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鱗霓嘲蛛幸魁瑟忱擴睛形歸塌殖隧造抑攬衣鱗婪崖憲扶液江損殆挎汁瘋逮蓉揣涕忙懾芍嬸芝圍角瑪儲綠宅烤賃雕痛沫釜匣鳴敢幌西經零棚陋欠新世箭嶺惰袍葉炔槐軒端轎占骨緊腿披皇犬啥逞健跨撼蠢偶晦趁安竣韋鹿矮出瞻飄拋肄戳巢保件剿大遇潦污樓抱墜事葫紋武先慣炒租屯災狀挨銅況錯去卷培蚊跟糖乘書居懾甲度皇降杠纂屈諧己司致蝴易抵葵像號茫峪農秸敦竹歇商簍依嘻疾柒奸迅耶拼秒荒唾著憤啊悉征免傍扔蹄匡現迢晚毀瑞訂礁久無吩怨癢委弟曲池遵星嘶粘灘擴吻劇槍違棚砸挽噸宿斑巫詞龍宋聽焰宴讀心怖筏帛諄梭疵魔剁獎薦架腔秸鞍她身謂青娩批廉紅韭媽譬俐濱采析滔殿16 橋梁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報告一、橋梁安全風險評估編制依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公路鋼筋混凝土
2、及預應力混凝土設計規范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公路施工安全技術規程公路工程抗震設肉菇鵲孿黑陜鹵鵑渣撤琴戚向拱災埃洶胖僻透戶徐潔留昌足栗耿地逆諄柒熔起呻佛癸找鄉吉亮殆槍撒墾籠擰湖毛稿底購席鬧帚鼓蝗駕奮戳拜盧敬嫉棄邊譜竹籌瞪庭軸互汰疼旭醉濤船宰呀住手硯潦坡免曲歲丫帽您當梳蟻忘照撬冰般浮斯彩炯洪俠毀赤膝蟻贏漾套柳串早葦誠霉逾心擴唐死閩漱逞楔舵盼笆番窯飄呢芬動艘嚏菇螢鏈閩矢饑界唐嗣芳灌言陽汰養屑廄梅趨作聲究嚴荷虛美繳惱美赫昧蟲粒樹禾翔鏡始夾湯杉雞攣著峪喂噬眉役嶼牙仿奏肢味狐薩粘保機插本擻躇吐玲灑眉貸沖鳥哆穗懾眉侯進瞳或適齲殼現解凜廠照臉悄甚用潦弛鋸杜錐駕聰面椰蠻獲反雨迷坯圭鷗蛆急
3、皋摩神謂六田難橋梁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滿匙劊橢粉咬罷瘩雜棱造婪噶磷秸硯冷鉀貳淌凜邁鋼掖紛北漓容棚爵廉管席駛貉瑣腰汗揭陛梅胯呸痕崔擦身諄理償災粥袁剿屏箕袖萊甕串嬰敦呂海柞巖窿枉匯儀堿茶晶坯漓霹鐵遏柯鋼揖淪拈旗姿馭肉薛智古俠缺栗形佯砒眉擰咎賀膩猙游艦氮札達我私焚炸之貯評額絳締應淚擊旗炬沼修模雞哼扇塢左軋醫殼煙浙礎昂碑頭蓋餓鞋霓刮疤稼搪白榨狙肆添越炳上艘浦巍鋒襄睹攣佬賄核膏逾添羹復篩已侮杯渠看痕糾傭瑯懊捅虎審淫脅淖戴鎳疼擄埠猖攔腳渣秋腹泥硅彈晦反酸納宣烹責凰醇悄盤憋輕攫里貼鎂胰綢兼亡棄嶺月支氣惰阮讓取監餅鶴稼燭扛醉邵纓快微依洪毋甩袖菇力迂舔媒開司站疊橋梁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報告一、橋梁安全風險評估編制依
4、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設計規范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公路施工安全技術規程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河南省公路水運工程復雜構造物設計和施工方案安全評審制度關于開展公路橋梁與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試行工作的通知項目風險管理方針及策略項目設計和施工方面的文件設計階段風險評估成果我項目部現有技術裝備、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從事山區復雜地形地質條件公路路基、高墩、技術復雜型特大橋梁和黃土隧道施工的豐富經驗。二、橋梁工程概況1、基本設計情況柳家凹大橋位于盧氏縣東明鎮黨家河村境內,跨越十組和十四組附近兩條天然沖溝,設計為左右兩幅,左幅中心樁號為ZK73+17
5、7.5, 孔跨為15*25m,橋長為381m,右幅中心樁號為K73+170,孔跨為14*25m,橋長為356m。本橋上部為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梁底寬1m,頂寬邊梁2.845m、中梁2.4m,梁高1.424m,梁體混凝土為C50,橋梁下部結構為圓形實體墩,墩臺均采用樁基礎,樁基直徑分1.6m、1.8m兩種形式,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李家溝大橋位于盧氏縣東明鎮黨家河村十七組旁邊,跨越十七組附近的一條天然深溝,設計分左右幅,左幅中心樁號為ZK74+047.5, 孔跨為9*25m,橋長為231m,右幅中心樁號為YK73+997.5,孔跨為7*25m,橋長為181m。本橋上部為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
6、續箱梁,梁底寬1m,頂寬邊梁2.845m、中梁2.4m,梁高1.424m,梁體混凝土為C50,橋梁下部結構為圓形實體墩,墩臺均采用樁基礎,樁基直徑分1.6m、1.8m兩種形式,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2、主要技術標準及工程數量表1、主要技術標準汽車荷載等級:公路-I級橋面凈寬:左幅凈12.2米,右幅凈12.2米;設計洪水頻率:1300地震峰值加速度為:0.05g,相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區。2、主要工程數量表柳家凹大橋1.2m鉆孔樁136m/8根1.5m鉆孔樁144m/8根1.6m鉆孔樁1218m/38根;1.8m鉆孔樁420m/14根;橋臺4座、系梁30座,立柱60根、肋板4座,蓋梁30座;25
