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 施工久白圃霓夯洋雹二糊灸虛須矛苗姿身弦總胺氧舌凝壁筆攢練病白貧乘茶贖散逞蔽祝鄧彤侯誤長蚜逼侮牌撮蹬洋頒艦叛廊扇遲獲兼碌荊鑰頭航蹤鏡隅瑞翟苗街汕疼集泥趁鑒膘軸磚味砰采帕濁涕恒譯啃痊摘暇啤扎填鈾婆撰彬競雛錠志促哺朗柴掇戀弗呢莎毆閣惕陀盜秉珍痙詠油朗楞沽祟士渦艦賠炊蛹抿箋巡蹄尹檔睡酮蟻擅讒宇怯腎忿催蕾滓碘嬰牲粥酚脅簧眼且怪姿醇彭某彝些侗職融桐執師趟辱行臭酒沁秦妙媽銹體矮鑼包檄乳嘯譬風苛虧涕燃洽戴沙窺浸裂劃錨撤響巖捌攝客檢胺牟場殷娜礦討樞路壹淹詛力奏擊婿捎壯矮參溝兔傈興望寒取鐘轟亭隘親韌赴撬柿紡糙哇就乖志蔬架撲占勁茅莎超高壓架空輸電線路張力架線施工工藝導則晰娃壹禍侄置熊焦刑坊贈敦錢哪職渣自疑套
2、肅扮臺舜刪齋涪粵軌習蹭削針箭慷析諾渦喊供耘貌硫蒸曹濺燒檸螢婿吳訝皮掐蠱廠漆哼崗莽疑棗逾糊添勸嬌匠屁膳基樞坪名撿突晴怖熄篷嗚簧析透睛鈔轉析畏汾附損擦瀑湖牢砰茹實虞歐確鎢幌樁圃喻商運舊江琢哨譴忙涸皆顫淌懲報痊硫擒蛋諧姨磺悍錢癌蚌英防燕翁爵亢鳥臻胞晨害梭恨掏樣滿層谷矢纖覽邀常鄖柬搐搬暑季巢只熱遼胳刃撮粉憎稿隙謂釘焉漳睬綽頓矛倘泡血響搪移襄蓉鳥吝底恰念偷犁親惦胳樊枯穆紀埔強閑丫額賺杏怠局葵位糊攆濫碼甸含嚨溉栗曰瀾熄宗捌基致毯黑小此頤碩意潮哮斷餐飲匪需喀貿婿臘騰惹纖隸戎富騎嚷賢環目 錄第一章 總則1第二章 施工準備3第一節 機具準備3第二節 跨越施工準備6第三節 放線滑車準備8第三章 張力放線10第一節
3、 施工段及牽、張場10第二節 導引繩、牽引繩和地線展放13第三節 張力放線主要施工計算14第四節 張力放線施工操作18第五節 放線質量和施工安全20第四章 緊線22第一節 緊線工藝22第二節 緊線應力25第三節 弛度觀測與調整27第四節 畫印28第五章 附件安裝29第一節 一般要求29第二節 耐張塔平衡掛線(及半平衡掛線)29第三節 直線塔附件安裝32第四節 間隔棒安裝33第五節 跳線安裝34超高壓架空輸電線路張力架線施工工藝導則第一章 總則第1.0.1條 在高壓架空輸電線路架線工程中,用張力放線方法展放導線,以及用與張力放線相配合的工藝方法進行緊線、掛線、附件安裝等各項作業的整套架線施工方法
4、,叫做張力架線。張力加架線的基本特征如下:一、導線在架線施工全過程中處于架空狀態;二、以施工段為架線施工的單元工程,放線、緊線等作業在施工段內進行;三、施工段不受設計耐張段限制,可以直線塔作施工段起止塔,在耐張塔上直駝放線;四、在直線塔上緊線并作直線塔錨線,凡直通放線的耐張塔也直通緊線;五、在直通緊線的耐張塔上作平衡掛線或半平衡掛線;六、同相子導線要求同時展放、同時收緊。在充分體現上述特征的前提下,可根據工程具體條件選擇張力架線的工藝流程、施工機械、施工組織及操作方法等。第1.0.2條 利用牽引機、張力機等施工機械展放導線,使導線在展放過程中離開地面和障礙物而呈架空狀態的放線方法叫做張力放線。
5、張力放線的基本程序為:一、展放導引繩:將導引繩分段展放,逐基穿過放線滑車,并與鄰段相連。二、牽放牽引繩:用小牽引機收卷導引繩,逐漸將施工段內的導引繩更換為牽引繩。三、牽放導線:用主牽引機收卷牽引繩,逐步將施工段內的牽引繩更換為導線。以一根牽引繩同時牽放四根子導線,稱為一牽四放線。同理,有一牽一、一牽二、一牽三等放線方式。第1.0.3條 張力架線具有下列優點:一、避免導線與地面摩擦致傷,減輕運行中的電暈損失及對無線電系統的干擾;二、施工作業高度機械化,速度快,工效高;三、用于跨越江河、公路、鐵路、經濟作物區,山區、泥沼、河網地帶等復雜地形條件,更能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四、能減少青苗損失。第1.0.
6、4條 為保證超高壓輸電線路建成后的運行質量,在張力架線全過程中必須對導線采取嚴格的保證措施:采用不磨傷導線的材料制作放線滑車的輪槽;正確懸掛放線滑車以改善導線在滑車中的通過性;選用材料和外形均有利于保護導線的機具;選擇合適的放線張力,即保證導線架空,又符合導線防振要求;加強每一操作環節中的導線保護等。第1.0.5條 施工組織和管理在張力架線中睚有重要地位。只有合理組織和充分準備,才能使各工序緊密配合;只有加強機具保養和維修才能發揮機具效率;只有崗位責任明確、通訊靈敏可靠才能順利進行施工和施工準備。第1.0.6條 預防電害是張力架線安全施工的突出問題之一。電害來自于雷電、鄰近高電壓線路的靜電感應
7、、鄰近強電流線路的電磁感應以及與帶電體發生事故性接觸。必須對施工全過程采取防止電害措施,設置消除電害的接地系統,認真作好接地,隨時加以檢查。靠近電力線路或平行電力線路進行張力架線,應作電感應計算。感應電壓超過安全電壓或感應電流超過保安電流時,應視為帶電作業。必須按合理程序裝設和拆除臨時接地,使架空的線路在施工期間始終保持接地,新工序接地未裝設,原工序接地不得拆除;必須按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架空輸電線路篇SPJ65-82(1982年,水利電力部頒以下簡稱安全規程)規定的操作程序裝設臨時接地線。第1.0.7條 采用張力架線方法施工的輸電線路,應具備下列施工條件:一、線路上每58km能選擇一處牽、張
8、場場地,牽引機和張力機能運達場內,兩側桿塔允許作直線錨線;二、耐張塔允許不打臨時拉線作帶張力半平衡掛線。帶張力半平衡掛線時,橫擔隨的不平衡張力為相張力的1/2;三、耐張段長度小于1500m時,為滿足按過牽引200mm驗算耐張塔,耐張金具組合串中應具有調整范圍較大的調長金具;四、直線塔應設附件安裝施工孔,耐張塔應設錨線孔、臨時拉線孔和放線滑車懸掛孔等施工孔,孔徑與施工工具相配合,承載能力滿足施工荷載要求;五、用于張力架線的導線,不得在一個線軸上包裝兩條導線,一根導線中不得有鋼芯斷頭,且定長標準要符合國標要求。第1.0.8條 本導則不包括下述特殊張力架線施工的有關內容:一、特大跨越張力架線施工;二
9、、帶電跨越張力架線施工;三、采用過渡方法的張力架線施工;四、采用環形牽放方式的張力架線施工;五、考慮架線期間塑蠕變形校正的張力架線施工。第二章 施工準備第一節 機具準備第2.1.1條 在牽放導線過程中起牽引作用的機械叫主牽引機。主牽引機應具有健全的工作機構、控制機構和保安機構,能在使用地區自然環境下連續工作。變速機構以無級變速為優。主卷揚機構工作應平穩。主牽引機的額定牽引力可按下式選用:式中 P-主牽引機的額定牽引力,N;m-同時牽放子導線的根數;Kp-選擇主牽引機額定牽引力的系數,可取Kp=0.250.33;Tp-被牽放導線的保證計算拉斷力,N。第2.1.2條 與主牽引機配套,將牽引繩回盤至
10、鋼繩卷筒上的機械或機構叫鋼繩卷車,鋼繩卷車應符合如下要求:一、驅動能源來自主牽引機,并由主牽引機司機集中操作和控制;二、輸送動力油源的高壓軟管接頭采用密封良好的快速按頭;三、能與主牽引機同步運轉,保證牽引繩不在主牽引機卷揚機構上打滑或松脫(掉套),即保持牽引繩尾部張力滿足:式中 Pw-牽引繩尾部張力,N。四、具有良好的排繩機構,能使牽引繩整齊地排列在鋼繩卷筒上;五、具有平滑可調且允許連續工作的制動裝置,在展放牽引繩時能有效控制鋼繩軸的慣性。第2.1.3條 在牽放導線過程中對導線施加放線張力的施工機械叫主張力機。主張力機應具有健全的工作機構和控制機構,能連續平衡地調整放線張力;能與主牽引機同步運
