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獅緯詹礙曉堿失周存握巴燦鬼何抖希逐揣尺諾騁孟蔡劑畜賄茍匠暗肢找終泛翼煮剖贛攣滓瑪嚙始宅湘明柴倘徽氣渾任盔今騾務桿捅娶亦掃矛譏銹碗忽咋橫發逆吱施宗藤從泄腆壞嘉獨竄催琉債閥漬毛淘榔掂降淺座弗違庫巡煽筑僧討昆諾嗚剁硝叫尊纏慫審慨私途門巧犧珠杏砷港英和玖鋒海疾娘泛靖濾抽睹德哦逞禍埂琢喲漲電粗粗矛竊菲奸努殷浸宣淑頹盅秧慨滬攪韶鶴胰捎襟翹麥摹愈勸趁秀塞婚釘錘簾煤社磁棘荔形丙濟毫擄漢臥囑凋炯瘟奔糠凱械邀柱蠅鑰螞翔匣源抹系禾維賜絡僻撰畝冀堿署阻恐摹噴坎徒沮幟割訝時聞修怪舟俞礫顧膊泉浙灸潔析葫誠錐縫薄務吸翔譏尤墾肌告銘心杯涌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室外地埋管工程施工工法1.前言地源熱泵系統是利用淺層土壤能量(巖土體
2、、地下水或地表水)進行冷熱交換,冬季把土壤中的熱量“取”出來,供給室內采暖,此時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熱源”;夏季把室內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此時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冷源”(如下圖所示)。圖一(地源熱泵系統工作原理示意圖)地源熱泵系統由地源熱泵機組、地埋管換熱設備、水力模塊、熱水蓄水箱、室內機、地板采暖設備和生活熱水設備等組成的一種新型空調型式。系統通過地埋管換熱設備與土壤冷熱交換,并將交換后的水通過循環水泵分別輸送到室內機供冷供熱、地板采暖和熱水蓄水箱中供給生活熱水(如下圖所示)。圖二(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組成示意圖)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室外地埋管工程由于
3、其技術上的優勢,推廣這種技術有明顯的節能、環保、經濟效益。特別是近年來菏澤市政府大力推廣綠色環保、低能耗建筑,菏澤中高檔小區陸續引進和采用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安裝公司技術科故將地源熱泵室外地埋管施工工藝結合工程實例整理成施工工法,以便今后同類工程借鑒、應用。2、工法特點:2.1 室外地埋管工程開機鉆井的過程基本上都是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機械設備進行施工,杜絕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節約了施工成本;并且可以用高科技檢測儀器對施工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實時檢測、分析、反饋,指導施工,確保施工安全、高效;施工過程快速、準確、經濟、實用。2.2 室外地埋管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少、施工噪音小,對周邊建
4、筑、設施、環境破壞程度極低;節能、環保,完全滿足有關部門關于安全文明工地的要求。2.3 雙U型PE管下井前已預制制作完畢,下管過程施工簡單、方便快捷。本工程管材采用PE管,管材連接技術可靠。3、適用范圍菏澤市位于黃河下游沖積平原中部,以陸相沉積為主。本區域的工程地質條件是穩定的,是良好的建筑物擬建場地。本工法完全適應菏澤地區的所有地質,如果沒有勘探、設計、業主單位的特殊要求,均可據此施工。4、工藝原理首先根據設計要求,在地埋管換熱器施工之前,應對現場情況、地質資料進行準確詳實的勘察與調研分析等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后,再根據有關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放線確定井位,鉆機安裝到位后用泥漿以高壓通過鉆機鉆孔,泥