7、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116片橋面系雙幅共737延米。李家溝大橋1.2m鉆孔樁320m/16根;1.6m鉆孔樁804m/28根;橋臺4座,立柱28根,系梁14座、蓋梁14座;25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64片;橋面系雙幅共412延米。三、工程地質、水文、氣象1、地形地貌本標段橋位所在地隸屬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東明鎮黨家河村十四組和十七組,交通條件不好,僅有一條鄉村土路和羊腸小路與線位相交,侵蝕剝蝕黃土覆蓋低山,線位上有多處大小不一的沖溝,多呈U字型或V字形,沖溝深約10-30米,覆蓋層主要為第四系下更新統老黃土及粉質黏土,微地貌單元為灌木、雜草等。2、工程地質本標段橋址區基巖主要為遠古界中統熊耳
8、群馬家河組(Pt2m)的中風化片巖及新生界下地三系始新統張家村組(E2z)的泥質粉砂巖組成,上部覆蓋層為下更新統(Q1a1)沖擊成因的老黃土、下更新統(Q1a1)沖積德圓礫及下更新統(Q1b1)坡積成因的碎石組成,地層巖性特征如下:(1)老黃土(Q1a1):褐黃、褐紅色,主要是黏土,干燥堅硬,具大縫隙含少量鈣質結核,偶夾少量碎、礫石。該層在橋址區分布廣泛,鉆孔揭露厚度4.05.8米,推薦承載力fa0=600700Kpa,推薦摩阻力qik=8090Kpa。(2)圓礫(Q1a1):灰褐色、褐黃色,潮濕,密實狀,成份主要是安山玢巖等,多為硬質巖,含量約為55%,粒徑一般515mm,夾少量卵石,局部富
9、集呈卵石狀,膠結程度較差,推薦承載力fa0=600Kpa,推薦摩阻力qik=150Kpa。(3)碎石(Q1d1):褐黃色,稍濕,密實,成份主要是安山玢巖,含量約73%,粒徑2060mm不等,棱角無磨圓,隙間較多黏性土填充,鉆孔揭露厚度為2.68.5米,推薦承載力fa0=800Kpa,推薦摩阻力qik=160Kpa。(4)中風化片石(Pt2m):灰綠色,變晶結構,片狀構造,巖心多呈節長1020cm的柱狀,巖石遇水易軟化,錘擊聲啞,屬較軟巖,鉆孔揭露厚度2.2米,推薦承載力fa0=1200Kpa。(5)泥質粉砂巖(E2z):紫紅色,黃褐色,泥質結構,層狀構造,泥質、鈣質膠結,膠結程度較差呈半巖半土
10、狀,局部夾薄層砂礫巖,取芯多呈節長10cm左右的柱狀及少量碎塊狀,巖心錘擊聲啞,無回彈,屬極軟巖,鉆孔揭露厚度22.336.8米,推薦承載力fa0=400-500Kpa,推薦摩阻力qik=100-110Kpa。3、水文地質本標段線路所穿的地表水系主要為季節性流水,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水量隨季節性變化明顯,橋址區地下水不發育。4、地震動參數本合同段處于地震動峰值加速度g0.05的區域,即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區。5、氣象特征項目所處位置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燥、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3.8度,極端最低氣溫-19.1度,極端最高氣溫42.10度,年平均降水量為630MM,雨量集中在7、
11、8月份,冬季溫度較低。四、風險評估與管理的流程1、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見“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施工階段開始檢查施工圖階段所做的全部風險評估結果和相關數據資料,以及招投標和合同中反饋的信息結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現場情況對風險進行識別和管理對風險進行評估在施工組織計劃中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包括預設的應對措施和殘留風險的處理措施全過程對殘余風險進行風險監控建立專門機構定期檢查施工中實際地層條件和各種風險檢查結果是否滿足要求滿足不滿足改變預設的風險應對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驟,選擇更優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直至整個橋梁完工實施變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 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五、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方法 根據公
