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技術交底書單位工程名稱:新建鐵路蘭州至烏魯木齊第二雙線 編號:LXS-3-SD- 工程項目隧道施工施工項目四電施工工程數量交底單位XX蘭新鐵路甘青段項目經理部一工區接受單位及班組質量標準1、隧道內接觸網軌槽預留技術標準項目序號項目名稱技術標準1預埋軌槽類型檢查預埋軌槽類型是否符合設計要求2接觸網吊柱懸掛軌槽隧道頂沿隧道曲線預埋4m長的軌槽兩根,兩軌軌槽的間隔350mm4mm,兩軌槽為一個吊柱底座組。軌槽嵌入混凝土施工誤差5mm吊柱軌槽垂直線路偏轉施工誤差16mm隧道內在拱頂預埋弧形的軌槽,左右線接觸網吊柱跨距均為48m,弧長4m(寬402mm),順線方向上下行線路錯開3m布置。軌槽傾斜誤差
2、為3mm,施工時不允許出現扭轉誤差(扭轉變形)。兩根軌槽焊接成一個整體后再澆注于混凝土中,順線方向只容許同時產生偏轉誤差,不允許兩根軌槽向兩邊岔開等變形情況,軌槽間(吊柱跨距、附加導線)的定位誤差為500mm。3AF、PW線懸掛軌槽在跨距中間增加AF線懸掛點,AF、PW線獨立懸掛每24m一處,弧形AF線懸掛軌槽基礎長度 1m。AF、PW線軌槽順線路偏斜誤差為5mm。垂直線路偏轉施工誤差5mm2、隧道內電纜槽、設備洞室及余長腔技術標準項目序號項目名稱技術標準1電纜槽凈空及外觀質量通信200mm*300mm;信號凈空300mm*300mm,電力凈空300mm*300mmU形釘每隔1m一處,齊全電纜
3、槽內壁平順光滑,電纜槽壁無破損、無裂紋,槽底平整,無雜物排水孔暢通2蓋板尺寸及外觀質量電纜槽蓋板無扭曲、破損、裂紋和掉角等;電纜槽與電纜蓋吻合,電纜槽蓋合槽靈活。3過渡段見路基地段4設備洞室及余長腔設備洞室位置與設計圖中標明位置一致。設備洞室防盜門鎖齊全,防水性能好設備洞室外側電纜余長腔尺寸符合設計要求項目序號項目名稱技術標準1過軌管位置過軌位置與設計圖紙一致2過軌管數量、尺寸及間距過軌管道的數量(6根100mm),過軌管間的中心距離(60cm),電纜槽內露頭1cm過軌管伸入電纜槽內壁過軌管內光滑、暢通、不堵塞、無雜物3過軌管內預留鐵絲檢查管道內是否預留有2根4.0mm鍍鋅鐵線,管道口均設堵頭
4、。3、隧道內電纜過軌管技術標準4、隧道內隧道綜合接地技術標準項目序號項目名稱技術標準1接地端子位置接地端子位置與計文件一致路基路基段每間隔50m將接地端子直接灌注在信號電纜槽線路側的豎墻上,同一地點應設2個,每個接觸網支柱基礎處預留一個接地端子隧道從隧道進口100m處算起,每間隔100m,在兩側電力電纜槽底部、通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設置一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直接灌注在電纜槽橋梁在每片梁的上部的上行端電纜槽及橋護欄、防撞墻側預留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直接灌注在電纜槽底部2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及線鼻,采用不銹鋼制造,單孔M16不銹鋼套筒,塑料塞封堵3接地電阻不大于14接地端子保護接地端子螺紋完好,保護塑料