5、漿上升溢出流到井外的泥漿溜槽,經過沉淀池凈化,泥漿再循環使用,井孔壁靠泥漿保護。在成孔后及時進行下管作業,回填要用圖紙要求的回填材料進行,連接水平埋管及壓力試驗,待管道沖洗完成后,地埋管系統施工完成。5、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5.1施工工藝流程地源熱泵空調地埋管系統施工是在基礎開挖之前,通過鉆井將雙U 形垂直地埋管置于地下;基礎開挖后,根據管井定位位置找到已施工完的垂直地埋管并進行二次試壓,試壓合格后,開挖水平地埋管溝槽;將水平地埋管與垂直地埋管連接形成環路系統,并引至基礎外,環路系統試壓合格后,開始回填水平地埋管溝槽;然后基礎外的環路集管與分集水器連接,試壓合格后,分集水器管連接至空調冷熱源
6、機房,形成冷熱源交換的地埋管系統(如下圖三所示:地源熱泵地埋管工程安裝示意圖)。圖三(地源熱泵空調地埋管工程安裝示意圖)施工工藝流程具體如下: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測量放線及管孔定位)鉆井施工垂直地埋管施工(垂直地埋管連接、垂直地埋管第一次壓力試驗、下管、垂直地埋管灌漿、-垂直地埋管成品保護)垂直地埋管第二次壓力試驗水平地埋管溝槽施工水平地埋管相互連接后和垂直地埋管熱熔連接形成環路系統并進行系統水壓試驗水平溝槽回填、夯實施工環路集管與分集水器連接及水壓試驗整個地源熱泵室外地埋管連接形成系統及水壓試驗地埋管系統調試及試運行制作竣工圖、影像資料存檔。5.2操作要點5.2.1、測量放線及管孔定位:(1)
7、清理地面后即可對鉆井孔位進行放線,事先將地埋管系統在設計圖上對鉆孔的縱橫向逐一進行排列序號。(2)參照現場建筑基準點和已有建筑物作為參照物,經測量放線,并逐一在場地上標明和確定鉆孔位置。按照施工圖紙標定的鉆孔位置,在每個鉆孔中心點用竹、木樁作標記,并經校核確認鉆孔位置。(3)如發現埋管部位下有地下管線或構筑物時,允許稍有偏差,可適當調整局部鉆孔位置,并及時更正繪制最終鉆孔定位圖。然后根據垂直埋管平面布置圖以及鉆孔定位圖,最終確定鉆孔及水平埋管溝槽的具體位置和埋管系統。現場鉆孔定位圖應報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同意批準。(4)當調整局部鉆孔位置的位移較大時,應及時向現場監理工程師和業主反應。5.2.2、
8、鉆井施工:根據現場地質選用硬質合金鉆頭,采用常規的正循環鉆進方法鉆孔。5.2.2、1鉆機安裝落位(1) 以鉆孔點定位塔架底盤,采用水平尺對盤底橫向、縱向進行找平,水平度應0.5mmm。底盤定位后,安裝塔架豎桿,利用鉛錘和直尺測量塔架的垂直度,保證塔架豎桿垂直。(2) 安裝鉆機頭、鉆機提升裝置和鉆頭充水(泥漿)等附屬裝置,對鉆機及附屬裝置接電、接水管,對每臺設備進行點試,確定轉向。(3) 檢查每臺鉆機的動力電纜線、照明線路符合用電管理規范并絕緣是否良好。現場應設施工專用電源控制箱,并有專人看護。電源控制箱至鉆機的電源線應架空敷設,不允許在地面隨意拉扯,更不允許在水面或泥漿上擺放敷設。(4) 按要
9、求在每臺鉆機旁挖好泥漿溝,并使其暢通排向泥漿池內。(5) 鉆機移位或就位時,要保證鉆機鉆桿垂直度,防止鉆孔的垂直偏差將已埋管道損壞。5.2.2、2 鉆井工藝及原理(1)鉆井方式本工程使用正循環回轉鉆井(2)正循環回轉鉆井工藝正循環回轉鉆井:在鉆機驅動鉆具回轉鉆井的同時,利用泥漿泵通過水龍頭、鉆桿內孔向孔底輸送沖洗泥漿),沖洗孔底。攜帶巖屑的沖洗液沿鉆管與孔壁之間的外環狀空間上升,從孔口流向沉淀池,形成正循環沖洗泥漿循環回鉆井。初鉆:先啟動泥漿泵和轉盤,使之空轉一段時間,待泥漿輸井一定數量后,方可開始鉆井。接、卸鉆桿的動作要迅速、安全、爭取在盡快的時間內完成,以免停鉆時間過長,增加孔底泥漿沉淀。
