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秦南鎮涇口村鄉村旅游點改造方案策劃書南京琥珀xxx2015-07-16一、概述涇口村地處鹽城西郊,東依朱瀝溝,北傍蟒蛇河,南臨鹽淮高速和S231省道,全村社會總面積近3000畝,人口近3000人,下轄5個村民小組,連續21年被鹽都區委、區政府表彰為“農村經濟排頭村”。打撈疏浚是涇口村的特色支柱產業,已經基本形成“男撈女織老管園”的產業格局。涇口村先后榮獲“疏浚打撈特色村”、“三業融合發展先進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級生態村”、“江蘇省康居示范村”、“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等稱號。域內千畝農業生態園、濕地風情園、朱瀝溝景觀帶等鄉村景點已經對游客開放!秦南鎮涇口村作為江
2、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以“塑創生態旅游品牌,打造蘇北最美鄉村”為目標,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村、文明村。本次改造項目以涇口村“農家樂”及“生態垂釣”為兩個基本點,輔以整體視覺形象策劃及休憩功能、景觀亮化以及生態鄉村的創新性提升改造。二、現狀分析 根據實地考察,結合2015年最新的修訂的江蘇省鄉村旅游區(點)質量等級劃分評分分析,目前涇口村“農家樂”及“生態垂釣”區域有以下幾點不足:1、“農家樂”區域建筑為新建建筑且呈現簡歐風格,風貌整齊劃一,可以考慮與鄉村文化及自然生態更多的結合;2、缺乏統一的品牌形象,包括統一鮮明的LOGO、招牌、導覽圖、服務設施牌示、解說牌示等;3、游客休憩設施和公共衛生設施
3、不足,包括戶外休息空間、遮陽遮雨設施、公共衛生間等;4、消費與游覽項目相對單一,可適當增加有特色的參與性項目及購物場所;5、道路缺乏鄉村特色,材質布局單一,缺乏使游客深入村落的吸引力;6、景觀植物配置缺乏空間維度的層次感,以及在四季色彩搭配方面的精細化設計。 三、提升策略針對以上情況,我方擬初步通過主體景觀及建筑周邊環境景觀提升、旅游導視系統設計、參與性旅游項目策劃三個方面對涇口村“農家樂”及“生態垂釣”項目進行提升改造,具體如下:策略一:主體景觀及建筑周邊環境改造提升鑒于目前涇口村“農家樂”區域的建筑已經完成并基本無需改造,考慮到作為鄉村旅游點的建設應該具有與城市旅游不同的特性,并需要突出或
4、打造涇口村鄉村游自身特點,建議可以以區域化風格劃分來進行該地區的鄉村旅游點建設。疏浚打撈文化是涇口村的特色,對“農家樂”區域的改造升級包括小洋樓群宅前屋后景觀、蛟龍景觀大道以及沿線的景觀視覺引導小品。美麗鄉村建設中,小洋樓群景觀改造提升,通過道路鋪裝、石桌石凳的設置,宅前屋后的景觀綠化,讓一棟棟小洋樓展現新的韻味。改造時以保護小洋樓形態為主,將建筑提升成風格一致的農家院落,供游客餐飲、住宿。具體景觀提升措施如下:1、 打造“鄉村林蔭生態綠道”。在景觀設計中,“綠道”這個概念起源于70年代。英譯“綠道”greenway,分為兩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諸如森林河岸,野生動植物等;“way”
