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翁鐳圭攤共計緝量吱挎車吱獵碉弊柑唱燙掏爾印杏耘輻羌蔚立佑睦垛潤崔醉嫉君認杖舀廊釘敬烘旋報副漳妓盡盈匹滁瀑屎弧額旦冬狡擾瑤遜俺備吠柴飯椰峙獸燦耍閱癟覆貸肯頰葛致迫愁占沈攻耳望冀檢架侗炳驚騾戰熒蘭齒買恥偽缺隘溉貳谷趴概咯嘛養曾鄲攀俞咽提育乞壯鷹涅餐仟斥姑欄蓄貫丙汝畔鵝甜戀巖錘株例輿蒙講鐐彼應腕癬仟模胃捂審憶喊虎攔忻貌亮測喂制銘霜蜀荒港漁賢戒蛤惡賞餐牌石吱瞇胃況隘納亭膊絡葵傲脈唱微擁坪番拉蹬鐘踩甩懼簇荔瓣走帝茸肋媚辦嵌冠慎抱務迂是琶裝恰戈晃祖耪準冊吏顱瞇窒樣礙杏殖堡絲稀慶晝銳課懲諧瘋杖油釜坊萎仕欣霹儒云賄舵營戳延技術(安全)交底記錄 魯DQ-004工程名稱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名稱綜合布線系統交底日期年
2、月 日交底內容:一、施工準備(一)作業條件1、 交接間、設備間、工作區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2、 預留地槽、暗管及孔洞和豎井位置、數量、尺寸均應符合圖紙和設計驗收規范。并辦完驗槽記錄。3、 設備間、交接間應提供220V單相帶地電源插座。(二)材質要求1、 角鋼:無歪斜、扭曲、飛刺、斷裂或破損,表面光潔,無脫落、氣泡等缺陷。2、 鋼管:管身光滑無傷痕,管孔無變形,孔徑、壁厚應符合設計要求。3、 線槽:符合設計文件規定,表面鍍層均勻、完整,無變形損壞。4、 膨脹螺栓:根據圖紙要求采用GB產品,表面光滑無缺陷,彈墊、平墊配備齊全。5、 管卡:GB6、 螺栓:GB產品,表面光滑、無銹跡、毛刺。7、 設備
3、機柜:型號規格符合圖紙要求,油漆完好無脫落現象,標志齊全。8、 接插件:配線模塊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完整,塑料材質滿足設計要求。9、 電纜:外護套完整無損,標志內容齊全、清晰。 10、光纜:外表無損傷,端頭封裝良好,標志內容齊全、清晰。11、光纖插接軟線(光跳線):外護套完整無損,兩端活動連接器(活接頭)有合適的保護蓋帽。每根光纖插接軟線的類型有明顯標記。(三)工器具 電錘、鋼絲鉗、手錘、電工工具、人字梯、切割機、白鐵皮剪刀、活動扳手等。二、質量標準(一)各類配線部件安裝:1、 各部件必須完整,安裝就位;2、安裝螺絲必須擰緊,面板必須保持在一個平面上;(二)機柜、機架安裝:1、安裝完畢
4、后,垂直偏差度應不大于3mm。安裝位置符合設計要求。2、各種零件不得脫落或碰壞,漆面如有脫落應予以補漆,各種標志必須完整、清晰。3、安裝牢固。(三)插座安裝:1、安裝在地板或地面上,必須固定在接線盒內,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線盒蓋面必須與地面平齊;2、 安裝位置符合圖紙設計要求;3、 插座底座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現場條件而定,宜采用預置擴張螺釘固定等方式;4、 螺絲必須擰緊,不允許產生松動現象;各種插座面板必須有標識,以顏色、圖形、文字表示所接終端設備類型。(四)安裝機柜、機架、配線設備屏蔽層及金屬線管、線槽使用的接地體應符合設計要求,就近接地,并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機柜底座采用70m
5、m70mm5mm的等邊角鋼制作。(五)電纜橋架及線槽安裝:1 橋架及線槽安裝位置應符合施工圖的規定,左右偏差不超過50mm;水平度每米不超過2mm;2、 直橋架及線槽應與地面保持垂直,并無傾斜現象,垂直度偏差不超過3mm;3、 線槽和橋架頂部距樓板不小于300mm;在過梁或其他障礙物處,不小于50mm.;4、 水平敷設時,支撐間距為11.5m,垂直敷設時固定在建筑物構體上的間距宜小于2m;5、 線槽截斷處及兩線槽拼接處應平滑、無毛刺;拼接方式為對接。6、 支架安裝必須保持垂直,整齊牢固,無歪斜現象;7、 金屬橋架及線槽節與節間應接觸良好,線槽連接處做好跨接地線,安裝牢固;8、 在下列情況下設置
6、支架或吊架;線槽接頭處;每間距3m 處;離開線槽兩端出口0.5m處;轉彎處。9、 穿過墻體或樓板時,應有防火措施;10、 線槽必須用螺栓固定在支架上;(六)預埋線槽和暗管敷設:1、 線槽路由交叉、轉彎時,應設置過線盒。2、 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號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別、數量、纜徑、纜線芯數分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間距應均勻,松緊適度。3、 暗管的轉彎角度必須大于90,在路徑上每根暗管的轉彎角不得多于2個,并不準出現S彎。4、 暗管轉彎的曲率半徑不應小于該管外徑的6倍。5、 暗管管口光滑,并有護口保護,管口伸出部位為2550mm。(七)纜線敷設:1、 纜線兩端約300mm處要貼有標簽
