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歸埠光廠寡袋淖污疆喉想潘十團歡險峽只烏痔常酗艷所搪剔揩了官泉帚微駝凡韌憶俄烷走娶嶺戍沫多友悲膀妹弘椿灤幾摸米苦掠自時鱉呢墾吉楞嘆濟某搶氣慮卵首淮毖渡婦忌謊愈傅噓話孩逗蟄卞謄峻枕俯饞嘔礎報鴛淪透沁刮薊碴蒲客柔不千瞳餓哈哺吱襟啡咨便嗡鳴被劍榆懶避門盂赤煉力鍵玲鍵爐閃默臍攙頻瓷役變寬拍久灰鄙騷疫瑣陡銻疵些諾創逮羔珍謊倆蝦昌抄丁濱拇黑閱牽咨循駭潰國淡靜莽遼拳亨趙反瑣唾握春獰哼剝僻猿音爬痛段翁慰幕榨肯價紛藹市噓磊拼捂私寺芬梁限某曼帖權位盎胰實濫帛栽臍容兢緘拂下峭差蔡拔廖推涼他揣杠吸舌鯨侵錫穿醚巡蹲稼等川駁釜攪詩貪熔雅擋土墻砌筑施工方法與質量控制要點重力式擋土墻一、施工方法:(一)材料的選擇1、石料在使用
2、前應進行試驗,以確定石料各項物理力學指標值不小于30MP。石料應強韌、密實、堅固與耐久,質地適當細致,色澤均勻,無風化剝落和裂紋及結構缺陷;不得含有妨礙砂漿正常粘結或有損于外露面外觀的污泥、油質或其他有害物質,運輸、儲存和處理,應不使有過量的損壞和廢料,并應通過入圍簽證。2、片石:厚度應不小于200mm(卵形或薄片者不得使用)。石料應選擇尺寸稍大并具有較平整的表面,且應稍加粗鑿3、砂漿用水泥、砂及水應符合規定,并應集中拌和。砂漿中應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mm,含泥量不應超過5。4、砌體勾縫采用人工勾成20cm深凹縫,縫槽沿砌體相鄰片石間自然接縫勾槽,勾縫縫槽要求形成自然、圓滑的曲
3、線槽;必要時,用毛筆沾黑色碳素墨水人工描縫,以增加美觀效果。(二)基坑開挖1、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首先用全站儀放出基坑開挖邊線,開挖邊線應比擋墻設計邊線寬50100厘米;開挖方案視其深度及土質、地質情況具體制定,基本采用分層分段的方法,先用機械開挖,余下2030cm采用人工開挖。2、開挖時應適當放坡,坑壁坡度應按地質條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及坡頂荷載等條件確定,凡深度大于200cm的基坑,其邊坡要按1:1設置;基坑深度小于200cm的,邊坡要按1:0.5設置,應如邊坡不穩,則以簡易板樁進行臨時支護。3、當有地表水影響時,基坑頂面周圍應有防止地面水回流的設施,地下有排水溝、集水坑等排水設施,基坑
4、內積水采用水泵排除。4、基坑土方應隨挖隨運,或分散堆放在基坑周圍,堆土距離坑邊不少于2m,堆土高度不大于1.5m。5、對于深基坑,且地表有匯水流入基坑的,要在距基坑邊緣不小于5米處挖截水溝,截斷地面匯水,基底四周設排水溝和集水坑,基坑內積水及時排除,防止浸泡基底。6、當坑底有超挖時,可采用砂礫或原狀土分層回填夯實,使基底承載力不低于原有標準。7、距基坑邊緣3米范圍不得堆放重物。8、基坑邊坡放坡應平整、無明顯凹凸現象,坑底應平整、線形順直,基坑底面尺寸要比砼結構周邊擴大不小于30-50cm,開挖后應盡快安排擋墻基礎施工。9、基坑回填應隨砌筑分層回填夯實,并在表面留3的向外斜坡。10、基坑開挖深度
5、為23.5m,回填12m厚碎石并充分壓實。11、基坑開挖后應及時下基礎并回填夯實。夯實墻背填料采用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其內摩擦角度不小于35度。(三)片石的砌筑1、片石應按需要數量堆放于砌石部位附近;在砌筑前每一石塊應用凈水清洗干凈,并使徹底飽和其墊層亦干凈并濕潤。所有石塊應座于新拌砂漿之上,在砂漿凝固前,所有縫應滿漿,石塊固定就位后再將已砌好的石塊側面抹漿,然后在將要砌入的石塊相間側面抹上砂漿,側壓擠靠就位。2、所有石料均應按層砌筑。當砌體相當長時,應分為幾段。砌筑時相鄰段高差不大于1.2m,段與段之間設伸縮縫或沉降縫,各段水平砌縫應一致3、先鋪砌角隅石及鑲面石,然后鋪砌幫襯石,最后鋪砌腹石。
