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葡醍海灣A2期一組團二標段工程測量測控施 工 方 案編制: 審核: 審批: 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3.施工準備13.1人員的配置13.2、儀器的配備23.3、熟讀圖紙及基準點交接23.4、儀器檢驗及人員分工24.施工平面控制測量24.1、起始依據的校核24.2、施工平面總控制網測量34.3、施工平面分階段測量控制網布設45.施工高程控制網測量95.1、施工高程控制網布設95.2、施工高程控制網的觀測方法及技術要求95.3、主樓標高控制點的引測及傳遞101. 編制依據1、圖紙:葡醍海灣小區A2期一組團二標段工程施工圖紙2、合同:葡醍海灣小區A2期一組團二標段工程施工合同3、規范:工程
2、測量規范(GB50026-2007)4、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2. 工程概況葡醍海灣A2期一組團二標段工程為業主規劃的A11地塊,場地內包括疊拼八拼11-3#11-9#、疊院六拼11-10#11-15#、兩棟高層11-1#和11-2#、一個配套樓11-16#,11-1#、11-2#、11-3#三個車庫,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26000平方米。3. 施工準備施工測量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測量全過程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包括圖紙和測量方法的熟悉,測量基準點的交接與校核,人員的組織及測量儀器的配備與檢定,測量方案的討論,工程測量重難點的分析與應對措施。規劃局控制點移交情
3、況如下表所示:點號XYH位置S34144747.062508139.7585.90龍湖A地塊S44144969.122508041.1115.60龍湖A地塊S54145261.073507911.8874.97龍湖A地塊3.1人員的配置序號職務人數崗位責任1測量工程師1名方案編制、理論分析、組織測量員一起進行測量控制網的布設和傳遞2測量員2名測量控制網的布設和傳遞、樓層測量放線,標高測量,沉降測量,技術資料編制,測量數據計算3.2、儀器的配備測量儀器及其性能表:序號儀器名稱型號數量備注1全站儀GTS-6021拓普康2水準儀DSZ24南方測繪3鋼盤尺50m4田島4小卷尺7.5m15長城測量選用的
4、儀器和工具必須準備齊全,其中全站儀、水準儀及大盤尺等重要儀器、工具必須送計量所檢測,送檢過的儀器、工具必須保證在符合使用的有效期內,并保留相應的檢驗合格證備查。3.3熟讀圖紙及基準點交接認真閱讀各專業圖紙,檢查平面位置標高是否有矛盾,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人員反映,及時解決;熟悉測量規范對施工測量的要求,確保施工測量的質量。對業主提供的測量基準點進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記錄(辦好交接手續)。3.4、儀器檢驗及人員分工針對工程測量難度及工程量安排測量人員數量,對參加測量的人員進行初步的分工并進行測量技術交底,并對所需使用的儀器進行重新的檢驗。對所有將進場的測量設備進行初步調配。4. 施工平面控制
5、測量4.1起始依據的校核對甲方提供的基準點進行復測校核,經校核無誤后再通過基準點對場區進行施工總控制網測設。4.2施工平面總控制網測量施工控制測量遵循由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針對本工程的具體情況,本工程平面控制網分二級測設,一級平面總控制網為方格網,二級控制網為建筑物軸線控制網。一級平面控制技術要求由于本標規模大、造型相對復雜,根據現場情況需要做方格網,作為首級施工平面總控制網。方格網的建立其主要技術要求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見下表:等級邊長(m)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10030051/30000二級10030081/20000一級平面控制網的埋設平面
6、總控制網的樁點應按照永久標志進行埋設,力求穩固可靠。控制點埋設應有三至五天的穩定期后才能開始觀測。控制點埋設墩子設置完畢后,需要在其外圍搭設鋼管腳手架進行防護。控制點埋設示意見下圖:4.3施工平面分階段測量控制網布設由于工程規模大,施工過程復雜,因此施工測量控制網可以分階段實施,都必須和測量基準點校驗。施工測量控制網布設采用兩種方法:0.00以下采用外控法,0.00以上采用內控法。外控法又分為車庫地下部分施工階段、疊拼地下部分施工階段、配套房地下部分施工階段、高層地下部分施工階段;內控法又分為疊拼、配套房、高層。疊拼、高層軸線控制網因結構形式變化不大,平面控制網采用同一控制網。一級平面控制網布
