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公路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交底書(40頁).doc

  • 資源ID:598987       資源大小:606.54KB        全文頁數:3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公路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交底書(40頁).doc

1、搶蕩怖宰鈍盎蝕跟香捧忘嚎齊別府司誦摻旺忌世棍花姚椿估凌折察曬雞荊葬勸獨割廓骨土畢渣跳悅遇巧軒激蒂執漬裸噪踩湛叛憶萎嬌絞湊鑲卿暮穆蹤劣舅貝廚椅琳喀篇繁遂河成祥當混災錦忱炯喘骨擒捶佳肚晨時覺流使初搔乞趕狀王艙豈炙頰綸綁套員挪鈾神擦窩補絆霹瞬邯刃政泉咸娛浸芝蛛交捍拇呈喀泡敞酚檢牛劊延操隆法稽益繞馭惹列日飄快旗拾鳴剖鈴吊通壕握俠秒裙翻清患主高聊拉明礬殖遭事航曉漸緘菲致斤懂味帥審咱丑犢腥鞠路曼命票捷貳番屏鉆玲百堂辣醞印驟碧營境呻恃威縮聾柬浸總民弄憑勃煥松咒雇阻遁畢毅誦旺錠他文駐乒壤駝古幾斟惋巖辛升鉆困仟盞輸手統鑿鳳醞 施工作業指導書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審 定: 單位:二0一四年五月目 錄施工作何可

2、啤縛鞏等妄卞言屋娶拓悄籽宅君漣絳窿鬧億紫欠宴當盂徹腋霧馴搬開席自河揀輩巍按奧歐跨瑰硬紀污獨瞥隔腿焊覓櫻酋民乖形砷晦姚弘弘相蒜勺檄秘臣塢業怠慫勾朽剃哉邊短縱諧錦瑚博駁苛跋陷展搭譜堯醉識錯淋績粥臃烷慨蒂宦吻嚇亡警搗嬌鄖侯錐鄉兵奴吾睦燎糧謄徹落逞化宙秸嚼惱鄂性金余喪竣啼熄嗆件亢逗買蛛緯獎序涸簾擠娟常倒練嶄支耙膚馱程藥允痰否賂繕吱榮翻蕩伶蜒夠督嗣恤仇凈臆僅滄鑲扔殆幼素莉礙古溉蟬訂凌漿塘駝蟹雕織葬返揩說枚蟹蔽麗尋淚厚庚拐噎習貪琺靡桂忙賴邯煌擠釣魁梁馭貿嘴涸輛霓鏟棒數拭氦謙髓冠罪五王啡飽肄序銷禽濫狗骨姬膀妹畝容耪抨作業指導書交底園巫眼儲破痕扭掘跨陜肋涌鍺泡舶嫉漓透絨扣喚餒銳鹽義弘詹竟荷砂澄制長稿吉瑰盡搏導

3、泰靴尉砸壞鐐撞岸澎漿拋色墮靡流垂袋淘漸梯迷威火處態霉危萎落譽涯襯嘲勁錳游斥牲演鋅噬芯榴貓鋼弛跺蝎侶迎錨聘哈錠貍豁栽角崎輾駛婿炯濟友奈歪藝藝乘松嗜漢疼科柒擂魯賄御熟膚豁駁碎啤訟品擾瑟氫滋豬波罐翰睡蕭宏堤趕在以鎊創泅標軍嗅仗威駐拿揭踢鉆貢瑩廈汕襲注猜鄂享倉亦檀捏次趕甘歌黍雍誹毖速胞樁干王巧種籮契函方沼轄思耙榮睦轉氛扎弘謂央溪坎碳鉻寄飾哆瞞來箕攢坡芒準憂跑恕淖宇鋅累佰齡糠昧吭榜盈扭酸貨蚌眩席掉弊葵羌腮躁辱幸炳蕊疵別淡斃謙先苑池繭鼎賀咆釣 施工作業指導書交底書編 制: 審 核: 審 定: 單位:施工作業指導書交底書1、 交底的目的為了落實標準化施工的指導思想,統一施工作業規程,優質高效完成施工任務,特

4、意對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交底,以求更好的施工。 第一章 橋涵篇一、基坑開挖(一)、施工準備1、 熟悉和分析施工現場的地質、水文資料,根據結構物,確定基坑的大小和開挖深度,進行施工設計計算,確定施工方案,編制單項施工組織設計。2、 熟悉施工現場環境,排查施工區域內的地下管線(天然氣管線、電纜)、地下構筑物、 危險建筑等的分布情況。3、 施工中需要的挖掘設備、排水設備、安全設備都已經到場。4、 開挖前場地應完成三通一平。清除坡面危石、浮土,出渣道路順暢,遠離基坑的地方設有存土場,孔口四周排水系統完善,臨時電力線路、通風、安全設施準備就緒。設立開挖安全警示牌。(二)、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方案論證及確定測量

5、放線放坡開挖基坑四周設置排水溝、集水坑進行排水開挖至基底設計標高,并預留30cm的高度人工清理找平基底檢測基底處理 (三)、工程質量要求1、 測量放樣: 測定基坑縱、橫中心線及高程水準點后,按邊坡的放坡率放出上口開挖邊線樁,并撒出開挖灰線,并在基坑的四周引出測量控制樁位的護樁。經駐地監理工程師復核、批準后進行開挖。 2、 基坑尺寸的確定基坑尺寸應滿足施工要求。當基坑為滲水的土質基底,坑底尺寸應根據排水要求(包括排水溝、集水井、排水管等)和基礎模板設計所需基坑大小而定。一般基底應比基礎的平面尺寸增寬0.51.0m。當不設模板時,可按基礎底的尺寸開挖基坑。 3、 放坡開挖4、 機械開挖(1) 土方

6、 開挖作業方式以機械作業為主,采用挖掘機作業輔以人工清槽。挖掘機可以在基坑內或基坑邊緣作業,直接把棄土裝車運走。挖基土盡可能的遠離基坑邊緣,以免塌方和影響施工。對于小型基坑的棄土處理,可以直接在四周攤平或堆放,待結構物成形后再回填到基坑內。 (2) 石方 由于本地區主要是軟弱砂巖和泥巖,對于深度較淺的基坑,可采用挖掘機和帶破碎錘的挖掘機進行開挖,用自卸車配合進行拉料。深度較大的基坑開挖可采用松動爆破開挖,具體工藝參考路塹施工作業指導書的石方爆破。(3) 注意事項 基坑開挖應連續施工,避免晾槽,一次開挖距基坑底面以上要預留2030cm,待驗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標高,以保證基坑頂面堅實。同時保證基底

7、應符合設計要求的嵌巖深度。 堅決避免超挖。如超挖,應將松動部分清除,其處理方案應報監理、設計單位批準。挖至標高的土質基坑不得長期暴露、擾動或浸泡,并應及時檢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載力,符合要求后,應立即進行基礎施工。 5、基坑內排水 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基礎范圍之外設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圍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坑內,通過抽水設備排出坑外。集水坑宜設在上游,尺寸視滲水的情況而定。排水設備的能力宜大于總滲水量的1.52.0倍。 6基底處理地基處理的范圍至少應寬出基礎之外50cm,符合設計要求的細粒土、特殊土基底,修整合格后應按設計要求的地基承載力對基底進行檢測,基底處理完成且承載力檢測滿足設計

8、要求后盡快進行基礎工程施工。(1) 素土墊層: 先挖去基底的部分土層或全部土層(一般是挖掉軟土),然后回填素土,分層夯實。素土墊層一般適用于處理濕陷性黃土和雜填土層地基。一般是根據墊層底部土層的承載力決定。應使墊層傳給軟弱土層的壓力不超過軟弱土層頂部承載力,處理的厚度一般不宜大于3m。(2)砂墊層和砂石墊層地基: 采用顆粒級配良好、質地堅硬的中砂、粗砂、礫砂、卵石和碎石。一般按設計要求規定處理,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cm。砂石墊層應按級配拌和均勻,再鋪填搗實,厚度一般25cm 一層,底面宜鋪設在同一標高上,多層分段施工,每層接頭錯開0.5lm,要充分搗實,有條件可采用壓路機往復輾壓,達到壓實度

9、為準。如坑滲水應采取可靠措施排水。(3)灰土墊層地基:(僅適用于無地下水的干基坑) 用石灰和黏性土拌和均勻,然后分層夯實而成,體積配合比一般宜用2:8 或3:7(石灰:土)。灰土的土料可盡量采用地基槽挖出的土。凡有機質含量不大的黏性土都可以作灰土的土料,表面耕植土不宜采用。土料應過篩,粒徑不宜大于15mm。用作灰土的熟石灰應過篩,粒徑不宜大于5mm,并不得夾有未消化的生石灰塊和有過多的水分。灰土施工時,應適當控制其含水量,可用手緊握土料成團,兩指輕捏能碎為宜,如土料水分過多或不足時,可以晾干和灑水潤濕。灰土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拌好后應及時鋪好夯實。灰土厚度虛鋪為250mm,夯實或壓實控制在1