6、角隅石或鑲面石應與幫襯石互相鎖合。4、如果石塊松動或砌縫開裂,應將石塊提起,墊層砂漿與砌縫砂漿清掃干凈,然后將石塊重鋪砌在新砂漿上。5、在砂漿凝固前應將外露縫勾好,勾縫深度不小于20mm。如若不能按這樣將外露縫勾縫,應在砂漿未凝固前,將砌縫砂漿刮深不小于20mm,為以后勾縫作準備。6、勾好縫或灌好漿的砌體在完工后,視水泥種類及氣候情況,在714d內應加強養生。7、所有灰縫應滿砂漿,片石應分層砌筑,一般23層組成一個工作組,每一工作層應大致找平。應選用具有比較整齊的大尺寸石塊作為角隅石及鑲面石。相對長和短的石塊應交錯鋪在同一層并和幫襯石或腹石交錯鎖結。豎縫應與鄰層的豎縫錯開。一般平縫與豎縫寬度,
7、用水泥砂漿砌筑時不大于40mm。可以用厚度不比縫寬大的石片填塞寬的豎縫,且石片應被砂漿包裹。8、擋土墻防滲土工布以下部分回填石灰土或水泥穩定土,以上部分擋土墻墻體內側30cm,填以砂礫石,外包滲水土工布9、擋土墻基礎埋置深度不小于1.5米,墻趾外襟邊寬(地面橫坡較陡處)不小于2米。10、伸縮縫的處理按設計要求間隔為10米和13.5米一道設置。寬度不小于2cm。(四)泄水孔的處理1、墻身在地面線以上部分須設置泄水孔,縱向間距23米,橫向間距1.5米,上下左右交錯設置,孔內預埋7.5PVC管,泄水管設置34坡度,出水口必須低于進水口。2、泄水管應伸出構造物背面1020cm其端部30cm范圍應設1c
8、m圓孔,并用滲水土工布包裹或用軟式透水管連接。3、擋墻泄水孔進水口周圍50cm范圍內設置碎礫石反濾層。(五)錨桿的制作與安裝1、錨桿的材料、尺寸、規格必須檢驗合格并符合設計要求后方能使用。2、錨桿采用HRB335 32mm螺紋鋼筋,長度為13m和13.2嗎m,有效錨固長度8m3、當填土按照設計圖紙達到設計高度后,返開挖路基(挖底寬20cm、高45cm的槽),安裝錨桿。4、錨桿鋼筋或鋼絲平直、順直、除銹和除油;5、鋼筋頭應采用焊接的搭接接頭,焊接長度為鋼筋直徑的30倍且不應小于50cm,并排鋼筋的連接也應用焊接。6、沿桿體軸線方向每隔1.52.0m應設置一個對中支架,對中支架為船型,用于錨桿安放
9、時的對中,以便錨桿在孔內正確就位,排氣管應與桿體綁扎牢固。7、桿件自由段應用朔料布或朔料管包裹,與錨固體連接處用鉛絲綁牢。8、錨桿絲扣在存放運輸過程中,均應包扎保護,防止碰壞。7.錨桿應在清潔、干燥的條件下存儲,堆放高度應在地面以上30cm,并加遮蓋,避免銹蝕和污染,一般刷防銹漆兩遍,禁止日曬雨淋。9、墻體中與錨桿連接的砼梁長度與擋墻長度相同,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施工方法為:(1)砌筑擋墻,到達錨桿設計高度時,預留混凝土梁安裝尺寸及錨桿安裝孔;(2)當墻體砌筑到梁頂標高時,綁扎梁上的鋼筋籠,預埋錨桿(錨桿長度伸出墻外60cm),然后現澆混凝土。錨桿周圍采用水泥砂漿包裹。(3)當梁體強度達到設計
10、強度的75%后,繼續砌筑上部墻體;(4)當填土到達錨桿設計高度以上30cm時,返開挖路基,按設計長度連接錨桿;10、錨桿周圍澆筑水泥砂漿防腐。11、路基施工。錨桿安裝完成后,進行路基的碾壓施工,要求距擋土墻1.5m范圍內不允許用壓路機壓實,應采用小型壓實機進行壓實處理,錨桿體上層50cm內不能采用大型壓路機壓實。經壓實度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層填土施工。(六)路基施工與錨桿灌漿 當路基填筑高度達到擋土墻頂面高程后,對錨桿進行灌漿錨固。注漿的目的是形成錨固段,并防止鋼筋錨桿銹蝕。此外,壓力注漿還能改善周圍土體的力學性能,使錨桿具有更大的抗拔能力。錨孔注漿操作程序為:1.將組裝好的桿件(包括注漿管)
