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工程標準化施工指南環境保護方案(35頁).doc

  • 資源ID:601108       資源大小:290.50KB        全文頁數:3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工程標準化施工指南環境保護方案(35頁).doc

1、目 錄1 總則12 術語23 工程概況、影響及環境保護目標43.1工程概況43.2工程對環境的影響53.3環境保護對象83.4環境保護目標114施工指南134.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施工指南134.2生態環境保護施工指南144.3水環境保護施工指南244.4環境空氣保護施工指南264.5聲環境保護施工指南274.6固體廢物處置措施施工指南284.7社會環境保護施工指南284.8施工期間環保管理及宣傳指南295附則321 總則1.0.1 為確保青海省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工程施工環保質量,保護我們共同的青藏高原、“中華水塔”、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以及珍稀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特制定本

2、指南。1.0.2 本指南適用于青海省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橋涵、隧道、交通工程、環境保護等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保護的范圍包括本次工程的設計范圍,含主體工程、臨時工程的施工現場、施工營地、施工便道、取棄土場、砂石料場及儲存場、施工機械營地極其臨近受影響的范圍。1.0.3 環境保護管理工作貫穿工程建設期的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以及竣工驗收階段。1.0.4 本指南未涉及到的內容應按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告書及批復)、水土保持方案文件(方案報告書及批復)以及相應的現行國家法律法規、部委規章、技術規范和設計文件中有關要求執行。2 術語2.0.1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營地及施工管理區產生的

3、生活污水。2.0.2施工期噪聲施工期間各種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這些設備會發出強烈的噪聲。其中主要施工機械有打樁機、挖掘機、推土機、裝卸機、壓路機等,運輸車輛包括各種卡車、自卸車。2.0.3施工期大氣污染公路施工過程中的對環境空氣產生的施工揚塵及瀝青煙氣等污染。2.0.4施工期固體廢棄物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生產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2.0.5 施工期生態破壞公路施工過程中對野生動植物、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破壞原有植被、濕地以及凍土環境等。2.0.6 施工期社會影響公路施工過程中對項目沿線居民日常生產生活、交通出行、名族習俗以及地方經濟方面的影響等。2.0.7施工期公路環境污染防治 防治公

4、路施工期的噪聲、廢氣、污水、固體廢棄物等對公路沿線環境污染的對策與措施。2.0.8公路建設水土保持在公路施工期的公路主體工程區域、取棄土場、臨時工程等范圍內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綜合性技術措施。2.0.9環境敏感點也稱環境敏感區,包括需特殊保護地區、生態敏感與脆弱區、社會關注區等。2.0.10 TSP(總懸浮顆粒物)總懸浮顆粒物是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0微米的顆粒物。記作TSP,是大氣質量評價中的一個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標。2.0.11 COD(化學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采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指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含量的一個指標。2.0.12 BOD5

5、(5日生物需氧量)指的是水中的微生物可以降解的有機物被降解后消耗的氧的量。但是生物完全降解有機物所需時間較長。為了規范和提高檢測效率,國家規定以5日生物需氧量為說明水質的標準,也就是說用生物降解水中有機物5天所消耗的氧的總量。2.0.13 SS (固體懸浮物)是指固體懸浮物濃度,是Suspended solid的縮寫,一般單位為:mg/L。3 工程概況、影響及環境保護目標3.1工程概況本項目起點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與在建京藏高速倒淌河至共和公路相接,終點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結古鎮,與在建巴唐機場公路相接,地理坐標為東經970010035,北緯32583616。3.1.1

6、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1)主線工程路線起點接于共茶高速,設單喇叭互通立交進行高接高交通流轉換,向西南布線跨越共和至切吉地方道路,然后繼續向前沿荒灘布線至達連溝口,跨越達連溝至一塔拉,穿越一、二、三塔拉平坦開闊荒草地后,經鐵蓋鄉、河卡鎮到達河卡山腳隧道進口,隧道穿越河卡山后到達興海叉口,沿既有國道214線右側布設,跨越黃清溝沿山谷布設,至青根河,跨越青根河后路線布設至鄂拉山采用隧道穿越,路線穿越鄂拉山后經過溫泉到達姜路嶺再次采用隧道穿越后至苦海灘。苦海灘至查拉坪段路線總體上由東北向西南布設,路線起自瑪多縣苦海灘現有里程碑K367附近,路線從苦海灘、紅土坡埡口至花石峽過境段布設于老路右側,經花石峽

7、至長石頭山腳,路線翻越長石頭山埡口后至瑪多縣黃河沿,路線跨黃河后至黑河鄉西側,路線從黑河鄉西側經黑河橋、野牛溝至查拉坪。查拉坪至新寨段路線總體由東向西布設,經巴顏喀拉山埡口,向西過清水河鎮后,向南過珍秦鄉、稱多岔口,設隧道過雁口山后右轉向西進入歇武溝,經歇武鎮,通天河大橋和通天河隧道至新寨。路線的主要控制點為共和縣、河卡鎮、河卡山隧道、興海叉口、黃清溝、青根河、鄂拉山隧道、溫泉、姜路嶺隧道、苦海灘、紅土坡、花石峽鎮、長石頭山、黃河沿、黑河鄉、大野馬嶺、黑河橋、小野馬嶺、野牛溝、查拉坪、巴顏喀拉山埡口、清水河鎮、珍秦鄉、雁口山隧道、歇武鎮、新寨。(2)共和至結古公路結古鎮過境線路線自新寨跨扎曲河

8、后,沿既有G214結古過境線布設,即沿扎曲河北岸布設,采用城市一級主干道形式過境,開放式交通,道路紅線寬度25.0m,設計速度40km/h,與在建巴塘機場路起點相接。3.1.2本項目與現有G214公路的關系共和至結古公路定位為分幅、分期修建的高速公路,本項目為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高速建設的一期工程,新建工程線位基本與原有214國道平行,部分路段與原有214重合或交叉,但不會對現有國道214線的正常運營形成干擾。3.2工程對環境的影響3.2.1對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分析本項目主要涉及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中的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以及通天河保護分區(如下圖),對保護區內最主要的影響就是生態植被影響

9、,本項目穿越保護區各段沿線植被情況見表3.2-1。本項目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及其分區與本項目關系圖表3.2-1 穿越保護區各段沿線植被情況保護分區植被現狀描述星星海保護分區1本段工程位于黃河沖積平原上,屬于青藏高原凍土區;線路右側靠山,左側為原有國道214,國道214一側為黃河沿河灘地。植被以草原化草甸和草原為主,覆蓋度相對較低,約30%左右;主要群系為針茅-冷蒿草原、草原化嵩草草甸。星星海保護分區2本段工程位于星星海保護分區內的低山丘陵區,兩側為星星海的大小湖泊。路線兩側的土壤多沙化,植被以草原化草甸和墊狀植被為主,覆蓋度相對較高;但是偶有離湖較近的區域路線兩側為沙丘,植被覆蓋度較低。本段工程主

10、要穿越星星海保護分區的緩沖區。星星海保護分區3本段工程位于黑河沖積平原和山前冰水-沖洪積扇平原野馬灘上,地勢平坦,積水面積大。植被主要為草原化草甸、沼澤草甸和高寒灌叢草甸。本段工程主要穿越了星星海保護分區和扎陵湖-鄂陵湖保護分區的實驗區。扎陵湖-鄂陵湖保護分區本段工程為翻越巴彥喀拉山段,海拔較高,沿線兩側為典型的高寒草甸和高寒灌叢草甸;灌叢多分布在兩側山體的陰坡上。本段全線位于扎陵湖-鄂陵湖保護分區實驗區內。通天河保護分區本段為翻越巴彥喀拉山后的峽谷河谷段,沿扎曲河和通天河支流布設,屬于高山峽谷段。沿線多為高寒灌叢草甸,在山坡上有毛枝居山柳、杜鵑和金露梅等高寒灌叢分布。本段全線位于通天河保護分