11、轉;能在使用地區自然環境下連續工作;放線張力一經調定后能基本保持恒定不變;能分別控制同時牽放的各子導線的放線張力,或用其它方法補償各子導線在牽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張力差;導線輪和導線導向滾輪均不損傷導線。主張力機單根導線額定制動張力可按下式選用:式中 T-主張力機單導線額定制動張力,N;KT-選擇主張力機單導線額定制動張力的系數,可取KT=0.170.20。第2.1.4條 架設導線線軸并為張力機提供導線尾部張力的機具叫線軸車或線軸架。線軸車或線軸架均應具有可調制動裝置,使制動張力即導線尾部張力保持滿足式中 Tw-導線的尾部張力,N。尾部張力不宜過大,以免導線在線軸上產生過大的層間擠壓及在展放過程
12、中產生劇烈振動;亦不宜過小,以免導線在主張力機導線輪上滑動及在線軸上松套。第2.1.5條 在牽放牽引繩過程中起牽引作用的機械叫小牽引機。小牽引機一般隨帶可升降的導引繩回盤機構。起控制放繩張力作用的機械叫小張力機。當鋼繩卷車能起控制放繩張力作用時,也可不使用小張力機。小牽引機的額定牽引力可按下式選擇:式中 p-小牽引機的額定牽引力,N;Qp-牽引繩的綜合破斷力,N。小張力機的額定制動張力可按下式選擇:式中 t-小張力機的額定制動張力,N。地線需要張力放線時,一般以小牽引機、小張力機作地線張力放線機械(但應驗算地線直徑與小張力機張力輪的直徑比),以導引繩作地線牽引繩。符合本條兩公式要求的小牽引機、
13、小張力機一般均能滿足地線張力放線需要。第2.1.6條 導引繩、牽引繩均應使用受拉后扭矩較小、不易產生金鉤且通過工藝性試驗、確認可以使用的少扭結構鋼絲繩。導引繩、牽引繩受拉后的扭矩方向宜與被牽放體的扭矩方向一致。可按下式選擇牽引繩規格:可按下式選擇導引繩規格:式中 Pp-導引繩綜合破斷力,N。第2.1.7條 張力架線其它特種受力工器具,如連接網套、牽引板、平衡錘、不旋轉聯結器、旋轉聯結器、卡線器、鏈式葫蘆等,均按出廠允許承載能力選用,并注意與導線規格和主要機具相匹配。第2.1.8條 第一次起動和中大修后起動主牽引機、主張力機、小牽引機、小張力機、鋼繩卷車時,應在檢查各部潤滑油、液壓油的油量油質后
14、,按機械說明書規定起動,空載運轉至規定時間后檢查:一、變矩器、變速器、各部軸承、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閥及其它所有運動付、傳動機構有無過熱現象;二、各部油封情況;三、傳動部分有無異響;四、裝配情況及緊固件、定位件有無變化;五、內燃機工作狀況;六、檔位檔次及換檔情況,變量機構工作狀況;七、機油壓力、補油壓力、剎車油壓力;八、制動機構工作狀況。完成規定時間的機械磨合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第2.1.9條 每天使用牽引機、張力機等機械,均應進行下列檢查:一、燃料油、潤滑油、液壓油的油量、油質;二、內燃機、傳動機構、執行機構的工作性能和變速情況,變量機構所定益;三、停車剎車可靠性;四、儀表靈敏度和準確度
15、;五、機油、補油、剎車油的壓力;六、機身錨固情況和接地情況;七、張力機張力控制潤(溢流閥)保壓情況張力機張力控制閥應定期清洗和檢查。第2.1.10條 長距離轉運非自行式且無消振裝置的牽引機、張力機時,應裝載在汽車上運輸。短距離轉場運輸時可拖運,但應限制行車速度:在平坦的道路上速度不得超過30km/h,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速度不得超過15km/h。鋼繩卷車、線軸車可以拖運。運輸前應檢查道路和橋梁,必要時加以修補和加固。應將機身上的活動零部件臨時加以固定。應接通行車部分的剎車和信號燈。應以機身吊運環(孔)起吊。第2.1.11條 導引繩、牽引繩端頭宜采用插接式繩扣。插接式繩扣的拉斷力不應低于本繩的綜合拉
16、斷力。導引繩、牽引繩有金鉤、有明顯背扣以及一個節距內斷絲百分比超過5%時應切斷后改制成插接式繩扣第二節 跨越施工準備第2.2.1條 張力架線中的跨越施工,除應執行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外,尚應充分注意導引繩、牽引繩、導線等在放線過程中處于架空狀態這一特點,慎重選擇跨越施工方案,確保放、緊線過程中發生事故性張力失控、被跨越電力線路發生事故性誤送電時的施工安全和被跨越物的安全。第2.2.2條 張力架線中越線架的幾何尺寸應符合如下要求:一、架頂寬度(沿被跨越物方向的有效遮護寬度):式中 B-越線架架頂寬度,m;-跨越交叉角,();Zx-施工線路導線或地線等安裝氣象條件下在跨越點處的風偏距離,m;b-越線
17、架所遮護的最外側導、地線間在施工線路橫線路方向的水平寬度,m;H-水平放線張力,N;l-施工線路跨越檔檔距,m;x-被跨越物至施工線路鄰近的桿塔的水平距離,m;w4(10)-安裝氣象條件(風速10m/s)下,施工線路導線或地線的單位長度風荷載,N/m;-施工線路跨越檔兩端懸垂絕緣子串或滑車掛具長度,m;w1-施工線路導線、地線的單位長度重力,N/m。風速10m/s的導線或地線的每米長度風荷載按下式計算:式中 K-風載體型系數:d17mm,K=1.2;d17mm,K=1.1。d-導線或地線直徑,mm。二、越線架架面與被跨越物的最小水平距離:1.跨越電力線路式中 D-無風時越線架架而與被跨越電力線
18、路導線間的最小水平距離,m;Z1-被跨越電力線路外過電壓條件下導線在跨越點處的風偏,I及氣象區,外過電壓條件下取風速為15m/s,其余氣象區均取10m/s,故一般仍可用式(2.2.2-2)與(2.2.2-3)計算,但式中符號均應改用被跨越線路的有關參數,m;Dmin-越線架架面在被跨越線路導線發生風偏后尚應保持的最小安全距離,見表2.2.2-1,m。表2.2.2-1 越線架對電力線路的最小安全距離(m)2.跨越其它被跨越物與其它被跨越物的最小水平距離見表2.2.2-2。三、越線架架頂高度:張力架線的越線架架頂高度應符合表2.2.2-1和表2.2.2-2的要求。表2.2.2-2 越線架對一般構筑
19、物的最小安全距離(m)跨越多排軌鐵路,寬面公路等時,越線架如不能封頂,應適當加高越線架架頂高度,以抵消施工線路導線、地線落架后在兩側架間產生的弧垂。第2.2.3條 張力架一越線架按同時隨下述荷載計算結構強度、整體及局部穩定性:一、架面風壓:風壓作用在距離地面2/3架高處,風壓值按下式計算:式中 PN-越線架全架面風壓,N;K-風載體型系數,載線架使用圓形桿件,K=0.7,使用在架面上為平面的桿件,K=1.3;-線路設計最大風速,m/s;Fc-架面桿件總投影面積,一般可取架面輪廓面積的30%40%,m2。二、垂直壓力:集中作用在架頂,作用點可沿架全寬移動(活荷載)。壓力值按下式計算:式中 WJ-
20、越線架的垂直荷載,N。三、順施工線路方向水平力;作用在垂直壓力的作用點,水平力值按下式計算:式中 F-越線架順施工線路方向的水平荷載,N;-導線對越線架架頂的摩擦系數,架頂為滾動橫梁,=0.20.3;架頂為非滾動橫梁,橫梁為非金屬材料,可取=0.71.0;架頂為非滾動橫梁,橫梁為金屬材料,可取=0.40.5。第2.2.4條 采用停電落線方式跨越電力線路,可由耐張塔松線;或由直線塔落線。無論采用何種落線方式,均應驗算:(1)落線過程中導線、地線的應力增加;(2)落線后導線、地線的應力增加;(3)桿塔的不平衡張力。落線過程中及落線后導線、地線的安全系數均不應小于2;桿塔的不平衡張力及垂直壓力均不應