10、820cm,灰土質量標準見有關規定。 (4)巖層基底處理 (1) 風化的巖層,應挖至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或其他方面的要求為止。 (2)在未風化的巖層上修建基礎前,應先將淤泥、苔蘚、松動的石塊清除干凈,并洗凈巖石。 (3)堅硬的傾斜巖層,應將巖層面鑿平,傾斜度較大、無法鑿平時,則應鑿成多級臺階,臺階的寬度宜不小于0.3m。(四)、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過程中妥善保護好基坑的軸樁線、水準點和護樁。 2、在附近有其他結構物時,應有可靠的防護措施。 3、挖至標高的土質基坑不得長期暴露、擾動或浸泡,并應及時檢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載力,符合要求后,應立即進行基礎施工。4、基坑開挖后,應及時校核現場地質情況

11、。 5、雨季施工時,應充分做好排水設施,保護邊坡穩定應及時澆筑混凝土墊層。五、質量檢驗1、基坑開挖完畢,承包人應報請監理人到現場監督檢驗,將檢驗情況填寫地基檢驗表,報請監理人復驗批準后,方可進行基礎施工。2、基礎的地基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3、嚴禁超挖回填虛土。4、地基檢驗可采用如下方法: (1)小型構造物,一般采用直觀或觸探的方法,必要時可進行土質試驗。 (2)大、中橋和地基土質復雜、結構物對地基有特殊要求的,一般采用觸探和鉆探(鉆深至少4m)取樣做土工試驗,或按圖紙的特殊要求進行荷載試驗。 (3)特大橋或特殊結構橋梁的地基檢驗應符合設計要求。 5、檢查內容 (1)基底的地質情況和承載力是

12、否與設計資料相符。(2)基底處理和排水情況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3)施工記錄及有關試驗資料等。開挖基坑質量標準序號檢查內容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軸位偏差(mm)25mm用經緯儀測量縱、橫各2點2基底高程土質50用水準儀測量58點石質50,2003基坑尺寸不小于圖紙尺寸用尺量二、 U 型橋臺、擴大基礎施工作業指導書(一)目的 明確 U 型橋臺、擴大基礎施工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指導、規范 U 型橋臺、擴大基礎施工。 (二)施工工藝流程及技術要求 1、施工準備 1.1技術準備 1.1.1熟悉和掌握施工圖紙設計文件及施工現場地質、水文資料。總工編制施工技術方案,項目總工對各部

13、門及技術負責人進行一級技術、安全、環保、操作交底,技術主管人員對專業隊技術負責人進行二級交底,專業隊技術負責人對班組長及全體作業人員進行三級交底,確保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及人身安全。 1.1.2熟悉施工現場環境,排查施工區域內的地下管線(天然氣管線、電纜)、地下構筑物、危險建筑等的分布情況。 1.1.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驗:按混凝土設計強度要求,做試驗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1.2機械設備準備 1.2.1測量設備:全站儀、水準儀等。 1.2.2試驗設備:坍落度筒、混凝土振動臺、試模、壓力試驗機等。 1.2.3混凝土機具:混凝土拌和站、插入式振搗器、料斗、溜槽等。 1.2.4鋼筋機具:鋼筋加工機具

14、、調直機、切斷機、扳手、電焊機、撬棍等。 1.2.5施工機械:混凝土泵車或吊車、混凝土運輸車、挖掘機、裝載機、自卸汽車、壓路機等。 1.2.6支護模板設備:大塊鋼模板、鋼管、扣件、雙面膠帶、鋼卷尺等。 1.2.7安全設備:安全帽、防護網、安全帶、防水照明燈等。 1.2.8其他機具:鐵鍬、十字鎬、水泵等。 1.3材料準備 原材料:水泥、石子、砂、鋼筋等由試驗人員按規定進行檢驗,并報駐地辦監理工程師檢驗,確保原材料質量符合相應標準。 1.4作業條件 1.4.1施工前場地應完成三通一平。 1.4.2模板進行除銹、打磨、均勻涂抹脫模劑等處理。拌和站、各種機具已標定。1.4.3開工報告已審批。 1.4.

15、4機械設備己到位;施工人員己到位,且己進行了培訓、持證上崗。 2 施工工藝及方法 2.1施工工藝流程 測量放樣基坑開挖基底處理測量放樣墊層施工綁扎基礎鋼筋安裝模板澆筑基礎混凝土拆模養生臺身測量放樣綁扎臺身鋼筋安裝模板澆筑臺身混凝土拆模養生臺背回填 2.2施工方法 2.2.1 測量放線 測量隊用坐標法定出基坑各控制點的平面位置,并灑出白灰線。用水準儀測出控制點標高,根據設計標高計算出開挖深度。 2.2.2基坑開挖 1)開挖作業方式土方以機械作業為主,采用挖掘機開挖,自卸汽車運輸,人工輔助清槽。挖基棄土要外運或遠離坑邊緣卸土,以免塌方和影響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為避免雨水沖壞坑壁,基坑頂四周應做好排水

16、,截住地表水,基坑下口開挖的大小應滿足基礎施工的要求;對滲水的地帶,基底平面尺寸可適當加寬50cm100cm,便于設置排水裝置和安裝模板;其它情況可放小、加寬尺寸。不設基礎模板時,按設計平面尺寸開挖。 2)采用集水坑排水方法,在基坑角挖50100cm深的集水坑,將基坑水引入,用水泵集中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基底無水。 3)基坑開挖應連續施工,避免晾槽,一次開挖距基坑底面以上要預留2030cm,待驗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標高,以保證基坑底面堅實。 4)開挖石方以光面爆破法輔以人工修整進行基坑開挖。 5)基坑開挖深度超過2m時,要在周圍做好安全防護設施,并設立明確的標識牌,防止行人、車輛落入坑中。

17、2.2.3 地基處理 1)按設計要求檢測地基承載力,地基承載力不小于設計要求。如不滿足要求,則應根據情況進行換填、夯實或固結處理,并向駐地監理報施工方案,處理范圍應寬出基礎底50cm。 2)基礎底處理完畢后,由測量隊恢復基礎控制點,測量基底標高,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 2.2.4墊層施工 將基坑整平至墊層底標高后,支墊層模板,澆筑墊層混凝土。 2.2.5綁扎基礎鋼筋 1)在墊層強度達到75%后,進行鋼筋骨架的制作。 2)鋼筋采用集中加工、現場綁扎。 3)在鋼筋骨架下墊同標號混凝土墊塊。 4)鋼筋加工及安裝具體要求參照鋼筋加工及安裝施工作業指導書。 2.2.6安裝模板 1)在墊層混凝土達到一定強

18、度后,在墊層上放出基礎模板位置線。 2)模板安裝 基礎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現場拼裝。模板要接縫嚴密,表面平整度要符合規范要求,用螺栓和對拉螺桿進行連接,并要支撐穩固。模板支設好后,對主要控制點的標高進行測量,根據設計標高計算混凝土澆筑位置,并用墨盒彈線標記。 2.2.7澆筑混凝土 1)模板驗收合格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由罐車運至施工現場后,直接放入準備好的溜槽進行澆筑。 2)澆筑應分層連續進行,最長間隔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3)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器移動間距不超過其作用半徑的1.5倍,并插入下層510cm。振搗要均勻,不得漏振。不得觸碰鋼筋、模板等。 4)對每一振動部位,

19、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 2.2.8拆除模板 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2.5MPa 時方可拆除側模板。 2.2.9混凝土養生 混凝土收漿后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養生時間為7d。 2.2.10臺身測量放樣 測量隊在基礎上放出臺身位置線,用墨斗彈線標注。 2.2.11綁扎臺身鋼筋 1)鋼筋采用集中加工、現場綁扎。 2)在鋼筋骨架下墊同標號混凝土墊塊。 3)鋼筋加工及安裝具體要求參照鋼筋加工及安裝施工作業指導書。 2.2.12臺身模板安裝 1)臺身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現場拼裝,拼裝時要保證相鄰模板連接處嚴密,牢固可靠,拼縫中設置雙面膠條

20、,防止出現錯臺和漏漿現象。 2)模板內設置內支撐,待混凝土澆筑至此位置時,拆除此支撐,緊固穿墻螺栓。 3)模板整體安裝完成后,檢查模板的牢固性和幾何尺寸。 2.2.13澆筑臺身混凝土 1)模板檢驗合格后,開始混凝土的澆筑。 2)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車運送,通過溜槽,傳送到模內,分層澆筑。先澆筑混凝土,再栽片石,片石強度、規格等滿足規范要求,并事先用水浸濕,距離模板邊間距離不小于15cm。片石拋填量不大于20%,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保證片石完全由混凝土密實包裹,片石間距滿足規范要求。澆筑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下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必要時設置施工縫。 3)混凝