11、區實驗區內。3.2.2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工程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如表3.2-2所示。表3.2-2 施工過程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項目影響分析路基工程路基開挖,直接破壞地表植被和植物種類,使影響區域植被分布面積減少、植物群落蓋度和植物物種多樣性下降;路基工程建設可改變地表徑流方向。本工程主要影響到草地、灌草地、農田作物。取土場通過地表取土,破壞地表植被和土壤結構,改變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觀,使部分地段植被覆蓋和植物多樣性下降,自然景觀破碎化,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取土場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影響對象主要是地表植被、土壤結構及自然景觀。施工便道通過運輸機械(車輛)碾壓,破壞地表植被

12、和土壤物理結構,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和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并加劇水土流失等生態過程。橋涵工程通過橋涵工程建設,可改變水文過程和地表植被,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影響對象主要是自然景觀、地形地貌、水文過程及地表植被,同時影響河流水質。臨時場地生活營地通過場地占用、機械碾壓以及人員活動等,可破壞地表植被和土壤結構,降低生態系統功能。其影響范圍和程度與站場規模、人員數量以及施工時間長短有密切關系,同時產生生活垃圾等環境問題。3.2.3水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主要成分有COD、BOD5、SS、油脂,其產生的量與現場施工人員數量相關。(2)

13、路面徑流污染物公路橋面徑流污染物主要是懸浮物、油和有機物,污染物濃度受限于多種因素,如車流量、車輛類型、降雨強度、灰塵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時間等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3.2.4環境空氣影響分析公路施工過程中的對環境空氣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是TSP,其中部分來源于施工揚塵,一部分來源于瀝青煙氣,根據研究如采用先進的瀝青混凝土拌合設備(意大利產的MA2A型),瀝青煙排放濃度基本可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的瀝青煙排放限值。3.2.5聲環境影響分析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這些設備會發出強烈的噪聲,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其中主要施工機械有打樁機、挖掘機、推土機、裝卸機、

14、壓路機等,運輸車輛包括各種卡車、自卸車。3.2.6固體廢物影響分析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生產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等,這些廢物將對項目沿線造成壓占土地、植被以及淤積河道等的方面的影響。3.2.7社會環境影響分析 (1)本工程的建設符合“青海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及玉樹災后重建規劃。 (2)征地拆遷的影響工程臨時占地進行作業施工時,施工作業周圍的植被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植被數量減少,對當地畜牧業資源有一定影響。(3)工程全線設置互通立交、分離式立交以及通道等,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公路建設對道路兩側居民的阻隔影響。(4)施工活動的影響 施工車輛的進出,對現有道路的占用,會影響沿線居民的出行,施工車輛

15、的往來造成揚塵污染,會降低附近居民的生活質量;另外,施工噪聲和交通噪聲也會影響擬建沿線居民的休息。 施工營地的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產廢物的排放,施工人員的文明程度均可能對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 (5)工程建設有利于提高公路交通服務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發展。(6)沿線分布著一定數量的寺院,工程建設不會對這些寺院產生直接影響,但要注意施工期對其的保護。(7)項目沿線居住的大部分為藏族群眾,項目建設應重點保護當地居民的生活習俗及宗教信仰等。3.3環境保護對象3.3.1生態環境保護對象(1)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草甸植被工程地處青海東北部溫性草原亞區中的黃河湟水谷地森林草原小區、鄂陵湖-大

16、河壩高寒草原小區和青南高原中部高寒灌叢草甸小區和青南高原西北部高寒草甸小區,工程建設中應注意保護沿線的次生林植被和草原草甸植被。(2)野生動物項目沿線一定范圍內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9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16種,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巖羊、藏原羚等53種。另外,還有省級保護動物沙狐、斑頭雁、赤麻鴨等32種。(3)永久占地及臨時占地,包括灌木林地、草地、荒地、旱地和水澆地;取土場、料場、施工場地等臨時占地。(4)水土流失防治分區本項目所在區域屬于關于劃分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公告中劃分的國家級重點預防保護區的三江源預防保護區;根據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

17、防治區的公告,項目所在共和縣、興海縣沿線區域處于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瑪多縣、稱多縣、玉樹縣處于水土流失重點預防保護區。(5)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本項目部分路段穿越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中的星星海保護分區、扎陵湖-鄂陵湖保護分區以及通天河保護分區。在保護分區的重點保護內容主要為高原植被、高原濕地以及高原野生動物等。(6)荒漠化草原本工程沿線荒漠化草地主要分布在塔拉灘以及棉沙嶺。這兩區域的荒漠化草地屬于半干旱流動沙丘,土質為粉砂。因氣候較低而不穩,降水時多時少,植被很不穩定,植被覆蓋度低,多為針茅、芨芨草、賴草等稀疏草地。(7)沿線濕地工程沿線濕地主要位于黃河沖積平原上、野馬灘上和多年凍土區河谷及溝谷內。

18、這些濕地的植被類型主要有兩種,在積水的洼地區域多發育藏嵩草沼澤草甸,在無積水的區域多發育小嵩草草甸和草原化嵩草草甸。(8)凍土本工程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大片連續多年凍土區逐漸向島狀多年凍土區過渡帶,分布著大量的連續、不連續的多年凍土以及深季節性凍土。公路在凍土區域修建可能會破壞原有凍土的水熱平衡,從而導致凍土區域地質情況發生變化;同時凍土環境發生變化后引發的工程地質問題也將對公路產生不利影響。3.3.2水環境保護對象項目區內以巴顏喀拉山脈為界,以北為黃河流域水系,以南為長江流域水系,本項目涉及黃河流域水系的河流有:水塔拉河、青根河、黃河、黑河、查曲及其支流;涉及長江流域水系的河流有:扎曲(清水河鎮

19、境內)、切阿尺曲、切扎、通天河、歇武河、扎曲(玉樹縣境內)及其支流。工程與沿線水環境保護對象的關系見表3.3-1。表3.3-1 工程與沿線河流關系名稱水質目標流域使用功能與工程關系備注水塔拉河黃河流域自然保護在K275289段與本項目伴行,并設4座大橋跨越青根河黃河流域自然保護設1座大橋跨越黃河黃河流域非集中飲用設1座大橋跨越星星海黃河流域自然保護在K469+800k471+000段、K473+500 K476+900段距路較近,最近距離約40m。黑河黃河流域自然保護設1座中橋跨越查曲黃河流域自然保護在K522k551段與本項目伴行扎曲(清水河鎮)長江流域源頭水在K660K707段與本項目伴行

20、,并設4座大橋跨越。切阿尺曲長江流域源頭水在K603Kk643段與本項目伴行扎曲支流,按扎曲執行水體功能切扎長江流域源頭水設1座大橋跨越通天河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設1座大橋跨越歇武河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設13處大橋跨越通天河支流,按通天河執行水體功能扎曲(玉樹縣)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設6座大橋跨越3.3.3環境空氣和聲環境保護對象工程沿線環境空氣和聲環境保護目標共涉及5個縣的10個村鎮及1處學校,具體情況見表3.3-2。表3.3-2 環境空氣和聲環境保護對象所屬區域敏感點(所屬行政區)距現狀路距離和方位(m/方位)路基相對高差(m)距擬建路中心線距離和方位(m/方位)敏感點概況共和縣鐵蓋鄉40/路左右1.

