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水調度運行管理專項工程管理碼頭人行梯道架空段施工方案1 、工程概況 人行梯道架空段為三跨現澆梁柱結構,按結構主要分為基礎、立柱、連系梁、橫梁及架空梯道,是架空停車場與梯道實體段的連接部位。水平總跨度44.55m,單跨14m,柱子為A700圓柱,最大柱高7.67m,共9根柱子。梁柱混凝土標號為C30,基礎墊層混凝土標號為C20。為確保柱子施工質量,柱子采用定型鋼模板。2、施工依據2.1供水調度運行管理專項工程管理碼頭施工施工組織設計;2.2相關施工圖紙;2.3相關規范、標準。3、施工布置3.1 風、水、電布置施工用風:混凝土施工用風為清理倉面、施工縫鑿毛處理,用50膠管從供風主管路就近接引。施
2、工供水:混凝土施工用水主要為倉面清理、養護用水,從供水水箱主管路就近接引。3.1.3施工排水:混凝土施工期排水主要包括倉面清理、混凝土養護、以及地下滲水等的抽排,各工作面利用潛水泵抽至就近的集水井后集中抽排。施工用電:混凝土澆筑施工用電主要為混凝土泵、振搗器、電焊機、沖毛機和倉面施工照明等施工用電,從接引至施工場地附近的配電箱就近接引。3.2 施工機械布置人行梯道架空段混凝土施工采用HBT60泵進行泵送入倉,配6m3混凝土攪拌罐車運輸。基礎混凝土澆筑采用15t自卸汽車運輸,人工輔助液壓反鏟入倉澆筑。模板、鋼筋等材料運輸采用20t或30t平板拖車。4 施工工藝4.1 施工準備施工前要對進場的所有
3、施工人員、操作工進行安全三級教育、質量意識教育及施工技術交底。場地內應做到 “三通一平”,確保施工人員生產、生活及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的進場安全。施工前必須保證場地內排水暢通,四周應開挖臨時排水溝,將場地積水引致現場排水系統。每批鋼筋原材料進場時,必須對其質量指標進行全面檢查,并按批抽取試件做屈服強度、抗壓強度、伸長率和冷彎試驗,待監理見證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供應時由我方指派試驗部門和監理一起按規范規定和設計要求對其質量進行檢查,重點控制砂、石料進場時的質量及混凝土的塌落度等。4.2 測量放樣測量放樣利用全站儀進行放樣,平面位置偏差控制在30mm,板梁施工各部分允許誤差如下表所示: 樁帽板
4、施工允許偏差 表4.2.1序 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樁頂標高20mm2平面尺寸30mm3厚 度 30 20 mm4中心位置20mm4.3 混凝土墊層澆筑樁基檢測合格后,按照施工圖紙要求,在澆筑基礎前澆筑C20混凝土墊層,墊層厚10cm,采用人工抹面平整,表面進行拉毛處理。 4.4 鋼筋制作與綁扎4.4.1鋼筋制作鋼筋加工均在綜合加工廠內完成。鋼筋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形式進行加工,誤差應滿足規范DL/T5169-2002和合同技術文件的規定。加工方法如下:(1)對已彎曲或變形的鋼筋采用鋼筋調直機進行調直;(2)鋼筋切割由鋼筋切割機進行,不得采用氣割或其它熱切割方式;(3)鋼筋按設計圖紙要求的形式在
5、彎曲機上彎曲,對小箍筋可采用人工彎曲。(4)對需在加工廠焊接的接頭,采用閃光對焊或手工電弧焊焊接。4.4.2鋼筋綁扎 為保證鋼筋在綁扎時的骨架外形尺寸,加工時箍筋尺寸偏差必須控制在規范規定范圍內,派專職質量人員進行檢查。混凝土墊層澆筑完成后,即可進行鋼筋的安裝綁扎,將鋼筋加工場地內的鋼筋成品用平板拖車運至現場,人工抬至板梁施工區段內,搬運時,由于鋼筋較長,應注意鋼筋的撓度變形,現場臨時堆放場地鋼筋必須下墊上蓋,防止鋼筋表面污染或雨淋生銹。鋼筋綁扎前,首先應在打好的混凝土墊層上采用黑墨水線和紅油漆放好縱橫向鋼筋間距,將底部保護層墊塊墊平,鋼筋綁扎過程中要控制好鋼筋間距,扎絲頭不宜太長,應彎折到板
6、內側,杜絕扎絲頭外露現象。最后還應仔細對照設計圖紙,以防有預埋鋼筋漏放現象。 4.5 模板支立4.5.1、模板配置(1)基礎、墊層混凝土施工主要采用小鋼模P3015、P1015和木模進行拼裝施工。(2)立柱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板施工,聯系梁、橫梁和架空梯道采用膠木模板拼裝。人行踏步施工采用小鋼模配合木模施工。4.5.2、承重架搭設 (1)材料準備鋼管:采用48*3.5的焊接鋼管,主要用于腳手架的各種受力桿件。 扣件:直角扣件(十字扣)用于兩根呈垂直交叉鋼管的連接;旋轉扣件(回轉扣)用于兩根呈任意角度交叉鋼管的連接;對接扣件(一字扣)用于兩根鋼管對接連接。 (2)地基要求施工現場將承重架地基表面清至