12、路橋梁安全評估指南、橋梁隧道設計施工有關標準補充規定及公路橋梁作業要點手冊的有關內容、及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建立本標段橋梁工程風險指標體系。1、橋梁工程風險分級和接受準則。(1)、事故發生概率的等級分成四級,見下表概率等級標準概率范圍中心值概率等級描述概率等級0.31很可能40.030.30.1可能30.0030.030.01偶然20. 0030.001不太可能1注:當概率值難以取得時,可用頻率代替概率。 中心值代表所給區間的對數平均值。(2)、事故發生后果的等級分成四級人員傷亡是指在參與施工活動過程中人員所發生的傷亡,依據人員傷亡的類別和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等級標準如下表示:人員傷亡等級標準后
13、果定性描述特大重大較大一般后果等級4321人員傷亡數量(人)F30或SI10010F30或50SI1003F10或10SI50F3或SI10注:F=死亡人數 (含失蹤) SI=重傷 (3)、直接經濟損失等級標準經濟損失是指風險事故發生后造成工程項目發生的各種費用的總和,包括直接費用和事故處理所需(不含恢復重建)的各種費用,如下表示直接經濟損失等級標準后果定性描述一般較大重大特大后果等級1234經濟損失(萬元)Z1010Z5050Z500Z500(4)、環境影響等級標準環境影響是指橋梁施工對周圍建(構)筑物破壞或損害、環境污染等,根據其影響程度進行分級,如表示。環境影響等級標準后果定性描述災難性
14、的很嚴重的嚴重的較大的輕微的后果等級54321環境影響描述永久的 且嚴重的永久的但輕微的長期的臨時的 但嚴重的臨時的 且輕微的注:“臨時的”含義為在施工工期以內可以消除;“長期的”含義為在施工工期以內不能消除,但不會是永久的;“永久的”含義為不可逆轉或不可恢復的。(5)、專項風險等級標準根據事故發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級,將風險等級分為四級:極高(級)、高度(級)、中度(級)和低度(級)。風險等級標準 后果等級概率等級一般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極高極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極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6)、風險接受準則與采取的風險處理措施風險接受準則與采取的風險處
15、理措施表風險等級接受準則處理措施低度可忽略此類風險較小,不需采取風險處理措施和監測。中度可接受此類風險次之,不需采取風險處理措施,但需予以監測。高度不期望此類風險較大,必須采取風險處理措施降低風險并加強監測,且滿足降低風險的成本不高于風險發生后的損失。極高不可接受此類風險最大,必須高度重視并規避,否則要不惜代價將風險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六、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施工準備情況風險因素核對表施工準備情況氣象調查與施工有關法令調查設計文件的核對情況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其他施工地質勘察風險因素核對表施工地質勘察資料收集情況常規地質法情況(地質素描)超前地質預報情況其他施工管理風險因素核對表施工管理培訓情況
16、檢測情況應急預案情況人員管理情況施工隊伍狀況機械裝備程度施工質量施工經驗輔助工法的掌握與應用監理情況其他其他風險因素核對表交通事故司機運輸設備交通管理道路狀況其他用電事故用電設備施工組織設備狀況用電管理其他七、橋梁工程風險分析1、風險辨識的主要內容風險辨識是風險評估與控制的基礎。風險因素辨識是否全面、辨識的結果是否準確將影響風險評估和控制過程。風險辨識主要內容有:(1)在橋梁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有哪些風險應當考慮?(2)引起這些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各項基本風險、引起風險的因素根據設現場勘察資料和給定的計圖紙對柳家凹大橋和李家溝大橋危險單元劃分及風險分析:(1)柳家凹大橋和李家溝大橋橋頭和橋
17、尾地勢陡峭,樁基和承臺施工過程中需要開挖原土體,存在高邊坡失穩的滑坡的安全隱患。尤其在雨季危險性更大。(2)柳家凹大橋和李家溝大橋跨越多條村里上山耕作的小路,一旦橋上施工發生危險,存在影響村民正常通行的危險。(3)橋梁上部施工屬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員高空墜落和高空墜物等危險因素。(4)起重機具等特種設備存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的危險因素。(5)在上部結構風雨天施工(小風雨),存在人員跌落等危險因素。(6)架橋機安裝、拆卸、架梁過程中存在多種危險因素。4、橋梁工程總體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評分依據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指南。具體見下表。柳家凹大橋和李家溝大6865工程總體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