21、0110/路右現有居民約40戶,200人。房屋結構磚瓦房為主,臨路有窗。興海縣青根河村50/路左右1.030/路左現有居民30戶約130人,房屋結構磚瓦房為主,臨路有窗,大部分房屋現無人居住溫泉村40/路左右1.0130/路右現有居民約200戶,800人。房屋結構以磚瓦房為主,臨擬建路一側有少量坯房,臨路有窗。瑪多縣野牛溝40/路左右1.0100/路左現有居民約30戶,130人。房屋結構以磚瓦房和坯房為主,臨路有窗。稱多縣歇武鎮40/路左右1.5拆遷后50/路左右現有居民約300戶,人1200,房屋結構以磚瓦房和坯房為主,臨路有窗。曾頭村30/路右1.240/路右現有居民約16戶,90人,房屋

22、結構以磚瓦房和坯房為主,臨路有窗。當巴小學50/路右1.3100/路右辦公樓為2層,教室為1層,教室有6間,房屋結構磚瓦房為主,臨路有窗。當巴村60/路右1.380/路右現有居民約37戶,156人,房屋結構以磚瓦房和坯房為主,臨路有窗。仁達村30/路右1.560/路右現有約11戶,50人,房屋結構以磚瓦房和坯房為主,臨路有窗。玉樹縣前進村20/路右1.3130/路右現有約15戶,60人,房屋結構以磚瓦房和坯房為主,臨路有窗。勒巴村230/路左-9.0穿越現有約10戶,40人,房屋結構以磚瓦房和坯房為主,臨路有窗。3.3.4社會環境保護對象(1)國道214災后重建保通問題G214是玉樹災后重建物

23、資運輸的重要通道,其保通問題意義重大,關乎災后重建的進度與質量,關乎黨和國家對藏族同胞的關懷之情。(2)項目沿線的居民問題本項目沿線是藏族群眾集中居住的地區,民族團結問題較為敏感,施工過程中需要特別重視。(3)征地拆遷問題項目的建設必然涉及沿線的占地(包括永久及臨時占地)及房屋拆遷等,將對當地的耕地及草地造成一定得影響。(4)道路兩側居民的生產、生活問題。(5)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問題。(6)項目沿線的寺院等。3.4環境保護目標1) 項目建成后對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及其分區的影響不遺留較大的植被破壞面(主要是取棄土場、砂石料場等),原有的草皮及表層腐殖土全部得到利用,不阻礙路基兩側的水力聯系等;2)

24、項目沿線土地資源基本不減少,路基開挖造成的植被破壞基本得到恢復(鏟除的草皮全部回用及撒播草種),沒有切割項目兩側的野生動物生境及通行路徑,野生動物數量及種類基本不減少,取棄土場、砂石料場不會造成生態和景觀影響,臨時占地得到及時恢復,沒有造成項目沿線的濕地規模減少或者消失及濕地間的水力聯系,不會造成大的凍土環境的破壞;3) 不污染項目沿線的水體,不造成應棄渣等而產生的河道變窄,不造成因施工人員的捕捉而帶來的河流中魚類的減少;4) 盡量不因施工揚塵、瀝青煙氣而造成項目沿線的空氣污染;5) 盡量不造成項目沿線施工機械的噪聲擾民問題;6) 施工產生的生產、生活垃圾及時回填至就近的取棄土場,白色垃圾放置

25、于指定位置并按時清運至有條件的填埋場;7) 不因施工造成民族團結及安全問題,保證災后重建物資運輸通暢。4施工指南4.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施工指南4.1.1 一般規定嚴禁在保護分區范圍內隨意傾倒垃圾、取土(石)、棄土(石)等,垃圾、棄土(石)必須在指定的棄渣場棄放;嚴禁施工人員追趕、捕殺野生動物和下河捕魚,嚴禁采摘、踐踏及隨意鏟除植物等;嚴禁在施工區外保護分區范圍壓占土地、破壞濕地、灌木林地、草地等;設置醒目的標示牌、邊界線,嚴格限制施工人員活動范圍和機械作業的范圍及行進路線;嚴禁越界施工,施工車輛嚴禁在施工區外保護分區內隨意行駛、隨意停放,車輛必須停放在指定的區域內;嚴禁在保護分區核心區及緩沖區

26、范圍內設置施工營地、拌合站、預制場等設施;加強與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以及通天河自然保護分區的聯系和溝通,在其指導下,及時調整施工組織,確保野生動物正常遷徙。4.1.2 具體要求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分區的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設對穿越自然保護區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植被的破壞和路基工程阻斷公路兩側濕地的水力聯系上。根據不同路段的生態環境,施工過程中應采取表4.1-1中的措施,有針對性的對不同路段進行保護。表4.1-1 本項目在三江源保護區不同路段施工指南路段范圍植被類型施工指南黃河沖積平原濕地公路兩側為黃河沖積平原濕地,植被以草原化草甸和草原為主,覆蓋度相

27、對較低,約30%左右;主要群系為針茅-冷蒿草原、草原化嵩草草甸。 施工前,先剝離表層土壤和草皮,并完好臨時堆放,待路基修建完畢后,將表土覆于路基邊坡或者沿線料場,并撒播披堿草、早熟禾等草種,促使植被自然恢復; 施工前劃定施工范圍,嚴禁越界施工活動; 路基底層應采用砂礫或者片石作為填料,加強公路兩側的水力聯系; 嚴禁在保護區范圍內傾倒垃圾設置取棄土場等。棉沙嶺、大野馬嶺低山丘陵低山丘陵的山脊或山坡上布線。沿線植被在山坡上以嵩草草甸和墊狀植被為主,在山腳和湖邊為沙化草地,濕地植被較少。 施工前要剝離表層草甸草皮和土壤,臨時堆放保護好,及時將表土覆于路基邊坡,草皮移植到路基邊坡或料場,并撒播披堿草和

28、早熟禾等草種。 路塹段,應根據實際地形采用開挖面較小的線位,避免沿線植被的較大破壞和水土流失面積的增大; 在沙化區域應注意加強對路基邊坡和路基周圍防沙治理,對路基邊坡及坡腳以外20m 范圍內進行植草防護,防止植被遭到破壞后沙土裸露,風蝕加重。山前冰水-沖洪積扇平原地勢平坦,積水面積大,為典型濕地。植被主要為草原化草甸、沼澤草甸和高寒灌叢草甸。 施工前先把表層土壤和草皮剝離,并妥善保護好,待施工結束后及時回填路基邊坡,草皮鋪設要嚴密,并防止草甸草皮風化,利于植被恢復,降低路基邊坡水土流失; 施工前劃定施工范圍,嚴禁越界施工活動; 路基底層應采用砂礫或者片石作為填料,加強公路兩側的水力聯系。巴彥喀

29、拉山北坡兩側植被為高寒草甸,在山坡匯水低洼區發育有嵩草沼澤。 施工前先把表層土壤和草皮剝離,并妥善保護好,待施工結束后及時回填路基邊坡和料場,利于植被恢復,降低水土流失。 路基底層應采用砂礫或者片石作為填料,加強公路兩側的水力聯系。巴彥喀拉山南坡高山峽谷區高寒草甸和灌叢植被施工前先把表層土壤和草皮剝離,同時對灌木林地進行移栽,并妥善保護好,待施工結束后將表土和草皮及時回填路基邊坡,將灌木林地用于臨時占地的綠化,從而進一步減輕工程路基建設對沿線生態環境和水土流失的破壞。4.2生態環境保護施工指南4.2.1 一般規定 施工過程中應注重保護土地資源,施工后能恢復的應盡量恢復; 取棄土場、路基基底、施