7、硬底或老底,土壤地面時,應平整堅實,并設置墊木,以保證地基有足夠的承載力。 (3)支架搭設立桿必須設置縱、橫向雙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立桿間距按1m原則進行控制,可根據板梁結構適當進行調整,立桿端頭設置可調托撐,立桿之間設大小橫桿,間距1m,承重架必須在端部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橫桿間設斜頂撐。 為了避免腳手架在搭拆過程中發生偏斜和傾倒 ,搭設過程中要在腳手架四周設置斜撐桿,在江側斜撐桿加密。承重架組裝示意圖 圖4.6-1 梁板下模板布置示意圖 圖4.6-24.5.3模板安裝 梁板底模板模板采用5080mm木方做板底支撐,
8、中心間距300mm,扣件式鋼管腳手架作為撐系統,支承木方的橫桿與立桿的連接,要求采用雙扣件。 梁側模模板配置高度與砼等高,背面內楞水平向采用50*80mm的方木,間距40cm設一道,外楞豎向采用248雙拼鋼管,間距1米。板身采用上下兩道對拉絲桿,絲桿采用12圓鋼制作,縱向間距100cm,對拉絲桿內側與主筋焊接,外側穿過模板通過墊片、圓臺和扣件加固側向模板,模板支撐示意圖見圖4.6-3。4.6-3 板梁模板示意圖現立組合鋼模面板采用定型生產的組合鋼模板,包括平面鋼模P3015、P1015等和轉角模板,模板間的聯接采用“U”形卡聯接。加固方式采用內撐內拉或外撐外拉的形式加固,模板圍檁采用48mm腳
9、手管,拉結方式采用與可拆卸式套筒螺桿和拉筋固定的方式,從而使拆模后表面不留鋼筋頭,拉模筋孔采用砂漿及時填補。局部補縫采用現立木模,面板采用2.8cm厚松木或杉木板,支撐采用58cm方木或48mm腳手管。柱施工采用預制定型鋼模板,模板直接采用螺栓連接,模板加固采用外部搭設排架進行支撐的方式固定。安裝時,吊起模板至柱鋼筋一側并豎立放置,將兩個柱模分別從柱鋼筋兩側就位,對準接口后再逐個扣緊模板扣。為保證柱子施工質量及安全在柱子四周設12mm拉筋如圖4.6-4所示, 圓柱模板安裝示意圖 圖4.6-4 4.6 混凝土澆筑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的水泥砂漿墊塊是
10、否墊好。模板表面應澆水沖洗并保持濕潤,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墻體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凈。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1.5m,澆筑高度如超過1.5m時必須采取措施。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筑層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為振搗器作用部份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cm。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
11、凝結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應按施工縫處理。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正完好。4.6.1、立柱柱混凝土澆筑柱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25c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砂漿,柱混凝土應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厚度不大于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柱高在3m之內,可在柱頂直接下料澆筑,超過3m時,應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筑。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混凝土
