繁,不穩定因素將會長期存在。綜觀歷史,可以說:沒有和田的穩定,就沒有新疆的穩定,也就沒有國家的穩定。而兵團十四師對和田的穩定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粉碎“三股勢力”的政治陰謀,加強民族團結,維護新疆乃至祖國的統一,保障邊疆的安全具有極
14、其重要的意義。只有做大做強兵團十四師,才能真正成為和田地區穩定和繁榮的中堅力量。項目的實施將會全面提高224團農業科技水平和干部職工的科技素質,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大力發展以棗樹密植豐產栽培為主的現代農業技術,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實現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新時期兵團農牧團場更好地履行屯墾戍邊的歷史使命,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224團紅棗產業的發展,對該團經濟實力的增強起決定性作用。經濟上去了,職工隊伍才能穩定和擴大,才能增加和田地區漢族比例,改善墾區生產條件,提高墾區人民生活水平,壯大兵團力量,對促進
15、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穩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提高果樹栽培管理技術和產品競爭力的需要224團自2003年開始種植紅棗,目前栽培面積10萬畝,由于是新建團場,職工隊伍多為新招人員,對棗樹的栽培管理較陌生,加之傳統的棗樹栽培方式結果晚,產量低,密植豐產栽培技術急待普及,解決棗樹早期栽培效益差的問題,推廣先進栽培模式,強化整形修剪來控制樹冠,提高整體栽培管理水平,提高產品的商品性,保證品牌紅棗的優良品質,樹立良好市場形象,有利于紅棗產業的擴大和內部增效。綜上所述,項目建設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建設條件3.1項目區概況3.11自然條件3.1.11 地理位置本項目建設地點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
16、十四師224團六連。項目區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河流域綠洲西部的沙漠邊緣,和田地區皮山縣與墨玉縣交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71214372444,東經791500792201。項目區東距墨玉縣城50公里,和田市75公里,西北距喀什市480公里,南鄰315國道,北接塔克拉瑪干沙漠。3.1.12 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質情況項目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1304-1379米,地形開闊平坦,地形西南向東北傾斜,坡降1-2.5,地貌有沖洪積堆積和風積堆積地貌。項目區地表層為粉土及粉質粘土,下層厚戈壁礫石層,地基承載力為200千帕;地下水化學性質為堿性,埋深一般在5米以下,地震烈度6度。3.1.13氣候條
17、件項目區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降水稀少,氣候干燥,屬極度干旱的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本區的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溫差大,降水少,蒸發大,無霜期長,災害性天氣頻繁。項目區年平均氣溫12.2,極端最高氣溫40.6,最低氣溫-21.6,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均較大。10年積溫4100-4700,0年積溫4785,年均日照時數2655小時,太陽總輻射量5773-6333兆焦/平方米,無霜期244天,最大凍土深度67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3.4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602毫米,平均風速2.1米/秒,最大風速19米/秒,風向多為西、西北向。項目區災害性天氣頻繁,年均大風11.5次,沙暴天數18-52天,
18、每年大風、沙塵暴、浮塵天氣、干熱風、干旱等災害交替發生,對林業生產影響較大。項目區氣候條件十分有利于本項目棗樹的生長發育,由于氣候干燥、溫差較大,病蟲害少,沒有污染,有利于發展綠色食品。3.1.14 土壤224團土地總面積30萬畝,其中:農業用地21.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2%;基建用地(含居民、工礦、交通、水域等)2.55萬畝,占9%;未利用土地面積5.7萬畝,占19%。墾區土壤有4個土類,9個亞類,13個土屬,16個土種,土壤的地域分布南北向規律比較明顯,自南向北分布著石膏鹽盤棕漠土-沙質夾壤棕漠土-漠化草甸土(覆有風沙土)-淡草甸土-半固定、流動風沙土,東西向分布不明顯。項目區土壤的綜
19、合特點是:土層厚,以沙土和沙壤土為主,通透性好,松散易耕,鹽分易淋沉,土壤養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較差。 根據土壤綜合特點,項目土壤利用方向為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大力發展植樹種草,防風固沙,尤其是發展耐貯藏運輸的名、特、優果品,針對項目區農場土壤的特性,須采取植樹造林、平整土地、洗鹽、等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3.1.15 水資源項目區為典型的灌溉綠洲農業。項目區農業灌溉用水主要引自喀拉喀什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8.1億立方米(保證率75%)。通過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總庫容3.47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962米,相應庫容3.23億立方米,死庫容0.986億立方米,相應調節庫容2.25億立方
20、米),可用于灌溉水量為16.6億立方米。皮墨灌區通過皮亞勒瑪干渠(全長50.4公里,設計流量17 立方米/秒,加大流量18立方米/秒)進行引水,通過500萬立方米的沉砂池進行調蓄,皮墨灌區年可分水1.37億立方米,水資源基本能滿足灌區全年農業灌溉需求。河水水質良好,總硬度CaCO3含量287毫克/升,一般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和細菌指標均符合農村生活飲用水一級水標準,符合農、林業灌溉和人飲水質標準。3.1.16 植被項目區的植被主要為荒漠植被,主要有紅柳、胖姑娘、駱駝刺、蘆葦等,其數量稀少。3.12 社會經濟情況3.1.2.1基本情況224團建立于2002年(原皮墨墾區),現有人口7311人,職
21、工人數3591人。3.2.2農業生產現狀 截止目前,224團開發林果地16.3萬畝。3.1.23經濟狀況2009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 8989萬元,同比增長46.9,其中:一、二、三產業比為83:4: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181萬元,職均收入14700元,人均純收入8722元,自營經濟純收入500多萬元。3.13 基礎設施3.13.1 水利工程現狀在國家和兵團支持下,目前十四師224團已完成水利工程如下: 區外水利工程:包括從喀河渠首新建50.4公里的皮亞勒瑪引水干渠一條,渠道流量Q設=17立方米/秒,Q加大=18立方米/秒;沉沙調節池1座,總庫容500萬立方米。區內水利工程:由墾區地埋骨
22、干輸配水管網及田間灌溉工程組成,已完成骨干輸配水管網全長133.27公里,由總干管、主干管、干管、分干管、支管、分支管、輔助支管及毛管組成田間灌溉系統。其中總干管設計流量9.08立方米/秒,主干管設計流量6.65立方米/秒,合計長度1.9公里;干管設計流量0.06-3.4立方米/秒,南北走向共3條,總長度53.09公里;分干管長度78.28公里;并完成了21.7萬畝的地埋支管、分支管建設。3.13.2 防洪條件 224團引用和田河西支流喀河河水??雍樗匀谘┖樗疄榛绢愋?,與氣候因素關系密切,遇有持續高溫時冰雪急速融化,形成較大的洪水,在32年的實測資料中,喀河實測最大洪峰流量1150立方米
23、/秒。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現已建成并投入運行,下泄洪水流量已控制。而皮亞勒瑪引水干渠又自其下游的喀河渠首左岸進水閘后的總干渠上分水,故皮亞勒瑪引水干渠和沉砂池均不受喀河洪水的影響。為了避免沿線坡面洪水對皮亞勒瑪引水干渠的影響,經勘探、暴雨分析,根據渠線段經過洪溝的位置設了4座排洪涵洞,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考慮。3.13.3 農業機械農業機械總動力8915千瓦,具有大中型拖拉機81臺,小型拖拉機90臺,大、中、小型牽引農具291部,聯合收割機2臺,發電機裝機容量2395千瓦。年發電量 86.3萬千瓦小時,農村用電量300萬千瓦小時。3.13.4 交通、通訊與電力315國道從224團南部穿過,有柏油