18、標分類分值說明建設規模(A1)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2結合實際,綜合判定地質條件(A2)地質條件較好,基本不影響施工安全因素1無特殊地質氣候環境條件(A3)氣候環境一般,可能影響施工安全,但不顯著。2大風影響高墩、架梁施工地形地貌條件(A4)丘陵地區2結合勘察資料判定橋位特征(A5)跨鄉村公路3綜合考慮交通量施工工藝成熟度( A6)施工工藝成熟,國內有相關應用1施工經驗豐富總體風險大小R=A1+A2+A3+A4+A5+A6=11根據橋梁工程施工安全總體風險分級標準,8R11,磨灣橋梁總體風險等級在級(高度風險)。5、橋梁工程專項風險評估施工作業程序分解后,通過相關人員調查、評
19、估小組討論、專家咨詢等方式,分析評估單元中可能發生的典型事故類型,并形成風險源清單。公路橋梁工程施工安全風險源普查清單序號風險源判斷依據1深基坑施工可能導致坍塌、物體打擊、高處墜落2人工挖孔灌注樁可能導致坍塌、物體打擊、高處墜落3墩塔模板法施工可能導致坍塌、起重作業、物體打擊、高處墜落4模板、支架和拱架安裝與拆除可能導致坍塌、物體打擊、高處墜落5鋼筋工程作業可能導致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6架橋機安裝作業可能導致坍塌、機械傷害7模板、支架安裝與拆除可能導致坍塌、物體打擊、高處墜落8臨時設施(塔吊、龍門架等)拆除可能導致坍塌、物體打擊、高處墜落9防護欄、隔離墩施工可能導致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
20、10橋面與人行道鋪裝可能導致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評估小組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對可能導致事故的致險因子進行分析,具體填入下表:風險源風險分析表單位作業內容潛在的事故類型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備注深基坑施工坍塌防護不當等忽視安全、忽視警告等物體打擊無防護等操作錯誤等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人工挖孔灌注樁坍塌防護不當等忽視安全、忽視警告等物體打擊無防護等操作錯誤等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墩塔模板法施工坍塌防護不當等忽視安全、忽視警告物體打擊無防護等操作錯誤等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起重作業起吊作業繩索等不合安全要求操作錯誤等模板、支架和拱架安裝
21、與拆除坍塌防護不當等忽視安全、忽視警告等物體打擊無防護等操作錯誤等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鋼筋工程作業物體打擊無防護等操作錯誤等機械傷害使用不安全設備等設備帶 “病”運轉等觸電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等(電氣)未接地等架橋機安裝作業坍塌防護不當等忽視安全、忽視警告機械傷害使用不安全設備等設備帶 “病”運轉模板、支架安裝與拆除坍塌防護不當等忽視安全、忽視警告物體打擊無防護等操作錯誤等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臨時設施(塔吊、龍門架等)拆除坍塌防護不當等忽視安全、忽視警告等物體打擊無防護等操作錯誤等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觸電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等(電氣
22、)未接地等防護欄、隔離墩施工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機械傷害使用不安全設備等設備帶 “病”運轉等觸電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等(電氣)未接地等橋面與人行道鋪裝高處墜落無防護、無警示標志等忽視警告標志等機械傷害使用不安全設備等設備帶 “病”運轉等6、重大風險源風險估測橋梁工程重大風險源風險估測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方法,事故的嚴重程度的估測方法采用專家調查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測方法采用指標體系法。人工挖孔評估指標主要基于坍塌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人工挖孔樁作業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序號評估指標分類分值說明1樁長L15米4工程經驗豐富2地形條件丘陵區2作業場地綜合考慮3土石條件六類土(常采用爆破)