5、塞齊全,無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污染,焊接牢固5接地引線接地引線不得外漏6架空線接地架空地線每隔500m接一次綜合接地系統7PW線接地PW線每隔300m接一次綜合接地系統,且每隔500m通過預埋的過軌管上下行并聯一次。在車站PW線與支柱絕緣設置,增設站臺架空地線(GW)作為閃絡保護地線8隧道洞室接地母排在專用洞室、變壓器洞室內、通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預留的接地端子處均設置接地母排;接地母排一般設雙孔(M16),特殊情況下可采用多孔(M16)(不銹鋼板作為擴展母排使用)9隧道接觸網隧道接觸網槽道直接與二次襯砌內的接地鋼筋焊接,實現接地施工程序及操作要點1、接觸網槽道1.1 隧道接觸網槽道1.1.1接觸
6、網懸掛安裝采用錨桿槽道形式預留。1.1.2在懸掛預留的斷面內,槽道的錨桿應與結構鋼筋或結構加強鋼筋焊接固定。1.1.3所有槽道的預埋金屬體應接地連接。1.1.4預埋點具體里程與隧道施工縫統一布置,同時應滿足接觸網懸掛點跨距等布置要求,具體參見各隧道接觸網槽道預留接口設計圖。 1.1.5當接觸網下錨位于隧道、級圍巖地段時,應對槽道(C/D/E/G)基礎進行加強,并確保每根弧形槽道錨桿與襯砌結構的三肢鋼架進行可靠焊接,直行槽道錨桿與三肢扭緊及單層鋼筋網進行可靠焊接。1.1.6頂部的預埋槽道在襯砌內環向接地鋼筋處(每隔不小于100米)與電氣化接地網可靠焊接,并引出接地套筒,接地網的縱向鋼筋在環向鋼筋
7、前應分斷。1.2 錨桿槽道類型1.2.1隧道內接觸網吊柱、附加導線采用預埋滑道軌槽(簡稱軌槽)固定,懸掛于隧道壁。1.2.2滑道分為弧形滑道、直行滑道兩種?;⌒位腊霃綖?650mm,長度分別為2500mm和1500mm,2500mm用于附加導線槽道(A1/A2)、附加導線下錨槽道(G1/G2)、腕臂吊柱槽道(A1/A2)、OHL下錨滑道(C1/C2)和OHL硬錨槽道(E1/E2),1500mm用于中錨下錨槽道(D1/D2)和附加導線槽道(F1/F2、F3/F4),直行滑道長度為2500mm,用于墜陀框架槽道(C1/C2)。 1.3 錨桿槽道外形及要求1.3.1槽道動荷載疲勞振動性能滿足設計要
8、求。1.3.2槽道防腐性能要求:按組焊接后,整體三級熱浸鍍鋅防腐。1.3.3槽道應有配套的“T”頭螺栓。1.3.4槽道必須通過防火性能的有效官方強制性認證。 1.4 錨桿槽道施工誤差要求1.4.1槽道傾斜誤差為3mm,施工時不允許出現扭轉誤差(扭轉變形)。1.4.2槽道順在1000mm范圍內順線偏斜誤差為5mm,垂直線路偏轉施工誤差5mm。1.4.3槽道嵌入混凝土施工誤差5mm。1.4.4兩槽道傾斜施工誤差為12mm。1.4.5垂直線路方向施工誤差為30mm。1.4.6兩槽道平行施工誤差為5mm。1.4.7槽道組間距1.9m時,最大允許誤差10mm;槽道組間距1.9m時,最大允許誤差40mm。
9、1.5 槽道預埋施工要求槽道預埋施工方法采用襯砌臺車模板開二次定位孔螺栓定位法或直接固定法。1.5.1槽道定位準備檢查槽道內發泡填充物的完整狀態,如有殘缺,應進行填補。對于兩根一組的槽道,應根據設計要求的槽道平行間距,用鋼筋或型鋼焊接牢固。鋼筋等效截面不小于16的圓鋼,并對焊縫進行噴鋅處理。依據臺車模板上槽道的設計要求位置,在模板臺車上開螺栓定位安裝長孔,每根槽道上固定點建議為兩處(槽道兩端部各一處),隧道頂部2.5m的弧形槽道固定點建議為三處(槽道兩端、中間各一處)。定位安裝長孔的開孔原則:應結合所有槽道預留臺車模板布置圖進行統籌優化,減少模板開孔數量,開孔方向見隧道接觸網槽道預留安裝參考圖
10、寧杭隧參05-08;應避開臺車模板的加固支撐、頂升固定點及各種連接結構;應嚴格按施工圖控制槽道距臺車邊緣的距離。1.5.2開二次定位孔螺栓定位法1)槽道一次定位綁扎第二層網片鋼筋后,按照設計位置,測量出槽道布置位置,在鋼筋網外層將事先焊接好的成組槽道就位。在槽道后部錨桿處,垂直槽道方向,間隔綁扎幾根短筋,長約30mm,將錨桿和短筋綁扎固定在鋼筋網上。根據接地要求,將槽道錨桿與相應的接地鋼筋可靠焊接。將槽道與模板固定點位置(開孔位置)的發泡填充物扣除。2)槽道二次定位臺車移動就位到指定位置后,油缸頂升拱頂、拱腰模板到位,與網片鋼筋上固定的槽道接近貼住后,通過二次定位孔,找到并調整槽道位置。一根槽