30、工便道、場地、營地內的地表植被及表土應進行有效保存和養護,臨時存放地點應選擇在植被相對稀疏地帶、公路廢棄場地及取棄土場中,并做好水土流失防護措施; 路基開挖及填筑前應首先進行30-50cm的表土清除,清除的表土應選擇地勢平坦的場地進行臨時堆放,并采用袋裝土等臨時防護措施進行攔擋,堆放高度3-5m,臨時堆土場周圍設置簡易排水溝及沉砂池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草皮的應先將草皮分割成50cm50cm的小塊,厚厚度30-50cm,采用人工揭除,并堆放整齊,定期進行灑水養護,待工程完工后將草皮進行鋪砌恢復裸露的坡面; 施工期間應搭建臨時的動物通道,防止切割沿線野生動物生境; 項目以路基形式經過濕地的,應采

31、用沙礫或片塊石路基保證路基兩側的水力聯系; 取棄土場應設在公路兩側500米范圍以外或者視線以外的地方,取土深度應控制在3-5m,取棄土場取棄土后應刷坡,坡度控制在1:1以上,刷坡前應進行草皮揭除及腐殖土的清除,以備恢復之用; 石料廠在靠近公路及村莊的地方嚴禁放響炮; 棄渣場棄渣前應修建擋土墻等攔擋措施,防止進一步的水土流失,擋土墻具體尺寸及要求等參見水保方案報告書內容; 施工臨時占地應緊鄰公路,盡量減少施工便道的設置規模,預制場、施工營地、施工便道等完工后應進行場地砼拆除及沙礫挖除等以進行植被恢復; 嚴禁一切不利于野生動物的不合理的施工方式; 對項目沿線的凍土的保護應采用擋水捻措施,不宜設置邊

32、溝,如采用邊溝應盡量采用鋪草皮防護方式。 對景觀恢復中的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要嚴格按照要求施工,確保質量和效果。4.2.2 具體要求1)土地資源保護與施工指南(1)工程臨時占地盡量選擇沿線低覆蓋度草地和裸地上,嚴禁占壓高覆蓋度草地。(2)施工期臨時工程禁止占用基本農田。(3)施工前要將耕作層進行剝離,盡量按照“占一補一”的原則用于新開墾耕地或其他低產耕地的土壤改良。(4)土地補償恢復措施臨時用地盡可能利用荒地,并且盡量減少施工臨時占地,合理安排施工進度,縮短臨時占地使用時間。各種臨時占地在工程完成后應盡快進行恢復植被,做到邊使用,邊平整,邊恢復。使用荒地或其它閑散地也應及時清理整治、恢復植被,

33、防止水土流失。2)路基生態保護與施工指南路基開挖對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為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路基填挖導致公路兩側水力聯系被阻隔;以及公路作為帶狀廊道,切割了沿線野生動物的生境,并阻隔了部分野生動物的活動路徑。為減緩路基工程建設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本工程應做到: 路基施工前應該注意先剝離表層土壤,并完好臨時堆放,待路基修建完畢后,將表土覆于路基邊坡;結合地方防沙治沙工程,撒播草籽,并加強日常維護,促使植被自然恢復; 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施工范圍,嚴禁破壞站場周圍草地以減少站場周圍植被的損失和減少新增的水土流失;同時臨時工程占地嚴禁占用高覆蓋度的草地。 對于站場建設產生的清表土方應該盡量做到填

34、挖平衡,減少棄方量;如果產生棄方,建設方應根據項目施工圖階段提出的措施妥善處理,嚴禁隨意拋棄。 在凍土區域采用透水性好的沙礫、片石路基,加強對公路兩側的水力聯系。 對于隧道工程,應該注意對隧道進口和出口開挖面土壤和草皮的剝離和保存;同時注意隧道棄渣場選址的處理,應選擇地形開闊、匯水面積較小的臺地和平地進行堆渣;采取工程措施對棄渣場進行平整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爆破施工應在白天進行。 施工期間,加強沿線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針對沿線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管理,禁止獵殺野生動物,嚴禁搗毀、破壞野生動物巢穴;同時建設時應避免夜間施工,防止施工噪音對周圍遠處的動物活動產生影響。 橋

35、梁橋墩施工盡量縮短工期,嚴禁將挖出的泥渣及廢棄物棄入河道或河灘,棄渣應堆及時放到指定地點,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施工現場的清理,避免廢物料進入水體,對河流水生生態造成影響。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分內的路段應該嚴格按照相關部門法律法規進行施工,禁止施工人員隨意進入自然保護區內;在星星海保護分區緩沖區路段沿線禁止設置料場和土場; 3)取、棄土場生態保護與施工指南工程盡量利用原有國道214修建的舊料場,新設取、棄土場嚴禁侵占河道及濕地等環境敏感地帶,并選擇在無植被和植被稀少的地帶,一般取土場的距離應遠離路線500米,并遵循集中取土的原則,最大限度的減少取土場數量。取土場在施工過程中要求隨取隨平整,做到場地周界

36、規則;取棄土場的地表植被和表土的鏟除應分段進行,并在取棄土場內選擇地點進行有效的保存,場地使用完畢后應及時予以平整、并利用原有的表土和植被進行覆蓋恢復。取土后應刷坡,坡率為1:13,刷坡產生的草皮及腐殖土應集中堆放并妥善保管,刷坡后及時回填坡面以利恢復,必要時采取覆蓋等措施。取土不可過深,應在3-5m范圍內,盡量保護永凍層的自然狀態,工程結束后應對開挖面進行恢復地形地貌的整治;由于本區自然條件嚴酷,植被恢復周期較長,要以盡量保護、減少擾動、自然恢復為原則。對于取土場的恢復,撒播草籽可用于邊坡坡度緩于1:1的土質邊坡、土夾石邊坡等;噴播植草護坡可達到迅速綠化、穩固邊坡的目的,適用于坡度為1:0.

37、5-1:2的土質邊坡、土夾石邊坡、強風化石質邊坡等。取土(料)場及周圍應設置完善的排水系統,防止地表水流對取土(料)場及坡面的沖刷。臨時占地具有復墾條件時,應進行復墾,種植作物或作為林草場。棄石比例大且植物生長具備條件時應進行土地整治覆土恢復植被。農業用地一般覆土3055cm、林業用地2045cm、牧業用地1525cm。對棄土場要求保持頂面平整、坡面平、順、直,嚴禁無序堆棄;棄于取土坑(包括公路取土坑)中的棄土棄渣應及時平整,碾壓,并且棄土頂面不得高于坑頂平面。嚴格按照路基土石方調配設計做好施工組織安排,不得隨意增加設計之外的棄土、棄渣場。4)砂、石料場生態保護與施工指南采集砂石料的地點應盡量

38、選擇在基巖裸露地帶和無植被的河灘地,并盡量遠離公路,嚴禁在河流常水位以下采集砂石;砂石料的開采要嚴格按設計指定的位置和規模進行,開采深度不宜過深,一般3-5m,嚴禁隨意亂開亂挖和進入保護區的緩沖區;制定合理的開采計劃和開挖和恢復措施,堅持隨采隨平整的原則,在河灘材料時,應及時做好河道疏通和平整工作;砂石料場址變更時,應嚴格履行設計變更手續,并辦理相關土場使用證和開采許可證;堅持逐級審批,持證開采。施工前,剝離表層有肥力的土壤和草皮,臨時集中堆放。石料場采用自上而下分級開挖,分級臺階高度2m,對開挖面及時進行清理,削緩采石坡面、邊坡,防止危巖塌落。開挖廢棄渣料需按指定位置集中堆放,施工完畢后,進

39、行場地平整或刷坡,回填廢渣料,再平整或刷坡、壓實,然后覆蓋表層剝離土和草皮,并撒播披堿草、早熟禾等草籽,并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統,砂、石料場的具體恢復措施可參照取土場進行。5)棄渣場施工指南(1)嚴禁工程沿線隨地棄渣和在地質災害危險區棄渣,路基和隧道棄方應均棄于指定棄渣場。(2)棄渣前應先剝離表土和草皮,并且妥善堆放保存,待施工完畢后及時回填渣場表層,作為料場植被恢復的基質,并覆蓋剝離的草皮和播撒草籽,促進植被恢復。(3)棄渣前,先修建工程擋渣措施,然后先棄廢石,再棄廢土覆蓋,以便為植被自然恢復創造條件,攔渣墻盡量采用青海、西藏等地區常用的重力式石籠攔渣墻。(4)渣場要做好工程防護工作和排水工程,