24、公路與國道相通,內部有柏油、砂石及簡易路面通往項目建設地點,交通較為便利。項目區已開通國際國內直撥電話業務,通訊條件良好。項目用電主要依托烏魯瓦提水利樞紐供電(總裝機60000千瓦,年發電量1.97億千瓦小時,按協議規定十四師可分50%),通過110千伏高壓線路輸送到皮墨生態示范區,場區內輸變電設施完備,可以滿足項目區工農業生產、生活和本項目建設需要。3.14本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現狀目前我國棗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山西、河南、陜西五省,產量約1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多年來出口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其中新疆棗產量1.4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4%。但
25、新疆卻是最具發展潛力,正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打造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優質干棗生產基地,2010年自治區計劃建成200萬畝紅棗種植基地,兵團計劃在3-5年內發展50萬畝棗樹。從優質水果率看,目前我國優質果率只有30%左右,50%是大陸貨,還有20%屬劣質果。從銷售情況來看,優質果暢銷,大陸貨滯銷,劣質果難銷。由于新疆果品味道獨特,棗、扁桃、杏、枸杞產品銷售情況較好。根據我國城鄉居民的購買力水平,從水果總量上看,目前已經接近市場總需求量,但是在果品產量的構成上存在著大宗果品飽和,珍稀果品不足的局面,諸如核桃、棗等,已經成為城鎮居民品嘗和饋贈的首選佳品。例如,新疆的哈密大棗、和田駿棗等干果在內
26、地市場上,平均每公斤售價達幾十元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疆的干果產品尚未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國際市場上,各干果生產國的交易量,與需求之間還有很大缺口。尤其是我國是最大紅棗生產國,更以新疆干棗品質最優。如果新疆干果生產在栽培技術上再深化一些,采收后再經嚴格的分選、精細的包裝就可能以較高的價位打入國外市場。3.2項目建設條件優劣勢分析3.21政策、資源、市場、科技、環境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等(1)政策條件:根據自治區和兵團對園藝業的發展規劃,將在環塔里木盆地邊緣建設我國優質紅棗基地。224團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緣,符合政策規定的范圍。(2)市場條件:項目生產的果品具有質量和價格優勢,而且與普通果品相
27、比更具有營養價值,市場競爭能力較強,推廣前景看好。 (3)資源條件:項目區光熱資源豐富,有效輻射量高,氣溫日較差大,有利于果品的生產,且周圍環境未受污染,生產的果品質量優;項目灌溉用水由烏魯瓦提水利樞紐供給,并已建成年供水量1.3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1.15億立方米,可保證項目用水。 (4)技術條件:項目區人員綜合素質較高,組織嚴密,管理嚴格,有植樹造林的好習慣和傳統,在治理沙漠化和鹽堿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完善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較強的科技力量,并且有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撐,可為項目區豐產栽培示范提供科技保證。(5)環境條件:項目區具有豐富的光熱資源,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具
28、有紅棗生產良好的環境條件。第四章 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4.1市場分析41.1項目產品市場供求現狀我國水果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80年代以來,由于國家對水果實行了價格放開,各?。ㄊ小^)相繼建設了一大批優質水果商品生產基地。從1993年開始,我國水果總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化,我國水果生產正在繼續品種、質量和種植區域的優化,保持穩步發展的勢頭。從進出口情況看,1994年以前,我國水果進口還主要是以加工產品為主,1993年加工水果產品進口比重還占到66%,但之后隨著鮮果進口的迅猛增加,加工水果進口相對停滯,使得進口鮮果比重大幅增加,2004年鮮果
29、進口比重達到80%以上。目前我國棗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山西、河南、陜西五省,產量約1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多年來出口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其中新疆棗產量1.4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4%。但新疆卻是最具發展潛力,正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打造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優質干棗生產基地,2010年自治區計劃建成200萬畝紅棗種植基地,兵團計劃在3-5年內發展50萬畝棗樹。從優質水果率看,目前我國優質果率只有30%左右,50%是大陸貨,還有20%屬劣質果。從銷售情況來看,優質果暢銷,大陸貨滯銷,劣質果難銷。由于新疆果品味道獨特,棗、扁桃、杏、枸杞產品銷售
30、情況較好。根據我國城鄉居民的購買力水平,從水果總量上看,目前已經接近市場總需求量,但是在果品產量的構成上存在著大宗果品飽和,珍稀果品不足的局面,諸如核桃、棗等,已經成為城鎮居民品嘗和饋贈的首選佳品。例如,新疆的哈密大棗、和田駿棗等干果在內地市場上,平均每公斤售價達幾十元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疆的干果產品尚未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國際市場上,各干果生產國的交易量,與需求之間還有很大缺口。尤其是我國是最大紅棗生產國,更以新疆干棗品質最優。如果新疆干果生產在栽培技術上再深化一些,采收后再經嚴格的分選、精細的包裝就可能以較高的價位打入國外市場。4.12市場前景分析4.1.2.1產品市場供需預測從總
31、體生產情況看,我國果品產量由平穩增長轉為高速增長,但速度有回落跡象。預計2005年以后我國水果生產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勢頭。水果消費市場也將在總量上升的基礎上,正向多需求、多層次、多樣性的質量型消費結構發展。尤其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和發展, 消費結構也隨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對物質生活的享受已由單純的生理需求轉向心理需求,“回歸自然、返璞歸真、享受自我”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新鮮、營養價值高、無污染、有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從供求關系來看,大宗普通果品呈現供大于求現狀,而珍稀地方特色果品和高檔大宗果品仍較為緊俏。新疆和田地區是聞名中外的“瓜果之鄉”,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光熱資源優勢和
32、水土資源優勢及特有的果樹品種資源,形成了良好的聲譽。根據自治區規劃,到2010年全疆棗的種植面積將達到200萬畝以上。預計棗將處于供求平衡或供略大于求的狀況。從國內銷售情況來看,項目生產的棗屬于有地方特色的名、優、特產品,價格在不斷上揚,市場潛力較大。41.2.2產品目標市場分析項目區主要產品為棗,全部制干,銷售市場為國內大、中城市。以下重點對駿棗市場進行分析。國外棗樹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引入的,現已遍及亞、非、歐、美及大洋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迄今為止除韓國有一定規模外,其它國家未形成規模生產。從國際貿易看,除韓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有過微量出口外,只有我國是出口國,我國在世界棗樹生產和貿