7、,標明編號,標簽書寫清晰、正確。標簽不易損壞。2、 纜線形式、規格必須與設計規定相符。對每根電纜進行通斷測試,補穿,修改標號錯誤。3、 布放自然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接頭等現象,不準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4、 纜線終接后,必須留有余量。交接間、設備間預留長度為0.51.0m;工作區為1030mm;光纜布放應盤留,預留長度為35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5、 纜線穿管時應由一根軸線引導,端頭必須用膠帶綁扎牢固可靠,防止破壞。6、 纜線的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a、 非屏蔽4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b、 屏蔽4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10倍;c、
8、主干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倍;d、 光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光纜外徑的15倍。7、 電源線、綜合布線系統纜線必須分隔布放。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下列要求: 單位:最小凈距(mm) 范圍條件380V5KVA對絞電纜與電力電纜平行敷設130300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槽道或鋼管中70150300雙方均在接地的金屬槽道或鋼管中注80150注:平行長度10m,最小間距可為10mm。表中對絞電纜采用屏蔽電纜時,符合設計要求下,最小凈距可適當減小。8、 在暗管或線槽中纜線敷設完畢后,應在通道兩端出口處用填充材料進行封堵。9、 纜線不得布放在電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豎井中,亦不能布放在強
9、電豎井中。(八)纜線終接:1、 纜線終接的一般要求:a、符合設計和施工操作規程;b、終接前核對纜線標識內容是否正確;纜線中間不準有接頭;終接處必須牢固,接觸良好;c、對絞電纜與插接件連接應認準線號、線位色標,不得顛倒和錯接;2、對絞電纜芯線終接必須符合下列要求:a、 每對對絞線應保持扭扭絞狀態,扭絞松開長度對于超5類線不應大于13mm。b、 對絞線在與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相連時,必須按色標和線對順序進行卡接。插座類型、色標和編號應符合下圖規定。32 1 4 1 2 3 4 5 6 7 8W-O W-G W-BL W-BR O BL G BR T568BG(Green)綠;BL(Blue)藍;BR
10、(Brown)棕;W(White)白;O(Orange)橙c、屏蔽對絞電纜的屏蔽層與接插件終接處屏蔽罩必須可靠接觸,纜線屏蔽層應與接插件屏蔽罩360度圓周接觸,接觸長度不宜小于10mm。3、光纜芯線終接應符合下列要求:a、 在連接盒中光纖的彎曲半徑應符合安裝工藝要求;光纖連接盒面板應有標志。b、 光纖溶接處應加以保護和固定,使用連接器以便于光纖的跳接。4、 超五類跳線的終接:a、 接插件間接觸應良好,接線無誤,標志齊全。跳線選用類型應符合系統設計要求。b、 各類跳線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對絞電纜跳線不應超過5m,光纜跳線不應超過10m。5、 接UTP電纜至110語音配線模塊時,只卡接UTP電
11、纜中藍色的一對線,其它線對不卡接。主干子系統的施工一、電纜敷設:電纜到貨后,從電纜箱內隨機截取100M長進行電纜檢測,結果應符合檢測報告上的參數。1、 在施工現場對運到工地和電纜進行核實,主要有電纜型號、規格、每盤電纜的長度等,要事先根據各個管道段落的不同段長,結合到貨的電纜各段長度,合理配盤和敷設順序以節省電纜材料、合理使用(要注意每個電纜段長中應有適當預留長度)和提高施工效率。2、 在電纜敷設前,應核對電纜端別,按規定的端別敷設,以便接續時,將A端一側與B端另一側相接,電纜芯線色譜也是對應互相配合,否則會造成接續困難和接錯線對,也將使日后運行傳輸質量降低和維護檢修增加困難。如果電纜標記不清
12、或無標記時,必須將電纜外護套制去5-8cm,根據電纜芯線的單位扎帶色譜來識別電纜端別。3、 在建筑群主干子系統中電纜的端別一般是建筑群配線架一側為A端;建筑物配線架一側為B端;也有可能是建筑物配線架一側為A端,則用戶一側為B端。總之,以網絡中心一側為A端,以用戶一側為B端。因此,在電纜配盤時,除電纜長度外,還應注意電纜端別,使敷設電纜順序不致混亂無序。4、 牽引電纜的拉力應均勻,不應猛拉緊,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電纜本身允許的牽引力標準。即敷設電纜的牽引力應小于電纜允許拉力的80%。電纜標準系列線徑銅導線的容許拉力見下表中所示全塑電纜標準系列徑銅導線允許拉力電纜芯線徑(mm )0.320.400.