40、防止棄渣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災發生,避免誘發次生地質災害。(5)棄土(石)場宜選擇在不易受水流沖刷的荒溝、荒地、低產田地設置,不宜在林草地、基本農田、泥石流溝、沖溝上游設置;(6)棄土(石)場不宜影響河流、溝谷、排灌溝渠的行洪與灌溉功能,不宜影響周邊公共設施、工業企業、居民點等的安全;(7)路塹外側設置棄土(石)場時,棄土(石)場宜設置在路塹段山坡下側低處100m以外,不宜在路塹頂部或路塹段山坡上側設置棄土(石)場。6)施工臨時占地生態保護與施工指南(1)臨時施工場地施工場地一般緊鄰公路,施工結束后,臨時建筑和遺棄的生活垃圾會對公路沿線的生態景觀環境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因此,在在施工場地設

41、置、生活垃圾的處理和善后工作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小或消除這些影響。本工程沿線人類活動較少,沿途有只有少量村莊,所以施工營地建設應盡量集中靠近固定居民點設置或者利用沿線道班,這樣一方面可改善施工人員的生活、醫療條件,又便于集中收集生活垃圾。施工營地建設應盡量集中租用當地民房作為施工營地,建議結合標段的設置情況租用沿線村莊居民的房屋。各項目部駐地、倉庫、施工機具及堆料場等小型臨時設施的設置:開工前應進行現場優化,做到:場址應選擇在荒地、植被稀少的地帶、公路現有廢棄的道班和施工場地、取土場中,避免在野生動物棲息地及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和植被發育良好地帶設置,并盡量減少場地的設置和占地面積;采暖房屋應

42、采用架空的拼裝結構,以及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或基底多年凍土的熱擾動;涵洞施工不設任何臨時工程(含帳篷),施工人員要嚴格限制活動范圍。施工結束后要對施工場地進行徹底的拆除和清理,清理各種遺留的生產生活垃圾,并平整場地、撒播草種,盡量恢復原貌。施工場地的垃圾要定時收集,選擇合適地點妥善填埋處理;應特別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隨意丟棄。嚴禁生產生活污水排入沿線水體。嚴禁在濕地和高覆蓋度草甸內設置施工營地、預制場和拌合站等施工場地。(2)施工便道盡量利用路基做便道,減少新開便道數量,盡量選在無植被或植被稀疏處,并結合工程結構物位置盡可能把便道取短;施工便道寬度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做

43、到少占地。施工便道要嚴格按設計規定的路線和范圍使用,不得擅自擴大施工便道的范圍。施工便道應設置明顯標志劃定其范圍,并有專人進行施工疏導和管理,不得出現超寬現象。非多年凍土區的便道修筑應結合地表條件,選擇在地表直接填筑厚度不小于3050厘米土體的方法(便道使用完畢后進行土體清除,露出原地表植被)或預先鏟除并保存植被及表土的方法(便道使用完畢后進行表土及植被的回鋪),具體方法的選擇應以有效保護植被為目的。便道整治:施工便道使用前多數在路面鋪設料石土方,在施工期結束后,應將鋪設料石土方先行去除,恢復原有的基礎地面,或暫不去除鋪設料石,對已塌陷部位進行適當平整,從而為土壤及植被的恢復奠定基礎。在施工前

44、先剝離表層腐殖質土,待施工完畢后及時平整便道,回填表土,并輔助人工撒播草種,促使植被自然恢復,通過上述恢復措施,促進施工便道植被的恢復。其它環保措施:對運輸車輛加蓋篷布的降塵措施,從而減少施工便道產生的大量塵土埋壓便道兩側的天然植被,減少人為活動對影響區地表植被的影響。7)野生動物保護指南項目施工期間,施工單位應采取以下積極措施,最大程度地減緩工程對沿線野生動物的影響。(1)在公路施工期間,要十分重視對沿線野生動物的保護,加強沿線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針對沿線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管理,禁止隨意進入施工范圍外的自然保護區,禁止獵殺野生動物,嚴禁施工人員捕獵野生動物,盡量不

45、侵擾野生動物正常的活動。(2)在施工過程中,降低運輸車輛和施工機械及人為干擾因素,嚴禁隨意鳴笛,避免干擾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3)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隧道和采石爆破作業時,應盡量采用小劑量和水封的爆破方式,同時減少爆破頻次,降低對野生動物的影響。(4)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盡量選在白天,避免傍晚或夜間施工,盡量縮短工期。(5)要注意合理采砂和石料方、不得隨意布設取料場,防止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嚴禁隨意擴大施工范圍破壞植被等措施。(6)橋墩涉水施工時采用圍堰法,同時盡量避開魚類洄游的時間段施工,并且盡量縮短施工周期,以減輕橋梁涉水施工對裸鯉的洄游影響。在路基施工時,嚴禁施工廢水直接流入沿線河流,并應

46、設置臨時沉淀池對施工廢水進行沉淀、隔油處理,避免對水生生物產生影響。同時禁止施工人員下河下湖捕魚。(7)在有國家或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出沒路段,應設置預告、禁止鳴笛等標志,并根據需要為動物橫向過路設置通道。對于高山山地類動物和習慣于到高處張望后通過的動物,應盡可能選擇從上方通過的通道形式;對于草地動物和習慣于在平緩地區活動的動物,應盡可能選擇橋梁下方通過的通道形式;草原草甸類動物經常以較大規模集群方式進行遷徙活動,在其經常出沒的地段,路基要盡可能的低,并設置足夠寬度的緩坡通道,以形成緩坡路基和橋梁下方構成的復合通道;在動物種群成分比較復雜的區段,應考慮設置路基上方和下方均可的復合通道。野生動物

47、通道要遠離取土場、砂石料廠、施工營地,一般應選在養護工區等站場35km以外。對于藏羚、藏原羚等中小型動物的通道,橋梁涵洞凈高宜大于3m;對于藏野驢、野牦牛等大型動物的通道,橋梁涵洞凈高宜大于4m。對于高山山地動物,路基緩坡坡度應小于40;而對于草地草原動物,緩坡通道坡度應不大于35。動物通道建成后,還應采取一些誘導性的措施,可提前收集一些野生動物的糞便,撒在通道的位置;也可對野生動物通道兩側100m范圍內的植被進行恢復,恢復其自然生境原貌,吸引野生動物通過。在野生動物通道附近應設置明顯的標志注明該類通道的名稱、形式、使用通道的動物、使用季節以及相應的環保提示等。8)沿線濕地保護指南本工程主要位

48、于青南高原,沿線多湖泊河流,由河流沖積形成的河谷帶狀沖積平原和山前冰水-沖洪積扇平原地形較多,在這些山間平原上多發育有河流濕地;同時本工程所在區域是片狀和連續多年凍土分布區,多發育高寒嵩草沼澤濕地。工程沿線濕地主要位于野馬灘和多年凍土區河谷及溝谷內。為減緩工程建設對沿線濕地的影響,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應采取如下措施: 在以路基形式穿越濕地時應注意控制路基高度,在滿足線形和構造物連接的基礎上公路路基高度應盡量降低,并且收縮邊坡,以減少路基占地面積,從而減少對沿線濕地的侵占; 在穿越濕地的路段周圍禁止設置新的料場和取土場,盡量利用原有老的料場,并且在工程結束后一并進行工程整治與植被恢復,以減少對濕地植