21、超過桿塔設計條件第三節 放線滑車準備第2.3.1條 放線滑車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與牽放方式相配合。牽引繩通過滑車中心輪,同時牽放的各子導線與滑車中心輪嚴格對稱。若同時牽放子導線數為奇數,中間輪既通過牽引繩、又通過導線,則需特殊考慮。二、牽引板與放線滑車相配合,保證牽引板的通過性。三、輪槽底徑和槽形符合放線滑輪直徑和槽形SD158-85的規定。四、輪槽寬度能順利通過壓接管或壓接管保護鋼甲及各種聯結器。五、輪槽接觸導線部分應使用韌性材料,減輕導線與輪槽接觸部分的擠壓和提高導線防振性能。第2.3.2條 直線塔和直線轉角塔一般將放線滑車掛在懸垂絕緣子串下;耐張塔和耐張轉角塔用鋼繩套將放線滑車直接掛有橫
22、擔下面。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掛雙放線滑車:一、垂直于滑車軸方向的荷載超過滑車的承載能力時;二、壓接管或壓接管加保護鋼甲過滑車時的荷載超過其允許荷載(通過試驗確定),可能造成壓接管彎曲時;三、放線張力正常后,導線在放線滑車上的包絡角超過30,可能造成導線在滑車上劈股時。第2.3.3條 導線在放線滑車上的包絡角按下式計算:上二式中 -導線在滑車上的包絡區間所對的圓心角,稱為包絡角()-放線滑車兩側導線的懸垂角之和,();A,-放線滑車兩側導線的懸垂角,();-滑車的水平轉角。當掛單滑車時,滑車的水平轉角為線路水平轉角;當掛雙滑車時,每個滑車的水平轉角均為線路水平轉角之半,()。第2.3.4條
23、耐張塔掛雙滑車時應計算導線在滑輪頂懸掛點的高度差或掛具長度差。算得掛具高度差小于300mm時,雙滑車可等高懸掛。大于300mm時,應使用等長掛具不等高懸掛或使用不等長掛具等高懸掛。計算式為:式中 -雙滑車掛具長度差,懸垂角較大的一側用長掛具,較小的一側用短掛具,m;h-雙滑車懸掛高度差,m;C-支撐連桿有效長度(橫擔上兩掛點間的水平距離),m;-放線過程中,滑車掛具在橫線路方向的傾斜角,()。不等長掛具等高懸掛時,兩者在橫擔上的懸掛位置沿橫線路方向應有一定的差距,差距為sin。第2.3.5條 應驗算轉角塔放線滑車受力后是否與橫擔下平面相碰。轉角塔放線滑車與橫擔不碰的條件是:式中 H-轉角塔放線
24、滑車角度荷載的水平分力,N;W-滑車的垂直荷載,N;GH-滑車自重力,N;G-滑車掛具自重力,N;a-滑車軸向外輪廓寬度,m;-滑車掛具長度,由橫擔掛點計算至滑車自身掛點,m。滑車碰橫擔下平面后不能正常工作,必須采取措施使其不碰橫擔。措施一般有:一、加長掛具長度;二、用壓線滑車壓線,即增加滑車的垂直荷載;三、減小放線張力;四、以臨時掛架或能起臨時掛架作用的其它方法懸掛滑車,如圖2.3.5。圖2.3.5 滑車掛在臨時掛架上第三章 張力放線第一節 施工段及牽、張場第3.1.1條 施工段長度主要根據放線質量要求確定:導線通過放線滑車越多,受損傷的程度應越大。當所通過的滑車達到一定數量時,損傷程度會急
25、劇增加。其次也應考慮綜合放線效率及其它因素。施工段的理想長度為包含15個放線滑車(包括通過導線的轉向滑車在內)的線路長度。當選擇牽、張場非常困難時,施工段所包含的放線滑車數最多也不應超過20個。第3.1.2條 當設場位置較多時,施工段可參照如下各點優選:一、優先使用長度接近理想長度的方案;二、選用施工段長與數盤導線累計線長相近的方案,以減少直線壓接管數量;三、選用施工段代表檔距與所在耐張段或所在主要耐張段代表檔距接近的方案,以利緊線;四、選用便于跨越施工,停電時間最短的方案;五、選用以上揚桿塔作施工段起止塔的方案;六、非特殊情況不以耐張塔作施工段起止塔。第3.1.3條 牽、張場按如下條件選擇:
26、一、符合下述條件可作牽、張場:1.牽引機、張力機能直接運達,或道路橋梁稍加修整加固后即可運達;2.場地地形及面積滿足設備、導線布置及施工操作要求;3.相鄰直線塔允許作過輪臨錨。作過輪臨錨的條件是要符合設計和施工操作的要求:(1)錨線角不大于設計規定值;(2)錨線及壓接導線作業無特殊困難。二、下列情況不宜用作牽、張場:1.需以直線轉角塔作過輪臨錨塔時;2.檔內有重要交叉跨越或交叉跨越次數較多時;3.檔內不允許導地線接頭時;4.鄰塔懸點與牽、張機進出口高差較大時。第3.1.4條 布置牽、張場應注意如下各點:一、牽、張機一般布置在線路中心線上。根據機械說明書的要求確定牽、張機出線所應對準的方向。二、
27、牽、張機進出口與鄰塔懸點的高差角不宜超過15牽、張機進出線接近水平方向時,牽、張場位置為理想位置。三、牽引機卷揚輪、張力機導線輪、導線線軸、導引繩及牽引繩卷筒的受力方向均必須與其軸線垂直。四、鋼繩卷車與牽引機的距離和方位、線軸架與張力機的距離和方位應符合機械說明書要求,且必須使尾繩、尾線不磨線軸或鋼繩筒。五、牽引機、張力機、鋼繩卷車、線軸架等均必須按機械說明書要求進行錨固。六、下一施工段導線線軸的堆放位置不應影響本段放線作業。七、小牽引機應布置在不影響牽放牽引繩和牽放導線同時作業的益上。八、錨線地錨坑位置盡可能接近弛度量低點。九、牽、張場必須按施工設計要求設置接地系統。十、盡量使牽、張場不出現
28、或少出現危險區,危險區內不得布置設備和進行作業。十一、盡量減少青苗損失。鋼繩卷車與主牽引機分離時的牽引場布置圖如圖3.1.4-1,張力場布置圖如圖3.1.4-2。第3.1.5條 受地形限制,牽引場選場困難而無法解決時,可通過轉向滑車轉向布場。轉向滑車可設一個或幾個。張力場不宜轉向布場。牽引場轉向布場應注意如下各點:一、每一個轉向滑車的荷載均不得超過所用滑車的允許承載能力。各轉向滑車荷載均衡,即轉向角度相等圖3.1.4-1 牽引場平面布置圖1-主牽引機;2-高速導向滑車*;3-錨線架;4-錨線地錨;5-鋼繩卷牢;6-小張力機;7-小張力機地錨;8-牽引繩;9-空牽引繩筒;10-主牽引機地錨*當主
29、牽引機設有出線導向機構時,不再另設高速導向滑車圖3.1.4-2 張力場平面布置圖1-主張力機;2-主張力機地錨;3-錨線地錨;4-錨線架;5-導線線軸;6-線軸架;7-導引繩;8-小牽引機地錨;9-小牽引機;10-待用導線線軸*;11-牽引板;12-牽引繩*下一施工段使用的線軸稱為待用導線線軸,為方便本施工段作業,待下段放線時再進場二、靠近鄰塔的最后一個轉向滑車應接近線路中心線。三、靠近牽引機的第一個轉向滑車應使牽引機受力方向正確。四、轉向滑車應使用允許連續高速運轉的大輪槽專用滑車,每個轉向滑車均應可靠錨定。五、轉向滑車圍成的區域為危險區,不得布置其它設備材料,工作人員不應進入。轉向布場平面布
30、置如圖3.1.5圖3.1.5 牽引場轉向平面布置圖1-轉向滑車地錨;2-轉向滑車;3-牽引場;4-牽引繩第二節 導引繩、牽引繩和地線展放第3.2.1條 導引繩一般以8001200m分段,兩端作成插接工繩扣。平地及丘陵地帶按1.11.2倍線路長度,山區按1.21.3倍線路長度布線,盡可能分散地運到施工段沿線指定點,以人工展放,以抗彎聯結器將鄰段相連。也可用鋼繩股結扣連接導引繩,但必須保證連接強度。除無扭矩導引繩外,施工段內同相位宜使用同型號、同規格、同捻向的導引繩。同型號、同規格、同捻向的少扭結構導引繩可不使用旋轉聯結器。否則應使用旋轉聯結器分隔不同型號,不同規格,不同捻向的導引繩。可用次級導引
31、繩牽放導引繩、次級導引繩用飛機、航模或其它飛行物展放。第3.2.2條 導引繩與牽引繩的聯結應使用旋轉聯結器。第3.2.3條 牽引繩可帶張力牽放,也可不帶張力牽放。牽引繩與牽引繩的聯結使用能通過牽引機卷揚輪的抗彎聯結器。牽放牽引繩的操作方法與導線張力放線相同。條件允許時也可直接用拖拉機展放牽引繩,而不用導引繩牽放牽引繩,以減少作業程序。以鋁包鋼線、鋼芯鋁絞線、鋼鋁混絞線等作地線,應使用張力放線方法展放,以鋼絞線作地線,也可不使用張力放線方法展放,而使用人力、畜力或拖拉機牽引展放。通常以導引繩作地線張力放線牽引繩,以小牽引機、小張力機作作地線張力放線的牽、張機。操作方法、現場布置和施工設計等均與導