11、道用一個順線路開孔,一個垂直線路開孔固定及進行調整。將T型螺栓穿過鋼模板上的二次定位長孔,放入槽道,水平旋轉90,可參考T型螺栓安裝外部檢查標準(即后部壓痕垂直于槽道方向)。將開孔封堵鋼板安裝在二次定位長孔的T型螺栓上,扭緊螺母,使槽道緊貼模板,進行模板上精確的二次定位。對模板上開的二次定位孔需要采用可靠的封堵,封堵鋼板可用鉚釘與臺車模板固定,確保局部不會出現漏漿,脫模后造成外觀缺陷。3.直接固定法1)將預拼裝好的槽道,在臺車上按照定位基準線位置預安裝。2)將T型螺栓穿過鋼模板上的定位長孔,放入槽道,水平旋轉90,固定槽道。 3)臺車移動到位,校準中軸線,頂升模板,頂升模板時調整與槽道錨爪有沖
12、突的二襯網片鋼筋。4)槽道與二次襯砌內的電氣化接地鋼筋網焊接連接。 4.澆筑及脫模1)臺車模板封堵完后,進行二次襯砌澆注。2)襯砌脫模:T型螺栓螺母松后,打開開孔封堵,旋轉T型螺栓90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脫模。T型固定螺栓、螺母可重復使用。3)將槽道固定點處重新填補上發泡填充物,做好后序養護工作的防護。5.注意事項1)預埋槽道的錨桿與鋼筋網片沖突時,不允許切斷錨桿。2)槽道內發泡填充物在檢測試驗和接觸網安裝階段時方可剔除。3)當接觸網下錨(對應槽道C/D/E/G)位于槽道、級圍巖地段時,應對槽道基礎進行加強,并確保每根弧形槽道錨桿與襯砌結構的三肢鋼架進行可靠焊接,直形槽道錨桿與三肢鋼架及單層鋼筋
13、網進行可靠焊接。2.2.1隧道內綜合接地及防閃絡接地2.2.1.1隧道接地極設置對于一般拱墻設防水板的襯砌隧道應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護錨桿、鋼架、鋼筋網或底板鋼筋。、級圍巖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詳見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09)9301-19。隧道底板接地極按照1m間隔選用底板結構鋼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層形成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它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底板接地極通過連接鋼筋與兩側電纜槽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2.2.1.2隧道二次襯砌
14、中的接地鋼筋設置(含防閃絡接地設置),詳見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09)9301-21。1.二次襯砌中有結構鋼筋的隧道1)利用二次襯砌的內層縱、環向結構鋼筋作為接觸網斷線保護接地鋼筋;2)接觸網線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以0.5m為間隔,各選3根縱向結構鋼筋為接地鋼筋;3)上述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4)在每個臺車位(作業段)中部選一根環向結構鋼筋作為環向接地鋼筋,環、縱向接地鋼筋間可靠焊接,縱向接地鋼筋在作業段間可不連接。5)每個作業段內的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6)二次襯砌中無結構鋼筋的隧道