33、易中占絕對優勢。從消費趨勢看,紅棗及其制品以其獨有品風味和保健價值,已逐步為西方人所接受,消費群體正在逐步擴大。我國棗生產區有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省,面積和產量約占全國總產的90%。我國紅棗及加工品除主產區自用部分外,銷售市場主要在南方、京津和東北諸省、市。近十年間,棗果總量雖增加1倍以上,但從未出現過積壓、賣難現象,售價持續保持平穩。從全國棗的總產量(11億千克)、人均占有量(不足1千克)和消費趨勢分析,近期棗果仍不會出現積壓和賣難問題,即使產量再增加幾倍,人均占有量還不算多,而真正好的優質棗果,還遠遠滿足不了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4.1.2.3 價格現狀與分析水果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34、我國具有比較優勢,優質和特色水果有競爭力。從價格上看,國內主要水果價格大都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因此,入世后我國水果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國內果品價格的變化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蘋果、梨、柑橘等大宗水果雖然連年降價,但優質高檔果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與劣質低檔果差價在3-5倍之間,價格降幅大的多是那些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老劣品種和低質量的果實。現在市場銷售特點是優質優價,銷售快,競爭力強,甚至脫銷。第二,與大宗水果降價相反,棗、櫻桃、李、杏、扁桃等有地方特色的名、優、稀水果價格上揚。第三,目前出現的“賣果難”并不能準確反映市場供求失衡的實際情況,因而籠統提出壓縮規模、減緩發展是不科學的。目前,本項目涉及
35、駿產地價格干棗為20-40元/千克,鮮棗為5-10元/千克。隨著新疆棗樹大量進入盛果期,預計價格會有小幅下降。4.1.3競爭力分析4.1.3.1 主要競爭對手 項目重點對國內棗品生產對手進行分析。市場開發情況:大部分企業進入紅棗市場較早,搶占了部分商機,但市場運作不成熟,使紅棗概念和形象沒有深入人心。銷售渠道:銷售渠道選擇比較廣泛,成員較多,但跟渠道的關系比較松散,終端缺乏管理,較大程度上屬于自然銷售。價格情況:由于搶占市場時機比較早,產品先期的價格比較高,利潤較大,但價格體系比較混亂,渠道政策不明晰,沒有遠期的規劃,屬于自然定價。品牌開發: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無品牌營銷意識。 傳播策略:由于
36、產品自身的優點,具有一定的口碑傳播效果,但沒有成熟的市場傳播行為。經營能力:一般采用“公司+協會+農戶”的經營機制,具備一定的采購、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條件,大部分有冷藏保鮮儲運體系和科研力量,在深加工方面也正處于粗加工向深加工、作坊式向集約化品牌化過度的階段,初步形成規模化。但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頗低,分銷能力薄弱,品牌操作不熟練,促銷創意以及科研力量薄弱,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削弱了市場價值,出口所占比重很小。4.1.3.2 競爭力優勢分析項目生產產品駿棗品質優于其它干棗品種,營養價值高,用途廣,從品質方面看,項目產品占有較大優勢。棗是食用價值、藥用價值較高的珍奇果品,其主要營養成分
37、含量:蛋白質為1.2%、脂肪為0.2%、粗纖維素為1.6%,含糖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達10%-40%,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更是果品中的佼佼者,是橘子的13倍,蘋果、葡萄、香蕉的60-80倍。由于和田地區光熱資源充足,使和田地區生產的棗質量優于全國其它地區。十四師224團生產的棗曾多次獲得過國家金、銀獎,并在2005年楊凌“農高會”上獲 “后稷特別獎”;并通過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石河子)監督檢驗,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從品種質量方面來說有一定的優勢。項目區遠離工業污染源,天然隔離狀態良好,水土資源基本未受污染,且屬于無病害區,生產期很少使用農藥,外觀商品性強,具備發展天然、安全、無污染的綠
38、色果品的基本條件。目前項目區已被兵團環保局授予兵團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從安全性生產條件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棗樹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鹽堿的特性,非常適宜干旱荒漠氣候和水土等生態條件,經濟價值高,防風固沙效果好。項目的實施可擴大林地面積,保護地區生態環境,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建設內容之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十四師具有多年棗樹種植和管理經驗,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有保證。為了保證項目主要產品棗的銷售,十四師成立了紅棗產業化集團,加大了產品宣傳和市場開發力度,為產業化生產奠定了基礎。2005年11月,通過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農高會”)的十四師紅棗產業項目推介會,與7家單位就紅棗的包裝、
39、保鮮、深加工和銷售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合作資金8000萬元。為了保證棗的銷售,十四師計劃2006年在十四師紅棗工業園區新建年生產能力18萬噸的紅棗分級、烘干生產線(處于設計階段);同時,正計劃利用外國政府貸款,新建5000噸冷藏、保鮮項目,可保證項目產品的加工。林果業是新疆“十五”期間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本項目生產棗(鮮)定價為8元/千克,低于目前市場相應產品的銷售價格,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4.2 營銷策略研究總體策略:以點帶面,重點突破。以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為核心,以市場為龍頭,實施重點市場集中聚焦戰略,迅速在市場上搶占戰略制高點,建立樣板示范市場,穩打穩扎,從而帶動、輻射全國市場。市場策略:
40、優質優價,快速銷售,創建品牌。同類產品對手的弱點是品牌力弱,銷售主要集中區域為北方。項目應迅速建立品牌,以“中華第一果”產品形象高端切入市場,通過“昆侖山”牌紅棗“水果品牌領導者”的定位,采取品牌運作贏得“優質紅棗”的解釋權,完成對消費者的心理占位和市場占位,迅速占領南方市場,逐步打入北方市場。產品策略產品功能定位:天然Vc之王(水果、補品)產品形象定位:中華第一果(品質、健康、文化、潮流)產品文化定位: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聚合點產品包裝定位:精美、時尚、多樣化。根據消費者與銷售區域的不同,將消費者細分為家庭自用人群、送禮人群和商旅人群,并分別規劃包裝形象價格策略:用高價位來體現高品質。根據水
41、果隨行就市的特點,實行溢價策略,即在同類產品中樹立高品質、高價格的產品地位,與“昆侖山”高檔品牌定位相符。始終堅持“高價”定位原則不動搖,無論處于產品的任何一個生命周期,始終堅信產品是一流的,紅棗是“中華第一果”。市場競爭最終是產品的競爭,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培養客戶的忠誠度,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銷售渠道策略根據ABC法則將區域市場形成分類管理,實施重點市場集中聚焦戰略,并運用區域市場搶占第一戰術(ARS戰術),迅速在市場上搶占戰略制高點,建立樣板示范市場,從而帶動、輻射全國,為今后大規模推廣創造條件。 促銷策略項目擬從三個方面展開對終端強有力的教育和促銷:一是在消費點對消費者的直
42、接促銷;二是針對經銷商和終端促銷員的培訓;三是針對媒體的軟性營銷,為項目銷售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第五章 建設實施方案5.1項目建設規模及產品方案 (1)建設規模項目建設總面積3500畝,其中紅棗種植區面積2932畝,防護林面積413畝;管線和道路占地面積為154.6畝;節水灌溉方式采用滴灌。 (2)產品方案項目建設完成后,第四年開始結果,第六年達產。紅棗達產年平均單產為1000公斤/畝(鮮棗)。5.2總體布局建設地點位于224團七連中,具體地塊為:2-12北CDEF地塊,共劃分為8個條田,每個條田長1052米,寬265米,條田面積418.17畝。兩個條田構成一個灌溉系統,控制面積836.34畝
43、。共分為4個滴灌系統。灌溉布局項目區滴灌地塊均由二二四團骨干管網輸水到田間,并利用有利地形采用自壓滴灌,種植紅棗、套種小麥、建設高標準農田防護林等,灌溉水源為二二四團東南角的沉沙調節池。根據骨干輸水管網布局,本次滴灌系統地塊布局都較規整,均為南北走向,每個系統的面積相差不大,單系統控制面積836畝左右。從分干管分水口引一條支管,支管進入田間后分成3條分支管,分支管材料為PVC管,管徑160mm。所有分支管均沿條田南北向布置。從分支管上接輔管,雙向控制輔管,一條分支管控制12條輔管。輔管東西向布置,雙向控制灌溉管,滴灌管南北向布置,長度85m。水利管網材料與安裝不計入本項目資金;防護林布局在項目