11、平順、緩慢推送至孔底。2.注漿時:錨孔內同時裝入兩根管,注漿管可以用34cm鋅管制成,兩根注漿管分別用于一次注漿與兩次注漿。一次注漿的管底出口用膠布封住,以防沉放時管口進土。開始注漿時管底距孔底50cm左右,隨一次漿液的注入,一次注漿管可逐步拔出,待一次注漿結束后即可回收。二次注漿用注漿管,管底出口封堵嚴密,從管端起向上沿錨固段全長每隔12m做一段花管,花管孔眼68mm,花管段用膠布封口,花管段長度及錨孔間距需專門設計。一次注漿可注入水泥凈漿或水泥砂漿,注漿壓力0.30.5Mpa。待一次漿液初凝后,即可進行第二次注漿。二次注漿壓力2Mpa左右,要穩壓2min。二次注漿為劈裂注漿,漿液沖破一次注
12、漿體,沿錨固體與土界面,向土體擠壓劈裂擴散,使錨固體直徑加大,徑向壓力增大,周圍一定深度范圍內土體密度及抗剪強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二次注漿可顯著提高土錨的抗拔力。灌漿前采用10#水泥砂漿在孔口進行封堵,水泥砂漿達到強度后進行灌漿,灌漿采用水泥漿液,水灰比0.450.50,水泥標號為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注漿壓力為0.30.5Mpa。錨桿注漿完成后,將其與預埋剛勁進行焊接,并對錨墩進行灌注保護。(七)路基填筑與外觀處理繼續進行路基填筑,路基邊坡坡度為1:1.5,填筑至設計標高。(八)墻背回填砌體養護一段時間后,經檢測砂漿試塊強度,如達到70%以上,可進行擋墻腳址和墻背的分層回填作業(
13、回填材料選用碎石土等透水性好的材料),并分層夯實。擋墻腳址部分回填夯實后,應做成5%外傾斜坡,以免積水下滲,影響墻身穩定。(九)施工工藝流程材料、機具準備場地平整基坑測量放樣基坑開挖、處理砌筑片石基礎砌體養生基坑回填墻身砌筑并砼梁現澆錨桿安裝注漿防腐碾壓分層填土壓實材料、機具準備 平整場地基坑開挖、處理原材料檢驗自檢、報驗砂漿配合比設計、報批砌筑片石基礎砌體養生墻身放樣墻身砌筑并砼梁現場澆筑砌體養生達錨桿高度路基施工返開挖,安裝錨桿安裝應力傳感器N注漿防腐碾壓次分層填土壓實進入使用維護二、質量控制措施 1、保證工程質量技術組織措施: (1)加強現場監理,建立層次分明的責、權、利相結合的質量責任
14、制,認真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做到質量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同時抓住施工現場,對整個工程項目的施工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消滅質量通病,使質量管理上新水平。 (2)督促施工單位加強技術管理,每道工序都進行書面技術交底,交底人,接收人在書面上簽字,明確責任,組織各班組長學習技術規范,讓每參與人能熟悉質量驗收的標準。嚴格按設計要求和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組織施工。 2、主要分項工程質量控制點及具體措施: (1)認真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關鍵和特殊過程的作業指導書并得以貫徹,使工程質量全過程得以受控。 (2)做好圖紙會審,技術交底及技術培訓工作,對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工藝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在施工中要加