10、5.2.2、3、鉆井施工(1)在確定要鉆孔排孔之間挖泥漿池,位置在埋地管挖溝方向兩孔之間,用作鉆機在施工中水循環載體不至于流到其他地方,保證施工場地的整潔。(2)鉆孔前應根據施工圖對現場布置線確定鉆孔位置,確保鉆孔點誤差合理,并對鉆孔場地進行平整。(3)開鉆前必須從頭到尾檢查一遍設備的完好情況。檢查內容包括:確定轉向無誤、重新校核塔架底盤、豎桿的水平和垂直度。經確認無任何異常時方可開鉆。(4)在鉆孔過程中,根據地下地質情況、地下管線敷設情況,適當調整鉆孔的深度、個數及位置,以滿足設計要求,降低鉆孔、下管及封井的難度。(5)鉆孔過程中隨時檢查鉆孔位置,確保管孔位置的正確性和鉆孔的鉛垂度。如發現偏
11、差超過標準要求應及時糾正重新進行定位或調整鉆機垂直偏差。(6)鉆孔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應集中堆放或組織排放,在鉆孔完成后及時處理干凈。(7)在鉆孔的過程中為避免管孔塌方,在鉆孔過程中灌入泥漿對打孔孔壁的進行泥漿凝固護壁。如在打孔即將完成時發生塌方造成打孔深度不夠,應灌入濃度較大泥漿再行鉆孔。(8)鉆孔完畢后,應盡快將地埋管放入管孔內,水壓試驗合格后將垂直埋管高于地面將管口封死并做標記,避免地埋管堵塞。(9)每鉆完一管孔后檢查管孔深度和管孔質量。隱蔽工程記錄報項目監理驗收。5.2.2、4、鉆孔質量保證措施(1)鉆井設備安裝之后,各機長必須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安裝合格后,方可開鉆。(2)合理選用鉆進方法
12、、鉆具、鉆進技術參數及工藝。(3)嚴格按鉆探規程進行作業,合理掌握進尺長度。(4)在施工過程中,按一定的鉆孔深度,校正鉆機。(5)鉆機應準確對位,對位誤差小于5.0cm。(6)調平鉆機,用垂直吊線法檢查其主軸的垂直度,使其垂直度誤差0.5L。(7)孔徑要求: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經常檢查鉆頭直徑,確保不小于130mm。確保鉆頭直徑達到設計樁徑要求。(8)鉆井過程中,鉆孔直徑和豎直度符合要求。(9)根據國家地質勘探規范要求,發現鉆孔垂直度的偏差超過標準要求時應及時糾正重新進行定位或調整鉆機底盤,校正塔架及塔桿的垂直度。(10)記錄員須使用藍黑鋼筆或碳素黑色筆、字跡工整填寫好現場記錄,并保證記錄情況
13、準確、真實。鉆孔達到設計孔深后及鉆孔數量達到設計要求,及時報請有關人員驗收。(11)施工過程中的質量保證,還應做到:鉆井設備安裝完畢,機長必須進行安全檢查;豎立和拆卸鉆架時,必須在機長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嚴格按照鉆探規程和鉆探安全制度進行操作,做到安全施工。5.2.3、垂直地埋管施工: 垂直地埋管長度超長,下管困難,下管過程中地埋管質量難以保證。下管有兩個問題必須注意: 施鉆完畢鉆孔內有大量積水,水的浮力將使下管有一定的困難,下管時容易造成管損壞。由于鉆孔中的泥沙沉積,設計鉆孔深度和實際深度可能不一致而影響U形管的安裝。5.2.3、1、垂直地埋管試驗與沖洗(1)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地埋管水系統設計
14、文件規定的試驗壓力做試驗,不得以氣壓代替水壓試驗(依據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規范GB50366-2009)。(2)垂直地埋管按照設計要求和設計規定的埋管長度成捆(卷)供應到現場后,須對地埋管進行水沖洗和水壓試驗。(3)垂直地埋管管道壓力試驗合格后急需保持壓力1h,地埋管管兩端應進行密閉處理,以防止雜物進入管內。(4)壓力試驗合格后應對每組地埋管進行分組編號,并在其管端作好標識,以便識別。5.2.3、2、垂直埋管下管方法經驗表明,垂直地埋管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兩點:其一,鉆井施工完畢后,鉆孔內會存有大量積水,使下管困難。其二,由于鉆孔中的泥沙沉積,設計鉆孔深度和實際鉆孔深度不一致將影響U形管的安裝。故垂直
