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53頁).doc

  • 資源ID:599833       資源大?。?span id="6c4qnsp" class="font-tahoma">397KB        全文頁數:5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53頁).doc

1、鴉昧線閡試蔑捧嚴社賦端級位刑霓毋損蛙縫諧氦釉熄剿聳萍轍芭止竅譯住詳垛黨堿眨齋臍玲致唯懲危崖束咕酵濱微攢枷靛訣王巡恤判鎊越礙譯哪擒慫策叭慰埠彰答基南蠢勿盧資半涎卒靛購馴鍍吹絡鐘繁仰海汗繹謗試例龐徊蠱齲戳間剛庫端活鎮郭皿移呼蜜篆索瑪緘祈緒淘苯輛隙賀編渙寺懦未硯通油鼓迪涵部郭閻助春腳礎澀鋤好操并喧嚨城抽錦塞寸檸軌粗鉸煮勛徊輥程旱掉諜逾紛駁苦襖良錘孟仕籽蝶歹派攜挑溶壓云塊艱冒代旺項驟漆迂吟羌臂慷脂添埋僵歹刀闡野蹲數幅謹頭饋些襪競俘鍋明皿賒胚鵬踩堤智保響扯量海鍛譯誤盞沖鎂會咖桃掌蘸鐵拱干液冒融莽湘床螟痙鑿桐饋鑷框臭硒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4模板及支(拱)架分項工程41一般規定4.1.1模板

2、及支(拱)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承受所澆混凝土和砌體的重力、側壓力及施工荷載、施工設備和材料等條件進行施工工藝設計,其彈性壓縮、預拱度和沉降值應符合設計要求。4.1.2模板及支(拱)架必須安置于符合設計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和防、排水或防凍措施。4.1.3 模板及支(拱)架與腳手架之際間不得相互連接。4.1.4 澆筑混凝土或砌體砌筑前,施工單位應對模板及支(拱)架進行交接檢驗,形成施工記錄。4.1.5 施工過程中應對模板及支(拱)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現跑模、變形等異常情況時,應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并形成記錄。4.1.6 模板及支(拱)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必須符合施工組

3、織設計的規定。42模板及支(拱)架安裝主控項目4.2.1模板及支(拱)架的材料質量及結構必須符合施工工藝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4.2.2模板安裝必須穩固牢靠,接縫嚴密,不得漏漿。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澆筑混凝土前,模型內的積水和雜物應清理干凈。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一般項目4.2.3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查方法除相關專業驗收標準有特殊規定外,應符合表4.2.3的規定。表4.2.3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軸線位置基 礎15尺量每邊不少于2處梁、柱、板、墻、拱52表面

4、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處3高程基 礎20測 量梁、柱、板、墻、拱54模板的側向彎曲柱h/1000拉線尺量梁、板、墻l/15005梁、柱、板、墻、拱兩模板內側寬度+10-5尺量不少于3處6梁底模拱度+5-2拉線尺量7相鄰兩板表面高低2尺量 注:1 h為柱高。 2 l為梁、板跨度。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4.2.4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留置除相關專業驗收標準有特殊規定外,其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4.2.4的規定。表4.2.4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預留孔洞中心位置10尺 量尺寸+100尺量不少于2處2預埋件中心位置3尺 量檢驗數量:施工

5、單位全部檢查。 4.3模板及支(拱)架拆除主控項目4.3.1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拱)架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除相關專業驗收標準有特殊規定外,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表4.3.1的規定。表4.3.1 拆除承重模板時混凝土強度要求序號結構類型結構跨度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1板、拱81002梁87581003懸臂梁(板)2752100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施工單位拆模前進行一組同條件養護度件強度試驗;監理單位檢查強度試驗報告或見證試驗。一般項目4.3.2 拆除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強度應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 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 檢驗

