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質量交底記錄 XX 記錄號:2BJSJD-20170305項目名稱部位地下泵站灌漿廊道分項工程名稱帷幕灌漿工程樁號參加技術交底部門的人員:簽名見附表技術交底內容:1、 概述地下泵站廠房灌漿廊道總長800m,其中上層灌漿廊道長430m,下層灌漿廊道長350m。上層灌漿廊道帷幕灌漿工程量11169m;下層灌漿廊道帷幕灌漿工程量2529m,下層灌漿廊道淺層灌漿工程量924m,下層灌漿廊道帷幕灌漿在淺層灌漿(固結灌漿)完成后再進行。目前廠房頂拱下游側在進行擴挖,為避免因開挖爆破擾動的影響,應先進行上層灌漿廊道底板豎向帷幕灌漿,廠房頂拱人字形帷幕灌漿視廠房開挖情況而定。帷幕灌漿應避免因相鄰洞室開挖爆
2、破的影響,帷幕灌漿時30m內不得進行開挖作業。2、 淺層灌漿(固結灌漿)施工下層灌漿廊道,固結灌漿孔深6m,孔徑不小38mm,孔位、孔向、孔深應滿足設計要求灌漿孔在鉆孔結束后,使用水或壓縮空氣沖凈孔內的巖石、泥渣。灌漿孔在灌漿前使用壓力水進行裂隙沖洗。沖洗時間不大于15min或至回水清凈時止;沖洗水壓力可為灌漿壓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特殊要求時,是否沖洗及沖洗方法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在各序孔中選取5的灌漿孔進行灌前簡易壓水試驗,壓水試驗結合裂隙沖洗進行。灌漿采用純壓式灌漿法,按環間分序、環內加密的原則進行。灌漿孔為6m,按全孔一次灌漿,當地質條件不良時,可分段灌漿。灌漿壓力
3、為0.5MPa2MPa。灌漿漿液水灰比采用2:1、1:1、0.8:1、0.5:1四個比級,開罐水灰比選用2:1。灌漿結束條件根據地質條件和工程要求確定,一般情況下,當灌漿段在最大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繼續灌注30min,即可結束灌漿。灌漿孔灌漿結束后排除孔內的積水和污物,采用全孔灌漿法或導管注漿法封孔。灌漿質量檢查采用鉆孔壓水試驗法,監測時間在灌漿完成7d以后,檢查孔數量不小于灌漿孔數的5。壓水試驗采用單點法。3、帷幕灌漿施工灌漿施工主要工序為:鉆孔、灌漿、質量檢查、封孔四個步驟。灌漿孔的鉆孔與灌漿分三序進行施工,先鉆灌I序孔,然后鉆灌II序孔,最后鉆灌III序孔。帷幕灌漿孔
4、間距2m,其中I序孔間距8m、II序孔間距8m、III序孔間距4m。鉆孔分序詳見地下泵站廠區帷幕灌漿布置圖(1/44/4)(圖號BJ0526S-H5-4-14)。3.1、施工工藝和流程1、 灌漿施工工藝流放樣定位校正固定鉆機孔口段鉆灌孔口管鑲鑄鉆孔水泥漿護壁分段鉆孔、灌漿達到結束標準否是否終孔段是全孔復灌封 孔灌漿施工工藝流程3.2、制漿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為42.5級,水泥品質符合GB175-2007標準。灌漿用水符合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2006)。制漿材料必須按照規定的漿液配比稱量,稱量誤差應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采用重量稱重法。水泥漿液必須攪拌均勻并測定漿液密度,其
5、漿液攪拌時間,使用普通攪拌機攪拌時,不小于3min,使用高速攪拌機時,不小于30s,漿液在使用前過篩,制備到用完的時間宜小于4h。集中制漿站制備水灰比為0.5:1的純水泥漿液。輸送漿液管道流速宜為1.42.0m/s。拌制細水泥漿液和穩定漿液,采用在高速攪拌機加入減水劑。細水泥漿液自制備至用完時間宜小于2h。漿液溫度保持在540,低于或超過此標準的視為廢液。若遇晚上低溫,應及時測量漿液溫度,并采取相應保溫措施(如采用熱水攪拌)以確保漿液在正常使用溫度范圍。3.3、鉆孔1、 鉆孔包括:帷幕灌漿孔、質量檢查孔(含取芯孔)、抬動觀測孔。帷幕灌漿鉆孔順序為:抬動觀測孔先導孔帷幕灌漿孔質量檢查孔(含取芯孔