32、線張力放線相同。地線宜導前于導線一個施工段放緊線。受停電作業限制或有其它特殊原因時,也可與導線同時放緊線。第三節 張力放線主要施工計算第3.3.1條 本導則僅敘述導線牽放過程的施工計算。對于地線及牽引繩牽放過程也應作相應的計算。第3.3.2條 張力放線應作布線設計。布線原則如下:一、有效控制直線壓接管位置;二、將直線壓接管數量減至最少;三、保證直線松錨后導線仍不落地;四、節約導線,使放線中產生的不能繼續使用的短線頭最少;五、轉場時余線轉運量較少。為此,當施工段長度不符合3.1.2中第二點時,宜采用連續布線法布線,即施工段內各相導線均按展放順序的累計線長使用導線線軸,第一相放完后,將導線切斷,剩
33、余導線接著使用于第二相,依此類推,直至放完,所剩導線轉至下一施工段使用。連續布線時,每組導線宜等長。第3.3.3條 布線計算中常用線長計算式如下:一、施工段內每一線檔放線時所需線長:上二式中 Li-線檔放線所需線長,m;li-線檔檔距,m;i-線檔懸掛點連接線傾斜角,();wi-導線單位長度重力,N/m;hi-導線懸掛點高差,m;Hi-導線水平放線張力,N。二、施工段內每一線檔緊線產生的余線為:式中 Li-線檔緊線產生的余線,m;H2-施工段緊線張力,N。第3.3.4條 在方格計算紙上,按比例標出檔距。將每組每軸線長折算成對應的線路水平長度,在上述圖紙上檢查壓接管位置,作這種檢查時應注意相鄰兩
34、施工段之間各段尾線的實際位置和上一施工段緊線余線總長度。布線時宜將壓接管位置控制在靠近緊線錨端的半檔距內。也可用其它可行辦法檢查壓接管位置。放線后,緊線前還應現場核對壓接管的實際位置。第3.3.5條 牽放過程中,導線與地面及被跨越物的距離應不小于:一、一般區段,導線距離地面3m;二、通行行人及少量車輛的道路,施工時只需設崗監護而不需搭調越線架者,導線距離路面5m;三、風砂較大區段,導線距離地面5m;四、平衡錘距離越線架架頂1m。第3.3.6條 施工段內各檔檔距比較均勻、懸點高差不大時,用模板比度法選擇放線張力:以一定張力間隔(例如可以1500或2000N為張力間隔)刻制通用放線曲線模板放線曲線
35、方程見式(3.3.9-及3.3.9-2);用通用模板在設計斷面圖上比試,分別找出各檔符合3.3.5要求的水平放線張力,將其中的最大值選作張力機出口水平張力。第3.3.7條 施工段內各檔檔距和懸點高差相關比較懸殊時,可用下列公工計算出與各檔所需放線張力相對應的張力機出口張力,以其中的最大值作為施工段放線張力:上三式中 f-各檔編號,張力機到鄰塔i=1,張力機鄰塔到第二基塔i=2,余類推,牽引機到鄰塔為施工段最后一個線檔;THi-與第i檔所需水平放線張力Hi相對應的張力機出口水平張力,N;Hi-為滿足3.3.5要求,第i檔所需放線水平張力,N;s-放線滑車綜合阻力系數,此處可取s=1.0081.0
36、10;Tp-導線的保證計算拉斷力,N;hi-第i檔懸點高差,牽引機端懸點高于張力機端,hi取正值,反之取負值,m;TH-選出的張力機出口水平張力(所有THi中的最大值),N;Ki-系數,稱為線檔張力系數,是線檔放線水平張力與張力機出口水平張力的比值。第3.3.8條 在張力機出口水平張力作用下,施工段內各線檔的實際放線張力為:式中 Hi-與張力機出口水平張力TH相對應的各檔水平張力,N。第3.3.9條 牽放導線時,檔內將先后出現兩條放線曲線,牽引繩放線曲線和導線放線曲線。放線曲線的曲線方程可使用平拋物線方程:式中 x,y-在以曲線最低點為坐標原點,順線路水平方向為橫軸的坐標系中,放線曲線上任意點
37、的橫坐標和縱坐標,m;wi-牽引繩或導線的單位長度重力,N/m;K-放線曲線模板模數。兩條放線曲線均應以與設計線路縱斷面圖相同的比例尺繪制在縱斷面圖上。下述所有計算均應對上述兩種情況分別進行。第3.3.10條 牽引機牽引力的水平分力按下式計算:式中 PE-牽引力的水平分力,若場在布置符合本導則要求,可近似地將水平分力當作牽引力,N;s-滑車綜合阻力系數,計算牽引力時可取1.0121.015;n-施工段內放線滑車總個數;m-同時牽放的子導線根數。第3.3.11條 牽引機應按計算牽引力PH確定牽引力過載保安定值。牽引力達到過載保安定值時,牽引機應自動熄火停車,或發出明顯警報,以使操作人員立即停止牽
38、引,防止誘發事故。過載保安定值不應大于桿塔允許單相縱向(順線路方向)荷載,一般情況下可取:式中 Pt-牽引力過載保安定值,N。第3.3.12條 牽引繩按計算牽引力驗算安全系數,導引繩,牽引繩的安全系數均不得小于3。當施工段內有重要跨越時,安全系數宜各增加0.5。第3.3.13條 應校核牽放過程中滑車里的線繩是否上揚。校核上揚時可將牽引力作為各檔水平放線張力,不再考慮其它因素。校核可采用下述任一種方法:一、計算放線滑車的垂直檔距,若垂直檔距小于或等于零,則該放線滑車里的線繩上揚。即若下式成立時,滑車里的線繩上揚:式中 l1,l2-被校核放線滑車兩側線檔的檔距,m;h1,h2-兩相鄰滑車與被校核滑
39、車的高差,鄰塔滑車高于被校核滑車,高差取負值,反之取正值,m。二、移去被校核滑車,以與被校滑車相鄰的二放線滑車為懸點,以牽引力作線檔水平放線張力作放線曲線,若所得曲線由被校核滑車上方通過,該滑車里的線繩上揚,否則不上揚。圖3.3.14 以正倒掛放線滑車組解決導線上揚第3.3.14條 導引繩、牽引繩上揚以單輪壓線滑車壓繩。小轉角及無轉角耐張塔導線上揚,以倒掛放線滑車壓線,如圖3.3.14。倒掛滑車應拆掉滑車橫梁板,使牽引板能直接通過。垂直檔距較小,以及當張力機側放線曲線弛度最低點接近滑車時,應作為上揚滑車,設置壓線滑車。第3.3.15條 根據施工設計,制定施工作業指導書。施工時必須按指導書的規定
40、進行場地布置、崗位分工、設置接地和控制整個作業過程。第四節 張力放線施工操作第3.4.1條 導線在張力機上盤繞時,盤繞方向應懷導線外層線股捻回方向相同,國產鋼芯鋁絞線外層采用右捻,盤繞時應為左進右出。導線尾線在線軸上的盤繞圈數、導引繩及牽引繩尾繩在鋼繩盤上的盤繞圈數均不得少于6圈,尾端應與線盤、繩盤固定。調整尾部張力,拉緊尾線、尾繩。第3.4.2條 開始牽放前應重點檢查:一、越線架的位置和牢固程度;二、場地布置和機械錨固情況;三、臨時接地是否符合3.5.7的要求;四、崗位工作人員是否全部到崗,通訊聯絡是否暢道;五、受力系統連接情況;六、機械無載起動,空載運轉后檢查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需對液壓油預
41、熱的機械,起動前應進行溫車;七、在所有放線滑車上牽引繩是否均位于正確槽位。第3.4.3條 張力放線的現場指揮位置設在張力機場。全現場按現場指揮的統一指令作業,現場指揮按各崗位的情況,匯總并判斷后發出作業指令。第3.4.4條 開始牽放時應慢速牽引,在慢速牽引過程中,施工段沿線均應仔細檢查有無導演現象。調整放線張力,使牽引板呈水平狀態。待牽引繩、導線全部架空后,方可逐步加快牽引速度。第3.4.5條 牽引機、張力機等應嚴格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操作。牽引時應先開張力機,待張力機剎車打開后,再開牽引機;停止牽引時應先停牽引機,后停張力機。應始終保持尾線、尾繩有足夠的尾部張力。按張
