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鉆孔壓漿安全技術交底工程名稱:施工班組交底時間交底部門交底人作業時間接受交底人簽名:交底內容:一、安全生產保障體系1、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勞動保護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持“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和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是安全第一負責人,主管施工生產的項目副經理是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項目主抓安全的副經理對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的工作負責。項目經理部設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并設專職安全員,現場施工隊設專(兼)職安全員。各級安全負責人對安全負相應責任,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做到責任落實到位,確保工程安全。3、根據施
2、工組織設計和工程實際情況,編制詳細的安全操作規程、細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例如:各類機械的操作規則和注意事項、施工現場用電安全須知等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堅持工前講安全、工中檢查安全、工后評安全的“三工制”活動。5、抓好現場管理,搞好文明施工。對易燃易爆物品進行妥善保管,料場合理堆放,施工工序有條不紊,從文明施工的環節來保證安全生產。6、保證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的投入,確保良好性能,使安全生產建立在科學管理、先進的技術、可靠的防護設施上。7、加強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杜絕任何違法亂紀的行為發生,防止任何安全事故的發生。二、安全防范與管理措施為保證施工過程中施工
3、及行車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防范雨管理措施:1、施工期間,施工單位必須接受高速公路路政、交警部門的監督和檢查,并且每日施工前要通知路政、交警部門。2、在高速巡警和路政部門的指導下,設置道路施工標志、改道標志、限速標志、道路封閉標志、禁止超車標志、解除限速標志和解除禁止超車標志等。3、施工封閉路段設置錐形筒,應擺成一條分隔線。錐形筒形狀、顏色和尺寸應符合現行規范的有關規定,應布設在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和下游過渡區。布設間距不宜大于10m,其中上游過渡區和工作區布設間距不宜大于4m。錐形交通路標應順行車方向從前往后依次擺放,擺放過程中應有安全管理人員在現場指揮。4、在所有標志牌設置齊全后,在巡
4、警和路政人員的指揮下,封道施工作業。5、道路封閉后,在封閉端頭必須有專人值勤,所有安全人員必須穿反光標志服、戴反光帽,中途不得睡覺。安全巡查人員發現有被撞倒或移位的標志牌,必須在兩頭無車的情況下迅速恢復;發現有故障車輛停在封閉路段時,必須立即通知路政人員,并采取措施提示過往車輛。6、施工現場必須做好安全防護,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按要求著安全標志服,作業車輛裝飾明顯的安全標志。7、用于作業的工具、材料必須放置在作業區或其他不影響正常交通的場所。公路超車道、行車道、中央隔離帶、應急車道及橋涵構造物上禁止堆放施工材料。如確需在應急車道上臨時堆放時,堆放材料嚴禁超出應急車道。8、夜間不進行施工作業時,按照
5、規范要求設置道路作業警示燈,并于傍晚前開啟,如遇雨、霧天氣也必須開啟。9、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身穿反光標志服(包括指揮人員、施工人員及駕駛人員等),戴好安全帽。10、所有施工人員和民工不允許在中央分隔帶休息,更不允許在通車路段隨意穿行或玩耍、向行車路線拋灑雜物、干擾過往車輛的正常行駛。11、作業單位在作業現場要加強施工車輛、機械、材料管理,禁止亂停亂靠、亂堆亂放。嚴禁在施工作業區外進行養護、施工作業。12、每個作業現場應配備12名專職作業安全員,負責維護作業現場的交通秩序。13、嚴格按照要求擺放好安全標志標牌及反光筒,并配備齊安全警示燈、葵花燈、電子導向箭頭燈,以提醒主線車輛保持警覺,正確引