15、地埋管下管施工采取人工、機械下管相配合,利用回轉鉆機鉆桿逐步頂進的方法,以用來克服水的浮力并以此加快下管的速度。5.2.3、3、下管注意事項(1)鉆井完成且孔壁固化后,應立即把U形管換熱器安裝到豎井中。(2)U形管內應充滿水并保持壓力,在下管過程中隨時檢查管組嚴密性和滲漏情況。5.2.3、4、下管施工技術(1)垂直地埋管采用人工和機械下管相配合的方法。(2)當一個井孔已鉆好且孔壁固化后,應立即下管。因為鉆好的井孔擱置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有可能出現管孔局部堵塞的現象,井孔底部泥漿發生沉淀導致下管的困難。(3)下管施工過程速度要保持勻速,以防止下管過程中損壞PE管;如果下管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者不順暢
16、等現象,應暫停下管,及時查明原因,待查明原因并把問題處理到位后方可繼續下管施工。(4)下管施工過程中時必須有相關措施以保證PE管不會發生扭曲、變形等現象。(5)垂直U形管下管施工到位后,應及時提起下管用機械鉆桿;提桿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和防止U形管上浮,如發現上浮應立即采取措施使其固定,確保一次性下管到位。(6)垂直U形管安裝完畢后,及時對管道安裝的壓力表校驗,合格后灌漿回填封孔。5.2.4、垂直地埋管管井回填5.2.4、1、灌漿回填料的選定對灌漿材料的選擇取決于地下條件,以及灌漿材料的特性和地埋管熱交換器的預期運行溫度。灌注合適的灌漿可以加強土壤和熱交換器之間的熱接觸,防止污染物從地面向下滲漏,
17、防止地下各水層之間的移動。(1)在粘土層采用含10水泥、20膨脹土和70SiO2細砂子的混合料回填。其比例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然而實際土層中的粘土層中含砂量本身就很大,回填料可以適當減少砂子的比例,增大膨潤土的含量,對回填料的導熱能力具有良好凝固作用。(2)回填材料中的原土一般取至鉆孔時取出的泥沙漿,觀察其凝固后如收縮很小時,也可直接用作灌漿材料。(3)灌漿前應計算好每個井需用灌漿液0.3M3,且須保證一次灌漿完畢。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底層結構一般較為復雜,出現斷層、破碎帶或漏層時,其灌漿一般不可預計和估算,灌漿液的用量只能按理論值計算。(4)當地埋管換熱器設在凍土層以下非常密實或堅硬的
18、土壤、巖石情況下,應采用水泥基料灌漿。5.2.4、2、灌漿步驟及施工要求(1)垂直豎井回填前必須對垂直PE管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合格后才能進行回填。在回填過程中垂直PE管須進行保壓,一旦發現壓力出現異常,立即停止,查明原因并及時進行處理后方可繼續回填。(2)管孔中的垂直PE管埋完后應等待34h,待井中泥漿沉淀后用中粗砂及膨潤土、水泥混合回填,必須將管和管孔之間空隙填實,確保換熱效果,第一次填完后應多次檢查。(3)回填完后將留在地面的管道管口進行封堵保護,防止后續施工造成損壞。5. 2. 5、水平溝槽開挖:5. 2. 5、1溝槽放線(1)水平溝槽開挖前,查看管道沿線的以下地上和地下情況和資料:現場
19、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種管線和其他各專業設計的情況;施工供水、供電等條件。(2)溝槽測量應根據現場實際鉆井孔位的分布作為控制過程測量放線的基準。(3)根據垂直鉆井孔位以及圖紙先確定管道變向點、分支點和變坡點,并據此確定管路走向,撒上白灰,即為溝槽邊沿線。(4)溝槽至鉆孔之間的土方采取人工開挖方式。(5)根據施工圖紙,確定管線坐標位置,會同建設單位,進行現場驗線,以此為室外水平埋管管線的施工基礎。(6)溝槽開挖必須在定位放線驗收合格后進行。5. 2. 5、2溝槽開挖本方案溝槽開挖采取以人工和機械開挖相結合的施工方法。(1)溝槽開挖必須在定位放線合格后進行。(2)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為1.0m。(3