6、方法:觀察。5鋼筋分項工程5.1一般規定5.1.1從事鋼筋加工和焊(連)接的操作人員必須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鋼筋正式焊(連)接前,應進行現場條件下的焊(連)接性能檢驗,合格后方能正式生產。5.1.2 鋼筋在運輸、加工和貯存過程中應防止銹蝕、污染和變形。并按品種、規格和檢驗狀態分別標識存放。5.1.3澆筑混凝土前,施工單位應對鋼筋隱蔽前的下列內容進行檢查,形成施工記錄。1 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和間距等;2 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和接頭面積百分率等;3 預埋件的規格和數量等。4 鋼筋保護層厚度。5.1.4 當鋼筋的品種、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施工單位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5.2

7、原材料主控項目5.2.1 鋼筋進場時,必須按批抽取試件做力學性能(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和工藝性能(冷彎)試驗,其質量必須符合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3013)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等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以同牌號、同爐罐號、同規格、同交貨狀態的鋼筋,每60t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計。施工單位每批抽驗一次;監理單位見證取樣檢測或平行檢驗,抽檢次數為施工單位抽驗次數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檢查每批質量證明書和進行試驗;監理檢查全部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并進行見證取樣檢測或平行檢驗。一般項目5.2.2 鋼筋應平直、無損傷

8、,表面無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5.3鋼筋加工主控項目5.3.1 鋼筋的加工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提出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受拉熱軋光圓鋼筋的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曲直徑dm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鉤端應留有不小于鋼筋直徑3倍的直線段(圖5.3.1-1)。2受拉熱軋光圓和帶肋鋼筋的末端,當設計要求采用直角形彎鉤時,直鉤的彎曲直徑dm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鉤端應留有不小于鋼筋直徑3倍的直線段(圖5.3.1-2)。3彎起鋼筋應彎成平滑的曲線,其彎曲半徑不得小于鋼筋直徑10倍(光圓鋼筋)或12倍(帶肋鋼筋)(圖5.3.1-3)。4用

9、光圓鋼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應作不小于90的彎鉤,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結構應作135或180彎鉤(圖5.3.1-4);彎鉤的彎曲直徑應大于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端直線段的長度,一般結構不得小于箍筋直么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結構,不得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圖5.3.1-1 180彎鉤圖5.3.1-2 直角形彎鉤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按鋼筋編號各抽檢10%,且各不少于3件;監理單位平行檢驗數量為施工單位抽檢數量的10%,且各不少于一件。檢驗方法:尺量。 圖5.3.1-3 彎起鋼筋圖5.3.1-3 箍筋末端彎鉤一般項目5.3.2 鋼筋加工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5.3.2的

10、規定。表5.3.2 鋼筋加工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名 稱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受力鋼筋全長10尺量2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3箍筋內凈尺寸5(橋梁3)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按鋼筋編號各抽檢10%,且各不少于3件。5.4鋼筋連接主控項目5.4.1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4.2鋼筋接頭的技術要求和外觀質量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的規定。鋼筋焊接接頭,應按批抽取試件做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和設計要求。承受靜力荷載為主的直徑為28mm32mm帶肋鋼筋采用冷擠壓套筒連接接頭,應按批

11、抽取試件做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技術規程(JGJ108)的規定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鋼筋接頭的外觀質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檢驗以同級別、同規格、同接頭的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個接頭為一批,不足200個也按一批計。冷擠壓套筒連接接頭的力學性能檢驗以同等級、同規格和同接頭型式的每200個接頭為一批,不足一批的也按一批計。施工單位每批抽檢一次;監理單位見證取樣檢測次數為施工單位抽檢次數的20%,但至少一次。檢驗方法:鋼筋接頭外觀檢驗,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觀察和尺量。焊接接頭和冷擠壓套筒連接接頭力學性能檢測驗,施工單位做拉伸試驗,閃