12、澆筑后將澆筑窗口封閉嚴實,并用柱箍箍牢。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梁下面。在與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澆筑完畢后停歇1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澆筑完后,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4.6.2、基礎、橫梁混凝土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筑連續向前進行。第一層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二層料,用“趕漿法”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幫部位要注意振實,振搗時不得觸動鋼筋。4.6.3、梁柱節點混凝土澆筑梁
13、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筑此處混凝土時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小直徑振搗棒振搗。4.6.4、架空梯道混凝土澆筑因架空梯道為斜坡梯道,坡比1:2.5,且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較大,很容易導致運輸至倉面的混凝土由于自身重力而發生離析,施工難度較大。為保證架空梯道混凝土施工質量采用分段澆筑的方法。4.7混凝土振搗 混凝土的振搗采用80mm或50mm插入式振搗棒,移動半徑不能超過振搗器半徑的1.5倍;與側模保持510cm的距離;每一處振搗完畢后應邊振搗邊徐徐提出振搗器,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則進行;應盡量避免振搗棒碰撞模板和鋼筋。為防止混凝土澆筑后產生干縮裂縫,還應進行二次振搗,二次振搗時間應控制好
14、,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4.8 拆模、養護、驗收混凝土澆注完畢待其初凝后應立即采用土工布進行覆蓋保濕養護,當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后即可拆除模板,拆模時應特別注意對混凝土邊角的保護,拆模后立即進行檢查驗收,查看結構尺寸、平面位置等是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混凝土收倉完畢應立即養護,在終凝前注意混凝土面水分不能過快損失,及時噴霧或灑水保持表面濕潤,終凝后可灑水養護至下次施工,如長期間歇應養護28d。混凝土終凝后強度未達2.5MPa之前,禁止機械在混凝土面作業。(1)高溫季節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及時先用一層塑料薄膜和麻袋布及時覆蓋,并按排灑水(或自流水)養護,保持混凝土面濕潤;洞內混凝土拆模后,
15、并噴水養護。(2)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至養護前,覆蓋保護材料以避免太陽光爆曬,對于塑性混凝土應在澆筑完畢后1218h內開始灑水養護,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澆筑完畢后立即噴霧養護,并及早開始灑水養護。(3)混凝土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28d,有特殊要求部位適當延長養護時間。混凝土養護由專人負責,并做好養護記錄。(4)重要部位混凝土覆蓋高發泡聚乙烯泡沫卷材或其他合格的保溫材料作為長期保溫保護層,確保建筑物不發生裂縫。(5)較冷季節混凝土在收倉后立即用保溫材料進行覆蓋保溫,重要部位的混凝土用暖棚法保溫3d以上,再用保溫材料進行覆蓋保溫。驗收合格后及時覆蓋采用土工布進行保濕養生。在每一塊板梁混凝土澆筑后,及時制作養
16、護牌,標明養護部位,養護責任人,養護天數。派專人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5天。5、施工資源配置5.1 勞動力配置在勞動力組織中,根據人行梯道架空橋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進度要求配備施工人員。人員配置本著均衡生產,減少浪費,人力資源充分利用,降低工程成本的原則。按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強度和工種需要進行優化配置。主要勞動力配置見表5-1。表5-1 主要勞動力配置表序號工 種人 數備 注1管理人員22技術人員23測量人員34鋼筋工55安全員16混凝土工47模板工68電焊工49司機410電 工211普 工8合 計415.2 主要材料需求計劃 混凝土施工主要材料詳見表5-2。表5-2 主要材料需求
