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濱海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通用指導書(32頁).doc

  • 資源ID:601006       資源大小:288KB        全文頁數:3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濱海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通用指導書(32頁).doc

1、濱海公路施工圖設計通用指導書1、橋梁、涵洞通用規則1.1基本要求1.1.1主要技術依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范(JTG C30-2002)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范(JTJ D61-2005)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 024-85)公路工程基樁動測技術規范(JTG/T F81-01-2004)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04-89)1.1.2橋涵結構計算和設計須使用有效版本清單中的計算和繪圖程序。1.1.3橋涵上部構造形式應盡量

2、做到標準化、系列化及施工工業化,以加快建設速度。同時注意美觀設計,使之與景觀協調。1.1.4相同的上部結構(主要包括T形梁、空心板和矩形板)和下部柱式墩臺應盡量使用通用設計圖紙,全線應盡量做到結構形式的統一。1.1.5橋涵設計說明書的組成內容及文章結構應按文件編制辦法要求并結合本工程項目實際情況編寫,其主要內容應包括:基本概況采用的技術標準、規范和規程設計基本資料橋涵總體設置和布置橋涵上下部主要結構和附屬結構介紹主要材料主要設計和施工要點結構耐久性設計要求其它要求1.2橋涵設計標準1.2.1汽車荷載等級:公路級。1.2.2設計洪水頻率:大中橋:1/100;小橋、涵洞:1/50。1.2.3結構設

3、計安全等級:特大橋:一級;大橋、中橋:二級;小橋、涵洞:三級。(特大、大、中橋系以橋梁單孔跨徑確定,對多跨不等跨橋梁,以其最大跨為準)。1.2.4地震烈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的橋涵工程應按具體動峰值加速度進行抗震設計,對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10g的大橋和特大橋(橋梁規模以單孔跨徑確定)可僅按抗震規范規定設防,其余構造物除有特殊規定外,可采用簡易設防措施。1.2.5有通航要求的,應按航道等級和漁業部門的要求確定橋梁的凈空限界。1.3橋涵標準橫斷面1.3.1 16.5米路基1.3.2特大、大中橋面凈寬為15米,小橋、通道橋橋面凈寬15米。大中橋、特大橋外側均設防撞墻,外側防撞墻寬0.5m,

4、橋梁全寬1 5+2*0.5 m防撞墻=16.0米,小橋、通道橋外側均為低欄桿,外側低欄桿寬0.5m。小橋、通道橋橋臺全寬與路基同寬,橋面寬度15+2*0.5 m低欄桿=16.0米。1.4橋梁設計的一般原則1.4.1公路橋涵設計應符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適用耐久、經濟合理的要求,同時還應滿足美觀和環保的需要,并考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養護等因素。1.4.2對采用標準化跨徑的橋涵宜采用裝配式結構,以適用于機械化和工廠化的施工。1.4.3橋涵設計中除嚴格執行有關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外,還應對涉及工程質量的構造設計、材料性能和結構耐久性、必須特別指明的制作或施工、檢測工藝、橋涵運行條件等提出相應

5、的技術要求。1.4.4 橋涵布置時,對斜交橋涵應盡可能按實際斜交角度布設,對大中橋也可以5度為模數。當與跨越的道路和河溝交角較大時(45),可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對道路和溝渠適當改移。1.4.5橋梁跨越河道,灌渠,橋墩軸線應與河道和灌渠基本平行,盡量減少侵占河道過水斷面,當交角大于45而改移比較困難時,可考慮如適當減少墩柱數量,加大柱距、適當加大跨徑等措施。1.4.6 大橋上部結構采用結構連續,中橋應采用橋面連續的簡支結構,中橋的橋面連續長度一般不宜超過80型伸縮縫限定的長度。除四鉸框架結構外,橋梁上部結構一般情況下不宜設置錨栓。 1.4.7小橋涵應在進出口和橋涵所在范圍內將河床整治和加固,必要時

6、在進、出口處設置相應的減沖、防沖設施.1.4.8橋上及橋頭引道的線形應與路線布設相協調。橋上縱坡不宜大于。1.4.9分離式立交橋下凈空及布孔除滿足規范所規定的凈空外,還應滿足橋下公路的視距和前方信息識別的要求。1.4.10跨鐵路的分離式立交應滿足鐵路凈空限界的要求,并保證列車的通視與安全。橋梁與鐵路最好正交,必須斜交者,交角不宜超過45,涉及的有關事宜,應與鐵路部門協商,取得協議。1.4.11僅在特大橋和大橋橋頭設橋名碑。1.4.12無特殊路基的一般情況下橋臺基坑開挖回填料應采用透水性材料。如地基地質透水性較差時,對埋置式橋臺,橋臺開挖基坑要求全部回填透水性材料,否則僅要求在臺后基坑回填即可,

7、同時要求填料壓實度在93%以上。1.4.13曲線橋橋面防撞墻和護欄底座應按實際線形澆注,防撞墻外邊緣距板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2.5厘米。1.4.14一般情況下,大中橋臺后應設梯道和泄水槽,小橋臺后填土高度大于5米應設梯道。1.4.15埋置式橋臺橋前溜坡坡度按埋置式臺1:1.5、U臺和輕型橋臺1:1(均為正向)計。當埋置式橋臺臺身高度大于等于10m時,在不侵占橋孔的情況下,橋錐坡應隨橋頭引線設置一級或兩級邊坡。1.4.16無特殊路基的一般情況下橋梁臺后填筑透水性礫料,填筑范圍是從臺后2m的地基頂面向后向上以不陡于1:1.0(正)的坡度延伸至路基頂面,同時應保證換填范圍延伸至搭板末端外不小于2m(斜

8、)。注意工程數量不包括埋置式橋臺的橋前及錐坡部分、薄壁式墩臺及輕型墩臺等的圍墻、八字墻墻后部分,不包括U型橋臺的錐坡部分。U型臺臺后填筑范圍為臺翼墻末端的地基頂面以不陡于1:1(正)的坡度延伸至路基頂面,同時保證延伸至搭板末端外不小于2m(斜)。涵洞兩側填筑范圍是從垂直涵身向后1m的地面,向后向上1:1(正)至涵頂平面,注意工程數量不包括箱涵的錐坡部分。臺后換填部分的工程量應計入路基土石方表中。1.4.17臺后換填透水性材料時,其內摩擦角不小于35,壓實度要求在98%以上。1.4.18當基底設置在凍脹土層中,如果上部為超靜定結構,基底應在凍結線以下25cm,其他情況在凍結線以下即可。1.4.1