12、光對焊接頭做冷彎試驗;監理單位檢查力學性能試驗報告并進行見證取樣檢測。一般項目5.4.3鋼筋接頭應設置在承受應力較小處,并應分散設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內受力鋼筋接頭的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提出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焊(連)接接頭在受彎構件的受拉區不得大于50%,軸心受拉構件不得大于25%;2 綁扎接頭在構件的受拉區,不得大于25%,在受壓區不得大于50%;3 鋼筋接頭應避開鋼筋彎曲處,距彎曲點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4 在同一根鋼筋上應少設接頭。“同一截面”內,同一根鋼筋上不得超過一個接頭。 注:兩焊(連)接接頭在鋼筋直徑的35倍范圍且

13、不小500mm以內、兩綁扎接頭在1.3倍搭接長度范圍且不小于500mm以內,均視為“同一截面”。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5.5 鋼筋安裝主控項目5.5.1安裝的鋼筋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和尺量。一般項目5.5.2 鋼筋安裝及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除相關專業驗收標準有特殊規定外,應符合表5.5.2的規定。表5.5.2 鋼筋安裝及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名 稱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受力鋼筋排距10尺量、兩端、中間各一處2同一排中受力鋼筋間距基礎、板、墻20柱、梁103分布鋼筋間

14、距20尺量,連續三處4箍筋間距綁扎骨架20尺量,連續三處焊接骨架105彎起點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內)30尺量6鋼筋保護區厚度c(mm)c35+10-5尺量、兩端、中間各2處25c100309.3水下混凝土一般規定9.3.1 水下混凝土的澆筑,應在靜水條件采用豎向導管法澆筑。導管合用前應進行充水加壓檢查。9.3.2 當水下混凝土澆筑面積較大時,應采用數根導管同時澆筑。導管的規格、數量、安放位置及澆筑速度可根據表9.3.2確定。表9.3.2導管作用范圍序號導管內徑(mm)導管作用半徑(m)導管下口要求埋入深度(m)12501.1左右1.0以上23001.32.233005002.24.09

15、.3.3 水下混凝土澆筑連續進行。遇特殊情況須間歇時,間歇時間不得大于30min。主控項目9.3.4 水下混凝土施工用水泥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1條的規定外,其初凝時間不應早于2h。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1條的規定。9.3.5 水下混凝土組骨料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外,宜采用連續級配,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導管內導管內徑的1/4或鋼筋凈距的1/4(僅有單層鋼筋時,則最大粒徑不應大于鋼筋凈距的1/3),且不宜大于60mm。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9.3.6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3.1條規定外,其配制強度應較普通混凝土的配制

16、強度提高10%20%;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m3;當摻用外加劑、摻合料時,水泥用量可減少,但不得小于300 kg/m3。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3.1條的規定。9.3.7 水下混凝土澆筑應符合下列規定:1 澆筑初始階段,水下混凝土應在導管底端形成錐體。澆筑鉆孔樁時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內的長度不小于1.0m;澆筑封底混凝土時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內的長度不宜小于0.8m。繼續澆筑的混凝土不應再與水接觸。2 水下混凝土頂面的流動坡度宜在1:5以下。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和測量。9.3.8 水下混凝土的質量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1 標準養護檢查試件強度應按現行行

17、業標準鐵路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TB10425)的規定檢驗評定,結果必須符合設計強度等級的1.15倍。2 當設計要求鉆芯取樣時,鉆芯取樣試件的平均強度不應低于設計強度標準值。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4.1條的規定。一般項目9.3.9 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宜為180mm220mm,在可能與水接觸的最初澆筑階段,坍落度可適當減少。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一次。檢驗方法:坍落度試驗。9.4抗滲混凝土一般規定9.4.1 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以上的混凝土施工應采用普通抗滲混凝土、外加劑抗滲混凝土。當設計有要求時,可采用摻膨脹劑抗滲混凝土和膨脹水泥抗滲混凝土。9.4.2 抗