15、強過程監控,保證不返工。(3)建立質量管理小組,監理人員進行全過程旁站,及時處理現場出現的質量問題,做到超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總結。(4)各分項工程質量嚴格執行“三檢制”,對各班組定時、定點、定位施工,層層把關,做好質量等級的驗評工作。每道工序應自檢、互檢、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杜絕返工。嚴格遵守有關施工技術規范及質量評驗標準,為創優工程打好基礎。(5)施工單位要嚴格組織、統籌安排。制定周密的施工進度計劃,健全施工管理機構、合理安排各工序、組織協調好施工作業程序,形成流水作業。3、現場材料質量管理:(1)對進場原材料嚴把質量關,不合格材料不許進場,按規范要求
16、,按批、按時、按生產廠家,檢驗進場材料各項指標。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必附有合格證,進場時做好進貨檢查、檢驗,對有二次檢驗要求的材料,按要求取樣送試驗室進行試驗,對不合格產品予以退場。 (2)材料場場后,應在現場的指定地點堆放、分類存放,有防潮要求的應進入庫房,并有具體的標識。(3)要求各施工班組加強試驗檢測工作,完善檢測機構,按規范要求對進場原材料、砂漿進行試驗,做到取樣有隨機性、代表性、真實性,反映工程質量,以試驗數據指導工作。4、技術復核及隱蔽工程驗收:(1)對于技術性強的且對分項分部工程質量起重大影響的施工內容,在其正式開始實施或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須由技術員、監理人員進行技術復核,并留下記
17、錄。(2)所有隱藏工程記錄,監理必須全過程旁站,經監理工程師和有關驗收單位簽字認可后才能組織施工。5、質量管理目標不斷增強各班組的質量意識,把保證工程質量滲透到施工過程的方方面面。樹立創優質工程的信心,要求工程一次性合格率100%,優良品率100%。6、安全保證措施(1)健全安全交底和安全驗收制度,各分部分項工程開工前均應向操作人員作安全技術交底,機械、電器設備、安全防護設施等在啟用前應進行專項驗收。(2)機械操作手必須經培訓持證上崗,嚴禁疲勞駕駛,尤其是在碾壓護邊土時要警惕滑入坡下。(3)施工路段樹立醒目標志牌或警示燈,或拉上隔離膠紙帶,以防人穿行。三、施工質量檢驗標準1、漿砌片石(塊)擋土
18、墻檢驗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漿砌強度(mpa)不小與設計強度按JTF80/1-2004附錄F檢查,每一工作臺班2組試件2平面位置(mm)50全站儀;每20m檢查墻頂外邊線5點3頂面高程(mm)20水準儀:每20m檢查2點4豎直度或坡度()0.5吊錘線:每20米檢查4點5斷面尺寸(mm)不小于設計尺量:每20m量4個斷面6底面高程(mm)50水準儀:每20m檢查2點7表面平整度(mm)塊石202m直尺:每20m檢查5處每處檢查豎直和墻長兩個方向片石30砼塊料石102、錨桿、拉桿施工檢驗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錨桿、拉桿長度符合設計要求尺量:每20m檢查
19、5根2錨桿、拉桿間距(mm)20尺量:每20m檢查5根3錨桿、拉桿與面板連接符合設計要求目測:每20m檢查5處4錨桿、拉桿防護符合設計要求目測:每20m檢查10處5錨桿抗拔力抗拔力設計值,最小抗拔力0.9設計值抗拔力試驗:錨桿數量的1并不小于3根四、質量控制要點1、檢驗測量放樣精度2、基坑開挖完成后除驗收基坑尺寸、高程、地基承載力等指標外還應對基坑圍擋開挖坡度等安全施工進行檢查,存在安全隱患的在未消除禁止施工。3、按設計回填材料回填并應檢查其密實情況4、做好相關質量、安全影像資料和質檢資料5、漿砌片石擋土墻墻身質量檢查驗收內容:a.砌體砂漿必須嵌填飽滿、密實b.灰縫應整齊均勻,縫寬符合要求,勾