44、區內沿管道、道路兩側布設各種規格的農田防護林,防護林主要種植適合當地土壤條件的沙棗樹、新疆楊等。防護林種植面積413畝。套種布局在紅棗幼樹期,種植行間空地,進行套種小麥。本項目預留套種的灌溉管線,套種投資不計入本項目。5.3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項目建設總面積3500畝,其中紅棗種植區面積2932畝,防護林面積413畝,道路和管線占地面積154.6畝;建設內容如下:(1)紅棗種植工程:建設駿棗種植基地2932畝;(2)防護林工程:建設條田防護林413畝;(3)灌溉工程:包括3345畝紅棗和防護林地的滴灌設備購置和安裝。(4)技術培訓:對項目區的職工進行技術培訓500人次。5.4紅棗種植技術方案(1
45、)紅棗種植面積2932畝。(2)紅棗建園方式直播建園,后期進行嫁接。(3)品種選擇直播以酸棗為主,嫁接品種為駿棗。(4)直播密度直播株行距為1.0*2米。(5)需種量直播酸棗每畝需酸棗種子1公斤,共需酸棗種子2932公斤。(9)幼樹撫育管理除萌:苗木成活后,每周檢查一次,及時除去砧木上的發出的萌芽。施肥:種后第一年,從種植后2個月起,每二個月施肥一次,每株施尿素或復合肥30g;第2一3年,每年秋季10-11月每株施農家肥10kg,在距樹干40-50cm挖環狀溝施入,施肥后澆水。追肥分別在萌芽前、初花、果實膨大期施用。修剪:苗木成活后,剪掉1m高以下的側枝,促使棗苗生長。苗高達1m以上時,在距地
46、面60一90cm范圍內選3個側枝作為主枝,在距第一層主枝80-100cm選留第二層主枝,在距第二層60-70cm處選留第三層主枝。5.5防護林建設技術方案(1)造林面積413畝。(2)樹種選擇新疆楊和沙棗,行狀混交造林。(3)造林密度新疆楊株行距均為1.0*2米,沙棗株行距均為1.0*2米和0.5*2米兩種。(4)配置模式A、500米、1000米道路兩側各種5行,4行為新疆楊(12m),最外一行為沙棗(0.52m)。B、南北向道路防護林為5行,4行為新疆楊和沙棗間隔種植(12m),另外兩行種植新疆楊(12m),第五行為沙棗(0.52m)。C、條田間防護林(支管線旁邊)為14米,種7行,靠紅棗的
47、2行種植沙棗(0.52m),中間5行為新疆楊(12m)。D、條田內防護林為4行,行距為2米,兩邊各一行沙棗(20.5米),中間兩行種植新疆楊(21米)。5.6人員培訓方案推行深耕松土、秸桿還田、增施農家肥等措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促進作物高產。結合滴灌特點,培育良種及栽培技術。利用滴灌工程,實施水、肥、藥隨水同步供給,提高水、肥、藥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結合當地土壤特點,選育耐旱的作物品種根據滴灌的特點,試驗、總結科學合理的灌溉制度。合理實施草、田輪作,以及不同作物輪作倒茬,以培肥地力,保證可持續發展。本項目主要培訓人員500人次。5.7滴灌技術方案1、滴灌設計范圍項目區目前已完
48、成輸水主干管水利工程以及田間地下管道等工程,本項目主要設計內容僅包括管網首部過濾系統、田間控制、田間毛管、設備安裝等。2、灌溉水源喀河經皮亞勒瑪干渠引水至沉砂調節池,作為項目區灌溉的唯一水源。3、灌溉方式選擇項目區從沉砂調節池引水通過管道輸水到田間,并利用自然地勢形成水頭,至項目區有50m左右的水頭,進行自壓滴灌,采用地埋輔管接滴灌管方案。4、種植模式及灌溉方式分為防護林帶種植、紅棗建園和行間空地套種3部分。條田內主要種植紅棗,紅棗采用直播法建園,南北向種植,直播株行距1m2m;防護林帶種植新疆楊和沙棗。新疆楊行株距2m1m。沙棗行株距20.5m。在紅棗幼樹期進行套種小麥,套種也采用滴灌。5、
49、滴灌設計方案(本項目滴灌工程不計入項目資金,因此滴灌不做方案,由另外項目實施)5.7水土平衡分析(1)現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224團灌溉工程可供水量主要是地面水。團場地面水主要來自喀拉喀什河。據喀河徑流量計算年可引水1.37億m3,按75%保證率的年引水量為1.027億m3。表6-7:224團喀河渠首供水過程表單位:萬方月份項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墨玉灌區可分水量3214.082903.044178.303900.076756.4714003.3320855.2224團分水量0015241516.21617.52445.62164比例0036.5%38.88%23.94%17.46%10
50、.38%月份項目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墨玉灌區可分水量21609.069029.553092.752760.403214.0895516.32224團分水量1363.8819.11716.791073013721比例6.3%9.1%23.2%38.88%013.86%二二四團總灌溉面積為21.73萬畝,根據皮墨墾區農業灌溉用水量(9851.16萬m3)可按面積比例推出項目區用水量。項目區灌溉面積為8196畝,則項目區的年供水量為371.56萬m3(田間管網末端,不含田間水利用系數)。(2)現狀需水量項目區工業及人畜飲用水需水量已在二二四團人飲工程中考慮,本項目只計算農業灌溉用水。工程完
51、成后,項目區灌溉總面積8196.00畝,主要種植作物為紅棗,種植面積7360畝,采用滴灌,防護林面積836畝,也采用滴灌。根據前面的灌溉定額為:紅棗灌水定額為401.8m3/畝,林地灌水定額416.02m3/畝。水量供需平衡為同一點的供水量和需水量進行分析,因可供水量折算到田間管網出水口(不含田間水利用系數),需水量也需折算到田間管網出水口,滴灌需水量為田間凈需水量除以田間水利用系數。本項目滴灌田間水利用系數取0.90,則全年作物需水量(田間管網出水口)為:滴灌紅棗需水量:401.87360/0.90328.58萬方;林地需水量:416.02836/0.9038.64萬方;全年作物需水量:W3
52、28.58+38.64367.22萬方。(三)項目區水供需平衡分析 經計算分析,項目區全年作物需水量367.22萬m3,項目區年供水量為371.56萬m3,供水量與需水量均計算到田間管網末端,需水量小于供水量。可實現按需供給,供大于需,供水量有保證。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6.1環境影響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由于需要進行土地平整、果溝開挖等一系列土方工程,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環境影響,但由于該項目屬于生態經濟林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后防護林和經濟林所起到的生態保護作用遠遠超過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6.2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該項目土地平整、果溝開挖等工程建設時期,盡量在本地區風沙較少的季節進
53、行。在工程建設中盡可能的保護周邊生態環境。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盡量減少生活等施工垃圾的丟棄,并收集后進行統一銷毀和掩埋。第七章 項目組織管理7.1 組織機構與勞動定員7.1.1 組織機構本項目建設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責任落實到農場法人,對本項目的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和資金管理全面負責。組織管理示意圖如下:團長副團長總農藝師總會計師農業科農技中心工程科工程科財務科供應站 組 長:黃 然(團 長)副組長:王 強(主管副團長) 成 員:劉多紅(發改科科長)丁進軍(工交建商科科長)田玉山(農業科科長)蔣文燕(會計核算中心主任、財務科副科長)下設辦公室在農業科人員構成為:主 任:田玉山成 員:劉智虎 薛秋紅
54、 7.1.2 勞動定員本項目需要職工135人,其中:管理人員3人,技術、財務人員2人,職工130人(棗園按每人管理定額按22.5畝)。防護林按林隨地走,林權清晰的原則,由相應人員管理。所需各類人員由224團內部調整或招聘外地工為主。項目資金按投資計劃到位,實行專戶管理,??顚S?,并實行專戶報賬制;有關部門應加強資金使用的追蹤檢查和審計。7.2 項目管理7.2.1 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工程施工必須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積極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工程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同時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工程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及有關施工驗收規范、產品安裝說明書等文件要求進行。施工前應檢查圖紙、