18、滲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攪拌和機械振搗,攪拌時間不得少于2min。9.4.3 抗滲混凝土應采用泌水少、水化熱低的水泥。其品質指標應符合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水泥(GB175)等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主控項目9.4.4 抗滲混凝土施工用細骨料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外,宜采用中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 9.4.5 抗滲混凝土施工用粗骨料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外,宜采用連續粒級,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40mm;含泥量不應大于1%;泥塊含量不應在于0.25%。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9.4.6 抗滲混凝土的配合比設

19、計除應符合標準第6.3.1條規定外,抗滲試驗時,其抗滲壓力應比要求提高0.2MPa ,水膠比不應大于0.60。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3.1條的規定。9.4.7 抗滲混凝土除應按本標準第6.4.1條的規定留置強度檢查試件外,尚應按下列規定留置抗滲檢查試件及進行試驗評定:1 每500m3混凝土應制作抗滲檢查試件一次(6個);不足500m3亦應制作抗滲檢查試件一次。當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或施工工藝變化時,均應另行制作抗滲檢查試件一次。2 混凝土抗滲等級應按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GBJ82)進行試驗評定,其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監理單位見證取樣檢測或

20、平行檢驗次數為施工單位檢查次數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進行強度試驗和抗滲試驗;監理單位檢查混凝土強度和抗滲試驗報告并進行見證取樣檢測或平行檢驗。9.4.8 抗滲混凝土終凝后,應立即進行濕潤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一般項目9.4.9 抗滲混凝土拆模時,結構表面溫度與環境氣溫之差不得大于15。地下結構部分的抗滲混凝土,拆模后應及時回填。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測溫和觀察。9.5噴射混凝土一般規定9.5.1 噴射混凝土應優先采用濕噴工藝。9.5.2 噴射混凝土應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必要時可采用特種水泥。

21、9.5.3 噴射混凝土宜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其攪拌時間不得少于1.5min。當無條件時,也可采用自落式攪拌機,但其攪拌時間不得少于2min。9.5.4 噴射混凝土宜隨拌隨用。其在運輸、存放過程中不得淋雨、浸水及混入雜物。混凝土拌合物的停放時間不得大于30min。9.5.5 噴射混凝土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一次噴射厚度可根據噴射部位按表9.5.5控制。表9.5.5 一次噴射厚度序 號噴射部位一次噴射厚度(mm)摻速凝劑不摻速凝劑1邊 墻7010050702拱 部506030402 拱部回彈率不大于25%,邊墻回彈率不應大于15%。濕噴作業時粉塵含量不得大于2mg/m3。3 噴射作業的環境溫度

22、不得低于5。主控項目9.5.6 噴射混凝土所用細骨料隊應符合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細度模數應大于2.5。2 含泥量不應在于3%。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9.5.7 噴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最在粒徑不宜大于16mm,并宜采用連續粒級。2 含泥量不應大于1%。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9.5.8 噴射混凝土所用液體速凝劑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4條的規定外,尚應進行與水泥適應性和速凝效果檢驗,其摻量不宜超過水泥質量的5%;水泥凈漿初凝時間不應大于5min,終凝時間

23、不應大于10min。噴射混凝土亦可按需要摻入其他外加劑,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4條的規定。9.5.9 噴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3.1條的規定外,其灰骨比宜為1:41:5;水灰比宜為0.400.50;砂率宜為45%60%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宜為80130mm。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3.1條的規定。9.5.10 噴射的強度檢查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每噴射不超過100 m3的混凝土,制作強度檢查試件不應少一次,不足100 m3時,也應制作一次試件。當材料或配合比變化時,應分別制作試件。2 噴

24、射混凝土強度檢查試件的制作,可采用噴大板切割法。當不具備切割條件時也可采用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無底試模,在其內噴射混凝土制作試件。試件成型的噴射方向應與邊墻相同。當對強度有懷疑時,可采用鑿方切割法或鉆芯取樣法制作試件。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監理單位見證取樣檢測或平行檢驗次數為施工單位檢查次數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進行強度試驗;監理單位檢查強度試驗報告并進行見證取樣檢測或平行檢驗。9.5.11 噴射混凝土終凝2h后,應進行濕潤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9.6特細砂混凝土一般規定9.6.1 用細度模數小于