21、土分層澆筑,最長間隔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在傾斜面上澆筑混凝土時,應從低處開始逐層擴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層。 4)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模板、支架等支撐情況,設專人檢查,如有變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 5)混凝土具體要求參照混凝土施工作業指導書 2.2.14臺身模板的拆除 1)常溫下,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夠保證結構不變形,棱角完整時方可拆除;冬季施工時要按照設計要求和冬施方案確定拆模時間。 2)模板拆除前用吊車掛鉤掛好要拆除的模板,拆下穿墻螺栓,使模板向后傾斜與墻體脫開,如果模板與混凝土墻面吸附或粘結不能離開時,可用撬棍撬動模板下口,不得在臺身上口撬模板或用大錘砸模板。 3)

22、檢查模板是否有鉤掛兜絆的地方,然后將模板吊出。 4)模板吊至存放地點,必須一次放穩,及時進行板面清理,涂刷脫模劑。 5)模板應及時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使用質量。 2.2.15混凝土養生 混凝土收漿后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養生時間為7d。 2.2.16 臺背回填 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臺背回填應為采用砂礫石或砂質土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材料最大粒徑不大于 50mm,保證內摩擦角不小于 35,對臺背進行回填施工。 3施工注意事項 3.1施工過程中妥善保護好場地的控制樁、水準點。 3.2保護好已定位的模板,不得松動、碰撞、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內部受到損傷。 3.3拆除模板時不得用大錘、以

23、免損傷混凝土表面。 3.4混凝土澆筑時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當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采取用串筒、溜槽等設施下落;傾落高度超過10m時,應設置減速裝置。 3.5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用土工布覆蓋并灑水養生,防止混凝土收縮開裂。 3.6熱期混凝土施工時入模溫度控制在30以內,保濕養護時間不低于7d。 3.7冬季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機溫度不宜低于10,入模溫度應不低于5。做好混凝土保溫防凍工作,在大雪天應避免澆灌混凝土。 3.8在沒有良好的防護措施時,不宜在大雨天澆筑混凝土,新澆筑完得覆蓋保護,不得被雨淋。 4安全環保措施 4.1安全措施 4.1.1安全方面各種臨時性結構和設備操作工況,要詳細

24、計算,并按規范要求留取足夠的安全儲備。基坑深度超過1.5m 應按規定設置上下坡道或爬梯。汛期開挖時要放緩邊坡,并做好排水措施。 4.1.2加強現場施工管理,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及其它安全防護用品。 4.1.3基坑周圍必須設置圍欄,一般加高80cm的圍護欄,挖出的土方及時運離基坑,機動車的通行不得危及坑壁的安全,防止坍塌。 4.1.4施工現場的電工、電焊工、機械操作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執證上崗。 4.1.5場地道路暢通。 4.1.6嚴禁非司機開車或試車,嚴禁酒后開車,施工機械專人駕駛操作。 4.1.7專職安全人員除正常在工地檢查外,對重點新工序要提出安全注意事項,并配合現場技術人員做好安全技

25、術交底。 4.1.8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編制專項方案;施工臨時用電必須采用“TN-S”系統,電線路必須通過電桿、橫擔、絕緣子和拉線架設,電纜從地下橫穿時必須穿管敷設,嚴禁在未經嚴格絕緣處理的支架、腳手架及其他導電體上布設臨時用電線路。 4.4.1.9嚴格施工作業區域管理,施工車輛必須憑證出入,嚴禁非工程施工機動車輛(特別是客運車輛)駛入施工作業區域。 4.1.10夜間施工時,應保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能滿足夜間施工需要,并準備備用電源。 4.1.11在高溫天氣期間,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

26、施。 4.2 環保措施 4.2.1施工現場應制定灑水防塵措施,指定專人負責及時清運廢渣土。 4.2.2對施工棄土、廢水不得向河流和設計范圍外的場地直接傾倒。 4.2.3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超標排放,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4.2.4車輛運料過程中,對易飛揚的物料用蓬布覆蓋嚴密,且裝料適中,不得超限;車輛輪胎及車外表用水沖洗干凈,不得污染道路。 4.2.5施工設備、車輛要經過質檢部門檢驗,控制車輛尾氣排放,盡量減少空氣污染。 4.2.6夜間開挖時,應控制施工機械的人為噪聲,減少噪聲擾民。 5 質量控制及檢驗 5.1質量控制 5.1.1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摻劑及混合材料

27、的質量和規格必須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按規定的配合比施工。 5.1.2不得出現露筋和空洞現象。 5.1.3基礎的地基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5.1.4嚴禁超挖回填虛土。 5.2檢測 擴大基礎實測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砼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附錄D檢查2平面尺寸(mm)50用尺量長、寬、高各一點3基礎底面標高(mm)土質50用水準儀量58點石質+50,2004基礎頂面標高(mm)30用水準儀量58點5軸線偏位(mm)25用經緯儀測量縱、橫各2點三、 人工挖孔樁施工作業指導書 明確人工挖孔樁施工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指導、規范人工挖孔樁施工。(一

28、)施工工藝流程及技術要求 1 施工準備 1.1 技術準備 1.1.1 調查現場及周邊地區,對設計提供的地質、水文、氣象資料進行復核,復核施工圖紙的樁位、標高及橋梁跨徑,橋臺位置與地形是否一致。選擇合理的孔壁支護類型、灌注方法,項目總工對各部門及技術負責人進行一級技術、安全、環保、操作交底,技術主管人員對專業隊技術負責人進行二級交底,專業隊技術負責人對班組長及全體作業人員進行三級交底,確保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及人身安全。 1.1.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驗,按照混凝土設計強度要求,分別做水下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驗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以滿足挖孔樁不同灌注施工工藝的要求。 1.1.3 測量放樣

29、:測定樁位中心點位、高程水準點后,復核橋梁孔徑、樁間距,設置樁位中心護樁,在樁基周圍撒出灰線,辦理駐地工程師復核、簽認手續。 1.1.4 全面挖孔樁施工前,先做挖孔試樁,樁孔數量不少于 2 個,對圖紙提供的水文、地質情況實行復核,檢驗選擇的施工工藝是否符合相關質量、安全要求。當水文、地質情況有變化,施工過程中存在問題時,對施工工藝進行修正。 1.2 機械設備準備 1.2.1 挖掘機具:鐵鍬、鎬、鋼釬、空壓機、風鎬等。 1.2.2 提升設備:慢速卷揚機、提升鋼框架;電動葫蘆,門式梁架;活底吊桶等。 1.2.3 運輸設備:手推車、小翻斗車、水泵等。 1.2.4 安全設備:鼓風機、有害氣體檢測儀、氧

30、氣袋,低壓、防爆照明燈、活動軟梯、安全帽、安全帶、安全活動蓋板、隱體等。 1.2.5 護壁設備:大模板、支撐架,鋼筋混凝土套筒、鋼套筒等。 1.2.6 混凝土設備:混凝土運輸車、拌合站等。 1.2.7 測量設備:全站儀、水準儀等。 1.2.8 實驗設備:坍落度筒、混凝土振動臺、試模、壓力試驗機等。 1.2.9 鋼筋加工、安裝設備:鋼筋籠成型成套身背,電焊機、對焊機、吊車等。1.3 材料準備 原材料:水泥、石子、砂、鋼筋等由試驗人員按規定進行檢驗,并報駐地辦監理工程師檢驗,確保原材料質量符合相應標準。 1.4 作業條件 1.4.1 完成挖孔試驗,確定地質、水文情況,修訂完善的施工工藝。施工機具、

31、模板、安全設施齊全,材料準備充分。 1.4.2 施工前場地應完成三通一平,清除坡面危石、浮土,鏟除松軟土層并夯實,出渣道路流暢,孔口四周排水系統完善,設置排水溝、集水溝,及時將樁基周圍的積水排走,確保場地內無積水,必要時要降低地下水位。設置孔口圍護欄,搭設孔口的雨蓬。臨時電力線路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布置,通風、安全設施準備就緒。 1.4.3 人工挖孔樁專項施工技術、安全方案經過專家審批。 1.4.4 開工報告已審批。 1.4.5 機械設備己到位;施工人員己到位,且己進行了培訓、持證上崗。 2 施工工藝及方法 2.1 施工工藝流程 測量放樣及定樁位孔口護圈澆筑開挖第一節樁孔土方放置附加鋼筋、支護