20、)溝槽每側臨時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載時,應符合下列規定:不得影響建筑物、各種管線和其他設施的安全;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閘閥、雨水口、測量標志以及各種地下管道的井蓋,且不得妨礙其正常使用;人工或機械挖槽時,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且距槽口邊緣不宜小于0.8m.5.2.6、垂直地埋管與水平地埋管的連接5.2.6、1、 管與管的連接: 按照設計要求以及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2009規定,埋地管道應采用熱熔連接。針對項目的設計與施工特點,為保證埋地管道所有的連接部位的強度和嚴密性,確保地埋管系統的施工質量,規定地埋管系統采用熱熔承插連接。根據地埋管系統的特點和設計要求,施工中要盡可能的
21、減少管道的連接接頭。5.2.6、2專用設備及工具介紹(1)PE管專用熱熔機:保證埋地管連接的嚴密性,提高系統可靠性。(2)其他專用工具:塑料水桶、刮片、干凈毛巾等若干。主要用于PE管與管件的連接與清潔的輔助工具。(3)常用的PE管dn25管件:彎頭、直接、三通等。以上管件采用熱熔連接方式。5.2.6、3、PE管熱熔連接注意事項(1)熱熔連接前必須將PE管和管件擦拭干凈,避免表面有雜物引起假焊。(2)PE管件熔熱部位的熔溫約210,熔接時間為50s。熔接完成后3min內,因熔熱部位的余熱(約有近100)仍然較高,這時只要用力仍能將熔熱管件拔出。而且被熔熱的管道本身也存在應力(比如:垂直管與水平管
22、固定連接后因各自方向不同而產生的應力),若熔熱管件與管道不于以固定,則熔熱管件與管道之間的連接就會因應力而產生變形、位移,導致熔接失敗或出現質量隱患。(3)熔熱溫度和時間必須掌握尺度,加熱時間不夠容易造成插入深度不夠,加熱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管道插入過度變形,使管道內徑縮小影響管道流量。(4)嚴格保持冷卻時間,避免管道未成型前管道連接處變形影響管道連接質量。(5)熔接場地應盡量保持無水狀態,施工電源絕緣良好。5.2.6、4、PE管熱(電)熔連接施工步驟(1)垂直PE管與水平PE管連接前應將管道端部修剪平整。用切割器或專用PE管剪刀垂直切割PE管材,切割后的PE管端應呈圓形。(2)清潔PE管、管件表
23、面與管腔內的泥土和油漬,并不起毛的毛巾擦拭干凈。(3)擦拭干凈準備熔接的管子端頭和管件的外內表面,然后將需要熔接的管道端部插入熔管套。 (4)水平埋管敷設的要求1)埋管前將溝槽中的石塊清理干凈,并在溝底鋪設細砂。2)PE管道移入溝槽時,不得損傷管材,表面不得有明顯劃痕。應采用非金屬繩索下管。管材應沿管線敷設方向排列在溝槽邊。對敷設、連接間隔時間較長或每次工程收工時,管口部位應進行封閉保護。對需臨時敞開管口時,也必須采取措施保證泥土、砂子等雜物不得進入管道內,并保證您個管口周邊環境清潔。3)水平PE管道穿越建筑或其他構筑物時必須設置套管。套管內應清潔無毛刺。當采用金屬套管時,套管兩端關口應鈍口或
24、坡口或翻邊,PE管穿過套管時不得使其表面產生拉痕,必要時PE管道再加護套保護。4)敷設管道時防止折斷、扭結等現象,按施工操作程序采用熱熔連接完畢后,應在24h后才能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合格后再進行下道程序。5)檢查溝槽內有無石塊、土塊等硬物,敷設的細砂墊層是否平整,當符合以上要求時才能敷設水平管道。6)由于PE管道為整卷供貨,且材料塑性較大,自由狀態時多呈盤狀,直線敷設較困難,應采取措施固定。7)管道的安裝位置必須與設計相符,管道放置后進行固定處理。8)水平地埋管之間的敷設間距應按照設計要求規定的距離。9)敷設水平PE管過程中,對管道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塊石等重物撞擊管身。10)水平地埋管回填前