25、1.6的砂拌制的特細砂混凝土僅可用于一般工程或附屬工程,嚴禁用于梁、拱、高墩臺和有抗沖刷、抗磨(水位變化范圍)、抗凍、抗滲和抗腐蝕要求的工程。其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9.6.2 特細砂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50 kg/m3。9.6.3 特細砂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攪拌和機械振搗,攪拌時間應較中、細砂混凝土延長12min。9.6.4 特細砂混凝土應在澆筑成型后進行二次壓實抹面。主控項目9.6.5 特細砂混凝土用特細砂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外,其不得含泥塊,含泥量不應大于5%。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9.6.6 特細砂混凝土用特細砂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3

26、條的規定外,宜采用二級配或三級配。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9.6.7 特細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徐應符合本標準第6.3.1條件的規定外,沿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宜采用砂漿剩余系數法進行設計。2 采用低砂率,其砂率宜為中、細砂混凝土砂率的85%70%。3 采用低坍落度,坍落度不宜大于30mm。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3.1條的規定。9.6.8 特細砂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以內進行潮濕養護。特細砂混凝土保持濕潤狀態的養護時間比普通混凝土延長7d。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9.7耐腐蝕混凝土一般規定9.7.1 遭受周圍環境水侵蝕的混凝

27、土其耐腐蝕穩定性應符合設計要求。9.7.2 環境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應根據水中硫酸根離子(SO42-)、鎂離子(Mg2+)、重碳酸根離子()、氫離子濃度(值)、溶解固體(溶解鹽或蒸發殘渣)等含量及相應的環境條件特征,按本標準附錄F表F.0.1的規定,判定侵蝕類型和侵蝕程度,并據以采取防護措施。9.7.3 當按第9.7.2條得出環境水對混凝土具有硫酸鹽型、鹽類結晶型或溶出型侵蝕的結論時,應根據侵蝕程度按本標準附錄F表F.0.2采取選用適宜的水泥品種及摻合料、保證最小水泥用量、控制最大水膠比、滿足混凝土的抗滲等級防護措施。此外,還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防水層等工程措施。9.7.4 當按第9.7.2條得出

28、環境水對混凝土具有硫酸型酸性侵蝕及鎂鹽侵蝕時,應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其最大水膠比不應于0.50(弱侵蝕)、0.45(中等侵蝕)和0.40(強侵蝕);最小水泥用量不應小于330 kg/m3(弱侵蝕)、360 kg/m3(中等侵蝕、)和390 kg/m3(強侵蝕);抗滲等級應達到P6(弱侵蝕)、P8(中等侵蝕)和P10(強侵蝕)。同時還應采用第9.7.3條所列的工程措施?;炷镣饴兜倪吘?、棱角、溝槽均應呈圓弧形。9.7.5 特細砂不得用于配制耐腐蝕混凝土。9.7.6 耐腐蝕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劑和摻合料應具有抗腐蝕性能。9.7.7 耐腐蝕混凝土采用機械攪拌和機械振搗。9.7.8 當混凝土坍

29、落度有明顯變異時,應及時分析,并調整施工配合比。9.7.9 耐腐蝕混凝土施工縫、變形縫和防護層均應符合設計要求。主控項目9.7.10 耐腐蝕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的礦物成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普通硅酸鹽水泥:3CaOAl2O3應小于8%;2 普通抗硫酸鹽水泥:3CaOAl2O3應小于5%;3CaOSiO2應不大于50%;4CaOAl2O3Fe2O3+3CaOAl2O3不大于22%;3 高級抗硫酸鹽水泥: 3CaOAl2O3應小于2.5%;3CaOSiO2應不大于50%4CaOAl2O3Fe2O3+3CaOAl2O3不大于22%.檢驗數量:施工單位開工前抽查一次;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施工單位