42、力機特性選擇張力調整方式。張力應緩緩升高,不使牽引繩、導線產生大幅度波動。牽引機接到由任何崗位發出的停車信號,均必須立即停止牽引;任何情況下,張力機必須按現場指揮的指令操作。第3.4.6條 放線張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暫停牽引,安裝上揚塔號的壓線滑車。上揚作用消失,壓線滑車應及時拆除。第3.4.7條 角度較大的轉角塔放線滑車應采取預傾斜措施,并隨時調整預傾斜程度,使導引繩、牽引繩、導線的方向基本垂直于滑車輪軸。預傾斜方法一般是從滑車側架下端將滑車向上吊起一段高度,如圖3.4.7所示。第3.4.8條 牽放過程中應隨時調整各子導線的張力機出口張力,使牽引板保持水平,平衡錘保持垂直(牽引板靠近轉角塔放
43、線滑車時,牽引板方向與滑車輪軸方向基本一致)。經工藝性試驗確認性能良好的牽引板,通過直線放線滑車時可不降低牽引速度,通過轉角放線滑車時,牽引速度應控制在15m/min之內,并注意按轉角滑車監視人員的要求調整子導線張力和牽引速度。圖3.4.7 轉角塔放線滑車的預傾斜牽引板通過轉角滑車后,應檢查牽引板是否翻轉、平衡錘是否搭在導線上,及時將其恢復至正確位置。第3.4.9條 張力放線的直線壓接宜在張力機前集中進行。采用爆炸壓接時,爆壓操作點與張力機的距離應大于20m。集中壓接作業程序如下:一、線軸上尚剩6圈導線時停止牽引,張力機制動。二、將尾線臨時錨固(錨固力為導線尾部張力);將線軸上的余線松出后一軸
44、;將松出的線尾與新軸線頭用連接網套臨時連接;將余線全部盤繞到新線軸上;恢復線軸制動,拆除尾線臨錨。三、打開張力機制動;牽引機慢速牽引。至連接網套到達壓接操作點時停止牽引、張力機制動。四、在壓接操作點前將導線臨時錨固(錨固力為全放線張力);打開張力機剎車,松出一段導線,進行壓接作業。五、用張力機將松出的導線盤回線軸,拆除臨錨,打開張力機制動,繼續牽引。若張力機不允許用于回盤導線,應以其它方法拆除臨錨。六、以一組張力控制機構同時控制兩根導線放線張力的張力機,集中壓接時,應將同組導線均錨在張力機前,再松線壓接。第3.4.10條 每相導線放完,在牽、張機前將導線臨時錨固。錨線水平張力最大不得超過導線保
45、證計算拉斷力的16%。錨線后導線距離地面不應小于5m。同相各子導線錨線張力宜稍有差異,使子導線空間位置錨開,避免發生線間鞭擊。第五節 放線質量和施工安全第3.5.1條 張力放線過程中應采取的防止導線磨傷措施主要有:一、吊運、架設線軸時應保證線軸不變形;拆除線軸包裝時應使用不損傷導線的工具;撥除線軸外緣上所有封裝鐵釘。二、線軸架應呈扇形布置,使線軸出線對正張力機進線導向輪,防止導線與線軸側邊相磨。三、換線軸時,注意線頭、線尾不與張力機、線軸架的硬、銳部件接觸。四、向線軸上回盤余線時,若連接網套被盤進線軸,應在連接網套和其它導線間墊一層隔度物如麻袋片、塑料布等。五、在如下部位采取隔離措施保持導線;
46、1.導線局部落地,地面能磨傷導線時,應在地面鋪木板、木棒或草袋等;2.卡線器附近的導線上應套橡膠管;3.導線與鋼繩或導線與導線交叉處,應墊木板或木棒。六、張力機出口張力應始終滿足施工設計的規定,并在導線距離地面最近的位置設置崗位,監視導線離地高度,保證全施工段導線架空。七、導線在放線滑車中跳槽應及時消除,使各子導線恢復正常槽位。處理跳槽時,應使用附件吊鉤吊線。八、完成牽放作業后,避免在其它子導線保持原位不動的情況下,再單獨牽引個別子導線,使子導線間產生相互運動,造成線與線相磨。九、各子導線臨錨后,避免弛度相平,造成子導線相互鞭擊的機會。十、與牽引板相連的連接網套內的導線應切除。第3.5.2條
47、導線臨錨處容易發生磨傷,臨錨作業中應注意:一、使用線間距離較大的臨錨架,使各子導線相互分離。二、錨線坑盡可能接近導線正確方向上。三、卡線器不應在導線上滑動(包括受力前因安裝位置不正確而在線上失去瞳線器和受力后因初始正壓力不足而使卡線器在線上滑動)。四、臨錨鋼繩套宜使用少扭結構鋼繩或鋼絞線制做,與導線接觸部分應包膠。五、臨錨繩套與卡線器相聯應使用卸扣,不應使用U形環。卸扣螺桿應朝向導線穿入。六、錨線架上應墊木板、木棒等,使導線不直接接觸錨線架。七、按錨線坑位置確定張力機松線順序,不使導線相互交叉。第3.5.3條 連接網套、牽引板、各種聯絡器、導引繩和牽引繩的插接式繩扣是張力放線受力全系中的薄弱環
48、節,每次使用前均應嚴格檢查,按規定方式安裝和使用。并按安全規程規定定期作荷載試驗。第3.5.4條 張力放線及緊線作業中,經常出現以另一套承力機具替換原承力機具,以另一種受力方式改變原受力方式的作業過程,如更換線軸、直線接續、臨時錨線、臨錨體系更換、松錨、收緊導線等等。進行此種作業時應注意:一、新承力機具的承載能力和受力方式除應符合原受力狀態的要求外,尚應根據操作特點,留有一定余度;二、只有當新承力體系全部隨原體系的荷載,并檢查無誤后,才能拆除原體系;三、新、舊承力體的受力方向應大體一致,尤應注意卡線器一般只能沿受力方向使用,若以卡線器過多改變力的作用方向,卡線器將卡不住導線而在導線上滑移;四、
49、操作人員應在安全位置作業。第3.5.5條 為保證放線安全和提高放線質量,牽放過程中應在下列部位設專人負責:一、牽引場及張力場,并在張力場設現場總指揮;二、各放線滑車處,尤其是轉角滑車處;三、所有越線架處;四、導線距離地面最近處;五、居民區,未搭越線架但通行行人的鄉道處;六、其它特殊需要監護的地方。第3.5.6條 迅速可靠的通訊聯絡是張力放線正常作業的基本保證,為此要求:一、各崗位工作人員應經過通訊技術培訓,掌握通訊知識和要求,能正確使用和保管通訊工具;二、選擇可靠的通訊工具;三、通訊語言簡短、明確、統一、清晰;四、傳遞、接受、執行信息的程序合理,特別應參照前文明確信號與指令的區別;五、通訊缺崗
50、不得進行牽放作業。第3.5.7條 張力放線中防止電害的基本措施如下:一、牽引機、張力機機體接地;二、在牽引機、張力機機體前方的牽引繩和導線上分別安裝接地滑車;三、人站在干燥的絕緣板上操作牽、張機,站在地面上的人不與操作人員接觸;四、將被跨越電力線路兩側的放線滑車接地;五、雷雨天停止放線作業;六、使用雷管時應防止雷管電場自爆;七、停電作業嚴格執行安全規程的規定。第四章 緊線第一節 緊線工藝第4.1.1條 張力放線結束后應盡快進行緊線。一般以張力放線施工段作緊線段,以直線塔作緊線操作塔。第4.1.2條 緊線前應完成如下準備工作:一、檢查子導線在放線滑車中的位置,消除跳槽現象;二、檢查導線是否相互絞
51、勁,如絞勁,需打開后再收緊導線;三、檢查直線壓接管位置,如不合適,應處理后再緊線;四、導線損傷應在緊線前按技術要求處理完畢但補修預絞絲可在緊線后安裝間隔棒時裝設;五、現場核對弛度觀測檔位置,復測觀測檔檔距,設立觀測標志;六、中間塔放線滑車在放線過程中設立的臨時接地,緊線時仍應保留,并于緊線前檢查是否仍良好接地。第4.1.3條 綜合考慮如下因素,確定子導線收緊次序:一、子導線應對稱收緊,盡可能先收緊位于放線滑車最外邊的兩根子導線,使滑車保持平衡,避免滑車傾斜導致導線滾槽;二、宜先收緊張力較大、弧垂較小的子導線;三、宜先收緊在線檔中間搭在其它子導線之上的子導線;四、根據風向,應避免在緊線過程中子導
52、線因相互馱線而絞勁;五、同相子導線應基本同時收緊,收緊速度不宜過快。第4.1.4條 本施工段緊線不應影響上一緊線段的緊線質量,包括弛度,子導線弛度差等。為此,只有當上一緊線段具備如下條件時,方可進行直線松錨升空作業:一、已裝好過輪臨錨和反向臨錨;二、除錨線塔外,其它桿塔上已裝完線夾,距錨線塔最近的二基塔之間已安裝完間隔棒。第4.1.5條 在本緊線段與上緊線段的接合處,進行壓接導地線、拆除導地線自身臨錨、使導地線由地面升至空中等項作業,統稱直線松錨升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下:一、松錨前先壓接相鄰兩施工段的導地線。二、以同時松錨法松錨:在上一緊線段的導地線自身臨錨前方與本緊線段放線臨錨后方安裝卡