9、9橋梁橫坡一般情況可以通過墊石調整。1.4.20標準跨徑為25米、20米和16米采用預制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寬幅),標準跨徑為13米、10米、8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空心板,6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矩形板。1.5材料等級規定:類環境對30m及以上跨徑的預應力混凝土T梁和現澆梁端連續濕接頭一律采用C50砼。橋面鋪裝和梁板間鉸縫:6米13米跨徑采用C40砼,16米30米跨徑采用C50砼。對跨徑小于等于20m的和大于20m的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分別采用C40和C50砼。跨徑大于等于20m的結構連續的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采用C50砼。板端封頭采用C20砼,厚度50cm,封頭底部預留5cm的泄水孔。鋼筋

10、混凝土空心板、矩形板采用C30砼。鋼筋混凝土連續板采用C30砼。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板采用C40砼。后張和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空心板和連續箱梁采用C50砼。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和護輪帶基座采用C30砼。伸縮縫處預留槽口采用C50聚丙稀纖維砼,具體設計中應指明其具體技術指標、含量和相應的施工工藝要求。支座墊石采用C40(對應空心板和鋼筋混凝土連續板)和C50砼(對應T梁、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板和箱梁)。大中橋墩臺蓋梁、臺耳背墻和墩臺身、擋塊采用C30砼,墩臺樁基礎采用C30砼(按C25進行計算)。承臺和系梁采用C30砼。橋頭搭板采用C25砼。小橋及通道橋鋼筋混凝土臺帽采用C30砼,擋塊采用C30砼。石砌

11、輕型墩臺的墩臺身采用M15漿砌片石,基礎采用C30砼。若為通道橋墩臺身采用30厘米M15塊石鑲面。鋼筋混凝土輕型墩臺的墩臺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礎采用C30混凝土。薄壁墩臺的墩臺身采用C30砼,樁基礎采用C30砼。橋臺錐坡采用M10漿砌片石。錐坡基礎采用M10漿砌片石。薄壁墩臺錐坡圍擋墻、基礎可采用M10漿砌片石和C30素混凝土。輕型橋臺和薄壁橋臺支撐梁和支撐板采用C30砼。小橋橋下鋪砌、隔水墻和通道橋下排水溝采用M10漿砌片石,橋下排水溝也可根據需要采用C20素砼,溝頂蓋板(根據需要設置)采用C25砼。蓋板涵的蓋板、臺帽采用C30砼(蓋板按C25計算,按C30提出),蓋板涵臺身在石料豐富地區

12、可以選擇砌石結構采用M15漿砌片石,分離式基礎采用采用M15漿砌片石,整體式基礎采用C30砼。臺身也可采用C30混凝土,基礎采用C30混凝土。蓋板涵帽石采用C30砼。蓋板涵八字翼墻墻身采用M10漿砌片石,基礎采用M10漿砌片石。箱涵涵身及其翼墻采用C30砼。箱涵基礎可采用C30砼。涵洞錐坡、涵底和洞口鋪砌及隔水墻采用M10漿砌片石。圓管涵涵身采用C30砼(按C25計算)。圓管涵端墻墻身及基礎采用C30砼。圓管涵基礎和墻帽采用C30砼。圓管涵洞口八字墻、一字墻墻身采用M10漿砌片石,基礎采用M10漿砌片石。重力式臺高原則上不大于8m,臺身采用M15漿砌片石(塊石鑲面),特殊時不能大于10m,81

13、0m臺高采用C20片石砼,應重新計算,適當減少尺寸,并設置必要的抗裂鋼筋。臺身基礎采用C20片石砼。拱涵臺身在石料豐富地區可以選擇砌石結構采用M15漿砌片石。砌體結構石料最低強度等級規定如下,石料除應符合強度規定,還應具有耐風化和抗腐蝕性。拱圈:MU60;U臺臺身、蓋板涵、拱涵涵臺、擋墻和涵臺基礎:MU50;附屬結構,護坡、橋下鋪砌、錐坡和擋墻基礎等:MU30;片石混凝土中片石最低強度等級參照上述規定;結構鑲面或表面石材抗凍性指標應滿足:大、中橋:50;小橋及涵洞:25;對設置于有流冰、泥石流、大量撞擊或磨損圬工的漂流物的河流中的墩臺,其外表鑲面石料強度等級應不小于MU60,鑲面砌體的砂漿強度

14、等級應不低于M20。片石混凝土中應明確說明片石含量不得多于20%。鋼材:結構用鋼有關性能規定按現行行業規范規定執行。類環境對30m及以上跨徑的預應力混凝土T梁和現澆梁端連續濕接頭一律采用C50砼。橋面鋪裝和梁板間鉸縫:6米13米跨徑采用C40砼,16米30米跨徑采用C50砼。對跨徑小于等于20m的和大于20m的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分別采用C40和C50砼。跨徑大于等于20m的結構連續的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采用C50砼。板端封頭采用C20砼,厚度50cm,封頭底部預留5cm的泄水孔。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矩形板采用C35砼。鋼筋混凝土連續板采用C35砼。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板采用C40砼。后張

15、和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空心板和連續箱梁采用C50砼。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和護輪帶基座采用C35砼。伸縮縫處預留槽口采用C50聚丙稀纖維砼,具體設計中應指明其具體技術指標、含量和相應的施工工藝要求。支座墊石采用C40(對應空心板和鋼筋混凝土連續板)和C50砼(對應T梁、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板和箱梁)。大中橋橋墩臺蓋梁、臺耳背墻和墩臺身、擋塊采用C35砼,墩臺樁基礎采用C35砼(按C30進行計算)。承臺和系梁采用C35砼。橋頭搭板采用C25砼。小橋及通道橋鋼筋混凝土臺帽采用C35砼,擋塊采用C35砼。石砌輕型墩臺的墩臺身采用M15漿砌片石,基礎采用C35砼。若為通道橋墩臺身采用30厘米M15塊石鑲面。鋼

16、筋混凝土輕型墩臺的墩臺身采用C35混凝土,基礎采用C35混凝土。薄壁墩臺的墩臺身采用C35砼,樁基礎采用C35砼。橋臺錐坡采用M10漿砌片石。錐坡基礎采用M10漿砌片石。薄壁墩臺錐坡圍擋墻、基礎可采用M10漿砌片石。輕型橋臺和薄壁橋臺支撐梁和支撐板采用C35砼。小橋橋下鋪砌、隔水墻和通道橋下排水溝采用M10漿砌片石,橋下排水溝也可根據需要采用C20素砼,溝頂蓋板(根據需要設置)采用C25砼。蓋板涵的蓋板、臺帽采用C35砼(蓋板按C30計算,按C35提出),蓋板涵臺身在石料豐富地區可以選擇砌石結構采用M15漿砌片石,分離式基礎采用采用M15漿砌片石,整體式基礎采用C35砼。蓋板涵帽石采用C30砼