49、被的破壞; 結合本工程在凍土區域的施工方法,在穿越濕地路段路基采用砂礫或者片石填筑,以緩解公路對兩側水力聯系的阻隔;在濕地中的橋涵施工中,嚴格控制作業范圍,并采取措施確保橋涵兩側地表徑流通暢;在路基施工前應注意先剝離所占濕地的表層土壤和草皮,并完好臨時堆放,待路基修建完畢后,將表土和草皮覆于路基邊坡或者平整后的料場,減輕對濕地植被的破壞; 臨時占地盡量不要設置在濕地內;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施工范圍,嚴禁破壞站場周圍覆蓋度較高的草甸; 由于本工程沿線濕地內野生動物相對較多,在施工期間,應加強沿線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針對沿線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管理,禁止獵殺野生動物

50、,嚴禁搗毀、破壞野生動物巢穴;同時建設時應避免夜間施工,防止施工噪音對周圍遠處的動物活動產生影響。9)凍土保護指南(1)一般規定 多年凍土地區現存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是地質歷史時期的產物,現存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下多年凍土狀態特征是穩定的。多年凍土地區施工應重視多年凍土環境的保護,以維持多年凍土的穩定。 多年凍土地區的生態環境是極其脆弱的,一經破壞難以恢復,有時甚至是不可逆的。工程施工過程中應貫徹“預發為主、保護優先、開發和保護并重”的原則。 多年凍土地區的植被是多年凍土的良好隔熱屏障,也是多年凍土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中應限制人為活動范圍,注意保護地表植被。(2)具體要求u 臨時工程設

51、置與施工管理 多年凍土地區的施工營地、材料堆場、預制場等臨時工程應選擇在少冰凍土、多冰凍土分布地基或基巖出露的平緩山坡。不得將上述場地設置在植被覆蓋良好的地段和高含冰量凍土地段。合理規劃施工便道,盡量減少便道的數量。便道通過高含冰量地段時,采用直接在地表填筑高度不小于0.7米的方法,即路基高度不得小于70cm,并不得在便道兩側取土。 臨時工程的修建不得切割、阻擋地表徑流,不得在臨時工程附件形成新的積水洼地。 填筑施工便道時,不得鏟除地表植被及覆蓋,便道可直接在原地面修筑,便道所需原料應貫徹“集中取土”原則。少冰凍土與多冰凍土地段確需在便道兩側取土時,取土坑與路堤坡腳的距離不得小于10m。 施工

52、營地生活污水及生產污水都設沉淀池,池底做防滲層,污水經靜置沉淀后,用于場地降塵、綠化。不得在施工營地附近形成新的積水,嚴禁將生活污水直接排至河流中。 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可降解垃圾集中收集后運至附近取土坑掩埋;不可降解垃圾及含石油類固體廢棄物按設計規定或要求,運送至指定地點處理。 施工車輛和施工機械應嚴格按規定行使路線,不得隨意碾壓便道外的凍土草地。嚴禁車輛和施工機械駛入無便道的高含冰量凍土地段。 施工營地距線路的距離不得小于200m。 路塹、低路堤、零斷面基地開挖采用爆破方法施工時,不得使用揚棄爆破,以保護地表植被。 在凍土區設置的臨時占地工程在施工結束后要嚴格按照減緩臨時占地生態環境影響的措

53、施進行植被恢復,防止凍土區植被永久破壞,避免引發凍土的融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影響和地質災害現象。u 取土與棄土 多年凍土上活動層土體是多年凍土的隔熱保溫層,多年凍土地區取土首先應考慮其對多年凍土穩定性的影響和對擬建工程的危害。多年凍土地區取土場應設置在少冰凍土、多冰凍土分布地段或多年凍土中的融區。在富冰凍土、飽冰凍土和含土冰層分布地段嚴禁取土。 凍土地區取土坑深度以不超過天然上限深度為宜,取土后以不形成洼地負地形為原則。 棄土場應選擇低洼、無地表徑流、無植被覆蓋或植被覆蓋較差、遠離路線的荒地,嚴禁占河道、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與緩沖區,不得將棄土場設置于植被發育良好的地段。 取棄土完成后

54、應及時將取棄土前清除的腐殖土,并鋪上原有的草皮,有條件的應撒播草種或者栽植喬灌木等恢復原有植被。u 路基施工 路塹和基坑施工期間,各道工序應緊密銜接,減少暴露時間,減小對多年凍土地基的熱干擾,便于工后多年凍土環境的恢復。 路基施工應按設計和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施工季節;高含冰量凍土地段路塹開挖宜選擇在活動層融化季節進行,基底和邊坡換填及保溫層等施工宜在6月底前完成;路堤的填筑宜在暖季進行;高溫高含冰量凍土地段高路堤的填筑宜跨年度分二期進行,或者采用控制填料溫度、基底覆蓋隔熱層等方法施工。 路基施工前應確保排水設施在路基施工前預先完成,防止施工期間地表水侵害路基,造成病害,宜設擋水捻排水。 路塹地段

55、、取土場地表的草皮應先行挖取,選址堆放,適時灑水,培植利用。 在通過凍土區的路段路基盡量采用為片石通風路基、XPS及熱棒路基的方法來降低路基建設對凍土的影響。u 橋梁涵洞施工 多年凍土地區橋梁施工的基坑開挖盡量安排在寒季,必須在暖季施工時應采取遮陽防雨措施,并且基坑頂設置擋水埝,嚴禁地表徑流流入基坑,及時排除凍結層上水和凍土本身融化水,基坑排除出的水不得形成新的積水,避免污染環境或擾動地基的熱平衡狀態。 做好臨時排水設施,在施工場地埋設混凝土排水管或做盲溝,保證地表水暢通,以防止地表水、凍結層上水的補給被切斷而造成下坡側植被生態用水枯竭,造成沼澤濕地的萎縮退化。 及時清理樁基及基坑棄土,及時清

56、運鉆孔泥漿,防止水土流失。 加強機械檢修,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對水質造成污染。 設置沉降觀測,掌握結構物施工對凍土層的影響。 在各類施工中,橋梁結構物基礎施工是對凍土環境影響較大的因素之一,對特大橋、大橋工程的非嵌巖樁際工程施工盡量采用干法成孔,減少其他成孔方式對多年凍土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u 隧道施工 明洞開挖宜采用邊線上孔間隔裝藥、微振光爆破進洞技術方案,以減少對周邊凍土圍巖擾動,防止巖土失穩坍塌。中午氣溫較高時,采用遮陽棚遮陽,盡量避免熱輻射,同時設置排水系統,防止破壞熱平衡,造成凍土融化。 隧道棄渣嚴格按照設計文件指定的位置及要求進行棄渣,不得隨意丟棄。 隧道施工廢水排至洞口處理池

57、,沉淀、隔油處理后排放,不得將施工廢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10)公路生態恢復與景觀保護指南生態恢復可增加一定量的生物量,改善沿線生態環境起著積極作用。但植物物種的選擇要遵循適地適草原則,選用當地物種,避免因引外來物種,引起生物入侵危害。遵循植物適應、生長的自然規律,依靠鄉土樹種和草種的優良特性,采用自然和人工恢復相結合方式促進植被恢復。工程利用施工剝離后的草甸草皮即移植草皮和人工撒播草種或植樹造林。利用沿線河流水源,及時澆水,促使植被恢復。公路綠化建議采用包括沙棘、老芒麥、披堿草和早熟禾等在內的鄉土樹種和草種。11)生態功能區保護與恢復指南針對工程經過的生態功能區劃的保護要求,工程建設中應注意:

58、(1)嚴格劃定施工范圍,嚴禁隨意越界施工活動,從而控制工程施工過程對沿線植被的破壞,對必須侵占草地的路段通過剝離表土和草皮用于沿線料場和邊坡的綠化等措施減少生物量損失。 (2)加強生態恢復與生態建設,治理因工程建設引起的土壤侵蝕,降低對水源涵養功能的影響。(3)嚴禁施工期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直接排入沿線河流,控制工程建設水污染,減輕水污染負荷。12)其它生態環境保護指南(1)橋梁基礎施工中的廢泥沙、廢碴等不得棄于河道和河灘地,以防抬高河床或壓縮過水路面。(2)施工人員應使用自帶的清潔燃料,禁止破壞當地的植被做燃料,以避免危害生態環境和減少燃料燃燒廢氣的排放。(3)施工期間必須嚴格控制施工占地和施

59、工人員的活動范圍,采用“劃線施工、不得越界”的控制辦法。(4)施工過程中要嚴格保護邊溝的植被。(5)施工場地和臨時施工營地禁止設置在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和核心區內和沿線濕地內。4.3水環境保護施工指南4.3.1 一般規定 嚴禁將橋梁施工廢水及泥漿等倒入沿線水體; 嚴禁施工人員下河洗澡、洗衣物、清洗施工機械、捕魚、大小便等與項目無關的一切事宜; 嚴禁將廁所修建在水體附近,并禁止將廁所清掏物倒入水體; 嚴禁將生產、生活廢水倒入項目沿線水體; 嚴禁將隧道施工污水倒入水體,并應在隧道兩側設置臨時處理池,對隧道施工污水進行處理; 施工過程中提倡清潔生產,盡量選用先進的設備、機械,以有效減少跑、冒、滴、漏的數

60、量及維修次數,從而減少含油污水的產生量。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的維修保養盡量集中進行,所產生的含油污水應集中收集、經澄清、吸附除油后回用或散排;4.3.2 具體要求1)沿線水體水環境保護指南(1)橋梁施工水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應保護沿線河流的水質,禁止施工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橋梁施工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石油類等污染物排入水體,對樁基施工中的泥漿廢水必須加強施工過程控制,泥漿廢水就地采用靜置沉淀法進行固液分離,沉渣經干化后清運至棄土場,分離出的水應重復利用或用于降塵、綠化等。橋梁施工應盡量縮短工期,并加強施工管理以保護沿線河流水體。施工后應注意施工現場的清理,避免施工垃圾等隨意拋入水體。施工中的廢油、廢瀝青

61、和其他固體廢物不得堆放在水體旁,應遠離沿線河流河道500m外,同時應及時清運至專門的倉庫或堆放場所,并應設蓬蓋,防止雨水沖刷入水體。沿線河流與公路并行的路段,不得在公路與沿線河流之間的地帶設置施工營地和施工臨時場地,以避免影響河流水質。禁止在沿線水體中洗刷車輛、衣物和其它器具等。(2)施工營地附近設防滲蒸發池和防滲旱廁,不得設置于當地居民的上風向,處理后的糞便用于施肥,生活污水可讓其自然蒸發或設置污水沉淀池,并經處理后采用散排的形式用于施工降沉或綠化,施工結束后將沉淀池覆土掩埋。(3)施工場地生產廢水設沉淀池,經過沉淀后回用或排入溝渠,施工廢水不得排入沿線河流。(4)施工機械等產生的含油及其它

62、生產污水應禁止向河流、湖泊排放,為此建議在施工場地及機械維修場所設臨時蒸發池,使大部分含油污水進入蒸發池中,使其自然蒸發,待施工結束后,將臨時用蒸發池覆土掩埋。施工中的廢油、廢瀝青及其它固體廢物不得傾倒或拋入水體,也不得堆放在水體旁,應及時清運至當地允許放置的地點或依有關規定處理。(5)生產廢水不得排入河流、湖泊等水體,可在施工場地設臨時蒸發池(可就近利用廢棄的溝、坑),待施工結束后覆土掩埋。不得在水體附近清洗施工器具、機械等,防止水環境污染。(6)含有害物質的建材如瀝青、水泥等不準堆放在水體200m范圍內,并設有篷蓋,必要時設圍欄,防止被雨水沖刷入水體。(7)采砂場的洗砂廢水應設置污水沉淀池

63、,經沉淀后重復利用或排放。2)隧道工程水環境保護指南施工中,應對隧道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補給情況、變化規律、水質成分等作好觀測試驗記錄,并不斷改善防排水系統,對隧道兩端洞口及輔助坑道洞(井)口應按設計要求及時作好排水系統,并認真做好以下防排水治理工作:(1)勘探用的坑洼、探坑等應回填粘土,并分層夯實;(2)洞頂上方如有溝谷通過且溝谷底部巖層裂隙較多,地表水滲漏對施工有較大影響時,應及時用漿砌片石鋪砌溝底,或用水泥砂漿勾縫抹面;(3)洞口附近開溝疏導封閉積水洼地,不得積水;(4)洞頂排水溝應與路基邊溝順接組成排水系統;(5)隧道施工會有大量的施工廢水,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懸浮物、炸藥殘余、石油類

64、等。特別是含有炸藥殘留物的裂隙水如果不加控制的排放,可能造成所在地水環境的污染。因此要嚴格按照前述要求對隧道施工時的出水進行收集,并進行處理后排放。目前隧道施工常用的處理工藝流程如下圖,本工程隧道施工時可經過該處理流程,可有效控制施工期水污染問題。建設單位對污水處理設施要派專人嚴格管理,使其有效運行。隧道排水施工排水格 柵防滲沉淀反應池防滲隔油池防滲蒸發池隧道施工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4.4環境空氣保護施工指南(1)施工材料的料場、拌合站盡量設于遠離居民區的下風向空曠場地,并采取加蓋篷布等防止揚塵的措施。(2)瀝青集中拌合,合理安排瀝青攪拌站。拌合站應設在開闊、空曠的地方,不得選在環境敏感點上風向

65、,以拌合站為圓心,半徑300m范圍內不能有居民區。采用先進的瀝青混凝土拌合裝置,配備除塵設備、瀝青煙凈化和排放設施。拌合站需安裝必要的密封除塵裝置,瀝青的融化、攪拌均在密封的容器中作業。不得使用敞開式簡易方法熬制。瀝青煙排放應達到GB4916-85瀝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瀝青油煙150mg/m3)。攪拌站為操作人員配備口罩、風鏡等,實行輪班制。(3)石灰、水泥和砂石料的拌合,采取站拌方式,但要慎重選擇地址,拌合站應遠離環境敏感點并采取先進除塵設施,與敏感點的距離應大于300m。拌合站需配備除塵設備,加強勞動保護。灰土集中拌合不得選在環境敏感點上風向,灰土拌合站與其距離也應在150m

66、以上。合理安排拌合點,盡量減少拌合點設置。對攪拌站操作人員實行衛生防護,為其配備口罩、風鏡等。(4)注意合理安排粉狀筑路材料的堆存地點及保護措施,減少堆存量并及時利用。筑路材料堆放地點選在居民點的下風向,距離在200m以上。堆放時應采取防風防雨措施,必要時設置圍欄,并定時灑水防塵,遇惡劣天氣加篷覆蓋。(5)施工現場、出入料場的道路、施工便道、未鋪裝的道路及拌合場地等揚塵嚴重路段應經常灑水,以減少粉塵污染。路基施工時及時分層壓實。(6)粉狀材料如水泥、石灰等應罐裝或袋裝,禁止散裝運輸,避免運輸途中揚塵、散落。堆放應有篷布遮蓋。運至拌合場應盡快與粘土混合,減少堆放時間。土、砂、石料運輸禁止超載,裝