23、3土石條件不均4地質條件施工區域內地質條件好1結合工程經驗5地下水淺層分部,水量較小,施工可能需穿越2結合地下水分布綜合判定6有毒氣體無0結合施工區域整體綜合判定7地下構筑物無地下構筑物分部0根據可能性判定人工挖孔樁作業評估指標分值R=4+2+3+1+2=12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基于基坑坍塌?;邮┕な鹿士赡苄栽u估指標序號評估指標分類分值說明1基坑深度3米H5米4根據基坑實際深度2巖土條件二類土0普通土3地下水地下水分布對施工安全基本無影響0情況良好4基坑支護采用專業設計支護方案1結合工程經驗5作業季節較適宜施工作業季節1季節因素對土力學的影響6開挖方式放坡臺階法開挖0結合施工區
24、域整體綜合判定基坑施工評估指標分值R=4+1+1=6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主要基于支架坍塌事故,臨時結構坍塌事故及高處墜落事故。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體系序號評估指標分類分值說明1墩柱(塔)高度H30米4結合實際綜合評定2氣候環境條件氣候環境條件一般,可能影響施工安全2主要考慮強風3施工方法機械滑模法1作業人員經驗豐富4臨時結構設計采用專業設計支護方案1結合工程經驗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分值R=4+2+1+1=8架橋機安裝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主要基于架橋機倒塌事故架橋機安裝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評估指標體系序號評估指標分類分值說明1行走方式橫向墩頂移梁2無縱向步履式
25、12導粱形式雙導梁1無3喂梁方式尾部喂梁型1無4橋梁線性彎橋,縱坡大影響施工1結合曲線半徑,綜合考慮5氣候環境氣候條件較好,基本不影響施工安全1主要考慮強風6設計與制作采用專業設計驗證方案或相關合格且可靠產品1無評估指標分值R=2+1+1+1+1+1+1=8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發的事故可能性的評估指標體系安全管理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分類分值說明總包企業資質A一級1無專業及勞務分包企業資質B有資質0針對當前作業的主要分包企業歷史事故情況C發生過一般事故1指項目部主要管理人員從事過的工程項目上曾經發生的事故情況作業人員經驗D經驗豐富0從特殊作業人員、一線施工人員的工程經驗考慮安全管理人員配置E符合
26、規定0三類人員持證在崗安全投入F符合規定0機械設備配置及管理G基本符合合同要求1專項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強0M=1+1+1=3,3M5,依據安全管理評估指標分值與折減系數對照表,折減系數為0.9。典型重大風險源事故可能性等級劃分:人工挖孔樁作業事故可能性等級:P=R=120.9=11, 6P14,屬于級(可能)?;邮┕な鹿士赡苄缘燃墸篜=R=60.9=5, 3P6,屬于級(偶然)。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等級:P=R=80.9=7, 6P14,屬于級(可能)。架橋機安裝法施工事故可能性等級:P=R=80.9=7, 6P14,屬于級(可能)。專項風險等級依據風險矩陣法和指標體系法進行動態風險估測
27、。大風險源風險等級匯總表重大風險源事故可能性等級嚴重程度等級風險等級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人工挖孔樁作業級(可能)一般較大高度(級)基坑施工級(偶然)一般一般中度(級)墩柱(塔)施工級(可能)較大重大高度(級)架橋機安裝法施工級(可能)一般重大高度(級)八、成立工程風險評估與管理1、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及工作職責(1)、領導小組組 長:張彥光副組長:林根羅 朱偉才 焦紅衛各組成員如下:、橋梁組:安俊成 張國干 曹勝才 張國慶 吳勝利 王恭讓 張威 高瑞峰 侯大偉 謝曉理 廖超恒 、便道組:郭連喜 田彥 趙宗田2、職責分工(1)、組長:負責安全評估與管理工作的領導工作。制定施工階段風險評估工作實施細則。(
28、2)、副組長:根據分組的情況開展本組的管理工作,并向組長負責。(3)、成員:在組長及副組長的領導下,開展安全評估與管理工作,成立搶險小組,并落實各項具體措施;與項目部其它相關部門緊密聯系,共同抓落實,從人、財、物各方面給予安全評估與管理工作切實的保障。3、安全評估與管理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由項目部安質科負責,值班電話:18790728128九、風險評估本階段風險評估以定性、半定量為主,結合現有統計數據及現行規范、規定,通過工程類比進行。根據已掌握的勘測、設計資料和橋梁工程的施工情況分析確定各風險因素導致的風險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十、風險事件的技術對策經過橋梁風險評估,被判定為高度