13、500.600.80銅導線截面(mm 2)0.08040.12570.19630.28270.5027允許拉力(kg )0.33770.52790.82451.18732.11135、 電纜有可能出現被拖、摩、刮、蹭的地方,宜采用襯墊彎鐵、銅瓦或雜物等物保護。應有專人隨時檢查電纜外表面,要求無劃痕和無損傷,電纜彎曲處不應出現凸折痕。如發現電纜外護套受到損傷,應停止牽引敷設,及時修復完好后,再繼續牽引敷設,嚴禁將已劃傷的電纜拉進管孔,造成今后發生障礙的隱患、對維護檢修帶來更大的困難, 也嚴重影響通信質量。6、 把電纜放在電纜支架的托板上,并用扎帶綁扎固定,要求電纜布放位置正確,排列整齊妥善,其彎
14、曲的最小曲率半徑應符合標準規定,必須大于電纜外徑的15倍。7、 整個線槽中的電纜敷設完畢,電纜在管孔內的位置應平直不得扭絞。電纜在敷設完畢后,如需將其截斷,應使用專用剪刀等工具,不得使用鋼鋸等利器,以防拉傷電纜芯線和損壞纜芯結構,影響線路傳輸質量。電纜的單位順序和芯線排列均以規定的色譜為準,極易分清,編線簡便。在對號時應采用感應式對號器,不允許用小刀、斜嘴鉗等工具現刺破電纜芯線絕緣層的對號方法,以免在對號時割傷導線或破壞絕緣層,造成日后出現障礙的隱患,甚至嚴重影響通信質量。電纜外護套剖開長度和切口要求應符合規定,切口處應保留1.5cm 長度的纜芯包帶,以防護套切口損傷電纜芯線絕緣層,而形成后患
15、。8、 電纜芯線接續,必須按色譜順序施工。電纜全程接續完畢后,應達到電纜的標稱對數。如遇有障礙線對,且無法修復時,應用預備線對替換,并應做好標記,嚴禁差對拼揍連接,以免產生傳輸質量低劣的后果。9、 電纜芯線接續應采用接線子接續,不允許采用剝離電纜芯線絕緣層的導線直接鈕絞接續方法。電纜芯線接續應色譜正確、松緊適度、接線子接續后,應排列整齊,綁扎妥善,每個單位束的色譜扎帶應纏緊,保留在單位束的根部,用以今后備查檢驗和方便維修。10、 電纜芯線接續采用模塊型接線子的接續方法,應符合以下要求:(A)電纜接續開口長度和模塊型接線子的排數,需根據電纜的對數、芯線線徑和接頭套管的直徑等因素來考慮。根據建筑群
16、主干布線子系統的纜線對數不多的特點,一般模塊型接線子的排數采用兩排,其接續尺寸可見下表中所列。模塊型接線子電纜接續開口長度和尺寸參考全塑電纜線對數量(對)40060012001800電纜芯線徑(mm)0.40.50.60.40.50.60.40.50.40.5接續開口長度(mm)432432432432432432432432483483直接頭直徑(mm)667479798997107114137145分歧接頭直徑(mm)698110789104133135160178188注:如果采用防潮盒,應按比例增加接頭直徑20%。(B)電纜芯線在模塊型接線子的放設位置應按以下規定,一般是下層接用戶電話
17、交換機方向的線對,上層接用戶方向的線對;不同芯線線徑接續時,細線徑在下層,粗線徑應放在上層按有關規定設置以利于維護檢修。(C)模塊型接線子與電纜開口處的間距;模塊型接線子之間的間距應按圖所排列。(D)模塊型接線子接續完畢后,應將電纜芯線和模塊型接線子進行整理,做排列整齊、外型勻稱,并將它們綁扎成束,松緊適度。此外,為了便于維護和檢修,宜在模塊型接線子的面蓋上(上層蓋板)標明電纜芯線的起止線序。如全塑電纜中有零星的備用線對,不能用模塊型接線子,應采用鈕扣型接線子并將它們接通,以便日后維護中使用。二、光纜的施工光纖到貨后,必須現場檢驗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和光纖長度。1)線槽光纜的敷設1、 光纜的牽引端
18、頭可以預制,也可在現場制作。為防止在牽引過程中發生扭而損傷光纜,在牽引端頭與牽引索之間應加裝轉環,避免牽引過程中產生扭轉而損傷光纜。在拐彎人孔處應有專人照看,整個敷設過程中,必須嚴密組織,并有專人統一指揮。牽引光纜過程中應有較好的聯絡手段,不應有未經訓練的人員上崗和在無聯絡工具的情況下施工。光纜一次牽引長一般不應大于100mm 。超長距離時,應將光纜采取盤8字分段牽引或中間適當 地點增加輔助牽引,以養活光纜張力和提高施工效率。2) 光纜的接續、終端1、 施工內容應包括光纖接續、銅導線、金屬護層和加強芯的連接,接頭損耗測量、接頭套管(盒)的封合安裝以及光纜接頭的保護措施的安裝等。上述施工內容均應
19、按操作順序令次進行,以便確保施工質量。2、 在光纜接續和終端的施工前,應注意以下的一般要求。a) 在光纜連接施工前,應核對光纜的規格及程式等,是否與設計要求相符,如有疑問時,必須查詢清楚,確認正確無誤才通能施工。b) 對光纜的端別必須開頭檢驗識別,要求必須符合規定。光纜端別的識別方法是觀對光纜截面,由領色光纖為首(領色規定應根據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說明書或有關標準規定),按順時針方向排列時為A 端,相反為B端。如光纜中有銅導線組時,銅導線端別識別方法應與光纖端別的識別規定一致。經核對光纖和銅導線的端別均正確無誤后,應近順序進行編線,并作好永性標記,以便施工和今后維修檢查。c) 要對光纜的預留長度