30、進行水泥化學分析;監理單位檢查水泥化驗單。9.7.11 耐所用的粗骨料,除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對C30以及以上混凝土的規定,其堅固性指標不得大于8%;最大粒徑不得大于40mm。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9.7.12 環境水的性質,施工單位應抽樣檢驗,其化學定量分析應按表9.7.12所列的環境水測定項目及測定的方法進行。當發現與設計有較大出入時,應由設計單位做出處理。表9.7.12 環境水測定項目及測定方法序號測 定 項 目測 定 方 法1pH值(氫離子濃度)按現行GB8538.7規定2游離二氧化碳(CO2)含量按現行GB8538.48規定3重碳酸根(HCO3)離子含量,當

31、pH值9時,應測定碳酸根離子(CO32-)含量按現行GB8538.44規定4氯離子(Cl)含量按現行GB8538.37規定5鈣離子(Ga2+)含量按現行GB8538.13規定6鎂離子(Mg2+)含量按現行GB8538.14規定7硫酸根離子(SO42-)含量按現行GB8538.15規定8鈉離子(Na+)、鉀(K+)離子含量按現行GB8538.45規定9溶解固體(溶解鹽或蒸發殘渣)或礦化物按現行GB8538.8規定10腐殖土、淤泥中有機含量就地封存土樣、在室內用重鉻酸鉀法分析檢驗數量:施工單位開工前及施工過程中各抽查一次;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施工單位進行水質分析試驗;監理單位檢查水質分析報

32、告。9.7.13 耐腐蝕混凝土除應按規定留置強度檢查試件外,尚應留置抗滲檢查試件。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9.4.7條的規定。9.8 高性能混凝土一般規定9.8.1 以耐久性作為設計指標,強度等級在C50及以上,具有高工作性、高抗滲久性和體積安定的混凝土,應按設計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制訂專門的施工技術方案。9.8.2 高性能混凝土必須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在拌制第一盤混凝土時,為便于攪拌機持漿,應保持水灰比不變,可增加水泥和細骨料用量10%。9.8.3 高性能混凝土長距離運輸時宜采用混凝土攪拌車運輸。9.8.4 高性能混凝土澆筑時應振搗密實,宜采用高頻振搗器垂直點振。9.8.5

33、高性能混凝土在運輸和澆筑過程中嚴禁加水。9.8.6 高性能混凝土冬期施工時,應制定冬期施工措施。并保證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溫度不低于10主控項目9.8.7 高性能混凝土所用水泥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1條的規定外,應采用不低于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1條的規定。9.8.8 高性能混凝土用細骨料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外,尚應選用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中、粗河砂,其細度模數應大于2.6,含泥量應小于1.5%。配制C80以上的超高強度、高性能混凝土時,其含泥量應小于1.0%。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2條的規定。9.8.9 高性

34、能混凝土用粗骨料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 應選用級配良好的石灰巖、花崗巖、輝綠巖等碎石或卵石。巖石的抗壓強度應比所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抗壓強度高50%以上。2 宜采用二級配,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5mm,針片狀顆粒含量應小于5%,不得混入風化顆粒,含泥量不應大于0.5%。配制C80以上的超高強度強度混凝土時,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0mm,含泥量應小于0.5%。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3條的規定。9.8.10 高性能混凝土用高效減水劑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2.4條的規定外,其與所選用的水泥之間應具有在較低摻量的減水率大于20%,坍落度經時損失小等良好的

35、適應性。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2.4條的規定。9.8.11 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應根據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術要求選擇其品種,并近批對細度、含水率比、抗壓強度比進行檢驗,其性能指標應符合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外加劑(GB/T18736)的有關規定。 檢驗數量:同生產廠家、同品種、同批號且連續進場的硅灰及其復合礦物外加劑每30t為一批,其他礦物外加劑每30t為一批,不足上述數量時也按一批計。施工單位每批應抽查一次;監理單位見證取樣檢測次數為施工單位抽查次數的20%,但至少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試驗;監理單位檢查全部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試驗報