6、導過往車輛安全通行,防范車輛誤入施工區域。14、切實關注施工區段內可能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有關信息,包括雨、霧等惡劣天氣的情況,一旦發現惡劣天氣來臨時,馬上增派安全員,加強安全巡邏,并上報交警和路政部門,根據指示采取切實可行防范措施,確保過往車輛及施工人員的安全。15、如施工時遭遇雨、霧天氣,立即停止現場施工,并按要求擺放安全警示標志牌、警示燈、電子導向牌等,保障路面通行暢通。16、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影響交通安全的重大隱患一經發現,現場安全員必須第一時間向現場主管負責人、管段內交警、路政部門報告或撥打110、122報警。三、交通組織方案1、施工區間通車路段要確保有效的行車寬度、晴雨暢通。無論是高
7、速公路路面上養護還是交叉地方道路施工,按國標要求設置標志標牌。2、在施工現場及與其他道路相交的互通區相接處設置警示牌或警示燈,指揮車輛安全通行。各繞行路口提前設置提示牌和繞行路線示意圖,繞行出入口指示標志應準確、醒目、齊全。3、保障交通的組織措施。成立交通組織管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施工期間的道路保通工作;與各相關交通管理部門密切聯系,隨時取得配合、支持。4、做好與業主、監理和交警、路政部門的協調工作,創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環境。對參與現場施工的人員定期進行交通安全知識培訓,加強交通安全意識,保障施工期間的交通安全。5、若出現應急事項時,各施工隊在項目部的指揮協調下,組織滿足要求的設備和人員,與沿線
8、路政、交警部門密切聯系,保證施工路段道路暢通。6、當施工現場的安全員發現發生交通事故時,及時報警;協助趕赴現場的交警、醫療急救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救助事故人員。配合交警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護現場,疏導交通,維護正常的治安秩序。7、施工現場的布置規定:布控時將作業控制區分六個部分:警告區、上游過渡區、縱向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渡區和終止區的順序依次布置組成。作業控制區示例見下圖所示:養護作業控制區示例圖(1) 警告區:限速過程應在警告區內完成。限速應采用逐級限速或重復提示限速方法。逐級限速宜每100m降低10km/h。相鄰限速標志間距不宜小于200。警告區的最終限速值不應大于下表4.0.3的
9、規定。高速公路封閉路肩養護作業,表4.0.3中的最終限速值可提高10km/h或20km/h。隧道養護作業,表4.0.3中的最終限速值可降低10km/h或20km/h,但不宜小于20km/h。當最終限速值對應的預留行車寬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降低最終限速值。警告區最小長度應符合下表4.0.3.4-1的規定:在警告區內應設置限制速度標志、前方施工標志、禁止超車標志、前方車道變窄標志等。(2)上游過渡區:上游過渡區長度應符合下表4.0.5中規定,下游過渡區的長度不宜小于30m。封閉路肩養護作業的上游過渡區長度不應小于表4.0.5中數值的三分之一。(3)緩沖區:縱向緩沖區的最小長度應符合下表4.0.6規定
10、。當工作區位于下坡路段時,縱向緩沖區的最小長度應適當延長。在保障行車道寬度前提下,工作區和縱向緩沖區與非封閉車道之間宜布置橫向緩沖區,其寬度不宜大于0.5m。(4) 工作區:1)除借用對向車道通行的作業外,工作區的最大長度不宜超過4km。 2)借用對向車道通行的公路養護作業,工作區的長度應根據中央分隔帶開口間距和實際養護作業而定,工作區的最大長度不宜超過6km。當中央分隔帶開口間距大于3km時,工作區的最大長度應為一個中央分隔帶開口間距。(5)終止區:終止區的長度不宜小于30m。在終止區的末端應設置恢復正常交通標志。(6)在封閉路段的起始點和終止點設立專職指揮人員,手舉紅旗協調交通。(7)養護
11、作業控制區應設置工程車輛專門的出、入口,并宜設在順行車方向的下游過渡區內。當工程車輛需經上游過渡區或工作區進入時,應布設警告標志并配備交通引導人員。(8)立交出、入口匝道附近及匝道上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應根據工作區在匝道上的具體位置而定。匝道養護作業警告區長度不宜小于300m 。當匝道長度小于警告區最小長度時,作業控制區最前端的交通標忐應布設在匝道入口處。具體保通方案為:方案一(行車道施工,超車道通行),如下圖1所示行車道施工時,其規范交通標志的設置為:1、距施工路段2000米處路肩上設置“前方施工2KM”提示牌。規格1*0.5M;2、距施工路段1000米處路肩上設置“前方施工1KM”警告標志