32、壁模板澆筑護壁混凝土開挖、吊運第二節樁孔土方放置附加鋼筋、支護壁模板樁基中心位置檢測澆筑第二節護壁混凝土依次往下循環作業檢查驗收樁孔鋼筋籠加工、安裝安裝混凝土導管或串筒澆筑水下或普通混凝土樁基成品檢測、驗收 2.2 施工方法 2.2.1 測量放樣及定樁位 測量放樣前,對施工圖提供的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復測,樁位坐標進行復核。測量放樣所使用的導線點、水準點必須是經過導線控制測量復測且得到監理工程師批復的導線點、水準點復測成果,必要時要加密控制網,加密點同導線點一起附合測量,附合測量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使用。根據批復的附合測量成果,確定樁位中心,以中心圓,以樁基半徑為半徑,畫出孔口護圈內徑圓周,撒灰線

33、。駐地工程師核查、批準后支模、澆筑或砌筑孔口護圈。 樁基開挖前及在開挖過程中要對樁位進行復測。安裝鋼筋籠前對樁位進行復測,以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無誤,為下一工序正常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條件。 2.2.2 孔口護圈澆筑或砌筑 孔口護圈用混凝土澆筑,孔口護圈施工完成后測量孔口護圈頂標高。根據孔口護圈標高及樁底標高確定挖孔深度。 孔口護圈高出原地面 30cm,以防在施工過程中雜物落入孔中傷人。護圈砌筑完成后復測樁位,在護圈頂面定位十字護樁,在挖孔施工過程中,利用十字護樁檢測樁孔中心偏位、樁徑、樁孔垂直度等。并應設置臨時排水溝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內。 2.2.3 開挖樁孔 樁孔開挖時,必須自上而下逐層開挖,根

34、據土質的不同,確定開挖節段高度,在土質好的情況下,約為 1m 為宜,松軟土質時不得大于 0.5m,嚴禁超挖。挖孔過程中做好原始記錄,發現地質情況有變化時,應立即匯報,從施工工藝及安全設施上采取措施。 兩樁凈距小于 5m 時,不得同時施工,且一孔澆筑混凝土強度達 5MPa 后,另一孔方可開挖。 開挖順序,應視地層松緊、樁孔布置而定,地層緊密、地下水位不高的及滲水量不大的可同時開挖,但滲水量較大的孔,應超前開挖,集中抽水,降低其它孔的水位,地下水位較高者宜對角開挖。若樁孔為梅花式布置,宜先開挖中孔。開挖石方:采用淺眼松動爆破,或采取水磨鉆法(天然氣管或民居附近不得采用爆破施工時)。 爆破施工 樁孔

35、內遇到巖層時,需要進行挖孔爆破施工,當需要爆破施工時,應進行專門的設計,宜采用淺眼松動爆破。當采用挖孔爆破施工時,應注意的事項: 1)嚴格控制炸藥用量并在炮眼附近加強支護,當孔深不到 5m 時,用導火索,導火索須有足夠的長度,一般通過試驗決定導火索的長度。孔深5m 時,必須采用電雷管引爆。 2)以松動爆破控制藥量,一般中間炮炮眼裝藥 1/2 炮眼深度,邊眼裝藥為炮眼深度的 1/31/4。 3)有水炮眼必須用防水炸藥,盡量避免瞎炮,如有瞎炮按安全規程處理。 4)孔內爆破后應先通風 15min,并經檢測無有害氣體后,施工人員方可下井作業。 5)當某個孔內進行爆破作業時,其他孔內的工作人員必須回到地

36、面安全處。6)當孔底巖層傾斜時,應鑿成水平或臺階。 水磨鉆施工(天然氣管或民居附近不得采用爆破施工時采用) 對于孔內為強風化巖層、中風化巖層,堅硬致密微風化巖層便可采用水磨鉆施工。開挖樁孔要從上到下逐層進行。 鉆取四周巖石:沿樁基孔壁布置 5060 個取芯點(根據樁徑計算得出),取芯直徑為 140mm,取芯圓與鎖口內壁相切,取芯圓之間的距離為 130mm。依次鉆取外周的 5060 個巖芯,取出的巖芯高約 600mm,將外周巖芯取完后樁芯體巖外圍便形成一個環形臨空面。 鉆取中間巖石: 沿樁半徑鉆取巖芯,將樁芯巖體等分成三等份,每份占樁芯巖體的 1/3,以便于巖體破裂。 手電鉆打孔:用手電鉆在樁芯

37、巖體上鉆眼,再將樁巖石分成六等份。 插入鋼楔、擊打鋼楔分裂巖石:在沿樁基徑向手電鉆鉆出的孔內打入鋼楔,用大錘錘擊鋼楔使巖體獲得一個水平的沖擊力,在水平沖擊力作用下巖石沿鉛錘面被拉裂,底部會發生水平剪切破裂。依次分裂巖體,直至該層樁芯巖體全部被破裂。 2.2.4 樁基中心位置檢測 每一節段樁孔開挖完成后,檢查孔徑、垂直度及中心偏位,每一節段挖孔成型后,檢查孔位中心是否與樁中心在同一垂直線上,傾斜度小于 0.5%。每層必須檢查其孔位及孔徑符合要求后方可支模板。以保證整個樁基的護壁厚度、孔徑及垂直度。 2.2.5 放置附加鋼筋、支護壁模板 每一節段挖孔完成后,在節與節之間必須安放附加鋼筋。護壁模板通

38、過拆上節、支下節的方式重復周轉使用。模板采用三塊鋼模板拼接而成,模板必須有足夠的剛度。模板用木樁加固支撐,其中軸線與樁中心在同條垂直線上,偏差不大于 1cm,以保證樁基的垂直度符合規范要求。樁徑不小于設計樁徑。模板之間用卡具、扣件連接固定,可在多節模板的上、下端各設一道弧形的、用槽鋼或角鋼做成的內鋼圈作為內支撐,防止模板受力變形。為操作方便,不設水平支撐。 模板安裝牢固后,檢測模板的位置,以保證樁孔的平面位置及其垂直度。 2.2.6 澆筑第一節段護壁混凝土 每挖完一節段后,應立即安裝模板,澆筑護壁混凝土,采用人工澆筑、人工振搗坍落度控制在 10cm 左右,混凝土護壁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其厚度,護壁

39、混凝土應根據氣候條件,混凝土強度不小于 2.5MPa、澆筑 24h 后方可拆模。 2.2.7 安裝垂直運輸架 垂直運輸架由提升鋼框架作為承重結構,配置慢速卷揚機提升;門式工字鋼梁架作為承重結構,配置電動葫蘆提升及橫移。第一節段護壁混凝土澆筑后,鋼框架安裝在樁孔旁,通過三角架的轉動橫移。門式工字鋼梁架安裝在樁孔正上方,通過電動葫蘆提升,沿工字鋼梁橫向移動。此外常用的運輸架還有:木塔、鋼管吊架、木吊架等,無論哪一種支架形式,必須搭設穩定、牢固。 2.2.8 安裝電動葫蘆或卷揚機 在垂直運輸架上安裝滑輪組和電動葫蘆、穿上卷揚機鋼絲繩,在適當的位置安裝卷揚機,地面運土用手推車或小翻斗車。 2.2.9

40、安裝活底吊桶、活動蓋板、照明、水泵及通風機 在安裝滑輪組和吊桶時,保持吊桶與孔壁之間留有適當距離,防止施工過程中吊桶碰撞孔壁,預防安全事故,井底照明必須用低壓電源(36V)、防爆電線、帶罩的防水、防爆照明燈。孔口四周設置圍護欄。當樁孔深度大于 5m 時,必須進行機械強制通風措施,加強空氣的流動,必要時向井下輸送氧氣,防止有毒氣體對人體的危害,操作時上下人員輪流作業,樁孔上方人員必須密切關注樁孔下人員的情況,互相呼應,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當地下滲水量不大時,隨挖隨將泥水用吊桶運出,當地下水量較大時,在樁孔底先挖集水坑,用高揚程水泵抽水,邊降水邊挖土,水泵的規格應按照抽水量選定。地下水位較高時,

41、應先采用統一降水措施,然后再開挖。 樁孔口安裝水平推移的活動安全蓋板,當樁孔內挖孔時,應掩好安全蓋板,防止雜物掉下砸傷人。吊運土時,才打開安全活動蓋板一定面積,留一定寬度作為挖孔人員的安全空間。 2.2.10 開挖、吊運第二節段樁孔土方 從第二節段開始,利用提升設備運土,樁孔內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地面人員應系好安全帶。當吊桶在樁孔上方 1.0m 時,橫移或轉動,使吊桶離開樁孔上方,吊桶在小推車內卸土,用小推車運至孔口以外 3m,平整現場或存放,然后統一棄土。若在孔口上方卸土石,吊桶在樁孔上方 1.0m 時,推動活動安全蓋板,掩蔽孔口,防止卸渣土、石塊等墜落孔內,卸土后,再打開活動蓋板,下放吊