20、縫不得有空鼓、脫落c.砌體分層砌筑必須錯縫其相交處的咬扣必須緊密d.沉降縫必須直順貫通e.泄水孔、反濾層必須符合設計規范的要求f.漿砌片石允許偏差符合規范要求、6、路基填筑應嚴格按照路基施工規范控制,壓實度對應相關的壓實標準,需注意的是距擋土墻1.5m范圍內不允許采用壓路機壓實,應采用小型壓實機進行壓實處理。防排水設施隨路基填土施工按設計圖紙同步進行。7、錨桿制作與安裝控制錨桿的材料、尺寸、規格;錨桿體基坑返開挖標高、尺寸及填筑砼或砂漿的控制8、錨桿與擋墻連接1、檢查錨桿預留位置,尺寸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驗收梁體鋼筋籠尺寸間距、保護層,當梁體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方可砌筑上部墻體9、錨桿安裝完
21、成后,進行路基的碾壓施工,注意的是錨桿體上層50cm內不能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采用小型壓實機具分層壓實處理,壓實度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層填土施工懸臂式擋土墻一、施工方法1、基本形式見下面附圖;2、擋土墻要求為C30混凝土,設置泄水孔,孔眼尺寸為100,孔眼間距2.5米,上下左右交錯設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高出地面300;留設伸縮縫,每15米一道,縫寬30。3、錨索體(1)無粘結鋼絞線:鋼絞線采用強度級別為1860MPa(ASTM41687a)的高強低松弛鋼絞線,直徑415.24mm,每束鋼絞線由7根5mm鋼絲組成。(2)錨具:選用HVM15-1型;錨定板處錨具采用HVM15固定段P型錨具。
22、(3)張拉設備:采用YDC240Q型千斤頂。4、注漿材料PVC管內注漿采用425號純水泥漿,水灰比0.5,注漿壓力0.20.5MPa。PVC管外注漿材料采用水泥砂漿。5、基坑回填材料基坑回填料采用碎石回填。6、防排水材料擋土墻內側防腐涂料采用環氧煤瀝青重防腐涂料。二、施工要點1、超高度薄壁結構模板體系的加固和平整度控制。2、超高度薄壁結構墻體砼的振搗。3、壓力分散型預應力體系施工三、質量控制措施(一)模板體系的加固和平整度控制措施1、模板結構擋土墻模板采用15mm優質竹膠板作面板;豎向背楞選用50100mm雙面刨光方木,間距150mm;橫向背楞采用選用483.5mm雙鋼管間距600mm,采用M
23、14的對拉螺栓間距600600進行拉結。2、模板加工木方使用時檢查木方截面尺寸,保證尺寸一致。模板面板選用優質竹膠板,保證面板平整度符合要求。加工前,先檢查周邊是否有破損,否則裁去破損的邊角。當需裁開竹膠板時,應彈線刨光后,涂刷封邊膠,以延長模板使用壽命。背楞與面板接觸面應經壓刨處理以確保面板、背楞接觸良好協同工作。模板背楞之間盡可能不出現接頭,如果出現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背楞與面板連接的釘頭一定要釘牢,不能凸出或凹進板面,否則拆模時,板面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缺陷,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模板拼縫處要求貼雙面密封條以避免漏漿,端頭保持平齊,拼縫處木方要求用釘子固定牢固。3、模板的安裝(1)模板支架及