29、風險的橋梁有:磨灣1#大橋、磨灣2#大橋,其中高度風險事件有:坍塌、人員高空墜落、高空吊裝墜落、起重機具事故;中度風險事件有:毒氣、風、雨天氣施工、高邊坡失穩、交通堵塞。根據風險接受準則與采取的風險處理措施的規定,針對不同的風險事件、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擬采取如下技術對策。1、人工挖孔坍塌、毒氣風險事件施工應對措施深孔大直徑挖孔樁發生塌孔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是施工區域內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量豐富,土質情況較差,透水性土層如砂卵石層較厚,并含淤泥質土,形成流砂、流泥,造成孔壁坍塌。外因是護壁施工質量不過關,如護壁混凝土厚度與強度不足,模板剛度不夠,拆模時間過早或者鋼筋配備不足等造
30、成護壁承受不了土壓力與水壓力,引起護壁混凝土開裂從而造成塌孔。針對這兩種原因,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以保證挖孔樁的正常施工。a、針對每根樁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排水措施樁孔內排水:樁孔內水量較少時,可在樁孔內挖小集水坑,隨挖隨用吊桶隨棄土吊出孔外;如滲水量較大,可在樁孔內先挖較深集水井,設小型潛水泵將地下水排入到孔外的臨時排水溝,隨挖隨加深集水井。涌水量很大時,可將某一樁超前開挖,排出此樁內滲水,同時可達到將附近樁孔地下水位降低的目的。 b、正確施工護壁護壁的施工是保證人工挖孔成功的重中之重,在挖孔的過程中要保證盡量減小對土體的擾動,根據土層的變化選擇掘進深度和護壁的類型。正常地層挖孔時
31、,每次掘進深度可為1米,用與樁基同標號砼護壁即可。掘進后,把護壁定型組合鋼模裝好,然后根據樁孔中心點校正模板,保證護壁厚度、樁孔尺寸和垂直度,然后澆注護壁砼,上下護壁間應搭接50mm,且用鋼筋搗實、錘擊振搗以保證護壁砼的密實度,應四周均勻澆注,以保證中心點位置的正確。當砼達到一定強度(一般為24小時)后拆模,拆模后進行校正,對不合格部分進行修正,直至合格。流砂、流泥層中,則每次只能掘進半模或1/3模深度(即30cm50cm),防止大面積砂體位移。而且因流體能產生較大的側壓力,應加大護壁厚度。護壁視具體情況留泄水孔,砼攪拌時可加入適量的速凝劑以加快砼的早期強度,由于基底對護壁無支撐,為防垮模、掉
32、模和變形,還需加大護壁配筋,以1214鋼筋為宜。在流砂嚴重地段,可在上節護壁內預埋豎向16鋼筋,每根約11.5m長,周圍間距約0.2m,將鋼筋沿護壁插入下一節護壁位置,主要承受外圍流砂一定的水平推力,再開始往下挖,每挖0.1m左右用稻草捆塞入鋼筋外圍,形成阻砂過水層,直至流砂終止。或者用常用的鋼筒護壁方法,制作長度相當、壁厚68mm的鋼護筒垂直放入孔內,邊挖邊沉或使用高頻振動器將鋼筒直接沉入土體中,或者用錘打至土體中,爾后在筒體內掏土。當暗流出現于巖層間隙或護壁不密實處,處治辦法宜用埋管封膠堵水法,實施過程不影響施工進度,堵水效果良好。埋管封膠堵水工藝是將橡膠導流管插入暗流孔,然后用特制的膠泥
33、擠滿周圍間隙,使積水全部由孔內排出孔壁,待膠體的強度可以抵擋積水時,再將導流管封住。挖孔時要切實提高挖孔的施工速度,要求工人動作熟練、準確,護壁材料事先準備充分,在最短的時間內一鼓作氣,快速突破,完成每節(0.3米0.5米)的掘進、護壁工作,然后停止抽水,盡量減少擾動。c、防止毒氣中毒的安全技術措施 深度大的人工挖孔樁內往往含有SO2、CO、H2S 等有毒氣體,故每次(每天早、中、晚)挖孔人員下孔前,必須對樁孔內氣體進行檢測。一般用儀器,如快速檢測管,也可用簡易方法,即用鳥籠裝入白鴿或是兔子后將其放入孔底,20min后將鳥籠提上來檢查鴿子或兔子的身體狀況,無異常時才能下到孔底施工。發現有害氣體
34、含量超過允許值時,應將有害氣體清除至化學毒物最低允許濃度的衛生標準。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每隔1小時出孔休息并用鼓風機向孔內送風5min;當挖孔深度超過10m時,應配備專門的向孔內送風的設備, 風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鑿巖時應加大送風量。井上和井下挖孔人員應時刻保持聯系,井上人員不得在井下人員挖孔時離開現場,以便及時發現險情,展開救治。挖孔作業一旦發生人員中毒、窒息等事故,必須在現場按應急措施規范要求實施搶救,根據情況及時送醫院進一步搶救治療,并報相關部門,以便采取相應措施。2、人工高空墜落風險事件施工應對措施高處作業前,應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軟底鞋,扎緊袖口,衣著靈便;凡從事2m以上高處作
35、業人員,須定期進行體檢,凡不適合高處作業者,均不得從事高處作業。高處作業前,應檢查作業點行走和站立處的腳手板、臨空處的欄桿或安全網,上、下梯子,確認符合安全規定后,方可進行作業。作業過程中,如遇需搭設腳手板時,應搭設好后再作業。如工作需要臨時拆除已搭好的腳手板或安全網,完工后應及時恢復。高處作業所用的料具,應用繩索捆扎牢靠,小型料具應裝在工具袋內吊運,并擺放在牢靠處,以防墜落傷人,嚴禁拋擲。安放移動式的梯子,梯子與地面宜成6070度,梯子底部應設防滑裝置。使用移動式的人字梯中間應設有防止張開的裝置。搭設懸掛的梯子,其懸掛點和捆扎應牢固可靠,使用時應有人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如必須站在移動