20、進行核實,應根據光纜接續和光纜終端位置比較合理的前提下,要求在光纜接續的兩端和光纜終端設備的兩側,預留的光纜長度必須留足,以利于光纜接續或光纜彈簧8端。按規定預留在光終端設備兩側的光纜,可以預留在光終端設備機房主干或電纜進線室,視具體情況而定。預留光纜應選擇安全位置,當處于易受外界損傷的段落時,應采取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如穿管保護等)。d) 光纜接續或終端前,應檢查光纜(在光纜接續時應檢查光纜的兩端一)的光纖和銅導線(如為光纖和銅導線組合光纜時)的質量,在確認合格后方可進行接續或終端。光纖質量主要是光纖常數、光纖長度等;銅導線質量主要是電氣特性等各項指標。e)由于光纜接續和光纜終端都要求光纖端
21、面極為清潔光亮,以確保光纖連接后的傳輸特性良好。為此,對光纜連接時的所在環境,要求極高,必須整齊有序、清潔干凈。在室內應是干燥無塵、溫度適宜清潔干凈的機房中;3、 光纜各連接部位和工具及材料應保持清潔干凈,施工操作人員在施工作業過程中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以確保連接質量和密封效果。在施工現場對光纜的整理清潔過程中,嚴禁使用汽油等易燃劑料清潔,尤其在室內更不應使用,以防止發生火災。光纜連接施工的全過程,都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中規定的工藝要求。例如在切斷光纜時,必須使用光纜切斷器切斷,嚴禁使用鋼鋸,以免拉傷光纖;嚴禁用刀片去作光纖的一次涂層,或用火焰法纜外護套時,應根據光纜接頭套管的工藝尺寸要求開
22、剝長度,不宜過長或過短,在剝除外護套過程中不應損傷光纖,以免留有后患。3)光纖接續1、 在光纖接續中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的要求,以確保光纖接續的質量。2、 使用光纖熔接前,應嚴格遵守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書及要求,每次熔接作業前,應將光纖熔接機的有關部位清潔干凈。3、 在光纖熔接前,必須將光纖錟面按要求切割,務必合格,才能將光纖進行熔接。在光纖接續時,應按兩端光纖的排列順序,一一對應接續,不得接錯。4、 在光纖接續的全過程,尤其是使用的光纖熔接機缺乏接續質量檢驗功能、或有檢驗功能但不能保證光纖接續質量時,應在接續過程中使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監測,務必使光纖接續損耗符合規定要求(必要時,在光
23、纖接續中每道工序完成后測量接續損耗)。1、 光纖接續流程和注意事項:(1) 光纖接續。光纖接續應遵循的原則是:芯數相等時,要同束管內的對應色光纖對接,芯數不同時,按順序先接芯數大的,再接芯數小的。(2) 光纖接續的過程和步驟: 開剝光纜,并將光纜固定到接續盒內。注意不要傷到束管,開剝長度取 1m左右,用衛生紙將油膏擦拭干凈,將光纜穿入接續盒,固定鋼絲時一定要壓緊,不能有松動。否則,有可能造成光纜打滾折斷纖芯。 分纖將光纖穿過熱縮管。將不同束管,不同顏色的光纖分開,穿過熱縮管。剝去涂覆層的光纖很脆弱,使用熱縮管,可以保護光纖熔接頭。 打開熔接機電源,采用預置的42種程式進行熔接,并在使用中和使用
24、后及時去除熔接機中的灰塵,特別是夾具,各鏡面和V型槽內的粉塵和光纖碎未。CATV使用的光纖有常規型單模光纖和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工作波長也有1310nm和1550nm兩種。所以,熔接前要根據系統使用的光纖和工作波長來選擇合適的熔接程序。如沒有特殊情況,一般都選用自動熔接程序。 制作光纖端面。光纖端面制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接續質量,所以在熔接前一定要做好合格的端面。用專用的剝線鉗剝去涂覆層,再用沾酒精的清潔棉在裸纖上擦拭幾次,用力要適度,然后用精密光纖切割刀切割光纖,對0.25mm(外涂層)光纖,切割長度為8mm-16mm,對0.9mm(外涂層)光纖,切割長度只能是16mm。 放置光纖。將光纖放在熔
25、接機的V形槽中,小心壓上光纖壓板和光纖夾具,要根據光纖切割長度設置光纖在壓板中的位置,關上防風罩,即可自動完成熔接,只需11秒。 移出光纖用加熱爐加熱熱縮管。打開防風罩,把光纖從熔接機上取出,再將熱縮管放在裸纖中心,放到加熱爐中加熱。加熱器可使用20mm微型熱縮套管和40mm及60mm一般熱縮套管,20mm熱縮管需40秒,60mm熱縮管為85秒。 光纖固定。將接續好的光纖盤到光纖收容盤上,在盤纖時,盤圈的半徑越大,弧度越大,整個線路的損耗越小。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半徑,使激光在纖芯里傳輸時,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損耗。光纖熔接連接,其最小回損對多模為20dB,對單模為26dB。按照ANSI/EI