6、)。先導孔在I序孔中選取,其間距宜為1624m,按該排孔數的10布置。具體位置由地質、監理、設計人員視實際地質條件現場商定,先導孔孔深比相應灌漿孔深5m。目前上層灌漿廊道37號孔作為第一個先導孔,后續先導孔的具體位置由設計和監理后期確定。2、 帷幕灌漿孔采用回轉式鉆機鉆孔,鉆孔孔徑76mm;壓水試驗檢查孔、先導孔孔徑91mm。沿灌漿廊道軸線每隔50m布置一個抬動觀測孔,孔徑91mm,孔深與灌漿深度鉆孔孔位、方位、角度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開孔位置做好記錄,統一編號,并應注明施工次序,以圖紙表示清楚,孔深應不小于設計孔深,實際孔深孔位做好記錄。鉆孔采用分序加密的原則,并與灌漿次序一致。3、
7、 灌漿孔孔徑應根據地質條件、鉆孔深度、鉆孔方法和灌漿方法確定。鉆孔孔壁應平直完整,采用全孔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方法各段不采用同一孔徑,應從上而下逐段減少一級孔經,灌漿塞能牢固地嵌固在上段底部水泥結石孔壁上。4、帷幕灌漿孔的鉆孔位置與設計位置偏差10cm,鉆孔過程中必須進行孔斜測量,按每5m測斜一次,終孔段必須測斜。孔深應特別控制上部20m深度范圍內的孔斜,如發現孔斜超過設計規定時應及時糾正或采取補救措施。糾正無效時,根據監理人的指示報廢原孔,重新鉆孔。根據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2014),帷幕灌漿鉆孔孔底允許偏差應符合表3-1的規定。表3-1 鉆孔孔底允許偏差 單位(m)孔深(
8、m)203040506070垂直孔允許偏差(m)0.250.500.801.151.502.00斜孔允許偏差(m)0.300.600.95/ 5、鉆孔主要采用GK-200-4型鉆機鉆進。為了冷卻鉆頭潤滑孔壁,提高鉆進效率,鉆孔用適量水鉆進。基巖優先采用合金鉆頭或金鋼石鉆頭鉆進,以保證孔壁光滑。對覆蓋層、坡積層、破碎帶及夾泥層等嚴格控制送水量,避免孔壁坍塌填埋灌段,影響鉆進速度和灌漿質量。 6、鉆孔過程中應進行記錄,遇巖層、巖性變化,發生掉鉆、卡鉆、塌孔、鉆速變化、回水變色、失水、涌水等異常情況時,應對相關情況及其位置進行詳細記錄,并繪制在鉆孔柱狀圖上,作為灌漿施工和驗收的依據。7、鉆孔過程中若
9、遇到大裂隙、斷層、涌水等現象及時作詳細記錄,上報有關技術人員、設計及監理工程師,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8、一般灌漿孔巖芯,經巖芯鑒定、描述記錄后,再銷毀,先導孔、檢查孔巖芯要保留。巖芯箱要注明孔號、箱數、所取深度。巖芯箱內要有正規的巖心牌,依次擺放。 9、所有鉆孔均需鑲鑄孔口管,安裝孔口封閉器:(1)、孔口管須在第一段(接觸段)鉆孔、壓水試驗、灌漿結束后鑲鑄;(2)、孔口管采用無縫鋼管;(3)、孔口管鑲鑄深度按深入基巖段以下1.5m,地質缺陷地段視實際情況適當加長;(4)、孔口管埋設后須待凝35d,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施工;(5)、孔口管須鑲鑄牢實,如在鉆孔、壓水、灌漿時發現孔口管外
10、側冒水、冒漿,須返工重新鑲鑄;(6)、孔口管露出灌漿廊道底板的高度宜為10cm左右。10、鉆進結束等待灌漿或灌漿結束等待鉆進時,孔口均應堵蓋,妥善加以保護;各類鉆孔因故中止施工作業時,孔口也應妥善保護,防止流進污水和落入異物。3.4、鉆孔沖洗及壓水試驗1、灌漿孔在灌漿前采用壓水進行裂縫沖洗,以提高灌漿質量。帷幕灌漿壓力根據現場灌漿試驗確定。鉆孔沖水采用單孔沖洗法。根據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2014),裂縫沖洗壓力按灌漿壓力的80%確定,超過1Mpa時,采用1Mpa,沖洗至回水清澈、肉眼觀察無明顯顆粒時結束,各段孔底殘留物不得超過20cm。對斷層、大型破碎帶、軟弱夾層等地質條