17、。蓋板涵八字翼墻墻身采用M10漿砌片石,基礎采用M10漿砌片石。箱涵涵身及其翼墻采用C35砼。箱涵基礎可采用C35砼。涵洞錐坡、涵底和洞口鋪砌及隔水墻采用M10漿砌片石。圓管涵涵身采用C35砼(按C30計算)。圓管涵端墻墻身及基礎采用C35砼。圓管涵基礎和墻帽采用C35砼。圓管涵洞口八字墻、一字墻墻身采用M10漿砌片石,基礎采用M10漿砌片石。重力式臺高原則上不大于8m,臺身采用M15漿砌片石(塊石鑲面),特殊時不能大于10m,810m臺高采用C25片石砼,應重新計算,適當減少尺寸,并設置必要的抗裂鋼筋。臺身基礎采用C25片石砼。拱涵臺身在石料豐富地區可以選擇砌石結構采用M15漿砌片石。砌體結

18、構石料最低強度等級規定如下,石料除應符合強度規定,還應具有耐風化和抗腐蝕性。拱圈:MU60;U臺臺身、蓋板涵、拱涵涵臺、擋墻和涵臺基礎:MU50;附屬結構,護坡、橋下鋪砌、錐坡和擋墻基礎等:MU30;片石混凝土中片石最低強度等級參照上述規定;結構鑲面或表面石材抗凍性指標應滿足:大、中橋:50;小橋及涵洞:25;對設置于有流冰、泥石流、大量撞擊或磨損圬工的漂流物的河流中的墩臺,其外表鑲面石料強度等級應不小于MU60,鑲面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應不低于M20。片石混凝土中應明確說明片石含量不得多于20%。鋼材:結構用鋼有關性能規定按現行行業規范規定執行。1.6橋梁的抗震、防震設計1.6.1公路橋梁抗震

19、的強制性條文,為抗震規范(JTJ 004)中的如下條款:第1.0.4條、1.0.6條、1.0.7條、3.1.2條、3.1.4條、第4.1.4條、第4.1.5條、4.1.6條、4.1.7條、第4.1.8條,以上條款要嚴格遵照執行。1.6.2抗震需要計算的內容動峰值加速度0.1g以上地區的所有橋梁,除簡支梁的上部構造外,均應進行抗震計算。1.7抗震措施1.7.1 動峰加速度0.05g區域所有簡支梁橋應設置防止橫向落梁的擋塊。 1.7.2 動峰加速度等于0.05g區域的特大橋、大橋,動峰加速度等于0.1g、0.15g區域的所有橋梁:簡支梁梁端至墩臺帽或蓋梁邊緣的最小距離a:a50+L。其中L為跨徑,

20、單位為厘米。a單位為厘米。連續梁和橋面連續梁橋也應采用擋塊或其他措施,防止橫向產生較大位移。選擇梁端伸縮縫時應考慮地震作用下的梁端位移。墩柱的縱向鋼筋的面積不宜小于0.006Ah,不應超過0.04 Ah,鋼筋間距不應超過20cm,伸入承臺或蓋梁的長度在(JTG D62-2004)的要求基礎上增加10d,并不應在連接處進行縱向鋼筋搭接。動峰加速度等于0.1g、0.15g區域的所有大中橋的墩柱和樁柱式的樁基礎采用0.2g、0.3g區域箍筋加密的抗震措施:墩臺身箍筋在柱頂部和底部各加密2米;墩樁基礎箍筋加密8米,臺樁基礎箍筋加密7米。動峰加速度等于0.1g、0.15g區域的小橋樁基礎可不考慮箍筋加密

21、。板、墩臺蓋梁、墩臺身、受力承臺的箍筋彎鉤長度應滿足規范抗震結構的要求。1.7.3 動峰加速度等于0.1g區域的特大橋、大橋,動峰加速度等于0.20g、0.30g區域所有橋梁:橋涵構造物的基礎宜置于基巖及堅硬的土層上。不得采用石砌墩臺結構。橋梁樁基礎全部按樁柱式要求采取箍筋加密抗震措施。1.8基本的構造規定1.8.1一般規定1.8.1.1所有橋涵構件的混凝土保護層要求:序號構件類別環境條件級環境條件級1基礎、樁承臺基坑底面有墊層或側面有模板(受力主筋)50mm60mm基坑底面無墊層或側面無模板(受力主筋)75mm85mm2墩臺身、擋土結構、涵洞、梁、板、拱圈、拱上建筑(受力主筋)40 mm45

22、 mm3人行道構件、欄桿(受力主筋)25 mm30 mm4箍筋25 mm30 mm5緣石、中央分隔帶、護欄等行車道構件40 mm45 mm6收縮、溫度、分布、防裂等表層鋼筋20 mm25 mm1.8.1.2鋼筋最小錨固長度應符合如下規定:鋼筋R235HRB335HRB400或KL400混凝土標號C20C25C30C40C20C25C30C40C20C25C30C40受壓鋼筋(直端)40d35d30d25d35d30d25d20d40d35d30d25d受拉鋼筋直端40d40d35d30d25d45d40d35d30d彎勾端35d30d25d20d30d25d25d20d35d30d30d25d

23、1.8.2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軸心受壓構件、偏心受壓構件全部縱向最小配筋0.5%。混凝土強度C50以上時0.6%,一側鋼筋0.2%。受彎構件、偏心受拉構件及軸心受拉構件的單側受拉鋼筋為45ftd/fsd(混凝土軸心抗拉設計強度/普通鋼筋抗拉設計強度),同時0.2%。肋板式橋臺當按計算僅需要構造配筋時,最小配筋率計算一般可按肋板高一半處考慮(應保證該斷面也是按構造配筋)。預應力受彎構件應滿足條件Mud/Mcr1.0(正截面抗彎承載設計值/正截面開裂彎矩值)。部分預應力受彎構件滿足條件0.003bh0。1.8.3鋼筋混凝土板的構造規定斜板的具體構造規定在斜板的支座附近宜增設平行于支座軸線的分布鋼筋。

24、或將分布鋼筋向支座方向呈扇形分布,過渡到平行于支座軸線。預制斜空心板板的橋面鋪裝層的鈍角部位應加鋪鋼筋網加強,放置于鋪裝鋼筋的下面。空心板橋的頂底板厚度,最小均不應小于80mm。1.8.4鋼筋混凝土梁的構造規定T梁的橫隔梁間距最大應小于10m。T梁的腹板寬度最小應不小于18cm。預制梁混凝土與用于現澆整體連接的現澆混凝土齡期之差不應超過3個月。各主鋼筋間橫向凈距和層與層之間的豎向凈距,當鋼筋為3層以下時,不應小于3cm,并不小于鋼筋直徑;當鋼筋為3層以上時,不應小于4cm,并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25倍。1.8.5預應力混凝土板梁的構造規定預應力混凝土梁當設置豎向預應力鋼筋時,其縱向間距宜為50