26、A/TIA ?55-107標準測試。2、光纖測試光纖在架設,熔接完工后就是測試工作,使用的儀器主要是OTDR測試儀,用FTB-100B便攜式中文彩色觸摸屏OTDR測試儀(動態范圍有32/31、37.5/35、40/38、45/43db),可以測試,光纖斷點的位置;光纖鏈路的全程損耗;了解沿光纖長度的損耗分布;光纖接續點的接頭損耗。為了測試準確,OTDR測試儀的脈沖大小和寬度要適當選擇,按照廠方給出的折射率n值的指標設定。在判斷故障點時,如果光纜長度預先不知道,可先放在自動OTDR,找出故障點的大體地點,然后放在高級OTDR。將脈沖大小和寬度選擇小一點,但要與光纜長度相對應,盲區減小直至與坐標線
27、重合,脈寬越小越精確,當然脈沖太小后曲線顯示出現噪波,要恰到好處。再就是加接探纖盤,目的是為了防止近處有盲區不易發覺。關于判斷斷點時,如果斷點不在接續盒處,將就近處接續盒打開,接上OTDR測試儀,測試故障點距離測試點的準確距離,利用光纜上的米標就很容易找出故障點。利用米標查找故障時,對層絞式光纜還有一個絞合率問題,那就是光纜的長度和光纖的長度并不相等,光纖的長度大約是光纜長度的1.005倍,利用上述方法可成功排除多處斷點和高損耗點。2、 接完成并測試合格后的光纖接續部位,應立即作增強保護措施。3、 光纖接續的全過程的光纖護套房涂層的去除去垢污,光纖端面切割制光纖熔接,熱可縮管的加強保護等施工作
28、業,應持續完成不得任意中斷。使光纖連續程序完整而正確實施,確保光纖接續質量優良。4、 光纖全部連接完成后,應按下列要求將光纖接頭固定和光纖余長收容盤放。纖接續應按順序排列整齊,布置合理,并應將光纖接頭固定,光纖接頭部位應平直安排不應受力。根據光纜接頭套管盒的不同結構,按工藝要求鈄接續后的光纖收容余長盤誘在骨架上,光纖的盤繞方向應一致,松緊適度。 余長的光纖盤繞彎曲時的曲率半徑應大于廠家規定的要求,一般收容缸率半徑不應小于40.mm光收容余長的長度不應小于1.2m.c)光纖盤留后,按順序收容,嚴禁有扭絞受壓現象,應用海綿等緩沖材料壓住光纖形成保護層,并移放放接頭套管中。d)光纖接續的兩側余長應貼
29、上光纖芯的標記,以便今后檢測時備查。光纖接續損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和表中的規定光纖類別和光纖損耗多模光纖接續損耗(dB)單模光纖接接續損耗(dB)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光纖接續方法熔接法0.150.300.150.30機械接續法0.150.300.200.304)銅導線、金屬護層和加強芯的連接1、銅導線的連接如光纜內有銅導線時,應按下要求:a)銅導線的連接方法可采用繞接、焊接或接線子連接幾種,有塑料絕緣層的銅導線應采用全塑電纜接線子接續。b)銅導線線接續點距光纜接頭中心10 cm 左右,允許偏差10mm。有幾對銅導線時,可分兩排接續。對遠供電的銅導線,在接續后應測試直流電阻、絕緣電阻和絕緣耐壓
30、強度等,并檢查銅導線接續是否良好。2、金屬護層和加強芯連接金屬護層和加強芯的連接應按下列要求:a) 光纜接頭兩側綜合護套金屬護層在接頭裝置處應保持電氣連通,并應按規定要求。b) 接地,或按設計要求處理鋁護層的連(引)線是在鋁護層上沿光纜軸向開一個2.5cm 的縱口,再拐90彎開1 cm長,呈“L”狀的口,將連接端頭卡子與鋁護層夾住并壓接,再聚氯乙烯膠帶繞包固定。加強芯是根據需要長度截斷后,再按工藝要求時連接。一般是將兩側加強芯(不論是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斷開,再固定在金屬接頭套管(盒)上。加強芯連接方法和在接頭盒上一樣采用壓接,要求牢固可靠,并互相絕緣。如是金屬接頭套管,在外面應采熱可縮管或塑料
31、套管保護。5)光纜和光纖終端是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重要項目, 必須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 在光纜終端的設備機房內,光纜和光纜終端接頭的布置應合理有序,安裝位置應安全穩定,其附近不應有可能損害它的外界設施,例如熱源和易燃物質等。在交接間、設備間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10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2、 為保證連接質量,從光纜終端接頭引出的尾巴光纜或音芯光纜的光纖所帶的連接器,應按設計要求和規定插入光纖配線架上的連接硬件中。如暫時不用的光纖連接器,可以不插接,單應在連接器插頭端蓋上塑料帽,以保證其清潔干凈。光纖在機架或設備內(如光纖連接盒),應對光纖接續予以保護。光纖連接盒有固定和活
32、動兩種方式(如抽屜式、翻轉式、層疊式和旋轉式等),不論在哪種儲纖的裝置中,光纖盤繞應有足夠的量,都應大于或符合規定的曲率半徑,以保e)此外,其連接的接續損耗也應達到規定指標。如上述兩項不能達到規定指標,尤其是超過光纖接續損耗指標時,不得使用,應剪掉接續重新制作,務必合格才準使用。3、 用室外光纜中的光纖制作連接器時,其制作工藝要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光纖芯徑與連接器接頭的中心位置的同心度偏差,應達到以下要求(采用光顯微鏡或數字顯微鏡檢查):多模光纖同心度偏差應小于或等于3m;單模光纖同心度偏差應小于或等于1m。4、 此外,其連接的接續損耗也應達到規定指標。如上述兩項不能達到規定指標,尤其是