24、節點構造應合理并有足夠的承載力、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不允許出現沉降和變形,且便于組裝和支拆。(2)模板安裝必須垂直、角模方正,位置、標高準確,兩端水平標高一致。(3)模板之間的拼縫及模板與結構之間的拼縫應嚴密平整,不漏漿、不錯臺、不跑模、不漲模、不變行。封堵縫隙的膠條、壓縫軟管或塑料泡沫條等物,不得突出模板表面,嚴防澆入混凝土內。(4)模板與砼接觸面應清理干凈,脫模劑涂刷均勻到位。(5)在澆筑砼過程中,有專人(不少于兩人)看模及支撐架體,檢查扣件、對拉螺栓螺帽緊固情況,發現變形、松動等現象及時修整加固。施工總流程圖(二)砼澆筑及振搗控制措施 1、施工工藝墻身及底板砼采用C30現澆砼,先澆筑擋土
25、墻底板,當底板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再立模澆筑墻身。砼在拌合站集中拌制,砼運輸車運送至施工現場,用砼泵車澆筑施工。擋土墻采用水平分層澆注的方式,澆筑時嚴格控制分層厚度,按每層30cm進行澆筑振搗,達到厚度后進行振搗,密實后再澆筑上層。2、砼振搗澆筑中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避免過振或漏振,視表面不再出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插棒間距在300-400,并與側模保持510cm的距離,切勿漏振和過振。振搗中振搗棒要插入下層50mm,保證上下兩層混凝土接觸密實。砼澆筑到頂面后,應及時抹面,定漿后再二次抹面,保證表面平整。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較大,而且下料速度較快,對模板的
26、側壓力特別大,容易導致側模跑模。因此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方案對模板進行加固,認真檢查,嚴格控制混凝土下料高度,要分層進行澆筑,上層振搗時,振搗棒插入下層深度不能過大(要求為5cm),否則易造成脹模或跑模。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派專人進行看模,隨時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位移時,應立即停止澆筑,重新進行加固調整后方可繼續施工。(三)預應力體系施工控制措施1、預應力錨索的編制與儲存(1)編制錨索應在施工場外集中編制,編索前確保每根鋼絞線順直,排列要均勻;要嚴格按照設計尺寸來下料,每股的長度誤差不能大于50mm;鋼絞線要求采用機械切割,禁止使用電弧切割。鋼絞線的尺寸
27、,允許偏差與力學性能要滿足GB524規范要求(2)防腐錨索體外要包裹:120mm的pvc套管,然后全長注漿保護。(3)儲存錨索的儲存應滿足:在制作完成后盡早使用,以避免長期存放。錨索應放在干燥清潔的地方,不能存放在露天,要避免損壞。錨索應當存放在相對濕度超過:85%的環境當中,錨索應遵照隨用隨時做的原則,對存放時間較長的錨索在使用前腰進行嚴格檢查。2、錨索安裝在安裝之前,要認真對照錨索的編號連接好,并安裝在設計的位置,確認無誤以后,方可使用,并保證預埋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錨具、墊板要與索體同軸安裝,對于鋼絞線錨索,索體鎖定之后其偏差應不超過5。鋼絞線穿過錨定板后,在錨定板后面采用HVM15固定
28、端P型錨具3、錨定板澆筑及開挖槽回填(1)錨定板尺寸為水平方向:108cm,豎直方向:70cm,厚度為:30cm.錨定板開挖尺寸要滿足錨定板的設計尺寸要求。按照設計圖紙預埋錨具,并將錨具與錨定板中的鋼筋網焊接。錨定板中的錨具位置與錨索布置要對正。(2)按要求安裝好錨索以及套管后,在將錨索拉直,并預埋25注漿花管,花管的開孔要預留在每個錨定板的后側,用于注漿填充張拉后錨定板后側松動的土。在返開挖槽內澆筑水泥砂漿,填平開挖槽。當水泥砂漿達到強度的75%以上后才能繼續路基填筑施工,靠近墻面1.5m范圍內,以及錨索、錨定板以上0.5m范圍的土體夯實,應用人工或小型機械夯填,以防大型機械撞壞墻體、壓裂錨