55、文件等是否齊全,應檢查現場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發生各類事故。應嚴把設備、材料質量關,隨時檢查施工質量,發現不合格產品和施工不符合要求需堅決退還和返工。建立嚴格的現場協調制度,建設單位要及時研究解決設計、施工的關鍵技術問題,認真履行合同,積極處理好工程建設各方的關系,為工程施工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施工單位要全面推行質量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質量保證體系,要做到層層負責,人人把關。項目建成后,由有關部門按要求檢驗驗收,確保項目質量。項目建成后,應按基本建設程序報兵師主管部門組織驗收,正式驗收之前,應由項目法人組織初步驗收,對驗收發現的問題要在正式驗收前解決。7.2.2 資金管理嚴格推行項目法人責
56、任制,建立項目獎懲及激勵機制,保證自有資金按期到位。嚴格建設資金管理,嚴禁擠占挪用,拒絕人情投資。項目竣工驗收時,附審計部門的審計報告。7.3 工程實施措施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把生態環境建設提高到貫徹國家基本國策的高度,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力措施,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做到領導思想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 實施“科技興林”戰略,依托區內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并解決項目實施中的有關技術難題。認真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管理,確保項目高質量、按期建成。堅持水土平衡水利先行的原則,優先開發水資源,確保項目建成后的水土平衡,加強節水灌溉設備的運行管理,健
57、全節水灌溉技術服務體系。加強干部職工的培訓,不斷提高人員素質。第八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8.1 投資估算依據主要依據是1993年國家計委建設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并結合本項目的特點進行投資估算。項目土建工程投資根據墾區有關資料,按現行價格、按項目建設內容分別匯總得出;設備購置、安裝參照現行市場價格。82 投資估算8.2.1 總投資本項目總投資350萬元,具體如下:條田防護林工程需要44.53萬元。項目條田防護林工程413畝。投資內容包括土地平整、苗木購置與定植、林地扶管。土地平整條田防護林413畝,每畝按600元估算,共需投資24.78萬元。苗木購置與定植防護林珠行距21
58、米,每畝需苗木330棵,苗木平均單價為1元/株,每畝苗木購置費用330元;定植包括人工挖坑、栽樹,樹坑直徑40厘米,深50厘米,每株定植費用0.2元;每畝防護林苗木購置與定植費用396元,413畝防護林投資16.35萬元。林地扶管包括水、肥費用。每畝防護林施農家肥0.5噸,肥料價格60元/噸;防護林每畝平均用水定額350立方米,水價0.15元/立方米,防護林每畝水費為52.5元;扶管期人工在棗園管理人工中計算,項目扶管期按2年考慮,防護林扶管費用(30+52.5)413=3.4萬元。駿棗密植豐產示范園建設需要270.33萬元。項目建設駿棗豐產示范園2932畝,。投資內容包括土地平整、苗木購置與
59、定植、園地扶管。土地平整項目區沙包面積較大,平均每畝平整土方量200立方米,需要資金600元,共需要資金175.92萬元。酸棗種子購買與播種每畝需要酸棗種子1公斤,每公斤130元。每畝需要播種費用20元,2932畝需要費用43.98萬元。園地扶管費包括水、肥等費用。每畝施農家肥1噸,價格60元/噸;每畝施有機復混肥30公斤,價格1.1元/公斤;每畝平均用水定額525立方米,水價0.15元/立方米,水費79元;園地扶管費用(160+301.1+79)2932=50.43萬元。配套水利工程:不計入本項目科技示范體系項目培訓人員500人次;專家差旅費、交通費、會議費、田間生產檢查等費用15.14萬元
60、。其他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建設單位管理費、勘測設計費、工程監理費、技術培訓費、招投標代理費、環境評價費等,共計20萬元。8.2.2 總投資估算總資金350萬元8.3 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350萬元,其中以工代賑資金330萬元,自籌20萬元。 8.4 資金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照農業建設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行資金使用和管理。第九章 財務評價9.1 財務評價9.1.1 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本項目建設期1年(2009年10月-2010年5月),生產期為10年,計算期10年。第4年為達產年。項目固定資產采用綜合年限折舊法,固定資產中土建工程按20年,設備及其他按15年計提折舊,固定資產
61、余值均為5%。 項目區產品價格按照低于目前市場實際銷售價格計算,產量低于和田地區平均產量;考慮到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樹種的更換,為簡化計算,項目達產年后產量按不變考慮。項目基準收益率為8%。9.1.2 銷售收入估算參照市場同類產品市場價格,確定本項目產品銷售價格為:棗(鮮果)8元/千克分年度生產情況見表9-1。分年度生產情況計算表表9-1作物名稱單位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2022年棗(鮮果)單產(公斤)400 800 800 800 800 面積(畝)2932 2932 29322932 2932總產(噸)11722345234523452345達產年項目產品規模
62、為:棗(鮮果)2345噸,達產年銷售收入為1876萬元。本項目所有產品均為農產品,自治區農業稅已取消,稅金為零。9.1.3 成本費用估算原材料、燃料及動力:項目投產后,所需的水電費、農家肥、有機復混肥、機力作業以及滴灌管(按使用量的50%考慮)等費用,各作物物化成本見表9-2、9-3。果園物化成本估算表表9-2 項目盛果期前盛果期果樹用量金額(元)果樹用量金額(元)農家肥2噸1203噸180有機復混肥60公斤6680公斤88病蟲害防治費用1010機耕、機修費30元3030元30灌溉費525立方米79525立方米79小計305387防護林畝物化成本估算表表10-3項目防護林原材料消耗量金額(元)
63、農家肥病蟲害防治費用10灌溉費360立方米54小計64工資及福利費用:項目新增定員135人,管理、技術人員人均工資、福利費用按3萬元/年計,其他人員人均工資、福利費用按1.5萬元/年,達產年工資及福利費用210萬元。折舊、修理費用:項目從投產年開始提取折舊,采用分類的平均年限法,均提取殘值5%,按10年折舊,年折舊費15萬元。修理費按折舊的10%計提,年修理費1.5萬元。攤銷費用:項目其他費用等計入攤銷費,按5年攤銷完計,年攤銷費為3萬元。財務費用:項目財務費用包括長期借款和流動資金借款利息合計,本項目財務費用為0。其它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按銷售收入的5%計,達產年為144萬元
64、。國民經濟評價結果表明,經濟內部收益率高于社會折現率10%的要求。此外,還有許多未及量化的間接效益。因此從項目對國民經濟產生的直接和間接效益看,不僅直接效益能滿足社會折現率的要求,還有較好的間接效益,因此本項目具有經濟合理性,是可行的。第十章 社會效益分析10.1 社會評價基本結論項目的實施,將顯著改善墾區的生態環境,變沙進人退為人進沙退,穩定并拓寬了墾區人民的生存空間,改善了墾區的生產條件,促使項目區農場的農業結構更加合理,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對保證墾區的社會穩定和人民的安定團結起到積極的作用。項目建設能夠為墾區棗園豐產栽培樹立典型,并提供有益的經驗,起到示范作用。項目達產后
65、,每年向社會提供優質果品3600噸,社會效益顯著。10.2 農業產業化經營10.2.1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分析在農業結構的調整中,果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單一的種植糧食,不僅浪費自然資源,而且收入較少,果業的發展首先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和種草業的發展,果園只有大量的有機肥施入,才能保證良好的品質和外觀的商品性,畜牧業的發展將為果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其次是果園種草,將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機質,覆蓋保墑,減少地面水分的蒸發,減輕果樹的日灼現象,多余的草可喂養牲畜,為牧業發展提供飼料之源,這樣將形成草牧果業的良性循環,優化農業產業結構。10.2.2可以為單位和種植戶帶來巨大的收益 該項目建成后,
66、首先受益戶是種植者和所在單位,據估算一畝果園平均年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而且投入低,經濟效益將持續1520年以上,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也較強,隨著我國加入WTO組織,果品的銷售市場將越來越廣闊,新疆的果品由于外在商品性強,內在質量好,銷路不成問題,該項目每年將為單位帶來2000萬元以上的收入,可以為社會產生相當數量的稅業收入。對于繁榮邊疆民族經濟有積極的意義。10.2.3 可以帶動邊疆地區的果業發展新疆和田地處我國邊疆,由于距內地遙遠,果業生產一直緩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優良品種,二是缺乏相應的科學管理技術,該項目的實施可以源源不斷的引入果樹名優品種,并依托新疆農墾科學院的技術優勢,比較順利的解