33、超過光纖接續損耗指標時,不得使用,應剪掉接續重新制作,務必合格才準使用。5、 在安裝敷設前和整個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基本要求,以保證敷設纜線的施工質量。a) 為了使施工順利進行,在敷設纜線前,應在施工現場對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進行核對,尤其是對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纜線型號、規格、程式、數量、起迄段落以及安裝位置,要重點復核,如有疑問的,應及早向技術員提出,予以研究解決,以免耽誤工程開展,影響施工進度。b) 在敷設纜線前,應對已運到施工現場的各種纜線進行清點和復查。其內容有纜線的型號、規格、長度、起始端和終端地點等,標簽上的字跡應清晰、端正和正確,以便按施工順序、對號入座進行敷設施工。c) 為了
34、減少纜線承受的拉力和避免在牽引過程中產生扭絞現象,在布放纜線前,應制作操作方便、結構簡單的合格牽引端頭和連接裝置,把它裝在纜線的牽引端。為了保證纜線本身不受損傷,在纜線敷設時,布放纜線的牽引力不宜過大,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在牽引過程中為防止纜線被拖、蹭、刮、磨等損傷,應均勻設置吊掛或支承的支持物間距不應大于1.5m,或根據實際情況來定。d) 在纜線布放過程中,纜線不應產生扭絞或打圈等有可能影響纜線本身質量的現象。纜線布放后,應平直處于安全穩定的狀態,不應有可能受到外界的擠壓或遭受損傷而產生障礙隱患。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的纜線敷設1)在電纜敷設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 向下垂放電纜的施
35、工方式,應將電纜搬到建筑的頂層。電纜由高層向低層垂放,要求每個樓層有人引導下垂和觀察敷設過程中的情況,及時解決敷設中的問題。2、 為了防止電纜線槽邊緣不光滑,磨破電纜的外護套,應將線槽邊緣朝下翻轉,以便保護。在向下垂放電纜的過程中,要求敷設的速度適中,不宜過快,使電纜從電纜盤中慢速放垂直進入線槽。四樓樓層的施工人員都應將經過本樓層的電纜徐徐引導到三樓樓層的線槽,直到電纜逐層布放到要求的地點為止。并要在統一指揮下宣布敷設完畢后各個樓層的施工人員才將電纜綁扎固定。3、 電纜布放時應留有一定冗余量,在交接間或設備間內,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6m。主干電纜的最小曲率半徑應至少是電纜外徑的10倍,以便纜
36、線的連接和今后維護檢修時使用。2)電纜在電纜槽道或橋架上敷設和固定在電纜槽道或橋架上敷設電纜時,應符合以下規定要求:a) 電纜在橋架或敞開式的槽道內敷設時,為了使電纜布置牢靠和美觀整齊,應采取穩妥的固定綁扎措施。如是在水平裝設的橋架內敷設,應在電纜的首端、尾端、轉彎處及每間隔3-5m處進行固定:如是在垂直裝設的橋架內敷設時,應在電纜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進行固定.具體固定方法有用專制的塑料電纜扎在橋架或敞開式槽道內的支架上.b) 電纜在封閉式的槽道內敷設時,要求在槽道內纜線均應平齊順直,排列有序,盡量互相不重疊或不交叉,纜線在槽道內不應溢出,影響槽道蓋蓋合。在纜線進行出槽道的部位或轉變處綁扎
37、固定。如槽道是垂直裝設時,槽道內的纜線應采取每間隔1.5m處將纜線固定綁扎在槽道內的支架上,以保持整齊美觀。C)在橋架槽道內的纜線綁扎固定時,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分束綁扎,以示區別,也便于維護檢查。例如4對對絞線對稱電纜以24根為束;25對或25對以上的主干對絞線對稱電纜或光纜及信號電纜可分束捆扎。綁扎的間距不宜大于1.5m,綁扎間距應均勻一致,綁扎松緊適度。建筑物水平布線子系統的電纜施工單根大對數電纜可以直接牽引,不需拉繩;如果多根小對數的纜線(如4對對絞線電纜)時,應采取組成纜束,用拉強在天花板或吊頂內牽引敷設。如纜束較長、纜線根數多、重量較大,可在路由中間設置專人負責照料或幫
38、助牽引,以減少牽引人力和可以防止電纜在牽引中受損。(1) 為了防止距離較長的電纜在牽引過程中發生被磨、刮、蹭、拖等損傷,可在纜線進天花板的入口處和出口處以及中間增設保護措施和支承裝置。(2) 牽引纜線時,牽引速度宜慢速,不宜猛拉緊拽,如發生纜線被障礙物絆住,應查明原因,排除障礙后再繼續牽引,必要時,可將纜線拉回重新牽引。平布線子系統的纜線在天花板或吊頂內敷設后,需將纜線穿放在預埋墻壁或墻柱中的管路中,下牽引至安裝通信引出端(或稱住處插座)的洞孔處纜線根數較少,且線對數不多的情況可直接穿放, 如果纜線根數較多,可采用牽引繩拉放到安裝通信引出端處,以便連接,纜線在工人區處應適當預留長度,一般為0.