25、100cm。預應力混凝土T梁和箱形截面梁腹板內應分別設置直徑12的箍筋,且應采用帶肋鋼筋,間距最大值25cm;自支座中心起長度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圍內,應采用閉合式箍筋,間距10cm。在T梁下部馬蹄內 ,應另設直徑10閉合式箍筋,間距最大20cm。此外,馬蹄內尚應設置12的定位筋。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端部應設置長度15cm以上的螺旋筋。應注意曲線預應力管道之間的最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規定,按規范計算確定。后張法預應力管道的壓漿用水泥漿,采用真空壓漿,抗壓強度不應低于30Mpa。后張法預應力梁的封錨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混凝土本身強度等級的80%,最好同等標號。預應力管道注漿中需摻加微硅粉,其含

26、量是20.0kg/m3。產品的化學組成和物理性質規定如下:. 化學成分:SiO290%,H2O2.0%,LOI(燒矢量)5.0%。. 物理性質:45m(45m篩余)5.0%1.8.6墩臺身、承臺和基礎的構造規定配有普通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偏心受壓構件(樁、柱除外),箍筋應做成閉合式,其直徑不應小于縱向鋼筋直徑的1/4,且不小于8mm。箍筋間距不應大于縱向受力鋼筋直徑的15倍、不大于構件短邊尺寸(圓形截面采用0.8倍直徑)并不大于40cm。配有普通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其縱向受力鋼筋應伸入與受壓構件連接的上下構件內,其長度不應小于受壓構件的直徑且不應小于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間接鋼筋的直徑不應小

27、于縱向鋼筋直徑的1/4,且不小于8mm。注意在流冰或有漂浮物的河流上,采用柱式墩時(柔性),應設置防護措施。防護塊石標號MU60,砂漿M20。群樁進入承臺的最小厚度為15cm,樁頂的承臺平面內應設一層鋼筋網,鋼筋用量12001500mm2/m。承臺的豎向連系筋,其直徑不應小于16。1.8.7其他構造規定為防止空心板的單板受力,采用如下措施來加強鉸縫的連接。鉸縫混凝土先期澆注,達到一定強度后再澆注橋面鋪裝混凝土。在空心板鉸縫處增加橫向連接鋼筋,具體圖紙見空心板鉸縫連接鋼筋構造圖。1.9防腐設計 潮水位變化區,箍筋凈保護層不小于4.5厘米。2、大中橋設計2.1上部梁板設計:2.1.1橋梁上部結構主

28、要采用預制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寬幅空心板,標準底板寬1.5m)、后張預應力混凝土T型梁,現澆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板)、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板)等結構。大橋采用先簡支后結構連續。中橋采用橋面連續。2.1.2中橋背墻與梁(板)端及墩頂梁(板)端之間填塞油毛氈。2.1.3先簡支后連續橋梁,墩頂連續段采用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混凝土內摻入不大于12%(替代水泥率)的膨脹劑,膨脹率應在0.03%左右,施工單位應通過試驗確定最佳摻量。膨脹劑的具體要求參照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的規定,并注明澆注時應選在每天的低溫時間。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攪拌機選用強制式攪拌機,強制式攪拌23分鐘。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投料過程為

29、先投入碎石,然后投入纖維,再投入砂子攪拌兩分鐘,使纖維充分打開,然后投入水泥和水攪拌均勻即可。不能因摻入聚丙烯纖維而放松對砼的早期養護。聚丙烯纖維混凝土:聚丙烯纖維摻入量為0.9kgm3。聚丙烯纖維的性能要求如下表:聚丙烯纖維的性能密度(g/cm3)0.91彈性模量(MPa)3500長度(mm)20當量直徑(m)100產品形狀束狀網斷裂延伸率()10耐酸堿性強吸水性不吸水抗拉強度(MPa)560熔點160-1802.2橋面鋪裝設計2.2.1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T梁橋面鋪裝,一般采用7瀝青混凝土+防水層+10C50的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和矩形板橋面鋪裝,采用7瀝青混凝土+防水層+10C4

30、0的鋼筋混凝土。2.2.2橋面混凝土鋪裝層的鋼筋應橋面鋪裝鋼筋采用1215cm(橫橋向)10cm(順橋向)的焊接鋼筋網。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2.5cm;鋼筋網需由直徑F22以上鋼筋豎直支立墊起,間距1m1m,支立鋼筋與鋪裝鋼筋間需焊接。2.2.3橋面鋪裝鋼筋網在設置伸縮縫裝置處鋼筋應斷開;鋪裝鋼筋應伸入護欄或防撞墻基座內。當橋臺未設置伸縮縫裝置時,橋面鋪裝鋼筋應伸入搭板或背墻內,但需要進行失效處理,橋面鋪裝一次澆筑完成,梁板不再留50cm與臺后搭板一起澆筑。2.2.4在設計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時,由于預應力混凝土板梁上拱度的影響,為保證橋面混鋪裝厚度,設計圖紙中應明確施工中應采取必要的如墩

31、頂預降等措施以保證跨中實際鋪裝厚度與設計厚度之差不得大于2cm。2.3橋梁墩臺設計2.3.1橋梁下部結構有關尺寸,一般情況下參照經技術部審核的通用圖設計采用。對特殊情況和特殊結構需經結構計算并經技術部評審后方可采用。2.3.2橋墩柱高在7m以上的大中橋,在樁柱結合處均設橫系梁。當墩身高度大于16m時,應在墩身中部增設一道系梁。在墩身中部設置系梁時,盡量使系梁頂距蓋梁頂取同一個數值。2.3.3橫系梁底面宜在冰凍線以下,否則應采取抬高系梁至地面以上。2.3.4臺身高度小于10m的肋板橋臺不設置橫系梁,大于10m設置一道系梁。2.3.5墩臺身主筋伸入蓋梁的長度不得小于30D。樁頂伸入承臺應不小于15