12、、“限速80公里”禁令志;3、距施工路段500米800之間的路肩上設置“限速60公里”禁令標志;距施工路段500米設置“道路變窄”警告標志;4、施工區域起點沿路肩設置“道路施工”、“右道封閉”、“向左導向”警告標志。同時從硬路肩向行車道與超車道分道線漸變擺放錐形標引導車輛進入超車道并沿分道線擺放錐形標封閉施工區域。交通錐應連續布設在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和下游過渡區。布設間距不宜大于10m,其中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和工作區的布設間距不宜大于4m。5、在縱向緩沖區間的起點位置布設施工長度標志和附設警示燈的路欄。6、在工作區側面設置夜間照明設施,照明方向應背對非封閉車道。7、解除限速標志和禁止超
13、車標志布設在終止區末端。8、在非封閉車道一側即中央分隔帶的警告區應依次順車行方向布設施工距離標志,并宜布設警示頻閃燈,還應設置禁止超車標志。施工標志設置在警告區的起點處;警示頻閃燈和禁止超車標志宜設置在距施工路段500米處。9、在每個施工起點導行端口設安全員一名負責擺動紅色警示旗指引車輛行駛及工程車進入工作面時的安全警戒工作及保通機器人和爆閃燈。同時每個工作面安排專職安全員一名負責巡視、調整交通疏導設施,錐形標擺放間距2米。方案二(超車道施工,行車道通行),如下圖2所示當超車道施工時,其規范交通標志的設置為:1、距施工路段2000米處中間隔離帶設置“前方施工,減速慢行”提示牌。規格1*0.5m
14、;2、距施工路段1000米處中間隔離帶設置“前方施工1KM”警告標志、“限速80公里”令標志;3、距施工路段500米800米處之間隔離帶設置“限速60公里”禁令標志、“道路變窄”警告標志;4、距施工路段100米處中間隔離帶設置“限速40公里”、“禁止超車”禁令標志;5、 施工區域起點中間隔離帶設置“道路施工”、“左道封閉”、“向右導向”警告標志。同時從中間隔離帶向超車道與行車道分道線漸變擺放錐形標200米引導車輛進入行車道并沿分道線擺放錐形標封閉施工區域。同時施工起點導行端口設安全員一名擺紅旗指引車輛行駛及工程車進入工作面時的安全警戒工作和爆閃燈。同時每個工作面安排專職安全員一名負責巡視、調整
15、交通疏導設施,錐形標擺放間距3米。圖1 封閉外側車道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示意圖圖2 封閉內側車道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示意圖圖3 封閉路肩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示意圖六車道及以上公路養護作業封閉中間車道時,宜同時封閉相鄰一側車道,并應布置兩個上游過渡區,其最小間距不應小于200m。在交通量大路段養護作業,不能同時封閉相鄰車道時,宜采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交通管控。以設計速度120km/h為例,作業控制區布置示例見下圖6.2.2-1至圖6.2.2-4。借用對向車道通行的養護作業,應結合中央分隔帶開口位置,利用靠近養護作業一側的車道通行,雙向車道都應布置作業控制區。借用車道雙向通行分隔宜采用帶有鏈接的車道渠化設
16、施,并應在前一出口或平面交叉口布設長、大車輛繞行標志。以設計速度100km/h為例,作業控制區布置示例見下圖6.2.3。立交出、入口匝道附近及匝道上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應根據工作區在匝道上的具體位置而定。以設計速度100km/h為例,作業控制區布置示例見圖6.2.4-1至圖6.2.4-5。四、施工過程中鉆孔壓漿安全操作注意事項1、 進場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熟悉鉆孔壓漿系統和設備裝置的結構、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規程,以免發生機械設備故障和人員設備安全事故。2、 進入現場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好安全防護服,登高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嚴禁穿拖鞋、涼鞋,赤腳、光背
17、操作,嚴禁酒后上崗工作。3、在施工現場配電箱必須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即三相五線制)。4、配電箱和開關箱應安裝牢固,設置地點應平坦并高出地面,其附近不得堆放雜物。注意關閉電箱門,防止施工用水噴濺引發漏電事故。5、各種機具按用電規范實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制,開關箱距機具位置的距離不大于3m,以便于操作人員隨時切斷電源。6、壓漿前應檢查各管子接頭是否安全牢固,操作時應保持無壓力后方能卸管。7、作業時,壓漿管周圍嚴禁站人。8、按規定工藝進行壓漿操作。壓漿前,兩端操作人員應約定好聯絡信號,確保通信暢通。9、操作過程中注意壓力表的變化,如遇壓力突然增大,應及時停機,防止管道堵塞壓力太高,爆管傷