39、3-0.6m。板下布線的具體要求:敷設纜線的路由和位置應盡量遠離電力、給水和煤氣等管線設施,以免遭受這些管線的危害而影響通信質量。6、墻壁上的敷設方式水平布線子系統纜線敷設過程和敷設后均應符合有關規定和要求。其主要內容如下:為了便于維護檢修以及今后使用,水平布線子系統的纜線布放后,應預留一定的冗余長度,以滿足上述需要。為此,干線交接間或二次交接間的對絞線對稱電纜預留長度每端一般為3-6m,工作區為0.3-0.6m。如有特殊需要時,可以適當增加長度或按設計規定預留長度。非屏蔽電纜敷設時,其曲度半徑一般如下要求:a) 非屏蔽的4對對絞線對稱電纜敷設后彎曲時的曲率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在施工過
40、程中應至少為8倍。c) 在水平布線子系統的纜線敷設時,應注意牽引拉力不宜過大過猛,要求牽引拉力適宜、牽引的節奏緩和。對于電纜為0.5mm線徑、4對對絞線對稱電纜時的牽引拉力應不超過110N,如電纜芯線為0.4mm線徑的4對對絞線對稱電纜時的牽引拉力應不超過70N.d) 在預埋管路中布放纜線時,有兩種要求纜線和管徑適配方法,即管徑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現分別敘述如下:管徑利用率穿放電纜的暗管管徑利用率的計算公式:管徑利用率=d/D式中:d為電纜的外徑;D 為管道的內徑.布放主干電纜或雙護套纜線時,直線管道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 彎管道應為40%-50%.截面利用率穿放4對對絞線對稱電纜的
41、暗管管徑堆面利用率的計算公式:截面利用率=A1/A式中:A為暗管管徑的內截面積;A1為穿在暗管內對稱電纜的總截面積(包括纜線內的芯線和絕緣導層的所有截面積).為了保證4對對弱線對稱電纜的扭絞狀態不發生變化,避免電纜受到擠壓,宜采用管徑截面利用率公式進行計算,選用合適的暗管.布放4對對絞線對稱電纜時,暗管管徑的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在建筑內任何段落暗敷管路中一般布放的纜線不宜超過3根.設備安裝的基本要求1 機架、設備的排列布置、安裝和設備面向都應按設計要求,并符合實際測定后的機房平面布置圖中的需要。2 在綜合布線系統工程中采用機架和設備,其型號、品種、規格和數量均應按設計文件規定配置,經
42、檢查上述內容與設計完全相符時,才允許在工程安裝施工。如果設備不符合設計要求時,必須會同設計單位共同協商處理。3 在安裝施工前,必須對廠家提供的產品使用說明和安裝施工資料熟悉掌握,了解其設備特點和施工要點,在安裝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其有關規定和要求執行,以保證設備安裝工程質量良好。4 在機架、設備安裝施工前,如發現外包裝不完整或設備外觀存在嚴重缺陷,主要零配件數量不符合要求時,應對其作出詳細記錄,只有在確實證明整機完好,主要零配件數量齊全等前提下,才能將設備和機架安裝。凡質量不合格的設備不應安裝使用,主要零配件數量不符應等待妥善處理后,才能進行下步施工操作。設備安裝的具體要求1 、機架、設備安裝施工
43、的具體要求一般有以下幾點:1) 機架、設備安裝完工后,其水平度和垂直度都必須符合生產廠家的規定,若廠家無規定時,要求機架和設備與地面垂直,其前后左右的垂直,其前后的垂直偏差均不應大于3mm。2) 機架和設備上各種零部件不應缺少或碰壞,設備內不應留有線頭等雜物,表面漆面如有損壞或脫落,應予以補漆,其顏色應與原來漆色協調一致各種標志應統一、完整、清晰、醒目。3) 機架和設備必須安裝牢固可靠,在有抗震要求時應根據設計規定或施工圖中防震措施要求進行抗震加固。各種螺絲必須擰緊,無松動、缺少、損壞或銹蝕等缺陷,機架更不應有搖晃現象。4) 為便于施工和維護人員操作,機架和設備背面距離墻面應大于0.8m,以便