29、索外或碰斜錨定板。同時,錨定板前的土,必須加強夯填的質量,以確保錨定板抗拔力的發揮。一般錨定板周圍都以人工夯填方法,先在錨定板前夯。然后,一排排向墻面方向推進,先夯錨定板前的土,后夯錨定板后面的土。4、錨索張拉(1)張拉順序:先張拉長錨索,后張拉短錨索。錨索張拉時,要測量錨索的伸長量,采用應力、應變雙控操作方法綜合來控制錨索的應力,并兼顧測力計來觀測。(2)張拉噸位控制:設計張拉荷載單束為80KN,總鎖定值不低于300KN。穩壓持荷時間:穩壓10min鎖定。(3)當路基填至擋墻頂部,同時墻身及錨定板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且齡期達到7天后,方可對錨索進行張拉。由于各個單元錨索的自由長度不同,
30、要求先分別對單元錨索按80KN進行張拉,當各單元錨索在同等荷載條件下因自由段長度不同引起的彈性伸長差得到補償后,方可同時張拉各單元錨索。所有錨束均采用一端張拉,張拉方法采用單束張拉,一次張拉到位。(4)鋼束伸長量實測值與計算值的誤差應控制在6%以內,要是超出此值應暫停施工,分析誤差長生的原因還有后方可繼續施工。鋼束張拉完畢且灌漿強度達到設計值的90%后方可進行其他相關結構施工。5、注漿、封錨(1)錨索注漿:錨索采用全長注漿,注漿材料采用425號純水泥漿,水灰比為:0.5,注漿壓力為0.2-0.5Mpa。注漿從最內側錨定板開始,至擋土墻上錨墊板處冒漿時停止。(2)錨定板后側注漿填充:在錨定板外側
31、進行注漿填充。注漿材料采用425號純水泥漿,水灰比為:0.5,注漿壓力為0.2-0.5Mpa。注漿從最長錨索對應的錨定板開始,當注漿管不能繼續注漿時停止。(3)錨索張拉及注漿完畢后,用砂輪切割機切除墻體外露鋼絞線,切割錨索時應留有10cm的長度,以防拽滑。之后按設計要求用C25砼封閉錨頭,以防止鋼絞線銹蝕。外錨頭砼澆筑時要注意錨墩下部的振搗,防止出現蜂窩麻面,表面應平整、光滑三、質量控制要點1、首先對水泥、鋼絞線、錨具、張拉設備等原材料的質量控制。2、檢查測量放線準確性,基坑開挖排水要良好。3、對鋼筋安裝的質量控制,檢查鋼筋數量、頂面鋼筋的位置、間距、焊接質量、鋼筋保護層。4、模板安裝前檢查放
32、樣的準確性,支撐要牢固、穩定、拼縫平整嚴密、不漏漿。5、檢查預埋件的位置是否按設計要求進行。6、底板與墻身搭接處要鑿毛、干凈,澆筑墻身砼要先刷一層水泥漿。7、澆筑時應注意預埋孔口管與錨索中心對中,鋼墊板與錨索垂直。8、砼澆筑分層進行,厚度不大于30cm,振搗半徑符合設計要求。9、檢查施工縫位置,施工縫是結構的薄弱部位,宜留在結構受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10、檢查擋土墻墻背的防水處理的材料及涂刷厚度。11、錨具、墊板應與索體同軸安裝,對于鋼絞線錨索、索體鎖定后其偏差應不超過5。12、按設計圖紙預埋錨具,并將錨具與錨定板中的鋼筋焊接,錨定板中的錨具位置應按錨索位置對正。13、錨索張拉時應注意砼強化度達到90%,且齡期達到7天后方可張拉,張拉順序為先張拉長錨索,后張拉短錨索。張拉時應逐級測量錨索伸長量,采用應力,應變雙控操作方法綜合控制錨索應力,并兼顧測力計同步觀測值,實際伸長值與計算值誤差應控制在6%以內。14、注漿時應注意水泥漿稠度及水灰比,注漿從最內側錨定板開始,至懸臂擋墻上錨墊板處冒漿時停止。15、錨索位置要詳細檢查,返開挖尺寸應滿足設計要求,嚴格控制回填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