67、決了上述存在的問題,這樣將對于和田地區整個果業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10.2.4 可以解決社會剩余勞動力就業果業生產由于技術性強,比較費工,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每年整形修剪、摘果、病蟲防治等工作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這就為社會勞動力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同時也對兵團內部的勞動力做到了充分的利用,在自己單位的土地上每年通過果業生產將獲得穩定的收入。減輕了社會負擔,優化了單位內部勞動力組合,也創造了一定的社會效益,穩定了社會秩序,提高了經濟快速發展。10萬畝優質長紅棗基地產業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 錄 一、項目申報企業簡介3 二、項目承擔單位和規劃區概況4 三、項目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 四、項目
68、建設內容9 五、項目運作機制13 六、投資概算及資金籌措14 七、綜合效益分析15 八、結論和建議16一、項目申報企業簡介 一、企業簡介棗莊長紅果品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于2001年3月,是一家集長紅棗生產種植、原料加工、長紅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高新股份制民營企業。目前,該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職工168人,其中中層管理人員12人,科技研究人員35人,生產員工120人,主要產品為凈選長紅棗、生力棗、長紅棗營養液、長紅鮮棗汁、棗粉、棗泥、棗蓉、長紅棗香辣醬、長紅棗芝麻醬、長紅棗桂花醬等三大系列產品20多個規格品種?!伴L紅”商標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該公司被省科技廳授予“山東省優秀民營科技企業”稱號
69、。二、主要職能一是協助區委、區政府制定和實施本區10萬畝長紅棗產業發展規劃;二是組織、協調、指導鄉(鎮)、村農民群眾發展長紅棗生產;三是開展長紅棗產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產業化經營和服務;四是延長產業鏈條,拓展發展空間,實現加工增值,推動相關工業立項發展。三、運營模式 (一)工業公司:企業采取“品牌制勝,質量創優,誠信為本,用戶至上”的營銷策略,建立與用戶面對市場,面對企業“親情合作,戰略伙伴,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營銷模式,擁有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市場和客戶群體。(二)農業公司:推行“訂單農業”,建立健全區、鄉(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堅持“網點到村、資金到戶、技術到人”的“零距離”服務;對種植戶
70、有優惠的扶持政策,對市場保障有最低保護價和盈余資金二次返利政策,真正形成了以產、銷連接為紐帶,以服務連接為橋梁,以利益連接為核心,以機制連接為保障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話組織模式二、項目承擔單位和規劃區概況 一、 項目承擔單位概況項目承擔單位-棗莊長紅果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長紅棗生產種植、原料加工、長紅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高新股份制民營企業。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備有年產2000噸棗營養液生產線一條,年產1000噸干棗制品生產線一條,年產2000噸棗醬生產線一條。在加工和包裝方面已取得13項國家專利權,“2000噸大棗深加工產品開發”、“富硒棗栽培與加工”項目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凈
71、選長紅棗被譽為“中國最好的棗”,在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在上海山東“九發杯”名優稀特農產品交易會上榮獲暢銷獎。2003年11月在中國國際旅游博覽會上長紅棗系列產品獲優秀展品獎。近幾年來,公司先后承擔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市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項目,省、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該公司自注冊成立以來,形成高起點、規?;?、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建立健全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體系,是集“農工貿、種植與加工、產供銷”于一體的實體型公司。到2007年9月,已開發利用農田6萬畝,公司本著服務、扶持、讓利于農民的思想,先后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基地農田排灌渠道建設及扶持農民種植。到2010年公
72、司擬建設10萬畝長紅棗基地,形成大規模化的長紅棗生產與加工于一體的產業發展鏈。一、 規劃區概況項目區-棗莊市山亭區境內。山亭區位于東經1171400-1174420,北緯345400-351920,東南西北斜長47.5公里,東西最寬處39公里,總面積1017.8平方公里。該區地處魯南地區,位于泰沂山脈西南麓,山地丘陵多,平原少,屬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全區年平均氣溫在13.5左右,無霜期年均21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為800950mm,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型氣候。土壤肥沃,且主要以褐土和北部山區棕壤土為主,是典型的農業大區。由于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優勢,適宜絕大部分落葉果樹生長。因此,區內
73、果樹類型多樣,果品質量佳,是魯南地區重要的果品生產基地。全區果樹總面積達40萬畝,果品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40%左右,特別是長紅棗在全區栽培6萬余畝,年產量達5000多噸,以個大、肉多、核小、甜香綿等優良品質,在全國享有盛名。經化驗,其鮮棗含糖率在30%左右,干棗含糖率達7579%,可食率為96.5%,制干率44.1%以上。長紅棗是本區的一項支柱產業,是我省的地方名優特產。三 、項目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項目規劃的必要性1、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實現規模發展。山亭區為發展長紅棗產業的最適宜區,公司入注山亭區以來,在企業的帶動下,本區長紅棗列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線來抓,加大了領導力度,增加了生產
74、投入,擴大了基地規模,具備了產業發展的基礎。目前,已開發利用種植面積雖達6萬畝,但土地整理及排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2006年末投產面積僅為5萬畝,規模效應不明顯,整體效益不高,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該區擁有未利用的土地資源20余萬畝,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有必用活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充分激勵和調動龍頭企業和項目區群眾的積極性,整合長紅棗產業現有資源和土地資源,進行規模發展,實現小區域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有機對接。2、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合理整合生產要素,增強行業抗風險能力。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和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區通過招商引資等各種形式,分別組建了自己的企業,但這些企業大多實力有