32、cm。2.3.6全橋的墩柱形式、規格除特殊要求外盡可能保持一致。但樁柱配筋應根據墩柱高度、支座的型式經計算確定。尤其是結構型式和墩柱高度變化較大的大橋、特大橋,原則上不得為設計簡便而全橋墩柱采用相同配筋。2.3.7對摩擦樁,當樁長等于小于16m時,樁基縱向鋼筋全部一通到底;當樁長小于等于30m時,樁基縱向鋼筋50%一通到底,截斷筋按2/3樁長選用;當樁長大于30m時,長的縱向筋按2/3樁長選用,但不得小于30m,截斷筋按2/3長筋選用,其余長度采用素混凝土。對個別樁長較長的、最大素混凝土段長度不宜大于20m。2.3.8柱式或肋板式橋臺,耳墻長度的選取可參照下表:(按臺前坡比1:1.5(正)推算

33、):跨徑耳墻長(cm)05101520253035404513180200220162002202402022024026025280300(采取措施)2.3.9橋臺背墻高度大于150cm時,背墻一定范圍的縱向鋼筋應適當加密,間距控制在15cm左右。另外,橋頭縱坡大于2%的20m跨徑以上橋梁,背墻豎向鋼筋應適當加強。豎向鋼筋的配筋率應滿足偏心受壓構件的要求。2.3.10當橋頭縱坡較大時,特別是當板高較高時,由于縱坡的影響有可能會發生板放置不到蓋梁頂的情況,所以設計時應注意保證板端至背墻前緣的距離。為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可將板端或背墻做成傾斜的。2.3.11蓋梁頂底面倒角采用3cm3cm的方倒角

34、,方柱的倒角宜采用R=5cm的圓角。2.3.12關于樁基負摩阻的設計,對于產生負摩阻力的深度可取0.8倍的軟弱壓縮層厚度,在此厚度范圍內應不計正側阻力,尚應計入樁側的負摩阻力。2.4橋梁支座設計2.4.1安裝板式橡膠支座時,應保證其上下表面與梁底面及墩臺(或支座墊石)頂面平整密貼,傳力均勻,不得有脫空現象。2.4.2當縱坡大于等于1%或橫坡大于2%時,需要在板底調平適應縱橫坡度。13m以下跨徑橋梁在墩臺帽頂面應設置環氧樹脂水泥砂漿找平層,13m以上(包括13m)應在墩臺帽頂面設置墊石,通過設置墊層或調整墊石高度適應縱橫坡。設置支座墊石時應使支座頂面和底面保持水平。墩帽頂面的環氧樹脂水泥砂漿找平

35、層最大高度不得大于3cm。支承墊石平面尺寸可較支座邊緣寬出7.5cm。(支座有下鋼板的墊石寬出下鋼板邊緣不應小于5cm), 中心高度815cm(跨徑較大的T梁、連續板墊石高度可采用15cm;空心板結構可采用8cm;)。滑板式支座應設防塵罩。2.4.3 彎、坡、斜、寬橋梁宜選用圓形板式橡膠支座。不應使用帶球冠的板式橡膠支座或坡形的板式橡膠支座。2.4.4 空心板橋梁為適應縱橫坡度,需要在梁板預制時梁底增加與梁板同時澆筑的混凝土墊塊。2.4.5 根據橋孔布置,對跨徑20m以下梁板可參考下表選取支座規格。標準跨徑(m)支座型號(mm)聯孔數n支座型號(mm)聯孔數n支座間距(cm)6.0油毛氈8.0

36、油毛氈10.0GYZ17535n4112.513.0GYZ22542n4107.516.0GYZ225562n4GYZ22542n2107.520.0GYZ250632n4GYZ25042n2105(上表所列為對應于最大聯孔長度的支座厚度,具體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橋孔布置合理選用支座規格。另外,對采用滑板支座的,表中支座中距可根據需要適當變化)。結構連續時應根據實際計算確定支座類型及尺寸。2.5橋梁附屬結構設計2.5.1橋頭搭板2.5.1.1大中橋均應設置橋頭搭板。小橋不設置橋頭搭板。搭板厚度不宜小于0.25m,長度不宜小于6m。2.5.1.2橋臺不設伸縮縫的,橋頭搭板一端栓在橋臺背墻上,橋臺設

37、置伸縮縫的臺背增設擱置搭板的牛腿,背墻厚度不小于50cm。搭板末端底面坐落于路基頂面。2.5.1.3橋頭搭板長度可參照下表確定臺后填土高(m)67891011搭板長(m)6788910搭板厚(cm)3030303034342.5.2 伸縮縫2.5.2.1橋涵的上下部構造應視需要設置變形縫或伸縮縫以減小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和徐變、地基不均勻沉降以及其它外力所產生的影響。2.5.2.2中橋一般情況下不在橋臺設縫。伸縮縫規格可根據伸縮量大小宜采用國產模數型伸縮縫,并應優先選用80型型鋼縫,伸縮長度60m以下時,伸縮縫可選用60型型鋼縫。應給出一定范圍的安裝溫度定位值(15和20)以便于指導施工。2.

38、5.2.3伸縮縫采用聚丙烯纖維混凝土,并摻加適量的微硅粉,微硅粉不得降低混凝土標號,微硅粉摻量為20kgm3。聚丙烯纖維的摻入量為0.9 kgm3。2.5.3 橋頭錐坡2.5.3.1橋臺側墻后端和懸臂端伸入橋頭錐坡頂點以內的長度,均不應小于0.75m。2.5.3.2一般情況下,錐坡基礎埋置深度不小于1m,基礎頂寬60cm,底寬80cm,高度為75cm。處于河道內的大中橋(除有特殊要求的長大橋梁外)錐坡基礎埋置深度應在最大冰凍線以下(頂面可埋于地面下30cm);對有沖刷的河道,當一般沖刷較大時,錐坡基礎前應拋石,拋石深度同錐坡埋置深度,頂面寬2.5m,按1:1坡度延伸置基礎底面,拋石尺寸不小于3

39、0cm。2.5.3.3橋頭泄水槽寬度應根據橋長、橋上縱坡及坡長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對500m以下的橋梁,橋頭泄水槽按寬75cm設置,對500m以上長大橋梁,橋頭泄水槽按寬100cm設置,梯道寬度維持不變(梯道凈寬75cm)。具體尺寸見定型。2.5.3.4橋頭梯道、泄水槽的材料采用C25混凝土。2.5.4防撞及安全設施2.5.4.1橋上防撞墻采用F型,均采用75cm(基座以上高度),具體尺寸見定型。若路基兩側路緣石不抬起,則基座高度取25cm;若路緣石抬起,則基座高度為橋面鋪裝厚度+緣石高出路面的數值,即基座高度與路緣石頂面相平齊。2.5.4.2 小橋設置低欄桿,具體尺寸見定型。2.5.4.3對跨