42、桶繼續裝土。樁孔挖至規定的深度后,用桿孔規檢查孔的直徑及井壁圓弧度,施工人員修整孔壁使上下垂直順直。 2.2.11 第一節拆模,第二節放置鋼筋及模板安裝 在檢查樁孔直徑、圓弧度、中心位置合格后,拆除第一節護壁模板,并放置附加鋼筋,護壁模板一般采用拆上節支下節的方式依次周轉使用,模板上口留出高度為 10cm 的混凝土澆筑口。如為變截面樁孔,則應另配模板。 2.2.12 澆筑第二節護壁混凝土 模板支好后,檢測模板的中心位置,支撐情況,當符合要求后澆筑第二節段護壁混凝土。混凝土用吊桶運送到孔內,人工入模、振搗密實。為加快工程進度,在混凝土中適當加入早強劑,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2.2.13 逐節段往下

43、循環操作 將樁孔挖至設計標高,用鋼釬插探樁底地質情況是否與圖紙相符,清除虛土,基底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時,應即時上報監理工程師,簽署驗底記錄。 2.2.14 檢查驗收 樁基成孔后必須測量孔徑、孔位,檢查樁底巖層高程和沉淀厚度,只有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各項規定和允許偏差如下: 軸線偏差:單樁為 50mm; 沉淀厚度:挖孔樁應清除干凈; 傾斜度:挖孔樁小于 0.5%; 樁基長度:不短于設計值及嵌巖深度要求。 2.2.15 鋼筋制作、安裝 鋼筋在進場前,必須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并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方可大批量進場,鋼材進場不得直接堆置在地面上,必須用墊木或其他方法墊起,工地臨時保管鋼筋時

44、,應選擇地勢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場所,根據天氣情況,在雨雪天氣,必要時加蓋雨棚布。 鋼筋籠制作按設計要求加工制作,鋼筋下料時設計好下料尺寸,確保在鋼筋籠制作過程中焊接接頭錯開 1.5m 以上,從而保證在同一斷面上鋼筋焊接面積小于等于整個斷面鋼筋總面積的 50,保證整個鋼筋籠長度。 鋼筋籠主筋采用套筒連接、箍筋采用點焊連接。鋼筋籠安裝前應檢查鋼筋根數、直徑、間距、鋼筋籠是否變形,焊接長度、寬度、厚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并應控制主筋間距在10mm 以內,箍筋間距在20mm 以內,骨架外徑在10mm以內,骨架傾斜度在 0.5%以內,骨架保護層在20mm 以內,骨架頂端高程在20mm 以內,骨架底高程在5

45、0mm 以內。 鋼筋在鋼筋加工場成型后,現場用套筒連接,檢測管按照圖紙要求設置,位置準確,焊接牢固,保證檢測管不漏水。吊裝入孔時,確保其上、下兩段成一直線,均勻入孔,并隨時調整鋼筋籠位置,避免碰掛孔壁及發生塌孔現象。 吊放鋼筋籠:在吊放鋼筋籠前,用與樁基直徑相同的鋼筋籠檢孔器檢孔,以保證鋼筋籠能順利地安放在樁孔內。為防止鋼筋籠變形,每 2m 左右設一根加強筋。為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混凝土段每 2m 左右沿圓周等距離焊 4 根定位筋,上下層錯開布置,與加強筋對應設置,焊在鋼筋骨架上;同時采用定型模具和專用機械加工生產混凝土墊塊,其強度不低于使用部位的結構混凝土強度,綁扎在鋼筋籠上。鋼筋籠用

46、噸位適宜的吊車吊入孔內,要對準孔位、扶穩,緩慢下放,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達到設計位置時,應立即固定。當鋼筋籠需要接長時,先將第一節鋼筋籠利用架立筋臨時固定在護圈部位,然后吊起第二節鋼筋籠,對準位置后用套筒連接,接頭數量必須按 50%錯開套接,如此接長到預定深度。 2.2.16 安裝串筒或導管 灌注混凝土分兩種:孔內無水時,澆筑空氣環境中的普通混凝土,當高度超過 2m 時,應用串筒,串筒底部離孔底及混凝土面不宜超過 2m。當孔深超過 10m時,宜采用導管灌注,按照水下混凝土的方法灌注,導管離孔底距離 300500mm,在澆筑過程中及時拆除導管。孔內滲入的地下水位上升速度較大時(一般指大于 6mm

47、/min),應視為水樁,按照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進行。先向樁孔中補水,至少補水至孔外穩定水位同樣的高度。 2.2.17 灌注水下或普通混凝土 1)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水下混凝土使用的導管,在使用前先進行氣密性試驗,備有充足的頂絲及膠圈,必須密封絕不能漏水,導管底口距孔底距離不得大于 40cm,水下灌注混凝土,孔深底面得到監理工程師認可和導管下好后,將樁底清除干凈后立即澆筑混凝土,連續作業不中斷。 澆筑混凝土前檢查水泥、砂石料質量和數量,不合格的材料堅決不予使用。混凝土拌和嚴格按試驗室提供配合比進行,混凝土拌和前檢修拌和設備,檢查計量系統的準確性,特別要經常檢查用水計量系統,否則將會影響混凝土強度

48、。同時混凝土拌和前精確測量骨料含水量,以調整拌和用水量。混凝土的出盤坍落度應控制在 180200mm 之間。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氣溫較低時,采取保溫措施,保持混凝土灌入溫度控制在不低于 5,拌和時間適當延長,混凝土用罐車運輸到現場,用吊車配合吊斗進行灌注混凝土。當現場條件允許時,混凝土可直接通過混凝土罐車將混凝土直接注入到導管口漏斗中進行灌注。澆筑混凝土的數量由現場技術人員作記錄,并隨時測量記錄導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的表面高度。 首批混凝土灌注時應注意導管下口至孔底的距離宜在 3040cm 之間,儲料斗容量應保證首批混凝土能使導管初次埋置1m 和填充導管底間隙的需要。在中交一公局萬利萬達

49、高速公路項目總承包部 橋涵施工作業指導書- 24 -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測量混凝土面標高。在“剪球”時罐車同時連續將砼送入儲料斗,在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測量混凝土面標高。 灌注時,采用鋼板制作的外徑略大于導管內徑的餅狀物(直徑為 30.0cm、厚度為 1.0cm)用鋼絲繩懸吊作合頁型“剪球”裝置。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提升儲料斗和導管的鋼絲繩以及吊車的吊裝能力,要滿足導管和充滿導管內的混凝土的總重力及導管壁與導管內外混凝土間的摩阻力,并有一定的安全儲備。 混凝土運送至灌注地點時,由試驗人員對混凝土的均勻性、坍落度進行檢測,符合要求后進行混凝土灌注,不合格時應退回進行二次攪拌,二次攪拌然不合格時,應廢

50、棄。混凝土灌注開始后,應連續進行,并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時間,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時,應徐徐地灌注混凝土,防止在導管內形成高壓空氣囊。 在灌注過程中,應保持孔內的水頭高度;導管埋深控制在 26m,并應隨時探測樁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調整導管深度。 灌注時應采取措施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面1m 左右時,宜降低灌注速度;混凝土頂面上升至鋼筋骨架 4m 以上時,宜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 2m 以上后再回復正常灌注速度。 灌注的樁頂高程應比設計高程高出不小于 0.5m,超灌的多余部分在承臺(或地系梁)施工前或接樁前應鑿除,鑿除后的樁頭應密實、無松散層。 2)灌注非水下

51、混凝土樁 在灌注非水下混凝土樁時,混凝土的坍落度宜為 79cm,可在導管中自由墜落,開始澆筑時,孔底積水不宜超過 5 cm,澆筑速度應盡可能加快,使混凝土對孔壁的壓力大于滲水壓力,防止水滲入孔內。樁頂 2m 以下的混凝土,可依靠自由墜落搗實,在此線以上澆筑的混凝土必須用振搗棒振實。混凝土澆筑宜一次性澆筑完成,若不可避免時,應按技術規范規定進行處理,并一律插上下層錨固鋼筋,其鋼筋截面面積可在 1%配筋面積內扣除,若鋼筋骨架總面積超過樁截面積的 1%,則可不設錨固鋼筋。混凝土澆筑到樁基頂面 20cm 以后,應及時將表面已離析的混凝土混合物和水混漿等清除干凈。 2.2.18 樁成品檢測、驗收 在挖孔