18、人。10、壓漿的最大壓力不宜超過0.6MPa。11、壓漿為壓力工作環境,在操作中注意眼睛的防護,必須佩戴好防護眼鏡。12、壓漿過程中注意安全,要求無關人員遠離壓漿接口處,防止壓漿管爆裂傷人。拆除壓漿管時,要注意高壓管中帶壓力的漿液射出,壓漿口不要正對操作人員。13、壓漿時設專人負責監控,以保證壓漿質量和安全操作。14、工作完畢,須切斷電源、收拾電纜,對壓漿機及壓漿嘴、管進行沖洗,以保證下次作業的正常進行。15、壓完漿后應及時拆卸外接管路、附件,清洗閥門等,安裝在壓漿端的球閥,應在灌漿后1d內拆除并進行清理。灌漿結束后用水將壓漿部位上的漿液沖刷干凈,以免影響外觀。16、壓漿的剩余材料應收集處理,
19、不能隨意丟棄,破壞周圍環境;對混凝土殘渣、灰漿皮等應進行清理并運到指定的地方掩埋,嚴禁隨意拋棄。17、清洗機具的廢水應按要求經過過濾后方可排放。五、施工應急救援預案(1)目的為提高現場施工作業員工安全防范意識,保障生命財產安全,針對高速公路養護施工及應急救援的特殊情況,特制定本預案。(2)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現場施工作業任務和應急搶險任務中發生的一切突發安全事故。(3)應急原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工協作(4)成立應急領導小組 組 長: 電 話:副組長: 值班電話:成 員:職責劃分 1、領導小組組長職責:統一指揮,負責應急安排、協調和處理各項緊急工作。 2、安全和綜合部門:負責應急安
20、排、協調、檢查工作;負責后勤保障和宣傳報道工作。3、班組長:一方面負責第一時間在現場指揮救援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時向項目部匯報,服從統一指揮和調動。(5)安全事故報告及處理程序1、報告制度實行項目部一把手負責制。2、項目部發生或接到突發安全事故后,必須在510分鐘向公司報告,并及時向公安、交警、衛生、消防等相關部門報案請求援助。項目部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果斷處理,積極搶救,指導現場人員離開危險區域,維護現場秩序,作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上交項目部突發安全事故有關材料,作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1、項目部報告的一般程序:事發當事人(或目擊者)項目部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任
21、何成員組長公司。2、對緩報、瞞報、延誤有效搶救時間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予以紀律處分。(6)事故發生具體應急響應步驟1、立即報警。當接到事故信息時,應立即報告應急小組,啟動緊急預案。指揮小組要迅速撥打“110、119、120或122”報警電話,并及時報告上級領導,便于及時處置事故。2、組織事故救援。當施工現場發生事故時,施工現場員工應緊急設置安全標志,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其次,應及時報告應急小組和呼叫救護車。3、協助交警維護現場。當專業救護車輛到達現場后。應急小組成員要簡要向救護人員說明情況,并全力協助救護人員,聽從指揮,齊心協力,保障安全。4、現場保護。當事故發生后,領導小組要派人保護好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對責任人調查。同時應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時清理,將事故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低。5、事故調查處置。按照公司事故、事件調查處理程序規定,事故發生情況報告要及時按“四不放過”原則進行查處。事故后分析原因,編寫調查報告,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負責對預案進行評價并改善預案。(7)責任追究制度對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處置工作中,工作滯后、反應遲鈍和不聽從指揮,工作不負責任,違反工作紀律,影響事故處置工作的有關人員,依法給予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