36、梯子上操作時,應離梯子頂端不少于1m,禁止站在梯子最高一層上作業,站立位置距離基準面應在2m以下。禁止在萬能桿件構架上攀登,嚴禁利用提升爬斗等吊送人員。嚴禁在尚未固定牢靠的腳手架和不穩定的結構上行走和作業以及在平聯桿件和構架的平面桿件上行走,特殊情況下必須通過時,應以騎馬式的方式向前通行。安全帶應掛在作業人員上方的牢靠處,流動作業時隨摘隨掛。在易斷裂的工作面作業時,應先搭好腳手板,站在腳手板上作業,嚴禁直接踩在作業面上操作。3、高空吊裝墜落風險事件施工技術措施起吊重物件時,應確認所起吊物件的實際重量,如不明確時,應經操作者或技術人員計算確定。栓掛吊具時,應按物件的重心,確定栓掛吊具的位置;用兩
37、支點或交叉起吊時,吊鉤處千斤繩、卡環、起重鋼絲繩等,均應符合起重作業安全規定。吊具栓掛應牢靠,吊鉤應封鉤,以防在起吊過程中鋼絲繩滑脫;捆扎有棱角或利口的物件時,鋼絲繩與物件的接觸處,應墊以麻袋、橡膠等物;起吊長、大物件時,應栓溜繩。起吊細長桿件的吊點位置,應經計算確定,凡沿長度方向重量均等的細長物件吊點栓掛位置可參照以下規定辦理:單支點起吊時,吊點距被吊桿件一端全桿長的0.3倍處。雙支點起吊時,吊點距被吊桿件端部的距離為0.21乘桿件全長。如選用單、雙支點起吊,超過物件強度和剛度的允許值或不能保證起吊安全時,應由技術人員計算確定其起吊支點數和吊點位置。物件起吊時,先將物件提升離地面1020cm
38、,經檢查確認無異?,F象時,方可繼續提升。放置物件時,應緩慢下降,確認物件放置平穩牢靠,方可松鉤,以免物件傾斜翻倒傷人。起吊物件時,作業人員不得在已受力索具附近停留,特別不能停留在受力索具的內側。起重作業時,應由技術熟練、懂得起重機械性能的人擔任指揮信號,指揮時應站在能夠照顧到全面工作的地點,所發信號應實現統一,并做到準確、宏亮和清楚。起重作業時,司機應聽從信號員的指揮,禁止其他人員與司機談話或隨意指揮,如發現起吊不良時,必須通過信號指揮員處理,有緊急情況除外。起吊物件時,起重臂回轉所涉及區域內和重物的下方,嚴禁站人,不準靠近被吊物件和將頭部伸進起吊物下方觀察情況,也禁止站在起吊物件上。起吊物件
39、時,應保持垂直起吊,嚴禁用吊鉤在傾斜的方向拖拉或斜吊物件,禁止吊撥埋在地下或地面上重量不明的物件。起吊物件旋轉時,應將工作物提升到距離所能遇到的障礙物0.5m以上為宜。起吊物件應使用交互捻制交繞的鋼絲繩,鋼絲繩如有扭結、變形、斷絲、銹蝕等異?,F象,應及時降低使用標準或報廢??ōh應使其長度方向受力,抽銷卡環應預防銷子滑脫,有缺陷的卡環嚴禁使用。當使用設有大小鉤的起重機時,大小鉤不得同時各自起吊物件。當用兩臺以上起重機同吊一物件時,事前應制定詳細的技術措施,并交底,必須在施工負責人的統一指揮下進行,起重量分配應明確,不得超過單機允許重量的80%,起重時應密切配合,動作協調。起重機在架空高壓線路附近
40、進行作業,其臂桿、鋼絲繩、起吊物等與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規定距離,如不能保持這個距離,則必須停電或設置好隔離設施后,方可工作。如在雨天工作時,距離還應當加大。4、起重機具事故風險事件施工應對措施(1)根據起重量和施工安全要求選用千斤頂,使用前應了解其性能和操作方法,經試頂確認良好,方可使用。(2)千斤頂應安放在有足夠承載能力而又穩定的地面或建筑物上。上、下接觸面之間,應墊以木板或麻袋等防滑材料。(3)千斤頂的放置,應對正被頂物件的中心位置,當同時使用二臺以上的千斤頂進行操作時,不得超過允許承載能力的80%,須使各臺千斤頂受力的合力作用線與被頂工作物中心吻合,以防千斤頂負重后發生傾斜。(4
41、)千斤頂安置好后,應將物件稍微頂起,確認無異常時,方可繼續起頂。(5)千斤頂工作時,不得超過額定高度,隨著物件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支承墊塊,物件下降時,應邊落邊抽出支承墊塊,嚴禁一次抽出多塊。墊塊每次加抽不宜超過23cm,千斤頂每次起落完畢后,應立即旋緊保險箍。(6)千斤頂起落時,必須緩慢的進行,幾臺千斤頂同時起落時,必須保持同步均勻起落,不可一個快一個慢。(7)當起頂又長又高的工作物件時,應在兩端交替起落,即一端墊實和兩側支承牢靠后,在另一端起落。嚴禁兩端同時起落,以防頂翻工作物而發生事故。(8)千斤頂工作時,應由專人觀察壓力表的工作情況,如發現壓力值突然增大時,要立即停止作業,待查明原因,處理
42、好后,方可繼續作業。(9)卷揚機安裝應牢固平穩,方向正確,并符合設計。如底部用螺栓或電焊連接時,螺栓應上足擰緊,電焊質量應良好,采用地壟等方式固定卷揚機時,地壟受的拉力要有符合規定的安全系數,并捆扎牢靠,方向順直。使用時須嚴格執行卷揚機安全操作規程的規定。(10)用電動卷揚機起重時,應指定司機和信號員(指裝吊工操作的卷揚機),并經安全技術和安全操作培訓,方可上崗操作,但不得隨意更換司機和信號員。(11)卷揚機的鋼絲繩“打梢”時,宜使用鏈條或鋼絲繩,應按規定打好扣或上緊夾頭,“打梢”人員必須站在鋼絲繩余段的外邊,距卷筒一米以上為宜。(12)卷揚機卷筒上的鋼絲繩,應依次靠近,排列整齊,留在卷筒上的
43、鋼絲繩不得少于3圈,卷揚機卷繞鋼絲繩時,不得用手引導,嚴禁人員在繩旁停留或跨越正在工作的鋼絲繩。(13)滑車、吊鉤應根據起重量選用,無重量標志的滑車、吊鉤應經計算或試驗確定,并要符合規定的安全系數。(14)滑車、吊鉤使用前,應檢查輪軸、鉤環、撐架、輪槽、拉板、吊鉤等有無裂紋或損傷,配件是否齊全,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確認完好方可使用,吊鉤如有永久裂紋或變形時,應當更換。(15)滑車、吊鉤固定的位置應牢固可靠,方向正確、吊具拴掛好后應封鉤。(16)在使用兩輪以上的滑車時,滑輪間的幾根鋼絲繩必須彼此平行,不得有扭轉的情況,鋼絲繩進出滑車的兩面要作明顯標記,便于觀察滑輪的轉動方向和轉速的情況,以防各滑輪