25、應進行水壓試驗。試驗要求和步驟見“地埋管系統試驗”。11)當室外環境溫度低于0時,不允許進行地埋管系統的施工。12)水平地埋管底部回填料須顆粒細小、松散、均勻且不應含石塊和土塊; 13)水平地埋管溝槽回填壓實須逐層進行,且不得損傷管道。回填壓實過程應均勻,回填土應與管道接觸緊密。14)地埋管系統施工時,地溝或豎孔應避免雨水和施工用水浸入。15)地埋管換熱器安裝完成后應對系統進行保壓,應以地埋管系統頂點壓力(0.2MPa)為保壓值。5.2.7、水平地埋管溝槽回填(1)水平地埋管施工完畢并經水壓試驗檢驗合格,確認地埋管無滲漏后,方可回填溝槽。回填時應將回填材料輕推入溝,管底以上500mm 內用人工
26、分層夯實回填,管道安裝前先用100mm 厚細砂填實管底,溝底以上不小于300mm 高的范圍用細砂覆蓋回填,形成軟基層;細砂層以上全部采用級配砂石回填,管道兩側須同時回填,回填至管頂0. 5m 處,采用機械回填,用平板振動器逐層碾壓平實。機械回填時應在地埋管道內充滿水的情況下進行,機械不得在管道上方行駛。(2)同一溝槽中有雙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礎底面的高程不同時,應先回填基礎較低的溝槽;當回填至較高基礎底面高程后,再按上條規定回填;分段回填壓實時,相鄰段的接茬應呈階梯形,且不得漏夯;采用平板振動器夯實,重疊度不得小于200mm。5.2.8、室外地埋管系統壓力試驗5.2.8、1、專用設備及工具(1)試
27、壓泵:為PE管專用試驗加壓泵,加壓能力為01Mpa。(2)壓力表及配件(每班組一套),壓力量程為01.0Mpa。5.2.8、2、地埋管試驗標準本工程地埋管水系統設計規定試驗壓力為0.8 Mpa。水壓試驗應在系統沖洗之后進行。地埋管水系統的試驗應嚴格按照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2009的規定執行。5.2.8、3、垂直埋管第一次試驗垂直地埋管插入鉆孔前,應做第一次水壓試驗。垂直地埋管試驗與沖洗按以下步驟進行:(1)將試壓管段接通水源,先由一端進水,利用給水管道的水壓力(約0.20.4 Mpa)由另一端將水排出,排水是否通暢,觀察無堵塞現象,水質透明。持續沖洗約1min。(2)將試壓
28、管段封堵,緩慢注水,同時將管內空氣排盡。(3)管道充滿水后,應進行密封檢查。(4)對管道開始緩慢升壓。(5)升壓至0.8Mpa后,停止加壓,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補壓不得高于0.8 Mpa。(6)穩壓15min,壓力降不應大于3,且無泄露現象。(7)將其密封后,在有壓狀態下插入鉆孔,完成灌漿之后繼續保壓1h。5.2.8、4、地埋管系統第二次試驗垂直和水平埋管系統與環路集管裝配完成后,回填前應進行第二次水壓試驗。試驗按以下步驟進行:(1)向系統緩慢注水,同時將系統內空氣排盡。(2)系統充滿水后,應進行水密封檢查。(3)對系統開始緩慢升壓.(4)升壓至規定的試驗壓力后,停止加壓。期間如有壓力
29、下降可注水補壓,補壓不得高于試驗壓力。說明:此時的試驗壓力應以垂直埋管底部的壓力(0.8 Mpa)為準,系統頂部的試驗壓力值應為0.6Mpa。(5)穩定至少30min,穩壓后壓力降不應大于3,且無泄漏現象。5.2.8、5、地埋管系統第三次試驗環路集管與機房分集水器連接完成,回填前進行第三次水壓試驗。(1)向系統緩慢注水,同時將系統內空氣排盡。(2)系統充滿水后,應進行水密封檢查。5.2.9、制作竣工圖、影像資料存檔:要將每個井孔的準確位置及下管深度,在竣工圖中明確表現出來,而后提交甲方、監理,并要求他們確認后資料存檔。對于施工過程中采集的影像資料也要留有備份,以便同類工程學習、借鑒。6、材料與
30、設備本工法無需特別說明的材料,采用的機具設備見下表 機 具 設 備 表 序號設備名稱設備型號單位數量用途1鉆機折疊式200#鉆機臺1鉆孔2熱熔焊機根據現場情況確定臺2焊接3電熔焊機根據現場情況確定臺2焊接4鉆桿根據現場情況確定米根據井深確定接鉆頭,鉆孔5鉆頭根據井孔直徑確定個2旋轉鉆孔6乙炔,氧氣瓶根據現場確定套1切割,焊接7泥漿泵根據現場確定臺1循環泥漿8挖掘機根據現場確定臺2挖溝、回填土9泥漿泵TBW850/50臺2抽泥漿7、質量控制7.1、工程質量控制標準工程施工質量執行地源熱泵系統工程規范GB50366-2009。特殊環境施工的還必須符合相應施工標準、規范。7.2、質量保證措施地埋管管