7、設一級測量控制網平面布置圖如下:一級測量控制網平面布置圖二級平面控制網布設二級測量控制網平面布置圖.1疊拼內控制網布設平面布置圖如下:疊拼六拼內控制網布設平面布置圖疊拼八拼內控制網布設平面布置圖.2高層內控制網布設平面布置圖如下:高層內控制網布設平面布置圖.3結構層施工測量及軸線垂直傳遞:首層底板澆筑時,在需要設置內控點的位置埋設1001008mm厚的鐵件,為內控點作準備。通過基坑外圍的軸線控制樁把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然后對各軸線組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的檢核,允許偏差不得低于基礎放線尺寸允許偏差要求。用記號銃在鋼板上沿軸線交點打點,其交點即為首層布設的內控點,并做施工期保護,作為以上
8、各樓層平面控制的傳遞點,這些點所組成的方格網即為0.000m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網,由于0.000m層人員走動頻繁,激光點測放到樓面后需進行特殊的保護,因此需在0.000m層混凝土樓面預埋鐵件,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且具有強度后,再次放樣測設激光控制點并進行多邊形閉合復測,調整點位誤差,打上陽沖眼十字中心點標示。在0.000以上各樓層樓面板施工的過程中,在內控點區域上方相應位置預留一個15cm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內控點的豎向傳遞。0.000m樓面點位做法及保護穿過功能樓層做法將鋼板固定在砼樓面上然后打上陽沖眼標示中心點位置。預留楔形洞口在樓板澆筑砼完畢后,及時用木模板封蓋,以防樓面垃圾物
9、堵塞孔洞以及墜落。內控點傳遞:本工程采用激光鉛垂儀配合經緯儀進行豎向軸線傳遞。將激光鉛垂儀架設在首層內控點上,接收靶放在待測樓層的相應預留洞口上,對中整平鉛垂儀后,打開發光電源并調整光束,直至接收靶接收到的光斑最小、最亮。慢慢旋轉鉛垂儀,每轉90停下來觀察光斑的變化,最后接收靶將得到一個激光圓,當該圓直徑小于2mm時,圓心即為該控制點的接受點,然后依次投測所需其它控制點。在0.000m層混凝土樓面架設激光鉛直儀,垂直向上投遞平面軸線控制點至上部樓層。為提高激光點位捕捉的精度,減少分段引測誤差的積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如下:透明塑料薄片,中間空洞便于點位標示。雕刻環形刻度第一次接收激光點蒙上薄
10、片使環形刻度與光斑吻合通過塑料薄片中間空洞捕捉第一個激光點在接收靶上旋轉鉛直儀,分別在00、90、180、270四個位置捕捉到四個激光點取四個激光點的幾何中心即為本次投測的點位取中位置豎向投點操作流程圖如下:5. 施工高程控制網測量5.1施工高程控制網布設為使首級施工高程總控制網具有較好的內符合精度,高程水準點共布設S1S6共6個點,控制網布設為閉合水準路線。高程水準點位采用平面總控制網所埋設控制點。采用甲方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進行檢測以確定起算點的正確性后,再與控制網聯測。高程水準網控制平面布置圖如下:高程水準網控制平面布置圖5.2施工高程控制網的觀測方法及技術要求針對本工程的具體情況,本工程
11、高程總控制網采用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測設。采用Leica NA2水準儀(精度0.7mm/km往返測)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高程水準點。水準高程用平差軟件(南方平差易2005)進行嚴密平差計算,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平差后的精度達到下表中的精度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測段、區段、路線往返測高差不符值附合線路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偶然中誤差M全中誤差Mw12444視線長度及高度應滿足下表要求:視距前后視距差任一測站上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50m1.0m3.0m0.3m測站限差應滿足下表的要求: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
12、絲讀數的差基輔分劃讀數的差兩次高差之差檢測間歇點高差的差3.0mm0.4mm0.6mm1.0mm水準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MW=式中 MW-高差全中誤差(mm); W-閉合差(mm);L-相應線路長度;N-附合或閉合路線環的個數。5.3主樓標高控制點的引測及傳遞基準線的確定用水準儀引測首層+1.000m標高線至剪力墻外墻面,各點之間復測閉合后彈墨線標示。地上各層+1.000m標高基準點引測高層部分地上樓層基準標高點用全站儀每次從首層樓面每50m引測一次,疊拼部分、配套房部分不足50米的同樣引測一次。50米(不足50米)之間各樓層的標高用鋼卷尺順主樓核芯筒外墻面往上量測。全站儀引測標高基準點的方法如下: 在0.000m層的砼樓面架設全站儀,通過氣溫、氣壓計測量氣溫、氣壓,對全站儀進行氣象改正設置。 全站儀后視核心筒墻面+1.000m標高基準線,測得儀器高度值。對儀器內Z向坐標進行設置,包括反射棱鏡的常數設置。示意如下:全站儀照準+1.00米標高線確定Z坐標值c、全站儀望遠鏡垂直向上,順著激光控制點的預留洞口垂直往上測量距離,頂部反射棱鏡放在鋼平臺或土建提模架及需要測量標高的樓層,鏡頭向下對準全站儀。