11、件復雜地段,裂隙沖洗視具體情況通過現場灌漿實驗確定。可視實際情況不進行裂隙沖洗和壓水試驗,或結合簡易壓水試驗進行一般的裂隙沖洗。當鄰近有正在灌漿的孔或鄰近灌漿孔結束不足24h時,不得進行裂隙沖洗。2、沖洗完畢后,先導孔、質量檢查孔應自上而下分段進行壓水試驗,灌漿先導孔在灌前的壓水試驗采用 “單點法”。帷幕灌漿壓水試驗采用“單點法”,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2014)附錄B執行,壓力為分段長度的設計灌漿壓力。(1)、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孔口封閉灌漿法進行帷幕灌漿時,各灌漿段在灌漿前宜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2014)進行簡易壓水試驗。簡易壓水試驗可與
12、裂隙沖洗結合進行。(2)、帷幕灌漿檢查孔壓水試驗應在該部位灌漿結束14d后進行。(3)、灌漿孔(段)裂隙沖洗后,該孔(段)應立即連續進行灌漿作業,因故中斷是時間間隔超過24h者,在灌漿前重新進行裂隙沖洗。3.5、抬動監測裝置安裝為進行壓力、流量與巖體變形監測,要求安設抬動觀測裝置。首先鉆進觀測孔,孔深應深入基巖一定深度。然后下入兩種規格的觀測管。將兩層管間隙及觀測管與孔壁間隙灌入粉細砂,并密實填滿間隙。接著在外觀測管上部伸出部分與地表澆筑在一起,防止地面水泥漿進入孔內。在進行壓水、灌漿前,將千分表用管夾固定在內觀測管上,使伸縮桿與地面觀測平臺接觸,以便進行抬動變形觀測。使用注意事項:1) 千分
13、表應固定在可靠的表架上,測量前必須檢查千分表是否夾牢,并多次提拉千分表測量桿與工件接觸,觀察其重復指示值是否相同。2) 測量時,不準用工件撞擊測頭,以免影響測量精度或撞壞千分表。為保持一定的起始測量力,測頭與工件接觸時,測量桿應有0.30.5mm的壓縮量。3) 測量桿上不要加油,以免油污進入表內,影響千分表的靈敏度。4) 千分表測量桿與被測工件表面必須垂直,否則會產生誤差。5) 杠桿千分表的測量桿軸線與被測工件表面的夾角愈小,誤差就愈小。3.6、灌漿 1、灌漿孔的分段長度及灌漿壓力按表3-2執行,初步灌漿壓力為0.3MPa,最大灌漿壓力3.0MPa。表3-2 灌漿壓力及分段項目第一段(孔口管段
14、)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及以下各段分段長(m)23555灌漿壓力(MPa)0.31.01.52.03.0 2、灌漿試驗用水抽取板澗河的水使用,水質符合混凝土拌合物用水標準(JGJ 63-2006)規定。 3、漿液的配制詳見下表: 表3-3漿液配比表漿液(L)水灰比水泥(kg)水(kg)比重(g/cm)備注1000.5:1122.4761.231.8371000.7:196.7767.731.6451000.8:177.689.61.6121001:175.9575.951.5191002:143.1786.331.2951003:130.1590.451.2061005:118.8941.1
15、28(1)水用流量表進行計量。(2)水泥以包(50kg)計量投放,計量誤差小于2%。(3)漿液攪拌均勻,測定漿液比重等參數,記錄于灌漿表格中。(4)純水泥漿的攪拌時間:使用高速攪拌機,應不小于30s。漿液在使用前應過濾,從開始制備至使用完的時間不超過4h。(5)基巖中在單注量較大的孔段,摻入適量水玻璃。漿液的比重測定,采用婆梅氏比重計檢測。灌漿過程中,若漿液漏失嚴重,則可采用雙管雙液法,即將水泥、水玻璃分別送入灌段內混合灌注,并根據混合漿液灌注情況確定摻入量。4、漿液的控制漿液按由稀變濃,逐級變換的原則進行水灰比變換。普通漿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7:1、0.5:1六