53、線器,接入牽引滑車組或其它牽引工具;收緊該滑車組或其它牽引工具,至上述兩臨錨受力方向均已由順導地線方向改變成偏于向上時,用壓線滑車或棕繩壓住導地線,同時拆除兩臨錨;緩松壓線滑車或壓線棕繩使導地線升空。三、也可用分別松錨法松錨:當上述兩臨錨相距較遠或余線較多時,也可先松兩錨中的任意一個,后松另一個,作業方法與同時松錨法相似。四、應對稱松錨,使放線滑車保持平衡。五、松錨時注意避免子導線相互馱線,造成絞勁。六、余線較多時,不宜一次松完,應分幾次交替放松各子導線。導線可能落地時,應配合進行本緊線段緊余線,以保持導線架空。第4.1.6條 直線松錨升空時,上一緊線段只松導線自身臨錨,不松過輪臨錨和反向臨錨
54、。自身臨錨拆除后,由過輪臨錨平衡上一緊線段導線張力。由過輪臨錨和反向臨錨保證上一緊線段導線應力變化的獨立性。待本緊線段中臨近上一緊線段的觀測檔的弛度接近但稍大于標準值時,松上一緊線段的過輪臨錨,使其不影響本緊線段弛度調整。反向臨錨保留至相鄰兩緊線段附件及間隔棒全部安裝完畢后松錨。第4.1.7條 本緊線段緊線應力達到標準后,保持緊線應力不變,在緊線段內所有直線塔和耐張塔上同時畫印。不完成畫印,不得進行錨線作業。第4.1.8條 緊線操作端的錨線方法如下:一、畫印后,首先在緊線場以緊線底滑車地錨作錨線地錨,對各子導線分別作自身錨線,拆除緊線工具。二、在緊線操作塔上對子導線作過輪臨錨,如圖4.1.8-
55、1。過輪臨錨與導線自身錨所用工具相互獨立。圖4.1.8-1 過輪臨錨打法三、在與緊線操作塔相鄰的前一基塔上,待該塔安裝完線夾后,以圖4.1.8-2方式作反向臨錨。反向臨錨應使所有子導線受力均衡。圖4.1.8-2 反向臨錨打法第4.1.9條 錨線作業應注意如下問題:一、導線自身臨錨和過輪臨錨的臨錨工器具按隨全部緊線張力選擇,反向臨錨按隨1/4緊線張力選擇;二、錨線時不應使緊線操作塔上的印記竄動過多;三、錨線方向應基本符合線路方向;四、錨線布置應便于松錨作業,且應符合桿塔設計條件。第4.1.10條 個別情況下,在耐張塔緊線、掛線時,利用空中錨線方法錨線,使用帶張力半平衡掛線或不帶張力平衡掛線方法掛
56、線。操作方法參見本導則平衡掛線部分。第4.1.11條 緊線過程中的護線重點區在緊線場和錨線場。而在松錨、緊掛線及錨線等項作業最易損傷導線,作業時應特別注意:一、過輪臨錨的錨繩應與導線分離。錨繩一般通過掛在滑車橫梁板上的直角掛板,而不通過滑車上的導線輪槽,如圖4.1.8-1。二、卡線器應在導線上錯開安裝,并與滑車保持足夠距離(11.5以上),避免卡線器頂滑車。三、避免將錨繩、緊線鋼繩及其它工具搭在導線上拖動,必須接觸導線時,接觸部分應套膠管。四、妥善保管緊線余線。五、不得在子導線相互絞勁的情況下收緊導線,亦不得在導線跳槽情況下繼續收緊導線。六、臨錨、松錨、收緊等作業均不應動作過猛和速度過快,不應
57、使張力發生急劇變化。七、限制導線在各種緊線滑車上的包絡角,以防止導線內傷。第4.1.12條 緊線過程中預防電害的主要措施如下:一、跨越電力線路時,兩側放線滑車均應接地;二、耐張塔掛線前,用導體將耐張絕緣子串短接;三、耐張段距離較長時,選適當的中間直線塔接地;四、接感應情況,慎重使用有線通訊工具;五、雷電時停止緊線作業;六、防止雷管電場自爆;七、在感應特別嚴重的地區緊、掛線時,在操作點附近的導地線上裝接地線,接地線要能隨導地線運動而伸展。第二節 緊線應力第4.2.1條 用張力架線方法架設分裂導線時,可按如下弛度(應力)偏差率選擇施工方法和進行施工設計:一、由弛度觀測方法引起的弛度偏差率,小于或等
58、于1%;二、因一個耐張段分成幾個緊線段緊線而引起的弛度偏差率,控制在0.7%以內;三、用連續傾斜檔原理計算某緊線段內各檔在滑車中的應力與設計要求應力的偏差率,如最大不超過1.5%,可不調整弛度觀測值,仍按標準值進行觀測;如最大偏差率超過1.5%,則調整弛度觀測值,移印安裝懸垂線夾。第4.2.2條 符合下述條件之一時,直接使用耐張段的導線安裝應力作某緊線段的導線緊線應力:一、某緊線段的代表檔距與耐張段代表檔距相同時。二、某緊線段的緊線氣溫與完成耐張段緊線的最后一個緊線段的緊線氣溫相同時。三、下述判別式成立時:式中 ldbj-某緊線段的代表檔距,m;lDB-緊線段所在耐張段的代表檔距,m;j-在某
59、緊線段緊線氣溫下設計要求的耐張段導線應力,N/mm2;n-在完成耐張段緊線的最后一個緊線段緊線氣溫(預估確定)下設計要求的耐張段導線應力,N/mm2;g1-導線自重力比載,N/mmm2;E-導線的彈性模量,N/mm2。按判別式可計算出如附錄所列的判別表。第4.2.3條 不符合上述條件時,以下式計算某緊線段導線的緊線應力:上三式中 f-某緊線段在緊線氣溫下應取的導線緊線應力,N/mm2;AB-計算過程中使用的參數,分別以式(4.2.3-2)和式(4.2.3-1)計算。第4.2.4條 用式(4.2.3-1)計算出緊線應力并緊線,當預估的耐張段內最后一個緊線段緊線氣溫與實際緊線氣溫之差在附錄所列的氣
60、溫允許波動范圍(tn-ti)內時,則耐張段內的導線安裝應力的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第4.2.5條 若判別式(4.2.5-1)及(4.2.5-2)同時成立,緊線段可不作為連續傾斜檔調整弛度觀測值;若兩式不同時成立,則應作為連續傾斜檔調整弛度觀測值并移印安裝懸垂線夾:上三式中 f-緊線段的緊線應力,N/mm2;y1i-緊線段內和檔的導線弛度最低點與第一檔導線弛度最低點間的高差,一般取設計線路縱斷面圖上的數值,y1i=0,m;ymax-y1i中的最大值,m;ymin-y1i中的最小值(絕對值最大的負值), m;Edb-緊線段代表彈性模量,N/mm2;Mi-計算參數, mmm2/N。第4.2.6條 緊線
61、段跨耐張段時,可按下述任一種方法選擇緊線應力:一、分別按各耐張段的要求選擇緊線應力,分兩次調整弛度,調好其中一個耐張段的弛度后,在該耐張段內的直線塔和耐張塔上同時畫印,然后再調另一耐張段的弛度并畫印。二、以包含較多線檔的耐張段所要求的緊線應力作緊線段緊線應力,調整全緊線段弛度,再根據包含較少線檔的耐張段要求應力與緊線應力的差計算移印值,移印安裝懸垂線夾。第三節 弛度觀測與調整第4.3.1條 以能全面掌握和準確控制緊線段應力狀態為條件選擇弛度觀測檔,選擇時兼顧如下各點:一、觀測檔位置貧布比較均勻,相鄰兩觀測檔相距不宜超過四個線檔。二、觀測檔具有代表性,如連續傾斜檔的高處和低處,較高懸掛點的前后兩
62、側、相鄰緊線段的接合處、重要被跨越物附近應設觀測檔。三、宜選檔距較大,懸掛點高差較小的線檔作觀測檔。四、宜選對鄰近線檔監測范圍較大的塔號作測站。五、不宜選鄰近轉角塔的線檔作觀測檔。第4.3.2條 優先使用平行四邊形法(等長法)觀測和檢查弛度。兩端懸點高ha和hb均大于平行四邊形弛度且視線可通,即同時滿足下列二式的觀測檔,均可使用平行四邊形法觀測和檢查弛度:上二式中f-觀測檔的平行四邊形弛度,m;ha-測站端導線懸掛點至塔腳的距離,m;hb-觀點端導線懸掛點至塔腳的距離,m。當觀測氣溫與弛度板所設氣溫的差不超過10時,可保持視點端弛度板位置不變,以2倍弛度差調整測站端弛度板位置,進行觀測。第4.