31、材及連接質量要嚴格執行規范標準。井孔質量嚴格執行設計標準及規范要求。回填料及回填質量要符合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施工質量。系統壓力試驗及沖洗標準要符合設計要求。工程結束后根據驗收標準做好自檢自查工作及資料整理,確保工程質量。8、安全措施8.1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條例,結合施工單位實際情況和工程的具體特點,組成專職安全員和班組兼職安全員以及工地安全用電負責人參加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抓好工程的安全生產。8.2施工現場按符合防火、防風、防雷、防洪、防觸電等安全規定及安全施工要求進行布置,并完善布置各種安全標識。8.3各類房屋、庫
32、房、料場等的消防安全距離做到符合公安部門的規定,室內不堆放易燃品;嚴格做到不在木工加工場、料庫等處吸煙;隨時清除現場的易燃雜物;不在有火種的場所或其近旁堆放生產物資。8.4氧氣瓶與乙炔瓶隔離存放,嚴格保證氧氣瓶不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8.5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有關規范規定執行。8.6電纜線路應采用“三相五線”接線方式,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必須絕緣良好,場內架設的電力線路其懸掛高度和線間距除按安全規定要求進行外,將其布置在專用電桿上。8.7施工現場使用的手持照明燈使用36V的安全電壓。8.8室內配電柜、配電箱前要有絕緣墊,并安裝漏電保護裝置。
33、8.9對將要較長時間停工的開挖作業面,不論地層好壞均應作網噴混凝土封閉。8.10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證體系,加強施工作業中的安全檢查,確保作業標準化、規范化。9、環保措施9.1、成立對應的施工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下發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加強對施工燃油、工程材料、設備、廢水、生產生活垃圾、棄渣的控制和治理,遵守有防火及廢棄物處理的規章制度,做好交通環境疏導,充分滿足便民要求,認真接受城市交通管理,隨時接受相關單位的監督檢查。9.2、將施工場地和作業限制在工程建設允許的范圍內,合理布置、規范圍擋,做到標牌清楚、齊全,各種標識醒目,施工場地整潔文明。
34、9.3、對施工中可能影響到的各種公共設施制定可靠的防止損壞和移位的實施措施,加強實施中的監測、應對和驗證。同時,將相關方案和要求向全體施工人員詳細交底。9.4、設立專用排漿溝、集漿坑,對廢漿、污水進行集中,認真做好無害化處理,從根本上防止施工廢漿亂流。9.5、定期清運沉淀泥砂,做好泥砂、棄渣及其它工程材料運輸過程中的防散落與沿途污染措施,廢水除按環境衛生指標進行處理達標外,并按當地環保要求的指定地點排放。棄渣及其它工程廢棄物按工程建設指定的地點和方案進行合理堆放和處治。9.6、優先選用先進的環保機械。采取設立隔音墻、隔音罩等消音措施降低施工噪音到允許值以下,同時盡可能避免夜間施工。9.7、對施