16、個比級的漿液。灌注細水泥漿液時,水灰比可采用3:1、2:1、1:1、0.5:1四個比級。灌漿過程中灌漿壓力值(孔口回漿管處的表壓力值),讀其指針擺動中值,壓力表擺動范圍應小于灌漿壓力的20,擺動范圍做好記錄。灌漿自動記錄儀應能測記間隔時間內灌漿壓力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宜測量壓力波動的平均值,最大值也應予以記錄。灌漿時應盡快達到設計壓力,接觸段和注入率大的孔段應分級升壓。(1)、灌漿過程控制灌漿壓力與注入率相適應;(2)、當初始注入率小于10L/min時,要求在30min內提高到設計壓力灌注。(3)、根據現場先導孔壓水試驗成果擬定工程應用的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對應關系表,在灌漿過程中,按灌漿壓力與注入
17、率對應關系控制壓力的升降,避免出現大的失誤。5、灌漿方法和灌漿方式(1)、利用套管作為孔口管,采用“孔內循環、孔口封閉”三參數小循環灌漿。灌漿采用分段、灌漿前需對灌漿管路進行通水檢查,保證管路暢通。(3)、灌漿方法:從上至下依次分段灌漿。(2)、灌漿分序加密的原則:帷幕按單排孔設計,每排孔帷幕分三序灌漿。 (4)、灌漿方式:采用循環式灌漿,壓力表安裝在孔口回漿管路上,射漿管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5)、混凝土和基巖接觸段(第一段)應先行單獨灌注并待凝24h后,方可進行下部各段的鉆孔工作。對于孔口無涌水的孔段,各灌漿段灌漿結束后一般可不待凝,但在灌前孔口涌水、灌后返漿或遇其它地質條件復雜情況,
18、則宜待凝,待凝時間不得小于24h。(6)、孔口封閉器設置有上下活動灌漿管,應具有良好的耐壓性,在灌漿過程中灌漿管能靈活轉動和升降。(7)、灌漿過程中要經常轉動和上下活動灌漿管,回漿管宜有15L/min以上的回漿量,防止灌漿管在孔內被水泥漿凝住。6、漿液變換原則為:(1)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保持不變而灌漿壓力持續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2)當某一比級漿液注入量已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30min,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明顯變化時,應變濃一級水灰比灌注。(3)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越級變濃。(4)遇冒漿、吸漿量大等特殊情況時,可結合現場具體情
19、況,采用由濃到稀的變漿原則灌注,即采用較濃漿液堵住冒漿或大的裂隙通道后,再用稀漿正常灌至結束。7、灌漿結束標準灌漿在規定壓力技術要求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繼續灌注30min,或不大于1L/min時,繼續灌注60min,灌漿即可結束。10、在灌漿過程中要及時完善灌漿各項資料,做好灌漿記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及時通知項目部質檢人員檢查,經檢查無誤合格后由項目部質檢人員通知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后進行下一道工序。11、灌漿結束后,申報監理工程師及時進行單孔驗收,對驗收合格的灌漿孔進行封孔,封孔用水灰比為0.5:1的漿液進行封堵。 3.7、特殊情況的處理施工中遇到地表冒漿、串漿等