15、,除接觸網吊柱基礎接地外,不再單獨考慮接地鋼筋設置。環向接地鋼筋設置位置根據接觸網專業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設。2.2.1.3接地端子設置1.接地端子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2.從隧道進口2米開始,每間隔100m在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底部設置接地端子,用于連接貫通地線。3.從隧道進口2米開始,每間隔50m在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設置接地端子,用于共軌旁設施、設備接地之用;接地端子及線鼻,采用不銹鋼制造,單孔M16不銹鋼套筒,塑料塞封堵。4.在專用洞室、變壓器洞兩側壁下部設置接地端子,共洞室設備、設施接地。5.接地端子及線鼻,采用不銹鋼制造,單孔M16不銹鋼套筒,塑料塞封堵,與混凝土表面齊平。2.2.1
16、.4 綜合接地施工要點1.隧道接地極均以臺車為單元。2.施工時對接地鋼筋作出標示,便于檢查。3.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單面焊焊縫長度不小于100mm,雙面焊焊縫長度不小于55mm,焊縫厚度不小于4mm。4.隧道接觸網槽道直接與二次襯砌內的接地鋼筋焊接,實現接地。5.綜合接地系統接地電阻不大于1。6.接地端子螺紋完好,保護塑料塞齊全,無混凝土等建筑料污染,焊接牢固。7.接地引線不得外漏。8.作為接地極的錨桿與鋼架除按照結構要求焊接牢固外,還要與鋼架采用直徑為16的L形鋼筋有效連接。9.作為接地極的鋼架,鋼架間連接板采用螺栓連接,為保證可靠接地,兩鋼架之間采用直徑為16的鋼筋有效連
17、接。10.防閃絡接地的環向接地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上下行交錯焊接。11.根據通號(2009)9301,貫通地線通過二襯環向接地鋼筋實現橫向連接,現場采取接地極的連接鋼筋作為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鋼筋(接地極通過連接鋼筋與兩側電纜槽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12.接地極的連接鋼筋與防閃絡接地的環向接地鋼筋不要相互連接,可以同連接縱向接地鋼筋上下行交錯焊接連接。2.2.1.5測量接地極電阻1.電阻測量儀測量基礎接地極及綜合接地引接端子的電阻。2.接地電阻值測試的準確性,與接地電阻測試儀測量電極布置的位置有直接關系,按測量電極的不同布置方式,有直線布極法和三角形布極法等。首選直
18、線布極法,受測試場地限制時,選用三角形布極法。 1)直線布極法:2)三角布極法:3.接地電阻標準1)每個接地極,接地電阻不大于10;2)綜合貫通地線上任一點接地電阻不大于1;3)貫通性電阻不大于0.1。2.2.3隧道電纜過軌2.2.3.1材質要求1.過軌管采用100mm和120mm熱鍍鋅鋼管,電氣化過軌采用PVC管。2.貫穿鐵絲采用4mm鍍鋅鐵絲。2.2.3.2 施工要求1.過軌管的埋設位置詳見設計院提供的電力、通信信號等過軌里程表。2.過軌管埋設根數要求:1)一般綜合洞室:電力過軌預埋4根或6根100mm的熱鍍鋅鋼管;通信過軌預埋2根100mm的熱鍍鋅鋼管;內預留2根4mm貫穿鐵絲,連通線路