67、高不得超過車廂板,并蓋篷布。(7)施工工作人員炊事和取暖灶等設施應設立在遠離人群的地方,應使用太陽能、自帶的燃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對自帶發電機的施工單位,應新購買廢氣排放標準符合標準的發電機設備,禁止撿牛糞、草根以及砍伐當地植物做燃料。(8)合理調整運輸路線,運輸道路應定時灑水,每天至少兩次(上、下班),在經過村莊密集地區要加強灑水密度和強度。(9)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科學管理,合理安排運行時間,發揮其最大效率。(10)施工營地的生活、采暖盡量利用電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大氣的污染。4.5聲環境保護施工指南本工程施工噪聲主要包括施工機械噪聲和運輸車輛噪聲,建議采取的降噪措施主要有:(1)在

68、附近有居民的路段夜間應停止施工,該路段施工的高噪聲機械設備應配備臨時降噪措施,可在施工場地周圍設立臨時聲屏障,高度為3.0m。(2)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法,限制施工作業時間,噪聲大、沖擊性強并伴有強烈振動的工作安排盡量在白天進行。(3)混凝土拌合站、皮帶機的機頭等機械安裝消聲器。(4)發放耳塞等防護用品,做好現場人員的教育和勞動保護工作。4.6固體廢物處置措施施工指南施工期固體廢物包括施工營地產生的生活垃圾、各種機械、設備、車輛運行保養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油紗、廢棄機具、配件、配件包裝物等;各種施工過程以及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等。應根據各種固體廢物物理、化學特性的差異,對其進行分類收集和處

69、理措施如下:(1)施工過程產生的石渣、泥沙以及泥漿廢水處理后的沉渣:挖基土及時進行清運,不得倒入河流或棄置河灘。施工過程產生的石渣、泥沙以及泥漿廢水處理后的沉渣可就近回填路邊取土坑。(2)工程產生的其它固體廢物包括:機械運行、維修、保養時跑、冒、滴、漏的油污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固態浸油廢物如廢油紗、浸油木屑等;各施工過程產生的廢棄機具、配件、包裝物以及各營地產生的生活垃圾。對于上述固體廢物應集中收集后統一分類(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可降解的垃圾選擇合適的荒地挖坑填埋處理,但不得填埋在三江源星星海保護分區緩沖區內;不可降解的垃圾及時清運至垃圾處理場處理或由當地有垃圾填埋場的部門定期統一清運。(3)施工

70、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應堆放于指定位置,并交由當地有垃圾填埋場的部門進行定期清運,保證項目施工期間不在高原留下一片白色污染。4.7社會環境保護施工指南4.7.1 一般規定 本項目基本與原有214國道平行且距離較近,為保證玉樹災后物資的運輸暢通,本項目施工車輛嚴禁在214上逗留,施工單位應指定專門的保通現場指揮人員并通過設置警示牌等措施; 由于項目地處藏族群眾集中居住區,民族問題較為敏感,為與當地居民搞好團結工作,施工人員嚴禁使用“藏民”或者“老藏民”等有傷民族感情的稱呼,應盡量采用“藏族群眾”或“藏族同胞”等文明用語; 項目歇武至終點段落村莊、學校(當巴小學)較為集中,施工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應注意

71、行車安全。 施工單位應加強施工人員管理、尊重當地民俗、圣地、圣物以及民族信仰等。4.7.2 具體要求 1)減緩公路建設對當地交通影響的指南(1)施工期主要運輸通道(臨時設置)應遠離居民區,盡可能避免與現有交通線路交叉或同時運行,爭取運距最短。(2)施工開始前應對主要運輸道路作加固改造,或修便道與原道路接通。施工中如對地方道路造成嚴重損壞應立即修復,或將賠款交給當地公路管理部門修復。公路利用現有道路加寬加固作為施工臨時便道的,施工期間注意避開當地群眾使用道路的交通高峰時間;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整修,交還地方使用。(3)公路預留足夠的人行天橋和通道,保證高速公路兩側的居民能夠正常通行,不影響居民下地耕

72、作。建議下一階段施工過程中多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得到他們的協作。設計通道的凈空和寬度時,適當考慮發展余地,并做好路面硬化,防止通道積水而影響通行。2)其它減緩社會環境不利影響的指南(1)施工期間嚴禁施工人員隨意進入分布于野牛溝,歇武鎮及結古鎮的寺廟,施工人員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習俗,施工人員做到文明施工。(2)工程施工前應與電力、通訊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工作,事先安排好電力、通訊替代方案,使電力、通訊等公用設施的遷建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避免因公路建設影響當地的通訊暢通,減少對電力、通訊用戶的影響,必需拆遷的要在修建替代設施后再進行拆除。(3)注意加強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監視,在轉彎、下坡等相對較

73、危險路段設置相應的安全提示標志,避免交通事故。道路維修維護必須采取警示、隔斷等必要的安全措施,設置交通安全提示。4.8施工期間環保管理及宣傳指南4.8.1 一般規定 建設單位、項目辦,尤其是施工單位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與培訓工作,要求施工人員進場前進行一次全面、有效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與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環境保護的意識,并在施工營地、預制場、施工便道、施工區域邊界等地方設置標牌、標語等,確保施工期間做到人人心中有環保; 項目施工期間應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及評比考核工作。即建設單位、項目辦、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等必須接受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同時建設單位、項目辦、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應設立層層

74、監督、定期檢查、定期考核制度,即要求建設單位對項目辦、項目辦對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定期檢查,各級單位均成立專項小組對施工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及評比考核,并列入年終及完工后的考核內容。4.8.2 具體要求(1)環保宣傳口號a) 請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青藏高原;b) 保護三江源就是保護我們的“水塔”;c) 科學施工珍愛生態環境,以人為本鑄造精品工程;d) 像愛護我們的孩子一樣愛護野生動物;e) 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高原湖泊;f) 野生動物,人類的朋友;g) 青藏高原,人類的后花園;h) 保護高原生態環境,維護子孫后代利益;i) 小草千年生,毀之頃刻間;j) 加強環境保護,樹立文明形象;k) 保護生態

75、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l) 文明規范施工,勿越“雷池”半步;m)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藏漢關系;n) 別讓“三江源”流出的最后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o) 別讓“中華水塔”成為“中華旱塔”;p) 請不要讓“人類基因庫”中的任何一員“掉隊”;q) 請不要在“雙親”的“眼睛”中揉沙子;r) 做高原的守護者,您責無旁貸。(2)監督管理監督管理內容主要有:監督施工中的施工行為和環保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執行情況。監督是否隨意占用破壞自然保護區內濕地、灌木林地、草地。監督規范工程臨時占地的施工行為和施工范圍,嚴禁在施工區外車輛隨意行駛,隨意棄土棄渣等施工活動。監督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施工活動。監督施工人員違法盜獵及隨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行為。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宣傳和教育,嚴禁施工人員追趕、捕殺野生動物;嚴禁施工人員遠離施工范圍隨意活動。5附則5.0.1 本指南同青海省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建設標準化施工指南凍土部分、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以及施工合同等一同執行;5.0.2 本指南由青海省共和至玉樹公路建設指揮部負責解釋。


注意事項

本文(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工程標準化施工指南環境保護方案(35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吉市| 鹰潭市| 朝阳县| 济南市| 改则县| 宝山区| 蓬溪县| 衡东县| 哈尔滨市| 葵青区| 阿勒泰市| 宜君县| 衡阳县| 攀枝花市| 政和县| 金昌市| 蚌埠市| 井研县| 会理县| 陇西县| 诸城市| 祁东县| 若尔盖县| 晋城| 广昌县| 应城市| 陆川县| 大新县| 禹州市| 苍南县| 阿鲁科尔沁旗| 葫芦岛市| 江华| 兴海县| 晋州市| 阳高县| 遂昌县| 东海县| 临泽县| 南阳市|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