36、告并進行見證取樣檢測。9.8.1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首先考慮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其水膠比水/(水泥+活性超細粉+膨脹劑)應控制在0.380.25范圍內;砂率宜為28%34%(當采用泵送工藝時,宜為34%44%);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膠凝材料總量不宜大于600kg/m3;活性超細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用量應符合下列要求:磨細礦渣70%;粉煤灰30%;硅灰10%;磨細天然沸石10%;復合礦物外加劑50%;在有硫酸鹽侵蝕條件下,超細礦渣的摻量一般不大于65%;粉煤灰、沸石粉及偏高嶺土復合的活性超細粉摻量一般不大于30%。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3.1條的規定。9.8.1

37、3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具有潛在堿硅酸鹽反應活性骨料時,其總堿含量應小于3 kg/m3;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2%,在潮濕的環境或有侵蝕性離子條件下,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06%。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前和原材料變化各進行一次總堿含量計算;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施工單位計算;監理檢查計算單。9.8.14 高性能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立即用塑料布或草簾子覆蓋,并在混凝土終凝后立即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期不應少于14d。 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9.9纖維混凝土一般規定9.9.1 纖維混凝土施工應根據聽使用纖維的種類、摻量以及產品外形選用

38、適宜的生產工藝,并制訂專門的施工技術方案。9.9.2 纖維混凝土攪拌宜采用預拌法。投料順序宜為先將粗骨料、細骨料和纖維一起攪拌,使原狀纖維分布均勻后,再加入水泥和水繼續攪拌,攪拌時間不少應小于3min。主控項目9.9.3 纖維混凝土所用纖維的種類、規格、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9.9.4纖維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纖維體積比摻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和檢驗方法:同本標準第6.3.1條的規定。 附錄A 鋼筋接頭技術要求和外觀質量A.0.1鋼筋綁扎接頭的技術要求:1 受拉區內的光圓鋼筋末端應作成彼此相對的180彎鉤,帶肋鋼筋應

39、作成彼此相對的90彎鉤。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由兩鉤端部切線算起)應符合表A.0.1的規定。表A.0.1 鋼筋綁扎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序號鋼筋類別受拉區受壓區1光圓鋼筋30d+半圓形彎鉤30d2帶肋鋼筋35d+半圓形彎鉤25d注:1 d為鋼筋直徑。 2 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除應符合本表規定外,且在受拉區不得小于300mm,在受壓區不得小于20mm。2 受壓區光圓鋼筋的末端,可不作彎鉤,但鋼筋搭接長度不得小于30d。A.0.2 鋼筋電弧焊和閃光對焊接頭技術要求:1 鋼筋電弧焊和閃光對焊接頭類型應符合表A.0.21的規定。2 鋼筋電弧焊接頭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搭接接頭的長度、幫條的長度和焊縫的

40、總長度應符合表A.0.22的規定。 2)鋼筋搭接接頭的搭接部位應預彎,搭接鋼筋的軸線應位于同一直線。 3)幫條電弧焊的幫條,宜采用與被焊鋼筋同級別、同直徑的鋼筋;當采用同級別不同直徑的鋼筋作幫條,且被焊鋼筋與幫條鋼筋均為級鋼筋時,兩幫條鋼筋的直徑應大于或等于被焊鋼筋的0.8d,當被焊鋼筋與幫條鋼筋為、級鋼筋時,兩幫條鋼筋的直徑應大于或等于0.0d。幫條和被焊鋼筋的軸線應在同一平面上。 4)焊縫高度h應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縫寬度b應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圖A.0.21)。表A.0.21 鋼筋電弧焊和閃光對焊接頭類型序號接頭類型接頭簡圖適用范圍鋼筋類別鋼筋直徑(