20、特殊情況,將采取以下相應處理措施:1、地表冒漿在灌漿過程中發現地面冒漿時,應立即降低壓力使灌漿在無壓狀態下(保持漿液流動)灌注,并認真觀察冒漿情況,同時封堵冒漿點,防止漿液大量漏失。冒漿不止時,應越級提高漿液濃度灌注或視情況直接采用濃漿緩慢灌注。以上措施效果不明顯時應采用“灌停灌停”的間歇灌漿方式進行處理,停歇時間為1520min。同時,每次停灌前應對冒漿點進行認真封堵,防止漿液漏失,保證漏漿通道或裂隙中充滿漿液。2、 灌漿過程中發現串漿時,應阻塞串漿孔,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后,再對串漿孔進行掃孔、沖洗、灌漿。如注入率不大,且串漿具備灌漿條件,也可一泵一孔進行灌漿,但同時灌漿的孔數不應超過2孔,以
21、防止產生抬動。3、 灌漿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應按下列原則處理:1)應盡快恢復灌漿。如無條件在短時間內恢復灌漿時,應立即沖洗鉆孔,再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則應進行掃孔,然后再恢復灌漿。2)恢復灌漿時,應使用開罐比級的水泥漿進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相近(達到7090),即可改用中斷前比級的水泥漿繼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的減少很多(70以下),且在較短時間內停止吸漿,則采取補救措施。4、孔口有涌水的灌漿孔段,在灌漿前應測記涌水壓力和涌水量,根據涌水情況,可選用下列綜合措施:自上而下分段灌漿、縮短灌漿段長、提高灌漿壓力、進行純壓式灌漿、灌注濃漿、灌注速凝漿液、屏漿、閉漿、待凝、復灌
22、。5、灌漿過程中,如回漿失水變濃,可采取下列措施處理:1)適當加大灌漿壓力;2)采用分段阻塞循環式灌注;3)換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不明顯,繼續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漿,也不再進行復灌;4)加密灌漿孔;5)若回漿變濃現象普遍,上述處理措施不明顯,則應研究改用細水泥、水泥膨潤土漿或化學漿液灌注。6)、對于達不到設計灌漿結束標準的不合格孔段和事故孔段,應重新掃孔、沖洗、適當增加灌漿壓力灌注。 3、大量耗漿在灌漿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大的裂隙、斷裂構造等滲漏比較集中的大漏漿段,這種區段的施工往往是整個帷幕成敗的關鍵。所以做好這種地段的灌漿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我局多年的灌漿施工經驗,
23、為保證帷幕的形成,防止漿材浪費,取得良好的灌漿質量,特采用以下措施進行處理:(1)間歇灌漿。首次灌注510t水泥,復灌時每次灌注48t水泥。每次待凝1024小時(待凝時間根據水泥的初凝時間進行調整)如此反復直至達到設計灌漿壓力并正常結束灌漿,同時經檢查該段合格后方可結束該段施工。(2)摻入外加劑。當耗漿量較大,灌漿經歷一段時間后注入量仍無明顯遞減同時孔口壓力沒有升高時,則采用以下措施進行處理。利用砂漿泵摻砂灌注。砂選用適宜的級配。摻砂量由少逐漸增多,待孔口壓力回升后立即改用純水泥漿灌注,直至結束。摻加水玻璃進行灌注,為加速水泥漿液的凝固,避免漿材流失浪費。當遇到管狀裂隙時,為使漿液快速凝固,可
24、采用雙管雙液法分別送入水玻璃和水泥漿在孔段內混合灌注。4、灌漿中斷除因冒漿、串漿、大量耗漿等以及其它情況下的間歇灌漿外,正常情況下灌漿過程不允許中斷。灌漿工作必須保持連續不間斷地進行。若因機械故障、停電、待料、孔內返漿等原因造成灌漿過程中斷,則采取以下措施處理:(1)盡可能及早地恢復灌漿工作。(2)若中斷時間超過30min,則應立即沖洗鉆孔。而后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則應進行掃孔,而后恢復灌漿,恢復灌漿時應使用開灌比級的漿液進行灌注。(3)恢復灌漿后,若注入率與中斷前相近,則可改用中斷前的比級進行灌注,直到正常灌漿結束。若注入率比中斷前減少很多且在短時間內拒絕吸漿,則應無條件掃孔復灌