17、計劃表序號材料名稱規格(m)單位合計1鋼筋t402鋼模板P3015、P1015t103腳手架管48t204膠木板2.5mmm3305木材板、枋材m356定型鋼模板700、L=3m套47混凝土C30m33808混凝土C20m3185.3 主要施工機械配置混凝土施工主要機械設備配置詳見表5-3。表5-3 主要施工機械配置表序號名 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拌合站臺12混凝土泵HBT60臺13平板拖車30t臺14平板拖車20t臺15混凝土攪拌車6m3臺26沖毛機GCHJ-50臺17軟軸振搗器50臺48交流電焊機臺29汽車吊8t臺110鋼筋彎曲機40臺111鋼筋切斷機40臺112鋼筋調直機臺16、 進度
18、計劃2014年7月25日開始進行基礎以及HL2混凝土施工,工期安排7天。2014年8月2日開始進行立柱施工,于2014年8月15日完成。2014年8月25日完成人行梯道架空段施工。7 、混凝土施工質量保證措施7.1 建立建全“三檢制”,加強混凝土拌和、運輸、澆筑過程的質量控制,控制混凝土的強度合格率不低于95,離差系數小于0.15。展開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并將施工質量的好壞和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相結合。 7.2、落實施工技術保證措施和現場組織措施,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加強現場協調力度,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杜絕出現冷縫,罐車進場時間間隔控制在2045min內; 7.3倉面澆筑工藝設計混凝土澆筑前進行詳細的
19、倉面澆筑工藝設計,并按招標文件要求填寫混凝土倉面澆筑工藝設計流程圖表。 7.4、澆筑過程控制嚴格控制入倉強度,采取正確的施工方法,確保高速水流區混凝土體型尺寸允許誤差以及混凝土表面平整度。 混凝土澆筑時,模板附近采用50軟軸振搗器加強振搗,防止欠振、過振,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收倉時人工鏟平,確保接縫線平整,保證各分層接縫的嚴密,不漏漿,無掛簾等缺陷,模板印跡線高度統一,外觀光滑密實。8、安全注意事項8.1柱、墻、梁混凝土澆筑時,應搭設腳手架,而腳手架的搭設必須滿足澆筑要求。操作人員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撐上操作,以防高空墜落,造成人身傷亡。8.2振搗器必須裝有漏電保護裝置,操作人員需穿戴絕緣手套和膠
20、鞋。濕手不得觸摸電器開關,非專業電工不得隨意拆卸電器設備。8.3采用料斗吊運混凝土時,在接近下料位置的地方須減緩速度。在非滿鋪平臺條件下防止在護身欄處擠傷人。采用串筒灌注混凝土時,串筒節間必須連接牢固,以防墜落傷人。8.4樓板澆水養護時,應注意樓面的障礙物和孔洞,拉移膠管時不得倒退行走。8.5夜間施工用于照明的行燈的電壓須低于36V,如遇強風、大霧等惡劣天氣應停止作業。8.6泵送砼時,運行前檢查各部件和連接是否完好無損;8.7泵機運轉時,嚴禁把手伸入料斗或用手抓握分配閥,若要在料斗或分配閥上工作時,應先關閉電機和消除蓄能器壓力(按點動按鈕即可),并應認真執行工作前、壓送中、停機后的各注意事項;8.8炎熱天氣要防止油溫過高,如達到70或燙傷時,應停止運行。8.9輸送管路要固定、墊實,嚴禁將輸送軟管彎曲,以免軟管爆炸,當采用空氣清洗管理時,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8.10不得隨意調整液壓系統壓力,不許吸空和無料泵送;8.11作業完畢后要釋放蓄能器的液壓油壓力,嚴禁非司機操作,工作時操作人員不得隨意離崗; 8.12在臨邊作業時要有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高空墜落、物體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