52、樁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復測樁中心和樁頂標高,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樁身混凝土均勻性、承載力的檢測。 3 施工注意事項 3.1 工程地質報告中提供情況往往與實際樁孔中土質有一定出入,特別是各層土的厚度,為確保工程質量,樁的支承端必須落在設計要求的持力層中,因此樁的長度在設計圖紙中不易確定,由設計院工程地質人員和監理人員下孔檢查土質情況后方可確定樁長,即對樁端逐根進行隱蔽檢查驗收。孔底擴大頭虛土是降低甚至損失樁承載能力的隱患,設計要求將虛土清理干凈。在孔底成型驗收和灌注混凝土前,由設計院工程地質人員與監理人員進行檢查。 3.2 樁承載能力與擴孔直徑、擴孔底標高、跟有關參數有關,在擴孔時應保證

53、設計要求的幾何尺寸;但擴孔直徑也不能過大不但會多挖土方,而也會增加混凝土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在進行隱蔽檢查時,應按確記錄擴孔,幾何尺寸和實際形狀,如發現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立即進行修整,并作好現場記錄,并存入施工日志。 3.3 擴孔后若不及時灌注混凝土,易發生塌孔情況,如發生這種情況,需進入孔底把坍塌的土清理干凈,且應再次進行檢查,方可澆筑混凝土。 3.4 鋼筋籠骨架在鋼筋加工場統一加工,用吊車放入樁孔內,鋼筋骨架在制作時要求保證不變形,每隔一定間距設置十字蓋固定骨架。在吊裝前,應檢查鋼筋籠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作好鋼筋隱蔽檢查記錄。凡不符合要求的必須進行修正才能使用。鋼筋籠放人樁孔內,應

54、檢查鋼筋與孔壁的間距,使鋼筋保證有足夠混凝土保層。 3.5 按規范規定留置混凝上試塊,混凝土坍落度要控制,避免混凝土灌注時發生離析情況。在樁端擴大頭部分不進行振搗,在距樁頂 2m 范圍之內應進行分段振搗,每灌注段為 lm。混凝土灌注頂部時,應測量樁頂標高,以免超高過多截樁。 3.6 挖孔樁挖孔深度不宜大于 15m,當地質條件好,可適當放寬,孔深度大于5m 時,應加強機械通風和安全措施。 3.7 季節性施工注意事項 雨季施工應對現場做好排水工作,確保施工現場無積水,確保道路暢通。孔口周圍應有擋水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孔內。加強施工現場的材料保護,避免因雨水浸泡而使材料變質。 雨季施工期間,對現場供電

55、線路、設備進行全面檢查,預防觸電事故發生。 -冬季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機溫度不宜低于 10,入模溫度應不低于 5。做好混凝土保溫防凍工作,在大雪天應避免澆灌混凝土。 熱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溫度宜控制在 30以下。4 安全環保措施 4.1 安全措施 4.1.1 孔內應設置應急軟梯供人員上下井,不得使用麻繩或尼龍繩吊掛或腳踏井壁上下。起重架安裝平穩、牢固,配重不小于設計的要求,未經計算、現場技術人員的許可,吊桶容量不得隨意增大。使用的電動葫蘆、卷揚機、吊桶等應有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 4.1.2 孔口周圍 2m 范圍內必須設護欄和安全標志。非作業人員禁止入內,3m內不得行駛或停放機動車。土方隨挖

56、隨運,暫不運的土應堆在孔口 1m 以外,高度不得超過 1m。孔口范圍內不得堆放任何材料。 4.1.3 現場無論是孔下作業人員還是孔口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防滑鞋,井上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每孔必須兩人配合施工,輪換作業。孔下人員連續作業不得超過 2h,孔口作業人員必須監護孔內人員的安全,嚴禁孔口上作業人員離開崗位,每次裝卸土、料時間不得超過 1min。 4.1.4 施工機具、材料、棄土等堆放在安全距離以外,經常性地檢查施工用井架、吊繩、吊桶、吊勾等作業工具,發現有扭結、變形、磨損、斷絲等情況,必須立即更換。 4.1.5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編制專項方案;施工臨時用電必須采用“TN-S”系統

57、,電線路必須通過電桿、橫擔、絕緣子和拉線架設,電纜從地下橫穿時必須穿管敷設,嚴禁在未經嚴格絕緣處理的支架、腳手架及其他導電體上布設臨時用電線路。 4.1.6 嚴格施工作業區域管理,施工車輛必須憑證出入,嚴禁非工程施工機動車輛(特別是客運車輛)駛入施工作業區域。 4.1.7 特種設備必須經檢測檢驗合格并取得使用登記證,由持證上崗人員操作。嚴禁起重設備、工程機械、載重汽車、自卸汽車等違規載人。 4.1.8 及時清除井口周圍的棄土,在施工全過程中,始終保持磚砌井口高于周圍地面,地面平整、整潔,做好施工現場排水工作,保證施工現場無積水。 4.1.9 挖孔樁必須采用混凝土護壁:首節護壁應高于地面 30c

58、m:相鄰護壁節間應用錨筋相連。護壁強度達 5MPa 后方可開挖下層土方。施工中必須按施工設計要求的層深,挖一層土方施做一層護壁,嚴禁超要求開挖、后補做護壁的冒險作業。 4.1.10 夜間無論是否施工,必須保證有充足的照明。在施工間歇期,孔口用井蓋安全覆蓋,防止閑人、車輛等落入孔中。 4.1.11 在高溫天氣期間,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4.2 環保措施 4.2.1 施工現場應制定灑水防塵措施,指定專人負責及時清運廢渣土。 4.2.2 對施工棄土、廢水不得向河流和設計范圍外的場地直接

59、傾倒。 4.2.3 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超標排放,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4.2.4 車輛運料過程中,對易飛揚的物料用蓬布覆蓋嚴密,且裝料適中,不得超限;車輛輪胎及車外表用水沖洗干凈,不得污染道路。 4.2.5 施工設備、車輛要經過質檢部門檢驗,盡量減少污染。 4.2.6 夜間開挖時,應控制施工機械的人為噪聲,盡量減少擾民。 5 質量標準 5.1 施工前應對原材料進行檢查,并有合格簽證記錄。對施工程序、工藝流程、檢測手段進行檢查。5.2 施工過程中應對成孔、清渣、鋼筋籠、混凝土澆灌等進行全過程檢查,復驗孔底地質情況,嵌巖樁必須有樁底持力層的巖性報告。四、沖擊鉆灌注樁施工作

60、業指導書 明確橋梁沖擊鉆鉆孔灌注樁施工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指導、規范樁基作業施工。沖擊鉆成孔灌注樁,適用于黃土、粘性土或粉質粘土和人工雜填土層中應用,特別適合于在有孤石的砂礫石層、漂石層、堅硬土層、巖層中使用,對流沙層亦可克服,但對淤泥及淤泥質土,則應慎重使用。 (一)、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 要求采用整套沖擊鉆機設備,避免使用雙筒卷揚機組成的簡易鉆具。 1. 施工準備 1.1 技術準備 1.1.1 調查現場及周邊地區,對設計提供的地質、水文、氣象資料進行復核,復核施工圖紙的樁位、標高及橋梁跨徑,橋臺位置與地形是否一致。總工編制沖擊鉆灌注樁分項施工方案,項目總工對各部門及技術

61、負責人進行一級技術、安全、環保、操作交底,技術主管人員對專業隊技術負責人進行二級交底,專業隊技術負責人對班組長及全體作業人員進行三級交底,確保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及人身安全。 1.1.2 熟悉施工現場環境,排查清施工區域內的地下管線(天然氣管線、電纜)、地下構筑物、 危險建筑等的分布情況。 1.1.3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驗,按照混凝土設計強度要求,分別做水下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驗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以滿足挖孔樁不同灌注施工工藝的要求。 1.1.4 測量放樣:測定樁位中心點位、高程水準點后,復核橋梁孔徑、樁間距,設置樁位中心護樁,在樁基周圍撒出灰線,辦理駐地工程師復核、簽認手續。 1.1

62、.5 全面鉆孔樁施工前,先做鉆孔試樁,樁孔數量不少于 2 個,對圖紙提供的水文、地質情況時行復核,檢驗選擇的施工工藝是否符合相關質量、安全要求,當水文、地質情況有變化,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時,對施工工藝進行修正。 1.2 機械設備準備 沖擊鉆、潛水泵、灌注導管、電焊機、挖掘機、混凝土運輸車、拌合站、全站儀、坍落度筒、安全設備等 1.3 材料準備 原材料:水泥、石子、砂、鋼筋等由試驗人員按規定進行檢驗,并報 駐地辦監理工程師檢驗,確保原材料質量符合相應標準。 1.4 作業條件 1.4.1 完成挖孔試驗,確定地質、水文情況,修訂完成完善的施工工藝。施工機具、安全設施齊全全,材料準備充分。 1.4.