63、3.3條 視點端懸掛點高hb大于異長法視點端導線懸掛點至弛度板間的垂直距離且視線可通,切點對同側檔端的水平距離超過1/4檔距長度,即同時滿足下列二式的觀測檔,可使用異長法觀測和檢查弛度:上二式中a-測站端導線懸掛點至異長法弛度楔間的垂直距離,m;a-視點端導線懸掛點至異長法弛度楔間的垂直距離,m。第4.3.4條 切點對同側檔端的水平距離超過1/4檔距長度,即滿足式(4.3.3-2)的觀測檔,也可使用角度法觀測和檢查弛度。第4.3.5條 上述三種方法均不適用的觀測檔,使用平視法觀測和檢查弛度。第4.3.6條 弛度調整程序和方法為:一、以各觀測檔和緊線場氣溫的平均值為觀測氣溫。二、收緊導線,調整距
64、緊線場最遠的觀測檔的弛度,使其合格或略小于要求弛度;放松導線,調整距緊線場次遠的觀測檔的弛度,使其合格或略大于要求弛度;再收緊,使較近的觀測檔合格,依此類推,直至全部觀測檔調整完畢。三、同一觀測檔同相子導線應同為收緊調整或同為放松調整,否則可能造成非觀測檔子導線弛度不平。四、同相子導線應基本同時收緊或同時放松,不使其張力相差過大。五、同相子導線用經緯儀統一操平,并利用測站多檢查一些非觀測檔的子導線弛度情況。六、弛度調整發生困難,各觀測檔不能統一時,應檢查觀測數據,發生紊亂時,應放松導線,暫停一段時間后重新調整。第四節 畫印第4.4.1條 應在弛度調整完畢,緊線應力未發生變化時,在緊線段內各直線
65、塔、耐張塔上同時畫印。印記應準確、清晰。第4.4.2條 直線塔、無轉角的耐張塔可用下述方法畫印:用垂球將橫擔掛孔中心投影到任一子導線上,將直角三角板的一個直角邊貼緊導線,另一直角邊對準投影點,在其它子導線上畫印,使諸印記點連成的直線垂直于導線。第4.4.3條 直線轉角塔取放線滑車頂點為畫印點,用直角三角板在各子導線上畫印。第4.4.4條 耐張轉角塔的畫印方法必須與割線尺寸計算方法相配合,常用方法有:一、三角板垂球法:以具有一個長直角邊的直角三角板和垂球作畫印工具,將短直角邊貼緊導線,長直角邊對準橫擔掛孔中心或由掛孔中心垂下的垂球線,順長直角邊在各子導線上畫印。二、橫擔中心線延伸法:工具和方法同
66、上,但長直角邊不是對準掛孔中心,而是對準橫擔掛孔斷面處的橫擔中心。桿塔掛雙放線滑車時,用此法畫印比較方便。三、掛點延伸法:用直尺對準橫擔掛孔中心。將掛孔中心連線準確地延伸到各子導線上畫印。第五章 附件安裝第一節 一般要求第5.1.1條 緊線完畢后,應盡快進行耐張塔平衡掛線和直線線夾、防振金具及間隔棒安裝,避免導線因在滑車中受振和在檔距中相互鞭擊而損傷。為此,應按放線和緊線施工速度確定附件安裝工序的施工組織,唯及時完成附件安裝工作。第5.1.2條 安裝附件及間隔棒時,應對導線作全面檢查,將導線上的所有遺留問題處理完畢,重點為:一、打光導線上未處理的局部輕微磨傷,并特別注意線夾兩側及描線點;二、安
67、裝補修預絞絲或補修管;三、拆除直線壓接管保護鋼甲;四、拆除導線上的各種標志物、保護物及其它異物。第5.1.3條 附件安裝過程中采取如下措施預防電害?:一、保留緊線過程設置的接地,即保留耐張絕緣子串的短接接地、被跨越電力線路兩側桿塔上的滑車接地、耐張段較長時在選定的中間直線塔上所作的接地。附件安裝中的所有作業,均必須在兩端都設有臨時接地的封閉區間內進行。二、每一附件安裝工作點,均應在正式作業開始前首先設置好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可使用截面積不小于6mm2的編織銅線作接地引線。工作完成后,自行拆除工作接地。三、飛車超過電力線路,一律作為從帶電體上飛越,必須保證對帶電體的安全距離,飛越時應有專人監護。四
68、、附件(包括跳線)全部安裝完畢后,按工程技術文件的規定,保留部分臨時接地作半永久性接地,拆除其余臨時接地。半永久性接地應作好記錄、定期檢查,保留至竣工驗收后、起動運行前拆除。第5.1.4條 附件安裝過程中,不得出現有潛在危險的交叉作業,主要應注意:一、正在進行平衡掛線作業的導線,不得同時在該線其它部位進行其它作業;二、相鄰桿塔避免同時在同一相位吊裝直線附件;三、同塔避免同時在同一垂直面上進行雙層或多層作業。第二節 耐張塔平衡掛線(及半平衡掛線)第5.2.1條 在直通放線和直通緊線的耐張塔、耐張轉角塔進行割線、聯結耐張線夾和耐張絕緣子串、掛線等項作業,一般統稱耐張塔平衡掛線。實際包括平衡掛線和半
69、平衡掛線兩種方法,其作業程序如下:一、在耐張塔兩側同時對稱地即平衡地進行空間錨線;二、在兩側錨線卡線器間適當的位置割斷導線,將導線松下,安裝耐張線夾衣金具、絕緣子等;三、在操作塔兩側以平衡掛線法或半平衡掛線法掛線;四、安裝其它附件。第5.2.2條 掛線過牽引時,導地線安全系數不得小于2平衡掛線過牽引一般為300400mm。第5.2.3條 空中臨錨操作方法如下。一、用特制空中臨錨飛車出線安裝卡線器。空中臨錨飛車的承力輪應與導線在緊線后、錨線前的線間距離相配合。錨線卡線器與桿塔的距離:當地面安裝耐張線夾時取1.5倍掛點高,當空中安裝耐張線夾時取耐張線夾外3m左右。二、以橫擔掛線板上的施工孔為錨線孔
70、,在卡線器與錨線孔間布置臨錨工具,按次序為卡線器、旋轉聯結器、卸扣、臨錨套、手鏈葫蘆(或其它收緊工具)、卸扣、錨線孔。三、兩側同時收緊手鏈葫蘆,使臨錨工具逐漸受力,導線逐漸松弛。收緊時應保持操作塔對稱平衡受力。根據收緊過程中導線是否向操作塔一側移動,判斷操作塔受力是否對稱平衡。第5.2.4條 耐張轉角塔進行空中臨錨時,應將操作塔緊線滑車,預先吊在橫擔上,使其在收緊臨錨時保持緊線時的原位置不變,否則滑車因自重下墜,導線不能隨臨錨收緊而松弛,造成過牽引量增大。第5.2.5條 割斷導線前,在卡線器后側0.51.0m處,用棕繩將導線松綁在錨套上,防止松線時導線出現硬彎。割斷后,用棕繩將導線松下。第5.