19、兩側手孔。2)綜合變電所洞室:電力過軌預埋8根100mm和3根120mm的熱鍍鋅鋼管;通信過軌預埋2根100mm的熱鍍鋅鋼管;內預留2根4mm貫穿鐵絲,連通線路兩側手孔。3.手孔凈空尺寸不小于1000800500mm(長寬深),手孔與通信電纜槽連通,兩側手孔間預埋2根100mm鍍鋅鋼管連通。4.隧道進出口處、隧道內綜合洞室均需設電纜余長腔及預埋過軌熱鍍鋅鋼管(做法詳見隧道專業圖和過軌里程表),以便連通隧道兩側電纜槽及洞室的電纜余長腔。5.隧道過軌管線構造及尺寸1)與線路平面成45夾角,呈八字形排列下穿中心水溝,連接對側電纜槽,管線間距60cm,電纜槽內露頭1cm,以防滲水。3)所有過軌預埋鋼管
20、內的鍍鋅鐵絲,應在管道口設堵頭。2.2.3.3注意事項1.過軌位置與施工圖一致。2.過軌管的數量、尺寸及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3.過軌管伸入電纜槽內壁。4.過軌管內應光滑、暢通、不堵塞、無雜物。5.檢查過軌管內是否有2根4mm鍍鋅鐵絲,管道口均設堵頭。2.2.4 隧道內電纜槽、設備洞室及余長腔2.2.4.1電纜槽1.隧道內線路兩側設置通信信號及電力電纜槽,信號電纜槽與通信電纜槽采用合槽共用、共用蓋板、槽內預留鋼筋縱向分隔,信號用槽靠內,通信用槽靠外。電力電纜槽與通信信號電纜槽中間為排水溝。槽身采用C25混凝土。2.通信信號電纜槽350mm300mm(寬深),其中信號用槽凈空尺寸200mm300m
21、m(寬深),通信用槽凈空150mm300mm(寬深),電力電纜槽凈空尺寸為300mm300mm(寬深)。3.通信信號電纜槽蓋板尺寸為470mm*400mm*80mm(寬*長*厚),電力電纜槽蓋板尺寸為420mm*400mm*80mm(寬*長*厚),蓋板采用C25鋼筋混凝土,蓋板內鋼筋采用HPB235鋼筋。為避免蓋板倒置,制造時應在蓋板面上作上字標記。蓋板預制時預留25cm1.5cm開孔以便開啟檢修。4.每隔3至5間距設50mmPVC管泄水孔,往排水溝內排水。2.2.4.2 隧道地段余長腔1.對大于500m隧道,需在隧道中綜合洞室內設置電纜余長腔,每500m設置一處,隧道長500m至1000m時
22、,只在隧道中間設一處電纜余長腔,尺寸為1500mm1500mm500mm,余長腔設蓋板,能開啟保護。2.綜合洞室靠軌道側底部設電纜余長腔(通信、電力分別設置),并滿足電纜彎曲半徑不小于1m的要求。3.電纜余長腔設置處需預留兩根直徑為100mm的熱鍍鋅鋼管,管壁厚度不小于3mm,與線路兩側的電纜余長腔連通。4.綜合洞室要求設置防盜門鎖并作防水處理。 2.2.4.3 電纜槽、設備洞室余長腔施工要求1.U型釘每隔1m一處。2.電纜槽內壁平順光滑,電纜槽壁無破損、無裂紋,槽底平整,無雜物,排水孔暢通。3.電纜槽蓋板無扭曲、破損、裂紋和掉角等;電纜槽與電纜蓋板吻合,電纜槽蓋合槽靈活。4.設備洞室位置與施工圖中標明位置一致。5.設備洞室防盜門鎖齊全,防水性能好。6.設備洞室外側電纜余長腔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安全注意事項主 要附 件1、平面圖3、測量記錄2、斷面圖編制人復核人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接受交底班組交底時間說明:本技術交底通知單一式三份,項目部、主辦技術人員、接受交底單位各一份。施 工 技 術 交 底 簽 認 單單位工程名稱: 編號:序號姓 名單位所屬部門或班組職務備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