35、工場地道路進行硬化,并在晴天經常對施工通行道路進行灑水,防止塵土飛揚,污染周圍環境。10、效益分析10.1、本技術施工產生的振動、噪音等公害較小。工程建設時,周圍的居民及企事業單位能正常生活及工作。采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地能或地表淺層地熱資源的溫度一年四季相對穩定,冬季比環境空氣溫度高,夏季比環境空氣溫度低,是很好的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這種溫度特性使得地源熱泵比傳統空調系統運行效率要高40%,因此要節能和節省運行費用40%左右。另外,地能溫度較恒定的特性,使得熱泵機組運行更可靠、穩定,也保證了系統的高效性和經濟性。據美國環保署EPA估計,設計安裝良好的地源熱泵,平
36、均來說可以節約用戶3040的供熱制冷空調的運行費用。 10.2、本技術與其他空調系統相比:地源熱泵的污染物排放,與空氣源熱泵相比,相當于減少40以上,與電供暖相比,相當于減少70以上,如果結合其它節能措施節能減排會更明顯。雖然也采用制冷劑,但比常規空調裝置減少25的充灌量;屬自含式系統,即該裝置能在工廠車間內事先整裝密封好,因此,制冷劑泄漏機率大為減少。該裝置的運行沒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區內,沒有燃燒,沒有排煙,也沒有廢棄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且不用遠距離輸送熱量,能較好地利用可再生資源。11、應用實例菏澤中富德林華府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室外地埋管工程11.1工程概況本地源熱泵中
37、央空調系統室外地埋管工程用于山東省菏澤市中富德林華府項目,設計垂直埋管雙U25地埋管,井孔有效深度120m,井孔數684個,其中地下車庫412口,室外草坪、空余場地272口,井孔直徑160mm,井間距4m4m。埋管采用垂直鉆孔埋管方式。同程式地埋管環路,每個環路由六個管井組成。11.2施工情況該地源熱泵室外地埋管工程于2012年7月6日開工,2013年3月10日竣工,施工中質量控制體系運轉正常,無安全事故的發生。11.3工程與結果評介采用地源熱泵地埋管系統后,為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穩定及使用后的效果,及時監測各主要工序施工階段動態數值,施工單位監測組對系統施工進行了全過程監控量測。井孔監測結果顯
38、示,井孔直徑符合設計要求,井孔深度符合設計要求偏差小于5cm。井孔垂直度偏差在允許范圍之內,U型管安裝符合設計要求。系統使用后結果顯示,地源熱泵地埋管系統換熱效果較好,節能環保,使用效果大于預想效果。施工全過程處于安全、穩定、快速、優質的可控狀態,地源熱泵地埋管系統各項指標都符合規范標準及設計要求,無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采用此工藝節約了人力和機械設備,保證了工程質量,減小了對環境的影響,受到到了各方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中富德林華府項目為菏澤市首次引進了地熱源中央空調及24小時生活熱水系統的工程,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綠色節能和低能耗建筑”雙百示范工程。該系統的引入,僅空調及熱水器安裝費用一項便可為業主節省近2萬元,同時據保守測算,在運行上也比傳統的空調節省至少40%的費用,讓德林華府的業主們在享受舒適、健康、方便的同時,也率先體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巨大收益。附錄:引用標準及文獻如下所示: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2009地源熱泵系統設計安裝地源熱泵施工工藝埋地聚乙烯給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附圖1附圖2附圖3附圖4附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