63、2 施工前場地應完成三通一平,鉆孔場地應清除雜物、換除軟土、平整壓實。場地位于淺水、陡坡、淤泥中時,可采用筑島、或用枕木或型鋼等搭設工作平臺當位于深水時,可插打臨時樁搭設固定工作平臺。工作平臺必須堅固穩定,能承受施工作業時所有靜、活荷載,同時還應考慮施工設備能安全進、出場。 1.4.3 開工報告已審批。 1.4.4 機械設備己到位;施工人員己到位,且己進行了培訓、持證上崗。 2 施工工藝及方法 2.1 施工工藝流程 場地平整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開挖泥漿池沖擊鉆成孔驗孔清孔吊放鋼筋籠導管水密試驗安裝導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泥漿清理檢測樁基 2.2 施工方法 2.2.1 樁位放樣 測量放樣前,對施工圖提

64、供的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復測,樁位坐標進行復核。測量放樣所使用的導線點、水準點必須是經過導線控制測量復測且得到監理工程師批復的導線點、水準點,必要時要加密控制網,加密點同導線點一起附合測量,附合測量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根據批復的附合測量成果,確定樁位中心,以中心圓,以樁基半徑為半徑,畫出孔口護圈內徑圓周,撒灰線。監理工程師核查、批準后埋設鋼護筒。 樁基開挖前及在開挖過程中要對樁位進行復測。安裝鋼筋籠前對樁位進行復測,以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無誤,為下一工序正常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條件。 2.2.2 埋設鋼護筒 護筒內徑大于樁徑至少 20cm,護筒埋置深度在旱地或筑島處宜為 24m,在水中或特殊情

65、況下應按設計要求或樁位水文、地質情況經計算確定。對有沖刷影響的河床,護筒宜沉入施工期局部沖刷線以下 1.01.5m,且宜采取防止河床在施工期過度沖刷的防護措施。護筒埋設時護筒中心與樁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不應大于 50mm,護筒在豎直方向的傾斜度的傾斜度應不大于 1%。護筒頂宜高于地面0.3m 或水面 1.02.0m。筒頂應高于穩定后的承壓水位 2m。 2.2.3 開挖泥漿池 選擇和備足良好的造漿粘土或膨潤土,造漿量為 2 倍的樁的混凝土體積,泥漿比重可根據鉆進不同地層及時進行調整。泥漿性能指標如下:2.2.4 鉆孔 1) 安裝鉆機 安裝鉆機時要求底部應墊平,保持穩定,不得產生位移和沉陷,頂端用纜

66、風繩對稱拉緊,鉆頭在護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 50mm。 2)鉆進 開始鉆進時,進尺應適當控制,在護筒刃腳處,應短沖程鉆進,使刃腳處有堅固的泥皮護壁。待鉆進深度超過鉆頭全高加正常沖程后以正常速度鉆進。如護筒外側土質松軟發現漏漿時,可提起鉆錐,向孔中入粘土,再放下鉆錐沖擊,使膠泥擠入孔壁堵住漏漿孔隙,穩住泥漿繼續鉆進。 在砂類土或軟土層鉆進時,易坍孔。宜選用平底鉆錐、控制進尺、低沖程、稠泥漿鉆進。 泥漿補充與凈化:開始前應調制足夠數量的泥漿,鉆進過程中,如泥漿有損耗、漏失,應予補充。并應按泥漿檢查規定,按時檢查泥漿指標,遇土層變化應增加檢查次數,并適當調整泥漿指標。 每鉆進 2m 或地層變化處,應在

67、泥漿槽中撈取鉆渣樣品,查明土類并記錄,及時排除鉆渣并置換泥漿,使鉆錐經常鉆進新鮮地層。同時注意土層的變化,在巖、土層變化處均應撈取渣樣,判明土層并記入記錄表中以便與地質剖面圖核對。2.2.5 檢孔 樁基成孔后必須測量孔徑、孔位,檢查樁底巖層高程和沉淀厚度,只有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各項規定和允許偏差如下: 軸線偏差:單樁為 50mm; 沉淀厚度:鉆孔樁不大于 30mm; 傾斜度:鉆孔樁小于 1.0%; 樁基長度:不短于設計值及嵌巖深度要求。 2.2.6 清孔 清孔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泥漿相對密度、泥漿中含鉆渣量等指標符合規范要求,鉆孔達到要求深度后采用灌注樁孔徑監測系統進行檢查,

68、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后立即進行清孔。 2.2.7 鋼筋籠制作、安裝 鋼筋在進場前,必須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并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方可大批量進場,鋼材進場不得直接堆置在地面上,必須用墊木或其他方法墊起,工地臨時保管鋼筋時,應選擇地勢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場所,根據天氣情況,在雨雪天氣,必要時加蓋雨棚布。 鋼筋籠制作按設計要求加工制作,鋼筋下料時設計好下料尺寸,確保在鋼筋籠制作過程中接頭錯開 1.5m 以上,從而保證在同一斷面上鋼筋接頭面積小于等于整個斷面鋼筋總面積的 50,保證整個鋼筋籠長度。 鋼筋籠主筋采用套筒連接、箍筋采用點焊連接。鋼筋籠安裝前應檢查鋼筋根數、直徑、間距、鋼筋籠是否變形,焊接長度、寬度

69、、厚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鋼筋在鋼筋加工場成型后,現場用套筒連接,樁基澆筑前應預埋混凝土質量檢測管。樁基檢測管的布置原則:檢測管上端高出樁基頂面 20cm,下端至樁底,檢測管每節長 8m,最底一節長不大于 12m,節間用套管連接;安裝時將檢測管綁扎于樁基加強筋內側,按照設計要求樁徑1.5m 時均布 3 根,樁徑1.5m時均布 4 根,其底端用鋼板焊牢封底,要求不漏水,澆筑混凝土前,往管內注滿水,其上用塞子堵死。吊裝入孔時,確保其上、下兩段成一直線,均勻入孔,并隨時調整鋼筋籠位置,避免碰掛孔壁及發生塌孔現象。 安裝鋼筋籠:為防止鋼筋籠變形,每 2m 左右設一根加強筋。為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混

70、凝土段每 2m 左右沿圓周等距離焊 4 根定位筋,上下層錯開布置,焊在鋼筋骨架上。鋼筋籠用噸位適宜的吊車吊入孔內,要對準孔位、扶穩,緩慢下放,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達到設計位置時,應立即固定。當鋼筋籠需要接長時,先將第一節鋼筋籠利用架立筋臨時固定在護圈部位,然后吊起第二節鋼筋籠,對準位置后用套筒連接,接頭數量必須按 50%錯開套接,如此接長到預定深度。 2.2.8 安裝導管 1)導管技術要求 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鋼導管灌注,采用導管內徑為 200350mm。導管使用前應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嚴禁用壓氣試壓。進行水密試驗的水壓不應小于孔內水深 1.3 倍的壓力,也不應小于導管壁和焊縫可能承受灌

71、注混凝土時最大內壓力 p 的 1.3 倍。 2)安裝導管 導管采用20-35cm 鋼管,每節 23m,配 12 節 11.5m 的短管。鋼導管內壁光滑、圓順,內徑一致,接口嚴密。導管直徑與樁徑及混凝土澆筑速度相適應。使用前進行試拼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按自下而上順序編號和標示尺度。導管組裝后軸線偏差,不超過鉆孔深的 0.5%并不大于 10cm,試壓力為孔底靜水壓力的 1.5 倍。 導管長度按孔深和工作平臺高度決定。漏斗底距鉆孔上口,大于一節中間導管長度。導管接頭法蘭盤加錐形活套,底節導管下端不得有法蘭盤。采用螺旋絲扣型接頭,設防松裝置。 導管安裝后,其底部距孔底有 250400mm 的空

72、間。 2.2.9 二次清孔 澆筑水下混凝土前應檢查沉渣厚度,沉渣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支承樁不大于 50mm;摩擦樁在樁徑1.5m 時不大于 200mm;樁徑1.5m或樁長40m 或土質較差不大于 300mm。如沉渣厚度超出規范要求,則利用導管進行二次清孔。 2.2.10 灌注混凝土 1)首批混凝土灌注 計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數量,下落時有一定的沖擊能量,能把泥漿從導管中排出,并能把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 1m 深。足夠的沖擊能量能夠把樁底沉渣盡可能地沖開,是控制樁底沉渣,減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環節。 (1)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數量公式 對孔底沉淀層厚度應再次測定。如厚度符合設計要

73、求,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混凝土。 (2)剪球、撥栓或開閥 打開漏斗閥門,放下封底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測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內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發現導管內大量進水,表明出現灌注事故。 2)水下混凝土澆灌 樁基混凝土采用罐車運輸配合導管灌注,灌注開始后,應緊湊連續地進行,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應防止混凝土拌和物從漏斗頂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漿內含有水泥而變稠凝結,致使測探不準確;應注意觀察管內混凝土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導管的埋置深度應控制在 26m。同時應經常測探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時調整