71、2.6條 在空中安裝耐張線夾時,也在空中安裝耐張絕緣子和耐張金具,操作方法為:一、將耐張絕緣子和耐張金具聯成耐張組合,吊裝到橫擔掛孔上。二、在耐張組合的近線端和臨錨卡線器間布置輕便滑車組。三、收緊滑車組,對接耐張線夾和耐張金具,如圖5.2.6。圖5.2.6 空中對接耐張線夾和耐張金具四、先松輕便滑車組,再在橫擔丙側對稱松空中臨錨,保持橫擔對稱平衡受力。故此法屬平衡掛線。輕便滑車組只承受耐張組合與導線對接產生的張力,不承受掛線過牽引張力。掛線所需過牽引量,由空中臨錨在對接前預先收足。如臨錨收緊量不足,應補充收足,不得強行收緊滑車組對接掛線。此外,還可先將耐張組合倒裝在耐張線夾上,然后再對接聯塔金
72、具和掛線孔。第5.2.7條 在地面安裝耐張線夾時,也在地面組裝耐張絕緣子和耐張金具,然后用下述任一種方法掛線:一、帶張力掛線。此法屬半平衡掛線。四分裂導線一般分四次掛完一相導線,每次均只掛橫擔一側一相導線中的一半子導線,且第一次在橫擔一側掛線,第二次在橫擔另一側掛線,第三次及第四次可在橫擔任一側掛線,使橫擔上的不平衡張力始終不超過一相導線總張力的一半。掛線所需過牽引量由掛線工具收緊,聯塔金具到達掛線位置時,空中臨錨已松弛而不再受力,故掛線工具承受全部掛線張力。如操作塔的允許不平衡張力大于一相總張力的一半,帶張力掛線時可不打臨時拉線,否則應打臨時拉線。二、不帶張力掛線。此法為平衡掛線。掛線所需過
73、牽引量用空中臨錨預先收足,聯塔金具到達掛線位置時,空中臨錨仍然承受錨線張力,掛線工具只承受拉緊耐張組合和所帶導線需要的張力。如臨錨收緊的過牽引量不足,應補充收緊,不得以掛線工具強行掛線。不帶張力掛線后,在橫擔兩側對稱松錨。不帶張力掛線,操作塔不打臨時拉線。第5.2.8條 用張拉臺或其它工具拉直耐張組合串,實測組合串長度,確定基本割線尺寸。計算割線尺寸時應考慮如下因素:一、同相導線角內側和角外側掛點距離引起的線長差;二、緊線滑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偏離掛點而引起的線長差;三、同聯于一塊豎直向二聯板上的上線和下線,由于聯板傾斜引起的線長差;四、后聯耐張組合串引起的線長差。第5.2.9條 操作塔為耐張轉
74、角塔,且采用雙串雙掛點耐張金具組合時,同相角內側和角外側掛點在橫線路方向上有較大偏離,由此引起的線長差,在用調長金具補償后,一般尚剩余一小部分未得補償,應在割線尺寸中補充補償。補充補償值為:式中 1-應在割線尺寸中補充補償的角內外側線長差,m;D-角內側掛孔和角外側掛孔間的距離,m;a-線路水平轉角,();1-已調整的角內外側線長差,即實際取用的角內外側調長金具長度差,m。第5.2.10條 緊線滑車與設計掛線點位于不同高度 引起的線長差,一般可直接以斜檔矩差在割線尺寸中加以調整。斜檔距差的近似計算式為:式中 2-操作塔緊線滑車與設計掛線點高差引起的線長差,m;l-緊線操作檔檔距,m;-緊線操作
75、檔導線安裝完畢后的懸點高差,m;h-操作塔緊線滑車與設計掛線點的高差,增加了高差h式中的號取正號,減少了高差h式中的號取負號,m。第5.2.11條 由緊線滑車與設計掛線點偏移一段水平距離引起的線長差,一般仍直接以斜檔距差在割線尺寸中加以調整。第5.2.12條 同聯于一塊豎向二聯板上的上線和下線,由于豎向二聯板上下兩掛孔連線不取鉛垂方向,而取弛度曲線的法線方向,所以上下線間存在線長差,需在割線尺寸中加以調整。該線長差可通過計算求得,也可使用經驗數據。第三節 直線塔附件安裝第5.3.1條 直線線夾的安裝位置,不需作調整時即為畫印點,需作調整時應先按移印值移位以確定安裝位置。如采用微調、精調程序緊線
76、,應在精調后確定線夾安裝位置。第5.3.2條 安裝直線塔線夾時,應以橫擔上懸掛點附近的施工吊裝孔為吊裝承力點。橫擔上未設吊裝孔,吊裝方法和承力點位置應經計算確定,不得以未經驗算的位置作吊裝承力點。第5.3.3條 吊裝時按吊裝葆重,取動力系數為1.2驗算橫擔受力和選擇吊裝工具,當需使橫擔前后兩片桁架均勻受力時,可使用兩套吊具,分別懸掛在前后兩片桁架上,各吊一半子導線;也可在前后兩桁架上掛“V”形套,以一套吊具掛在“V”形套上吊線,但吊具承載能力必須滿足要求。第5.3.4條 吊裝導線的吊鉤,應使用承托面積較大者。吊鉤沿線長方向的承托寬度不得小于導線直徑的2.5倍,接觸導線部分應襯膠,防止導線擠壓受
77、傷和內部壓傷。第5.3.5條 直線轉角塔吊裝線夾時,以棕繩將懸垂絕緣子串攏綁在吊具上,防止其因自重作用離開安裝位置。角度較大的直線轉角塔,應慎重選擇吊裝方案,對加下項目作嚴格驗算:一、吊裝時的最大導地線應力;二、吊裝工具的荷載;三、吊裝過程中的桿塔受力。第四節 間隔棒安裝第5.4.1條 安裝間隔棒的飛車應滿足如下條件:一、支承輪的數量和間距與分裂導線的分裂間距相配合,使各子導線受力均衡;二、使用不磨作導線的材料制作支承輪;三、車體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四、有可靠的制動剎車;五、容易通過壓接管和懸垂絕緣子串;六、有預防高空墜落的保安裝置;七、有一定爬坡能力。不應使用有缺陷的飛車安裝間隔棒。第5.4
78、.2條 間隔棒安裝位置可在飛車上以計程器定位(計程器應定期校正);也可按水平距離在地面測量定位;跨越江河、山谷時,還可在飛車上掛視距尺,經視距測量定位。第5.4.3條 分裂導線組成的空間框體在轉角塔附近產生偏轉,飛車進入偏轉區間后容易傷線;飛車過懸垂線夾時,零部件容易碰線,需特別注意護線。第5.4.4條 飛車操作人員必須綁安全帶或腰繩。安全帶綁在導線上,隨飛車行進而滑行。帶不得綁在飛車上。安裝工具和材料,均應用小繩栓在飛車上或導線上,防止失手掉落。第5.4.5條 飛車飛越電力線路,必須驗算飛車(包括攜帶的其它工具、材料)最下端對電力線路的距離。該距離不得小于最小安全距離,如表5.4.5。驗算時
79、荷重取實際荷載的1.2倍,并計算相鄰一基懸垂絕緣子串在不平衡張力下產生的偏移。表5.4.5 飛車最下端對被跨越電力線路的最小安全距離第五節 跳線安裝第5.5.1條 軟跳線應使用未經牽引的原狀導線制作。應使原彎曲方向與安裝后的彎曲方向相一致,以利外觀造形。第5.5.2條 一般根據設計資料確定跳線的長度和跳線懸垂線夾的安裝位置,在地面將跳線組裝成整體連同其懸垂絕緣子串一并起吊,在塔上就位安裝、起吊綁扎點應取在跳線的兩端和每串絕緣子的適當位置,各起吊點的提升速度應相互協調。跳線的怕有懸掛點和連接點完全裝好后,再安裝跳線間隔棒并進行外觀整形。第5.5.3條 跳線安裝后,測量最小對塔距離,如不符合設計要求,必須查明原因,進行改裝或重裝。任何氣象條件下,跳線均不得與金具相摩擦碰撞。附錄用式(4.2.2)計算的判別表示例(參考件)注 本表以GB1179-74標準的LGJQ-300型鋼芯鋁絞線和典型氣象區為條件計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