75、限,帶動作用不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發展思路不一致,因利益關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對全區長紅棗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尤為不利。因此,有必要利用國家的產業宏觀調控政策,引導企業整合,提高企業的規?;⒓s化經營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 3、調整產業,整合資源,科學發展,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要推進全區農業產業化進程,必須建立現代農業3、開展了品系選優工作,長紅棗主要靠根孽自然繁殖,在長期的生產中,分化出了不少優良株系。我區科技人員經認真觀察調查,從數萬畝的棗林中選出了四個優良株系,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驗,其干鮮棗含糖量、VC含量和可食率等均優于普通長紅棗,這一研究成果于2002年12月通過專家
76、組鑒定,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2003年獲棗莊市科技進步一等獎。4、目前,項目區內已完成了富硒長紅棗等果品試驗研究與開發。該項目在山東省星火科技服務基地建設辦公室劉延祥教授指導下,針對我國果品生產現狀和果品市場對保健果品需求量大的實際。自2002年開始,在長紅棗、蘋果等8個樹種20余個品種上進行果品富硒試驗,系統研究了富硒施肥效果;開發出長紅棗、板栗、蘋果、桃等富硒果品4種,果品含硒量比對照增加520倍;研究制定了長紅棗等果樹富硒生產技術規程,該規程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幾年來,累計推廣7900畝,生產富硒果品1577.5萬公斤,獲得經濟效益2320.75萬元。試驗推廣生產的富硒果品符合富硒食品
77、國家標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該項目于2006年獲棗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5、有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該公司自注冊成立以來,形成高起點、規模化、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人才,短期內建成了區內最大規?;拈L紅棗加工生產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產品加工與銷售”的產業發展鏈。公司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作模式,完全有能力進行該項目的運作管理和實施。 四、項目建設內容 一、建設內容建成長紅棗苗木繁育基地100畝,建棗樹品種博覽園100畝,推廣長紅棗新品種和兩花一棗栽培模式,將長紅棗栽培面積由目前的6萬畝擴大到10萬畝,長紅棗年產量由目前的5000噸增加到8000噸,僅此一項農民人均
78、收入由建廠前的950元,增加到2650元,實現人均增收1700元;建成一定規模的長紅棗果品批發市場,逐步形成長紅棗生產銷售集散地;擴大棗莊長紅棗果品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能力,年加工長紅棗由目前的2000噸增加到5000噸,其經濟效益由2000萬元增加到4870萬元,利稅達到1100萬元,帶動地方增加財政收入800萬元;配套建設氣調庫,在原“棗莊市棗樹栽培與產品加工技術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長紅棗栽培及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從而使長紅棗真正按照市場化經營,產業化生產體系,構建具有特色優勢的農產品集中區。要遵循“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區域推進”的原則,通過機制創新,促進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形成穩
79、定的產銷協作以及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關系。二、項目規劃的可行性1、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根據國家扶持貧困縣(區),開發落后地區的發展戰略,項目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在企業的帶動下發展優質特色長紅棗產業。項目的實施對于推動全區長紅棗產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大長紅棗產業化開發力度對加快全區果品行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促進全區農業產業化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實現富民強縣具有重要意義。2、優越的地理優勢和自然條件。山亭區是我國長紅棗的主產區之一。棗是我國的特產,在東經76124,北緯2342范圍都有分布,品種達300多個,
80、但以黃河中下游較為集中,僅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五省就占全國棗果總產的90%以上,但不同地域主栽品種不同,如我省分魯北小棗區、魯西圓鈴棗區、魯南長紅棗三大產區。滕縣志就記載了當時的植棗情形,“城東地多山險,宜栗菽,其俗好種樹,饒于棗梨”?!吧絽^之民,千樹棗、千足羊”。滕縣城東即目前的山亭區北部,現店子鎮、馮卯鎮、水泉鎮一帶有長紅棗栽培面積約6萬余畝,年產達3000萬公斤以上,僅店子鎮就有棗園3萬余畝,2003年秋季山亭區委、區政府在店子鎮成功舉辦了“中國首屆大棗節”,是山東省乃至全國長紅棗的主產區,在全國享有盛名。3、開展了品系選優工作,長紅棗主要靠根孽自然繁殖,在長期的生產中,分化出了
81、不少優良株系。我區科技人員經認真觀察調查,從數萬畝的棗林中選出了四個優良株系,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驗,其干鮮棗含糖量、VC含量和可食率等均優于普通長紅棗,這一研究成果于2002年12月通過專家組鑒定,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2003年獲棗莊市科技進步一等獎。4、目前,項目區內已完成了富硒長紅棗等果品試驗研究與開發。該項目在山東省星火科技服務基地建設辦公室劉延祥教授指導下,針對我國果品生產現狀和果品市場對保健果品需求量大的實際。自2002年開始,在長紅棗、蘋果等8個樹種20余個品種上進行果品富硒試驗,系統研究了富硒施肥效果;開發出長紅棗、板栗、蘋果、桃等富硒果品4種,果品含硒量比對照增加520倍;研
82、究制定了長紅棗等果樹富硒生產技術規程,該規程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幾年來,累計推廣7900畝,生產富硒果品1577.5萬公斤,獲得經濟效益2320.75萬元。試驗推廣生產的富硒果品符合富硒食品國家標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該項目于2006年獲棗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5、有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該公司自注冊成立以來,形成高起點、規?;?、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人才,短期內建成了區內最大規?;拈L紅棗加工生產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產品加工與銷售”的產業發展鏈。公司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作模式,完全有能力進行該項目的運作管理和實施。 四、項目建設內容 一、建設內容建成長紅棗苗
83、木繁育基地100畝,建棗樹品種博覽園100畝,推廣長紅棗新品種和兩花一棗栽培模式,將長紅棗栽培面積由目前的6萬畝擴大到10萬畝,長紅棗年產量由目前的5000噸增加到8000噸,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由建廠前的950元,增加到2650元,實現人均增收1700元;建成一定規模的長紅棗果品批發市場,逐步形成長紅棗生產銷售集散地;擴大棗莊長紅棗果品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能力,年加工長紅棗由目前的2000噸增加到5000噸,其經濟效益由2000萬元增加到4870萬元,利稅達到1100萬元,帶動地方增加財政收入800萬元;配套建設氣調庫,在原“棗莊市棗樹栽培與產品加工技術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長紅棗栽培及產品加
84、工技術研發中心”。從而使長紅棗真正按照市場化經營,產業化生產。二、規劃布局1、組建苗木組培中心,建立長紅棗苗木繁育基地(體系),推廣優系長紅棗。山亭區長紅棗是歷史形成的一大特色產業,長期生產過程中靠根蘗自然繁殖,漫山遍野皆有分布,品種分化明顯,果個大小不一,果形不齊,含糖量、可食率也有差異。因此,我們開展了品種選優工作,初選出的長紅棗1-4號明顯優于普通長紅棗,特別是長紅棗1號,更為突出,這項技術研究達國內領先水平,這一成果于2002年獲棗莊市科技進一等獎。因此我們組建苗木組培中心,有利于生產無毒苗木,降低棗瘋病發生率。建立長紅棗苗木繁育基地,可重點繁育長紅棗優系,特別是長紅棗1號,發展優系長