41、mm)1閃光對焊級鋼筋級鋼筋104010252雙面焊縫幫條焊級鋼筋10403單面焊縫幫條焊級鋼筋10404雙面焊縫搭接焊級鋼筋10405單面焊縫搭接焊級鋼筋10406鋼筋與鋼板搭接焊級鋼筋1040注:1 在無條件進行序號2、4的雙面焊縫電弧焊時,可采用3、5的單面焊縫電弧焊; 2 表中的幫條或搭接頭長度值,不帶括號的數字適用于級鋼筋,括號中的數字適用于、級鋼筋; 3 采用序號25的電弧焊時,焊縫長度不應小于幫條或搭接長度,焊縫高度h及焊縫寬度b應按圖A.0.21測量;當采用序號6焊接時,h及b應按圖A.0.22測量 圖A.0.21鋼筋搭接、幫條焊接的焊縫 圖A.0.22 鋼筋與鋼板焊接的焊縫

42、5)鋼筋與鋼板進行搭接焊時,搭接長度應大于或等于鋼筋直徑的4倍(級鋼筋)或5倍(級鋼筋)。 焊縫高度h應等于或大于0.35d,并不得小于4mm,焊縫寬度b應等于或大于0.5d,并不得小于6mm(圖A.0.22)。3 鋼筋閃光對焊接頭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接頭周緣應有適當的鐓粗部分,并呈均勻的毛刺外形。 2)鋼筋表面不應有明顯的燒傷或裂紋。 3)接頭彎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 5)接頭軸線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4 鋼筋電弧焊和閃光對焊接頭允許偏差應符合表A.0.22的規定:表A.0.22 鋼筋電弧焊和閃光對焊接頭允許偏差序號類別項 目允許偏差1電弧焊接頭(1)幫條焊接頭鋼

43、筋軸線的縱向偏移0.5d(2)搭接焊接頭鋼筋軸線彎折角4偏移0.1d,且不大于是3mm(3)焊縫高度+0.05d0(4)焊縫寬度+0.1d0(5)焊縫長度-0.5d(6)咬肉深度0.05d,且不大于0.5mm(7)在2d長的焊縫表面上,焊縫的氣孔及夾渣數量2個面積6mm22閃光對焊接頭(1)接頭處鋼筋軸線彎折角4偏移0.1d,且不大于是2mm(2)接頭表面裂紋不允許 注:d為鋼筋直徑,單位為mm。A.0.3 鋼筋冷擠壓套筒連接接頭的技術要求:1 鋼筋冷擠壓套筒連接接頭連接長度應符合的要求: a待接鋼筋端部伸進筒內的長度,經試驗確定: b兩根待接鋼筋在套筒內的間距,一般為46mm。圖A.0.3 冷擠壓套筒連接簡圖2 鋼筋冷擠壓套筒連接接頭的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擠壓后套筒長度應為原套筒長度的1.101.15倍,或壓痕處套筒的外徑波動范圍為原套筒外徑的0.80.9倍;2) 擠壓接頭的壓痕道數應符合試驗確定的道數;3) 接頭處彎折不得大于4;擠壓后的套筒不得有肉眼可見裂縫。


注意事項

本文(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53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双鸭山市| 准格尔旗| 读书| 松江区| 太康县| 台北县| 桂阳县| 沁阳市| 临潭县| 江阴市| 福鼎市| 东乌珠穆沁旗| 平湖市| 峨山| 南平市| 双牌县| 星子县| 乳山市| 颍上县| 泰州市| 积石山| 台东县| 华蓥市| 红桥区| 永宁县| 象州县| 获嘉县| 景宁| 墨竹工卡县| 岚皋县| 璧山县| 中方县| 阿坝| 无棣县| 新巴尔虎右旗| 和林格尔县| 安图县| 宜宾县| 晋城|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