40、越公路和鐵路的橋梁,均需在跨線孔全孔范圍內設置防落物網,防落物網的長度至少應延長至被交路外(鐵路為坡腳外)5m(垂直距離)。2.5.4.4單孔跨徑大于10m的橋梁防撞墻均設置0.3cm的斷縫,但縱向鋼管不斷開。設置原則如下:10米跨徑1道;13米跨徑2道;16米跨徑2道;20米跨徑3道。25米以上跨徑按5米左右設置一道為原則考慮。2.5.4.5僅在大橋防撞墻頂設置預埋件,防撞墻頂預埋件鋼板焊接焊角尺寸不小于10mm,設計可以適當調整N3鋼板尺寸。2.5.5排水設施2.5.5.1橋面設泄水管的要求:橋長(跨徑和)大于6m的大、中小橋。泄水管設置間距一般為3.0-5.0m。 縱坡大于等于2%的主線

41、橋梁,泄水管間距可適當加大。 跨越道路、鐵路的橋孔不設置泄水管。 單向坡時泄水管間距適當減小。3、 小橋、通道及涵洞的設計3.1 上部結構形式3.1.1小橋通道上部結構除采用標準孔徑的板式結構外,在山嶺地區溝峪深澗地質條件好,選用石砌拱或鋼筋混凝土拱結構(暗),跨徑58m宜采用矢跨比1/3圓弧拱,跨徑10m以上宜采用矢跨比1/41/5懸鏈線拱或拋物線拱。3.1.2若地質條件不允許可采用暗板橋,暗橋跨徑以凈跨徑為準。暗橋跨中板高大于60cm時可以采用明橋板型,此時應設置10cm混凝土鋪裝,鋪裝頂面采用防水土工布防水,范圍為背墻后2.0米。3.1.3 輕型橋臺板梁與臺背之間填筑與上部結構相同等級的

42、小石子混凝土。暗涵板梁與臺背之間填筑與上部結構相同等級的小石子混凝土,不再使用錨栓。3.1.4 進行拱涵、暗橋處的路堤缺口填土施工時,嚴禁使用振動碾壓,壓路機的重量不得超過15t。3.1.5拱圈、預制板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方可進行頂部填土,填土必須兩側對稱進行,嚴禁不對稱填土。3.1.6當縱坡不大于1%或橫坡不大于2%時,設置支座的小橋可將支座直接置于墩臺帽頂面,橋面橫坡由墩臺身高差形成。3.2下部結構形式3.2.1根據不同跨徑、上部構造、地質、地形、地勢條件選用適宜的下部結構:3.2.1.1鋼筋混凝土薄壁臺等輕型墩臺結構適用跨徑513m,單孔最大跨徑不應大于13m、多孔不宜超過3孔,橋

43、長不大于20m。臺身高度不宜大于6m且孔數及斜度不宜超出下表的規定。當斜度不大于15度時,可采用石砌輕型墩臺或薄壁臺;當斜度大于15度時,采用鋼筋混凝土輕型墩臺或薄壁臺。鋼筋混凝土輕型(薄壁)墩臺結構選擇表跨徑(m)最多孔數最大斜度單孔雙孔三孔63403015824020102301513130石砌輕型墩臺結構選擇表跨徑(m)最多孔數最大斜度單孔雙孔三孔63151058215101021510131153.2.1.2輕型墩臺橋下支撐梁在端部的間距應適當加密(間距不得大于1.5m),對斜度大于15度的端部改用砼支撐板,當斜度大于30度橋下全部采用支撐板。3.2.1.3石砌輕臺最小臺身厚度可參照下

44、表: 臺身厚度尺寸表 (一孔) 跨徑(m)支撐寬度(cm)H=3.0mH=4.0mH=5.0mA(cm)(kPa)A(cm)(kPa)A(cm)(kPa)64570160851601101708458016011516011018010501101601551601451801355160160130180120200表中數據是基礎厚60厘米,基礎襟邊取30厘米計算所得的。表中A為臺身寬度。 臺身厚度尺寸表 (兩孔或三孔) 跨徑(m)支撐寬度(cm)H=3.0mH=4.0mH=5.0mA(cm)(kPa)A(cm)(kPa)A(cm)(kPa)6457016085160115170845901

45、601201601201801050115160165160155180表中數據是基礎厚60厘米,基礎襟邊取30厘米計算所得的。表中A為臺身寬度。墩身厚度尺寸表 跨徑(m)H=3.0mH=4.0mH=5.0mA(cm)(kPa)A(cm)(kPa)A(cm)(kPa)6125180125180125190812518512519012520010125225125230125230表中數據是基礎厚60厘米,基礎襟邊取40厘米計算所得的。表中A為墩身寬度。3.2.1.4鋼筋混凝土薄壁臺和輕臺臺身主筋配置可參照下表執行。表中數據是按C30混凝土和70cm厚度確定的。臺身高度(m)鋼筋直徑(mm)鋼

46、筋根數(延m)31674167518761873.2.1.5鋼筋混凝土薄壁式墩臺結構橋臺樁基按斜度小于30度時采用4樁,大于等于30度時采用5樁布置。3.2.1.6鋼筋混凝土薄壁臺基樁配筋在滿足計算要求的前提下,一般情況下可參照下表設計。跨徑(m)臺高(m)鋼 筋 根 數4根樁5根樁樁徑(m)0-1515-30樁徑(m)30-4063100202020201002220410020202020100222051002022222210024226120222222221202422831002020202010020204100202022201002222512022222422120242

47、26120242224221202622103100202020201002220412022202220120222251202222242212026226120242226221202625133120222022201202220412022222222120222251202422242212026226120262228221202825橋墩樁基直徑與橋臺保持一致,配筋量按構造配筋即可,一般樁直徑100cm,采用1620;樁直徑120cm,采用2020。對多跨的薄壁臺,除斜度小于15度的橋外,其余橋樁徑均采用120cm,樁的配筋均按上述規定提高一檔(即增加2根主筋)。具體設計中可根

48、據實際地質情況,當采用100cm樁徑而樁長較長時也可適當調整樁徑。3.2.1.7鋼筋混凝土輕臺當斜交角度大于等于30度時,路中心設一道沉降縫,沉降縫設置貫穿臺身和基礎,臺帽連做。3.2.1.8對跨徑小于10m的支撐梁斷面尺寸采用3040(寬高)cm,其余跨徑采用4040(寬高)cm。支撐梁間距不宜大于2.0m。支撐板的厚度采用與支撐梁高度相同。在說明書中強調支撐梁開挖范圍內應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壓實度不小于93%。3.2.1.9 輕型墩臺、鋼筋混凝土薄壁式墩臺的墩臺身的厚度在高度大于3.5米時不宜小于70cm。3.2.1.10對臺高度大于6m地質條件好的路段可考慮采用U型橋臺。若地質條件不良,也