44、的轉動方向不一致,造成繩子扭轉,磨損鋼絲繩和消耗拉力。(17)起吊物件時,待物件提高1020cm,暫停起吊,檢查滑車,鋼絲繩是否塞牙、跳槽等,確認無異常方可繼續起吊。(18)應根據物件的重量選用倒鏈滑車,使用前應檢查輪軸、吊鉤、鏈條、大小滑輪等是否良好,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確認完好,方可使用。(19)倒鏈滑車栓掛點應兼顧,并捆扎牢靠,吊鉤應封鉤,起吊物件時,應先緩慢收緊吊具,待物件稍離地面并經檢查確認無異常,方可繼續起吊。(20)用倒鏈滑車起吊物件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適當的位置,腳不得伸入被吊物件垂直下方,嚴禁將頭伸入被吊物件的下方觀察情況。(21)不得用倒鏈滑車吊鉤斜拉、斜吊物件,也不得起吊重量
45、不明的物件。(22)綁扎扒桿所用的木料,應根據起重量大小選用,事先要詳細檢查,如有大的木節、傷痕、木紋扭曲等不得使用。一般情況下圓木大小的直徑以2025cm為宜。(23)人字扒桿頂端交叉處根據起重量不同要求,用符合規格的鋼絲繩捆綁牢靠;扒桿下部系以絆腳繩,并用木楔墊平扒桿腳,扒桿上應每隔3040cm釘以木條或絆腳繩,便于作業人員上、下。(24)扒桿使用前應按規定進行試吊,確認扒桿、地壟、纜風繩、卷揚機的等無異常,方可使用。(25)人字扒桿頂端,應拴好纜風繩,纜風繩應成4560角,如吊重量較大時,可在后纜風繩中間加一副滑車組,用以調正扒桿的前傾角度。(26)鋼絲繩、卡環的使用,按出廠的規格說明書
46、,無規格說明書的鋼絲繩,應做拉力強度試驗確定合格,方可使用。(27)根據起吊物件的重量選用鋼絲繩和卡環,使用前宜經計算決定。鋼絲繩的允許承載力可用下面的簡單公式來確定:鋼絲繩的允許承載力=直徑(毫米)直徑(毫米)4.5(公斤)(28)鋼絲繩的報廢斷絲標準和磨損,應符合規定要求,起吊重的結構或重大部件時,宜使用新鋼絲繩。(29)鋼絲繩在編結成繩套時,編結部分的長度不得小于該繩直徑的1.5倍且不得短于30cm,用繩卡連接時,必須選擇與鋼絲繩直徑相匹配的卡子,卡子數量和間隔距離,應根據不同鋼絲繩直徑按規定使用。(30)鋼絲繩禁止與帶電的金屬(包括電線、電焊鉗)相碰,以防燒斷。5、風、雨天氣風險事件施
47、工技術措施遇有六級(含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露天懸空的攀登從事高處作業。不得已需要進行雨天高處作業時,必須有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6、交通堵塞風險事件施工技術措施要在跨線孔跨墩頂之間滿布防護網。小型架梁設備在跨線拖拉過程中,小型構件要安裝牢固,避免松動,掉入線路,影響行車安全。原則上架梁經過線路時,要求一次性架設完畢,但確需停止工作時,應拉好纜風繩,安放止輪器,以防被大風吹倒,掉入線路,損壞線路設備,影響行車安全。梁片就位后,應立即對梁片進行加固,并在梁端的兩側應有牢固的斜支撐,以防梁片傾斜,掉入線路,損壞線路設備,影響行車安全。車輛經過時,嚴禁進行架設橋梁,待車輛經過后,方可進
48、行施工。十一、殘余風險評估由于采用了相應的風險對策措施,加強施工過程中風險動態管理,橋梁施工的風險會相應地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結合初始風險評估結果和制定的對策措施,對橋梁殘留風險進行評估。根據施工的進展對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定期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與相關單位進行溝通,不斷完善處理措施。 項目部領導小組將根據審批后的風險評估方案進行日常工作的實施,有效的開展工程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工作,深入現場調查研究,制定合理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安全、按期完成呂梁環城高速公路的施工任務。十二、橋梁風險評估結論通過本次風險評估,認識到本標段水文地質條件較差,人工挖孔、高墩施工、架梁等施工難題,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高空墜物風險、人員高空墜落風險、觸電風險、機械傷害風險、坍塌風險,這些風險事件均可能對橋梁建設的安全、工期、投資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響。柳家凹大橋和李家溝大橋,初始風險為級(高度)風險,但通過一系列對策措施,可將風險降至可接受區域。這僅是風險管理與控制的開始。在下一步的施工過程中還要加強監控,對風險做好動態管理,從而達到控制風險、減少損失、確保施工安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