5、表示通道。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與人為開發的景觀相交叉的一種自然走廊。根據江蘇省鄉村旅游區(點)質量等級劃分評分表中,所提出的道路系統規劃,已經生態城鎮的規劃要求,我們設計營造以蛟龍大道西端為起始點,打造整個貫穿涇口村的“鄉村林蔭生態綠道”。提升涇口村西側入口景觀大道整體品質,在現有路面基礎上,鋪設綠色塑膠自行車綠道。整條美麗鄉村景觀線突出“綠道”的理念。蛟龍大道西端公園突出疏浚打撈文化、鄉村休閑健身游主題,將配以自行車租賃點、標志標線等綠道元素,設立“疏浚打撈”文化紀念文化墻(立體浮雕)、文化展示區(雕塑展示)。增加公園景觀休憩廣場、休憩桌椅、老年活動空間等。 綠道-非機動車專用道(自行車、觀光電
6、瓶車)文化展示區(村文化展示)景觀綠化的提升,在綠化上層空間,將現有香樟行道樹換成涇口村當地適生鄉土喬木,如大葉女貞或銀杏。中層空間增加緋紅櫻花品種。下層空間修剪常綠灌木補種紅葉石楠球或紅花繼木球。形成春季粉色浪漫大道、夏季綠色林蔭大道、秋季落葉黃金大道、冬季常綠灌木大道。打造整體林蔭景觀大概念,凸顯“鄉村林蔭生態綠道”理念。道路南側景觀綠化“打造千畝萬畝成片林“的景觀綠化概念,種植垂絲海棠、紫薇、臘梅、紅楓等品種,在季節上呼應主干道,在形態上塑造帶狀片林。 春天-櫻花大道 秋天-銀杏大道2、豐富“洋樓”景觀概念。農家樂區域進步一強化“洋樓小鎮”的風格,增加前后院的綠化空間,建筑立面增加景觀亮
7、化、窗臺口門前增加小花格。鋪設道路鋪裝,改變水泥路面生硬的感覺。實現新農村建筑示范區。打造洋樓群內部的“一帶一核兩軸四片區”的景觀規劃布局,一帶:沿蛟龍大道建筑景觀帶;一核:洋樓農家樂活動核心;兩軸:南北景觀文化軸線,東西農家樂發展軸線;四片區:手工藝展示區、農家文化餐飲區、民居酒店區、農副品牌展示區。通過洋樓小鎮景觀提升,增設游客服務中心、演藝廣場、農事體驗專區、民俗文化活動區等符合美麗鄉村評分的項目。在現有路面基礎上,保證消防通道4米的通行路徑基礎上,鋪設人行透水磚、草坪磚,增加洋樓周邊的停車位。并且在洋樓前后院,砌筑矮花池,用植物、用綠色空間來襯托洋樓主體建筑,合理布置區域內的步行空間、
8、廣場空間、休憩空間、行車空間,布置合理的功能分區,實現洋樓群內部的人車分流。洋樓小鎮(宅前屋后綠化)洋樓小鎮(院子) 小鎮鋪裝 小鎮婚慶基地3、整體景觀亮化照明系統設計。涇口村美麗鄉村的景觀亮化系統設計,通過明暗空間區域分割,該亮的地方和不該亮的地方區別對待,形成具有涇口村特色的鄉村溫暖寧靜的夜晚。將西端入口牌坊、蛟龍大道入口段重新整體設計亮化方案。入口牌坊增加LED暖黃色線性燈帶亮化,重點突出牌坊古典、氣勢的建筑立面線條。蛟龍大道在現有路燈的前提下,增加行道樹景觀射樹燈,將植物在晚上也能亮起來。道路南側綠化帶種增加部分射樹燈,增加“點點星光”LED節能“蘆葦燈”打造豐富的暗場空間,凸顯道路的
9、寬宏氣勢。小洋樓部分景觀亮化重點突出建筑沿街立面的亮化,增加屋脊線LED線性燈帶,以暖色調為主,洋樓區域入口增加廣場亮化照片,通過太陽能庭院路燈實現環保、整潔的沿街立面亮化。小洋樓內部區域以簡潔、低明度的草坪燈,以建筑立面懸掛亮化燈籠、壁燈的形式,塑造整體溫馨的“洋樓小鎮”之感。夜晚下的涇口村,輪廓線完整明了,形狀規模明晰,入口輪廓也一目了然,整體感覺既具有涇口村入口的氣勢磅礴的感覺,有具有鄉村溫暖寧靜的感覺。 涇口村牌坊亮化 沿街建筑立面亮化蛟龍大道植物亮化 洋樓小鎮內部景觀亮化(燈籠等點光源) 蛟龍大道整體亮化蛟龍大道南側公園亮化4、公共設施整體規劃作為旅游區的配套設施,公廁、垃圾房等也在