49、可考慮箱涵。3.2.1.11鋼筋混凝土薄壁臺及輕型臺結構,其橋臺耳墻長度可按每25cm一級,最大長度不宜大于500cm,并應進行計算,圍墻高度(不含基礎)不宜大于300cm,當必須采用高圍墻(地面高度大于2.0m)時,圍墻需設置橫向環形鋼筋加強。同時圍墻基礎埋置深度不小于凍深線以下(含墊層)。3.2.1.12對石砌輕臺,支撐梁位于基礎頂面,對鋼筋混凝土輕臺,支撐梁位于最下層基礎頂面;鋼筋混凝土薄壁臺,支撐梁位于承臺底面。3.2.1.13通道小橋圍擋墻基礎需要考慮凍深的要求。3.2.1.14 墩臺帽厚度采用40cm。3.2.1.15 橋臺臺背應涂三道瀝青防護。3.2.1.16小橋涵迎水面翼墻設計

50、長度應加長到單側不小于5m。3.3 橋下鋪砌設計3.3.1 小橋:在橋孔內全鋪40cm厚片石(M10漿砌)+砂礫墊層15cm,一般上、下游進水口在八字翼墻端或錐坡末端內全鋪,并在鋪砌末端設隔水墻寬50cm、深140cm,可以視沖刷情況加長。3.3.2 通道橋3.3.2.1 通道兼排水(排水)橋下采用梯形溝和矩形溝,可根據深度選擇30cm厚M10漿砌片石或現澆混凝土。路面采用15cm砂礫墊層+25cmC30砼(每5m設斷縫一道),排水溝深度大于等于60cm時要在路面邊緣設安全緣石3030cm,材料與邊溝一致。3.3.2.2通道兼排水可做暗溝排水,溝頂設置鋼筋混凝土蓋板。3.3.2.3通道下不排水

51、:橋下在八字翼墻末端、錐坡末端全鋪15cm砂礫墊層+25cmC30砼(每5m設斷縫一道)。通道進、出口或跨主線邊溝時,應設過道涵,采用不小于1.0m的蓋板涵或圓管涵。3.3.2.4通道外兩側各10m的引線路面,應不低于原路面設計標準。3.3.2.5通道橋兼排水的橋下排水溝靠近墻身側設置厚度不小于25cm的漿砌片石豎墻。3.4涵洞3.4.1涵洞形式的選擇3.4.1.1要根據地形、地勢、地貌、地質條件,本著技術可行、安全、美觀、經濟適用,就地取材的原則選擇形式。3.4.1.2涵洞最小填土高度0.5m,最大斜度不宜超過45度。3.4.1.3涵洞(排水)涵底縱坡不宜小于3,在水田區,特殊情況,涵底坡可

52、以零坡。3.4.1.4涵洞洞底縱坡一般不宜大于5%,特別是圓管涵的縱坡不宜過大,以免管壁遭受急流沖刷。如果涵底縱坡大于3%,其涵基礎做成臺階,每35m基礎設防滑隔墻或把基礎做成階梯形,涵底縱坡大于10%時,涵洞洞身及基礎應分段做成階梯形,同時前后兩節蓋板或拱圈的搭接高度不小于其厚的1/4。3.4.1.5管線需要設涵防護時,如產權單位未提出特殊要求,護涵可采用3m蓋板涵,涵下凈空不宜小于2.2m(滿足維修要求),洞口用磚封死。3.4.2涵身和洞口的鋪砌要求3.4.2.1蓋板涵、拱涵、箱涵洞身內和上、下游進水口八字翼墻端或錐坡末端鋪砌40厚M10漿砌片石+15cm砂礫墊層,并在鋪砌未端設置隔水墻寬

53、40cm,深140cm。3.4.2.2圓管涵進出水口、八字翼墻未端或錐坡末端,用25cm厚M10漿砌片石+10cm砂礫墊層,并在鋪砌末端設隔水墻,寬40cm,深140cm。3.4.2.3在山嶺地區,涵位地勢陡,坡度大,涵洞進水口要設集水井,出水口要設急流槽、消力池,集水井周圍2m上游山坡4m要用30cm厚M10漿砌片石+15cm砂礫墊層鋪砌,在鋪砌未端做嵌入地面下50cm厚的防沖檻。集水井底面標高應低于涵洞進水口涵底標高至少50cm,涵洞出水口要設急流槽和消力池,而急流槽體應設嵌固在地面下50cm60cm嵌固檻,防止水沖槽體下移破壞,并在槽下端設消力檻,減少水能沖力。3.4.2.4箱涵側墻、頂

54、板,蓋板涵臺身,拱涵拱圈及臺身,靠近填土面要涂三道瀝青防護。3.4.3涵洞身及基礎構造要求3.4.3.1圓管涵預制管節中節長1.0m/節,端管節0.5 m/節。1.5m管涵壁厚16。管涵基礎采用180度管基形式,涵基礎厚度用2倍管涵壁厚,基礎砂礫墊層20,涵身每46 m設一道沉降縫。1.5m圓管涵配筋可參照下表執行(公路級)管徑(m)壁厚鋼筋直徑填土高(m)根數1.51680.53.0111683.04.0121684.05.01416105.06.01016106.07.01116107.08.01216108.09.013注:對填土高度超過9m的應根據具體計算結果考慮適當加大管涵壁厚的處理

55、方案。3.4.3.2蓋板的斜型端(洞口)采用現澆板外,其余蓋板按正板預制和布置,臺身每68m設置沉降斷縫(正縫)一道。蓋板涵基礎如果采用整體式,基礎厚度按跨徑大小選定,3m時采用60cm,4m時采用80cm,斷縫位置與臺身對應,基礎上下層均設置鋼筋網。一字墻洞口時注意邊段長度不宜過短。蓋板涵按類環境,最大裂縫寬度Wtk按0.18mm控制,可參照下表設計:凈跨徑(m)板頂填土高度(m)支撐寬度(cm)預制板長(cm)蓋板厚度主鋼筋支點(cm)跨中(cm)直徑(mm)根數2.00.53.02023620251693.05.0222716115.07.0253016133.00.52.0303562

56、53016112.04.0303518124.06.0354020126.07.0374220134.00.52.030456303518132.04.0354022124.05.0404522135.06.0455022136.07.050552214(蓋板箍筋采用15cm間距)下表中尺寸是按臺身材料為混凝土時計算給出的。2m蓋板涵分離式基礎下部尺寸(單位:cm)填土高度(m)H=2.0mH=2.5mA(kPa)A(kPa)200250300200250300CCCCCC0.575251510852515101.070251510802515101.565251510752515102.06

57、0252010703020152.560302015653020153.060352515603525203.560402520603525204.06030206030254.56030256035257.0653560353m蓋板涵分離式基礎下部尺寸(單位:cm)填土高度(m)H=2.5mH=3.0mH=3.5mA(kPa)A(kPa)A(kPa)200250300200250300200250300CCCCCCCCC0.5803525201004030201154530201.075302015953525151054025151.570352515853525151004025152.