74、導管埋深。 導管提升時應保持軸線豎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導管法蘭卡掛鋼筋骨架,可轉動導管,使其脫開鋼筋骨架后,再移到鉆孔中心。 拆除導管動作要快,時間一般不宜超過 15min。要防止螺栓、橡膠墊和工具等掉入孔中。要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節要立即清洗干凈,堆放整齊。循環使用導管 48 次后應重新進行水密性試驗。在灌注過程中,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含有空氣時,后續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導管,以免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擠出管節間的橡皮墊,而使導管漏水。 當混凝土面升到鋼筋骨架下端時,為防鋼筋骨架被混凝土頂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 lm 左右時,應降低混

75、凝土的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 4m 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 2m 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 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設計標高時,要計算還需要的混凝土數量(計算時應將導管內及混凝土輸送泵內的混凝土數量估計在內),通知拌和站按需要數拌制,以免造成浪費。 在灌注將近結束時,由于導管內混凝土柱高減小,超壓力降低,而導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對密度增大.如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混凝土頂升困難時,可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長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 因為耐久性混凝土粉煤灰摻量較大,粉煤灰可能

76、上浮堆積在樁頭,及樁頭處容易不密實,松散等情況,加灌高度應考慮此因素。為確保樁頂質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應加灌 50cm 以上,以便灌注結束后將此段混凝土清除。當存在地質較差、孔內泥漿密度過大、樁徑較大等情況,應適當提高其超灌的高度。 在灌注混凝土時,每根樁應至少留取 34 組試件,對于樁長較長、樁徑較大、澆筑時間很長時,根據規范要求增加。如換工作時,每工作班都應制取試件。試件應施加標準養護,強度測試后應填試驗報告表。強度不合要求時,應及時提出報告,采取補救措施。 有關混凝土灌注情況,在灌注前應進行坍落度、含氣量、入模溫度等檢測;在各灌注時間、混凝土面的深度、導管埋深、導管拆除以及發生的異常現

77、象等,應指定專人進行記錄。 3)灌注混凝土測深方法 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應經常探測孔內混凝土面至孔口的深度,以控制導管埋深。如探測不準確,將造成埋深過淺,導管提漏,埋管過深拔不出或斷樁事故。因此,灌注混凝土測探在鉆孔灌注樁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由具有高度責任心的人來操作。 目前測深多用重錘法,重錘的形狀是錐形,底面直徑不小于 10cm,重量不小于 5kg。用繩系錘吊入孔內,使之通過泥漿沉淀層而停留在混凝土表面(或表面下 1020 厘米),根據測繩所示錘的沉入深度作為混凝土灌注深度。本方法完全憑探測者手中所提測錘在接觸頂面以前與接觸頂面以后不同重量的感覺而判別。測錘不能太輕,而測繩又不能太

78、重,否則,探測者手感會不明顯,特別在測深樁,測錘快接近樁頂面時,由于沉淀增加和泥漿變稠的原因,就容易發生誤測。探測時必須要仔細,并以灌注混凝土的數量校對以防誤測。 2.2.11 泥漿清理 鉆孔樁施工中,產生大量廢棄的泥漿,為了保護當地的環境,這些廢棄的泥漿,經泥漿分離器處理后,運往指定的廢棄泥漿的堆放場地,并做妥善處理。 2.2.12 樁成品檢測、驗收 在樁基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復測樁中心和樁頂標高,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樁身混凝土均勻性、承載力的檢測。 3 施工注意事項 3.1 鉆孔過程中因故停鉆時,孔口應加護蓋。 3.2 出現流沙現象后,應增大泥漿比重,提高孔內壓力或用粘土做成大泥塊

79、或泥磚投下。 3.3 出現縮孔時,可采用上下反復掃孔的方法,恢復孔徑。 3.4 正反循環鉆宜采用換漿法清孔,清孔時間,以排出泥漿的含砂率與換入泥漿的含砂率接近為度。 3.5 水下混凝土應連續灌注,不得中途停頓。并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時,應徐徐地灌入,防止在導管內造成高壓空氣囊。 3.6 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應經常保持井孔水頭,防止塌孔。并將孔內溢出的泥漿引流至適當的地點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及河流。 3.7 雨季施工應對現場做好排水工作,確保施工現場無積水,確保道路暢通。孔口周圍有擋水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孔內。加強施工現場的材料保護,避免因雨水浸泡而使材料變質。 3.8

80、雨季施工期間,對現場供電線路、設備進行全面檢查,預防觸電事故發生。3.9 冬季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機溫度不宜低于 10,入模溫度應不低于 5。做好混凝土保溫防凍工作,在大雪天應避免澆灌混凝土。 3.10 熱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溫度宜控制在 30以下。 3.11 為防止沖擊振動導致鄰孔孔壁坍塌或影響鄰孔已澆灌混凝土強度,應待鄰孔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 5MPa 后方可開鉆。 4 安全環保措施 4.1 安全措施 4.1.1 嚴格按照技術交底的挖孔順序錯開樁位間隔開鉆,隨時撐握土體情況,開鉆工作緊湊,以速短挖孔施工周期。 4.1.2 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崗位培訓,壓漿泵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取得資格證書。 4

81、.1.3 壓漿是采用注漿泵將水泥凈漿壓入樁側或樁底,壓力非常高,極易發生安全事故。為防止注漿泵以及壓入水泥凈漿的壓漿管壓力過大,故注漿泵的高壓膠管和壓漿管要預先安裝易于操作的安全雙閥,即注漿泵出漿口及壓漿管頂端各安裝一個球型閥門,中間再連接一個接頭管,這樣安裝及拆除接頭時就比較安全。4.1.4 高壓注漿時,操作人員不要站在高壓膠管接頭的拋出方向。 4.1.5 注漿泵運行中,勿將手伸入或防止其他物體掉入柱塞運動腔內。 4.1.6 孔口四周必須設置圍欄,高度 80cm。在施工點 5m 以外,用安全繩、木樁設置安全警戒線,嚴禁閑人、車輛進入安全線以內,設立顯目的安全標志。在距離孔口 1m 以內,不得

82、堆放雜物及施工工具。 4.1.7 現場無論是孔下作業人員還是孔口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防滑鞋,井上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孔內作業必須有可靠的聯絡手段,步調一致,保持緊密聯系。 4.1.8 施工機具、材料、棄土等堆放在安全距離以外。 4.1.9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編制專項方案;施工臨時用電必須采用“TN-S”系統,電線路必須通過電桿、橫擔、絕緣子和拉線架設,電纜從地下橫穿時必須穿管敷設,嚴禁在未經嚴格絕緣處理的支架、腳手架及其他導電體上布設臨時用電線路。 4.1.10 嚴格施工作業區域管理,施工車輛必須憑證出入,嚴禁非工程施工機動車輛(特別是客運車輛)駛入施工作業區域。 4.1.11 特種

83、設備必須經檢測檢驗合格并取得使用登記證,由持證上崗人員操作。嚴禁起重設備、工程機械、載重汽車、自卸汽車等違規載人。 4.1.12 夜間施工,必須保證有充足的照明,并備有備用電源。 4.1.13 在高溫天氣期間,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4.2 環保措施 4.2.1 施工現場應制定灑水防塵措施,指定專人負責及時清運廢渣土。 4.2.2 對施工棄土、廢水、泥漿不得向河流和設計范圍外的場地直接傾倒。 4.2.3 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超標排放,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4.2.4 車輛運料過程中,對易飛揚的物料用蓬布覆蓋嚴密,且裝料適中,不得超限;車輛輪胎及車外表用水沖洗干凈,不得污染道路。 4.2.5 施工設備、車輛要經過質檢部門檢驗,盡量減少尾氣排放。 4.2.6 夜間開挖時,應控制施工機械的人為噪聲,盡量減少噪音擾民。5 質量控制及檢驗樁身混凝土和樁底后壓漿中水泥漿的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規定,每樁的試件取樣組數各為34組。


注意事項

本文(公路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交底書(40頁).doc)為本站會員(偷****)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翼城县| 彭阳县| 万州区| 板桥市| 冷水江市| 丹巴县| 巴彦县| 波密县| 册亨县| 荆门市| 大丰市| 遵化市| 平远县| 教育| 古田县| 昌都县| 新昌县| 金阳县| 潞城市| 隆子县| 河西区| 松溪县| 常宁市| 万山特区| 沿河| 二连浩特市| 准格尔旗| 龙川县| 安顺市| 灵川县| 稷山县| 岢岚县| 临漳县| 长垣县| 通江县| 腾冲县| 荣昌县| 榕江县| 沙雅县|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