10、這次的改造設計范圍內。更多的針對老年人、兒童、孕婦、殘障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相應的人性化愛心關懷服務,針對普通游客的切身需求,能夠提供多樣的個性化、定制化的特色服務。在入口處公園、垂釣區、農家樂區域,設計較高標準的公共廁所,并且需要周邊房屋風格一致,垃圾箱的造型也采用歐式或中式。在涇口村西入口出,牌坊北側,設計旅游大巴停車位、自駕游車位,停車位數量需符合景區停車位規劃設計要求。在蛟龍大道、村內主要干道內,設立公交車停靠點、觀光電瓶車停靠點以及綠色自行車擺放點。并且,在農家樂區域在前屋后,設立植草磚停車位,方便自駕游停車。公共廁所 (生態式) 簡歐式現代中式 公共自行車 電瓶游覽車 景區停車場5、垂
11、釣區景觀整體提升。垂釣區設計主題:濱水古居新韻- 千里桃柳 百畝荷香 生態垂釣垂釣區景觀提升主要包括三塊:垂釣河道景觀提升、水鄉人家建筑營造、垂釣文化廣場營造。通過自駕游、游覽電瓶車、綠色自行車三種交通公交到達垂釣休閑區。設計策劃:垂釣文化風情街 ,功能垂釣、休閑、垂釣文化展示、現代農業文化展示及休閑農業等。沿街、沿河進行改造,提升河道景觀綠化,堤岸選用柳樹、桃花,營造“桃紅柳綠”美景,河道內分區域種植荷花、睡蓮、再力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形成整體生態、自然的水環境。增加垂釣平臺,增加景觀遮陰廊架,完善河堤小道鋪裝等、 垂釣屋 垂釣亭 垂釣長廊 精品垂釣中心(吃喝玩樂住一體) 堤岸綠化桃紅柳綠
12、策略二:增加購物及參與性項目,提高游客人數和停留時間 江蘇省鄉村旅游區(點)質量等級劃分評分對于參與性項目所占分值有明確的劃分說明,四星級以上的旅游點增加參與性項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游客數量和停留時間,為旅游點的餐飲和住宿等商業項目帶來持續的消費。1、增加特色的手工體驗項目,優點是可以在居民家中開設,不需要很大的投資,又可以增加游客停留時間,與垂釣項目相互補充(一半垂釣為男性喜愛的活動,而女性更喜愛和孩子一起在室內參與親子手工活動)。適合農家開展的手工項目有很多,可以進一步探討。2、增加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及當地的品牌商品銷售(如斑竹襪業),銷售點可置于民居中,也可根據需要設置戶外銷售點,尤其是農
13、副產品,在戶外銷售更增加鄉村游的特色。3、可以進一步考慮對于玻璃廠的改造計劃,玻璃廠具有很好的旅游開發基礎和價值,如規劃、設計得當可作為參觀和參與性商業項目來運作,可以成為涇口村的特色旅游項目。策略三:設計統一的鄉村游品牌形象和CIS系統 品牌形象的設計和CIS系統的設計使所有視覺系統具有區域特色且統一規范。這對于提升鄉村旅游點的星級標準有很重要的作用。1、根據項目的地域和文化特色設計鄉村旅游點LOGO,使其具有較強的辨識性,有助于在紙媒和網絡平臺上對于旅游點進行有效的宣傳。2、在此基礎上統一設計店面和商鋪招牌、所有設計應該結合建筑風格和形式來完成。3、所有視覺導視系統設計的提升,包括:入口處的全景導覽圖、服務設施牌示、解說牌示、安全提示牌、自駕游及旅游車的路線導視系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