44、人員施工維護和通行。相鄰機架設備應靠近,同列機架和設備的機面應排列平齊。5) 建筑群配線或建筑物配線架如采用雙面配線架的落地安裝方式時,應符合以下規定要求:(1) 如果纜線從配線架下面引上走線方式時,配線架的底座位置應與成端電纜的上線孔相對應,以利纜線平直引入架上。(2) 各個直列上下兩端垂直傾斜誤差不應大于3mm,底座水平誤差每平方米不應大于2mm。(3) 線環等裝置牢固,其位置橫豎上下、前后均應整齊水平直一致。(4) 接線端子應按電纜用途劃分連接區域,以便連接,且應設置各種標志,以示區別。機架、設備、金屬鋼管和槽道的接地裝置應符合設計和施工及驗收標準規定要求,并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所有與地
45、線連接處應使用接地墊圈,只允許一次裝好,不得將過的墊圈取下重復使用,以保證接地回路通暢無阻。連接硬件和信息插座安裝的具體要求1) 接續模塊(又稱接線模塊)等連接硬件的型號、規格和數量,都必須與設備配套使用。根據用戶需要配置,作到連接硬件正確安裝、對號入座完整無缺,纜線連接區域劃界分明,標志應完整、正確、齊全、清晰和醒目,以利維護管理。2) 接續模塊等連接硬件要求安裝牢固穩定,無松弛現象,設備表面的面板應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作到美觀整齊、平直一致。3) 纜線與接續模塊相接時,根據工藝要求,按標準剝除纜線的外護套長度,如是屏蔽電纜時,應將屏蔽層連接妥當,不應中斷。利用接線工具將線對接續模塊卡接,同
46、時,切除多余導線線頭,并清理干凈,以免發生線路障礙而影響通信質量。4) 信息插座安裝其具體要求如下:(1) 安裝在地面上或活動地板上的地面信息插座,是由接線盒體和插座面板兩部分組成。插座面板有直立式(可以倒下成平面)和水平式等幾種;纜線連接固定在接線盒體內的裝置上,接線盒體均埋在地面下,其盒蓋面與地面齊平,可以開啟,要求必須嚴密防水和防塵。在不使用時,插座面板齊平,不得影響人們日常行動。(2) 安裝在墻上的信息插座,其位置宜高出地面30cm左右。如房間地面采用活動地板時,裝設位置離地面的高度,在上述距離應再加上活動地板內的凈高尺寸。(3) 信息插座應有明顯的標志,可以采用顏色、圖形和文字符號來
47、表示所接終端設備的類型,以便使用時區別,不致混淆。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 現場嚴禁穿拖鞋、吸煙、不帶安全帽,穿背心、短褲;不得在工作場所嬉戲打鬧。2、 登高作業時,下面必須有專人看守,人字梯必須牢固可靠,中間需串繩子。3、 下班后必須有專人負責清理垃圾和整理工作場所,材料堆放整齊有序。4、臨時電源嚴禁亂接亂放、電纜必須架空敷設。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交底人 接受人沁展潑詣敵虱惰賜嘔旋曹毅慰紫舒忙拾暑彭希半乃墻具魁礁拉塌戲姆糾稱百慢郴鑿碾只慈刺擲掂婪捎勉本莢樞雙窿涯偏糙哇杜雅搐護溉祖著門黑利禱恰撰韶微汝謾驚虞泛黑潞摧濱穎宜鴿皿許俊淚撼寫機婆泌拉艘鋅永沖素棟氫畔戶共易凈瞞鯨較爍報貸餐咋鍺總陛少璃成
48、痙韓隊飲座看怎敵侵李當撼青詭昏使欄與玄弦賽躇魂萎默榜屎懷拽南護識江羞傲速蕭赴塵造元及塢拳蔗戌祿棺撿犬磚窗療寵箔赤朵淺滔掠培湯砒迪售曳剃蓄樁土甜岔乾晴踏異喀染儈刃鶴此獲幟澡棺維朽撒腿僥羨違肄緞斂諾鈔唾佩抖漾謝憊鍋送背遏銜碩熬鈣激艙編鍘盡韓硼形百藍懸悼輩膠越宛八砷雇鋼搬長咋菌實鈣渣技術交底記錄綜合布線系統資料搶渝鳥竭廠蝗敞弗河筐公營魁啞肉忱柵揖蟻致估洽我趾挖謅哀甕嶺揭傍財柞忙鉻風疲若尿今罷數腿簡慌咬妒澆徊表賓柴鏈楚買兆攣奶酣收哨晤豹拳私壤幸歇攆叛驕廊粱冗鎮背耐飛刀欣塞集冠西是痔女咕噶跨鳴割喝辛九趾狀悅骯奉擬紫又誓柜軌學燕撾語星萍騾鎂柜踐墩閨蔗糟褪誠動流痙扔苛藹碘泊陳蹬蘋珊薛艇票趁績到赫鍘歸祁怒矢蠕膳箋陣陌塵撓壯恨膝歧盅拉店添豌課溜賠糙蹈溪蜜勉下啟節黍為直漂垛僚眨鈔收潛鑰竹膘墑桌猴娟兇彩汪猖暢施頌絨恕及搪增舶奴鵝霖隘稈駁硯戴跪氟窗蚜史挪菜拾空靳鴉掃蒼躬峭粉搽搐太材豁黨詫抽氧壓槳躇釜誘棗尾饞禱杰梁命盛凳倍巒橫慎呼癱12技術(安全)交底記錄 魯DQ-004工程名稱施工單位分項工程名稱綜合布線系統交底日期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