85、紅棗,提高長紅棗果品外觀和內在品質。2、開發“兩花一棗”栽培模式。我區長紅棗主要是自然分布,疏密不均,高干養成,畝產難統計,豐產期晚,前期效益低。我們研究出的兩花一棗栽培模式,可長短兼顧,整體效益高,新建棗園合理密植、低干養成,當年定植當年見果,第三年可株產鮮棗1公斤,畝產約50公斤。園內主要間套地膜花生,前二年花生畝產350公斤左右;地堰栽培金銀花,一方面起到護坡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更重要的是采收金銀花作為中藥材,市場收購價3040元/公斤。3、建立棗博園。在店子長紅棗園內規劃出100畝地,計劃引進60個以上品種,建立棗品種博覽園(種質園),供對比觀察、示范、觀賞等,作為生態旅游觀光點。選適應
86、性好、品質優、特色顯著的良種,繁育苗木進行推廣。4、配套建設龍頭企業。擴大棗莊長紅果品開發有限公司的加工規模,年加工能力由2000噸提高到5000噸,氣調庫建成投入使用,確保干鮮棗達到周年供應??赡陝摦a值4870萬元,年增創利稅1100萬元。5、組建果品批發市場。在園區結合集市,建成一定規模的果品批發市場,使干鮮果特別是長紅棗達到長期供應,使有貨能銷,需貨能購,逐步成為長紅棗集散地。6、在果品科研所和廠科研所基礎上,成立紅棗栽培技術及產品加工技術開發中心,創新科技服務體系,生產綠色長紅棗和富硒長紅棗。食品安全愈來愈受重視,全國各大城市推行市場準入制度,根據長紅棗主要以干棗進入國內外市場的特點,
87、按照綠色食品和ISO90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要求,從產地抓起采用與國際接軌的生產、加工、包裝、標識等。長紅棗園在北部山區,生態環境好,周圍無工業三廢污染,環境、土壤、水質優良,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按照市場需求向農民提供全新信息技術培訓,創新科技服務體系,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目前,我們已形成4000畝富硒長紅棗基地。三、實施進度2007年8月2008年12月,完成整個基地建設規劃論證。落實棗博園、育苗基地和果品批發市場的土地調整,引進30個以上棗品種,繁育部分砧木,開發2000畝兩花一棗模式,加工生產凈選長紅棗、長生棗、棗汁,籌建苗木組培中心和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年培訓農民和企業職工2000余人次
88、,企業年申報5項專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棗博園品種達到60個以上,年供優質優系長紅棗苗50萬株以上,開發兩花一棗2萬畝,建成果品批發市場投入使用,長紅牌加工棗品種達4個系列,20余個品種,企業年申報5項專利,產品出口量達20%以上。氣調庫完成配套建設,科研所(研發中心),優系長紅棗申報省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命名,提供新型信息培訓,年培訓農民5000余人次。2011年1月2012年12月,開放棗博園,苗木組培中心批量生產苗木,兩花一棗面積開發到4萬畝,長紅棗總栽培面積達到10萬畝; “長紅”公司加工棗品種達10個系列,企業年申報5項專利,產品出口創匯達到50%以上,企業年總產值達到4
89、870萬元以上,利稅1100萬元;干鮮棗爭取實現周年供應,使技術開發中心建成一定規模,向農民提供全新信息技術培訓,年培訓農民5000人次以上,促進當地產業化調整邁上新臺階。 五、項目運作機制 一、運作模式按 “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市場牽動,農戶聯動”的發展方向,按照長紅棗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棗莊長紅果品有限公司為全區長紅棗產業的龍頭,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發展長紅棗產業,并做到合理規劃,快速推進,穩步實施。把長紅棗種植戶與龍頭企業和市場連接起來,與棗農建立牢固的利益共同體關系,推行最低保護價的“訂單農業”。二、運作辦法公司負責扶持項目區長紅棗產業發展,享有長紅棗
90、加工生產的獨家經營權,確立每公斤長紅棗的最低保護價政策,并保證在現有長紅棗種植的基礎上,利用五年時間按總體規劃發展,開發利用長紅棗原料基地10萬畝。按區域所爭取到的國家扶持長紅棗產業資金用于長紅棗產業,產業稅收按區域分繳各鄉(鎮)。各鄉(鎮)原有收購機構及職能職責不變,協助公司作好產業發展工作。三、扶持辦法1、棗樹苗木補助:發展新長紅棗種植戶所需果樹苗木款由公司墊資20%,收棗后從棗款中扣除,并且每棵棗苗公司補助2元。2、化肥農藥:發展新長紅棗種植戶所需化肥農藥款由公司每畝墊資50%,收棗后從棗款中扣除。 3、配套建設:企業投入同時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扶持。4、獎勵:每發展100畝,公司獎勵科技示
91、范戶5000元。 六、投資概算及資金籌措 本項目計劃總投資715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扶持6300萬元,省、市與地方配套200萬元,承擔單位自籌500萬元,銀行貸款150萬元。經費支出情況是(1)苗木組培中心800萬元,棗博園和苗木組培中心需占地200畝,按暫租用5年計算,每畝每年1000元,需100萬元;引進60個品種,每品種5000元,需300萬元;水利配套及溝渠建設100萬元。(2)長紅棗栽培生產加工技術開發中心廠房建設和聘請技術專家、配套購置、電教、化驗設備等,需資金2500萬元。(3)擴建長紅果品開發公司建氣調庫、進行設備改進和產品開發,擴建包裝紙箱廠,資金共需3000萬元。(4)聘請
92、專家及相關人員舉辦科技培訓班、講課及指導論證項目課題、項目考察以及材料費等,需350萬元。 七、綜合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分析項目全部完成后,長紅棗栽培面積由目前的6萬畝擴大到10萬畝,長紅棗年產量由目前的5000噸增加到8000噸,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由建廠前的950元,增加到2650元,實現人均增收1700元;建成一定規模的長紅棗果品批發市場,逐步形成長紅棗生產銷售集散地;擴大棗莊長紅棗果品開發有限公司龍頭企業的生產加工能力,年加工長紅棗由目前的2000噸增加到5000噸,其年銷售收入由2000萬元增加到4870萬元,利稅達到1100萬元,帶動地方增加財政收入800萬元。二、社會效益分析項
93、目實施后,將帶動山亭區的開發利用,使山亭區長紅棗產業形成規模,對全區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全區棗產業向區域化、規?;?,產業化方向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填補了全區20萬畝荒山閑置未利用的空白,并將形成省內最大規模化的長紅棗種植基地及棗加工出口基地,強有力地參與市場競爭,同時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可較大限度地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拉動各個行業的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三、生態效益分析項目實施采取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應用科學的種植方法,注重土壤肥力的培肥和改良。應用現代無公害產品生產技術生產食品,達到國家規定綠色食品
94、生產標準。 八、結論及建議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開發利用發展特色果品優質長紅棗產業建設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輻射帶動面廣,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項目的實施,可提高棗加工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抗御風險能力,積極參與市場的競爭,支撐和帶動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步伐,從而有效促進長紅棗特色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必將有力地促進全區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為山亭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繁榮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傊?,通過對項目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我們認為項目在市場技術、經濟、社會等方面是切實可行的,既有良好的直接經濟效益,又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是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