25、,復灌時的開灌水灰比采用2:1,而后正常施灌直至結束。(4)灌漿中斷即使采取補救措施后均應對其進行質量分析,經確認對該灌段質量無影響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則應無條件按技術要求重新施灌,以確保灌漿質量。(5)鉆孔過程中若遇到涌水,測定其涌水量、涌水壓力并縮短段長,采用提高灌漿壓力、屛漿、純壓式灌漿處理。3.8、質量檢查 根據地下泵站廠區帷幕灌漿施工技術要求,地下泵站帷幕灌漿的防滲標準為1Lu。1、質量檢查以檢查壓水試驗成果為主,結合檢查孔取芯并對施工記錄、施工成果資料和檢驗測試資料的分析,進行綜合評定。2、帷幕灌漿檢查孔根據帷幕灌漿成果表由監理及設計制定檢查孔位置,檢查孔比該部位鉆孔深5m。
26、3、帷幕灌漿檢查孔應采取取芯,取芯孔數為總灌漿孔數的2,巖芯采取率不小于95。獲得率RQD值不小于80,混凝土與巖石結合面膠結良好,裂隙內有明顯的水泥結石充填。巖芯應全部進行拍照、編錄、描述、繪制鉆孔柱狀圖,并妥善保存,驗收時作為實物查證。重要巖芯長期保留。4、帷幕灌漿檢查孔壓水試驗應在該部位灌漿結束14d后進行。檢查孔自上而下分段鉆進,分段阻塞,分段壓水試驗,試驗采用單點法,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2014)執行。5、帷幕灌漿質量的評定標準為:經檢查孔壓水試驗檢查,各段的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試段的透水率不超過設計規定的150,且不合格試段的分布不集中;6、灌漿孔封孔質
27、量應進行孔口封填外觀檢查和鉆孔取芯抽樣檢查,封孔質量應滿足以下要求:1)掃孔取芯檢查的孔數為灌漿孔總數的2;2)取芯率應不小于95,獲得率RQD值不小于80,取芯密實度滿足要求,且不得有脫空現象和孔口表面有滲水或白色鈣質析出物流出。否則應進行封孔返工,直至合格為止。4、安全文明措施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要做到“安全、技術、質量、生產”統管的原則。針對本工程特點,編寫以下安全保證措施:(1)修理工配合安全人員定期對機械設備及施工作業面進行檢查,一但發現存在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施工機械設備應勤檢查、維護及保養,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2)廊道排水溝內廢漿液每天定
28、期清理,并將廢棄的漿液及時轉運出作業面,保證作業面干凈,創造良好的文明施工面貌;同時安排人員每天到泵站3#支洞洞口集水井進行檢查,防止廢棄漿液將集水井水泵堵塞,若有廢棄漿液,要及時安排人員進行清理。(3)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所有管理及施工人員進場必須戴好安全帽;著裝必須規整,嚴禁穿拖鞋、短褲上班。生產及施工區內設置足夠的照明系統,派專職電工經常對其進行維護,確保全天候作業。在材料庫房及加工場內設置消防設施器材,并使其保持完好狀態。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的各項規章制度,專職安全員每天巡視各作業面,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對違章作業行為及時進行制止。工程技術部、工程質量部負責人:日期:施工隊:負責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