58、06535252080403020954030202.56540302075403020904535253.06530257035258535303.56535257040308040304.06535307040308045355.06535704080406.06540704080457.06570804m蓋板涵分離式基礎下部尺寸(單位:cm)填土高度(m)H=3.0mH=3.5mH=4.0mA(kPa)A(kPa)A(kPa)200250300200250300200250300CCCCCCCCC0.5954535251104535251254535251.085453025100453

59、5251154535251.5804535259045352510540302.07545353085403010040302.57040308040359545353.06545358045359045403.56540754085404.06545754585457.0657585(表格中H為支撐梁中心到蓋板中心的高度,A為臺身寬度,C為基礎襟邊寬度,基礎厚度60cm)下表中尺寸是按臺身材料為漿砌片石時計算給出的。2m蓋板涵分離式基礎下部尺寸(單位:cm)填土高度(m)H=2.0mH=2.5mA(kPa)A(kPa)160200250160200250CCCCCC0.58035201090

60、3520151.075302010853020101.570302010803020102.065302015753020152.560352515703525153.060352515654030203.5604030206530204.06035256535254.56035256535305.060403065303m蓋板涵分離式基礎下部尺寸(單位:cm)填土高度(m)H=2.5mH=3.0mH=3.5mA(kPa)A(kPa)A(kPa)160200250180200250180200250CCCCCCCCC0.5854030201054535201204035201.08035302

61、01004030201104030201.575353020904030201054030202.070403020854035251004535252.5704035258035209540253.070403075403090303.57030753085354.07035753580405.070354m蓋板涵分離式基礎下部尺寸(單位:cm)填土高度(m)H=3.0mH=3.5mH=4.0mA(kPa)A(kPa)A(kPa)180200250180200250180200250CCCCCCCCC0.510050453011550453013045301.0905040301055045

62、3012045301.5855045309550453011045302.08050453590503510550352.57550358540100403.07040854595453.57045804590504.070508050(表格中H為支撐梁中心到蓋板中心的高度,A為臺身寬度,C為基礎襟邊寬度,基礎材料選用漿砌片石時,當C40厘米,基礎厚度取60cm;當C=45厘米,基礎厚度取70cm;當C=50厘米,基礎厚度取75cm。基礎材料選用混凝土時,當C45厘米,基礎厚度取60cm;當C=50厘米,基礎厚度取65cm。)3.4.3.3箱涵凈高(H)大于等于3.5m時,側墻厚度采用70cm

63、。其余可采用60cm。箱涵結構,當填土較高,斜度較大時,應考慮在路肩處增設一道變形縫。斜箱涵斷縫,盡量在路中心線處,注意不能在行車道處。3.4.3.4拱涵結構的拱圈采用矢跨比1/2。如果采用整體混凝土基礎,基礎設置二層(上下)鋼筋網。跨徑3m時采用60cm,跨徑4m時采用80cm,跨徑5m采用100cm。涵臺后的填土應在涵洞砌體砂漿達到設計強度80%以上方可進行,同時應嚴格按水平分層,對稱填筑壓實。拱圈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進行拱頂填土。拱頂填土必須兩側對稱進行,嚴禁不對稱填土。在地基的土質變化較大、基礎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許承載力發生較大變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處均應設置沉降縫。沉降

64、縫防水措施如下:在基礎頂面以下填嵌涂瀝青木板或瀝青砂,并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0cm。在基礎頂面以上,接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0cm,中間空隙填以粘土。由于拱涵對溫度變化和基礎不均勻變位比較敏感,為防止拱圈出現拉力,拱頂填土高度不宜過小。地質條件不好時,整體式基礎底可以換填厚度不小于50cm的砂礫或碎石墊層。當地質條件相對較好,采用整體式基礎時,基礎底也應換填20cm砂礫或碎石墊層。以排水為主、有一定沖刷的拱涵,錐坡基礎可參照大中橋錐坡設計。拱涵臺后應設置排水設施。3.4.3.5整體式涵洞基礎面的地基土的承壓應力可按平均

65、分布計算。整體式基礎可按作用了均布荷載的與臺身整體連接的板計算。對蓋板涵,其計算跨徑可取為兩墻間的距離加基礎厚,但不大于兩墻中心間的距離。拱涵計算跨徑可取為兩墻間的距離。墻身處基礎彎矩:M=-0.7M0;基礎跨中彎矩:M=0.7M0。其中M0為按上述規定的計算跨徑確定的簡支梁的跨中彎矩。基礎剪力計算按兩墻間凈距離的簡支板計算。3.4.3.6采用整體式基礎的臺身,混凝土墻身與基礎間應設置短鋼筋連接,鋼筋規格和數量按每米7根16,鋼筋長度按100cm計。當墻身采用砌石時,基礎頂面應外露片石,保證臺身與基礎的整體連接。3.4.3.7涵洞整體式基礎頂面與鋪砌砂礫墊層底面之間的厚度小于15cm時,應全部采用砂礫。3.4.3.8蓋板涵支撐梁斷面尺寸為0.30.3m,間距一般為2m。蓋板涵頂面采用瀝青土工布防水,范圍為背墻后2.0米。3.4.3.9涵洞原則上少采用整體式基礎,設計時優先選擇采用多層分離式淺基礎,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換填,換填深度根據計算確定,但換填深度不宜超過1.5m,且總的挖深不宜超過4.0m,換填材料一律采用砂礫。如采用分離式基礎不滿足上述要求,可以采用滿足上述換填條件的整體式基礎。如換填深度較大應進行地基處理,但同樣優先采用多層分離式基礎。地基處理不能滿足要求的可以采用樁基礎。小橋換填同樣按上述原則執行。


注意事項

本文(濱海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通用指導書(32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临湘市| 乌审旗| 天全县| 河东区| 江门市| 长武县| 佛教| 定襄县| 德兴市| 巴林右旗| 民权县| 玉溪市| 雷山县| 庆阳市| 游戏| 宣城市| 济源市| 徐闻县| 高要市| 临海市| 日照市| 东山县| 克什克腾旗| 大城县| 读书| 龙陵县| 德格县| 湘乡市| 高安市| 南陵县| 鸡东县| 乌拉特中旗| 平罗县| 马关县| 瑞安市| 华池县| 义乌市| 巍山| 会宁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